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巴金春读后感3000字 > 地图 > 巴金春读后感3000字,2024巴金春读后感3000字范文
巴金春读后感3000字相关栏目
巴金春读后感3000字热门栏目
巴金春读后感3000字推荐
巴金春读后感3000字

(共 1287 篇)

  • 1、 巴金著作《春》读后感心得体会

    巴金著作《春》读后感心得体会:

    先说说觉新。觉新是长房也是长孙,他亲身父母双亡,死了老婆,二胎云儿也夭折了,和后母周氏、儿子海臣相依为命。可命运总是这样,凡多的加给他,叫他有余;凡没有的,连仅存的也要拿走!海臣6岁时,已识字,懂事乖巧。因为海臣没了母亲,觉新总是满满的亏欠感。一天,海臣忽然生病了,觉新请来了中医看了看,吃药后,没有好转迹象。海臣的身子折成可怕的形状,脸部痛苦的表情,不能制止的痉挛。心痛如绞的觉新,决定找西医祝医生来看看,诊断为脑膜炎,说看的太晚了,最终海臣没有再醒来。

    巴金在《春》中加入了另一些人物。觉新大舅周伯涛;大舅母:陈氏;女儿:蕙,今年20岁;儿子:枚少爷;觉新的二舅母:徐氏;女儿:芸。周伯涛一家因为外州县不清静,军人常常闹事,要回省来。蕙姑娘的亲事是从小就定下的,准备许给东门的郑家,这次上省来正好给她办喜事。男方是她父亲的同事,是上司做的媒,当时就糊里糊涂地定下了。后来才晓得,姑少爷人品不大好,脾气坏。周老太太、蕙的母亲都不愿意,很想退掉这门亲事。但周伯涛不肯丢这个面子。男家催过几次,都被周老太太借故拖延了。觉新关心蕙,在这件事情上面看见了自己一生演过的悲剧。知道又多一个青年被逼着走他走过的那条路,就仿佛自己被强迫着重新经历那惨痛的悲剧。她简直是他的影子,也走着他走过的路。他知道前面有一个深渊在等候她。但是他无法使她停住脚步。他不能够在这中间尽一点力。他想到那个少女的将来,好似看见她的柳眉凤眼的瓜子脸逐渐消瘦。他知道这不是幻想,这会成为事实。知道蕙将要落入到和自己一样的命运里,觉新的绝望、悲痛、懊悔熔在一起,变成了一根针在他的心上刺着。即使只是听旁人说起蕙的事情,他都忍不住流泪。他一面为蕙的遭遇悲伤,一面又帮忙她的父亲把她送到那样的结局去。他对自己的这种矛盾的行为感着深切的懊悔。蕙知道婚期将至后,便像是个待决的死囚,但纵然自己的命运即将惨淡,却还同情发生在觉新身上种种不幸,尤其是在海臣死后,觉新的那种无助、凄凉。父亲的顽固,母亲的软弱、无主见;未来丈夫的坏脾气,让蕙觉得阵阵心酸,为了婚事,哭过几个晚上。婚期至多不出下月,是无可改变的了。她拜托觉新对弟弟枚少爷多加照料。看到觉新因为自己的事情时常落泪,这真挚的同情、关心,让她感动。她感激觉新筹办自己婚礼的劳碌。新郎郑国光的样貌,巴金这样写道:一张特别宽大的四方脸矮矮地安放在窄狭的肩上,从后面

  • 2、 巴金的《春》读后感
    张亚林 《春》中的觉新比《家》更具悲剧色彩了,却依旧纠结于思想的清醒和行为的软弱之间的矛盾之中,但接二连三的打击使他一次又一次的崩溃、绝望,他心中的天平最终还是倾向了琴和觉民——这类有思想有胆识的进步青年这边,所以他像帮觉慧一样二妹淑英逃出了高家,使她从封建礼教对女子的束缚中挣脱了出去。 觉新是我最喜欢的角色,两部作品下来,他是巴金先生塑造的最出色的人物形象之一。觉新是个彻头彻尾的可怜人,由于种种的原因他掌握不了自身的命运,他是那么的痛苦和不忍心却眼睁睁看着自己最亲的人相继离世,弟妹们痛斥他的不抵抗主义,他坦然的承认自己本就是这样的人却依旧隐忍的活着。但他却让我恨不起来,我对他的同情和惋惜总多过怨恨。 当他视海臣如生命般疼惜,把自己生命的唯一的温暖和希望都给了海臣; 当他表面应承着克明打理淑英的亲事,其实暗地里却与觉民、琴一起帮淑英逃婚; 我开始觉得觉新变得可爱起来。 虽然他不像觉民、琴一样敢爱敢恨、敢于斗争,但实际上他才是那个时代最典型、最真实,同时更是最复杂的知识分子形象,正是通过觉新的所做所感,我才真正读懂了那个封建时代人们的无奈和拥有进步思想的可贵;正是从他内心的矛盾和痛苦中,我才切实地感受到那个年代青年人的彷徨与无助。 觉新并不是巴金先生要褒扬的人物,但他的命运悲剧却是批判封建专制的有力罪证。他是时代的产物,同时又是时代的牺牲品,他的命运是最坎坷也是最令人惋惜的。 觉民和琴 这两个任务是那个封建时代的“非主流”,当时社会的主流是旧礼教、旧思想,大多数人们都愚昧地以冯乐山这类假仁假义的“卫道士”马首是瞻。蕙正是被封建迷信的思想残害致死,所以觉民和琴才会不断宣告:我们不是攻击一个人,我们攻击的是整个制度!最终他们胜利了,淑英成了第二个觉慧,在她们的鼓励和帮助下成功脱离了家,“我知道春天是我们的。”当我看到淑英写给琴的信上的这句话是,我不禁流下泪水,我为淑英的“春天”而感动,为她敢于追求幸福和理想而欣喜,更为有一个鲜活的生命冲破旧制度的牢笼而痛快!所有的旧制度、旧思想通通滚蛋吧,春天永远属于我们!

  • 3、 巴金《春》读后感

    巴金《春》读后感

    作为巴金激流三部曲的第二部,《春》延续了第一部《家》的风格,依旧是通过描写高家这个大家庭的日常生活来表现年轻人在老一辈人的陈旧思想和愚昧安排下的苦苦挣扎。这一部的重点在于高家的女孩子们,还引入了另外一个家族周家。以高家的淑英和周家的蕙的不同命运再一次告诉我们要勇于冲破旧社会旧思想的牢笼来追求自己的幸福。

    在这本书里我看到了淑英、琴、蕙、淑华、芸和淑贞几个主要的女孩子。淑英在知道自己的需要嫁给一个名誉很坏的人之后,她除了听从父亲的意思却也没有别的办法,只能无可奈何地熬着日子,逐渐变得沉静和忧郁起来。好在她还有善解人意的琴表姐、鼓舞和激励她的表哥觉慧和觉民。她一步步地看到了希望,在他们三人的帮助下也逃出了高家这个大牢笼,到了觉慧所在的上海,去追寻自己的希望。最后她给琴回信说:春天是我们的。她终于做到了原先杂志里看到的能够支配自己命运,自由地去生活去爱的女子那样,她大概那个时候才觉得自己的美好人生真正开始了吧。她也是我在这本书里最大的欣慰。

    向来不喜欢多愁善感的女子,可是我也懂得淑英的无奈,满心忧愁的女子是无法看起来欢愉的,好在她一点点地愿意在改变了。从她坚持着学英语就可以看出,她想沉淀自己去寻找外面的世界。后来在觉慧觉民的明示暗示下看到了出逃的这条希望,她终于渐渐开朗起来。因为有希望所以会振作。这不也是我们应该要有的么?就算对未来自己要干的事情充满了迷茫,也不能因为迷茫而得过且过,要努力地去寻找希望。自己的力量不够,那就寻找他人的指导和帮助,希望总会一点点地出现的,船到桥头自然直。办法都是人想出来的,其实我早就在看的时候心里暗暗急道:怎么还不快想办法帮她逃走啊?!不过后来也渐渐明白,淑英身为女子,跟觉慧肯定还是不一样的,女子从来都是封建制度的最大牺牲品,她们的反抗相对男子来说更加微不足道。更何况她还是三老爷克明这个封建家庭大家长里最有道学气的人的女儿,想必更加难以挣脱这个牢笼。

    淑英的英文教师是远房亲戚陈剑云,是一个身体不好家道中落的落魄男子。在大家眼里他是悲观怯弱的,在淑英看来他也无法给自己真正的实质性的帮助。可是他把淑英当成了自己生命里的第二颗星星,他靠着这亮光寻觅前进的路。他因着淑英的开心而开心,因她的难过而难过,他总是在她难过的时候叫她要对自己有期望,他总是先察觉到淑英的心态变化。虽然总是愧疚地感觉自己不能真的给她帮一点忙,却还是在尽自己最大

  • 4、 巴金的《秋》读后感3000字

    巴金的《秋》读后感3000字:

    文:蒋丽。在《春》中,巴金加入了觉新的舅舅:周波涛一家。蕙嫁入郑家后,最后惨死在医院里,至此都没能下葬。在出嫁前,蕙将弟弟枚少爷托付给觉新,让觉新好好的照顾他。巴金用“胆怯”、“站在角落”、“不敢大声说话”、“低着头”、“害怕”这些词汇去表现枚少爷,他是个站在人群里,也毫无存在感的人。觉新问他想不想去学堂时,他本人没有太多的想法,都是按他父亲的意思办事,想着父亲总不至于加害自己,一个五十多岁的教读先生在家给他灌输一些四书五经,没能像高家子弟那样进新学堂。他父亲对他管的十分严厉,身子不好,也只给他请些中医,开药调理,身体不好,不大让他出门。16、17岁的他时常感慨自己今生无望,人生没有意思,什么都是空的!他只能顺从父亲做一些自己无感的事情。枚畏惧父亲,却不曾信服。羡慕觉民,但是却不知道自己和觉民谁是对的?觉新看着这样的枚少爷,心里满是惊恐和怜悯,仿佛看到了一场悲剧即将上演。枚少爷的新娘大枚少爷5岁,是冯家小姐,叔祖是当代大儒冯乐山(还记得么?前面要娶鸣凤,后来鸣凤不从,跳湖自杀的那个),脸庞生得端正,不喜欢多说话,脾气很大,淡漠带点骄傲,有一双当时“大家闺秀”的标配——像木头做的小脚。繁重的婚俗礼节,每一位来给他庆祝上礼的人,新郎都要三拜九叩(大家可以查下什么叫三拜九叩就知道,这个有多累人了),枚少爷本就疲乏的身体经这么一折腾,生命的进度条也所剩无几。她整天同枚少爷在一起,过着一种使她兴奋、陶醉的生活。心里只有她自己和丈夫,很快地完全了解了这个柔弱的年轻人,而且很快地抓住了他的柔弱的心。

    枚少奶时常打骂丫鬟翠凤,周家人很少打骂下人,枚少爷不分青空皂白,帮着骂,这引起了周老太太的反感。有次孙少奶跟周老太太吵架,周波涛帮忙说话又得罪了老太太。老太太闹着不肯吃饭,说要出去修道。周老太太同陈氏都骂枚少爷,说枚少爷维护孙少奶。孙少奶又抱怨枚少爷袒护周老太太,她还在屋里头哭,吵着要回娘家去。劝也不是,不劝也不是,两面都不讨好,周波涛因为枚少奶家势的原因,总是帮着枚少奶说话,枚少爷哪儿敢跟他爹顶嘴?也只有听孙少奶的话,没有一点点自己的想法。婚后家庭的不和谐,使得枚少爷的身体每况愈下,吐血被觉新看到了想起当年的钱梅芬,也是吐血身亡的,仿佛又看见一场悲剧即将上演,于是建议周波涛请西医来看,但周波涛非得说婚后,枚少爷的身子好像慢慢变好了,还说:知子莫如父

  • 5、 巴金春读后感

    巴金春读后感范文一

    《春》是巴金的小说三步曲中继《家》之后,《秋》之前的中部小说,它介绍的是:在一个旧社会封建体制下生活的大家庭里,一个少女如何背叛婚姻、家庭,获得了人身自由的故事。

    这是一本表面看起来轻松、喜悦,脱离当代现实社会思想禁锢的故事,但实际上,当你在读故事的每一个情节时,心里却总是伤感、郁闷、愤怒的。

    特别是当你看到高家四小姐和二小姐的那股软弱劲儿,真想走进去,一把掐死她们,然后再扔到粪坑里。或许只有看到三小姐的大胆、活泼、天真,琴小姐的善良、好学、乐观时,紧蹙的双眉才会稍稍展开一些。

    我至今还记得小时候老妈告诉我,小姑年轻时剪了一个齐肩的短发,而被隔壁老太太骂男不男,女不女的闲话,算来,小姑至今也有40多岁了吧。

    我很庆幸自己没有生在那个女人必须遵守三从四德、包了小脚便有炫耀资本的封建年代,从小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条件,让我们这一代人被父母纵容得少了很多对生活的辛酸体会。偶尔听老人们或者cctv科教频道里的探索。发现讲着他们那一代人的生活历程时,是多么让人值得敬佩啊!

    后话:巴金的小说嵌入了很多四川方言语的成份,比如揩汗水(擦汗)、冲壳子(吹牛)、太晏了(太晚)、惯使人(纵容)、好丧得(丢人)等等,使人在文字的阅读上特别轻松和诙谐。但是,这里面偶尔也会出来一些通假字,让人琢磨半天。当然纵使再好的作家,也不可能做到百分百的完美。

    巴金《春》读后感范文二

    我控诉旧社会,宣判旧制度的死刑,作为作家我有这个权利,也有责任。我恨那个制度,蔑视那个制度。我只有一个坚定的思想:它一定要灭亡。巴金。

    《春》是巴金的小说三步曲中继《家》之后,《秋》之前的中部小说,它介绍的是:在一个旧社会封建体制下生活的大家庭里,一个少女如何背叛婚姻、家庭,获得了人身自由的故事。

    这是一本表面看起来轻松、喜悦,脱离当代现实社会思想禁锢的故事,但实际上,当你在读故事的每一个情节时,心里却总是伤感、郁闷、愤怒的。

    特别是当你看到高家四小姐和二小姐的那股软弱劲儿,真想走进去,一把掐死她们,然后再扔到粪坑里。或许只有看到三小姐的大胆、活泼、天真,琴小姐的善良、好学、乐观时,紧蹙的双眉才会稍稍展开一些。

    我至今还记得小时候老妈告诉我,小姑年轻时剪了一个齐肩的短发,而被隔壁老太太骂男不男,女不女的闲话,算来,小姑至今也有40多岁了吧。

    我很庆幸自己没有生在那个女人必须遵循三从四德、包了小脚便有

  • 6、 巴金春的读后感

    巴金春的读后感范文一

    巴金是我很喜爱的以为作家,他的许多作品都好评如潮,最近我又读了巴金的《春》。《春》是巴金《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二部,也是《家》的延续,当我读完这本书心情变得沉重,三个主人公也在我的脑海挥也挥不去。

    觉新:高家的长房子孙,是高家上上下下的希望,但是双重性格使他既在幻想改变摧残人生的旧势力,又在旧礼教面前唯唯诺诺,对立的矛盾让他生活得苦不堪言。的确,他很需要别人的同情,但是社会同情他吗?没有。相反更多的是嘲笑,指责,正因为他的懦弱,不,是胆小,宁可让自己尊严被别人踩在脚下,也没有勇气说点正义的话。所以,他无形中已经站在旧礼教那边,就算是心里是多么的憎恨,没有行动一样也拯救不了自己。书中觉新一直说到是别人不了解自己,但是为什么当别人真诚地帮助你的时候,你却忍心丢开,固执地走向黑暗?不是没人不理解你,而是你根本不敢面对现实。为什么不能为了自己痛痛快快的活一次呢?

    觉民:觉新的二弟,他一面踏在二千年历史的封建旧土地上,一面踏在五四的新土地上。曾经的他也一样的迷茫过,但他最终选择了抵抗,他是一个有着新思想的朝气蓬勃的知识青年。他积极参加社团工作,与志同道合的朋友谈天说地。他还是一个热心肠的人,当他三妹觉英遇到困难时,不顾一切地帮助她,挽回了一个在悬崖边徘徊不知所措的青年,让她接受新的生命,重新认识生命的价值。在那个社会里,做到这些都需要勇气的,但他做到了。这让生活在新时代的我佩服许久,不管是现在还是未来,我们要的不是服从,而是挑战。

    觉慧:觉新、觉民的三弟,他的确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让觉民重新树立了信心,更是许多人学习的榜样。他是高家三兄弟中最早掌握自己命运的人,他实现了在当时社会很难实现的愿望,是巴金先生笔下的英雄,更是新思想的捍卫者。

    一千人眼中有一千个高家三兄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书中有一句话很妙,春天是我们的。

    的确,春天是我们的。

    巴金《春》的读后感范文二

    对于巴金这个名字很早就已经知道了,但是真正读他的作品还是从《激流三部曲》,最近读了巴金的《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二部《春》,《春》是《家》的延续。《春》给了我很多的感悟,我先说说我自己的读后感,然后我要继续看我的《秋》啦。

    巴金的《家》、《春》、《秋》是著名的激流三部曲,在上一部《家》中,主人公高觉慧在封建礼教的一步步逼迫下,一气离家出走。他的这一出走,给高淑英树立了榜样。然而,在高公馆发生的一

  • 7、 巴金《家.春.秋》读后感1200字

    在众多关于落后的封建制度和新兴的民生力量的作品中,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家、春、秋》以五四运动的浪潮波及到内地四川成都为背景,描写了高家这个封建家庭的情况,人物命运的变化,控诉了旧家庭的罪恶,揭示了它木叶黄落的穷途陌路的必然命运,展现了作者自己的社会理想。总之,如巴金所言:所要展示给读者的乃是描写过去十多年间的一幅图画。 《家、春、秋》中有很多人物,如奉行作揖主义、性格懦弱的觉新;美丽忠贞刚强的鸣凤;温婉却命运悲惨的瑞钰,但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过激派觉慧,他让我又爱又恨。 爱他的叛逆,在高老太爷生重病的时候,他坚决不允许在自己房间里捉鬼,痛骂觉新和克明,大呼说:哪个敢进我的房间,我就要给他一个嘴巴!我不怕你们! 爱他的豪情壮志和自信,他说:我是青年,我不是畸人,我不是愚人,我要给自己把幸福争过来! 爱他的奋发向上,他积极地交朋友,编辑刊物,投身于五四运动,将自由平等的种子播撒,迎接黑暗之后的曙光! 爱他的单纯,他始终相信春天是我们的,对旧势力不顾忌,不害怕,不妥协,他无所顾忌地离家远走,融入到上海的新运动浪潮中去。 爱他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夸大地把改良社会,解放人群的责任放在自己的肩上,用行动驱逐社会黑暗,迎来光明! 但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觉慧也是如此! 虽然他蔑视封建,摈弃世俗偏见和等级观念,和女佣鸣凤恋爱,但是当他满心热情地投入办报刊等活动的时候,他却几乎忘了鸣凤,甚至鸣凤想见他一面都很难,在鸣凤投湖的那一晚,鸣凤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去见他可想而知,可他却全然不知,一心忙着自己的工作,这样对一个可以为他死的女人,不仅让我们为鸣凤感到悲哀,更让鸣凤带着忧愁,悲哀地走向了生命的终点,觉慧就这样抛弃了鸣凤,泛起了一段用鲜血浸透的爱情而且尽管他极力反对封建观念,可他竟然曾希望和鸣凤门当户对。我认为这并不是他深爱鸣凤,太渴望和她在一起才有的想法,而是他对鸣凤的爱还不够深,还比不上他反对封建观念的强度,这让我对为保护爱情而死的鸣凤感到悲哀,让我恨这个抛弃了鸣凤的觉慧。但我知道在那样一个封建思想仍然盛行的时代,觉慧能够接受女佣鸣凤已经是一个巨大的超越,要跨越这道阶级鸿沟,在那样的一个时代,又是何等的艰难啊! 觉慧是《家春秋》的一个主角,他叛逆,他热情,他奋发,他大胆,他单纯,他幼稚,他是那个封建家

  • 8、 巴金春读后感600字

    巴金的《春》讲述的是封建统治下人们生活的黑暗,小编为大家精心搜集了3篇“巴金春读后感600字”,欢迎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巴金春读后感600字一:巴金《春》读后感

    《春》主要描写的是淑英抗婚的故事以及与之相对的惠的悲剧事件。《春》不是表现为对美好婚姻的追求以及这一追求实际上不可能实现的矛盾,而是表现为不合理的,丑陋的婚姻制度对于妇女的摧残和对封建专制的婚姻制度的控诉和批评。淑英和惠一样,要和从来没有见过面的男人结婚,这之间更是没有甚么感情基础和相互理解为基础的。可以说这种婚姻就是一次安排,一种结合,并且是被动的,注定失败的,带给双方都无限痛苦的结合。但是淑英最后对于这种婚姻制度进行了反抗,她逃出了那个家庭的束缚。然后,小说却让惠死去了。事实上,巴金之所以这样将截然不同的命运赋予了她们,其实也是一种反衬,一种对比。更加鲜明地突出了惠,以及更多这样的女子的悲惨命运的结局以及被封建制度所迫害的心灵。惠的死亡就是一声再嘹亮不过的呐喊。然而,巴金仍然让我看见了希望。那就是淑英。她的挣扎,她的重生,她的反抗,她的声音无不展现了无限的战斗的信心。

    看完《春》之后,我总是感慨很多,我觉得我们生活在当今这个时代,和这个崇尚自主婚姻,自主意志的社会中是相当幸运的。我们,可以在平等的氛围中求学,可以在自己喜欢的学术领域中汲取知识,大展宏图。并且,也能够在恋爱和婚姻中选择自由,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承担应当的责任。但是,读完《春》之后,我才领悟的更深,这些许的快乐,可以说都埋葬了很多不幸的人生。那是许多泪水和血水所交融的日日夜夜。

    虽然我不能更真切的感受到《春》中淑英的那种挣扎,也不能很深刻的体味这中间的辛酸,痛楚,无奈,甚至是悲哀。但是,我却被她们的愤怒和面对愤怒的姿态所触动。

    巴金春读后感600字二:巴金春读后感

    巴金是我很喜爱的以为作家,他的许多作品都好评如潮,最近我又读了巴金的《春》。《春》是巴金《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二部,也是《家》的延续,当我读完这本书心情变得沉重,三个主人公也在我的脑海挥也挥不去。

    觉新:高家的长房子孙,是高家上上下下的希望,但是“双重”性格使他既在幻想改变摧残人生的旧势力,又在旧礼教面前唯唯诺诺,对立的矛盾让他生活得苦不堪言。的确,他很需要别人的同情,但是社会同情他吗?没有。相反更多的是嘲笑,指责,正因为他的懦弱,不,是胆小,宁可让自己尊严被别人

  • 9、 巴金家读后感3000字

    【篇一:巴金家读后感】

    同大多数其他女生的阅读取向相异,我常读一些喘着时代气息的旧书。因为那样的阅读总是可以让我回到书中的时代,看着书中的人物嬉笑怒骂,似乎我与他们的命运也是息息相关的我喜欢历史,喜欢融入历史的感觉,喜欢跳出历史的感觉,书里书外,不断拾取历史的哀欢。而巴金先生的《家》正是这样一本披着赋有浓厚时代色彩的蓑衣的书,在我看来,它与我所看过的诸如《月牙儿》、《阳光》、《雷雨》、《啼笑因缘》、《金粉世家》、《京华烟云》、《像雾像雨又像风》等等小说相比,有着最厚重的历史感,最令我印象深刻,其中悲怆的人物命运,深刻的社会反思,时而令人潸然泪下,时而令人怒发冲冠。我无意贬低其他大师的杰作,那些书,也是我所爱,书中的人情冷暖确也赚尽了无数痴男怨女的眼泪。而《家》中纠缠了男欢女爱,纠缠了兄弟情谊,纠缠了祖命难违,其人情味之纯、生活味之浓不得不让我矛盾地感叹:为何我不能有如此般离奇的经历呢!?幸好我没有存于那样的乱世啊!

    我初读《家》的时候是在某个暑假,那时还是行将升入高三的紧张时期,一日在家中复习得累了,于是翻箱倒柜折腾起来,当时纯粹是因为大脑疲惫想要寻找点怪诞参杂惊喜的感觉,如同你翻找一本很久没有用过的压箱底的证件或证书时,偶然发现一张静躺于那的一张百元大钞,那种感觉真是太奇妙了。我没有找到百元大钞,却找到了那种奇妙的感觉:摸出了一本不薄不厚的平装书《家》,著者巴金。翻开这本书后,我就忘记了才看完高考复习指导之类书的疲惫,振奋的灵魂踏入了高姓大公馆中。

    开篇时,巴金对高公馆的描写是这样的:有着黑漆大门的公馆静寂地并排立在寒风里。两个永远沉默的石狮子蹲在门口。门开着,好像一只怪兽的大口。里面是一个黑洞,这里面有什么东西,谁也望不见。在寒彻骨的压迫感笼罩的同时,我有一种感觉,似乎巴金其实是一个女性作家,她笔法之细腻与柔和颇有张爱玲之范,毕竟,在现代文坛,男作家反以女性名字为笔名的事儿屡见不鲜,巴金也许是一个反其道而行之的人呢!后来求证得知的事实让我对巴金先生甚是增添了几分敬佩,男性作家练就这样的笔法,实在难得。再后来,我追星般查阅巴金先生各种资料,竟让我惊喜地发现,巴金的本名具有淡雅素丽的女性色彩:李尧棠,如林语堂的名字一样动听。再深究下去,竟让我又撞见一个有趣的曾经!巴金,李尧棠,的确也用过女性名字作为笔名欧阳镜蓉,当然,那是在1934年巴金同国民党白色恐怖斗争时为了

  • 10、 巴金家读后感3000

    巴金家读后感3000范文一

    《家》是巴金最杰出的作品,以五四运动浪潮波及到的四川成都为背景,真实地描写了高公馆这个诗礼传家、四世同堂的封建大家庭的没落分化过程,揭露了封建专制的腐朽本质,控诉了封建家族制度、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的罪恶,颂赞青年一代的反抗斗争精神。

    《家》以娴熟的艺术手段,塑造了众多富有典型意义的文学形象。书中人物不下七十个,既有专横、衰老、腐朽的封建家族最高统治者、封建家长只代表高老太爷,荒淫残忍的假道学和刽子手冯乐山,腐化堕落的败家子克定,狡猾贪婪的克安等等统治阶层的形形色色人物;又有封建道德和封建礼教的受害者,如敢于以死向封建专制抗议的鸣凤,温顺善良地吞咽着旧礼教俄国的小姐梅,善良厚道柔情的长孙媳瑞珏等等;以及接收新思潮影响、向往自由平等、大胆争取个性开放、敢于反抗封建统治的觉慧、觉民、琴等青年觉醒者和叛逆者的形象。还有一个重要的人物觉新,他虽然接受过五四新思潮的激荡,但是处于长房长孙特殊地位,深受封建伦理纲常特别是孝道的熏染,铸成他委婉求全的懦弱型顺从的性格;他既同情支持弟妹们反封建的抗争,有屈从于封建势力的压力,维系着封建统治的权威。这些人物都写得血肉饱满,个性鲜明,富有深刻的历史内涵和阔大的现实包容。

    在这个家里发生的故事也让人感觉到气愤与悲哀。第一个悲剧发生在鸣凤身上。已经六十岁的冯老太爷要在高公馆的丫头中选一个去给他当小老婆,而这个灾难恰恰降临在十六岁的鸣凤头上。鸣凤和觉慧之间有一段爱情,但是因为两人一个是婢女,一个是少爷,身份悬殊,才导致这段纯洁的爱情别成了一个悲剧。刚烈的鸣凤在他新婚前夜跳湖自尽。梅的命运更加悲惨,她死得比鸣凤懦弱多了。梅是觉新的表妹,他们二人之间也曾有过爱情,本来两家都同意结婚了,却又因为二人的八字不合而不得不散。觉新娶了李家的瑞珏,重新获得了爱情;而梅也另嫁他人,却当了寡妇,又回了娘家。两人依然对对方念念不忘。后来没得了肺病,却因为父亲守旧,不肯看西医,耽误了治疗,最后她怀着遗憾,软弱的死去。高老太爷的身体也是一天不如一天,快要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医药已经不起作用了,在陈姨太的提议下,人们开始求助于封建迷信。最开始找道士在大厅里做法念咒,深夜陈姨太又在天井里拜菩萨。后来克明、克安、克定三兄弟又祭天。最后居然找巫师到家里来捉鬼,把老太爷吓得够呛,陈姨太等人被觉慧说了一番后羞愧地散了。又过一天,老太爷死了,临死之前他醒

  • 2023-03-17

  • 2019-10-24

  • 2019-10-19

  • 2023-03-07

  • 2022-11-23

  • 2019-09-25

  • 2023-03-03

  • 2023-05-23

  • 2019-10-29

  • 2019-09-20

  • 2023-01-17

  • 2022-09-26

  • 2019-11-16

  • 2019-10-09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19

  • 2019-11-11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0-17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10-19

  • 2019-10-11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5

  • 2019-10-29

  • 2019-10-24

  • 2019-09-20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3

  • 2021-08-24

巴金春读后感3000字
巴金春读后感3000字栏目精心为您提供各种巴金春读后感3000字,2024巴金春读后感3000字,教您怎么写巴金春读后感3000字,希望能够帮助您。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