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墨攻观看心得 > 地图 > 墨攻观看心得
墨攻观看心得相关栏目
墨攻观看心得热门栏目
墨攻观看心得推荐
墨攻观看心得

(共 9917 篇)

  • 1、 观电影《墨攻》有感

    电影《墨攻》观后感

    《墨攻》并没有象传统大片那样,过分的刻画一些太过惟美的画面,贯穿始终的色彩不是那么艳丽,而剧中血流成河的场面反而成了最艳丽的画面,艳丽的令人震惊。故事也没有那些过分磅礴的音乐,只是有着应景而又不会夸张之乐。一切都是淡淡的,逸悦的妆容,众人的服饰,甚至于革离与逸悦的爱情,也是如此,淡淡的,却又如此的令人回味着,咀嚼着。两个小时的时间,过的很快,电影几乎是一口气看完的。除了梁王偶尔两句调笑的对白外,整个观片过程都是紧张着的。

    故事以战国时期赵国攻打燕国途经粱国为背景,拥有十万军队的的赵国,对仅有四千民众的燕国可以说是势在必得的。而怯弱的梁王也从来没相信过自己可以与赵国为敌,所以他向非攻兼爱的墨家提出了援助。墨家思想非攻兼爱,他们眼中的世界应该是没有战争,没有伤亡的,他们希望中的世界是人人安居乐业,歌舞升平的。所以他们反对战争,反对伤害。即便如此,墨家此时却早已凋零,在梁王发出请求救援的时候,没有任何人对他做出响应,除了革离。

    在那样一个群雄纷争的年代,战争已经成了解决问题唯一的手段了,革离偏偏在这个年代出生了,战国春秋,中国封建社会的起始时间,200多年的混战,一直到秦王的一统天下,我想这一阶段,也应该是中国历史上天下纷争最长的年代了吧。这样的乱世,天下分久必合之势,注定了战争的发生,革离以一己之力根本无能抵抗战争,无能挽救些什么。

    然而革离还是来了,孤身前来,只为挽救梁城,减少伤亡。他的出场,没有宏伟气势,没有波澜壮阔,只是很平淡的,城门外,沙尘中,远处,慢慢的一个人一匹马,不是很高大的身材,麻质的粗布衣服,略微有些杂乱的胡子,仅此而已。然而正是这位其貌不扬的墨家战士抵挡住了赵国的十万大军,俘获了美丽少女逸悦的芳心。他那平凡的外表下,隐藏了太多的智慧,太多的才华,一人之力抗十万人,听起来似为无稽,然而他却是做到了。可是这样真的做到非攻兼爱了吗?他用来阻止赵国进攻的手段,也同样是武力,是生命,是牺牲,除此之外,纵使他有赢政之能,亦难阻止天下之争。结束战争最好的办法就是赢得战争,只有赢得了一场战争,才能结束一场战争,而当你赢得了天下战争的时候,那么才可以真正的做到非攻吧。

    智者的思想需要有知遇之人的理解,然而梁王一定不是革离的伯乐。或许开始革离可以得到他想要的信任,或许革离并无任何的二心,然而嫉妒与残忍让梁王不能忍受革离的存在,所以在赵国诈装退兵的时

  • 2、 《墨攻》观后感800字

    有一种思想,于落寞中觉醒

    ——《墨攻》观后感

    没有人可以遗忘,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

    没有人可以逃离,那个狼烟四起的战场。

    其实战争,只不过是杀戮者的游戏。

    其实人民,只不过是占有欲的祭品。

    可惜的是,没有人明白;或者说,有人明白,却不敢示于众人。于是,时代落寂了。人民麻木着,无可奈何甚至心甘情愿地向君王敬献自己的财富、粮食、妻女,人格乃至生命;战火蔓延着,张牙舞爪甚至丧心病狂地向战场索要兵器、炮火、仇恨乃至灵魂。于是,胜利者笑了,失败者哭了;于是,胜利的人活了下来,失败的人将会消失——哪怕他是无辜的—— “那在这战场上,有谁不是无辜的?!”有个声音扬起,高亢而愤怒。

    一抹惊雷划过。之后,是雷鸣的呼喊。思想觉醒的火花,在那刻,骤然绽放!于刹那间苏醒的人们开始质疑:为什么决定生死的,永远不是自己?而生死,究竟又是为了什么?

    君王说,是为了家国天下;将领说,是为了替死去的兄弟报仇。真是这样吗。“是为了满足道义,还是自己的欲望?”噢,又是这个声音。只不过这次,多了一份坚定。循声望去,在那战火的尽头,伫立着墨者革离:往后一步,他便可以离开这战场——可他来了,是的,带着他坚毅的步伐和非攻的思想,来救济一个个被战火吞噬的生灵,勇敢地向生命的掠夺者说不。于是梁城,看到了希望;和平,见到了曙光。革离带领人民向战争发起反抗,因为他,生命不再像蝼蚁般脆弱,也不再像孤鸿般无助。生命的时代觉醒了,人们开始明白战争并不是注定的,也开始相信划分人的标准不该是胜利者与失败者抑或是亲人与敌人,而是人民与人民。也正是因为他,每个灵魂,都有了生存的权利。

    可欲望的俘虏却未必领情,譬如君王。于是,革离被赶出了梁城;于是有更多的人死于铁蹄之下;于是又有了更多所谓的“失败者”……

    于是,世界彻底落寞了。

    可墨者没有放弃——他从来都不会放弃。赵军终究还是退了兵。为了让更多的生命,看似鲜活并渴望鲜活的灵魂逃离自相残杀的刑场,仅此而已。

    梁城获救了。梁城不再需要墨者。于是他带着与父母阴阳两隔的孤儿离开了。晚霞抑或血光,染红的满天的尘埃——这份残忍不适合墨者,墨者要去的地方,是另一个世界:在那儿,没有战乱,没有践踏,没有人会被迫献出自己的生命;在那儿,他要告诉孩子们:人们应选择的,是和平,而不是战争……

  • 3、 《墨攻》观后感600字

    人 性 与 矛 盾

    ——《墨攻》观后感

    城池、兵革、刀光、剑影……一次次精妙战术的运用,只见敌方战士不堪一击,木偶棋子般成批倒于梁城下。赵兵被击退了,留下的却是上千具尸体,毫无知觉地躺于异地,永远不再苏醒。

    墨者革离深谙墨家守城之术,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保住了只有妇孺子民4000人的梁城。可他此时却忧郁地伫立于成堆的尸骨前。他为了和平,为了宣扬墨家“非攻”“兼爱”的思想而来梁城守城,而此时,他却在用杀戮换取所谓的和平,给予4000生命以生的希望,却夺取了4000生命生的权利。当他在用略带忿恚的语气拒绝梁王的召见与奖赏时,他已开始怀疑,怀疑自己的信仰与学说,怀疑自己的举措是否有利于和平与生命,他似乎正在走向自己的反面,开始沦陷在理想与道义的矛盾中。

    可孰知,随后这种矛盾便愈演愈烈。革离无求回报,秉持“非攻”“兼爱”的信念为梁王守城,却被梁王及其身边阴险臣子断为是阴谋,为了保住自己地位反而追杀革离;革离真心诚意击退赵兵,拯救百姓,却遭百姓刺杀。人性的自私,贪婪,利与义的交集、冲撞使他感受到了矛盾的压迫,但更多的则是失落、彷徨与无奈。

    当他再一次为拯救梁城而回到城内,命人挖水道击退赵兵,却使心爱的人与自己阴阳两隔。能称之为美好的东西都成为幻灭,留下的只有火与血,萧索的枯草在寒风中啜泣。

    的确。人们因利益而发动战争,却也因战争将人性的卑劣暴露无遗。贤者看到了这些阴暗面,于是想力挽狂澜,却使自己一度陷入矛盾的境地。是人类的欲望,人性中的丑陋缔造了这些矛盾,使真正渴望挣脱的救世者感到心灵的煎熬,反而对自我、对未来茫然疑惑。他们痛苦着,只因他们清醒着。

    最终,革离离开了这座萧条的城池。可以谓之正义、英勇的灵魂已于纷争的战火中消泯,留下的只是依旧执意愚昧着的梁王及其子民,灰黄的苍天土地浑然一体,已然烘托了超越悲剧的悲凉。革离牵起了小女孩的手,走向远方,似乎在绝望之际依旧怀揣着希望。我不知道,他的远方通达何处。在经历了这一番折磨后,他是否看到了人性的局限性,是否会谋求出世,以获取内心的平和,而远离浅陋的世俗。又或许,他承认矛盾的存在,承认人性的浅陋,随即同意墨家支持秦国统一天下,而不再为了自己执着的遥不可及的理想空谈而使身心备受矛盾的苦熬。当然,还有一条更为艰难漫长的路,便是坚信理想,从人性出发,去改变人性的丑陋,化解矛盾。但若如此,墨者及其世代都应具备超乎人性的忍性,为理想而承受一路

  • 4、 非攻墨子读后感

    篇一:读墨子《非攻》有感

    读墨子《非攻》有感

    墨子(约公元前468前-376年),名翟,鲁国人,墨家学派创始人。他出身于手工业者,能制造机械,也通晓军事,是我国古代极为重要的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科学家、教育家、军事家和军事工程师。墨子生活时期正值春秋战国之际,当时的统治阶级为了争权夺利,相互间进行了多次残酷的战争,强之劫弱,众之暴寡。列国割据,征战不休。墨子早年接受儒家教育,后聚徒讲学,创立与儒家相对立的墨家学派。墨子长期奔走于各诸侯国之间,宣传他的政治主张。其中《非攻》就是他重要的政治主张。

    “非攻”思想有以下特点:首先,“非攻”以“兼爱”为其理论基础,是墨子为解决当时国家之间矛盾,实现其理想的必然结论;其次,“非攻”以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是人民的理论;再次,提出了处理国家间关系的一个基本准则,得到了弱小国家的支持。当时的战争不仅在大国间进行,也在大国与小国、强国与弱国、小国与小国、弱国与弱国之间进行。“非攻”对大国和强国,尤其对好战的君王是一个约束,对小国与弱国则是一个保护,得到了他们的积极响应。当时“非攻”在制止战争,减轻人民痛苦等方面确实发挥了相当作用。

    “非攻”,思想谴责进攻的战争,也就是反对侵略战争,反映了小生产者渴望安定生活的愿望,这是墨子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但“非攻”不是一般的“非战”,而是反对侵略者发动的攻伐无罪之国的战争,可以说是后世反对非正义战争的渊薮;而对于讨伐暴虐害民的有罪之国,墨子不称“攻”而称之为“诛”,他是赞同的。至于抵抗侵略者的防御性战争,墨子不仅不反对,而且是竭力支持的。从这里也可以看出“非攻”思想具有非常鲜明的时代特征,墨子所处的是诸侯相互攻伐吞并,争霸的时代。只是处于这样的时代,墨子看到了侵略性战争给各诸侯国人民带来的毁灭性灾难,所以提出“非攻”的思想

    来谴责进攻战争,来反对浸略性战争。

    墨子的“非攻”思想是通过全篇论证攻伐别国的行径大为不义,以及对这种不义行径的赞誉之荒谬。墨子首先对“利”提出了疑问,是因为它上能符合天帝的利益,而且中能符合鬼神的利益,并且下能符合人民的利益,才这么称道它吗?然后通过以盲人和正常人为例,指出这世上虽有“利”的名称,但人们却往往没有去考察它的实际存在。说盲人和正常人都能说黑色与白色的名称,但盲人却不能分辨出实际物体的黑白颜色。随后讲古代的智者在为天下考虑时,必定能顺时考虑事情

  • 5、 读《非攻》有感
    读《非攻》有感 鲁迅有部小说集曰《故事新编》,是语文课上早有耳闻的,一共是《补天》《奔月》《非攻》《起死》等十篇。其中《非攻》一篇,讲述的是墨子劝说楚王不要攻打宋国的故事。 我一向不太了解墨子,读完《非攻》,他的形象逐渐明晰起来。小说中写道:“‘对咧。’墨子说。……他看得耕柱子已经把窝窝头上了蒸笼,便回到自己房里,在壁橱里摸出一把盐渍藜菜干,一柄破铜刀,……,就打成一个包裹。”这些对墨子的描写很平实,甚至可以说有趣,让我对后文他对楚王的游说更加期待了。不管怎么说,每当我想起墨子的“对咧”,都不禁会心一笑。 文中,某人向墨子抱怨自己雇主言行不一,说定给他一千盆粟米,却只给五百盆,于是他愤然离开。墨子听后问:“如果给你一千多盆,你走么?”回答是“不。”于是,墨子说:“那么,就并非因为他们言行不一致,倒是因为少了呀!”这段对话有什么深义,我倒是没有悟出来;不过我觉得从后来他游说楚王也取得成功来看,不管是对大事还是小事,他的推理都是很严密的。 我认为墨子说服楚王的流程概括起来大致如下: 一.从劝说楚王攻打宋国的人——公输般入手,告诉他有人侮辱了自己,想请他帮自己杀了那人以引起其愤怒,说自己“义不杀人”,从而巧妙地晓之以理; 二. 说理。用类比法,以锦衣玉食却整天想着偷邻居家破衫粗食之人为例,告诉楚王攻打宋国对楚国无益; 三. 以皮带为城,以木块为攻守器具,现场同公输般展开对决,用事实证明楚国攻宋未必能获胜; 四. 再次进行说理,向楚王表明宋人守城的坚定信心,令他放弃攻宋。 我想,像墨子这样,在劝说别人时将委婉劝说与慷慨陈词相结合,讲道理和举事实并重的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非攻》的结尾也颇有意思:墨子回宋国,“到得南关外,又遭着大雨,到城门下想避避雨,被两个执戈的巡兵赶开了,淋得一身湿,从此鼻子塞了十多天。”这个结尾想表达什么呢?难道是想说墨子为挽救宋国危亡尽心竭力,而巡兵对他却依旧如此无礼?这我就不得而知了,或许是鲁迅乐意这么写吧。

  • 6、 读书范文:读《非攻》的读书

    《非攻》是鲁迅《故事新编》中的一篇。看完故事新编非攻,你打算是怎么去写感想呢?如果不知道怎么写,那么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读《非攻》的读书笔记,希望大家喜欢!

    读后感大全中有很多优质读后感范文为您提供!m.dhb100.com

    读《非攻》的读书笔记1

    眼前似是真真定定站了一个人:高个子,乌黑的脸,旧衣破裳,布包着两只脚——是吧?你也说是,明明是一个乞丐的模样——全身都蒙裹着一层黯淡的尘砾。可是不对,哪里不对?是哪一环哪一处出了差错?是他那散发着坚定却又从容、气定神闲的目光。只一抬眼,便足以射穿所有的不屑与“威严”。

    是啊,是那个人了。被称“无父”、被诋为“禽兽”也只付之淡然一笑,明明是如此善辩据理力争的人——并非无言以对,而是自有坚定的执着在心。他全身上下没有一样东西逃得出个“破”字,竟是“头也不回地走了”,哪里会顾上“学者”的体面与身份,乃至脑中眼前早是装满了小小一个“宋”——与他毫不相关的遥远的“宋”。面对立志称霸的楚王也是一贯的从容毫无畏惧,终于是软硬兼施地劝得了对方放弃攻宋,其雄才谋略如此。是说着“我等混蛋所谓行义的东西也是大人、王者所需”的人;是公输班酒后发着“丢饭碗”的牢骚时也要毅然吐出“比敲碎宋国的所有饭碗好”的人;是不懂得稍许恭维谈着“木匠的做车轮活比起会飞的木喜鹊还要巧”的人。一个“以绳墨自矫而备世之急”的才士——墨翟。

    春秋战国之交,是怎样的一副情景?在浮躁的现世的日子里回望,真是愈加模糊了。农业、手工业发展迅速,大工商业爆发,却只有些“在农与工肆之人”,小生产者,遭受着压迫,过着艰苦的生活。战争也开始愈演愈烈,而痛苦的更当是社会底层的人民群众,国破家亡也罢,反正一向是如此疾苦的命。浅陋如我,是不知那别门的诸子百家如何,却惟墨子让我心存感动。他体味着最普通却也最艰难的贫弱,他把百姓的安危放在自己的心里,当作自己的事业,主张“非攻”、“兼相爱、交相利”,有力要以力助人,有财要将财分人,有道要用道教人,以使“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创者得治”,而他也正是如此“口言之,身行之”的。这一切主张,哪怕在今天看来,也有其广泛深远的意义。充满着爱与希望的气息,凝结着将我围绕,在日趋寒冷的秋末之夜,让我心里如有微弱火眼照耀,亮堂而又温暖。

    然世人皆知“非攻”却不知“救守”,我甚而想,鲁迅先生在末年写下此文的本意或是如此。墨子带其弟-子三百人守宋,自己前往楚国

  • 7、 观看《基石》心得
    篇一:学习党教片《基石》心得体会 《基石》介绍了王辉同志作为一名组工干部为党的事业甘当基石,爱岗敬业、埋头苦干、无私奉献,坚持原则、公道正派、清正廉洁,默默无闻地在平凡岗位上争先创优的先进事迹;展现了一名优秀组工干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时代风采,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人生价值! 《基石》选题从身边的基层党组织入手,通过各地、各部门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典型事迹,展现了新时期农村、社区、非公企业、社会组织、国企、教育、机关、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等基层党组织在党的领导下和党员的带领下取得的巨大成就,阐明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性。片中的先进典型事迹让我深受教育,下面结合本支部的具体情况,谈谈我的感受。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告诫我们基层工作很重要。重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我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一个显著特点。中国共产党正是靠着一个个像牢固基石的基层组织,铺就了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道路,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从战争岁月走向和平年代,从封闭落后走向繁荣富强,从小米加步枪走向神十进天宫。做好支部的党建工作,发挥好社区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对社区乃至地区的生产持续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人才是第一生产力,是社区不断发展壮大的基础之源。面临着市场的竞争,社区人才如何挖掘、培养,人才如何稳定,新一代人才队伍如何建设?是当今社区发展亟需思考及解决的问题。我们就要通过加强党的建设,通过思想工作使大家树立一种为国企、为党的事业做出奉献的一种精神;通过关心、解决社区居民的切身问题和困难,为群众做实事,同时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从而带动地方政策创新、服务创新和体制创新,创造出更好的地方经济效益,推进社区更好更快发展。 篇二:观看《基石》记录片心得体会 今天例会结束后,支部组织党员进行观看和学习电教片《基石》。《基石》电教片对广大党员、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重点教育片,是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教育的优秀电视片。观看中,片中一个个有影响力的典型事迹和人物让全体党员教师深受启发,并从中得到深刻的启迪,对本人来讲起到一个很好的教育作用。 作为一名党员教师,我要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认真查找不足之处,从现在做起,进一步增强为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不懈奋斗的自
  • 8、 读《墨菲定律》有感心得体会

    通过对墨菲定律学习,其实通俗地说是:怕什么来什么,而且一定会来。墨菲定律是一种科学定律,让我们关注概率,抛弃恐惧、逃避、侥幸的心理,专注于改变自己能改变的事情,让事情的走向在大概率上能够变好。所以我们只要客观上存在的危险,善于做好危机管理,防患于未然。

    我们平时要善于洞悉人性,任何事情的背后都是人性的抉择和较量。所以一个睿智的人不仅会关注事物表象的发展,而是注重如何驾驭背后的人们,更会产生非常缜密的思考与判断。实际在生活过程中我们往往会听到别人演讲或讨论时一句智慧的话,一条睿智的定律,能给我们一种醍醐灌顶、豁然开朗的感觉,说明我们平时不善于思考和总结。其实丹麦哲学家布里丹讲过这样一则寓言:有头小驴,在干枯草原上好不容易找到两堆草,由于拿不准先吃那一堆好,结果在无限的选择和徘徊中饿死了。

    如何在生活中强化自我,提升境界。其实与自己付出的体力、心力、与智力成正比。每个班工作甚至每个航后、航前、过站或者再到每一细小工作中,是否看看自己,望望他人。我的所作所为是值得骄傲还是思量,都要看你的勤奋和努力,是“荡胸生层云”还是“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傲视群雄还是猥琐自卑,取决于心态,取决于视野,取决于细节。

    我们处在错综复杂的世界中,无时无刻不得与别人合作或者放弃。你怎么选择?(姚增)

  • 9、 兼爱非攻,读后感

    篇一:读墨子《非攻》有感

    读墨子《非攻》有感

    墨子(约公元前468前-376年),名翟,鲁国人,墨家学派创始人。他出身于手工业者,能制造机械,也通晓军事,是我国古代极为重要的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科学家、教育家、军事家和军事工程师。墨子生活时期正值春秋战国之际,当时的统治阶级为了争权夺利,相互间进行了多次残酷的战争,强之劫弱,众之暴寡。列国割据,征战不休。墨子早年接受儒家教育,后聚徒讲学,创立与儒家相对立的墨家学派。墨子长期奔走于各诸侯国之间,宣传他的政治主张。其中《非攻》就是他重要的政治主张。

    “非攻”思想有以下特点:首先,“非攻”以“兼爱”为其理论基础,是墨子为解决当时国家之间矛盾,实现其理想的必然结论;其次,“非攻”以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是人民的理论;再次,提出了处理国家间关系的一个基本准则,得到了弱小国家的支持。当时的战争不仅在大国间进行,也在大国与小国、强国与弱国、小国与小国、弱国与弱国之间进行。“非攻”对大国和强国,尤其对好战的君王是一个约束,对小国与弱国则是一个保护,得到了他们的积极响应。当时“非攻”在制止战争,减轻人民痛苦等方面确实发挥了相当作用。

    “非攻”,思想谴责进攻的战争,也就是反对侵略战争,反映了小生产者渴望安定生活的愿望,这是墨子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但“非攻”不是一般的“非战”,而是反对侵略者发动的攻伐无罪之国的战争,可以说是后世反对非正义战争的渊薮;而对于讨伐暴虐害民的有罪之国,墨子不称“攻”而称之为“诛”,他是赞同的。至于抵抗侵略者的防御性战争,墨子不仅不反对,而且是竭力支持的。从这里也可以看出“非攻”思想具有非常鲜明的时代特征,墨子所处的是诸侯相互攻伐吞并,争霸的时代。只是处于这样的时代,墨子看到了侵略性战争给各诸侯国人民带来的毁灭性灾难,所以提出“非攻”的思想

    来谴责进攻战争,来反对浸略性战争。

    墨子的“非攻”思想是通过全篇论证攻伐别国的行径大为不义,以及对这种不义行径的赞誉之荒谬。墨子首先对“利”提出了疑问,是因为它上能符合天帝的利益,而且中能符合鬼神的利益,并且下能符合人民的利益,才这么称道它吗?然后通过以盲人和正常人为例,指出这世上虽有“利”的名称,但人们却往往没有去考察它的实际存在。说盲人和正常人都能说黑色与白色的名称,但盲人却不能分辨出实际物体的黑白颜色。随后讲古代的智者在为天下考虑时,必定能顺时考虑事情

  • 10、 墨菲定律读后感500字心得

    在生活中,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上班前在公交车站等车时,你越是焦急地盼望,公交车越是不来,等你看时间来不及了,便急忙叫了一辆出租车时,却发现公交车已经到站了;你丢失了一样东西,怎么找也找不到,当你买了新的之后,丢失的原物却又自动出现了;在单位上班时,你越是怕出错,它越是容易出错…。这都是墨菲定律在作怪。

    在书中,作者介绍“墨菲定律”(murphy's law)时是这样说的:murphy's law is anything that can go wrong will go wrong.(凡事只要有可能出错,那就一定会出错)。它的极端表述是:如果坏事有可能发生,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并造成最大可能的破坏。墨菲定律的适用范围非常广泛,它揭示了一种独特的社会及自然现象。

    读《墨菲定律》这本书,就像和一位智者在对话。《墨菲定律》给我们带来无穷的启示:对于墨菲定律,当我们无视它的存在,就会受到它的惩罚;当我们承认它的存在,它就会帮助我们防患于未然。我们要对“墨菲定律”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加强对墨菲定律的风险规避,不断对墨菲定律的教训进行反思并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积极效应。规避风险首先要树立自信心,打破束缚自己的心灵枷锁;其次要拒绝平庸,居安思危,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最后未雨绸缪,最大限度的避免错误的发生。改变观念,从危机中求生存,从错误中一步一步走向成功。(朱九英)

  • 2021-07-30

  • 2019-09-20

  • 2019-09-28

  • 2019-11-08

  • 2019-11-03

  • 2019-09-28

  • 2019-10-28

  • 2019-10-28

  • 2019-10-28

  • 2019-10-28

  • 2021-09-01

  • 2019-09-28

  • 2019-10-28

  • 2019-10-28

  • 2021-07-07

  • 2019-10-24

  • 2019-10-12

  • 2019-10-29

  • 2019-09-28

  • 2019-10-28

  • 2021-08-24

  • 2023-04-10

  • 2019-10-28

  • 2019-10-28

  • 2021-08-30

  • 2019-10-28

  • 2019-11-11

  • 2019-10-12

  • 2019-10-28

  • 2019-09-28

  • 2019-10-23

  • 2023-05-18

  • 2023-01-13

  • 2019-10-28

  • 2019-11-02

  • 2022-03-02

  • 2021-08-23

  • 2021-08-31

  • 2022-09-13

墨攻观看心得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墨攻观看心得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墨攻观看心得、2024墨攻观看心得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