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围城》名著读后感 > 地图 > 《围城》名著读后感,2024《围城》名著读后感
《围城》名著读后感相关栏目
《围城》名著读后感热门栏目
《围城》名著读后感推荐
《围城》名著读后感

(共 2440 篇)

  • 1、 《围城》名著读后感(通用10篇)

    小编特别从网络上整理了《围城》名著读后感,作品无疑是一本值得我们学习的好书。阅读作者的作品时,我们有很多感悟想写下来,可能你会喜欢,欢迎分享!

    《围城》名著读后感 篇1

    《围城》这本书名声极大,书中的许多句子亦成为经典。仔细看来书中故事虽然没有其他小说惊心动魄,但其中满含的隐喻和观点却耐人寻味。下面我想从四个方面来说说这本小说。

    一、景色描写

    小说一开头就是一串景色描写,太阳仍然不饶人地迟落早起,侵占去大部分的夜。夜仿佛纸浸了油,变成半透明体。描写细致却不随意,用词精当,诸如此类。然而,作者的景色描写目的并不在此,下文中事后大家都说是兵戈之家,因为这就是民国二十六年。给上文的热增加了一层喻意,同时交代了时间,更具有一种淡淡讽刺意味。大家说是兵戈之家的原因不是热,而是民国二十六年。这是事后诸葛亮的智慧。再往下看,方鸿渐回国后,生计有忧,此时窗外一梳月亮像形容未长成的女孩子,但见人已不害羞。不知哪里的蛙群齐心协力地干号,像声浪给火煮得发抖。月光不到的阴黑处,一点萤火忽明,像夏夜的一只微绿的小眼睛。他由此而领会到生命的美善,回国的快乐也不足为奇了。

    在小说的其它部分,景色描写也有其妙用。如在一行人出发向就职地的过程中,半空里轰隆隆一声回答,像天宫的地板上滚着几十面铜鼓。对暴雨的描写饶有趣味,五人之行的整体状况便也可想而知,毋需多言了。

    二、 心理联想

    这大概是全文最有趣的看点了。生活本是沉闷无聊的,然而给作者借人物之口发表的评论一交杂,就显得活泼而有生趣了。随意一翻,作者的机智穿插在行间,如赵辛楣对方鸿渐的态度,眼里仍没有方鸿渐。但又提防着他,恰像慰问害传染病者的人对细菌的态度。写到方翁的日记时,作者注解自己的话亦有一番趣味:这些记载从各个方面,各种事实来证明方翁的高人一等,他现在的一言一行,同时就想日记里,言行录里如何记法,记载并不完全凿空,譬如水泡碰了总剩下一水滴水,不论是文武商官,全流露这种病态。多么妙的注解,一水滴水代表那少得可怜的事实依据,而吹出来的大水泡正好充当了谎言的角色。在三闾大学时,方鸿渐无意中泄露给陆子潇自己大学文凭的秘密,心中不快,想:可是这种不快意是透风的,见得天日的,不比买文凭的事像谋杀灭迹的尸首,对自己都要遮掩的一丝不露老实人吃的亏,骗子被揭破的耻辱,这两种相反的痛苦,自己居然一箭双雕地兼备了。这些话虽然是气头上的心里话,但仔细想想却颇有

  • 2、 名著围城读后感

    名著围城读后感范文一

    许久想品一部名着,之前觉得是炫耀的本钱,后成了欣赏作家们的灵感及文笔。这是继《老人与海》两年后读的第一本完整的着作。起初猜测着文豪们该以何种文笔续写着一段段优美的文字,继而抬高自己的身份去欣赏文采,就如语文老师品着古文一样。这本书找了很久,借着工作之便把它读完了。

    然而事实被故事情节所吸引,终以跳跃的眼光带过轻描淡写。确实如钱老所说,写这个社会一类人,一类事。无论社会怎个变化,这类人这类事照常存在。这是我最欣赏的一类文章,不比电影那样不寻常,那样夸张。然用最平常的事反映着一个个事实。

    之前我总认为在乱世这样的大学生甚至留学生该如毛主席样当投身革命。然却以家世为靠苟活于乱世,活的很平庸,甚至可以说颓废。思想终没有那么伟大,致使我想到扶不起的阿斗,但能做到活在当下,也不失为一个良愚。这类人的生活恰如现在的没落富二代。

    最终我变成了方鸿渐的脑子,人也如走下坡路,思想结构简单。这是我作为读者的一个感慨,至于钱老深层的意蕴未能体会。

    名著围城读后感范文二

    怀着一种仰慕,以至于有些急切的心情读完此书;之前以为这单单是钱钟书先生有关于婚姻的一部小说,本想借拜读大师之作来学习、借鉴有关围城之内的所谓注意事项--可读完后方觉得并不仅仅如是,却觉得人生得失之间实在是不胜唏嘘。此中含义,绝非三言两语能够说明。不过但凡好文章,总会让人心里有一种震撼,并为之思索。

    钱钟书先生通篇极尽比喻、讽刺之能事,读来不禁莞尔;但最近读书总不免落入俗套,也就是探讨所谓的主题思想。看了大家的不同看法,都觉得甚有道理。不过却令我更想谈谈自己的一些感悟,曾听说人的一生其实只在于关键几步之间,在于分叉路口的选择。当时不同的选择,其实也就选定了不同的人生之路,对人、对事皆是如此,我深以为然。人生是一条有无限多岔口的长路,永远在不停地做选择。如果只是选择吃炒面或炒饭,影响似乎不大,但选择读什麽科系、做什麽工作、结婚或不结婚、要不要有孩子,每一个选择都影响深远,而不同的选择也必定造就完全不一样的人生。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就在於人生没有重来的机会啊。每一个岔口的选择其实没有真正的好与坏。如果当初如何如何,现在就不会怎样怎样这种充满怅然的喃喃自语,还是别再多说了。

    是啊,无所谓真正的好与坏,遇见挫折、困难就怀念如果当初,在我看来,实在是一种懦夫行为。生活的乐趣是需要自己发掘的,否则永远自怨自艾,凄苦

  • 3、 暑期《围城》名著读后感

    暑假《围城》读后感一

    《围城》我是先看电视剧,后来有断断续续读一些片段(这本书情节连续性不强,确实可以跳着读),这个暑假才—口气从头到尾将整本书读完。读完以后,对这本书又有了些新的认识。

    有的报道说,方鸿渐就是作者的化身,甚至有的人还怀疑作者的博士单位是否也是虚构的。但无论如何,方鸿渐是个典型的知识分子形象这句话是无容置疑的。但正因为他是知识分子,而且是那种带着玩世不恭的态度处世又有点良心的知识分子,才构成了他一生的第一圈“围城”。他希望做个大人物,这样的性格,似乎就决定了他的一生。

    方鸿渐的第二圈“围”就是给他带来多灾多难的假学位。方鸿渐到底是个知识分子,在买假的文凭之前,他也问问良心,他为自己起了最好的借口:“父亲是科举中人,要看‘报条’,丈人是商人,要看契据。”以他自己的口气,就是“说了谎话,还要讲良心。”说谎就说谎嘛,讲了良心这谎话就变得不伦不类了。既然讲良心,就干脆别买学位了。既然都不讲良心了,就干脆把学位发扬光大吧?害得自己当个副教授忍气吞声的,两头不着岸。

    方鸿渐一生的第三圈“围城”,我想没有人会反对,是他在处理感情问题时候的玩世态度。也许从第—,圈“围城”建立时,就决定了会有第二圈围城,就决定了会有第三圈围城了。在那个到处是“小人物”的时代,做个大人物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能耐的。可是他还是希望做个大人物,买文凭时,希望自己能够使家翁感觉光耀门楣;买了文凭,又觉得有损道德。要知道,社会上只有两种人能够混得好。

    —种是真正大写的入,他们有他们独特的才能,他们有他们高尚的情操。他们是因为他们近乎模范的举止,才赢得别人的尊重。而另—种,则是完全相反的。他们用旁门左道,说谎时,能够令自己都骗过来。他们深有沉浮,他们的行为举止有时真是没有良心可言。而社会上更多的,是后者,从古到今都是如此。袁世凯用了多少手段才当上大总统?乾隆是如何登上皇位的?就连现在的企业在商场上竞争,也用尽手段,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可是,并不是所有人面对这些时都能够狠下—条心的。多数的人都像方鸿渐—样,有那么一点的良心,有那么—点的虚荣。他们处处做小人,又不得处处提防小人。他们也知道世道的艰险,可是并没有好好地去接纳它。他们尝试去改变,就好像方鸿渐想知道韩学愈文凭的真伪,以此找回自己的公道一样。熟不知道,人家早就设定了陷阱等他踩进去。

    或许《围城》的文学价值也正在此。它写出了人们不愿意正视的,真

  • 4、 中外名著:《围城》读后感800字

    正如莎士比亚所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读书至少可以滋润心灵,开启心智,由琐碎杂乱的现实提升到一个较为超然的境界,一切日常引为大事的焦虑、烦忧、气恼、悲愁,以及一切把你牵扯在内的扰攘纷争,瞬间云消雾散。小编为您提供!更多精彩,尽在小编,欢迎您的关注阅读!

    【篇一】围城读后感800字

    读罢《围城》,最爱的自然是唐晓芙,她犹如夏日池塘里的青荷,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活在那样一个时代,那样一个社会,她洁身自爱,不攀高比富,也不愿稍稍俯首,屈低自己的爱情。仿佛在那个时代,那个社会,举世皆浊而其独清,举世皆睡而其独醒。

    喜欢唐晓芙,那么自然会喜欢她在书中的一句话。她在拒绝方鸿渐时说:“我爱的人,他在遇到我之前,没有过去,留着空白等我!”她不能忍受自己去喜欢一个有过去的人,即使她就喜欢着这个人!不喜欢当下很多人宣扬“一生只谈一次恋爱会遗憾”;也无法理解那些几个星期换一次男女朋友的人;爱情不该是奢侈品,而应该是必需品。但是这里所说的爱情,绝不会是那些频繁换男女朋友的人所认为的庸俗的爱情,而是的真爱!

    从小到大,未曾接触过爱情,并不仅仅是因为父母亲的反对,也是因为从未遇到过一个人,让自己觉得可以一直就这样走下去。我信奉一生一次的爱恋,信奉唐晓芙的从空白开始,信奉那个对的人会在对的时间来到,无需刻意寻找,刻意制造任何机会。而那个人,只要一牵手,你就知道,那是幸福!

    方鸿渐自诩深爱着唐晓芙,后来跟其妻结婚时,不也是一样的义无反顾,那算得上什么爱情,唐晓芙爱错了人,幸而并没有屈低自己的爱情!

    配得上唐晓芙的,应该是这样一个人,他不一定要多英俊,多富有,多有权势,但是他一定必须没有过去,甚至在被拒绝之后,他也应该为其终身不娶;他必须在思想和行动上一起爱她,甚至愿意为了她放弃一切;他必须保证自己的爱不会因为任何人任何事而动摇;他不只应该让她相信自己,更应该让他相信未来!

    围城里还有一段话,甚是喜欢。

    拿到一串葡萄,你会从好的开始吃还是从坏的开始吃?按理说,从好的开始吃的人理所当然应该比较乐观,因为他所吃到的每个葡萄都是所有葡萄里面的;而从坏的开始吃的人,理所当然应该比较悲观,因为他所吃的每个葡萄都是所有葡萄里面最坏的。但事实却恰恰相反——因为从坏的开始吃的人,他还有希望;而从好的开始吃的人,只有怀念。

    现实正像吃葡萄,往往有其两面性。

  • 5、 围城读后感名著读后感精选

    为了消磨时间,我们经常会读一些书籍,最近我读了作品这本书,越读感触越深,经常会悟出许多的道理。如果是走马观花地读,囫囵吞枣地读,那我们的读后感自然也写不好。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撰写出优秀的作品读后感?根据你的需要,编辑精心整理了围城读后感名著读后感,为防遗忘,建议你收藏本页!

    围城读后感名著读后感(篇1)

    无锡作家钱钟书的长篇小说《围城》是一部40年代就引起轰动,至今仍被人们津津乐道的优秀小说。

    《围城》描写了抗日战争时期,一群原离战争烽火的知识分子的精神风貌。主人公方鸿渐从欧洲留学回国后,进出事业、爱情、家庭三座”围城”,屡屡抗战,最后仍免不了失败的命运,书中还塑造了另一些“归海派”人物和国内的知识分子,如空虚无聊的赵幸楣,矫情浅薄的苏文纨,纯真可爱的唐晓英,巧于心计的孙柔嘉,虚伪卑琐的李梅亭。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运用讽刺的语言和巧妙的比喻,入情入理的发掘了人物的隐秘心理。

    《围城》初看让人觉得是一部言情小说,细看我觉得更是一部人情小说。作品描写的不仅是方鸿渐的感情经历,而是一代知识分子对工作、爱情、婚姻迷茫的心理状态。书中把婚姻比作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恰如其分地表现了人伦中的夫妻关系。书中孙柔嘉利用女人的小聪明,千方百计地追上了方鸿渐,结婚后,经过生活的磨练,工作的变迁,渐渐得地发觉他的许多缺点,他既善良又迁就,既正直又软弱,婚姻慢慢地出现了危机,整天在吵架中度过,最终走自破裂,这样的婚姻生活,现在仍然在很多的家庭中看到它的影子。

    “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婚姻是这样,工作何尝不是如此?有的人干一行爱一行,富有兢业精神,有的人频频跳槽,也难觅如意的工作,他们厌烦本职工作,老是觉得别人的工作如何如何好,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换了新的工作后发觉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如意,想起原来工作的种.种好处。只恨世上没有后悔药卖,时光不能倒流。

    最后,我要用钱钟书爱人杨的话来结尾:“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抵如此。”

    围城读后感名著读后感(篇2)

    《围城》是钱钟书先生的大作,“围城”一词是书中的一个才女苏文纨的一句话“城中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冲进来”,不得不说,这句话极具讽刺意味。不管是对他人还是对自我。苏文纨是书中的一个女主角,她本人很有才华从国外的一流学校拿到文凭,在回国的

  • 6、 名著《围城》读书笔记

    《围城》是一部十分出名的著作,对于我们读者来说有很大影响和感悟。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名著《围城》读书笔记,欢迎阅读,希望对你能够提供帮助。更多资讯尽在读书笔记栏目!

    名著《围城》读书笔记

    《围城》是钱钟书所著的长篇小说。故事主要写抗战初期知识分子的群相。《围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风格独特的讽刺小说。

    《围城》共分九章,大体可以划做四个单元。由第一章至第四章是第一个单元,写方鸿渐在上海和家乡(江南某县)的生活情景,以写上海为主。第五章可以算作第二个单元,是过渡性或衔接性的。第六、七章是第三个单元,主要描写三闾大学里的明争暗斗。第八、九章是第四个单元。方鸿渐和孙柔嘉在返回上海途中结了婚。以下是一篇围城读书笔记:

    当、当、当已是深夜班10点了,轻轻合上《围城》的最后一页,内心很平静,夜已悄悄地爬满整个天空。遥望,不知哪儿还有光明。只有默默地等待,轻轻地守望,相信明天会是个好天气。方鸿渐原来是有梦想的,正如我们的每一个人一般,年少轻狂的我们,按捺不住热血的沸腾,无法向一切已墨守成规的事物妥协。我们总相信我们的人生只有我们能驾驭。于是鸿渐乘上开往法国的航班,开向自认为的一片新天地。十四岁的时候,我信心满满的,只差没有报告天下,凭海为证,大言不惭地说有一天自己会如何如何。那时候总是很单纯的,没有意识地去做许多事。没有责任的包袱,不懂世间的复杂,指天夸耀自己的伟大,却在深夜独自嘤嘤哭泣,很脆弱的。其实这是每一个孩子都会犯上一回的狂病,但这又何尝不是一回人生的轰裂呢?几年后,二十七岁的鸿渐踏上了他的返程之旅,带着一张作假的文凭,心里是满满的内疚。二十七岁的他仍会天真地想起严父,慈母的失望。仿佛当他多少年前踏上甲板的那一刻,人生的锁链断了一般,几年的巴黎生活只是一场华丽的美梦,终有醒来的那一刻。鸿渐意识到了,当他意识到红海早过了时,他就觉悟的认识,他并不能够完全挣脱那条无形的链子。只不过三年后,当我面对满地的落叶,我再也没有多少伤感之情;当我再也不会为漫天的雪花而欢欣鼓舞时,我已记不清多少年前说过了什么。不是因为时间很久,只是发现那些誓言很飘渺。过去也试着去实践,但当我发现要用一生去允诺时,我放弃了。少了年少时的傲气和心无旁骛的毅力,取而代之的是种顾虑,一种对现实的认识,不知是那位学者曾说过,孩子出生时都有他的角,死去时却是一枚鹅卵石。鸿渐的身边曾留有过 鲍 小姐的鲍肆之臭,也

  • 7、 《围城》读后感_名著读后感1500字

    《围城》这本书名声极大,书中的许多句子亦成为经典。仔细看来书中故事虽然没有其他小说惊心动魄,但其中满含的隐喻和观点却耐人寻味。下面我想从四个方面来说说这本小说。

    一、景色描写

    小说一开头就是一串景色描写,太阳仍然不饶人地迟落早起,侵占去大部分的夜。夜仿佛纸浸了油,变成半透明体。描写细致却不随意,用词精当,诸如此类。然而,作者的景色描写目的并不在此,下文中事后大家都说是兵戈之家,因为这就是民国二十六年。给上文的热增加了一层喻意,同时交代了时间,更具有一种淡淡讽刺意味。大家说是兵戈之家的原因不是热,而是民国二十六年。这是事后诸葛亮的智慧。再往下看,方鸿渐回国后,生计有忧,此时窗外一梳月亮像形容未长成的女孩子,但见人已不害羞。不知哪里的蛙群齐心协力地干号,像声浪给火煮得发抖。月光不到的阴黑处,一点萤火忽明,像夏夜的一只微绿的小眼睛。他由此而领会到生命的美善,回国的快乐也不足为奇了。

    在小说的其它部分,景色描写也有其妙用。如在一行人出发向就职地的过程中,半空里轰隆隆一声回答,像天宫的地板上滚着几十面铜鼓。对暴雨的描写饶有趣味,五人之行的整体状况便也可想而知,毋需多言了。

    二、 心理联想

    这大概是全文最有趣的看点了。生活本是沉闷无聊的,然而给作者借人物之口发表的评论一交杂,就显得活泼而有生趣了。随意一翻,作者的机智穿插在行间,如赵辛楣对方鸿渐的态度,眼里仍没有方鸿渐。但又提防着他,恰像慰问害传染病者的人对细菌的态度。写到方翁的日记时,作者注解自己的话亦有一番趣味:这些记载从各个方面,各种事实来证明方翁的高人一等,他现在的一言一行,同时就想日记里,言行录里如何记法,记载并不完全凿空,譬如水泡碰了总剩下一水滴水,不论是文武商官,全流露这种病态。多么妙的注解,一水滴水代表那少得可怜的事实依据,而吹出来的大水泡正好充当了谎言的角色。在三闾大学时,方鸿渐无意中泄露给陆子潇自己大学文凭的秘密,心中不快,想:可是这种不快意是透风的,见得天日的,不比买文凭的事像谋杀灭迹的尸首,对自己都要遮掩的一丝不露老实人吃的亏,骗子被揭破的耻辱,这两种相反的痛苦,自己居然一箭双雕地兼备了。这些话虽然是气头上的心里话,但仔细想想却颇有趣味,诸如谋杀灭迹的尸首和一箭双雕地兼备了用语顽皮,或褒词贬用,表现人物无奈愤怒而又诙谐的一面,这些心理联想,种种皆是,十分强大的。

    三、比喻和拟人

    这点倒可以简单谈谈,因为

  • 8、 读钱钟书名著《围城》读后感

    因为《围城》这本书一直以来都倍受推崇,所以我在大学的第一个寒假便拜读了此书。在高中时,曾对书的作者有所了解。钱钟书1910年生于江苏无锡,1933年清华大学外文系毕业后曾留学英国,获副博士学位,后又留学法国,1938年归国任大学教授,他的文学作品包括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短篇小说《围城》,短篇小说集《人兽鬼》。他是中国四十年代著名的讽刺小说大家,被人们赞誉为集作家与学者于一身。

    初读这本书时,我觉得内容有些枯燥乏味。小说在一个比较宽阔的抗战背景下,对庞大的知识分子群进行了描绘。小说大概讲述了几个抽象意义的围城,为深入理解其深层意义,我主要借助网上其他同学的读后感来进行感受。

    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也许这便是对抽象题目的理解。小说是围绕主人公方鸿渐描写的。作为一位知识分子,他从生活安逸的海外留学生活到归国在上海点金银行谋事,再赶赴内地三闾大学,然后辗转到上海,最后又离开去了重庆。是是非非,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角逐,以及生活的琐碎,使方鸿渐不堪忍受压抑,不断渴望冲出围城,却又不得不进入另一个围城。而在各种围城之间的辗转过程,又让人不免对方鸿渐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制造假学历蒙骗丈人和家人,被登报颜面尽失。读后感[.cn]又因为电话的误会,戏剧般地错过了与唐晓芙的姻缘。还有湘西道上的艰难险阻,三闾大学里遭遇不见天日的阴暗的政治斗争,你奸我诈中惨遭倾轧,玩笑下与孙柔嘉结婚却又整日家里鸡飞狗跳。围城里的人,在各种无休止的纠葛下的可怜、窘迫、痛苦、尴尬都被血淋淋的拉扯,在世人眼下暴晒。

    小说描写了婚姻围城,职业围城,心理围城和人生围城等。方鸿渐与周家的关系是一个围城,他已经进去了,想出出不来,在这个密封的围城里,方鸿渐喘不过气来,只能压抑着自己,跟着一群市侩谈笑风生。方鸿渐自己的家是保守迂腐的,这个家还停留在封建社会,方老先生看起来似乎在一些方面是明智的,是有父亲形象的,但事实上正是这些所谓的明智阻碍了整个社会的发展。方鸿渐生平最恨小城市的摩登姑娘,落伍的时髦,乡气的都市化,活像那第一套中国裁缝仿制的西装,把做样子的外国人旧衣服上两方补钉,也照式在衣袖和裤子上做了。这段真切描写了当时的中国严重存在的拿来主义,不分是非黑白,把西方国外的东西搬进家门。后面对张先生的描写更是说明在中国存在很多这样自以为是,不了解事情真实含

  • 9、 《围城》读后感:逃离“围城”
    结婚仿佛金漆的鸟笼,笼子外面的鸟想住进去,笼内的鸟想飞出来,所以结而离,离而结,没有了局。 ——题记 第一次看《围城》,并不能理解“围城”何意;二次读《围城》,终于对“围城”有了大概轮廓,细看又觉是雾里看花,琢磨不透。“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也只是看到了《围城》千面之逃离——离“围城”。 在《围城》的众多角色里,方鸿渐令我印象尤为深刻。透过方鸿渐,我们可以看到他所处的“围城”,也可以窥见我们自己的身影。 方鸿渐是有典型“围城”性格的人,矛盾、别扭、喜欢逃避。他出身于一个江南乡绅家庭,家境富足,所以有机会留学海外,但他却只是混了个“野鸡”大学的假文凭,这让他既羞愧又骄傲。羞愧的是自己浑浑噩噩地在法国度过了四年,却没有学到真正的知识文化;骄傲的是,留洋博士的名头让他在归乡的第一天就出尽风头,为父亲挣足脸面。留学归来受邀为家乡的中学进行开学演讲,腹中无墨水,心中无乾坤,最终还是让他出尽洋相。使我震惊的是,他几乎没有为出糗而感到羞耻,甚至还有点自得其意。由此,方鸿渐的性格可见一斑:做作、虚荣。方鸿渐外表堂堂,文质彬彬,身上也有文人特有的温和,以及对女士的绅士风度以至于苏文纨、唐晓芙、孙嘉柔都或多或少迷恋他。但是方鸿渐的性格中的别扭和逃避最终还是占了绝大部分,这几乎决定了他的婚姻及人生,是个无法逃离的“围城”。从苏文纨到孙嘉柔,最后是唐晓芙,于方鸿渐而言,这是一个逃离的过程,但唐小姐最终也没能帮他成功逃离。尽管唐小姐温柔美丽、知性大方,也正是因为唐小姐太优秀明媚,使得方鸿渐产生了自卑心理,最后对唐小姐望而却步。可能从法国归来开始,方鸿渐就没有意识到他即将要面临困难,要直面人生,所以辗转多地也无处安放那颗逃避的心。被三闾大学辞退后,逃到香港,在妻子孙嘉柔流产后又逃到重庆,历尽波折后在重庆与唐小姐相爱,又被自卑蒙蔽,最后听从好友赵辛楣的意见去北平寻求一个新的开始。 在我看来,读懂了方鸿渐便是读懂了《围城》。爱情和人生于方鸿渐而言就是个无比巨大的“围城”,但凡这其中出现了难题,方鸿渐首先想到的便是逃避,从一个女人身边逃避到另一个女人身边,从一个地方逃离到另一个新的地方。方鸿渐对爱情和婚姻也曾向往,所以“闪电”与孙嘉柔订婚,一头扎进去,后来发现孙嘉柔并不像婚前那般懂事识趣,婚姻也不像外表的光鲜辉煌,他对婚姻很失望,他想出逃,逃离婚姻的围墙。或许在他看来,逃离原来的麻
  • 10、 《围城》读后感:身陷围城,冲出围城

    《围城》读后感:身陷围城,冲出围城

    《围城》是一部以旧中国中上层知识分子病态畸形生活为描写对象的幽默而辛辣的讽刺小说。小说通过主人公方鸿渐与几位知识女性的情感、婚恋纠葛,通过方鸿渐由上海到内陆的一路遭遇,运用戏剧性的讽刺笔调,表现了这群由那个腐败的社会造就的知识分子腐朽、空虚、虚伪的灵魂,描写了他们因缺乏进步的社会理想而导致的精神上的彷徨、苦闷和困窘。

    方鸿渐是个被动的、无能的、意志不坚定的、经不起诱惑的人,更是一个失败的人。他的失败是因为他面对现代社会残酷的生存竞争和严重的精神危机而缺乏与之对抗所应有的理性、信仰、热情和力量,也因为他还算是个卑鄙的人,还有点自知之明,有时候还想保持一点做人的尊严。

    方鸿渐婚后,对一直喜欢苏文纨的只有赵辛楣说:若你真娶了苏小姐,会觉得也不过尔尔。这也算是他在婚姻城堡中的感悟吧。

    人生是围城,婚姻是围城。

    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去。只这一句,婚姻中的琐碎与无奈原形毕露。我想城外的人读《围城》定会灰心绝望;围城里的人读《围城》,有岂止一声叹息。

    人生是围城,学习是围城。

    作为学生,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处处都应充满激情与活力。然而模式化教育就像一堵无影的墙,禁锢着我们,束缚着我们。所以千万不能偎依在它的怀抱中,要学会挣脱,冲开这堵无影的墙。那么,才不会成为被层层筛选剩下的畸形心理的学习机器,这样才不会被束缚住,才可以追求自己的梦!

    钱钟书先生的小说《围城》是一幅栩栩如生的市井百贪图。钱钟书将自己的语言文采并入极其渊博的知识中,再添上一些讽刺主义的幽默调料,以一书而定江山。

  • 2023-02-10

  • 2019-09-20

  • 2019-10-23

  • 2019-10-29

  • 2019-11-06

  • 2019-10-24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24

  • 2023-02-09

  • 2019-09-20

  • 2019-10-24

  • 2019-09-20

  • 2019-10-23

  • 2019-10-24

  • 2019-10-09

  • 2019-10-23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09-25

  • 2019-09-23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0-24

  • 2019-09-20

  • 2019-11-08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0-19

  • 2023-01-29

  • 2019-10-29

  • 2019-09-20

  • 2019-09-25

  • 2019-10-09

  • 2019-10-09

《围城》名著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围城》名著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围城》名著读后感、2024《围城》名著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