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我在伊朗长大读后感 > 地图 > 我在伊朗长大读后感,2024我在伊朗长大读后感
我在伊朗长大读后感相关栏目
我在伊朗长大读后感热门栏目
我在伊朗长大读后感推荐
我在伊朗长大读后感

(共 2243 篇)

  • 1、 我在伊朗长大影评

    我在伊朗长大影评(一)

    化比较严重,不过总的来说还是个富足,福利优越,文明的石油国家。但是看完了三部曲和《樱桃的滋味》,除了面目荒凉和一辆很破的车,丝毫看不出富足文明来。这部《我在伊朗长大》,更是把伊朗妖魔化了。我有点怀疑这些导演,是不是伊朗的张艺谋。

    片子里图画的风格我很喜欢的,一部黑白动画片,却史诗般的向我们讲述了一段历史,轻松的表现了极其残暴的政治,和人们的挣扎,让人笑中充满了无奈和同情。

    有人说看过《我在伊朗长大》,相当于复习了近30年来的伊朗现当代史,它同时也是导演玛赞?莎塔碧(marjane satrapi)自传性质的成长史。影片按照时间顺序分为出国前、奥地利、回国后三个部分。德黑兰的玛赞一家本是帝王之后,从小她就受到各种思想的耳濡目染,勇于发表己见。在经历了暴风骤雨般的冲突内乱、伊斯兰革命后,两伊战争随即爆发,伊朗更趋禁锢保守;考虑到玛赞的将来,父母将她送出了国。异乡的孤苦、女孩的发育并没有让玛赞忘记自己伊朗人的身份。一段跌跌撞撞的奥地利生涯后,她重返伊朗。可新的生活没能持续多久,由于国内政治氛围没能好转,她又再次离开,并被告知永远不要回来。

    电影到此结束,但真实生活中的玛赞自此居住在法国,先后出版了四册漫画,并有了由漫画改编的第一部剧情长片《我在伊朗长大》。整部影片只有极少的现实场景是彩色的,大篇幅的回忆部分只用黑白两色,可以附会说它们是这个国家常见的两种颜色,或者只是为了突出明暗差异与二元对立。影片的画风也极为简单质朴,是那种极为传统的黑白动画效果。在这种描绘下,封闭与开放、自身成长与祖国命运、宗教专制与民主自由的冲突更显激烈。

    我在伊朗长大影评(二)

    这是看完《我在伊朗长大》之后最为之感动的几句话。看了三遍,而且每看一遍都感受不同,但唯有一点是没变的:这部影片写的是在伊朗动乱的大背景下一个女人的史诗,一段追求自由和本性的心灵之旅。玛姬的外婆是整部影片的灵魂人物,虽戏份不多,但每次出场以及所讲的话都是举足轻重的,她教给玛姬以及观众许多做人的道理,相信作者的漫画也有怀念外婆的初衷。我想,影片最想表达的就是永远别忘了你是谁,也别忘了你的家乡。

    其实影片可以分为两部分:以玛姬第一次出国为界,前部分是以玛姬的眼睛看世界,后部分是以世界的眼睛看玛姬。由于影片是以黑白的动画形式表现出来的,且小玛姬天真活泼,让观众透过她的眼睛看伊朗的政治、战争等问题时,没

  • 2、 我在伊朗长大观后感
    篇一:我在伊朗长大观后感 这是看完《我在伊朗长大》之后最为之感动的几句话。看了三遍,而且每看一遍都感受不同,但唯有一点是没变的:这部影片写的是在伊朗动乱的大背景下一个女人的史诗,一段追求自由和本性的心灵之旅。玛姬的外婆是整部影片的灵魂人物,虽戏份不多,但每次出场以及所讲的话都是举足轻重的,她教给玛姬以及观众许多做人的道理,相信作者的漫画也有怀念外婆的初衷。我想,影片最想表达的就是“永远别忘了你是谁,也别忘了你的家乡”。 其实影片可以分为两部分:以玛姬第一次出国为界,前部分是以玛姬的眼睛看世界,后部分是以世界的眼睛看玛姬。由于影片是以黑白的动画形式表现出来的,且小玛姬天真活泼,让观众透过她的眼睛看伊朗的政治、战争等问题时,没有任何紧张感,反倒有点“黑色幽默”的感觉,让人笑中带泪。而我看到的伊朗,人民毫无自由、人权、幸福可言,就连最平常的聚会、喝酒、牵手甚至听音乐都是不被允许的,但是,让人又心生敬畏的是,伊朗人民并没有放弃追求,他们秘密地享受那一切,与政府做着无硝烟的斗争。看着玛姬在衣服上写着“punkisnotdead”时,我知道,自由和权利是人们永远追求的,政府无权剥夺,也剥夺不了的。 玛姬出国后的生活是让我感受比较深刻的: 1、纵使身处人群之中,还是会感觉孤独;当适着说服自己已经找到归宿时,还是会显得格格不入。玛姬试图融入那个新环境,但作为一个伊朗人,她被当作野人,只是一个来自狂热的宗教徒国家的野人。她学会吸烟、蹦迪这些年轻又近乎堕落的生活,她本应不是这样的女孩,她放弃了自己的本性勉强自己学着别人生活,最后却还是一个另类。 2、家是永远包容我们的地方,受伤了,唯有父母会不加追问只求你能平安回家。当玛姬打电话给父母时,电话那头的父母抢着讲话,千叮万嘱,母亲最后说了名“多吃蔬菜和水果”,让我潸然泪下,往往他们都是从最微小的地方关心着我们。 3、永远忠于自我,作为一个女人就应该有她的气节,而不是靠外表赢取别人的喜爱,靠装可怜赢取别人的同情。人人都有选择,但万万不可选择陷害别人而满足自己,那样只会让人更看不起你,即使是深爱你的家人。 4、婚姻永远都不能成为束缚自己的枷锁,如果你确定自己一个人会比跟那个混蛋一起更幸福,那么就勇敢地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吧,一次婚姻的失败是为了下一次的更好,但是也要认真对待自
  • 3、 《我在伊朗长大》观后感300字

    《我在伊朗长大》观后感 我在伊朗长大,很好的一部片子,荒诞的年代,能坚强活下来的人都很伟大。尤其喜欢玛姬外婆的睿智,她身上具有一个优秀的女人应该具备的很多特质。 希望大家都能从玛姬外婆的一些话中得到启发。 你的一生中,你会遇到许多神经病,如果他们可怜你,你就挺直了脊梁回击他们,这是你对付他们的最好办法。没有什么比软弱更可怕的了。你要自尊,要表里如一。 这难道就是你否认自己国家的理由吗?还记得我跟你说的话吗?要自尊、诚实、表里如一。 不要忘了,是恐惧让我们失去了信心,我们要勇于面对。孩子,你是个有心的人,我为你感到自豪。 我以为你不管发生什么事都会勇敢面对。...好好听我说,我55年前就离婚了,而且我敢说,在那个时代没有任何人提及离婚。我敢说我一个人生活,远比跟一个混蛋生活要幸福。让我来告诉你,第一次婚姻是第二次的演习,你下一次婚姻的时候就会更完整。你哭是因为你很丧气,年轻人是可以犯错的。
  • 4、 我在伊朗长大观后感欣赏

    《我在伊朗长大》是一部由法国和美国共同制作的传记动画电影,影片根据玛嘉莎塔碧的同名漫画改编,通过9岁的女孩讲述了伊斯兰革命时期发生的故事。很多网友都对这部电影给出了不错的评价,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这部黑白风格、自传性质、由漫画改编的动画作品其实没有我预期中的精彩,一直惦记着它,大概因为很久以前看过的那部伊朗影片《何处是我朋友的家》,想要多了解一下这个国家的电影。在我个人看来,《我在伊朗长大》侧重于我,减轻了伊朗的分量,长大的过程也并不太美好,对这部影片的喜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主人公性格的喜恶。

    主人公女孩玛姬的经历很特殊,王族之后,家境显赫,亲人多是革命志士,国家历经战乱与变革,小小年纪背井离乡到国外独自生活读书,以及,她有点丧的情感与婚姻。可她只是这些背景下的一个普通人,年纪还小,所做有限,她的传奇仅仅是由于那些改变不了的外部环境,以及出现在她生命中的为理想牺牲的人们。不过,正因为她个性上与普通女孩区别不大,产生的奇妙反应是,她身处的压抑而特异的环境很能让人感同身受,年轻人无望的愤怒、叛逆的行为、躁动的情绪如暗潮汹涌,有人舍命去活,有人自甘堕落。

    人似乎很容易失去自己内心的坚守,无聊的时候,逆境的时候,失去自由的时候,普通平凡的时候,声名煊赫的时候却也不为什么,大约人性是脆弱的,多是如此。一个国家或民族也有失去出路、独立、自由、信仰的时候,它所付出的代价,要比一个人大太多重太多了。可不论是一个人还是一个国家,于失去之后,还是会痛苦地挣扎,再去艰难地寻回自我,有所坚持。

    每个人的际遇都是不同的,也许我们一辈子都体会不了玛姬的处境,也难以理解她所承受的苦楚,但在成长的过程里遇到的困扰和浮浮沉沉的情绪与她定有相似之处。谁不是在一边失去,一边寻找?反反复复地,无穷无尽地,在这过程中也越来越坚信了些什么、攥紧了些什么。

    濒临崩溃的年轻的玛姬,最后终于正视了她自己和()她的故国,她喜欢的摇滚乐精神、李小龙的热血和率真的勇气又回来了。在她那饱受战火的国家,她属于幸运的少数,有机会离开铁箍一般的环境到国外循着喜爱做回自己,其余的众多普通人,被迫接受着,组成了墨黑的无声的背景。

    黑白色的凌厉纯粹有不容置疑的简截了当,有与孩童缤纷的世界全然相反的冷酷无情,玛姬幼时的国家是黑白的,童年是黑白的,动画的主调也是黑白的,在这黑白分明的单一里,情绪无分喜怒,都似淡漠的,旁观的。因而在

  • 5、 《我在伊朗长大》读后感:自由与归途

    我知道自己随时都有选择离开的能力,但我愿意选择陪伴,如果说非要有什么地久天长,那不是承诺与责任,而是无数时刻的选择组成的漫长时光。

    "世界末日也要流浪,自由是最终归途。"

    在微博上刷到了电影《persepolis》片段,决定买书来看,是一本漫画书,看起来排版十分整齐,且是中文图书,所以刷起来十分快,几个小时就可以看完。

    黑白色调,版画质感,在日漫席卷的潮流下,显然不是走的华丽路线,但是,一本好书,或者一本好的漫画,正如有品质的电影电视剧一般,它的终极追求一定不会是完美的妆容身材或者恢弘绚丽的场景。

    有关于中东,有关于伊斯兰教,有关于战乱,这样一本书,仅仅是书名就有足够的神秘感。一本漫画,作者以自传的形式描写了9岁到24岁的成长经历,反映了1979年到2004年间伊朗的社会变迁。这本书是有视野有格局的,作者作为伊朗贵族后裔,自带历史与政治视角,但从其成长经历来说却又真实契合人性的。对一些人来说,主人公玛赞可以说是politicallyincorrect,她在压抑*中叛逆胆大,又在自由环境里颓废消沉:小时候她不好好学习,欺负无辜,顶撞老师;她在国外吸毒贩毒,醉酒吸烟婚前性生活一样不少,完全是背叛教义和传统道德(何况这种道德还算得上是一种"国法"呢);回国后依旧废柴,沉迷电视剧,结婚,在不断场的趴体中释放自己,之后又选择离婚(诚然是一个女性离婚备受歧视的国家)去国。

    这是一本有大背景的书,但却是一个实实在在描写小人物经历的书籍,甚至到最后一幅画,我们也没有见到主人公站上某一个我们认为辉煌的领奖台,或者罩上了自我奉献与奋发图强的光环。看到有人评论说这并不是一个很好的故事,因为主人公既算不上温情也算不上励志,全书对毒品、烟酒、性行为、政治观点的描写甚为直白,她对在国内的叛逆大胆,在异国的颓废生活,于家于国都没有什么羞耻和罪恶感,简直*,甚至还有人要求列为禁书。看到这样的评论,不禁联想:这位朋友生活中也一定是执念于培养一整片欣欣向荣的健康花朵的人吧。

    我以为,在讨论光宗耀祖和为国争光这样的附加值之前,人首先是人,首先得得到自我认可,这种自我认可是无关于外界评分的。正如书里的玛赞,她有一个向往自由的灵魂,但她又对家族的爱与保护有深深的眷念——后一点在书中"面纱"这一章节中描写得十分突出——这种眷念又促使她回国回家。少时离国,面对自由的环境还有异域的不理解,她选择了孤独地荒废时光,

  • 6、 我在书中长大

    指导教师邹红霞

    书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只要一看见书,我就会拿起来看上两三眼。我喜欢书那种五花八门的封面,喜欢书里的那些优美词句,我还喜欢书里那些惊心动魄的情节。读书入迷,忘了吃饭。睡觉,都是常有的事。

    小时候,我还不能认识太多字,只知道看画书上那些五彩缤纷的图案:例如机器猫。大力水手等等,我会为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悲惨生活感动的流下眼泪。为继母的心狠手辣而咬牙切齿。为小裁缝的机智勇敢而佩服的五体投地……那些动人的故事总能伴随我进入甜蜜的梦乡。

    当我上了三四年级的时候,就开始喜欢读成语故事。因为成语故事让我懂得了许多的道理:像《掩耳盗铃》。《惊弓之鸟》。我不会像那个盗铃人那么愚蠢,捂着自己的耳朵就想把铃盗走。我会学习《惊弓之鸟》那个打猎的人,仔细观察身边的每件事物。当我不高兴的时候,我就拿出成语故事,津津有味的看起来。这样,我的闷气就全部都消了,如雨过天晴、彩霞漫天。

    而现在的我呢?已经不再喜欢那么画书和成语故事了。我现在喜欢上了长篇小说。读长篇小说可以让我学到很多优美词句。好词好段,从而提高我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西游记》是我读过的最精彩的一部长篇小说,《三打白骨精》给我印象最为深刻:其中孙悟空三次与白骨精交手时的动作和神态描写的生动形象。栩栩如生。颇有意境。读过《西游记》后,我分清了世上的是是非非,明白了善恶美丑。

    书,是人类的思想的结晶,也是启发人类思想的母胎;书是人们精选出来的财富,也是我们的朋友。无论生活中遇到什么困难,你都可以向它求助,它永远不会背弃你。

  • 7、 《在胡同里长大》读后感
    曾颉 有人说,上海是张爱玲的,北京是林海音的。林海音的书中尽是写不尽的乡愁。 这本《在胡同里长大》是我随手借的,只因看到作者是林海音。其实我对林海音的了解并不多,看过她最著名的作品《城南旧事》,但印象深刻的还是小学课本里面的《冬阳童年骆驼队》《爸爸的花儿落了》。我至今仍记得,在这些故事里头,所讲述的“英子的童年”,天真烂漫,美好无暇,令人心生羡慕。 而《在胡同里长大》这本书是林海音以成人视角回忆北平生活的一本散文文集,再现了旧日京华的热闹繁华,市井人情,可以说是《城南旧事》的姊妹篇。书中,她以一贯朴实自然的文字,平淡的语言,将故事娓娓道来,充满对旧时光的怀念。 开篇写虎坊桥。“家住在虎坊桥,这是一条多姿多彩的大街,每天从早到晚所看见的事事物物,使我常常琢磨的人物和事情可太多了。我的心灵,在那小小的年纪里,便充满了对人世间现实生活的怀疑、同情、不平、感慨、兴趣......种种的情绪。”这是一条什么模样的桥,书中没有描述。可是我能感受到,它热闹,生活化,满载着市井人情。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描写了很多记忆中的小人物,有那很脏很胖的老乞丐,他用手指沾了唾沫,再去沾身上的虱子,有一个没有盖子的砂锅和一个油亮的帆布口袋;有那让“我”和妹妹各举着一面青天白日旗,站在门前照相的日本人;有那在“出红差”时涌来看“热闹”的人们;有那卖假当票的瘦高个,宋妈不当回事,“我”却气到极点说“欺骗人是不可以的”……作者还回忆起最美丽的事情——春天的花事:早晨起来,就能看到喇叭花、向日葵、玉簪花…… 我是地道的南方人,对北方的生活没有什么概念,却能从作者的笔下体验一回北方的多姿生活。她的文字爽朗而明快,质朴而真实,能让人在脑海中有一番亲身体验。在她的《北平漫笔》中,她写到了北平秋天的气味,炒栗子的香味,梨和葡萄等水果的清香,烤肉的味道。看到她描写的京白梨、老虎眼、葫芦枣、酸枣、脆柿子、石榴,真的让人馋得口水直流了。还有那个时代女孩们的专属地——香粉店。里面有玻璃盖方盒的月中柜香粉,天蓝色瓶子的雪花膏,还有做女红用的东西:十字绣线、绒面鞋、钩针等等。作为一个不会针线活的女生,我真的很想跟着作者,来体验这种童年生活呢。书中还有很多对北平话的解释,像“换洋取灯儿”的叫唤声,像“陈芝麻烂谷子”“蹭愣子”“车轱辘话,来回说”,这令我感受到北方话也很有意思。 作者的童年充满回忆,很有故事。下课了,孩子们就在一起
  • 8、 我想长大-《我不想不想长大》读后感作文
    暑假里我读了郁雨君的作品《我不想不想长大》。本书主要讲了一个叫扇贝的小男孩和一只叫荷包蛋的迷你小猪的动人故事。 扇贝超级喜欢小动物,可是这些小生命最后都因为各种原因离开了他。为了填补他内心的空缺,妈妈蒜泥带回了一只传说不会长大的迷你小猪。扇贝给它取名为他超级爱吃的荷包蛋。荷包蛋可是班上的名人呀!班上的同学给了它很多好吃的东西。后来荷包蛋像吹气一样一个劲地长呀长,扇贝想尽各种办法给它减肥,结果失败了。最终,荷包蛋长成了一只巨型猪,在即将失去荷包蛋前,扇贝决定带荷包蛋去闯荡世界。在闯荡世界的过程中扇贝和荷包蛋发生了许多惊险、有趣故事,让我体会了人与人、人与动物的真、善、美。

    我很喜欢文中这句话:“每个小动物都有一颗纯洁的灵魂。对小动物来说,长大就是竭尽全力活下去!所以只要竭尽全力了,我就不再害怕什么,也不再害怕长大了。”

    我想长大,长大的过程中能让我学会做人的道理。在长大的过程中,我们面对的竞争十分激烈。我除了在学校努力学习,为了让我有勇气,爸爸妈妈带我去缤纷嘉年华玩一些刺激惊险的活动;为了让我静心,爸爸妈妈带我去学书画;为了让我锻炼胆量,暑期我参加了科技馆“小小讲解员”培训活动;为了培养我的公德心,我参加了“地铁文明行”活动。

    学了这么多的知识。是为了我长大而打好基础的。我想长大,长大后为祖国多做贡献。

  • 9、 《在歌声中长大》读后感1000字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叫在歌声中长大,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男孩儿和他的爸爸。

    这是一个关于弃婴的故事,也是一个关于爱感恩与责任的真情故事。

    故事主要讲了,在机缘巧合之下,饱受生活打击的陈春江收养了被遗弃的孩子。

    并且给他取名三阳。这些年来陈春江既当爹又当妈。给了三阳毫无保留的父爱,用善意的谎言和实际行动为他遮风挡雨, 给了他一个温暖的家。

    孙杨乖巧又听话,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解开了父亲隐藏多年的秘密。他这才知道,原来他不是亲生的,他是个孤儿但他没有因此去嫌弃他的爸爸和自暴自弃。

    他的爸爸也没有因此而对他不好。

    后来他的爸爸意外出了事故,他尽心尽力的照顾爸爸,直到他的妈妈回来。

    读了这本书,让我感到了温馨与温暖。那我知道了我们为什么要爱这个世界,不正是因为这个世界充满爱和阳光吗?

    同时让我知道了,家要的不是多么有富足,而是要的微信温暖有爱,爱的歌声,是那么的美丽,是那么的动人。我们在这种歌声中获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力量,或许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这让我想起了之前看到的一则新闻。

    主人公是一群孤儿和两个成年人。两位成年人是对夫妻,他们没有孩子,但是却一直拥有着爱,从未停止过。

    后来在他们的村子里来了一位孤儿,他们心地十分善良,便收养了这位孤儿。后来他们想让世界上的人都感受到温暖,于是大力收集着孤儿,或者是没有感受过爱亲情的温暖的孩子,让他们聚集在一起。

    这对夫妇的年龄已经年过半百了,他们生活在农村的农家大院里面,生活条件并不是很好,但是他们有了这份爱心,正如同上面所说的爱的歌声,无论多苦也要改变生活条件,要让那些孩子们感受到温暖。

    当然他们的付出并不是白费的。正巧这时在这边路过了一位记者和一位摄影师。他们拍下了,并写下了这感人的一幕。

    于是从世界各地的人、从全国各地的好心人纷纷捐来了钱、衣物、生活用品。

    他们那里的环境如今已经变得非常好了,每一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床,有着一个巨大的乐园。

    他们都已经感受到了爱,让他们知道了这个世界,这个社会并没有抛弃他们。正如本书主人公三阳一样,你们说这样的故事怎么能不感人呢?

    其实这只是一个比较突出的案例,在世界各地在全国各地都有很多像这样的人,正在为社会那些无助的人默默的贡献着,默默地付出着。他们不求功劳,不求铭记,只求让那些无助的人感受到温暖,让他们有家一样的感觉。我认为这样的人是最棒的!

    读过了这本书真的让我长大了许多。是啊,本书的主人公在村里被

  • 10、 我不想长大读后感

    我不想长大读后感范文一

    最近我看了一本书《我不想长大》。那本书写出的是许多已经长大人的心声。

    大家都一样。小的时候老想着长大,但长大后发现许多烦恼与无奈。童年,心中难免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因为童年是无忧无虑的,那时候我们都很天真、很愚蠢、很快乐------遇到开心的事,能旁若无人地开怀大笑;遇到伤心的事,会放开嗓门大声痛哭。想哭就哭,想笑就笑,想怎样就怎样,不用假装笑脸;不用过分掩饰自己;不用干自己不喜欢的事;不用在意别人的目光。我是孩子我怕谁!就算干了坏事,别人也只会说:孩子还小------没人跟你计较。

    童年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回忆,所以我常想,要是我一辈子都不长大,那该多好啊!

    我怕那天我长大了,拥有了一张大人脸。穿着异样的高跟鞋,婀娜地在地板上发出清脆的响声,吸引着众人的目光。再也不能抱着洋娃娃睡觉,不能拿着冰糖葫芦,在大街上边走边走边吃,不能在大街上放肆的大喊大叫------

    我好怀念我五六岁的样子。那些日子,我有很多很多的小朋友在大街上又打又闹,常常不是砸了人家的玻璃,就是弄得一身脏。

    我想停留在那时,因为有太多的美好回忆,和太多值得留念的事情。以后,还要经历许许多多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但成长是必然的,自己慢慢长大,同年就此一去不回来了,留下的只是一个美好的回忆。

    童年虽然美好,却不会永远停止。童年的魅力让我想永远停留在童年?你又有什么魅力让我不想长大?

    《我不想长大》读后感范文二

    《我不想长大》这部奇趣作品,读后令我爱不释手、意犹未尽。

    作者在这本书中主要描写了一个心地善良,性格胆小、腼腆的的小男孩扇贝,非常喜欢小动物,先开始养了四只调皮可爱的小鸟,它们的行为(嘘嘘又粑粑)在我的眼中是孰不可忍的,可是小扇贝及他那超萌的蒜泥妈妈是那么的充满爱心。可令人为之扼腕的同时同样是令人喷饭的是小鸟渐渐长大后,被宠坏的小鸟为了它们的幸福,竟然用小主人公无心教授的开门绝技相约集体叛逃,离开了扇贝,去寻找自由。自从小鸟弃他而去之后,小扇贝的另一只名叫比较黑的小兔在小扇贝故事书的循循善诱下,终被故事书中认识到老鼠吓得胆囊破裂而夭亡。

    直到有了茶杯小猪荷包蛋以后,小主人公扇贝遇到前所未有的困惑,原本受基因控制永远长不大的荷包蛋,却像吹气球般的越长越大,使小扇贝对小动物的生命短暂和成长感到恐惧和懊恼,情愿不要长大,只想生活在一个个童话里。

    童话一个接一个破灭,这就是长大.

  • 2019-11-03

  • 2019-10-24

  • 2019-09-20

  • 2023-02-02

  • 2019-10-09

  • 2023-05-23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1-03

  • 2019-10-09

  • 2019-09-20

  • 2023-05-11

  • 2019-09-20

  • 2019-10-09

  • 2019-09-21

  • 2019-10-24

  • 2019-09-20

  • 2019-10-09

  • 2019-09-20

  • 2019-09-25

  • 2019-10-24

  • 2019-09-19

  • 2019-10-29

  • 2019-09-20

  • 2023-06-06

  • 2019-10-04

  • 2019-09-20

  • 2019-10-09

  • 2023-04-26

  • 2019-10-11

  • 2019-10-24

  • 2023-05-19

  • 2023-06-23

  • 2023-05-04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24

  • 2019-09-20

我在伊朗长大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我在伊朗长大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我在伊朗长大读后感、2024我在伊朗长大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