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牛犊顶橡树读后感 > 地图 > 牛犊顶橡树读后感,2024牛犊顶橡树读后感
牛犊顶橡树读后感相关栏目
牛犊顶橡树读后感热门栏目
牛犊顶橡树读后感推荐
牛犊顶橡树读后感

(共 2871 篇)

  • 1、 《牛犊顶橡树》读后感2500字
    一口气读完索尔仁尼琴的自传《牛犊顶橡树》一书,首先想到的是与牛犊顶橡树意思相同的中国说法蚍蜉撼大树和胳膊拧大腿。然而,索尔仁尼琴是自信的,他被克格勃驱逐出境来到欧洲后,不无得意地说牛犊并比橡树软弱无力。相比之下,我们的缺乏勇气和自信是显而易见的,因为我们这两句谚语的完整说法是蚍蜉撼大树自不量力、 胳膊拧不过大腿。在我们国人的心目中,蚍蜉是永远撼动不了大树的,胳膊是永远拧不过大腿的。当我们碰到大的困难和压力时,往往潜意识里会回响起这两句话,用这两句话来作为自己明哲保身、委曲求全的挡箭牌 。 那么,索尔仁尼琴仅仅是一只初生的牛犊吗?仅仅是因为初生牛犊不畏虎,才去一个劲地顶橡树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牛犊的勇气(换成中国的说法就是蛆蟀的勇气)究竟来哪里呢? 其一,坚定的信念。索尔仁尼琴开始写作的环境是相当恶劣的,作家像革命者一样,成为地下工作者,一切得偷偷摸摸地进行。写作的同时,要煞费苦心地去想该把未完成的作品藏到哪里去,一天结束,不检查一下是否一切都藏停当了,不想好如果夜间有人叩门,他该做些什么,他是不会睡觉的。那时,他必须在生活中采取一切办法使自己更安全些:把写好的纸页卷成筒形,把一个个小纸筒装进香槟酒瓶里,然后,再把酒瓶埋在他的菜园里;把手稿拍成微缩胶片,然后把微缩胶片藏进书籍封皮里,再寄到国外;用很薄很薄的纸,用如同葱籽一般的小字写得密密麻麻,行距很小,不留页边,而且正反两面都写满,以减小手稿的体积。把草稿、计划、未定稿全都消灭焚毁;把自己的作品背下来,只以腹稿的形式保存;甚至为了安全,保持独身不娶妻子。那时,不仅不会有人出版他的作品,就是一行字就需要他付出头颅作为代价。尽管如此,他还是坚持着写作,为真理而忧心如焚,而写作的目的只是在于不忘怀这一切(指监狱集中营生活),指望有朝一旧为后代人知晓。在书末,他给自己的一生总结说:我一生中苦于不能高声讲出真话。我的一生都在于冲破阻拦而能够向公众公开讲出真话。在专制时代,讲出真话是需要勇气的,也是要付出代价的。他的被逮捕,被驱逐出境,即是付出的代价之一。要有足够的勇气,就需要坚定的信念来支撑: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说出真话有绝对的自信,相信它们在历史上的价值和意义是伟大而崇高的,相信美好时光终将来临,相信完全的开放性时刻会到来。 其二,周围有血有肉的人的理解、支持、温暖、尊敬和鼓励。在当时,索尔仁尼琴认为自己文
  • 2、 读《牛犊顶橡树》有感2000字
    有的人天生就不会向这个世界妥协,比如前苏联红军大尉索尔仁尼琴,在战斗中表现勇敢,对自己和下属要求严格,遵守纪律,还曾荣获过两枚勋章,这么一位红军军官,按道理百分之百应该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继续沿着仕途的阶梯一步步往上爬。可是他不,后脑勺里面的那块反骨作怪了,对当时的最高政治领袖斯大林,索尔仁尼琴很看不惯,更糟糕的是他把看不惯转换成了行动,在给友人的一封信中,他指桑骂槐地批评了斯大林,谁知这封私人信件被苏军反间谍机关发现,1945年2月,索尔仁尼琴被捕人狱。 被捕之后,经过了两年多的监狱集中营生活,他看到了斯大林统治下更多的黑暗,这个很早就已经倾心文学的人,在他最倒霉的时候拿起了笔,要真实地记录下这一切。命运之神赐予的一次厄运,引导索尔仁尼琴走上了另一条人生的道路,正如他在自传体长篇随笔《牛犊顶橡树》一书中所写的:如果不是把我拘禁起来,我是无论如何不会想到自己会成为一个作家的。 一个人在那样恶劣的环境中还会想到写作,这是非常不容易的。索尔仁尼琴也知道自己写作的意义:不仅不会有人出版我的作品,就连一行字也需要我付出头颅作为代价。这种一手提脑袋一手拿笔的写作姿势,世界上恐怕不多见。当听到那些生活有保障的名作家在广播里唠叨,如何养成良好闲适的写作习惯,应当怎样在工作日一开始便集中精力时,他疑惑不解;当看到那些目睹过阴暗年代的作家想一溜而过,不告诉读者主要的真理,只是说些鸡零狗碎,想用舒缓的油膏粘住人们的眼睛时,索尔仁尼琴不再只是疑惑不解,他简直愤怒了:他们,这些有地位的作家,不受威胁的作家,干吗这样胆小怕事? 索尔仁尼琴把他当时的经历比喻为地下工作者,在《牛犊顶橡树》中他写道:我们不敢公开地说和写,向朋友们诉说我们的心头所思所臆和事情的真实情况我们甚至不敢相信纸张,因为斧钱依然悬在我们的颈上,随时都有斧起头落的可能。 当然,从另一个角度看,当一名地下工作者似的作家也有优越性,他的笔是自由的,既不需要想像书刊检查官,也不需要想像编辑大人,除了真理,再也没有什么在他头上回荡。在《牛犊顶橡树》中,索尔仁尼琴甚至还用一段优美舒缓的文字描述过他那些日子里的生活片断:我在距离高级僧侣方舟般的小房只有十米远的地方散步,周围是参天的千年古老锻树,有三年时间的朝朝暮暮,每天我都在树下踱步,幻想着遥远的光芒四射的自由在另一种光明的年代,在天色大亮的国度。 就这样,整
  • 3、 橡树
    年轻人和老人 你们的一生 要如那棵橡树 春天他金灿灿—— 一树活的黄金 繁荣的夏季 来了又复去 秋天换装时 染一身肃穆—— 重新换上了金衣 满树的叶子 终于落尽了 看,他昂然屹立 只剩树干树枝—— 赤裸裸的

  • 4、 致橡树读后感

    致橡树读后感(一)

    《致橡树》可称得上是美文中的精品。这首诗热情而坦诚地歌唱了诗人的人格理想和爱情观。

    深情相对,比肩而立的橡树和木棉,是我国爱情诗中一组品格崭新的象征形象。这组形象的树立,不仅否定了老旧的青藤缠树、夫贵妻荣式的以人身依附为根基的爱情关系,同时,也超越了牺牲自我,只注重于相互给予的互爱原则。它完美地体现了富于人文精神的现代爱情:真诚,高尚的爱应以不舍弃各自独立的位置与人格为前提。

    爱一个人是可以爱他到牺牲自己的生命,而不是借着对方的高枝往上爬,也不是为了炫耀自己而欺骗对方的感情。《致橡树》远远超越了这些,它是新时代的人格在爱情观念上对前辈的大跨越的超越。这种超越出自向来处于仰视,攀附地位的女性更为难能可贵。

    诗歌对爱情理想的歌唱、高扬,树立在极有思想含量,极有力度的否定之上。诗人按照先破后立的艺术构思,在诗的开头首先否定了种种世俗的爱情观,着重强调了爱的基础独立、平等。在作者舒婷看来,尤其是作为女性诗人看来,她有没有真正的独立平等意识,是不是十分珍视自己的独立人格和尊严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一个女性必须具有的。

    文章的后几句话总结了爱情,总结了真正伟大的爱情就必须具备坚贞、忠诚、互敬等原则。真正的爱情并不是几句甜言蜜语,也不是只爱虚表,而要爱屋及乌,爱他的优点,同时,也包容他的缺点,就像舒婷写的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致橡树读后感(二)

    诗人借木棉和橡树,来呼吁平等,自由,和谐,同甘苦共患难的真情。爱你不是因为你可以给我带来更多的利益也不是因为你我可以站在更好的舞台,仰望更广阔的天空。和你在一起不是只给你带来新鲜感,也不是只把我的优点整日的在你面前展示。和你在一起不是单纯的为了某一方面,也不是为了让你现在我的肩膀上看得更远。爱你不和你有很远的差距,我想和你在一起,无论是风雨还是艰难险阻,都愿意给你依靠和陪伴。我希望和你希望是一棵树,跟紧紧的抓在一起,叶很好的相融,不管我们需要面对什么,都要对生活用心的微笑和致意,即使没有人懂,我也要和你终身想依。你的一切我都爱。

    诗中所表达的爱不仅是纯洁的,更是伟大的和高尚的。这样的爱情有共同的伟岸和高尚,走共鸣的思想和灵魂,扎根于同一块根基上,同甘共苦,冷暖相依。

    致橡树读后感(三)

    第一次读到舒婷的《致橡树》是在高中的课本中,记不起当时老师是怎样解说这首诗歌的,感觉自是很朦胧,多年后的

  • 5、 橡树作文
    年轻人和老人你们的一生要如那棵橡树春天他金灿灿——一树活的黄金繁荣的夏季来了又复去秋天换装时染一身肃穆——重新换上了金衣满树的叶子终于落尽了看,他昂然屹立只剩树干树枝——赤裸裸的
  • 6、 路旁的橡树读后感

    路旁的橡树读后感(一)

    今天,我读了《路旁的橡树》这篇文章。文章写了筑路工人在修路的过程中为保住一棵橡树,只好在这个地方修成了弯曲的马蹄形,过往的人都赞叹说筑路人的高尚心灵。

    读完这篇文章后,我也受到很大的启发,从筑路人的行动中受到教育。如果他们砍到了这棵橡树,公路会很笔直。但草原上却少了一个绿色的哨兵。过往的行人也就不会有赞叹。可是他们保存了这棵树,公路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也成为了过往行人的一道风景。这棵橡树给人们带来了凉爽,也能防止水土流失,还可以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改变空气质量。所以我们一定要保护大自然,爱护大自然,珍惜每一棵树,他会给我们人类带来好处。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保护我们身边的植物。

    这个小故事却让我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这篇短文,讲述了人们在修筑公路时,计划将路修得宽阔而平坦。但在途中发现了一片不大的灌木林,为了让那片灌木林不再消失,为了让那些挺拔的橡树不再倒下。施工队花费了大量的财力、人力和物力,临时改变了计划。绕过了那片灌木林,让原本设计的笔直公路在一个地方突然弯曲成马蹄形。人们保护环境,保护自然的意识从此处体现。读到这里,我联想到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许多小细节。虽然很不起眼,但也很重要。有的人走在大街上,随手将塑料瓶置于地上,这对于他来说也许是一件小事,但对于环卫工人来说要付出多倍的劳动和汗水,对于一个城市来说也是一个污点;有小朋友践踏草坪,出于贪玩与嬉戏,这对于这些孩子来说无所谓,但是少一片小草,我们的城市就少一点绿色,少净化了一些空气;当我们漫步于操场、小区,随手揪下一片绿叶,对于我们来并没有什么,但让树木多了一份痛苦,让我们少了一丝阴凉。这些都是生活中再小不过的事情,都是举手之劳。而修筑公路的人们为了保护环境,保护自然,不惜花费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把公路修成了马蹄形。

    难道我们连这些举手之劳都做不到吗?

    人们为了保护一棵高大的橡树,改变了原来的计划,把一条像箭一样笔直的路修成了马蹄形的。

    工程师和工人们大概知道砍掉一棵树会造成什么影响,树毕竟是无公害植物,它还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出新鲜的氧气,真是人类的好朋友空气制造商。

    路虽然绕远了一点,但是坐车过往这里的人们都没有责怪工程师和工人们,而是不约而同赞赏了工程师和工人们的做法,这说明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们有了环保意识。

    读了这篇课文,让我想起了第七课课文里面描写的那些无知的

  • 7、 《致橡树》读后感

    《致橡树》一诗,采取“木棉树”的独白口吻与“橡树”对话,在当时的诗歌创作上,这种手法是具有开拓性的。以下是《致橡树》读后感,欢迎阅览!

    《致橡树》读后感【1】

    无论是看小说、看电视还是听歌曲里面总少不了有关“爱情”的字眼。“爱情”到底是什麽?我不知道但我了解它并不像电视剧中所演的那样简单的“追逐”、也不可能全部都像小说中写得如此之“缠绵”好像也不会是歌词中唱得那样“轻松”。

    它需要负责任需要从中得到自己精神上所缺乏的东西。或许这样说来不如举个例子。电影“泰坦尼克号”的结局就说明了真正的爱情意味着的是责任。只有这样相爱的两个人才会幸福才会在幸福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我认为爱情首先应该建立在男女平等的基础上。两个人互相尊重。正如作者舒婷在《致橡树》中进行否定的“泉源”、“险峰”、“日光”、“春雨”一样。如果连彼此地位都不平等那末也就没有爱情可提。作者还彻底否定了“凌霄花”和“鸟儿”的追求名利和丧失自我的庸俗爱情。我认为男女双方都有追求远大人生理想的目标不屑庸俗或不平等的爱情追求。

    然后作者将自己化作木棉与男友橡树的形象“站在一起”。他们身心相连共同面对人生。其实我很赞同作者强调的人的独立意识。无论男女都应该有自己的独立的事业都有自己的追求自己的空间彼此独立。在彼此尊重、爱慕的基础上携手并进共同面对共同享乐。相互扶持依恋更爱对方的理想事业。

    在我心中爱情是高尚的是美好的是催人奋进的!记得美国著名作家捷克·伦敦的小说《墨西哥人》的一些情节说明了“爱情与崇高的目的相结合能撞击出耀眼的火花”!

    我现在16岁属于人生不可多得的大好时光。不过在这阳光明媚的路上也充满无数诱惑就好像在路旁长着美丽而有毒的蘑菇一样唯一能给我们安全的人就是我们自己。爱情不属于现在处于学习阶段的我们。我们毕竟还是少年生活的阅历毕竟不多所以我们更应该清醒头脑多思考未来的道路做应该做的事情!

    我认为应趁着短暂的青春期尽可能的丰富自己的知识开拓更广的眼界不虚度光阴!我们若利用好这段时光待到长大成人该干一番事业的时候我们不就有用武之地了吗?!生活在成功和喜悦中的我们才是最快乐的最幸福的!而如果一个高中生过分地沉浸于承认的爱情之中将来也只会换来“后悔”二字!爱情不是甜言蜜语更不是花前月下而是双方共有的责任。以现在的年龄来看我估计我们连最起码的责任都做不到就更别提爱情了!

    今天下午在言谈之中,忽然想起一首诗——舒婷的《

  • 8、 《橡树》的启示

    通过这篇文章,我明白了人不要骄傲自大,否则会产生对你有害处的后果。

    其实我们班也有这样的例子,我们班的一个同学,有次单元考试,考了第一名,就天天蔑视成绩差的同学,上课也不再认真,经常做小动作,但在下一单元考试中,他只考了79分。

    而在生活中,其实也有这种例子,在一个公司,一个经理看不起下面的小干部,自以为是,结果呢?肯定会被老板革职。

    为什么这些人都得不到好的结果,反而事情变得更好呢?该如何解决呢?

    没有任何办法,只要你做事谦虚,踏踏实实地认真地做每一件事,跟同学和平的相处,你就会获得利处,正如古人说:满招损、谦受益。

    如果你的朋友也有这样的,请你劝告他:虚心万事能成,自满十事九空。

  • 9、 橡树逃亡读后感精选

    读后感大全编辑给你提供了以下的《橡树逃亡读后感》。即使阅读的书相同,也不能保证阅读之后的心得体会也能够相同,在阅读过作者写的作品之后,往往内心有着颇多感触。通过写作,我们可以来表现我们的所感所想。强烈建议你能收藏本页以方便阅读!

    橡树逃亡读后感【篇1】

    《橡树上的逃亡》读后感(邓可洋)最近一段时间我把《橡树上的逃亡》第一部看完了,它是一本国际获奖小说,书中的内容特别精彩,把我深深的吸引住了。书里的主人公托比是一个身高只有1.5毫米小人。

    因为托比的父亲太爱护环境了,拒绝公开一项能源发明的技术秘密,于是大家把托比一家给抓住了,只有拖比一个人逃脱了,于是全族人开始追捕他,从此,托比过上了整天东躲西藏、提心吊胆、晚上连觉都睡不着的生活。

    托比虽然经历了艰辛的逃亡,但他仍然坚信全家人会幸福地生活在他们的家园——美丽的橡树王国。

    看了这本书以后,我知道保护环境是多么的重要呀!地球是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园,好好爱护地球,爱护我们美丽的家园!书中主人公托比是我崇拜的偶像,他很勇敢、坚强,而我也是一个很勇敢、坚强的小女孩,有一次我不小心把腿给摔伤了,可我忍着疼痛,没有哭泣。

    橡树逃亡读后感【篇2】

    假期里,我看了一部非常有意思的小说——《橡树上的逃亡》,这是一本历险小说,也是一长篇保护生态环境的文章,是我们心灵的圣经。

    书的主人公是只有1。5毫米的树人托比,他在逃亡,他浑身是伤,他被全族人追捕,他万念俱灰,毫无生的希望,他跑了一天,筋疲力尽——

    托比的爸爸是大树的守护者,他的父亲为了保护橡树的生态环境,拒绝公开一项能源发明的核心技术,被邻居乔密西抓捕入狱。面对全族人的追捕,无人知道这逃亡的岁月有多长,一直支持他精神的人是他的朋友和家人。

    托比在逃亡的岁月里,与那些无理、险恶的小人斗智斗勇。这是一场环境保卫战,这棵大树就好像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而那些抓托比的人就是一些贪图钱财的人。他和他的朋友、家人正式生活中智慧、勇敢、朴素的劳动者。作者借此来赞美智慧和勇敢,嘲笑无知和权势,宣扬人间真情。

    《橡树上的逃亡》让我无比佩服托比的勇敢,爱丽莎的智慧,尼尔的义气,这不历险小说,这篇保护环境的文章教会我应该坚毅勇敢、乐于奉献,只有大家携起手来保护生态环境,我们的生活才能变得更好,充满生机与活力!

    橡树逃亡读后感【篇3】

    一个奇幻的世界,一个现实的社会。如美国大片般的逃亡,如史诗般的生存

  • 10、 致橡树读后感精选

    人们把所有丰富的经历以及学习的知识都总结在了书里,等待我们去领悟。人类的进步,都是与读书相伴而行的。阅读作品后受益匪浅,心中有了更多的想法,懂得了更多道理,此时可以抽出一点点时间写写读后感,分享自己的想法。怎么样才能写好一篇作品读后感呢?推荐你看看以下的致橡树读后感精选,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致橡树读后感【篇1】

    张爱玲曾对胡兰成倾言:“在你面前我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她在爱情面前,就像茫茫沧海之一粟尘埃,面对广阔之天空,心是欣喜而卑微的。这种爱情观,晶莹剔透如玻璃球,单纯美好,不能相守便把爱情藏于尘埃中,但却是易碎的可悲可怜,心随时都可能因为他的言行而破碎。如果人们在面对爱情时,多给自己注入勇气的精神动力,不是以弱态示人博取他人怜悯,而是勇敢地做自己,以不卑不亢的姿态活在爱人面前,这就是我最欣赏的爱情的姿态。

    “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舒婷在《致橡树》中表达出了她所赞赏的爱情观,我认为这首爱的诗歌不仅是纯真的、炙热的,而且是高尚的、伟大的。她不会炫耀自己的爱,更不会把自己低隐于俗世的尘埃。在她爱的人面前,不该有彼此的高傲威仪,而是不卑不亢,至纯至美。诗人希望把自己幻化成一株“木棉”,和心中的橡树比肩而立,风雨同舟。他们共同分担“寒潮、风雾、霹雳”,也共同分享“雾霭、虹霓”。这种坚贞的爱不仅是爱他“伟大的身躯”,更是爱他“坚持的位置、脚下的土地”。

    她的这首诗是我心中的爱情绝响。中国历史上描写爱情的诗数不胜数,但大多都是从自我的角度出发的,抒己之情,《致橡树》不止把爱情停留在倾述上,更是表达一种爱情的理想和信念。她是勇敢的,因为她不会因为爱迷失自我,懂得如何在爱人时又要尊重、爱自己,从而产生共鸣的思想和灵魂。“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叶相触是他们灵魂的触碰,根相依是他们身躯紧紧相拥,风雨飘摇或风景穷尽处冷暖相依,细看人生细水长流。

    《致橡树》所表达的爱是彼此平等的爱。如果在现实生活中,以自己独立坚强的人格,凭自己乐观向上的心态去爱,我们将会更勇敢的享受这份爱情。我爱着你,以不卑不亢的方式。正因为我不卑不亢的爱着你,我才有勇气和你风雨同舟,追随你的一切。

    致橡树读后感【篇2】

    《致橡树》

  • 2019-09-23

  • 2019-11-06

  • 2022-12-24

  • 2023-03-03

  • 2019-09-20

  • 2019-09-23

  • 2023-05-18

  • 2019-09-20

  • 2022-01-18

  • 2019-10-29

  • 2019-09-23

  • 2023-05-18

  • 2019-09-22

  • 2019-09-19

  • 2019-09-20

  • 2019-10-16

  • 2023-03-19

  • 2022-07-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1

  • 2019-09-21

  • 2023-01-17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1

  • 2021-04-19

  • 2019-09-20

  • 2019-10-09

  • 2019-09-28

  • 2019-10-09

  • 2019-10-09

  • 2021-09-09

  • 2023-01-01

  • 2019-09-20

  • 2019-10-11

  • 2023-02-02

  • 2023-01-03

  • 2023-02-15

  • 2023-03-30

牛犊顶橡树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牛犊顶橡树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牛犊顶橡树读后感、2024牛犊顶橡树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