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早期教育读后感怎么写 > 地图 > 早期教育读后感怎么写
早期教育读后感怎么写相关栏目
早期教育读后感怎么写热门栏目
早期教育读后感怎么写推荐
早期教育读后感怎么写

(共 1548 篇)

  • 1、 写作模板:早期教育读后感怎么写范文汇编

    当我们通过努力终于做到了博览群书,心中的知识便会融汇贯通形成自己的认识,想要学到新的知识,这些经典作品就不可或缺。每一个人在读过一本书之后都会有所感受,写关于作品的读后感,可以让我们再一次回味这本书籍。我们如何去领会作品的内函呢?为此小编特意整理了“写作模板:早期教育读后感怎么写范文汇编”,希望小编收集的这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早期教育读后感怎么写 篇1

    《幼儿早期教育》虽说是一本杂志,但其中的内容形式是丰富多彩的,看完每一期的《幼儿早期教育》,我都深有感触,因为这本书不仅是针对幼儿教育,对家庭、社会、幼儿园、教育都有很好的认识。一本薄薄的杂志有精彩的“方案研析”、真诚的“教养笔记”、甜蜜的“教师书房”、良好的“家园互动”等等,每个内容形式都写的如此深动,尤其是教养笔记,真的能让人受益非浅,也能给自己在平时的教学中带来一些灵感和启示。

    “教养笔记”中的一篇文章让我很感动,这篇文章的题目是“图书架旁的碎纸片”,讲述的是老师在教室的图书架上摆了很多新的图书,可是总是发现有书的破坏,为此老师利用了晨间谈话对孩子进行了爱护图书的教育。可是没过几天还是有这样的现象,老师找到了原因,原来是孩子们为了折纸飞机玩,于是,老师为孩子们准备了一些作业纸好方便孩子们折纸飞机。可过了几天,图书封面还是被撕坏了不少,老师再次找出了原因。原来孩子们有了纸飞机的需要后,看上去老师已经给予支持但是这种支持还是非常表面和初步的。在孩子们初步的需要得到满足后,他们会产生进一步探索的愿望,而且不同的孩子会有不同的需要。只有作更深入的了解和更细致的思考,发现幼儿感兴趣的“折飞机”活动中隐含的教育价值,及时提供不同质地、不同大小的纸,才是对孩子真正的理解和支持。我们班是早期阅读实验班,孩子们在看图书的环节中有很多点跟这里面的孩子很相象,但是我们老师处理的方式却不一样,我们有时候由于心太急而忽略孩子的这些需求,看了这篇教育笔记后确实让我们感触很多,也学到了很多。

    《幼儿早期教育》中还有好多吸引我的栏目及文章,有些文章虽简短,内涵却很深邃。文中的一些观点都是非常值得我们细加品味的。

    早期教育读后感怎么写 篇2

    总园给我们分园订了几册幼儿教育杂志,闲杂时翻翻看看,发现了一份不错的期刊——《早期教育》美术版,它是我国唯一一本幼儿美术教育专业期刊,该杂志的内容颇为丰富,有“研究与探索、早期画廊、作品点评、外

  • 2、 早期教育读后感

    早期教育读后感范文一

    总园给我们分园订了几册幼儿教育杂志,闲杂时翻翻看看,发现了一份不错的期刊《早期教育》美术版,它是我国唯一一本幼儿美术教育专业期刊,该杂志的内容颇为丰富,有研究与探索、早期画廊、作品点评、外国民间艺术、生活中的美术、广闻博览、咨询台等主要栏目。

    我觉得《早期教育》美术版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多元性:传统与现代、本土与世界、孩子与专家。例如,既介绍各地的民间艺术,又展示现代的艺术创作;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在这里碰撞,中外名家在这里交流;既刊登中外孩子的画作,又让小作者、任课教师和专家三方共同对孩子作品进行评价。

    我喜欢这份期刊的主要原因是它作为专业期刊,将给我园的美术教育工作带来很大的帮助,能开阔教师的眼界,并丰富其专业理论知识。

    在众多的栏目中,我尤其关注 研究与探索和作品点评这两个栏目。研究与探索介绍先进的儿童美术教育理念、经验、教学实践。作品点评每期围绕一个主题,选择不同的作品进行点评,在比较中让读者获得启示。

    早期教育读后感范文二

    读完两篇文章,我不禁想起自己在即将成为妈妈时的幻想与憧憬

    早在未结婚之前,受即将当妈妈的同事的影响,就阅读了好几本关于孩子早期教育的书籍,对孩子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也略有所闻;所以当结婚后,知道怀孕的当时便去书店买了好几本关于这方面的书籍。读完后,曾经一度热血沸腾,当时便在心里承诺:我的孩子也要进行早期教育,让他从小便成为优秀的人!但让我羞愧的是,所有的一切计划至今还存于幻想当中

    现在孩子已经5岁了,我当全职妈妈也已经两年了,对孩子的教育依然付出的很少,完全凭心情,我真的不是一个好妈妈。需要反省的事情太多了!可能更多的时候自己在不知不觉的做文章中提到的事情,很多的时候我儿子会对我和他爸爸说,爸爸,妈妈是大骗子,说话不算数等类似的话。我想他会撒谎一家是从爸爸妈妈这里学来的,可能还不止这些。所以最近这一年我都是承诺孩子某件事情之前,先考虑自己能否做到,答应了就一定要办到。譬如:这一周表现的很不错,可以答应他要去坐旋转木马的要求,要是能改掉爱哭的毛病,便给他买一直想要的溜溜球

    是啊!我们做父母的到底能给孩子什么呢?当然不是一些大道理,而是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从细小的事情做起,从自己的言行做起。我希望儿子能健康,快乐的成长,不需要成为天才或者是多么的优秀!

    儿子,妈妈慎重承诺:

    1:给你一个好的家庭环境,爸爸妈妈绝不当这你的面吵

  • 3、 读后感早期教育精选11篇

    你对写读后感的步骤掌握了吗?在阅读作者写的作品中,我们沉醉其中,我们对于书籍的深刻感悟,常常可以通过读后感来进行记录。编辑推荐你不妨读一下读后感早期教育,不妨参考一下。希望你喜欢!

    读后感早期教育(篇1)

    《幼儿早期教育》虽说是一本杂志,但其中的内容形式是丰富多彩的,看完每一期的《幼儿早期教育》,我都深有感触,因为这本书不仅是针对幼儿教育,对家庭、社会、幼儿园、教育都有很好的认识。一本薄薄的杂志有精彩的“方案研析”、真诚的“教养笔记”、甜蜜的“教师书房”、良好的“家园互动”等等,每个内容形式都写的如此深动,尤其是教养笔记,真的能让人受益非浅,也能给自己在平时的教学中带来一些灵感和启示。

    “教养笔记”中的一篇文章让我很感动,这篇文章的题目是“图书架旁的碎纸片”,讲述的是老师在教室的图书架上摆了很多新的图书,可是总是发现有书的破坏,为此老师利用了晨间谈话对孩子进行了爱护图书的教育。可是没过几天还是有这样的现象,老师找到了原因,原来是孩子们为了折纸飞机玩,于是,老师为孩子们准备了一些作业纸好方便孩子们折纸飞机。可过了几天,图书封面还是被撕坏了不少,老师再次找出了原因。原来孩子们有了纸飞机的需要后,看上去老师已经给予支持但是这种支持还是非常表面和初步的。在孩子们初步的需要得到满足后,他们会产生进一步探索的愿望,而且不同的孩子会有不同的需要。只有作更深入的了解和更细致的思考,发现幼儿感兴趣的“折飞机”活动中隐含的教育价值,及时提供不同质地、不同大小的纸,才是对孩子真正的理解和支持。我们班是早期阅读实验班,孩子们在看图书的环节中有很多点跟这里面的孩子很相象,但是我们老师处理的方式却不一样,我们有时候由于心太急而忽略孩子的这些需求,看了这篇教育笔记后确实让我们感触很多,也学到了很多。

    《幼儿早期教育》中还有好多吸引我的栏目及文章,有些文章虽简短,内涵却很深邃。文中的一些观点都是非常值得我们细加品味的。

    读后感早期教育(篇2)

    首先得承认,这是一本有趣的书。在这个权威缺失的时代,我们没有必要去为自己创造一个权威。纵观此书,作者提出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他的主要观点有:

    1、孩子生来存在天赋上的差异。

    2、越早进行早期教育越能激发孩子的潜能,儿童的潜在能力是不断递减的。

    3、教育是社会之本,家庭是最好的学校,父母在子女教育问题上有着重大的责任和义务。

    4、要给孩子一片自由的天空

  • 4、 《早期教育与天才》读后感

    《早期教育与天才》读后感

    1917年4月 木村久一的著作

    该书由日本学者木村久一对几个著名的少年天才的教育经历的分享,提出了早期教育对于儿童教育的重要性,并较为详细的介绍了卡尔威特等几名著名天才儿童的独到教育方法,也有作者对这些早期教育成功案例的分析和见解。虽然本书是将近一百年之前的著作,但是仍然具有很强的可读性,读后不但会深刻认识到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同时也会学习到一些至今仍然很有效的早期教育方法。

    1、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1)通过对卡尔。威特、威廉。詹姆斯。赛德兹等少年天才的分析,他们都是在很早的时候就展现出与普通人的不同,在大多数人认为还应该无忧无虑玩耍的时候,就已经熟练掌握了多种语言,并开始展露头角,在十几岁就已经开始对学术有造诣并升入世界著名大学。这些少年天才并不是病态的,而是全面发展,过得非常的健康快乐,尤其是卡尔。威特。

    (2)天才并不是完全是由于天赋而是得益于科学、恰当的早期教育。每个人出生的潜能肯定不同,但是如果一个潜能100的人,后天开发只有40,而一个潜能80的人后天开发能够达到60,也会出现巨大的差距。作为父母,应该重视早期教育,运用科学的方法,最大限度的开发孩子的潜能,那么就便是天赋平平的孩子也能取得不凡的成就。

    (3)人的潜能是递减的法则。越是接近0岁,及早用恰当的方式引导,孩子可以激发出来的潜能更大。而到了8岁左右,潜能就已经基本定型。卡尔。威特的父亲提出,"对子女的教育应当随着婴儿智慧曙光的出现开始".

    (4)人的发展也存在敏感期,宽窗口期。在恰当的时期,锻炼激发孩子的某项能力、学习某种知识,就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语言发展存在敏感期:1-7岁。孩子的语言天赋6、7岁开始枯竭,到8岁基本已经消失殆尽。音乐学习敏感期:5岁开始学钢琴。对于音乐的敏感期:从一岁五个月出现,大约8岁结束。幼儿具备阅读能力,从2岁起就可以开始阅读。

    (5)孩子在幼年时期整个大脑是完全开放的,学习毫不费力,可以说给孩子什么就能吸收什么。

    (6)很早接受教育的小孩子长大后是幸福的,因为他更方面适应能力都很强,从小也比其他孩子更快乐。从早期就开始接受良好的教育,会让孩子从小就过得更加幸福。

    (7)对孩子来说,学习是快乐的事情,而不是痛苦。填鸭式的教育让孩子痛苦,孩子只会被动的成为知识的储存器,却缺乏理解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

    2、早期教育的方法

    (1)原则:

    a、

  • 5、 读后感早期教育1500字通用11篇

    书是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也是一座宝藏,我们在这本书籍中读着读着就哭了,说明我们与作者产生了共鸣,看完一本书写一篇读后感是非常有必要的。怎么书写一篇属于自己的读后感呢?以下内容是我们特地整理的“读后感早期教育”,欢迎你收藏本站,并关注网站更新!

    读后感早期教育 篇1

    它发展的机会,就会一个个地枯死,就会发生儿童可能能力递减的现象。早期教育造就天才的原因就在于此。早期教育的目的是要把孩子培养成这是一本专门阐述早期教育对儿童成长产生重要影响的书。作者在书中提出,早期教育造就英才,对于儿童的教育越早越好。因为,儿童的可能能力是有着递减法则的,教育开始得越晚,儿童可能能力的实现就越少。产生这一法则的原因是这样的,每个动物的可能能力,都各自有着自己的发达期,而且这种发达期是固定不变的。当然,有的动物可能能力的发达期是很长的,但是也有的动物可能能力的发达期很短。不管哪一种,如果不让它在发达期发展的话,那么就永远也不能再发展了。同样,儿童的能力如果不在其发达期给一个完全的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斯特娜夫人也认为,“理想的人是品德、健康、才能三位一体的人”。。

    整个小学阶段都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最佳阶段,作为小学教师我们要从学生的长远发展出发,为学生的未来着想,切实为学生终身幸福奠基。从小培养他们树立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培养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探求知识、释疑破难;使学生的个性充分张扬,潜力充分显现,培养一批又一批鲜活的有时代特色的创新人才。

    读后感早期教育 篇2

    最近读了儿童早期教育的鼻祖——木村久一先生写的一本书叫《早期教育与天才》。

    现在的人并不是不懂得去早期教育,谁不想自己的子女能够出众,得到全面的发展呢?但是他们对早期教育的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和范围。大多数家长都有早期教育的观念,而且很多家长是按照自己的早期教育的方式来进行,但是收效并不明显。为什么呢?其中书中有部分让我印象深刻,老威特并没有因为儿子对画画工具产生强烈的兴趣而开始决定培养小威特的绘画才能。而是让小威特尽情地把玩这些画画的工具,并不强迫他去画,也没有给他定格成为画家的目标。有些家长很不解,但是老威特说的一句话对现在的许多家长很受用,也很经典:“真正的艺术是来自于艺术家的内心世界以及他们的本能冲动。”可以这样说艺术本质是不可学的,或者说艺术本身是无法学习的,能够学的只是技术和技巧。

  • 6、 教师《早期教育与天才》读书笔记

    首先得承认,这是一本有趣的书。在这个权威缺失的时代,我们没有必要去为自己创造一个权威。纵观此书,作者提出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他的主要观点有:

    1. 孩子生来存在天赋上的差异。

    2. 越早进行早期教育越能激发孩子的潜能,儿童的潜在能力是不断递减的。

    3. 教育是社会之本,家庭是最好的学校,父母在子女教育问题上有着重大的责任和义务。

    4. 要给孩子一片自由的天空。

    5. 环境对孩子的成长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现在的人并不是不懂得去早期教育,谁不想自己的子女能够出众,得到全面的发展呢?但是他们对早期教育的认识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和范围。大多数家长都有早期教育的观念,而且很多家长是按照自己的早期教育的方式来进行,但是收效却并不明显。为什么呢?其中书中有部分让我印象深刻,老威特并没有因为儿子对画画工具产生强烈的兴趣而开始决定培养小威特的绘画才能。而是让小威特尽情地把玩这些画画的工具,并不强迫他去画,也没有给他定格成为画家的目标。有些家长很不解,但是老威特说的一句话对现在的许多家长很受用,也很经典:“真正的艺术是来自于艺术家的内心世界以及他们的本能冲动。”可以这样说艺术本质是不可学的,或者说艺术本身是无法学习的,能够学的只是技术和技巧。

    拿什么让孩子们终身受益呢?父母一直在寻觅的教育宝典,从何而来?教育是一门艺术!爱因斯坦说过:“孩子生来都是天才,往往在他们求知的岁月中,是错误的教育方式扼杀了他们的天才。”此句话道出了早期教育肩负在家长身上的重责!本书作者也说到:“从某种事实来看,天才还是庸才,与其说是由先天的遗传、禀赋等因素所决定的,莫如说石油后天的环境和教育等因素所决定的。早期教育是一个事实根据。”教育要从早从小开始,早期的教育是黄金时期,不可错过,同时我也坚信“无论什么样的人,上天都必然赐予他一项出类拔萃的才能!”

    最后,要指出的,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时刻能体会出浓浓的爱意,能体味出一种深沉的人文主义情怀,能体会到父爱如天空,母爱如大地的深情厚谊。古人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希望阅读过这本书的教师,不仅能把这份深沉的爱献给自己的子女,同时也能把它献给广大的学生。我同时坚信,爱是创造天才的唯一方式!

  • 7、 《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读后感

    《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读后感 儿子已经快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便对幼儿教育格外的关注,尤其对近几年幼儿园兴起的蒙式教育方式更感到好奇。前年,身边一个朋友的孩子上幼儿园了,跟她一起交流时得知她的孩子上的幼儿园里的蒙式班,这是我第一次听说这个新式的教育名词,蒙式班是个什么样的班呢?蒙式班的教育方式和别的普通班的教育方式会有什么不同吗?我上网查找了很多关于蒙式教育的资料,才弄明白何为蒙式教育?原来,“蒙”指的就是蒙台梭利,她是世界著名的幼儿教育专家。近百年来,她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一直对世界幼儿教育产生着积极的影响。蒙台梭利教育法是对幼儿实施素质教育及潜能开发的一种优秀教育模式。随着对蒙式教育的了解,我对这种新产生的教育模式越来越感兴趣了,也逐渐明白了为什么蒙式班会这样受到家长们的青睐。一日,在书店闲逛,正好发现了一本关于蒙台梭利早教类的书籍,便不假思索地买下它,回到家中细细品读。

    在书中的作者简介里得知,玛丽亚.蒙特梭利是意大利现代教育的先驱,她因蒙特梭利教学法而声名远播流传至今。她是第一个获得罗马大学医学位的女性。毕业后她开始从事心智障碍儿童的教育工作,并在那段期间研究出她的教学法。她的教学法在于让孩童透过感官教育来发展智力,并强调让孩童选择自己的学习工具。她相信儿童透过学习成就并获得自主学习的快乐后,便能产生学习兴趣。她的著作被译成了37种语言文字,许多国家设立了蒙台梭利协会或蒙台梭利培训机构,以她名字命名的蒙台梭利学校遍及110个国家。读完全书,有这样两点感受:

    一、尊重孩子,给他们自由

    蒙台梭利把她办的学校称之为“儿童之家”,她认为儿童有种与生俱来的“内在生命力”,这种生命力是一种积极的、活动的、发展着的存在,它具有无穷无尽的力量。教育的任务就是激发和促进儿童“内在潜力”的发挥,按其自身规律获得自然的和自由的发展。她主张,不应该把儿童作为一种物体来对待,而应作为人来对待。儿童不是成人和教师进行灌注的容器;不是可以任意塑造的蜡或泥;不是可以任意刻划的木头;也不是父母和教师培植的花木或饲养的动物,而是一个具有生命力的、能动的、发展着的活生生的人。自由是儿童不受任何人约束,不接受任何自上而下的命令或强制与压抑的情况,可以随心所欲的做自己喜爱的活动,生命力的自发受到压抑的孩子决不会展现他们原来的本性,就像被大头针钉住了翅膀的蝴蝶标本,已失去了生命的本质。在平时的教学

  • 8、 《早期教育和天才》第一章读后感500字

    第一章第一节举了几个早期教育成功的例子,分别是塞得兹教授的儿子,巴儿博士的儿子,以及威纳教授的儿子,都是在很小的时候接受教育,十来岁就上大学的例子。

    第二 三节通过名人更详细的实例,如卡尔威特,物理学家汤姆孙,穆勒,诗人歌德等等都是很早进行教育,并且都很成功。引出对子女的教育必须同孩子的智力曙光出现同时开始。即在孩子出生两三个星期后,就要有意识的与他说话。在孩子们刚能开口说话时就首先开始教他们阅读和写字。

    第四节 提出问题,为什么早期教育能够造就天才?作者做了个比喻。一棵橡树,如果按照理想的状态生长的话,可以长成三十米高。就是说这棵树有长成三十米的可能性。因为理想状态是不容易达到的,一般情况下是只能长到十二到十五米左右。如果环境不好,只能长到八九米。但是,如果给它施肥,好好培养,则二十一二米,甚至长到二十七八米。

    书中有一个观点就是儿童的可能能力有着递减法则,就是各种可能能力都有各自的发达期,在这个发达期内教育就可能学得非常快。如果教育得越晚,儿童能力的实现就越少,这就是儿童的可能能力的递减法则。这个观点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书中提到有的可能能力的发达期很短,如果不让它在发送期发展的话,那么就永远也不能发展了。这个观点还是有待认证,人的一生时间那么长,只能说错过发达期去学习某个技能可能要花的时间更多,也达不到发达期时学习的效果。

  • 9、 教育随笔怎么写

    教育随笔怎么写?

    一、什么是教育随笔

    随笔是文学体裁中散文的一种。它不拘一格,形式多样,短小活泼。

    二、写教育随笔有什么好处

    1、能真实地记录身边世界。如果你要问我:你这二十多年做了些什么,留下些什么 我也不知怎样回答。写教育随笔,就不会再像过去一样让我们的老师只留下模糊的记忆,我们不能让过去的智慧,思想火花随着年龄的继续增长淡出这个美丽的世界。

    2、用教育随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因为要写,所以要阅读;因为要写,所以要去做;因为要写,所以要思考。写作,是一种拉动自己读,做,思的最有效的方法,是作为教师的最好的教育研究,是教师行为研究的最好依托。

    3、通过教育随笔,让每个教师成为新课程的成功实践者。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这么多实质性的要求,这些要求不可能一下做到,但边做边思,边思边写,边写边做,螺旋前进,每个老师肯定会把新课程要求转化为自己的本领。勤于笔耕教学小论文,有助于培养执笔教师的教研意识。尤其是此类小论文被报刊录用或获奖时,更能促成该教师在教学上乘势而上,提升境界。

    现代的教学形势,要求教师有传统的“教书匠”向“学者型教师”转化。名副其实的“学者型教师”必须会进行学术研究,教学小论文为载体的教研是铺就学术研究大道的“基石”。在教学过程中,每一位教师都踩着一个个的脚印,随时记录着这一轨迹,向教育更深处漫溯,教而时研之,不亦乐乎。

    三、教育随笔的特点

    1.短小精悍

    它一般篇幅不长,多则千字左右,少则百十来字。它不用经过缜密的构思后再动笔,而是像写日记一样,兴之所至,一挥而就,把教育实践中最有意义的所见、所闻、所感、所历铺展成文。比如有个教师在备课时查看资料,对“历”与“‘厉”的区别颇有感受,就写了一篇百十来字的短文《“历”与“厉”辨》发表在教学杂志上。上海市特级教师于漪在上课时,学生就《画龙点睛》一课中“点之即飞去”议论纷纷,于老师写了《“睛”探》一文,由“睛”字出发谈了“备课要深人才能讲到点子上”的体会。总之,教学随笔短小精悍,是教育应用写作中的轻骑兵。

    2.迅速及时

    教育随笔像新闻体裁一样,有较强的时效性。教育实践中的见闻、体会、意见、看法这些稍纵即逝的东西若不及时记录,再回首时就会失去神韵。当今世界发展较快,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追上世界发展潮流。教育实践中的经验体会及时反映出来可以供别人借鉴,教训反映出来可供别人吸取,问题反映出来可引起人们的注意。总之,及时反映教

  • 10、 教育笔记怎么写精选

    读着书,诗意的生命被开垦出最丰美的田园,我们平时也需要多阅读一些书籍书籍,在阅读作者写的作品时,脑中不停的有新的想法,我们需要将这些感悟梳理出来,以加深我们对作品的理解。您是否正在考虑如何写作品的读后感呢?下面由小编帮大家编辑的《教育笔记怎么写精选》,有需要的朋友就来看看吧!

    教育笔记怎么写【篇1】

    最近,我认真读了张玉芬老师的《教育从爱开始---冬雪篇》这本书。刚捧上这本书,便让我爱不释手,封面上朵朵雪花犹如老师们纯净的心灵,深深地吸引了我。封面上托尔斯泰的一段话更让我情不自禁地要读完这本书:如果教师只爱事业,那他会成为一个好老师。如果教师只像父母那样爱学生,那天他会比那种通晓书本但既不爱事业又不爱学生的教师好。如果教师既爱事业又爱学生,那他是一个完美的老师。

    这本书分三辑来介绍。第一辑《育而有道》主要讲述育人心得。第二辑《教而有方》主要讲述教学艺术。第三辑《思而有悟》主要讲述教育理念。书中没有深奥的道理,全是一个个来自真实教育生活的小故事,娓娓道来,情真意切,令人怦然心动,又不得不深思。

    我从一个个教育故事中体会到:教育从爱开始;没有爱的教育是不行的;教育,仅有爱是不够的;教育,更需要爱的艺术。一个真正的优秀教师每天应该琢磨的是如何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水平,如何把学生带进知识的乐园,让学生真正喜欢自己那一门学科,喜欢上学。

    书中有这样一篇文章,讲的是:我刚接手一个新班,进行了一项调查,让学生写出最喜欢的老师和最不喜欢的老师,结果陈明同学毫不客气地写道:我喜欢男老师,不喜欢女老师。一天,陈明竟然拿了一条蛇在班上吓唬其他人。我知道后,毅然走到他面前,故作镇定地说:“把蛇给我!”陈明不敢相信我竟敢拿蛇。我壮着胆子,小心翼翼地捏住蛇的头部,把它放生了。事后,我没有对陈明大发雷霆,而是真诚地对他说:“我要谢谢你,谢谢你让我变得勇敢。女孩子天生胆小,这是事实,男孩子不但不该嘲笑她,而且应该努力保护她们,这才是男子汉所为。老师希望你成为一名真正的男子汉!”从此之后,陈明变了,变得爱帮女同学,班上有脏活、累活,他都抢着干。对于这样一个“无恶不作的坏学生”,张老师没有板起面孔训他,也没有向家长打报告,更没有不闻不问,而是以“爱”为前提,用教师的真情唤起学生“做一个好人”的信心和希望。教师爱学生,是一种天性,也是一门艺术,因为爱既包含着赞扬、鼓励,也包含着批评教育,对学生在成长过程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09-28

  • 2022-12-23

  • 2023-03-27

  • 2022-12-09

  • 2023-03-10

  • 2019-09-28

  • 2019-11-11

  • 2019-11-11

  • 2023-05-07

  • 2023-02-16

  • 2023-04-05

  • 2022-10-31

  • 2022-12-25

  • 2023-02-04

  • 2023-02-06

  • 2022-10-19

  • 2019-09-20

  • 2019-10-09

  • 2022-04-11

  • 2023-05-21

  • 2023-03-02

  • 2023-02-04

  • 2023-02-24

  • 2019-09-25

  • 2019-09-28

  • 2023-01-24

  • 2023-03-01

  • 2023-02-19

  • 2023-05-30

  • 2023-03-30

  • 2022-12-28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09-28

早期教育读后感怎么写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早期教育读后感怎么写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早期教育读后感怎么写、2024早期教育读后感怎么写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