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李广射虎读后感500字 > 地图 > 李广射虎读后感500字,2024李广射虎读后感500字范文大全
李广射虎读后感500字相关栏目
李广射虎读后感500字热门栏目
李广射虎读后感500字推荐
李广射虎读后感500字

(共 3271 篇)

  • 1、 李广射虎读后感

    李广射虎读后感(一)

    这学期我们学了《李广射虎》这篇课文。学完之后,我不禁赞叹道:李将军真是力大无穷呀!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这首诗写得太好了,这首诗用短短几句话就写出了当天夜晚李广的英勇表现,真是天下一绝!

    李广的事迹从西汉时期流传到唐朝了,又从唐朝流传到现代了,这足以看出李广很英勇,箭法非常高超。

    从今天开始,我一定要学习李广,我所做的事一定要流芳百世,绝对不能遗臭万年!

    李广射虎读后感(二)

    今天,我读了《李广射虎》这个故事,一天,李将军外出打猎,回来时天色已晚,忽然李广见草丛里卧着一只斑斓猛虎,他一箭射去,正中猛虎,他的手下跑去看,原来猛虎是一块大石头,箭已射入石头中,拔都拔不出来,后来,李广射虎成为一段佳话,因此,李广有了飞将军的美誉。

    我们长大了要向李广一样报效祖国,不要背叛祖国,就是怀才不遇也不要当卖国贼。

    李广射虎读后感(三)

    读了《李广射虎》这篇文章,让我懂得了每个人都要有勇气,只有勇气才能战胜一切。文章的大体内容是:李广外出巡逻,猛然间他发现一只老虎影影绰绰地蹲在草丛里,于是他连忙拈弓搭箭,把一支白羽箭射了出去。第二天。李广派随从去找昨天射的老虎,随从发现李将军射的不是老虎,而是一块巨石。我发现李将军真勇敢,还神勇无比。

    说到李将军,我想到了自己的胆小怕事。一天晚上,爸爸叫我去喊妈妈回家,妈妈在大妈家串门呢。可是我不敢去,因为天已经黑透了啊。爸爸见我胆小,就陪我一起去了。我真是太胆小了,现在还这样呢,我真想让自己变得大胆一点,像李将军那样勇敢。

    读了这篇文章,我想告诉大家,不管你面对什么困难,都不要害怕,要鼓起勇气,打起精神来,要知道有勇气就能够战胜一切。要相信我能行!

  • 2、 《岁月、命运、人——李广田传》读后感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李广田是一位相当重要的作家。在李广田诞辰一百周年即将到来之际,李岫教授出版了《岁月、命运、人——李广田传》。该书久经磨砺,后出转精,把李广田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作者是传主的女儿,是传主后半生生活的见证人。这一独特的身份,为该书的写作提供了一个重要角度:这就是她在“自序”中所说的“我愿意叙述最原始的材料,写出我所亲历的场景”。在这种自觉意识的作用下,作者在书中大量再现了鲜为人知的有关传主的生活场景和生活细节,很好地展示并丰富了传主的性格;同时,也使之比已出版的同类研究书籍更具有强烈的历史感和现场感。如书中写到1946年7月15日闻一多遇害后,李广田天黑才回家,悲恸难已:“母亲看他一天没吃饭,递过一碗饭去,我看见父亲的两颗泪珠掉在饭碗里,而饭却一口也咽不下。”当然,书中最充满挚情的还是对父女天伦的描写。40年代后期作者参加清华的剧社演出,“父亲怕我出事,每有演出便去接我回家”。多少年后,李广田被迫害致死。作者从火葬场取出传主骨灰,“这一天正是旧历中秋节。‘每逢佳节倍思亲’,……而我竟这样把父亲接回了家”。每当叙述到这些鲜为人知的材料、还原这样的历史场景时,作者总是以真实的细节、冲淡的文字出之,而在字里行间却又满注了一腔深情。

    作者既是传主的女儿,更是一个长期从事中国现代文学史和中外文学交流史研究的学者,这一“学者”视角,作为对“女儿”视角的补充和延伸,大大增强了本书的理性色彩,该书的学术水准和学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文本的对照式、印证式的解读。李广田在《创作论》中曾指出:“文学创作正如蜜蜂酿蜜”,它“所采的是花的甜汁”,但造蜜时还要注入自己的蚁酸。因此,要真正把握李广田创作的精髓,就必须既了解其中所蕴涵的生活本身“甜汁”,还要考察主体所注入的“蚁酸”。作者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优势,说出了“我所知道而别的作者不知道”的话。如果说第一章的前两节通过对故乡文化环境的描述,巧妙地交代了《画廊集》和《银狐集》中许多著名的乡土散文所蕴涵的生活“甜汁”的话,那么,在第七章中则地考察了传主在作品中所注入的“蚁酸”。这种对照式、印证式的解读,在很大程度上解开了传主文本的生成之谜。二是在中外文学发展的宏阔视野中对传主文学创作特色和成就的厘定。本书作者在许多论述中显示出了相当开阔的理论视野。如第四章第四节考察李广田30年代乡土散文所接受的外来影响。它以英

  • 3、 岁月命运人李广田传读后感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李广田是一位相当重要的作家。在李广田诞辰一百周年即将到来之际,李岫教授出版了《岁月、命运、人——李广田传》。该书久经磨砺,后出转精,把李广田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作者是传主的女儿,是传主后半生生活的见证人。这一独特的身份,为该书的写作提供了一个重要角度:这就是她在“自序”中所说的“我愿意叙述最原始的材料,写出我所亲历的场景”。在这种自觉意识的作用下,作者在书中大量再现了鲜为人知的有关传主的生活场景和生活细节,很好地展示并丰富了传主的性格;同时,也使之比已出版的同类研究书籍更具有强烈的历史感和现场感。如书中写到1946年7月15日闻一多遇害后,李广田天黑才回家,悲恸难已:“母亲看他一天没吃饭,递过一碗饭去,我看见父亲的两颗泪珠掉在饭碗里,而饭却一口也咽不下。”当然,书中最充满挚情的还是对父女天伦的描写。40年代后期作者参加清华的剧社演出,“父亲怕我出事,每有演出便去接我回家”。多少年后,李广田被迫害致死。作者从火葬场取出传主骨灰,“这一天正是旧历中秋节。“每逢佳节倍思亲”,……而我竟这样把父亲接回了家”。每当叙述到这些鲜为人知的材料、还原这样的历史场景时,作者总是以真实的细节、冲淡的文字出之,而在字里行间却又满注了一腔深情。

    作者既是传主的女儿,更是一个长期从事中国现代文学史和中外文学交流史研究的学者,这一“学者”视角,作为对“女儿”视角的补充和延伸,大大增强了本书的理性色彩,该书的学术水准和学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文本的对照式、印证式的解读。李广田在《创作论》中曾指出:“文学创作正如蜜蜂酿蜜”,它“所采的是花的甜汁”,但造蜜时还要注入自己的蚁酸。因此,要真正把握李广田创作的精髓,就必须既了解其中所蕴涵的生活本身“甜汁”,还要考察主体所注入的“蚁酸”。作者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优势,说出了“我所知道而别的作者不知道”的话。如果说第一章的前两节通过对故乡文化环境的描述,巧妙地交代了《画廊集》和《银狐集》中许多著名的乡土散文所蕴涵的生活“甜汁”的话,那么,在第七章中则更多地考察了传主在作品中所注入的“蚁酸”。这种对照式、印证式的解读,在很大程度上解开了传主文本的生成之谜。二是在中外文学发展的宏阔视野中对传主文学创作特色和成就的厘定。本书作者在许多论述中显示出了相当开阔的理论视野。如第四章第四节考察李广田30年代乡土散文所接受的外来影响。它以英

  • 4、 《李广射匈奴》读书笔记

    王飞跃,我不小心把战争成功的智慧和失败的原因也写了,你就顺便一下了,谢谢,《李广射匈奴》读书笔记700字。

    1战争的起因:自汉朝建立了以后,每次与匈奴大规模的交战,李广几乎都参加了。他的最后一次出征,是在公元前119年,跟随大将军卫青、霍去病征战匈奴军队。

    经过:卫青从俘虏的嘴里知道了匈奴单于的主力位置,便亲自率兵前去追击,同时李广和赵食其的部队会合,沿东路进发,从侧翼配合卫青的主力,李广再三请求,说他一生与匈奴交战无数回,今天才有了与匈奴单于直接面对的机会,读书笔记大全《《李广射匈奴》读书笔记700字》。他渴望成为前锋,与单于决一死战。卫青却没有答应他。李广的恳求被拒绝后只得率领部队与赵食其的部队行进在东路的荒漠之上,由于缺乏向导,将士们很快就迷路了,无法配合卫青所率的主力,而卫青与单于交战的时候,也因为少了东路的策应,导致单于率少部分精锐部队逃走。

    结果:因李广和士兵迷路,让匈奴逃走,李广自刎。

    2战争成功的智慧和失败的原因:成功的智慧是当李广这里的人只有一百多人的时候,却发现敌军有一千多人,士兵们都很慌张,李广却很沉稳,并告诉士兵们不要慌,李广说:“我们的大本营离这里还有几十里的路,如果我们现在往回跑,就会表现出我们的胆怯,匈奴马上就会追杀我们,我们一个也逃不掉。相反,如果我们待在这里不走,敌军会认为我们只是诱敌,不敢攻打我们。”李广还让士兵解下马鞭,士兵们一开始还说:“解下马鞭?那如果匈奴真的攻过来,我们连上马都来及。”李广说:“我们解下马鞭就是为了让匈奴看到,这样,他们就会真的以为这附近埋伏着我们的部队。”果然,匈奴看到他们那么悠闲,越发越相信这里埋伏着他们的部队,都吓的逃跑了。

    失败的原因可能就是人衰老了,所以记忆不好,迷路了,导致成功的让匈奴逃跑了,但是,我认为这不能怪李广,他都这么老了,他能有这个志气就不错了。

  • 5、 《岁月命运人李广田传》优秀读后感

    作者是传主的女儿,是传主后半生生活的见证人。这一独特的身份,为该书的写作提供了一个重要角度:这就是她在“自序”中所说的“我愿意叙述最原始的材料,写出我所亲历的场景”。在这种自觉意识的作用下,作者在书中大量再现了鲜为人知的有关传主的生活场景和生活细节,很好地展示并丰富了传主的性格;同时,也使之比已出版的同类研究书籍更具有强烈的历史感和现场感。如书中写到1946年7月15日闻一多遇害后,李广田天黑才回家,悲恸难已:“母亲看他一天没吃饭,递过一碗饭去,我看见父亲的两颗泪珠掉在饭碗里,而饭却一口也咽不下。”当然,书中最充满挚情的还是对父女天伦的描写。40年代后期作者参加清华的剧社演出,“父亲怕我出事,每有演出便去接我回家”。多少年后,李广田被迫害致死。作者从火葬场取出传主骨灰,“这一天正是旧历中秋节。‘每逢佳节倍思亲’,……而我竟这样把父亲接回了家”。每当叙述到这些鲜为人知的材料、还原这样的历史场景时,作者总是以真实的细节、冲淡的文字出之,而在字里行间却又满注了一腔深情。

    作者既是传主的女儿,更是一个长期从事中国现代文学史和中外文学交流史研究的学者,这一“学者”视角,作为对“女儿”视角的补充和延伸,大大增强了本书的理性色彩,该书的学术水准和学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对文本的对照式、印证式的解读。李广田在《创作论》中曾指出:“文学创作正如蜜蜂酿蜜”,它“所采的是花的甜汁”,但造蜜时还要注入自己的蚁酸。因此,要真正把握李广田创作的精髓,就必须既了解其中所蕴涵的生活本身“甜汁”,还要考察主体所注入的“蚁酸”。作者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优势,说出了“我所知道而别的作者不知道”的话。如果说

    第一章的前两节通过对故乡文化环境的描述,巧妙地交代了《画廊集》和《银狐集》中许多著名的乡土散文所蕴涵的生活“甜汁”的话,那么,在第七章中则更多地考察了传主在作品中所注入的“蚁酸”。这种对照式、印证式的解读,在很大程度上解开了传主文本的生成之谜。

    二是在中外文学发展的宏阔视野中对传主文学创作特色和成就的厘定。本书作者在许多论述中显示出了相当开阔的理论视野。如第四章第四节考察李广田30年代乡土散文所接受的外来影响。它以英人怀特的著作《塞耳彭自然史》为结点,经过精心梳理,从怀特起中经英人戈斯、何德森等,再到周作人、李广田、刘西渭,在宏阔的中西文化背景下接成了“一个文学生态链”。在分析传主散文《少年果

  • 6、 史记战争篇-《李广射匈奴》战争评述

    王飞跃,我不小心把战争成功的智慧和失败的原因也写了,你就顺便一下了,谢谢。

    1战争的起因:自汉朝建立了以后,每次与匈奴大规模的交战,李广几乎都参加了。他的最后一次出征,是在公元前119年,跟随大将军卫青、霍去病征战匈奴军队。

    经过:卫青从俘虏的嘴里知道了匈奴单于的主力位置,便亲自率兵前去追击,同时李广和赵食其的部队会合,沿东路进发,从侧翼配合卫青的主力,李广再三请求,说他一生与匈奴交战无数回,今天才有了与匈奴单于直接面对的机会。他渴望成为前锋,与单于决一死战。卫青却没有答应他。李广的恳求被拒绝后只得率领部队与赵食其的部队行进在东路的荒漠之上,由于缺乏向导,将士们很快就迷路了,无法配合卫青所率的主力,而卫青与单于交战的时候,也因为少了东路的策应,导致单于率少部分精锐部队逃走。

    结果:因李广和士兵迷路,让匈奴逃走,李广自刎。

    2战争成功的智慧和失败的原因:成功的智慧是当李广这里的人只有一百多人的时候,却发现敌军有一千多人,士兵们都很慌张,李广却很沉稳,并告诉士兵们不要慌,李广说:我们的大本营离这里还有几十里的路,如果我们现在往回跑,就会表现出我们的胆怯,匈奴马上就会追杀我们,我们一个也逃不掉。相反,如果我们待在这里不走,敌军会认为我们只是诱敌,不敢攻打我们。李广还让士兵解下马鞭,士兵们一开始还说:解下马鞭?那如果匈奴真的攻过来,我们连上马都来及。李广说:我们解下马鞭就是为了让匈奴看到,这样,他们就会真的以为这附近埋伏着我们的部队。果然,匈奴看到他们那么悠闲,越发越相信这里埋伏着他们的部队,都吓的逃跑了。

    失败的原因可能就是人衰老了,所以记忆不好,迷路了,导致成功的让匈奴逃跑了,但是,我认为这不能怪李广,他都这么老了,他能有这个志气就不错了。

  • 7、 读《岁月、命运、人——李广田传》有感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李广田是一位相当重要的作家。在李广田诞辰一百周年即将到来之际,李岫教授出版了《岁月、命运、人——李广田传》。该书久经磨砺,后出转精,把李广田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作者是传主的女儿,是传主后半生生活的见证人。这一独特的身份,为该书的写作提供了一个重要角度:这就是她在“自序”中所说的“我愿意叙述最原始的材料,写出我所亲历的场景”。在这种自觉意识的作用下,作者在书中大量再现了鲜为人知的有关传主的生活场景和生活细节,很好地展示并丰富了传主的性格;同时,也使之比已出版的同类研究书籍更具有强烈的历史感和现场感。如书中写到1946年7月15日闻一多遇害后,李广田天黑才回家,悲恸难已:“母亲看他一天没吃饭,递过一碗饭去,我看见父亲的两颗泪珠掉在饭碗里,而饭却一口也咽不下。”当然,书中最充满挚情的还是对父女天伦的描写。40年代后期作者参加清华的剧社演出,“父亲怕我出事,每有演出便去接我回家”。多少年后,李广田被迫害致死。作者从火葬场取出传主骨灰,“这一天正是旧历中秋节。每逢佳节倍思亲,……而我竟这样把父亲接回了家”。每当叙述到这些鲜为人知的材料、还原这样的历史场景时,作者总是以真实的细节、冲淡的文字出之,而在字里行间却又满注了一腔深情。

    作者既是传主的女儿,更是一个长期从事中国现代文学史和中外文学交流史研究的学者,这一“学者”视角,作为对“女儿”视角的补充和延伸,大大增强了本书的理性色彩,该书的学术水准和学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文本的对照式、印证式的解读。李广田在《创作论》中曾指出:“文学创作正如蜜蜂酿蜜”,它“所采的是花的甜汁”,但造蜜时还要注入自己的蚁酸。因此,要真正把握李广田创作的精髓,就必须既了解其中所蕴涵的生活本身“甜汁”,还要考察主体所注入的“蚁酸”。作者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优势,说出了“我所知道而别的作者不知道”的话。如果说第一章的前两节通过对故乡文化环境的描述,巧妙地交代了《画廊集》和《银狐集》中许多著名的乡土散文所蕴涵的生活“甜汁”的话,那么,在第七章中则更多地考察了传主在作品中所注入的“蚁酸”。这种对照式、印证式的解读,在很大程度上解开了传主文本的生成之谜。二是在中外文学发展的宏阔视野中对传主文学创作特色和成就的厘定。本书作者在许多论述中显示出了相当开阔的理论视野。如第四章第四节考察李广田30年代乡土散文所接受的外来影响。它以英人怀

  • 8、 朝花夕拾读后感500字500字

    最近,我看了一本散文书《朝花夕拾》。这是一本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就更加充满了个体生命的童年时代与人类文化发展的童年时代所特有的天真之气。书中有批判,有嘲笑,可以视为鲁迅的杂文笔法向散文的渗透,不仅使其中的韵味更加丰厚,而且显示了鲁迅现实关怀的一面,这也是真正的鲁迅。这本书确实非常好看。

    《狗猫鼠》记述了童年时对猫和鼠的好恶。《阿长与〈山海经〉》回忆了保姆长妈妈的淳朴善良。《二十四孝图》对荒谬愚昧的封建孝道进行了抨击。《五猖会》回顾了儿时一次看庙会的经历。《无常》栩栩如生地描写了乡间迎神赛会时的活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回味了纯真快乐的童年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日子。《父亲的病》在叙述父亲生病长期治疗的过程中,对庸医误人表示出了深深的愤慨。《琐记》记述的是作者去南京读书的经历。《藤野先生》怀念日本留学期间的老师藤野,并记述了作者弃医从文的经过。《范爱农》回忆和悼念了青年时代的挚友范爱农。

    《朝花夕拾》以清新、平易、深情、舒缓的笔调记述了鲁迅童年、少年、青年时代的生活片断,展现了家乡的风土人情,抒发了对亲朋师友的挚诚怀念,寄予了对现实的思考。

    我们的童年渐行渐远,留下的是一个美丽的回忆。《朝花夕拾》,去领略一下鲁迅的童年,慢慢体会其中的幸福童年味儿吧。琐碎的记忆在《朝花夕拾》中重现,不一样的年代,一样的快乐,童年,惹人怀念啊。

    莱州市玉皇中学初一:林泽瑞

    《朝花夕拾》原本叫做旧事重提,收录了鲁迅先生记述他童年和青年生活片段的10篇文章。本应该快乐美丽的童年,因为笼罩在那个封建社会,时不时透出些迂腐的气息,所以鲁迅要骂,骂那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从文章表面看,鲁迅似乎都是用了些温情的文字,其实,他把愤怒藏得更深。有人说柔软的舌头是最伤人的武器,也许鲁迅先生正是想达到这个目的吧!

    在《朝花夕拾》中,鲁迅大量使用了对比和讽刺的手法。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首先使用了许多鲜亮的文字记叙在百草园无忧无虑的生活,接着再写道我不得不告别百草园去三味书屋上学。前边写的百草园很好地反衬了后来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体现了鲁迅对旧社会私塾的不满。在《藤野先生》中,鲁迅日本的医学导师藤野先生是一位穿着不拘小节的人,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但藤野先生对工作是极其认真的,他把我的讲义都用红笔添改过了;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也要指

  • 9、 500字读后感

    读《守株待兔》有感,500字读后感

    魏鹏

    今天,我读了《伊索寓言》里的《守株待兔》这个故事。读完以后,我深有感触。

    这个故事它讲的是春秋时期,宋国有个农民。一天,他在田里耕作,一个偶然的机会,一只惊慌的兔子奔逃,而一头撞了一棵树上,死了。这个农民不费吹灰之力,就得到了一只大兔子,心里十分高兴。从此以后,他就放下手中的农活不干了,整天守在树旁,等待着同样的运气。最终农田都荒了,他连一只兔子都没拣到。

    读了这个故事,我深深的感到,别把偶然性当作必然性,想不劳而获的人,是不会有什么理想结局的。这样愚蠢的人终将一无所获,像我的同学陈超一样。原来他的成绩十分的好,老师安排我和他坐在一起,上课时,同学们都在认真的学习,思考,但是他装作在认真的听讲,其实是在桌子底下玩玩具。老师也没发现。突然,老师有事出去一下,便让我们把这一章节的所有题目都做一遍,他回来时讲给我们听。老师走了,同学们都在苦苦的思索着,只有他在大声喧哗,几位同学劝他别玩了,快写。可他不听,还在玩,这时,一位老师走进来,说:你们老师有事走不开,便让那些作业做为家庭作业,下星期直接收上来,不讲。这下可难住了陈超,他不断的向同学请教,可等到下课也没有学会。就这样,他天天玩,一个学期很快过去了,最后,在奥数测试上得了一个不及格。

  • 10、 读后感500字

    篇一:城南旧事读后感500字

    城南旧事读后感500字

    读完了林海英写的《城南旧事》,我仿佛回到了那个古老的北京。全篇文章的文笔淡淡的,但如茉莉,清香中耐人寻味。

    《城南旧事》这本书主要写了一个名叫英子的女孩在经历风风雨雨,先后认识了妞儿、秀贞、兰姨娘、德先叔、宋妈这几个人几件事后开始长大成人,成人后便开始回忆童年,并写下了《城南旧事》这本书。作者还在代序中写下了这样的一段话:它们的故事不一定是真的,但写它们的时侯,人物却不断地涌现在我的眼前,斜着嘴笑的兰姨娘、骑着小驴回老家的宋妈、不理我们小孩子的德先叔叔,椿树胡同的疯女人,井边的小伴侣,藏在草堆里的小偷儿??英子的童年是纯洁的,如一块无瑕的翡翠。而我的童年则是甜蜜的,如蜂蜜一般甜美。记得在一个酷暑难耐的下午,我和哥哥一边手紧握着捉知了的竹竿,一边兴高采烈地跑到林间小路,耳边满是蝉鸣声,这里一声“知了知了”,那里又一声“知了知了”,把我和哥哥弄得团团转,不知所措。终于,我们在一棵虽然不高大却很茂盛的桃树上发现了一只知了,于是我们就慢慢地、轻手轻脚地走了过去,活像一个小偷儿,近了,近了,我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的速度拿竹竿一粘,粘住了!我们高兴得一蹦三尺高。

    看《城南旧事》这本书,心头总是漾起一丝丝温暖,因为在这个钢筋泥水的城市里,已经很少看见这样精致的东西了,它不刻意表达什么,只是一幅画面一幅画面地从容描绘一个孩子眼中的老北京,就像生活在介绍它自己。那样的不紧不慢、温厚淳和,那样的安静祥和、弥久恒馨,那样的满是人间烟火味,却无半点追名逐利之心!

    城南旧事读后感500字

    文/李昀芷

    在这个学期里,我读了林海音奶奶写的《城南旧事》。这本书是我读过的一本最让人难忘的好书。它记录了小英子丰富多彩的童年故事。里面的人物也

    十分丰富,有惠安馆的疯子:秀贞,有爸爸、妈妈、宋妈、小英子的好朋友——妞儿、藏在草堆里的小偷、不理小孩子的德先叔、斜着嘴笑的兰姨娘??这本书讲述了小英子小时候在北京发生的许多事。它通过小英子童稚的双眼,观看大人世界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一种说不出来的天真体现了出来,自然而不造作,道尽人世复杂的情感,将小英子眼中北京南城风光恰切的地融入字里行间,在展现真实热闹的市民生活之余,更为读者架设一个明晰的时空背景。全书在淡淡的忧伤中弥漫着一股浓浓的诗意,让人禁不住再三寻思其深意。

    童年,是记忆的开始,也是一个梦的符号。小

  • 2019-09-21

  • 2019-10-11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0-11

  • 2019-10-11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09-21

  • 2019-10-11

  • 2019-10-11

李广射虎读后感500字
李广射虎读后感500字栏目为大家提供2024李广射虎读后感500字,李广射虎读后感500字大全,李广射虎读后感500字2024,更多李广射虎读后感500字在本栏目,欢迎大家阅读。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