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1000字 > 辛亥革命的前前后后读后感 > 地图 > 辛亥革命的前前后后读后感,2024辛亥革命的前前后后读后感
辛亥革命的前前后后读后感相关栏目
辛亥革命的前前后后读后感热门栏目
辛亥革命的前前后后读后感推荐
辛亥革命的前前后后读后感

(共 9979 篇)

  • 1、 《辛亥革命的前前后后》之读后感1500字

    当打开二十世纪中国历史的第一页时,中国面对的是一幅令人惊心动魄的悲惨局面:帝国主义列强的军队正在耀武扬威的占领着中国的首都北京,统治中国的年代久远的重压在人民头上的封建专制政府。中国人民的生活苦不堪言,时刻面临亡族灭种的危险。这种命运是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华儿女所不能忍受的。为了拯救祖国,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在常人难以忍受的艰苦环境中坚持探索,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

    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前进道路上的历史性巨变,是中国现在化发展进程的第一个里程碑;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件,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在二十世纪初写下最早光辉篇章的是1911年的辛亥革命。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的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 辛亥革命前期,从1895年至1911年间,兴中会以及后来的同盟会先后发动了十次的起义,而其他革命组织自立军、光复会等亦发动多次起义。这十多次的起义虽仅昙花一现,但却在全中国种下了革命的种子。武昌起义是以士兵为主体的湖北新军的起义,平日被人轻视或忽视的小人物新士兵们,却在历史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演出了这样一场改变历史面貌的威武强壮的话剧。武昌起义迅速胜利,并随即得到各省的四起响应,大大鼓舞并提高了人么对革命取得胜利的信心。辛亥革命的果实虽然被袁世凯所窃取,但辛亥革命取得的成绩是不容忽视的。

    辛亥革命推翻了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在一个君主专制统治根深蒂固,三纲五常、国不可一日无君的封建伦理观念深入人心的年代,这是一个多么不容易的事啊!就连这么难的事都做到了,还有什么事情做不到呢?特别是,受到辛亥革命巨大冲击的中国封建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南京临时政府制定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推行了一系列有关的政策、法令,使共和国的观念从此深入人心。另外,辛亥革命开创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次腾飞,把贫穷落后的中国引向近代工业化的道路。这也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客观条件。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工人阶级的成长和工人运动以及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的帮助为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有力的组织起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推动革命向前发展;使得中国革命有了正确的指导思想,为革命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正确的道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沟通了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联系,得到广泛的国际援助。

    1921年中

  • 2、 辛亥革命读后感300字:辛亥革命读后感

    这几天来,我看了一篇文章叫做《辛亥革命》。

    看完这篇文章,我明白了:辛亥革命是指1911年(清宣统三年)中国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成长的基础上发生的。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

    看完这本书,我对清政府的腐败无能,退缩于西方列强手中,帮忙西方列强欺压中国民众感到无比的愤怒,正是这种无能,才会造成中国史上这巨大的耻辱和损失。他们只为了保住自己性命,而背叛了祖国,背叛了人民,这样的人,活着还有什么好处?

    是啊,正如毛主席的一句话:落后了就要挨打。只有勤奋学习,才能振兴中华,让我们为昔日的祖国的辉煌而努力奋斗吧!

  • 3、 辛亥革命读后感

    辛亥革命读后感范文一

    2011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的纪念日。这是一场空前绝后的革命,在中国历史舞台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今天,我们去回顾它、铭记它,并必将把它给我们传递的一种精神和历史使命延续到以后的无止尽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去。时光流逝,历史远去。岁月可以改变沧海桑田,但是永远无法抹去历史在此间留下的烙印,那震耳发聩的qiang声将永远定格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可以这样说,随着硝烟散去的那一刻起,人们就一直在探究这段历史以期从中吸取有益的借鉴。

    当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失败之后,当转瞬即逝的戊戌变法落幕之时。资产阶级一场救国图强的立宪运动在当时外寇横行、内政腐朽的历史背景下有条不紊的开展起来。废帝制促共和为民族民权民生担起天者大任;兴同盟倡博爱号联俄联共联心创生国之新元。一大批知识分子和有识之士满怀着一腔热血,用生命谱写着一段可歌可泣的光辉篇章。那一腔不畏艰难、不怕牺牲的热忱,值得我们去学习、去敬畏。

    历史总将这场革命一分为二的看待,说它既成功了又失败了。我不否认它最终的胜利果实被卖国-贼所窃取的失败,但我觉得它的成功经验远比它的失败教训更值得铭刻在历史的车轮上。它推翻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统治,给水深火热的中国燃起了新的希望;它推动了中国资产阶级先进力量的进步,为新思想与新文化的传播奠定了基础;它让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不论之后何人再复辟帝制,人们都会拿起武器去战斗,去维护自己的利益,去扞卫自己的尊严。

    一个世纪的光阴犹如弹指一挥间,历史不容假设,所以我很难想像,如果100年前,没有这样一部分人为了心中的信念、自己的理想用抛头颅洒热血的方式执着的追寻新的希望,那么如今的中国该是怎样的一种场面?不过,既然历史没有留给我们血雨腥风的生活,没有留给我们戎马疆场的机会,那么我们就该以新的方式开拓进取,去寻找利国利民的新道路。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古人云: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我们,这些生活在安乐世界里的人们,怎该忘记这段历史?如今的我们要做的已不是追寻梦境中童话般的天真,而是在现实世界里脚踏实地的去践行党和国家赋予的光荣使命!要将孙中山先生博爱的思想发扬光大,即使道路崎岖、布满荆棘,也该微笑着握紧拳头,因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辛亥革命》读后感范文二

    还记得初次看到电影《辛亥革命》的时候,感慨良多

  • 4、 观辛亥革命有感

    观辛亥革命有感(一)

    昨晚,观看了《辛亥革命》这部电影后,我很受感动。

    据今年,正好是辛亥革命100周年。孙中山先生,带领着许多革命先烈,经过20多年的辛苦奋斗,终于把清朝推翻了。每次起义,壮士们都带着无比的仇恨,把一颗颗子弹射进敌人的肉体内。在进行革命的20年中,起义了无数次,失败了无数次,但孙中山先生的信念只有一个那就是坚持到底,永不放弃,一定要为中国的百姓创造一个平等、和平的国家。

    100年前爆发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黑暗统治,结束了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虽然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命运,但我们必须去热爱、保护这个来之不易的新中国。

    女英雄秋瑾说,革命是为了下一代孩子们;烈士林觉民说,革命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但是真正的革命,难道不是为了让祖国的明天更加美好吗?

    观辛亥革命有感(二)

    今年是纪念辛亥革命整整100周年,在战火纷飞,列强侵华的动荡年代。一场轰动世界的资产阶级革命彻底改变了中国,也可以说,没有那场惊心动魄的革命战争,就没有今天此时的我和当今的中国。

    今天,我有幸重温了这段历史,通过观看《辛亥革命》这部刚刚上映的影片,我回到了那个令人难以忘怀的岁月。现在,我们称之为国父的孙中山先生就是那场革命的领导者。当时的他在海外募款指挥着国内的起义,为国家的未来,中华民族的自强鞠躬尽瘁,死而后己。虽然广州起义失败了,我们痛失了近百名有志有才的年轻的革命者,但之后的武昌起义的成功,彻底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辛亥革命的胜利不仅推翻了清王朝200多年的统治,跟是推翻了中国历史2000多年来的封建君主统治,可以说是中国5000多年历史中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一次重大的是历史事件。

    身为当代大学生预备党员,马上就要进入党这个大家庭,我个人认为对党和国家的历史有个更加全面的了解和反思是非常必要的。这部由当代众明星演绎的《辛亥革命》给与我更多有关于信仰的思考,为了自己的信仰,可以牺牲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这就是那些革命者更是我们共产党员的最高尚的情感,历史在这部电影中重现,其中为革命牺牲个人的每一位有志青年都应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党员的榜样。

    观辛亥革命有感(三)

    革命是什么?革命是要革谁的命?或者说,革命有什么意义?看了《辛亥革命》这部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的电影后,我心中久久不能平静

    时间定格在一九零七年

  • 5、 辛亥革命观后感

    篇一:辛亥革命观后感

    片场的灯已重新开启,电一影《辛亥革命》已经播映结束了,但那滚滚的硝烟,那慷慨激昂的话语,却仍萦绕在我的心头。

    难忘剧中孙中山先生说的那一句前线赴死易,唤醒生者难,语气中透露出一种怎样的无奈啊!流血牺牲又有何妨,又有何惧,但怕只怕这些也只是徒劳无功而已。死并非不足惧,亦并非不足惜,可牺牲却总要有价值,要达到一定的目的。但那时的中国早已腐败不堪,清廷因循守旧,粉饰虚张;人民愚昧盲从,苟且偷生。这样的国家,是一定要有人来改造了!

    战场上,血流成河,硝烟弥漫,无数人穿梭在一槍一林弹雨中,他们无怨,亦无悔,他们只希望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人民的清醒,换来国家的富强! 就像宋庆龄所说的那样,中国是一只沉睡的狮子,可它已经沉睡太久了,现在是该醒过来了,是该重头收拾旧山河了!那种不齿于列邦,被轻于异族,任人宰割的时代终于要结束了!于是,辛亥革命便拉开了序幕。

    战争的硝烟已然四处蔓延开来,无数的人倒在血泊中,他们倒下了,但在他们身后,又站起来了无数人,又有无数人前仆后继。他们有的家境殷实,有的新婚燕尔,有的即为人父,但面对肩上的责任,他们毅然抛家弃子,勇于挑一起!

    但让他们如此舍小家,顾大家,除了责任,还有信仰!

    信仰让他们舍生忘死,信仰让他们不顾一切,信仰让他们无所畏惧,信仰让他们勇往直前!

    这,便是信仰!

    国内,革命一党一人冒死进军,而在国外的华侨也并未停止斗争,他们也同样一爱一着自己的国家,也都有着一颗一爱一国之心,因此他们也在进行着一场无硝烟的战争。在推翻清朝的斗争中,革命一党一人曾经先后发动了十次武装起义,屡次失败,而又能屡次重起,海外华侨的大量经济支援,实在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对于海外华侨在推翻清朝的革命斗争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孙中山先生也曾经用这样一句话来表达对海外华侨的无限感激之情:华侨是革命之母。

    海内海外的中国人都联合在了一起,辛亥革命又岂会有不成功之理?正如何香凝所认为的辛亥革命是一个伟大的胜利,它摧毁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在广大人民中传播了民主共和国思想的种一子,促进了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新发展那样。但辛亥革命成功了,同时也失败了,无数革命烈士用生命换来的胜利果实被北洋军阀统领袁世凯窃取了。就连孙中山在遗嘱内也嘱咐曰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于是,新一轮的斗争又开始了......

    但无论过去有多么辉煌, 亦或是多么不堪,历史终归是过去了,新的21世纪,看我们这

  • 6、 观《辛亥革命》有感

    这是一次伟大的革命,是一次惊天动地的革命!我看到了!看到了中华儿女们的自强不息,看到了英勇奋战的精神!辛亥革命牵动着多少中华人民的心呀!我激动地说了一句:我是中国人!

    电影一开始是一位妇女,她戴着枷锁一步一步顺着围观观众开辟的道路走着,她步伐刚劲有力,她说:我此蕃赴死,是为革命。中国妇女还没有为革命流过血,当从我球瑾始。纵使世人不尽知革命为何竟让我狠心抛家弃子。我此蕃赴死,正因为回答革命为何事,革命是为给天下人创造一个风雨不侵的家,给孩子一个宁静温和的世界我此蕃赴死,是为革命。死并不足惧,亦并非不足惜。但牺牲之快,之烈,牺牲之价值,竟让我这一刻自心底喜极而泣。我不由得感动,她是多么的伟大呀!

    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这看似一个普通的日子,然而它有那么不平凡。就在这一天,武昌城城头一声枪响,它预示着革命第一次的成功,也宣告清王朝的灭亡!武昌首义前后,无数革命烈士洒下了热血,舍生忘死的精神令我敬佩!然而一百年后的今天,当年的辛亥革命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

    孙中山先生说:死不是革命的目的,革命是改变命运,为天下人谋取幸福,是许多年轻人用生命的代价换取让他活着的人更好的活着!

    革命是国家发展不可缺少的,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强大的目标,这目标,将会是你人生的革命!

  • 7、 看辛亥革命有感

    看辛亥革命有感(一)

    今年特地去买了一件格子衬衫,穿在身上平添了几分学生气,或许这就是传说中的学院派。老公有些意外,困惑这不像我的风格,我说今年大家都穿格子衬衫,我也买件穿穿。朋友说挺好的,不过很早之前自己也有过类似的,压箱底的成货似乎如今又有了市场。其实生物链之外,这不也是一种循环吗?一种老歌新唱,老调新弹,老片新拍的循环

    《辛亥革命》,一段不可磨灭的历史。尽管官方在扶植弘扬主旋律的电影上一直不遗余力,但不可否认的是,在中国,主旋律电影经常受到来自民间的种种有意无意的抵触。中国主旋律电影所弘扬的所有的积极精神都受到社会转型期负面现实的冲击,从而让观众认为言不由衷,无法感同身受。自文革结束后,主旋律电影中的宏观意识形态和历史观点一直呈现进步态势。观看一部电影会有好多种方法,观看中国的主旋律电影同样也可以有好多种方法。你可以选择观看场面,因为无论如何质疑,中国主旋律电影中的场面特效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中国主旋律电影中越来越多的商业包装已经在偷偷满足观众这一需求了,《建党大业》史无前例地把伟人的爱情也拿来当了噱头,以前敢吗?以近两年中国主旋律电影的创作模式来选择,你差的选择还可以去数星星。而欣赏《辛亥革命》就如同欣赏风云际会时代变革中弄潮儿的理想和信念,我一直以为为了某种理想和信念不惜抛家舍业牺牲生命的行为都值得尊重,哪怕他们的理想和信念并非和你相同。因为,在历史长河中,其实每一个牺牲都值得铭记。

    从前我们提及清末民初的历史,必定强调西方列强的野蛮入侵,凡涉及到的西方使节等人物形象,必定都是野蛮的、无礼的、甚至是非人性的。然而在《辛亥革命》的描绘中,我们更清晰地看到西方列强入侵瓜分中国,更多的是一种政治、经济利益的争夺,所有的一切罪恶都来自于利益的不同,以及文明的冲突。我们可以看到《辛亥革命》中对于西方列强势力的代表人物的描写是冷静的、符合政治性的,没有偏激情绪的,因为总会有一些情感、信念和理想会超越国家界限,那就是人性中光明的一面。因为历史不是无缘无故的爱恨情仇,总是有它自身的固有规律,那就是:利益的取舍。《辛亥革命》以较为开放的意识形态,并没有一味地丑化任何一个敌对阵营,哪怕它是一部主旋律电影。

    这样老片新拍的进步或许是我们在方方面面都可以借鉴的。

    看辛亥革命有感(二)

    观看主旋律影片,很多人都是抱着数星星的态度去的。我不敢说自己没有这样的心态,但至少我在影片

  • 8、 关于辛亥革命的读后感

    篇一:关于辛亥革命的感想

    关于辛亥革命的感想

    当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失败之后,当转瞬即逝的戊戌变法落幕之时。资产阶级这一场救国图强的立宪运动,在当时外寇横行、内政腐朽的历史背景下有条不紊的开展起来。废帝制促共和为民族民权民生 担起天者大任;兴同盟倡博爱号联俄联共联心创生国之新元。一大批知识分子和有识之士满怀着一腔热血,用生命谱写着一段可歌可泣的光辉篇章。那一腔不畏艰难、不怕牺牲的热忱,值得我们去学习、去敬畏。

    历史总是一分为二的看待这场革命,说它既失败又成功,我们从未否认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的这一失败烙印,但是我觉得我们更应铭记的是它推翻了2000多年封建帝制并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的无可比拟的成功!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从这一历史中得到许多借鉴。

    首先,我们可以肯定的是,辛亥革命在结束2000年封建专制制度,开创新的民族自立自省 ,自强不息的,民主主义革命新时期的影响作用是功不可没的。那么,在我认为,以孙中山为领导核心的辛亥革命,其中最具有突出现实意义的有三项:一是民族平等思想;第二,国家统一思想;三是关注民生幸福、实现国家富强的理念。 我们先看第一点,关注民生幸福、实现国家富强的理念。 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前后留给后人最有价值的思想遗产,当数他重点阐释的民生主义。关注民生幸福,追求社会进步,实现国家富强,是民生主义的基本内容。

    孙中山民生主义中有一些与社会主义的原则相近的东西,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一定借鉴意义。孙中山关于发展生产力的思想,关于发达国家资本、节制私人资本的思想,关于缩小贫富差别的思想,关于正确处理劳资关系的思想,关于全社会和平协调发展的思想,关于共同富裕的思想,明确体现了重视民生、福利民生、和谐社会的旨趣,是值得我们今天借鉴的。这与我们今天的关注民生,解决民生问题,解决百姓日常生活的米袋子和钱袋子的问题都具有非常贴切和深刻的借鉴意义。

    第二,民族平等思想。

    中国自古便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孙中山强调:“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利,故要民族革命。”“我们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就是要使中国人和外国人平等,不做外国人的奴隶。”

    很显然,孙中山倡导革命反清,既是为了谋求去除国内各民族之间的不平等,同时也是为了去除中华民族与列强之间的不平等;在革命反清口号的背后,正体现了孙中山对民族平等的执着的追求。这与今天我们国家实施的民族政策十

  • 9、 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辛亥革命》观后感

    题记:有的人,生,为改造这个世界。有的人,死,也为改造这个世界。你呢,为何而生,为何而死? 中国政法大学历史研究所所长郭世佑说,在人类历史上,任何一场货真价实的革命都不是在革命的条件已经成熟时瓜熟蒂落的,否则,革命的艰险与献身精神就无从谈起了。 百年前的辛亥革命也是如此。那些青年革命者血气方刚,冲锋在前,赴汤蹈火,义无反顾,正是在革命力量相对弱小的情况下爆发的。据后人统计,若以年龄论,这些革命者大多属于2026岁的年轻,那正是人生黄金时期,而这些青年人慷慨赴死,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后人,这种行为让清政府的那些老顽固产生了严重的疑惑,为什么这些青年人不怕死,为什么这些青年人要闹革命。这很好解释,浙皖起义中慷慨就义的鉴湖女侠秋瑾说:革命是为给天下人造一个风雨不侵的家,给孩子一个宁静温和的世界。 一句话,那就是为了改造这个世界。 相对于那些年轻的生命,清政府已经老了,二百多年练就的骨血已不复当年入关之勇,血肉之躯、大刀长矛已抵挡不了列强的坚船利炮,他们改变不了业已僵化的头脑,摆脱不了中国人受人欺辱的境地,更给不了人民幸福的生活。原因正如日本前首相大隈重信说,肉体既习于安乐,道德智能则百凡颓废也。 是的,清政府自乾隆中期后,开始走了下坡路,根本原因,是满清政府在整体开始习于安乐。身体素质的下降,怎能有坚强的意志和毅力,怎能有进取的意识和能力? 可以这样说,没有不怕死的人,只有不怕死的时候。那么什么时候会不怕死呢?对,为理想,为信念,为所爱的人,为天下人的幸福,才能使那些青年人在近代挑起民族重任,把满腔的热血撒播在他们深爱的这片热土上。这也正如鲁迅先生所说:自古以来,我们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人的脊梁! 毛主席说,青年人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世界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但终究是你们的。 一个家庭的未来不能看老年人,只能看青年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也一样,只有青年人能代表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未来的发展方向。历代的优秀青年总是属于那些自觉地把个人的前途和国家前途连在一起的人。而近代一系列革命、起义主体正是这些青年人们。他们的勇敢、他们的决绝都是我辈青年应该学习、崇尚的。 所以,青年朋友们啊,我们要锻造好骨头,坚定我们的意志,努力学习科学知识,为了国家的明天、为了民族的未来而奋斗吧。
  • 10、 辛亥革命电影读后感

    辛亥革命电影读后感(一)

    《辛亥革命》这部影片不似其他任何一部主旋律电影,它兼顾艺术欣赏性和历史的客观性鲜活的展现了辛亥革命这段历史。

    《辛亥革命》中有一句孙中山说的话让我记忆犹新:死不是革命的目的,革命是改变命运,为天下人谋取幸福;是许多年轻人用生命的代价换取让活着的人更好的活着。回顾历史,1911年前后,那时的清政府腐败无能,政权摇摇欲坠,人民深受压迫。革命对于当时的人来说是改变命运,更好的生活;对于孙中山等一批革命家来说是历史赋予的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使命。他们要为天下人造一个宁静温和的世界,纵使这些被奴役久了的人们早已麻木,不知宁静温和为何物。

    《黄花岗烈士序》中写道: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而含悲,风云因而变色。林觉民、方声洞、喻培伦等七十二烈士为了革命一个一个倒下,我不禁想问:为什么要革命呢?牺牲了那么多性命的革命是不是太激进了?看了《辛亥革命》才对革命者的选择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其实,孙中山等一批革命家也不想这样。只是1911年清政府的改革方案太令人失望了,说是要让大清帝国变成一个君主立宪制的国家,但朝廷在组织内阁的时候过半数都是皇族和满人。让人看不到一点儿清政府推行宪政的诚意。所以孙中山等人要革命。只有革命才能改变命运,才能为天下人谋取永久的幸福。

    以前,我一直想不明白孙中山为什么要将临时大总统让位于袁世凯,使得他复辟帝制,窃取革命果实。但我在《辛亥革命》中找到了答案。因为孙中山希望中华民国这个共和体制的政体可以完整,所以他承诺将临时大总统之位让给令清帝退位的人。虽然说孙中山不该让位于一个满脑子封建思想的军阀,但看了《辛亥革命》之后,我理解了孙中山此举的无奈。但孙中山这样做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

    辛亥革命虽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社会性质和人民悲惨的生活境遇,但它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消灭了皇帝制度,打破了君主世代相袭的制度,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此后发生的两次帝制复辟都没能成功。最重要的是:辛亥革命揭示了一个真理:历史的潮流浩浩汤汤,不可阻挡,顺其者昌,逆其者亡。

    在辛亥革命100年之际,这部电影《辛亥革命》终于以影像史记替观众梳理清晰了关于辛亥革命这件事的前因后果,即1911年到1912年旧历辛亥年间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先与清廷、后与北洋袁世凯完整的斗争经过。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在影片的第一段落有壮烈的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09-20

  • 2019-10-28

  • 2023-03-15

  • 2019-10-28

  • 2019-11-04

  • 2023-06-23

  • 2021-08-04

  • 2021-08-23

  • 2021-08-24

  • 2023-04-03

  • 2019-10-11

  • 2019-10-28

  • 2021-05-29

  • 2019-09-25

  • 2019-10-19

  • 2019-10-19

  • 2023-06-25

  • 2019-10-28

  • 2019-11-04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28

  • 2019-10-28

  • 2021-05-29

  • 2019-09-20

  • 2019-10-19

  • 2019-10-28

  • 2019-10-28

  • 2019-10-28

  • 2019-10-19

  • 2023-03-06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28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辛亥革命的前前后后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辛亥革命的前前后后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辛亥革命的前前后后读后感、2024辛亥革命的前前后后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