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至味在人间读书笔记 > 地图 > 至味在人间读书笔记
至味在人间读书笔记相关栏目
至味在人间读书笔记热门栏目
至味在人间读书笔记推荐
至味在人间读书笔记

(共 8815 篇)

  • 1、 【热】至味在人间读书笔记8篇

    下面读后感大全为您带来了“至味在人间读书笔记”的相关内容,读后感书名是让人读后难以忘记的优秀书籍,是{作者人名}的代表作。是时候将自己印象最深的情节写入读后感里了,在阅读本文以后,相信您会有所收获!

    至味在人间读书笔记 篇1

    “至味”≈内心的归属感

    观书罢,感觉像是随着作者享受了一程美食之旅~不知道是代入感太强还是自己意想得太投入,不得不承认观看过程中腹中屡次没出息地唱“空城计”…强忍着咽了咽口水,不自觉摸摸下巴~嗯,还好还好,所幸哈喇子没流下来~

    先生写本书,将其命名为《至味在人间》,私以为还挺文符其名的!俗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嘛!所以,追根溯源,寻找至味当然免不了要去人间走一遭!书中写的很多食物想必也一定唤起许多人共同的回忆。所以,我觉得与其说写的是美食,不如说其背后传达的是某种内心的归属感。

    文中有一句话大致是这样说的:和手机号一样,很多吃食都有专属地,往往离开那里,味道会有橘枳之变……观此言,仔细想想还真是这么个理!所谓‘众口难调’,有时候来自不同地方的人由于各自不同的饮食偏好,想要吃到一块去还真是个问题~这方面与其说我感触很深倒不如说是替我妈诉说她的苦恼~以我自家为例,一个家庭就有来自三个不同省份的人:首先我爸是甘肃人,我姐(嫂)来自湖南,而我妈则是土生土长的安徽人…平日若各自在外还好,一回家,做饭便成了难题。我爸——大西北的汉子,虽说已在安徽生活多年,但除了未改的乡音,每天必须一顿面的饮食习惯还是多年未变;而我姐——湖南的辣妹子,更是严重了:不食面食,必须一日三餐全是大米饭;剩下的人则更喜馒头+稀饭……如此一来,可苦了我那掌勺的老妈,每顿饭下来,锅碗瓢盘齐上阵,除了共食的菜,主食类:我爸面,我姐的米,我们的馒头加稀饭……一样不能少~虽说很难吃一块去,但另一方面其实好处还蛮多的,那就是可以有机会品尝到不同地方的特产,逢年过节,走亲访友时便可一饱口福。

    “不管哪个城市的人,都有天然的地域优越感…”读之,深表赞同。除了吃食这方面,再举个简单的例子,像我们家有时看春晚都要引起一番争论,每个人都嚷嚷着锁定要看本省的电视台,如果调不到一块去,好吧,那就只有各自散了谁看谁的吧…亦或是独自一人在异地他乡,时常会想起家中妈妈做的家常饭菜,虽称不上多山珍海味,但牵引你肠胃的背后却是无论走多远多久都难以割舍的乡土情节~不论是他乡遇故知时“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的相看泪

  • 2、 《至味在人间》读后感_3500字

    《至味在人间》读后感3500字

    陈晓卿《至味在人间》里的人间,指的是最能激发出食物本味的街头巷陌、苍蝇馆子以及老家的灶台。陈晓卿显然是一个“称职的吃货”,对待美食向来是“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甭管是宫廷餐馆、高级食肆,还是平民小店,一切只以味道论英雄,不管名头多响,不好吃扭头便走,绝不多说一句奉承的话,这种极致的个人主义“美食观”,有一种“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豪气。

    在他的笔下,食物不仅仅是能调动五感的果腹之物,更是饱含了人情冷暖的世事见证者,它们默默地吸纳着由时光孕育的酸甜苦辣咸,在历史的演进中,形成了独属于自己的“至味”,而这种“至味”,不会随着店铺和手艺人的消失而消失,将会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他说:“每个人的肠胃实际上都有一扇门,而钥匙正是童年时期父母长辈给你的食物编码。无论你漂泊到哪里,或许那扇门早已残破不堪,但门上的密码锁仍然紧闭着,等待你童年味觉想象的唤醒。”吃饭,终究是一种极端个人化的体验。

    和谁吃?在哪儿吃?吃什么?怎么吃?都要事先在脑海中走一遍,倘若有一丝一毫的别扭敷衍,更严重点儿的甚至于吃的不欢而散,都辜负了“吃饭”这件事。人不对不行,地方不对不行,方法不对不行,味道不对那就更不行了。“吃饭”,终归是一项需要在四维空间里达到和谐统一的精密科学,差之毫厘缪以千里。所以单身的人万万不可着急结婚,一定得找一个能陪你吃一顿“无暇之饭”的人,否则日后无数个一日三餐该如何度过啊。

    喜欢陈晓卿导演的《舌尖》系列,也看过他在《圆桌派》里的表现,索性来捧捧文字的场。果然人如其文,平凡却不平淡,有趣、有料、有情,深得我心。既然都说“跟有情人,做快乐事”,于是就想着将书中所提及的美食为大家整理出来,一来是为陈晓卿拉点粉丝,二来是满足身边吃货们的需要,毕竟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在吃的旅途中,我们应该与有荣焉。

    《至味在人间》最全食物清单

    一、陈晓卿的私房记忆

    这一部分主要是陈晓卿记忆中的味道,大多来自于他的皖北老家,听他一边回味食物,一边讲述往事,一缕淡淡的乡愁和幸福就这么弥漫开来。

    1、皖北豆酱

    做法:黄豆煮熟,拌上炒面,铺一层香蒿发酵,用盐、生姜、八角、花椒、香叶碾成粉末下缸腌制而成。

    拓展食材:郫县豆瓣酱、东北大酱、蚕豆酱

    2、腊肉

    做法:肥膘肉粗盐腌制。

    吃法:切片,和米饭一起蒸煮。

    3、年糕

    做法:年糕磨好摔打成条,码在缸里,灌满“冬水”(立

  • 3、 至味在人间读后感书评范文1500字

    《至味在人间》是一部由美食专栏作家陈晓卿著作的书籍,相信不少吃货朋友都看过这本书,该书主要讲述了作者近十年来的美食文章,对读者来说仿佛是一场饕餮盛宴。该书在网上的评分也是相对较高,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看看网友们是怎么说的吧!

    有一种幸福叫做身边有位吃货。

    前几天无意中在网上发现陈晓卿老师曾出过一本叫风味在人间的书,出于对陈老师的喜爱就买了一本。在等快递的过程中,我期待不大,以为就是一本讲美食的书。直到今天中午书到了之后,我看完沈宏非的序之后,就迫不及待的往后看。因为序写的特别有意思,通过褒义的吐槽,来告诉我们陈老师是以为特别有意思,特别幽默,特别接地气的人,恰恰这样的特点比较符合我的口味,所以产生了特别的期待。

    果然没有辜负我的期待,真的很真实,很接地气。开篇以一份特别普通的酱来作为开头,一下子与普通人拉近了距离。我来自周口,与陈老师的老家安徽搭界,所以有很多相似点。陈老师讲的他小时候所吃的美味,在我们那边也能找到部分踪迹,所以让我们感到特别的亲近。

    这本书我刚看了四十页,感觉每一篇文章都与我的生活有关,毕竟离得近,感受就有相似。其中有一篇讲年夜饭的文章,让我特别有触动。陈老师先讲了小时候他们家的年夜饭,由于那个年代物质匮乏,所以年夜饭不像今天这样丰富,但毕竟辛苦了一年,年三十儿都想好好的吃一顿,他们老家有七个盘子八个碗的讲究,年夜饭必须凑够这十五样,父亲便把所有能吃的东西全当做菜端到桌子上,显得比较丰富。虽然吃的没有那么好,但一家人其乐融融,那种幸福感是别的所替代不了的。现在陈老师居住在北京,有一个妹妹也在北京,父母有时在安徽有时在北京,年夜饭大都在大饭店进行,吃的好了,但()那种幸福感却没了。

    为什么这篇文章对我特别有触动呢?我来自农村,我们家没有特意的年夜饭,就是三十晚上和初一吃饺子,因为我们那儿有个习俗是周一不能用刀做饭,所以之前我妈就会包特别的多的饺子,初一三顿煮饺子吃。初一过后,大家就开始走亲戚,会有很多亲戚来我家做客,由于我当时还小,家里有亲戚来吃饭的时候,我只能等他们吃完之后或者在灶房吃一些简单的饭菜。陪客人吃饭的任务就是我爸的了,有时候我妈会让我把饭菜给我爸他们端过去,每当我端着菜走到他们吃饭的地方的时候,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特别的味道,有烟的味道,白酒的味道,凉菜的味道,肉的味道等。这几种味道交织在一起,组成了我记忆中的年的味道,在脑海中久久挥之不去

  • 4、 在人间读书笔记

    《在人间》是一本不同的小说,不是描写贵族舞会似的生活,而是一本贫民贴心的读物。 跟着主人公去经历底层社会的种种。在无法抗拒的压力下,人们似乎只能选择堕落。每人都有各自的生活经,懂得怎样去敷衍与游戏。在肮脏的环境与低俗的思想里,在狭隘的天地与无聊乏味的日子里,调情与淫荡似乎成了大家唯一有趣的嗜好。大家都相互欺骗着,这里面没有爱,大家都只是胡闹而已。 爱情已经完全扭曲为一种简单的肉体上的依存,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大家不都过的很正常吗?谁叫社会所需要的只是他们能够提供简单的劳力而已。就在看不到希望的地方,分明有一双犀利的双眼,探寻着智慧的光芒。那就是主人公渴望出路与改变的双眼。 他生活在他们中间,独立着,总是以旁观者的角度去揣测生活的意义。他的思想被书引领着,生活在另一个广阔而自由的天地。书中的世界与现实的强烈反差,也常使他苦恼,外祖母美好的心灵与玛戈尔王后高尚的情操成为日后回忆的主角。对书籍的酷爱,开启了愚昧的头脑。一个用书籍填补思想贫瘠的人,反抗着周围的种种不协调。主人公,厌恶了身边的丑陋与粗俗,向往一种纯洁,美好的生活。我必须寻求一种新的好的生活,不然我就会毁灭。带着一种更高的追求,走上了去学校求学的道路。书籍,始终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让人有所追求,给人崇高的信仰。何时何地最好都别忘了读书。

  • 5、 [读后感必备]至味在人间读后感实用版

    真正的读书源自内心的热爱,这份爱纯粹天然。在观看了优秀的书籍之后,心中都会感触颇多。我们就可以通过文字的方式把读书的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读后感是阅读一本书之后,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受记录。值得收藏点赞的读后感范文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读后感必备]至味在人间读后感实用版”,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至味在人间读后感(篇一)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中国美食举不胜举。有些人喜欢山珍海味,有些人却喜欢传统民间美食,而我对家乡的烤红薯情有独钟。

    烤红薯是我老家河南冬季特有的一种食物,走在街上都能听到:烤红薯,烤红薯,卖烤红薯喽。记得我五岁那年,晚上快要吃饭了,我突然想吃烤红薯。可是妈妈却说:快吃饭了,不能吃烤红薯,想吃的话明天给你买。当时我就不依不饶的非要吃,最疼我的爷爷穿上衣服下楼给我去买烤红薯。过了好久,爷爷喘着气提着热腾腾的烤红薯回来了,给我说:乖孙子赶快吃,还热乎乎呢。我看到烤红薯高兴得一蹦三尺高。接过烤红薯,我看到爷爷头上渗着细细的汗珠,就问:爷爷,外面天那么冷,你怎么满头大汗呀?爷爷说:楼下那家烤红薯卖完了,我跑到另外一条街买到的,然后小跑回来,为了让你能吃到热的烤红薯。那时我感动地抱住爷爷亲了一口,吃着热腾腾的烤红薯,心想:这个味道我永远不会忘记。

    爷爷在老家给我买过烤红薯,妈妈却是在杭州给我买烤红薯。记得前年我生病住院,嘴巴没味道,什么饭菜都不想吃,妈妈看到医院门口有卖我最爱吃的烤红薯,就买回来,告诉我说:猜猜我给你买了什么好吃的?这种香味我觉得非常熟悉,可是又想不出来。妈妈给我一看,啊!原来是我最爱吃的烤红薯,太难得了。因为在杭州很难吃到烤红薯。妈妈这次买的烤红薯外皮已经被烤得焦黄,像穿了一件皮大衣一样,拨开外皮,红红的红薯瓤散发出诱人的香味,仿佛空气都是甜的了。咬上一口,那糯糯的番薯入口即化,那甜甜的味道在我的嘴里弥漫开来,真好吃啊!转眼间,一个大大的烤红薯被我狼吞虎咽吃完了。看着只剩下外皮的烤红薯,我舔了舔嘴巴上残留的甜味,笑着说:和爷爷给我买的烤红薯一个味道,是我最爱的味道。

    我喜欢吃烤红薯,不仅因为烤红薯的美味和营养,还有烤红薯中蕴含着家人对我的爱。要问我至味在哪里,我要说:至味在人间,至味在我身边,我每天都能感受到。

    至味在人间读后感(篇二)

    我的家乡,是江南十大名镇之首的塘栖镇。老底子的小镇上,大大小小的鱼塘星罗棋布,我的爷爷

  • 6、 在人间读书笔记范文

    《在人间》是俄国著名作家高尔基写的,它真实的记录了高尔基小时候的惨淡童年。以下是由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出来的在人间读书笔记,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在人间读书笔记(1)

    这是19世纪的俄国作家高尔基的一部著作。这本书就是对自己最苦难的下层生活的艺术记录。读了这本书,让我第一次很深入地接触到了在高尔基时的社会和人们是怎样的。

    高尔基的童年是不幸的。在他4岁丧父后,她的母亲便改嫁了,于是他住到外祖父家。11岁时,母亲去世,外祖父所开的染坊破产,家境逐渐走向贫困,自私、势利的外祖父十分不满外孙给自己增加的生活重担。可是,外祖母却很疼爱自己的外孙,以后,她和外祖父便分了家产(被迫),即便她分到的东西很少,但都不抱怨,依然和外祖父共居,不计较外祖父的任性。

    于是,高尔基走向了人间。他当过学徒、在轮船上洗过碗碟,在码头上搬过货物,还干过铁路工人、面包工人、看门人、脚夫、据木工、园丁年满16岁之前,小小的高尔基便从事过7种职业。幼小的他尝尽了人间的酸甜苦辣,受尽了种种虐待与压迫。一路上,他遇到了被他暗自称为玛格特王后的优雅美丽的女人,她有很多书,也很愿意借给高尔基看。在高尔基看来,玛格特王后总是那么美丽、善良,并且拥有高尚的品质和对读书的爱好。不像裁缝的小妻子那样,光有漂亮外表的瓷娃娃。

    1994年,高尔基怀着上大学的渴望来到了碦山,了碦山才知道上大学对他来说只不过是一个梦想。他很快成了流浪大军中的一员。通过好友杰里科夫,高尔基接触到了民族粹派大学生们,在朝不保夕的困苦日子里,高尔基刻苦自学,为他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高尔基的一生中,我似乎隐隐约约地看到了什么,是坚持?是刻苦?这一切都是,至少,他还是个大写的人。或许,我也应该从他身上学到些什么,如:像他一样乐观面对困苦的生活,对阅读书籍的痴迷,对学习的渴望

    面对现实生活,我们更加应该好好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这一切来得多么不容易,公主皇帝的家庭,设施齐全的学校,和睦相处的社会我们现在还小,也不能对社会,为国家做出什么巨大的贡献,唯一对曾经为国家做出奋斗的科学家、用笔当武器的文学作家、辛勤培育下一代的老师们的回报,便是:珍惜现在,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在人间读书笔记(2)

    在人间这是第二部,讲的是高尔基在十一岁时,母亲不幸去世。所以,高尔基便走入社会。第二部一共有八小章。

    第一章是《到鞋店里当学徒》讲了高尔基来到人间走到了一家时

  • 7、 名著《在人间》读书笔记

    《在人间》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二部,其余两部为《童年》、《我的大学》。小说描述的是主人公阿廖沙(高尔基的文中的名字)1871年到1884年的生活。

    在人间读书笔记(一)

    这是19世纪德国作家高尔基的一部著作。这本书就是他对自己最苦难的下层生活的记录。读了这本书,让我第一次深入的接触到了在高尔基时的社会和人们是怎样的。

    之前读过的《童年》就让我知道,高尔基的童年是不幸的,由于四岁丧父,她的母亲便改嫁了,他住在了外祖父的家里。11岁时,母亲去世,外祖父也破产,外祖父既自私又势利,可是外祖母却很疼爱自己的外孙,之后,她就和祖父分了家产。

    于是,高尔基走向了人间,他当过学徒、在轮船上洗过碗碟、在码头上搬过杂物,还干过铁路工人、面包工人、看门人、脚夫、锯木工、园丁。年满十八岁以前,小小的高尔基便从事各种事业,幼小的他尝尽了人间的酸甜苦辣,受尽了种种虐待和压迫。后来还遇到了被他称为玛格特王后的优雅美丽的女人。

    在高尔基的一生中,我似乎隐隐约约的看到了什么,是坚强?是刻苦?这一切都是,至少,他是个大写的人。或许,我也应该从他身上学到些什么,如:像他一样乐观面对困苦的生活,对读书的痴迷,对学习的渴望。

    面对现实的生活,我们更加应该好好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这一切来得多么不容易,公主皇帝的家庭、设施齐全的学校、和睦相处的社会我们现在还小,也不能对社会、对国家做出什么巨大的贡献,我们唯一能做的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在人间读书笔记(二)

    有这么一个男孩,他的命运是如此的悲哀他的童年经历了丧父,丧母,外祖父破产的沉重打击。他就是俄国大作家高尔基。高尔基只是他的笔名,他的真名叫阿列克塞。而高尔基在俄语中的意思是苦,痛苦,苦呀的意思。

    随着凶狠的外祖父破产,经历了那么多痛苦的阿列克塞年仅11岁就走向了社会,来到了他所描绘的人间。他在外四处流浪,到处找工作来养活自己,他做过仆人,洗碗工,学徒工,监工也正是他艰苦的生活,使他在生活中认识了许多形形色色的人。阿列克塞在船上做洗碗工时,遇到了一个叫斯穆雷伊的厨师,他不停地借书给他看,斯穆雷伊叫阿列克塞以后不管怎样都要读书,学好知识,拯救祖国。阿列克塞从此牢牢记住了这句话,后来,他想尽一切办法到处借书。坚持阅读各种书籍,丰富的生活阅历,扩展了他的视野。在非常贫困的生活环境中,阿列克塞下定决心要跨进校门专心学习。于是,他不顾其他人的阻止,奔赴喀

  • 8、 在人间的读书笔记

    本文为读后感大全推荐专题“在人间读书笔记”相关内容。

    在人间的读书笔记 篇1

    《在人间》是俄国著名作家高尔基写的,它真实的记录了高尔基小时候的惨淡童年。这本书主要说高尔基为了生活而在鞋店、东家的房子里和轮船上工作。除了他的外祖父、外祖母、马尔戈皇后这些有文化、有教养的人以外,在周遭的都是那些低俗、爱吵架、背地里说人坏话的小市民。

    这本书写了人的善与恶、美与丑。“善于恶是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正面指的则是像高尔基这样心存善良的人,而反面指的则是像文中主人一样凶恶的人。“命运像风筝一样摆,只是心存敬畏,心怀恶善有报的戒律,才不至于滑向邪恶的深渊。”高尔基一直坚信这句话,所以他才能成功。

    和高尔基相比,我们的童年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我们的童年生活是幸福又充满自由的;我们的童年生活是由父母的呵护、老师的关怀、同学的友爱组成的,因此我们的童年生活是令人难忘的。在生活中,多数的人面对歧路会选择望而止步,高尔基却告诉我们,你只有勇往直前,才会得到成功的喜悦,胜利的果实。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既有平原又有险滩。在学习中也没有常胜将军,但是我们只要有足够的拼劲,在逆境中能够坦然的.面对困难,成功之路近在咫尺!

    我佩服高尔基的恒心和毅力,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仍然手不释卷。“毅力”——掷地有声的一个词,惊心动魄的两个字,是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的。毅力可以改变我们的机遇,改变我们的糊口。我羡慕高尔基灵活、流畅的文思,随时随地就能吟出一首小诗来抒发情感。

    高尔基这个形象是俄罗斯一代新人的代表,他的成长道路是俄国千百万劳动者走向革命,走向新生活的道路。要像他一样,做一个心存善良,有文化,有教养,认真刻苦的学习,汲取广博的知识,如同即将冲锋的战士,做好出发前的准备,为了实现远大的理想而努力奋斗。

    在人间的读书笔记 篇2

    我虚渺的妄念变本加厉,似无止境。这个我——贫穷、丑陋、区区一介工匠的我——在空想世界中化身为优雅的贵公子,坐在亲手制作的奢华椅子上。总是现身梦中的漂亮女子娇羞地微笑着,乖巧地坐在一旁聆听我说的每一句话,甚至与我十指交握,彼此呢喃着爱的甜言蜜语。

    然而,无论何时,我这乐陶陶的粉色美梦总是被一阵邻家大婶的刺耳话声,或附近病童歇斯底里的哭叫声打破,丑恶的现实又在我面前展露出灰色的身躯,回到现实,看见与梦中贵公子毫无共同之处、丑陋得可悲的自己,哪儿还有方才那个可人儿的倩影?附近一天到晚累得

  • 9、 在人间读书笔记范本

    引导语:《在人间》是高尔基创作的长篇自传体小说,是其自传体三部曲中的第二部。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在人间读书笔记范本,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篇一:在人间读书笔记

    《在人间》是俄国作家高尔基写的。它真实的记录了高尔基小时的惨淡童年。高尔基的童年是悲惨的,很小父母双亡,由外祖母抚养,可家庭贫困的外祖母哪能抚养的起呢?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只好逼高尔基流浪街头自己养活自己他先在鞋店、圣像做学徒,又在轮船的厨房里打杂,过着非常沉重而苦闷的生活。而读书使他找到了快乐、安慰。虽然条件艰苦,但高尔基久久不能忘记读书,他如饥似渴地阅读大量的文学作品,如在这一段里:

    星期六那天,我到阁楼上晒衣服,想起那本书,就将它拿出,读起来。我读的入了迷,一直读到身子冻僵了为止。(省略)我读的入了迷,耳朵听到大门口的门铃声,竟然一时弄不明白这是谁在拉铃,为什么要拉铃。(省略)“你聋了!外面在拉铃!”保姆生气地说道。

    我赶紧去开门。

    “睡着了!”东家严声问道。他的妻子费力的爬上楼梯,抱怨我害她着凉了。那个老太婆骂个不停

    有时主人发现了,还把他的书统统死碎、烧掉,有的时候甚至殴打他一顿!!

    虽然高尔基为了读书遭受屈辱、欺凌。但他一直坚持着读书,永不放弃!功夫不付有心人,终于,他通过努力的自学,使他成为了一名出色的着名文学作家!啊!高尔基是多么的伟大呀!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优越的环境中,也要向高尔基一样,坚持读书,坚持学习,成为一名热爱读书、热爱学习的人!

    篇二:在人间读书笔记

    我在放寒假时,有幸看了高尔基写的非常有影响力的一本书——《在人间》。

    我先前只读过《童年》,《童年》还是爷爷在我过生日时送给我作为生日礼物的。我看了《童年》后就一直想看《在人间》,我今天有机会了。这本书是高尔基遗产中最优秀的部分之一。描写了作家从生活底层攀上文化高峰,走向革命的道路。同时也反映了俄国一代劳动堵在黑暗中寻找真理、追求光明的艰难曲折历程。我对这本书印象比较深,因为这本书它像富有魔力一样,我只要一打开这本书我就会一直不停地翻下去。这是因为它写得太好了。我对其中印象最深的有两件事,就是我要说的第一件事,它说的是他们的厨娘在一次烧饭中死去,可这时,作者和他的朋友就在旁边,萨沙因为这件事吓的晚上不敢一个人睡觉,只好找高尔基陪他,才得以平静。从这本书中我知道了很多,也有很多感想,我觉得高尔基的身世背景很可怜,还有生活环境恶劣,但是他一个不

  • 10、 在人间读书笔记2016

    《在人间》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二部,其余两部为《童年》、《我的大学》。小说描述的是主人公阿廖沙(高尔基的文中的名字)1871年到1884年的生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在人间读书笔记,欢迎阅读。

    在人间读书笔记(一)

    这是19世纪德国作家高尔基的一部著作。这本书就是他对自己最苦难的下层生活的记录。读了这本书,让我第一次深入的接触到了在高尔基时的社会和人们是怎样的。

    之前读过的《童年》就让我知道,高尔基的童年是不幸的,由于四岁丧父,她的母亲便改嫁了,他住在了外祖父的家里。11岁时,母亲去世,外祖父也破产,外祖父既自私又势利,可是外祖母却很疼爱自己的外孙,之后,她就和祖父分了家产。

    于是,高尔基走向了人间,他当过学徒、在轮船上洗过碗碟、在码头上搬过杂物,还干过铁路工人、面包工人、看门人、脚夫、锯木工、园丁。年满十八岁以前,小小的高尔基便从事各种事业,幼小的他尝尽了人间的酸甜苦辣,受尽了种种虐待和压迫。后来还遇到了被他称为玛格特王后的优雅美丽的女人。

    在高尔基的一生中,我似乎隐隐约约的看到了什么,是坚强?是刻苦?这一切都是,至少,他是个大写的人。或许,我也应该从他身上学到些什么,如:像他一样乐观面对困苦的生活,对读书的痴迷,对学习的渴望。

    面对现实的生活,我们更加应该好好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这一切来得多么不容易,公主皇帝的家庭、设施齐全的学校、和睦相处的社会我们现在还小,也不能对社会、对国家做出什么巨大的贡献,我们唯一能做的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在人间读书笔记(二)

    有这么一个男孩,他的命运是如此的悲哀他的童年经历了丧父,丧母,外祖父破产的沉重打击。他就是俄国大作家高尔基。高尔基只是他的笔名,他的真名叫阿列克塞。而高尔基在俄语中的意思是苦,痛苦,苦呀的意思。

    随着凶狠的外祖父破产,经历了那么多痛苦的阿列克塞年仅11岁就走向了社会,来到了他所描绘的人间。他在外四处流浪,到处找工作来养活自己,他做过仆人,洗碗工,学徒工,监工也正是他艰苦的生活,使他在生活中认识了许多形形色色的人。阿列克塞在船上做洗碗工时,遇到了一个叫斯穆雷伊的厨师,他不停地借书给他看,斯穆雷伊叫阿列克塞以后不管怎样都要读书,学好知识,拯救祖国。阿列克塞从此牢牢记住了这句话,后来,他想尽一切办法到处借书。坚持阅读各种书籍,丰富的生活阅历,扩展了他的视野。在非常贫困的生活环境中,阿列克塞下定决心要跨进校门

  • 2023-01-20

  • 2019-11-11

  • 2023-02-26

  • 2019-09-20

  • 2021-10-27

  • 2019-09-20

  • 2023-02-21

  • 2019-09-20

  • 2019-09-20

  • 2023-02-06

  • 2019-09-20

  • 2019-09-20

  • 2023-03-26

  • 2019-09-20

  • 2023-01-21

  • 2022-10-28

  • 2019-11-12

  • 2023-03-09

  • 2019-09-20

  • 2019-11-12

  • 2022-04-18

  • 2019-11-12

  • 2022-10-15

  • 2023-05-08

  • 2022-03-12

  • 2023-04-04

  • 2023-01-14

  • 2022-08-19

  • 2022-05-25

  • 2022-06-02

  • 2019-11-11

  • 2022-01-28

  • 2023-02-24

  • 2019-09-20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21-07-12

  • 2021-06-10

  • 2019-11-12

至味在人间读书笔记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至味在人间读书笔记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至味在人间读书笔记、2024至味在人间读书笔记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