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风流去司马迁读后感 > 地图 > 风流去司马迁读后感,2024风流去司马迁读后感范文
风流去司马迁读后感相关栏目
风流去司马迁读后感热门栏目
风流去司马迁读后感推荐
风流去司马迁读后感

(共 222 篇)

  • 1、 《司马迁传记》(优秀范文)

    《司马迁传记》读后感

    女同事说:

    大哲学家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

    一代明君唐太宗也感喟:“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

    史记为我们生动形象的展现了波澜壮阔的社会画面,还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形象,让我们从历史中明白道理,揭露丑恶行为。

    《史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纪传体通史,位列“二十四史之首”,其规模宏大,涵盖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法律、医学、天文学等。从传说中的黄帝写起,一直到西汉汉武帝太初年间结束,上下三千多年,共五十二万字。作者司马迁。

    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在临终前对他说:“一定不要辱没祖先的名声,要写出一部光耀千古的历史巨著。”司马迁流着泪答应了父亲的嘱托。后因李陵兵败事件遭到牵连,司马迁被捕入狱并受酷刑。期间他想到人的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他又想到周文王、孔子、屈原、孙膑、韩非子、吕不为等一些圣贤,都是在逆境中坚韧不拔、勇往直前,最后完成了轰动天下的文化巨著,又想想父亲临终前的遗言,若是就这样一走了之,多年的心血将半途而废,那样更对不起父亲。

    于是他化悲痛为力量,忍辱负重,各地历史古迹间的奔波、史料的搜集、古籍的整理,狱中精神上的压力和痛苦、经受饥饿的折磨,多少汗水、多少艰辛、多少劳累,都伴着屈辱的泪水化成了长篇巨著《史记》。

    为不负使命,他呕心沥血,倾尽了毕生精力。正因为有他艰苦卓绝的努力、逆境中的百折不挠,才使这部沉甸甸的、厚重的、不朽的历史巨著得以传承,才能够让我们世世代代目睹它的风采。他的名字将和这部辉煌的巨著《史记》一样,永垂不朽。

    通过读此书,使我受益非浅。他的文笔,幽默、风趣,又恰到好处。有的让人看了忍不住就想笑,觉得司马迁老先生很可爱;有的让我充满敬意;有的让我忍不住落泪;有的让我陷入深深的沉思;有的让我豁然开朗,使得困扰我多时的问题终于找到了明确答案。

    photobydaryatryfanavaonunsplash

    我想那个曾经去龙门山实地考察“鲤鱼跃龙门”的少年司马迁,不正如那条鲤鱼一般,迎难而上,纵身一跃,即使跌倒在“滔滔洪水”中,也绝不放弃,始终有一颗未了的恒心屹立不倒,那就是撰写《史记》。这是上天赋予他的神圣使命,尽管他历尽万般艰难险阻,最终也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跃过了“龙门”,完成了一部伟大的、轰动天下的辉煌巨著。

    “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夫”,这在司马迁

  • 2、 风流去司马迁读后感

    曾经的我,读阮籍与嵇康,一直敬佩嵇康一曲荡气回肠的《广陵散》,慨然赴死留下千古绝唱,不屑阮籍不过嚎啕大哭或是一醉不醒,即便那是乱世之中的无可奈何;曾经的我,信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坚信“士可杀不可辱”……

    而学过《史记》,读过《留侯论》,再看,才明白究竟哪一种更有价值。

    看司马迁评伍子胥“故隐忍就功名,非烈大夫孰能致此哉”,是司马迁自知不能够以死明志,自知一死便无法文采表于后,自知自己的死是无法改变后世的,遂在《史记》中述往事,颂逝者,扬高贵之德,将自己之爱之恨融在笔尖,用自己的血泪洗礼过往功绩。

    看苏东坡评张子房“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志甚远也”,是苏东坡面对一贬再贬的生活困境,依旧满眼满脑都是“纵横忧患满人间”而生发出的自我感悟与自我激励。

    其实嵇康的死也是一样,他并不仅仅是为了自身名节,更是为了唤起埋在人心底的正义。

    然魏晋的黑暗比他预计的更深更厚,更加难以撕碎。纵是一曲《广陵散》响彻云霄,也不曾激醒当世的人们,却是在他死后,阮籍写了“劝进表”,向秀也走入了司马昭的阵营。可惜啊!

    竹林七贤虽是以“任其性,适其情”著称于世,实则除却嵇康,其余很少于民有益,于国有功。阮籍的一句“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也是在说自己吧,他也清楚当自己为才貌双全未嫁而亡的兵家之女而哭即为人称颂之时,哭自己无明主可报之心却鲜有人知。自己活一世,却终未成事,甚至连自己曾经当作信仰的东西也未曾坚持下去。到底,也是没有把自己坚持活下来所为实现的愿望变成真。可悲啊!

    其实,生存还是毁灭,从来都不是问题的根本所在,关键在于为什么而生,又为什么而死。二者选其一时,看的是自己选哪一种做法更有意义,影响更大。有人为至理而死,便必要有人为其而活。没有活着的人去响应逝者的号召,去践行逝者的理想,逝者才是白死了啊!

  • 3、 《司马迁笔下的牛人们》之兵家传奇

    读完了这本《司马迁笔下的牛人们》之兵家传奇,我更是受益无穷。这本书里面讲述了司马穰苴,孙武,孙膑,吴起,乐毅,田单,廉颇,赵奢,李牧,白起,王翦,卫青和霍去病,李广家族(里面讲了李广的几个儿子李当户,李椒,李敢和李广的孙子李禹)和李广的孙子李陵。这19个人每人都有一个封号,像悲剧英雄的dna:李广家族;善使者不必善终:乐毅;身残志坚的复仇者:孙膑等等有趣的封号。每一章(每一个人物)里面还有好几个小标题,如吴起里面的:杀了老婆往上爬和临死拉上个垫背的。卫青和霍去病里面的:跟妈姓的秘密。李广家族里面的:玩命这种事会上瘾和战略转型后的下岗等等。

    这本书里面详细地为我们介绍了这19个人的生平大事,语言幽默,风趣。真想书封皮上所说:像当事人一样看穿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的的确确地进入到人物的故事情节里去了,并且为他们感叹,高兴,烦恼。仿佛我就是当事人一样,为一些事高兴,为一些事烦恼。

    一开始,我还不想看这本书,但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我一看便迷上了它。那些有趣的封号,有趣的小标题,有趣的语言,有趣的故事情节都让我流连忘返。这本书和他的孪生兄弟《司马迁笔下的牛人们》之古典江湖将会让我受益一生。

  • 4、 《司马迁笔下的牛人们》之古典江湖

    读了这本《司马迁笔下的牛人们》之古典江湖,我的知识大大增进,对战国四大公子、五大刺客和三大游侠都有了一定了了解。战国四大公子分别是赵国的平原君赵胜,楚国的春申君黄歇,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和齐国的孟尝君田文。三大游侠分别是郭解,剧孟和朱家。五大刺客分别是荆轲,专诸,曹沫,豫让和聂政。这本书里面详细地介绍了他们这12个人的生平事迹,并且扶栏客(这本书的作者)根据他自己语言的幽默以及他自己对他们这12个人的评价幽默风趣地将几千年前的一幅幅场景呈现在我的眼前和心里。我对这本书也是爱不释手。带着它去欧洲,读了好几遍,直到读的不耐烦了我才放下书去玩。

    这本书不仅内容有趣儿,并且作者还给他们没有人都起了一个外号,比如说,荆轲:一位知识青年的错位人生;慈善家朱家:与暴力绝缘的江湖大哥;孟尝君:纯粹的老大;春申君:风险投资家以及很多的绰号,我就不一一说了。

    其中,豫让的众人遇我,我故众人遇之;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的理论让我感动不已。曹沫的遭遇挫折以后不一定非要否定自己,而只要把自己的特长发挥到极致一样可以获得成功等等扶栏客的评价都令我对他刮目相看。

    如果你们也对这本书感兴趣儿的话,就买来看看吧!对了,他还有一个双胞胎哥哥《司马迁笔下的牛人们》之兵家传奇你们也可以一并买来看看。

  • 5、 初三暑假司马迁读后感范文

    初三暑假读后感范文:《司马迁》: 本文的作者文字功底很深,并且对文章有着自己的见解,确实不错。

    他长须飘飘屹立在人类文明的最高点,透过千年历史尘埃,深情地凝望华夏大地,看着她的荣辱兴衰,注视着滚滚东去的黄河,时而皱眉,时而微笑他就是司马迁。

    司马迁从小聪明好学,师承西汉两大文学大师孔安国和董仲舒。司马迁胸怀大志,意气风发,少年时代游遍祖国万里河山,了解各地风土人情,开拓眼界,拓展胸襟。

    公元前119年,年仅27岁的司马迁入朝担任郎中;公元前108年,38岁的司马迁继任父亲太史令一职。有人说,在那无权无钱不可当官的朝代,家世平平却能得到恩师的帮助而顺利步入仕途的司马迁是幸运的,但又有谁知,那外表金碧辉煌却充满腐败之气的朝堂,只是过早地让司马迁尝到了官场的险恶、世态的炎凉。面对李陵之祸,大臣们一昧地顺着汉武帝,阿谀奉承,唯有司马迁站了出来:陛下,李陵仅以五千弓箭手剿灭了匈奴几万人,功不可没。虽暂降于匈奴,但也是出于无奈,李将军是忠于大汉的啊!汉武帝气得啪从龙椅上站起:大胆,你身为朝廷命官,竟为一个叛贼狡辩。如此忠奸不分的人,朕留你何用!来呀,把他给朕拉下去!没想到,这几句公道话,到了汉武帝口中竟成了为叛贼狡辩之言。

    司马迁怔住了,几句肺腑之言竟会惹得汉武帝勃然大怒,汉武帝昔日在他心中雄才大略的形象轰然倒去,被专横残暴等代名词给挤了下去。以前的他也曾对这位最有作为的汉武帝存有幻想,他拼命地工作,想博取他的欢心,为天下百姓干一番大事业。他的幻想太单纯了,单纯的竟有些可悲。而今,汉武帝的行为残酷地粉碎了司马迁的天真。或许他的天真在一开始就是错的。自己竟为了这个天真到可笑的幻想拼搏了大半生。从此他不再抱有任何幻想,也不再幽怨,他幡然醒悟:自古以来傲岸不屈的文人与专横残暴的帝王就是冰与火,玉和泥。在统治者眼里,文人只不过是帝王一颗维护专制统治的棋子,可有可无;就像他们养的家畜,可杀可废。他仰天大笑,笑自己的天真,更笑汉武帝的专横

    身在大牢的司马迁心中依旧念念不忘他那草创未就的《太史公书》,那是他父亲毕生的梦,是司马迁此生最大的任务。殊不知,他的牢狱之灾还与《太史公书》有着莫大的关系。汉武帝暗中得知司马迁在写史书,便叫人偷偷抄录下来给他过目。开始汉武帝被司马迁生动的文笔所吸引,看得眉开眼笑,但后来对司马迁把他祖辈的事无论好坏都记下来的事十分不满,特别对司马迁写他沉迷于求仙问道

  • 6、 《风流去》读后感

    一个设计人的历史观------《风流去》读后感

    董文龙 苏州市城市建筑设计院

    作者:董文龙 苏州城市建筑设计院结构总工、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美国pmp认证项目管理专家、工程师。

    最近花三周的时间将鲍鹏山先生的《风流去》读完了,此书讲述了从春秋时期的老子、孔子开始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陶渊明、谢灵运为止的近一千年间的中国文人命运的跌宕起伏和与此交织的中国历史!

    《风流去》既是一本文人史也是一部血淋淋的中国古代史,压抑、痛苦、无奈一直伴随着我读完本书。从老子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开始,中国古代文人所特有的内涵就开始产生了,不论是修身齐家还是治国平天下,都有了自己所特有的学派!

    春秋战国始出诸子百家,从而出现了对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不同尝试,那时的社会还是有“礼”存在,这些文化精英做为君主的座上宾,甚至是帝师的角色参与到国家治理中,发挥自己的才能,大家都是平等的,合则来不合则去;后来历史前进到秦灭六国,秦相李斯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势,出卖自己的道德,杀害同窗韩非、焚书坑儒,妄自以为这样可以得来天下太平,可事与愿违!他最终被一个比自己更没底线更加残忍的赵高害死!从而拉开了中国长达两年多年的杀伐!血流成河!

    汉代秦而立,项羽、刘邦、吕后、韩信这些人物,你方唱罢我登场,最终历史车轮行进到了汉景帝时期,这一时期我认为最可悲最可怜的文人莫属晁错了。他是景帝的老师,在景帝即位后,秘折上书景帝削藩,结果景帝在朝堂上公开晁错上书削藩之密折,导致藩王打着清君侧的旗号叛乱,而景帝此时听从了袁盎建议,捕杀晁错,腰斩于市,并诛晁错全族!惨!怎一个“狠”字了得!从此可见某些帝王为了巩固自己的利益不惜牺牲人性!晁错与景帝的关系非同一般,晁错上书之前景帝不可能不知道,削藩伊始,必至诸王叛乱!晚叛不如早叛!景帝是在利用晁错逼反诸王,然后诛晁错,让诸王反叛的借口消失,然后拉拢其中犹豫不定的藩王,使他们站在自己一边来消灭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国集团,最终他的目的达成了!吴国灭了,在推恩令的作用下其他诸侯国问题也解决了,中央集权的使命完成了!从此中国历史在集权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文人的地位也进一步降低了!从平等的帝师到随意丢弃的弃子!当然历史不可挡,集权是在当下那个时代历史必然的选择,可集权的方式可以选择不那么没人性的吗!诛晁错可以,但能不能不要诛灭全族呢!?

    历史又前进到了东汉,由于东汉顺帝时期重用外戚梁

  • 7、 司马迁史记读后感
    司马迁史记读后感 司马迁的《史记》,贯通祖国三千余年的辉煌历史,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是一部经典之作。 《史记》这本书记叙了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共计三千多年的历史。它的叙事简明生动。非常得吸引人,《史记》是历史的“实录”具有非常高的文学价值。它的文学价值表现在运用真实的历史材料并且成功地塑造出众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在人物塑造上司马迁真正做到了将历史、人物和主题统一起来这样既写活了历史人物也栩栩如生看完了每一篇故事好像每个人物就出现在我的眼前。他还非常善于通过人物的言行举止来完成对人物性格的刻画。 在《史记》这本书中使我印象最深的历史故事是:《五张羊皮的故事》。这则故事主要讲了:春秋战国时候爱惜人才的秦穆公为了赎回聪明才干的百里奚用五张羊皮去跟楚人交换他最后秦穆公赎回了自己最喜欢的大臣百里奚。读了这篇故事后我懂得了一个道理:凡事都要换一个角度去思考就像文中的秦穆公一样他如果用重金去赎回百里奚的话楚人觉得秦穆公很看重他一定不会轻易交换。但是如果用五张羊皮去交换的话楚人必定会很轻视百里奚而同意交换。聪明的秦穆公换了一个角度去思考问题,最终如愿以偿。我觉得秦穆公值得我们学习。 《史记》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是一本令我们每个中国人都应该细细阅读的经典!是一本既生动有趣又能增长知识的值得一看的好书!
  • 8、 司马迁写史记读书心得

    在司马迁写《史记》的过程中,众多的因素影响并推动着这部伟大著作的产生。他的家族文化背景使他产生了深深的史官情愫,当时的社会文化给他提供了创作的文化便利,多年的游历经历也让他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对司马迁写史记的了解你有哪些读书心得体会呢?本文是小编整理的司马迁写史记读书心得,仅供参考。

    司马迁写史记读书心得1

    有人说他是千古奇才、有人说他有满腹经纶、有人说他是伟岸君子、有人太多太多不同的评论充斥在耳畔,他是史学家也好,文学家也罢,都让人震憾、让人心痛。他就是是编写了50万余字《史记》的作者司马迁。 司马迁(约前145~前87),陕西韩城人。他是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他写的《史记》,计130篇,约50万字,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元年约三千年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和杰出的历史人物,是中国古代历史的总结,也是光耀千古的文学着作。

    司马迁幼年是在韩城龙门度过的。龙门在黄河边上,山岳起伏,河流奔腾,风景十分壮丽。这条中华民族的母亲之河滋养了幼年的司马迁。他学习十分认真,遇到疑难问题,总要反复思考,直到弄明白为止。在父亲的熏陶下,他从小立志做一名历史学家。 从20岁起,司马迁开始到各地游历,考察历史和风土人情,为他日后编写史书提供了充足的史料。做太史令后,他常有机会随从皇帝在全国巡游,又搜集了大量的历史资料,还了解到统治集团的许多内幕。他还如饥似渴地阅读宫廷收藏的大量书籍,收集了各种重要的史料。然而,就在他写《史记》的时候,为李陵说情触犯了汉武帝,被关入监狱,判处了重刑。

    当时间的流水冲过了千年的堤岸,我们回望古人凭借的只有那些留在书籍上的古老文字。透过饱蘸墨香的方块字,我们看见了一个铮铮铁骨的汉子忘却了自身的荣辱得失在奋笔疾书,笔下流淌出了一篇篇精美的文章。忍辱负重的他终于在13年后出色完成了《史记》的撰写,也终于实现了自我生命的最高价值。 司马迁的故事告诉我们:不管遇到多大的耻辱与困难,只要坚强不懈任何事都会成功。如果坚持不住烈日的晒打,骆驼怎能在沙漠中行走。如果不经起滂沱大雨,怎能出现美丽的彩虹。如果不经过逆境的折磨,人怎能懂得坚强。总之一句话: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司马迁写史记读书心得2

    今天,我读了一篇课文《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这篇课文讲了 司马迁受父亲司马谈的临前嘱托,要完成这部史书。司马迁很认真的去写。但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横祸

  • 9、 风流老板俏秘书影评

    风流老板俏秘书影评(一)

    昨天晚上是偶然间看了这个点击率排行第一的电影【风流老板俏秘书】,看到很多人的影评,很多人说非常差,而作为观众之一,我也有很多不同的观点。

    这据说是一部美国伦理大片,实际上我觉得不能简单的评论好与坏,每个人有不同的评价权利和审美标准,如果是冲着名称来的,肯定是要失望的了,说差,也自然在所难免。

    我是昨天晚上00点31分看完的,感觉这个电影属于现代版的灰姑娘嫁给了白马王子的故事。只不过这个灰姑娘还有自我伤害倾向曾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精神病院,比灰姑娘还更灰姑娘。而白马王子是一名知名的律师,有自己的律师事务所,算是白马王子吧,但他也有自己的害羞的一面。应该说这两个主人翁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普通人,生活化非常逼真。

    故事很简单就是这个曾经住过精神病院的女孩恢复后回到家中,看到父亲又酗酒,母亲又非常溺爱她,于是原来的自我伤害倾向有开始,此时在她精神作斗争要把针线盒扔到垃圾箱的时候,看到了一份招聘报纸,于是她决心去应聘秘书工作。于是这个脾气暴躁乖张要求苛刻严谨的男律师成为她的上司,在现代职场要求下,男律师帮助女孩不仅逐渐克服了自己的日常陋习,还找到改变自我伤害倾向的排解方法。于是女孩越来越接近现代职场的要求,从她的服饰打扮就可以看出来,越来越象职场白领进步。

    故事的一开头,导演玩了个小花招,主人公为何胳膊吊着木棍工作?是谁让她这样?但看着她还工作自如好像是自愿这样的,非常让人看不懂究竟为何,其实看完才知道,这是律师要求或者她自己帮她纠正自己含胸伸颈的姿势缺点,其实是她在自我蜕变过程中的一个典型表现。

    她放弃了有相同经历(曾精神崩溃过愈后)的男士皮特的追求,向往更美丽更上层的爱情,而她得到了。这一关键点就是我们最经常在电影看到的在婚礼前夕,新娘跑掉了的情景,她去找到这个律师,勇敢地表达自己的爱,盼望得到回复,而律师面对突然袭击,曾经心理的对她的爱在斗争后,还是给她的未婚夫打来电话,让皮特过来,而他就一直在窗外站着,看着女孩拒绝了皮特,也看到了女孩对自己的执着的爱三天滴水未进,只为了律师的一句话,就这个姿势等着我回来。

    这个过程中,我看到了几点:首先是对人的尊重,和自我意志的尊重,无数的对女孩关心的亲友家人、心理医生都过来帮她排解期望能让她不再绝食回复正常,而不是采取暴力强迫的手段。其次是女孩对坚守诺言、对爱的坚定和执着的强大精神力量,终于战胜了世俗的观念。

  • 10、 学习《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有感

    学习《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有感

    今天,我们学习了《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这篇文章之后,我深有感触,明白了许多道理。

    我学完了这篇文章,明白了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是朝廷的史官,他到处搜集资料,要编写一部史书。但是司马谈没有实现这个理想,临终前他嘱托司马迁要写一部史书。于是司马迁发愤图强,到处搜集资料。正当他专心致志地整理资料的时候,一场飞来横祸让他进了监狱,受到了当时最野蛮的腐刑,尝尽了人世间的屈辱。但是,意志坚强的司马迁没有受奇耻大辱的影响,不论是在监狱里,还是出狱后,他都专心致志的编写《史记》这本书。他一共用了十三年的时间,终于编成了这部辉煌的史书。

    学了本文之后,我想起了司马迁说过的话:“人固有一死,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这句话讲的一点没错,是司马迁的人生写照。司马迁发奋写《史记》这篇文章中,最让我记忆犹新的地方是:正当他专心致志写作《史记》的时候,一场飞来横祸突然降临到他的头上。原来,司马迁因为替一位将军辩护,得罪了汉武帝,入狱受了酷刑。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但想到《史记》还没有完成,便打消了这个念头。因为司马迁进监狱受的是常人难以忍受的腐刑。在当时,受腐刑的人会被人讥讽、嘲笑,但司马迁忍辱负重,坚持编写完《史记》这本书。

    学完这篇文章之后,我明白了:我不论做什么事,要有司马迁写《史记》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在学习和生活中,不能被小小的挫折打败了。

  • 2019-10-24

  • 2019-10-24

  • 2019-10-24

  • 2019-10-20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11

  • 2019-10-11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23-04-26

  • 2019-09-20

  • 2023-02-10

  • 2023-02-14

  • 2022-03-16

  • 2023-05-15

  • 2019-09-20

  • 2023-05-12

  • 2019-09-20

  • 2023-04-15

  • 2021-12-25

  • 2023-04-15

  • 2022-04-01

  • 2023-02-06

  • 2019-10-23

风流去司马迁读后感
风流去司马迁读后感栏目精心为您提供各种风流去司马迁读后感,2024风流去司马迁读后感,教您怎么写风流去司马迁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您。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