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四大名著读后感 > 三国演义之庞统》读后感 > 地图 > 三国演义之庞统》读后感,2024三国演义之庞统》读后感
三国演义之庞统》读后感相关栏目
三国演义之庞统》读后感热门栏目
三国演义之庞统》读后感推荐
三国演义之庞统》读后感

(共 352 篇)

  • 1、 三国风云人物(庞统)

    庞统,是唯一一个可以与诸葛孔明相媲美的人,他的号叫做凤雏,当初,蔡瑁想杀刘备,结果刘备起着的卢马越过了数丈宽的檀溪,正准备回新野,谁知却迷路了,只得在水镜先生司马徽家住下了,当司马徽与刘备谈到自己手下人的时候,司马徽摇了头,说:关、张、赵虽然英勇,但是孙乾、糜竺、糜芳都是白面书生,不可独当大事。当刘备问起人什么人可用的时候,司马徽说:天下有庞统、凤雏,得一人可安天下,后来刘备先后得到了诸葛亮和庞统,但因在攻取西川的时候受伏,庞统竟被乱箭射死了。

    庞统的才能的确令人赞叹,当时鲁肃把庞统介绍到刘备那里,刘备见他相貌丑陋,便有几分不喜欢,但又见他语言冲撞,当时并不知道他就是凤雏,所以就派他耒阳当县令,上任百日,却天天饮酒,整天醉醺醺的,喝的不省人事,这可恼了张飞,于是他就上耒阳县去喝问庞统,当时,庞统已经醉了,正在睡觉,于是张飞便把庞统给揪了出来,庞统却说:小小耒阳县,能有多少公事,我半日即可搞定。于是他拿起笔来,疾书如飞不到半日就搞定了,张飞赞叹道:先生真乃奇人也,百日之事,半日即可完毕。庞统说:连曹操、孙权我都不放在眼里,小小耒阳县算什么。于是张飞回报给刘备,刘备说:天下竟有这等奇人也。于是立刻去迎接庞统,庞统这才拿出鲁肃的荐书刘备这才知道他就是凤雏先生。

    凤雏这个人,相貌怪异,不拘小节,所以说,行为也怪异,但是才能却是常人不能比的,但是我却觉得他思想也怪异,我从来没有想到过他将要干什么,在落凤坡的时候,庞统身中数箭,但却还有一口气,于是便写了一封遗书,极力推荐,射死自己的主谋:黄权。所以我实在是搞不懂,庞统为何要做这件事。所以我觉得他思想也怪异,正因为他的怪异,他不会按照正常人的思路来思考,所以除了诸葛亮没有人理解它,真是英雄无用武之地。

    凤雏先生庞统虽然得到了刘备的重用,但是好多人在质疑他,真是可惜呀。

  • 2、 读庞维国《自主学习》后感

    读庞维国《自主学习》后感

    目前在许多英语教学课堂中,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信息,学生只需进行接受、记忆、模仿学习。课堂教学以教师讲、学生听和教师问,学生答这种单一和单向的刻板教学方式为主,使学生成为语言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英语课程就显得更加枯燥无味,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受到束缚,使学生失去了学英语的信心。同时,初中学生在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方面,由于学习态度和动机、老师的引导、学习环境,学习任务等诸因素的影响,英语自主学习能力较弱。

    我国学者庞维国将自主学习概括为: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他的书中关于自主学习的思想引发了我对以往的教学行为进行系统的整理、思索、甄别,从而使我思考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实现。

    事实上,语言教学的重要目的就是使学生掌握语言的交际和运用能力。在这种情况下,英语课堂教学需要引进一种能面向全体学生施教,有利于学生全面开展语言实践活动的教学模式--自主学习,也是探索英语教学的最佳方式。我们应该有针对性地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态度和动机,实施自主学习策略教学,使英语教学生动化,让学生领悟自主学习的过程,掌握自主学习策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态度动机

    在初中英语教学和工作中,教师经常会面对一些没有学习兴趣、缺乏学习动机,以及由于各种原因在学习中产生失落感甚至放弃英语学习的学生。如八年级学生处于两极分化最厉害的时期,部分学生由于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学习积极性减低。关注两极分化时期学生的自主学习策略使用,如何激发这类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广大教师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知识的掌握过程实质上是学生认知结构的建构过程,教学效果(更为直观地说是学习效果)直接取决于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认知结构),以及如何高效运用这些知识来加工所面临的学习材料(自主学习策略)。一个策略学习者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有能力为自己设定真实的、富有挑战性的目标,能够运用执行性控制过程去创建一个学习计划,挑选实施这一计划的方法并对这一过程进行监控,这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的高度的认知加工活动,可以使其进行高效的学习。教师要在了解目前的动机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际,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条件,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自主发现,鼓励学生成为一个自主学习策略者。

  • 3、 《三国演义》之赵云

    我乃常山赵子龙是也!这句话大家一定听得十分的熟悉,没错他就是蜀国五虎大将之最,手持长枪,身披白甲,胯下白马人称常胜将军的赵云。

    赵云一生立功无数,而且每一次战斗都不会失败真是十分的厉害,好像年终时有70来岁,在当时能活到那个时候是十分的不容易。(医学条件十分的差)要想身体强壮也只有一个办法就是习武,不习武的谋士死的比较早的有曹操手下十分得力的军事郭嘉。所以因为习武赵云在60来岁还在战场上拼杀。可见赵云的体力是多么的好。赵云的勇猛是十分的厉害的,尤其是在几个典型的例子上,一是舍身救阿斗,二是在老年的时候不顾一切力斩五将。

    话说是诸葛亮火烧新野之后刘备带老百姓南下,遭到来了曹操的攻击,下场十分的残但是总算自己逃出来了但是刘备的几个妻子却难逃厄运,所以赵云去找刘备的妻子,虽然找到了但是刘备的妻子不肯来(当时也是带一个人突围是不肯能的事情所以赵云就一个人闯入了曹军,十分的厉害,曹操站在高处见有如此猛将十分的欣慰于是就下令不可以放冷箭但是赵云在军中毫不在乎最终突出了重围。把阿斗交给了刘备。)

    在赵云60岁以后,又有敌人来犯,赵云请战说:这是老将军的最后一战,刘禅允许。在在战场上赵云连斩了魏军的4位将军,还活捉了一位勇气十分的可贵,十分的可赞扬。当时的赵云已经是个年迈的老人做到这一点十分的不容易。

    赵云的忠心:赵云的忠心从救阿斗的时候就体现出来了,赵云一人,怀抱阿斗,在曹军中杀出一条血路,要有多么强大的忠心,如果在杀的途中赵云半途而废那又怎么样那?当然情况不容乐观了。

    刘备能有这样的人才是在是十分的幸运,五虎大将中哪一位不是英雄那?

  • 4、 三国演义之读后感

    三国演义之读后感范文一

    《三国演义》这个名词大家都熟悉吧,它是中国古典四大名着之一。作者是明朝的罗贯中,书的大概内容是:东汉末年,汉灵帝刘协昏庸无能。后被董卓夺权,曹操等地方诸侯组成联盟,立袁绍为盟主,征讨董卓。董卓后被吕布谋反刺死。再经过一番群雄割据,刘备、孙权和曹操三国鼎立。刘备占益州(今四川),曹操占北方大部分地区,孙权占江南地区。就这样,又经过了100多年,曹操手下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夺权。建立晋朝,统一天下。其中有三个经典的故事是诸葛亮的三把火,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火烧赤壁,每次针对的敌人都是曹操,虽然曹操拥有百万雄师,但对于才华横溢的诸葛亮来说,几把火就可以将这些兵士烧的片甲不留。下面来走进这三把火了解了解它们吧!

    第一把火。火烧博望坡三国前期,曹操为了统一全国,而攻打刘备,此时刘备投靠刘表,驻在新野。曹操派大将夏侯敦进攻新野。这时刘备已经请出了诸葛亮。诸葛亮在新野设下埋伏,令赵云去诱敌深入,然后火攻。夏侯敦一时轻敌,大败而归。

    第二把火,火烧新野,火烧博望坡之后,曹操不甘心,卷土重来,派曹仁和曹洪两名大将率大军进攻新野。诸葛亮觉得新野不能久呆,就留下空城,民房屋上藏硫磺等引火的东西。曹军进城之后住入了民房。夜里狂风大作,埋伏在城外的刘备军往城里射火箭。大火迅速烧起来。曹兵逃奔出城,被刘备军截杀,再次大败而归。

    最后一把火,火烧赤壁,曹操在有利形势下,轻敌自负,指挥失误,终致战败。孙权、刘备在强敌进逼关头,结盟抗战,扬水战之长,巧用火攻,终以弱胜强。此战为日后魏、蜀、吴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同学们,三国给了我许多启发,也让我开始对历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人要足智多谋,不能野蛮行事,做事还要三思而后行!!

    《三国演义》之读后感范文二

    利用这个暑假,我阅读了四大名着之一的《三国演义》,《三国演义》写了我国历史上三国时期魏、蜀、吴的兴衰史,展现了一大批英雄形象,串连了一个个智谋故事,读起来让人欲罢不能。

    《三国演义》内容大至从东汉末年桃园三结义一至写到三家归晋,总共写了五个阶段: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割据、三分天下与三家归晋。从三国演义产生的82个成语

    正如《三国演义简介》中所评说的那样:《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成熟的长篇小说。作品取材于东汉末年和魏、蜀、吴三国的历史,在民间传说、民间艺人创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工而成,其取向是现实主义的。小说在思想

  • 5、 《三国演义》之读后感

    《三国演义》读后感

    我用了近一个星期读了《三国演义》一书,真是收益非浅啊!《三国演义》是一部断代体古典名著小说,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首先我看到的是像滚滚长江东逝水这一类脍炙人口的诗句,接着引入正文。第一句话这样说到: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句话不无道理。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书中还有上百个人物、无数的军事谋略,加上作者本身借着历史人物,来阐述忠、教、仁、义、爱的道理,更是深入人心。它写的庸主献帝、刘禅,无能之辈吕布、袁术、袁绍、刘表、刘璋,气量狭隘的周瑜,长厚的鲁肃,勇者张飞、许楮、典韦,无不个极其态。这些人物给了我很深的教育。

    虽有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这本书当中所描述的几个英雄人物。先说关羽。这是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而约好一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不但仍算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三国演义》表现关羽的方法也极简单: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后来加上赤兔马,又读过《春秋》,刮骨疗毒不怕疼,斩颜良,诛文丑,几乎变得天下无敌。他的所做所为值得我们学习。

    封建统治时期需要忠臣,需要一个能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这就是诸葛亮。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鞠躬尽瘁。他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为这种人应该相貌非凡,可书中描绘的却十分简单: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他的所做所为给后人很深的印象。现说曹操。

    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可能是因为他的儿子篡了汉。他说刘备与他是并世英雄,说得刘备都不敢听,但是他没有杀刘备,虽刘备正是他的瓮中之鳖。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梦也梦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诸葛亮,与其誓不两立,只要把诸葛亮杀了,东吴的天下就太平了。后来又发现刘备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杀刘备,至少把他留在东吴,东吴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浅,气量狭小,非英雄也。这也与曹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曹操还是个实干家,曾经行刺董卓,矫诏聚诸侯讨伐董卓。这些使我感到

  • 6、 《三国演义》读后感之吕布

    吕布,为人英勇无敌,但见利忘义,目光短浅,有勇无谋。吕布第一次在演义中亮相的时候就很是高调,原本是丁原义子,后被董卓收买,杀了丁原,做了董卓义子。在汜水关与十八路诸侯作战,大战刘关张三人。后来又与董卓产生矛盾,刺杀董卓后占据徐州。后被曹操打败,在白门楼被曹操处斩。 吕布武艺高超,三国中有许多武艺高强的武将,但吕布决属第一。在与许多将领的交战中往往是“只一合,刺于马下”,刘、关、张三英联战吕布,也不过是个平手。但他有勇无谋,言而无信,才导致最后的失败。 他还见利忘义。丁原、董卓作为他的义父,最后都被他杀了。刘备在他最困难时收留他,反被他恩将仇报夺了徐州,最后他却被曹操所杀,也许就是“多行不义必自毙!” 吕布是三国第一猛将,但不是三国第一人。我们感慨吕布。叹息吕布,甚至崇拜吕布,但是千万不能学习吕布。自私的人或许有人们值得同情的地方,但是不要忘了他为什么会自私。是乱世的背景?是利益的贪婪?还是人性本就自私?不,一切都只是因为人的追求有所不同,信念有所不同。所以,关键还是在于一个人自己的本质和追求,一个人自己的态度决定了他是否处于一个乱世,决定了他是否配做英雄。

  • 7、 《三国演义》读后感之关羽

    他“面如重枣,唇若图脂,丹凤眼,蚕卧眉。”相貌堂堂但感觉表情永远是很严肃的,不仅武艺超群,能温酒斩华雄,杀颜良、诛文丑,水淹七军,还非常勇敢,刮骨疗毒不怕疼。真是所向披靡!尤其是在战斗中,一副骁勇善战的样子,十分威猛。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美髯公”关羽,他的忠、义、勇,都很令我钦佩。 关羽的忠,惊天地,泣鬼神。关羽忠于当年桃园三结义的誓言,拒绝了曹操的封侯赐爵,为了寻找大哥刘备,他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 关羽的义,惊天动地。关羽讲义气,不管谁对他好,他都会知恩图报。赤壁大战曹操大败,逃跑到华容道,关羽为了报答曹操义释了他。所以,现在许多庙里都供奉关公的神像,这使他成为了忠义的化身。 关羽的勇,惊世骇俗。“千里走单骑,过五关、崭六将”闻名遐迩。关羽为了见到他的兄长刘备并为了保护好刘备的两位夫人,一路拼杀,无人可敌,无人可挡,“单刀赴会”。 而现在的我们就是:忠,是忠于师长、忠于工作;义,是守道义、讲信誉;勇,是勇敢地面对挫折、敢于见义勇为,做一个有骨气的人。我们这个社会上,虽然也有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可是,还有更多人为了自己的利益背信弃义,伤及无辜。当你为了一己私利而立场不坚定时,多想想关羽吧,或许你就会迷途知返,悬崖勒马。

  • 8、 《三国演义》读后感之曹操

    编者按:曹操,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汉族。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2] ,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曹操在世时,担任东汉丞相,后为魏王,去世后谥号为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去年暑假,爸爸给我买了一本《三国演义》,我利用整整一个暑假的时间读完了《三国演义》。这部古典名著深深地吸引了我。

    很多同学看了《三国演义》后,非常喜欢刘备、诸葛亮、关羽等人,我却很喜欢曹操。《三国演义》中对曹操的评论是治世之能人,乱世之奸雄。我觉得罗贯中说曹操是乱世之奸雄,有失偏颇,我想为曹操鸣不平。在我心中,曹操的形象是高大的。

    曹操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曹操是自《诗经》后重振四言诗的作家,他的五言诗也颇具乐府民歌的色彩。他和曹丕、曹植并称三曹。父子三人以其显赫的政治势力和杰出的文学创作居于当时文坛的领袖地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他面对美酒而高歌,感叹人生年华能有几何。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他面对忧愁困苦,借酒浇愁。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他尊重人才,唯才是举。

    曹操是一位宽厚旷达的领袖。讲他心胸旷这是有证据的:如果他不是豁达大度,怎会有当关羽走时彼各为其主,勿追也的感叹?如果他不是宽厚仁爱,怎会有当郭嘉丧时临其丧,哀甚的悲痛?这一切说明曹操的心胸旷达。

    曹操是一位纵横捭阖的政治家。曹操参与的大小战役有许多。如破黄巾,斩刘辟、黄邵,攻下邳,绞吕布。特别是官渡之战,曹操以公兵不满万,伤者十二三的情况战胜众十余万的袁绍。他的胜利是侥幸吗?不,绝不是!这说明了曹操过人的军事才能。有人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是卑鄙。但我不这样认为。曹操处在一个群雄角逐的年代,英雄们四处割据,四处扩张,在这样一个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年代,挟天子以令诸侯正说明了曹操有高超的政治手段。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漫步于历史的书页,穿越历史的风云,曹操的高大雄伟的身姿令我钦佩折服。

    评语:小作者对《三国演义》颇为熟稔,写作时材料信手拈来。作者敢于突破既定的观点,通过阅读《三国演义》,对曹操产生新的认识,这难能可贵。他认为罗贯中说曹操是乱世之奸雄有失偏颇,作者认为曹操是一个才华横

  • 9、 《三国演义》之赵云读后感
    我乃常山赵子龙是也!这句话大家一定听得十分的熟悉,没错他就是蜀国五虎大将之最,手持长枪,身披白甲,胯下白马人称常胜将军的赵云。 赵云一生立功无数,而且每一次战斗都不会失败真是十分的厉害,好像年终时有70来岁,在当时能活到那个时候是十分的不容易。要想身体强壮也只有一个办法就是习武,不习武的谋士死的比较早的有曹操手下十分得力的军事郭嘉。所以因为习武赵云在60来岁还在战场上拼杀。可见赵云的体力是多么的好。赵云的勇猛是十分的厉害的,尤其是在几个典型的例子上,一是舍身救阿斗,二是在老年的时候不顾一切力斩五将。 话说是诸葛亮火烧新野之后刘备带老百姓南下,遭到来了曹操的攻击,下场十分的残但是总算自己逃出来了但是刘备的几个妻子却难逃厄运,所以赵云去找刘备的妻子,虽然找到了但是刘备的妻子不肯来(当时也是带一个人突围是不肯能的事情所以赵云就一个人闯入了曹军,十分的厉害,曹操站在高处见有如此猛将十分的欣慰于是就下令不可以放冷箭但是赵云在军中毫不在乎最终突出了重围。把阿斗交给了刘备。) 在赵云60岁以后,又有敌人来犯,赵云请战说:这是老将军的最后一战,刘禅允许。在战场上赵云连斩了魏军的4位将军,还活捉了一位勇气十分的可贵,十分的可赞扬。当时的赵云已经是个年迈的老人做到这一点十分的不容易。 赵云的忠心:赵云的忠心从救阿斗的时候就体现出来了,赵云一人,怀抱阿斗,在曹军中杀出一条血路,要有多么强大的忠心,如果在杀的途中赵云半途而废那又怎么样那?当然情况不容乐观了。 刘备能有这样的人才是在是十分的幸运,五虎大将中哪一位不是英雄呢? 更多精彩读后感推荐: 《难忘那微笑》读后感 《父亲的菜园》读后感 读《钓鱼的启示》后感 《快乐的钥匙》读后感 《无心的错误》读后感
  • 10、 三国演义之赤壁读后感

    赤壁读后感范文一

    当你看到这题目时,一定回想起《三国演义》的一篇文章。里面有哪些些什么呢?我真想知道啊!今天,就让我带着这个疑问去阅读这篇著名的文章吧!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东汉未期,曹操率领大军到南下,想夺取江南东吴的地方,就开始与周瑜他们打起水仗来,周瑜的手下有个叫黄盖的人,他想了一个好办法,正与周瑜商量着,他说:“我们士兵比曹操的士兵还要少的都成一大截了,就按认识算我们也一定输透了,所以我想到了这个必胜之计,那就是用火去攻击,先让他们把船连起来,用东风把火烧过去赶他们上岸再打。周瑜听了这说:“好!”周瑜把船想平稳的秘密让曹操他们知道为他们上当,他们果就把船连接在一起。周瑜他们感受到东风就立即用火攻击,不了之下曹操的船这火了,立即逃上岸,从华容道逃跑了。

    在生活中,也有着利用脑子去赢利的。像:在玩飞行棋那样,它不是光利用收取玩的,它同时也要使用我们的小脑袋和滑得像剥了壳的鸡蛋一样滑的小手还有幸运与小小的眼睛才会有可能赢哦!但是在玩的时候也要记得这句经典的名言“友谊第一,比赛第二。”无论是输还是赢,我们都是最好的朋友。

    最后然我们记住这一句经典名言吧!“友谊第一,比赛第二。”

    《赤壁》读后感范文二

    曹操率领大军占领荆州,虽然威震四海,势如破竹,但是却十分骄傲,警惕性不高,认为孙刘联军不堪一击,一举就可以击破。所以,曹操对孙刘联盟估计不足

    而孙刘联军水陆两军人马不足五万,虽然力量弱小,但是上下军民团结一心,所以士气大增,并在周瑜的正确指挥和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帮助下,找到对方的弱点。

    月,曹操率领10万大军,进攻刘备。周瑜、黄盖等人发现连环船有不易躲避火烧的致命弱点,决定利用火攻;江南每年在12月有几天是反常吹东南风;为方便放火,周瑜、黄盖使出“苦肉计”,曹操蒙骗上当。而联军充分利用了有利的条件,所以赢得胜利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赤壁之战,曹操的所有水军全部丧失,而刘备、孙权在赤壁之战后实力大大增强,曹操失去了在短时间内统一中国的机会

    曹操为什么会输得如此惨烈呢?是兵力不够吗?难道他的十万大军还胜不过孙权的三万人马?是曹操轻易信人,是曹操太轻敌,仗着自己人多,周瑜人少,就一定会获胜,掉以轻心

    赤壁之战一个以少胜多的战役,制胜的根本在于诸葛亮聪明的神机妙算、周瑜足智多谋、曹操的听信谣言。这也让我懂得了:一个人不仅仅要拥有聪明的头脑,还要学会做任何事都不能够掉以轻心,不能够听信

  • 2019-09-20

  • 2019-11-12

  • 2019-10-29

  • 2023-02-14

  • 2019-09-20

  • 2019-09-20

  • 2021-07-23

  • 2019-09-22

  • 2019-09-20

  • 2019-09-22

  • 2019-09-20

  • 2019-09-21

  • 2019-09-22

  • 2019-09-22

  • 2019-09-20

  • 2019-10-29

  • 2019-09-21

  • 2019-09-20

  • 2019-09-21

  • 2019-09-20

  • 2019-09-25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10-24

  • 2019-10-29

  • 2019-09-25

  • 2019-09-22

  • 2019-09-22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09-20

  • 2019-09-22

  • 2019-09-20

  • 2022-04-02

  • 2019-11-06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2

  • 2019-09-20

  • 2019-09-21

三国演义之庞统》读后感
三国演义之庞统》读后感有哪些呢?三国演义之庞统》读后感栏目为大家提供海量的三国演义之庞统》读后感,2024三国演义之庞统》读后感,三国演义之庞统》读后感范文等,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