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舞剧孔子观后感800字 > 地图 > 舞剧孔子观后感800字,2024舞剧孔子观后感800字
舞剧孔子观后感800字相关栏目
舞剧孔子观后感800字热门栏目
舞剧孔子观后感800字推荐
舞剧孔子观后感800字

(共 6158 篇)

  • 1、 【必备】孔子观后感170字
    孔子观后感(篇一)

    20xx年2月5日,我和妈妈还有小雅一起到电影院看《孔子》。我怀着激动的心,坐到了位子上。电影开始了,一个个奴隶被孔子救了出来。后来,孔子被撤了官,和徒弟们踏上了流浪的路程。大家在过程中发生了许多感人的事情。

    我从电影《孔子》中感受到,我们应当学习孔子钻研学问的严谨态度,以及“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学习精神,学习孔子“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的做人格言,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素质,成为一个有学问、正直、光明磊落、对国家有用的人。

    这部电影真好看!大家也一起去看看吧!

    孔子观后感【篇二】

    他,生当“礼崩乐坏”的奴隶制末期;他,周游列国,想用自己的一套学说挽救天下的危亡;他,主张“仁”,“仁者,人也”是他的思想境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他的崇高品质。他的智慧与才能相融,总能使自己化险为夷,但他的认识与主张却因触动三桓利益而使自己流浪与他国。

    他用“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积极态度,上演了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他对弟子严厉却不失亲切,总能在他们散落时重建他们的心灵之柱,总能在他们努力时及其万张浪花,凝聚起他们前进的动力。他的弟子们也忠于师,当他被鲁哀公赶出楚国后,他们誓死跟随。他们一同斩破了路途中的荆棘,最终回到了自己的国土——鲁国。我回顾着那些感人至深的镜头,脑海中将他们生活的画卷翻到了充满温情的一页。

    那一天,他们已精疲力尽,他的弟子送来了最后一碗马肉汤,这时的孔子已在弦声中挺过了几天,但他并没有一个人喝完汤,而是同弟子们一起分享那温情四溢的汤,他的情谊如此之深,到最后一刻,仍不忘为他人着想。

    翻开另一页,雪白的冬景覆盖了我的视野。一个宽阔的冰面上,有一辆马车在行驶,突然冰面裂开了一条缝隙,致使他们纷纷摔倒在地,竹简也不幸落入水中。他的弟子颜回不顾生命危险,一次又一次地捞起那些沉在水中的竹简,最终不幸溺水而亡。他们一遍又一遍地呼喊颜回,声声悲痛与希望在冰面上回荡着,最终却都化为灰烬,尤留悲痛于心中。

    他们,走过了一个个暴风雨的夜晚,他们,将真情洒遍世间。他们的感人事迹让我无时无刻不铭记于心。孔子的智慧,颜回的无私,个个人物将一种思想,一种精神化为人们心灵的归宿。我们要学会感知,学会选择,学会进取。

    孔子观后感【篇三】

    孔子,就是我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是万世师表,他的书直到这天都一向“畅销”。

    随着孔子的名气越来越大,他的一生就

  • 2、 《孔子》观后感800字

    《孔子》观后感 张荣芝 春秋割据,各国战乱,孔子的年代就穿插在这样的乱世中。他和他的弟子们颠沛流离,周游列国十几年。一直未曾放弃的是礼义仁和。 我带着并不是很高的期望去看这部影片。两个多小时,和场内的观众一起,很安静地看完。正如胡玫所说《孔子》是一部一定能让你记住很多故事情节的影片。但孔子带给我的,不仅是故事和情节那么简单。他留下的,是一个形象,一种精神,连同他身后的弟子一起,或许大多是文文弱弱的读书人。但你感觉到的必定是如海涛般的千军万马,统领着一个时代。 电影中孔子出身于当时一个小诸侯国鲁国的没落贵族家庭,为社会的混乱情形而忧心忡忡,希望以他超越时代的思想和智慧来影响春秋诸国的历史进程。然而就像历史上的其他圣贤早年的经历一样,彼时孔子的时代还未到来。虽曾仕官于鲁国,并以其勇敢和智慧带给鲁国以尊严和强大的希望,但最终政治理念破灭于现实之前。随后孔子为了理想率领众弟子奔走在列国之间长达十四年之久,传播其思想,想与整个时代抗争,只可惜霸道如此世间,不容其主张。他曾数度被乱军围困而身陷绝境,也曾被卷入政治阴谋的旋涡,甚至曾被世人误解于晚年返乡祖国鲁国,他归而不隐,不懈于教育弟子众人及进行文献整理工作。 孔子力主禁止活人献祭的戏,十分精彩。朝堂之上发哥舌战群儒,圆形的会场,不知道当时是不是这样的,整个场景很像古罗马元老院或者现在英国议会,呵呵,对待公山狃这种小人,最经典的就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给个话啊,展现了孔子的从容和智慧,更大是幽默。 另外就是老子和孔子那段仙境般的对话,也可在历史上找到印证,史书中有关于孔子向老子请教学问的记载,而电影中编剧为了剧情的需要,让孔子去回忆他和老子的对话,此情节并无不妥,反而可以从他们的对话中表现了儒道两家思想的同异。 颜回、子路、冉求,性格各异,但爱师如命,遵循礼仪仁和的精神如命。子路助卫国,冉求回鲁国效命。最牵动人心的是颜回,颜回是孔子最钟爱的弟子,外表文文弱弱却机智灵活、意志坚定。他死得那一幕,有很多人给出了负面的评价:矫情、假、搞笑。但我被感动了,我相信颜回不顾生命,甚至都没有想到生命,反复潜入水中挽救竹简的那一刻,很多观众也落泪了,我也相信当孔子一直抱着死去的颜回不肯放手的那个场面,震撼了万千人。 给我印象较深的是孔子的弟子颜回之死,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之一,颜回为了抢救夫子的书简,放
  • 3、 舞剧卡门观后感合集

    新手写作品名的观后感都要注意哪些呢?想要记录心中的万千感慨,唯有动笔写上一份观后感,观后感可以提高我们的观影能力,提高我们的学习能力,以下的舞剧卡门观后感或者是您在寻找的内容,感谢您的阅读!

    舞剧卡门观后感 篇1

    《歌剧》大致讲述了这么一个故事:一位漂亮泼辣而性格坚强的吉卜赛姑娘卡门爱上了士兵唐·霍塞并使其陷入情网,唐·霍塞因此舍弃了原来的情人米凯拉并离开军队加入卡门所在的走私贩行列。但这时卡门又爱上了斗牛士艾斯卡米罗,于是霍塞与卡门之间的矛盾日益激烈。最后,倔强的卡门断然拒绝了唐·霍塞的苦苦恳求,因此激怒了唐·霍塞,终于死在唐·霍塞的剑下,故事最终以悲惨结局。

    歌剧《卡门》以高超音乐技艺,叙述了一个悲惨的爱情故事。歌剧的序曲为a大调,回旋曲式。整部序曲建立在具有尖锐对比的形象之上,以华丽、紧凑、引人入胜的音乐来表现这部歌剧的主要内容。序曲中集中了歌剧内最主要的一些旋律,而且使用明暗对比的效果将歌剧的内容充分地表现了出来,音乐色调的明亮与叙事内容的阴暗,两者间构成强烈反差,这种奇妙的品格成就了作曲家比才的不朽伟业。歌剧《卡门》的主要特色在于,它不仅保留了原小说的真髓,而且通过音乐的独特力量,从根本上转化和提升了原小说的艺术品质。普罗斯伯·梅里美的《卡门》充其量是一部“著名的”短篇小说,而乔治·比才的《卡门》则具有充分的资格被看作是一部“伟大的”歌剧。自从梅里美的小说《卡门》问世以来, “卡门”这个鲜明的女性人物形象吸引各路英杰,经历了文学、音乐、电影、舞蹈等不同媒介的诠释,但只有在歌剧《卡门》中,“她”才获得了充实饱满和有血有肉的真实再现。这是一个必须依靠音乐的魅力才能获得全部生命活力的人物形象,她的妖艳、狂放、热情和坚决,她全身的感官性魔力,几乎“本能地”召唤音乐的加入——因为音乐在所有艺术媒介中,是一种最有效的直刺神经的感官武器。以音乐塑造卡门,优势不言而喻。卡门似乎专门为音乐而生,而音乐也在期待着卡门。歌剧《卡门》中,音乐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剧情的渲染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的音乐配置始终充满半音的诱惑和舞曲的节律,其音乐勾人魂魄的魅力否决了观众对她进行正统道德判断的可能。男主人公唐·霍塞既令人同情又让人唾弃,而《卡门》利用音乐的色调变化充分展示了他的犹豫、无奈、情不自禁、痛不欲生、以及最后的歇斯底里。就连有点让人讨厌的斗牛士,《卡门》也通过一曲

  • 4、 电影《孔子》观后感800字精选

    人的一生总是需要去观赏一些优秀作品去提高自己。每当影片结束时,心里总是充满着不一样的情绪,我们可以通过文字把心中感受写出来,写一篇观后感。写观后感需要我们真正去欣赏和理解作品,而不是直接空谈。怎样保证作品的观后感不落俗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上电影《孔子》观后感,在此温馨提醒你在浏览器收藏本页。

    电影《孔子》观后感(篇1)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朝闻道,夕死可矣……电影《孔子》带我们重回那个战火纷飞的时代,恍惚中,我仿佛听到了孔子对弟子们的谆谆教导;听到了颜回谦和恭敬的话语;听到了子路勇敢果断的声音……

    孔子,名丘,字仲尼,被人们奉为至圣,他如一颗绚丽的流星,在历史漫长的黑夜中用短暂的生命照亮了夜空,给后人们带来了无尽的启示……

    铭记战争的教训。

    孔子助鲁国抗齐时,几大桶油,扔上火把,向敌军泼洒而去。霎时间,火光把天都映红了,惨叫声一片,有些人竟被火活活烧死!孔子,自然也是悲恸不已,可在那个战火纷飞的混乱年代,有什么对错可言?弱肉强食,或许是战争年代最残酷的。

    保卫和平的年代。

    试看战争年间,战火纷飞,民不聊生,百姓们流离失所,无家可归,一场战争动辄就要死几千人,甚至几万人;而和平年间呢?社会安定,百姓们丰衣足食,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这两者相比较,保卫和平,难道不应该吗?

    珍爱宝贵的生命。

    古代封建社会,仅一个季平子死亡就要几百人甚至几千人陪葬,难道人命真的有贵贱之分吗?不,只是因为封建社会是历史的必然趋势。那时的统治者视人命如野草般,动不动就草菅人命!孔子为了救一个陪葬小奴——漆思弓,在朝堂之上舌战群儒,以一己之力驳回咄咄逼人的季平子家管家,这就是孔子仁义智慧的君子品格。

    在电影中,孔子曾与弟子失散,路人这样描述他:气度像个大人物,却像丧家之犬般狼狈。让人有些心疼:一个圣人,怎会落魄至此?有几人又能理解孔子?

    从血淋淋的历史中,我们得到的启示太多太多:铭记战争的教训;保卫和平的年代;珍爱宝贵的生命。

    电影《孔子》观后感(篇2)

    电影《孔子》讲述的是我国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生平故事。

    春秋割据,各国战乱,孔子就知这亲的年代生活。孔子满腹经论,学识渊博。他就任“中都宰”这个职务时,使中都面貌大变,老百姓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孔子因此受到鲁定公的重用,被鲁定公任命为大司寇。

    当时是奴隶社会,有一个这样残忍的陋俗,就是只要有一个王权去世了

  • 5、 舞剧《传丝公主》观后感

    西安歌舞剧院创作经典舞剧《传丝公主》观后感 感谢西安歌舞剧院!今晚使我们享受了一埸视、听、感觉全方位的饕餮盛宴!我为你们感到骄傲,我为你们感到自豪!《传丝》舞剧可堪称完美,无论从编剧、编舞、音乐、舞美、阵容等,都是一流的。我以为是近四十年来,国内最成功最完美的一台舞剧。我衷心地向你们表示祝贺! 剧情简介 序 幕 盛唐时期,陆海通达。拂菻国王派遣王子小波多力出使长安,赓续与丝绸大唐久远的友好邦交。 第一幕 曲水流碧,绿杨结烟。小波多力踏访蚕桑人家,在桑园与唐室闺秀宁儿邂逅相遇,明娃以胡人私闯禁地将其赶走。 繁华西市,胡姬惊艳。醉酒的泼皮街头调戏宁儿,小波多力见状出手救助,二人再次相遇情窦重开。哥哥明娃与母亲极力阻止宁儿与胡人亲近。 第二幕 丝绸大会,轰动京城。五光十色的丝帛锦缎竞放异彩。小波多力被深深折服,便以拂菻使者的名义恳请与大唐联姻。唐皇欣然应允,封宁儿为公主赐婚和亲,贵妃转赐凤冠。 御前侍卫明娃谏请唐皇收回和亲成命,情急之中失手将御赐凤冠跌落在地,唐皇恼怒将明娃远放边关。 第三幕 皓月当空,千门捣练。公主宁儿与驸马小波多力憧憬未来的丝梦。想到女儿即将远嫁不产丝绸的异国他乡,母亲百感交集苦苦掂量,最后一刻把装着蚕种的荷包藏进凤冠。 第四幕 长河落日,大漠孤烟。和亲队伍行至边关,公主驸马依照唐律接受检查。边将明娃发现凤冠里藏着母亲的荷包装着蚕种,十分震惊,经受着亲情与大义的心里煎熬 尾 声 光阴荏苒,十年过后。拂菻新国王小波多力带着宁儿回长安省亲。唐皇手捧宁儿进献的拂菻锦缎心潮难平,遂命内官昭告天下,解除大唐蚕桑丝织技艺不得外传的禁令。 至此,在和亲公主一家的不经意之间,铺就了一条从唐长安通向古罗马的丝绸之路,把丝绸的美丽带给了沿途各国的女人
  • 6、 《孔子》观后感

    抽空在周末去看了孔子,在网上倒是首先看到一大帮愤怒的青年给的低分。 但本人就是冲着法哥去看的,电影院一大帮叔叔大妈,阿姨婆婆,哥哥姐姐全是排队看阿凡达的,他们其实就是图个在杯具的生活中看点喜剧的事情,而阿凡达正是他们乐意看到的。 整个场子里面(晚6点30分首厅)看孔子的还没坐到1/4,我不免为法哥感到杯具了。 孔子这部戏拍的我也能接受,尤其是场景布置刻画的相当的春秋,历史背景也把握的很好。这部电影描写孔子非常的人性,不像阿凡达里面的冷血主人公,信仰、理想、乡情、亲情一个不差的展现出来,法哥饰演孔子也是那么的平易,但又不知不觉散发出一种让你尊重的气势。 让我震撼的是在孔子在众多纠葛中仍然保持着一种执着的信仰,这种信仰到底的底线在哪里,不是说出来,孔子一生都追随了他的信仰,不管是为官受挫、家人分离、颠沛流离、施教受辱,环境在变,他的做法在变,但是信仰不变。 国人都缺乏信仰,譬如为人民服务这信仰估计只有m.zd同志说过而已,所以我觉得都该看看这部戏。 唯一的遗憾是:二小时剧情太过寒碜,没有把电影做深刻。 ps:为什么电影院老是叽叽喳喳的女生悄悄话。

  • 7、 孔子观后感
    篇一:孔子观后感 《孔子》看完了,我的真实感受是:脑袋一片空白。 据说,是近年的“国学热”催生了电影《孔子》。胡玫拍《孔子》是想说什么呢?是讲圣人伟大的一生呢,还是宣扬他的儒学思想?我发觉,看完了非常困惑,因为电影讲了一个文武双全、心地善良、喜欢周游列国但又有点狼狈不堪的孔子,他是个好人,但就是不知道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跟着他,为什么会被称为“万世师表”或者思想家。这让我迷惑不已:这是谁啊? 其实,孔子挺可怜的。在世时,无人识君。人走了,被当做神像,供奉着。可笑的是,需要时抬得很高,不需要时,一脚踩在地上。都说是“独尊儒术”,其实,统治者只是将之作为幌子,骨子里还是法家那套东西:功利、实用。 我倒觉得,孔子应当是个和蔼、睿智,喜欢笑眯眯谈天说地的好老师,不在意物质的匮乏,整天乐呵呵过着日子。如果电影从这个角度去讲述,也许更能接近真实。但是,这肯定不是部商业电影了,有谁去看呀,没情节、没高潮、没焦点。 所以嘛,本来就别拍《孔子》了,中国人实际上哪信这些玩意儿。儒学那套东西历朝历代都是用来标榜的,真正相信并身体力行的,往往被视为怪物,比如海瑞海青天。在这个信仰虚无的时代,主题虚无的《孔子》成为当下人们思想最真实的写照。 篇二:孔子观后感 春秋割据,各国战乱,孔子的年代就穿插在这样的乱世中。他和他的弟子们颠沛流离,周游列国十几年。一直未曾放弃的是礼义仁和。 我带着并不是很高的期望去看这部影片。两个多小时,和场内的观众一起,很安静地看完。正如胡玫所说“《孔子》是一部一定能让你记住很多故事情节的影片”。但孔子带给我的,不仅是故事和情节那么简单。他留下的,是一个形象,一种精神,连同他身后的弟子一起,或许大多是文文弱弱的读书人。但你感觉到的必定是如海涛般的千军万马,统领着一个时代。 电影中孔子出身于当时一个小诸侯国――鲁国的没落贵族家庭,为社会的混乱情形而忧心忡忡,希望以他超越时代的思想和智慧来影响春秋诸国的历史进程。然而就像历史上的其他圣贤早年的经历一样,彼时孔子的时代还未到来。虽曾仕官于鲁国,并以其勇敢和智慧带给鲁国以尊严和强大的希望,但最终政治理念破灭于现实之前。随后孔子为了理想率领众弟子奔走在列国之间长达十四年之久,传播其思想,想与整个时代抗争,只可惜霸道如此世间,不容其主张。他曾数度
  • 8、 芭蕾舞剧《吉赛尔》观后感

    芭蕾舞剧《吉赛尔》观后感 首先感谢文化艺术中心,以文化消费卷抵100元门票费购买了芭蕾舞剧《吉赛尔》,昨天晚上,在文化艺术中心大剧场观看了经典浪漫主义芭蕾舞剧《吉赛尔》,座位在大剧场三层,原本以为位置不好,待到开始,完全不用担心,虽然演员的面孔没有看清,但居高临下,舞蹈动作一清二楚,特别是群舞,舞蹈动作的造型丶整齐看得非常好,因为前一天睌上,总排练徐刚已经做了《吉赛尔》的讲解,开场前,徐刚也做了十分钟的讲解,讲如何欣赏芭蕾舞,表达的舞蹈动作是什么意思,还叫了舞蹈演员进行示范,最令我惊喜的是,演吉赛尔的是中芭首席女芭蕾演员王加敏,王加敏以前在世界芭蕾舞大赛中出赛过,印象深刻,想不到能看到她的演出,她的演出轻盈丶高雅丶动作难度高丶优美,可以说今天有福了。 大幕拉开,第一幕讲述的是爱跳舞的农村姑娘吉赛尔和贵族子弟阿尔贝特相爱,但阿尔贝特已经和公爵女儿已经订婚,吉赛尔经不起感情受骗,最终死去的故事,第一幕布景就非常漂亮,无论从演员的独舞丶双人舞,群舞都是世界级的演出,几个主角猎人汉斯丶吉赛尔丶阿尔贝特丶公爵丶公爵女儿的舞美,舞蹈,演出过程非常顺畅,而且中山公众水平非常高,在跳得好时不停鼓掌鼓励,而演员则更卖力演得更好。 进入第二幕,在地下幽灵地带,布景一出,马上美美的幽灵景象,以女鬼形象的女演员带白纱,话象一个个美丽的女鬼,第二幕讲述的是阿尔贝特夜晚来到吉赛尔的墓前怀念,结果被幽灵女鬼们包围,要惩罚负心男子一直跳舞跳到死忙为止,第二幕有充分的空间让男女主角展现自己的舞蹈,音乐优美,男女主角舞蹈难道高,特别是是女主角吉赛尔表现女鬼,舞蹈极其美,充分表现了王加敏的水平,最后是吉赛尔救了阿尔贝特,在天亮前吉赛尔返回幽灵地界,留下失去吉赛尔的阿尔贝特追悔不已。
  • 9、 《孔子》观后感300字

    《孔子》观后感 看完了老师一直推荐的周润发主演的《孔子》,电影讲述了,孔子在鲁国开始改革之后的一系列处境。看完之后不胜唏嘘,不知道到底应该如何去评判这位人物。 他是一直对天下抱着礼乐仁和的梦想,在鲁国的改革中,他也是这样做的,纵使遭到三桓的抵制,也终以智慧与决心势如破竹的进行下去,王公贵侯的抵制不算什么,唯独最初一贯支持着他的鲁国国君,默认的与之决裂。悲恸之下,踏上周游列国的道路,那段路上也是那段惶惶如丧家之犬的日子。 孔丘师从老子,临别前,他向他的老师说着他的理想,老子的道在天上,而他的道在人间。对于如此坚定的弟子,老子也只说了那就不要在乎天下人的误解吧。可他还是在乎的,在乎世人的理解,而这世上能真正理解他的竟是名声不好的卫国国君夫人。远在鲁国,卫国君夫人南子就从天下大势,看出孔子的才干,她说世人大多知道夫子的痛苦,却不知道夫子在这痛苦中所体会到的境界 什么是知音?或许这就是吧。 看他在击鼓进攻时的一脸沉痛,看他应付自如的用五百辆牛车智退齐国五百乘的战车,看他一言一语间收回了鲁国失去几十年的三座城池只可惜文韬武略的孔丘生不逢时,又想但凡思想的伟人又何尝不是领先于他所处的时代?如苏格拉底,如孔丘
  • 10、 孔子观后感600字

     为了更早体验开年大片《孔子》,前天我独自一人走进了电影院,在四周黑暗的氛围中,我静寂的看到了思想的光芒。 《孔子》比我预想的效果还要好,著名女导演胡玫是我十分欣赏的女强人,他的作品《忠诚》、《汉武大帝》、《芬尼的微笑》、《乔家大院》等都是我非常喜欢看的。刚开始在得知周润发要扮演孔子时,我半信半疑:发哥能演好一代圣人吗?不过现在还是被发哥的演技所征服,他演的很出彩!彷佛穿越两千五百多年的时光,回到东周时期那段战乱频仍的多事之秋;另外陈建斌、任泉的表演也相当出色,加之影后周迅的加盟,更使本片流光溢彩。 在网上有人大致对颜回之死和子见南子老子孔子对话三段颇多非议,但依鄙人看来,这正是本片的精彩之处,当我看到作为代国相的孔子为了夺取战争的胜利,不惜一个人在高台上奋力击鼓,而胜利后却无比伤心时,我感受到孔子仁者爱人的矛盾心理,这时我的眼中强忍泪水,进而看到了编剧虚构的颜回之死,颜回为了保全儒家经典流传后世,不惜一次次从冰窟窿中把竹简扔上岸,这是多么伟大的精神呀,看到这里我不由自主的留下了泪。 关于子见南子一段,尽管篇幅不长,但却是本片画龙点睛之笔,周迅也很符合卫国夫人南子的角色,当妩媚的南子试图挑逗孔子时,孔子却表现出谦谦君子坐怀不乱的气概,而心里也很感激南子的知遇之恩,遂说出: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是呀,男人好色,自古皆然,孔子首先是个凡人,只有经历女色的诱惑而岿然不动才磨练成为圣人,而孔子并不反对男人好色,他是教人好色而不淫,这是儒家人道思想的体现,比起佛家不近女色和道家的天道思想,儒家思想是适合在人间推行的,试想如果男人不好色,成为了性冷淡甚至性无能,这时女人们就会以轻蔑的口吻说:你不是个男人!或者抱怨道:你还是个男人吗你?老娘要你何用?呜呜呜呜我的命好苦呀!所以男人不可不好色,但也不能纵横色欲,孔夫子教给我们的是:君子好色,取之有道。好色要建立在道德和法律的基础之上,不可逾越这两道鸿沟。 另外就是老子和孔子那段仙境般的对话,也可在历史上找到印证,史书中有关于孔子向老子请教学问的记载,而电影中编剧为了剧情的需要,让孔子去回忆他和老子的对话,此情节并无不妥,反而可以从他们的对话中表现了儒道两家思想的同异。 本片前半段紧凑有加,后半段却略有缓慢,这应该算一个不大不小的毛病吧,结尾处胡玫导演用类似她执导的《汉武大帝》开头时武帝说司马迁的话语做
  • 2019-11-04

  • 2019-10-28

  • 2019-10-28

  • 2019-10-28

  • 2019-09-20

  • 2019-10-28

  • 2019-11-04

  • 2019-10-28

  • 2021-05-10

  • 2021-04-21

  • 2019-11-04

  • 2019-10-28

  • 2022-07-01

  • 2019-11-04

  • 2019-11-03

  • 2022-12-19

  • 2023-02-08

  • 2021-04-22

  • 2022-12-08

  • 2023-03-26

  • 2019-10-28

  • 2022-12-02

  • 2022-12-29

  • 2019-11-04

  • 2019-11-04

  • 2019-10-24

  • 2023-01-27

  • 2019-11-04

  • 2022-07-01

  • 2023-01-17

  • 2023-03-16

  • 2019-11-02

  • 2023-02-02

  • 2022-05-11

  • 2019-11-02

  • 2023-01-05

  • 2023-01-28

  • 2023-07-04

  • 2023-03-26

舞剧孔子观后感800字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舞剧孔子观后感800字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舞剧孔子观后感800字、2024舞剧孔子观后感800字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