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巴金寒夜3000字读后感 > 地图 > 巴金寒夜3000字读后感,2024巴金寒夜3000字读后感范文
巴金寒夜3000字读后感相关栏目
巴金寒夜3000字读后感热门栏目
巴金寒夜3000字读后感推荐
巴金寒夜3000字读后感

(共 5393 篇)

  • 1、 《寒夜》读后感_800字

    《寒夜》读后感800字

    在读过的书中,这应该是读来最沉重的一本。汪文宣的死亡安排在抗战胜利的那天,屋外人们的高兴与屋内死亡的悲痛,形成多么讽刺性的对比,人是社会蛛网中不能挣脱的蚊蝇,另一方面,人与社会却又存在一条鸿沟。

    本书主要是围绕汪文宣展开,串联起唐柏青,钟老,汪母,曾树生和小宣,用对话和心理活动推动情节的发展。汪母作为一个女性知识分子,封建家庭意识却又牢固植入在她身上,看不惯树生自由主义的表现,她深爱她的儿子,却又逼迫汪文宣,破坏汪文宣的家庭幸福。汪文宣懦弱,妥协,总是企图以牺牲换来家庭的和平,他内心痛苦,希望自己的内心的想法让树生母亲知道,却又总是以我很好来表达,即使病痛也不说。以为自己的做法是对树生和母亲好,其实却加剧了家庭矛盾。在公司里没有人看得起他 没有人愿意跟他说话,连主任也总是让他做许多活,却拿着微薄的薪水,他也想反抗,可是最终还是一个“老好人”,总是在退缩。曾经的理想早已化为尘埃。面对他身上的这种懦弱,想起了周萍,周萍面对他父亲的权威,总是唯唯诺诺,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想逃开这一切,却又缺少勇气,担心自己脱离了家庭的荫蔽无法生存,父慈子孝的观念与自我的观念使他痛苦但他们两个又不一样,汪文宣有过理想,不过被社会所埋葬了,周萍却从小不敢违背父亲,从小接受的是封建教育。树生呢,她身上的自我意识,自我救赎的观念,在某个层面来说是自私的,尽管他很爱汪文宣,却更爱她自己,她希望自己能过舒适的生活,不希望在陪伴丈夫和婆婆的争吵中平凡地度过自己的一生,几番内心斗争后还是决定跟陈经理去兰州,她喜欢陈经理的程度我们从文本中难以确定,但绝对没有对他丈夫那样深,在她知道陈经理对她的想法后,她还是向陈寻求帮助,可以说陈是她在水深火热中的一根稻草,她要想改变自己的生活,她只有紧紧抓住这根稻草,她别无选择,而最根源的问题在于社会,他们无从逃脱。

  • 2、 《寒夜》读后感_1000字

    《寒夜》读后感1000字

    《寒夜》是巴金后期的长篇代表作,整篇文章读起来了无生气却步步逼近,使你不得不在无聊的剧情中读完整本书,不然你在读的过程中,会一直有种无形的东西压在你的胸口一样。

    一、创作背景及人物介绍

    文章一开头是切入式的直接描写,没有介绍他们以前是什么样的,全文一直突出夜的寒冷和永远给人压抑透不过气的氛围。

    可以知道这部小说主要描写了抗战时期的一对知识分子男主汪文宣和女主曾树生及男主母亲的艰难争吵的生活过程。

    二、环境描写及生活现状

    他们住在四川成都一处环境不好且吵杂的大楼的三楼里,每天妻子曾树生和母亲的争吵,汪文宣在中间夹着,两头劝,但两头都是自己深爱的人。

    他们每天担心日本人是不是快要打到他们那个地方了,时刻看着周围的人准备逃难,自己一方面怕,但是一方面又不想相信这个事情,安慰自己说,不会这么快,还一直期望着抗战胜利,觉得到那个时候就一切问题迎刃而解了,但是后来真的胜利之后,那也只是别人的胜利,与他们无关……

    三、人物刻画及心理描写

    汪文宣是一个体弱多病,老实巴交,胆小懦弱,的知识分子,每天忍气吞声做着大量的校对工作,但却拿着微薄的工资,他心理无数次的反抗,但是他都不敢说出来;曾树生是一个时尚女性,光鲜亮丽,被大家说是一个“花瓶”,靠着颜值在一家银行做着体面的工作,每天只顾自己快活放荡,不顾丈夫、孩子和婆婆;汪母是一个把自己的爱建立在恨儿媳妇的基础上,她看不起树生,树生也讨厌她。

    四、争吵纠纷及文宣病痛

    两个女人之间无休止的争吵和让本来身体就不好的汪文宣的病迅速恶化……他们这中间也妥协过,为了让曾树生追求自己的幸福,在汪文宣死的时候都没有告诉她,这也算是一种心理报复吧,其实汪文宣特别想活下来,一路上他跟努力的跟肺病斗争,但是由于没有钱,这种病又是富贵病,所以一拖再拖,最终走向死亡……

    五、抗战胜利但与他们无关

    该走的走了,该死的死了,一切都是注定的,这些对于他们穷人来说也是无力反抗的,巴金写这部作品,揭示了国民党统治时期的黑暗,也解释了家庭里婆媳关系的不可调和,最终都走向灭亡……

    总的来说,这部作品让人感受深刻,身临其境,当汪文宣一步一步缓慢的走向死的时候,是人类最无助的时候,对于我们现代人的启示就是,一定要处理好婆媳关系,家和万事兴,只有尊重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也希望我们国家越来越好,生活在这个时代,我很感激,并会朝着我的考研路一路勇敢前行!

  • 3、 巴金《寒夜》读后感
    巴金《寒夜》读后感 《寒夜》是巴金先生一部很有名的作品,一直都想拜读,这次有机会把这部小说从头至尾仔细的读了一番,有些感触。 首先小说的开头以黑夜为背景,以抗战时期的紧张气氛做铺垫,写在战争年代,一些小市民们对战争来袭的恐惧与绝望的心情,让人一读就陷入深深的阴郁与悲伤的情绪中。紧接着写出小说的主人公,汪文宣—一个被不合理的社会所压垮的小知识分子的形象。他的出场似乎就透着一丝丝的悲哀。寒夜,他一个人在大街上走着,飞机在上空盘旋着,时不时发出恐怖的声响,但他似乎无暇顾及这些,因为此刻的心中,有着比这些更要紧的东西—他的妻子,曾树正离家出走了。他努力回想着,是他嘴的笨拙让他们夫妻俩吵架了,妻子一怒之下就摔下房门跑出去了,最初他还以为妻子只是和她赌气,过一会儿就自己回来了。可是都这么晚了,妻子还是没回来,他于是决心去找妻子。 这样的情况并不是一次两次的新鲜事了,他的软弱,忍让,已经让他在这个残破不堪的家中疲惫了。那么,他到底有着怎样的家庭呢? 小说的主人公汪文宣和他的妻子曾树生是具有理想和报复的知识分子。由于抗日战争的爆发,他们一家人不得不逃难到重庆,并在这里居住下来。汪文宣有个年纪很大的母亲,很早就没了丈夫,她把她全部的希望与爱都寄托在了她唯一的儿子,汪文宣身上。汪文宣开始在一家图书文具公司当校对,由于社会的黑暗和资产阶级垄断家的压迫与冷酷无情,使得汪在他的公司里工作并不顺心,备受上司的排挤和剥削。加上他本身的懦弱与自卑,对别人的欺凌和侮辱只是一味的与退缩,导致了他“老好人”的称呼。与此同时,曾树生在一家银行上班,虽然不是挣得很高的工资,但是却因为外表好很受上司的照顾,加上天性活泼爱打扮,经常涉及交际活动。同时,汪的老母亲,十分痛恨他的儿媳妇,婆媳关系的恶化,俩人的经常争吵,使得汪夹在中间很不好受,随着汪的肺病恶化,曾树生的出走,又给汪的精神带来沉重的打击,后来终于忍受不了精神的压力和病痛的折磨,呕血而死。两个月后,曾树生回到重庆,一切都是物是人非了,母亲带着小宣离开了这里,只剩下曾树生一个人在大街上徘徊着,独自面对寒夜。 我看完后觉得这个悲剧的发生是必然的。在社会大环境下,经济的不景气,国统区的黑暗,不给知识分子一点施展才华的空间。他们的满腔热血和理想抱负都随着硝烟和生存的威胁一点点的消失了。正如小说中的汪文宣和曾树生,
  • 4、 寒夜的读后感

    寒夜的读后感(一)

    在读《寒夜》的时候,有种读巴金的《家》的感觉,从头到尾,给你一种阴郁,沉闷,压制的感觉了。除了小说你那浓浓的母爱和夫妻之间那不时感动的爱情,剩下的,确实只能是寒夜了抗战胜利前经济萧条难以为生的寒夜。

    觉得主人公汪文宣,他母亲汪母,他妻子曾树生。三个人之间的关系就像一个等边三角形。本来,我们知道,一个三角形,它的稳固性是最高的。但是,当其中一个角不牢固的话,这个三角形也就不稳固了。小说中汪母和妻曾树生的关系就是动了三角形的角不稳固了。在读小说,有点不明白为什么这样。汪母是一个传统的女人,她深爱自己的儿子,爱得有点入骨。她痛恶儿媳那种小资产阶级的作风,早出晚归,参加舞会,交男朋友,是深深的厌恶,巴不得她离开。而曾树生,她接受过高等教育,在经济上独立,甚至能支持难以维持的家,她追求浪漫,参加舞会,都不假。这注定了这两个女人之间的斗争,可是她们也都是爱汪文宣的,因此她们的战斗往往为了汪文宣而达成和解。

    而主角汪文宣,所谓的大好人,事实上,确实是一个好人,在出版社一个小小的校对职员。无疑,这样的人生在这个时代,是一个悲剧,尤其是在困难的,人情稀薄的社会。这里没有多少同情,得了肺病被同事们疏远,甚至同事集体写信要他别去上班,怕传染给他们。除了钟老,和差不多唯一的好人钟老是唯一的朋友,可是两个人最后都双双病死。汪文宣给人的整个感觉就是软弱,缺乏鲜明的个性,事事谦让,没有心机。他夹在自己的母亲和妻子之间是相当难做的,他爱他的母亲,同时也深爱他的妻子。在她们每次争吵的时候,他都在母亲面前替妻子说话,在妻子面前替母亲说话。到最后他重病在床,她们还争吵的时候,他深痛欲绝。最后曾树生离开这个家,随银行牵到了兰州,还有她的男朋友银行的陈经理,如果可以这样说的话。但她还是每月都寄来信和给家里相信的费用。说明她对这个家,特别是汪文宣,还有在学校的儿子,还是有感情的。而那时汪文宣的肺病,也越来越重,只有母亲,在身边无微不至地照顾他。这个家里,已经没有了生气,没有了笑容,只有压抑和痛苦。

    到最后,汪文宣快死的时候,抗日战争胜利了。可是,这个家的苦难,并没有改变。套用某句话,就是,胜利是别人的,与我何干。等曾树生回来的时候,汪文宣已经死了,葬在哪里都不知道。汪母和自己的儿子也不知道搬哪里了。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字2020冷。

    树生是一个时尚的银行职员,她不被世俗所束缚,没结婚就同汪

  • 5、 《寒夜》读后感800字

    第一次听到这本书是在老师的课堂上,在老师介绍巴金的时候介绍了这本书。听着似乎很有趣很值得读就借来读了一下。读过之后感觉还可以,内容大体上还是和同时期的书一样,揭露了社会现实,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的一些看法。

    小书写的就是一个生活在四川的家庭,在抗战时期的生活。小说控诉旧社会、控诉旧制度,是为了宣判旧社会、旧制度的死刑。通过写写小公务员旺文宣的喝酒、生病以及母亲和妻子的吵架,最后这个可怜、懦弱、多病、善良而无能的小公务员在庆祝抗战胜利的锣鼓声中默默地死去。种种一系列的故事都写明了在那个世界,人们生活的困苦和无奈。

    小说中的男主人公汪文宣是一个地道的读书人,有知识在年轻的时候有理想和抱负,可是在那样一个年代里,他的抱负和理想就像人的生命一样,一文不值。所以他只能生活在社会底层。而他的妻子虽然也是读书人,照样有理想有抱负,可他在面对生活的无奈时并没有和汪文宣一样,而是采取另一种方式,用放纵自己来逃避现实。她喜欢自由喜欢富有的生活,所以她会接受陈经理的帮助,会去做女招待。这刚好反映了社会上的一部分人,他们有理想有抱负。他们希望大身拳脚,创立一番事业。可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他们不像战斗,只想逃避。他们选择放纵自己不管别人的感受。

    文章似乎用一系列的悲剧,控诉了整个社会。汪文宣老实能干任劳任怨,事实为别人着想,最后却死于肺病。他的母亲很大的年纪不仅要饱受战争的摧残还要为他的儿子担心。而汪文宣的儿子,永远有这和她年龄不相称的性格和表情。汪文宣的妻子更是生活在纠结之中,一面是对自由而快乐的向往,另一方面是对家人良心上的自责。就连一直圆滑的老钟最后也死在霍乱之中。一系列的悲剧故事,都在说明那个时代那个社会是个吃人的社会。

    结局更是令人回味,让人深思。汪文宣死了,他的妻子似乎还在徘徊中。抗日战争胜利了,但是,这个家的一切并没有改观。套用某句话,就是,胜利是别人的,与我何关。等曾树生回来的时候,汪文宣葬在哪里都不晓得。汪母与汪文宣的儿子也不晓得搬哪里了。给人的感受就是一个字冷。就像是在寒夜中一样,让人发寒

  • 6、 《寒夜》读后感

    又在手机上看完了一部小说,感觉开始喜欢拿着手机看小说了。这样确实挺方便的,随时可以看。这次看的是巴金的《寒夜》。

    这部小说给我印象最深的人物自然是一号男主角——汪文宣。他是一个怯弱的小职员,在主任甚至同事面前都不敢坚持甚至表现自己的想法。这样的一个人,的确符合他妻子口中所谓的“老好人”这一形象。然而他的下场竟然有这般凄惨:连惨死的那一刻都没有最爱的人在他的身边。甚至他最爱的人都不知道他已离开这个世界。

    当他面对上司的刻薄,同事的鄙视,妻子的抱怨,他唯有一味的自责,永远不懂得反抗。妻子终于忍受不住他的怯弱,她甚至宁愿他打她骂她也不愿意他不做=作声,然而他还是没有半句怨言。面对母亲对妻子的诋毁,他也是毫无责备别人的意思。在抗战这样特定的环境中,作为一个小小职员的汪文宣,我想他有这样的境遇又是在情理之中的。而他最后惨死的结果又是与他怯弱的性格紧密相连的。一个连自己真实想法都不敢表达的人有时候想想狠一点也只有死了算了。

    在汪文宣身上,在剧情当中,我会不自觉想到现实中的我们。我们有时又何尝不是像他那样呢。优柔寡断,怯弱,怕事,苟且偷安,逆来顺受……人性的种种弱点一览无余。

    树生是一个时尚的银行职员,她不被世俗所束缚,没结婚就同汪文宣同居生子。她敢于最求自己的幸福,然而,她却忘了大小宣的痛苦。她受不了婆婆的看不起,受不了丈夫的无能,受不了生活的贫困,就同年轻的主任飞去了兰州。但作为一个妻子,她是洁身自好的,她并没有做对不起自己丈夫的事;作为一个母亲她又是尽责的,她没忘记自己儿子的学业,按时往家里寄钱。

    在汪文宣死后没多久,她便回来了。她是怀着思念和希望回来的。她以为宣在信里讲的都是真的,他的病一天天好起来了。当她知道丈夫的死讯的时候,她是痛彻心扉的,如刀绞的。这样看来,她的确是一位钟情的女子。

    《寒夜》是一部平民的文学,是适合我们这些小市民看的文学。在整部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从而感触也就会来得更加的深。这样看来它的确是一部值得一读再读的小说。

  • 7、 巴金《寒夜》读后感800字

  • 8、 读巴金《寒夜》有感

    汪文轩的眼泪是红色的,有爱,但一颗懦弱、善良、敏感的心,最终却成了浊世中一个不被人注意的伤心祭品。

    曾树生的眼泪是咖啡色的,有梦。母亲的眼泪是灰色的,有怨。婆媳俩有太多的冲突,也有太多的相同处:爱同一个男人,不甘平庸,有太强的自我意识,情感的篱笆设限太低,常常被烦闷的火烧坏。

    巴金的眼泪是白色。我想象他是在下雪的时候看着窗外无情无义的雪花编织着有情有义的故事,雪花飘落,冻成冰,那是痛苦的形状。痛苦是透明的,如同作家的心。

  • 9、 《寒夜》读后感1000字

    读过巴金先生的《家》《春》《秋》《子夜》等著作,里面无一不展现了当时残酷的社会现实与矛盾的时局。

    《寒夜》是巴金先生于抗战胜利前后写成的一部反映时局的小说,不是封建大家庭,也不是带有封建色彩的民族资本家,讲叙的是发生在重庆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在那个黑暗、混乱社会下无助挣扎的影像,故事中若即若离的幻灭感让人压抑,以至于窒息。主人公汪文宣夫妇都曾满怀着美好的理想走入社会,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实在太大,汪文宣善良懦弱、与世无争,只想努力工作,养家糊口,却仍然朝不保夕、艰难度日,最终落得无钱治病、失业等死的悲惨下场;他的妻子曾树生,追求自由和享受,竭尽全力追求幸福,甚至不惜牺牲亲情,但仍无法摆脱象花瓶一样充当别人玩物的命运,在内心深处的尊严和外界物质的诱惑间踯躅徘徊,在追求心灵自由的奋斗与任人摆布、充当玩物的现实中无奈挣扎;汪文宣的母亲不满儿媳的花瓶式生活,却不得不间接靠儿媳的钱来艰难度日,最终只得白发人送黑发人,眼睁睁看着儿子在自己面前被肺病慢慢折磨而死,以自己年迈、孱弱的肩膀扛起生活的重担,四处筹钱用一口薄棺简单葬掉儿子,带着孙子远走他乡

    《寒夜》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特定时期下小人物的挣扎影像,他们身上有着人性的真、善、美,让人不禁心生怜惜,感叹美好的被压抑和受迫害;同时,他们身上也有着这样或那样人性的丑与不足,让人如照镜似的看到自身斑点而不由汗颜。巴金正是怀着这种复杂的情感,在控诉那个腐败社会体制的同时,忠实的为他们描绘下一个丰富而生动的群像,以作纪念。是今昔对比,庆幸生之幸运;还是置身其中,为书中人流泪伤怀;抑或是自比书中人,得到些许生活和前行的启示

    我不同情那个自私爱着儿子的母亲,也不不同情那个追求花瓶生活的女人。只有有些许可怜文中的主人公汪文宣。

    面对上司的刻薄,同事的鄙视,妻子的抱怨,他唯有一味的自责,永远不懂得反抗。妻子终于忍受不住他的怯弱。面对母亲对妻子的诋毁,他也是毫无反对之意。在那样特殊的环境中,造就了他那那样够悲剧的性格与残忍的结局

    汪文宣,这个忠厚老实的知识分子,在念大学的时候,满脑子都是理想,有不少救人济世的宏愿。可在旧社会里工作这么多年,地位越来越低,生活越来越苦,意气越来越消沉,后来竟然变成一个胆小怕事,见人低头,甘受侮辱的小职员。为了那吃不饱穿不暖的位置,为了那不死不活的生活,牺牲了自己年轻时所拥有的宝贵的一切,甚至是意志,可最终还是害肺病,失业

  • 10、 寒夜读后感1200字

    《寒夜》是巴金解放前创作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

    虽然穿着厚厚的衣服,但是仍然感到寒冷。巴金写《寒夜》是为了控诉旧社会、控诉旧制度,是为了宣判旧社会、旧制度的死刑。小说主人公汪文宣和曾树生是一对大学教育系毕业的夫妇。年轻时曾经编织过许多美丽的理想,希望能用自己的知识和力量办一所 乡村化、家庭化 的学堂,为国家为人民做点有益的事情。但抗战爆发后,他们逃难到重庆,汪文宣在一家半官半商的图书文具公司当校对,曾树生在大川银行当花瓶。汪文宣的老母为了减轻儿子的生活负担,特赶来操持家务,但汪母与曾树生婆媳关系很不和,汪文宣一直夹在中间受气,不久又患上肺病,家庭经济非常拮据。最后曾树生跟随一位年轻的银行经理乘飞机去了兰州,而汪文宣在抗战胜利的鞭炮声中病死,汪母只好带着孙子小宣回了昆明老家。这一切都是发生在八年抗战时期的事,可我仍然觉的他是如此真切,仿佛是现实生活中,自己身边常常发生的事情一样。现在社会的医学已经很发达了,再也不会有人因隐患肺病、霍乱、痨病而死去了。在现实社会中仍然存在着一些因贫穷,因善良,因无能而向汪文轩一样的人,妻离子散,最终走向毁灭的地步。

    汪母是一个尤其另人同情的不幸人物。年轻守寡,守着孤儿寡孙度日,仅有的爱全部都给了他们,甚至不能允许别人分享,包括儿子的妻子以及孙子的母亲,总是吵吵闹闹的。她的爱表现得无微不至,却也是独断专行,因此也是制造这个家庭悲剧的核心人物。我可以理她解作为母亲的苦心亦同情其不幸的身世,但是却无法接受她对于儿子和孙子的爱的偏执。就是这份爱,才导致了事情的悲剧。树生是一个思想比较开放,不甘心于现状,但又不得不面对现实,她为了解决温饱不得不当花瓶,她追求婚姻自由却不得不面对婆婆的絮叨,这是那个时代中国女性的特点,虽然懂得走出,但是在经济上却没有独立,显得很彷徨、无助、是一位值得同情的女性。而我夹在她们之中,让我倍受煎熬,使我变的软弱、无计可施、隐忍,最终让我病魔缠身。这三位主人公就是生活在充满了苦难的日子里,没有得到真正的解放,不能够获得幸福的日子。个人悲剧的产生和时代的悲剧密不可分,和个人性格的矛盾密不可分。每个人不可能完全逃离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因此小说反映的人物悲剧带有那个时代的普遍性。

    小说借 文宣 的嘴巴反复说过 我做过什么错事呢?我一个安分的老好人!为什么我该接受这惩罚? 文宣 最终以无声的呐喊 要求公平,他能够在哪里找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23

  • 2019-10-09

  • 2019-10-11

  • 2019-10-19

  • 2019-10-29

  • 2023-05-22

  • 2022-06-27

  • 2019-10-19

  • 2019-09-23

  • 2019-09-20

  • 2023-05-22

  • 2019-09-19

  • 2019-10-29

  • 2019-09-20

  • 2022-08-30

  • 2019-10-09

  • 2019-11-12

  • 2022-12-20

  • 2023-05-31

  • 2019-11-12

  • 2019-10-19

  • 2019-11-11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0-17

  • 2019-09-21

  • 2019-10-09

  • 2019-10-23

  • 2019-11-12

  • 2019-10-11

巴金寒夜3000字读后感
巴金寒夜3000字读后感栏目精心为您提供各种巴金寒夜3000字读后感,2024巴金寒夜3000字读后感,教您怎么写巴金寒夜3000字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您。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