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霍乱时期爱情观后感 > 地图 > 霍乱时期爱情观后感,2024霍乱时期爱情观后感
霍乱时期爱情观后感相关栏目
霍乱时期爱情观后感热门栏目
霍乱时期爱情观后感推荐
霍乱时期爱情观后感

(共 4459 篇)

  • 1、 霍乱时期爱情观后感集锦(11篇)

    以下“霍乱时期爱情观后感”相关主题内容,为读后感大全的编辑收集并整理。你是否遇到过需要写观后感的情况呢?电影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大家都被精彩的电影作品所深深折服。 通过写观后感,我们可以总结出作品的主要内容,观后感有利于我们深入体验影视作品中的剧情和人物的感情,敬请浏览以下网页内容!

    霍乱时期爱情观后感(篇1)

    第一次读这本书是四年前了,当时挺迷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看完的感觉就是震惊,要知道那个时候的我以为喜欢(都不能叫爱)不是一种可以持续的状态,只是荷尔蒙的冲动罢了。但是却有两个人跨越半个世纪又重新相爱了?

    “扯吧就,哦,对了,魔幻现实主义。”那时候可能是语文课学鲁迅的毛病,喜欢用“讽刺”这个词,于是就觉得,马尔克斯这也是在讽刺吧?讽刺“爱情”,讽刺经历了半个世纪六百多次风流的阿里萨为达萨保留的童真?

    后来继续读了很多马尔克斯的作品,越读越怀疑,写出这些书的,居然是同一个人?他在很多访谈包括自己的自传《活着为了讲述》里多次澄清:我写的并不是什么魔幻小说,小说中的事无一不以现实事件为依据。

    读高中的时候又读了一遍这本书,很多东西好像能理解,甚至有某种代入感。之前对阿里萨和达萨爱情的嗤笑更像是一种“何不食肉糜”的感发。高中时候谈恋爱了,后来分手了。难过肯定是难过了好久的,有时候想:或许阿里萨对达萨那种爱是真实存在的呢?或许马尔克斯真的是个挺写实的老爷子?或许就像当初骗我看那本书的封面上写的一样,它是“最伟大的爱情小说”,不是在讽刺,真的是在歌颂爱情?真的可以跨越几十年,再相爱?

    前段时间因为疫情没有开学,我又把这本书看了一遍,第一次读的那本送给了高中时代一个很重要的人,这回是在kindle里看的,一个星期看完了。看完后还是没觉得阿里萨一方面和不同的女人做爱一方面宣称自己对达萨的纯洁狂恋有多么的让人动容,尽管性关系不能代表一个人的坚贞与否,但是这样的痴情,总感觉怪怪的。反而是达萨和丈夫乌尔比诺医生那虽然充满许多鸡毛蒜皮但大抵还算平稳克制的一生让我觉得心生安慰,思念一个人一生一世和陪伴一个人生活一生一世,不一样。

    读完这一遍,我好像读出了在“一生一世”后,马尔克斯想说的两个字。

    “孤独。”

    几年间我看完了这个老爷子大多数的作品,在马尔克斯宇宙,“孤独”两个字是恒久不变的。布恩迪亚家族和马孔多小镇也许是极致的孤独,《霍乱》里的阿里萨和达萨何尝不是。对

  • 2、 霍乱时期爱情观后感汇总

    一个人难以忘记的,往往是他/她观看过的一些影片,作品的情节,经常让我们生出万般感慨,有了想法和感触,为了不让它遗忘,最好是写一篇观后感。我们可以用写观后感的方式将各种感触和思考组织在一起。那么观后感怎么才能写好呢?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你提供霍乱时期爱情观后感汇总,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你能喜欢!

    霍乱时期爱情观后感 篇1

    二十世纪最重要的经典文学巨著之一,被誉为“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爱情小说之一”。《霍乱时期的爱情》是加西亚·马尔克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完成的第一部小说。讲述了一段跨越半个多世纪的爱情史诗,穷尽了所有爱情的可能性:忠贞的、隐秘的、粗暴的、羞怯的、柏拉图式的、放荡的、转瞬即逝的、生死相依的……马尔克斯曾说:“这一部是我最好的作品,是我发自内心的创作。”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哥伦比亚,疯狂的爱情如霍乱一般横行。意外死亡的乌尔比诺医生的'葬礼上,他的妻子无比悲伤,却迎来了一位出乎意料的客人:她曾经的恋人弗洛伦蒂诺出现并告诉她,半个多世纪后,他还在等她。一切都始于多年前偶然的一瞥,年轻的接线员弗洛伦蒂诺对费尔米娜一见钟情,二人私定终身,却遭到费尔米娜父亲的反对,感受到恋情虚无的费尔米娜离开了他。五十多年后,他终于有机会再次宣布他不变的爱情……

    许多人都是通过《百年孤独》认识马尔克斯这位大文豪的,而我第一次读他的作品,还是通过儿子非常喜欢马尔克斯的作品的,在高三这么紧张的学习生活中,儿子还是抽时间读了他的一些作品,可见大师的魅力。

    《霍乱时期的爱情》是马尔克斯最负盛名而动人心扉的爱情小说。弗洛伦蒂诺对费尔明娜的爱,美得像是一场世间不存在的幻想,许多人为爱情发烧,只是一阵子,而弗洛伦蒂诺却发烧了一辈子,在毫无希望的情况下,等待了半个世纪,永远保留着精神的纯洁,独身直到古稀之年。直到费尔明娜真正爱上他。登上那艘开往一生一世的船,不顾一切的两人,虽然都已届古稀,但爱情的姿态,却永远年轻。马尔克斯笔下所展现出来的世间爱情百态,最圣洁不过如此,即使阅尽红尘,历经风月之后仍然情比金坚,挚爱无双。

    书中的一对夫妻,丈夫临死前说“只有上帝才知道我有多爱你”,但明明之前他们还在为生活琐事争吵。这是多少情侣间的真实写照?“你要永远记住,一对恩爱的夫妻最重要的不是幸福,而是稳定的关系。”,这又是多少人婚后的心理?如他自己所说,写尽了世间的爱情。

    霍乱时期爱情观后感 篇2

    第一次

  • 3、 《霍乱时期的爱情》观后感

    《霍乱时期的爱情》有感

    《霍乱时期的爱情》,毫无疑问,以爱情为主,并且是以乌尔比诺医生、费尔明娜和弗洛伦蒂诺三个人的爱情为主线。

    首先,乌尔比诺对费尔明娜的爱,初看有种高富帅一见钟情于灰姑娘的感觉,他喜欢费尔明娜原始的野性、高傲。并且也不顾门第娶费尔明娜为妻。在最初追求费尔明娜时,照样不脱俗套的会给女主角递送情书,一次一次的不请自来,会因费尔明娜的孤傲,受窘,也会见到费尔明娜时内心慌乱。如此种种表现,马尔克斯却说,乌尔比诺与费尔明娜之间至始至终都不存在爱。那么,不禁会反思,他的这些举动,不是出于爱,那是出于什么?

    如果说是费尔明娜的桀骜不驯刺激了男性的征服欲,那么做情人便可,为何会娶她为妻?乌尔比诺学识渊博,门第显赫,又是众女人心中最佳夫婿,以他如些完美的条件,为何不选择一个自己爱的人结婚?乌尔比诺与费尔明娜从不谈论爱情,但却追求生活的稳固。不以爱情为基础的生活何以稳固?

    不禁想起《失恋33天》里面,黄小仙问魏先生,那些硬件够硬,软件也不错的优质男怎么会选择张口闭口普拉达的女人,魏先生给出的回答是:省事,即便爱情不存在了,关系还能靠其他东西来维系。那么,乌尔比诺与费尔明娜相伴的五十多年,依靠的是什么来维系?

    弗洛伦蒂诺对费尔明娜的爱,初恋时的浪漫、不顾一切,书信里面字字都含情脉脉,甚至连商业书信都写得情意绵绵。这时的弗洛伦蒂诺让人觉得是可爱的,多情的。自费尔明娜明确拒绝他之后,他开始了各种露水情缘,同时与多个情人保持着联系,一面继续着糜乱的生活,一边等待着费尔明娜,始终保持着灵与肉的分离。

    乌尔比诺医生去世后,他终于让费尔明娜摒弃偏见,重新认识并接受他。但他对费尔明娜面不改色说出的谎话我为你保持了童子之身,直让人犯恶心。很多书评说,老年的弗洛伦蒂诺和费尔明娜才是爱情,但个人觉得这种基于欺骗的情感,多少会玷污爱情这两字。因此,初恋时的弗洛伦蒂诺对费尔明娜的爱是纯粹简单的,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当他再次对女主角表露出爱时,此时的爱已经与最初的相去甚远了。

    最后看下费尔明娜对他俩的感情,对乌尔比诺,马尔克斯表达得很清楚,她对他没有爱。而对弗洛伦蒂诺,初恋时的她是爱得疯狂的,但突然之间,对他的爱戛然而止了。有如顿悟般,她爱上的是对爱情的幻想。年老成为孤寡的她,再次对弗洛伦蒂诺萌生情意,有些人说这是年少时的爱情死灰复燃,但个人觉得,她在过去的53年中,很少想起弗洛伦蒂诺,并从

  • 4、 电影《霍乱时期的爱情》观后感

    电影《霍乱时期的爱情》观后感

    我断断续续用两个晚上的时间看完了由迈克内威尔导演的电影《霍乱时期的爱情》。

    影片根据我们熟知的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长篇小说《霍乱时期的爱情》同名改编。讲述了19世纪末期哥伦比亚的喀他赫纳,电报员florentino ariza(javier bardem 饰)爱上了富商的女儿fermina daza(giovanna mezzogiorno 饰),他用热情洋溢的情书打动了fermina daza的心,二人迅速相恋。然而,由于身份地位的悬殊,fermina daza不得不屈从于父亲,离开了喀他赫纳,在年轻的fermina daza看来,二人的爱情只是少不更事的幻觉而已。

    几年后,fermina daza在父亲的安排下,嫁给了有好感的医生dr. juvenal urbino(benjamin bratt 饰)。正值霍乱时期,一个医生丈夫不仅能带来优渥的生活,更是生命有力的保障。fermina daza渐渐忘记了当年的事情。可是florentino ariza却没有忘记,当年一无所有的青涩少年,继承了伯父的遗产,成为富有的船商,他经历着不同的女人,与她们频繁做爱,但是内心越来越来孤独,对fermina daza越加念念不忘,他能做的事情,就是等待,等待重逢的那一天,纵然五十多年过去,对她的心意还一如往昔。

    56年后,已72岁高龄的fermina daza在florentino ariza以书信方式安抚、开导下,最终从丧夫的哀痛中走出,并同意乘坐阿里萨公司的轮船开展人生最后的旅途。并与fermina daza在轮船上做爱,完成等待半个多世纪的肉体之爱。

    这部影片让我感觉一般,当然有很多不寻常的地方,比如结构、对话什么的,但总感觉是一个男人一生在不断勾引不同年龄、肤色、职业的女性,并与她们做爱,他还在为自己的行为做日记,有点恋女的性癖和变态。据他自己说从青年开始的30多年里与622个女人做爱,却时时想念fermina daza,让我感到恶心。

    影片并没有像有些影评说的引起我的思考,感到爱情的伟大,而是对florentino ariza的行为感到厌恶。我感觉这部影片要对爱情重新定义。

  • 5、 电影《霍乱时期的爱情》观后感(一)

    《霍乱时期的爱情》观后感

    文/韩浩月

    您认为我们这样瞎扯淡的来来去去可以继续到何时?船长问阿里萨,后者的回答是,永生永世!《霍乱时期的爱情》以这样的对话结束了全部的故事。在这句对话营造的画面里,可以想象阿里萨在回答船长问题的时候,根本没拿正眼瞧他,那时阿里萨的世界,已经被费尔米纳睫毛上初霜的闪光所笼罩。

    这还真是一对老年版的杰克与露丝啊,虽然他们已经七八十岁,但并没法阻挡他们迟来的爱情,在幽暗的船舱内,散发出耀眼的光芒,以及鲜花的香气。看到这个结局,得有多少读者,为费尔米纳的丈夫乌尔比诺医生打抱不平,他本该是本书的第一男主角的,没想到被钟楼怪人般的阿里萨抢了戏。这个花花公子,最擅长做的两件事,一是从各种诗集、名着中抄袭经典句子和段落,凑进他的情书里,其次就像永不放弃猎物的猎犬一样,随时现身。

    从上述对阿里萨的描述,很容易能看出来,我对阿里萨这个人物并不喜欢。无论在书里,还是在对书的各种评价中,阿里萨都不是一个讨人喜欢的人物。马尔克斯在开篇时把乌尔比诺医生塑造成一位名士,却在结尾时把无限光彩,留给了他也不见得喜欢的阿里萨,只能说,一个写作者是他笔下人物的上帝,可是,马尔克斯这个上帝是多么公正和仁慈。

    只是,在马尔克斯公正与仁慈的表面下,一颗冷酷的心,却把爱情这颗有时鲜嫩、有时成熟、有时又惨不忍睹的桃子,蹂躏得稀巴烂。他用小说家的笔触写爱情,缔造了无数美好的段落以及令读者呼吸加快的句子,却用哲学家的思维,诚恳地告诉大家,爱情就是一场误会,是趋利避害的选择结果,是虚荣造作的产物,也是人的宿命。

    乌尔比诺是不爱费尔米纳的,马尔克斯先生,您怎能如此残忍?这句话雷霆万钧,让多少已经无爱的男人,感到眼前一黑,仿佛老底被揭。老马无非是说,乌尔比诺爱上的是费尔米纳的容貌,费尔米纳爱上的是乌尔比诺的名声、地位、财富。这难道不是许多爱情产生的真实驱动力吗?这是主流爱情模式,没有什么值得批判的,我们中间很多人,用花哨的说法来掩盖爱情的真相,刻薄一点讲,在许多年过后,谁又能说,曾经真心爱过谁呢?

    但作为一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马尔克斯描写的爱情,不会停留在庸俗的中年家庭婚恋剧层面,他选择挖掘爱情更不为人所知的真相。费尔米纳在第一次见到阿里萨时,就产生了让他赶紧滚开、离她越远越好的想法,哪怕在几十年之后,阿里萨再次以少年的姿态出现在她面前时,她对他的心态依然没有改变。这样的费尔米纳我们

  • 6、 读《霍乱时期的爱情》有感

    《霍乱时期的爱情》主要讲述的是作者创造的“一种与这种乌托邦相反的现实”。

    曾经看了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一书的片段就深深迷上了这位哥伦比亚作家,他匪夷所思的想象力和令人惊叹的语言表达能力让我心潮澎湃。只是遗憾地是一直都没有机会看完这本书。放假前去图书馆借书,偶然看到他的《霍乱时期的爱情》,毫不犹豫就借了。近来有闲翻看,一下子就沉湎其中,再一次被他的精神世界所震慑住了。

    《霍乱时期的爱情》主要讲述的是作者创造的“一种与这种乌托邦相反的现实”。如果说《百年孤独》由于描写了拉丁美洲最残酷的真实而显现了魔幻的、似真非真的特点,那么,这本描写爱情的奇书却因为描写一个存在于未来或幻想中的世界而显现了朴实的、绝对确实无疑的品质。当缺乏洞察力的评论者把小说的简朴明晰的叙事方式看作是传统现实主义的胜利的时候,你能说他读懂了这本描写爱情的书吗?

    少年时代朦胧的爱情幻影竟如此刻骨铭心,以至于半个多世纪之后,一对濒临死亡的老人重新寻找并发现了它的全新的意义。这个令人惊异的故事里充满了一切由于爱情而变得荒诞不经的胡话、痴言,在那个像得了霍乱症一样的恋人的乖张与惊惶里,那种一般说来显得如同爱情一样非现实的、难以捉摸的东西,却成了的真实--就像弗洛伦蒂诺·阿里沙这个一生放荡的老人的那句毫无疑义的谎言“我为你保持了童贞”一样自然而真实。

    这是多么的不可思议!按照费尔明娜·达萨的说法,这些句子的有用之处不在于它们的意义,而在于它们清晰明理的力量。难道你能不喜欢作者的这种想像与创造的勇气吗?因此,马尔克斯笔下的爱情既不起源于这个世界,也不归宿于这个世界。从头至尾,爱情就是这个世界的异己力量。

    看完后我查了一下写作背景,这时正是马尔克斯凭《百年孤独》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第三年,但他并没有为声名所累。他曾说过《百年孤独》所带来的声名的威胁,让他特别反感。在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成为举世瞩目的作家之后,他没有飘飘然,而是让围绕着自己的光环在心中黯淡,他因此于世俗生活中保持着一颗平常之心。作为一个文学大家,他那犀利的目光从狭窄坎坷的人性通道中穿过,以自己父母的爱情经历为蓝本,发现了充满暗礁、充满风浪但又壮阔浪漫的“爱情”的海洋。在经过两年多的默默写作后,作家终于奉献给了世人一部非常之作——《霍乱时期的爱情》。

  • 7、 《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

    导语:一开始因为太年轻了,没有在一起,过了五十年之后、因为太老了,也没有在一起,霍乱时期的爱情,其实,连霍乱也是一种爱情病。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欢迎大家一起来品味着爱情的酸甜苦辣!

    一对老夫妻,一个平静的送另一个人去了,常有一方为了自己不孤独而宁愿让伴侣吃苦也不帮对方完成心愿,何况是死,而文中的老妇人知道爱人的夙愿,尊重伴侣的选择,不仅是因为互相知道自己的心,更是因为两人心有灵犀,无需多言,你要走,我便送你。有的爱人在争吵中一味强调自己的诉求,却从来不去想想对方心里想要的是什么,对方做这个决定是因为什么,更别说像这样静默伟大的支持了。

    一路读之,各种线索开始浮出水面。细细品味,才发现这篇小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却是真的网罗了几乎所有我们可能经历的爱情模式和阶段:初恋的契机、暗恋的纠结、热恋的疯狂、失恋的消沉绝望、、单恋的无止境等待、焦急的担惊受怕的 牵挂、对爱情的怀疑、传说中的殉情、丧偶寡妇的风流、放荡任纵的偷情、白头夫妻的细水长流、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的露水姻缘、只要勇敢,只要期待也会绽放的黄昏恋,还有老少恋。。。。。。。。很多读者读完可能会觉得这部著作下流,其实作者只是带领我们进入了一座爱情博物馆,爱情震撼了我们的世界观,这是一篇无关世俗伦理道德的爱情大集合,是对爱情的形式及其各种可能性的不羁探索。阅读欣赏它时不要戴上有色眼镜,只要放开我们的心灵,不要把爱钉上神坛,我们需要爱,需要各种爱,有时候爱是两颗灵魂的真心交融,有时候爱是两颗流星的刹那光芒。只去纵情的想一想这世上有多少种爱可以将两颗或纯真或迷茫或寂寞的灵魂拢于一方,我们人类的一生会因际遇的不同而产生多么大的差别。一个人的短暂一生虽不能走遍这带刺玫瑰铺就的长路,但可以全览于纸上亦为佳事。获悉作者于58岁上写的这篇小说,不得不佩服他揣摩恋中人物的心理之精巧,描摹爱中眷侣的纵情之明睿,观察爱情百态的奇异之用心。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因《百年孤独》而获诺贝尔奖,但他自称这部小说是他最好的作品,是他发自内心的创作。

    菲尔米娜与阿尔萨

    —————— 一场未完待续的爱情,穿越半个世纪,错过了青春,赶上了夕阳,爱情得到圆满,不是年轻的幻梦,而是精神上的相依相靠。以霍乱之名,将这爱的巨轮驶向永远。

    菲尔米娜在青春之花在刚刚开放时就遇到了痴情等待的蝴蝶——阿里萨,当时阿里萨18岁,他在一个偶然的场合

  • 8、 《霍乱时期的爱情》 读后感

    《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

    多少年来,公众对诺贝尔文学奖的质疑都没有停止过,尤其是今年,瑞典文学院在宣布将奖项授予给美国民谣艺术家鲍勃迪伦后把质疑的浪潮推向了新高。加西亚马尔克斯是1982年(这么早,竟然是我出生的那一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根据我查到的资料,他是比较没有争议的一位获奖者。就我的阅读感受而言,马尔克斯是一位天赋异禀的小说家,各类题材他都能轻松驾驭、文笔一流,而尤其让我惊叹的则是他在长篇小说中表现出的超凡叙述能力,或者说是对小说结构的完美掌控。

    我曾感叹,如果陈忠实可以从马尔克斯那里借一些力,他的《白鹿原》必将更卓越,那个时候我看完马尔克斯根据波利瓦尔的生平完成的小说《迷宫中的将军》没多久。我在看《霍乱时期的爱情》时,更坚定自己的这个看法。《霍乱时期的爱情》是一个时间跨度达几十年的故事,马尔克斯在当下与回忆、回忆中的回忆、回忆后又回到当下的各种叙述中切换自如,你在阅读时既不会有混乱的感觉,也不会觉得突兀。虽然我认为《白鹿原》也堪称伟大,相形之下,其在结构的处理上显然逊色不少。

    马尔克斯本人称《霍乱时期的爱情》为一个老式的幸福的爱情故事,它当然是个爱情故事,可是我觉得一点儿都不老式,甚至还有点儿旷世绝恋的意味,至于说是否幸福,那就只能看个人的理解了。如果两个已是耄耋之年的老人自认为终于得到了幸福的话,那么在之前的几十年里,他们生活中所有的失望、怨恨、隐忍乃至放纵又算是什么?所以,与其说这是个爱情故事,倒不如说是马尔克斯将生活中的各种琐碎、平凡或者不堪尽情呈现,让你去想到底什么是爱情、什么是幸福。这也是我觉得马尔克斯很厉害的另一个方面。

    《迷宫中的将军》写的是波利瓦尔,英雄虽然也有七情六欲,但他的生活轨迹毕竟和平凡人差别巨大。《霍乱时期的爱情》写的是一段发生在拉美贵族阶层的故事,这种背景虽然与大多数读者的经历同样相去甚远,然而你会发现这普天之下的爱情都如此相似、婚姻生活也如此相似,竟然连人们对自身经历的各种感受也如此相似。如果有人试图否认这一点的话,我想知道读小说时不断产生共鸣的难道只有我一个人?

    那么,不妨先来看看马尔克斯是怎么说的吧:

    社会生活的症结在于学会控制胆怯,夫妻生活的症结在于学会控制反感。

    随着星移斗换,两人从不同的途径得出了明智的结论,不可能换个方式共同生活下去,也不可能换个方式相爱:世界上没有比爱更艰难的事情了。

    你要永远记住,一对恩爱

  • 9、 《霍乱时期的爱情》(优秀范文)

    《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600字献给阿里萨的胆怯!你离开之后,满世界都是你。连阳光下的尘埃里都是你。没有人阻拦我,只有我自己隐藏起了自己的真心。真爱表现在阿里萨身上,是胆怯。很难相信,阿里萨火山一般的爱情,永远都在淹没一切的时候退缩。曾经他爱的痴狂,甚至连费尔明娜被迫离开的时候,他能够安排好一整条路线的电报,总有人能够将他的爱意传递给费尔明娜。然而在费尔明娜拒绝他后,当费尔明娜结婚的时候,他甚至没有勇气去问个清楚,没有勇气去抢回真爱。阿里萨不是没有勇气,只是阿里萨的勇气还不够,一次又一次的退后将他们之间的距离拉长到了五十三年。在餐馆看到魂牵梦绕数十年的她时,阿里萨在角落里喝了四杯咖啡,观察着她的每一个动作,衣服上的每一个褶皱,却最终没敢走上前,哪怕是简单问一声好。在她离开后,阿里萨疯狂地问店主要镜子,因为那面镜子里,有两个小时,映照的是费尔明娜的面容。如此痴情,都不能给他一个上前的理由。然而,这种胆怯,恰恰是爱的表现。最初阿里萨的胆怯,是因为费尔明娜的拒绝。所爱隔山海,山海亦可平。但是如果山海那边,没有了等他的爱人,你要他拿什么勇敢呢?费尔明娜给了他爱情的狂热,又从他身上抽走了它们。哪怕阻拦阿里萨的是全世界,只需要费尔明娜的一个点头,阿里萨便有勇气牵着她走,可是拒绝他的是费尔明娜自己。经过了这么多年沉淀的爱,费尔明娜在阿里萨身边变得更加易碎。餐厅里,他没有去和费尔明娜见面,一方面是对比乌尔比诺,自己的自卑,另一方面,是他无法知道费尔明娜的心里是否还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了。既然如此,何必去打扰。希望阿里萨能够勇敢一些。besame,besamemucho。

  • 10、 爱情在霍乱蔓延时——《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

    《霍乱时期的爱情》讲述了一段跨越半个多世纪的爱情史诗,穷尽了所有爱情的可能性:忠贞的、隐秘的、粗暴的、羞怯的、柏拉图式的、放荡的、转瞬即逝的、生死相依的……霍乱会随时间而消逝,但爱情不会。下面是小编带给大家的《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几篇,希望大家能喜欢~

    《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篇一)

    读着《霍乱时期的爱情》,尽管作者在其中以乌尔比诺、费尔米娜。达萨和阿里萨之间的爱情故事为主线,给我们描述了很多种爱情,但是在我看来,这本书里描述的不仅仅是爱情,还包括历史和人在老年。

    关于爱情,从总体来看,书中描述的爱情包括幸福的爱情,贫穷的爱情,高尚的爱情,庸俗的爱情,粗暴的爱情,柏拉图式的爱情,放荡的爱情,羞怯的爱情……甚至,“连霍乱本身也是一种爱情病”,如此种种,几乎囊括了所有的类型,而且每一种都描写得透彻,描写得一针见血。但只有主人公费尔米娜、达萨、乌尔比诺的爱情故事是主线,就如同一条河流,贯穿于小说的始终,如河流一样涓涓而流。其他的爱情,有阿里萨像捕猎似的获得的各种类型的爱情,也包括乌尔比诺与林奇的短暂爱情,这些就像河流中偶尔突出的一块块石头,即使在河流中也会形成小小的漩涡,但是却不能阻止河流继续向前流淌。就如同我们的婚姻生活,也许中间会出现一些影响其顺利进行的因素,比如现在最常见的所谓第三者插足,但是只要婚姻的双方,爱依然存在,那么我相信婚姻仍然可以像河流一样一直流淌下去,那些小小的漩涡,终将会被河流丢在历史中,而真爱永恒。就像阿里萨对费尔米娜一样,爱一直在,也终究陪伴他们到生命的尽头,一直到“永生永世”。

    关于历史,在所有爱情的描述过程中,作者也展现了哥伦比亚的历史。内河的容颜的改变与阿里萨爱情心理的变化形成一种鲜明的对比关系。在他年轻的时候,为了忘却被费尔米娜拒绝的痛苦,他踏上了内河航行,当时的河岸随处可见的短嘴鳄、河牛、河里丰茂的水草,茂密的热带雨林都喷发着勃勃生机,而那时的阿里萨却是已经痛苦不堪,心灰意冷;随着时代的变迁,科技的革新,人类的贪婪,到阿拉萨老年以后,为了费尔米娜再次踏上内河航行时,河岸两旁存留的只是光秃的树桩、零星的仅存活于动物园的动物,轰鸣的飞机、冒烟的汽车,大批的捕猎者,污染的河水……可是这也没有能让他有任何心情不快,相反,由于能和费尔米娜一起旅行,阿里萨的心情很是高兴,在因霍乱而不能上岸时,他仍然没有感到沮丧,而是告诉船长一直航行

  • 2019-10-29

  • 2019-10-11

  • 2019-10-23

  • 2019-11-06

  • 2019-11-12

  • 2022-02-09

  • 2019-09-20

  • 2022-01-22

  • 2019-09-23

  • 2019-09-25

  • 2019-10-28

  • 2019-11-06

  • 2019-11-12

  • 2022-07-12

  • 2021-05-06

  • 2019-10-29

  • 2021-05-02

  • 2019-10-11

  • 2019-10-29

  • 2022-02-11

  • 2019-10-29

  • 2019-11-12

  • 2019-11-06

  • 2019-10-11

  • 2019-10-29

  • 2019-10-29

  • 2022-10-12

  • 2022-02-12

  • 2022-08-16

  • 2019-11-16

  • 2023-03-24

  • 2022-04-08

  • 2019-09-23

  • 2019-11-06

  • 2023-01-17

  • 2021-11-30

  • 2022-10-13

  • 2022-10-13

  • 2019-11-06

霍乱时期爱情观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霍乱时期爱情观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霍乱时期爱情观后感、2024霍乱时期爱情观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