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围城的英语读后感 > 地图 > 围城的英语读后感,2024围城的英语读后感范文
围城的英语读后感相关栏目
围城的英语读后感热门栏目
围城的英语读后感推荐
围城的英语读后感

(共 7203 篇)

  • 1、 围城的读后感受(900字)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书是雨露,能滋润干枯之心。博览群书的人,往往知识丰富,能集众家之所长与其身。在阅读作品后,心中感触颇多,会有一些独到见解。什么样的读书心得可以让人眼前一亮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围城的读后感受(900字)”,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围城的读后感受 篇1

    很早以前就听人提起过《围城》,最熟悉的语句自然是那句:“城中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冲进来。”《围城》是钱钟书先生一生中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堪称中国近、当代小说中的经典之作,这是一部读来回味无穷的奇书。在妙趣横生的幽默外表下,深藏着令过来人低徊轻叹、令少不更事者怅然若失。因此,它是一部以看似超然的调侃语调述说人生无奈的笑面悲剧。《围城》中最让人叹服的莫过于恰到好处的比喻,这些比喻就像是平时和好朋友开玩笑,既不能开得太过分,又能有一种和谐气氛的功效。每个人的心里是否都有一座城?苏文纨把方鸿渐放进了她的城,却将苦苦追寻的赵辛楣据于城外,但最终却将自己锁在了曹元朗的城里。方鸿渐因为苏文纨未能进入唐晓芙的城,就像是戴望舒永远也逃不了的雨巷。无论是爱情的围城,还是事业的围城,又或者是婚姻的围城,方鸿渐苦苦的追寻,就像是一只笨驴子,以为每前进一步就能咬到眼睛之前、唇吻之上的萝卜。

    人生就是如此,从一个围城走向另一个围城,从一个希望走向另一个希望。我不知道我心中的那一座城是什么,或许是一个人,又或许是一个未实现的愿望。孩提时代,我希望我能像大孩子一样,做着自己喜欢做的事,无拘无束。等到我成了大孩子,却发现我向往的是那些过去了的,以前不懂得珍惜的童年时期,就算是我摔坏了什么明贵的陶瓷也不会受到责骂。也许,年龄也是我一生中的围城吧。

    围城的读后感受 篇2

    读前半段,折服于语言的艺术和对生活的洞察,沉浸在欢快啼笑之中,到后面展现婚姻的现实,压抑、感伤,像冷气涌进没盖好的被子(大冬天睡觉有点冷),透过语言与啼笑,直到小说结束仍久久不散。

    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相恋、相爱的两个人结了婚,然后困在婚姻的城堡。方鸿渐与孙小姐如此,可能有人说方爱的是唐小姐,不是孙,曹元朗与苏小姐如此,可能有人说苏爱的是方,不是曹,赵辛楣爱的是苏小姐,也娶了别人。那如果是真心相爱的两个人呢,可能也没什么不同,结婚之后依然是各种围困。作者没有让方与唐小姐成为眷属,或许也是想留下一些美好的想象吧。

    看完书末杨绛先

  • 2、 [优质读后感]《围城》的读后感五篇

    真正的读书源自内心的热爱,这份爱纯粹天然。观看一本好书之后,我们会受益匪浅,有一些启发。通过写一篇读后感可以把作品中的内涵精髓表达出来。读后感可以是受书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那么,写读后感范文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优质读后感]《围城》的读后感五篇”,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围城》的读后感【篇一】

    一本好书是经得起时间的磨砺的,《围城》就是那本经得起时间磨砺的好书,它于一九四七年在上海初印,一九八零年重印,然后到现在,一直受到读者们的喜爱。《围城》这本书我也是刚刚读完不久,但我对这本书的感受特别深。

    本书以方鸿渐为线索,来表现世间百态。人物的描写十分的精致,不同的群体表现出不一样的为人处世的方法,很具有讽刺意义。我们都是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我们都活在“围城”里,同时又活在“围城”外。永远达不到的是目标,永远满足不了的是欲望。我相信我们每一次读它的感觉是不一样的,五年后看它是新的,十年后看它还是新的,一百年后看依然是新的。《围城》就是如此。

    杨绛先生其实早已概括出了《围城》的精髓: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是啊,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举个非常简单的例子:当我们上小学,上中学的时候,我们都盼望着上大学,因为上了大学就没有人逼着我们去做作业了;就没有人阻止我们干着干那了;我们会有大把大把的时间可以做我们想做的事情;我们可以光明正大的跟自己喜欢的异性交往;我们还可以去我们想去的地方……

    太多太多的诱惑诱使着我们快点长大。可是当我们真正上了大学,我们才领悟到事实不是这样的,入学的新鲜感过后,我们开始变得越来越颓废了,我们开始上课玩手机,逃课,整天把自己关在宿舍里打游戏,宿舍门都不想迈出一步,渐渐地我们迷失了自己。

    《围城》的读后感【篇二】

    读罢《围城》,我的情绪是复杂的。正像苏文纨说:“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是否也由这样的一座城。

    “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抵如此。” 正如杨绛所说,不仅婚姻像围城,人生、生活、职业等等更像围城。以前在学生时代,应对着学业;成年后,参加工作,应对的是职场;现在,坠入世俗去成就婚姻时,应对的是爱情。其实我们一直都在循环,重复的做

  • 3、 实用!《围城》的读后感四篇

    读书能让我们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在阅读作品后,心中感触颇多,会有一些独到见解。通过写一篇读后感可以把作品中的内涵精髓表达出来。读后感是阅读一本书之后,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受记录。那么,一篇优秀的读后感范文怎么写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实用!《围城》的读后感四篇,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围城》的读后感【篇一】

    读完《围城》,感触颇深,钱钟书十分诚实地刻画了那个年代的一些事。

    这本书讲了抗战时期关于一个留学生回国后的一些事。方鸿渐真是个凄惨的人物。但也许这就是当时社会的普遍现象吧。围城这个书名很妙,非常含蓄的概括了全书的主旨内容。

    仔细品味会发现书中有三道围城,爱情的纠葛是一道围城,学校里的明争暗斗是围城,家庭的婆媳之争是一道围城。其实生活本身就是一道围城,夹杂着城内的喜怒哀乐,一个城围住了我们整个人。

    书中的几个主要人物无不为围城所困扰,方鸿渐身处爱情的围城,事业的围城,家庭的围城,怯懦的他最终重重围城之间一事无成。赵辛楣最终也没逃脱婚姻的围城,和一个并不爱的女孩子结婚生子,苏文纨自始至终也没走出爱情的围城,最终堕落,身上原有的才气全无。看到这里,我们不禁心寒,围城这么可怕吗?几个留学生竟为此葬送一生。

    其实围城并不可怕,只是如何看待这个围城,身处围城中,为何总想冲出这个围城,最终不是撞得头破血流,退回去就是冲到另一个围城之中,又饱受纠葛,其实我们的生活就是一个大围城,包含很多小围城,围城中总有不如意,我们并不是总要去逃避,而应该适应这个围城,在围城中逐渐建立自己高大房屋,不要总好高骛远,不断地换城,总以为世外桃源就在城外。其实不然。审视这个世界,围城处处存在。

    眼看21世纪,围城依然存在,我们看待围城依然要有正确的眼光,除非围城中乌烟瘴气,实在无法生存,否则就不要不停的出城进城直到最后精疲力尽,而流浪街头。

    《围城》的读后感【篇二】

    墙外的人羡慕墙里的人,墙里的人想到墙外去。我在围城里看外面,外面的人想到围城里。

    一直停留在《围城》最后一章,因为我不想这么快就看完这本小说。感觉自己还没有从故事中走出来,想再看看更多的内容。还希望小说继续。很喜欢这种小说故事,平淡中又不乏充满有趣的事。仔细读会发现每个人物都被作者认真的刻画,每一句话都像是精雕细琢过的。

    记得方鸿渐对唐小姐一见钟情之后约她

  • 4、 围城的读后感2024范文

    无锡作家钱钟书的长篇小说《围城》是一部40年代就引起轰动,至今仍被人们津津乐道的优秀小说。

    《围城》描写了抗日战争时期,一群原离战争烽火的知识分子的精神风貌。主人公方鸿渐从欧洲留学回国后,进出事业、爱情、家庭三座围城,屡屡抗战,最后仍免不了失败的命运,书中还塑造了另一些归海派人物和国内的知识分子,如空虚无聊的赵幸楣,矫情浅薄的苏文纨,纯真可爱的唐晓英,巧于心计的孙柔嘉,虚伪卑琐的李梅亭。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运用讽刺的语言和巧妙的比喻,入情入理的发掘了人物的隐秘心理。

    《围城》初看让人觉得是一部言情小说,细看我觉得更是一部人情小说。作品描写的不仅是方鸿渐的感情经历,而是一代知识分子对工作、爱情、婚姻迷茫的心理状态。书中把婚姻比作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恰如其分地表现了人伦中的夫妻关系。书中孙柔嘉利用女人的小聪明,千方百计地追上了方鸿渐,结婚后,经过生活的磨练,工作的变迁,渐渐得地发觉他的许多缺点,他既善良又迁就,既正直又软弱,婚姻慢慢地出现了危机,整天在吵架中度过,最终走自破裂,这样的婚姻生活,现在仍然在很多的家庭中看到它的影子。

    围城读后感:现代人观念开放了,对婚姻更加想的开,围城进去的快,出来也快,熟悉了不久结婚,婚后不久又离婚,视婚姻如儿戏,这样的人怎么能够理解爱的含义和生活的真谛?人海茫茫,两个人有缘在一个围城里并不轻易,既然结婚了,就要相互理解,互相体谅,经营好这份爱,经营好一个家庭。大家都要相互谦让,才不致让对方有逃出去的念头,试问哪些逃出婚姻围城的人,你们都更好的找到幸福了吗?你们回想往日的恩爱的时候就没有后悔过吗?

    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婚姻是这样,工作何尝不是如此?有的人干一行爱一行,富有兢业精神,有的人频频跳槽,也难觅如意的工作,他们厌烦本职工作,老是觉得别人的工作如何如何好,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换了新的工作后发觉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如意,想起原来工作的种种好处。只恨世上没有后悔药卖,时光不能倒流。

    就拿我们的幼教工作来说吧,在网上我时常看见这样的一些文章,有的老师当初考幼师时觉得这工作挺神圣,走上工作岗位后,有的会认为来的钱不快,看着一些同学、好友进了党政机关,权利带来了实惠;一些人下海经商成功,经济富裕。看着这些人别墅汽车、灯红酒绿,心里痒痒得十分难过,恨不得立马辞职跳槽去捞一把。等到真的逃出去了

  • 5、 围城读后感:难以逃脱的围城

    钱中书先生用讽刺的手法描写了主人公方鸿渐的四段感情,不仅仅包含了爱情与婚姻,也有人性和社会,值得我们细细品读。下面是小编带来的围城读后感:难以逃脱的围城,有兴趣的可以看一看。=

    《围城》是1947年出版的钱中书先生所著的长篇小说。主要讲述了在抗日战争的背景下以主人公方鸿渐为主线的年轻知识分子的感情以及精神上的围困与逃离。

    作者以讽刺的手法贯穿整本小说,给人留下一种孤独和荒诞的感受,特别是主人公方鸿渐的四段感情,使得耐人寻味。

    方鸿渐来自于乡绅家庭,留洋即将回国的他为了应付家人就买了个博士学位。没想到在回国的船上巧遇由未婚夫出资留学的鲍小姐,短暂的接触之后,发现爱情如此容易又不要为此负责,于是主人公方鸿渐开始了人生第一次热烈的恋爱。

    这样轰轰烈烈的爱情持续到鲍小姐快到香港的那几天,方鸿渐察觉鲍小姐似有意识地疏远自己,他百思不解。直到在港口见到那位鲍小姐口中和自己一样的她的未婚夫时,方鸿渐茅塞顿开,这句话只是引诱,自己只是她旅途中的消遣而已。顿时一种侮辱感纷沓至来,可是鲍小姐头也不回地张开双臂投向未婚夫的怀抱。小说详细地描写了方鸿渐和鲍小姐的这段荒唐的热恋,从侧面向读者揭示了方鸿渐纨绔子弟的形象。

    正当方鸿渐默然伤神之际,同船同学苏文纨出现在他面前。这个将方鸿渐和鲍小姐的丑态尽收眼底的女子对方鸿渐却表现的情有独钟,甚至把自己的手帕递给方鸿渐,道:你暂时用着,你的手帕交由我去洗。足可以看出是在向方鸿渐表明自己的心意。

    失落中的方鸿渐身边突然出现一个人对自己关怀倍至,再通过苏小姐和鲍小姐的对比,方鸿渐看到了女朋友和情人的区别,苏小姐则更适合做女朋友,他们之间开始越来越近。

    然而苏文纨是一个强势的人,她喜欢方鸿渐是毋庸置疑的,可是她天生自命清高,期待爱情里被众星捧月的满足感,使方鸿渐诚惶诚恐,内心里对苏文纨是拒绝的。于是方鸿渐的优柔寡断和苏文纨的自以为造成了一种假象。这也是小说想要表达的一个初衷,苏文纨以为自己走进了方鸿渐的围城,而方鸿渐正在逃离苏文纨的围城。

    最终还方鸿渐鼓足勇气拒绝了苏文纨,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遇到了唐晓芙,苏文纨的表妹。唐晓芙在整个小说中是一个美好的存在,就像方鸿渐和唐晓芙的感情不带有任何目的性,非常之纯粹。这也反映出了方鸿渐是一个不善于攻于心计的人。

    有句话说美好的事物总是短暂的,方鸿渐和唐晓芙的爱情也是如此。苏文纨的嫉妒心促使她把方

  • 6、 围城读后感范文欣赏:围城中的婚姻观随想

    《围城》是一部由钱钟书著作的长篇小说,是一部具有讽刺性质的小说,相信不少的朋友读过这本书,该书主要描写了在抗战初期,知识分子的一些形象。这本书被很多网友认为是经典之作,大家都给出了一致的好评,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婚姻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这么经典又老套的话常听人挂在嘴边,这句话的出处当然几乎大部分人都知道,它出自钱钟书的《围城》。

    中学时代,我曾经看过电视剧版的《围城》,当时这部剧风靡一时,那时的我关注的并不是情节,而是一直在和小伙伴们评判,哪个女演员更漂亮。多年以后,忆起这部电视剧,对陈道明饰演的方鸿渐和英达饰演的赵辛楣还有点印象。

    时隔多年,再次拿起这本书,关注更多的是它的情节和对人物形象的刻画。总感觉对里面男女主人公的描写刻画,实在是有点怪怪的。大概是看惯了英雄人物完美人物霸道总裁,对这些性格有缺陷的人物描述还无法接受,简单说,里面刻画的男性人物,除了赵辛楣勉强可以说的过去,其他的人物包括方鸿渐都太让人难以理解了。

    这可能就是钱钟书大师的另类写作手法,看了度娘,终于明白,原来这本书被评价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风格独特的讽刺小说,果真讽刺,抗战初期知识分子的形象被刻画的入木三分。

    世间哪有什么爱情,纯粹是生殖冲动。钱钟书说的这句爱情观,真是太实在了,毫无浪漫之气。

    《围城》中的男主方鸿渐,怎么说这个人物呢?应该是个不讨喜的角色,先看他的职业规划,拿着岳家的钱出国留洋结果连个正儿八经的文凭都没混到,回国后现在岳父家的银行工作后被嫌弃,再运气好地跟着赵辛楣他们到三闾大学任教,结果没有真才实学的他又被学校解聘了,接受赵辛楣的帮助在上海找了一份报社的工作,结果自己又莫名其妙地辞职了,连自己都养活不了更甭提养家了

    再看他的感情经历,未婚妻早逝,顶着未婚夫的头衔享受岳家给予的一切,在回国的船上和同船的鲍小姐暧昧不清,又受到苏小姐的青睐,和苏小姐在男女关系之外徘徊,又对苏小姐的表妹唐小姐一见钟情,求婚不成爱情失意,却同时失去了苏小姐和唐小姐的友情。

    喜欢方鸿渐的苏小姐从此对他因爱生恨,他喜欢的唐小姐从此形同陌路,最后却稀里糊涂地和孙柔嘉走进了婚姻的围城。

    柔嘉此生,真是成也鸿渐败也鸿渐。在我看来,男主方鸿渐是个没有什么责任心,做事吊儿郎当的知识分子。和柔嘉,也谈不上什么爱情,真应了那句世间哪有什么爱情,纯粹是生殖冲动。

    小说最后也来了一个不是结局

  • 7、 关于围城的读后感

    关于围城的读后感【1】

    《围城》是钱钟书唯一的一部长篇作品,该作品凝聚了他对社会腐化、学术堕落的感叹,堪称一部现代版的《儒林外史》。

    钱钟书在文中塑造了方鸿渐、赵辛楣、苏文纨、孙柔嘉、李梅亭等鲜活的人物形象。

    我印象最深刻的应该是故事的主人公――方鸿渐,对于他,我更深的感触应该说是同情。

    钱钟书对方鸿渐的描写可谓是出神入化,但最终却为他选择了一个悲惨的命运。

    方鸿渐出生在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强烈的好奇心促使他走入了围城般的社会。

    在城中,他感受到了社会的不如意,但想要出去时,却发现城门已经关闭了。

    抱着无奈的心情,他一头钻进了婚姻、事业和家庭的圈子里。

    在婚姻的围城里,他爱上了博学多才的苏文纨,但对方的漠然却注定这是一场失败的的单恋。

    颇有心计的孙柔嘉利用他的同情心,成就了他那并不美满的婚姻。

    在事业的围城里,方鸿渐同样也不如意,他经历两次转系后大学勉强毕业。

    在岳父的资助下,他踏上留学之路,却因无心学业而与一纸博士文凭失之交臂。

    为了搪塞岳父及家人,只好买了一张假的文凭交差。

    生活所迫,回国后的方鸿渐和赵辛楣等人一同踏上了前往三闾大学的求职之路,学校虽地处偏远,但绝非一方净土。

    清高孤傲、无所作为的方鸿渐终于在十几个知识分子间的勾心斗角中败下阵来。

    方鸿渐的性格特点决定了他在围城中的格格不入。

    方鸿渐自视清高,手持的却是一张假的文凭。

    自我感觉颇好的他,课堂效果却死气沉沉。

    正是他对自己过高的估计,使他越来越不如意,也使他在围城里陷得越来越深。

    他渐渐感受到了自己的无知,以及和别人的差距,转而在心中筑起了一座新的围城,一座自卑的围城。

    其实,这大可不必,只要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虚心求教,并对生活的不如意微笑面对,那座虚幻的围城也就自然消失了。

    生活中,也有人时常抱怨社会的不公,对生活比自己好的人十分的羡慕,万分的嫉妒。

    与其嫉妒他人,不如踏踏实实做好份内之事,要相信,机会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

    自视清高或一蹶不振,都不免使人走上方鸿渐的老路,抱憾终生。

    还是那句老话,社会是围城,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冲进来,婚姻也罢、事业也罢,整个生活都似在一个围城之中。

    人永远逃不出这围城所给予的束缚和磨砺,我们又何必让自己的心态处于围城中呢?

    围城读后感【2】

    合上书本的最后一页,久久不能忘怀,满脑子都是方鸿渐与孙柔嘉吵架时的情景。

    那末了的句号,似乎并没有意味着终结,反

  • 8、 生活的哲学_《围城》读后感

    生活的哲学围城读后感

    《围城》是钱钟书先生的一部经典之作。在此书中,他以幽默的语调揭露了民国时期封建思想与崇洋思想盲目结合所带来的弊端。围城取自书中人物苏文纨所说的一句话:城中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冲进来。我们的生活也就像是一座大围城,人永远也逃不出无形的四堵墙下无尽的压力和束缚。

    书中苏文纨把方鸿渐放进了他的城,却将苦苦追寻他的赵辛楣据于城外,但最终反而将自己锁在了曹元朗的城里。这样一层一层的城最终造成了她婚姻的悲剧。当然也有事业的围城,三闾大学里的勾心斗角,明争暗斗压抑着方鸿渐,致使他放弃了那里,离开了这座城,面对的却是一个留存着封建思想的家庭纷争中,让他一步步踏入了爱情的陷阱,走入事业的低谷中,从而导致了一个如此悲凉的结局。

    钱钟书先生在这本书中把当代社会的封建,留学生的傲气,事业的争斗以及朋友之间迂腐的恭维写得淋漓尽致,让我们看清了当代社会的光明与黑暗。友谊、亲情、学历的重要给与了我们压力,这些压力又转化到激烈的勾心斗角的社会竞争中去。我们不能逾越社会这座大围城,我们只能尽全力,充满自信地去拼搏,并始终保持一颗积极的心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这座围城中创造属于自己的价值。

    书中主人公方鸿渐本认为博士头衔毫无实际,可为了恭维丈人和父亲,买了个博士文凭,这张文凭,仿佛有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功用,可以遮羞包丑,小小一方纸能把一个人的空疏、寡陋、愚笨都掩盖起来。自己没有文凭,好像精神上赤条条的,没有包裹。可见当时崇洋媚外,追名逐利的思想有多么迂腐。钱钟书先生就是这样用这种带有幽默而又深含哲理的比喻批判了当时人们扭曲的人性。方鸿渐离家一年,回家的时候远别虽非等于暂死,至少变得陌生,回家只像半生的东西要回锅,要煮一回才会熟。作者巧妙地把每次的归途比作是煮一次回锅饭,真是令人忍俊不禁。

    书中有许多优美的句子,如:夜仿佛浸了油,变成半透明体了,它给太阳拥抱住,分不出身来,也许是给太阳陶醉了,所以夕阳晚霞隐褪后的夜色也带着酡红。这句把夜写得富有生命力,又能给人一番遐想,真是美极了。又如:天空早起了黑云,漏出疏疏几颗星,风浪像饕餮吞吃的声音,白天的汪洋大海,这时候消化在更广大的昏夜里。看到这些,真是不得不佩服钱钟书先生深厚的文学功底。

    作者在文中鲜明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孤芳自赏的鲍小姐,儒弱玩世的方鸿渐,争风吃醋的苏文纨和唐晓芙,执着顽固的赵辛楣等等,他们在这座围城里

  • 9、 读围城的读后感

    读围城的读后感(一)

    《围城》是钱钟书唯一的一部长篇作品,该作品凝聚了他对社会腐败、学术堕落的感叹,堪称一部现代版的《儒林外史》。

    钱钟书在文中塑造了方鸿渐、赵辛楣、苏文纨、孙柔嘉、李梅亭等鲜活的人物形象。我印象最深刻的应该是故事的主人公――方鸿渐,对于他,我更深的感触应该说是同情。钱钟书对方鸿渐的描写可谓是出神入化,但最终却为他选择了一个悲惨的命运。方鸿渐出生在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强烈的好奇心促使他走入了围城般的社会。在城中,他感受到了社会的不如意,但想要出去时,却发现城门已经关闭了。抱着无奈的心情,他一头钻进了婚姻、事业和家庭的圈子里。在婚姻的围城里,他爱上了博学多才的苏文纨,但对方的漠然却注定这是一场失败的的单恋。颇有心计的孙柔嘉利用他的同情心,成就了他那并不美满的婚姻。在事业的围城里,方鸿渐同样也不如意,他经历两次转系后大学勉强毕业。在岳父的资助下,他踏上留学之路,却因无心学业而与一纸博士文凭失之交臂。为了搪塞岳父及家人,只好买了一张假文凭交差。生活所迫,回国后的方鸿渐和赵辛楣等人一同踏上了前往三闾大学的求职之路,学校虽地处偏远,但绝非一方净土。清高孤傲、无所作为的方鸿渐终于在十几个知识分子间的勾心斗角中败下阵来。

    方鸿渐的性格特点决定了他在围城中的格格不入。方鸿渐自视清高,手持的却是一张假文凭。自我感觉颇好的他,课堂效果却死气沉沉。正是他对自己过高的估计,使他越来越不如意,也使他在围城里陷得越来越深。他渐渐感受到了自己的无知,以及和别人的差距,转而在心中筑起了一座新的围城,一座自卑的围城。其实,这大可不必,只要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虚心求教,并对生活的不如意微笑面对,那座虚幻的围城也就自然消失了。生活中,也有人时常抱怨社会的不公,对生活比自己好的人十分的羡慕,万分的嫉妒。与其嫉妒他人,不如踏踏实实做好份内之事,要相信,机会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自视清高或一蹶不振,都不免使人走上方鸿渐的老路,抱憾终生。

    还是那句老话,社会是围城,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冲进来,婚姻也罢、事业也罢,整个生活都似在一个围城之中。人永远逃不出这围城所给予的束缚和磨砺,我们又何必让自己的心态处于围城中呢?

    围城读后让人吃惊的是它对人生事理的洞察力。

    围城取自苏文纨的一句话,城中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冲进来婚姻、事业,整个生活都似在一个围城之中,人永远逃不出这围城所给予的束缚。

    书中

  • 10、 钱钟书的围城读后感

    钱钟书的围城读后感(一)

    《围城》是钱钟书唯一的一部长篇作品,该作品凝聚了他对社会腐败、学术堕落的感叹,堪称一部现代版的《儒林外史》。

    钱钟书在文中塑造了方鸿渐、赵辛楣、苏文纨、孙柔嘉、李梅亭等鲜活的人物形象。我印象最深刻的应该是故事的主人公――方鸿渐,对于他,我更深的感触应该说是同情。钱钟书对方鸿渐的描写可谓是出神入化,但最终却为他选择了一个悲惨的命运。方鸿渐出生在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强烈的好奇心促使他走入了围城般的社会。在城中,他感受到了社会的不如意,但想要出去时,却发现城门已经关闭了。抱着无奈的心情,他一头钻进了婚姻、事业和家庭的圈子里。在婚姻的围城里,他爱上了博学多才的苏文纨,但对方的漠然却注定这是一场失败的的单恋。颇有心计的孙柔嘉利用他的同情心,成就了他那并不美满的婚姻。在事业的围城里,方鸿渐同样也不如意,他经历两次转系后大学勉强毕业。在岳父的资助下,他踏上留学之路,却因无心学业而与一纸博士文凭失之交臂。为了搪塞岳父及家人,只好买了一张假文凭交差。生活所迫,回国后的方鸿渐和赵辛楣等人一同踏上了前往三闾大学的求职之路,学校虽地处偏远,但绝非一方净土。清高孤傲、无所作为的方鸿渐终于在十几个知识分子间的勾心斗角中败下阵来。

    方鸿渐的性格特点决定了他在围城中的格格不入。方鸿渐自视清高,手持的却是一张假文凭。自我感觉颇好的他,课堂效果却死气沉沉。正是他对自己过高的估计,使他越来越不如意,也使他在围城里陷得越来越深。他渐渐感受到了自己的无知,以及和别人的差距,转而在心中筑起了一座新的围城,一座自卑的围城。其实,这大可不必,只要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虚心求教,并对生活的不如意微笑面对,那座虚幻的围城也就自然消失了。生活中,也有人时常抱怨社会的不公,对生活比自己好的人十分的羡慕,万分的嫉妒。与其嫉妒他人,不如踏踏实实做好份内之事,要相信,机会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自视清高或一蹶不振,都不免使人走上方鸿渐的老路,抱憾终生。

    还是那句老话,社会是围城,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冲进来,婚姻也罢、事业也罢,整个生活都似在一个围城之中。人永远逃不出这围城所给予的束缚和磨砺,我们又何必让自己的心态处于围城中呢?

    《围城》是一部现代文学经典小说,说的是有关男女婚姻的事,书中最经典的就是那句婚姻就像一座围城,城里的人想出来,城外的人想进去。第一次了解《围城》,知道有这么一本书,知道中国文学史上有位叫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09-28

  • 2019-09-25

  • 2019-09-23

  • 2019-10-24

  • 2019-09-20

  • 2019-09-21

  • 2019-10-11

  • 2019-10-09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21

  • 2019-10-09

  • 2019-09-20

  • 2019-10-24

  • 2019-09-19

  • 2019-09-28

  • 2019-09-20

  • 2019-10-11

  • 2019-10-11

  • 2023-01-06

  • 2019-09-19

  • 2023-02-08

  • 2019-10-24

  • 2019-10-23

  • 2019-09-19

  • 2019-09-25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0-20

  • 2019-10-19

围城的英语读后感
围城的英语读后感栏目精心为您提供各种围城的英语读后感,2024围城的英语读后感,教您怎么写围城的英语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您。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