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作文大全 > 背上作文 > 地图 > 背上作文
背上作文

(共 8446 篇)

  • 1、 背上的爱作文

    写作是表达个人观点的一种形式,优秀的文章能够体现出你的文笔水平。一般来说,写得经验丰富的文章都属于哪一类?这篇“背上的爱作文”是读后感大全认真研究后值得推荐的,欢迎大家来阅读,希望你们会喜欢!

    背上的爱作文 篇1

    人生的路途漫长,又处处充满了障碍。我们从启航开始,便要一直向前。前路是平坦也好,是险阻也罢,我都要背上行囊,继续前行。

    启程

    秋初的阳光依旧炽热,梧桐树叶虽已微微泛黄,却努力展现自己最后的美丽。

    我站在校门口,背着我的新书包,脸上扬着笑容。母亲也笑着,同我击掌。啪的一声,仿佛我启程的号声,我背着我的行囊,走进校园,踏上一段新的旅程。

    新的启程,前路未知,我坚定勇敢地前行,为填充我的行囊。

    挑战

    北风呼呼吹过,刮得脸生疼,天色苍白,远处的景象被雾霾笼罩。小城显得灰暗而毫无生机。

    马路旁的人行道上,我飞快地蹬着自行车,手脸冰凉,脑中却思考着一道奥数题。风在耳边呼呼作响,双脚用力蹬着,大脑也飞速运转。几日后的奥数比赛是一次新的挑战,我不知结果会如何,只能全力以赴。

    新的挑战,前路坎坷,我义无反顾地前行,为充实我的行囊。

    探寻

    微风和煦,万物复苏,温暖的阳光透过琴房的窗,照在了黑白的琴键上,照在了专心练琴的我的身上。

    我听从老师的教导,十指灵活地在琴弦上翻飞。琴声流淌在空气中,充满了整个房间,伴着我的新的探寻。我专注地回忆琴谱,十指不断跳跃、舞动。初学《拜厄》,新的探寻,充满惊喜和快乐。

    新的探寻,前路平顺,我仔细谨慎地前行,为丰富我的行囊。

    我们走在路上,用我们的经历,丰富行囊,不断前行。

    背上的爱作文 篇2

    我在楼梯上慢悠悠地走着,身后传来笑声,不经意地往后瞄了一眼,猛然间,发现了一个高大而又熟悉的身影。又是他——黄钰涵爸爸,手里提着沉甸甸的书包,背上背着脚受伤的黄钰涵,在人群寥寥无几的楼梯里走着,脚步显得非常沉重……

    在四年级的那段时间里,黄钰涵爸爸每天都这样坚持着,几个月如一日,背着黄钰涵爬楼梯、下楼梯。因为黄钰涵行动非常不方便,连上厕所也需要她爸爸背着才行。所以黄钰涵一个电话打来,他就要立刻放下手中的事情,从家里急匆匆地赶来。跑上楼,将黄钰涵背起,再气喘吁吁地往厕所跑去。

    看着黄钰涵爸爸的身影,我仿佛看到了他从家里赶来的时候,一路跑,一刻也不敢耽误,就算累了也不肯休息一下,怕女儿在学校里等急了,边跑还边擦着额头上冒出来的细汗的情景。为了不让黄钰涵

  • 2、 别让猴子跳回背上读后感

    “猴子跳到背上?”这是一本讲动物的书吗?不,不是。猴子怎么会与管理联系到一起呢?这一的企业管理譬喻是由大名鼎鼎的威廉?翁肯提出来的,并由他的儿子威廉?翁肯三世进一步完善。

    近来不知道为什么,总感觉自己的心沉不下来,这本书在手机里存了大约一周的时间才看完。读后总结一下从中我学到了什么?有哪些对工作有所帮助?

    作为一线渠道先给自己安装书中的原理进行定位,作为团队内部肯定属于部署、面对伙伴在某些方面属于管理层,同时对于收获和对工作的帮助也要从这两个方面进行总结。

    作为团队我属于部署:我的职责就是饲养好猴子,完成好任务,成为专业的驯猴大师,努力使自己具有百分百的执行力和责任心。在我们工作会有上司和部门对我们要执行的工作进行支持,时间长了总会产生类似小孩子的那种依赖,如果想让自己有更快的进步不妨把自己融入到兵法中常提到“背水一战”的环境。在工作中如果尽自己所能仍然有不能解决或者不知道如何解决的问题,在请求帮助时,不要只是简简单单的问如何解决,同时还要拿出自己的观点和自己初步设定的方案出来,然后让有经验、有能力的人帮助我们作出决定。

    面对伙伴我属于管理:我的职责是培养驯猴大师,告知要完成的目标,完成的方法是什么,会运到那些困难并提供解决思路和解决困难的样板。首先在培养驯猴大师的过程中帮助他分清哪一类的猴子最多、哪些猴子需要杀掉,根据驯猴大师实际情况留下适合数量的猴子,做到不多不少。然后要告诉驯猴大师的工作方法,要点有哪些。其次预知一下他需要解决的困难,听一下他的思路,然后给出自己的意见。伙伴并非属于纯正的部署,所以要让他明白解决问题是你和他共同的目标,更是他的任务。

  • 3、 观《马背上的法庭》有感

    《马背上的法庭》观后感

    第一次看《马背上的法庭》这部影片,从字面理解其实就是有关于法律的。没有想到电影的背景拍摄是在山区里。电影的开场镜头就是一座座大山、稀稀疏疏的树木,村民放牧的吆喝声。我是被吆喝声吸引的,我和同学在猜是什么少数民族,听声音本以为是藏族。后来才知道这部影片是在云南省的宁蒗县拍摄的,这里的民族以摩梭族为主,还保存着母系氏族的社会形态。也是后来才了解到,这部看似简单的纪录片,获得了第六十三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地平线最佳影片奖。前前后后看了三遍,才感觉看懂了一点。

    电影的主人公只有三个,法官老冯,因为政策原因即将提前退休的摩梭族书记员杨阿姨,新分配到法院工作的大学生阿洛。还有一匹驮着国徽的马。办案的法庭也是属于流动性的,哪里有案子,就在哪里只个凳子、桌子,挂个国徽,然后开庭审理案件。然而审理案件的过程可以说是滑稽可笑的,也可以说是带有讽刺意义的。按理来说,送法下乡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可以帮助老百姓无偿办案,解决纠纷,也可以让老百姓知法懂法。而这部影片里,帮助老百姓解决纠纷几乎是没有运用到法律,或者说没有根据法律程序来办理。

    乡亲邻里之间发生摩擦很正常,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可是搬到法庭上来审理真的是小题大做了。老冯做了多年的法官,遇到这些琐碎的事情,其实可以不用审理,可是这样就达不到送法下乡的目的。可是接受审理,也让他哭笑不得。比如,第一桩案子就令人忍俊不禁。两个兄弟分家产,妯娌之间因分不了一个菜坛子而告上法庭。杨阿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劝说两妯娌互相让步化解纠分,但苦口婆心的劝说丝毫没有效果,老冯只能将菜坛子狠狠摔碎在地上,然后掏出5块钱让两妯娌买两个新坛子,一人分一个。自掏腰包的办法才将问题解决。第二桩案子根本没有上法庭,完全成了老冯一个人调节的乡民纠分。一个村民家的猪在村边拱了另一个村民家的罐罐山(书面语祖坟)。祖坟被拱的村民认为祖宗因此受辱并且带给家里晦气,要求猪的主人赔两头猪和一场法事来消灾解难。两个家族的人互不让步形成打斗的架势,关键时刻老冯亲临现场以将心比心的策略化解这场武斗之前的纠分。让人意外的是,猪主人不让其他的村民牵猪,只能等外出办事的老爷爷回来才能牵猪,无奈之下老冯以法官的身份将猪牵到另一家,官司才算告结。这两个案子,显然是老冯赔了夫人又折兵!审理案件运用法律程序,村民不听,也许还没有村长的话管用。结案了村民照样不让牵猪,说是老爷爷

  • 4、 马背上的男孩读后感

    马背上的男孩读后感范文一

    同学推荐给我一本讲自闭症孩子的书《马背上的男孩》。同学说这是一本漂流书,我看完之后,写上几句感想,传给下一个人。可以是同事,可以是家长,也可以是其他人,只要有人愿意读,就这么一直传下去。直到2013年末的时候再回到我的手里,我再还给他。

    我对这样的读书方式颇感新鲜,饶有兴趣的开始读这本书。但这本书里描写了很多关于萨满的事情,对于我这个没什么宗教信仰的人,确实很难理解。作者认为孩子的进步是萨满的功劳,但我认为是家长付出努力的结果。所以在看完这本书后,我不知该如何下手写感想。我也不知道该如何去传阅这本书,因为潜意识里我并不认为它是一本好书。犹疑中,我还是把书传给了我正在教的一年级的一位自闭症孩子的妈妈。

    奇迹发生了。当这位母亲读完后,不停的称赞这是一本好书。我们在一起交流了很多,觉得有很多话要说。在她的谈论中,我渐渐体会到了信仰的重要性,原来一直困扰我的问题也迎刃而解了。作者眼中的那个萨满,是他坚信儿子可以治愈的信念的化身。在经历了一系列药物治疗、康复训练都毫无起色的时候,作者带着儿子踏上了去蒙古寻找萨满的路程。儿子在这样特殊的旅程中,有了可喜的变化,从原来频繁的大声尖叫,大便拉在裤子里,不肯让别人触摸自己的身体,用头撞地自虐等异于常人的行为,变得会在马桶上大便,很少再发脾气,和正常的孩子交朋友。

    虽然我面对的也有患自闭症的学生,但却没有身为父母、每天和他们朝夕相处的那种切身的体验,很难理解信念对于他们的重要作用。一旦心中没有信念的支撑,就将面临崩溃的边缘。

    不管是萨满,还是其他,给予身处绝境自闭症孩子父母的是光明,是希望,是信念总有一天,孩子将会慢慢好起来!

    《马背上的男孩》读后感范文二

    每个孩子都曾在孤独中挣扎,直到遇见你给的爱

    刚拿到《马背上的男孩》这本书时,封面上的这句话就瞬间让我温暖了起来。迫不及待地读完英国作家路伯特。伊萨克森写的这本书,从一个看似平常,其实伟大的故事里,患有自闭症的小若菀逐渐出现在我的眼前,乃至我的心里。顽皮、坏脾气、无法自控的大小便、不会和人对话、不会分享若菀身上的一系列现状,让每一个做母亲的人都感到恐惧、担忧。在为自己孩子健康成长的同时,也为若菀的病症感到担心。所以,看到后来若菀的改变,我打心眼儿里敬佩若菀父母的耐心和他们对若菀特别的爱。

    路伯特不仅是个作家,还是个伟大而又细心的父亲。而克里斯汀则是个特别勇敢的

  • 5、 马背上的法庭读后感

    马背上的法庭读后感(一)

    一月十三日下午,我们全班同学共同观看了《马背上的法庭》,影片没有华丽的词藻,也没有抢眼的美景,有的仅是朴实无华的云南彝族地区的日常生活,为了小事而争吵不休,此时法官出面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安宁,此影片反映了民俗与法律冲突的解决,乡间的传统流传久远,对人们心灵的影响至深。在当今的俗人社会中,法律所起的作用又有多大呢?当法律与民俗相冲突时,法官又该怎么做呢?

    影片共讲述了5个小案件,案件一是妯娌争菜坛子,谁也不肯让步,最终法官把菜坛子砸了,掏出了5元钱,让两个人去分钱,然后去各自买坛子;案件二是猪拱罐罐山(猪拱祖坟),阿洛以没有当事人而不予受理,正当两家争论激烈的时候,老法官老冯感到,老冯说陪一场法式加一头猪,但是猪的女主人不让牵猪,最后老冯签了猪,阿洛说法官牵猪有损法官的形象与尊严。案件三是羊吃庄稼,依据村规民约,羊成了被吃庄稼主人的羊了,阿洛没有顺从他岳父的不讲理的行为,遭到妻子被关的恶果

    法律应该首先被信仰才能被遵守,但是在那么遥远那么偏僻的小山村里,又有谁能够真正理解法律的含义呢?但是他们照样过着井井有条的生活,忙而不乱,族长用其自身的威信守护着整个族里的安宁,可见民俗的作用不可低估。

    在我们大力推行法治的今天我们一定不要只是一味的固守法律的规定,要学会变通,这是不是就代表没有法治了呢?当然不是,这只是我们对法治的更进一步,更深一层次的理解,乡俗也要处理好,只有兼顾,才能使我们的法治化进程不断向前推进,接受需要过程,信仰的形成也需要过程,稳中求发展,我认为这也是和我们中央所提倡的和谐社会的建设相适应的。

    马背上的法庭读后感(二)

    跟着与妻子女儿长期分离的老法官老冯、因文凭和年龄问题而即将离开工作岗位的摩梭人杨阿姨,还有第一次下乡参加马背法庭的彝族大学生阿洛,以及一位特殊成员那匹任劳任怨的老马的脚步,我走在云南西北蜿蜒的路上,开始了马背上法庭的下乡行动。

    在这个行动过程中,影片从头到尾都充斥着法律与民俗的冲突,例如对猪拱罐罐山的解决方案、国徽被马贼偷后的处理方式、阿洛和他的新娘私奔的处理方法等等。整个影片简单而又真实,他并没有刻意的去制造一些让人感动的情节出来,却真正的让我感受到了影片弥漫着时代气息与人文关怀。

    这部影片中,导演启用了大量的当地群众演员,正是这些当地群众,将农村情况的真实写照表现的淋漓尽致:人们贫穷依旧、法律意识也是极为淡

  • 6、 读《龟背上的花纹》有感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个高尚的人说话。书籍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没有了书籍,就犹如灿烂的人生中少了一缕阳光。

    这个学期我读了《龟背上的花纹》这本书,读完这本书,在我心中又多了一个活泼可爱、阳光好学的女孩,她就是外国女孩米兰。看了她的故事,我认为,我们一定要多多向米兰学习!

    《龟背上的花纹》大概讲的是:在一个外国学校里,有一个中外混血儿米兰,他们马上要去伦敦的学校待几天,而他们都有对应的一个伦敦学校的朋友,而米兰的朋友就是马兰,米兰听了名字后,第一个感觉就是,她应该也是一个中国女孩儿吧,但也像是混血儿,到底应该送什么礼物给她才好呢?米兰犯愁了,于是就去找了爱丽丝奶奶,因为她总能为米兰解答许多谜题,奶奶告诉米兰:应该去买一本古诗词的书,米兰很听话,立刻就去商店买了一本书,不过这本书很不好找,米兰跑了8条街道,19个书店才找到的。米兰很小心的拿这本书,把它放到家里的密码柜里,生怕弄坏了,马兰就会不喜欢了。终于到了那一天,米兰主动打招呼并且把这本书送给了她,马兰也很热情,把米兰带到她的家里,介绍给爸爸妈妈看。第二天,她们去参观了博物馆作文,发现了许多珍藏品,还拍了照片呢!在接下的几天,她们还去参观了古今中外的宝贝,懂得了不少知识。可到了最后一天,米兰就要走了,她们依依不舍的分别了。回去的路上,米兰问了妈妈许多问题,妈妈都帮她解答了。可米兰还是不罢休,坚持要继续问,妈妈也说不出来了,她只能去查资料了。终于,米兰把自己所有的疑问都弄懂的彻彻底底!

    读完了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米兰这个小女孩小小的脑袋里装着这么多个问题啊,连她妈妈都解答不出来了,真令我佩服的五体投地啊!米兰的人缘应该也非常好,她很善于交朋友,要是我就会很害羞,更不会把礼物主动给人家。米兰会帮助自己的朋友,还能安慰自己的伙伴。我都这么大了,做过的事还没她多呢,我不禁感到了惭愧。

    从米兰的故事中,我想到了自己。有一次,马上要期中考试了,爸爸不顾辛苦,辛苦的给我复习数学,给我讲了许多题目,可我还有很多不懂,看爸爸那么累了,就不忍心再问了,第二天就考了八十多分回来,爸爸很生气,问我不懂为什么不问呢,我什么都没说。但在心里下定决心,以后我有疑问就要寻根问底!

    读书使我懂得道理,读书使我陶冶情操,读书使我开阔视野。同学们,难道我们就不应该好好读书吗?

  • 7、 电影《马背上的法庭》观后感

    《马背上的法庭》这部电影主要讲述的是云南边区基层派出法庭的一个法官和两个书记员牵着一匹挂着国徽的老马行走于云南各寨开庭的故事。整部电影都用纪实的镜头语言记述中国司法发展改革过程中的一段段平凡简单的事。没有夸张豪华的场面,没有出神入化的特技效果,没有大牌人气演员……但正是因为这么简单平凡,这么亲切真实,才能让我们好像身临其境的随着那马背上的国徽颠簸的走过那段旅程。

    观看这部电影后,受益匪浅,感触良多,特别是对于基层派出法庭与我国法院组织体系的关系;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与我国的法律法规的冲突;国徽的价值;法官的形象标准等等这些问题,都让我有了一个更深的认识和思考。

    以上只是我个人在观看电影后就个别司法方面的问题的认识和思考。但其实,影片还有很多让人感触很多的地方,例如只有老冯才能代替老祖宗牵走本家的猪和当老葛得知老冯“送”他一头小猪时不无荣幸感地冲着村民喊“冯法官给我送了头猪”等等都体现了边远山区的人们虽然没有完整的法律意思,但他们都承认法律的威严,法官的特殊地位和身份。又如小女孩走了十几里的山路就为了给冯法官送去几个枣,也体现了山区人民的淳朴和对老冯的谢意。……

    这部电影虽已观看完了,但它所带来思想上的冲击和思考却盘旋在我们的脑海中,一直一直的盘旋着……

  • 8、 读《别让猴子跳回背上》心得体会
    读《别让猴子跳回背上》心得体会 职场上总有一个令人困惑的现象,为什么主管们常常忙得不可开交,而下属却无所事事,下属的担子似乎最终都落在主管们的肩上。而本书则给出了答案,作者用背上的猴子做比喻,生动形象地讲述了如何来驯养这些猴子。 书中首先探讨了管理时间的内涵,将管理时间分为三种:受上司支配的时间、受组织支配的时间以及由个人支配的时间,个人支配的时间又可分为受下属支配的时间以及自由支配的时间两部分。而在工作中,应该最大限度地减少受下属支配的时间,更好地来完成上级安排布置的任务。然而我们并没有意识到,已把过多的时间花在解决下属的问题上。例如书中讲到,经理在大厅里遇到了他的下属。下属请经理帮助解决一个问题,而经理答应考虑一下给予答复。作者把下属的问题比喻为猴子,两人碰面之前,猴子在下属的背上,而两人分手之后猴子已经到了经理的背上。 当有一天这位经理弄明白究竟谁在为谁工作时,他决定管理好自己的时间。他把下属叫进办公室谈话,并说服下属背着自己的猴子离开办公室。猴子终于离他远去,回到真正的主人身边。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应该把工作的主动性还给下属,激发下属工作的积极性,禁止下属等待或请示要做什么,这样可以迫使下属别无选择,努力完成自己的任务。 看完此书让我受益匪浅,联想到自己在与团队合作互助,完成上级安排的工作中,自己却不知不觉的做了许多"让猴子跳回背上"的事情。 在上有主任下有同仁的企划部团队里,我肩负着承上启下的职责,承上,完成领导安排的工作,做好自己份内的职责,饲养好自己猴子,努力使自己具有百分百的执行力和责任心。有时在工作中因为主任和公司对工作进行支持,时间长了总会产生某种依赖和疲倦,但如果想让自己有更快的进步就不能让自己的猴子跳到别人的背上。在工作中上尽自己所能完成任务解决问题,在超出自己能力范围之外,寻求帮助的同时,不仅仅简单的寻求解决,同时还要拿出自己的观点和方案,请教有经验有能力的人帮助,共同作出决定解决问题。 启下,面对本部门的同仁,职责由养猴转变为驯猴,告知他们要完成的工作,会遇到那些困难并提供解决的方案。帮助大家分清哪一类的猴子最多、哪些猴子需要杀掉,留下适合数量的猴子。工作开展中,倾听他们的工作思路,给出自己的意见。让大家明白我们是一个团队,发挥团队力量的作用完成工作,即是我们的目标也是我们的任
  • 9、 《蜗牛妈妈背上的孩子》读后感

    今天,我们听了一篇寓言故事——《蜗牛妈妈背上的孩子》,它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这篇文章的大概内容是:一只蜗牛妈妈生了许多只小蜗牛,可是蜗牛妈妈偏爱那只长得最像它的小蜗牛。蜗牛妈妈每天都为那只小蜗牛觅食,甚至让小蜗牛趴在它的背上,它背着小蜗牛走路。可是当蜗牛妈妈力不从心,不能管小蜗牛时,才知道那是在害它的孩子。其他的小蜗牛从小就独立,只有那只好吃懒做,什么也不会干的小蜗牛还在依赖它的妈妈。可最后,小蜗牛还是给了它妈妈重重的一击。

    这篇深触人心的寓言故事,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小蜗牛就像我们这样的小孩子,无论什么事,都不要依赖我们的爸爸妈妈。不要总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父母总有一天会离我们远去,不能什么事都依赖他人,我们得学会自立!我们才不能做好吃懒做的小蜗牛呢,我们要自强不息,学会独立,能面对困难不退缩,不能总让父母为我们遮风挡雨。我们要成长为一棵挺拔的大树,将来为父母遮风挡雨。

  • 10、 牛背上的阳光读后感

    曹文轩有那么多书,为什么我选这本书,这篇文章呢?这篇文章让我感到震撼,让我感动。祖母与孙子之间的情感,孙子和海牛之间的较量,细致而又惊心动魄,无处不让人为之动容,这是一边读了让人来劲的小说,能给人力量的小说。 “他家要买牛”文章一开头用一句话就点明了主题,接着用了一个对比的手法,写出了荡牛与海牛间的差别,在东西三百里的中间,生产着两种牛:荡牛与海牛。两种牛两种身份,两种品质。文中提到经常被老师夸奖的孙子没有考上高中,孙子是真的没有考上吗?不是的,孙子是为了祖母啊,祖母的眼睛看不见,上了高中,祖母就没人照顾了,万一出了什么事……买牛到牵牛回家,这部分写得最多,用很多篇幅来表现海牛的凶猛、倔强,反衬出最后他把海牛牵回家的不容易。的确,他在路上和海牛做的一次次斗争,种种困难,也没能阻挡他回家的脚步。仅仅只有四天,可是,他到村时,几乎让村里的所有人都认不出来了,他能够回到家,也有祖母的一份关怀,祖母给了他希望,给了他把牛牵回家的动力。 最后一句话,文章的结尾,令人回味无穷,是这篇文章的点睛之处,结尾只有这简单而又平凡的一句话,他只是轻描淡写的说,我把海牛引回来了。我们知道,能把海牛引回来是很不容易的,他经历了多少艰险与坎坷,在别人眼里,是几乎是不可能的。但他偏偏做到了。他长大了,在未来的岁月里,他不需要别人担心了。 一本好书,是一种拥有;一本好书,是人生旅途中一段美好的回忆;一本好书,是你记忆长河中闪耀着光芒的贝壳里的珍珠……

  • 2019-10-29

  • 2019-11-06

  • 2019-10-28

  • 2019-11-12

  • 2019-09-19

  • 2019-10-12

  • 2023-01-09

  • 2019-09-20

  • 2019-11-03

  • 2022-12-12

  • 2022-03-28

  • 2021-03-20

  • 2019-11-16

  • 2021-10-08

  • 2021-10-12

  • 2021-09-10

  • 2021-09-14

  • 2021-10-11

  • 2021-10-12

  • 2021-10-13

  • 2021-09-14

  • 2021-09-15

  • 2021-10-09

  • 2021-10-09

  • 2022-06-28

  • 2021-10-11

  • 2021-09-14

  • 2021-09-14

  • 2021-10-15

  • 2021-10-11

  • 2022-07-26

  • 2021-09-11

  • 2021-09-14

  • 2021-10-09

  • 2021-10-13

  • 2021-09-18

  • 2021-09-24

  • 2021-09-24

  • 2021-09-18

  • 2023-02-18

背上作文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背上作文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背上作文、2024背上作文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