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罪与罚》阅读心得 > 地图 > 《罪与罚》阅读心得
《罪与罚》阅读心得相关栏目
《罪与罚》阅读心得热门栏目
《罪与罚》阅读心得推荐
《罪与罚》阅读心得

(共 5633 篇)

  • 1、 罪与罚读后感优质范文收藏5篇

    书籍好比食物,有些只需浅尝,有些可以吞咽,只有少数需要仔细咀嚼,慢慢品味。第一次读完罪与罚后,我们会被书中的情节惊艳到,震撼到,趁热打铁,趁着我们刚刚读完作品,我们可以把自己最真实的感觉写下来。罪与罚读后感究竟该如何写呢?根据你的需要,读后感大全精心整理了罪与罚读后感优质范文,我们后续还将不断提供这方面的内容。

    罪与罚读后感优质范文 篇1

    黑夜已深。

    窗外交错的树影如同鬼魅一般,摇曳不定。

    开灯,昏黄的灯光照映在翻开的书页上。书页上行行的铅字在我的眼中渐渐

    模糊了。我开始寻找脑海中些许残存的记忆碎片。

    一个孤独的灵魂在黑暗的深渊里拼命挣扎,但在黑色的迷雾中,他无法寻到出口的方向……我一点一点走近陀思委耶夫斯基的«罪与罚» ,走进了拉斯科尔尼科夫的世界。

    这儿的彼得堡只有灰蓝的天空,一派暗无天日的景象。干草广场上聚集着眼

    睛被打得发青的女人,污浊的河水中挣扎着自尽的女工,喧闹的街头横躺着被马

    车轧得浑身鲜血的小官员……发疯的女人带着孩子沿街乞讨,老马被主人抽打得哀哀惨叫,最后断了气。在拐角的别墅里还有放高利贷的老太婆正瞪大贪婪、凶狠的双眼,渴望榨干穷人的最后一滴血汗……

    拉斯科尔尼科夫生活在这种社会背景中,他为了摆脱痛苦与折磨,追求光明

    与美好而踏入了一个可怕的梦魇。

    在那昏暗的月夜, 那孤独的黑影, 进入了老太婆的家里。在清冷的月光下, 他用那双干净、颤抖的手举起了一把晃着寒光的利斧,向放高利贷的老太婆的脑后狠狠地抡去。那时,他也许不仅是对老太婆,更是对社会无边的黑暗砍去。他渴望能撕破黑暗与痛苦的幕布,使人们能看到光明与希望的展台!

    可当黑影看到倒下的老太婆汩汩流出的鲜血,看到被红色液体浸染的尸体,

    看到自己被血迹溅到的裤脚时,他行凶成功的骄傲消失怠尽,只剩下满心的懊悔、惊恐和手足无措。

    他意识到自己干了一件最卑鄙、恶毒的事——夺走了一条鲜活的生命,把自

    己推向了犯罪的深渊。他的手再也无力握住那沉重的斧,只得任斧落下,发出刺

    耳的闷响……

    拉斯科尔尼科夫本为着追求美好,本为着自我的救赎,但现在却被自己所折磨,一步一步走向毁灭。灵魂深处的孤独和罪恶感压迫着他,正义和良知无情鞭打着他,他觉得自己就像儿时见过的那匹垂死的马,承受了所有的奴役,还要遭受孤独与痛苦的嘲笑。他脆弱的精神崩溃了,他陷入了一种

  • 2、 关于罪与罚读后感范文集锦5篇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它可以引导我们奋力前行走好每一步。罪与罚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写的,他惜墨如金,文笔篇幅虽不长,内容却是相当出色洗链。写读后感应该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那么如何写罪与罚的读后感呢?以下是由读后感大全的编辑为你整理的《关于罪与罚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罪与罚读后感范文 篇1

    该说,这是一本非常值得那些为着自己的能力而骄傲、而痛苦的人读的书。

    该书的主人公认为凭着自己的能力和思想,能够随意决定其他人的生与死,天才具有通过牺牲弱者和平庸者的生命来实现自己的伟大目标的权利,在天才面前,他只为自己立法,而不需要听从一切世俗的道德和法律的约束,为了能够让人类获得进步,天才即使一时伤害了普通人,他的这种行为也是合法的,有道理的。

    正是这种思想,驱使了主人公完成了他的那次为了验证这个思想而去实施的杀人。但最后,他自己却无法忍受由此而来的孤独,也无法说服自己杀人的目的,并通过与救助那些平凡人的过程中,逐渐被平凡人的感情所感化,最后通过自首、服苦役而开始了新的生活

    在这本书里面,作者批评了当时盛行于欧洲的功利主义、实证主义、科学主义、庸俗唯物主义的观念,倡导了人性和情感的力量,尤其重要的是,他通过揭示那些普通人的喜乐,普通人身上不平凡的地方,以及非凡者身上平凡的地方,最终打消了自康德以来,一直在哲学界中存在着的那种理性者有权利为自己立法,因而有权利不顾普通人的感受来强加给他们意志的歧视性的做法。在陀氏的作品中,极力揭示的是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人、事背后那些感人至深,异常复杂的东西。如果缺少了这些关切,那么任何一个天才所要拯救世界的理想,最终也将不可避免地蜕变成为一个暴君独裁专制的借口

    关于罪与罚读后感范文 篇2

    说到世界文学名著,就不得不提到列夫·托尔斯泰,说到托尔斯泰,就不得不提到与他同一代时同在俄国的陀思妥耶夫斯基,而说到陀思妥耶夫斯基,就不得不提到同学们开始变得昏昏欲睡的神情……

    我想,我们长久以来由于被动读书而造成的对“世界名著”的恐惧在某种程度上误导了我们。塞万提斯、狄更斯、司汤达、巴尔扎克……这些名字总让我们感到难以仰望。然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却不一样。著名作家格非在提到这部作品时说,即便把《罪与罚》和其它畅销书放到一起,它也可以是一本毫不逊色的悬疑小说。如果我们排除如上所述的感情色彩和对俄

  • 3、 罪与罚读书笔记摘抄汇编(5篇)

    读书是知识的源泉。作者所写的作品让读者们感受颇深,写读后感是更透彻学习书中知识的一种方式,您是不是很头疼该怎样写出精彩的罪与罚读后感?经过收集并整理,小编为你呈上罪与罚读书笔记摘抄,欢迎大家阅读收藏,分享给身边的人!

    罪与罚读书笔记摘抄 篇1

    第一次读陀翁的书,然而对他的名却是如雷贯耳,一直心怯不敢轻易打开,读了长长的两百四十多页的序后,还是雪藏了几个月,再次读序,看正文。开篇的序写得非常具体,译者简述了西方文学史的发展;陀翁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他的生平,作品创作的历史背景以及他个人思想转变的过程。在了解了这些情况后再读书就好像找到了小说在整体框架下的一个发展基本点。

    《罪与罚》,关于内容和作者的创作精神,看到有些书友书评写得很棒,自叹不如,就不复述。对于小说的整体感觉,添加几个看法,说不定会对还没读此书的朋友增加点兴趣:

    一,这是一本心理大战书,看到聪明人之间的唇枪舌战、斗智斗勇,实在很过瘾。

    二,这是一本悬疑推理书,故事情节紧凑,逻辑缜密,看似无意的情节设计往往会令读者意外到吃惊。

    三,这还是一部多幕长篇戏剧式悲剧。陀翁把地点集中在彼得堡的几个场景点,故事主线明朗,中心人物集中,围绕两个人物而展开故事情节: 罗佳和他的妹妹杜尼娅。

    陀翁的书,放在任何时代都不过时。缓一缓,第二本继续。

    罪与罚读书笔记摘抄 篇2

    最近我读了一部有关社会心理的小说。小说描写了贫困交迫的大学生罗佳·拉斯柯尼柯夫因痛恨放贷款的老板娘的盘剥,愤而行凶,却自认为是伸张正义。然而由于杀人的恐惧、良性的谴责,使其饱受心灵的煎熬,整日心惊胆战,最终在爱人、朋友、家人和警官的帮助下投案自首。

    这部小说谱写了不朽的长歌。小说中的罗佳啊!你是个大学生应该很有自判能力的,当我读到:“他们说的没错我这么做是为了伸张正义,是为了补救更多的贫困大学生,就不会有那么多跟我一样的大学生受苦受难了。”这句话你表面上是在在同情别人,其实你是在虚掩自己脆弱不敢的负面心理。后来我又读到:“卡琳达——你的妹妹,比尔——你的妹夫他们整天奔波在外是为了什么,是为了你啊。”罗佳你有那么多的亲人、朋友,你为什么不珍惜却去干出那么蠢的事。而且那老太婆有肺炎过不了多久就会死的你想为了一个对社会百害无一利的人需要用一个英才去除掉他呢?

    罗佳啊我为你惋惜!

    罪与罚读书笔记摘抄 篇3

    第二本

  • 4、 罪与罚读后感与启示集锦(5篇)

    腹有诗书气自华,阅读罪与罚后,我被陀思妥耶夫斯基描绘的场景深深吸引,并产生了很多思考,其实这时候我们最好是将其用读后感表现出来。有没有优秀的罪与罚读后感范文呢?相信你应该喜欢读后感大全小编整理的罪与罚读后感与启示,欢迎阅读,希望对你有帮助。

    罪与罚读后感与启示 篇1

    小说中斯维里加洛夫的自杀,以及他妻子的死好像是一个迷,小说中自始至终也没有给出确定的答案。不过读过的朋友一定也像我一样,有种强烈的预感,他妻子的死一定和他脱不了干系。不过我们的结论不能建立在自己的感觉上面。下面是我基于小说的内容做出的分析。

    首先,我们看到他和他妻子的婚姻是没有爱情的,可以肯定他不爱他的妻子(他妻子比他大不少)。他们的婚姻其实只能算个交易,大家都各有所需(她妻子手里握有他三万的借据)。他们七年相安无事,直到遇到杜妮娅。杜妮娅的美貌又加上他好色的本性,使他开始疯狂的追求杜妮娅。欲纠缠杜妮娅一起私奔,怎奈杜妮娅不同意,而暴露了其丑行,使之美梦破灭。他的妻子为了让他彻底死心,从而撮合了杜妮娅和卢仁的婚姻。或许就在这时,他心里有了真正杀人的念头。只有除掉他的妻子,他才能去追求真正的自由和幸福。他的妻子刚埋葬,他就急忙赶到彼得堡来,要在杜妮娅与卢仁结婚之前做最后的争取。把他的杀人动机与狼子野心暴露无遗。

    其次,是他妻子死后他表现出的病态心理与良心的不安。他妻子死后,他常常看到他妻子的鬼魂,暗示他妻子的死和他有关系。小说也描写他和拉斯科尼科夫有相似之处,也表现出和拉斯科尼科夫同样的病态心理和良心不安。说明他和拉斯科尼科夫一样都做了亏心事。他最后的自杀,显然是因为受不了良心的折磨,而所选择的解脱。

    最后,他妻子死亡的原因与他有直接的关系。他对他妻子两鞭子的抽打,是导致他妻子死亡的终极原因。我们可以合理推测,他是有预谋的,只不过他的计划很巧妙。我们也从小说中其他人物的口中都得到暗示。是他害死了他的妻子。这些侧面描写都指向他就是凶手。

    本来他杀了人之后梦想过幸福的生活,不过他和拉斯科尼科夫一样,都过高的高估了自己的智慧。他们千算万算没有算到,犯了罪之后真正可怕的是良心的痛苦。人不是冰冷的机器,而是有血有肉的,有良心有感情的。他们的天良有了亏欠,他们已不能与自己和解。读后感·;内心不得安宁,使他们失去了一切的平安和喜乐。他们杀死了别人,也杀死了自己。活着是种煎熬

  • 5、 罪与罚读后感与收获合集

    其实读书对于我们来说,那就是一辈子不间断的事。当我们因为看陀思妥耶夫斯基写的罪与罚,而产生新的启迪时,这时我们可以通过写读后感的方式来记录我们的感受,怎样抓住文章的重点进而写出优秀的读后感呢?有请阅读栏目小编为你编辑的罪与罚读后感与收获,我们后续还将不断提供这方面的内容。

    罪与罚读后感与收获【篇1】

    对于《罪与罚》,一直想理一理来着,那么恢弘的一个故事,那么酣畅淋漓的阅读感受——在几个星期之后,那感受依然在我脑子里团状团状的涌出,我知道,它传达不了这本巨著冰山一角的精华,我也试图照旧摘出一些妙不可言的句段,但面对我整篇整篇的标记,以及这本书丰富的故事型哲理表达,摘抄根本连它的皮毛都无法再现。且略微整理一番我的感受吧。

    一个理想主义者如何面对贫穷呢?一个因付不起学费的大学生拉斯柯尔尼科夫躺在棺材般狭窄的房间里,无止境的幻想,区别人和人价值的等级,粗劣的饮食、寒酸的衣着,丝毫不会让他在意。大家眼中他孤僻、自闭,莫名其妙的自负实则都是他自觉自己与他人不凡的区别,他嘲笑那些只会畅想的凡夫俗子,他相信自己就是拿破仑一类伟大的人,敢于把毫无价值的虱子一般吸血的人,代替审判者判处死刑,他敢于踏过他们的尸首,做“全人类的恩人”!于是,他有预谋的将一个自私邪恶的放高利贷的老太太用斧头劈死,连同突然出现的老太太的妹妹。

    他收到了母亲的信顿时怒不可遏,他不能接受妹妹为了自己而嫁给一个从信里就看得出来道貌岸然、内心猥琐的男人,他知道这一切都是因为贫穷,于是杀人计划再也不能拖下去了。他觊觎老太太的钱财,也要证明自己的英雄精神,但他并没有如计划一般那么无所畏惧,他怕了,惊恐的把赃物放在别处,一边坚信自己并无罪过,一边在各类调查中恍惚躲闪,被疑心病折磨的心智混乱。

    他的母亲和妹妹来了,他们之间那么浓厚的亲情,为对方考虑、温柔地说话,让人相信,贫穷和高雅并不冲突。拉斯柯尔尼科夫是智慧的,他完全清楚妹妹的未婚夫是什么品格,他就是要利用别人来彰显自己,无论是谈论一件事、还是追求一个未婚妻。他让这桩原本喜闻乐见的婚事泡汤了,他打算再也不给他的母亲和妹妹负担了,他说要和她们断离关系,但他托付他的朋友拉祖米欣照顾她们。

    对面越来越多显露的证据,拉斯柯尔尼科夫从不对自己的行为懊悔,虽然他内心忌惮无比,但他和警察玩起了斗智斗勇,甚至认为这样精彩的辩论博弈也在论证自己的不平凡。可是他是痛

  • 6、 罪与罚读后感1000字合集5篇

    古今中外有无数佳作值得我们阅读。每次读完罪与罚,我们都有新的收获,读后感要围绕自己的观点来写。怎样才能写出一篇令人惊艳的罪与罚读后感呢?下面是我们帮大家整理的罪与罚读后感1000字,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动动手指请收藏一下!

    罪与罚读后感1000字 篇1

    第二本陀陀的书,和我印象中的他很像。有些阴郁的暗沉,有些疯狂的浓烈,也有复杂深刻的内核。必定需要二刷的书!

    罪?拉斯柯尔尼科夫当然有罪,他杀死了2个人。无论死者是怎样的人,无论她如何压榨和啃食百姓,都没有人可以肆意剥夺他人的生命,更不提还有位无辜的妹妹。如果这条评判方法是普适的,那没任何可说,这个世界在公平的运转。但现实是,有权利的人在肆意杀戮,用生命堆砌起自己的王座。他的罪是确凿的,却又充满着命运的捉弄。

    罚?拉斯柯尔尼科夫被流放西伯利亚,他付出了自己的自由与未来。但他又不仅仅付出了这些,他还付出了自己。他无法与母亲和妹妹拥抱,他自觉自己是不配的。他虚幻的想要成为伟人的理想和自己的罪恶感混杂着,几乎要折磨疯了他。这次孤注一掷的.理论(杀掉一个虱子一样吸血的人,拯救成百上千个人)实践,不仅失败了,还掏空了他的理想和目标,他失去了活下去的动力。

    但让人慰藉的是,即使如此,陀陀还是为他留下了救赎之路。索菲亚的出现,不仅在宗教上,更在人生上拯救了拉斯柯尔尼科夫,他还是重燃了活下去的愿望。

    罪与罚读后感1000字 篇2

    我们晓得,拉斯科尼科夫和他同病相连,他们固然杀人动机不同,但面对的良知的惩罚确是一样的。他们都没有真正越过良知的障碍,我觉得这是好事,最最少他们还没有完整泯灭人性。斯维里加洛夫面对良知的痛苦和煎熬,失去了活着的希望,最后以自杀完毕本人的生命。假如没有看过小说,我们或许会问,拉斯科尼科夫的命运也会和斯维里加洛夫一样吗?没有希望了吗?

    小说中,拉斯科尼科夫没有自杀,他最后活了下来。他不是打败了内心的恐惧,他也不是越过了良知的障碍,像有些我们所崇拜的人那样。让他活下去的是爱,人性最大的光芒和最高尚的属性是爱。是爱给了他希望,是爱给了他重生,他复生了。拉斯科尼科夫在索尼娅“爱”的力气下终于溃败下来。是爱不时的把他从泯灭人性的路上渐渐拉回。似乎在他们中间有一股看不见的力气在角力。拉斯科尼科夫决议还要在比赛一番,与本人的良知比赛。一个要打败良知的人不能动感情,否则怎样能跨过障碍呢?一旦动了感

  • 7、 《罪与罚》的读后感范文5篇

    书籍,是迷雾中的灯塔,是沙漠中的绿洲,罪与罚这本书带给我深深地震撼,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你是否正在搜寻罪与罚读后感范文呢?因此,栏目特意整理了《罪与罚》的读后感范文,还请你收藏本页以便后续阅读。

    《罪与罚》的读后感范文【篇1】

    说到世界文学名著,就不得不提到列夫·托尔斯泰,说到托尔斯泰,就不得不提到与他同一代时同在俄国的陀思妥耶夫斯基,而说到陀思妥耶夫斯基,就不得不提到同学们开始变得昏昏欲睡的神情……

    我想,我们长久以来由于被动读书而造成的对“世界名著”的恐惧在某种程度上误导了我们。塞万提斯、狄更斯、司汤达、巴尔扎克……这些名字总让我们感到难以仰望。然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却不一样。著名作家格非在提到这部作品时说,即便把《罪与罚》和其它畅销书放到一起,它也可以是一本毫不逊色的悬疑小说。如果我们排除如上所述的感情色彩和对俄国拗口人名的不习惯,重新审视这本小说,就会发现它所具有的独特魅力。

    《罪与罚》的情节布置得十分紧凑,而且悬念设置十分到位。就以开头来说,“七月初,天气特别热的时候,傍晚时分,有个年轻人走出他在c胡同向二房东租来的那间斗室,来到街上,然后慢腾腾地,仿佛犹豫不决地往k桥那边走去。时间,人物,然后就是事件,没有大段的风景描述,也没有写这个“年轻人”的衣装身着,只说他“仿佛犹豫不决”,也就是说,他有心事,是什么心事呢?作者并不急于说破,慢慢开始传达关于这个年轻人的各种信息,到了第三段才说,他决定要做一件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让他想到都会感到恐惧的计划,是什么计划呢?作者又打住了,只是说他去抵押东西之事。吊足了我们的胃口之后,作者转向叙述他遇到醉汉和家信,导出另外两条重要的线索。直到我们的耐性消磨待尽,作者终于说,他是要去杀人!于是我们马上打起精神来,想要看看一个品行并不算差的大学生(即主角拉斯科尔尼科夫)怎么去杀人、能否成功……我们就是这样一步步跟着作者的脚步走进小说里,被情节本身所吸引住,从而读完这样一本“世界名著”。

    当然,如果仅只是情节具有吸引力,那么《罪与罚》也算不上伟大。《罪与罚》所表现的对于小说中人物行为的评价是前所未有的,他对人物的评价是:没有评价。对于主角拉斯科尔尼科夫,作者同时把可怜、正义、凶残、软弱各种性格集中到了他的身上,而且从始至终没有对他是正是邪作出论断。这与我们通常所看充满了正

  • 8、 《罪与罚》读后感受合集

    冰心说过:“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读了罪与罚感受到了一个人的思想文化修养,我们写读后感梳理感悟的过程,也是加深我们对作品理解的过程。你是否能写好罪与罚读后感呢?下面是栏目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罪与罚》读后感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罪与罚》读后感受【篇1】

    接触陀思妥耶夫斯基从《罪与罚》开始,初读的时候觉得人物心理刻画精彩,而且情节跌宕紧凑,如同在观看一部犯罪电影。但过分关注和沉溺于故事之中时,便忽略了外延的一些东西。继而看了《白痴》、《卡拉马佐夫兄弟》以及茨威格的《三大师》以后,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思想与宗教观有了渐渐明朗的线索。

    跨越

    拉斯柯尔尼科夫把世间的人分为平凡和不平凡,前者循规蹈矩、逆来顺受,后者倾向于违法和破坏,前者是被压迫者,后者是统治者、主宰者。为了检验自己是否属于拿破仑类“不平凡的人”,他进行了一场杀人形式的实验。拉斯柯尔尼科夫这个人物形象具有矛盾性,一方面他是位善良而且乐于助人的年轻人,另一方面他却又是残酷、嗜杀的罪犯,这种二重性格这也是他不断动摇自己的“理论”和举动反复无常的根源。茨威格在《三大师》中谈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人物时说道,“只有当他的人物具有使自己生命增强而且成为分裂的表现形态的时候,只有当他的任务还是将要变成命运的混论状态的时候,陀思妥耶夫斯基才爱他们”。诚然,陀思妥耶夫斯基力图打破统一性,创造混合的、模糊不清的、不和谐的人物,在其肉体里,上帝和野兽毗邻而居。

    在思想的驱动下,拉斯柯尔尼科夫杀死了当铺老板娘和她的异母妹妹,同时他好像“用剪刀把他与一切人和一切事物都剪断了”。他走到了一条界线旁边,突然止步,跨还是不跨?他一直在纠结,并充斥了一系列的疑问“我是像大家一样,是个虱子呢,还是一个人?我能跨越过去吗,还是不能跨越过去?”那些所谓的“不平凡的人”,对这类坏事恶行根本不屑一顾,并且毫不犹豫地跨越过去。拉斯柯尔尼科夫却仍然留在了这边,痛苦而不幸,但“跨过去呢,也许会更加不幸”。因为跨越过去的不只是两具死尸,而是拉斯柯尔尼科夫自身的人性、原则、道德。通过他的经历,陀思妥耶夫斯基想传达的是,不能用作恶的方式反抗黑暗,毁灭是双方的,内心的惩罚终其一生。拉斯柯尔尼科夫为了实践自己的哲学,却坠入了黑暗的深渊。参考尼采《查拉图斯特拉》中苍白的罪犯一篇,犯罪心理包括事后的疯狂,“人们总抱有侥幸心理,以为

  • 9、 《罪与罚》读后感汇集

    冰心说过:“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通过品鉴陀思妥耶夫斯基所写的罪与罚我产生了全新的看法。为了充分回味这个作品,就可以好好写一篇读后感。您是否对这本书印象深刻呢?下面是读后感大全的编辑精心为你整理的“《罪与罚》读后感”,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罪与罚》读后感 篇1

    对于《罪与罚》,一直想理一理来着,那么恢弘的一个故事,那么酣畅淋漓的阅读感受——在几个星期之后,那感受依然在我脑子里团状团状的涌出,我知道,它传达不了这本巨著冰山一角的精华,我也试图照旧摘出一些妙不可言的句段,但面对我整篇整篇的标记,以及这本书丰富的故事型哲理表达,摘抄根本连它的皮毛都无法再现。且略微整理一番我的感受吧。

    一个理想主义者如何面对贫穷呢?一个因付不起学费的大学生拉斯柯尔尼科夫躺在棺材般狭窄的房间里,无止境的幻想,区别人和人价值的等级,粗劣的饮食、寒酸的衣着,丝毫不会让他在意。大家眼中他孤僻、自闭,莫名其妙的自负实则都是他自觉自己与他人不凡的区别,他嘲笑那些只会畅想的凡夫俗子,他相信自己就是拿破仑一类伟大的人,敢于把毫无价值的虱子一般吸血的人,代替审判者判处死刑,他敢于踏过他们的尸首,做“全人类的恩人”!于是,他有预谋的将一个自私邪恶的放高利贷的老太太用斧头劈死,连同突然出现的老太太的妹妹。

    他收到了母亲的信顿时怒不可遏,他不能接受妹妹为了自己而嫁给一个从信里就看得出来道貌岸然、内心猥琐的男人,他知道这一切都是因为贫穷,于是杀人计划再也不能拖下去了。他觊觎老太太的钱财,也要证明自己的英雄精神,但他并没有如计划一般那么无所畏惧,他怕了,惊恐的把赃物放在别处,一边坚信自己并无罪过,一边在各类调查中恍惚躲闪,被疑心病折磨的心智混乱。

    他的母亲和妹妹来了,他们之间那么浓厚的亲情,为对方考虑、温柔地说话,让人相信,贫穷和高雅并不冲突。拉斯柯尔尼科夫是智慧的,他完全清楚妹妹的未婚夫是什么品格,他就是要利用别人来彰显自己,无论是谈论一件事、还是追求一个未婚妻。他让这桩原本喜闻乐见的婚事泡汤了,他打算再也不给他的母亲和妹妹负担了,他说要和她们断离关系,但他托付他的朋友拉祖米欣照顾她们。

    对面越来越多显露的证据,拉斯柯尔尼科夫从不对自己的行为懊悔,虽然他内心忌惮无比,但他和警察玩起了斗智斗勇,甚至认为这样精彩的辩论博弈也在论证自己的不平凡。可是他是痛苦的,一个善良的人、一个思考的人如何

  • 10、 阅读罪与罚后的收获与感想范文收藏6篇

    读是写的基础,只有读得认真仔细,才能深入理解《罪与罚》,才能写出“真材实料”。阅读了《罪与罚》之后,我们一般对于这个《罪与罚》都会有自己的感悟,很多思维的火花在阅读中不断地在脑海里闪现,不断地跳跃出来,这就是读后感的素材。您抓住了《罪与罚》的哪些精髓呢?急您所急,栏目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阅读罪与罚后的收获与感想范文”,相信您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阅读罪与罚后的收获与感想范文 篇1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开始习惯于妥思妥耶夫式的的漫长叙事,也许最真实的叙事注定无法不漫长。

    执着是个可怕的东西,执着于生活的人可以像蚂蚁一样埋头长征,也可以恶魔一样揣起屠刀。可人从来不是只生存于两段的砝码,最真实的人生是游离在平衡与偏执两端的维系。跨过天平的横梁走到极端的过程,是屠戮自己的过程——把自己交给上帝,或是交给恶魔。

    生活擅长制作常谈常新的谜团,不管是天才还是傻瓜都能有所解悟,但现实永无正解。窘迫的现实与对理想主义的推崇让一个年轻人陷入疯狂,他躺在棺材一样阴暗低矮的出租房里思索,以“确定自己是属于可以为所欲为的不平凡的人,还是只配做不平凡的人的工具的普通人。”在偏执狂的思维里,不平凡的人可以疾驰的象群般践踏着脚下的生命踏上光明,平凡的人注定庸庸碌碌供人踩踏。拿破仑的铁骑横扫欧洲的时候,生灵涂炭的战场成了皇位后最闪亮的注脚。拿破仑乘着历史的东风成就王座,他说:“从伟大到可笑只有一步之差,让后人去评判吧。”

    可惜那个躺在棺材里的大学辍学生做了最偏执的评判。社会的畸态让他只看到践踏与辉煌,并且将前者视作后者的必要基础。对自我哪怕还有一丝坚持的人,都是不适合拿起屠刀的,更何况是饥寒交迫中靠消化自我维系生命的拉斯科利尼科夫。当他在病态的执念中将劈柴的斧头变成杀人的利器,其实他不差毫厘地杀死了自己。他近乎推脱的言辞并没有错,不是他杀死了寄生虫一样的老太婆,更不是他杀死了老太婆天真无邪的妹妹,他事先早就将斧头砍进自己的脉搏,犯罪现场只生产恶魔而不适合活人。

    “我”之死成就“我”之恶,这个命题也许在唯物论者眼中是嗤之以鼻的自欺之辞,可惜“人是天生的形而上学家”,唯心的解读往往给生活以解脱。执着于错误的后果是可怕的,这偏执表现在生活里尤其令人难以逃离。用最世俗的眼光审视小说主人公,或许会觉得他最大的错误就是未能将自己的教义坚持到底,他没能彻底将良心的自我毁灭于黑

  • 2022-10-20

  • 2022-10-20

  • 2022-10-19

  • 2022-10-19

  • 2022-10-18

  • 2022-10-18

  • 2022-10-18

  • 2022-10-17

  • 2022-10-17

  • 2022-10-17

  • 2021-11-17

  • 2021-11-16

  • 2022-06-25

  • 2022-06-05

  • 2022-06-05

  • 2022-06-05

  • 2022-06-04

  • 2022-06-04

  • 2019-10-29

  • 2019-10-11

  • 2019-10-20

  • 2022-11-27

  • 2019-10-20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11-12

  • 2019-11-12

  • 2019-11-16

  • 2023-02-28

  • 2023-05-15

  • 2019-10-24

  • 2019-11-16

  • 2023-02-23

  • 2023-05-19

  • 2021-12-14

  • 2019-10-20

  • 2021-11-27

  • 2022-01-10

《罪与罚》阅读心得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罪与罚》阅读心得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罪与罚》阅读心得、2024《罪与罚》阅读心得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