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红色通缉观后感 > 地图 > 红色通缉观后感,2024红色通缉观后感
红色通缉观后感相关栏目
红色通缉观后感热门栏目
红色通缉观后感推荐
红色通缉观后感

(共 2671 篇)

  • 1、 专题片《红色通缉》观后感 2篇

    贪腐官员不可能一跑了之——观专题片《红色通缉》有感

    叮咚叮咚……此起彼伏的信息铃声在办公室响起,我打开手机一看,信息的内容这样的:“今晚八点,由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摄制的五集电视专题片《红色通缉》在央视综合频道开播啦,请全县党员干部认真收看”。 该专题片选取“百名红通人员”杨秀珠、乔建军、许超凡等15个案例,讲述了国际追逃追赃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彰显了党中央“不管腐败分子逃到哪里,都要缉拿归案、绳之以法”的坚定决心和鲜明态度。 播出时间还未到,我就满怀期待的守在电视机前,与以往观看的那些有很多“大腕”加盟的电视连续剧不同,该专题片展现了国际追逃追赃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看完第一集《引领》,使我深受教育,感触颇深。 “贪饱就跑,一跑就了”,这是以往许多腐败分子逃脱法律制裁的惯用手段,他们或许认为,只要逃出国外,就能远离法律的制裁,就能进入“避罪天堂”。殊不知,自我国“天网行动”启动以来,对于腐败行为和腐败分子,对于“贪饱就跑,一跑就了”的外逃贪官始终坚持零容忍,在今天这个世界,绝没有腐败分子的避风港。 党的十九大以来,已经又有8名“百名红通人员”归案。从“打虎”到“猎狐”再到撒下“天网”,反腐没有禁区、特区、盲区,谁也不能逍遥法外。中央对于腐败问题的态度坚决,一以贯之、一查到底、绝不姑息、不留死角、不留空白。 专题片中,百名红通人员杨秀珠说道:“逃亡的人抓紧回来,没有必要了。反正一个事情,该认的罪就认。”确实如此,在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的当下,一张针对外逃贪官的天罗地网已经悄然布下,躲得了“初一”,也跑不了“十五”,法网恢恢、疏而不漏,“贪饱就跑,一跑就了”再也行不通了,哪怕跑到天涯海角,也难逃惩处,也要被将绳之以法。 海外不是法外,贪腐难逃“天网”。随着国际反腐合作深化,打碎了贪腐官员“国内犯罪国外躲”的美梦。对广大党员干部而言,面对“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的高压反腐,更应该牢记“手莫伸,伸手必被捉”的戒律,打消侥幸心理。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红色通缉》观后感

    《红色通缉》是一部反映全面从严治党的纪实专题片,影片通过不同的真实案例,通过当事人现身说法,来讲述反腐败国际追逃追赃工作的故事。通过观看此影片,让我再次感受到了党中央“不管腐败分子逃到哪里,都要缉拿归案、绳之以法”的坚定决心和鲜明态度,更深刻地体会到国家的日益强大和繁荣。 “
  • 2、 纪实专题片《红色通缉》观后感

    纪实专题片《红色通缉》观后感 由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宣传部联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摄制,反映反腐败国际追逃追赃工作五集专题片《红色通缉》,真实反映了反腐败国际追逃追赃工作的成效与影响,是一部反映全面从严治党的纪实专题片。 腐败是全人类的公敌,任何国家及其人民都不能容忍腐败分子逍遥法外。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把国际追逃追赃纳入反腐败工作总体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不管腐败分子逃到哪里,都要缉拿归案、绳之以法。不能让外国成为一些腐败分子的避罪天堂,腐败分子即使逃到天涯海角,也要把他们追回来绳之以法,五年、十年、二十年都要追,要切断腐败分子的后路。自 2014年开展天网行动以来,中国向全球公布百名红通人员名单,截至2018年12月,共从1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追回外逃人员5000多名,其中百名红通人员56人,追回赃款100多亿元。在国内,认真摸清外逃人员底数,制定了党员和国家工作人员外逃信息统计报告制度,从中央到县一级层层建立外逃人员数据库,及时更新、动态管理,为开展国际追逃追赃工作夯实了基础。 宜将剩勇追穷寇,进入新时代,持续加大追逃追赃力度,不断扩大追逃追赃战果,让已经潜逃的无钱可花、无人可帮、无处可逃,让企图外逃的丢掉幻想。百名红通第一人戴学民所言:我也有回国过完下半生的梦想,所以决心回来,不管结果怎样,我也必须回来。早一天回来,早一天获得自由。外逃并不自由,外逃并不安全,整天过着生不如死、鬼不是鬼、人不是人、恐慌不安的痛苦生活,一句句忏悔,道出了外逃人员心声,归案时追悔莫及。自首才是唯一出路,如此现身说法,真可谓一部活生生的教材,发聋振聩,警示后人。 腐败分子是国际的公敌、人类的毒瘤,天下绝没有腐败分子的避罪天堂。天网行动,重拳出击,反腐败的高压势态必须长期保持,追逃追赃、惩治腐败永远在路上。
  • 3、 《黑衣人:全球通缉》观后感200字

    《黑衣人:全球通缉》观后感 《黑衣人:全球通缉》略显尴尬的系列重启!这次减肥成功的锤哥和女武神接过了威尔史密斯与汤姆李琼斯的失忆笔,在另一个宇宙中保卫地球的安全。回想1997年《黑衣人》的横空出世,依靠的是那些充满想象力的黑科技武器和双男主之间逗逼的互动。当然就这两点上这部作品完成的并不差,但毕竟已时过境迁,没有进步的作品本身就退步。这个套路在近十年被漫威用的如火纯情,当下大家已经开始对嘴炮英雄审美疲劳了,想炒7年之前的冷饭,没点突破创新是肯定不行的。再配上片中抢戏的兵兵,怎么看都像是《银河护卫队》的翻版。6分。ps:想在漫威全类型超级英雄电影的围攻下,找到系列的亮点真的太难了,何况你用的还是漫威的英雄!
  • 4、 《黑衣人:全球通缉》观后感1200字

    《黑衣人:全球通缉》观后感:科幻特工的怀旧牌 文/王珉 影片《黑衣人:全球通缉》将怀旧牌全面重启,打外星人的主线和抓内鬼的副线穿插进行,黑衣人王牌探员h(克里斯海姆斯沃斯饰演)和新晋探员莫莉(泰莎汤普森饰演)这对复联二人组联手追击移民地球的外星人。该片溯源漫威旗下黑衣人的ip原型,但又不拘泥于这个国际间谍组织。没有平铺直叙的调查过程,而是进行大胆改编虚构,强化特工形象和戏剧冲突,增加了剧情的感染力,并通过丰富的科幻元素:高科技交通工具升级摩托;激光超级武器;对平民用的记忆消除器,反套路作用于黑衣人二人带领观众抽丝剥茧般接近事件真相,深挖黑衣人上司特工t的黑化原因,原来他才是深藏不露的外星boss! 科幻电影旧瓶装新酒 作为好莱坞历史最悠久的电影公司之一,哥伦比亚影业掌握着许多资源,1989年被索尼收购后,立足于90年代成本低廉的喜剧惊悚动作前沿,哥伦比亚尝尽了21世纪初《蜘蛛侠》等的红利。但在超级英雄的创始期,企图抢占市场的索尼和哥伦比亚成了重拍的急先锋。《全面回忆》《天师斗僵尸》等推陈出新,可惜数量敌不过质量。 尽管有过无数黑历史,但索尼和哥伦比亚并未放弃啃老本。尚未上映的《捉鬼特工队3》《绝地战警4》《霹雳娇娃》,与《黑衣人:全球追缉》走的同样是《勇敢者游戏》的老路子,但作品都差强人意。在《雷神3》擦出火花的明星搭档克里斯海姆斯沃斯和泰莎汤普森,两个明星将化学反应延续到该片。不靠谱的雷神和厌世女武神和睦而融洽的关系,正是基于两人共同失败者的自负性格。他们将简单的卖蠢装傻吐槽化腐朽为神奇,成为赏心悦目的一对。 拿来主义有好也有坏 好莱坞特工电影如数家珍:007、碟中谍、谍影重重、飓风营救等系列,不外乎相同套路,主人公费劲千辛万苦完成任务,最终成为孤胆英雄。但《黑衣人:全球追缉》与众不同,它的故事元素中有科幻色彩,有喜剧基础。所以片末特工h对着黑化的上司特工t说:我一直把你当自己的父亲对待,人和怪物的斗争是暗线,围绕自我意识展开的相生相克相杀,既有黑色幽默感,又带着批判现实的味道。 但电影的角色回归并没有创新,拿来主义无处不在。粘液、触角、蠕虫等各种奇形怪状的外星生物,依旧是邪典盛宴。但关键的外星生物,不仅没爬出恐怖谷,而且和《黑客帝国》的病毒双胞胎一样,全身设计仍是触角。早期《黑衣人》对斯皮尔伯格科幻电影和搭档喜剧的嘲讽,是电影收放自如的关键。但该片更像是一部
  • 5、 红色沙漠观后感
    红色沙漠观后感 刚刚看了电影《红色沙漠》,来写一下观后感。 我感觉这个电影的主旨应该是“人类就像机器一样,机器就像人一样”,只不过人类是种复杂的机器,机器是种简单的人类。 片头一开始,镜头里全是模糊的工厂里的各种钢筋水泥的建筑物工地器材,而同时陪着一曲纯人声的“啊啊啊啊”的音乐,这就是一支将机器和人情、人情和机器结合在一起的乐章,我认为这就是影片将无生命的和有生命的联系起来、结合起来的开始。之后通过两男人的谈话我们知道女主角是在一次车祸中受伤,患了脑震荡的,这就代表着这个女人已经不是个能称为正常的女人了,因为这台机器她已经故障了。在之后的剧情里,他们在一间房子里玩、谈论着性激素对人的影响,这仿佛就是在比喻人的行为和自我控制并不具有自主能力的,就像机器一样被外界操纵者。就像影片中各种谈论,有关于人的信仰“人为什么有信仰呢?人如何决定自己信仰什么呢?”,这与影片后面那孩子的疑问“它(一个定时喷水管)为什么会那样?”回答只是“不知道”,“为什么那个烟囱排的烟是黄色的?”“因为那是有毒的”“那小鸟飞过去就会死了”“小鸟已经知道了,所以就不会往那飞”…想一想,小鸟遇到黄烟死了之后鸟们就离开了工厂迁去了别的地方,这多么像是一种机械的运作啊,这是生命的选择但是谁能懂得这其中的原理这种关系和选择同一个钢管的运作又有什么区别呢?正像影片中讲的那个故事“女孩在水边玩,……,后来听到歌声,不知道是谁唱的,她从来没有注意过那些海边的石头,它们的缝隙、它们的纹路,此时那些石头就像一滩滩肉一样。”“到底是谁在唱歌?”孩子问。“一切都在唱歌。”女人答道。影片导演不只再通过影片诉说着人类其实就像机器一样的运行着,同时也在诉说机器也像人类一样生活着,这期间其实没有什么真正的不同,因为我们都是世界中存在的由整个世界创造并统治着的物质。就像女主角和男一号,背着老公产生的爱情,爱情又是从何而来谁在控制的呢?人的感情也是机械的。女主角和男主角在一个房间做了爱,性欲从何而来?沦为何物?性欲也是机械的。女主角在脑震荡之后,一直精神错乱、胡思乱想、语无伦次,她的小儿子生了病卧床不起,这些个生理问题从何而来呢?这种说怪不怪的现象真的不难解释吗?人也是机械化的,就像一台机器一样。同样机器也像是人一样,万事万物都同样的不可思议,充满奥妙和神秘。我认为这就是影片所表达的意思。在电影的末尾,和
  • 6、 红色经典观后感
    篇一:建国大业观后感 2009年9月25日,我有幸观看了献礼祖国母亲六十岁的史实大片《建国大业》,让我对1945——1949年这5年中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及我党第一代领导人的英雄事迹有了更加详细和深刻的了解。短短两个多小时,我仿佛回到了那个艰难而又催人奋进的岁月中,去追忆那段历史,缅怀远去的革命先辈。 影片以重庆谈判到建国前夕为背景,正面再现共和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从诞生到确立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其中,影片依次展现了重庆谈判,双十协定,定都北平,政治协商级以黑白史诗片段为表现形式的辽沈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开国大典等具有重大历史的事件。 我向这部电影除了让我对这段历史有了更详细的了解之外,更重要的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原因的思考,历史上以各个阶段为领导的革命数不胜数,以农民阶级为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以资产阶级为领导的辛亥革命,都以失败告终,为什么?虽然已经有很多专家学者提出了很正确的回答,但看过了这部影片后,我确实对革命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想要革命,只有勇气和魄力,但想要革命胜利,我向这还远远不够。 革命需要坚持。没有哪一次革命会一帆风顺,把时间从1945年往前调,我们国家遭到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日本人的残忍,野蛮吓退了国民党,但吓不倒我党革命决心,国民党的那些所谓正统军校出身的大批军人只坚持了数月,就开始消极抵抗,甚至在抗日战争中期开始对自己的同胞共产党进行打压,但我党坚持住了,我党抗日战争的初期战斗中吸取经验教训,开展了广泛的敌后根据地,不断地从后方骚扰,打压敌人,迫使日本侵略者把自己的工作重心转向了后方战场,此时国民党的反动分子也向我党进行了进攻,但我党再次坚持住了,我党不要国民党的资助,不要同盟国的援助,在解放区实行自给自足,“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这话是我党坚持的最好写照,我党还坚持分配土地给农民,动援任何一个可以团结的帮手,就这样,敌人的一次次进攻无攻而返,终于,因为我党对革命的坚持,终于赶跑了侵略者,实现了国家的独立。而在电影中,我党更是为了国家统一,继续坚持着,当国民党提出划江而治时,我党没有停下革命的脚步,毅然发动了渡江战役,因为我们知道划江而治的中国永远不是一个完整的中国,这场革命一定要坚持下来。这种坚持是我党特有的,也是革命必须的。 革命需要人民的支持。国民党有先进的后备军,高素
  • 7、 红色电影观后感
    篇一:闪闪的红星观后感 “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灿灿暖胸怀……”每当这动人的旋律在我耳边响起,我就会想起一位中华少年儿童。他手里永远握着一颗闪闪发光的红星,他的精神让我们中华民族世代传承。他有一个响亮的名字----- 潘冬子。 潘冬子是电影《闪闪的红星》中的主人公,他一心想参加红军,因为他从小就生活在一个革命家庭,他的爸爸是一名红军战士,是一位坚强的共产党员。他妈妈也是一名共产党员,在一次敌人大扫荡时,为了掩护群众转移,她献出了自己的生命。爸爸因部队转移,要离开家乡,临走时交给潘冬子一颗红星。这颗红星就像冬子心中的明灯,被他一直珍藏,时刻激励着他。终于,冬子带着它参加了红军。 潘冬子机智、勇敢、坚强。母亲的牺牲并没有让他消沉,为了给母亲报仇,他巧妙地改了一个字,使胡汉三损失上万斤大米。胡汉三封山时,他帮红军战士送粮食,送信。严寒的冬天,为了骗过敌人,他把盐融化进水里,倒在自己身穿的棉袄上,成功的躲过了敌人的搜查。如此聪明的小英雄怎不令人敬佩呢? 潘冬子生活在那样艰苦的革命年代,却有远大的志向,为国,为民,努力向上。经历了重重考验,最终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红军战士,他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想想现在的我,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家庭,却不懂得珍惜。遇到一点困难就退缩不前,遇到一点挫折就灰心丧气,生活中更是自私自利。潘冬子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身上的缺点。我应该学习潘冬子,时刻不忘自己肩负的责任,不怕苦,不怕累,努力学习,将来为建设祖国做贡献。 潘冬子------- 我心中的红星,你将永远指引我向前进! 篇二:辛亥革命观后感 电影《辛亥革命》截取了封建中国在1911年至1912年初那一时段发生的历史事件,从“血染黄花岗”到“武昌城首义”,从“阳夏保卫战”再到“创建共和制”,由表及里的历史重现了辛亥革命的过程,书写了一群热血青年用自己的生命叩击愚昧的封建国体,用自己的热血呼唤青春中国的壮举。通过观看这部电影,使我们重新审视那段历史,100年前发生的辛亥革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一个重要里程碑,辛亥革命所蕴含的革命精神值得我们认真深思。 曾担任华中师范大学校长的章开沅说,盘点辛亥革命,要看三个100年,即辛亥革命之前的100年,辛亥革命以来的100年,以及放眼今后的100年。“百年锐于千载”,
  • 8、 红色影片观后感
    董存瑞观后感(一) 我看了一部 50 年代的电影——《董存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教育。 故事是 1945 年年春时,董存瑞在重重困难之下,终于当上了抗日队,在队伍中董存瑞和他的伙伴虽然不满二十岁,但是他们却有惊人的魄力和胆识,在战场中,屡次立功,让连长刮目相看。 故事主要在 1948 年 5 月 25 日 ,他们进攻隆化县战斗。面对敌人凶猛的火力,队友们一个接着一个倒下,董存瑞再次请战。此时,他的左腿被敌人的机枪打断。突然,冲锋号吹响了,董存瑞用身体做架支,左手托炸药包,右手燃起导火索,随着天崩地裂的一阵巨响,敌人的暗堡被炸毁。董存瑞用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胜利的道路,他年仅 19 岁。 看完时,我感慨万千。一个 19 岁的青年,不惜生命保卫国家。当他炸毁暗堡时,那种不怕敌人、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不屈的精神,深深地震撼了我。 现在想想,董存瑞比我大 9 岁,却比我强上百倍,甚至千倍。他的优点是我所不敌的。 从这部电影中,我深刻体会到要有无私的爱国的奉献的精神。董存瑞和那些革命战士,难道不是他们为我们奉献现在这美好安宁的社会吗?每个人都想和自己的家人在一起,难道他们不想吗?他们想,当然想!还不是为我们吗?没有他们会有我们吗? 闪闪的红星观后感(二) “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灿灿暖胸怀……”每当这动人的旋律在我耳边响起,我就会想起一位中华少年儿童。他手里永远握着一颗闪闪发光的红星,他的精神让我们中华民族世代传承。他有一个响亮的名字----- 潘冬子。 潘冬子是电影《闪闪的红星》中的主人公,他一心想参加红军,因为他从小就生活在一个革命家庭,他的爸爸是一名红军战士,是一位坚强的共产党员。他妈妈也是一名共产党员,在一次敌人大扫荡时,为了掩护群众转移,她献出了自己的生命。爸爸因部队转移,要离开家乡,临走时交给潘冬子一颗红星。这颗红星就像冬子心中的明灯,被他一直珍藏,时刻激励着他。终于,冬子带着它参加了红军。 潘冬子机智、勇敢、坚强。母亲的牺牲并没有让他消沉,为了给母亲报仇,他巧妙地改了一个字,使胡汉三损失上万斤大米。胡汉三封山时,他帮红军战士送粮食,送信。严寒的冬天,为了骗过敌人,他把盐融化进水里,倒在自己身穿的棉袄上,成功的躲过了敌人的搜查。如此聪明的小英雄怎不令人敬佩呢?
  • 9、 话剧《红色》观后感

    话剧《红色》观后感

    机缘巧合吧,就中了一个奖,搞了一张票,其实在看过 死无葬身之地 之后,我对这种比较正经的话剧是有一点点抵触的。因为上次从国家话剧院出来一路走到地铁站我都一直处在双目无神大口喘气的状态。对我视觉听觉这种吧,感官的冲击太强烈了。所以有点害怕。然后就没自己买这个《红色》。好,这都不重要我只是暖个场。下面我来说一下这次的 红色

    话剧《红色》其实讨论的是关于我们现在这个时代娱乐至死的这种病态。其实我本人特别特别喜欢娱乐至死这个词。因为我不懂,看不明白,啥叫娱乐至死,但是又觉得这个词说的特别对,特别有魅力所以我特别喜欢。(啊我真是一个肤浅的女人。呢)恩对,娱乐至死。就是在这样一种大的时代背景下,一个艺术家,作为一个搞艺术的人对于 娱乐 艺术 大众需求的一些想法。故事就是这样展开的。

    开场三分钟不到,男演员一句你走出去看一看,凡是暴露在太阳底下的,都是娱乐想起之前看的一本书,叫《娱死记》是讲音乐的,各种各样的音乐(但是那个里面提到的音乐,我还真听过,真的不是我等小屁民欣赏得了的。。呢。)那个里面提到一句话,就说现在你能听到的那些 声音,除了一小部分是音乐,你听到的大部分都是娱乐。我当时看到这句话就已经感慨万千了。今天看了这个话剧提到这个概念我觉得简直是太吸引人了。。然后我就觉得这个一定很对我胃口!

    然后我来写一下戏里提到的几个概念(摸着黑挡着光拿手机敲字我容易吗!!!下次一定记得带笔记本啊摔!!!)

    没有文化怎么创作,不学习怎么有文化!

    你要是想创造历史,首先你要了解历史

    (上边是一些个台词,没啥好聊的,简单粗暴,,)、

    我其实是想说一下关于艺术品商品化的这件事。

    剧里有两个人,一个是艺术家,一个是小学徒。艺术家创作作品,可是懂的人特别少,普通大众--一些没有什么艺术欣赏水平的人,来买他的作品,也不过是因为有人说他的作品好,说他的作品有逼格,于是,人们就认为我,作为一个上层社会人士,一个有逼格的人,应该有你的作品。而至于为什么要有,没人会过问,也没人想知道。也或者是,我的邻居有一幅你的画,所以我要有三幅亦或者有的人找到艺术家,直接说,我这里有一个台灯,我希望你能给我创作一个作品来衬我的台灯 那些,都只是买卖,而不是艺术。是有悖创作者的创作初衷的。但是如果那个艺术家一味的坚守自己所谓的对于艺术的那份操守,他又会被饿死。而当一位艺术家开始为谋

  • 10、 红色气质观后感

    红色气质观后感(一)

    王明亮

    一张照片,定格一个瞬间;一组群像,打开一部史册。李大钊、瞿秋白、方志敏、赵一曼、杨靖宇、左权、彭雪枫、雷锋、焦裕禄、王进喜、吴吉昌……不同时期的共产党人一个个从历史深处走来,展现着中国共产党人特有的"红色气质".

    影片中,故去的共产党人跨越时空,与同志"相聚",与家人"重逢";3d还原的历史瞬间,人物和场景"动"了起来,照片背后的故事也"活"了起来。我们能够清晰的感受到,百年之内国家的变化与共产党员的不变。共产党人清楚的认识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民永远是共产党人的力量源泉。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从嘉兴到井冈山,从瑞金到延安,共产党的一路发展都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看罢历史,会让人民坚定我们今天所选择的路,更会让我们在别人的故事里,坚定自己的家国信仰。作为这个大家庭的一部分,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义务,去捍卫这个家庭的美满,这可能需要我们向陋习发起挑战,可能需要我们向愚昧发起挑战,更有可能向自己发起挑战;而作为这个国家的一份子,我们有义务让这个国家变得更好,以自己在建设中的贡献,实现个人梦、国家梦。

    党旗飘扬,随之而飘扬的,还有我们让国家变得更好的坚定信仰。信仰在,我们的国家动力常在;信仰在,我们的复兴之路,便不会更改。

    红色气质观后感(二)

    正值青春 我们正好——微电影《红色气质》观后感

    在党95岁生日的当天我观看了由新华社精心打造的9分5秒时长微电影《红色气质》,微电影高度浓缩了中国共产党近一个世纪以来的光辉历程。影片中唱着自己翻译的国际歌从容就义的瞿秋白、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却唯独没有自己的焦裕禄、为了周总理嘱托治棉的农民科学家吴吉昌等几代共产党人借助影像与家人和同志再次"同框",也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完成了从最艰难中成立,经历黑暗中摸索,到领导中国高速的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这一伟大征程。

    自中国共产党成立到新中国成立短短三十几年时间里,有三百多万共产党人为国捐躯,从白色恐怖时期、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时期,早期的中国共产党先烈付出了血的代价、经受了信任的考验,用鲜血开辟了社会主义道路,他们用青春和生命诠释着什么是"红色气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医治战争的创伤,恢复和发展经济,维护了中国的独立和安全,使新中国赢得了快速的经济复苏发展和国际地位,他们用艰苦卓绝诠释着什么是"红色气

  • 2019-11-02

  • 2022-12-27

  • 2019-11-04

  • 2019-11-04

  • 2019-10-28

  • 2023-01-02

  • 2019-09-20

  • 2019-10-28

  • 2019-11-04

  • 2019-11-04

  • 2023-02-09

  • 2019-10-28

  • 2019-11-02

  • 2019-11-02

  • 2023-05-22

  • 2019-11-02

  • 2023-02-10

  • 2023-02-08

  • 2019-10-28

  • 2023-02-03

  • 2019-11-02

  • 2019-11-04

  • 2023-04-02

  • 2019-10-29

  • 2023-02-01

  • 2023-02-09

  • 2023-02-09

  • 2023-04-22

  • 2022-12-22

  • 2019-10-28

  • 2022-12-17

  • 2023-01-19

  • 2023-05-29

  • 2022-03-25

  • 2019-09-20

  • 2019-11-02

  • 2023-03-12

  • 2023-02-03

  • 2023-02-13

红色通缉观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红色通缉观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红色通缉观后感、2024红色通缉观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