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故事的观后感通用。
我们特意为你呈上“红色故事的观后感”。如果你想工作更加有效率,文档的处理肯定必不可少,范文变得更加重要了。范文能够更好的帮助我们组织自己的内容。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红色故事的观后感【篇1】
大家一定都听过《学习雷锋好榜样》这首脍炙人口的歌。雷锋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模范战士,是社会主义时代的青年标兵。他在短短的22年人生成长历程中,并未做过惊天动地的大事,只是默默无闻地做着平平凡凡的小事,也正是从这些小事中,体现出了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和永不生锈的螺丝钉精神。《雷锋的故事》这本书以雷锋的成长历程为线索,向我们娓娓讲述了雷锋平凡而伟大的感人事迹。记忆最深的是那次外出活动,天上突然乌云滚滚,豆大的雨点像箭一般射在人们的身上。负责打队旗的雷锋把衣服脱下来,将队旗和红领巾包起来,自己光着小脊梁任凭风吹雨打。同学说他傻,说将队旗和红领巾洗一洗不就行了吗?可雷锋却郑重地说道: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和队旗一样,都是烈士的鲜血染成的,咱应该格外珍惜。而这一句话,却深深地感动了那位同学,从此他也像雷锋一样,给予红领巾与队旗至高的尊重与崇敬。雷锋总是这样,一次又一次地感动着周围的人们;雷锋总是这样,一心一意地为人民服务。雷锋曾在日记中写道: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毛泽东主席曾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雷锋一个人人皆知,人人向他学习的神话般的人物。雷锋生命已不再,但精神却永存。看到雷锋这样,我不禁想起了我们学校门口那壮观的场面每天放学,人山人海便涌到学校大门口。由于人过多,加上往来穿梭的小汽车,经常造成交通堵塞;稍不留神,人与人,人与车之间还会发生碰擦,那个场景真让我整天提心吊胆,不寒而栗。和雷锋比起来,我们又是如何呢?他一心一意为人民着想,可我们却为了自己一时的图方便,造成交通的拥堵
我们虽然恢复不到战争岁月,遇不到民不聊生,不能为国家做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伟业。但我想,只要我们能遵从指挥,不乱闯红灯,不无谓的拥堵交通,那也是对国家对人民的贡献吧!雷锋已经成为我们每个中国人心中永不磨灭的光辉形象,雷锋精神已经成为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着我们一代代人茁壮成长,成为我们前进道路上的指示明灯!我们要更加勤奋地学习,将雷锋精神发扬光大。红色故事的观后感【篇2】
历史就像一条弯曲而宁静的长河,悄无声息地从我们身边流过,经典的魅力就蕴含在这些河流中,翻开书页就能领略到无限风光。
今天就让我们穿越时光隧道,走进《红色少年的故事》,这是个英雄的时代,他们中既有不怕牺牲、浴血奋战的英雄个体,也有同甘共苦、团结奋斗的英雄集体,他们的故事感人肺腑,催人奋进……视死如归的刘胡兰年仅13岁的刘胡兰是一名GCD员,但是不幸落入敌人的魔爪,在严酷审讯时她守口如瓶;在上刑场时她视死如归,在面对冷冷的铡刀时她大义凛然……敌人百般无奈中残忍的杀害了她。为什么面对敌人的铡刀毫不畏惧?为什么面对死亡能视死如归?因为她心中有不灭的信念——热爱祖国。这信念如钢铁般坚硬,如坚石般顽强!年轻美丽的刘胡兰牺牲了,她用年轻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悲壮之歌。勇敢机智的王小二有个放牛的孩子叫王小二,他从小便对敌人恨之入骨,就想消灭敌人。
终于等到报仇的机会了,那天他假装帮敌人带路,他悄悄地把敌人带入八路军隐藏的地方,在伏击区内,当王小二大喊“鬼子来了”,敌人才知道上当了,敌人恼羞成怒,把明晃晃的刺刀刺向了王小二的胸膛。王小二勇敢机智灭敌,令八路军感动不已,他用无悔的付出吟诵了一首信念之歌。舍己为人的赖宁一天,14岁的赖宁和他的伙伴发现森林着火了,他急忙跑去救火。赖宁用自己的衣服来扑火,用自己微弱的力量来救火,他就是想帮助人们把火扑灭,但是火势太猛,大人们先把他们孩子送回去。但是在途中,赖宁又来到火势最猛的地方救火,结果壮烈牺牲。赖宁的生命虽然很短暂,但是他的精神是永存的!他用舍己为人的品行书写了一篇英雄之作。
这些可歌可泣的故事,令人深思!正因为有这些少年英雄,抛头颅、洒热血,才换取了我们今天幸福和平的生活;正因为他们用年轻的生命,才换取了我们今日自由快乐的童年。我们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活,继承先烈的光荣传统,努力学习,把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这些可歌可泣的故事,催人奋进!生活中处处有“敌人”,就如我现在就面对一个强悍“敌人”——粗心。那么,我们有没有像那些先烈们一样勇敢战胜“敌人”呢?我深深知道,学习先烈的品行,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誓言,而是每一天每一时的行动与坚持。从现在起,我一定要学习少年英雄们的勇敢精神,战胜前进路上的拦路虎。
俗话说:“有志不在年高”,《红色少年的故事》这本书我看了好几遍,虽然讲述的是少年故事,但是这些感人肺腑的故事,这些高尚的品行,将永远铭刻在我心中,这些少年英雄的勇敢无私和志向高远的胸襟永远激励我前进!
红色故事的观后感【篇3】
家书抵万金,精神永流传——品读《红色家书》背后的故事读后感2000字:
古往今来,征夫远足,游子浪迹,同胞异处,骨肉分离,家是不同的梦里同样的主题。见字如面,家书成为传递亲情的使者。杜甫诗云:“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寥寥几字,成为千百年来人们对家书的经典评说。
近日,省委书记、省长刘奇向全省党员干部发出号召,“每位同志都要认真读一读《红色家书》”,《红色家书》为什么如此受到刘奇书记青睐,带着浓浓的好奇与期待我特别认真看了这本《红色家书》。
翻阅了整本《红色家书》,看着一封封艰难留存下来的革命遗书、就义诗、家信,再在网上查找对应的一张张泛黄的旧照片、毛边纸,我感到十分难受:战争年代的家书是弥足珍贵的,有的家书不知是否能够到达对方手中,有的家书到达了人却不在了;战争年代的家书又是饱含真挚情感的,不管是丈夫写给挚爱的妻子,还是妻子写给钟爱的丈夫,不管是儿女写给亲爱的父母,还是父母写给关爱的孩子,都体现了革命烈士的铁骨柔情;战争年代的家书更是体现家国情怀的,一封封诀别信都是为了民主独立、人民解放,为了家人报效祖国、报效人民而诞生的。
在这里我节选部分家书讲讲我的体会。
(一)陈觉就义前写给他妻子的遗书——《我们的遗志自有未死的同志来完成》。当读到“云!谁无父母,谁无儿女,谁无情人,我们正是为了救助全中国人民的父母和妻儿,所以牺牲了自己的一切。我们虽然是死了,但我们的遗志自有未死的同志来完成。‘大丈夫不成功便成仁’,死又何憾。”时我感受到了一种“信仰”的力量,在血与火的革命年代,革命先烈们始终坚信共产主义一定能够实现,坚信中国人民一定能够过上幸福的生活,坚信一定有人能继承他们的遗志。
(二)赵云霄写给女儿的遗书——《你的父母是个共产党员》。对于一个刚体会到初为人母的幸福与喜悦,就要面对与孩子的生死离别的妈妈,她内心那种悲痛欲绝的留恋和不舍,我有着深刻的理解和体会。当我读到赵云霄烈士一声声深情地呼唤“小宝宝…小宝宝…”时,忍不住泣泪沾襟。在历史长河中,正是因为有了无数个像陈觉和赵云霄这样勇于牺牲、割舍亲情的革命先烈,才有我们今天幸福安宁的生活。我认为,我们不仅要全身心去阅读这些红色家书,更要让革命火种代代相传。
(三)江竹筠就义前写给谭竹安的遗书——《我们在牢里也不白做》。“我们有必胜和必活的信心,自入狱日起,我就下了两年坐牢的决心,现在时局变化的情况,年底有出牢的可能……我们在牢里也不白坐,我们一直是不断的在学习……我们到底还是虎口里的人,生死未定……假若不幸的话,读后感.云儿就送给你了,盼教以踏着父母之足迹,以建设新中国为志,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奋斗到底。孩子们决不要娇养,粗服淡饭足矣……”,我们都知道江竹筠(江姐)是个英雄的革命烈士,江姐为了革命事业离别儿女,丈夫被害,她强忍悲痛毅然接替丈夫工作奔赴最前线,后来不幸被捕,受尽酷刑仍坚不吐实,是一名钢筋铁骨的共产党员。而这份遗书体现了满载着江姐作为一名母亲,对儿子浓浓的思念之情,展现了江姐鲜为人知的柔情一面,她是一位坚强的战士,更是一个好妻子和好母亲,最后为了革命事业又舍弃了她难舍的一切。
读着这些语言质朴、感情真挚的家书,让人不禁潸然泪下,他们哪一个不是妈妈心爱的孩子,哪一个革命者不是妻子钟爱的丈夫、丈夫挚爱的妻子,但为了中华民族的千秋大业,为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他们毫不犹豫的将小家让位于大家,将小爱让位于大爱,表现出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崇高的自我牺牲精神。他们的英名必将和那些历经烽火岁月洗礼的家书一起,永远被世人铭记!
生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大多已经无法真正领会那种精神(就如陈岩石老书记讲那段扛炸药包的历史一样)但我们不能忘记他们!不能忘记我们的和平年代是怎样得来的!
作为一名支部书记,我应该牢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宗旨,应该传承“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担当,应该鼓足“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干劲:
1.品读《红色家书》,牢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宗旨。要立足岗位,做好本职工作。要不断充实自己、提升自己,坚持学以致用,把学习成果与工作实践有机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建功高投、打造美丽高投作出贡献。
2.品读《红色家书》,传承“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担当。当前,公司正处于改革发展的重要时期,将高投公司做强做大做好是我们每一个高投人应尽的义务,我们应该既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胸襟,更要有“成功路上必有我”的决心和作为。
3.品读《红色家书》,鼓足“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干劲。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的新年贺词中指出:“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在今后工作中,我将结合公司实际,全面提升专业知识技能,面对难题勇于挑战,为高投、基金公司以及扶贫基金更好更快更强地发展奋力拼搏。
供稿:江西高技术产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党支部钱晨阳
红色故事的观后感【篇4】
当我合上《红军长征的故事》这本书,我的脑海里涌现了许许多多的画面。思绪在不断地穿梭,仿佛将我带回到那个年代。一座座高耸的山峰,一条条汹涌的湖泊,一个个深不见底的崖壁我的心不禁感到震撼。
遵义会议后,红军经过整编,提高了战斗力。毛泽东指挥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佯攻贵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然后,挥师北进,渡过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短暂休整后,红军继续北上,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过了白雪皑皑、高耸入云的大雪山,走过了杳无人烟、一望无际的茫茫草地,突破了敌人重兵把守的天险腊子口,进入甘肃。
每一个场景都是那样惊心动魄。那听后都能让人毛骨悚然的环境,帅气的红军战士们却表现得积极乐观。他们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最后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伟大的红军战士们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长征落幕,但是我们不能忘记,在80多年前的中国,一群可爱的中国人横跨了14个省,他们吧国家和民族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他们坚信正义必胜、邪恶必败的真理;他们不畏艰险,不怕牺牲、顾全大局、紧密团结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生命的意义。
当下,我们生活在和平幸福的年代。我们应该荣幸,也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活。
我们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树立远大理想。我们要有周恩来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信念,有水滴穿石的精神。在生活中,我们要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培养亲社会行为,从小事做起,从当下做起。
梁启超先生说过:少年强,则国强。今天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未来我们就是祖国的希望。读红色经典,做有志少年。让我们一起放飞梦想,共同创造这多姿多彩的人生吧!
红色故事的观后感【篇5】
读我了《董存瑞的故事》这本书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觉得董存瑞是一个不怕敌人,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革命战士。 故事叙述了1945年秋,在解放隆化的战斗中,董存瑞为了把最后一个碉堡炸毁,做出一个英勇的选择。董存瑞在其他战士掩护下冲到桥下,他发现桥下无法放好炸药包,在思索办法的时候。这时主攻的号角响起来了,董存瑞看见很多战士在敌人的枪下倒下去,他为了不让更多战士牺牲,毫不犹豫地举起炸药包,拉着导火索并高呼:为了新中国,前进!一声巨响,地动山摇。敌人的桥型暗堡被炸得粉碎。
看完这个故事我的眼睛湿润了,我被董存瑞的英勇行为感动了。他从小就有保卫祖国的信念,他在战斗中用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前进的道路。董存瑞牺牲了,可他爱国、为国的精神却令人久久不能忘怀。董存瑞他舍身为国的革命精神,激励着千百万人为革命英勇奋战。董存瑞的英名永垂不朽。他舍身炸碉堡的事迹传遍了中华大地,为了新中国不惜牺牲自己。我觉得董存瑞他非常伟大。我应该学习他那种舍生忘死的精神。董存瑞虽然牺牲了,他那视死如归、英勇奋战的革命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不断奋发进取、勇往直上。
好好学习是我现在该做的。因为只有好好学习,将来才能建设祖国,发展祖国,报效祖国!
红色故事的观后感【篇6】
我的舅舅买了一本书,是《雷锋的故事励志版红色经典故事》,正好我的暑假作业里要看这本书,于是我就向舅舅借来看。
雷锋,这是一个多么熟悉的名字,。大家都知道,雷锋爱帮助别人,这种行为是多么值得我们学习。
雷锋,于1940年12月18日(农历十一月二十日),在长沙市西北郊望城县安庆乡的一个名叫简家塘的小山村里诞生了。雷锋的乳名叫庚伢子。
雷锋是个命苦的孩子,爷爷和爸爸都因为太疲劳过度得病死去,哥哥因为长得太瘦弱,经常累得眼冒金星,难以支撑自己的身体得了童子痨(肺结核)还坚持工作,最后死去了。弟弟因为吃不饱,穿不晗暖而死去,那时只剩下妈妈和雷锋了,妈妈为了养活雷锋去唐四滚子家去当佣工。后来他妈死了,雷锋变成了孤儿。
后来,毛主席宣布湖南不再被日本人追杀,解放了。从此雷锋就可以上小学了。雷锋上小学时成绩非常好,老是得到表扬。
雷锋长大后,爱帮助别人,比如在火车上帮老大娘搬行李。
雷锋出门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雷锋叔叔死于1962年8月15日,虽然雷锋叔叔己经逝世了,但是雷锋叔叔助人为乐的精神还留在世上。我一定把这种美德当作我的榜样,每天做好事。
红色故事的观后感【篇7】
昏暗的灯光下,妈妈把狱友们省下的草纸订在一起,当做本子;把从囚衣上剪下的小布条七拼八凑,千缝百衲,缝成了一个小书包。这一画面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暑假里,我读了《红色少年的故事》这本书。这本书介绍了许许多多小英雄的故事,有机智勇敢的王二小,视死如归的刘胡兰,坚强不屈的雨来我还在书中与同龄人小萝卜头再次相遇。
去年暑假,我参加了听见慈溪诵读大赛。不知为什么,妈妈为我选了一篇写给小萝卜头的文章《永远的九岁》作为参赛作品。经过那次比赛,我朦朦胧胧地了解了小萝卜头凄惨的生活。
读了这本书后,我对小萝卜头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刚满周岁的他住的是狭小、阴暗、潮湿,终年不见阳光的牢房;吃的是发霉的米饭和烂白菜梆子,以至于长成了头大身小的孩子,大家都称他为小萝卜头。
小萝卜头学习非常刻苦。七、八月的重庆是个大火炉,热得让人喘不过气来。可是,小萝卜头每天光着膀子,不知疲倦地在地上用树枝写呀,算呀,复习功课。
有一次,小萝卜头的老师黄将军拿着一支红蓝铅笔对他说:只要你能用俄语和我说一句话,我就把铅笔送给你。小萝卜头多么渴望得到这支铅笔呀!白天,他在监狱的角落里咿咿呀呀地说俄语;晚上,他借着窗口透进来的一丝光线,默默地记忆。终于有一天,小萝卜头能用俄语和黄将军交谈了。他捧着心爱的铅笔,久久不愿放手。
可就是这样一个热爱学习的孩子,在他九岁时却被敌人杀害了。新中国成立后,人们找到了他的尸体,发现他的手里还紧紧地握着那支已经腐烂的红蓝铅笔。
读着九岁的小萝卜头的故事,再看看十岁的自己,我不禁感到羞愧。比小萝卜头大一岁的我,对待学习却没有小萝卜头那样刻苦,那样如饥似渴。学习上,我对自己的要求不高,只满足于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做作业只求速度,不求质量。当妈妈让我做一些课外练习时,我总是推三阻四;当妈妈让我练字时,我也是草草了事;当妈妈让我背英语单词时,我没背几个就想要放弃。不管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我一遇到困难就容易打退堂鼓。说到底,是我身上缺少了像小萝卜头那样不折不挠的革命精神呀!
现在,我终于体会到了妈妈的良苦用心。我下定决心:我要像小萝卜头一样,刻苦学习,珍惜革命先烈为我们创造的幸福生活!让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诠释的革命精神,在我的身上永远地延续下去!
红色故事的观后感【篇8】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这么一些少年英雄,他们为了民族的独立﹑国家的富强和人们的自由幸福,进行了艰苦卓绝﹑英勇不屈的奋斗和拼搏。虽然他们年龄不同,出生各异,但是他们都有热爱祖国的崇高品质和心怀天下的宽广胸襟。
在这本书中,我看到了视死如归的刘胡兰,大义凛然的刘文学,勇敢机智的王二小,舍己救人的韩余娟,护林英雄赖宁,抗战血火中的孩子剧团他们的英雄事迹无不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当我读到年仅十五岁的女共产党员刘胡兰勇敢地站在刀旁,临危不惧,只求一死时,不禁感动得泪流满面。她为了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为了革命的成功,从容就义,壮烈牺牲。毛泽东主席挥笔为刘胡兰写下了八个大字:生的伟大,死的光荣。虽然她牺牲了,但是她永远活在我们心中,她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读到抗日英雄王二小时,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这首优美而感人的歌曲。王二小用自己的行动向大家展现了他爱国的一颗高尚心灵。
翻到勤劳﹑善良的韩余娟帮助傅奶奶背柴﹑担水﹑洗衣﹑做饭时,心中便涌起一股对她敬佩的心潮。看到她为了救傅奶奶而牺牲自己时,热泪盈眶,为她感到骄傲。我们应该向她学习:学习她那乐于助人的精神;学习她那尊敬老人的高尚品格;学习她那舍己救人的崇高行为。看完这本书,我思绪万千。回想过去,自己对得起这许许多多为国献身的小英雄吗?遇到困难,总是退缩;一点点伤痛,总是大呼小叫;听闻其他国家那么好,总是抱怨中国那么落后。记得那次,我遇到一位老奶奶,她大概七八十岁了。她要过马路,我并没有去扶她,而是自己走开。后果不堪设想,老奶奶被车撞了,虽然不是很严重,但我为此内疚不已。可是韩余娟却为了一个没有半点儿关系的傅奶奶牺牲了自己,而我却不愿做这种举手之劳的事情。与她相比,我自愧不如。
自古英雄出少年。我们应该记住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继承少年先烈的遗志,做一个积极向上﹑身体健康﹑热爱祖国的好学生。今天的美好生活是这些小英雄和烈士们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他们永远是我们的楷模。
红色故事的观后感【篇9】
《红色延安的故事》读后感1500字!
延安是中国革命圣地、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从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长征胜利落脚陕北,到1948年3月23日党中央东渡黄河前往华北,党中央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延安生活战斗了十三个春秋,谱写了壮丽辉煌的历史篇章,培育了光耀千秋的延安精神。延安的历史,镌刻着革命先辈坚定的理想信念、崇高的精神风范、独特的人格魅力;延安精神,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指导思想、崇高奋斗目标、坚定政治立场、根本价值取向。所有这些,是全党的珍贵财富、全民族的精神宝库。
延安是一本读不完的书,延安有说不尽的故事。凤凰山、枣园、杨家岭、王家坪……走进延安,延安也从历史深处向我们走来。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留下了深深的历史印记,任时光荏苒,仍在以独特方式,讲述着红色延安的故事,展示着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
站在一个个旧址、一孔孔窑洞中,面对一张张发黄的相片、破旧的桌椅,我们读到的,是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甘冒出生入死之险、身陷囹圄之难、丧亲失友之痛、缺衣少食之苦,用热血和生命诠释了“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伟大情怀;我们读到的,是求真务实的精神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整风精神,是成就延安伟业的重要基石;我们读到的,是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一个个感人故事、生动事迹,用事实告诉我们什么是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彰显着党的力量之源、生命之本;我们读到的,是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窑洞里彻夜不熄的点点灯光,山峁上吃小米饭、穿补丁衣的延安军民,南泥湾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大生产运动,凝聚着不畏困难、奋发图强的革命精神;我们读到的,还有清正廉洁的政治品格,勤俭节约、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甘为公仆耻为官”的政治宣言,严以律己、一身正气的革命风范,造就了开创伟业的“延安作风”。
历史是最丰富的营养剂、最生动的教科书。2009年,习近平同志视察中国延安干部学院时指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延安时期留下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培育形成的伟大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干部教育培训的永久教材,用好这笔财富,用活这部教材,是党中央创办学院的重要目的”。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视察时强调,“全面从严治党要继续从延安精神中汲取力量”。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指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并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文化的传承,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离不开精神的滋养。《红色延安的故事》精选45个生动故事,反映了红色岁月的点点滴滴,描绘了革命延安的时代风采。这些红色故事,集中体现了我们党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集中体现了我们党的革命精神和政治品质,集中体现了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是延安十三年历史和延安精神的生动展现,是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的鲜明标识,为党员干部补钙壮骨、强根固本提供了独特的“精神钙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重大成就,回顾历史,我们无比自信;展望未来,我们仍然任重道远。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需要我们在走进历史中牢记初心,在传承革命文化和革命精神中筑牢党魂。要不忘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不忘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不忘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不忘共产党人的革命本色,自觉继承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崇高品质。
要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切实增强维护核心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要努力弘扬革命文化,践行共产党人价值观,做忠诚老实、光明坦荡、公道正派、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的时代先锋,努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红色故事的观后感【篇10】
1942年,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对翼中抗日根据地发动大扫荡。日本鬼子从炮楼出来不断袭击邻村老百姓进村后,他们烧杀抢夺,无恶不作,老百姓对他们咬牙切齿,恨之入骨。
高家庄群众在党支部书记高老庄,民兵队长高传宝的领导下,随机应变,因地制宜,把土山、地窖改造成户户相通、村村相连的多口地道,而且一直挖到敌人的炮楼底下。某夜,小鬼子山田对长率日军在天黑之际偷袭高家庄,这是被老钟叔发现了,这位忠诚的老钟叔便死在了日本鬼子山田的枪口下高家庄的人民被激怒了,他们望着老钟叔的遗体,立下了铮铮誓言,他们要为老钟叔报仇。
鬼子一处炮楼就会被藏在地道里的民兵发现,他们便立马通知村民们下地道,敌人进村后,什么也能没有发现。可是,民兵连长高传宝和他的所有民兵早已做好准备,一声令下,四面开火,敌明我暗,战术自如,打得鬼子措手不及,乱窜乱跳。敌人在逃往炮楼的途中,被我埋伏在田野外的民兵从地下像神兵一样杀出,打得鬼子混不成军。最后,活捉了日本鬼子小队长。高传宝揪着小鬼子的衣领说:你抬起头看一看,这是什么?这是人民!只有人民才能制造出这样的奇迹,中国人是不可战胜的!
读了这个故事,我有了深切的感受,我知道以前的人民是正义也是不可战胜是,知道了辛苦把日本人打败是中国人。六只年后的今天,回望六十年前的峥嵘岁月里,高家庄的地道战中的地道是奇迹,而我说一种北原的劳动人民们才是奇迹!他们发挥自己的智慧创造了地道,战胜看困难,用自己的生命扞卫了自己的家园和祖国!他们在抗日战争的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红色故事的观后感【篇11】
在我很小的时候,妈妈就讲过王二小故事,长大认字了,我自己买来书,一遍又一遍的看着,王二小深深吸引着我,我时常被故事感动得热泪盈眶。
故事发生在1941年9月,日军300余人向河北省平山县南滚龙沟袭来,他们抓住了正在山坡上放牛的王二小,用刀逼着二小为他们带路去抓八路。二小非常清楚,许多八路军战士就在四面的山上隐藏着。于是他牵着牛机智地领着鬼子在三道壕上慢慢地转,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敌人发现以后,对二小又打又骂,二小猛地抱住一个鬼子厮打,想与鬼子跳崖同归于尽,不料被另一个鬼子用刺刀从背后刺穿了胸膛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们应该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从小努力掌握先进的科学知识,长大后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
千锤百炼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无数烈士是这样做的`。将来有一天,当祖国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必定会一马当先地全力奉献出自己的一切,甚至生命。
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道哪去了《歌唱二小放牛郎》这优美的旋律和动人的故事将永远留我心中,少年英雄王二小那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勇敢机智、不怕牺牲的崇高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前进!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扩展阅读
红色故事汇观后感
篇一:红色故事汇观后感
*年*月*号,在罗静伟老师的组织下,电子系党支部开展了观看“红色故事汇”的影片,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也很荣幸地观看了这部影视片。大型党员教育系列片《红色故事汇》是由中国共产党江西省委组织部、江西电视台共同主办的大型党员教育系列片。江西是一片有着光荣革命历史的热土,无数志同道合之士曾在这片热土上抛头颅洒热血,在这片热土上曾留下了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方志敏、贺龙、陈毅等无数革命先辈的足迹,也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红色故事。
众所周知,热土江西具有得天独厚、丰富的红色资源。南昌起义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了武装革命斗争的第一枪,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这里生活战斗过,并且建立起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革命领袖和革命先辈的崇高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及高尚的品质,无不鼓舞和激励着我们。革命先辈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所建立起来的丰功伟绩,这都是我们为社会主义建设而艰苦奋斗的榜样。井冈山精神、红军精神,更是我们伟大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通过观看《红色故事汇》,更是激发起我们为党和人民的事业继续奋斗的进取心。
还记得从小,我们都是观看红色影视剧长大的,比如《闪闪的红星》、《地道战》、《八一起义》等等。当时给我的直接印象就是,共产党员好伟大。而如今再去回顾这些影视片,那份感动依然还在,多了一份对党和革命事业的理解,如果没有党的正确领导,哪里来的我们现在幸福的生活,他们的为革命事业而不甘牺牲自我的无私奉献精神无不鼓舞着我。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深知我自己的不足,现在只能通过好好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好好地学习红色精神,在知识上武装好自己,在行动上向党组织靠近。
《红色故事汇》很好地把以前的很多红色故事重新演绎出来,通过此次的观看学习,我深知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真切领悟到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多么来之不易,那都是革命先辈用鲜红的热血换回来的。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应该牢记党的宏伟历史,热爱党,热爱人民,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提升自己的党性修养,增强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21世纪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奉献出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
篇二:红色故事汇观后感
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对于“红色”故事,离我们有点遥远,但是所有的“红色”故事留下的足迹却是永恒的,对于我们当代人的影响不仅仅是潜移默化,更多的对现代生活的珍惜,对幸福生活、和谐环境的珍惜和对我们个人思想和精神方面的启发。让我们做一个更有责任感的青年人。
通过了解“红色”故事,体现那时候人民群众为了党和人民利益的无私伟大的精神。为了党、为了国家,不畏牺牲的英勇精神,值得我们的学习 。看到的多个故事中,有一个让我觉得很感动,是“千金献党--母子皆楷模”,这个“红色”故事主要讲了母亲金永华和作为共产党员的儿子王朴,母子为了党做的贡献。在儿子王朴的表明身份和请求变卖家产,支援党国,作为母亲的金永华在考虑几天后,毅然做出了决定,变卖了全部家产,共有2000两黄金全投入支援党,从一方首富变为无产者,这一行为真正折射出一位新女性的爱国情怀。而此时也通过自家开的“莲华中学”为地下工作做了很多事,“莲华中学”成了培养干部的“红色摇篮”,但由于某些原因,王朴被捉获,由于作为母亲的金永华变卖了所有的家产,那时并没有太多的钱打通关系,错过营救的时候,他牺牲在了“辛梓桐”,痛失儿子让金永华难过非常,但是在儿子的遗书中,希望母亲能继续掩护地下工作第一线。继续做着儿子留下的事情。她是为伟大的母亲的同时,也更反映出她的爱国情怀,为了党,为了国家,母子俩都做了很大的贡献。他们的无私,他们的牺牲,都值得敬佩,都值得学习。
而在金永华做掩护工作到重庆解放时,党将她当初支援党工作的资金归还时,她不肯收,多次提出不愿收回当初支持的资金。与此同时,她还提出了“三个应该”和“三个不应该”,更体现了她的无私。在她去世后,还将自身财产捐给了重庆妇联。她的精神和品质都是进步的。
从“红色”故事中,得到很多以前所不知道的事情。而一个一个小的故事折射出的背后的精神、力量不可小觑的,他们做出的贡献,做出的努力,是我们能有目共睹的,也是让我们有了如今幸福生活,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要好好珍惜现今拥有的幸福生活。因为,它来之不易。
篇三:红色故事汇观后感
小学语文课本里,有一篇令我非常难忘的文章《飞机遇险的时候》,那时,熟背着课文却不能理解主人公的感情,今天,看完《周总理与放牛娃》这段视频,我非常羡慕放牛娃的生命 里有这么一位伟人的出现,当看到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改变了放牛娃的一生的时候,我突然觉得这不是偶然。一位开国总理,他用智慧与善良影响了我们一代又一代人。
十月里来秋风凉,中央红军远征忙,星夜渡过于都河,古陂新田打胜仗。读了这四句诗句 ,脑海中不断出现于都百姓倾其所有帮助红军渡河的场景,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一位七十多岁的老爷爷,他把自己家的木板都送给红军后发现红军还需要木板,就坚定的把自己的棺材木也给了红军,还说道:“你们为了国家,为了人民可以连命都不要,我奉献一块棺材木又算得了什么!”这难忘的一幕,让我们看到了红军伟大的长征精神和于都百姓的爱国精神。
《活着的雕像—施奇》一位年轻的生命,为了国家为了共产党英勇牺牲了。她忍着下身溃烂的疼痛,向狱里的每一个人讲述着革命精神,之后形成了一支强大的狱内情报队伍。在敌人面前有着不屈的意志和钢铁般的精神的她是每一个共产党员的榜样,她的灵魂永远是纯洁的!
《红色故事汇》观后感
篇一:《红色故事汇》观后感
作者:韦金华
看了《红色故事汇》,我深受感动,这部记录片集中反映了建党以来发生在江西这片红土地上的革命历史足迹,颂扬了革命领袖和革命先辈的崇高理想和坚定及高尚的品质,深切缅怀了我们革命先辈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所立的丰功伟绩,成为传承井冈山精神、红军精神,弘扬时代主旋律和培养伟大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通过影片,我们比较形象领略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革命先辈当年生活和战斗的风采。南昌起义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了第一枪,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经在这里生活战斗过,并且建立起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江西具有得天独厚、丰富的红色资源,江西要以红色资源更好地为国家和地方的经济服务,为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精神,文化需要服务,让红色主旋律不断唱响,让年轻一代始终铭记革命先烈开创的伟大事业,把江西这片红土地上诞生的井冈山精神和红色精神时代传承下去。
在这断跨越时空的旅行中,我们看到,从八一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开始,党克服重重困难,在逆境中谋求发展。江西是一片有着光荣革命历史的土地,八一军旗在这里升起。中国革命的摇篮在这里编织,共和国的雏形在这里孕育。看完《红色故事汇》,相信包括我在内的广大党员干部对于理想信念教育,宗旨意识,对于凝聚广大人民群众热爱江西,建设江西都具有重要意义。《红色故事汇》是江西省党员教育的精品教材,我们会进一步深入学习党的光辉历史,弘扬江西红色文化,把爱党爱国爱江西的热情转化为实际行动,推动江西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看完《红色故事汇》,我更深入地了解我们党是如何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的,我们党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复兴付出了怎样的代价,作出了多么巨大的贡献;更加深刻理解党为什么能够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能够深切感受到中国共产党有着怎样的革命情怀和崇高的风范,真切领悟到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从中受到教育和启迪,受到激励。系列片用喜闻乐见的形式为广大党员干部尤其对年轻党员学习和牢记党的历史,热爱党,热爱人民,坚定理想信念,提升党性修养,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将发挥重要作用。
篇二:《红色故事汇》观后感
作者:刘文革
支部组织党员观看《红色故事汇》,颇有感触。
大型党员教育系列片《红色故事汇》开播以来,受到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热烈欢迎,大家认为《红色故事汇》真实生动,感人肺腑,精神上再一次受到了洗礼。
回顾党的光辉历史,重温红色经典,始终有一种奋发向上的激情荡漾在我的心中,红色文化是激励我们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我深深缅怀老一辈革命先烈,他们这种精神一直鼓舞和感染着我。作为一名财务人员,《红色故事汇》的播出,把红色文化渗透于赣鄱大地,使党的恩情、国家的恩情、社会主义的恩情根植于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心中,激发起人们对党和人民的事业继续奋斗的强大信念。
看红色故事汇,我知道更多红军和革命先辈的故事:重上井冈山、小平小道、胡耀邦与共青城、为了红军的儿子、吃水不忘挖井人……这一个个红色故事带给了我们一堂堂生动的党史党情教育课,坚定了自己永远跟党走的信念,在今后的工作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党旗添光彩,为建设南昌大学后勤集团做出更大的贡献。
经过近几天连续收看,受到很大的教育,要学习革命先辈的崇高品质,继承优良传统,发扬优良作风,立足本职工作,锐意开拓进取,以奋发向上大有作为的精神状态推动后勤集团的发展。
篇三:《红色故事汇》观后感
作者:熊文中
为进一步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从党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在老一辈无产阶段革命先辈的崇高品格中汲取力量,永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省委组织部和江西电视台联合摄制了大型党员教育系列片《红色故事汇》,并在江西卫视晚6点15分钟播出,每天播出一集。
由于时间的问题,我是通过网络观看的。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凝视着电脑屏幕,观看节目。《红色故事汇》带给了我一堂堂生动的党史党情教育课,这一系列片讲述了30个红色的故事,贯穿了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有的反映共产党人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有的反映革命伟人忠贞不屈的理想信念,有的反映激烈壮观的斗争场面,有的反映普通战士的铁血柔情,有的反映潜伏暗战的无名英雄,感人肺腑、动人心魄。
通过观看《红色故事汇》,更坚定了自己永远跟党走的信念,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时刻保持共产党员的先锋本色,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党旗添光彩,为建设江西做出更大的贡献。
篇四:《红色故事汇》观后感
作者:戴茗
怀着对革命先烈的敬仰,我看了江西电视台《红色故事汇》节目。因此,我对红军精神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感悟。让我的心灵经历了建党以来发生在江西这片红土地上的革命领袖和革命先辈的崇高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及高尚的品质的一次深刻洗礼,深切缅怀了我们的革命先辈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所建立起来的丰功纬绩。
在这段跨越时空的旅行中,我看到从八一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开始,党克服重重困难,在逆境中谋求发展。江西是一片有光荣革命历史的土地,八一军旗在这里升起,中国革命的摇篮在这里编织,共和国的雏形在这里孕育。红土地上留下了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方志敏、贺龙、陈毅等无数革命先辈的足迹,也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红色故事。
看《红色故事汇》深受感动,因为这些故事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是在歌颂革命先烈,是在教育我们后人;我们深知,革命先烈永垂不朽,他们用血肉和气魄树起一座万世瞩目的丰碑,英雄们的斗争精神将永远在后世子孙身上延伸,祖国也将因此繁荣昌盛,奔向美好的未来。相信包括我在内的广大党员干部对于理想信念教育、宗旨意识,对于凝聚广大人民群众热爱江西、建设江西都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共产党顺应时代的潮流,一代一代的共产党人引领中国人民,用生命、用鲜血、用智慧、用科学谱写的振兴中华的壮丽史诗,实践证明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他们是先锋的标志,是中国人民的忠实代表,是引导中国人民前进的旗帜。
做为我们年青一代更应该深入学习党的光辉历史,弘扬江西红色文化,应该始终铭记革命先烈开创的伟大事业,把江西这片红土地上诞生的井岗山精神和红军精神世代传承下去,把爱党爱国、爱江西的热情化为实际行动,推动江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
篇五:《红色故事汇》观后感
作者:黄萍
为响应全党学习《红色故事汇》的号召,最近我观看了江西卫视的《红色故事汇》栏目。《红色故事汇》是由中国共产党江西省委组织部、江西电视台共同主办的大型党员教育系列片,对于寻访先辈足迹,重温红色经典,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增强宗旨意识,对于凝聚广大人民群众热爱江西、建设江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江西是有着光荣革命历史的土地,红土地上留下了无数革命先辈的足迹,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红色故事。引起了我们对往昔的追忆,对革命先烈们的缅怀,对未来的憧憬。这是一段多么艰苦而又漫长的路啊!这条路,有多少人为之奉献青春!我们的先辈们披荆斩棘,与顽敌抗争。枪林弹雨中,他们凭着执着的信念和坚强的意志,去拼搏,去奋斗。无数先烈倒下了,又有更多的红旗举起来,继续奋力前行。
作为一名共产党党员,更加应该积极学习,学习我们党的革命领袖和革命先辈的崇高理想、坚定的信念及高尚的品质,深切缅怀我们的革命先辈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所建立起来的丰功伟绩,成为传承井冈山精神、红军精神,弘扬时代主旋律和培育伟大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通过这样的形式来凝聚人心,进而激发起我们对党和人民事业继续奋斗的进取心。
还记得小学加入少先队时,上的第一堂爱国主义教育课,老师说:“红领巾是国旗的一角,国旗为什么是红色的?”那时候天真幼稚的我们答案是各种各样的。但当老师说:“五星红旗是被革命烈士的鲜血染红的”时候,刚才还叽叽喳喳说笑的我们,一下子就都安静了,似乎是突然被一种强大的力量所震撼,充满了对那样一个时代的好奇,和无限的遐想:“那是怎样的一个时代,那个时代究竟造就了多少英雄,又是牺牲了多少英雄才使那样大的国旗染成了血红?”一系列的问题吸引着我们去探寻那个时代英雄们的足迹,一直探寻到今天。
不管我们将来走到哪里,不管我们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我们都肩负着先烈们没有完成的事业。只要祖国需要,我们也会像他们一样毫不犹豫地奉献一切,即使没有显赫的名声,没有丰厚的报酬,我们也无怨无悔。我们以先烈为榜样,继往开来,用自己的热情、自己的血汗、自己的才智,让国旗更鲜红、五星更闪亮,让我们的祖国更加先进、富强!
为什么专属于那个时代的红色经典事迹会被永恒不灭的流传下来,为我们所传颂?不管是八零后还是九零后、零零后,各辈人都对这段历史铭记不忘。一种精神力量的指引,它强大到本身具有一种无穷的魅力,驱使着后来人有一种想要探寻它的欲望;强大到即使跨越几十年,仍然能够从根本上影响到中华民族,影响到了解这段历史的每一个人。
红色精神伴随着我们成长,我们会用我们自己不同的方式去发扬红色品质,感受红色精髓,若干年后,我们依然不会忘记那个年代的红色记忆,那是一种精神、一种信仰!
[精品]红色书籍的观后感通用
读后感大全栏目精选:“红色书籍的观后感”,欢迎阅读。
我们经常会观看一些视频或者电影,不仅如此,我们在观看后也会产生许多想法。用观后感记录下自己当初的领悟是非常重要的,写观后感能帮助我们锻炼整理思绪的能力。写作品名观后感如何体现内心真实感悟呢?以下是编辑为大家精心准备的红色书籍的观后感,敬请参阅本文!
红色书籍的观后感【篇1】
《长征》这本书,这本书讲述了从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红军从各苏区向陕甘苏区的战略撤退和转移过程中发生的事情。
红军长征路上,发生了一个又一个感人的故事。那是在过草地的时候,许多同志都得了肠胃病。有三个病号实在跟不上队了,指导员便安排一位老班长来照顾三个病号。青稞面吃完了,老班长就到处挖野菜给病号吃。后来发现可以钓鱼吃,于是便将缝衣针烧弯了当鱼钩,每天晚上抹黑找鱼饵。以后病号们总能喝上热腾腾的鱼汤,而老班长自己却一点儿都没吃,只是嚼草根和病号吃剩的鱼骨头。最终,在即将走出草地的时候,老班长倒下了。在临死前,他也不吃三个病号为他煮的鱼,而是把鱼留给病号吃,并鼓励三个病号走出草地。
同是在过草地时,一位十一二岁的小红军掉队了。当时他已经又冷又饿,筋疲力尽。但他为了不拖累同样掉队的陈赓同志,他骗陈赓同志自己不累,而且有很多吃的。其实他的干粮袋里只有一块烧得发黑的牛膝骨。等陈赓同志明白过来,这位可敬的小红军已经停止了呼吸。
这些事迹多么令人感动啊!老班长和小红军虽然没有留下他们的名字,但是他们的崇高品质,永远激励着我!正如臧克家诗中的一句话: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老班长和小红军虽然年龄相差很大,但是他们的精神是一样的:不愿拖累别人,一心为别人着想,为了让别人活下去,宁可牺牲自己。
长征途中,像老班长和小红军这样的战士还有很多,我们都应该向他们学习。以前,我有些自私,只要有好的东西我都是第一个拿的,从没有想过别人。到现在我才明白舍己为人的真正含义。与先烈相比,我真是自愧不如。现在我应该认真反思,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自私,而应该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别人,就像老班长和小红军那样,做一个心中装着他人、一心帮助他人的人。
红色书籍的观后感【篇2】
这个寒假我读了第一本革命小说《红岩》,我一直是用敬畏的心态来读这本书。封面上的那两个打字“红岩”,似乎是用烈士的鲜血染红的,一看见它们,我的心就沸腾了。小萝卜头宋振中还是一个十来岁的小孩子,就参加了共产党,但是后来全家都被杀光了。刘思扬出身豪门却参加共产党,这种热情为党的精神,值得大家学习。而最让人感动的就是江姐,她的形象深深地树立在了我的心中。
在渣滓洞中,无论鞭挞棒打,无论竹刺针扎,无论“十指连心”,她都咬紧牙关,终以微笑面对着大家,洁白的蓝色旗袍上不沾一点浮沉,似乎告诉大家:咬紧牙关,不要泄露秘密,相信党总是会胜利的。她总是毅然地说: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做的。失败膏黄土,成功济苍生”,“从来壮烈不贪生,许党为民万事轻”,“愿以我血献后土,换得神州永太平”,那一首首铁窗下的心歌无不表现了烈士们视死如归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而红岩里面也有一些让世人唾弃的,遗臭万年的家伙,他能在鲜艳的中国国旗下微笑吗?不,他连站在中国国土上的资格都没有。
这些革命英雄的壮烈事迹,我们必须铭记在心没有他们挥洒热血,哪有我们胸前飘扬的红领巾?没有他们咬紧牙关,哪有我们的高楼大厦。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啊!
红色书籍的观后感【篇3】
雷锋这个名字你一定耳熟能弃,这个暑假,我又读了《少年红色经典——雷锋》,他的事迹再次令我深深的感动……
雷锋出生在在一个贫苦的家庭,呱呱坠地,迎接他的不是笑声和温暖,而是饥饿和寒冷、苦难。在他刚懂事的时候,他爸爸就被日本鬼子打死了,哥哥和妈妈先后被地主逼死,弟弟也病死了,只有六奶奶和他相依为命。然而苦难没有遮住雷锋心中的阳光,却更让他意思到人生的真谛——活着,就要如太阳,发一分光,发一份热,诚心诚意的为人们服务。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份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不娱乐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着自己生命的岗位?”这是雷锋写在笔记本上的一句话。又一次雷锋去赶早班车,忽然,看见一位大嫂旁有许多人围着他,原来那位大嫂找不到车票了,雷锋把自己的车票给了那位大嫂。陈五爹的老大爷,他双目失明,孤单一人,雷锋总是隔三岔五地帮助他。
可是,在_年八月十五日,雷锋在指挥战友倒车时,汽车轮一滑,流进了到变小水沟,碰到了一根柱子,那根柱子倒向雷锋,就这样,雷锋牺牲了。雷锋温暖的双眼,就这样闭上了,他那美丽的心灵也停止了跳动。
虽然雷峰死了,但是他永远活在我们心里,他的精神会被我们一代又一代的发扬光大!
红色书籍的观后感【篇4】
作品所塑造的母亲--仁义嫂的形象,是当代文学史上第一个比较完整而丰满的革命母亲英雄形象,具有相当的典型意义,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学的人物画廊增添了一个光彩夺目的艺术形象,同时,也标志着作品本身的艺术成就。可以看出,作者是怀着无限的深情来塑造母亲的形象的,鲜明地刻画了母亲思想性格的主要特征:慈爱心肠和革命意志。
作品把母亲置于王官庄极其严峻复杂的矛盾冲突之中,在公与私、生与死的抉择面前,充分展示她性格中慈爱心肠与革命意志这两个特征,真实地描写了她的觉醒和成长,具体地写出她从一个只知爱自己子女的母亲到爱革命、爱一切革命的子女,勇于为革命奉献一切的革命母亲的性格发展过程,并注意揭示母亲性格发展过程中多方面的矛盾心理,使得母亲的形象血肉丰满,也使得读者清晰地看到了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怎样变为灵魂高尚的革命母亲的过程。
当大女儿娟子拿起猎枪参加革命活动时,母亲的一家正处在极端困苦的生活中。大伯一家数口被恶霸地主王唯一害死,丈夫又被逼走,母亲独自拉扯着5个年幼的孩子,娟子是她唯一的帮手,母女相依为命,而且,斗争的环境又是那样的险恶,母亲怎么能不为娟子担惊受怕呢?但是,公审大会和娟子亲手枪毙大仇人王唯一的现实教育了她,“有一种东西,像是一把火从她内心里烧起来”--母亲的革命意识开始苏醒了。面对封建家族的传统压力,她更加认定“娟子是好孩子”,毅然支援娟子干革命工作。
母亲的觉醒反映了千百万贫苦农民的觉醒;母亲的成长代表了千百万革命母亲的成长。她的那种伟大母亲的慈爱心肠和革命意志,从一个只知爱自己子女的母亲到爱革命、爱一切革命的子女,勇于为革命奉献一切的革命母亲的性格发展过程,使得读者清晰地看到了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怎样成长为革命母亲的过程。虽然今日早已不同往昔,但是她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很多品质很值得我们学习。作为一个母亲,她是慈爱的,作为一个女人,她是坚强的,作为一个革命者,她是伟大的。她外表虽然柔弱,但她有着惊人的毅力与坚定的意志,她的牺牲,更让我们看到了她的伟大。在战争年代,她鼓舞我们为革命奋斗,而现如今,她教我们如何坚强的去面对生活中的艰难困苦。
红色书籍的观后感【篇5】
当我合上《长征》的一瞬间,那一幅幅惊天动地的画面,那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战争,仍久久萦饶在我的眼前挥之不去,原来它已经深深震撼了我的灵魂,根植于我的心里。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被誉为二十世纪最令人神往,最能影响世界前途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军事奇迹,是人类战争史上一部大气磅礴的英雄史诗,在历时两年时间里,各路红军以非凡的智慧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突破敌人的围追堵截,战胜无数的艰难险阻,纵横十余省,长驱二万五千里,终于胜利到达陕北。雄关漫道、险象环生,红军一共爬过18条山脉,其中5条是终年积雪履盖的,渡过24条河流,经过14个省份,占领过62座大小城市,突破10个地方军阀军队的包围,此外还打败、躲过或胜过敌人派来追击的中央各部队。他们开进和顺利穿过6个不同的少数民放地区,有些地方是中国军队几十年所没有去过的地方,但他们多以野菜、草根甚至牛皮、皮带充饥,他们生死相依、患难与共、同心同德、众志成诚征服了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征服。是的,纵使装备极其简陋,给养严重匮乏,环境殿堂艰苦,数十倍敌军前堵后追,但中国人却没有屈服和害怕;没有埋怨和叹息;没有懦弱和退缩。他们把个人命运与党的命运、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一起,义无反顾肩负起拯救中华民族于危难这中的历史重任,他们用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抒写了一首荡气回肠、感动世界、震惊历史的英雄史诗!
当我真正静下心来,双手虔诚的捧着《长征》这部卷帙浩繁的经典名着时,才恍然体悟到那段血风腥雨史告诉我们,其实生命是一条美丽曲折的幽径,路旁有妍花的丽蝶,也有荆棘丛生,要想人生美丽辉煌,就应该以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一路虔诚地走过,一路播撒希望的种子。人生的道路九曲十八弯,布满了荆棘,但成功者总是用希望之光照亮前行的旅途,用坚强忍韧的毅力开辟通向辉煌的康庄大道。
红色书籍的观后感【篇6】
红色经典书籍读后感1100字不屈的信念《红岩》读后感
怀着敬仰的心情,我抬头仰望着这座庄严肃穆的人民解放纪念碑。近百年的日晒雨淋,仍未能削去他直冲云霄的气势。空间在我的眼眸中无限放大,眼前的景物飞速地变幻着,映入我眼帘的是民国时期熙熙攘攘的街市。
我打量着周围的景物:咦,这不是《红岩》一书中描写的地下党员们奋力拼搏的战场重庆市吗?那个行色匆匆的中年人,不就是英勇斗敌的共产党员许云峰吗?他那如利剑般锋利的眼神,仿佛能穿透人的内心,那刚毅的面孔显得更加精干而沉着。我环顾着周围的一草一木,心中思绪翩飞
《红岩》这本书讲述了该书讲述了1948年在国民党的统治下,处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的共产党员在渣滓洞和白公馆中,敌人为了得到口供,妄图用饥饿和干渴动摇革命者的意志,但在共产党员的坚强意志前,敌人却是一筹莫展,一败涂地。
红岩一书中刻画了众多不屈的英雄,有成岗的临危不惧、视死如归;许云峰的英勇斗敌、舍己为人;江姐受尽酷刑后的坚贞不屈;刘思扬出身豪门,却依然投身革命;渣滓洞难友们的团结奋斗,令敌人闻风丧胆;白公馆志士们奋勇突围,迎来黎明
最令我难忘的是革命烈士被特务匪徒审讯的场景:面对着步步逼近的鬼门关,有勇有谋的许云峰临危不惧,反而更加坚定了自己革命的信念,即使海枯石烂、天崩地裂,也不会动摇。特务们为了从江姐口中套出有关地下党的重要机密,这位女共产党员忍受过十指连心的刻骨铭心的逼供。可是他们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了因为江姐的坚贞不屈。试想一下,在那潮湿腐臭的渣滓洞、白公馆,近乎窒息的地牢,在严重缺水的情况下吞咽着发馊味的残羹剩饭,拖拽着遍体鳞伤的身躯,强忍着旧脓新创袭来的阵阵裂痛然而他们以常人无法想象的毅力和勇气顽强地与反动派抗战到底!
究竟是什么神秘的力量在背后默默支持着他们呢?是信念的力量!共产党员们怀着以天下为己任的志向,向着救黎民于水火的伟大目标前进。他们信奉的是马克思主义,唾弃的是万恶的资本主义。对这些可敬可佩的战士,国民党反动派只能给他们肉体上的折磨,却动摇不了他们精神上的丝毫,反而更使他们的斗争精神丰富起来!
在这些革命英雄面前,我感到深深的愧疚。想起自己以前写英语作文,花了不少时间却只得低分,便泄气了;学习中遇到不顺心的事,便想到放弃。没有对学习满腔热情的我易被小挫折摧垮,总找借口说自己还是个女孩。可如今,在红岩英雄的光辉形象前,我明白了:越是在铺满荆棘的路上,就越需要我们去开拓;越是困难的时候,就越需要坚定不移的精神去克服。书中最后描写的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是无数位战士用性命换来的,血染红岩,才有今天安逸的生活,美好的享受。我们不要淡忘了血与火的历史,也不要被幸福的生活麻痹了精神。我们要珍惜现在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也要记住什么叫英勇无畏、坚贞不屈。
感谢《红岩》,它为我树立了榜样,它使我对人生价值有了崭新的理解,它将促使我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一个英勇坚强的人!
有关红色之旅观后感通用
一部好的电影和书籍一样,带来的感受和影响是持久深刻的,伴随着观看的过程,获得了之前从未获得的新的启迪。对作品第一时间的震撼用观后感是最好不过的了,写观后感时最好描写让自己感触最深的情节。以下是读后感大全小编收集整理的“红色之旅观后感”,请继续阅读本文相关内容!
红色之旅观后感 篇1
《红色之旅》这本书,它讲述的是关于中国抗日战争历史的故事。下面是红色之旅读后感的内容,欢迎阅读!
《红色之旅》是一部历史,记录着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英勇奋斗的艰苦历程;
《红色之旅》是一部画卷,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波澜壮阔的壮丽画卷;
《红色之旅》是一部部凯歌,传承着中华民族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
《红色之旅》是一座座丰碑,记载了成千上万的革命英烈的奋斗足迹。
《红色之旅》又一次把我们带回到上个世纪那腥风血雨的年代:硝烟弥漫于整个中国大地,中华民族深陷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而无法自拔,国家四分五裂,国恨家仇??那是一段屈辱史!然而,时世造英雄,无数仁人志士怀着一颗赤忱的爱国心,为解救人民解救民族而艰苦探索……在此危难时刻,中国共产党带着历史的必然应运而生,登上历史舞台,带领中国人民艰苦创业,从此,中国的面貌涣然一新!
在这段跨越时空的旅行中,我们看到,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二十八年间,党克服重重困难,在逆境中谋求发展,由五十三人的小党派一跃成为劳动中国革命胜利的中坚力量,创造出万里长征等无数震惊万世的奇迹,成为指引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忠实代表,无数惊天地、泣鬼神的感人故事闪烁出璀璨的光芒。
我们还清晰的记得,从嘉兴南湖的迷朦烟雨到南昌城头的第一声枪响,从力挽狂澜的遵义城头霞光到运筹帷幄的陕北窑洞,从决定中国命运的三大决战到黎明前的歌乐山的红岩英寻,从彩旗飘扬的天安门城楼到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从响彻云霄的东方红到震撼太空的神舟飞船,这正是我们坚强的党??中国共产党顺应时代的潮流,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引领中国人民,用生命、用鲜血,用智慧,用科学谱写的振兴中华的壮丽史诗;实践证明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他们是先锋的标志,是中国人民的忠实代表,是引导中国人民前进的夺目旗帜。
一幕幕;一幅幅;一个个;一处处;一件件……
漫步在大渡河畔,时空引领我们回到1935年5月,面对咆哮奔腾的大渡河,面对十三条光溜溜的铁索,面对敌军猛烈火力攻击,22名勇士手持冲锋枪,背插大刀,腰插手榴弹,脚踩铁索,踏上了不归路,在枪林弹雨中,向河对岸冲去……拥有坚定的信念和必胜的决心,红军创造了“飞跃”大渡河的奇迹,敌军妄想以天险阻挡红军的迷梦被彻底打破!试想如果亲身立于大渡河畔,望着万马奔腾的河水,恐怕无不胆战心惊,更何况要在枪林弹雨中沿着光秃秃的铁索跨越横河,同时发起猛烈攻击!但这看似不可能的壮举,革命先烈们却做到了,因为他们在参加革命的那一刻,就已经把毕生倾注于民族解放事业,即使面对在所难免的牺牲,他们任然坦然,任然视死如归!至此,我们似乎已经明白红色之旅为何如此振奋人心,我们不能不被先烈们磐石无转移的赤诚之心震撼和感动!
在书中我们住足在刘胡兰纪念馆时,刘胡兰气宇轩昂、正气凛然的雕像和“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又一次使我们想起这位正值妙龄的少女悲惨而悲壮的命运。时年不足十五岁的共产党员在敌人的威逼利诱面前不为所动,毅然选择死亡,坦然躺在刀坐上,迎接死亡的到来。在临刑前她大呼:“怕死不当共产党。”这就是共产党人的一身骇然正气!她牺牲了,然而革命胜利了,刘胡兰永活在我们心中!
经历《红色之旅》使我体验了先辈们的革命经历;
阅读《红色之旅》使我接受了一次红色洗礼;
感受《红色之旅》使我心灵受到一次次强烈震撼;
铭记《红色之旅》使我更加坚定了振兴中华的信念。
在这《红色之旅》即将结束之时,我不禁思绪腾飞:革命先烈永垂不朽,他们用血肉和气魄一座万世瞩目的丰碑,英雄们的斗争精神将永远在后世子孙身上延伸,祖国也将因此繁荣昌盛,奔向美好的未来!
红色之旅观后感 篇2
为祖国的明天而奋斗
读《红色之旅》有感
实验小学五(5)班胡楚蓥
在这一次红色之旅中,我聆听了感人肺腑、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认识了宁死不屈、顶天立地的英雄人物,了解了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从而让我更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在革命时代,红军跨越千山万水开始了艰苦的长征之旅,夹金山终年积雪、空气稀薄,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红军们依然没有退缩,但是成百上千的红军战士翻越雪山时倒下去就再也没有起来;过草地,是长征途中最为艰苦的一段路程,杂草丛生的地方荒芜人烟,草地上乌黑的死水潭阻碍了红军战士快速前进,由于粮食不足,战士们挖野菜充饥,野菜没了,就把皮带、皮鞋煮着吃来维持生命,为得就是他们向往的美好的未来。
生的伟大,死的光荣是毛泽东主席为刘胡兰题的题词。刘胡兰牺牲时虽年仅15岁,却为革命视死如归。刘胡兰姐姐在1947年1月12日因为叛徒的告密而被捕,敌人用铡刀铡死了几个人以此来威胁刘胡兰姐姐投降,可胡兰姐姐却宁死不屈,对敌人说:革命不怕死,怕死不革命!做出了英勇就敌的选择,最后被敌人铡死在铡刀下。虽然胡兰姐姐永远离我们而去了,但是她的事迹和坚强不屈的品格永远留在了我们的心中。
读了这本书,我认识了许许多多的革命英雄,了解了许多关于他们的伟大事迹。让我深深懂得了作为一个中国人要有坚强不屈的气节和顽强拼搏的精神才能使中国成为世界强国。
重念历史,我才发觉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经历了多少艰难坎坷,付出了多大的努力和牺牲,才有了今天。回顾昨天,革命先烈们的付出是我们美好生活的源泉;展望明天,未来的权利握在我们的手中,等待我们去创造。让我们努力学习知识和本领,为祖国美好的明天而奋斗吧!
红色之旅观后感 篇3
《金色少年红色之旅》是一本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好书!
这本书主要叙述在二十世纪xx年代初――二十世纪40年代末,中国共产党的成长的历程和世界对中国的评价。这本书让我体会到毛主席的智谋,红军过草地的艰难,抗日战争的战士们打仗时的勇猛,以及胜利时的喜悦。
许多起义又证明了我中国人不是好欺负的,不是懦夫。从1924年7月中国共产党上海一大开始到1924年的北伐战争再到1927年8月1日八一南昌起义,然后到1927年8月7日的秋收起义,接下来就是红军2万5千里长征。
红军过草地时,是多么困难呀!那时没有粮食,只能吃树根、野草,有的人甚至把自己系的皮带放到锅里煮了吃。如果换我,我早就因为忍受不了这样的环境,而去放弃。夹金山的时候恶劣多变:时而大雪纷飞,时而暴雨倾盆,一年四季中有6个月以上都是冰雪封山。我真不知道红军是怎样翻越这座山峰的。
南京大屠杀杀死了300000中国人民,那时候日本人把杀人当作玩,把中国人民随便召集到一个地方然后用机枪扫射,再往每个人身上洒一些油,再用火点燃。然后便在一旁哈哈大笑。这是让我们中华儿女最气愤又最感到耻辱的一件事!
无论抗日战争怎么艰难,我们中华儿女还是取得了辉煌的胜利,把日本人赶出了中国的边界。
国内三大战争:1.辽沈战役,共歼敌470000余人,1948年9月――11月;2.平津战役共歼敌520000余人,1948年12月――1949年1月。3.淮海战役共歼敌550000余人,1948年11月――1949年1月。奠定了以毛主席领导下的中国共产党推翻了三座大山,成立了一个崭新的红色中国的基础!
读完这本书,我有许多感受:中国是十分强大的,中华儿女那种爱国的精神十分值得我们敬佩,8年的抗战,让全世界的人都不再看低我们,我们向世界宣布:中国人站起来了!
红色之旅观后感 篇4
不同的世纪,不同的历史,让我们托着美丽的五星红旗,走进《红色之旅》。“穿越茫茫大草地”讲述的是红军长征途中穿越茫茫大草地时,为救一个失足掉进泥潭的战友,红军战士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的感人事迹。
通过这个故事,我体会到了红军战士们的团结友爱、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在社会发展的今天,这样的事是那么的遥远,又好像近在身边。记得有一次,我班的王之纯同学病了,呕吐物吐了一桌子,不但溅了一地,还溅到了旁边同学的身上。教室里顿时臭烘烘的,可大家并没有因为嫌脏、嫌臭而躲开的,而是迎了上去,抢着帮她。有的扶她进休息室,有的递餐巾纸,有的拿抹布,有的端簸箕,有的收土,有的给他换洗衣服……一件小事,却体现了我们集体之间团结、友爱的精神。
在校园里、集体中,团结是少不了的。老师常教育我们:“人心齐,泰山移,人心散,搬米难。”所以我们要向红军战士们学习,团结友爱、百折不屈,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努力学习,奋发向上。让我们把“团结”二字深深地印在心里。
当我们遇到有困难的同学时,应主动帮助;对沮丧、失败的同学进行鼓励,使他们对自己有信心,有希望;不讥笑比我们差的同学,而是帮他们走向成功之路,做共产主义接班人!
红色之旅观后感 篇5
随“红色之旅”读书活动,我踏着红军长征的足迹,走进雪山草地,去解读一个个动人心魄的故事:
恶劣的环境构成了一幅壮烈的图画:自然条件极其恶劣,缺衣少食,后有国民党的追兵,前是“只见人上去,不见人下来”的终年积雪的大雪山,一支队伍肩负着救国救民的崇高责任,为了北上抗日,为了解救中华民族于水深火热之中,他们抱着同样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在先头部队用刺刀凿开冰岩而开拓出的“雪路”,在战友们不下心掉到雪洞里最后发出的:“战友们,继续前进!”的嘱咐声中,强忍着悲痛,擦干眼泪,以坚定的步伐完成战友的遗愿!
过了大雪山,我又打开一册壮丽的史诗:红军翻过了雪山,走进了黑水烂泥的草地,腐草结成的地面十分松软,但却是魔鬼般的泥潭:一个战士不小心陷进去,另一个伸手去拉,想救回自己的战友,却跟着往下陷,周围都是烂草泥潭,其他的战友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心爱的战友缓缓地没进去……红军们不知道会牺牲吗?他们不知道长征路上的艰辛吗?当然知道!但是,他们更知道肩上的伟大的历史使命!他们更为坚定的是:为了人民的利益牺牲自己年轻的生命是光荣的,是最崇高的!
中国革命的光辉历史就是由无数烈士的生命和鲜血谱写成的!就是这一群世界上最可爱的人,风雨与共,逆境同心,用血与肉,用民族情铸造了一座永恒的历史丰碑!也铸造了一种伟大的长征精神!长征这座丰碑永远矗立在中华民族复兴的史册中,成为我们奋发图强、坚韧不拔、积极向上、战胜任何困难的精神力量,成为中华民族意志与品格的精神财富,更是我们青少年的精神财富!
长征精神是革命先辈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今天,我们的学习也是一种长征。我们要以“红军不怕远征难”的精神鼓舞自己,在逆境中不怕失败,敢于吃苦、不畏艰难,勇敢、顽强、不断前进!以优异的学业回报烈士们!好好学习,完成先烈们的遗愿:为振兴中华而努力读书!为让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奋进!
红色之旅观后感 篇6
爱祖国,就要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祖国的河山,处处闪耀着革命的光芒,印记着红色的史迹。吟奏一曲凯歌,瞬时撩开那尘封的沙土,铺展出波澜壮阔的画卷——一幅幅,一幕幕,一路路,一处处,一步步……传承着可歌可泣的精神与磅礴于天地正气间的英雄史诗。
血雨腥风的年代,硝烟弥漫,战火喧嚣,一颗颗赤诚的爱国心在东方的黎明前冉冉升起,用生命、用鲜血、用智慧、用科学谱写下一首首振兴中华的壮丽诗篇。
在1931年2月7日这个雪花飘零的夜,阴暗的魔窟——龙华监狱寒气逼人。夜深了,敌人谎称要把他们转押至南京,将他们押到当地军法处法庭上。同志们知道最后的时刻到了,他们团结一心,怒斥敌人,抗议声、铁镣声响作一片,搅得法庭乱了套。慌乱的敌人把他们强行押到小河边的荒地上,让他们站成两排。这时候,事先埋伏在不远处屋子里的军警从窗子里伸出了罪恶的枪口,疯狂的子弹,振臂的高呼,冲破云霄!罪恶的枪口张着令人憎恶的大嘴夺去了24名视死如归的共产党员宝贵而无价的生命。直到那28岁的身上被打了13枪的南国姑娘倒下,剩下威武的口号回荡在耳间……“龙华千古仰高风,壮士身亡志未穷。”烈士们倒下了,他们的革命精神却深深播进了亿万人民的心中!
“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敌人弃甲丢烟枪,我军乘胜赶路程。调虎离山袭金沙,毛主席用兵真如神。”红军四渡赤水所到之处,墙壁上、岩石上到处都留下了红军的标语、宣言和歌谣。老百姓家家拿出门板为红军搭桥渡河,纷纷送子弟参加红军。红军一路征战,一路撒下革命的火种,传诵着许多动人的故事。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举世闻名的红军长征,是一部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中国革命史上的奇迹,世界军事史上的伟大壮举。它创造了无与伦比的英雄业绩,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革命诗篇。红军用热血和生命铸就了长征精神。这次远征,恶劣的环境构成了一幅惨烈的图画;这次远征,伟大红军演出了一部英雄的史诗。环境怎样恶劣?敌情异常严重;行军作战十分紧张;生活极其艰苦;自然条件极其险恶;物质非常匮乏;民族隔阂很深;衣食无着;枪弹不继;医药奇缺;兵员不足……这样的环境,在中外战争史上实属罕见。史诗怎样壮烈?红军心怀共产主义必胜的信念;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的远大理想;肩负救国救民的崇高责任;发扬革命的英雄主义精神;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敢于战斗,敢于胜利。这样的史诗,在中外战争史上也是从未有过的威武雄壮。翻越大雪山,就是这部史诗的精彩的一幕。红军长征途中,翻过大雪山后,又穿越了泥泞不堪、人迹罕至的草地。茫茫草地气候恶劣,变化无常,忽而迷雾重重,忽而风雨交加,忽而骄阳似火,忽而漫天飞雪。草地上,既无道路,又无人烟;草丛下,河沟交错,泥泞不堪。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不少同志身体生病,有的甚至献出了生命。但是,红军战士们以藐视一切困难的革命精神,顶风雪,冒严寒,忍饥耐渴,吃野菜,啃皮带,不怕牺牲,经过六七天的艰苦行军,终于战胜了难以想象的困难,走出了茫茫草地胜利到达了班佑、巴西地区,写下了长征途中又一光辉的篇章。战士们不知道艰苦吗?不知道会牺牲吗?当然知道。但是,他们更知道的是:为了人民的利益牺牲个人利益,是光荣的,是崇高的!伟大的红军为什么能够演出如此雄壮的雄壮史诗?就是因为他们心里记住了一条真理:北上抗日,救国救民,是代表了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红军是真正的人民的军队!
31岁的赵一曼在一次战斗中被俘,敌人用钢针刺她的伤口,用烧红的烙铁烫她的皮肤,她没有动摇;敌人用掺着辣椒水的汽油往她嘴和鼻子里灌,她没有畏惧;敌人把她拉到她曾战斗过的地方“游街示众”,她没有屈服。敌人杀害了她,她为祖国和人民闲出了她年轻的生命。在开赴刑场的火车上,她给远离自己的儿子写下了遗书:“……母亲和你在生前永远没有再见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际行动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你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大渡桥横铁索寒。”立身于大渡河畔,那汹涌澎湃的河水似万马奔腾,光溜溜的铁索不停地晃啊晃啊……令人心惊胆颤,何况还要穿过枪林弹雨!一个一个英勇顽强的战士倒下了,后头却又冲上一群怒吼的“龙马”。他们怀着坚定的信心与必胜的决心,毫不犹豫,毫不畏惧,毫不退缩,以迅雷之势一举歼灭对岸的敌军。敌人那一双双眼睛里的惊恐在瞬间逝去,直到死才感悟到这支势不可挡的革命军拥有多么震慑心魂的威力,恐怕在奄奄之时亦嘲笑着蒋介石的无知与狂妄罢!
“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刘胡兰,十五岁,仿若我们一般的宝贵的豆蔻年华。她本应该溢满深深的憧憬在那遍野红花的山岭上展望未来,却要面对悲惨而悲壮的命运。更可贵的是她那在许德胜的威逼利诱面前毫不动摇,毅然选择死亡的一身浩然正气。刘胡兰从容地躺到铡刀上,几个敌人哆哆嗦嗦走上前,按下了铡刀……鲜血喷洒,浸红了白雪掩盖的黄土地。“怕死就不当共产党!”刘胡兰临死的呼喊在血泊中悠悠回荡,给予人们迷茫的心灵一次血色的庄严的洗礼。一个伟大而年轻的生命,走完了她光辉灿烂的人生历程。
歌乐山下的集中营里极端恶劣的生活条件始终磨灭不了众多仁人义士爱国的不屈之心。“披麻戴孝”的酷刑触目惊心。“他们用烧红的烙铁对受刑人的脊背烙烫,然后用粗麻袋紧裹在刑人背上,过一些时日后再把长在皮肉里的粗麻布全揭下来。”如此惨无人道的罪恶之刑,却埋没在暗无天日的“魔窟”里。为中华和平,国民幸福,面对残酷的杀戮,顽强的革命志士们横眉冷对,大义凛然。“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难,我们愿,愿把着牢底坐穿!”
伴随着“红色之旅”,瞻仰着革命先烈用血肉与英魂所筑就的“丰碑”,曼延着一股滔滔的鲜红的热血,引领着后代子孙迈着坚毅的步子,沿着成千上万共产党的奋斗足迹而不断前行!
红色之旅观后感 篇7
读了《红色之旅》后,我被书中的一个个勇敢坚强的人物深深的感动了,像:英雄杨靖宇,即使吃树皮,也不投降;像在卢定桥22名勇士手持冲锋枪,背插大刀,腰插手榴弹,脚踩铁索,踏上了不归路,在枪林弹雨中,向河对岸冲去;还有很多很多
最让我感动的是那一篇《生的伟大,死的光荣》,故事讲的是刘胡兰15岁就加入了共产党,一天,刘胡兰听到了街上传来了一阵杂沓的脚步声和一阵阵吆喝声。原来敌人把村子包围了,这时几个敌军端起枪来到刘胡兰面前,说:你是刘胡兰把,我们特派员有请。刘胡兰甩开压他的敌军,大步的走去。最后,为了保护地下党的同志们,不把党的机密告诉敌人,她勇敢的躺在了铡刀上。在临刑前她大呼:怕死不当共产党。这就是共产党人的一身骇然正气!她锐利的目光地得几个敌人哆哆嗦嗦地走上前去,按下了铡刀后来,毛泽东挥笔为刘胡兰写下了8个大字: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我一边看一边深思,我想了很多。我自从看了这本书后,我每次去练跆拳道,都更积极了;虽然每次压腿都会撕心裂肺的疼,可我都第一个上前,而且无论疼与不疼我从来不喊出一点声音来,只是,坚持、坚持、再坚持。因为每次我疼的时候,一想到刘胡兰死都不怕,我们这点小小的疼痛又能算什么呢?
中国西汉着名的史学家司马迁曾说过: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像刘胡兰这样的人有很多很多,他们或是流芳千古,或无人问津,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是为中国的安危,为中国的利益而死。我们中华民族为有这样的中华子孙而骄傲,而自豪。我们着新的一代要为祖国奉献我们的身,我们的心,把祖国建设的更没美好!更富强!
[推荐]红色故事观后感模板
不管是学习中还是在工作中,大家需要写各种文档的场合非常多,优秀的范文可以帮助我们的工作。借鉴范文的架构,可以提升我们的写作成绩,坚持学习范文,就会进步不小?以下为读后感大全编辑为你收集整理的红色故事观后感,希望能为你提供更多的参考!
红色故事观后感 篇1
最近我读了一本名叫《小兵张嘎》的红色经典读物。这本书主要讲了在抗战时期的冀中平原一位名叫张嘎的少年英雄的感人故事。张嘎和他的奶奶住在白洋淀边的一个名叫鬼不灵的村子里。张嘎和奶奶的家住的地方比较偏僻,奶奶又很热爱八路军,常常帮忙八路军做事。他们经常掩护八路军干部转移,也常有八路军的伤员躲在他们家里养伤,时间长了,张嘎也喜欢上了八路军,常常和奶奶一齐照顾八路军。他渴望自己也能拥有一把枪,也想早日能当上八路军战士。
有一天,一位在他们家养伤的名叫钟亮的八路军做了一把木头手枪,并且说要送给一位抗日小英雄。这下嘎子要当八路军的决心就更强烈了。之后张奶奶被一个叫肥田的日本鬼子杀害了,钟叔叔也被鬼子抓走了,他怀着对日本鬼子的仇恨,抱着为奶奶和钟叔报仇的决心,透过种种考验,加入了八路军。张嘎参了军后,用他的机智勇敢在一次又一次的战斗中获得了胜利。并透过挑帘战缴了一只伪军手枪。让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战斗是:区队长安排张嘎去引敌人到埋伏区。张嘎化装成村民,带着鸡蛋去哄骗日本鬼子,把日本鬼子引入了埋伏区,自己还顺利的脱了身。随着轰的一声雷响,敌人的部队被炸,大个李拿着机枪掩护战友们前进,在20分钟内就把日本鬼子给打败了。
《小兵张嘎》的故事告诉我这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的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的,我们就应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完美生活。
这个故事还使我认识到我们就应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努力学习,振兴中华。从嘎子身上我还看到了勇敢机智和坚强,我要向嘎子那样,做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红色故事观后感 篇2
《红色延安的故事》读后感1500字!
延安是中国革命圣地、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从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长征胜利落脚陕北,到1948年3月23日党中央东渡黄河前往华北,党中央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延安生活战斗了十三个春秋,谱写了壮丽辉煌的历史篇章,培育了光耀千秋的延安精神。延安的历史,镌刻着革命先辈坚定的理想信念、崇高的精神风范、独特的人格魅力;延安精神,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指导思想、崇高奋斗目标、坚定政治立场、根本价值取向。所有这些,是全党的珍贵财富、全民族的精神宝库。
延安是一本读不完的书,延安有说不尽的故事。凤凰山、枣园、杨家岭、王家坪……走进延安,延安也从历史深处向我们走来。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留下了深深的历史印记,任时光荏苒,仍在以独特方式,讲述着红色延安的故事,展示着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
站在一个个旧址、一孔孔窑洞中,面对一张张发黄的相片、破旧的桌椅,我们读到的,是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甘冒出生入死之险、身陷囹圄之难、丧亲失友之痛、缺衣少食之苦,用热血和生命诠释了“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伟大情怀;我们读到的,是求真务实的精神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整风精神,是成就延安伟业的重要基石;我们读到的,是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一个个感人故事、生动事迹,用事实告诉我们什么是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彰显着党的力量之源、生命之本;我们读到的,是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窑洞里彻夜不熄的点点灯光,山峁上吃小米饭、穿补丁衣的延安军民,南泥湾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大生产运动,凝聚着不畏困难、奋发图强的革命精神;我们读到的,还有清正廉洁的政治品格,勤俭节约、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甘为公仆耻为官”的政治宣言,严以律己、一身正气的革命风范,造就了开创伟业的“延安作风”。
历史是最丰富的营养剂、最生动的教科书。2009年,习近平同志视察中国延安干部学院时指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延安时期留下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培育形成的伟大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干部教育培训的永久教材,用好这笔财富,用活这部教材,是党中央创办学院的重要目的”。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视察时强调,“全面从严治党要继续从延安精神中汲取力量”。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指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并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文化的传承,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离不开精神的滋养。《红色延安的故事》精选45个生动故事,反映了红色岁月的点点滴滴,描绘了革命延安的时代风采。这些红色故事,集中体现了我们党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集中体现了我们党的革命精神和政治品质,集中体现了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是延安十三年历史和延安精神的生动展现,是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的鲜明标识,为党员干部补钙壮骨、强根固本提供了独特的“精神钙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重大成就,回顾历史,我们无比自信;展望未来,我们仍然任重道远。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需要我们在走进历史中牢记初心,在传承革命文化和革命精神中筑牢党魂。要不忘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不忘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不忘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不忘共产党人的革命本色,自觉继承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崇高品质。
要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切实增强维护核心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要努力弘扬革命文化,践行共产党人价值观,做忠诚老实、光明坦荡、公道正派、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的时代先锋,努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红色故事观后感 篇3
小学语文课本里,有一篇令我非常难忘的文章《飞机遇险的时候》,那时,熟背着课文却不能理解主人公的感情,今天,看完《周总理与放牛娃》这段视频,我非常羡慕放牛娃的生命里有这么一位伟人的出现,当看到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改变了放牛娃的一生的时候,我突然觉得这不是偶然。一位开国总理,他用智慧与善良影响了我们一代又一代人。
十月里来秋风凉,中央红军远征忙,星夜渡过于都河,古陂新田打胜仗。读了这四句诗句,脑海中不断出现于都百姓倾其所有帮助红军渡河的场景,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一位七十多岁的老爷爷,他把自己家的木板都送给红军后发现红军还需要木板,就坚定的把自己的棺材木也给了红军,还说道:你们为了国家,为了人民可以连命都不要,我奉献一块棺材木又算得了什么!这难忘的一幕,让我们看到了红军伟大的长征精神和于都百姓的爱国精神。
《活着的雕像施奇》一位年轻的生命,为了国家为了共产党英勇牺牲了。她忍着下身溃烂的疼痛,向狱里的每一个人讲述着革命精神,之后形成了一支强大的狱内情报队伍。在敌人面前有着不屈的意志和钢铁般的精神的她是每一个共产党员的榜样,她的灵魂永远是纯洁的!
红色故事观后感 篇4
我想《小兵张嘎》这个电视剧或书很多小朋友和大朋友都看过。
我特别羡慕里面的小嘎子,他为了救奶奶和老钟叔他不惜冒着生命危险去救老钟叔,他特别喜欢老钟叔给他做的那把木头手枪,可是现在老钟叔受难了,你说小嘎子能袖手旁观吗?当老钟叔被枪毙的那一刻,小嘎子的心不知已经自责了多长时间。但是再自责也没用,从此小嘎子为了给奶奶和老钟叔报仇,他不知进行了多大的努力,终于有一天,小嘎子告别了队长,自己提着心,抱着胆走进了鬼子的司令部,.我想他当时就在想,我一定要给奶奶和老钟叔报仇。
记得一次在剿灭敌人的战争上小嘎子夺下了一支手枪,他很喜欢这只手枪,可是在缴枪的时候,他故意的把手枪留下了,可是到最后他还是恋恋不舍的把手枪交给了队长,仁慈的队长决定把手枪送给他,当小嘎子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心里好像都乐开了花,最后队长决定让小嘎子成为正式的八路通信员。
在战胜日本人的时候小嘎子在奶奶和老钟叔的坟前说了这样一句话:“奶奶,老钟叔,我给你们报仇了!
看着小嘎子远去的背影,我由衷的要向他说一句,嘎子你最棒!
红色故事观后感 篇5
《红色少年的故事》讲述了一群少年英雄的故事。他们中有机智勇敢的王二小,英雄少年赖宁,视死如归的刘胡兰,舍己救人的韩余娟……这些故事非常感人。他们虽然出身不同、经历各异,但是他们不怕牺牲、团结奋斗,是抗日英雄。
有一些读者一定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少年们面对敌人的屠刀而毫不畏惧?因为他们有一颗爱国之心,所以他们为了民族的独立,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生活,进行了艰苦卓绝英勇不屈的奋斗和拼搏,终于推翻了国民党的统治,建立了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
建国后人们的生活还是非常贫穷,物资严重匮乏,很多东西包括粮食都是要用计划票才能购买。爸爸告诉我:他小时候一般家庭最多只有一部黑白的小电视机,也没什么像样的家具,但是现在家家户户都有好几台彩电,各种家用电器和各式家具琳琅满目,应有尽有。那时候如果家里有一辆自行车就已经算是比较富有了,哪里有我们现在的轿车、越野车甚至跑车。以前家里有鱼有肉已经很好了,现在鱼肉都太平常了,每天“四菜一汤”都觉得没什么可吃的。以前穿的衣服是打补丁的,现在旧一点的衣服都不穿了,经常一天一套地换。那时候大家住的都是大平房,现在都是楼房甚至是大厦。以前的路也很窄,还到处凹凸不平,而现在的马路四通八达,宽敞极了!
现在繁荣、富强、昌盛的新中国,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是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建设起来的,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啊!虽然我们没有切身感受到刻骨铭心的丧国之痛,但是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我们一定要珍惜和爱护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从小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长大后为祖国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做个合格的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不容易呀!!!
红色故事观后感 篇6
我怀着无比崇敬的情绪读完了《红岩》这本书。书中的革命志士们一个个抛头颅、洒热血,为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用鲜血谱写出了可歌可泣的史诗。
这本书主要描述的事革命者们在狱中与_斗争的故事。书中塑造的许云峰、江姐、成岗、刘思扬、于新江等在酷刑下毫不畏惧,宁死不屈的英雄形象更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书中我十分敬佩江姐,江姐的丈夫在革命的斗争中牺牲了,但她却忍着悲痛,接替了她丈夫的工作,任然在工作的第一线奋斗。之后由于叛徒的出卖,她在万县被捕,后被关押于重庆渣滓洞集中营。再那里,她受尽了国民党军统特务的各种酷刑:老虎凳、吊索、带刺的钢鞭、撬杠、电刑……,但是她丝毫没有动遥甚至于当敌人残忍地将竹签子一根根插入她的食指时,她也是面无惧色,还说:“严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就这样,江姐宁死不屈,就在重庆即将解放时,被国民党_残忍的杀害了。
我读完书后,又深入地查了资料。我发现其实书中的众多烈士在历都是确有其人。如许云峰的原型徐建业,敌人用酷刑拷打,他只字不招,之后改用利诱,他仍然不为所动。敌人恼羞成怒,给他施加了所有狠毒的刑罚,但他仍是沉默。敌人无计可施,只得将奄奄一息的他关进渣滓洞集中营。最后,他高唱《国际歌》英勇就义。
我们这天过着幸福安定的生活,但是试想一下,如果没有当初那么多的革命烈士用鲜血书写历史,我们怎样可能有如今的生活呢?而应对这些牺牲的烈士,他们在酷刑之下信念始终如一,这对我们是不是也有所启示呢?
此刻的许多人,一碰到困难就退缩,一遇到挫折就放下。但革命先烈们在遇到数十倍、数百倍于此的困难时他们畏惧了吗?他们退缩了吗?不,他们没有!他们知难而进,勇往直前,用鲜血开辟了革命的道路,为新中国的成立打下了基石,这难道不应发人深省吗?
读完这本书,我眼前仿佛出现了那被鲜血染红的红岩,出现了那些为了革命胜利而献身、为了争取自由而牺牲的革命先烈们。虽然我们生活在和平的时代,但我们时刻都应铭记:胜利的旗帜是烈士们用鲜血染红的!如今的生活来之不易,要懂得珍惜,我们更应为了完美的明天而奋斗!
红色故事观后感 篇7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夏明翰,身经百战,使敌胆寒的张云逸;劫法场抢出来的将军刘志坚;出奇制胜旋风司令韩先楚这些英雄人物是我国千百万先驱英杰的代表。他们为了中国,在敌人面前忍着各种酷刑的痛苦也不说出半点党的机密,他们在枪林弹雨的战场上不惜付出自己的生命。
现在美丽的中国,我们美的生活,就是那些战友不顾自己的生命,在战火纷飞的战场上赢回来的。我们应该懂得学习和珍惜。
我们现在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是学习。在学习上,难免会有困难。有些时候一道题把你难住了,你不能选择放弃: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战场上那是在与生死搏斗,在题目不会做的时候,是放弃和坚持在搏斗。有一次,我也被一道题难住了,我问了同学,同学为我讲解了一下,可是脑子还是不开窍。我想了又想,一点思路都没有我又问了同学,他耐心的重复了一遍,我经过思考终于懂了。以后,在做到这种类型的题目我都会了。人家帮助我,我当然也会帮助人家。课间的时候,有一位同学要我叫他题目,我非常乐意。我仔仔细细地教他。在我教他的同时,就等于我自己又做了一遍,后来我还发现,我这张卷子的这道题作错了呢!我真高兴,我并没有因为课件休息没了而感到难过。
有失必有得,战士们付出了太多代价,才创建了我们美丽的中国。现在,在这样和谐富足的社会里,我们应该学好知识,学好本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自己有更多为社会进步做贡献的机会,使我们的国家更加欣欣向荣。
读了这本书,我懂得了什么叫励志,什么叫奉献。
红色故事观后感 篇8
昏暗的灯光下,妈妈把狱友们省下的草纸订在一起,当做本子;把从囚衣上剪下的小布条七拼八凑,千缝百衲,缝成了一个小书包。这一画面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暑假里,我读了《红色少年的故事》这本书。这本书介绍了许许多多小英雄的故事,有机智勇敢的王二小,视死如归的刘胡兰,坚强不屈的雨来我还在书中与同龄人小萝卜头再次相遇。
去年暑假,我参加了听见慈溪诵读大赛。不知为什么,妈妈为我选了一篇写给小萝卜头的文章《永远的九岁》作为参赛作品。经过那次比赛,我朦朦胧胧地了解了小萝卜头凄惨的生活。
读了这本书后,我对小萝卜头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刚满周岁的他住的是狭小、阴暗、潮湿,终年不见阳光的牢房;吃的是发霉的米饭和烂白菜梆子,以至于长成了头大身小的孩子,大家都称他为小萝卜头。
小萝卜头学习非常刻苦。七、八月的重庆是个大火炉,热得让人喘不过气来。可是,小萝卜头每天光着膀子,不知疲倦地在地上用树枝写呀,算呀,复习功课。
有一次,小萝卜头的老师黄将军拿着一支红蓝铅笔对他说:只要你能用俄语和我说一句话,我就把铅笔送给你。小萝卜头多么渴望得到这支铅笔呀!白天,他在监狱的角落里咿咿呀呀地说俄语;晚上,他借着窗口透进来的一丝光线,默默地记忆。终于有一天,小萝卜头能用俄语和黄将军交谈了。他捧着心爱的铅笔,久久不愿放手。
可就是这样一个热爱学习的孩子,在他九岁时却被敌人杀害了。新中国成立后,人们找到了他的尸体,发现他的手里还紧紧地握着那支已经腐烂的红蓝铅笔。
读着九岁的小萝卜头的故事,再看看十岁的自己,我不禁感到羞愧。比小萝卜头大一岁的我,对待学习却没有小萝卜头那样刻苦,那样如饥似渴。学习上,我对自己的要求不高,只满足于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做作业只求速度,不求质量。当妈妈让我做一些课外练习时,我总是推三阻四;当妈妈让我练字时,我也是草草了事;当妈妈让我背英语单词时,我没背几个就想要放弃。不管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我一遇到困难就容易打退堂鼓。说到底,是我身上缺少了像小萝卜头那样不折不挠的革命精神呀!
现在,我终于体会到了妈妈的良苦用心。我下定决心:我要像小萝卜头一样,刻苦学习,珍惜革命先烈为我们创造的幸福生活!让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诠释的革命精神,在我的身上永远地延续下去!
红色故事观后感 篇9
历史就像一条弯曲而宁静的长河,悄无声息地从我们身边流过,经典的魅力就蕴含在这些河流中,翻开书页就能领略到无限风光。
今天就让我们穿越时光隧道,走进《红色少年的故事》,这是个英雄的时代,他们中既有不怕牺牲、浴血奋战的英雄个体,也有同甘共苦、团结奋斗的英雄集体,他们的故事感人肺腑,催人奋进……视死如归的刘胡兰年仅13岁的刘胡兰是一名GCD员,但是不幸落入敌人的魔爪,在严酷审讯时她守口如瓶;在上刑场时她视死如归,在面对冷冷的铡刀时她大义凛然……敌人百般无奈中残忍的杀害了她。为什么面对敌人的铡刀毫不畏惧?为什么面对死亡能视死如归?因为她心中有不灭的信念——热爱祖国。这信念如钢铁般坚硬,如坚石般顽强!年轻美丽的刘胡兰牺牲了,她用年轻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悲壮之歌。勇敢机智的王小二有个放牛的孩子叫王小二,他从小便对敌人恨之入骨,就想消灭敌人。
终于等到报仇的机会了,那天他假装帮敌人带路,他悄悄地把敌人带入八路军隐藏的地方,在伏击区内,当王小二大喊“鬼子来了”,敌人才知道上当了,敌人恼羞成怒,把明晃晃的刺刀刺向了王小二的胸膛。王小二勇敢机智灭敌,令八路军感动不已,他用无悔的付出吟诵了一首信念之歌。舍己为人的赖宁一天,14岁的赖宁和他的伙伴发现森林着火了,他急忙跑去救火。赖宁用自己的衣服来扑火,用自己微弱的力量来救火,他就是想帮助人们把火扑灭,但是火势太猛,大人们先把他们孩子送回去。但是在途中,赖宁又来到火势最猛的地方救火,结果壮烈牺牲。赖宁的生命虽然很短暂,但是他的精神是永存的!他用舍己为人的品行书写了一篇英雄之作。
这些可歌可泣的故事,令人深思!正因为有这些少年英雄,抛头颅、洒热血,才换取了我们今天幸福和平的生活;正因为他们用年轻的生命,才换取了我们今日自由快乐的童年。我们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活,继承先烈的光荣传统,努力学习,把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这些可歌可泣的故事,催人奋进!生活中处处有“敌人”,就如我现在就面对一个强悍“敌人”——粗心。那么,我们有没有像那些先烈们一样勇敢战胜“敌人”呢?我深深知道,学习先烈的品行,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誓言,而是每一天每一时的行动与坚持。从现在起,我一定要学习少年英雄们的勇敢精神,战胜前进路上的拦路虎。
俗话说:“有志不在年高”,《红色少年的故事》这本书我看了好几遍,虽然讲述的是少年故事,但是这些感人肺腑的故事,这些高尚的品行,将永远铭刻在我心中,这些少年英雄的勇敢无私和志向高远的胸襟永远激励我前进!
红色故事观后感 篇10
家书抵万金,精神永流传——品读《红色家书》背后的故事读后感2000字:
古往今来,征夫远足,游子浪迹,同胞异处,骨肉分离,家是不同的梦里同样的主题。见字如面,家书成为传递亲情的使者。杜甫诗云:“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寥寥几字,成为千百年来人们对家书的经典评说。
近日,省委书记、省长刘奇向全省党员干部发出号召,“每位同志都要认真读一读《红色家书》”,《红色家书》为什么如此受到刘奇书记青睐,带着浓浓的好奇与期待我特别认真看了这本《红色家书》。
翻阅了整本《红色家书》,看着一封封艰难留存下来的革命遗书、就义诗、家信,再在网上查找对应的一张张泛黄的旧照片、毛边纸,我感到十分难受:战争年代的家书是弥足珍贵的,有的家书不知是否能够到达对方手中,有的家书到达了人却不在了;战争年代的家书又是饱含真挚情感的,不管是丈夫写给挚爱的妻子,还是妻子写给钟爱的丈夫,不管是儿女写给亲爱的父母,还是父母写给关爱的孩子,都体现了革命烈士的铁骨柔情;战争年代的家书更是体现家国情怀的,一封封诀别信都是为了民主独立、人民解放,为了家人报效祖国、报效人民而诞生的。
在这里我节选部分家书讲讲我的体会。
(一)陈觉就义前写给他妻子的遗书——《我们的遗志自有未死的同志来完成》。当读到“云!谁无父母,谁无儿女,谁无情人,我们正是为了救助全中国人民的父母和妻儿,所以牺牲了自己的一切。我们虽然是死了,但我们的遗志自有未死的同志来完成。‘大丈夫不成功便成仁’,死又何憾。”时我感受到了一种“信仰”的力量,在血与火的革命年代,革命先烈们始终坚信共产主义一定能够实现,坚信中国人民一定能够过上幸福的生活,坚信一定有人能继承他们的遗志。
(二)赵云霄写给女儿的遗书——《你的父母是个共产党员》。对于一个刚体会到初为人母的幸福与喜悦,就要面对与孩子的生死离别的妈妈,她内心那种悲痛欲绝的留恋和不舍,我有着深刻的理解和体会。当我读到赵云霄烈士一声声深情地呼唤“小宝宝…小宝宝…”时,忍不住泣泪沾襟。在历史长河中,正是因为有了无数个像陈觉和赵云霄这样勇于牺牲、割舍亲情的革命先烈,才有我们今天幸福安宁的生活。我认为,我们不仅要全身心去阅读这些红色家书,更要让革命火种代代相传。
(三)江竹筠就义前写给谭竹安的遗书——《我们在牢里也不白做》。“我们有必胜和必活的信心,自入狱日起,我就下了两年坐牢的决心,现在时局变化的情况,年底有出牢的可能……我们在牢里也不白坐,我们一直是不断的在学习……我们到底还是虎口里的人,生死未定……假若不幸的话,读后感.云儿就送给你了,盼教以踏着父母之足迹,以建设新中国为志,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奋斗到底。孩子们决不要娇养,粗服淡饭足矣……”,我们都知道江竹筠(江姐)是个英雄的革命烈士,江姐为了革命事业离别儿女,丈夫被害,她强忍悲痛毅然接替丈夫工作奔赴最前线,后来不幸被捕,受尽酷刑仍坚不吐实,是一名钢筋铁骨的共产党员。而这份遗书体现了满载着江姐作为一名母亲,对儿子浓浓的思念之情,展现了江姐鲜为人知的柔情一面,她是一位坚强的战士,更是一个好妻子和好母亲,最后为了革命事业又舍弃了她难舍的一切。
读着这些语言质朴、感情真挚的家书,让人不禁潸然泪下,他们哪一个不是妈妈心爱的孩子,哪一个革命者不是妻子钟爱的丈夫、丈夫挚爱的妻子,但为了中华民族的千秋大业,为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他们毫不犹豫的将小家让位于大家,将小爱让位于大爱,表现出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崇高的自我牺牲精神。他们的英名必将和那些历经烽火岁月洗礼的家书一起,永远被世人铭记!
生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大多已经无法真正领会那种精神(就如陈岩石老书记讲那段扛炸药包的历史一样)但我们不能忘记他们!不能忘记我们的和平年代是怎样得来的!
作为一名支部书记,我应该牢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宗旨,应该传承“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担当,应该鼓足“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干劲:
1.品读《红色家书》,牢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宗旨。要立足岗位,做好本职工作。要不断充实自己、提升自己,坚持学以致用,把学习成果与工作实践有机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建功高投、打造美丽高投作出贡献。
2.品读《红色家书》,传承“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担当。当前,公司正处于改革发展的重要时期,将高投公司做强做大做好是我们每一个高投人应尽的义务,我们应该既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胸襟,更要有“成功路上必有我”的决心和作为。
3.品读《红色家书》,鼓足“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干劲。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的新年贺词中指出:“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在今后工作中,我将结合公司实际,全面提升专业知识技能,面对难题勇于挑战,为高投、基金公司以及扶贫基金更好更快更强地发展奋力拼搏。
供稿:江西高技术产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党支部钱晨阳
红色故事的观后感1000字合集
读后感大全精选专题推荐:“红色故事的观后感”。
红色故事的观后感 篇1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这么一些少年英雄,他们为了民族的独立﹑国家的富强和人们的自由幸福,进行了艰苦卓绝﹑英勇不屈的奋斗和拼搏。虽然他们年龄不同,出生各异,但是他们都有热爱祖国的崇高品质和心怀天下的宽广胸襟。
在这本书中,我看到了视死如归的刘胡兰,大义凛然的刘文学,勇敢机智的王二小,舍己救人的韩余娟,护林英雄赖宁,抗战血火中的孩子剧团他们的英雄事迹无不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当我读到年仅十五岁的女共产党员刘胡兰勇敢地站在刀旁,临危不惧,只求一死时,不禁感动得泪流满面。她为了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为了革命的成功,从容就义,壮烈牺牲。毛泽东主席挥笔为刘胡兰写下了八个大字:生的伟大,死的光荣。虽然她牺牲了,但是她永远活在我们心中,她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读到抗日英雄王二小时,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这首优美而感人的歌曲。王二小用自己的行动向大家展现了他爱国的一颗高尚心灵。
翻到勤劳﹑善良的韩余娟帮助傅奶奶背柴﹑担水﹑洗衣﹑做饭时,心中便涌起一股对她敬佩的心潮。看到她为了救傅奶奶而牺牲自己时,热泪盈眶,为她感到骄傲。我们应该向她学习:学习她那乐于助人的精神;学习她那尊敬老人的高尚品格;学习她那舍己救人的崇高行为。看完这本书,我思绪万千。回想过去,自己对得起这许许多多为国献身的小英雄吗?遇到困难,总是退缩;一点点伤痛,总是大呼小叫;听闻其他国家那么好,总是抱怨中国那么落后。记得那次,我遇到一位老奶奶,她大概七八十岁了。她要过马路,我并没有去扶她,而是自己走开。后果不堪设想,老奶奶被车撞了,虽然不是很严重,但我为此内疚不已。可是韩余娟却为了一个没有半点儿关系的傅奶奶牺牲了自己,而我却不愿做这种举手之劳的事情。与她相比,我自愧不如。
自古英雄出少年。我们应该记住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继承少年先烈的遗志,做一个积极向上﹑身体健康﹑热爱祖国的好学生。今天的美好生活是这些小英雄和烈士们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他们永远是我们的楷模。
红色故事的观后感 篇2
《红色延安的故事》读后感1500字!
延安是中国革命圣地、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从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长征胜利落脚陕北,到1948年3月23日党中央东渡黄河前往华北,党中央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延安生活战斗了十三个春秋,谱写了壮丽辉煌的历史篇章,培育了光耀千秋的延安精神。延安的历史,镌刻着革命先辈坚定的理想信念、崇高的精神风范、独特的人格魅力;延安精神,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指导思想、崇高奋斗目标、坚定政治立场、根本价值取向。所有这些,是全党的珍贵财富、全民族的精神宝库。
延安是一本读不完的书,延安有说不尽的故事。凤凰山、枣园、杨家岭、王家坪……走进延安,延安也从历史深处向我们走来。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留下了深深的历史印记,任时光荏苒,仍在以独特方式,讲述着红色延安的故事,展示着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
站在一个个旧址、一孔孔窑洞中,面对一张张发黄的相片、破旧的桌椅,我们读到的,是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甘冒出生入死之险、身陷囹圄之难、丧亲失友之痛、缺衣少食之苦,用热血和生命诠释了“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伟大情怀;我们读到的,是求真务实的精神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整风精神,是成就延安伟业的重要基石;我们读到的,是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一个个感人故事、生动事迹,用事实告诉我们什么是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彰显着党的力量之源、生命之本;我们读到的,是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窑洞里彻夜不熄的点点灯光,山峁上吃小米饭、穿补丁衣的延安军民,南泥湾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大生产运动,凝聚着不畏困难、奋发图强的革命精神;我们读到的,还有清正廉洁的政治品格,勤俭节约、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甘为公仆耻为官”的政治宣言,严以律己、一身正气的革命风范,造就了开创伟业的“延安作风”。
历史是最丰富的营养剂、最生动的教科书。2009年,习近平同志视察中国延安干部学院时指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延安时期留下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培育形成的伟大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干部教育培训的永久教材,用好这笔财富,用活这部教材,是党中央创办学院的重要目的”。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视察时强调,“全面从严治党要继续从延安精神中汲取力量”。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指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并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文化的传承,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离不开精神的滋养。《红色延安的故事》精选45个生动故事,反映了红色岁月的点点滴滴,描绘了革命延安的时代风采。这些红色故事,集中体现了我们党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集中体现了我们党的革命精神和政治品质,集中体现了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是延安十三年历史和延安精神的生动展现,是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的鲜明标识,为党员干部补钙壮骨、强根固本提供了独特的“精神钙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重大成就,回顾历史,我们无比自信;展望未来,我们仍然任重道远。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需要我们在走进历史中牢记初心,在传承革命文化和革命精神中筑牢党魂。要不忘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不忘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不忘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不忘共产党人的革命本色,自觉继承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崇高品质。
要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切实增强维护核心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要努力弘扬革命文化,践行共产党人价值观,做忠诚老实、光明坦荡、公道正派、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的时代先锋,努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红色故事的观后感 篇3
家书抵万金,精神永流传——品读《红色家书》背后的故事读后感2000字:
古往今来,征夫远足,游子浪迹,同胞异处,骨肉分离,家是不同的梦里同样的主题。见字如面,家书成为传递亲情的使者。杜甫诗云:“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寥寥几字,成为千百年来人们对家书的经典评说。
近日,省委书记、省长刘奇向全省党员干部发出号召,“每位同志都要认真读一读《红色家书》”,《红色家书》为什么如此受到刘奇书记青睐,带着浓浓的好奇与期待我特别认真看了这本《红色家书》。
翻阅了整本《红色家书》,看着一封封艰难留存下来的革命遗书、就义诗、家信,再在网上查找对应的一张张泛黄的旧照片、毛边纸,我感到十分难受:战争年代的家书是弥足珍贵的,有的家书不知是否能够到达对方手中,有的家书到达了人却不在了;战争年代的家书又是饱含真挚情感的,不管是丈夫写给挚爱的妻子,还是妻子写给钟爱的丈夫,不管是儿女写给亲爱的父母,还是父母写给关爱的孩子,都体现了革命烈士的铁骨柔情;战争年代的家书更是体现家国情怀的,一封封诀别信都是为了民主独立、人民解放,为了家人报效祖国、报效人民而诞生的。
在这里我节选部分家书讲讲我的体会。
(一)陈觉就义前写给他妻子的遗书——《我们的遗志自有未死的同志来完成》。当读到“云!谁无父母,谁无儿女,谁无情人,我们正是为了救助全中国人民的父母和妻儿,所以牺牲了自己的一切。我们虽然是死了,但我们的遗志自有未死的同志来完成。‘大丈夫不成功便成仁’,死又何憾。”时我感受到了一种“信仰”的力量,在血与火的革命年代,革命先烈们始终坚信共产主义一定能够实现,坚信中国人民一定能够过上幸福的生活,坚信一定有人能继承他们的遗志。
(二)赵云霄写给女儿的遗书——《你的父母是个共产党员》。对于一个刚体会到初为人母的幸福与喜悦,就要面对与孩子的生死离别的妈妈,她内心那种悲痛欲绝的留恋和不舍,我有着深刻的理解和体会。当我读到赵云霄烈士一声声深情地呼唤“小宝宝…小宝宝…”时,忍不住泣泪沾襟。在历史长河中,正是因为有了无数个像陈觉和赵云霄这样勇于牺牲、割舍亲情的革命先烈,才有我们今天幸福安宁的生活。我认为,我们不仅要全身心去阅读这些红色家书,更要让革命火种代代相传。
(三)江竹筠就义前写给谭竹安的遗书——《我们在牢里也不白做》。“我们有必胜和必活的信心,自入狱日起,我就下了两年坐牢的决心,现在时局变化的情况,年底有出牢的可能……我们在牢里也不白坐,我们一直是不断的在学习……我们到底还是虎口里的人,生死未定……假若不幸的话,读后感.云儿就送给你了,盼教以踏着父母之足迹,以建设新中国为志,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奋斗到底。孩子们决不要娇养,粗服淡饭足矣……”,我们都知道江竹筠(江姐)是个英雄的革命烈士,江姐为了革命事业离别儿女,丈夫被害,她强忍悲痛毅然接替丈夫工作奔赴最前线,后来不幸被捕,受尽酷刑仍坚不吐实,是一名钢筋铁骨的共产党员。而这份遗书体现了满载着江姐作为一名母亲,对儿子浓浓的思念之情,展现了江姐鲜为人知的柔情一面,她是一位坚强的战士,更是一个好妻子和好母亲,最后为了革命事业又舍弃了她难舍的一切。
读着这些语言质朴、感情真挚的家书,让人不禁潸然泪下,他们哪一个不是妈妈心爱的孩子,哪一个革命者不是妻子钟爱的丈夫、丈夫挚爱的妻子,但为了中华民族的千秋大业,为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他们毫不犹豫的将小家让位于大家,将小爱让位于大爱,表现出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崇高的自我牺牲精神。他们的英名必将和那些历经烽火岁月洗礼的家书一起,永远被世人铭记!
生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大多已经无法真正领会那种精神(就如陈岩石老书记讲那段扛炸药包的历史一样)但我们不能忘记他们!不能忘记我们的和平年代是怎样得来的!
作为一名支部书记,我应该牢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宗旨,应该传承“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担当,应该鼓足“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干劲:
1.品读《红色家书》,牢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宗旨。要立足岗位,做好本职工作。要不断充实自己、提升自己,坚持学以致用,把学习成果与工作实践有机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建功高投、打造美丽高投作出贡献。
2.品读《红色家书》,传承“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担当。当前,公司正处于改革发展的重要时期,将高投公司做强做大做好是我们每一个高投人应尽的义务,我们应该既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胸襟,更要有“成功路上必有我”的决心和作为。
3.品读《红色家书》,鼓足“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干劲。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的新年贺词中指出:“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在今后工作中,我将结合公司实际,全面提升专业知识技能,面对难题勇于挑战,为高投、基金公司以及扶贫基金更好更快更强地发展奋力拼搏。
供稿:江西高技术产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党支部钱晨阳
红色故事的观后感 篇4
昏暗的灯光下,妈妈把狱友们省下的草纸订在一起,当做本子;把从囚衣上剪下的小布条七拼八凑,千缝百衲,缝成了一个小书包。这一画面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暑假里,我读了《红色少年的故事》这本书。这本书介绍了许许多多小英雄的故事,有机智勇敢的王二小,视死如归的刘胡兰,坚强不屈的雨来我还在书中与同龄人小萝卜头再次相遇。
去年暑假,我参加了听见慈溪诵读大赛。不知为什么,妈妈为我选了一篇写给小萝卜头的文章《永远的九岁》作为参赛作品。经过那次比赛,我朦朦胧胧地了解了小萝卜头凄惨的生活。
读了这本书后,我对小萝卜头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刚满周岁的他住的是狭小、阴暗、潮湿,终年不见阳光的牢房;吃的是发霉的米饭和烂白菜梆子,以至于长成了头大身小的孩子,大家都称他为小萝卜头。
小萝卜头学习非常刻苦。七、八月的重庆是个大火炉,热得让人喘不过气来。可是,小萝卜头每天光着膀子,不知疲倦地在地上用树枝写呀,算呀,复习功课。
有一次,小萝卜头的老师黄将军拿着一支红蓝铅笔对他说:只要你能用俄语和我说一句话,我就把铅笔送给你。小萝卜头多么渴望得到这支铅笔呀!白天,他在监狱的角落里咿咿呀呀地说俄语;晚上,他借着窗口透进来的一丝光线,默默地记忆。终于有一天,小萝卜头能用俄语和黄将军交谈了。他捧着心爱的铅笔,久久不愿放手。
可就是这样一个热爱学习的孩子,在他九岁时却被敌人杀害了。新中国成立后,人们找到了他的尸体,发现他的手里还紧紧地握着那支已经腐烂的红蓝铅笔。
读着九岁的小萝卜头的故事,再看看十岁的自己,我不禁感到羞愧。比小萝卜头大一岁的我,对待学习却没有小萝卜头那样刻苦,那样如饥似渴。学习上,我对自己的要求不高,只满足于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做作业只求速度,不求质量。当妈妈让我做一些课外练习时,我总是推三阻四;当妈妈让我练字时,我也是草草了事;当妈妈让我背英语单词时,我没背几个就想要放弃。不管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我一遇到困难就容易打退堂鼓。说到底,是我身上缺少了像小萝卜头那样不折不挠的革命精神呀!
现在,我终于体会到了妈妈的良苦用心。我下定决心:我要像小萝卜头一样,刻苦学习,珍惜革命先烈为我们创造的幸福生活!让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诠释的革命精神,在我的身上永远地延续下去!
红色故事的观后感 篇5
读我了《董存瑞的故事》这本书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觉得董存瑞是一个不怕敌人,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革命战士。 故事叙述了1945年秋,在解放隆化的战斗中,董存瑞为了把最后一个碉堡炸毁,做出一个英勇的选择。董存瑞在其他战士掩护下冲到桥下,他发现桥下无法放好炸药包,在思索办法的时候。这时主攻的号角响起来了,董存瑞看见很多战士在敌人的枪下倒下去,他为了不让更多战士牺牲,毫不犹豫地举起炸药包,拉着导火索并高呼:为了新中国,前进!一声巨响,地动山摇。敌人的桥型暗堡被炸得粉碎。
看完这个故事我的眼睛湿润了,我被董存瑞的英勇行为感动了。他从小就有保卫祖国的信念,他在战斗中用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前进的道路。董存瑞牺牲了,可他爱国、为国的精神却令人久久不能忘怀。董存瑞他舍身为国的革命精神,激励着千百万人为革命英勇奋战。董存瑞的英名永垂不朽。他舍身炸碉堡的事迹传遍了中华大地,为了新中国不惜牺牲自己。我觉得董存瑞他非常伟大。我应该学习他那种舍生忘死的精神。董存瑞虽然牺牲了,他那视死如归、英勇奋战的革命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不断奋发进取、勇往直上。
好好学习是我现在该做的。因为只有好好学习,将来才能建设祖国,发展祖国,报效祖国!
红色故事的观后感 篇6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夏明翰,身经百战,使敌胆寒的张云逸;劫法场抢出来的将军刘志坚;出奇制胜旋风司令韩先楚这些英雄人物是我国千百万先驱英杰的代表。他们为了中国,在敌人面前忍着各种酷刑的痛苦也不说出半点党的机密,他们在枪林弹雨的战场上不惜付出自己的生命。
现在美丽的中国,我们美的生活,就是那些战友不顾自己的生命,在战火纷飞的战场上赢回来的。我们应该懂得学习和珍惜。
我们现在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是学习。在学习上,难免会有困难。有些时候一道题把你难住了,你不能选择放弃: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战场上那是在与生死搏斗,在题目不会做的时候,是放弃和坚持在搏斗。有一次,我也被一道题难住了,我问了同学,同学为我讲解了一下,可是脑子还是不开窍。我想了又想,一点思路都没有我又问了同学,他耐心的重复了一遍,我经过思考终于懂了。以后,在做到这种类型的题目我都会了。人家帮助我,我当然也会帮助人家。课间的时候,有一位同学要我叫他题目,我非常乐意。我仔仔细细地教他。在我教他的同时,就等于我自己又做了一遍,后来我还发现,我这张卷子的这道题作错了呢!我真高兴,我并没有因为课件休息没了而感到难过。
有失必有得,战士们付出了太多代价,才创建了我们美丽的中国。现在,在这样和谐富足的社会里,我们应该学好知识,学好本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自己有更多为社会进步做贡献的机会,使我们的国家更加欣欣向荣。
读了这本书,我懂得了什么叫励志,什么叫奉献。
红色故事的观后感 篇7
1942年,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对翼中抗日根据地发动大扫荡。日本鬼子从炮楼出来不断袭击邻村老百姓进村后,他们烧杀抢夺,无恶不作,老百姓对他们咬牙切齿,恨之入骨。
高家庄群众在党支部书记高老庄,民兵队长高传宝的领导下,随机应变,因地制宜,把土山、地窖改造成户户相通、村村相连的多口地道,而且一直挖到敌人的炮楼底下。某夜,小鬼子山田对长率日军在天黑之际偷袭高家庄,这是被老钟叔发现了,这位忠诚的老钟叔便死在了日本鬼子山田的枪口下高家庄的人民被激怒了,他们望着老钟叔的遗体,立下了铮铮誓言,他们要为老钟叔报仇。
鬼子一处炮楼就会被藏在地道里的民兵发现,他们便立马通知村民们下地道,敌人进村后,什么也能没有发现。可是,民兵连长高传宝和他的所有民兵早已做好准备,一声令下,四面开火,敌明我暗,战术自如,打得鬼子措手不及,乱窜乱跳。敌人在逃往炮楼的途中,被我埋伏在田野外的民兵从地下像神兵一样杀出,打得鬼子混不成军。最后,活捉了日本鬼子小队长。高传宝揪着小鬼子的衣领说:你抬起头看一看,这是什么?这是人民!只有人民才能制造出这样的奇迹,中国人是不可战胜的!
读了这个故事,我有了深切的感受,我知道以前的人民是正义也是不可战胜是,知道了辛苦把日本人打败是中国人。六只年后的今天,回望六十年前的峥嵘岁月里,高家庄的地道战中的地道是奇迹,而我说一种北原的劳动人民们才是奇迹!他们发挥自己的智慧创造了地道,战胜看困难,用自己的生命扞卫了自己的家园和祖国!他们在抗日战争的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红色故事的观后感 篇8
历史就像一条弯曲而宁静的长河,悄无声息地从我们身边流过,经典的魅力就蕴含在这些河流中,翻开书页就能领略到无限风光。
今天就让我们穿越时光隧道,走进《红色少年的故事》,这是个英雄的时代,他们中既有不怕牺牲、浴血奋战的英雄个体,也有同甘共苦、团结奋斗的英雄集体,他们的故事感人肺腑,催人奋进……视死如归的刘胡兰年仅13岁的刘胡兰是一名GCD员,但是不幸落入敌人的魔爪,在严酷审讯时她守口如瓶;在上刑场时她视死如归,在面对冷冷的铡刀时她大义凛然……敌人百般无奈中残忍的杀害了她。为什么面对敌人的铡刀毫不畏惧?为什么面对死亡能视死如归?因为她心中有不灭的信念——热爱祖国。这信念如钢铁般坚硬,如坚石般顽强!年轻美丽的刘胡兰牺牲了,她用年轻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悲壮之歌。勇敢机智的王小二有个放牛的孩子叫王小二,他从小便对敌人恨之入骨,就想消灭敌人。
终于等到报仇的机会了,那天他假装帮敌人带路,他悄悄地把敌人带入八路军隐藏的地方,在伏击区内,当王小二大喊“鬼子来了”,敌人才知道上当了,敌人恼羞成怒,把明晃晃的刺刀刺向了王小二的胸膛。王小二勇敢机智灭敌,令八路军感动不已,他用无悔的付出吟诵了一首信念之歌。舍己为人的赖宁一天,14岁的赖宁和他的伙伴发现森林着火了,他急忙跑去救火。赖宁用自己的衣服来扑火,用自己微弱的力量来救火,他就是想帮助人们把火扑灭,但是火势太猛,大人们先把他们孩子送回去。但是在途中,赖宁又来到火势最猛的地方救火,结果壮烈牺牲。赖宁的生命虽然很短暂,但是他的精神是永存的!他用舍己为人的品行书写了一篇英雄之作。
这些可歌可泣的故事,令人深思!正因为有这些少年英雄,抛头颅、洒热血,才换取了我们今天幸福和平的生活;正因为他们用年轻的生命,才换取了我们今日自由快乐的童年。我们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活,继承先烈的光荣传统,努力学习,把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这些可歌可泣的故事,催人奋进!生活中处处有“敌人”,就如我现在就面对一个强悍“敌人”——粗心。那么,我们有没有像那些先烈们一样勇敢战胜“敌人”呢?我深深知道,学习先烈的品行,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誓言,而是每一天每一时的行动与坚持。从现在起,我一定要学习少年英雄们的勇敢精神,战胜前进路上的拦路虎。
俗话说:“有志不在年高”,《红色少年的故事》这本书我看了好几遍,虽然讲述的是少年故事,但是这些感人肺腑的故事,这些高尚的品行,将永远铭刻在我心中,这些少年英雄的勇敢无私和志向高远的胸襟永远激励我前进!
红色故事的观后感 篇9
当我合上《红军长征的故事》这本书,我的脑海里涌现了许许多多的画面。思绪在不断地穿梭,仿佛将我带回到那个年代。一座座高耸的山峰,一条条汹涌的湖泊,一个个深不见底的崖壁我的心不禁感到震撼。
遵义会议后,红军经过整编,提高了战斗力。毛泽东指挥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佯攻贵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然后,挥师北进,渡过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短暂休整后,红军继续北上,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过了白雪皑皑、高耸入云的大雪山,走过了杳无人烟、一望无际的茫茫草地,突破了敌人重兵把守的天险腊子口,进入甘肃。
每一个场景都是那样惊心动魄。那听后都能让人毛骨悚然的环境,帅气的红军战士们却表现得积极乐观。他们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最后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伟大的红军战士们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长征落幕,但是我们不能忘记,在80多年前的中国,一群可爱的中国人横跨了14个省,他们吧国家和民族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他们坚信正义必胜、邪恶必败的真理;他们不畏艰险,不怕牺牲、顾全大局、紧密团结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生命的意义。
当下,我们生活在和平幸福的年代。我们应该荣幸,也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活。
我们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树立远大理想。我们要有周恩来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信念,有水滴穿石的精神。在生活中,我们要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培养亲社会行为,从小事做起,从当下做起。
梁启超先生说过:少年强,则国强。今天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未来我们就是祖国的希望。读红色经典,做有志少年。让我们一起放飞梦想,共同创造这多姿多彩的人生吧!
红色故事的观后感 篇10
我的舅舅买了一本书,是《雷锋的故事励志版红色经典故事》,正好我的暑假作业里要看这本书,于是我就向舅舅借来看。
雷锋,这是一个多么熟悉的名字,。大家都知道,雷锋爱帮助别人,这种行为是多么值得我们学习。
雷锋,于1940年12月18日(农历十一月二十日),在长沙市西北郊望城县安庆乡的一个名叫简家塘的小山村里诞生了。雷锋的乳名叫庚伢子。
雷锋是个命苦的孩子,爷爷和爸爸都因为太疲劳过度得病死去,哥哥因为长得太瘦弱,经常累得眼冒金星,难以支撑自己的身体得了童子痨(肺结核)还坚持工作,最后死去了。弟弟因为吃不饱,穿不晗暖而死去,那时只剩下妈妈和雷锋了,妈妈为了养活雷锋去唐四滚子家去当佣工。后来他妈死了,雷锋变成了孤儿。
后来,毛主席宣布湖南不再被日本人追杀,解放了。从此雷锋就可以上小学了。雷锋上小学时成绩非常好,老是得到表扬。
雷锋长大后,爱帮助别人,比如在火车上帮老大娘搬行李。
雷锋出门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雷锋叔叔死于1962年8月15日,虽然雷锋叔叔己经逝世了,但是雷锋叔叔助人为乐的精神还留在世上。我一定把这种美德当作我的榜样,每天做好事。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红色故事的观后感通用》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电影的观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红色故事的观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