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大数据时代读后感3000字 > 地图 > 大数据时代读后感3000字,2024大数据时代读后感3000字范文大全
大数据时代读后感3000字相关栏目
大数据时代读后感3000字热门栏目
大数据时代读后感3000字推荐
大数据时代读后感3000字

(共 6765 篇)

  • 1、 《大数据时代》读后感_1800字

    《大数据时代》读后感1800字

    大数据这名词听起来很高大上,但其实大数据真的是越来越火了,但凡什么创业公司吹牛的时候就喜欢宣称自己使用了大数据技术,使用了数据挖掘、机器学习。外行人听起来云里雾里、不明觉厉,听说某名校还专门成立了大数据专业。 大数据这名词听起来很高大上,但其实内里简单的不得了。什么叫大数据呢?就是大量的数据。对的,就是这么简单。大量的数据就是大数据了。 大量的数据是从哪来的? 小明早晨起床,想起昨天答应女友要送她一个新的包包,可是小明对包包一窍不通,鬼知道女友喜欢什么款式啊!只能上网去搜今年的流行包包,打开百度,查到今年流行机车包(我瞎写的,因为我也不懂包包),于是又赶快去淘宝上搜索机车包,可是出来的样式千奇百怪,最惨的是价格从几十到几千相去甚远,小明彻底蒙了,要是买错了可是要跪泡面的啊!于是又赶快打开微信,发了个朋友圈,问问朋友圈里的同事们该送什么包包给女友,顺便还记得屏蔽了一下女朋友。同事小丽说要买mk的,小红却说要买巴黎世家的,小甜说……小明彻底晕菜,干脆把这些牌子放到淘宝里搜一搜,找了个最贵的买下来了,寄送地址填的是老婆的上班地址。毕竟要给老婆在同事们面前显摆才是买包包的第一要务。 在上例中,小明使用了百度、淘宝和微信,分别在其中输入了各种关键字。而这三大巨头的后台数据库,也把小明的这一天的行为完全的记录了下来。 以淘宝为例,小明今天的行为数据就长这样: - 用户小明,登录 - 搜索机车包 - 点击下一页 - 关闭页面 半小时后 - 用户小明,登录 - 搜索 mk 机车包 - 按价格排序 - 点开排名第一的商品 - 加入购物车 - 回到搜索页 - 搜索 巴黎世家 机车包 - 按价格排序 …… - 点击购买 - 填写寄送信息(寄送信息地点为 上海浦东) - 购买成功 每一个用户的每时每秒的数据,都会被如实的记录下来,以淘宝的注册用户数量和用户粘性来判断,估计每天的用户行为数据就能上pb。注意,是每天。大量的数据就这样产生了。 多大的量才能被叫做大量的数据呢? 其实这事因时而异。大数据名词刚被提出的时候,如果没记错,大约是06年吧(家里网络不好,上不去谷歌index,明日查明之后更新),那时候,总数据量上到百级gb,就可以说自己数据量很大了,现在呢,谁还没有个tb级的硬盘呢。 大数据和普通数据的分水岭在于它们不同的处理方式。普通数据通常使用结构化存

  • 2、 《大清相国》读后感3000字
    《大清相国》读后感3000字 一般来说,写一篇书评,起码要看过三遍,而我只看了一遍就写书评,并且是想到哪儿写到哪儿,没有一定的逻辑。好在完全是自娱自乐,也就不计较了,诸君一乐罢了。 鲁迅先生曾经评价《红楼梦》说,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可见,对于小说而言,一千个人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对于《大清相国》这部小说来讲,就我个人的观点,好的地方有三: 一是故事好看。我以为好的小说首在吸引人,有引人入胜的情节,书一上手便欲罢不能,有一气读完的冲动。作者王跃文本就出身官场,对当下的官场有切身的体验,本人又具备深刻而细致入微的洞察力,讲起官场故事当然让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几千年的官场是那样的云遮雾罩,外人远观见其金光闪闪,风光无限,近视则烟雾缭绕不知其端,一派神秘气象。身处者则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既有飞扬跋扈时虚凌太空的身轻如燕,又有一失足重摔于地的仰面八叉,令人心神激荡如痴如醉。所以,官场小说一直是大众津津乐道的娱乐,看《大清相国》大家都是当作当代史来看的。 二是语言功力深厚。《大清相国》语言平实、质朴,没有花里胡哨的大词和句子,于平实、质朴中见功力。鲁迅先生说,小说早在明清便写完了,当代的小说家为了出新求变,一些人便走上了怪力乱神的路子,以鲜辣、怪异、另类的凝词练句方式来耸人听闻,以便吸引读者,可这如同麻辣火锅当时过瘾,却不能当顿过日子。静安先生在《人间词话》中将词的境界分为三类,最高一类谓之骨秀,如李煜之词。我理解所谓骨秀,乃是以平实、质朴的语言写出人类共有之情感,如于无声之处听惊雷。当然,骨秀的境界非经穷天尽地锥心泣血的冰火两重天而不能致。《大清相国》的语言正是平淡中见功力的这一类,也是我喜爱的类型。 三是人物刻画成功。小说的目的在于刻画人物,没有鲜活的人物小说就失败了。你看,我们看金庸的小说,大家都记住了郭靖、杨过、令狐冲、张无忌等个性鲜明的主人公。《大清相国》着力刻画了一个修齐治平圣贤式的主人公陈廷敬。首先,从这个名字来看,廷敬,就是敬畏朝廷敬畏皇帝的意思,其意再明白不过了,主人公是一个儒家忠君的楷模。其次,作者给了陈廷敬一个神童出身,县试、乡试头名,还仿张居正故事,写了本来会试、殿试也是头名,但为了磨练他故意未点状元的曲折经历。第三,通过
  • 3、 《大数据时代》读后感3000字
    大数据概念早在1980年就有国外的学者提出,可是最近几年才广泛受到大家的关注。当大数据这个概念传到中国的时候,瞬间引起了轰动。随即,各种有关大数据的资料和书籍充斥的我们的视野。随意打开某个电子商务平台图书类页面,在搜索框中搜索大数据三个字,就会出现好多本有关大数据的书籍。可是,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就是:几乎所有的平台上,出现的第一本关于大数据的书籍一定是《大数据时代》。一点进去,这本书推荐栏里的第一句话就是:迄今为止全世界最好的一本大数据专著。同时,为这本书做推荐的都是各行业的精英领袖。所有大数据方面的书籍也是这本书销量最高,评价最好。 我从来不会因为哪本书畅销和很多人推荐就盲目跟风的去看一本书。因为我知道通常在这种情况下选择一本书,整个阅读的体会和感受是无法遵从自己的内心的,整个过程都很容易夹杂着别人对这本书的感受。所以通常我读书的节奏大多都是跟不上潮流的,但往往经过风雨洗礼之后沉淀下来的都是精华。坦白讲,阅读这本书的初衷并不是因为我想从书中获取到多少大数据方面的精华,只是很想知道对于这么一个很直白的名词,作者是怎么写出这么厚的一本书的。这种初衷或许很无知和幼稚,可就是这种愚蠢的好奇心,让我更透彻的看到书中的精华。 在看《大数据时代》这本书之前,我的所有读后感都是集中在书籍给了我什么思考。对于这本书的读后感,除了观点碰撞之外,我还会加上大部分个人看这本书的体会。因为这本书,已经完全让我模糊了大多数人口中的全世界最好的书是一种什么标准。也许《大数据时代》真的无法承载那么高的赞美。 大数据时代的入门书 看完这本书,我随意调查了一些阅读过这本书并且给这本书绝对好评的朋友。询问他们这本书好在哪里?大多数的回答是说《大数据时代》这本书让对大数据一无所知的他们了解了大数据这个概念,同时通过很多案例说明原来大数据能有这么大的用处,影响会有这么大!仅此而已。我看完这本书最大的感受是这本书分为上、下两部分。前120多页为上部分,后120多页为下部分。之所以说《大数据时代》是一本关于大数据的入门书,是因为这本书用了前面120多页的篇幅反复的强调大数据的出现对社会发展影响很大,并且要人们转变小数据时代惯有的思想。所以整本书的前半部分就强调大数据时代的三个转变:1、大数据利用所有的数据,而不再仅仅依靠一小部分数据,不再依赖于随机采样。2、大数据数据多,不再热衷于追求精确性,
  • 4、 《大数据时代》读后感600字

    我们已经在大数据里生活了好多年,而这本《大数据时代》带给我们的是更多的思考。

    大数据时代的三个特征;

    1,样本等于全部,区别于小数据时代的取样,现在的样本就是全体数据。

    2,大数据时代更注意相关性,弱化了因果性。例如沃尔玛发现每当飓风来临的时候,有一款蛋糕卖的好,于是就在临近飓风的时候把蛋糕放在放飓风装备旁边。沃尔玛不知道为什么会是这种结果,但不影响沃尔玛这么做,并且有效。

    3,大数据时代更注重数据的广泛性,降低了对精确的要求,因为更多的数据会导向更正确的方向。

    在这个时代里,数据衍生了三种产业;

    第一种;数据来源企业,例如微博/facebook等等

    第二种,数据加工企业,用第一种企业的数据进行各种分析,然后授权给相关产业。

    第三种,数据创意公司,根据第二种企业的相关分析,从一个独特的角度,来开发出额外的作用。

    谷歌/亚马逊/淘宝基本上就是三种企业的集合体,各行业咨询公司就是第二种企业,而像飞机票价预测/航班晚点预测这种就是第三种企业。

    当然,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发展,同样会有他的弊端。

    1,行业专家的滑落,因为数据分析师能用大量的数据推导出更正确的结论。例如卫生学家推测流感爆发期没有谷歌根据线上搜索流感相关数据预测流感的爆发时间及地区来的及时与准确。

    2,各种大数据对自然人各种行为的预测,会引发相关隐私及独立意志的争论。就像电影[少数派报告]那样,根据你的数据预测你有犯罪倾向,从而提前进行干预.

    3,数据的垄断,当大量行业数据集中在某个公司或团队后,若只允许它的利益共同体来使用,会严重影响该行业相关判断.

    最后,在如今我们普通人都能每天接触到海量数据的时代,如何有效的利用数据,精简自己的信息,是我们个人更应该注意的.

  • 5、 《邓小平时代》读后感3000字

    改变一个国家历史进程的人,毫无疑问会让无数人铭记,让他的民族怀念,甚至让世界为之侧目。邓小平这三个字,无论是对上世纪最后二十年掀起的改革开放之浪潮而言,还是就今日蓬勃建设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讲,它都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邓小平能影响整个国家和民族,莫过于他的所思、所想、所做、所为,都曾经是这个社会需要的力量,并且仍然是这个社会得以继续发展的潜在牵引力。即使时光流转,世事变幻,他的思想体系和行为实践依旧焕发着把控全局、洞察悉微、高瞻远瞩、沉着冷静、力求实效的睿智光芒,而这种智慧,过去需要,现在需要,将来更需要。

    伟人已然逝去,我遗憾自己没有生活在他的时代,但《邓小平时代》这本书却郑重地告诉我:时至今日,甚至是以后更长的时期里,不仅仅我一个普通人,整个中国都将活在由他开创的时代里。

    读罢此书,谈及感想,我竟也一时难以名状。是对一代伟人创造的莫大功绩深感心潮澎湃?还是感喟一个老人一波三折,多难兴志的命运?亦或是被他的超凡思维和人格魅力所折服?毫不夸张地说,这些感触我都有。以我目前的学识和能力,对邓小平的一系列改革思想进行系统地分析,恐怕还难以驾驭。好在《邓小平时代》这本书,让我能够以一种轻松的心态去领略邓公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去品味过去三十余年风云巨变、万物激荡的改革岁月,也让我对今天的中国充满信心和希望。关于此书的作者和内容等信息,我不加赘述,仅选取我深有感触的两点来谈谈个人的一些感想。

    第一,关于邓小平恢复高考的决定。我还记得五年前自己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的情形。那是一种难以言表的高兴。试想,三十七年前恢复高考的那个冬天,对知识分子而言,那无疑就是他们人生的春天。今天所有的读书人,都应该感谢这位老人,是他叫醒了人们,是他还给了国家一个希望。

    在书中第七章三个转折点中提及了邓小平恢复高考的决策。这个决策也许不及经济体制改革那样惊天动地,但毋庸置疑地是,高考的恢复,为整个国家提供了知识的源泉和创新的根基。

    ***十年,是那个年代无数年轻人一辈子的叹息。那些曾经朝气蓬勃的小伙和姑娘,正如今天我和我的同学们一样,都曾有过金色的梦想和对未来无限的遐思。然而,历史却和他们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他们踏上的那片土地,是寂寥荒芜的,当顽固的现实把社会欺骗的醉梦吹散,所有的热情便化作一抹无尽的哀愁。

    渴求知识的青春就像被判了无期徒刑,整个时代陷入了一片冰冷,彻骨地冷,似乎直冷到了心底,似

  • 6、 《大数据时代》读后感(一)

    《大数据时代》读后感

    文/李达

    我们生活在一个“概念”纷飞的年代,先前只有ibm熟谙的招数,如今已经“飞入平常百姓家”。“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的概念刚刚消停,业界的专家又送来了“大数据”的概念,一时间似乎人人都变成了“大数据”专家,见面要是不提“大数据”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玩笑归玩笑,当我们的存储能力、计算能力和网络带宽变得充裕之后,我们先前对待数据,尤其是原始数据的态度和思维方式,将面临着很大的改变!

    其实,作者的主要观点,已经在翻译者的译者序中进行了总结:“大数据时代处理数据理念上的三大转变:要全体不要抽样,要效率不要绝对精确,要相关不要因果”。

    如作者所言,“采样分析是信息缺乏时代和信息流通受限制的模拟数据时代的产物”。如果可以,我们当然会使用“全体数据”而不是“抽样数据”。读到这里,我估计大学里正在绞尽脑汁设计样本抽样方法的学生、教授们,连哭的心都有!

    数据分析的及时性,在很多情况下比精确性更加重要,尤其是在商业领域。想想看,如果需要两周时间才能计算出明天某个航班的满座率,那还有什么意义?大数据计算技术,适用的不是像卫星发射、开具银行账户这样的工作,而是不要求极端精确的情况,其核心是“预测趋势”,况且原始数据也可能出现差错。

    过往千年,探究因果关系几乎是所有科学研究的原动力。甚至,这已经通过语言,融入我们的思维方式和哲学思想:“因为……所以……”,凡事都要问“为什么”。但是,在大数据的范畴里,关注的却是相关性,而不是因果关系,或者其次才是因果关系。超市只用关心把啤酒和尿不湿放在一起,会帮助提高销售额,而不用关心其中的奥秘。如果说原因,可能很多都是人们的习惯、方便,甚至是人性,例如奶爸们习惯买尿不湿的时候给自己捎上几罐啤酒。

    在此,也有一些自己的思考:如果说搜索引擎所解决的问题表面上是帮助用户找到需要的信息,而实质是帮助企业找到拥有某项需求的客户,深层次讲是解决了《第三次浪潮》中提出的消费者和生产者分离的根本矛盾,如果再加上3d打印技术,就可以完成由消费者主导的“个性化”生产过程;而大数据所解决的是,通过对所有用户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预测用户群整体的需求变化趋势,从而完成批量产品生产、销售的调整问题,其奇妙之处就在于无需用户“开口”说出她想要什么?一个解决的“个体需求”,一个解决的是“群体需求”。

    本书除了提出上述三项基本观点,其它的内容大多是举例

  • 7、 《大数据时代》读后感800字

    我们生活在大数据的时代,下面小编整理了《大数据时代》读后感,欢迎阅读!

    《大数据时代》读后感

    《大数据时代》这本书主要描述的是大数据时代到临人们生活、工作与思维各方面所遇到的重大变革。

    引言提出了大数据将给生活、工作于思维带来重大的变革。一个例子是2009年h1n1流行病毒背景下谷歌通过检测检索词条,处理了4.5亿个不同的数据模型,通过预测并与2007年、2008年美国疾控中心记录的实际流感病例进行对比后,确定了45条检索词条组合,并将其用于一个特定的数学模型后,预测的结果与官方数据的相关系数高达97%。按照传统的信息返回流程,通告新流感病毒病例将有一到两周的延迟。

    对于飞速传播的疾病,信息滞后两周是致命的。而谷歌运用大数据技术,以前所未有的方式,通过海量数据分析得出流感所传播的范围,为世界预测流感提供了一种更快捷的预测工具。此外,我联想到原淘宝董事长马云通过大量数据分析得出2008年经济疲弱,为其商家提前做好迎接经济危机提供了时间缓冲。

    关于大数据在商业领域的应用, farecast公司是一个成功的典型范例。该公司由奥伦埃齐奥尼创办,利用机票的销售数据来预测未来的机票价格,旨在帮助用户在购买机票方面做出预测,并对机票价格走势预测的可信度标示出来供消费者查考。farecast系统利用近十万亿条价格记录预测的准确度达75%,使得使用farecast票价预测工具购买机票的旅客,平均每张机票节约50美元。而处理如此多的数据离开了大数据技术将无法进行。

    也正是由于我们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信息化时代,人们拥有了如此多的数据,才提供给我们利用大数据的分析处理手段,创造新的价值。也许有人以为我们大数据时代的还未来临。其实大数据技术早已渗透到我们中间,它被应用在垃圾邮件的过滤,新浪微博技术平台,谷歌翻译以及输入文字的自动纠错等。

    文中提出的一个观点是,预测是大数据的核心。其实从过去的时代人们就利用掌握的数据进行各种分析,从而对经济等各方面进行预测、矫正。只是进入了大数据时代人们掌握的数据爆炸性的速度在增长,从而数据的存储和分析数据分方法成了释放大数据能量的关键。

    大数据时代是信息化社会发展必然趋势,我们只有紧紧跟随时代发展的潮流,在技术上、制度上、价值观念上做出迅速调整并牢牢跟进,才能在接下来新一轮的国际竞争中摆脱受制于人的弱势境地,才能把握发展的方向,冲破与西方国家的差距。

  • 8、 《大数据时代》读后感1000字

    文章内容和框架其实挺简单的,分为三块,大数据时代的思维变革,商业变革以及管理变革。

    第一块:思维变革,其实就是研究的数据从数据样本到数据总体,从数字类数据到各类数据,目的是通过数据找到相关关系而不是寻找因果关系。

    第二块:商业变革,我们可以如何运用大数据,包括数据创新,重组,数据废气等。

    第三块:管理变革,不是公司内的管理变革,而是更大范围上的,政府上的管理。

    讲的很多内容其实是我们都知道的,不过书里有特别详实的商业案例,感兴趣的可以看一看。分享一个,美国一个连锁超市希望通过用户的购物数据了解哪些用户到了怀孕时期,因为怀孕时期一个人的消费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有巨大的商机。通过研究用户的数据,超市发现怀孕时期的女性会在第三月开始购买无香型的沐浴产品,之后还会陆续购买各类保健品等等,超市就为有这类行为的用户寄发了专门推荐孕期产品的商品册子。某天一个男士气冲冲的来超市投诉,说超市为什么要给自己家里16岁的女儿寄这些东西,是鼓励她怀孕么?之后超市经理联系该父亲准备去拜访道歉,结果该父亲表示自己都不够关心自己的女儿,自己的女儿真的怀孕了。

    书中提到了数据的巨大价值,突然让我想到了之前看一篇文章讲各类信用卡如何提升透支额度,印象中一些银行看某一些类型的消费数目,而招行好像是以所有消费类型刷信用卡的次数来衡量的。这种提升额度的规则,会鼓励用户所有的消费都用招行信用卡,银行因此可以收集分析用户的各类消费数据,了解用户的各类消费行为,不知道招行是有意还是无意创造的潜在数据价值。

    数据价值已经成为公司价值的一部分,那我们是不是在思考用户量大的益处时,也可以把数据价值纳入思考范围呢?比如我们在谈到薄利多销的时候,容易谈到规模经济,那现在是不是吸引人有更多的好处,就是收集更多数据,创造其他的价值。类似的比如从前说谷歌以广告盈利,可是拥有那么多的用户数据信息,谷歌以此来优化自己的产品,预测流感的发生,或者发现一些特定群体的特定行为,是不是都是数据信息带来的好处呢?

    关于书本内容相关的,就谈这么多了,想说点书本以外的。之前分享过《如何阅读一本书》,最近读书的时候也尝试去以书中的思路去实践阅读,可是开始的效果并不好。比如当时阅读《大数据时代》,还是习惯于一字一字的看,看的时候不带目的不进行思考,后来才慢慢目的性明确一点,框架性明确一点,思考一些,但还是未做到重点看自己不解的部分。直到某天和友人聊

  • 9、 《大数据时代》读后感1500字

  • 10、 大数据时代 读后感(3)篇

    大数据和我们有什么相关?这是看这本书之前稍微思考过的问题。其实我们已经开始慢慢被数据包围了,以后我们的生活更将变得数据化。

    再说跑步,不管是跑步的悦跑圈,咕咚,还是松拓佳明手表都能够对数据做精准记录。睡眠,心率等一些人体参数也越来越细。并且随着人们使用的越多,几次迭代下来,对设备厂商反馈的信息能够更加符合用户体验。从而更加优化他们的服务,大数据的用途也越来越广。

    淘宝购物你会发现,你搜索过的它会做个性化推荐,推荐的大都都是你当前想买的一些东西,随着你网购的次数,数据增多,给你推荐的东西也越精准。类似如果在亚马逊,你会发现你搜一本书籍,别人和你一样想买这些书的人看过的书籍恰恰是你想买的。亚马逊不需要知道为什么。仅仅知道,推荐的这类书,恰恰正好也是你看着心动也想购买的。我现在书单经常会去亚马逊找。搜一本书的名字,然后知道了一系列与该本书的同类型书,最后发现,推荐给我的正好可以作为一个系列的完美书单。运用数据化思维,数据越来越改变我们周遭环境。大数据时代,知道这么个概念,知道大数据对我们来说有什么用,而不至于仅仅认为大数据就是数据量很大

    生活中最深最广的数据莫过于政府数据,一张身份证能够暴露你的无数秘密。大数据时代我们的行为也越来越透明。好处是如果利用得当可以在许多行业给人类造福,但是运用不当会给人我们的隐私造成极大困扰。

    总得来说,好的方面总比坏的方面要多的多。也正是因为如此。数据化思维显得有尤其重要。(随笔)

    看完这本书会发现,原来我理解的或者说是大多数人理解的大数据并不全面,甚至可以说只是皮毛而已。可以说任何采集的信息无论是口头的,书面的,都可以数字化,再对数字化的浩如烟海信息库进行分析挖掘,才是数据化。而这并不是结果,而且也没有结果。因为大数据时代的基本思维不是因果关系,而是相关关系,只要两个以上的信息都可以产生关系,而且可以随意设置议题,对相关信息进行关联、分析,还可以对已经分析出来的信息之间再关联、再分析,如此往复。所以,没有结果,除非这个信息库里只有孤立的一个信息。然而在这个信息爆炸的世界,这种可能为零。

            大数据也不在乎结果,也不在乎隐私。我们的时间轨迹、空间轨迹甚至情感轨迹都被记录,被分析,我们将“裸行”,今后的分析预测未来也是运用去情绪化和去特殊化的运算法则,今后的“预测与干预”可能出现频率会高,今后的逻辑和数据可能会将我们的审美、想象

  • 2019-09-1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23-06-10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10-29

  • 2019-10-17

  • 2021-09-10

  • 2022-07-04

  • 2019-10-11

  • 2021-11-12

  • 2022-02-04

  • 2019-10-29

  • 2022-02-04

  • 2019-10-29

  • 2022-09-30

  • 2021-09-10

  • 2019-10-29

  • 2019-10-11

  • 2019-10-29

  • 2022-04-16

  • 2019-09-20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0-29

  • 2019-10-11

  • 2019-10-24

  • 2019-11-16

  • 2019-10-24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0-11

  • 2019-10-11

大数据时代读后感3000字
大数据时代读后感3000字栏目为大家提供2024大数据时代读后感3000字,大数据时代读后感3000字大全,大数据时代读后感3000字2024,更多大数据时代读后感3000字在本栏目,欢迎大家阅读。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