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晓梅郝读后感 > 地图 > 晓梅郝读后感,2024晓梅郝读后感
晓梅郝读后感相关栏目
晓梅郝读后感热门栏目
晓梅郝读后感推荐
晓梅郝读后感

(共 6616 篇)

  • 1、 热门范文:小丫林晓梅读后感(5篇)

    多读书,可以净化我们的心灵,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在阅读作品后,心中感触颇多,会有一些独到见解。写一篇读后感,可以让我们再一次回味这本书籍。在上学的时候,老师会经常要求我们会写读后感。写读后感应该抓住书籍的哪些精髓来写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热门范文:小丫林晓梅读后感(5篇)”,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小丫林晓梅读后感(篇一)

    读过《贾里贾梅》丛书后,我又开始看《小丫林晓梅》。

    林晓梅和贾梅都有一个梅字,所以大家都叫她俩“二剪梅”。她俩更是亲密,互相叫对方“亲爱的梅。”在这本书中,我最喜欢《小荷露尖》这一章,在林晓梅他们二中里的人认为让男生当大干部是理所当然的,所以很少有女生去竞选。当林晓梅把自己要去竞选的事告诉同桌简亚平时,简亚平不但不为林晓梅加油反而说了一大通恶意话,真是灭自己威风,长他人志气。我万分生气。可林晓梅却镇定地说:“如果我出马,学生会主席一定非我莫属!”这一句话让简亚平大吃一惊,她万万没有想到,她的同学是那么有志气!

    到午餐时已有七八十个人来问林晓梅是否去参加竞选。林晓梅没想到简亚平的传播能力这么强。原来简亚平还是有一点点支持她的。她更有信心了,到晚上12点还在准备演讲稿。第二天的竞选中,林晓梅表现得十分出色。

    虽然最后林晓梅因为第一次上台参加竞选,知名度不够高的原因失败了,可她毫不气绥,打算明年再重新来过。她的勇气和对待事情认真努力的态度值得骄傲,值得我们学习。

    小丫林晓梅读后感(篇二)

    当我看见这本《小丫林晓梅》我就爱不释手。那里面一个个轻快有趣的故事,一个个可爱青春的男孩女孩,一次次生趣盎然的活动,将我深深吸引住了,沉浸其中,好象与漂亮聪明的林晓梅、调皮可爱的鲁智胜等书中的许多人在一起,使我备感生活充实。

    特别是其中的一章《小荷露尖》就牢牢地俘虏了我的心。主人公林晓梅所在的学校竞选学生会主席,一贯的传统都是男生当选,女生竞选彻底没戏。林晓梅不信这个邪。她天生乐观,并为此认真准备:翻遍两本人物传记,仔细研究他们参加竞选时的章节,又搞出好词好句,连夜拟好了发言稿;与同学讨论怎样写她的竞选事迹;半夜十二点还在着手整理宣传照片。历劲辛苦、努力准备。最后竞选失败,她有点伤心但转而又振作起来而在她的带动下,还有一些女生蠢蠢欲动,准备明年也参加竞选。

    读着读着,我想起二年级上学期时的我,当时参加了朗读比赛,第一轮我通过了,第二轮我也

  • 2、 小丫林晓梅读后感
    今年的暑假,我去了上海书展,觅到一本好书——《小丫林晓梅》。这本书使我感受到了这一代的成长的酸甜苦辣,就像书中介绍的一样,这本书充分展示了当代少女所具有的聪慧、生气勃勃、富有个性的特质,抒发了他们的喜怒哀乐以及内心深处的隐私和困惑。作品通过林晓梅的心灵史和情感脉络,表达了当代少年的叛逆之痛、成长之痛、独立之痛,并折射出新一代人的道德观、人生观、理想观和他们逐渐走向成熟的必然态势。这本书即教育我们好好克制住青春期的叛逆,又教我们如何独立。在这本书里,我最喜欢的就是第一章小荷露尖,它写出了林晓梅的才华横溢,她的勇气。虽然林晓梅最终没有当上学生会主席,她也心情低落了一段时间,甚至有时候会失声哭出来,但是她还是很好的调节了过去。这也说明了林晓梅她是个“硬派女生”。整个章节用了诙谐幽默的语言来描述,使读者们在一个轻松的环境下读到尾声,在林晓梅落败时也不会有太多的伤感情绪。而第二章更是写出了林晓梅的坚强,父母不和,家庭生活蒙上了灰色的阴影,可林晓梅却并没有萎靡不振,而是想尽办法让父母破镜重圆,最终,林晓梅以自己内心的呼声赢得了“胜利”,使父母知道了女儿的心声,便妥协当一对模范夫妻,不再争吵,不再使女儿伤心了,这个章节也写出了父母的爱。父母是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受伤害的,让我们体会到了父母内心深处最伟大又最鲜为人知的情感,这一章尤为细腻。书中的林晓梅,快乐,坚强,富有正义感和责任心,不过有时也会昏头昏脑,在〈黑色寒假〉这一章节里,林晓梅和她的表姐林晓霞就叛逆了一回,并且还出了危险,这是她们俩没想到的。这也使得读者懂得了,在外处处都得小心,不能叛逆到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忘记自己的年龄,忘记一切。青少年的好奇心是很强的,但有时候需要克制住自己。这本书十分符合我们青少年的口味,以我们纯真的视角去看世界,真希望这样的佳作越来越多!
  • 3、 《小丫林晓梅》读后感
    读《小丫林晓梅》有感 林晓梅,一个与众不同的女生,她与女生贾梅“一见倾心”,互称对方为“亲爱的梅”;她是一株傲立破晓的梅花,沾染了晨露的气息,清新而又透亮,美丽而又有个性。看完《小丫林晓梅》这本书,我就喜欢上了她。 她,有一个富翁爸爸、美丽妈妈,不仅读书好,而且深受老师的喜爱。但令我最喜欢的,还是她身上这种不屈不挠的韧劲,因为只要碰到困难,她都会自己动脑,自己解决,因此,她的学习成绩总是名列前茅,是全校闻名的大才女。 在这本书里,我最喜欢的一章就是“小荷露尖”,它写出了林晓梅的才华横溢,她的勇气。虽然她最终没有当上学生会主席,她也心情低落了一段时间,甚至有时候会失声哭出来,但是她还是很好的调节了过去。这也说明了林晓梅她是个“硬派女生”。整个章节用了诙谐幽默的语言来描述,使读者们在一个轻松的环境下读到尾声,在她落败时也不会有太多的伤感情绪。 终于,我明白了她的与众不同,皆源于她与众不同的个性——好学上进、积极乐观。

  • 4、 读《小丫林晓梅》有感
    读《小丫林晓梅》有感 洛阳小学六(4)班 金雪妹 当我轻轻捧起《小丫林晓梅》这本小说时就爱不释手。那里面一个个轻松有趣的故事,可爱青春的男孩女孩形象,一次次生趣盎然的活动,都将我深深吸引,沉浸其中。我好像与漂亮聪明的林晓梅,调皮可爱的邱士力等书中的许多人在一起,使我倍感生活充实。 特别是其中的一章《小荷露尖》牢牢地俘获了我的心。主人公林晓梅参加学校竞选,学生会主席一贯都是男生当选,晓梅基本没戏。可林晓梅不信这个邪,她天生乐观并为此认真准备,翻遍两本人物传记,仔细研究他们竞选时的章节,又摘出好词好句,连夜拟好了发言稿,还与同学讨论怎样写她的竞选事迹。半夜十二点,她还在着手整理宣传照片。虽然她历经辛苦,努力准备,但最后还是竞选失。她有点伤心,但又庆幸自己参加比赛,发现了自身的不足,于是振作起来。在她的带动下,还有许多女生蠢蠢欲动,准备明年也参加竞选,挑战男生。 读着读着,我不由想起自己不久前参加象棋比赛的事。那时,我们学校象棋小组也成立了很长一段时间了,我和大家一起每天训练,以为自己已经学得了很多,当我信心满满去参加比赛却一点收获也没有。我十分丧气。不久,学校还要再选一批人去参加比赛。我由于上一次的失败,便不想参加了。象棋老师语重心长的对我说:“一次比赛输了不要紧,关键是不能输了士气,输了自信,世界冠军都有失败的时候,试试也许会有成功的时候,但不试就只有失败。”听着老师的话,我深感自己的懦弱,于是重新抬起头,参加了比赛,这次我们都获了奖。 一本好书就如一个好友,《小丫林晓梅》中一个个鲜灵的同龄伙伴将伴随着我们成长。

  • 5、 小丫林晓梅读后感500字

    这是一本很有趣的书,读完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这本书就是秦文君校园小说系列之一《小丫林晓梅》。

    林晓梅是个乐于助人的小姑娘。她的热心,让我钦佩。在同学被砸伤时,她能冷静地帮同学简单地处理伤口,一直等到医务室老师回来。在野营时,当弱小的同学都被抛弃时,她挺身而出,将这些同学组成一个团队,一起努力完成目标。在我们身边,经常会有需要帮助的人。林晓梅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林晓梅是个坚持原则的小姑娘。她的公正,让我钦佩。一次趣味数学课的时候,有个同学没来上课,也没有请假。林晓梅作为课代表,把这个同学的名字记在了记录本上。同学的妈妈知道了,来学校让林晓梅把名字擦掉,林晓梅却没有做。在我们身边,也需要这么公正的人,这体现的是严谨的态度。

    林晓梅是个刻苦学习的小姑娘。她的努力,让我钦佩。在趣味数学班要选拔去参加市里数学考试时,她每天都坚持复习,一回到家,不干别的事,就开始学习。虽然就这样,但是她仍然以一分之差落选了。不过我认为,这不要紧,至少付出努力了,结果往往并不是最重要的。我们在学习中,也要像林晓梅一样,不怕吃苦,攻克学习中的各种难题。

    读完书,我感觉林晓梅就像生活在我身边的同学,让人温暖,亲切。林晓梅身上的种种优点,都值得我们学习。

  • 6、 小丫林晓梅第一章读后感10篇

    我们常说读书可以陶冶情操,可以获得进步,纵观世界上的伟大人物,他们无不是书籍的爱好者,人们在阅读了一篇书籍后都会有自己的收获和体会,我们也经常会从其他人的读后感中领略到作品的奥妙!优秀的作品读后感怎么才能够写出来呢?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丫林晓梅第一章读后感10篇”,敬请阅读,希望小编的分享可以给您提供一些参考。

    小丫林晓梅第一章读后感 篇1

    林晓梅的名字表示破晓时林中的一朵梅花。她的性格和名字相似:争强好胜,乐于助人。她曾变成石一帮助贾梅渡过难关,和另外的同学安抚白子的心……这样的故事真不少!但,我印象最深也最喜欢的是《女子联盟》。

    学校组织去少年营,林晓梅所在的队是一些学习成绩不好,脾气古怪的女生组成的,叫玫瑰队。但是经过一系列的努力,最终成为了“最佳小队”。这个队伍开始受到别人的冷落、欺负,但林晓梅不放弃,激励队友,真是个乐天派!她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我十分欣赏。白子是个病泱泱的女孩,外号叫“慢吞吞”,是个驼背,她给林晓梅惹了不少麻烦:晕车、出鼻血等等,为了她,林晓梅花了不少心思,可她一句抱怨的话都没说。这使我联想到自己可没有像她这样有耐心和爱心,感到挺羞愧的。林晓梅这种乐于助人的品质值得我去学习!

    读了这个故事,我才明白了“坚持到底就是胜利”的真正意义!

    小丫林晓梅第一章读后感 篇2

    我有个习惯,那就是每次看书之前如果有简介,

    就会先看简介。但是当我看到这本书的简介时,我就蒙了,因为简介里说林晓梅是一个完美的女孩,我想:一个完美如梅花的.女孩还会有什么烦恼呢?于是我带着这个疑问将这本书读了下去。可是,答案明显不是那么好找的。一转眼,我已经将这本书看了一大半了,但还是没有找到答案。当我就快要放弃的时候,我想起了妈妈对我说的话:只要有恒心,就会成功。我不放弃,坚持将这本书看完。终于,不负有心人,我在林晓梅自叙之八——周末故事中找到了答案。原来林晓梅虽然很有钱,但爸爸妈妈很少会留在家里陪她度过别人认为很幸福的周末。总是给林晓梅钱后就出去和别人聚会,谈工作,让林晓梅觉得很孤单。读到这里,我突然很羡慕我自己,林晓梅家虽然有钱,但她家总缺少那么一点爱。我家虽然不算很有钱,但我家有爱。这本书也写出了一些像林晓梅这样的富家女的心声。

    我喜欢这本书!

    小丫林晓梅第一章读后感 篇3

    读过《贾里贾梅》丛书后,我又开始看《小丫林晓梅》。

    林晓梅和贾梅都有一个梅

  • 7、 人间处处有真情_读《小丫林晓梅》有感400字

    最近,我读了一本好书《小丫林晓梅》。主人公林晓梅聪慧、生机勃勃、富有同情心。书中有一段令我十分难忘。

    五月份班会课上,老师捧来一叠表格,家境困难的同学只要填了表格,学杂费、校服费可以免交。邱士力和简亚平举了手,可是白子却没有举手。白子的爸爸出了车祸,只能坐在轮椅上度日子,妈妈厂里下岗,家境十分艰难。林晓梅召集伙伴们对白子一家付出了爱心,付出了真情,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这不禁让我响起了奶奶家隔壁的一位年过八旬的老奶奶。老奶奶丈夫早死,千辛万苦抚养儿女长大成人。如今,儿女都出国留学定居了,就剩下老奶奶一个人孤零零的,经常目光呆滞地看着远方。我奶奶一有空就会去和她拉拉家常,说说话儿。每一次我回奶奶家,都要去看望一下孤独的老奶奶,我会讲一些开心的故事、学校趣事给她听。只有这个时候,老奶奶的脸上才会露出灿烂的笑容,眼睛里流出愉快的泪水

    人世间的真情是用千金也无法买来的,这是珍珠、玛瑙、钻石所无法比拟的呢。林晓梅用友善帮助了白子,我用尊敬关心了老奶奶,让我们努力去做宽容、友善、富有同情心的人,用博大的胸怀拥抱整个世界,让人间变得更加美好!

  • 8、 《晓说》读后感

    《晓说》读后感(一)

    读《晓说》之前,我对高晓松的印象还停留在校园民谣上,像《同桌的你》、《睡在我上铺的兄弟》等,若不是《晓说》我都不晓得高晓松如今已是胖松,是着名的脱口秀主持人,有各种背景和传奇经历。有点孤陋寡闻了。年前就看完书,一口气读完觉得很有意思。其人学识渊博,横跨中西,各种故事信手拈来,难得是他的分享,拿得稳hold住,看后总会有些收获。年中回家在电视上也看了半集,为什么是半集?当时见胖松坐在古色古香地演播室里,手持一把大扇,慢悠悠地摇,慢孜孜地聊,聊的是什么,是奥巴马竞选,正当喜气的过年期间,不耐这么慢悠悠地调侃,于是转了台。要我说,也可能是第一时间看的是书,而不是脱口秀的电视,所以现在还是觉得看书比电视过瘾。

    看到《晓说》的最后一期,高晓松用自己的视角解释了一下科学与艺术,说科学与艺术就像是两条平行线,而地球就在这两条线的中间,就像是奔跑在铁轨上的火车。但是,科学和艺术的速度有时候是不一样的。有的时候,科学进步的很慢,几千年才进步一点点,这个时候人类用艺术来解释世界,所以,那个时代出现了很多大师,大师带领我们的精神进步,给我们塑造了信仰。但是,当科学追上艺术,进入爆发期以后,也就是工业时代知道现在的信息时代,一直是科学在解释这个世界,打破了很多一切艺术的解释,比如,月亮不是嫦娥,而是反射太阳的光线等。所以,也就是说科学是在改变我们的生活,而艺术则是在引领我们的精神。这也是现在很多人说现在的大师越来越少了,其实,这是很正常的,以后当我们又需要艺术来解释这个世界的时候大师又会出现。看到这,我想起来以前看到的一篇文章,说的是未来会发生右脑革命,因为当计算机进不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人类的系统系思维和逻辑性思维就会被电脑所代替,那个时候人们可能更多地要进行艺术型的创造,而在这方面电脑是没法跟人类相比的。结合这两点,我想右脑革命一定会发生,那个时候也就是科学追赶艺术的时代,人类开始用艺术解释世界,解释那个时代的人类。而作为个人来说,我是一个典型的理科男,所以可能更加侧重系统性思维和逻辑性思维,但是也不可忽略了艺术性思维的培养,音乐、舞蹈等都是培养自己艺术气息的有效方式。其实,综合素质的培养是需要你的左脑和右脑同时开发的。

    不管怎么说,晓松的《晓说》有点冷幽默又有些文艺范,即使本人满脸胡须,算不得风流倜傥,但口中有锦绣,一吐就是让人思让人笑的语录,也不简单。

    《晓说

  • 9、 郝景芳《北京折叠》优秀读后感

    导语:《北京折叠》获得了科幻界最高荣誉奖雨果奖,这是继2015年刘慈欣凭《三体》获得雨果奖之后,中国科幻作家再一次获此殊荣。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优秀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郝景芳《北京折叠》优秀读后感:

    因为去年刘慈欣的《三体》获得了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我开始关注这个被称为科幻艺术界诺贝尔奖的奖项。不过别误解,雨果奖的设立不是为了纪念法国文豪维克多.雨果,而是为了纪念来自卢森堡的现代科幻小说奠基人雨果根斯巴克。雨果奖是一个颁发给科幻或奇幻小说的文学奖,与星云奖同为科幻界最受瞩目的年度奖项,下设最佳长篇小说奖、最佳中篇小说奖、最佳短篇小说奖等。

    郝景芳著的《北京折叠》入围2016年雨果奖最佳中短篇小说奖,这部小说最初于2012年12月发表在清华大学学生bbs水木社区科幻版上,当时就以其细腻的语言风格,将生活的真实与艺术的真实合二为一,逐步引起了读者的注意。2014年2月,《北京折叠》发表在《文艺风赏》上,随即被国内知名的主流文学期刊《小说月报》选中,发表在2014年4月号上,引发了更为广泛的关注。2014年11月,《北京折叠》获得第五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科幻短篇小说银奖,并入选科幻小说集《想象力的盛宴》。

    很早之前就在《小说月报》上读过这部小说,当时虽然为作者丰富的想像力折服,但读后感觉这更像是一部揭露当下社会的现实主义作品,与刘慈欣著的《三体》和安迪威尔著的《火星救援》这样的硬科幻小说有着明显的不同,小说中提到的三个空间基本上是现实社会和环境的写照。

    作者笔下的北京,城市被划分为三个空间,第一空间与第二、三空间处于土地的正反两端,当第一空间存在于地表时,第二、三空间则沉于地底。每过24小时,整座城市会发生翻转。翻上地表的城市开始生活运转,而被翻下去的空间里的人则进入睡眠。人为分配的不仅是空间,生活在第一空间里的五百万人能够享用连续的24时生活。而当他们陷入睡眠时,升到地表的第二、三空间,则需共享这宝贵的24小时--第二空间生活着2500万人口,从次日清晨6点生活到夜晚10点;第三空间生活着5000万人,从10点工作到清晨6点,随后他们再次集体进入睡眠,地面翻转,第一空间的人们开始重新接管城市。每个空间里的人们独立生活着,却又因为各种原因有一些交集。

    小说的主线并不复杂,情节也比较平淡。小说主要描写了一个生活在第三空间的垃圾工老刀,受生活在第二空间的研究

  • 10、 晓说观后感

    说实话,高晓松确实是一位特别有才华的人,大概就是你真可以从一个人的谈吐中明白原来读书多一点,讲话是这样的。如果说你想在轻松的环境下了解一些自己不太懂的东西,那么这个节目还是值得一看的。

    很少看综艺,并为此感到一丝丝得意,因为觉得没在某些没有专业能力的所谓艺人身上浪费过时间,虽然人家根本不就care这种毫无消费能力的佛性老青年。最近唯一的看的综艺就算高晓松的《晓说》了,陈丹青的《局部》要是说成综艺,估计陈先生会不乐意。其实之前并不知道《晓说》这个节目,那一次在北邮人上搜鲁迅,看到有高晓松介绍鲁迅,说的还挺有意思的。看了才发现,原来是一个系列的节目,大概是用高晓松的名字命名,叫做《晓说》。

    这个节目,挑些感兴趣的话题,多多少少也看了三十来集感觉。最近看了一集,叫做《六年来的有些话今天讲》,正如标题所示,就是高晓松谈谈自己做节目这几年的感受,里面的一些数据颇有意思。他的节目里,98.3%的观众受过高等教育,硕士学历以上的比例是优酷其他节目的两倍,同时观众的平均年龄也很大,同时男性的比例也远高于其他节目。大龄男性为主,看来是个成人节目哦♂。节目的主题大多比较符合的胃口,主要以历史和地理为主,还有一些访谈。这里就不得不说到高老师的交际圈了,虽然他反复强调自己就是一个不勤奋的普通人。他访谈的嘉宾里,往往有在国内一般节目中并不常见的人,国内的比如姜文,张艺谋和冯小刚,国外的比如c罗,克林顿和比尔盖茨。这年头,一些节目和电影,里面想要有你喜欢的人恐怕还不是那么难,难的是里面没有你不喜欢的人。除了主题以外,高老师的讲述能力也不得不服,同样的事,不同的人说当然不一样,不知道为什么在这里就想到了郭德纲。

    并不想在这里推销《晓说》,一方面没拿一分钱,另外一方面这个破号观众的数量也极其有限。但是还是会想问,为什么这个节目能看那么多期,因为国内其实有不少类似的带有一定知识性质的脱口秀节目。国内的很多节目慢慢发现,不免就沦为故事会,甚至是八卦会。一些历史类或者是知识类的节目,久而久之,反而有点儿把历史书翻译成白话文念书的感觉。《晓说》这个更像是直男聊天,但是也不得不服高晓松本人阅读之广以及个人经历值丰富。高晓松说他做个节目是非常幸福的,因为就像跟聊得来的朋友在谈话一样,并不需要为了迎合谁而有什么不自然的地方。他总说自己是想到哪里就说到哪里。这大概是一个挺直男的节目,聊战争,聊历史,聊地理。有些

  • 2019-09-20

  • 2019-11-04

  • 2019-11-06

  • 2019-11-06

  • 2019-10-29

  • 2019-10-29

  • 2023-06-24

  • 2019-10-11

  • 2019-09-20

  • 2019-09-28

  • 2019-10-28

  • 2019-10-09

  • 2019-10-29

  • 2019-10-11

  • 2019-10-19

  • 2019-09-23

  • 2019-09-20

  • 2019-11-11

  • 2019-11-11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09

  • 2019-10-19

  • 2019-10-24

  • 2019-10-11

  • 2019-09-25

  • 2019-10-19

  • 2019-10-19

  • 2023-06-18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23

  • 2019-10-16

  • 2019-09-22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3

  • 2019-10-19

  • 2019-10-24

晓梅郝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晓梅郝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晓梅郝读后感、2024晓梅郝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