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在人间读书笔记 > 地图 > 在人间读书笔记

在人间读书笔记

发布时间:2019-11-12 来源:互联网

《人间草木》读书笔记。

古语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中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尤其读经典作品,它们都是作者智慧的结晶。而在阅读作者写的作品时,脑中不停的会有新的想法,为了记录文章中自己喜欢的句子以及阅读文章的感受,一篇读书笔记是很有必要的,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让自己的读书笔记有一定的深度呢?在此,你不妨阅读一下《人间草木》读书笔记,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范文一

在读《人间草木》之前可谓是对汪曾祺先生毫无所知,如果搜索记忆中姓汪的名人大概只能说出汪精卫来。读罢此书想出两个字最能代表我的感受用心和生活。俗话说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酱醋茶来之不易。细一想所谓柴米油盐酱醋茶全都指着人的那张嘴,这些也全都出现在了汪曾祺先生的散文之中。

以前读季羡林先生的散文里面多是对大自然的歌颂,现读汪曾祺先生的散文里面多是对生活的感触,纵使是游记也充满了浓浓的生活气息,与人贴的很近不是像纯粹歌颂自然之美的文章那般孤冷。汪曾祺先生对吃是很有造诣的,在文章中有专门的一辑介绍各种各样的吃食,我是个饕餮客什么都是胡乱的扒拉到嘴里,往往是肚子已经填饱而饭菜的味道还毫无所觉。关于吃,让我回忆的话我第一想起来的便是小时候母亲每天都要煮的面条如果幸运的话还能加上一盘醋溜白菜,再回忆便能想起红烧肉,小时候家里比较困难很少吃肉,所以现在如果别人问我最喜欢吃什么菜我可能会回答红烧肉的。

如果让我回忆各种吃食的美好滋味我根本就回答不上来,我是对生活不用心的人,所以很多事情在我身边发生了又在我记忆中消失了。散文集中最让我喜欢的是对西南联大的回忆,其中对西南联大老师学生还有抗战间生活状态的回忆让我着迷,由书中我得知为什么那时候的学生比现在的学生要优秀何止千倍万倍,谁能冒着生命危险穿越大半个中国到达昆明仅为了考取西南联大求得学问。西南联大为什么会在八年的时间里比北京大学三十年时间出的人才都多,原因就是汪曾祺先生说的那句话自由。他也在文中说之所以考西南联大是因为那里的学生潇洒。

范文二

看汪曾祺的《人间草木》,惹起我无尽乡思。

他说:莫碰臭芝麻,沾惹一身,嗐,难闻死人。小时,上学前,放学后,就爱在乱草丛中钻,有时会不小心,沾惹上那些臭兮兮的臭芝麻,粘在衣服上怎么也挥扫不去,有时竟就带着那身臭气进学堂,好在那时有几个孩子没这样被臭芝麻沾惹过呢,倒也没觉得与众不同。

他说捉天牛,他们也以为天牛头上的触须有一节就有一岁。想其小时,捉到天牛,用绳子系在触须上,我们也是数它的触须有几节就认为它是几岁,如果刚好是十节的话,那是很高兴的事情,我们会很隆重的给它过生日,用很多的青草叶嫩树叶来做生日礼物。天牛是童年时期的好伙伴呢。

他说:我每天醒在鸟声里。我从梦里就听到鸟叫,直到我醒来。我听得出几种极熟悉的叫声,那是每天都叫的,似乎每天都在那个固定的枝头。我有何尝不是呢,清晨在有鸟鸣做背景音乐的梦里醒来,听着熟悉的啄木鸟清脆的笃笃声,喜鹊的叽叽喳喳声,其它鸟儿婉转的歌唱声,一天就从此明快起来。尤其是早春时节,当几天连绵的冷雨后,一清早能听见窗外婉转清脆的鸟鸣,就知道窗外肯定是一个阳光的明媚,心情一扫几天的阴霾,仿佛所有的好心情都是鸟鸣所赐,听着就是那般的喜悦。

他说:我爱逗弄含羞草。触遍所有叶子,看都合起来了,我自低头看我的书,偷眼瞧它一片片的开张了,再猝然又来一下。似乎就是我小时逗弄含羞草的一幅白描,舅公家在阳台上养的一盆含羞草,每次去时,就会粘住不走,一遍又一遍用手指轻触柔嫩的叶,看她含羞的低头,不胜的娇羞,竟怔怔。

他说昆明人家喜欢在门头上摆放一盆仙人掌以辟邪。我想起了我家门头上那一盆长得极肥大的仙人掌,倒垂着披挂下来,肥绿的掌叶,猝然开出极灿烂极艳丽的黄花,很远的地方就能看到那一片明黄,给游子一种熨贴的温暖。

俗话说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酱醋茶来之不易。细一想所谓柴米油盐酱醋茶全都指着人的那张嘴,这些也全都出现在了汪曾祺先生的散文之中。

hDh765.com更多精选读书笔记阅读

人间草木读书笔记1000字


自五四白话文运动以来,散文随笔大兴,周作人、郁达夫、朱自清等都是个中大家,但从个人审美趣味出发,我独爱汪曾祺。他的文笔从不讲究豪言壮语与宏大叙事,而是人间草木,花鸟鱼虫,乡间风物。谈吃,谈植物,谈小说,谈写作,谈故人,皆能言之有物,娓娓道来。

他的散文短,直接,通透,淡若无质,却带着余味,仿佛有一颗天然童心,散漫的稚气在草草几笔中冒出来,总想再多看一点。写芋头:“长出了几片碧绿肥厚的大叶子,在微风里高高兴兴地摇曳着。”写栀子花:“栀子花粗粗大大,色白,近蒂处微绿,极香,香气简直有点叫人受不了,我的家乡人说是:“碰鼻子香”。栀子花粗粗大大,又香得掸都掸不开,于是为文雅人不取,以为品格不高。栀子花说:“去你妈的,我就是要这样香,香得痛痛快快,你们他妈的管的着吗?”。写美人蕉:“昆明的美人蕉皆极壮大,花也大,浓红如鲜血。红花绿叶,对比鲜明。

我曾到近郊中学去看一个朋友,未遇。学校已经放了暑假,一个人没有,安安静静的,校园的花圃里一大片美人蕉赫然开着鲜红鲜红的大花。我感到一种特殊的颜色强烈的寂寞。写昆明的雨:“酒店院子里有一架大木香花。昆明木香花很多。有的小河沿岸都是木香。但是这样大的木香花却不多见。一棵木香,爬在架子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密匝匝的细碎的绿叶,数不清的半开的百花和饱胀的花骨朵,都被雨水淋的湿透了。我们走不了,就这样一直坐到午后。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写了一首诗:莲花池外少行人,野店苔痕一寸深。浊酒一杯天过午,木香花湿雨沉沉。

从花草讲到食物,再到各地风俗,然后是他在西南联大的大学生活,最后是自己的家人及写作。这其中,我感受到他对生活的热爱,细致的观察,真正融入生活感受创造生活。看他的文章仿佛在听一个温和的老人在院子里和你闲说着话,自问自答,对日常生活白描勾勒,娓娓道来。苏轼之所谓“凡文字少小时须另气象峥嵘,彩色煦烂,渐老渐熟,乃造平淡,其实不是平淡,煦烂之极也。”

1985年,汪曾祺先生如是说:我也愿意写写新的生活,新的人物。但我以为小说是回忆。必须把热腾腾的生活熟悉得像童年往事一样,生活和作者的感情都经过反复沉淀,除净火气。特别是除净感伤主义,这样才能形成小说。但是我现在还不能。对于现实生活,我的感情是相当浮躁的。

这三篇也是短小说。《詹大胖子》和《茶干》有人物无故事,《幽冥钟》则几乎连人物也没有,只有一点感情。这样的小说打破了小说和散文的界限。简直近似随笔。结构也尤其随便,想到什么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我这样做是有意的(也是经过苦心经营的)。我要对“小说”这个概念进行一次冲决:小说是谈生活,不是编故事;小说要真诚;不能耍花招。小说当然要讲技巧,但是:修辞立其诚。这短短的一段话,对我影响颇深。当今社会,人心浮躁,人人似乎都很有个性或是标榜个性,但透过个性的表皮又能看到些什么。物质生活的丰饶并不能掩盖精神世界的贫瘠。文学作品与影视剧作品的种类似乎是更多了,但也不过大都是迎合大众口味,在流水线上批量生产制造,大都是某种情绪的宣泄。现代人总爱调侃有趣的灵魂太少。陈词滥调,与其归咎于别人毫无情趣,不如审视自己是否有一棵“草木之心”。正如王小波所说“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拥有诗意的世界。”

《人间草木》读书笔记1000字


《人间草木》是汪曾祺先生的一本经典散文集,该书从零零碎碎的小事入文,用平淡无奇、相对质朴的语言记录了他眼中的人间草木、花鸟虫鱼、旅途中的见闻、各地风土人情以及记忆深处的旧人旧事。全书分为五辑:“一果一蔬
”、“季节的供养”、“四方游记”、“联大师友”、“从容而安”。我比较喜欢“联大师友“的自由学风和作者”从容而安“的心态。

自由的学风

“联大师友“这一辑主要用幽默诙谐的语言介绍了西南联大的师长和同学们以苦为乐的生活轶事以及自由的学风。

西南联大是“北大”、“清华”、“南开”等著名学府在抗战这一特殊历史时期临时组建的。当时的教学设施非常差,生活条件极其艰苦甚至时常因日本人的飞机轰炸而“跑警报”。但在这样的条件下,西南联大却培养了无数的杰出的英才。一位专门研究联大历史的美国教授曾问过有这样一个疑问:“西南联大八年,设备条件那么差,教授、学生生活那样苦,为什么出的人才比北大、清华、南开三十年出的人才都多?”。联大的一位教授给出的答案只有两个字----“自由”。

是的,西南联大的学风十分的自由。在西南联大有一个民主墙,在这个墙上师友们可以自由的张贴任何内容。同学们可以自由的去听所有教授的课。每位教授都有自己的授课方法,所讲的内容也各不相同。有些教授一学期只正式上一两次课,其他时间都是和同学们谈天说地。许多教授对学生的鉴别标准也特别自由:“不怕新,不怕怪,而且不尚平庸,不喜欢人云亦云,只抄书,无创见。”作者在上皮名举先生《西洋通史》上交了一份马其顿地图作业时,甚至得到了“阁下之地图美学价值甚高,科学价值全无”的这样评语,但也能过关。闻一多先生的课甚至没有作业,只用交一份读书报告就可以得到学分。全然不像当前很多学校以分数定好坏的单一标准。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西南联大师生在“自由“的氛围下,实现了教学相长,造就了一段中国教育史的传奇。

从容的心态

而“从容而安”一辑则主要描写了作者豁然达观的心态以及对平凡休闲生活的赞美。

文中有作者对自己的名字从“老汪”变成“汪老”这一变化的感慨,也有自己生活经历的感悟。既写了他自己在六十岁和七十岁生日的诗和书怀也描述了他的艰辛岁月。我印象最深的是作者对自己“右派”和文革时期经历的描写。汪老没有怨恨朋友们不得已而对他的批判,也没有因被戴上“右派”高帽下放到乡下而颓唐。对他来讲,这次劳动改造反而使平淡的生活增加了一点色彩,例如他自嘲为吃过最多品种马铃薯的中国人。在乡下先生除了劳动锻炼外,还积极参加各种文娱活动,与乡亲们共同布景、演戏、排练。因“干活儿不藏奸和群众关系好“而成为了”摘帽右派“。文革中作者也受了一些冲击,但先生凭借”随遇而安“的心态支撑过来。并认为“生活,是很好玩的”。

除描写自己感悟之外,作者还写了其他一些人的悠闲生活。例如通达的老搓澡工,一位在闹市中独居老人生活的悠闲、平淡。独居老人每天只是“吃抻面,拨鱼儿,抱膝闲着”,没有大喜大忧,没有烦恼,带着笑意,用着孩子一样天真的眼睛。

世间万物皆有情,难得最是心从容。生活是美好的,我们应该放松心态,从容面对。

读书范文:《人间草木》的初中生优秀读书


《人间草木》是汪曾祺的一本散文集,里面的内容精彩万分,值得推荐给家长阅读一下。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人间草木》的初中生优秀读书笔记,希望大家喜欢!

读后感大全网专业提供免费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您。https://m.dhb100.com/

《人间草木》的初中生优秀读书笔记1

《人间草木》还描写了作者在联大上大学的一些岁月,他和几个朋友总是爱泡茶馆,而且一泡就是大半天,作者的一些优秀小说,散文,都是在泡茶馆时写下的。啊!作者真是不同凡响。

在联大那时人们穿的衣服也是风格迥异。但大多数衣服都是非常破旧,还有人穿的鞋露着脚趾,后跟烂了。虽然那时联大的师生破衣烂衫,但每天孜孜不倦的作学问,穷且益坚。这种精神,值得我们现在的青少年学习。

在联大的那段岁月中,对于作者来说,还有一些激动人心的事情—跑警报。抗战时期,一有警报就要往外跑,真是激动人心啊!那时自然也死了一些人,毁了一些房屋,意在吓唬昆明人,施加威胁,使人产生恐惧,但是昆明人是不会被威胁到的,中国人都是坚强的,我们青少年也是坚强不屈的。

沈从文、金岳霖先生、闻一多先生都是作者在联大对作者有深远影响得人。事隔多年,作者回想起来,仍历历在目,真是耐人寻味。

《人间草木》的初中生优秀读书笔记2

在读《人间草木》之前可谓是对汪曾祺先生毫无所知,如果搜索记忆中姓汪的名人大概只能说出汪精卫来。读罢此书想出两个字最能代表我的感受“用心”和“生活”。俗话说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酱醋茶来之不易。细一想所谓“柴米油盐酱醋茶”全都指着人的那张嘴,这些也全都出现在了汪曾祺先生的散文之中。

以前读季羡林先生的散文里面多是对大自然的歌颂,现读汪曾祺先生的散文里面多是对生活的感触,纵使是游记也充满了浓浓的生活气息,与人贴的很近不是像纯粹歌颂自然之美的文章那般孤冷。汪曾祺先生对吃是很有造诣的,在文章中有专门的一辑介绍各种各样的吃食,我是个饕餮客什么都是胡乱的扒拉到嘴里,往往是肚子已经填饱而饭菜的味道还毫无所觉。关于吃,让我回忆的话我第一想起来的便是小时候母亲每天都要煮的面条如果幸运的话还能加上一盘醋溜白菜,再回忆便能想起红烧肉,小时候家里比较困难很少吃肉,所以现在如果别人问我最喜欢吃什么菜我可能会回答红烧肉的。

如果让我回忆各种吃食的美好滋味我根本就回答不上来,我是对生活不用心的人,所以很多事情在我身边发生了又在我记忆中消失了。散文集中最让我喜欢的是对西南联大的回忆,其中对西南联大老师学生还有抗战间生活状态的回忆让我着迷,由书中我得知为什么那时候的学生比现在的学生要优秀何止千倍万倍,谁能冒着生命危险穿越大半个中国到达昆明仅为了考取西南联大求得学问。西南联大为什么会在八年的时间里比北京大学三十年时间出的人才都多,原因就是汪曾祺先生说的那句话“自由”。他也在文中说之所以考西南联大是因为那里的学生“潇洒”。

《人间草木》的初中生优秀读书笔记3

《人间草木》这本书,我认为是文言文和白话文结合,每一章都写出那种人间琐事。一般我写长作文都不会去写生活中的小事,但汪曾祺不一样,感觉每一件家常小事、朋友性格、每一朵花开花落、成熟、腐烂都值得他去写,每一篇散文都像是在和知心朋友说话。

我最喜欢的一篇是《北京的秋花》这篇,还分为4小篇,我认为最后一小篇《黄沪。爬山虎》应是叶不是花,菊花里我最喜欢最后一段,我也认为菊花一盆盆看是很好的,这样就能发现每一盆菊花的特点去欣赏它独特的美,扎起来却只能感到一眨眼的震惊,觉得无趣。在《秋葵鸡冠凤仙秋海棠》这篇文章里,我最喜欢第3段,更让我感到凤仙花的实用,秋海棠也让作者睹物思人,果园的收获里,写葡萄的时候,那种熟练的感觉,让我觉得汪曾祺种葡萄很久了,也很用心。

老妈买的那本书,前有汪曾祺的画,飞洒的墨汁,潇洒的画,配上文中应景的段落,简直文中有画画中有文,在这些画里,我最喜欢第四张画,这张画的枝条一直垂到画纸最下方,正好应了“抽条甚长”这句话,汪曾祺的文和画都可以用“简练”一词来形容,文章的简练是犹如文言文的白话文,画的简练是因为他的画简练到最少11笔就可画成。

人间草木这本是里的葡萄月令是汪曾祺被判为“右派”时写的,但却无一点不开心,就像是没被冤判一样,所以更造就了一种独特的风格,那种漫不经心、娓娓道来的感觉。

《人间草木》的初中生优秀读书笔记4

一花一世界印象中汪曾祺先生的文字是平实亲切有生活滋味儿的。而我呢,在十几岁的时候,总盼望着被什么醍醐灌顶,一语惊醒。一心想看更壮烈的、跌宕的、发人深省的经典大部头,所以对这样一位被以平实称道的作家,并不上心。是老师推荐,才去拜读了《人间草木》,书里头,他写院子、写花卉、写昆明的雨天,写枸杞子写葡萄写北京人遛鸟,不疾不徐地。像是一位在山间闲庭信步的老农,把昨晚上赶路的马车不小心抖露出的零碎细软一一拾起来那样。

院子里的杂草、野花,雨后冒出来的菌菇,路边姑娘叫卖的栀子花……这些都是最平常的事物,是今天的我们不太会去停下来关心的事物。大多数时候,我们更向往“深刻”,借由“深刻”带来成长的满足。“平凡”、“平常”,这是我们有意去避讳的字眼。其实成长并不就意味着走向成熟深刻,而是我们越来越关注生活,热爱生活。以前的我行走在校园里总是脚步匆匆,总想着快些到班,快些到宿舍,挤出那么一点时间来学习。却往往忽略了许多身边的景色。记得有一亲戚曾说:你们八中门口那个爱的雕像还挺好看的,我上次去办事看见了。我的心里一惊,我在八中也快有一年了,怎从来没注意到那雕像有爱这个字呢,亲戚路过一次便几下了,实在是惭愧,我只得应和道:是,是挺好看的。我总是觉得在学校的生活单调,却突然发现自己甚至没有好好去观察我的生活,学校的树我叫不出来名字,学校的小书屋我从来没进去过,住在一层楼里的同学我叫不上来名字。

而汪曾祺写《人间草木》,从花草讲到食物,再到各地风俗,然后是他在西南联大的大学生活及对老师的回忆,最后是自己的家人及写作。这其中,我感觉到他对生活的热爱,细致的观察,真正融入生活感受生活创造生活。他并不像许多作家一般在作品中抒发自己的悲凉孤独之感,而是喜欢描写自己简单的快乐,让每一个读者都感受到他的乐观与豁达。然而,我们都知道,汪老吃过的苦不比任何人少。

《人间草木》少有华丽的辞藻,少有大段的抒情,少有内心的悲伤,取而代之的是平实的描写,淡淡的热爱和豁达的心境。书毕,再走在路上,不免放慢了脚步,上扬了嘴角,用心去看周围的一切,属于我的生活。

《人间草木》的初中生优秀读书笔记5

文章分七辑,每一辑内容都不同。作者汪曾祺先生是个真性情的人,单单从目录就能看得出来。每篇文章的题目都很直白,朴素、平凡但是带着点诗意。“人间草木”这个题目只是其中一篇散文的题目,但是作为整本散文集的名字,却很恰当。每篇散文的语言都很朴实,简单,内容也不是什么出奇的事情,普通得真的就像随处可见的草草木木。不知是题目烘托了文章,还是文章烘托了题目?

汪曾祺先生也是什么都能写,而且写的有趣。卸去了华丽辞藻的文章读起来让人颇为心安和舒服。从回忆家乡的一花一草一木,到各种各样的小吃,再到在联大的生活、相识的老友、亲人……几乎都是司空见惯的事,在汪曾祺先生笔下却别有魅力。其中有篇《葡萄月令》,五页的文章,把葡萄从一月到十二月详详细细地描写了下来,但读着一点也不使人厌烦。这便是魅力,或者说是魔力。

零零碎碎的小事太平凡了。散文是拿这些小事入文,能抓住人心的就是好文章。即使是他人的经历,《人间草木》这本散文集读起来仍旧是温暖的。有人对散文不感兴趣,认为它无聊,没有跌宕的情节,像一杯白水。其实生活就是白水,只是喝的人心境不同罢了。

汪曾祺先生的生活,一定是担得起这八个字的--

温和从容,岁月静好。

《人间草木》的初中生优秀读书笔记

《人间食粮》读书笔记


“梦想明天是一种快乐,但明天的快乐却是另一样,幸好事实与人的梦想不同;惟其不同,事物才各具价值。”

始终相信命中注定,比如你在什么样的阶段邂逅一本什么样的书。《人间食粮》貌似又给我了这样的感受。之前其实完全没有涉略过安德烈·纪德的书,闲时翻起这本散文诗,倒也觉得颇生趣味。

“活在当下”这个理念近些年来好像已经被多次提及了。最开始接触这个观念还是在高中,和老戴一同在五中门口的书店买了《活在当下的力量》。现在看来,那本书其实过于教科书式,但却让我开始觉得,没必要为过去或者未来(尤其在当时能不能考出好成绩)担忧,要安心地做好当下的事。算是启蒙。之后人生所掺杂的事情越来越多,也会为有遗憾的过往、岌岌不可追的未来而悔恨、担忧,即便心里清楚地告诉自己,不要沉迷不可改变或者不可预知的事,也会生出若隐若现的惶恐。但却也慢慢明白,想真正做到活在当下,还需要慢慢修行啊。

《人间食粮》算是对活在当下的又一诠释。这本书看似写的是正视并追随自己欲望的根源。但我偏生读出了作者对自我认知的清醒和对人生真谛的解读。“人就是为幸福来到这个世间,自然万物莫不做这样的指点”。所以,你愿意承受的痛苦也好、快乐也罢,无一不是因为他们在你心里有着“幸福”或者“能够创造幸福可能性”的地位。这样一想,很多事情便变得格外清晰。人世间的所有事,无一不是取决你自己的选择。倘若每一个人能少一点对圣人式的自我感动,多一些自我满足的认知,可能便会少很多的摩擦和怨愤吧。

书中有一句话说的很好,“放弃快乐无异于不战自败”。但是,快乐是什么,取决于你。是事业?是爱情?是高山流水?是山间白鹭?不管是什么,你要追随自己快乐的内心而去,让”你的选择”同”你自己”保持同一。这很难得,因为大部分世人的痛苦都来自于得不到、舍不得、放不下,来自于所拥有的和所追求的不同。我们终其一生,最根本的目的无非是实现这样的“同一”。但并不容易——你要明白什么是你想要的、什么是能够愉悦你的;还要努力在现世打拼,让你所爱成你所得。哦,可能有些事是光努力不可以的,那你就多创造能够让你快乐的事吧,得不到的,保持释然的平常心就好了。

在人间读书笔记


《在人间》是一本不同的小说,不是描写贵族舞会似的生活,而是一本贫民贴心的读物。
跟着主人公去经历底层社会的种种。在无法抗拒的压力下,人们似乎只能选择堕落。每人都有各自的生活经,懂得怎样去敷衍与游戏。在肮脏的环境与低俗的思想里,在狭隘的天地与无聊乏味的日子里,调情与淫荡似乎成了大家唯一有趣的嗜好。大家都相互欺骗着,这里面没有爱,大家都只是胡闹而已。

爱情已经完全扭曲为一种简单的肉体上的依存,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大家不都过的很正常吗?谁叫社会所需要的只是他们能够提供简单的劳力而已。就在看不到希望的地方,分明有一双犀利的双眼,探寻着智慧的光芒。那就是主人公渴望出路与改变的双眼。

他生活在他们中间,独立着,总是以旁观者的角度去揣测生活的意义。他的思想被书引领着,生活在另一个广阔而自由的天地。书中的世界与现实的强烈反差,也常使他苦恼,外祖母美好的心灵与玛戈尔王后高尚的情操成为日后回忆的主角。对书籍的酷爱,开启了愚昧的头脑。一个用书籍填补思想贫瘠的人,反抗着周围的种种不协调。主人公,厌恶了身边的丑陋与粗俗,向往一种纯洁,美好的生活。我必须寻求一种新的好的生活,不然我就会毁灭。带着一种更高的追求,走上了去学校求学的道路。书籍,始终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让人有所追求,给人崇高的信仰。何时何地最好都别忘了读书。

《人间词话》读书笔记


书籍简介:

摘抄:1.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2.自然中之物,互相关系,互相限制。然其写之于文学及美术中也,必遗其关系限制之处。故写实家亦理想家也。又虽如何虚构之境,其材料必求之于自然,而其构造亦必从自然之法律。故理想家亦写实家也。

3.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4.诗人必有轻视外物之意,故能以奴仆命风月。又必有重视外物之意,故能与花草共忧乐。

读书笔记:

《人间词话》是王国维所著的一部文学批评著作。该作是作者接受了西洋美学思想之洗礼后,以崭新的眼光对中国旧文学所作的评论。表面上看,《人间词话》与中国相袭已久之诗话,词话一类作品之体例,格式,并无显著的差别,实际上,它已初具理论体系,在旧日诗词论著中,称得上一部屈指可数的作品。甚至在以往词论界里,许多人把它奉为圭臬,把它的论点作为词学,美学的根据,影响深远。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晚清以来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

翻阅《人间词话》,不难发现王国维读了很多书,写了许多书的评论,也因此《人间词话》被誉为文学批评著作,但是我猜测,人间词话只是王国维先生的读书笔记而已。他读一本书,摘抄语句,发表自己的感想,一开始也许他只是写给自己看的,但是记录着记录着,由于见解独到,有理有据,就成了一本评论著作。

由于我的文学功底的缺失,对本书中的一些文章有的是一知半解,有的是似懂非懂,有的则完全不知所云了,唯一记得最牢的是书中最有名的一段话: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忘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这段话由三首诗中的三个句子组成,所表达的本意与王国维想表达的意思相去甚远,但是经王先生一组合,表达了他认为的境界,却也相当合理,可见王国维先生文学创新的能力很高。而其中所传达的,对我们也有不可否认的现实意义。

在我看来,第一境,就是说…………立志,或者说清楚明白自己要怎么走。【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就是说你得知道你现在研习的这门功课,到了后面到底能学成什么样,你得怎样学到那样的程度,对自己攀登的这一条路有着清晰的了解。第二境,就是积累。积累自己的知识,积累格律音韵的发展历史和各个时期的理论,积累诗才和典故,积累讲故事的窍门桥段和阅历……百分之九十九的人一辈子都在这一境晃荡,修炼到第二境巅峰的人就可被称作大师矣。第三境,就是顿悟。在一瞬间明白自己这门功课的本质,将自己所积累的一切知识融会贯通,从此再不被束缚,随心所欲,自在挥洒,即孔子言:“随心而不逾矩”是也。所谓的不被束缚,不是说可以乱来,而是说彻底梳理建立完自己的理论体系后,一切逾距的行为根本不会在身上出现。那些不对的东西自然会觉得丑陋,而绝不会出现。

书中这样说道:“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无二人胸襟而学其词,犹东施之效捧心”。的确,苏东坡和辛弃疾的词能够达到如此高的成就,并不仅仅是展现出的词那样简单。能够写出这样的词,除了有运用文字的功力,还有他们渊博的学识和宽广的胸襟。想要达到如此成就的人,若只是去效仿他们作出的词,而没有去积累知识拓展视野的话,那果真是东施效颦,不能达到目的。问题也就会变得更加复杂倘若我们脚踏实地的来完成自己的学习过程,其对我们的回报我相信不仅仅完成的喜悦。更多的可能是成就感!

书中说“词之忠实,不独对人事宜然。即对一草一木,亦须有忠实之意,否则所谓游词也”。“忠实”有忠厚老实、忠诚实在之意。对人事的忠诚态度,这一直是我们强调的。忠于他人,不瞒骗,不欺诈,这是最基本的做人准则,也是大家从小就了解的。然而,对草木这些没有人事互动的自然景物,要本着如此的忠实态度,的确还没有太重视。听过很多人的写作过程,大家都比较习惯于借景抒情。或许,当大家增加对万物自然本色的重视,坚持尊重自然的情境,以本色为上,再加以自己情感的文字,两者相融,一定会有更多令人称赞的作品出现。一草一木的原有本色,有不一样的光彩。同时,忠实于自然,也要忠实于人事,忠诚得对待他人,这是一直不能撇下的做人准则,对人对物对文,“忠实”二字不可抛。

如今走入大学,身边越来越多的人告诫我们要懂得为人处世,这不是教我们处心积虑,而是让我们明白人与人交往有必须坚持的准则和不能碰触的原则。所以如今读完《人间词话》,看到王国维先生对词话的评判,就自然联系到了人事这一面。其实对诗词的要求,何不就是对诗人词人的要求呢?诗人词人对作品的态度,又怎不能体现出他们对万事处理的心态呢?对万事的处理又怎会不包含对人事的处理呢?也就是顺着这条思路,我便有了这些感想。或许我的读书感想并不是大部分读者的感受,但“一百个读者心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同一本书在不同的人心中会与作者产生不同的“共鸣”,而我的反应就是这些文字。写诗作词是一门高深的学问,为人处世也不是一门浅显的学科。我认为,在我们的创作过程和学习过程里,也就掺杂着对人事的看法和体悟。学好学校里的课程,不仅可以增长学识,加深内涵,宽广胸襟,也可以将我们塑造成一个个“有情有义”“有人情味”的人。对一个社会人而言,这是多么基本的标准,然而如今这样的人已十分珍贵。我们是小文人,更是社会人。

《人间有味》读书笔记


汪曾祺,生于1920年,卒于1997年,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他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虽然他一生经历了无数苦难和挫折,受过各种不公正待遇,但他却始终保持平静旷达的心态,并且创造了积极乐观诗意的文学人生。贾平凹在一首诗中这样评价汪曾祺:“是一文狐,修炼成老精。”

《人间有味》是汪曾祺的经典散文集,收录他经久流传的41篇文章,分为四辑。前两辑尽写吃食,如《昆明的吃食》《五味》《故乡的食物》《食道旧寻》《四方食事》《泡茶馆》;后两辑写亲情、友情、街巷之情和乡情,充满着浓浓的回忆。

汪老把吃食当作诗歌一样的存在:

映时春有雪花蛋,乃以蛋清,温猪油于小火上,不住搅拌,猪油与蛋清相入,油蛋相融,洁白有亮光。

汪老可以超凡看世间一切:

赏花赏到气息,氛围,情怀。隔江看花,隔窗听雨,隔着人世中一层一层占有的标签,轻启那古旧又明润的光。如同,浴一回月光,落两肩花瓣,踏一回轻雪,活着,走着,看着,欣喜着,却没有患得患失的心情。

汪老的洒脱在书里表达的淋漓尽致:

栀子花粗粗大大,又香得掸都掸不开,于是为文雅人不取,以为品格不高。栀子花说:去你妈的,我就是要这样香,香得痛痛快快,你们他妈的管得着吗!

汪老看本质老辣独到:

我们这个民族,长期以来,生于忧患,已经很“皮实”了,对于任何猝然而来的灾难,都用一种“儒道互补”的精神对待之。这种“儒道互补”的真髓,即“不在乎”。这种“不在乎”精神,是永远征不服的。

汪老对于现代家庭教育也有着不过时的看法:

我觉得一个现代化的,充满人情味的家庭,首先必须做到“没大没小”。父母叫人敬畏,儿女“笔管条直”最没有意思。儿女是属于他们自己的。他们的现在,和他们的未来,都应由他们自己来设计。一个想用自己理想的模式塑造自己的孩子的父亲是愚蠢的,而且,可恶!另外作为一个父亲,应该尽量保持一点童心。

最让我动容的是汪老的那份情到深处:

世界先爱了我,我不能不爱它,只记花开不记人,你在花里,如花在风中。那一年,花开得不是最好,可是还好,我遇见你,那一年,花开得好极了,好像专是为了你,那一年,花开得很迟,还好,有你。

文字如此闲适,然而我们代入历史便可知,汪老一生所经历的轰轰烈烈的大事可谓多矣,例如启蒙救亡、夺取政权、反右斗争、文革、改革开放等等。他将一切深埋内心,在文字中反而呈现一种平淡的美,一种细水悠悠的淡雅,一种岁月静好、闲适从容的人生态度。

细细品读完本书,我感到: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一定要在在生活细小枝末里,发现美,感受快乐,活在当下。不必为了看不到的未来而忧心忡忡,在四五月认真做事,到了七八月自然会有收获。

用汪老书中的话说,就是:

人不管走到哪一步,总得找点乐子,想一点办法,老是愁眉苦脸的,干嘛呢!(杜一梅)

2024最新读书:人间草木读书范文800字左右


汪曾祺作为当代著名短篇小说家、剧作家已是公认的事实,特别是他执笔的《人间草木》家喻户晓。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人间草木读书笔记范文800字左右,希望大家喜欢!

希望读后感大全的优质读后感能够给您带来灵感。http://www.dhb100.com

人间草木读书笔记范文800字左右1

看汪曾祺的《人间草木》,惹起我无尽乡思。

他说:“莫碰臭芝麻,沾惹一身,嗐,难闻死人。”小时,上学前,放学后,就爱在乱草丛中钻,有时会不小心,沾惹上那些臭兮兮的臭芝麻,粘在衣服上怎么也挥扫不去,有时竟就带着那身臭气进学堂,好在那时有几个孩子没这样被臭芝麻沾惹过呢,倒也没觉得与众不同。

他说捉天牛,他们也以为天牛头上的触须有一节就有一岁。想其小时,捉到天牛,用绳子系在触须上,我们也是数它的触须有几节就认为它是几岁,如果刚好是十节的话,那是很高兴的事情,我们会很隆重的给它过生日,用很多的青草叶嫩树叶来做生日礼物。天牛是童年时期的好伙伴呢。

他说:“我每天醒在鸟声里。我从梦里就听到鸟叫,直到我醒来。我听得出几种极熟悉的叫声,那是每天都叫的,似乎每天都在那个固定的枝头。”我有何尝不是呢,清晨在有鸟鸣做背景音乐的梦里醒来,听着熟悉的啄木鸟清脆的“笃笃”声,喜鹊的叽叽喳喳声,其它鸟儿婉转的歌唱声,一天就从此明快起来。尤其是早春时节,当几天连绵的冷雨后,一清早能听见窗外婉转清脆的鸟鸣,就知道窗外肯定是一个阳光的明媚,心情一扫几天的阴霾,仿佛所有的好心情都是鸟鸣所赐,听着就是那般的喜悦。

他说:“我爱逗弄含羞草。触遍所有叶子,看都合起来了,我自低头看我的书,偷眼瞧它一片片的开张了,再猝然又来一下。”似乎就是我小时逗弄含羞草的一幅白描,舅公家在阳台上养的一盆含羞草,每次去时,就会粘住不走,一遍又一遍用手指轻触柔嫩的叶,看她含羞的低头,不胜的娇羞,竟怔怔。

他说昆明人家喜欢在门头上摆放一盆仙人掌以辟邪。我想起了我家门头上那一盆长得极肥大的仙人掌,倒垂着披挂下来,肥绿的掌叶,猝然开出极灿烂极艳丽的黄花,很远的地方就能看到那一片明黄,给游子一种熨贴的温暖。

俗话说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酱醋茶来之不易。细一想所谓“柴米油盐酱醋茶”全都指着人的那张嘴,这些也全都出现在了汪曾祺先生的散文之中。

人间草木读书笔记范文800字左右2

《人间草木》是汪曾祺先生的一本经典散文集,该书从零零碎碎的小事入文,用平淡无奇、相对质朴的语言记录了他眼中的人间草木、花鸟虫鱼、旅途中的见闻、各地风土人情以及记忆深处的旧人旧事。

全书分为五辑:“一果一蔬”、“季节的供养”、“四方游记”、“联大师友”、“从容而安”。我比较喜欢“联大师友“的自由学风和作者”从容而安“的心态。

自由的学风

“联大师友“这一辑主要用幽默诙谐的语言介绍了西南联大的师长和同学们以苦为乐的生活轶事以及自由的学风。

西南联大是“北大”、“清华”、“南开”等著名学府在抗战这一特殊历史时期临时组建的。当时的教学设施非常差,生活条件极其艰苦甚至时常因日本人的飞机轰炸而“跑警报”。但在这样的条件下,西南联大却培养了无数的杰出的英才。一位专门研究联大历史的美国教授曾问过有这样一个疑问:“西南联大八年,设备条件那么差,教授、学生生活那样苦,为什么出的人才比北大、清华、南开三十年出的人才都多?”。联大的一位教授给出的答案只有两个字————“自由”。

是的,西南联大的学风十分的自由。在西南联大有一个民主墙,在这个墙上师友们可以自由的张贴任何内容。同学们可以自由的去听所有教授的课。每位教授都有自己的授课方法,所讲的内容也各不相同。有些教授一学期只正式上一两次课,其他时间都是和同学们谈天说地。许多教授对学生的鉴别标准也特别自由:“不怕新,不怕怪,而且不尚平庸,不喜欢人云亦云,只抄书,无创见。”作者在上皮名举先生《西洋通史》上交了一份马其顿地图作业时,甚至得到了“阁下之地图美学价值甚高,科学价值全无”的这样评语,但也能过关。闻一多先生的课甚至没有作业,只用交一份读书报告就可以得到学分。全然不像当前很多学校以分数定好坏的单一标准。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西南联大师生在“自由“的氛围下,实现了教学相长,造就了一段中国教育史的传奇。

从容的心态

而“从容而安”一辑则主要描写了作者豁然达观的心态以及对平凡休闲生活的赞美。

文中有作者对自己的名字从“老汪”变成“汪老”这一变化的感慨,也有自己生活经历的感悟。既写了他自己在六十岁和七十岁生日的诗和书怀也描述了他的艰辛岁月。我印象最深的是作者对自己“右派”和__时期经历的描写。汪老没有怨恨朋友们不得已而对他的批判,也没有因被戴上“右派”高帽下放到乡下而颓唐。对他来讲,这次劳动改造反而使平淡的生活增加了一点色彩,例如他自嘲为吃过最多品种马铃薯的中国人。在乡下先生除了劳动锻炼外,还积极参加各种文娱活动,与乡亲们共同布景、演戏、排练。因“干活儿不藏奸和群众关系好“而成为了”摘帽右派“。__中作者也受了一些冲击,但先生凭借”随遇而安“的心态支撑过来。并认为“生活,是很好玩的”。

除描写自己感悟之外,作者还写了其他一些人的悠闲生活。例如通达的老搓澡工,一位在闹市中独居老人生活的悠闲、平淡。独居老人每天只是“吃抻面,拨鱼儿,抱膝闲着”,没有大喜大忧,没有烦恼,带着笑意,用着孩子一样天真的眼睛。

世间万物皆有情,难得最是心从容。生活是美好的,我们应该放松心态,从容面对。

人间草木读书笔记范文800字左右3

曾经听过很多人的推荐,但我向来不喜跟风,总特意和别人错开来,于是别人读完之后说“嗯,好啊好啊,真好!”我就嗤之以鼻,转过头去读别人的书。再后来,心性成熟了些,也不再管别人的评价,只要对我眼缘的书,我都搜来看看。于是,我就打开了这本书。我本以为标题已是足够清晰明了,大致内容就讲些草啊花啊,对于我这种平时毫无雅兴去观察花鸟鱼虫的人来说兴许还会很无聊。但是,翻开书之后,我还是惊呆了。

人间草木啊,一草一木,处处都是家的气息。

记忆是个很神奇的东西,对于人来说,它是相通的。别人回忆的时候,你的记忆点也会被触发。于是,我就像刚出生的小孩,重新又成长了一次。我看见自己的童年里的夏天,看见自己的家乡的板栗,看见带有温度的花草与景观。我并不是作家或是评论家,亦无法衡量文字的水平,但是真正的好作家,我想,就是能带给你触动,能给你共鸣的文字玩弄者吧。

从开始对草草木木的叙述,到后来的一些玩物或食物,最后以人物结尾,正好,世界一切全部齐活了。你会发现原来山丹丹过一年开花的时候会多开出一朵,枸杞头也可以作为野菜,葡萄原来也能开出花朵,而北京的许多人都对养鸟情有独钟。罗汉嘛,昆明筇竹寺的大气粗犷而苏州紫金庵的则是秀气书生。我做摘抄时,在书里抄了不少菜谱,韵味十足,每一笔每一画都那么亲切。改天也要亲手试一试,汪曾祺老先生在吃与制作上面颇有心得。到后来写人时,汪先生回忆了在西南联大的日子。那是一段动荡但又愉悦的日子,物质上并不富足但却拥有充盈的生活。无事下下茶馆,跑跑警报,闲时读读书,西南联大的自由民主校风已是不言而喻,这与当时培养出那么多人才是分不开的。作者写到沈从文先生的时候,就好像沈先生坐在你的对面教授课,字如珠玑,你不能不感叹“妙”。同时,汪先生也在书中指出了沈从文先生的写作要理,例如,小说的对话要接近人物,要“朴素”。当然金岳霖老师也是有趣得很,终生未娶的他养了一只大公鸡,吃饭时可与他并桌。

生活是有哲理的,人物是美妙的。这大概就是《人间草木》最美的地方了。

木心说“有时人生真不如一句陶渊明”。古有归田园的陶渊明,今有生活中城市里的汪曾祺。人生啊,还是要自己活出乐趣,才可以感染他人。

人间草木读书笔记范文800字左右4

一花一世界印象中汪曾祺先生的文字是平实亲切有生活滋味儿的。而我呢,在十几岁的时候,总盼望着被什么醍醐灌顶,一语惊醒。一心想看更壮烈的、跌宕的、发人深省的经典大部头,所以对这样一位被以平实称道的作家,并不上心。是老师推荐,才去拜读了《人间草木》,书里头,他写院子、写花卉、写昆明的雨天,写枸杞子写葡萄写北京人遛鸟,不疾不徐地。像是一位在山间闲庭信步的老农,把昨晚上赶路的马车不小心抖露出的零碎细软一一拾起来那样。

院子里的杂草、野花,雨后冒出来的菌菇,路边姑娘叫卖的栀子花……这些都是最平常的事物,是今天的我们不太会去停下来关心的事物。大多数时候,我们更向往“深刻”,借由“深刻”带来成长的满足。“平凡”、“平常”,这是我们有意去避讳的字眼。其实成长并不就意味着走向成熟深刻,而是我们越来越关注生活,热爱生活。以前的我行走在校园里总是脚步匆匆,总想着快些到班,快些到宿舍,挤出那么一点时间来学习。却往往忽略了许多身边的景色。记得有一亲戚曾说:你们八中门口那个爱的雕像还挺好看的,我上次去办事看见了。我的心里一惊,我在八中也快有一年了,怎从来没注意到那雕像有爱这个字呢,亲戚路过一次便几下了,实在是惭愧,我只得应和道:是,是挺好看的。我总是觉得在学校的生活单调,却突然发现自己甚至没有好好去观察我的生活,学校的树我叫不出来名字,学校的小书屋我从来没进去过,住在一层楼里的同学我叫不上来名字。

而汪曾祺写《人间草木》,从花草讲到食物,再到各地风俗,然后是他在西南联大的大学生活及对老师的回忆,最后是自己的家人及写作。这其中,我感觉到他对生活的热爱,细致的观察,真正融入生活感受生活创造生活。他并不像许多作家一般在作品中抒发自己的悲凉孤独之感,而是喜欢描写自己简单的快乐,让每一个读者都感受到他的乐观与豁达。然而,我们都知道,汪老吃过的苦不比任何人少。

《人间草木》少有华丽的辞藻,少有大段的抒情,少有内心的悲伤,取而代之的是平实的描写,淡淡的热爱和豁达的心境。书毕,再走在路上,不免放慢了脚步,上扬了嘴角,用心去看周围的一切,属于我的生活。

人间草木读书笔记范文800字左右5

读《人间草木》给我最深刻的感受就是—极其赋有情趣、文化,给人以启迪,发人深省,增长见识的一本宝贵的书籍。其中还有许多不惟人知的奇妙趣事,美丽动人的景物。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花儿呢?更是艳丽夺目。有缅桂花,芳香扑鼻,香的像兰花。夏天有珠兰、牵牛,牵牛花是短命的,还有薄命的秋葵,美丽的凤仙,真是数不胜数。还有一种奇妙的野草“万把钩”它结的果实上有许多小钩,碰到它就会挂在衣服上,很难清除。

这些东西都很有趣吧!看了这之后,我深深的陶醉并沉迷在此,其中的乐趣还无穷呢!

山丹丹一种很漂亮的花,可以入药,还有紫红诱人的葡萄,沁人心脾,还有香甜的槐花,弥漫在整个春天。啊,真美!我仿佛亲眼看见如此优美的景色。

作者把这些优美的景色刻画的栩栩如生,他细微的观察深刻的描写,都使人仿拂置身其中,给人一种视觉的享受。《人间草木》刻画的如此醉人、优美,仿佛只有融入大自然才能真切体会。

说到生活,肯定少不了美食,文中对于食品的描写更是让人垂涎三尺,那美味简直是人间极品。

高邮的咸鸭蛋可是不同凡响。那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蛋黄发红,散发诱人的香味。不似别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说到美味自然少不了作者钟爱的咸菜茨菇汤、气锅鸡、火腿,还有昆明的牛肉等祖国各地的特色佳肴。气锅鸡特别鲜嫩,汤清如水,而且鸡想扑鼻,看着这生动的描写,我不禁口水潜溢。

作者有这么渊博的知识,如此独特的见解,一定游历过许多名山大川,而且了解的风土人情也相当之多。作者了解到各地区的人们口味迥异。山西人爱吃醋,爱吃酸。无锡人爱吃甜。四川人爱吃辣,等等的异域风情。作者竟能对各地的风土人情知之甚详,看来作者是一个喜欢游历,善于观察的人。

人间草木读书笔记范文800字左右6

书是必不可少的。今天,我就来说说汪曾祺的《人间草木》。

我经常听老师提到汪曾祺的文章,却一直未曾读过。一次老师将这本《人间草木》借给了我,甚是惊喜。

书中写的却是些生活的小事或很平常的景物。第一大章《人间草木》写的是作者童年的花园、儿时的风景与美轮美奂的四季轮回。“巴根草,绿茵茵。唱个唱,把狗听。”在作者笔下,小到一只是天牛,大到一朵冰心蜡梅,都是那么柔美,那么可爱。真没想到,原来作者的童年也是那么自由、快乐。这让我不禁想到写《呼兰河传》的萧红,在两个不同的作者笔下,有同样幸福的孩提时代、快乐的童年时光,更同样有着浓浓的思乡情。

《联大岁月》、《师友相册》则写了他在西南联大生活的七年。作者曾在西南联大被日军的飞机轰炸过,失去过一个母亲、一个继母。面对这一切,作者用生动、朴实的笔调写下《平淡人生》这一章,他没有用多少华丽的词藻,只是做了一个讲述者,将他波澜起伏的人生说得“平平淡淡”,这一从容的品格值得我们学习。

《四方食事》,则收集了作者所品尝过的各地美食中的上品,读了让人不禁垂涎三尺。

值得一提的还有汪曾祺的文笔。他的文笔很“奇”,奇在他总是很细腻地描写一件事,却并不怎么写自己的感受。整篇文章几乎没用过“激动”、“高兴”这一类词,可作者的感情却不由自主地流露出来。

这,就是汪曾祺写的《人间草木》,一本触人心弦的散文集。

人间草木读书笔记范文800字左右

《人间有味》读书笔记(精选笔记)


汪曾祺,生于1920年,卒于1997年,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他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虽然他一生经历了无数苦难和挫折,受过各种不公正待遇,但他却始终保持平静旷达的心态,并且创造了积极乐观诗意的文学人生。贾平凹在一首诗中这样评价汪曾祺:“是一文狐,修炼成老精。”

读后感大全网专业提供免费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您。https://www.dhb100.com/

《人间有味》是汪曾祺的经典散文集,收录他经久流传的41篇文章,分为四辑。前两辑尽写吃食,如《昆明的吃食》《五味》《故乡的食物》《食道旧寻》《四方食事》《泡茶馆》;后两辑写亲情、友情、街巷之情和乡情,充满着浓浓的回忆。

汪老把吃食当作诗歌一样的存在:

映时春有雪花蛋,乃以蛋清,温猪油于小火上,不住搅拌,猪油与蛋清相入,油蛋相融,洁白有亮光。

汪老可以超凡看世间一切:

赏花赏到气息,氛围,情怀。隔江看花,隔窗听雨,隔着人世中一层一层占有的标签,轻启那古旧又明润的光。如同,浴一回月光,落两肩花瓣,踏一回轻雪,活着,走着,看着,欣喜着,却没有患得患失的心情。

汪老的洒脱在书里表达的淋漓尽致:

栀子花粗粗大大,又香得掸都掸不开,于是为文雅人不取,以为品格不高。栀子花说:"去你妈的,我就是要这样香,香得痛痛快快,你们他妈的管得着吗!"

汪老看本质老辣独到:

我们这个民族,长期以来,生于忧患,已经很“皮实”了,对于任何猝然而来的灾难,都用一种“儒道互补”的精神对待之。这种“儒道互补”的真髓,即“不在乎”。这种“不在乎”精神,是永远征不服的。

汪老对于现代家庭教育也有着不过时的看法:

我觉得一个现代化的,充满人情味的家庭,首先必须做到“没大没小”。父母叫人敬畏,儿女“笔管条直”最没有意思。儿女是属于他们自己的。他们的现在,和他们的未来,都应由他们自己来设计。一个想用自己理想的模式塑造自己的孩子的父亲是愚蠢的,而且,可恶!另外作为一个父亲,应该尽量保持一点童心。

最让我动容的是汪老的那份情到深处:

世界先爱了我,我不能不爱它,只记花开不记人,你在花里,如花在风中。那一年,花开得不是最好,可是还好,我遇见你,那一年,花开得好极了,好像专是为了你,那一年,花开得很迟,还好,有你。

文字如此闲适,然而我们代入历史便可知,汪老一生所经历的轰轰烈烈的大事可谓多矣,例如启蒙救亡、夺取政权、反右斗争、"文革"、改革开放等等。他将一切深埋内心,在文字中反而呈现一种平淡的美,一种细水悠悠的淡雅,一种岁月静好、闲适从容的人生态度。

细细品读完本书,我感到: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一定要在在生活细小枝末里,发现美,感受快乐,活在当下。不必为了看不到的未来而忧心忡忡,在四五月认真做事,到了七八月自然会有收获。

用汪老书中的话说,就是:

人不管走到哪一步,总得找点乐子,想一点办法,老是愁眉苦脸的,干嘛呢!

如果有一天,当你踏遍岁月千山万水,尝遍世情风霜百味,依旧可以回到最初的明朗、清白,则为真正的朴素、真正的清欢。”

读后感大全提供很多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您。http://m.dhb100.com

初读这本“食谱”,我就被汪老先生笔下的各路美食深深的感染,极强的画面感让我浮想联翩,以至于合上书竟对先前的“粗茶淡饭”开始嫌弃起来。可是这真的仅仅是一本“舌尖上的美食”吗?迟疑后,我再次捧起这本书,原来人间不但有味,还藏有一颗赤子之心。

高邮的咸鸭蛋、小西门马家牛肉馆、故乡的元宵……每每被点到名的特色美食,无不饱含着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一则《论语》一句情,一盏茶香一座城,无论是祖父对口中的“孟子反”还是家乡人的“喝早茶”,读起来都极具生活的香气,仿佛那家小院儿里有着魔力,让人流连忘返,放下书仍让人牵挂,那熟悉的味道,熟悉的身影,熟悉的城市和熟悉的小暖。

走遍万水千山,吃遍大江南北,汪先生把不变的真情留在了齿间,这份对美食的爱也是对生活的真,唯有一个爱生活的人,他的笔下才有那字字珠玑的美好,他的心中自有一种情趣,自有一颗豁达的心,让人每每品读,心中被温暖。

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总之,一个人的口味要宽一点,杂一点,“南甜北咸东辣西酸”,都去尝尝,对食物如此,对文化也应该应该这样。王先生的观点我非常认同,不论是咸菜文化还是宋朝人的吃喝,还有立春的吃萝卜习俗,都将文化和美食紧紧相连,唯有口味宽泛一点,我们才能从不同的食物比较中体会出各地饮食习惯的不同,性情习俗的不同,地域文化的不同。也就是南北文化无优劣,中西饮食文化也无优劣,其区别只不过是不同的环境条件下的生活方式或者饮食方式的不同罢了。

一本《人间有味》让我品到了文字背后的小暖,虽不能让汪先生那般尝遍东南西北,但也让我下决心用阅读充盈自己的味蕾,又是一年读书月,人间有味,香意浓浓,书有百味,其乐融融。“当你因为没有鞋穿而哭泣的时候,想想那些失去双脚的人”。我们都知道在这个宇宙当中运动是绝对的,而静止是相对的,同理,当我们静下心来仔细想想的时候会不会发现,幸运与不幸亦是如此呢?其实人人都有一些被别人羡慕的幸福,但不要虚构着别人的幸福,浪掷了自己手中握住的价值。正如于丹教授所说,如果想明白这一点,也许你的.日子也在被别人暗暗羡慕着。小时候总觉得自己拥有的太少,所以以此抱怨父母、抱怨家庭,而逐渐长大以后才发现,原来一直以来都真的只是自己想要的东西实在太多。

现在我时常觉得自己很幸运,在经历大大小小的坎坷以后,生活带给我的更多是成长与成熟,而不是伤害。“有很多人用了毕生的努力,默默完成了对别人的成全”。人生没有所谓的弯路,我们都是顺着每一步才抵达今天,所有的偶然与必然,只要你信任这些生命的成全与托付,总会对历史的轨迹和当下的容颜做出解释。站在现在,你会知道你的未来应该要成为什么人,你怎么才能不辜负曾经的成全与托付,你怎么才能在无常当中一步一步把恒常走得更好。人生就是一个循环,一个有幸福感、被成全的人,他会不断用善念去成全别人。善良与爱,才是人性中最蓬勃的种子,可以薪火相传。

在成长的路上,我们一直被父母成全;在求学的路上,我们一直被老师成全;在职场的路上,我们一直被领导成全……我们如今的被成全与托付,难道不是为了将来对别人的成全与托付么?

漫漫人生,有味清欢。一念既起,就拼尽心力在当下完成,那一刻当下,也就算是真正实在的拥有了。

汪曾祺先生,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位士大夫”。他的文笔质朴风趣,又带点缓慢,读他的书,总要在那么个惬意慵懒的午后,伴着弱弱的日光,啜饮一口春茶,闲适地任眼睛奔跑于书页中。

更多读后感请关注读后感大全网。https://m.dhb100.com/

汪老的文笔太暖了,读起来让人舒服。他写美食,写花草,写鸟兽,写习俗,一笔一笔描绘出平淡纯真的生活。汪曾祺的一生并非我们想象中的顺风顺水,而是充满了艰险坎坷。他曾被划为“右”派分子,贬配到农村劳动;他还受到“文革”的迫害,被关进“牛棚”。他受尽磨难与不公,却依然乐观旷达,热爱生活。

倘若单读汪先生的随笔,很难想象这是一个经历世事沧桑,受尽迫害挫折的人提笔写出的。汪先生文集的魅力,就在于看淡人生后透出的积极乐观,从容自然,令人心生敬佩。

汪先生知识渊博,在多个领域中都颇有成就。他爱美食,吃美食,做美食,写美食。他尝尽了所能尝试的特色美食,不管喜欢与否;还常为没机会尝更多而愤憾叹惜。“一个人的口味要宽一点,杂一点,“南甜北咸东辣西酸’,都去尝一尝。”汪老这样说。

初读这本书以为汪老先生只讲了各种菜品,慢慢发现是从菜品中品读道理,通过讲菜道出思乡之情,通过讲菜折射出汪老先生对生活的态度。本书后半部分还讲了几位人物,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对他的父亲还有沈从文先生的描述,汪老先生的父亲精通书画和一些乐器等,会的东西涉及面很广,也有能很快学会喜欢的事物的技能,还有一颗能发现乐趣的童心。对沈从文先生的描写让我无比敬佩沈先生的精神,对文学的尊重,对后辈的爱护,一生所求从不在物质上,书中讲到沈先生再三夸奖汪老先生给他做的鱼和羊腿好吃的那一段让我觉得心酸,可以慷慨捐赠一万元钱,却在日常生活中舍不得吃一点肉,委屈自己也是奉献自己,在我看来沈先生也是一位很有生活乐趣的人,有很多感兴趣的事情去做,也做得极其认真。其实这两位是有相似之处的,都是对生活抱有很大热情,喜欢探求一些感兴趣却没涉足过的领域,永远抱着一颗学习的心态去对待生活,生活中的乐趣自然也就出现了。作者汪老先生也是一位很有趣的人,虽然现在有趣二字被用的太多而失去了原本的感觉,但是汪老先生才真的配得上这两个字,生活其实很有趣,只要你用心去观察。

生活固然是残酷的,但取决于你怎么看待,汪老没有怨天尤人,没有愤怒相向。在他面前,曾经的苦难不过是一些有趣的体验,他可以苦中作乐,画马玲薯,煲红磨菇,感受地地道道的生活气息,微笑看待不公的生活待遇。

汪老的从容乐观,离开书中密集的墨字,跳出来抚慰每一颗聒燥的心。合上书,封底有一行文字:活着多好啊,我写这些文章的目的也就是使人觉得:活着多好呀!

刚刚平静的心又渐复沸腾,感动中的释然,四散纷飞,温暖了在场的所有空气。(王慧)

亲爱的读者,以上由我们精心为您编辑整理的《《人间草木》读书笔记》读书笔记一文,也不知道您对这篇文章满不满意,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在人间读书笔记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