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作文大全 > 可能作文 > 地图 > 可能作文
可能作文相关栏目
可能作文热门栏目
可能作文推荐
可能作文

(共 3231 篇)

  • 1、 可能是“缘”作文14篇

    作文是思想之间交流桥梁的一种形式,写作可以重拾我们对周遭景象的审美感知和欣赏之情。通常好的作文会让人停留下来多看几遍,你对作文写作感到棘手吗?“栏目小编特意搜集了一些与主题相关的内容:“可能是“缘”作文”,希望对你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可能是“缘”作文 篇1

    苏格拉底曾说过:“一个人能否有成就,只看他是否具有自尊心和自信心这两个条件。”

    对于韩寒这个名字,我相信大家一定不会陌生。前段时间韩寒方舟子事件被网络媒体炒得沸沸扬扬,但对韩寒求学时的经历,我想也没有太多人仔细去了解过。他初中是个学习糟糕的体育生,刚入松江二中面对敦厚的长者、导师邱剑云却能说出“将来我比邱老师写得好”的话。在钱钟书去世时,韩寒还说:“以后这个世界上写文章,我就是第二了。”他认为排在他前头的就剩一个李敖。这是何等自信的人才能说出来的话?!

    这不,十多年过去,他果真成了这个年代文学的领头人物,他的成就,源于他的自信,也源于他对自己梦想的不懈追求,只要努力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韩寒今日的成功,是当时把他定义为差生的老师同学们始料不及的。

    很多人常为自己的平庸而对很多事不抱过大的希望。但正是因为没有了患得患失的精神压力,以平常心积极争取,反而得到超常发挥达到自己梦寐以求的成功。比如曾经名不见经传的蹦床冠军何雯娜在获得金牌之前,她的教练对她说:“你可以放开比了,反正别人连你是谁都不知道,你只要发挥好就可以了,你跟别人没法比,因为别人毕竟有名气,平时训练就有名气,就比你好,只要你能参加,能进决赛就是成功了。”结果简直出人意料,兴许是教练的话让她有了自信,兴许那样的激将法让她的自尊心瞬间成长起来。何雯娜——这个连观众都不认识的运动员站上了最高领奖台。

    同样是运动员,刘翔比何雯娜要出名得多,但有一次比赛却马失前蹄与冠军失之交臂。他不是没有自信,要不然何来之前一次次的捧金凯旋而归?只是一切皆有可能,没有百战不殆的人。

    相信自己能够做到很多事是好的,但太过自信就变成了一种骄傲,而骄傲自满是必定要失败的。

    龟兔赛跑这个经典故事想必大家已经从小听到大了。敏捷的兔子为什么会失败?磨蹭的乌龟为什么能够先于兔子到达终点?难道仅仅是因为兔子偷懒睡觉了吗?不,这次兔子失败的罪魁祸首是他的过于自信,乌龟能成功是因为他对自己的肯定。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只要你想,并为了你的目标而不断努力奋斗。

    穷人不一定一生都是穷人,富人也不是

  • 2、 《从不可能到可能》(读后感范文)

    最近,我看了《从不可能到可能》,当我看到唐骏争取到机会的故事,我深有感触!

    没有家庭背景的唐骏上完北京邮电学院大学立志出国,当时出国是一件事不易的事,一个重点高校就只有两个出国名额。经过层层选拔,唐骏没有获得学校出国名额,但是他没有因此就放弃!他认真分析了出国条件与形势,认为其他学校有可能有没被用掉的名额,他就打电话咨询当时北京的所有重点大学,一次一次的打击,他也没放弃,最后得到了北京广播影视学院还有一个出国名额的消息,就跑到北影去找老师说要调学校。调校后到学校申请出国名额时却被告知教育部接受申请的截止日期已经过了。好不容易得来的名额唐骏很不甘心就此放弃,所以他就到教育部找到负责出国事务的官员,当然是吃了闭门羹。他坚持拜访六天,官员被他精神感动了,经过申请他就顺利出国。

    做任何事情,如果无法坚持不懈,就会半途而废,一事无成;只有不屈不挠地努力,才能铸造辉煌!

    在电话的发明历史中,从真正完成电话原理之构思到进一步进行研发与改良,安东尼奥·穆齐、菲利普.赖斯、格雷、甚至是爱迪生等等研发者作了许多的努力。菲利普.赖斯几乎成功地完成现代电话的研发,却由于电流间断不持续,因而无法实际通话。贝尔把一颗小小的螺丝转动了四分之一圈,就把间断的电流转成等幅电流,并因此成为现代电话的发明专利权人。赖斯与贝尔两人之间的不同之处在于,赖斯在中途停了下来因而失败了,但是贝尔持续工作直到取得成果。

    坚持就是胜利!实际生活中也是如此。有一天,放学回家走到了小区楼下却遇上了门禁系统出故障,楼道内外的人想进进不去,想出出不来。打了物业电话,说维护人员出差正赶来,让大家等待。有等啊等啊!大家饥肠辘辘,焦急万分。有人打110开锁,但听说需要各种手续展示证件才能动手开锁,大家直摇头。有很人尝试强行打开,见门没动静,就放弃了。爸爸下班回来了,他不慌不忙地看了看门禁,又想了想。然后走开了,径直走向隔壁门禁,又查又看。然后发动门里门外的人,希望能巧妙打开门。大家听了爸爸的解说,都跃跃欲试。但实践却不那么如意,有人撒手不干了。爸爸却不肯放弃,一次次积极思考,一次次改进方案,一次次积极动员人们继续干。最终门被打开了,而门禁系统却完好无损。在场的人都用异样的目光看着老爸。爸爸自豪地对我说:“你老爸,为什么有这么多发明创造?坚持!再坚持!坚持的彼岸就是胜利!”

    当我们面对困境,不要惊慌,更不要放弃,坚持就能走过生命的

  • 3、 《论可能生活》读后感--学会寻找可能的幸福
    《论可能生活》读后感--学会寻找可能的幸福 这是一本有关幸福生活的书。可以给想要幸福的人找到出口。一、生活是幸福的赞赏通过大的哲学视野来探索细处的关乎每个人生命的细小话题伦理学的根本目标是为了询问生活意义。赵汀阳在《论可能生活》里,从对生活的意义叩问入手,以生活本身的目的为主题。 在今天,关于生活意义的叩问似乎已经变得奢侈与可笑。随着社会机制日益发达,人们在利益的昏迷中失去了幸福,在社会规范中遗忘了生活,就好像行为仅仅是为实现体制的规范目标的行为,而不是为了达到某种生活意义。社会成功了而人失败了。生活本意在于创造幸福生活,幸福是生活的根本目的。幸福是什么?幸福,从心理上的一种满足感…所以我同意——幸福是一种幸福感。幸福应该是一种感觉,所以幸福不幸福不是别人能够说了算的。 作者的观点,抨击了传统文化中“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说法。这种观点的可悲之处在于,很多时候,我们完全忽略了内心的感受,而只在意跟别人比较是否在人之“上”。 史铁生说:“我们都没有自己的底线,得到过还想的到更多;失去时,却从来没有想过,还有比失去更糟糕的事情。”我认为生活的每个阶段都是幸福,只是有时候我们把幸福的底线划得太高了,所以轻微的、小的幸福感就在底线以下——根本就算不上什么。活着,就是一件幸福的事啊,至少它给了你体味更多的幸福的机会。 二、生活的目的,是什么使生活值得生活极端悲观主义者叔本华曾如此分析生活:如果愿望没有实现,我们因为不满而痛苦;如果愿望得以实现,我们就因为餍足而痛苦。一句话,生活是痛苦的。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离间了生活与生活目的,生活目的成了遥远的目标,生活也就似乎总是在“苦”中酝酿。但我们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还以“先苦后甜”来自我安慰。最后就算有了好结局,我们依然感觉不到生活的快乐,感觉不到“甜”。这又刚好切合叔本华的思想了——“因为餍足而痛苦”,或许也只是认命:生活本来就是痛苦的。 《论可能生活》批驳了叔本华把生活目的看成某种结局,以“利”来支撑生活的观点。他认为生活中最主要的不幸是把生活目的理解为期望给予完成的某个最终目标。因为这类最终目标就是设想进行一系列行为而终将获得某种结局,但任何行为及其结局都是生活中非常有限的一部分。所以,把某种结局看成生活目的或生活意义是致命的伤害,无论达到或没有达到这一结局,都是
  • 4、 《从不可能到可能》读后感600字

    最近,我看了《从不可能到可能》,当我看到唐骏争取到出国留学机会的故事,我深有感触!

    没有家庭背景的唐骏上完北京邮电学院大学立志出国,当时出国是一件事不易的事,一个重点高校就只有两个出国名额。经过层层选拔,唐骏没有获得学校出国名额,但是他没有因此就放弃!他认真分析了出国条件与形势,认为其他学校有可能有没被用掉的名额,他就打电话咨询当时北京的所有重点大学,一次一次的打击,他也没放弃,最后得到了北京广播影视学院还有一个出国名额的消息,就跑到北影去找老师说要调学校。调校后到学校申请出国名额时却被告知教育部接受申请的截止日期已经过了。好不容易得来的名额唐骏很不甘心就此放弃,所以他就到教育部找到负责出国事务的官员,当然是吃了闭门羹。他坚持拜访六天,官员被他精神感动了,经过申请他就顺利出国。

    做任何事情,如果无法坚持不懈,就会半途而废,一事无成;只有不屈不挠地努力,才能铸造辉煌!

    在电话的发明历史中,从真正完成电话原理之构思到进一步进行研发与改良,安东尼奥·穆齐、菲利普.赖斯、格雷、甚至是爱迪生等等研发者作了许多的努力。菲利普.赖斯几乎成功地完成现代电话的研发,却由于电流间断不持续,因而无法实际通话。贝尔把一颗小小的螺丝转动了四分之一圈,就把间断的电流转成等幅电流,并因此成为现代电话的发明专利权人。赖斯与贝尔两人之间的不同之处在于,赖斯在中途停了下来因而失败了,但是贝尔持续工作直到取得成果。

    坚持就是胜利!实际生活中也是如此。有一天,放学回家走到了小区楼下却遇上了门禁系统出故障,楼道内外的人想进进不去,想出出不来。打了物业电话,说维护人员出差正赶来,让大家等待。有等啊等啊!大家饥肠辘辘,焦急万分。有人打110开锁,但听说需要各种手续展示证件才能动手开锁,大家直摇头。有很人尝试强行打开,见门没动静,就放弃了。爸爸下班回来了,他不慌不忙地看了看门禁,又想了想。然后走开了,径直走向隔壁门禁,又查又看。然后发动门里门外的人,希望能巧妙打开门。大家听了爸爸的解说,都跃跃欲试。但实践却不那么如意,有人撒手不干了。爸爸却不肯放弃,一次次积极思考,一次次改进方案,一次次积极动员人们继续干。最终门被打开了,而门禁系统却完好无损。在场的人都用异样的目光看着老爸。爸爸自豪地对我说:“你老爸,为什么有这么多发明创造?坚持!再坚持!坚持的彼岸就是胜利!”

    当我们面对困境,不要惊慌,更不要放弃,坚持就能走过

  • 5、 《论可能生活》读书感受
    《论可能生活》读书感受 这是一本有关幸福生活的书。可以给想要幸福的人找到出口。一、生活是幸福的赞赏通过大的哲学视野来探索细处的关乎每个人生命的细小话题伦理学的根本目标是为了询问生活意义。赵汀阳在《论可能生活》里,从对生活的意义叩问入手,以生活本身的目的为主题。 伦理学的根本目标是为了询问生活意义,它所关心的是什么样的行为方式、生活形式和社会制度最能够创造幸福生活。生活意义/好生活/幸福是三位一体的伦理学基本问题。这一点本来当然是显而易见的,因为人的行为是为了构成某种有意义的生活而不是别的。但是随着社会机制日益发达,尤其是现代的生产、分配和传播制造了大量的表面目标和利益而掩盖了生活的真实意义,各种体制和标准把生活规划为盲目的机械行为,人们在利益的昏迷中失去了幸福,在社会规范中遗忘了生活,就好像行为仅仅是为实现体制的规范目标的行为,而不是为了达到某种生活意义。社会成功了而人失败了。这在伦理学中表现为在面对生活事实时使用社会观点而不是使用生活观点去进行最后解释。当然,伦理学无论如何不是为了反对规范和社会,问题仅仅在于,任何规范和社会安排都必须以生活的理由去解释,而不能以规范和制度自身的程序合理性去辩护。以程序合理性(形式)去回避或掩盖实质合理性(内容)问题是现代社会的一个特征。
  • 6、 一切皆有可能――读《看上去不可能》有感 (350字)

    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看上去不可能》,这篇文章让我明白了什么都有可能,只有相信自己做得到,努力去做,就能成功。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世界上在人们看来不可能的事,有很多都成功了,比如:以前人很想上天,可又觉得不可能成功,可是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爱迪生梦想造出电灯,有人说不可能,但今天我们拥有了星星一样多的电灯;钱学森、邓稼先等一大批科学家埋头两弹一星时,外国人嘲笑说,中国人永远不可能造出原子弹来。可今天,我们却掌握着自己的命运。

    文章当中有一句话令我感动,什么都有可能!只有相信我们能做那些不可能的事,只有努力去做它们,我们才能把我们固有的才能发挥出来。

    看看这些伟人,再想想生活中的自己,就觉得自己有多么惭愧。平常做数学每练有什么难题就连想都不去想,直接等到数学老师第二天评讲时抄进去,现在想来真是自己害了自己。

    平常我们遇到困难不要轻易放弃,要迎着困难上,一切皆有可能!

    福建福州台江区台江第三中心小学505班五年级:勋鹿王道

  • 7、 《确定地可能》观后感

    《确定地可能》观后感

    看此片之前听到的评论都是一片赞誉之声,相对很相信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的我自然以较高期待的心情开始看这部温馨爱情小品。看完后,果然有一股很愉悦的感觉从内心流出。爱情喜剧片历来是广受大家欢迎的片种,特别是对于众多花季少男少女们,有着很强的杀伤力。将着眼点放在主角已婚或再婚等料点的温情喜剧也是老少皆宜的佳品,而此片正是这样一部水准上佳的温馨小品。

    will是一个婚姻遭遇红灯,已收到老婆寄来的离婚协议书的普通男子,在那个可以接女儿一起生活一天的周二,他的心情随着舒缓的音乐而慢慢平静。故事因will的小女儿maya在学校上完性教育课后的一系列问题开始,maya试图搞清楚父母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她想提醒父亲挽回这即将破碎的家庭。而 will则在maya不厌其烦的追问下回忆起了过去许久的感情经历。三个不同类型的女人开始一次映入我们的眼帘。此时,本片更像一部爱情的悬疑剧。在欣赏着will和maya幽默风趣的对话之中,我们开始慢慢的了解will,了解他的感情经历和内心最深处的爱情之火到底为谁在燃烧。

    三个女主角风格迥异。emily是温柔娴淑型;summer则奔放性感;april最甜美可人。在与三人的关系和经历描述中穿插着maya猜测谁是自己生母的悬疑线索,给原本平淡无奇的故事抹上了一层奇异的色彩,让人感觉新颖。而在结果揭晓之后仍然有转折出现,虽最终结局是众人皆知的happying,可给人感觉还是不落俗套。而故事中穿插着will的个人奋斗历程和总统竞选的素材则更加充实了单调的爱情线路。影片整体风格轻松温馨,让看的人犹如在饮一杯香气四溢的香茶。影片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是让我更加深入的了解了美国。比如maya学校开设的性教育课。在我们还在高中生物课堂上略去生理知识一章节的时候,美国的学生们在小学就可以了解人的生理知识。在此我们不去探讨是对是错是好是坏,仅做感慨而已。

    寻找真爱一直是爱情片最终极的主题,此片同样如此。本是俗套、毫无悬念的爱情故事在出色的剧本组织和适当的演员表演之下有了超凡脱俗的表现。并不是演员的演技有多出色,而是整体看来片中一男三女加阳光小美女的角色特质和演员气质的结合相当完美。也许,看完之后很多人会根据自己的经历而对号入座。也许,你的生命中也出现过几个截然不同的主角,也许你也曾迷茫过,也许,你不确定哪一个是你的那杯茶。maya说,april就像是故事

  • 8、 《论可能生活》读后感
    《论可能生活》读后感 小时候,幸福是一颗甜甜的糖果。长大后,幸福是一通短短的电话。现在,幸福已变得的模糊不清,我曾想是因为我拥有的太多了,还是过去拥有的太少,只要得到一件就会容易满足,就会感到幸福。多数人总会认为幸福就是拥有快乐,就是自身的欲望得到满足,就是获得利益。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中,我们却越发的感到不幸福,甚至苦恼,痛苦。常常感叹幸福怎么这么难,也会自我安慰的说:“迈过这个坎就会豁然开朗了,达到某个高度就拥有幸福了。”这样的场景在我们的生活中不断的上演着,我们似乎总在绕着幸福跑,却总也抓不到幸福。 直到读了赵汀阳的《论可能生活》才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现在社会表面上看上去成功的回避了诸如幸福这样特别困难的问题,它试图用快乐替代幸福,认为这样生活就万事大吉,但现代社会中的许多快乐无助于增加幸福,与快乐相比,每一种幸福都是非消费性的,它会以纯粹意义的方式被保存积累,会永远成为一个人生活世界中抹不掉的一层意义,幸福正是生活本身的成就,是人生中永恒性的成熟。幸福也不是欲望的满足,欲望被满足恰恰意味着这种满足的意义是有限的,因为追求满足就是期望有一个结局,而有一个结局的事情的意义必定是有限的,但只有具有无限意义的事情才是幸福的源泉,具有无限意义的事情是做不完的,所以值得一生去追求和珍爱。过分的满足或重复的满足令人厌烦,而幸福却多多益善。与利益相比,利益是为了生活,但生活并不是为了利益,幸福的事情是生活目的,利益是实现目的条件,而幸福是生活目的的实现的效果。 幸福是存在于行动中,必须身体力行。作者认为知足常乐不可信,幸福是实实在在的,幸福的幻觉是难坚持长时间。心想事成,万事如意也不是幸福,因为我想要的不一定是对我好的,误导我们去相信不一定是我想要的,幸福问题必须要卷入他人问题。宗教信仰中的幸福也不是真正的幸福,因为人们只能把幸福落实在现实世界中而不能指望另一个世界。幸福的一个关键就在于幸福不能仅仅通过好的结果来定义,还必须由美好的行动过程来定义,否则不可能有幸福。幸福的行动应该是给予性的,自由给予使人幸福,它直接地,无代价的使生活变得更丰富,幸福是绝对的收获。 此外,作者认为幸福问题的根本性表现为:1.如果没有幸福,生活中的任何一种幸福都将失去最终的价值根据,我们将不知道一切事情为了什么。2.幸福是建立公正和规范的一个必要条件。  
  • 9、 《论可能生活》读书笔记
    论可能生活读后感 伦理学是关于优良道德的科学,是关于优良道德的制定方法和制定过程以及实现途径的科学。赵汀阳的这本书为读者描绘了一个真正的伦理学的世界。 提到伦理学,我们似乎很少在课堂上涉及它,但实际上它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本书就对幸福——伦理学的第一问题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追求幸福是人生活下去的动力。如果不能追求幸福,那么人生就毫无意义。人类的生产、消费等社会活动,根本上是为了能够生活得更好,就是一种对幸福的追求。 那到底什么样的人生才是幸福的呢?幸福一直是一个尤其含糊的概念,因为它听上去过于美丽,于是人们喜欢在各种各样的场合使用它,无论是繁华或是朴素、轻松或是严肃的场合,以至于幸福与快乐、富裕、权利和完美之类相混淆。幸福的概念就像“时间”、“宇宙”等基本概念一样现实存在,人们不可能不知道什么是幸福,但要具体量化幸福,给它一个明晰的定义,似乎有些困难,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因为大多数人的“知道”不一定是理解,更多是体会,是感性的“懂”,而不是理性的“知”。 幸福不是某种主观意向被满足的结果,通常人们关于幸福的理解大概可以概括为“心想事成”,这没有错,但还有所欠缺。“心想事成”是我想要一样东西,并且得到了它,这看起来似乎是幸福的一种表现,但是关于“想”和“成”却有几个可疑的问题。首先,这虽然是我要的东西,但它是否真的对我是有益的,并不是我的主观上可以判断准确的。可能会发生我想要的正好是对我有害,或者是没有意义的东西的情况。就像我们有可能好心办坏事,对自己也同样如此。所以“我想要的”并不等于“对我有益的”。其次,由于知识获得不够充分,或是心理不成熟,不知道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而别人误导我去相信这个“成”就是我想要的。我们不断被他人告知什么才是我们真正的需要,至于这些是不是真适合我,并不清楚。另外,在许多时候,我所“想”并不是我自己能够给自己的,而是必须由别人给我的。因此,幸福就要依赖他人,就不是自己决定的事了。 由此看来,幸福的原则是超越了主观性的。幸福并非总是与主观意愿恰好一致,并非每个人在每个时刻都知道如何获得幸福,许多人往往只能拿快乐糊弄自己。但无论如何,追求更好的生活总是好的,至少有没有一个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我们要做的就是在追求的同时,明确“所求”对我们的人生是否有价值,
  • 10、 《正义的可能》读书笔记

    人生浅薄,六根不清,对于正义总是缺乏底气,而所谓可能,成了这本书入手的直接理由。和作者的《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相比,这本《正义的可能》有关哲学的专业论述和学者文风过于浓烈,阅读时很容易短路或absent,但因为可能,所以还是磕磕绊绊读完。

    初入社会时五毛还不是网红,而我应该是小同事圈子里五毛的雏形,原因在于当别人痛斥社会阴暗面的时候,我总是持有进步、需要时间、我周围都在变好、即使一小步,也是新高度的观点,激烈时甚至以既得利益者和打破规则的人没有资格抱怨来表明立场。十年过去了,立场已变得静默,也时有抱怨,但依然相信这种可能,甚至大过对自己的信心。

    可能是种结果,但却聚集了圆心周围的大多数,而当我们在听到可能positive或可能是negtive时,尽管在选择上模棱两可,但在情感似乎更趋向前者,而对于受儒道影响的国人,可能也是种谦虚和意愿。

    作者在书中写道:当放纵者理性选择作恶,不自制者间歇性犯错,冷漠者袖手旁观一副与我何干的表情,这个国家也就丧失了向善的可能。采访稿中引用了在公共辩论中最好要恪守的《罗伯特议事规则》的规定:不许质疑动机 不能以道德的名义去怀疑别人的动机。谈到了那些在政治舞台上追求高光时刻和戏剧化场面的人其实是除魅时代残余的野蛮人;也提及要警惕国家能力被偷换成为不受约束的国家权力

    有很多地方晦涩难懂,但懂得在该停止怀疑的地方停止怀疑,留住可能,这就是这本书带给我的收获,也算是在回望年轻时的继承。

  • 2019-11-06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09-20

  • 2019-10-09

  • 2021-05-31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09-19

  • 2019-11-06

  • 2019-10-24

  • 2021-05-31

  • 2019-10-29

  • 2019-09-20

  • 2019-10-29

  • 2022-02-28

  • 2019-11-12

  • 2019-09-21

  • 2019-11-06

  • 2019-11-16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3

  • 2019-11-16

  • 2019-11-06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1-11

  • 2019-10-12

  • 2019-09-20

  • 2019-11-16

  • 2019-11-04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09-26

  • 2019-10-11

  • 2019-09-20

  • 2019-11-02

可能作文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可能作文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可能作文、2024可能作文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