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四大名著读后感 > 三国演义之美人计的读后感 > 地图 > 三国演义之美人计的读后感,2024三国演义之美人计的读后感
三国演义之美人计的读后感相关栏目
三国演义之美人计的读后感热门栏目
三国演义之美人计的读后感推荐
三国演义之美人计的读后感

(共 6226 篇)

  • 1、 瞒天过海:美人计观后感

    《瞒天过海:美人计》是一部来自美国的犯罪喜剧电影,主要由桑德拉布洛克和凯特布兰切特等出演,网友们对这部电影的评价是怎样的呢?一起来看看吧!

    一部成功的商业片,剧本,选角,配乐等等都是成熟电影产业中的合格产品。最可贵的是,这部电影不靠男人。既不需要男人和女人擦出爱情的火花,也不用男人去推进剧情,八个性格各异,临时组队的女人也可以讲出一个毫不逊色的好故事。虽然电影里没有直接高呼女权,但一号女主和大魔王在对话中不经意地说:men are noticed, but )眼,还零星收到十几个赞。

    对电影的评价我无可置喙,确实只是一部中规中矩的商业片,剧情展开与所有盗窃题材电影如出一辙,细细分析更是能挑出一堆刺。全片的亮点毫不夸张地说与国内当下时兴的宫斗片并无不同:美人美衣,豪华的场景,畅快的复仇。与男版一样,不过是好莱坞全明星的又一次自我狂欢。

    问题出在半老徐娘一次,其实这次本身也无碍,意思是指已到中年尚有风韵的妇女,可此人的这个用法却让人一时肝火上炎,很明显是想贬低演员年老色衰可惜才疏学浅选错了词。这种直接对演员年龄相貌的攻击令人恨不得立刻在下面问候一下其本人及其亲眷,质问他自己是该有多倾国倾城、惊为天人。但豆瓣这种平台,人人都有发表看法的权力,我本也不指望在其上追求什么专业性(proficiency),充其量就是个满意度( satisfaction)的调查,这位男性(从头像和id可以判别)对这方面不满自己随手一写,我若在其下恶言相向,与时下盛行的fangirl行为又有何差?一时间#中华男子魅力时间#的种种在脑内浮现,教诲我切勿与魅力男性斤斤计较。

    中华魅力男子向来是看重年龄的,前些天开播的《如懿传》,周迅的外貌和声音也引得乌合之众的热议。40岁的女人还在扮少女,但在另一方面,40岁的女演员在中国也只能扮少女,随着年龄增长戏路只会越来越窄,故女优们巴不得跟古代皇上似的吞仙丹求以青春永驻,抑或是走上极端踏上持续整容的不归路。国人眼里的美人,永远是芳龄十八,皮肤白皙吹弹可破像剥了壳儿的鸡蛋,国人的眼里是容不下皱纹的。这里还想插一句声音问题,国产剧配音的邪风究竟从何刮起?现场收音难道不是天经地义的吗?演员有台词功底不应是他们的本职吗?莫非国内根本没有收音师以及一种叫吊麦的基本设备吗?

    电影中的几个角色塑造,抛开受剧本制约的演技问题,在我看来都是极美的,作为近年来现象级的女版续集电影

  • 2、 三国演义之空城计读后感范文

    早就听说诸葛亮是我国古代杰出的人才。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真可谓智勇双全。今天,我看到一本书上有《空城计》这个故事是写诸葛亮的,就迫不及待地打开书,读了起来。

    这个故事主要讲述了诸葛亮自失了街亭之后,准备撤离西城县。司马懿带领十万兵马,气势汹汹地向县城逼近。诸葛亮此时手下只有两千多老弱残兵,可是诸葛亮临危不惧,眼看魏军正向县城蜂拥而来,他却叫人大开城门,在门旁安排了二十来个士兵扮作老百姓扫街,然后他自己衣冠楚楚地在城楼上燃香抚琴。司马懿的部队赶到城门下,只见城门大开,百姓只管扫地,诸葛亮却坐在城头旁若无人、香烟袅袅,琴声悠悠。司马懿深知诸葛亮行事谨慎,他认定必有重兵埋伏,于是立刻就把全部兵马撤走了。

    读了这个故事我对诸葛亮佩服得五体投地,诸葛亮手下无兵却敢大胆地设了这样一个“空城计”,让老谋深算的司马懿上了当。我想,我也要像诸葛亮一样,机智勇敢,遇事不慌,碰到困难自己想办法解决。所以,当遇到危险的时候,千万不要手足无措、慌慌张张,应该沉着冷静、不慌不忙、机智有谋。

    空城计运用的是一种心理战术。在己方无力守城的情况下,故意向敌人暴露我城内空虚,就是所谓“虚者虚之”。敌方产生怀疑,更会犹豫不前,就是所谓“疑中生疑”。敌人怕城内有埋伏,怕陷进埋伏圈内。但这是悬而又悬的“险策”。使用此计的关键,是要清楚地了解并掌握敌方将帅的心理状况和性格特征。诸葛亮使用空城计解围,就是他充分地了解司马懿谨慎多疑的性格特点才敢出此险策。诸葛亮的空城计名闻天下,其实,早在春秋时期,就出现过用空城计的出色战例。

    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十分清楚明了的道理: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只要有勇气,临危不惧,有时就能够置之死地而后生。

  • 3、 《三国演义》之赵云

    我乃常山赵子龙是也!这句话大家一定听得十分的熟悉,没错他就是蜀国五虎大将之最,手持长枪,身披白甲,胯下白马人称常胜将军的赵云。

    赵云一生立功无数,而且每一次战斗都不会失败真是十分的厉害,好像年终时有70来岁,在当时能活到那个时候是十分的不容易。(医学条件十分的差)要想身体强壮也只有一个办法就是习武,不习武的谋士死的比较早的有曹操手下十分得力的军事郭嘉。所以因为习武赵云在60来岁还在战场上拼杀。可见赵云的体力是多么的好。赵云的勇猛是十分的厉害的,尤其是在几个典型的例子上,一是舍身救阿斗,二是在老年的时候不顾一切力斩五将。

    话说是诸葛亮火烧新野之后刘备带老百姓南下,遭到来了曹操的攻击,下场十分的残但是总算自己逃出来了但是刘备的几个妻子却难逃厄运,所以赵云去找刘备的妻子,虽然找到了但是刘备的妻子不肯来(当时也是带一个人突围是不肯能的事情所以赵云就一个人闯入了曹军,十分的厉害,曹操站在高处见有如此猛将十分的欣慰于是就下令不可以放冷箭但是赵云在军中毫不在乎最终突出了重围。把阿斗交给了刘备。)

    在赵云60岁以后,又有敌人来犯,赵云请战说:这是老将军的最后一战,刘禅允许。在在战场上赵云连斩了魏军的4位将军,还活捉了一位勇气十分的可贵,十分的可赞扬。当时的赵云已经是个年迈的老人做到这一点十分的不容易。

    赵云的忠心:赵云的忠心从救阿斗的时候就体现出来了,赵云一人,怀抱阿斗,在曹军中杀出一条血路,要有多么强大的忠心,如果在杀的途中赵云半途而废那又怎么样那?当然情况不容乐观了。

    刘备能有这样的人才是在是十分的幸运,五虎大将中哪一位不是英雄那?

  • 4、 《三国演义空城计》读后感

    大家一定都听说过三国演义中空城计的故事吧。今天我也给大家讲讲。

    司马懿占领街亭之后,立刻率领十五万丈大军直奔蜀军的囤粮基地西城。诸葛亮得到消息,带领几千士兵运粮草。忽然士兵飞马来报,魏军已经临近西城。可诸葛亮身边只有两千多个运粮兵。

    诸葛亮也明白,自己这点人马是根本战不过魏军。但他知道,司马懿一向多疑,于是决定冒险用计谋迷惑魏军。

    他让士兵门把旌旗收起,各自守在城墙的哨位上,并打开四面城门。门口派了二十来个士兵扮成老百姓的样子,清扫街道,自己身披鹤氅,头戴纶巾,由两个小童相陪,坐在盛楼上弹起古琴。

    司马懿来到西城门前一看,大吃一惊,城门大开,门口就只有几个百姓在扫地,诸葛亮却坐在城头,弹着琴。他听到调子一点都不乱,心想:诸葛亮一身做事谨慎,绝不会冒险。他一定在城中设下埋伏,于是马上令军队撤退。

    后来,诸葛亮设的“空城计”成了千古美谈。

    诸葛亮真是一个在大敌当前,头脑还十分冷静,有勇有谋的大智者。可这几天来的〈喜羊羊与灰太狼〉中的喜羊羊也同样足智多谋,每次都弄得灰太狼夹着尾巴说:“我一定会回来的。”我们大家伙也被逗得开怀大笑。

    所以我们在生活中也要做一个聪明的人。

  • 5、 三国演义空城计读后感

    篇一

    三国时期,诸葛亮因用错马谡而失掉战略要地-----街亭,魏将司马懿乘势领大军15万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拥而来。当时,诸葛亮身边没有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带领的5000军队也有一半去运粮草了,只剩2500名士兵在城。众人听到司马懿带兵前来的消息,都大惊失色。诸葛亮登上望敌楼看后,对大家说:大家不要惊慌,我略用计策,便可让司马懿退兵。

    于是,诸葛亮传令,把所有的旌旗都藏起来士兵按兵不动,如果有私自外出或大声喧哗,立即斩首。又叫士兵把城打开,每个城门之上派20名士兵扮成百姓,洒水扫街。诸葛亮披上鹤氅,戴上高高的纶巾,领着两个书童,带上一张琴,慢慢的弹奏起来。

    司马懿前面的部队先到达城下见了这种气势,都不敢进城,便急忙回告司马懿。司马懿听后笑着说:这怎么可能?于是令士兵停下,自己飞马前去观望。离城不远,他果然看见诸葛亮坐在楼上,正在焚香弹琴。左边一个书童手捧宝剑;右边一个书童拿着拂尘。城里城外,20多个百姓摸样的人在洒水扫街,旁若无人。司马懿看后,疑惑不已,便来到军中,令后军充作前军,前军做后军撤退。他的儿子司马昭说:莫非诸葛亮家中无兵,故意摆出这个样子来?父亲您为何退兵?诸葛亮一省谨慎,不曾冒险。现在打开城门,里面必有埋伏,如果我军进去,就正好中了他们的计,还是快快撤退吧。于是个个兵马都退回去了。

    读了这篇文章后,我得知空城计是一种虚而虚知的心理战术,故意以空虚无兵之势示敌,就可能使敌人疑中生疑,怕中埋伏,从而达到排危解难的目的。我们要学习胆大,诸葛亮的空城计。

    篇二

    大家一定都听说过三国演义中空城计的故事吧。今天我也给大家讲讲。

    司马懿占领街亭之后,立刻率领十五万丈大军直奔蜀军的囤粮基地西城。诸葛亮得到消息,带领几千士兵运粮草。忽然士兵飞马来报,魏军已经临近西城。可诸葛亮身边只有两千多个运粮兵。

    诸葛亮也明白,自己这点人马是根本战不过魏军。但他知道,司马懿一向多疑,于是决定冒险用计谋迷惑魏军。

    他让士兵门把旌旗收起,各自守在城墙的哨位上,并打开四面城门。门口派了二十来个士兵扮成老百 姓的样子,清扫街道,自己身披鹤氅,头戴纶巾,由两个小童相陪,坐在盛楼上弹起古琴。

    司马懿来到西城门前一看,大吃一惊,城门大开,门口就只有几个百姓在扫地,诸葛亮却坐在城头,弹着琴。他听到调子一点都不乱,心想:诸葛亮一身做事谨慎,绝不会冒险。他一定在城中设下埋伏,于是马上令军队撤退。

  • 6、 《美人计》读后感100字

    读《美人计》用十二天的时间,比较详细的了解了历史上被传为佳话的美女救国的艰辛漫长路。了解了美女西施以聪明贤惠、仙颜容貌和一身灵气俘获以文见长、远见卓识和以武立身、多情多义之范蠡和夫差的心,这也造成了她一生的劫难。领略了范蠡的神机妙算、忍痛割爱、极尽忠诚以至于有点过分,这造就了他失去至爱,饱受相思之苦。智者千滤也必有一失,他不会想到西施已对夫差产生了十三年的夫妻之情,对他有了一点戒心;他也不会想到在为勾践闯下天下之后他只有功成身腿才可保住一条小命,只有提前秘密遣走西施才可以阻止她成为勾践的妃子;

    他更不会想到在奋斗了大半辈子后居然落了一个政治爱情两两皆空的苦果,虽然他的确很聪明。在这里,也佩服了夫差的英勇无畏、霸气绝伦、为爱舍国、重情重义。然而英勇多情的英雄总是难过美人关,加之聪明人与奸佞人的各种掺和,致使日暮西山、亡国舍爱、悲壮就义。纵观上下,他们做的事都合情合理、可歌可泣。可世事就是那么巧,就是要让这些真正的历史主角互相的计谋、争夺。结果就是凄凄惨惨萋萋,让人好不纠结,这特么都是一些什么事!?还要让一弱女子来撕心裂肺的承担这么多。历史就是历史,就是让人来纠结的。再看这些东西的话,我不知道我会不会纠结死唉

  • 7、 三国演义之读后感

    三国演义之读后感范文一

    《三国演义》这个名词大家都熟悉吧,它是中国古典四大名着之一。作者是明朝的罗贯中,书的大概内容是:东汉末年,汉灵帝刘协昏庸无能。后被董卓夺权,曹操等地方诸侯组成联盟,立袁绍为盟主,征讨董卓。董卓后被吕布谋反刺死。再经过一番群雄割据,刘备、孙权和曹操三国鼎立。刘备占益州(今四川),曹操占北方大部分地区,孙权占江南地区。就这样,又经过了100多年,曹操手下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夺权。建立晋朝,统一天下。其中有三个经典的故事是诸葛亮的三把火,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火烧赤壁,每次针对的敌人都是曹操,虽然曹操拥有百万雄师,但对于才华横溢的诸葛亮来说,几把火就可以将这些兵士烧的片甲不留。下面来走进这三把火了解了解它们吧!

    第一把火。火烧博望坡三国前期,曹操为了统一全国,而攻打刘备,此时刘备投靠刘表,驻在新野。曹操派大将夏侯敦进攻新野。这时刘备已经请出了诸葛亮。诸葛亮在新野设下埋伏,令赵云去诱敌深入,然后火攻。夏侯敦一时轻敌,大败而归。

    第二把火,火烧新野,火烧博望坡之后,曹操不甘心,卷土重来,派曹仁和曹洪两名大将率大军进攻新野。诸葛亮觉得新野不能久呆,就留下空城,民房屋上藏硫磺等引火的东西。曹军进城之后住入了民房。夜里狂风大作,埋伏在城外的刘备军往城里射火箭。大火迅速烧起来。曹兵逃奔出城,被刘备军截杀,再次大败而归。

    最后一把火,火烧赤壁,曹操在有利形势下,轻敌自负,指挥失误,终致战败。孙权、刘备在强敌进逼关头,结盟抗战,扬水战之长,巧用火攻,终以弱胜强。此战为日后魏、蜀、吴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同学们,三国给了我许多启发,也让我开始对历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人要足智多谋,不能野蛮行事,做事还要三思而后行!!

    《三国演义》之读后感范文二

    利用这个暑假,我阅读了四大名着之一的《三国演义》,《三国演义》写了我国历史上三国时期魏、蜀、吴的兴衰史,展现了一大批英雄形象,串连了一个个智谋故事,读起来让人欲罢不能。

    《三国演义》内容大至从东汉末年桃园三结义一至写到三家归晋,总共写了五个阶段: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割据、三分天下与三家归晋。从三国演义产生的82个成语

    正如《三国演义简介》中所评说的那样:《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成熟的长篇小说。作品取材于东汉末年和魏、蜀、吴三国的历史,在民间传说、民间艺人创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工而成,其取向是现实主义的。小说在思想

  • 8、 《三国演义》之读后感

    《三国演义》读后感

    我用了近一个星期读了《三国演义》一书,真是收益非浅啊!《三国演义》是一部断代体古典名著小说,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首先我看到的是像滚滚长江东逝水这一类脍炙人口的诗句,接着引入正文。第一句话这样说到: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句话不无道理。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书中还有上百个人物、无数的军事谋略,加上作者本身借着历史人物,来阐述忠、教、仁、义、爱的道理,更是深入人心。它写的庸主献帝、刘禅,无能之辈吕布、袁术、袁绍、刘表、刘璋,气量狭隘的周瑜,长厚的鲁肃,勇者张飞、许楮、典韦,无不个极其态。这些人物给了我很深的教育。

    虽有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这本书当中所描述的几个英雄人物。先说关羽。这是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而约好一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不但仍算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三国演义》表现关羽的方法也极简单: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后来加上赤兔马,又读过《春秋》,刮骨疗毒不怕疼,斩颜良,诛文丑,几乎变得天下无敌。他的所做所为值得我们学习。

    封建统治时期需要忠臣,需要一个能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这就是诸葛亮。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鞠躬尽瘁。他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为这种人应该相貌非凡,可书中描绘的却十分简单: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他的所做所为给后人很深的印象。现说曹操。

    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可能是因为他的儿子篡了汉。他说刘备与他是并世英雄,说得刘备都不敢听,但是他没有杀刘备,虽刘备正是他的瓮中之鳖。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梦也梦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诸葛亮,与其誓不两立,只要把诸葛亮杀了,东吴的天下就太平了。后来又发现刘备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杀刘备,至少把他留在东吴,东吴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浅,气量狭小,非英雄也。这也与曹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曹操还是个实干家,曾经行刺董卓,矫诏聚诸侯讨伐董卓。这些使我感到

  • 9、 《美人计》读后感 (100字)

    读《美人计》用十二天的时间,比较详细的了解了历史上被传为佳话的美女救国的艰辛漫长路。了解了美女西施以聪明贤惠、仙颜容貌和一身灵气俘获以文见长、远见卓识和以武立身、多情多义之范蠡和夫差的心,这也造成了她一生的劫难。领略了范蠡的神机妙算、忍痛割爱、极尽忠诚以至于有点过分,这造就了他失去至爱,饱受相思之苦。智者千滤也必有一失,他不会想到西施已对夫差产生了十三年的夫妻之情,对他有了一点戒心;他也不会想到在为勾践闯下天下之后他只有功成身腿才可保住一条小命,只有提前秘密遣走西施才可以阻止她成为勾践的妃子;

    他更不会想到在奋斗了大半辈子后居然落了一个政治爱情两两皆空的苦果,虽然他的确很聪明。在这里,也佩服了夫差的英勇无畏、霸气绝伦、为爱舍国、重情重义。然而英勇多情的英雄总是难过美人关,加之聪明人与奸佞人的各种掺和,致使日暮西山、亡国舍爱、悲壮就义。纵观上下,他们做的事都合情合理、可歌可泣。可世事就是那么巧,就是要让这些真正的历史主角互相的计谋、争夺。结果就是凄凄惨惨萋萋,让人好不纠结,这特么都是一些什么事!?还要让一弱女子来撕心裂肺的承担这么多。历史就是历史,就是让人来纠结的。再看这些东西的话,我不知道我会不会纠结死……唉……

    编辑推荐:

  • 10、 《三国演义》读后感之吕布

    吕布,为人英勇无敌,但见利忘义,目光短浅,有勇无谋。吕布第一次在演义中亮相的时候就很是高调,原本是丁原义子,后被董卓收买,杀了丁原,做了董卓义子。在汜水关与十八路诸侯作战,大战刘关张三人。后来又与董卓产生矛盾,刺杀董卓后占据徐州。后被曹操打败,在白门楼被曹操处斩。 吕布武艺高超,三国中有许多武艺高强的武将,但吕布决属第一。在与许多将领的交战中往往是“只一合,刺于马下”,刘、关、张三英联战吕布,也不过是个平手。但他有勇无谋,言而无信,才导致最后的失败。 他还见利忘义。丁原、董卓作为他的义父,最后都被他杀了。刘备在他最困难时收留他,反被他恩将仇报夺了徐州,最后他却被曹操所杀,也许就是“多行不义必自毙!” 吕布是三国第一猛将,但不是三国第一人。我们感慨吕布。叹息吕布,甚至崇拜吕布,但是千万不能学习吕布。自私的人或许有人们值得同情的地方,但是不要忘了他为什么会自私。是乱世的背景?是利益的贪婪?还是人性本就自私?不,一切都只是因为人的追求有所不同,信念有所不同。所以,关键还是在于一个人自己的本质和追求,一个人自己的态度决定了他是否处于一个乱世,决定了他是否配做英雄。

  • 2019-10-29

  • 2022-04-26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21

  • 2019-09-20

  • 2019-10-29

  • 2019-11-12

  • 2019-10-29

  • 2023-02-14

  • 2019-09-20

  • 2019-09-22

  • 2019-09-20

  • 2021-07-23

  • 2019-09-21

  • 2019-09-20

  • 2019-10-24

  • 2019-09-22

  • 2019-09-20

  • 2019-09-22

  • 2019-09-20

  • 2019-09-22

  • 2019-09-22

  • 2019-09-21

  • 2019-09-20

  • 2019-10-29

  • 2022-07-05

  • 2019-09-20

  • 2019-09-21

  • 2019-09-20

  • 2019-09-25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10-24

  • 2019-10-29

  • 2019-09-25

  • 2019-09-22

  • 2019-09-22

三国演义之美人计的读后感
三国演义之美人计的读后感有哪些呢?三国演义之美人计的读后感栏目为大家提供海量的三国演义之美人计的读后感,2024三国演义之美人计的读后感,三国演义之美人计的读后感范文等,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