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读后感 > 地图 >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读后感,2024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读后感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读后感相关栏目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读后感热门栏目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读后感推荐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读后感

(共 7914 篇)

  • 1、 读书心得范文:《史记》司马迁著作读书心得

    《史记》是中国史学上第一本记传体通史。读完这本书,读者们的感受又是什么样的呢?那么下面就由小编给大家带来《史记》司马迁著作读书心得,希望大家喜欢!

    读后感大全网为您提供更多优质内容,请大家阅读收藏!www.dhb100.com

    《史记》司马迁著作读书心得1

    这个寒假我读了《史记》。

    这是一本能丰富头脑,补充知识的神奇的书。

    《史记》是我国最早的纪传体通史。这部书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多字。此书也开创了纪传体史书的形式,对后来历朝历代的正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个个耐人寻味的小故事编织成了世世代代流传的史记。

    司马迁笔下的人物个个栩栩如生,有着鲜明的个性。生动的语言,优美的文字让读者读起来仿佛置身于一个个优美的意境中。随着情节的起伏,我的心情也在为之而改变。喜着主人公的喜,忧着主人公的忧,感受着主人公的感受。轻松幽默的语言,紧张刺激的情节,仿佛把我带到了那个遥远的时代。各个时代的背景特色;各个国家的风土人情;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在《史记》中表现得淋漓尽致,绘声绘色。

    看《史记》就仿佛在作一次足不出户的历史旅行,领略了那个时代的一切,回顾了各种令人难以忘怀的历史事件。体会了当时人们的思想感情。

    看《史记》就仿佛在读一本有趣的故事书。生动形象的历史人物有声有色的为你讲述他们身上发生的有趣的故事,带领你进入他们的世界。

    看《史记》就仿佛在和一个历史学家面对面的谈话。深深的被他那准确到位的语言所打动。在不知不觉中也增长了必要的历史知识,丰富了头脑。

    《史记》是一本既生动有趣又能增长知识的值得一看的好书。

    《史记》司马迁著作读书心得2

    《史记·萧相国世家》说的是萧何伴随汉高祖左右,为其效犬马之劳终其一生的故事。其中写到汉高祖为群臣排位次的细节,现在读来,让人有寒噤之感。

    经历过秦末的腥风血雨,又有楚汉的争锋对决,该是坐下来论功行赏的时候了。此时高祖认为“萧何功最盛,…所食邑多”,而一群武将却不买这个帐。仔细想来,曹参之流,身经百战,冲锋陷阵,要是没有曹参这样的干将,刘邦即使有一百个萧何也成不了大业。而萧何不曾有点点汗马之劳,只会舞文弄墨,凭什么他的功劳就会攀到曹参之流的头上呢?

    试想,如果在楚汉对决时,刘邦说出萧何功劳最大这样话,结局肯定很惨,不用说韩信这样的人立马会占到项羽那边,就连曹参这样的亲信也会觉得靠不住,指不定什么时候就调转马头了。现在不一样了,消灭了项羽,天下

  • 2、 司马迁写史记读书心得范文

    小编整理的司马迁写史记读书心得,仅供参考。

    司马迁写史记读书心得

    有人说他是千古奇才、有人说他有满腹经纶、有人说他是伟岸君子、有人太多太多不同的评论充斥在耳畔,他是史学家也好,文学家也罢,都让人震憾、让人心痛。他就是是编写了50万余字《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司马迁(约前145~前87),陕西韩城人。他是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他写的《史记》,计130篇,约50万字,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元年约三千年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和杰出的历史人物,是中国古代历史的总结,也是光耀千古的文学着作。

    司马迁幼年是在韩城龙门度过的。龙门在黄河边上,山岳起伏,河流奔腾,风景十分壮丽。这条中华民族的母亲之河滋养了幼年的司马迁。他学习十分认真,遇到疑难问题,总要反复思考,直到弄明白为止。在父亲的熏陶下,他从小立志做一名历史学家。从20岁起,司马迁开始到各地游历,考察历史和风土人情,为他日后编写史书提供了充足的史料。做太史令后,他常有机会随从皇帝在全国巡游,又搜集了大量的历史资料,还了解到统治集团的许多内幕。他还如饥似渴地阅读宫廷收藏的大量书籍,收集了各种重要的史料。然而,就在他写《史记》的时候,为李陵说情触犯了汉武帝,被关入监狱,判处了重刑。

    当时间的流水冲过了千年的堤岸,我们回望古人凭借的只有那些留在书籍上的古老文字。透过饱蘸墨香的方块字,我们看见了一个铮铮铁骨的汉子忘却了自身的荣辱得失在奋笔疾书,笔下流淌出了一篇篇精美的文章。忍辱负重的他终于在13年后出色完成了《史记》的撰写,也终于实现了自我生命的最高价值。司马迁的故事告诉我们:不管遇到多大的耻辱与困难,只要坚强不懈任何事都会成功。如果坚持不住烈日的晒打,骆驼怎能在沙漠中行走。如果不经起滂沱大雨,怎能出现美丽的彩虹。如果不经过逆境的折磨,人怎能懂得坚强。总之一句话: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司马迁写史记读书心得

    今天,我读了一篇课文《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这篇课文讲了司马迁受父亲司马谈的临前嘱托,要完成这部史书。司马迁很认真的去写。但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横祸降落到他身上。司马迁为了一位将军辩护,却得罪了汉武帝。入狱后,受了酷刑。但是,这些伤痛并没有阻止司马迁写史记的进展。经过了13年的奋斗,终于完成了一部52万余字的辉煌巨著史记。

    司马迁以坚强的意志和奋斗精神,对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就如司马迁所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

  • 3、 司马迁《史记》读书笔记500字

    《史记》,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一本令我们每个中国人都应该细细阅读的经典。接下来小编整理了司马迁《史记》读书笔记500字,欢迎大家阅读。

    司马迁《史记》读书笔记1

    《史记》是我国最早的纪传体通史。这部书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多字。此书也开创了纪传体史书的形式,对后来历朝历代的正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书中一个个耐人寻味的小故事编织成了世世代代流传的史记。

    司马迁笔下的人物个个栩栩如生,有着鲜明的个性。生动的语言,优美的文字让读者读起来仿佛置身于一个个优美的意境中。随着情节的起伏,我的心情也在为之而改变。喜着主人公的喜,忧着主人公的忧,感受着主人公的感受。轻松幽默的语言,紧张刺激的情节,仿佛把我带到了那个遥远的时代。各个时代的背景特色;各个国家的风土人情;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在《史记》中表现得淋漓尽致,绘声绘色。

    看《史记》就仿佛在作一次足不出户的历史旅行,领略了那个时代的一切,回顾了各种令人难以忘怀的历史事件。体会了当时人们的思想感情。

    看《史记》就仿佛在读一本有趣的故事书。生动形象的历史人物有声有色的为你讲述他们身上发生的有趣的故事,带领你进入他们的世界。

    看《史记》就仿佛在和一个历史学家面对面的谈话。深深的被他那准确到位的语言所打动。在不知不觉中也增长了必要的历史知识,丰富了头脑。

    《史记》是一本既生动有趣又能增长知识的值得一看的好书。

    司马迁《史记》读书笔记2

    读着《史记》,我仿佛回到了那个群雄逐鹿的年代,回到了那个英雄拼搏,帝王称霸的峥嵘岁月!我看到了那个顶天立地,身残志坚的司马迁,看到了一诺千金的男儿形像。司马迁用了整整18年的时间,在他60岁时,终于完成了父亲司马谈的遗愿,写好了一篇52万字的史家巨作———《史记》。

    鲁迅先生称赞《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它对我们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它就像一个华丽的舞台,君王、英雄、谋士、刺客等形形色色的人物不断上台,为我们上演了一幕幕精彩绝伦的故事。

    我喜欢的英雄是项羽和勾践: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川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卧薪尝胆。

    我欣赏的刺客是专诸、聂政、还有荆轲等人,对君王赤胆忠心,一心为君。就像荆轲临走时在易水河边“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返。”的悲壮,更有那后来身中八剑却仍然一心想着太子丹,这就是他们赤胆忠心的最好表

  • 4、 读《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有感作文

    在和煦的阳光下,细细品味着书中司马迁完成《史记》的艰辛,我心里的感触如江水般连绵不断,思绪不停地缠绕在我心头……

    读完了这篇课文,“坚持不懈,发愤图强”这八个字便在我的脑海中涌现出来。司马迁为了自己儿时的志愿,为了完成父亲临终前的嘱托,即使受了酷刑,他也毫不放弃,坚持写完了这部前无古人的《史记》,他的举动是多么令人震惊啊!

    想到这里,无数伟大的壮烈形象又浮现在我眼前:屈原为了国家的利益,尽管遭到了放逐,但还是顽强地写完了《离骚》这部巨著;左丘虽然瞎了眼,失去了光明,但仍越过重重障碍,写出了《左传》;越王勾践每日卧薪尝胆,忍辱负重,终于东山再起,复兴了自己的国家……他们都凭着自己的毅力,自己的信念,干出了一番大事业!

    可我们平时遇到了困难,还没有尝试,就选择了逃避;学习上碰到了难题,没有经过自己的思考,就去找父母求教……这些行为是多么无知,多么胆怯啊!

    要知道,只有在遇到生活上、学习上的各种难题时,能坚强面对,坚持不懈,并努力克服的人,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开启成功的大门!

  • 5、 学习《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有感500字

    今天,我们学习了《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这篇文章之后,我深有感触,明白了许多道理。

    我学完了这篇文章,明白了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是朝廷的史官,他到处搜集资料,要编写一部史书。但是司马谈没有实现这个理想,临终前他嘱托司马迁要写一部史书。于是司马迁发愤图强,到处搜集资料。正当他专心致志地整理资料的时候,一场飞来横祸让他进了监狱,受到了当时最野蛮的腐刑,尝尽了人世间的屈辱。但是,意志坚强的司马迁没有受奇耻大辱的影响,不论是在监狱里,还是出狱后,他都专心致志的编写《史记》这本书。他一共用了十三年的时间,终于编成了这部辉煌的史书。

    学了本文之后,我想起了司马迁说过的话:“人固有一死,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这句话讲的一点没错,是司马迁的人生写照。司马迁发奋写《史记》这篇文章中,最让我记忆犹新的地方是:正当他专心致志写作《史记》的时候,一场飞来横祸突然降临到他的头上。原来,司马迁因为替一位将军辩护,得罪了汉武帝,入狱受了酷刑。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但想到《史记》还没有完成,便打消了这个念头。因为司马迁进监狱受的是常人难以忍受的腐刑。在当时,受腐刑的人会被人讥讽、嘲笑,但司马迁忍辱负重,坚持编写完《史记》这本书。

  • 6、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读后感(模板6篇)

    经过整理,读后感大全小编为你呈上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读后感,希望本文内容能给您提供帮助。温暖的书籍常常能够帮助人们执念困难,作品就是一部让人印象深刻的作品。此时正是时候将自己阅读时的所思所悟记录成读后感。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读后感【篇1】

    我阅读了《中华上下五千年》这本名著,书中记述了中华名族上上下下五千年里的名人、伟人的故事和事迹。其中,最令我感动的故事是《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读完这个故事,我感慨万分。

    这个故事描述了司马迁在遭受牢狱之灾后,发愤写史书的故事。当时,司马迁因为为一位将军辩护而入狱受了酷刑,他几次想一死了之,但又想到史记还未完成,还想到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他想让自己的死重于泰山,于是在狱中继续书写史记。他花了整整13年时间,终于完成了这本52万余字的辉煌巨著。

    司马迁发愤图强,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忍辱负重写史记的精神怎能不令人叹服呢?

    想到司马迁的故事,再想想我自己,真是自叹不如。他发愤写史记,最终完成了;而我呢,连做个简单的支架都未完成。记得那是五年级的科学课,夏老师说马上要举行“搭支架”比赛。我回家后,就饶有兴趣地搭起支架来,并且在心中暗下决心,一定要做成。开始,我挺有耐心地卷起报纸卷来,再拿来胶水,然后开始粘合。当我刚黏好一个雏形的时候,一根报纸卷散了,我忙去粘起,刚黏好这根,那根又散了。这样来来回回黏了好多次,可是这个问题解决了,又冒出一个问题:支架蔫了。我有点儿不耐烦了。支架蔫了,就算在弄挺,它的受重力也大打折扣。我很是厌烦,似乎忘记了刚刚暗下的决心。一急之下,便一把抓起支架,扔在桌上不管了,第二天自然没能交上作品。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在遭受到飞来横祸之后,他仍然继续写。我曾下决心暗下支架,但是一遇到困难,便半途而废。我遇到的困难和司马迁的比起来简直是九牛一毛,天壤之别。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它如同烙印般深深地刻在我的心中。我要学习司马迁的精神,发愤图强,实现自我的理想,实现我自己的价值。

    在心中,我无时无刻的告诉自己:在今后漫长的人生道路中,我下决心去做的事一定要坚持去做到。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什么磨难,我都要为追求我的梦想发奋前进!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读后感【篇2】

    司马迁出生在黄河岸边的龙门。他从小看着波涛滚滚的黄河从龙门下呼啸而去,听着父老乡亲们讲述古代英雄的故事,心里十分激动。父亲司马谈是汉朝

  • 7、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读后感(推荐5篇)

    写好一篇作品的读后感需要从哪些角度来写呢?作品这本书,我一看就入迷了,书中讲述的很多东西给了我许多回味。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根据您的需求,小编为您整理了以下的“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读后感”,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读后感 篇1

    读了《司马迁发奋写<史记>》这篇文章后,我受益匪浅。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司马迁从小受父亲的影响,对历史很感兴趣,他读了很多历史书,游历了许多地方,积累了大量历史资料。父亲临终时,嘱托司马迁完成他平生想要完成的史书《史记》。正当司马迁专心致志写《史记》的时候,一场飞来横祸降临在他的头上。原来,他因替李陵辩护,得罪了汉武帝,因而受了残酷的宫刑。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但想到自己还有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没有完成,便打消了这个轻生的念头,坚强地活了下去。读透这篇课文后,我感到那种把一个男人变成一个太监的滋味,对于太史公司马迁来说,是一件很丢脸的事,是无法忍受的。可他以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终于完成了一部52万字的辉煌巨作《史记》。我们向司马迁学习,学习他为了自己的理想忍辱负重、矢志不渝,竭尽全力献身事业。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读后感 篇2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东汉时,有个人叫乐羊子。他去远方拜师求学了一年就回来了。妻子问他为什么,他说想家了。妻子听之后,立刻就把一匹未织完的布剪断了。说,读书如果半途而废,这和割断织丝又有什么两样呢?乐羊子经过妻子的启发,又会到了老师那儿,完成了学业。

    的确,没有毅力,将一事无成。那么,有毅力,又会怎么样呢?《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主要讲了司马迁从小喜欢历史,而他父亲又是汉朝专门掌管修史的官员,立志要编写一部史书。司马迁牢记父亲的临终嘱托。在写书期间,司马迁得罪了汉武帝,受了酷刑,但他仍然坚持写完了史书。

    在受了酷刑的情况下,司马迁仍能写完史书,他的毅力着实令人敬佩。但是,如果他没有这种毅力,会怎么样的?是一事无成!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另外一位史学家:谈迁。

    谈迁是《国榷》的作者。他为了写《国榷》,花了整整20多年时间,却没想到被小偷偷走了。可谈迁仍然站了起来,完成了一部更翔实的《国榷》。如果,他没有这种毅力,会怎么样呢?是一事无成!

    在人生这个巨大的棋盘上,难免会有走错的时候。但只要有毅力,就一定会成功!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读后感 篇3

    我阅读了《中华上下五千年》这本名著,书中记述了

  • 8、 读《司马迁发愤》有感
    司马迁的著作——《史记》。为了写作,司马迁可以说耗尽了毕生的精力,汉武帝太初元年,司马迁开始编写《史记》。天汉二年,李陵率兵随李广利出击匈奴,兵败投降。汉武帝向司马迁询问对李陵的看法。于是,司马迁说,李陵投降,是因为众寡不敌,又没有救兵,责任也不全在李陵身上。汉武帝认为司马迁有意为李陵开脱,贬责汉武帝的爱姬李夫人的哥哥李广利。于是,把司马迁投进监狱,处以腐刑。三年后,他被赦出狱,更加发奋写作史记,大约在征和二年,基本上完成了编撰工作。司马迁死后许多年,他的外孙——杨恽才把这部五十二万多字的不朽著作公诸于世,一直流传至现在…… 汉景帝至汉武帝年间,在黄河龙门的一个小康之家中,司马迁诞生。司马迁的祖父喜在汉文帝诏入粟米受爵位以实边卒的政策下,用四千石粟米换取了九等五大夫的爵位,因此全家得以免于徭役。 年幼的司马迁在父亲司马谈的指导下,十岁时已能阅读诵习古文《尚书》《左传》《国语》《世本》等书。汉武帝建元年,司马谈到京师长安任太史令一只,而司马迁则继续留在龙门老家。 他从小接受父亲关于历史的教育,对历史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他从二十岁开始的几次全国性的游历,获得了史籍上没有的大量史料,同时初步熟悉了全国的地理环境,广泛接触了广大人民和现实生活,更加促使他立志要写一部空前的史书。 为了集中精力写好这本书,他杜门谢客。每天一办完公务,就钻进书房里去了,一直写到深夜,正当他写的比较顺利时,又因为意外的事,逼使她不得不临时中断写作。 后来因为李陵之事,司马迁被关入大牢。司马迁在牢中受尽了折磨,但他还想着出狱后,接着完成他的著作,谁知一年以后,司马迁不但没有被释放,反而加重了刑罚,对他施以宫刑。 他听到这个消息后想一死了之,那种刑法把人弄得不男不女,但他又想起了自己还未完成的著作,便咬紧牙关,接受了这残酷而又野蛮的刑法。 后来,他遇赦出狱,并奉旨当了中书令。但那些官僚扔不时嘲笑他的长相和近似女人说话的声音,面对这么多困难,他没有放弃。 就这样,整整写了十八年。直到成为六十岁老人时才完成五十二万多字的辉煌巨著。如果从二十岁搜集资料时算起,他完成了这部著作共用了四十年时光。 我想:为了这部著作才活下来的,他一定会向窗外的古板一样,不怕风吹雨打,坚持写到底。所以豆蔻年华的我们更应该拿出一份自信与间以迎接风雨的洗礼,做
  • 9、 读《司马迁发愤写》有感作文

    读了《司马迁发奋写<史记>》这篇文章后,我受益匪浅。

    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司马迁从小受父亲的影响,对历史很感兴趣,他读了很多历史书,游历了许多地方,积累了大量历史资料。父亲临终时,嘱托司马迁完成他平生想要完成的史书——《史记》。正当司马迁专心致志写《史记》的时候,一场飞来横祸降临在他的头上。原来,他因替李陵辩护,得罪了汉武帝,因而受了残酷的宫刑。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但想到自己还有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没有完成,便打消了这个轻生的念头,坚强地活了下去。

    读透这篇课文后,我感到那种把一个男人变成一个太监的滋味,对于太史公司马迁来说,是一件很丢脸的事,是无法忍受的。可他以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终于完成了一部52万字的辉煌巨作——《史记》。

    我们向司马迁学习,学习他为了自己的理想忍辱负重、矢志不渝,竭尽全力献身事业的伟大精神。

  • 10、 学习《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有感500字2024

    今天,我们学习了《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这篇文章之后,我深有感触,明白了许多道理。

    我学完了这篇文章,明白了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是朝廷的史官,他到处搜集资料,要编写一部史书。但是司马谈没有实现这个理想,临终前他嘱托司马迁要写一部史书。于是司马迁发愤图强,到处搜集资料。正当他专心致志地整理资料的时候,一场飞来横祸让他进了监狱,受到了当时最野蛮的腐刑,尝尽了人世间的屈辱。但是,意志坚强的司马迁没有受奇耻大辱的影响,不论是在监狱里,还是出狱后,他都专心致志的编写《史记》这本书。他一共用了十三年的时间,终于编成了这部辉煌的史书。

    学了本文之后,我想起了司马迁说过的话:“人固有一死,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这句话讲的一点没错,是司马迁的人生写照。司马迁发奋写《史记》这篇文章中,最让我记忆犹新的地方是:正当他专心致志写作《史记》的时候,一场飞来横祸突然降临到他的头上。原来,司马迁因为替一位将军辩护,得罪了汉武帝,入狱受了酷刑。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但想到《史记》还没有完成,便打消了这个念头。因为司马迁进监狱受的是常人难以忍受的腐刑。在当时,受腐刑的人会被人讥讽、嘲笑,但司马迁忍辱负重,坚持编写完《史记》这本书。

    学完这篇文章之后,我明白了:我不论做什么事,要有司马迁写《史记》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在学习和生活中,不能被小小的挫折打败了。

  • 2019-10-24

  • 2019-10-19

  • 2019-10-29

  • 2019-09-23

  • 2019-10-29

  • 2022-12-08

  • 2023-03-09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8

  • 2019-09-21

  • 2019-09-20

  • 2023-04-26

  • 2023-02-10

  • 2023-02-14

  • 2019-10-19

  • 2022-03-16

  • 2019-10-19

  • 2023-05-12

  • 2023-05-15

  • 2019-10-19

  • 2022-01-21

  • 2019-11-03

  • 2019-09-25

  • 2022-04-01

  • 2021-08-24

  • 2023-02-06

  • 2019-09-20

  • 2019-10-20

  • 2022-03-01

  • 2019-10-19

  • 2019-09-20

  • 2019-11-06

  • 2019-11-11

  • 2019-11-11

  • 2019-10-11

  • 2019-09-20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读后感、2024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