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朱自清的散文精选的读书笔记 > 地图 > 朱自清的散文精选的读书笔记,2024朱自清的散文精选的读书笔记
朱自清的散文精选的读书笔记相关栏目
朱自清的散文精选的读书笔记热门栏目
朱自清的散文精选的读书笔记推荐
朱自清的散文精选的读书笔记

(共 7002 篇)

  • 1、 核心素养的中国表达读书笔记(精选)

    近来读到《核心素养的中国表达》中教育家思想这一部分,成尚荣先生提出:“活教育是核心素养的摇篮。”细细咀嚼,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理论对于人们认识教育本质,树立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教育、培养儿童仍具有指导与启迪意义。回溯到民国时期,在大力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封建旧教育的“五四运动”的影响下,陈鹤琴与陶行知联合提出把“增加幼稚儿童的身心健康、力谋幼稚儿童应该有的幸福与快乐,培养人生基本的优良习惯,协助家庭教养幼稚儿童并改进家庭教育”作为学前教育总目标,也是在此背景下,“活教育”教育理论被提出,并进行实践。

    读后感大全网为您提供很多的读后感模板,希望对您有帮助。m.dhb100.com

    一、“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学习方式的变革可以激活学生潜能,培育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儿童观与教育观随着时代的变化发生改变。在传统观念中,儿童是成人的附属品,应当按照要求与规则成长,许多与生俱来的“天性”、“天才”被湮没。而在上世纪初叶中国“新教育”的热潮中,“以儿童为中心”的观念逐渐被人们接受。陶行知先生提出:“儿童是新时代之创造者,不是旧时代之继承者。儿童是创造产业的人,不是继承遗产的人。儿童生活是创造、建设、生长,不是继承、享福、做少爷。”

    这让我想起《园丁与木匠》一书,我们好比是园丁,可能我们在花园中汗流浃背地忙了一天,但那些花草没有一个地方是按照我们原来的心意长出来的。我们真正要做的,其实是创造和保护这种生态系统,儿童能在这个生态环境中自由探索,从而认识世界,认识自己。

    二、活教育在教学上给我们以启示:寓教于做,才是有活力的课堂,精彩的课堂。

    活教育在教学内容上体现出自然性、社会性和相关性,在教学方法上体现了灵活性和整体性。这就要求教师有很强的教授能力,教育方式活;学生有灵活的思维能力,学习方法活。我们不是教科书的“复读机”,学生也不是我们的“录音笔”,每一堂课,都应该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教为辅,让孩子们在“做”的过程中不断发展。

    成尚荣先生通过多个案例给我们以警醒:应该淡化我是“某某”学科的老师,而是要强调自己是教学生学习某一学科的。这就要求我们要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更要关注我们是通过哪些途径和方法引领学生学习的。教学生以思维,才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最后以书中的四句话做以总结,是教育前行路上的明灯,也是对自己的警醒:1.不要给学生背不动的书包,要给学生带得走的

  • 2、 教师的挑战读书笔记(精选)

    读完《教师的挑战》这本书,我印象最为深刻的要属合作学习关系中的“相互倾听”。书中的涩谷老师认为,在儿童掌握学习技能之前,形成自然的学习氛围乃是一个先决条件。构筑“相互倾听”的关系是至关重要的,为此,在教学中留意如下几点:

    希望读后感大全的优质读后感能够给您带来灵感。https://m.dhb100.com/

    一.重视那些“奇趣”的发言。而不是“好”的发言。

    二.教师要一边琢磨教学展开对儿童而言是否自然天成,一边推进教学的进程。

    三.当教师倾听儿童发言的时间应当着眼于:这个发言同该儿童的内在品性有什么关联,这个发言是有谁的哪一句发言触发的,这个发言同已知的学习内容有什么关联。

    四.在儿童们凭借自身的力量把这样那样的发言连贯起来理解之前,教师需要发挥穿针引线的作用。

    当你听别人说话时……你真的听懂他说话的意思了吗?让孩子把话说完,了解孩子真实的想法,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你会发现孩子是多么的可爱。

    所以,你不但要听,而且要学会“倾听。”

    可惜,许多人也包括我们教师都做不到这一点。我们每天都在听,可是不一定是在倾听。

    听与倾听是不同的。听是一种生理过程,而倾听是入耳又入心的生命活动,只有人类才会倾听。倾听是很累人的一种身心两方面的活动,倾听会很累、很疲劳,倾听必须集中注意力,你才会忘记疲劳。学会倾听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倾听是交流的第一技巧。专家指出,在工作中取得成功的人士,他们的成功有八成是依赖于倾听别人说话或让别人倾听;一名成功的教师也是如此,倾听几乎是教师的日常工作之一。

    一个愿意倾听并且善于倾听的老师会让学生感到亲切,学生愿意跟他交谈,使师生关系变得亲密、友好。教师通过倾听,可以增加对学生的了解,了解学生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以及他的家庭情况,还可以了解学生心里的真实想法,以减少师生之间的误会,使教育有效。以便教师及时地做出调整,满足学生的要求,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倾听本身也是一种鼓励方式,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加深彼此的感情,因而也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与责任意识,有助于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倾听不仅是一种交往技术,我认为倾听更是一种美德。善于倾听的人身上有一种善良的天性和善解人意的特质,这种力量超出你对别人的道德说教,而非常自然地就能赢得人们对你的尊敬和爱戴。同时倾听也是你个人能力的综合表现,很难想象,一个感情麻木、心灵冷漠的人会倾听?倾听更是一个

  • 3、 《撒哈拉的故事》读书笔记(精选笔记)

    本来这本书是想买给女儿看的,可是有天我随意翻翻,自己却沉迷读下去了,于是每天下班吃完晚我就读几个篇章。三毛这个女作家我从小就听过,但一直没有读过她的作品,这次细读了《撒哈拉的故事》,被她平凡的笔句所吸引,被她描写的撒哈拉沙漠的景人物所吸引,更被她的放任不羁和纯洁的善良所吸引。

    读后感大全提供很多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您。m.dhb100.com

    在三毛的笔下,她还原了一个女人的本性-----天真,热情,心中充满了爱与感恩。一个女人,和自己心爱的人远离故土,来到一个贫瘠,甚至是落后的地方,却从未对生活失望,我们都不知道是什么信念支持着这么一个瘦小的身躯。

    我很感动于三毛的勇气,她能够抛开繁华的大都市来到了贫困的大沙漠,这里没有太多的水,只有沙子,甚至没有家具没有床,但是她与她的西班牙丈夫荷西却还是生活着很快乐。她以她那积极的勇气和执着的信念,简单并快乐的活着。在这个大沙漠里,她留下了那么一句话:“每想你一次,天上飘落一粒沙,从此形成了撒哈拉!”

    以下是我喜欢的几个篇章:

    在《悬壶济世》这个篇章主要是说三毛做医生,给邻居看病的故事。一次又一次,三毛用她奇特的方法帮邻居们治病,这就看出了她是个聪明的女子,也容易和别人相处,就好像她所说的:“朋友之间,相求小事,顺水人情,理当成全。过分要求,得寸进尺,是存心丧失朋友最快得捷径。”或许就是她那积极的心态和友好的态度使她赢得了一次次珍贵的友谊。

    在《素人渔夫》中,我也体会到了她与荷西在沙漠里生活中的另一种快乐。由于沙漠里的物质昂贵,所以,他们的钱也不高花,虽然他们可以用家里给的钱,也可以将包袱回家的,但是他们并没有这么做,也没有抱怨,而是想出了另一种方法去挣钱,虽然到了最后并没有挣到什么钱,而且还赔了一千五百。但他们还是很开心的去大吃了一顿。或许这就正如她自己所说的:“爱情是一种奥妙,在爱情中出现籍口时,籍口就是籍口,显然已经没有热情的籍口而已,来无影,去无踪。如果爱情消逝,一方以任何理由强求再得,这,正如强收覆水一样的不明事理。”这就是在简简单单的生活中的爱情,不是要什么多好的物质生活。只要两个人能够在一起开心的生活久足够了。可现在物质横流的社会里还会有几个人是这样的心态与做法呢?

    在《哑奴》当中就是写了一个在沙漠里的奴隶的生活,那奴隶的善良和财主们的残忍真让我惊讶。三毛看不惯那些财主对哑奴的虐待,就常常偷偷地跑去送

  • 4、 教育的本质读书笔记(精选笔记)

    读了陈钱林校长的《教育的本质》,这本书既是教师的进阶宝典,又是父母提高修养的上好选择。对这一问题的学习和研究,将帮助我们形成正确的教育理念,从而以此为指导去处理各种具体的教育问题。许多学者从不同的侧面和角度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看法。我把教育的本质归纳起来有四种。

    希望读后感大全的优质读后感能够给您带来灵感。https://m.dhb100.com/

    第一,认为教育是上层建筑或基本上是上层建筑。这一观点从唯物史观出发,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在社会存在中,生产关系是社会生活中最基本和最原始的关系,它对整个社会生活,特别是对社会意识具有制约作用,教育属于精神生活,它是受经济基础决定的。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教育的性质,经济基础的变化,决定教育的变化。所以教育是社会上层建筑。

    第二,认为教育是生产力或基本上是生产力。这种观点认为,教育并不等同于上层建筑,教育内容中的自然科学就不属于上层建筑。教育与社会再生产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客观的联系,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手段,因而它是社会再生产的必要条件。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育只不过是生产过程分离出去的一个独立的因素。因此,可以把教育看作是社会生产力。

    第三,认为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教育的本质应是多质的、多层次的。教育的本质应是社会性、阶级性、生产性、科学性、艺术性等多种属性的统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与人的成长与发展有直接联系,也与生产力、生产关系有直接联系,还与上层建筑有直接联系。因此,将教育简单地归结为哪一方面是不妥的。

    第四,认为教育就是根据一定社会的需要所进行的培养人的活动,或者是培养人的过程。人们在标明教育的本质属性时,基本上是从两个方面入手来讨论的。一是从教育者的角度来看,教育就是培养人、造就人、训练人的过程;一是从受教育者的角度来看,教育就是个体生长与发展的过程,是个体对生活的适应过程,是个体经验的积累与重新组合的过程,一句话,是个体社会化的过程。总之,对教育的普遍的本质的概括,都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活动的统都是教育者促使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过程。

    人们在教育本质问题上的种种分歧并不奇怪。实际上,如何理解把握教育的本质,直是教育史上长期争论不休、并将继续持久争论下去的永恒的教育理论难题。围绕教育本质的抽象争论,根源于社会历史的演进和教育在社会发展中地位的变迁,同时这种教育本体论的深层研宄,又不断深化着人们对教育的新认识。在不

  • 5、 教育的情调读书笔记范文1000字(精选笔记)

    4月,我有幸拜读了名作《教育的情调》,这本书是由加拿大教学现象学研究者马克斯·范梅南和李树英教授合著的。这本书和以往我所读过的教育方面的书截然不同,作者不是一味地讲授枯燥的理论知识,而是通过一个个小故事的分享来让我们理解生活体验,感知教育的情调,读后有一种耳目一新之感,希望自己也成为一个有情调的教师,一个充满着教育机智的老师。

    读后感大全网为您提供很多的读后感模板,希望对您有帮助。https://m.dhb100.com/

    全书共十六个章节,每个章节都有自己独立的主题,却又围绕着关键词“敏感”“机智”,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正如书中所说“作为教育者,无论我们的举动多么充满善意,我们的言语和行动所表达的情境仍然可能与孩子体验到的那种情境根本对不上号”。范梅南只是想改变,哪怕是一点点我们对孩子的看法、对教育的心态。书中的一个个小故事看似无心,实则是想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教育是一件充满人文精神的爱的互动。我们不要把教育作为一件工具,当做一门技术,因为我们面对的对象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有思想有灵魂的人。

    书中提到每个孩子是独特的,我们应该尝试站在孩子角度思考,并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记得在一节美术课上,有个男生美滋滋地来交作业。我一看他手中的作业,线条很乱,造型也不准,心中有些不高兴,心想:画成这样还美滋滋的。心里这样想着就随口说:“你画的是什么呀?你都没有认真画?”说着就在他的作业中改动了几笔。没想到他十分不高兴,一扭身就回到座位了。看到这情景我心里很不是滋味,回到办公室我还在想那一幕。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的,我发现孩子的绘画能力需要培养,是在教师的不断鼓励和表扬中成长起来的。当孩子们美滋滋地向老师展示作业时,内心需求的并不是指导和挑剔,而是想诉说,想得到老师的肯定。其实每个同学都渴望被“看到”,能得到老师一个关切的眼神、一个肯定的微笑、一句鼓励的话语,对孩子来说,就有可能铭记一生。

    这本书让我最深刻的体会就是,教育应该是有温度的教育,作为直接和学生接触的教师,要更多的关注学生的个体独特性,教师应该拥有教育的机智与敏感,要个别学生个别对待,走入到当时的教育情境中,真正地关心孩子的所作所想。范梅南教授将以上思想发展为一门学问:教育现象学。它和以往的教育学观点不同,不是关注一些量化的过程和结果,如教师是否完成了教学计划,学生学到了多少知识,而是关注更隐性的方面——孩子的内心体验,总

  • 6、 赏识你的学生读书笔记1000字(精选笔记)

    最近读了《赏识你的学生》一书,读后感大全受颇多。全书用许多生动的案例诠释了“期待效应”试验、“需要层次”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等教育理论知识,阐释了实施“赏识”教育的重要性、可行性,通过一个个令人扼腕叹息的教育故事,喊出了教师要善待每一个生命的教育理念。

    更多内容敬请关注读后感大全网!www.dhb100.com

    一、让人人都享受一份关爱

    心理学家威廉·杰姆士说: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和赞美。因此,当教师能够以“赏识”的言行对待学生,就会激励起学生无穷的勇气,唤醒他深埋的潜能,鼓舞他向着成功之路大踏步前进。而要让教师拥有“赏识”这一法宝,根本就是要激发起教师的爱,让教师出于爱来工作,而不仅仅把教育当成一个职业或是一种谋生的手段。“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中倾注了爱,教师就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欣赏孩子每一个幼稚的想法和行为。教育中倾注了爱,教师就会以宽容之心对待孩子,理解孩子身上存在的不足。教育中倾注了爱,教师就会理解、接受、运用“赏识”这一有效的教育手段,在教育的花园中耕耘

    二、让人人都享有一次机会

    “以人为本”,“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的课程理念。每一个学生的潜力是巨大的,而发展潜能的金钥匙就是自信心。学生在形成良好的品行过程中,尤其是后进生特别需要教师的鼓励和表扬。鼓励和表扬的力量大于批评和处分的力量。学生在校接受教师的表扬和赞扬中,他会自觉地放大自己的优点,对自己表现出强烈的自信,极力使自己变得优秀,一些不良的品行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消除。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赏识。“赏识是一门艺术、一门学问,是教师的一门必修课。教师要通过不断的钻研、深入的学习,掌握赏识这一有效手段,并在适当的时机、合适的场合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三、赏识不是万能的,但可以接近万能

    《赏识你的学生》中无数的成功者的经历都告诉我们:外因并不是决定因素,内因才决定了事物的最终走向。学生的成长应该是学生自己的事,只有调动和依靠学生自身积极因素才能真正做到。作家舒尔伯格七八岁时写了第一首诗,母亲对他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父亲的评价恰恰相反:糟糕透了。从母亲的“赏识”声中,他得到了爱的力量,那成了他今后灵感和创作的源泉;从父亲的批评声中,他得到了警告的力量,于是不时提醒自己“小心、注意、总结、提高”。在这两种力量的鼓励下,他终于成为一个著

  • 7、 可爱的中国读书笔记800字(精选笔记)

    有幸在电视上看到朗诵节目《可爱的中国》,可在情感上迟迟找不到共鸣,无法诠释出作者赋予本文的感情,于是我在网上搜索方志敏的生平,以及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以寻求共鸣。

    读后感大全网为大家提供优质原创内容,转载请标明。http://m.dhb100.com

    方志敏同志身处战火连天的旧中国,为了拯救祖国母亲,他投身革命事业,被捕入狱后。在狱中面对各种酷刑仍一身傲骨,还撰写此文来号召同胞们站出来保护我们的祖国“母亲”。“朋友,从崩溃毁灭救出中国来,从帝国主义恶魔的生吞活剥下救出我们垂死母亲”。有千千万万个方志敏为国捐躯,用他们的鲜血换来了祖国的解放。

    革命烈士方志敏同志在狱中写的《可爱的中国》用最美好的语言描绘我们的祖国,中国是生育我们的母亲,在他的笔下我们的祖国是一个身体魁伟、胸宽背阔的妇女。中国有许多有名的崇山峻岭,长江大河,以及大小湖泊。中国地底下蕴藏着无数的宝藏,我们母亲有雄伟峨眉,妩媚的西湖,幽雅的雁荡。方志敏同志被关押在狱中明天和死亡不知哪一个先来,然而文中从未有任何一个字表露出恐惧和怯懦之感,反观文中更多的是坚定不移的革命精神,不惧邪恶的反抗精神,我这才体会到这就是真正的共产主义战士面对生死的大无畏。至此我已被他铿锵有力的笔触,至死不渝的情感深深地打动。

    现在正值建党100周年之际,我们祖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方志敏同志在文中说到:“到处是活跃的创造,到处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欢歌代替了悲伤,笑脸代替了哭脸,富裕代替了贫穷,祥和代替了仇杀,生之快乐代替了死之悲伤,明媚的花园代替了凄凉的荒地!”已被实现。我们作为新时代青年不能贪图享乐,要做到居安思危,现在我们国家仍面临诸多问题,受国外多方打压,更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树立爱国情操,像方志敏同志一样有理想、有抱负,投身伟大祖国的建设,在这个时代发出我们新青年的独特声音,为祖国母亲喝彩!为中华民族崛起而奋斗!我们应该时刻保持民族自信,在工作中奋勇争先,在时代的洪流中,溅出属于我们的那一小片水花,向着更加美好的生活高歌前进!

    《可爱的中国》是方志敏1935年写于狱中,以亲身经历概括了中国从“五四”运动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以来的悲惨历史,愤怒地控诉了帝国主义肆意欺侮中国人民的种种罪行。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他毅然拒绝任何劝降,即使到了生命最后一刻,依然放喊:“我虽然现在不能实际地为中国奋斗

  • 8、 饥饿的盛世读书笔记(精选笔记)

    历史总是那么的迷人,清朝作为距离我们最近的一个王朝,相较于别的王朝,清的故事总是被大家反复推敲。大家立足于世界之林的地位变化,小到管事太监贪污了不少银子,老百姓对于这个非汉族的不为常人所知的,紫金城里发生了不少故事。

    更多内容敬请关注读后感大全网!https://www.dhb100.com/

    历史书无好坏,只在于是否能让大家看明白,想清楚。全整体而言,饥饿的盛世通俗易懂是好,纵横明晰是好。因古论今也是好,是值得推荐的历史书。

    乾隆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人人口最多、国力鼎盛的时期,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但同时在乾隆眼里,"富庶和平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前所未有之际,内阁学尹壮却奏议:"如今的大清已经腐烂了,贪污腐败、平民遍地,财政匮令。"18世纪工业革命前期,英国农场的一个普通崔工一日三餐的食谱如下:早餐是牛奶、面包和前一天剩下的咸猪肉;午饭是面包、奶酪、少量的啤酒、腌猪肉、马铃薯、白菜或萝卜。而乾隆年间的中国人吃的是什么呢?几千年来中国农民的主要食物一直是粗粮和青菜。

    据《18世纪的中国与世界·农民卷》介经,普通农户一年消费后可于33至44两白银,而中国农户一年全部收入不过32两,而年支出为45两。也就是说辛苦一年还要负债3两能够活。

    从《饥饿的盛世》,这本书中可以明确的知道清朝虽然实力鼎盛,地域广大,人口密集。可是却连自己都无法养活。中国从任人宰割,到掘起是多么伟大的奇迹啊!

    我今天要给大家推荐的书是《饥饿的盛世》,这本书使我感慨万分。

    希望您阅读完读后感大全网的读后感后,能够收藏。http://m.dhb100.com

    这本书的作者是张宏杰,描写了乾隆皇帝在位时的中国,正是历史上最著名的“康乾盛世”:乾隆皇帝创造了空前的政治稳定,养活了数量巨大的人口,奠定了今天中国的地理版图,百姓安居乐业。然而,在这个盛世背后,乾隆大兴文字狱,控制奴役人们的思想;尤其是当时欧美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开始对外扩张,而中国却依然闭关锁国,为后面的殖民战争埋下隐患。

    通读此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饥饿”的由来,我对这个“饥饿”有三个理解:第一是物质上的饥饿,老百姓与贵族的贫富差距特别大,“富者甲第连云,贫者无立锥之地”,甚至当英国人把他们不要的食物扔下海时,周围老百姓都争先恐后地去抢夺。第二是精神上的饥饿,乾隆大兴文字狱,修改了大部分戏曲的内容,使人们精神受到控制,文人都不敢写日记、文章和

  • 9、 《朱自清与他的散文》读书笔记

    第一次接触到你,大概是源于那篇为大家所熟悉的《匆匆》吧。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句话不经意间便成了我心中永恒的经典,也许正是在那个时候,我开始认识你,了解你。

    你说,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轻轻地吐出一个又一个字,仔细玩味其间的美妙时,我也意识到必须珍惜时间,不要虚度光阴。谢谢你。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你像个孩子似的说给我听。我第一次知道如此寻常的雨也能被描绘得那么美。《春》带给我的是华丽优美却不失朴实,也是它让我偏爱你写景抒情的散文,因为我总能在它们中间看到你的洒脱你的淡泊,读到你悲伤的心境、起伏的心情。

    你的那篇《荷塘月色》,一下子把我拉到了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我仿佛看到了那些一袭白衣的荷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花骨朵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我仿佛看到了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樊婀玲上奏着的名曲;我甚至听到了树上的蝉声和水里的蛙声。可就在这时,你说,热闹的是它们,我什么也没有。一刹那,我又似乎能触到你的心的凄凉,因为你总是不知不觉地流露出自己真实的情感。

    然后我要提到你的《背影》,这又是一篇深深打动我的文章,读来竟有想哭的感觉。《背影》中,你的语言没有以往的华丽,多了几分朴实和平淡。那一个个催人泪下的画面,那一句句平凡简短的对白,总能激荡起我心里的那一泓涟漪。我看到学生时代的你和你饱经风霜的老父,感受到他一股从心中涌出的隐痛。父亲是少言的,他们不擅长表达,可他们没有半点粉饰的爱让人为之动容,父爱如山这话真是一点没错。你在《冬天》里也说,一上桌就眼巴巴望着那锅,等着那热气,等着热气从父亲筷子上掉下来的豆腐。我可以清晰地觉察到那氤氲在白水豆腐的热气里的父爱,无论怎么冷,大风大雪,想到这些,你心上都该是温暖的吧。

    《正义》里你问道,人间的正义在哪里呢?你把正义比作食物衣服,你说两石白米堆在屋里,总要吃它干净,两箱衣服堆在屋里,总要轮流换穿,一大堆正义却扔在一旁,满不理会,我们真大方,真舍得!看来正义这东西也真贱,竟抵不上白米的一个尖儿,衣服的一个扣儿!我可以听见你的愤

  • 10、 朱自清散文读书心得精选

    “古来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书是一股清泉,沁人心脾。读书像登山,不同高度有不同的风景,让你成为一个有温度、有情趣、会思考的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在阅读一篇书籍后都会独属自己的感悟。一篇优质的读书心得应该是什么样子?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朱自清散文读书心得精选 ”,在此温馨提醒你在浏览器收藏本页。

    朱自清散文读书心得 篇1

    《匆匆》这篇文章紧紧围绕“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揭示了旧时代的年轻人已有觉醒,但是又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心情。

    时间是留不住的,是匆匆的!如流水般,一去不复返。不信,您想想看,谁能把时间留住呢?过了今天,到明天:过了明天,到后天,而这些都不可能再出现。

    时间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客观形式,是由过去,现在,将来构成的连绵不断的系统。是物质的运动,变化的持续性的表现。时间没有声音,没有影子,没有踪迹。每个人都拥有时间,但是,有些人却无法合理支配时间,只能让时间从他们的身边悄悄溜走。

    无论往后生命历程中遇到怎样挫折、怎样的委屈,不要动摇,不必辩解,走你自己的路吧!

    生活中的各种过程都有它独立的意义和价值——每一刹那有每一刹那的意义与价值!每一刹那在持续的时间里,有它相当的位置因为任何动摇包括辩解,都会耗费心力,耗费时间,耗费生命,不要耽搁自己的行程。

    使未知的事物成形而现,诗人的笔使它们形象完整,使空灵的乌有,得着它的居处,并有名儿可唤。诗人把空灵的时间,抽象的观念,通过现象来表示,而随着诗人情绪的线索,去选择、捕捉那鲜明的形象。诗人的情绪随着时间从无形到有形,从隐现到明晰的一组不断变化的画面而呈现出起伏的浪花。

    作者不在于描绘春景的实感,而在于把读者带入画面,接受种情绪的感染,同时又作形象的暗示:这画面里现出的大自然的荣枯,是时间飞逝的痕迹,由此诗人追寻自己日子的行踪。

    在时间的匆匆里,诗人徘徊,深思而又执拗地追求着。黑暗的现实和自己的热情相抵触,时间的匆匆和自己的无为相对照,使诗人更清楚地看到:“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诗人随着情绪的飞动,缘情造境,把空灵的时间形象化,又加之一连串抒情的疑问句,自然而然流露出他心灵的自我斗争,自我剖白的痛苦,也可看出他徘徊中的执着追求。在朴素平淡中透出浓烈的抒情气氛。

    《匆匆

  • 2019-09-20

  • 2019-10-11

  • 2021-11-15

  • 2023-02-23

  • 2019-10-29

  • 2023-02-04

  • 2023-03-07

  • 2019-09-20

  • 2023-04-07

  • 2022-12-05

  • 2023-01-29

  • 2019-09-20

  • 2023-03-13

  • 2019-09-20

  • 2019-09-20

  • 2023-05-17

  • 2023-01-23

  • 2019-10-29

  • 2019-11-12

  • 2023-03-10

  • 2019-11-11

  • 2023-02-14

  • 2022-06-01

  • 2022-03-10

  • 2023-05-10

  • 2019-10-19

  • 2022-05-20

  • 2023-02-11

  • 2023-04-22

  • 2023-01-18

  • 2023-03-11

  • 2019-11-12

  • 2019-10-29

  • 2019-10-29

  • 2023-04-25

  • 2019-11-12

  • 2019-10-29

  • 2023-02-06

  • 2019-10-11

  • 2021-10-07

朱自清的散文精选的读书笔记
读后感大全(hdh765.com)朱自清的散文精选的读书笔记栏目为大家提供朱自清的散文精选的读书笔记、2024朱自清的散文精选的读书笔记,朱自清的散文精选的读书笔记摘抄,朱自清的散文精选的读书笔记大全等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