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我在世界上最美的地方教书读后感 > 地图 > 我在世界上最美的地方教书读后感,2024我在世界上最美的地方教书读后感
我在世界上最美的地方教书读后感相关栏目
我在世界上最美的地方教书读后感热门栏目
我在世界上最美的地方教书读后感推荐
我在世界上最美的地方教书读后感

(共 5552 篇)

  • 1、 《我在世界上最美的地方教书》(优秀范文)

    《我在世界上最美的地方教书》读后感900字

    在正式成为一名教师之前,我以为教师这个职业很风光,每天可以和众多学生畅谈人生理想和未来规划,可以用自己的知识和行动改变他人的命运,这样的事情,想想就让人很激动。但是,当我踏上讲台后,我发现,教师工作远不止这些激动人心的时刻,更多的是日常的琐碎和忙碌。原本以为的浪漫仅仅是美丽的点缀,而生活的底色还是单色调的平淡。

    然而,有一本书让我看到,就在这平淡的背后,充满着生活的智慧和爱。这本书就是《我在世界上最美的地方教书》。翻开书,一种熟悉的亲切感始终萦绕在心头,这些事情不就是我们平时的生活中发生的吗?我再一次深深体会到:生活从来不缺乏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

    合上书,我思索良久,我的生活里也有很多这样充满爱的小事每天在上演,只不过我总是以忙碌为借口,没有及时地记录下来,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对这些小事毫无感触。

    印象最深的是这样的场景。每天送走最后一批学生回家,都能看到门卫室的几位保安人员仍然在坚守岗位。而我,也和其他老师一样,因为没有太多时间去实体店购物,总是在网上购物,因此下班时总要到门卫室去拿快递。令人感动的是,每一次我说出自己的名字,他们都能快速告诉我有没有快递到,还能很快帮我找到。有时候,几个快递一起到的时候,他们都早已把快递放到一起,就等着我来拿。还有几次,我刚刚到门卫室,他们就把快递给了我,我惊讶于他们竟然认得我了,他们却说因为我总是回得晚,进门出门很有礼貌和他们打招呼,而且都是步行,很好认。我再一次被感动到,内心一阵温暖涌起,原来,我们所做的每一件小事,别人都看在眼里。

    老师最大的幸福来自于学生。我仍然记得班级排练节目时,学生们很开心的样子,一个个争先恐后把自己最喜欢的零食和礼物送给老师,请老师一定要来观看班里的节目。那时候我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我还记得班会课上,同学们敞开心扉交换自己的故事,一个个流下真诚的感动的泪水,那时候我庆幸自己有机会和他们做朋友,也感受到自己肩负着责任和使命。

    这样的小事还有很多,我不曾向别人提及,但也不会忘记它们带给我点点滴滴的爱的感动。此时,我想起自己高中老师的一句话:爱的形式有很多,教育便是其中的一种。是的,要改变别人的命运很难,但是影响别人是可能的。我相信,只要心中充满爱,处处是人生的风景。

  • 2、 《我在世界上最美的地方教书》读后感1500字

    我在世界上最美的地方教书读后感1500字

    说来惭愧,由于行政事务的繁忙,读完戎敏老师的《我在世界上最美的地方教书》居然用了两个月。记得学校下发这本书时,还是穿着夏装的时候,正逢夏末秋初,而读完此书,身上已裹上厚厚的冬装,已是寒冷的冬季了。读完此书,让我看到了一位平凡却又不凡的戎敏老师,感受颇深,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谈谈我的感受:

    我们常说:父母是什么样的,孩子就是什么样的。前阶段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去世了,教育人都在怀念这位老人,偶然读到他的一篇文章《我的小学老师》,他写道:什么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就是教师素质的教育,即教师有什么样的素质,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戎敏老师的《我在世界上最美的地方教书》一文中也写道:身教重于言传。谨言慎行,这是老师的操守。因为我们的一言一行时时刻刻被几十个尚在懵懂的孩子关注着,模仿着。有些老师教育孩子在家完成回家作业后要养成每天整理书包、作业的好习惯,自己在讲堂上放置的东西却是乱七八糟,下课后从不收拾。作业本在前面的桌子上堆得横七竖八,放学了也不知道要整理。如果你每次下课都有意识的整理干净讲台,每次批好作业都把作业本叠得整整齐齐放置在柜子上,这样的身教肯定比言传效果要好。“最好的教育莫过于感染,最好的管理莫过于示范。”身教永远比言传更重要。你的人生,才是学生最好的榜样。

    戎敏老师在书中多次写道“教育”的内涵,教育是什么?下面这几段话非常精彩,给我的感受尤其深刻。

    王晓春教授的教育格言:教育,主要不是靠嘴,是靠情境,靠行动。我们有些班主任或任课老师,对学生的教育只是一味的空洞说教,不善于创造情境,借助行动,没有触及学生的内心,没有直达学生的心灵深处,教育就是无效的。

    教育是反复的艺术。对待孩子,尤其是那些成长环境特殊、令老师头疼不已的孩子,我们尤其需要耐心,以及比耐心再耐心一些。

    教育是一首歌,成长是主题,真诚是词,信赖是曲,尊重与呵护就是主旋律。我们要给予孩子更多的尊重、信赖与呵护。

    教育,是一种陪伴。任何人都不该奢望自己可以改变他人,因为改变是发自内心的,只能由他自己触发。教育同样如此,我们不是要去改变孩子的人生,而是要陪伴着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教育是什么?学生,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老师,在育人中生慧,聆听花开的声音。

    教育原就是一种慢的艺术,需要拥有水滴石穿的耐性,需要留足等待的空间,需要具有舒缓的节奏。教育,是生命潜移默化

  • 3、 老师应有的姿态_《我在世界上最美的地方教书》读后感800字

    老师应有的姿态——我在世界上最美的地方教书读后感800字

    读到戎老师提到的各种老师,我不禁去回想自己从小学到大学遇到过的老师,印象深刻的唯有那些风趣博学的老师了。

    小学有一个音乐老师,一节课的最后几分钟总要留出来给我们讲故事,我现在还记得他讲的那个《珍珠翡翠白玉汤》。初中的时候遇到一位化学老师,要求特别严格,但是他被他讲过的题目都变得特别简单易懂。高中的时候,两位语文老师给我的印象很深。一位是一个风趣的男老师,他喊我们的名字时总是不带姓,特别的亲切深情。另一位女老师则是特别有气质,她的课堂总是从容不迫,感染力十足。大学的时候,印象深的老师就更多了——有讲课特别激情而且搞笑的语言学老师,有学识渊博到古往今来随便谈的历史老师,也有上课风格与众不同力求学生自由发挥的心理学老师。

    每一位老师都是我很想去成为的那种老师。

    今天再想起他们,转身看看自己的教学教育经历,我却似乎没有和他们沾上边。课堂上我力求准确而失去风趣,课后我竭力保持严肃的形象而与学生拉开距离。我不禁扪心自问,等我的学生们长大了,他们还会想到我这个语文老师吗?他们会觉得我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师呢?越想越有些心虚。

    小学阶段,学生纪律和习惯至关重要,风趣的话似乎总是扰乱课堂的纪律因而被我摈弃。实则不然,仔细一想,若是和学生形成默契,达成约定,开心之后继续教学也未尝不可。也许,讲故事也可以被我提为课堂内容。虽不至于每节课都讲,也可以一周两讲,既能拓宽他们的知识面,也能提高他们对语文的兴趣。而学识渊博,则需要我的日积月累。以往受到的教育并不能完全符合小朋友的知识诉求。他们的想法是天马行空的,他们的好奇心更是波及甚广的,我需要的不仅是专业知识,也需要一些百科常识,这样才能成为他们心里的一个独特的老师吧!

    我们常听常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是成为老师的基本。现在我想,幽默风趣亦或是其他的风格,也是一个老师应该尝试去做的,这才是老师应有的姿态。希望以后当我的学生长大了,他们想起我时是带着微笑,带着向往。

    作者:郭清颖

  • 4、 爱在点滴小事中_《我在世界上最美的地方教书》读后感1000字

    爱在点滴小事中——《我在世界上最美的地方教书》读后感1000字

    在正式成为一名教师之前,我以为教师这个职业很风光,每天可以和众多学生畅谈人生理想和未来规划,可以用自己的知识和行动改变他人的命运,这样的事情,想想就让人很激动。但是,当我踏上讲台后,我发现,教师工作远不止这些激动人心的时刻,更多的是日常的琐碎和忙碌。原本以为的浪漫仅仅是美丽的点缀,而生活的底色还是单色调的平淡。

    然而,有一本书让我看到,就在这平淡的背后,充满着生活的智慧和爱。这本书就是《我在世界上最美的地方教书》。翻开书,一种熟悉的亲切感始终萦绕在心头,这些事情不就是我们平时的生活中发生的吗?我再一次深深体会到:生活从来不缺乏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

    合上书,我思索良久,我的生活里也有很多这样充满爱的小事每天在上演,只不过我总是以忙碌为借口,没有及时地记录下来,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对这些小事毫无感触。

    印象最深的是这样的场景。每天送走最后一批学生回家,都能看到门卫室的几位保安人员仍然在坚守岗位。而我,也和其他老师一样,因为没有太多时间去实体店购物,总是在网上购物,因此下班时总要到门卫室去拿快递。令人感动的是,每一次我说出自己的名字,他们都能快速告诉我有没有快递到,还能很快帮我找到。有时候,几个快递一起到的时候,他们都早已把快递放到一起,就等着我来拿。还有几次,我刚刚到门卫室,他们就把快递给了我,我惊讶于他们竟然认得我了,他们却说因为我总是回得晚,进门出门很有礼貌和他们打招呼,而且都是步行,很好认。我再一次被感动到,内心一阵温暖涌起,原来,我们所做的每一件小事,别人都看在眼里。

    老师最大的幸福来自于学生。我仍然记得班级排练节目时,学生们很开心的样子,一个个争先恐后把自己最喜欢的零食和礼物送给老师,请老师一定要来观看班里的节目。那时候我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我还记得班会课上,同学们敞开心扉交换自己的故事,一个个流下真诚的感动的泪水,那时候我庆幸自己有机会和他们做朋友,也感受到自己肩负着责任和使命。

    这样的小事还有很多,我不曾向别人提及,但也不会忘记它们带给我点点滴滴的爱的感动。此时,我想起自己高中老师的一句话:爱的形式有很多,教育便是其中的一种。是的,要改变别人的命运很难,但是影响别人是可能的。我相信,只要心中充满爱,处处是人生的风景。

    作者:方荣

  • 5、 读《世界上最美的泡面》有感

    暑假开始了,同学们都安排了自己的学习计划,妈妈给我买了许许多多的课外书,如《海底两万里》、《格林童话》、《真情课》等。

    《世界上最美的泡面》,好奇怪的名字,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我迫不及待的打开了它,第一个故事就把我深深感动了。

    你能知道一个男孩自己能做什么吗?那就让我来告诉你吧!小男孩的爸爸出差了,家里只有他一个人,爸爸出差的时候,和小男孩商量:宝贝,你自己在家害怕的话,我就把你送到奶奶家吧!可他却坚定的说:爸爸,你就放心的工作,我已经是一名小学生了,我不会害怕的,我会照顾好自己。

    小男孩是多么的坚强、勇敢!看看自己,我感到了无比惭愧,我还要妈妈每天晚上讲故事我才能睡,我应该学习小男孩那种坚强而勇敢的精神,今天晚上就自己睡了。

    小男孩的爸爸出差了,可他的新却一刻也没有离开自己的孩子。可我们的小英雄不但自己上学、放学,而且晚上自己回到家把作业完成的特别好。各科老师都给贴了一张作文笑脸。男孩看着一张张笑脸,就像老师给他最大的奖励和鼓励。这就是很自律的孩子,他有着自我约束力,他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应该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不像我一样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先开电视。

    小男孩的爸爸因为时刻牵挂着孩子,就草草的处理事情,便踏上了归途。回到家时孩子已经睡着了,旅途的疲惫让他全身无力,想躺下休息一下时,突然大吃一惊:棉被下面竟然有一碗打翻的泡面!他盛怒之下,朝熟睡中的儿子的屁股一阵狠打,为什么这么不乖,这样调皮!爸爸,我没有调皮,这是我给你准备的晚餐,怕它凉了,就把它放在棉被下保温。听到这儿,爸爸紧紧抱住了儿子,眼泪滑了下来,他端起撒了半碗的泡面,伴着自己惭愧的泪水,吃了下去。也许这是世界上最幸福的泡面、最美味的泡面。

    故事我看完了,我为小男孩勇敢和坚强而骄傲,为自己的毛手毛脚而感到无地自容。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有许许多多事情要自己学着如何去独立的完成,成为一名合格、优秀的小学生。

  • 6、 爱是世界上最美的字

    昨天看了感动中国,里面表扬的都是一些有美德的人。其中有一位大姐姐给我的印象最深刻,她没有帮助贫困儿童,没有捐物资,没有什么功绩,但她有一颗孝心,她是全中国儿女应该学习的榜样。她的名字是孟佩杰。

    她从5岁起与养母相依为命,每天照顾躺在床上的母亲。当我看到她为妈妈做饭,捏脚时,突然想起了我的妈妈。妈妈下班后经常会让我和弟弟给她泡面捏脚,而我当然是不情愿,但还是只有和弟弟嘟嘟囔囔的去执行任务,我们多不懂事,多么可笑。而我却每天理所应当的享受着妈妈的服务。

    在现场,她说:有妈妈爱我,就够了。还有:我希望大家身体都健健康康的。这么平凡的两句话却多么有分量,只因妈妈爱她,他就可以做到这么多,那我们呢,妈妈爱我们也为我们付出了许多,我们是不是应该加倍回报?我们只知道不断的索取妈妈的爱,却不知回报。人要学会感恩,有一颗良心,不能贪婪别人的爱。只要付出了,就一定会快乐。

    希望她的事可以永远成为大家的目标。

  • 7、 《世界上最美的歌声》读后感200字

    今天,我和妈妈一起读了一本名字叫《世界上最美的歌声》的绘本。上面的字没有标注拼音,我念了我认识的字,妈妈帮我念我不认识的字。

    这本书讲述了一个小朋友很喜欢唱歌,他最喜欢给小弟弟唱,经常逗得弟弟哈哈大笑。可是,人多的时候他就不敢唱了。在学校组织的表演中,他只用在最后说几句话就行,可是反复的练习后,他还是不敢上台,最后他的爸爸妈妈和弟弟一起来看他表演并一直鼓励他,小弟弟还跑到舞台上和他一起表演,他终于鼓起勇气,大声的说出了自己的台词。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勇敢地面对生活,并且要对未来充满希望。

  • 8、 无声告白读后感:在世界上找到一个真正的自己

    《无声告白》这一本书为我们讲诉了一个女孩的死亡真相,让我们对那些挣扎的人感到悲伤。她的身上肩负着太多父母的遗憾与希望,带给她巨大的压力,导致她的自杀。下面是小编带来的无声告白读后感:在世界上找到一个真正的自己。

    看完《无声告白》后,脑海里面一直围绕着莉迪亚、玛丽琳、詹姆斯李、内斯、杰克、汉娜还有他们压抑痛苦的生活。

    书中开头便写到了莉迪亚的死,一步一步推断着这个女孩的死亡真相,不得不说,每一步都震撼人心,为着这些挣扎的人而悲伤。

    刚开始,我以为他们都是自卑的,总是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就像詹姆斯不愿交际,害怕人们知道自己的父母是学校的工人,害怕人们异样的眼光;就像玛丽琳不愿意遵循母亲的轨道而行,自己去探寻新的路――医生,却在那条路上踽踽独行;就像莉迪亚不喜欢当医生却为了讨母亲欢心而努力学习,最后把自己困在孤岛;就像汉娜从小就会看人脸色,总把自己藏到角落里。

    可是到后面,我看到的是家庭和社会。詹姆斯李和玛丽琳把自己青年的遗憾与希望全部寄托到他们最爱的女儿――莉迪亚身上。

    即使莉迪亚还小,她还是能够感受到母亲的情绪,每个孩子都是敏感的,她们有许多害怕的事情,害怕父母不开心,害怕父母不再爱她。然而,当问父母时,每一位父母都会自豪的说我有多么多么爱我的儿女。是啊,我们知道父母是真心爱自己的儿女的。殊不知,有时候,那份爱又太沉重,压得孩子喘不过气来。

    玛丽琳希望莉迪亚当医生,从女儿5岁时就开始谋划,让女儿学这学那,每次生日都送一大堆书,那些书都是玛丽琳自己想看的,什么《科学界的先驱》、《基础理学》都不是莉迪亚想要的礼物。每一次送的时候都说我觉得你会喜欢

    当父亲送给莉迪亚《如何赢得朋友和影响他人》时说,我认为你会需要的,莉迪亚假装很开心,对爸爸说是的。女儿不知道父亲在她的年纪的时候希望获得这样一本书,能交几个朋友,越多越好。父亲不知道女儿只是想要一个项链。

    在莉迪亚16岁的时候,父亲送了一条项链,她以为父亲终于懂得她需要什么了,父亲却在这时候说:我知道今年你压力很大,你母亲对你要求很高。要记住,学校不是生活的全部,它没有友情或者爱情那么重要,原来父亲还是想让她多交朋友。

    然而,这些真的是莉迪亚想要的吗?她不愿意成为全家人的宇宙中心,每天都担负着团结全家的重任,被迫承载父母的梦想,压抑着心底不断涌起苦涩的泡沫。

    父母不知道孩子需要的是什么,只是一味地认为她喜欢,

  • 9、 王家岭煤矿透水事故读后感:让中国人在世界上活出尊严

    王家岭煤矿透水事故读后感:让中国人在世界上活出尊严

    王家岭煤矿透水事故读后感:让中国人在世界上活出尊严 今天,西方主要媒体,都将目光集中到了中国:山西王家岭煤矿153人被困井下8天8夜之后,生命奇迹开始出现,一床床黄军被包裹着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升井! 温家宝总理上个月说过,“让老百姓更有尊严地活着”。今天,这一用几千人搭建起来的生命线,在开始向国人,也是向世界说,中国人的生命值钱了,中国人也要更有尊严地活下去。 西方媒体暂时忘记了谷歌的尴尬,忘记了律师失踪,甚至忘记了一切历史上的不愉快。他们开始第一次不再用讥讽的腔调,评论这生命大营救行动了。他们不得不客观地向世界转述中国领导人的话,不得不承认这是一次伟大的营救行动,不得不认可,是发生了感天动地的生命奇迹。 美国最老牌最有影响力的杂志《时代》周刊,在其“每天一句引言”的十分吸引眼球的地方,张贴( )了一面中国国旗,并将中国营救中心发言人的话,放到了里面:“奇迹已经发生,我们相信,还将有更多的奇迹发生”。 全世界最有影响力的通讯社——美联社,则向全美国和全世界发了新闻通稿。并附加了一些现场照片 美国著名的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则在其网站大首页,对中国人的大营救,进行了图文的生动报道。 曾几何时,西方媒体曾热衷于报道中国人的麻木与冷漠,热衷于报道中国人在灾难面前的无助眼神,热衷于刊登中国领导人被故意矮化了的形象。但这一次,的确有了很大的不同。 美国的《华盛顿邮报》,美国广播公司,以及美国国家广播公司,也都在自己的最显著位置,对中国人的生命大营救行动进行了基本上来说很客观的报道。英国《泰晤士报》也效法美国媒体,同样对中国的这次大营救行动,给予了十分积极的评价。 当然,如果现在就说,西方人只依靠这一次生命大营救行动,就对中国人或者说中国政府留给世界的形象,有什么巨大的变化或改观,还为时尚早。但至少,通过这样一次生命大营救行动,可以强迫西方人感受到,至少中国老百姓可能真的开始活得更有些尊严了呢。(

  • 10、 《草房子》读书笔记:最美的地方
    《草房子》读书笔记:最美的地方 “油麻地的小学的草房子里,冬天是温暖的,夏天却又是凉爽的,这是一幢幢房子,在乡野纯洁的天空下,透出一派古朴来。而当太阳凌空而照时,那房顶上金泽闪闪,又显出一派华贵来……桑桑就是在这些草房子里,草房子的前后及四面八方来显示自己的,来告诉人们‘我就是桑桑’的。” 这是篇头的一段话,我就被诱惑了,有一种想进去的感觉。 读完后合上书本,很长时间不想言语,眼睛潮潮的,满目都是夕阳映照下反出金色的草房子,几只在空中不断盘旋划破空气发出响声的白鸽子,绿油油的艾地,两边长着青翠苇草的河流……曹文轩的文字,总是氤着芦苇、菖蒲、艾草和栀子的清香,一种纯净的美,铺天盖地。 这是一本关于成长的小说。 那个光光的秃鹤,在受尽嘲笑和排斥之后,终于还得牺牲自己的尊严换取他人的认同。 那个美丽而孤苦的纸月,从小就只有外婆一个人,父亲虽然近在眼前,却又远在天边。外婆过世之后,最终还是跟着父亲远走他乡,离开那个金色的草房子…… 那个操着不同口音的细马,在受尽排斥之后,终于收获了亲情…… 那个天不怕地不怕的桑桑,却因了病痛的折磨,在鬼门关前徘徊了许久,那神圣的喝药仪式,那没有歌词的曲调,还有那一句“不怕”,让他开始成长…… 成长的过程,是个经受苦难的过程,谁也逃不了。 成长的过程,是个离开的过程,离开你深爱的人,离开你深爱的土地,离开你深爱的岁月。 童年就是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开始离你远去。于是便只剩下美之又美的回忆,在回忆中微笑,在回忆中落泪,在回忆中悼念。 这里没有恶,只是单纯的成长,可是却伴着那么多的泪,那么多的笑,那么多的不舍,那么多的愧疚。 这就是童年,让人神往,却又黯然神伤。我们在懵懂中度过童年,在长大后怀念童年。岁月就这样匆匆而过,还没来得及珍惜,便只剩下怀念了。 【精彩语段欣赏】 桑桑睡在里间,纸月和柳柳睡在外间。里间与外间,是隔了一道薄薄的用芦苇杆编成的篱笆。因此,外间柳柳与纸月的说话声,桑桑都听得十分分明。 纸月教柳柳一句一句地念着: 一树黄梅个个青, 打雷落雨满天星, 三个和尚四方坐, 不言不语口念经。 柳柳一边念一边乐得咯咯笑。学完了,又缠着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29

  • 2019-09-23

  • 2019-11-11

  • 2019-11-12

  • 2019-10-17

  • 2019-09-20

  • 2019-10-29

  • 2019-11-02

  • 2023-01-17

  • 2019-11-06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1

  • 2019-09-28

  • 2019-09-20

  • 2019-09-25

  • 2019-10-23

  • 2023-02-07

  • 2023-06-05

  • 2019-09-20

  • 2021-04-14

  • 2022-03-19

  • 2019-10-24

  • 2019-10-29

  • 2019-11-06

  • 2019-09-21

  • 2019-09-28

  • 2019-11-12

  • 2019-11-04

  • 2019-09-21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19

  • 2019-09-21

  • 2022-04-14

  • 2019-09-25

  • 2019-09-25

我在世界上最美的地方教书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我在世界上最美的地方教书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我在世界上最美的地方教书读后感、2024我在世界上最美的地方教书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