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献给世界的每一个人最后的辉煌后感读书笔记 > 地图 > 2024献给世界的每一个人最后的辉煌后感读书笔记大全
献给世界的每一个人最后的辉煌后感读书笔记相关栏目
献给世界的每一个人最后的辉煌后感读书笔记热门栏目
献给世界的每一个人最后的辉煌后感读书笔记推荐
献给世界的每一个人最后的辉煌后感读书笔记

(共 5806 篇)

  • 1、 献给世界的每一个人——读《最后的辉煌》后感

    歧视别人,是最愚昧、最无知的行为。一句响当当的名言,激起了我对诺贝尔爷爷的敬佩。

    他,被誉为炸药工业之父,1833年10月21日出生在瑞典首都德歌尔摩。他一生在机械和化学方面有过许多发明,共取得129项发明专利,其中最突出的发明是炸药。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和他的家付出了血的代价。在实验中,他的弟弟被炸死,他的父亲被炸成残疾,他自己也曾被炸得满身鲜血。但是在科学的崎岖的山路上,诺贝尔始终在顽强地向上攀登,终于到达光辉的顶点。在晚年的他,更加把自己的所有遗产为人类科学的进步作出了一大进步。

    追求幸福是人类的理想,享受理想是人类的权利。如今,诺贝尔爷爷已远离我们而去。可他却留下了他的光和热散布了每个角落。作为后辈的我们又该怎么办?对,就是寻找那些光和热。现在的人,总是想着把好的东西留给自己,就是因为他们没有发光的动力。为了日后人类的幸福,为了自己的理想,让我们一起腾飞吧!

    让我们在蔚蓝的天空下寻找光和热,并且把他们奉献给世界上的每一个人。

  • 2、 献给世界的每一个人——读最后的辉煌后感400字
    献给世界的每一个人——读最后的辉煌后感

    “歧视别人,是最愚昧、最无知的行为。”一句响当当的名言,激起了我对诺贝尔爷爷的敬佩。他,被誉为“炸药工业之父”,1833年10月21日出生在瑞典首都德歌尔摩。他一生在机械和化学方面有过许多发明,共取得129项发明专利,其中最突出的发明是炸药。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和他的家付出了血的代价。在实验中,他的弟弟被炸死,他的父亲被炸成残疾,他自己也曾被炸得满身鲜血。但是在科学的崎岖的山路上,诺贝尔始终在顽强地向上攀登,终于到达光辉的顶点。在晚年的他,更加把自己的所有遗产为人类科学的进步作出了一大进步。追求幸福是人类的理想,享受理想是人类的权利。如今,诺贝尔爷爷已远离我们而去。可他却留下了他的光和热散布了每个角落。作为后辈的我们又该怎么办?对,就是寻找那些光和热。现在的人,总是想着把好的东西留给自己,就是因为他们没有发光的动力。为了日后人类的幸福,为了自己的理想,让我们一起腾飞吧!让我们在蔚蓝的天空下寻找光和热,并且把他们奉献给世界上的每一个人。

  • 3、 一个人的朝圣读书笔记

    一个人的朝圣读后感

    哈罗德是个六十岁的老人,他的一生平淡无奇,甚至可以说充满了悲凉。

    他的童年,笼罩在灰暗中,孤单、寂寞、没有关心、没有被爱,他学会了沉默。母亲离家出走,父亲在n多的女人间流连,他似一个累赘般可有可无。十六岁生日那天,父亲丢给他一件大衣,就把大门指给他,让他离开了。

    他人生不多的精彩是他拥有了爱情,他遇到了心爱的姑娘莫琳,而且当真把她娶回了家。后来,他有了儿子,幸福来得如此忽然,仿佛他终于迎来了他一直渴望的温暖。然而,早年的沉默其实一路跟着他,让他不擅于沟通、交流与敞开心扉,包括他深爱的妻子与儿子。

    上帝再次给他开了个残酷的玩笑,他的儿子得了抑郁症,终于在十八岁那年自杀了!从此,他的人生再次完全地归于灰色,自己的悲伤难于言表,深爱的妻子也因伤心过度继而对他产生了怨恨。他们彼此都选择了沉默,其实变成了对彼此的伤害,感情日疏、渐行渐远,虽在同一屋檐下生活却形同陌路。

    奎妮,哈罗德曾经的女同事,他仅有的,可以称作朋友的人,在他人生最低谷(儿子去世后),无私地帮助与安慰他,甚至帮他背黑锅被老板解雇而永远地离开了他的生活,而他却又一次因胆小选择了沉默

    某天,哈罗德收到了远方的来信,正是久未联系的奎妮,但信的内容却是奎妮得了癌症,与他告别。哈罗德震惊、无措、心痛,他想起了曾经的许许多多。终于,他决定去看奎妮,用行走的方式,从最西南到最东北,横跨整个英格兰!

    他好像觉得徒步走过去就可以救她。只要他一直行走着,奎妮就能活下去他把这段旅程看作是弥补自己的错误。

    我走这条路,是因为她救了我,而我从来没有说过一句谢谢。

    这样勇敢的决定,在哈罗德一生里是绝无仅有的,这样的决定竟然出现在他已经是一个六十岁老人的时刻!他孤身上路,与陌生人攀谈,承受着身心的种种磨砺。他一次次努力、一次次徘徊,一次次经历苦难,一次次回首、一次次展望,一次次再一次登程!

    一路上,哈罗德回想了他这一生中的点点滴滴,妻子、儿子、奎妮,自己

    在路上,他解放了自己过去几十年来努力回避的记忆,任由这些回忆在他脑子里絮絮说着话,鲜活而跳跃,充满了力量。他不再需要英里丈量自己走过的路程。他用的是回忆。

    还有他一路上所遇到的人与事。

    一路走过去,他从每个人身上都吸收了一些东西。

    他发现正是这些普通人的渺小与孤独使他讶异,牵动他内心的温柔。让他变得不再沉默。

    一路上,他完成了内心的巨大转变与洗涤。同时,让他对人生有

  • 4、 《一个人的村庄》读书笔记

    边陲的村庄,我总以为那应当是粗犷而寂寥的。

    但刘亮程先生却构建了一片完全背离我想象的纯净天空。

    那是一座怎样的村庄呢。

    它的名字未曾被世人所知,它的呐喊消逝在无尽的苍穹,他仿佛迷失在一个真空的角落。

    它是黄沙梁,人们祖祖辈辈在这片土地繁衍生息,同家畜们,同树木与河流,释放生命伊始的哭叫和结束的嗫嚅,山坳里的一切都凝结在这生命,与之融合,镌刻于岁月的褶皱。

    它是黄沙梁,没有细雨绵绵的怅惘,没有山歌飞扬的豪放,没有芳草萋萋的浪漫,只有一些年复一年在墙根田埂劳作的人们,一些专注于鸡毛蒜皮小事的农夫和村妇。

    它是黄沙梁,渺小而又真实地存在着,养育了那样一群人,滋生了那样一种风情。

    对于这祥和村庄的描绘,让人从内心平静。

    大到村子里的居民牲畜,小到荒野中的花草虫豸,有形的砖土院落,无形的阳光空气,都让人不禁要停下来欣赏。

    主人公是村中一名普通的农夫,他闲散而自由,可以扛着锨面朝黄土劳动一日,也可以踏着晨露悄然离去,到野外探寻生命的遗踪。

    他同时更是个思考者,以异于旁人的独特视角,对天地万物发表着精妙的见解。

    他由动物的性格中看到人性的侧影,也发掘着植物掩藏的不为人知的历史。

    他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茫远而又切实,让人在淡淡愁绪中体味深沉的冥想。

    常常在品味那些波澜不惊的文字是感觉心潮澎湃。

    一段平淡的关于牛羊的记述,能激起对于生命和自然美的无限感慨。

    读到许多人默默走出院门,被别人以为去了田间,却再也没有回来的时候,不觉想到抛弃故乡,在异地的迷失与漂泊。往往这样简单的语言空白更加富于诗意,它洗去世俗杂尘,只留下一段段无拘束的联想。

    那些匆匆过客未曾让道路记住他们任何一双足印,而淳朴的村人却终究会回到那让人深深眷恋的泥土中。这又怎能不使人开始思考生死呢。

    这村庄向我展现了她的生机,也敞开了她温软的怀抱。

    透过纸页,越过千山万水,我欣赏着她独特的,雅致的风韵。

    以上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好的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 5、 《一个人的善良》读书笔记
    最近读了一篇文章《一个人的善良》,部分摘录如下:用心对待所有的学生,好不和不好的学生,都能接受,都能去喜欢,不去和学生斗气,不去对讨厌的学生置之不理,农村的都是留守儿童,多多爱。 其时我正沦陷在一堆急需上交的表格中,一不留神就忽略了我应该有的回应。至少,我应该给一个表情的。至少,我应该及时让他懂得,我感谢他所传达的善意和信任。至少,我应该告诉他我触摸到了一种人性的温度。可是事实上,手机随手一丢,我就怎么也找不到了。我在三尺陋室内毫无道理地忙着,忙得好像我能赚多少银子,忙得好像我在经营一所规模宏大的大学,忙得好像我在搪塞所有人。 然后,继续收到他的信息,继续收到表扬,继续收到鼓励,让人有这样美好的误会,我不知道这是好事还是坏事,反正,我觉得我欺世盗名了,我觉得不能不澄清了,不能不省去一切美丽的想象,还原一个生活的真相-------关于楚木湘魂的,关于烛剪西窗的,也关于所谓刘老师的。 如果我正独自坐在庭前喝一杯含混不清的茶,如果我正在仰望云卷云舒,如果我正心如湖水不染尘埃,那么,我会和你一样,五十二个学生是盛开在心尖的五十二朵花,每一个学生都是心尖上的柔软。我会认为分数最低的孩子,才是最堪怜爱的孩子。我会以父母的心肠,去体贴每一张脸的欢喜悲伤。然而,所有这些柔情万千,都需要一个特定的背景,一个特定的情境。当背景置换成教室,当情境置换成对抗,当心如湖水置换成心涛澎湃,当情绪找不到出口,但凡天下老师会做的,我一样都不落下。从菩萨到魔王,就是半步之差。所以,我从来就不是一个好老师,一直不是。有的,只是一颗想做好老师的心。有时候,我觉得我就是那一只披着羊皮的狼。 前次让学生用气呼呼造句,孩子的心到底是无遮无拦的,他们反馈给我一面镜子------我上课的时候吃东西,老师气呼呼的。我昨天迟到了,老师气呼呼的。我没做家庭作业,老师气呼呼的。诸如此类,几乎详细的罗列了我种种气盛之情状,听得我哑然失笑。所以,我不是学生心目中的天使,我经常会气呼呼,有时候,还会变成老虎或狮子。当一天的课程落幕,当我又安静地坐到庭前闲看车来车往,当一天所郁积的尘埃被剥离,我又会对我有过的愤怒后悔和自责,生活便是如此循环往复。 也许是国境线之外的教育理念和方式触动了中国的神经,课改像一种流行风,它被赋予了阳春白雪的高度,所有的老师被勒令皈依于它。我愿意皈依课改,但不是将自己塞进一种全国统一
  • 6、 一个人的村庄读书笔记

    和那些偶尔路过村庄,看到几个生活场景便激动不已,大肆抒怀的人的人相比,作者看到的是一大段岁月——袒露着生活原色,流淌着真实的岁月

    一棵草,一朵花,一棵树

    一堵墙,一条路,一扇门

    一只猫,一条狗,一匹马

    一阵风,一朵云,一场雪

    .......

    这些平凡到不起眼的东西,都有它们存在的意义,意义是什么我们无法诠释得清,但因为有它们的存在,才构成了我们充盈的世界,无论是物质上的还是精神上的,这些东西于人而言,就是我们漫长岁月中的一砖一瓦

    黄沙梁于作者而言,是一个世界,这个世界远比我们想象中要丰富许多,在他的村庄世界中我看到了万物的魂和根,一个村庄人的大半辈子,一个村庄里昼夜不停,匆匆流逝的时间,日夜操劳,不知疲惫的大地,以及刻在土块,车轮,院门,麻袋,木棍,炊烟,甚至乎一颗小草,一粒尘土上细微而明显的痕迹

    村庄的事物都被作者赋予了思想,鲜活而立体。在越拉越长的记忆中,或欣喜,或细腻,或平静,或惆怅,这个村庄早于无形中和村庄人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让人魂牵梦绕

    读完这本书,感觉整个人变得很通透,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感觉,抬头望向窗外,凝视一草一木时,心中不知为何就冉冉升起了敬畏和怀念,迎面送来一阵微凉的风,我贪婪的希望它再多停留一会儿,可是它不曾为我而停留,或许它曾在某个地方驻足,静静的不留痕迹,只是没被我们发现,像书里写的,它只是太小的事情,只能发生在一个人心里

    “落在一个人一生中的雪,我们不能全部看见。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命中孤独的过冬。我们帮不了谁。”读到这段话时,会有一种莫名的伤感,像被什么东西猛然的揪了一下,感触万千,原因——不详。大概是因为我们大多数时间里都只能感同却不能身受吧,落在别人身上的雪与落在一个人心中的雪,甚至乎落在自己身上的雪,都无法统计,不可估摸,除了自己,再也没人能够经历自己所经历的一切

    所有的一切,都会停留在一个人的一生中。没有一个人的岁月是静止的,时间会改变它想要改变的,最后留给人的是一大段回忆和一条虚无漫长的路

    人的一生就是一大段岁月

    目视过去远去,尽力拥抱

  • 7、 《一个人的朝圣》读书笔记

    这是14年的读书笔记,小说类的读书笔记,很难写。简单记录下。

    我想,有的时候我们真的需要“一个人的朝圣”之旅,从固有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中跳出来,也许能发现更多“当局者迷”的棋局陷阱,从而获得“旁观者清”的自由。

    书中一句:“我觉得自己离起点越来越远,但也离终点越来越远。”值得我们思考!

    1、内容简介:

    哈罗德·弗莱,六十岁,在酿酒厂干了四十年销售代表后默默退休,没有升迁,既无朋友,也无敌人,退休时公司甚至连欢送会都没开。他跟隔阂很深的妻子住在英国的乡间,生活平静,夫妻疏离,日复一日。

    一天早晨,他收到一封信,来自二十年未见的老友奎妮。她患了癌症,写信告别。震惊、悲痛之下,哈罗德写了回信,在寄出的路上,他由奎妮想到了自己的人生,经过了一个又一个邮筒,越走越远,最后,他从英国最西南一路走到了最东北,横跨整个英格兰。87天,627英里,只凭一个信念:只要他走,老友就会活下去!

    这是哈罗德千里跋涉的故事。从他脚步迈开的那一刻起,与他六百多英里旅程并行的,是他穿越时光隧道的另一场旅行。

    2、读书笔记:

    因为保罗科埃略的《朝圣》才被这题目吸引,我想又是一个自我发现,探寻人生意义的旅程。因为《朝圣》带给我很多的思考,特别是其中的几个“灵操”,有的时候也会想起,让我们在无聊乏味的日常生活中注意到那瞬时的美好,嘴角不自觉的上扬,感叹一声:哦,人生,也挺美好!

    哈罗德只是出门将写好的信投递到邮筒,却因为寻找下一个邮筒,而越走越远。经过一个加油站,女孩不经意的鼓励却让他下决心徒步去贝里克。因为加油站女孩说:如果有信念,你就一定能把事情做成。哈罗德也坚持一个信念:只要他走,奎妮就会活下去!读书笔记m.i1766就这样哈罗德两手空空口袋里一封写给奎妮的信,就这样开始纵跨英格兰的徒步行走。路上遇见很多人,有鼓励的有泼冷水的。几次想放弃,几次又重燃激情、信心坚持走下去。途中哈罗德对自己的一生不断地回顾思考,家中的妻子莫琳同样在哈罗德离开后独自一人对两个人所走过的一生进行回味反思。曾经相爱的俩人因为儿子戴维的自杀,各自的心结深藏心底,误会一天天加深,从此俩人成为生活在一个屋檐下的“陌生人”。最终在各自“独处”的思考中找回失去许久的二人世界,属于他们本该有的生活和幸福!

    还有,我想说的可能都在我下面的“字句摘录”里。

    3、字句摘录:

    如果有信念,你就一定能把事情做成。

    加油站女孩:去接受一些你不

  • 8、 《一个人的村庄》的读书笔记

    1.

    我确定刘亮程是认同梭罗的。

    与梭罗的大安静相比,刘亮程是羞涩内敛的。

    他也是充满着小计谋的。

    在不自觉中,我拿《瓦尔登湖》和《一个人的村庄》做比较。经常是两本书交错着在脑子闪动,刘亮程的村庄充满烟尘味道,而梭罗在水边。

    阅读《一个人的村庄》是会时常走神儿的。不停的走,走到许多年前的安静湖畔。

    2.

    最可怕的事不是一个人站在旷野,而是无助的穿行在人群中。对四伏的危机束手无力。

    与以往的阅读相比,这一次我没有让自己不舍昼夜,大块的吞噬。从而在疲倦中完成阅读。通常,上午八点到十一点:晚秋的阳光晃上办公室的窗子。我这个意外偷袭村庄的外来客,悄声潜入。我尽量使自己沉默,不让星点的声响惊动村庄的熟。或者是晚上,也是八点到十一点,那时我像一个离开家园的孩子,正在不弃不舍的找寻回家的路。

    最近,睡眠出奇的好。

    3.

    为了某个章节某个场景某个句子,我都会驻足停步,欣欣然好一阵子。

    我没有多少事情要做,屋檐下也没有悬挂的锄镰锨镐。有时,风旋起我搁置太久的白纸。我都会不动声色的码齐,用一块重物压制住。

    在相对闲适的状态下,有时矫情的怀想起越来越远的故乡。一个一个的脸孔铺面而来,有的是早已死去的邻人,有的是正在老去的同伴。

    我知道他们不论活着的或死去的,都早已不把我当做是属于故乡的人。我在他们的印象里,是一只飞离故乡的鸟。适时的登上了高枝,优越的俯视他们。

    这样的俯视他们是不需要的。可我们需要。我们不觉得是俯视,我们当自己的亲临。

    4.

    我甚至想象刘亮程独自微笑的享受村庄给予的一点一地的收获。收获者的快乐,不仅仅是人的快乐。是老鼠的,也是万物的。

    刘亮程的创作过程是孤独的。那是一只鸟的孤独。他说鸟说着无人能懂的鸟语,虽生动也枉然。刘亮程以文字的方式独自说话,谁懂?浮华不懂。呱躁不懂。

    我欲懂得,所以静听。

    刘亮程不厌其烦的述说,有时我认为这样的述说未免缺少激情与跌宕,阅读暂且搁置一二个时日。转身回来,像一盘带子重又放出平缓的调子。

    我又浸润。

    5.

    人筑屋的地方适合鼠打洞。

    我用目光和心的灵气走近《一个人的村庄》。此行,将永生不得回来。

    是刘亮程赋予草顽强的秉性,还是草原本就有呢?那村庄呢?村庄赋予刘亮程什么?忍耐与敏感?瓷实的文字?还是无人处他的莞尔一笑?

    盛开和释放只属于村庄。

    空城的寂寞是内心的寂寞。村庄的破败是家园的破败。

    6.

    都在忙碌。

    忙碌村庄以外的大事情。只有我为一

  • 9、 读《学会尊重每一个人》有感
    读《学会尊重每一个人》有感 我在我们的博客上看过不少博文,最令我感动的博文是《学会尊重每一个人》。 这篇故事讲了一位中年妇女领着小男孩走进了“巨象集团”的花园,把好的餐巾纸扔到一位老人刚剪过的草丛上,老人诧异地看着他们,把餐巾纸扔进了垃圾箱,可是这样反复了几次,那中年妇女指着老人教导孩子:“如果不好好学习,长大便会像他一样卑微低贱的工作。”老人借来手机打了个电话,就免去了中年妇女的职务,原来老人是总裁,老人教育孩子要尊重任何人。 故事中的中年妇女为了教导自己的孩子,而向一个老人扔出餐巾纸,而且当着老人的面贬低老人,一点也不尊重他,就是因为她自己的不尊重和傲慢,导致了她被解雇,直接被开除。在生活中不尊重人的现象很多,我曾经看到愤愤不平的一幕,开宝马车的人把捡垃圾的妇人撞到,下车不仅不扶起她,还对她一阵臭骂。行人看不惯了,纷纷指责他,他只好夹着尾巴开车逃窜了。 学会尊重每一个人,无论一个人的身份多么的卑微,我们都应该尊重他。这是我们应该具备的良好品质,而且尊重别人就是在尊重自己。牢记普希金的一句话:尊重别人吧,你会使别人快乐加倍,也能使别人的痛苦减倍!
  • 10、 《一个人的朝圣》优秀读书笔记

    没有手机,没有走远路的鞋子,没有指南针,没有地图和换洗的衣服。

    哈罗德最后买了一只可伸缩的电筒。他告诉自己反正靠着脚上这双帆布鞋和手中这个塑料袋已经走了那么远,只要动动脑,牙刷和剃须刀都可以塞到裤袋里,止汗剂和洗衣粉可以放到另一个裤袋里。

    离开埃克赛特前他买了一本二手的野生植物百科辞典和一本大不列颠旅游指南。带上水和饼干,还有一管凡士林药膏,用来治脚。

    他在比克利的手工艺礼品店买了一套四个杯垫,上面印着德文郡的风景。为妻子选了一只按一按笔尖就会发出暗暗红光的圆珠笔。

    他把剃须刀和剃须膏忘在小旅馆的公共厕所里,也没有精力重新买了。

    玛蒂娜给了他两双徒步专用的袜子和一卷蓝色胶布,给他背上了一个空的登山包,在塞了个指南针到他手里。

    他买了防晒霜,药用棉,指甲钳,膏药止血贴,消毒药膏,水泡保护膜,肯德尔薄荷蛋糕。补充了一下洗漱用品,买了一盒洗衣粉,和玛蒂娜给他的胶布一起整齐放进了玛蒂娜给他的背包。

    他给奎妮买了一块可以挂在窗上的玫瑰石英,给莫琳买了一只小树枝雕刻成的铅笔,买了两顶手织贝雷帽,是奎妮最爱用的棕色。

    他换了鞋底,买了一盒新的胶布,可以用到斯特劳德。

    他从垃圾车里捡到了一个破睡袋。

    他把洗衣粉给了一个学生,把手电筒给了一个找不到钥匙的女人,把胶布和消毒药水和梳子给了一位孩子跌破膝盖哭泣的母亲,把大不列颠旅游指南和植物百科给了一堆在克利弗山迷路的德国夫妇,把给奎妮的礼物重新包装。把给莫琳的礼物全都寄了出去。他留下了背包和指南针,因为它们不时他的,他无权转送他人。

    穿上了朝圣者们订制的衣服,脱下了那件衣服

  • 2019-11-12

  • 2023-02-21

  • 2019-11-12

  • 2019-09-20

  • 2019-10-24

  • 2019-10-11

  • 2019-11-12

  • 2021-05-26

  • 2019-10-11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22-01-20

  • 2019-10-29

  • 2019-11-12

  • 2021-10-13

  • 2019-10-20

  • 2019-10-11

  • 2021-09-27

  • 2023-05-16

  • 2023-06-15

  • 2023-06-15

  • 2021-07-19

  • 2019-09-25

  • 2022-04-14

  • 2019-10-24

  • 2019-09-22

  • 2019-10-29

  • 2023-06-03

  • 2019-11-16

  • 2019-09-23

  • 2019-09-20

  • 2019-10-24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1-06

  • 2019-09-21

  • 2021-07-31

献给世界的每一个人最后的辉煌后感读书笔记
在读书的时候该如何做笔记?献给世界的每一个人最后的辉煌后感读书笔记栏目给大家带来2024献给世界的每一个人最后的辉煌后感读书笔记、献给世界的每一个人最后的辉煌后感读书笔记范文和精选献给世界的每一个人最后的辉煌后感读书笔记等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