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美丽心灵后读后感 > 地图 > 美丽心灵后读后感,2024美丽心灵后读后感
美丽心灵后读后感相关栏目
美丽心灵后读后感热门栏目
美丽心灵后读后感推荐
美丽心灵后读后感

(共 3927 篇)

  • 1、 《美丽心灵》读后感

    《美丽心灵》是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书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美丽心灵》的读后感,欢迎大家的阅读。

    《美丽心灵》读后感一

    看完了《美丽心灵》,我有了很多感触。这确实是一本非常好看,非常有意义的书,不愧获得了奥斯卡金像奖。以下是我的几点感触。

    一、人际关系很重要

    书中的男主人公约翰·纳什是一个天才数学家,年纪轻轻就创造了一个着名的数学理论,最终为了表彰他在数学做出的重大贡献,授予了他诺贝尔奖。可就是这样一个传奇人物,他的性格曾经很孤僻,以致于他没有什么朋友,甚至一度患上了精神分裂症,幻想出了不存在的人与事,作为心理的安慰。由此,我感触到了人际关系是多么重要,我们与周围的人之间的交流、沟通和分享彼此感情,对于我们释放压力,保持心理健康是很重要的。不然,即使是天才,缺乏人际关系,自我封闭,也会导致严重的心理问题,就像约翰·纳什一样。

    二、爱的伟大及对夫妻间不离不弃的赞叹

    约翰·纳什患上精神病后,每天都是在家里发呆,没有目标,没有动力,像行尸走肉一样,甚至一度精神病发作,差点错杀了他的儿子。可片中作为约翰·纳什妻子的艾丽西娅对自己的丈夫还是不离不弃,还是深爱着他,自一个人独自撑起整个家庭,最后在她的支持和鼓励下,约翰·纳什才有勇气跑到大学里,也因此治好了病。是爱、是艾丽西娅对约翰·纳什的不离不弃,才让这个奇迹发生,不然,恐怕约翰·纳什下半生只会在精神病院里度过,哪有后来站在讲台上领取诺贝尔奖啊。

    三、美国人对知识的尊重

    约翰·纳什患上精神病后,为了治疗,他跑到大学里请求让他呆在图书馆与人交流,甚至还请求让他教书。大家想想,一个可以称之为“疯子”的人,跑到大学去要呆在图书馆,甚至教书,是一件多么荒谬的事!可是,这所大学却出于敬重约翰·纳什的才能,居然答应了。最终约翰·纳什在这所大学治好了他的病,也教出了很多优秀学生。这不禁让我感叹美国人对知识的尊重。

    以上便是我看完这本书后的几点感触。

    《美丽心灵》读后感二

    总是听说,思想者是孤独的。之前的理解是,一般人的思考能力达不到那个高度、那个档次,于是孤峰自傲,当然也有很多其他方面的因素。看完本片之后才知道原来让他们孤独的不只是他们自己,还有我们——每一个对天才又敬畏又嫉妒又不服的人。

    如果构成与天才对立的群体的人只是普通而平凡的人的话,也许他们不会被孤立得那么极端。可惜他身在普林斯顿大学——这个到处是天才和人才的学校。人的

  • 2、 美丽心灵读后感

    美丽心灵读后感范文一

    美丽心灵多么美好的词,什么样的心灵才是美丽的,我想不同人有不同的答案。这部电影其实很久以前已经看过,现在再看一遍发现感觉不一样了,很多新的东西加了进来,心境变了对电影的理解就不一样了,大学两年的历练,接触了很多的人很多的事,成长了!

    精神分裂症是在三院心理科预见习的时候开始接触到的,当时科室的病人以精神分裂症为主。精神分裂症主要症状为思维障碍大致有思维速度障碍、思维形式障碍、思维内容障碍等。病人还可出现幻觉,主要有幻听、幻视、幻触。对这些病人的治疗,医院以药物为主,精神性的药物副作用很大,科室里大部分病人精神萎靡,处于半睡半醒状态。由于精神分裂症目前临床上还查不出具体原因,医生的药大多是对症治疗,具体什么才是恢复没有统一的标准,如果病人在医院这段时间没有再出现一些病状,医生就会考虑病人出院,大多数精神分裂症患者需终生服药。

    电影中主角约翰纳什正是这种情况,在大学时开始出现幻觉,幻觉便伴随其一生。约翰纳什是一个简单的人,除了爱情这种生物本能,世界的物欲于他来说根本就不存在,他要的是数学,坚定的相信数学能够解决一切问题,正如他在电影中的一句话我是解决问题的高手,我想一个简单并且一生执着于一件事的人,一个敢于舍弃其它坚持自我的人,一个坦然自若活在自己世界中的人,是幸福的,每天都充实的去追求,每天都活在对问题的解决中何乐而不为呢!可我们世界是怎么了,如果我们身边真的出现类似这样的人,带来的肯定不是我们的尊敬,更多的是一种排斥、嘲笑,影片中尼尔森、班德、韩森,开始时对约翰的半开玩笑式的调戏,多少都有一点故意的性质在里面,不过约翰是简单的,简单到可以对这些嘲笑置之不理,依然我行我素,所以他是幸福的,并最终用自己的实力说话,告诉了全世界我的存在不是一种另类,人必须活得真实。

    影片中,约翰的妻子从在州长家为约翰西装袋子装上手绢的那一刻起就一直令我感动。她是坚强的,在约翰精神分裂症被被医生告知后,她没有像大多数女人一样崩溃,而是忍着疼痛去调查丈夫的病况,在约翰的两个助手阻止她进入惠乐实验室时,她给了其中一个助手一个耳光,快而狠,我想没有人会去指责她的耳光,我们更多的是被这个女人坚强所感动;她是善良的,深爱着约翰,自始至终她都没有离开约翰,在约翰服药的那段时间里她忍着所有的痛悉心照顾约翰和孩子,在约翰停止服药后,她送走了孩子,面对着约翰随时都可能对自己造成危害的

  • 3、 美丽心灵影评

    美丽心灵影评(一)

    电影总是把精神疾病逼到角落里去。把它表现得古怪、感人、可爱、滑稽、任性、悲惨或是不正当。在这里它就只是一种疾病,几乎要把生命耗尽,但对纳什和他的妻子来说,在他成为那些幸运者中的一员之前,他们仍然可能从崩溃的边缘挣扎出来。

    诺贝尔奖获得者小约翰福布斯纳什仍在普林斯顿大学教书,每天步行前往校园。这些平常事竟然使我差点热泪盈眶,这就是《美丽心灵》的力量。这是一个关于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也是一个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故事。

    在《美丽心灵》中,罗素克洛扮演纳什,詹妮弗康纳利扮演他的妻子艾丽西娅。在纳什的症状第一次变得明显起来时,艾丽西娅已经怀上了他们的孩子。它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拥有能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思想意识的人,同时受到这种意识所产生的幻觉的困扰。克洛摒弃了夸张的表现手法,通过一些微妙的行为细节把这个角色演得活灵活现。他表现出了这样一个人,在平常时他陷入疯狂状态,但在学术研究世界中却又能出人意料地重新获得超常的能力。纳什已经被拿来与牛顿、孟德尔和达尔文相提并论,但多年以来,他也一直是一个在自己的角落里自言自语的人。

    导演朗霍华德能赋予纳什一个善良的内核,促使他的妻子和他周围的人支持他,给予他希望,就像在他身处最黑暗一刻时她所说的那样,相信总是可能有些非凡的东西。电影中的纳什开始是个安静高傲的年轻人,带点西弗吉尼亚口音,他慢慢地变成了一个扭曲的、诡秘的偏执狂,以为自己是个受到国家安全机构追踪的间谍。克洛能把自己的外表神奇地变得与角色很相衬,在这部电影中总是让人信服地看起来像个47岁的老男人。

    纳什的精神分裂症有实实在在的表现方式。他相信他正受到一个联邦警探(埃德哈里斯饰)的追踪,并想象自己处于一串追逐场景当中,这些场景似乎取自40年代的犯罪题材影片。他开始在根本没有密码的地方寻找密码。一天晚上,他和艾丽西娅站在夜空下,他让她随便说一样东西的名字,然后把星星连起来勾勒出那种形状。很浪漫,但当她发现在他的办公室里有一大堆数不清的从报纸杂志上撕下来的碎片,并用狂乱的线条连成想象中的密码时,就一点也不浪漫了。

    这部电影描述了一个善解人意的精神病医生(克里斯朵夫普朗默饰)对他进行的治疗和他所用的折磨人的胰岛素休克疗法。药物治疗使他的病情多少有些缓解,但当然是在他服药时才会好些。最后,新的药物更有疗效,而他也开始试探性地重新回到普林斯顿的学术世界中来。

    这部电影使我

  • 4、 观《美丽心灵》有感:爱,让心灵如此美丽

    《美丽心灵》观后感:爱,让心灵如此美丽

    带着一份感动看完了奥斯卡最佳影片《美丽心灵》,一个倔强、自傲而又孤独的天才呈现在我的面前。诚然,纳什是不幸的,却又是幸运的。因为,妄想型精神分裂症虽与他如影相随,但在妻子的倾力相助下,他毫不畏惧,顽强抗争,最终战胜了这个不幸,并于1994年获得诺贝尔奖并得到了终生教授的荣耀。他的传奇经历告诉我们:拥有美丽心灵的人最终会得到幸福!

    纳什拥有美丽心灵,因为他从未自暴自弃,而是始终积极配合治疗。在他心中只有一个信念:要以自己的意志战胜精神疾病。为了承担家庭的重担,为了照顾儿子,为了满足妻子的需要,他停止了吃药,及其艰难而又顽强地与病魔抗争。他努力地与自己的幻想做着斗争,与那些看似温暖的,看似可以给他庇护的幻想出来的人物一一道别,并且用他所有的力量去抵抗他们,这是需要非凡的毅力和勇气的。就这样,他与自己的幻觉不懈斗争,并与他们争夺属于自己的天地和幸福,同时不断致力于他的数学研究,他是了不起的。这种来自心灵的力量是无穷的,这种坚强的意志使他的心灵越发纯净,越发美丽。

    艾丽西娅纳什的妻子拥有美丽心灵,因为她给予了纳什执着无私的爱。她是一往情深的,对纳什始终如一,无怨无悔,用钢铁般坚定的意志承担着婚后纳什的木讷寡言,努力搜寻着能让纳什面对现实的证据,拒绝了优秀的异性在纳什患病期间的暗示,承受着纳什妄想症复发的崩溃,甚至在纳什坦言病发期间有迫害她生命的危险时仍义无反顾地选择留在他身边;她是善解人意的,她理解纳什不愿意去精神病医院治疗的担心,毅然决然地把纳什留在身边,在家中休养时给予其无微不至的关怀与照料,并顶住巨大的精神压力支撑着整个家庭走过忧患。她处处为纳什着想,从不对他提任何要求,反而主动搬回远离尘嚣的普林斯顿一所简陋的小房子,目的是让纳什离他熟悉的学术圈子再近一些,希望昔日同窗的探望以及和谐宁静的气氛有助于稳定纳什的情绪。正是她那无与伦比的忠贞爱情与耐心感动了上苍,最终换来同样无与伦比的奇迹。她是最美丽的天使,她那圣洁的爱使她的心灵美丽非凡。

    其实,命运始终都在眷顾着拥有美丽心灵的纳什。除了挚爱的妻子,纳什的母校普林斯顿大学、同事们、朋友们、医生们都一直对他不离不弃。他们都拥有美丽心灵。普林斯顿大学接纳了他,同事们包容他,朋友们尊重他,医生们尽心帮助他,每个人都用自己的爱架起了一座通往美丽心灵的桥梁,每个人的心灵都熠熠生辉。正是这种种

  • 5、 美丽的心灵

    如果你问我什么事美丽的,我会回答你:心灵是美丽的,它可以让你很乐观。

    我就那个例子来说:从前,有个小女孩她很乐观,但是,她不辛的得了癌症,当他的父母和他说时,并不伤心,反而是天天微笑,配合医生对她的治疗,不久,那个乐观的小女孩的癌症突然好了,这不正是因为她很乐观,病才好了吗?如果,她的心灵不乐观的话,她说不定早就死啦。

    即使外表再美丽,可是,心灵很丑,那她还不如一个长的很丑,但心灵很美的人。

    美丽的心灵可以让你有很多朋友,而外表美丽,而心灵丑的人,她就会没有朋友,因为,他觉得自己外表美丽,别人比她丑就不愿理别人 ,自然就没有人和她玩。心灵是天下最美的。

    美丽的心灵史最美丽的。

  • 6、 美丽心灵的读后感

    美丽心灵的读后感(一)

    《美丽心灵》是一部关于一个真实天才的极富人性的剧情,英俊而又十分古怪的纳什早年就做出了惊人的数学发现,开始享有国际声誉,但纳什出众的直觉受到了精神分裂症的困扰,使他向学术最高层次进军的辉煌历程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他在面对困难时,毫不畏惧,经过十几年的艰难努力他战胜了不胜,并于1994年获得了若贝尔奖。之后纳什进入普林顿大学学习并研究数学。

    什么是美?看过《美丽心灵》之后,答案在脑海中渐渐清晰。

    美是对兴趣的坚持。在影片中我们看到约翰?纳什是个孤独的天才数学家,他不善交际,经常旷课。他整天沉迷于一件事:寻找一个真正有创意的理论。他深信这才是他应该从事的事情。也许在一般人看来,他不是个好学生,甚至疯狂。然而,纳什毕竟是一位英才的非凡人物,在普林斯顿大学世界数学中心,他广泛涉猎数学王国的每一个分支,如拓扑学、代数几何学、逻辑学、博弈论等等,深深地为之着迷。纳什经常显示出他与众不同的自信和自负,充满咄咄逼人的学术野心,并撰写出了关于博弈论的论文竞争中的数学,大胆地将现代经济之父亚当-斯密的理论做出了不同的解释。这个已经被人们接受了150年的思想突然变得陈旧过时了,纳什的生活也从此发生了改变。在这个高速竞争的时代,我们每天都面对着生存和发展的压力,常常心力憔悴而疲惫不堪。可是我们是否想过,我们到底在追求什么?人来到这世上,应快乐地度过,坚持自己喜欢的,只要我们虔诚地去努力,乐观地去对待,不懈地去奋斗,我想一定会得到成功的希望。

    美是对信念的坚持。在盛名的顶峰,纳什得了精神分裂症,让他在以后的30年里,一直饱受思维与情绪错乱的困扰。但他并没有自暴自弃,为了承担家庭的重担,为了照顾儿子,为了满足妻子的需要,为了坚持自己的爱好,而停止了吃药。并在别人的嘲笑与医生的不赞同下,坚强地活着与心理疾病做斗争。这是对人生的信念。人的一生中,挫折和困难会时刻萦绕着。然而,人的信念不同,活法也就不同。那些选择退缩或逃避的人,整天浑浑噩噩,怎有心情去体会生活的乐趣?怎有精力去发觉自己的潜力?怎会对社会有所贡献?当我们选择挑战和克服苦难,就应另当别论了,因为苦难能磨练我们的意志,历炼一次,丰富一次;使我们更加坚强,让我们有机会认清自己,然后有所作为。就像纳什,选择面对,一直坚持自己的信念,然后度过了人生中黑暗的时期,最终迎来了光明。

    美丽心灵的读后感(二)

    这部传记叫做美丽心

  • 7、 观《美丽心灵》有感

    《美丽心灵》观后感

    《美丽心灵》的英文名为《a beautiful mind》是根据约翰纳什的真实故事改编的。纳什在30岁,中年时期,人的一生中最好的时刻他却得了精神分裂症。纳什因为他研究出了博弈论而一举成名,而30岁之后他又用了30年的时间与精神分裂相对抗。幻觉,可怕的幻觉一直在折磨着他,但是坚强的纳什一直在尝试与他们共存,一辈子都在努力。影片中他的妻子和同事以及朋友并没有因为他的病而放弃他,相反,他们一直用爱给他温暖,让他找到真实的感觉,让他拥有与幻觉对抗的勇气。

    1994年,因为纳什在博弈论上所做的贡献,他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一个人在一生中会面对很多敌人,包括失败和痛苦等,但是战胜它们是需要勇气的,也必定要付出很多,有时学会与他们共存,然后慢慢的忽略,这是我们可以坚持去做的。纳什他就坐到了。他不仅因为博弈论而成为世界著名的经济学家和数学家,而且作为一个精神上强大的人,他更加值得我们尊重和学习。

    更深层面上,美国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国家,对于纳什这样的病人,他们选择爱他,即便是他的对手,也依然以一种包容的心态对待,这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对于一个成熟的人来说,应该真诚地为对手的成功而感到高兴,而不是一味妒忌,包括你的朋友。中国人还不够成熟,常常窝里斗。

  • 8、 美丽心灵观后感
    篇一:美丽心灵观后感 朋友向我推荐了一部电影《美丽心灵》,这是一部让我看过了第一遍还想再看第二部的影片,那股莫名的感动一直停留在心中,让人寻味。这部描写真实天才的极富人性的剧情片在第74届奥斯卡金像奖中获得了四项大奖。相信看过这部影片的人都会感受到爱情的力量,理性的光辉。 约翰。纳什,一个智商过人的天才,在就读于普林斯顿大学期间就提出了均衡论,也正是这一理论,让他拥有了惠勒实验室。但是他的理性思维和他的情感思想发展极不平衡,他不会与人交际,却崇尚理性和逻辑,最终这种不平衡导致了他的精神分裂,他在数学上的极高的天赋和在其他方面的无知使他被拉向了两个极端,从而奔向了一个虚幻的世界,无法自拔。 查而斯,一个和纳什一起生活了多年的好朋友,也是这个孤僻天才的唯一的朋友,他伴随着纳什走过事业的低谷,获得成功,又伴随他找到了心爱的人。纳什逐渐走进了幻境,并且无法自拔,最终他发现这个一直伴随着他的,给他莫大鼓励的,分享他心事的好朋友居然从来都不存在过。这个真相让纳什痛苦不已,甚至不愿意去相信他是不存在的。试想,一个人的愉快的美好的记忆本来就少,然而有一天,有人告诉你,这些美好的记忆根本就是虚构的、不存在的时候,那将是怎样的致命的一击。 纳什的思想里为什么会分裂出这样一个人物呢?答案是:查尔斯是纳什内心深处的另一个自我,他乐观、随性,他的性格、人生观、处事方式与纳什截然不同,而这些恰恰是纳什压抑的自我,在查尔斯的身上得到释放。 在纳什分不清楚什么是真实的、什么是幻境的时候,他的妻子----艾丽西亚给了他莫大的帮助,始终对他不离不弃。记得其中有这样的一段情节,让我泪流满面: “你想知道什么是真的?”艾丽西亚问。纳什点头。 艾丽西亚用手抚摸着纳什的脸,“这个”,又握起纳什的手抚摸自己的脸,“这个”,她握着纳什的手放在自己的心口上“这个,这个是真的。也许……能从梦中醒来的部分不在这儿,”又把自己的手放在纳什的心口上“而是在这儿,我需要相信,奇迹是可能的。”…… 没有什么比理解和信任更具有力量的东西,凭着意志力,纳什决定对那些幻境中的朋友们视而不见,他在没有光芒的隧道里毅然坚定的前行,不知不觉中,能够自然的与人交流,在沉默中获得了巨大的成就,成为了若贝尔奖的获得者。在他生命中最重要的发现不是均衡论,而是爱的等式。
  • 9、 《美丽心灵》观后感
    《美丽心灵》观后感 在《美丽心灵》这部影片中,讲述了一位患有精神分裂症但却在博弈论和微分几何学领域潜心研究并且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数学家。这是一个由真实的故事拍成的电影。这位伟大的数学家叫做纳什。纳什的行为在其他人的眼里是极其古怪的,性格孤僻,不善于言语。纳什是一位非常天才的数学家,在天才如云的普林斯顿大学里面,特别在数学系里面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他喜欢解决一些折磨人的数学问题。正因为他在数学方面有着独特和过人的理解,为他在数学方面的陈旧奠定了基础。 这样的天才式人物理应在世界论坛中一直闪闪发光,他所走的路应该是阳光大道而不是独木桥啊!可是,正因为他的独来独往,古怪,喜欢沉醉在自己的隐秘的世界里,有种与世隔绝,不理世事的性格,才造就了在他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得到了精神分裂症,要不然凭他的博弈论早就站在了诺贝尔讲台上了。 在这部影片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当她的妻子知道纳什患有精神分裂症时依旧对他不离不弃,生活由原来的美满幸福一下子跌入了谷底,但是她从来都没有说过要放弃,更加没有离开他,面对纳什那种目光呆滞,蓬头垢面,长发披肩的模样,是失望更是一种痛心。或许我们没有权利去埋怨上帝为什么造就一个天才出来,却无情地让他受到精神病的折磨,把这个人的一生都毁在心灵上,可知,一个人的性格,对事物的态度和看法不仅仅是影响一个人的心情,更会影响到一个人的生活,事业和家庭,让你身边的人为你担忧,为你难过。 面对残酷无情的现实我们是选择逃避还是选择勇敢地面对呢?纳什在深爱着他的妻子的帮助下,毫无畏惧,顽强抗争。很多人都知道,在现实中你最大的敌人不是你的对手,而是你自己。(读后感 )如果你自己把你自己给锁了,只有你自己才给你钥匙。正好像中国古代的清朝时期,在面对帝国主义者的坚船利炮和清政府的腐败统治,这种内忧外患的局面,是敌人的强大的外部设备可怕,还是自己国内人心涣乱可怕呢?无疑,一个不团结的国家最容易受人欺负。当年我们是一个泱泱大国竟然会被一个小日本欺负,东北广大地区被日本人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占领了东北三省,死伤无数,正因为当时国内在搞内战啊,使敌人有机可乘。逃避现实,只会显示出你的懦弱和无能,只有勇敢地面对,你的毅力是可以提升的。可见,一个人要成功,必须要正面客观地对待现实的世界,确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一个国家要富强,必须要内部团结一致,与时俱进
  • 10、 《美丽心灵》还是"完美大脑"?

    忘了以前是谁曾经和我讨论过a beautiful mind的翻译问题,当时好像大家都不明白这部电影为什么会翻译成美丽心灵。

    之所以市面上会有两种不同的翻译我想完全是cultral gap造成的。mind这个词本来既有头脑的意思,又有心灵的意思,而巧妙的是这部影片本身也讲述了头脑和心灵两方面的事情,也许也是冲着这个词我才会再看完雷普利,莫扎特,撒德之后翻出了这部电影。再而三的重新如痴如醉之后,心里只剩下这一句话:去***完美大脑。

    仿佛从古到今就是有那么一种聪明绝顶的家伙,他们的特点就是不会生活。他们有的人只会煮手表,有的人放荡酒嗣终死于江心,有的人生活过于不检点导致英年早逝,有的人喜欢把好好的美女虐待的生不若死。。。另一方面这个社会对待这种天才的态度也是各种各样。我们看到最多的往往是那些主要表达对其才智的仰慕之情,比如阿玛迪斯中对莫扎特的盛赞以及鹅毛笔中对撒德伯爵的标榜。但美丽心灵并不是这样一部电影,它甚至可以看成导演对那些只有大脑没有心灵的天才的摒弃。

    不妨对比一下john nash的曾经和后来。曾经的nash争强好胜,性格内向却总是有强烈的表现欲,在学术上他总以为自己是天才,甚至要求老板请爱因斯坦来倾听自己的学术观点,对大部分人瞧不起,讲课潦草,为了显示自己多牛还把教科书扔到了垃圾筒里。。。后来的nash勤勤恳恳踏踏实实,不再胡思乱想,乖乖的在图书馆看书,老老实实的为同学们讲课。。。这个说明了什么?说明了只有勤奋塌实的人才能有所成就吗?差远了,这个不是孔子讲的故事,恰恰相反,其实john nash的学术颠峰正是他一生中最最轻狂的时候让他拿到诺贝尔奖的不是其后来踏踏实实的工作,而是他20岁左右处于极端自负的时候在博弈论上的成果。因此,最后nash获得学术各界认可的那一段非常值得我们思索。从电影的表现手法来看,导演也巧妙的借用大众对nash头脑的肯定来肯定nash的心灵,来赞美他学会了生活。

    因此美丽心灵不是阿玛迪斯那样充斥着对天才称颂的赞歌,仅仅是讲述一个和有关生活的故事一个真正的天才在他天分没有涉及到的领域缓慢的成长。

    也许大部分人非常同情nash夫人,说她可怜,说她为nash付出了太多,从而认为美丽心灵这四个字其实说得是nash夫人,这个虽然说不上是一派胡言,但却也是对此电影一知半解之下得到的较为浅层次的结论。大多数人没有看出来john nash自己付出了的

  • 2019-10-17

  • 2019-10-11

  • 2019-10-29

  • 2019-10-29

  • 2023-04-22

  • 2019-10-28

  • 2021-04-20

  • 2023-05-16

  • 2019-10-28

  • 2022-01-28

  • 2023-07-03

  • 2019-10-28

  • 2021-04-22

  • 2019-10-28

  • 2023-04-08

  • 2019-09-21

  • 2019-11-04

  • 2023-06-17

  • 2019-09-25

  • 2022-12-15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28

  • 2019-10-28

  • 2022-05-17

  • 2023-05-01

  • 2019-11-03

  • 2022-12-13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5

  • 2019-10-28

  • 2019-10-28

  • 2019-10-28

  • 2019-11-04

  • 2022-01-08

  • 2021-08-04

  • 2019-10-19

  • 2019-10-28

美丽心灵后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美丽心灵后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美丽心灵后读后感、2024美丽心灵后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