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世界上的另一个我读后感800字 > 地图 > 世界上的另一个我读后感800字

世界上的另一个我读后感800字

发布时间:2019-11-06 来源:互联网

世界上的另一个我观后感。

看电影或者电视剧,在生活已是再稀松平常的事情了,作品中有非常打动人的地方,让我们感慨万端,我们将观后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观后感。写写观后感,可以更好地训练我们的写作思维。你正准备写一篇观后感吗?下面,我们为你推荐了世界上的另一个我观后感,仅供你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世界上的另一个我》是一部由杨帆导演的纪录片,网友们对这部影片也是给出了不错的评价,一起来看看网友们是怎么说的吧!

回想整个纪录片,印象最深的还是比利时的马丁吧,因为之前刚刚看了电影《叫我第一名》,患有妥瑞氏综合征的男主通过努力成为一名小学教师。不过电影始终是电影,现实远比电影残酷。有些人真的活着就已经拼尽全力了,一年365天每吨都吃同样的东西,因为疾病的原因,从来没有尝过饮料,更不知道蛋糕的味道,与所有好吃的东西无缘。自己拍视频发到youtube上,看的人寥寥无几,可马丁还是乐此不疲。马丁曾说他试过躺着几天不动,身上长满蠕虫。也会有被逼得想放弃的时候,但他始终还是乐观积极的面对,积极的锻炼身体,每天喝很多很多水。看着马丁的故事,不禁会思考人活着的意义,或许是在一次一次面对困难咬牙坚持的过程吧。马丁说,你想要的东西都在恐惧的对岸。只有你自己独立的穿过恐惧,才会得到想要的东西。虽然有些鸡汤,但真的是这样。勇敢的人不是不恐惧,而是带着恐惧依旧不停下脚步。想起今天又接到了高顿财经培训打的电话,自己是2年前打电话咨询过一次,这两年打来的推销课程的电话没有十个也有五个了吧,所以说这些所谓的出名的公司也不一定是有多么多么好的管理技巧上的东西,不过是最简单的一遍一遍的努力打电话而已吧。

还有俄罗斯的马克思,从小被父母抛弃,虽然生活过得绝不算精彩,但绝对称得上积极,学习霹雳舞,自食其力,没有想到去报复社会。所以啊,上天虽然给了马克思很烂的一副牌,但是他却用心的去用好这副牌,没有放弃。又想起武志红老师在《感谢自己的不完美》中说的不要让任何东西成为你拒绝成长的替罪羊,无论是身材不够好,还是原生家庭,还是其他的......你的一切在某种意义上来讲,根本上是自己决定,是成长还是沉沦。是懒惰还是努力去克服精神熵。乔布斯曾说过,自由,也就是没有束缚感或者说是内心的平和,靠的是自信,而自信缘于自律,而不是外界的东西。这不是一个容易的过程,所以要不断努力,脱轨了,没关系,马上回到正轨上,只要总体是进步的......

还有纪律片中出现的第一个俄罗斯小哥,长的不算英俊,工作是修车工,全身上下脏脏的。但是这些外在的东西丝毫不影响他给我的好感,你可以看出来他对修车这份工作是真正的热爱,比如从扒胎这一细节,还有他的朴实善良,记得杨帆问他想不想离开他现在所在的城市,(具体名字记不清了,是一个人口只有3万人的小城),他回答说不想,他热爱这座城市。还有他的一辆旧车,没有轮子,他自己花钱换了方向盘和座椅,那种对汽车的热爱看着也很美好。还有一些小细节,比如因为拍这个纪录片花了上班的时间,他会想着补偿其他同事,给人十分踏实的感觉。有时候在想,对于真正的热爱这种东西应该算是奢侈品,拥有它的人()无论物质条件如何都应该很幸福吧......不过又想到《今生第一次》中女主妈妈说的,每个人的人生拥有的星星都差不多(生命中那些幸福快乐的日子),要把它们珍藏起来,在人生艰难的熬不下去的时候拿出来看看,便又有了向前的一点点勇气......

还有蒙古的90后妈妈,家永远是人们心里最温暖的港湾,无论一个国家发达与否。

俄罗斯的乡下说唱的小哥哥,谁说说唱乡下的人不可以玩,这个小哥哥的创造灵感都是日常生活,感觉他的歌比什么WYF的好听多了,又想到了看的《超人总动员2》屏霸的那段独白,智能手机和互联网在某一方面加深了人们的焦虑,各式各样的综艺娱乐节目,旅游,美食,让人们只会拿着个手机看,待在方寸之地。接收媒体想要你看到的东西,但那不并不是事实,魔鬼剪辑,让你掉入节目所营造的虚幻里,但其实说不定是什么商家的别有用心。所以啊,不是说不看,一定要有个度啊,不要做生活的旁观者,追求那些极其肤浅的快乐。就像《高效率人士的七个习惯》里说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要经历3个阶段,自立,建立关系,影响他人。第一步没做好就很容易陷入A形关系,无论是与人还是与物,要努力修炼自己,等到真正可以形成H形关系那天在再建立联系。

这几天晚上收看央视九套记录频道的纪实片《世界上的另一个我》。该片的拍摄者是一名90后的追梦青年杨帆,他骑着一辆二手三轮摩托车从老家大连向北跨过中蒙边界的二连浩特,一路向北穿越蒙古国再到俄罗斯,然后向欧洲挺进。摩托车自驾游横跨亚欧大陆,领略沿途的各色风光,见识各地的文化习俗,一直延续着他的诗和远方的青春梦想。他用摄像机拍摄着沿途路过的人和风景,用文字记录下行程,也表达着他自己的感悟和想法。

中国大陆独立纪录片是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逐渐发展起来的,现今科技的迅速发展使得个人拍摄非常便捷,而社会的进步和经济水平的提升更促成了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走出国门,环游世界。独立纪录片是实现个人化的影像写作和表述的最佳途径,也是作者实现艺术理想的最好选择。和其他一些电视台制作的规模宏大的纪录片要求完完全全的真实记录,不带有任何感情色彩不同的是,这些个体自由拍摄的独立纪录片站在拍摄者的角度,尊重拍摄者自由表达的权利,彰显他们的个性,把镜头下的记录以他们个人的话语呈现给观众,我们看到的是更加主观自由的表述,从而增进了观众的参与感。游记类的题材,广受青年人的追捧,而且独自一人跨国自由行,讲述杨帆传奇旅行经历的本片一定会在许多人的心中又一次激起那个浪漫的远游之梦!

目前只看了这一系列纪录片的前五集,作者才刚穿越蒙古国,进入俄罗斯。本次旅行之前,杨帆萌发了寻找世界上的另一个我的新奇想法,他要在旅途中寻找和他同一天出生的年轻人们。从乌兰巴托的医学实习生到蒙古小镇的年轻母亲,再到俄罗斯热爱说唱的大学生,他从社交网络发出寻人启事,有时要靠公安户籍部门帮助查找,和一个又一个不同背景不同性格的与他同一天出生的男孩儿女孩儿们相约,他们真诚开怀地畅谈各自的生活,都想了解另一个和你有着同样生日的人,他们都在做些什么。蒙古牧区的漂亮姑娘正准备生娃,政府对生产有补贴,对于生育四个以上孩子的母亲还有英雄母亲的奖励,另外剖腹产手术费用低廉,国民医疗和教育都实行免费,让我们看到了蒙古社会福利的优越性。蒙古小孩奢侈地用羊肉汤洗澡以此增强体力,城市青年也知道娱乐明星成龙和f4,聪明爱动手的少儿们自己组装小车、搭建房屋,这些都是非常生动有趣的内容。俄罗斯玩说唱的小伙子的父亲,抱着吉他唱起了他年轻时为初恋谱写的恋曲,作为对这个远道而来的客人的临别祝福。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也能出版诗集,且他自弹自唱的曲调是那么的优美柔曼,真令人大开眼界啊!

启程前专门学习摩托车维修技术,还有热心的旅游行家提供给他很多必须的工具,在出发前把必要工作准备妥当,做到未雨绸缪。欧洲申根签证没拿到,渴望立马出游的心却等不及了,索性临时改变路线,从蒙古进发。有身体、有热忱、有头脑、想到就去做,这是他成功实现环球旅行梦的基本素质,我们这些想要效仿这匹飞马的空想家们,掂量一下自己还差些什么才能上路?

我看到这里,在对这个特立独行、勇于追梦的年轻人佩服有加的同时,也羡慕他走遍世界的广泛游历,朋友遍天下的潇洒,更欣赏他流畅清楚的表达能力和敏锐的观察,能用优美沉静的文辞记下一段又一段精彩生动的游历。蒙古和俄罗斯的部分只是杨帆此次寻找世界上另一个我最开始的阶段,后面应该还有更美的风景和更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等着与他的相逢,他一定会带来更多有意思的故事和我们分享。

你相信平行时空吗?或者说你相信这个世界上还有另一个你吗?

兩年半的时间,一万三千公里的追寻,九零后的杨帆共找到了23个生活在不同国家和地域的世界上另一个他。

这是一场环球旅行,也是一个关于缘分的故事,讲述青春,是90后一代人的集体写真。

杨帆,是这次旅行的参与者,也是记录者,来自辽宁大连,13岁时曾骑自行车穿越了2200公里的川藏线,14岁开始创作纪录片,16岁的纪录片获得国际奖项,18岁的成人礼,横渡琼州海峡

这是作为他者的我们所羡慕的生活轨迹。

这一次出发,是一次新的寻找。

杨帆在在开始出发前恶补摩托车维修技能,用半天时间练习扒第一条轮胎。

出发第一站是蒙古,从二连浩特到乌兰巴托有700公里,其中有500公里是搓板路,一路颠簸。

从北京飞到乌兰巴托只要两个小时,但骑摩托车,需要颠簸整整四天。

杨帆出发时,有资深的摩友霞客丁一路护送至乌兰巴托,将骑车技巧教授给他。有些技巧是救命用的。

从乌兰巴托开始,杨帆开始世界上另一个我的真实寻找。

蒙古有350万人口,差不多一半人口居住在乌兰巴托,为了找到第一个同年同月同日生的朋友,杨帆一路寻找,最终在当地人的帮助下找到乌音格,来自乌兰巴托,学习医学专业。

很快,他又找到第二位和他同年同月同日生的朋友,是一名在校大学生,名叫毕格恭。在杨帆离开乌兰巴托之前,约了两个人一起出来过了他们的生日。

这些命中注定的缘分,当你亲眼见证时,确信这是一场华丽的奇遇。

在众多故事里,紫色女孩汉娜在遥远的赫尔辛基,让人印象深刻。

汉娜喜欢收藏杯子和紫色,一个月前,她和相恋6年的男友分手了,因为是初恋,又有太多回忆,汉娜过得比较艰难。

直到她看见了杨帆在寻找同一天出生的人,她决定和这个尚未谋面的朋友见一面,去感受别人的生活。

汉娜的前男友是一个乐队主唱,即使分手了,汉娜也会看他的演出,她不恨她,只是希望自己能尽快走出来。

杨帆决定和汉娜一起过圣诞节,推迟了自己的旅行计划。他们一起锯树,装饰圣诞树,在圣诞夜去墓地缅怀先祖,享用圣诞大餐,交换圣诞礼物

最后,汉娜一家还在室外,凿开了冰湖,脱下外衣跳进湖水中,虽然够冷,却也是勇敢者的游戏。

经历了一个完整的圣诞,汉娜也从失恋的低谷走了出来,杨帆则继续出发。

比起单纯的拍摄纪录片,陪汉娜走出她的人生低估更让我觉得感动,这是杨帆的体悟,而他这一路上遇到的这些至情至性的美好,也让我感动。

一路上,杨帆还遇到了热爱重金属的孤儿、多才多艺的说唱歌手、热爱诗歌的叛逆女孩、妥瑞氏综合症的患者、冰岛大学生掰手腕冠军

他们有相同的人生起点,却有不一样的人生轨迹,每个人身处不同的环境,造就了他们不同的性格和特征,可贵的是,导演杨帆愿意用这种笨拙又可爱的方式去了解这个世界的不同生命。

这不仅让我感动,也让我羡慕。

因为人生长度有限,只有少数人才能找到生命的宽度并且享受其中。

遇见自己,遇见你,然后重新出发下一程。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扩展阅读

无声告白读后感:在世界上找到一个真正的自己


《无声告白》这一本书为我们讲诉了一个女孩的死亡真相,让我们对那些挣扎的人感到悲伤。她的身上肩负着太多父母的遗憾与希望,带给她巨大的压力,导致她的自杀。下面是小编带来的无声告白读后感:在世界上找到一个真正的自己。

看完《无声告白》后,脑海里面一直围绕着莉迪亚、玛丽琳、詹姆斯李、内斯、杰克、汉娜还有他们压抑痛苦的生活。

书中开头便写到了莉迪亚的死,一步一步推断着这个女孩的死亡真相,不得不说,每一步都震撼人心,为着这些挣扎的人而悲伤。

刚开始,我以为他们都是自卑的,总是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就像詹姆斯不愿交际,害怕人们知道自己的父母是学校的工人,害怕人们异样的眼光;就像玛丽琳不愿意遵循母亲的轨道而行,自己去探寻新的路――医生,却在那条路上踽踽独行;就像莉迪亚不喜欢当医生却为了讨母亲欢心而努力学习,最后把自己困在孤岛;就像汉娜从小就会看人脸色,总把自己藏到角落里。

可是到后面,我看到的是家庭和社会。詹姆斯李和玛丽琳把自己青年的遗憾与希望全部寄托到他们最爱的女儿――莉迪亚身上。

即使莉迪亚还小,她还是能够感受到母亲的情绪,每个孩子都是敏感的,她们有许多害怕的事情,害怕父母不开心,害怕父母不再爱她。然而,当问父母时,每一位父母都会自豪的说我有多么多么爱我的儿女。是啊,我们知道父母是真心爱自己的儿女的。殊不知,有时候,那份爱又太沉重,压得孩子喘不过气来。

玛丽琳希望莉迪亚当医生,从女儿5岁时就开始谋划,让女儿学这学那,每次生日都送一大堆书,那些书都是玛丽琳自己想看的,什么《科学界的先驱》、《基础理学》都不是莉迪亚想要的礼物。每一次送的时候都说我觉得你会喜欢

当父亲送给莉迪亚《如何赢得朋友和影响他人》时说,我认为你会需要的,莉迪亚假装很开心,对爸爸说是的。女儿不知道父亲在她的年纪的时候希望获得这样一本书,能交几个朋友,越多越好。父亲不知道女儿只是想要一个项链。

在莉迪亚16岁的时候,父亲送了一条项链,她以为父亲终于懂得她需要什么了,父亲却在这时候说:我知道今年你压力很大,你母亲对你要求很高。要记住,学校不是生活的全部,它没有友情或者爱情那么重要,原来父亲还是想让她多交朋友。

然而,这些真的是莉迪亚想要的吗?她不愿意成为全家人的宇宙中心,每天都担负着团结全家的重任,被迫承载父母的梦想,压抑着心底不断涌起苦涩的泡沫。

父母不知道孩子需要的是什么,只是一味地认为她喜欢,孩子又不愿拂了父母的意,一味的承受。不难发现,父母与孩子之间,需要的是沟通。

孩子总会是父母的缩影,孩子越大,与父母就越像,不管是为人处世还是音容相貌,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总是很重要的。但是,不管你曾经多么希望得到什么,多么遗憾曾经的决定,都不要给孩子做决定,因为孩子的路是他们自己的,要怎么走也都由他们自己决定。

其次是社会,学校里面没有种族歧视,詹姆斯可能会很好地生活吧,没有男女不平等的现象,玛丽琳也许就不再执着于医生那个少有女性的职业了吧。我想,除了他们,还会有很多人受过各种的歧视,或大或小,都在人生中留下难以磨灭的痕迹。

在后来,莉迪亚似乎知道了自己想要什么,她说一切都还不晚,她将重新开始。她会告诉母亲,够了。要把项链和书还给父亲,她再也不会把只有拨号音的听筒扣在耳朵上,她再也不会假装成另一个人。然而,当她走下船,踏入水的时候,她还不知道自己的生命将要终结了。

所以,别人的期待一点儿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成为你自己,我多么希望,每个人都能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书里面最多的是父母的期待吧。不管是玛丽琳的母亲对她的期待还是她对女儿莉迪亚的期待。这些期待都在她们的身上刻下各种印记。玛丽琳摆脱家政,想要做医生,直到结婚,玛丽琳母亲去世,一直都在与她做斗争。莉迪亚害怕失去父母,一直努力地学着做一个他们喜欢的孩子。

其实,回想过去的我,何尝不是莉迪亚呢。当奶奶说谁家的孩子怎么听话了,做了什么,会做什么了。我都会默默地记下来,等到下次我做那件事情的时候会努力做到最好,想要她也夸夸我,想让她觉得,我也不差的。

莉迪亚的父母把所有的重心都放在她的身上,忽视了内斯与汉娜的所有生活。内斯与汉娜想得到父母的关注,而莉迪亚已经在那种疯狂的期待下艰难前行。即使不愿意,都不愿意捅破那一层薄()膜,因为害怕失去。

我们会遇到很多人,会有我们喜欢的或不喜欢的,但是不管你是多么的爱一个人,都不要为了他的期待而生活,找到真正的自己,相信爱你之人依然爱你。

我死前的最后一个夏天观后感


《我死前的最后一个夏天》是一部来自英国的纪录片,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呢?小编整理了一些网友们对这部电影的观后感,一起来看看吧!

七月底的武汉,气温直逼40度。整个城市仿佛就好像在一个大火炉之中,空气中的闷热压得整个人都喘不过气来。在这个宁静的午后,我看完了一部小众而又引人深思的纪录片《我死前的最后一个夏天 》。

从小都觉得死亡对于我来说是一件特别遥远的事情。或许我是幸运的,家中人到现在为止都是健健康康平平安安的。我从没有见过死人,也没有参加过葬礼。仅仅是在电视或者新闻里看到过生命的消逝。

直到高中的某一天,我的好朋友跟我说我们初中时候认识的一个男孩子因为骑摩托车而撞倒在花坛边,当场毙命。

而我当时还是以为她在开玩笑,因为她说的是走了。

我说走了?走到哪里去了?

直到看到她严肃的表情,我才意识到她是认真的。那个男生与我们并没有多么熟悉,但是忽然之间就是觉得特别难过。感觉昨天还存在的人,今天就被告知人没了。心中那种细微的感觉无以言喻 。

也是那一次,突然觉得,其实死亡离我们很近很近。周围人稍微一不留神说没就没了。

很快朋友们就会疏远你了。有些朋友说,天哪我无法应付无法面对。然后他们就离开了。有些人不告诉你,直接断了联系。朋友很快就换了新话题。

对于癌症病人来说,最怕的大概就是亲人和朋友的离去。世界万物瞬息万变,新话题层出不穷。而快节奏的生活不得不让每个人最先考虑的是自己的事情,而别人的事情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变得模糊起来了。

而留在最后那个人,才是最爱你的那个人。

因为爱才是跨越生死()的羁绊啊。

朱尼尔是个酒吧DJ。年轻的时候过着纸醉金迷的的生活,趁着年轻无止境地挥霍,交了十个女朋友生了十一个孩子。

他和索尼娅认识十二年,相恋半年。索尼娅在他患病的那两年明知道到最后一无所获还是对他不离不弃。

在他四十九岁生日的时候,冒着他受感染的危险,她执意想让他享受那一天属于他自己的日子。带着他去了他的生日会,让他最后当了一次DJ。

在他卧病不起到了最后快要死去的时候和与他交换了结婚戒指。在他们刚刚当了三个小时的夫妻后,朱尼尔就走了。我看到泪流满面的索尼娅,和静静躺在床上的朱尼尔。朱尼尔虽然离去了,但也是幸福地走的。

与他相反的是本。一个在船上工作十四年之后被开除的普通职工。一个人在自己的小房子里生活着。

没有伴侣和孩子,朋友也少得可怜。

肺癌晚期的他却时常叼着烟,瘦弱的身影看起来洒脱又孤独。

他让我想起中国千千万万的孤寡老人,到最后也摆脱不了孑然一身的魔咒。若不是两天后送餐员发现他的尸体,大概只有尸体逐渐腐烂散发恶臭才会被人察觉到吧。

在这部纪录片里最喜欢的是简这个人物。这个永远画着精致妆容喷着香奈儿到死都不愿意让人发现她离去的女人。她说道,当我躺在医院病床上,我尿床了,流到我的背上,弄湿了我的床单。我感到羞愧。她们来给我擦洗身体,用我的香奈儿五号而他们这样做让我感到舒心。

她不愿让人看到她死去的样子,因为这关乎她的尊严。

很长一段时间,我特别忌讳谈论死这个话题。尽管我知道人固有一死。每个人到最后都会化作尘埃埋在地里,但是我就是想要逃避,不愿意让死亡占据我的脑海里。对死亡的恐惧超过世界上一切的东西。渐渐成长以后,在看到身边朋友的亲戚一个个被疾病,或者一些意外夺去了生命以后,只能对死亡妥协。你无法逃避,并且也无法准备。因为你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会先到。

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演讲的时候讲述他的第三个关于死亡的故事,当时已经被判了死刑的他最后奇迹般得痊愈了,而他在这次演讲中说道没有人愿意死,即使人们想上天堂,人们也不会为了去那里而死,但是死亡是我们每个人共同的终点。从来就没有人能够逃脱他。

死亡是我们每个人的最终归宿,在它还没到来的时候好好享受当下,看着影片中的癌症病人因为化疗等种种原因而面部发肿,大小便失禁。突然有些庆幸疾病没有向自己或者身边的人袭来。在这个世界上身体健康高于一切,人只有活着一口气,才能把想做的事尽可能的完成。 而死亡,也是让我们能更好的感悟和参透生命的一种方式,生命的难得和可贵也由此体现出来。

刚开始,剧情的气氛很欢乐,仿佛死亡只是个彼此打趣的玩笑,自己甚至期待自己能够像他们一样轻松。但在死亡面前,没有人真正准备好了。镜头背后,是隐忍,是无法想象的生理与精神上的痛苦。而且你知道,身边的人也在因为你而受苦。露的丈夫的表现看起来在逃避,在多重压力的冲击下又岂是单线程的叙述能够简单说明的。十五岁的儿子,他也在自己心里埋下重负,无人可说。每个人都认为自己应该承受最重的那个担子。既然是一家人,这种把锚重重的沉在心里显然是不行的。时间有限,珍惜当下在一起的时光才是最重要的。凝聚成一体,便不会被魔鬼击垮,也正是有了家人,有了牵挂,才有了坚持下去的理由。

对于Ben和Jane来说,牵挂倒对他们来说是一种负担。没有了他人的牵挂,自己可走得坦荡荡。就让我自己一个人承受这一切,走得有尊严。

索尼娅遭受的痛苦并不比死更轻松,坚强?没人想坚强,只是不得不。Junior,人近五十,心灵却依旧是个玩世不恭的孩子。

即使死亡降临,我看到的是他们每个人还是会有那么些必须要坚守的原则,要守护的人,那便是对于一个人来说最重要的特质。那种特质是病毒催毁不掉的。

有时觉得自己和制片方可耻,在消费死亡。但这五位用生命告诉我们该如何生,这已经远远超越我的思想维度了。做对自己来说最重要的事,珍惜当下,看淡琐事,不枉此生,便是对自己也是对逝者最好的交待了。

这几天好像一直活在一个巨大而又沉闷的蒸笼里,连续下雨的上一周好像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不论是连绵不断的雨水还是附着在空气里的热气,都有能耐叫人心烦!讨厌夏天,讨厌毒辣的太阳,不怀好意的异虫。这让我除了想活到100岁之外又多了一个梦想,那就是,千万别让我在夏天里死去,如果我死时孤独一人,想必等到有人发现我死亡时,我腐化的身躯上必是爬满了蛆虫。还有即将来临的梅雨时节,怎么就能让人的情绪似乎也蒙上一层霉呢?

一直以来,我都是一个极为肤浅的人,很多书和电影都是根据书名和片名才去了解的,同样,这部纪录片也不例外,看名字就知道这是一部沉重的影片,一个关于死亡的沉重话题。看完整部影片,我的灵魂都失语了,隔着屏幕看着他们,我心虚了,我一直都不知道我哪儿来的自信可以让自已支撑到100岁,何况生没有准备,死亡更没有准备!

BBC也绝对够胆儿,把生命和死亡剖析,再投放到社会中去。影片客观的通过记录患有绝症,临死前一直Dying的五位年轻的患者Beng、Jane、Andy、洛乌、和朱尼尔以及他们的家人对待死亡即将来临的态度和情绪,从抗拒,斗争,放弃到接受,以及真正死亡时的平静。影片没有极力去炫染死亡的氛围,反而多了些面对死亡的客观,冷静,他们被组织到一个房子里定期进行观察,其中有些人甚至觉得很好,因为他们终于可以避而不讳的谈论病情,与一群本质上相同的人肆意谈论死亡,甚至发现同伴也是癌症的时候击掌庆祝,享受每一顿丰盛的晚餐。因为他们终于可以不面对家人,逃离家庭和朋友。

大病一场可以完完全全的改变一个人,分两类,有的人战胜病魔,越来越强大;有的人,屈服于病魔,越来越消极。我认为,那些放弃与病魔作斗争的人一点都没有错,放弃才代表之前努力过,就像朱尼尔一样,我能想象到他这样一个糙汉子在之前是怎么努力想要击倒绝症的,他对生命的渴望和热爱就像那些碟片一样,激情而热烈,可身体的疼痛,女朋友的负担和压力不足以支撑他再抗衡下去,顿时,他就像个孩子一样,他越来越依赖索尼娅,他发觉他坚持不下去了,这对他来说太难了......有时候在死亡面前我们也没有必要表现得那么强大,因为无论如何我们最终还是敌不过死亡的。

既然敌不过死亡,我们也可以选择有尊严地死去,就像Jane一样,面对丈夫的漠不关心果断选择离婚,尽管皮肤一天天松弛,病情一天天恶化,每次出门也要画上精致的妆容,喷上香奈儿的香水,涂上鲜艳的指甲油,背着名牌包包,就算尿床,也让护士用香水为她擦拭身体,就算在生命的尽头找到了十七岁生下的儿子,她也没有苛求儿子来见她一面,因为她能做到的就是让自己有尊严的死去。像Beng那样无牵无挂的死去也挺好,患病之前他一直生活在游船上,无妻无儿女,有的只是房间里钟表上的那头报时的小牛和生命尽头这群同自己一样的朋友,最不公平的是他还要经历朋友一个一个离开他,直到轮到自己,他拜访了以前游船上的故友,便把自己关在了家里,静静的在屋子里死去,直到被快递员发现,而报时的那只小牛再也没有发出哞的叫声。从没有人为死做好准备,你也不可能准备好死亡,我们都将死去,或许今天,或许明天。

或者说,我们做的那些准备是往往不够的,单单是为了家人和挚爱的人。家人往往在一开始是不能接受的,因为我们根本没有想过也不敢想失去了至亲意味着什么,就像洛乌的老公约翰,一开始,他只会逃避,对洛乌的病情避而不谈,甚至不敢面对自己的妻子,只会将这种痛楚转移到工作上去,因为他觉得他要承担起照顾家庭的责任,从而忽视了洛乌,而洛乌也是一个好强的女人,一直为孩子和老公约翰做好准备,彼此心里都明白双方的用意,但死亡临近,他们都不得不选择接受,洛乌为约翰录制了一部短视频,这段视频让约翰醒悟彼此应珍惜当下的时光,长达65秒的拥抱足以说明一切,当约翰笑着出现在餐桌上时,我被触动了。对于他们天真的孩子来说,死亡也并不是什么不能触及的话题,孩子并不是什么都不懂,只是有她们的一种独特的对死亡的了解的方式而已,在她们家,大女儿从来不说任何关于死的字眼,而是用巧克力来代替,还对妈妈说:等你有一天巧克力了,能不能把手机留给我?小女儿看见妈妈的氧气罩说:我不喜欢它。但是妈妈跟她说氧气罩可以帮助她呼吸,小女孩立马笑了笑说:那它还不算坏。孩子的天真可能让病魔都觉得饱含歉意,所以洛乌并没有那么快就去世。

死之前,有心爱的人陪在身边度过最后的岁月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啊!朱尼尔年少浪荡,和十个女人生了十一个孩子,多数孩子见都没见过,最后陪在他身边的,却是和他相爱了两年的女朋友,他们在医院里听着护士的祝词完成婚礼,交换了戒指,结婚三小时后朱尼尔去世,他们没有孩子,最后朱尼尔留下了索尼娅一个人舔舐痛苦。他们彼此的存在是软肋是铠甲,没有负累,只有爱情。当一个最亲近的人突然离开了你,可能你的第一反应并不是悲伤或者嚎啕大哭,也许能看到被他打翻的抽屉,他装满衣柜的衣服,他的洗漱用品,他的碗筷,还有被踢到床底的那双拖鞋,这是才意识到他永远不会再用这些东西了,那个人,永远都不会回来了。中国有句古话,多数人可以同富贵但不可以同患难,索尼娅拼尽全力帮助朱尼尔完成他所有的愿望,知道他想念自己的父亲,于是联系他的父亲来到他身边,不听医生的劝阻,为他举行了最后的DJ生日派对,她所做的,不过是她爱他,就是不想让他留遗憾而已,至于没有他以后她的生活,她从不顾及,她觉得他就在身边一直都没有远去,她常常对着窗外的那只知更鸟说:I love you ,朱.最后朱尼尔十一个孩子其中的一个男孩,找到了索尼娅,男孩长得极像死去的朱尼尔,她对男孩也说了以前对朱尼尔说过的同样的话。还有臭美的安迪,他老婆一直担心安迪走后她和孩子的生活,因为家庭经济原因,这也让安迪也不得不开始考虑这些问题,他甚至觉得他连累了整个家庭,是个累赘,直到有一天老婆几乎花光了所有的生活费为安迪租了一辆他此生都梦寐以求的摩托车后,他决定卖掉家里的大房子,为以后妻子和孩子的生存作打算,一家人搬到了偏僻的海边。时间不等人,在离开这个世界之前作的所有准备看来都是不充分的,每天想着还有什么没有交待,还有什么未了的意愿,还有没有什么想要见的人,都尽量去实现,不管境况如何,都要试着去改变。

每个人出生都被判了死刑,只是执行的时间不同而已,有时候人们发火生气,只是因为他们无能为力,就像那些书本里没写着也没教过的事实。他们完全可以选择自杀,安乐死,但他们知道那样会影响更多人。痛苦也从来就不会消失,但区别是我们要学会与之共存,如果有一天我不能吞咽,就别喂我了;如果我不能呼吸,就别帮我呼吸了;如果有一天我们努力朝里看的时候,也望不到什么更好的了的时候,能感受到彼此的心跳,就还好。

我有一个梦想观后感集合


你是否因为要写一篇观后感而一筹莫展呢?观后感能够帮助我们更加深刻地感悟电影所想要传达的信息,读后感大全特意收集和整理了我有一个梦想观后感,建议你收藏本页和本站,以便后续阅读!

我有一个梦想观后感【篇1】

今天,我看了一本书,名字叫做《我有一个梦想》,我觉得非常好看!

书里主要讲有个小男孩,他想当飞行员,但她家里非常穷,别人都说这根本不可能。可他却还在每天努力学习,一直想着这个梦想……最终,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他奇迹般的当上了飞行员,这是所有人都感到震惊!

读后,我真的感动了,先不说梦想吧,想想我自己。以前,我也会有一些自己的理想,比如,我说我每天做50道口算题,可放学后,写完作业我便累坏了,还说什么写口算题,根本不可能;还有时,我自己决定上课一定要努力发言,可有是一节课上,我一次手也不举,甚至有时还没认真听……但现在,我变多了,每当我有什么理想,我都会努力去实现。有一次,爸爸说让我把家里的地拖一下,然后带我去姑姑家,我痛快的答应了。可刚拖一会儿,我变不想拖了,这时,我想起书里的话,便振奋起来,最终我把地拖完了,爸爸也带我去了姑姑家里,这滋味太爽了……

这本书给我很大的启发,每当我又遇到困难,它总是帮我,我永远也忘不了它!

我有一个梦想观后感【篇2】

xx年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壮举,历时两年,行程二万五千里。红军将士翻雪山、过草地,斩关夺隘、抢险飞渡。在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中,惊天地、泣鬼神,这是多么难!多么苦!多么艰辛啊!红军将士挺过来了。他们经历了普通人难以想像的饥饿病痛、枪林弹雨和流血牺牲,终于取得了长征的胜利。邓小平爷爷说:“在长征中为什么我们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那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想想看,这句话说得多么好啊!

现在学习的环境变了,条件优越了,但是在学习中,不要满足自己已取得的成绩而沾沾自喜,而要谦虚谨慎,继续努力,才能有所作为。

虽然我们还是小学生,但是也要怀有敢于拼搏、敢于奋斗的信念,树立远大的理想,长大了以后才能为我们美丽广阔的祖国做出一份贡献。

四年级 223班孙博薇

我有一个梦想观后感【篇3】

读完《我有一个梦想》,我觉得非常的激动。这样震撼人心,激励斗志,充分论理,洋溢热情,坚定信念,逻辑严密的演讲很少见。不论从思想性和艺术性上都可称得上极品。

他的演讲,揭露问题一针见血,毫不隐晦,明明白白。你看:“一百年后的今天,在种族隔离的镣铐和种族歧视的枷锁下,黑人的生活备受压榨。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生活在物质充裕的海洋中一个穷困的孤岛上。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然萎缩在美国社会的角落里,并且意识到自己是故土家园中的流亡者。”

他的演讲,提出斗争的目的要求十分的清楚和坚定。他说:“现在有人问热心民权运动的人,‘你们什么时候才能满足?’

他的演讲,对前途充满激情和希望。他说:“如果美国要成为一个伟大的国家,这个梦想必须实现。让自由之声从新罕布什尔州的巍峨峰巅响起来!让自由之声从纽约州的崇山峻岭响起来?让自由之声从宾夕法尼亚州阿勒格尼山的顶峰响起来!

我觉的马丁路德金的梦想不只是美国黑人的梦想,实际也是世界人民共同的梦想。他不愧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他不应该只属于美国人民,也应该属于中国人民,属于世界人民。

我有一个梦想观后感【篇4】

今天,我读了马丁路德金写的演讲稿——《我有一个梦想》。这篇演讲稿可称得上是我见过的写的最好的一片演讲稿,我的老师告诉我,这篇演讲稿曾经轰动了整个美国,马丁路德金也随之轰动了整个美国。我从这篇演讲稿上感觉到,马丁路德金是一个充满了正义的人,他希望他的国家能振兴起来,希望黑人不再被白人所压迫,希望白人能与黑人和睦相处,希望大家在生活的时候不再用自己皮肤的差异来判定自己的卑贱。这篇演讲词让我想到了很多。

这是一个绽放梦想的时代,每个人都是梦想家,要想美梦成真,必须脚踏实地,要百折不挠,锲而不舍,坚持成就梦想!让梦想带领我们前行,照亮我们的人生。

有梦想就能飞翔。

从天宫第一课说到神一发射时,王亚平还是坐在电视机前观看直播的普普通通的山东姑娘,而xx过去,当神十发射时,她已经在太空中翱翔。飞天梦并不遥远,只要你敢去做梦,敢去追梦,敢去承受这份梦想背后的坚持,它就可能在每一个心怀梦想的年轻人身上实现。谁敢说,在座的孩子中,不会出现下一个飞向太空,甚至在月球漫步的人呢?王亚平最后动情地告诉孩子们:“梦想就像宇宙中的星辰,看似遥不可及,但只要努力,一定能够触摸得到!”

有青春就有梦想

音乐对于郎朗,是值得用全部热情和渴望去追求的事情。虽然他的工作日程已经排到了两年后,但在每个夏天他还是会把自己藏起来,离开城市,找一个环境好的地方,安心练琴。他欣赏全面的演员,他也努力着成为一个自己心目中那种全面的钢琴家,没有边界的限制,像一个对各种角色驾轻就熟的演员一样,雕刻好自己的每一次演出。郎朗的故事,有关梦想的诞生,有关梦想的接力,有关梦想的执拗,有关梦想的成真。

梦想需要坚持

她是一名普通的舞蹈老师,曾有一份热爱的工作和一个美满的家庭。一场大地震,夺去了她深爱的女儿和跳舞的双腿,她经受了一般人不能承受的挫折,却重新站上人生精彩的舞台。她是廖智。在地震中失去双腿却依然坚强起舞的“最美舞者”廖智老师讲述了自己对梦想的坚持。她在地震中失去了孩子和双腿,痛苦不已,却为了重新起舞、顽强生活的梦想,忍耐身心疼痛、十天学会穿假肢站立行走,一个月后重新开始跳舞:“一旦发现你不再恐惧害怕,困难也不是那么难以战胜。”、“虽然伴随着疼痛,但我想跳出更美的舞蹈,我会带着梦想和生活的希望,努力勇敢地生活下去。愿你们也能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坚持不放弃地朝前走,笑着朝前走。我行,你们也一定行!”廖智在演讲中带着泪水的美丽微笑,感染和鼓舞了在场的孩子们和观众。

马丁路德金的梦想不只是美国黑人的梦想,同样也是我们的梦想,中国人的梦想。

我有一个梦想观后感【篇5】

幸福是每个人都想要的,那么,你怎么知道幸福是怎么来的?真正的幸福很难来,只有三种方式得到,那就是奉献,自信,成长。

你知道吗?奉献是非常重要的。例如:有一篮水果,有几个学生拿着几米长的大勺子,想要拿自己手中拿起的各种水果。几分钟后,每个学生的手几乎没有人,只有两个学生手上有水果。主持人问他们是如何被提出的,他们都说我放弃了他们中的一个,把他放在我手中。那么它有多重要呢?

信心是生活的支柱。成龙童年艰苦训练,老师要他继续改进,惩罚也挺直,但他坚持下来,你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吗?因为他很自信!有一个孩子是一个盲人的孩子,但非常喜欢弹钢琴,但对于一个盲人的男孩,什么好的方法,使他成为一个钢琴家的梦想成真?所以他们的母亲和儿子去了北京,租了一个小房间。他们在哪里咨询 超过几个优秀的钢琴老师和几所学校,最终可以交换失望和低自尊。后来,慈善基金会捐赠了他到一所盲人学校

人们的生活,每个人的成长路径不同,有悲惨,阳光,有幸福有这样的一对母女,他们的生活是非常感动:这一个在大学是非常一般的女学生,原来的表现不是优秀的她的母亲是一个穷人残疾。但他坚持每天都对母亲的按摩,陪她母亲走路,给母亲洗衣服烹饪,她活了四千多日夜,但从来没有抱怨过。

我有一个梦想观后感【篇6】

今天,我读了马丁·路德·金写的演讲稿——《我有一个梦想》

这篇演讲稿可称得上是我见过的写的最好的一片演讲稿,我的妈妈告诉我,这篇演讲稿曾经轰动了整个美国,马丁·路德·金也随之轰动了整个美国。我从这篇演讲稿上感觉到,马丁·路德·金是一个充满了正义的人,他希望他的国家能振兴起来,希望黑人不再被白人所压迫,希望白人能与黑人和睦相处,希望在大家在生活的时候不再用自己皮肤的差异来判定自己的卑贱。希望黑人能自由。

这篇演讲稿里,每一个字都流露出马丁·路德·金对黑人自由的渴望;每一个字都流露出马丁·路德·金对奴隶主与奴隶能在同一片蓝天下生活的期望;每一个字都流露出马丁·路德·金对黑人与白人情同骨肉携手并进的希望。

马丁·路德·金的演讲稿《我有一个梦想》让我体会到了当时美国政府对黑人的不平等待遇。他那激情的演讲震撼了一个又一个的白人与黑人;那铿锵有力的声音唤醒了人们那沉睡多年的良心;那一浪接一浪的掌声给人们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回忆……

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这个演讲,不但给了人们永不磨灭的回忆,还让人们发现了自己对黑人的不公。现在,在去美国,再也不会看见白人对黑人投去蔑视的眼神了,真正地达到了马丁·路德·金所希望的那样“昔日奴隶的儿子将能够和昔日奴隶主的儿子坐在一起,共叙兄弟情谊。”世界又变成了和平的时期。

我有一个梦想观后感【篇7】

最近我读了一本令我受益匪浅的书——《杨家将》。这本书讲述了杨继业一家浴血沙场、世代尽忠、抗辽保国的故事。杨家父子智勇双全,一心系国,无奈却屡屡被奸臣陷害。“金沙滩”一战,杨家的男丁几乎全部战死疆场,仅有杨六郎一人幸免遇难复返杨家。尽管如此,他们那精忠报国的心愿却丝毫没有被动摇。在这些人物中,我最钦佩穆桂英,她熟读兵书、德才兼备,打破了封建社会中妇女紧守闺阁的传统,19岁挂帅,统领千军万马,对抗辽军,大破“天门阵”。杨家将不论男女,心中都有一个共同的梦想:希望他们的祖国宋朝能够繁荣富强、百姓能够安居乐业,保卫好边关不让邻国来马踏中原!正是有了这样的梦想,他们才会浴血奋战、舍生忘死!反观自己,我作为一名和平年代的小学生,虽然我们没有受到战乱的困扰,可是我们的国家还不是特别强大。最近,我从报纸上也看到了周边的一些国家总是挑衅、无事生非,想要挑起战端。保卫祖国人人有责,虽然我是女孩子,不需要我到前敌奋勇杀敌,但穆桂英的故事激励了我,我知道她之所以能统帅三军是跟她长期刻苦学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让我也产生了一个梦想——珍惜每一天、认真学好每一门功课,努力做最好的自己,从小打下扎实的基础,长大了做个对国家有用的人,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富强、更繁荣!投稿人:拉萨路小学四(五)班张嘉玥

一个垫片观后感


一个垫片观后感

今天观看了我厂自导自演的青春励志微电影《一个垫片》,通过对故事的观看,激发了广大青工立足岗位,真抓实干,为企业的“二次腾飞”贡献力量的热情。片中虽然没有惊心动魄的场面,平和的故事却能让我感触颇深。

影片讲述的是新进厂大学生孙小能在与师傅唐六通签订师徒合同后,在学习技能过程中,面对每日枯燥的基础工作逐渐表现出了忧虑和浮躁,与师傅交流因观点不同而产生矛盾。在一次接线任务中,心高气傲的小能因疏忽大意漏掉了一个垫片,最终导致了不安全事件的发生。面对领导的责问,唐师傅主动替小能承担了全部责任并接受了处罚。就是这件事的发生,使得孙小能在思想上有了180度的大转变,仿佛变了一个人。他深刻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下定决心戒掉浮躁,在平时培训和工作中变得稳扎稳打,循序渐进。跟随师父从头学起,最终经过自己辛勤刻苦的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检修工人。

作为新进厂的职工,影片中的孙小能就是我们的缩影。离开象牙塔,初入社会的年轻人,心浮气躁好高骛远,总有一种盲目的自信。对未知的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又缺少持之以恒的毅力,三天打渔两天晒网,最后的结果只能是失败。小能向师傅诉苦,别人的进度是如何快,师傅只是一遍一遍的说“还不到时候”,因为师傅知道不打好基本功,学得再快也是徒劳。接受事故教训的小能找到师傅,说要重新开始,他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找到了不足,终于使自己的学徒生涯迈上了正轨。师徒分别时,师傅赠与小能一枚垫片,其中深意已不言自明,不管以后到哪工作,身居何职,都要保持这份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精神。

和众多的老师傅一样,唐师傅虽然学历不高,但工作扎实沉稳,二三十年积累的经验异常丰富。师徒授课时,师傅强调的是“手要放平、要放稳”、“要准、卡紧、要紧口”,一遍一遍不厌其烦地叙述着动作要领。小能疏忽犯错后,师傅把责任全揽在了自己身上,向父亲一样深沉的爱怎能不让人感动。一位埋头苦干的老师傅,一位爱徒如子的老师傅,他就是千千万万老师傅中的一员。

近年来,我厂深抓青工培养工作,通过新进厂学员与老职工签订“师徒合同”,在业务知识、工作技能等方面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老职工有业务技能,新学员充满干劲,师徒之间相互学习、互相感染,形成一种合作共赢的良好局面。

我有一个梦想观后感10篇


怎样动笔写好一份关于作品名的观后感呢?其实每个人对于电影的看法各不相同。观后感是对作品主题和形式的理性评价和思辨,观后感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世界和人性,下面是编辑帮大家整理的我有一个梦想观后感,在此温馨提醒你在浏览器收藏本页!

我有一个梦想观后感 篇1

读完《我有一个梦想》,我觉得非常的激动。这样震撼人心,激励斗志,充分论理,洋溢热情,坚定信念,逻辑严密的演讲很少见。不论从思想性和艺术性上都可称得上极品。

他的演讲,揭露问题一针见血,毫不隐晦,明明白白。你看:“一百年后的今天,在种族隔离的镣铐和种族歧视的枷锁下,黑人的生活备受压榨。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生活在物质充裕的海洋中一个穷困的孤岛上。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然萎缩在美国社会的角落里,并且意识到自己是故土家园中的流亡者。”

他的演讲,提出斗争的目的要求十分的清楚和坚定。他说:“现在有人问热心民权运动的人,‘你们什么时候才能满足?’

他的演讲,对前途充满激情和希望。他说:“如果美国要成为一个伟大的国家,这个梦想必须实现。让自由之声从新罕布什尔州的巍峨峰巅响起来!让自由之声从纽约州的崇山峻岭响起来?让自由之声从宾夕法尼亚州阿勒格尼山的顶峰响起来!

我觉的马丁路德金的梦想不只是美国黑人的梦想,实际也是世界人民共同的梦想。他不愧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他不应该只属于美国人民,也应该属于中国人民,属于世界人民。

我有一个梦想观后感 篇2

幸福是每个人都想要的,那么,你怎么知道幸福是怎么来的?真正的幸福很难来,只有三种方式得到,那就是奉献,自信,成长。

你知道吗?奉献是非常重要的。例如:有一篮水果,有几个学生拿着几米长的大勺子,想要拿自己手中拿起的各种水果。几分钟后,每个学生的手几乎没有人,只有两个学生手上有水果。主持人问他们是如何被提出的,他们都说我放弃了他们中的一个,把他放在我手中。那么它有多重要呢?

信心是生活的支柱。成龙童年艰苦训练,老师要他继续改进,惩罚也挺直,但他坚持下来,你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吗?因为他很自信!有一个孩子是一个盲人的孩子,但非常喜欢弹钢琴,但对于一个盲人的男孩,什么好的方法,使他成为一个钢琴家的梦想成真?所以他们的母亲和儿子去了北京,租了一个小房间。他们在哪里咨询 超过几个优秀的钢琴老师和几所学校,最终可以交换失望和低自尊。后来,慈善基金会捐赠了他到一所盲人学校

人们的生活,每个人的成长路径不同,有悲惨,阳光,有幸福有这样的一对母女,他们的生活是非常感动:这一个在大学是非常一般的女学生,原来的表现不是优秀的她的母亲是一个穷人残疾。但他坚持每天都对母亲的按摩,陪她母亲走路,给母亲洗衣服烹饪,她活了四千多日夜,但从来没有抱怨过。

我有一个梦想观后感 篇3

今天,我读了马丁·路德·金写的演讲稿——《我有一个梦想》

这篇演讲稿可称得上是我见过的写的最好的一片演讲稿,我的妈妈告诉我,这篇演讲稿曾经轰动了整个美国,马丁·路德·金也随之轰动了整个美国。我从这篇演讲稿上感觉到,马丁·路德·金是一个充满了正义的人,他希望他的国家能振兴起来,希望黑人不再被白人所压迫,希望白人能与黑人和睦相处,希望在大家在生活的时候不再用自己皮肤的差异来判定自己的卑贱。希望黑人能自由。

这篇演讲稿里,每一个字都流露出马丁·路德·金对黑人自由的渴望;每一个字都流露出马丁·路德·金对奴隶主与奴隶能在同一片蓝天下生活的期望;每一个字都流露出马丁·路德·金对黑人与白人情同骨肉携手并进的希望。

马丁·路德·金的演讲稿《我有一个梦想》让我体会到了当时美国政府对黑人的不平等待遇。他那激情的演讲震撼了一个又一个的白人与黑人;那铿锵有力的声音唤醒了人们那沉睡多年的良心;那一浪接一浪的掌声给人们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回忆……

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这个演讲,不但给了人们永不磨灭的回忆,还让人们发现了自己对黑人的不公。现在,在去美国,再也不会看见白人对黑人投去蔑视的眼神了,真正地达到了马丁·路德·金所希望的那样“昔日奴隶的儿子将能够和昔日奴隶主的儿子坐在一起,共叙兄弟情谊。”世界又变成了和平的时期。

我有一个梦想观后感 篇4

开学第一课家长观后感

人们常说,“父母是最好的老师”,孩子生下来就跟父母亲在一起,父母的言行举止影响着孩子的价值观培育。“父母教会我”,教会孩子什么呢,值得我们去思考如何做一个合格的父母。

父母是孩子从出生到上幼儿园前的启蒙老师,也是孩子日常生活中学习模仿的一个榜样。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孩子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今晚我和孩子一起观看了中央台的这个节目,让我们家长更加注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也希望孩子能从家长的言传身教中学到好的传统习惯。其实反过来孩子也是家长的一面镜子,做为家长也能从孩子的日常言行中看到自己的不足并完善自己。

有关“爱”和“孝”道的家风承传就是平常生活点点滴滴中言传身教、耳熏目染中得到的。古语道:百善孝为先。孝是人们与生俱来的品质。只不过,有些人的孝心被生活的琐事所掩盖,有的变异成为一种形式上的东西。孝心是体现在日常生活细节中的点点滴滴,例如:一点点学会帮助父母排忧解难,学会和父母长辈沟通并懂得虚心接受长辈的批评引导,学会保护自己让家长放心,学会并掌握一些基本家务技能帮助父母干些力所能及的事......做为家长最有效的引导方式就是言传身教,除了逢年过节外,尽量抽出更多的时间陪伴老人,帮着父母洗洗涮涮,干些家务,唠唠家长里短、新闻轶事,关注父母的健康日常起居,接受父母的劝导注意身体,要做到劳逸结合...... 家长对孩子的爱是无私的,更应该是理性的包容,更应该是健康、自由、阳光向上的......孩子从小到大的性格和价值观要靠家长正确和积极的引导,多给孩子鼓励和信任。

一个半小时的节目虽然不算太长,但是给在电视机前观看的家长和孩子带来的触动,我相信是潜移默化的。“愛”是要用心去做,对于孩子的言传身教绝不是一朝一夕,如果能让孩子把良好的德行得以延续并传承,做为家长任重而道远。

我有一个梦想观后感 篇5

今天,我看了一本书,名字叫做《我有一个梦想》,我觉得非常好看!

书里主要讲有个小男孩,他想当飞行员,但她家里非常穷,别人都说这根本不可能。可他却还在每天努力学习,一直想着这个梦想……最终,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他奇迹般的当上了飞行员,这是所有人都感到震惊!

读后,我真的感动了,先不说梦想吧,想想我自己。以前,我也会有一些自己的理想,比如,我说我每天做50道口算题,可放学后,写完作业我便累坏了,还说什么写口算题,根本不可能;还有时,我自己决定上课一定要努力发言,可有是一节课上,我一次手也不举,甚至有时还没认真听……但现在,我变多了,每当我有什么理想,我都会努力去实现。有一次,爸爸说让我把家里的地拖一下,然后带我去姑姑家,我痛快的答应了。可刚拖一会儿,我变不想拖了,这时,我想起书里的话,便振奋起来,最终我把地拖完了,爸爸也带我去了姑姑家里,这滋味太爽了……

这本书给我很大的启发,每当我又遇到困难,它总是帮我,我永远也忘不了它!

我有一个梦想观后感 篇6

今天,我读了马丁路德金写的演讲稿——《我有一个梦想》。这篇演讲稿可称得上是我见过的写的最好的一片演讲稿,我的老师告诉我,这篇演讲稿曾经轰动了整个美国,马丁路德金也随之轰动了整个美国。我从这篇演讲稿上感觉到,马丁路德金是一个充满了正义的人,他希望他的国家能振兴起来,希望黑人不再被白人所压迫,希望白人能与黑人和睦相处,希望大家在生活的时候不再用自己皮肤的差异来判定自己的卑贱。这篇演讲词让我想到了很多。

这是一个绽放梦想的时代,每个人都是梦想家,要想美梦成真,必须脚踏实地,要百折不挠,锲而不舍,坚持成就梦想!让梦想带领我们前行,照亮我们的人生。

有梦想就能飞翔。

从天宫第一课说到神一发射时,王亚平还是坐在电视机前观看直播的普普通通的山东姑娘,而xx过去,当神十发射时,她已经在太空中翱翔。飞天梦并不遥远,只要你敢去做梦,敢去追梦,敢去承受这份梦想背后的坚持,它就可能在每一个心怀梦想的年轻人身上实现。谁敢说,在座的孩子中,不会出现下一个飞向太空,甚至在月球漫步的人呢?王亚平最后动情地告诉孩子们:“梦想就像宇宙中的星辰,看似遥不可及,但只要努力,一定能够触摸得到!”

有青春就有梦想

音乐对于郎朗,是值得用全部热情和渴望去追求的事情。虽然他的工作日程已经排到了两年后,但在每个夏天他还是会把自己藏起来,离开城市,找一个环境好的地方,安心练琴。他欣赏全面的演员,他也努力着成为一个自己心目中那种全面的钢琴家,没有边界的限制,像一个对各种角色驾轻就熟的演员一样,雕刻好自己的每一次演出。郎朗的故事,有关梦想的诞生,有关梦想的接力,有关梦想的执拗,有关梦想的成真。

梦想需要坚持

她是一名普通的舞蹈老师,曾有一份热爱的工作和一个美满的家庭。一场大地震,夺去了她深爱的女儿和跳舞的双腿,她经受了一般人不能承受的挫折,却重新站上人生精彩的舞台。她是廖智。在地震中失去双腿却依然坚强起舞的“最美舞者”廖智老师讲述了自己对梦想的坚持。她在地震中失去了孩子和双腿,痛苦不已,却为了重新起舞、顽强生活的梦想,忍耐身心疼痛、十天学会穿假肢站立行走,一个月后重新开始跳舞:“一旦发现你不再恐惧害怕,困难也不是那么难以战胜。”、“虽然伴随着疼痛,但我想跳出更美的舞蹈,我会带着梦想和生活的希望,努力勇敢地生活下去。愿你们也能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坚持不放弃地朝前走,笑着朝前走。我行,你们也一定行!”廖智在演讲中带着泪水的美丽微笑,感染和鼓舞了在场的孩子们和观众。

马丁路德金的梦想不只是美国黑人的梦想,同样也是我们的梦想,中国人的梦想。

我有一个梦想观后感 篇7

xx年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壮举,历时两年,行程二万五千里。红军将士翻雪山、过草地,斩关夺隘、抢险飞渡。在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中,惊天地、泣鬼神,这是多么难!多么苦!多么艰辛啊!红军将士挺过来了。他们经历了普通人难以想像的饥饿病痛、枪林弹雨和流血牺牲,终于取得了长征的胜利。邓小平爷爷说:“在长征中为什么我们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那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想想看,这句话说得多么好啊!

现在学习的环境变了,条件优越了,但是在学习中,不要满足自己已取得的成绩而沾沾自喜,而要谦虚谨慎,继续努力,才能有所作为。

虽然我们还是小学生,但是也要怀有敢于拼搏、敢于奋斗的信念,树立远大的理想,长大了以后才能为我们美丽广阔的祖国做出一份贡献。

四年级 223班孙博薇

我有一个梦想观后感 篇8

最近我读了一本令我受益匪浅的书——《杨家将》。这本书讲述了杨继业一家浴血沙场、世代尽忠、抗辽保国的故事。杨家父子智勇双全,一心系国,无奈却屡屡被奸臣陷害。“金沙滩”一战,杨家的男丁几乎全部战死疆场,仅有杨六郎一人幸免遇难复返杨家。尽管如此,他们那精忠报国的心愿却丝毫没有被动摇。在这些人物中,我最钦佩穆桂英,她熟读兵书、德才兼备,打破了封建社会中妇女紧守闺阁的传统,19岁挂帅,统领千军万马,对抗辽军,大破“天门阵”。杨家将不论男女,心中都有一个共同的梦想:希望他们的祖国宋朝能够繁荣富强、百姓能够安居乐业,保卫好边关不让邻国来马踏中原!正是有了这样的梦想,他们才会浴血奋战、舍生忘死!反观自己,我作为一名和平年代的小学生,虽然我们没有受到战乱的困扰,可是我们的国家还不是特别强大。最近,我从报纸上也看到了周边的一些国家总是挑衅、无事生非,想要挑起战端。保卫祖国人人有责,虽然我是女孩子,不需要我到前敌奋勇杀敌,但穆桂英的故事激励了我,我知道她之所以能统帅三军是跟她长期刻苦学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让我也产生了一个梦想——珍惜每一天、认真学好每一门功课,努力做最好的自己,从小打下扎实的基础,长大了做个对国家有用的人,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富强、更繁荣!投稿人:拉萨路小学四(五)班张嘉玥

我有一个梦想观后感 篇9

前几天,我在《世界上最伟大的演讲词》一书中,读到了一篇励志人心的演说,它的演讲者是美国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 · 金。

这篇演讲很长,但它的每一句话都打动人心,其中最能打动我的一句话是:我梦想有一天这个国家会站立起来,真正实现其信仰的真谛:“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生而平等。”这句话告诉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如果每一个人都晓得这个道理的话,国家就会站立起来了。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存在着不平等的现象。譬如,我的朋友二勇因为个头比较小,所以经常被高年级的学生欺负,好多同学都想帮助他,但最后都失败了。当我得知这件事时,感到很生气,但我有无能为力,我感到非常常规非常失落。我现在已经是五年级的学生了,我相信我最终可以帮到他。

马丁路德.金的一生都在为反对白人对黑人的歧视而斗争,他有着不畏惧大人物、一心为民的精神,这些精神都值得我们学习。这篇演讲好多人都听过,他也一定可以名垂青史。

我有一个梦想观后感 篇10

读完《我有一个梦想》这本书后,我感到万分的荣幸,因为这书里蕴涵着非常多的丰富多彩的知识,它使我变的像一些名人一样的有着风度偏偏的气势;使我明白了世间什么才是爱;使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

书中的:当我还是一个不懂事的小孩子的时候,走在街上,母亲就紧紧地拉着我,不准我离开一步,惟恐我冲撞了白人,招来灾祸。由于家庭贫困,父母不得不把我放在孤儿院里。有一次,母亲给我送来一件新上衣。她刚一离开,白人的孩子就命令我把上衣脱掉,换上破的。当时我哭了。哥哥也用小手臂搂着我滚出了眼泪。别人把他拉开,围上去,揍他耳光,打得他后来成了聋子。这就是我童年的遭遇。后来我长大了,当了一名工人,情况也没有改变多少。为了进饭店和咖啡馆,我受到不少的污辱和打骂。渐渐我学乖了,如果半小时之内没有端上食物,我就得起身很是值得我感动。

有些文字只要浅尝即可,有些文字只要粗知即可,有些文字却要深入钻研、仔细揣摩。我们从千百种图书中精选出这些文字,旨在激发孩子对老师、父母、自然和动物的爱,增加孩子对自我、社会和生命的认识,使尊严、独立、使命和梦想成为滋养孩子成长的最丰富的精神营养。这是《我有一个梦想》中的一句话,一直令我记忆忧新。

《一个州长的疯狂》观后感


《一个州长的疯狂》观后感(一)

《一个州长的疯狂》揭露了云南省楚雄州原州长杨红卫,利用职务便利大肆受贿的犯罪事实,揭示了杨红卫从一名年轻有为的党员领导干部沦落为腐败分子的沉沦轨迹。看完后,我也感悟良多。

好与恶之间,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闲暇之际,总喜欢浏览网页,也接触过杨红卫的一些报道,看到他一步步的成长历程,年轻的我们也不禁慷慨激昂,有种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壮志,可以说,在一定时间里,杨红卫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是进步与进取的楷模。然而,当我们知道他成为一州之长后大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大肆挥霍,脱离群众,反而有种严惩之而后快的渴望。杨红卫的事实,向我们深刻展示了好与恶的蜕变,我们都应当从中吸取教训,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做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样才能有效防范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贪如水,不遏而自溺;欲如火,不禁而自焚。杨红卫和他同床异梦的妻子,披着华丽的外衣,疯狂敛财,不仅暗中收受还公然索要。杨红卫妻子最后的一句话其实凭着我们正常的收入,都可以过上很好的生活道出了他们深深的悔恨。杨红卫的例子告诫我们:不可有贪欲的想法,应淡泊名利、宠辱不惊。正如古人所言莫为浮云遮望眼,此物长宜放眼量。或许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亦是人生一道美丽的场景,或许这样的人生才显得更加精彩,更有意义。

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作为人民的公仆,我们要有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胆识与气度。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影片中杨红卫说难民是刁民的情景,让我印象深刻。可以说,其早已忘记根本,违背了一名共产党员最初的誓言,没能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他貌似自由,权利无穷,实则空荡,很快就会灰飞烟灭。杨红卫的例子再次给我们警醒,要始终怀有对人民群众的敬畏之情和感恩之心,把代表和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杨红卫的例子真实鲜明而又惨痛可悲,从他的身上,我们要反省自己,自觉抵御一切诱惑,感受一份心不动,风奈何的超凡与洒脱。

《一个州长的疯狂》观后感(二)

近日,市科技局组织我们干部职工集中观看了《一个州长的疯狂》等反腐倡廉警示教育片,让我受益匪浅,感慨颇多。该片通过鞭辟入里的剖析和丰富详实的资料,深刻揭露了云南省楚雄州原州长杨红卫,利用职务便利大肆受贿的犯罪事实,揭示了杨红卫从一名年轻有为的党员领导干部最终沦落为腐败分子的沉沦轨迹,杨红卫作为一州之长,违背科学发展,大搞劳命伤财的形象工程,其个人官德缺失,行为失范,道德沦丧,一步步地将自己送入了地狱之门。杨红卫的事例给我的震撼是强烈的,给我的教育是无比深刻的,我要从中吸取教训,引以为戒。作为一名机关干部特别是科技项目管理人员来说,我应该加强筑牢职业生涯的三个堤坝:

一、加强学习,筑拒腐防变之堤


从该警示教育片中不难看出,这些干部他们无视党和人民赋予他们的权力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而是把权力当成了他们权钱交易、权色交易的工具,从而不顾群众利益,弄虚作假,独断专行,横行霸道,腐化堕落,不仅严重败坏了党风政风,而且使人民群众利益遭受了严重损失。做为一名机关干部,我们应该不断增强政治学习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全面增强对拒腐防变的认识,树立牢固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权利关,做到自重、自律、自警。

二、俯身做事,筑永葆公仆之堤

该警示教育片,让我深刻的体会到了什么叫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我要将自己的工作实践跟人民利益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俯下身子做事,多学多做,谦虚谨慎、严于律己,要做老实事,做本分事,自觉地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改造,坚定信念,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提高自我约束能力,提高自我警省能力,过好权利关、金钱关、人情关,经受住各种考验,抵御住各种诱惑,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才能永葆人民公仆的本色。

三、警钟长鸣,筑洁身自律之堤

当看到杨红卫痛心疾首的忏悔时,我感受到了做为一名机关工作人员洁身自律的重要性。我相信,没有谁生下来就是腐败的,生下来就准备去贪赃枉法,通常是小不善的累积最终导致了大恶。一包烟、一瓶酒,正常人情世事,仿佛没什么,可很多时候导致腐败的正是这些。勿以恶小而为之,小人情会变成大人情,会变成我们还不起的债。所以在日常的工作中,我要时刻以这些落马的干部为警戒,对待事情要谨小慎微,从小处着手加强自己的自律能力。

《一个州长的疯狂》观后感(三)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表示,物必先腐,而后生虫。他强调,必须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近年来,一些国家因长期积累的矛盾导致民怨载道、社会动荡、政权垮台,其中贪污腐败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大量事实告诉我们,腐败问题越演越烈,我们党内发生的严重违纪违法案件,性质非常恶劣,政治影响极坏,令人触目惊心。在观看了镇纪委播放的《一个州长的疯狂》后,感触更为深刻。它通过鞭辟入里的剖析和丰富详实的资料,揭露了云南省楚雄州原州长杨红卫,利用职务便利大肆受贿的犯罪事实,揭示了杨红卫从一名年轻有为的党员领导干部最终沦落为腐败分子的沉沦轨迹。嘴上挂着党性,心中装着女性的吸毒州长杨红卫的根本问题在于三狂:一是狂热、二是狂妄,三是狂欢。

狂热于面子工程。杨红卫腐败案从地震灾区的民房恢复重建工程事件中逐渐浮出水面。地震发生后,杨红卫并未着急帮助受灾群众重建家园,而是勾结有关人员违规招标,并层层转包,导致建成房屋存在严重质量问题,危害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危;杨红卫先后投资150亿元建设万国总统府;投资上百亿元建设葡萄酒城而这些看上很美的大项目脱离实际,是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观后让人愤慨。狂妄于为人处事。杨红卫为人处事狂妄,自称没有什么事情办不到。在与云南省一位厅长座谈时,在工作讨论中发生分歧,他竟然拂袖而去;他也常躺在沙发上就给班子成员安排布置工作;在这次查办牵涉他本人的腐败窝案时,他甚至要求公安局长去查办案人员,怎么他们来了这里,我们盗窃案这么多。杨红卫这种狂妄的姿态与人民的公仆完全格格不入,让人看了心生厌恶。狂欢于骄奢淫逸。在杨红卫的主要违纪事实中,吸食毒品尤其引人关注,他因此又被称为吸毒州长;生活作风腐化的他也曾与多名机关和社会上的女性发生不正当关系;迷信风水的他曾因大师一句话而动用国家资金大兴土木。杨红卫这种骄奢淫逸的生活方式让人唾弃。

我党新时期面临的四大危险之一就是消极腐败,这不仅损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还严重影响了我国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政绩观,不断加强自身的党性修养,培养良好的政治品格,始终最到自重,自警,自省,自律,牢固筑起勤政为民,拒腐防变的有效防线。

一个母亲的复仇观后感


《一个母亲的复仇》是一部来自印度的犯罪剧情电影,影片剧情精彩,耐人寻味,网友们是如何评价这部电影的呢?一起来看看吧!

电影的中场,当希里黛玉扮演的德薇卡远远走来,穿过染好的布匹,俨然天女下凡,一个复仇女神的诞生。

在博物馆中, 私人侦探和德薇卡二人站在一副大红色的现代艺术前, 她解释说,这幅画就是摩诃婆罗多中神用血洗头发的故事那是印度的民族史诗,也是最初的复仇故事。

严格说来,电影的很多地方逻辑经不起推敲,故事的结构也没有太多的跌宕起伏,在一些细节额上花了很多的功夫,画面构图也非常出色,甚至可以说摄影山有炫技的成分在里面。 而相反的,如何找到四个犯人的过程,以及犯人用了什么方法去脱罪,这部分的内容却被大大的省略了,四个犯人中,几乎零难度地解决了三个战五渣,然后差点全军覆没于一直在奸笑的大坏蛋。所以观影体验是有时候太跳脱,有时候又节凑过慢。一个复仇的故事中,穿插了对社会问题的暴露,对司法不公正的不满,或许拍摄者也明白,比起漫长的诉讼,大多数观影者无疑更喜欢快意恩仇,创作过程中还是旁骛太多,一言以蔽之,算不上高分电影。

或许片长的要求是节奏拖沓的主要原因,比起当年动辄三小时,每三十分钟一场歌舞的宝莱坞大片,现在的印度电影时长上有所缩短,歌舞也变少了,但依然是两个半小时左右的时长。在没有太多支线剧情和对于社会其它黑暗面不加以过多着墨的份上,加入了很多细节的刻画,在人物的表演上扣得很细。主角德薇卡夫人,她的继女,私家侦探以及警察探长的表演都可圈可点。

印度目前还是各式各样的社会问题,近三年里因为工作的缘故,造访同一个城市,印度南部的金奈,也在希里黛玉出生的泰米尔邦,但是每一次去,道路都是同样的拥堵和糟糕的市政建设,报纸上也不停地报道着各式各样的的社会问题,尤其是最近几年让印度声名鹊起的强奸案件。当地的人尴尬而不失礼貌的跟我解释, 因为,这里是民主正直,所以一切都会有人反对,一旦有人反对,就是漫长的诉讼,复议,三年五年过去了,但是什么都没有改变。而在一些纪录片和访谈中,甚至有不少印度的男性认为,强暴案中,受害人才是主要的责任者

近年来,印度电影中为女性发声的题材越来越多, Dangal(摔跤吧爸爸),神秘巨星,罩袍下的口红等,无一不是女性主义的电影。无独有偶,印度的神话史诗中,也有许许多多的女神形象,和静态男神相对,女神形象是鲜活而动态的,在一次一次的劫难中,为男神之不能为,斩妖除魔,保护这个世界。一如片中的母亲,在司法失去公正的情况下,在天神都无法看到的角落,以牙还牙。

電影讓人想起韓國電影《蚯蚓》,一個是父愛,一個是母愛,一個是有血緣關係的,一個是沒有血緣關係的。如果硬要做比較,我覺得後者比前者更加令人感動。

上帝並非無處不在,所以他創造了母親。在這個故事裡,母親不再是仁慈的象征,而是代表了復仇,代表解脫。一個值得思考的悖論就是,惡行的氾濫和被縱容源於畸形的法律體系,而私刑得以成功實施同意源於這種崩亂的法律體係,同樣是縱容的結果。

復仇的快感是人與生俱來的本能,就像私刑會在窮盡所有公法途徑()之後被濫用。所以討論復仇和私刑必須處於一個完善的法治社會語境裡。失去了這種語境,善與惡之間的界限是模糊的。用手槍處決惡人的行為本身並不會比輪姦行為高尚多少。

所幸的是電影討論的是母愛。母愛沒有邊界,沒有理由,所以也就不用考慮它是否正義。人類總是喜歡尋找最簡單的方式來解決問題,以母愛之名的復仇也是。我們不能也不敢撕開這層面紗去直面核心,因為同樣的不堪。那就以母愛來掩蓋一切。

電影滿足了一般人的道德需求,雖然這種道德和電影的故事一樣充斥著瑕疵,卻勝於道德說教。惡行並不總能為所欲為的。中國有句古話,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換成西方的語言,就是上帝不到的地方還有母親。

这是今年最令我感动的印度电影,观看过程中数度落泪。

影片讲述了一名叫德薇卡的老师,一直竭力与继女阿利亚搞好关系,但是阿利亚执拗的认为她抢占了已逝母亲的位置,而对德薇卡充满敌意,甚至不肯叫她一声妈妈,然而当阿利亚被轮奸,且四个强奸犯统统当庭无罪释放后,不被认可的继母开始了一场大胆的复仇行动,最终正义得到伸张的时刻,德薇卡也赢得了阿利亚的感情。

影片中,轮奸案发生的动机、过程以及报案到判决,都看起来十分令人信服,尤其是车内轮奸、路边抛尸对黑公交轮奸案的高度模仿等等一系列元素,都实在太符合印度国情了。

但实际上,这些内容被呈现的非常粗糙,经不起推敲,比如为什么阿利亚身上采到的标本会和强奸犯不一样?没有交代。至于强奸在印度社会是怎样一种存在,没有任何探讨,它仅仅是给了德薇卡一个表现母爱的机会,而并非真正的主题,也无任何社会价值,更多的是一种蹭热点行为。

但是,影片在刻画母爱时的细腻生动,让人赞叹到完全可以忽略这点小瑕疵。

举个简单的例子。

阿利亚重伤躺在病床时,德薇卡试探性的挪步至床的附近,待看清伤势后,依旧步伐迟缓,发出了撕心裂肺般的痛哭。为什么德薇卡没有像很多影视剧那样,飞扑到床前大哭大喊?因为她已得知女儿深受重伤,却又害怕亲眼目睹这一切,所以她变得畏惧,看清伤势后,依旧没有扑到床前,是因为沉重的打击已经让她迈不动步子,只有无法抑制的痛哭。

这段剧情只有几分钟,却无比生动的展现了母亲对女儿深切的爱,摆脱了俗套,非常走心。

随后,影片又对德薇卡的内心变化,进行了细致的描摹。

得知女儿不仅身受重伤,还被性侵后,德薇卡崩溃了,她哭着在电话中向丈夫求援,声音颤抖的走了调,这时,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心碎又脆弱的母亲。

强奸犯被宣布无罪释放后,德薇卡从痛苦变为愤怒,但她没有像丈夫那样,直接在法庭上对罪犯拳脚相加,身为老师的她,依旧维持着基本礼节。

但是,当一名强奸犯居然回到学校上课,还笑着和自己打招呼,并擦身而过后,德薇卡被激怒了,镜头用一个缓慢的镜头聚焦在她面部,她的脸微微抽动,眼光发直,原本她只是一个因女儿受伤而痛苦的母亲,现在变成了一个被伤害女儿的罪犯挑衅的母亲。

母亲心中的猛兽苏醒了。

她驾驶着小车,一路追踪这名强奸犯,伺机撞死他,但最终被一辆突然出现的大卡车打断,慌乱中还差点出了车祸,看着自己的手足无措和远去的强奸犯,脆弱再次占据心头,德薇卡在车中哭泣的不能自已。

回到家中,德薇卡冷静了下来,镜头给了她一个特写,阴冷宁谧的光线中,她面色凝重,苏醒的猛兽得不到安抚,无法睡去,莽撞的行为,又无济于事,深爱女儿的母亲,该怎么办?一个复仇的念头诞生了。

常言道,为母则强,然而并不是每一个女人做了母亲,就会立即强大起来,更多的时候,是强烈的母爱,反复冲击着女人天性中的脆弱和软弱后,最终冲破自我局限,变得坚韧。

这段细致的心理变化描摹,有着很强的代入感,让人体会到一个母亲是如何将自己对女儿炙热的爱,化为一种钢铁意志的过程,也让随后的人物行为变得合情合理。

复仇开始了。

为了增加一种庄严的仪式感,影片中德薇卡和为她提供情报的私家侦探,进行了一段颇具哲理意味的对话,这段对话中,用传统宗教合理化了复仇举动对现代司法的破坏,顺便将传统印式英雄所具备的神性赋予了德薇卡,观感相当惊艳。

侦探:要相信神,他会搞定一切的。

母亲:神也不是无处不在的。

侦探:我知道,所以他创造了母亲。

这让人想起《薄伽梵歌》中,黑天克里希那劝导阿周那不要犹疑,参与战争,完成职责的故事。战争、复仇所涉及的杀戮,并不符合宗教提倡的仁爱,但是面对世俗力量在惩罚罪恶、践行公正的无能时,它却变成了唯一行之有效的手段,而采取这一手段的人,则被赋予神性,这种典型的印式思维可能比强奸案,更能代表印度特色。

在德薇卡参观一次以《婆诃默罗多》为主题的现代画展,若有所思的说,这是最古老的复仇故事时,这种意味就变得更浓烈了,充满印度风情的背景音乐,像是要拉你回到几千年前。因此,片中那个主张维护司法程序正义的警察,根本是个鸡肋般的存在,以印度的现状,这个角色不可能有所作为,最后的结局也证明了这一点。

如同没有真正探讨印度强奸现象一般,影片亦没有沉溺在对传统的追思中,立即转而继续着关于母爱的主题,因此复仇的过程被拍摄的简洁又精致。

第一次复仇行动中,身形柔弱的德薇卡眼神坚定的来到自己最信任的朋友家门口,随后朋友依计逮住了一个强奸犯后,画面直接切到强奸犯醒来,发现自己被阉割。

复仇过程展现的异常简洁,没有对罪犯的斥责言论,没有对罪犯的鞭挞折磨,留给我们的只有母亲坚定的眼神和柔弱的身形。因为影片并不意在展现正义的宣扬和罪恶的惩罚,而只力图展现母爱的伟大,再柔弱的母亲也会为了孩子变得坚韧,为母则强、为母则强、为母则强......

影片还非常用心的,展现了阿利亚得知强奸犯遭阉割后的反应。她拨开了拉闭许久的窗帘,仰头感受外面的阳光,眼角噙着泪,她一定觉得这是上天的旨意,替自己找回公道,但实则是那个一直不被她认可的继母,在坚定的保护着她,德薇卡则悄悄的看着,什么也没有说。

这就是母爱,尽管孩子对自己充满误解,但并不妨碍她去持续而无私的付出,只要孩子能够幸福,母爱有多坚韧,就有多宽容。

随后的三次复仇亦是如此紧扣母爱主题,母亲复仇时的坚韧和自身先天的柔弱,母亲对女儿的巨大付出和女儿对她的不接纳,交替展现着,巨大的戏剧张力在双重的强烈对比中被搭建起来,令人倍感动容,让你忍不住想要深情的对着德薇卡大喊一声:Mom!

Mom正好就是影片的原片名。(我不喜欢豆瓣的译名《一个母亲的复仇》,因为复仇并不是影片主题。)

于是当最后,得知真相的阿利亚终于喊出了这声Mom时,你不会感到一丝刻意的煽情,而只有感情被释放后的深深的激动。

这部歌颂母爱的电影,细腻生动的足以调动你所有的情绪,哪怕你从未成为一个母亲,也能深切的体会到一个母亲的所有内心活动,并被感动的一塌糊涂。

一个影片拍到如此境地,再怎么有瑕疵和鸡肋,你都会爱上它。

很多印度电影,虽然有好的主题,但容易陷于说教,尤其是喜欢让人物自己将故事的内在立意说出来,这种方法很直白,但也显现出编剧能力的薄弱,但是《妈妈》这部片子,完全避免了这个毛病,它把立意融于故事,交给观众自己体会。

饰演母亲的是有宝莱坞最后女皇之称的希里黛玉,年过50的她,青春不在,颜值已逝,但出色的演技,依旧让你忍不住膜拜,女皇就是女皇!没有她过硬、到位的演技,将一个母亲的爱从内而外的诠释出来,母爱的主题将失去一半的光彩,甚至可能都无法令你感动。

印度影迷都知道,希里黛玉不仅是两个女儿的妈妈,同时也是一个继母,她的完美演绎中应该也有自己的亲身体验,毕竟来自生活的,永远是最真实的,也最能打动人心。

策划《楚门的世界》观后感:一个策划的自我修养


一个策划的自我修养

——观《楚门的世界》有感

原创: 德天策划

作为一个策划,任何优秀的创意都不能错过。今天,为大家带来一部在二十年前属于未来世界的电影《楚门的世界》,该电影被称为真人秀的鼻祖,故事的创意和前瞻性均前所未见,现如今,各种演员拿着千篇一律的剧本,演着观众想看的生活,美其名曰真人秀,但大多都是"秀"大于"真".

让我们看看这一出真正的真人秀。故事的主角叫楚门(Truman),拆开来看就是true man,顾名思义就是真实的人。楚门从小到大一直生活在一座叫桃源岛的小城,他是这座小城里的一家保险公司的经纪人,有一个护士妻子,有一个死党,过着平凡得不能再平凡得生活,三十年如一日,但他却不知道生活中的每一秒钟都有上千部摄像机在对着他,每时每刻全世界都在注视着他,更不知道身边包括妻子和朋友在内的所有人都是《The Truman Show》的演员。

导演组从楚门出生便收养了他,开启了这个"唯一真人"秀计划,楚门小的时候跟爸爸出海,爸爸却意外溺亡(当然这是剧情),导致他有心理阴影,再也不敢出海;很多观众通过各种方式去到摄影棚,妄图告诉楚门这一切都是假的,却被工作人员迅速抓走;楚门长大后有了一个初恋女友,女友可怜他,便跟他说出了一切,楚门满头雾水之际,女友被其"爸爸"以失心疯为由带走了,临走前说出在斐济等待楚门的诺言;楚门每次意图出远门,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意外;车载收音机的错频清晰地报道着楚门的行踪;工作的电梯是假的,后面竟是摄影棚;最离奇的是,父亲的死而复生……这一切让楚门开始怀疑人生。

于是他开始想办法去试探,跟踪妻子上班,发现她作为一个护士极其不熟练;和妻子吵架发现她眼睛总是聚焦在某处,像在念广告;他发现他的人生就像被设计好的一样,他渴望找到真相,他渴望去斐济找回真爱。

最后他鼓起勇气,一个人架起风帆,开着小船想冲出这虚假的世界,导演克里斯托弗不希望他离开,打开了摄影棚里的风浪系统的最高等级,小船在风雨中飘摇,但楚门并没有放弃,拿绳子把自己和帆船绑在一起……云开雾散……当小船漂在海的中间,当Trumen还在倘想的时候,突然……船撞在了"蓝天白云"上了,他不顾导演的言语阻拦,毅然走到了出口,对这个伪造的世界作了最后的告别"假如再也见不到你,那么祝你早安、午安和晚安".

故事的创意令人惊叹却又亲切,我想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都曾经有过这样的幻想,我们的生活都是创始者的玩物,所有的一切都是设定好的,我们只是里面的一颗棋子,严格的按照剧本活着。

很多人都有着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但却没有像楚门的勇气,不敢画下你的第一笔,于是一个优秀的想法便付之东流。楚门的世界也是一个难以实现的想法,摄影棚一共5000台摄影机,人口相当于一个小国家,二十四小时直播全年无休,但它就实现了,哪怕是在电影中。所以作为一个策划,最重要的不是你的想象力有多丰富,而是你敢于表达自己的创意和想法!

《一个温州的女人》观后感


《一个温州的女人》观后感

文/木易孝敦

《一个温州的女人》里面有一句台词,大意是说,以前只听说过温州人找保姆,从来没听说过温州人做保姆。

也正是这句话,让观众明白马翎雁饰演的赵春枝是一个不一样的温州女人。提到温州观众的第一反应是什么?胆子大,有商业头脑,炒房团或者是小商品温州早已成为一种特色商业模式的代名词。似乎跟温州沾边的人非富即贵,而春枝却非福非贵,而是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一心只想为女儿创造良好生长环境的保姆、母亲、女人。

看过电影之后个人脑海中浮现出一部法国杰作《不可触碰》,同样是讲述一个护理(保姆)跟孤寡老人的故事,看似差距悬殊的两个人从最开始的互相不信任经历一系列摩擦到最终成为知己。当然,《一个温州的女人》跟《不可触碰》想必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其讲述的是一个女保姆跟男主人之间的情感,再加之中国独有的文化在其中,两部片传达的主旨也不尽相同。后者讲述人生的逆转,而前者则是从一个女性的视角出发,解读一个底层普通女人经历平凡是事情和传达出伟大的生命价值。

虽说生活很苦,但是春枝在整部影片中表现出的却是一种顽强、不屈以及乐观的生活态度。她从中介找工作,指明只服侍退休老教师,她从一开始就是奔着为女儿寻找出路的目标来的,从这一点上讲,春枝很符合一个温州人目标明确的特点。往小了说,春枝在何教授家打工,这不过就是一个保姆跟退休老教授之间磨合摩擦的家庭琐事,然而,若往大了说,这部电影反应的是当下千万中国人正在经历的事情。北漂、空巢老人、打工一族这些字眼并不陌生,而且似乎每个人心中的苦闷都不足为外人道也。

春枝作为一个女人,是千千万万外出打工女性中的一个缩影,同时也是千千万万个伟大母亲的代表。单身妈妈要经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而心里想的只是让女儿少受点苦,这种苦是来自底层人才有有所感同身受的。张洪杰饰演的何教授在片中从排斥春枝到追随她到温州苍南,这一路并非只是北国风光到南方小镇的区别,更具有一个阶层从心底里接受另一个阶层的含义,北方到南方,不仅气温变得温暖,就连人心都渐渐被融化。

马翎雁师从谢晋,很多年前曾看过她主演的《草房子》,尽管影片讲述的是孩子们的故事,但是她在其中的表现依旧让人印象深刻。作为一名地道的温州人,马翎雁此次出品并主演《一个温州的女人》,或许在她的心里想要围观中展现一个不一样的温州人,很显然,赵春枝也的确让大家看到了这样一个有血有肉、平凡朴实却并不普通的温州女人。

如今的三月八日,似乎已经很少有人愿意称其为妇女节而更愿意称之为女王节,因为内心强大的女人都是女王。赵春枝是个保姆,但是在娇小的女儿面前,在强悍的前夫面前,在沉重无奈的现实生活面前,她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女王。所以,定档三八节上映,这是一个女王跟所有女王的共勉。


喜欢《世界上的另一个我观后感》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电影观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世界上的另一个我读后感8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