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作文大全 > 观后感日记 > 地图 > 观后感日记

观后感日记

发布时间:2024-04-08 来源:互联网

观后感日记(5篇)。

观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通过写观后感我们可以深化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感悟,想要更加深入地了解“观后感日记”不要错过栏目小编推荐的这篇文章,请确保认真参阅本文!

观后感日记(篇1)

扮丑无底线,整容整上瘾,白百何负责让你笑破肚!由陈可辛监制、林爱华导演,白百何、郑中基、张瑶、郭京飞主演的爆笑喜剧《整容日记》于今日盛大公映。影片作为国内首部整容题材影片,还未上映就因其强大的话题性受到超强关注。在4月1日举行的全国两小时点映活动中,《整容日记》以5%的排片撬走当天大盘总量15%的票房,吸金能力非同一般。在点映过程中,观众常常笑得前仰后合,对白百何小清醒之余的扮丑重口味相当受落。而影片在搞笑之余,还引起了网络的一波“女人漂亮就行”的热议。话题劲爆,外加陈可辛林爱华超强的幕后阵容,《整容日记》早已成为即将到来的清明小长假期待的国产电影。

情节超爆笑

喜剧桥段层出不穷,观众笑得过瘾

《整容日记》主打爆笑喜剧,剧中喜剧桥段层出不穷。一开场,白百何被男友郭京飞从“女朋友”降级为“性伴侣”,并被揭穿长得像“车祸现场”。米粉头、厚眼镜、肿泡眼,四方下巴的白百何让观众们乐呵了好一阵。这一切都只是开始,当白百何开始义无反顾地进行各种整容手术后,笑点更足。隆胸后的白百何手扶大罩杯双胸下楼,背景音随着节奏发出水声,创意十足,观众各个笑成眯缝眼。至于和“整容好闺蜜”张瑶的互动,更是笑料的重要来源。张瑶金句百出,类似于“男人好色是优点,门槛低,易接近”、“男人好色不是问题,不好你的色才是问题”,都是让影厅热闹非凡的原因。

有观众在观影后发评论表示,“影片笑点十足,连跑龙套得都各个有戏。”

观后感日记(篇2)

1月20日星期六晴

今天我在家读了一本关于抗战时期的书,名叫《小兵张嘎》,里面的内容把我深深地吸引住了。

书中讲述了一个叫张嘎的小男孩,和奶奶相依为命。后来,奶奶为了掩护八路军老钟叔而牺牲了。为了报仇,嘎子找八路军当上了小侦查员。嘎子千方百计想得到属于自己的一支枪,但总是被没收。最后,他得到了一把枪,却是支木枪。后来,他和一个小男孩有个有个约定,谁把谁打赢后,这枪就归谁,最后,那个男孩打赢了,他却不服气,不仅没把枪给人家,还咬了人家一口,看到这,我笑了。

读完这本书后,我陷入了深深地沉思:在战争年代,老百姓每天的生活都是提心吊胆的,而我们现在的生活却十分安宁,这是八路军用热血换来的,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生活,更要铭记历史。但是,还是有些孩子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养尊处优,还自以为是,认为父母为自己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难道嘎子身上的独立、自强、勤于思考、克服困难的品质不正是我们所要学习的吗?今天的我们要帮助、孝顺父母,好好学习,用知识武装自己,建设强大的祖国。

同学们,你们也来读读这本书吧,让我们也应该向张嘎学习,遇到困难时不畏缩,勇敢地去面对!

观后感日记(篇3)

主演安妮海瑟薇很有贵族气质,饰演的米娅公主淘气可爱却又不失端庄优雅;整部影片给人一种温馨的感受,看到米娅有时冒失犯错时总会会心一笑,而第二部最后米娅终于加冕成为genovia的女王时,也会为米娅感到高兴,虽然影片中米娅也有过生气和伤心,但愉快和轻松还是占了主流——总之,这是一部吸引人的好片子,而又不像很多文艺片那样沉重,挺适合和朋友们聚在一起的时候看。

第一部讲的是美国普通高中生米娅得知自己是genovia的公主,从女王祖母那里学习贵族礼仪,因被媒体恶意追逐而想放弃公主地位,最后终于看清自己作为公主的责任和意义而决心永远做genovia的公主;第二部的故事发生在前作的5年后,大学毕业的米娅回到genovia准备继位,但因为一条法律规定,她必须在一个月内结婚,最后米娅不仅废除了这条法律,成功加冕成为女王,也收获了属于自己的爱情。

第二部故事发生的地点就在genovia,虽然只是一个虚构的国家,但可以看出,剧组下了很多功夫去展现这个国家及其皇室的生活。画卷般的山水,热情的人民,梦幻般的城堡,传统的贵族生活……让整个genovia都蒙上了童话的色彩,其实整个《公主日记》的故事,不就是米娅的童话吗?

?公主日记》里面的音乐也很值得一提,插曲和配乐都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我最喜欢的是第二部中米娅带着很多孩子一起游行的时候的那首插曲。

“我要展开翅膀,学会如何去飞翔”、“远离黑夜去寻找阳光,但我不会忘记我来自何方”、“抓住机会,勇敢改变”,我觉得这首歌唱出来的就是《公主日记》所要表达的内涵。从一个普通的美国高中生突然变成欧洲一个国家的公主,再加冕成为女王,这个过程中米娅承受了很多,改变了很多。但她没有迷失自我,内心依然单纯。她勇敢的展开了羽翼,最后终于在天空里飞翔。

青春岁月里,我们都会遇到成功的机会,但很多时候都无法抓住。成功有可能需要放弃很多,当我们在衡量利弊的时候,机会已经逝去了。所以,当有机会出现时,不要犹豫,勇敢的改变自己;张开羽翼一定会痛,但是为了飞翔,那些痛又算得了什么。

我们向往的是蓝天,我们渴望的是飞翔。

所以, 抓住机会,勇敢做出改变!

?公主日记》是一部由迪士尼公司所制作的电影,影片由加里马歇尔执导,安妮海瑟薇等主演。它讲述一个纽约城里的普通女孩—米娅,她在学校习惯当个透明人,但在她16岁生日来临前,意外地被证实是吉诺维亚的公主,后经奶奶调教成了举止文雅的公主,找到了自己的白马王子。

这部影片类似那个甜美的童话故事—《灰姑娘》,主人公米娅就是现代版的灰姑娘,情节充满了浓郁的童话色彩。米娅从往日的无名小卒,一下子成了焦点,这是多少少女梦寐以求的幸福生活。

这部影片主题不算新颖,没有摆脱传统的的模式,其结局也可以说是在意料之中,但是,它却没有因此而跌票房,反而得到了好评,因为观众更重视的是看电影过程的享受。

电影从一开始就笑料百出,一个呆呆的不自信的爱当透明人的米娅,不只引起了多少少女的共鸣,让人有继续观看的欲望,所有人都在期待这样一个大大咧咧的女孩是如何一步步地成了那个高贵的公主?故事情节设计大胆风趣,新颖的场景设计让人赏心悦目,之后便是开怀一笑,电影风格夸张而不带刺,甜而不腻!正如影片导演所说的“影片胜在老少皆宜的故事,既不乏童话故事的天真稚纯,又洋溢出温文尔雅的成人幽默!”

米娅在出游的途中停下,走到一群孤儿中,拉起一个小女孩的手,告诉她:“要想成为公主,你就得相信自己就是一个公主,你应该像想象中的'公主那样为人处世,另外,你得高瞻远瞩,从容不迫,笑对人生!”在此,我们可以得到一条启示,那就是—你有潜力去完成任何愿望,哪怕最大胆的梦想在努力之下,也会如愿以偿!做人首先要自信,自信是成功的基石。一个怯懦怕事,不敢表现自己的人,再优秀也没用。只有充满自信,敢于表现自我,敢于担当的人,才会驶向成功的彼岸。

影片中米娅对爱情的盲目追求,也是当代不少少女的真实写照,少女总期待自己也和米娅一样,最后可以找到一个“白马王子”,但是现实生活并不是每个人都是灰姑娘。花季的人不应该在沉迷于这种童话中,现实的平凡的爱情更值得去追求。做人不求荣华富贵,但求真真切切,踏踏实实,切勿分不清现实与梦想,盲目追求的结果就是伤了自己。

影片本身事很成功的,但我个人认为这种“丑小鸭”一下子变“天鹅”的电影还是少一些吧!从某种程度上看,它会误导青少年,让他们只想着一夜成名,让他们做着不切实际的梦,为了圆这个所谓的梦,不惜一切代价!

观后感日记(篇4)

?拉贝日记》的'镜头对准了一个人物,他就是在南京大屠杀期间建立国际安全区,保护了25万普通百姓的德国人约翰·拉贝。关于南京大屠杀的影视作品并不多,而且各有不同程度的局限性,多年来国内都有一种声音,呼唤能有一部既真实反映史实又能为全球观众所理解的电影作品出现,并为此给出了一个参照的榜样——斯皮尔伯格的《辛德勒的名单》。这部被誉为“作为电影史上永恒的光辉而存在”的经典电影,讲述了二战期间德国企业家奥斯卡·辛德勒保护1200名犹太人免遭法西斯杀害的真实历史事件。

?拉贝日记》在德国上映时引起强烈反响,人们不是在技术层面讨论电影的好坏,而是惊讶于通过拉贝知道了历史上有南京大屠杀这一惨绝人寰的事件——《拉贝日记》实现了它最本真的愿望。在世界电影潮流倾注重表现人性和进行历史反思时,曾拯救过数十万生命的拉贝,被再次用来拯救现代人所具备的共同病症——麻木与遗忘。

?拉贝日记》带有传记片色彩,但在故事性和细节营造上,通过一些好莱坞式的表达方式,塑造出一个可信、可爱、可敬的丰满人物形象,因此,我们看到的不是一个高大全的、被偶像化的拉贝,而是一个有着诸如脆弱、躲避等人性弱点的拉贝。送夫人逃离南京、被国际安全区管理委员会举手选为主席、与医生威尔逊之间的口舌之争……这些情节的设置,或悲伤、或戏谑、或幽默,在缓和影片沉重气氛、增加影片观赏性的同时,也为拉贝从犹豫不决到坚定信念的心理转换过程,作了巧妙中的铺垫。各国大使和媒体就要乘船回到南京,拉贝在日军要摧毁安全区的危急时刻,带领同事站在了日军的枪口前面,影片用这紧张的一幕将拉贝定格为正义的化身,其英雄形象也焕然而生。

?拉贝日记》中也有救赎主题,良心受到撼动的日本军官,在知道日军将要摧毁安全区的时候,将消息通报给了拉贝。许是篇幅和电影重点并不在此的原因,电影中日本军官的身份十分含糊,其“告密”诱因并没有展开讲述,因此救赎主题在电影中只起到了点缀作用。

?拉贝日记》是一部有关纪念的电影,它最重要的使命是唤起更多人对那段悲剧的关注,纪念在大屠杀中死去的同胞,纪念那些曾经在艰难时刻帮助过我们的人。但在表现人性真实和反思战争残酷方面,救赎在艺术感染力上,有着不同的力量,只是,在目前日本右翼势力还在否定南京大屠杀、世界上还有很多人对此一无所知的情况下,想以救赎的角度拍摄南京大屠杀,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还需要时间慢慢将罪恶洗涤,等待沉睡良知的苏醒。

这天看完“拉贝日记”。一个人看片子,好像很怪僻,影院全场算上我只有三个人,如果不是有我,那一对儿算是包场,从影院出来,天还没全黑,都快七点半了,空气很暖和,香香的,是槐花开了,但是看不到槐树,它们都藏在小区里,马路两旁是高大的杨树和银杏,我对这条街很有情感,走过也快十年了,马路不很宽,银杏树长得很大了,到了秋天,金黄的色彩很浓郁,把一条街打扮的满满的,从天空到地面。良久没有薄暮在街上逛逛了,一个人。街上人来人往,谁都不留神谁。

“拉贝的日记”,看完后,第一的感觉是“拉贝”的导演输了,输在平淡。但在平庸之下,却是故事的完全跟整体的可托。并且最凸起的一点是将杀害的罪恶本源清明白楚的告诉,并用了许多的篇幅重复强调:那就是――战役的祸首罪魁是政府,日本的天皇直接参加(向参演天皇他“大爷”的日本演员致敬),仅仅展示个体日军的残暴是薄弱的,是避重就轻,擒贼必须要擒王,这是“拉贝日记”的一个立足点;另一个立足点是从德国人的角度在看待希特勒的问题上要有一个立场,说大一点是态度,此片给出的是反法西斯的破场(固然我们应用纳粹的影响救命了战斗中的人,但并不能因而感谢纳粹),导演刻意用了必定的篇幅分不一样的场景展现此观点;最后的立足点当然是人性主义,亦即本片的重中之重,从个体好汉到其他国际友人逐一描绘,只是那演大夫的演员似乎是演吸血鬼出生,很跳戏。观影中对仁慈的本国人是有激动的,然而当看到咱们的运气须要外国人开圆桌会议举腕表决并由外国的圣母玛利亚来操办的时候,仍是有辱没的感到。至此,用这三根线穿成一根连起全部故事,顺水行舟。只是人物塑造的很失败,不个性,平庸是很致命的,由于平庸可能使人损失观看的兴致,并在看过之后没有回想,当初想想拉贝就是一光头戴眼镜的老头儿,但是看拉贝自我的照片,得到的印象就比整个影片给我的印象深良多。所以“夏伯阳”不会被遗忘,而“拉贝日记”会。另外对于屠杀的镜头并未几,但那段在历史上真正存在过的砍头比赛被突出表示,并且竞赛的过程逐日在报纸上登载,屠城的来源在日本本土再一次被提示。其余印象还有张静初的主角,基础就能够没这个主角;还有拉贝夫人上的那艘大船,有点挪亚方舟的感觉,鬼子连方舟都给炸了,人神共愤。

陆川的“南京南京”赢了,赢在一个一个独立的镜头。如果将镜头离开,每一个片断都有很强的冲击力,很奇特,历史的质感强烈,塑造的人物影像刻骨铭心,仅仅是影像;一个一个的镜头语言,就是他们历经四年将粒粒顽石磨制成的宝物,只等着用红线穿起,只是切实是功力不够,穿乱了套;那日本处男纯挚善良的眼线就是一根稻草,处处都可断裂。至于我们的圣母玛利亚高圆圆,坚定不演被强横的戏,此刻看来很对,陆川说如果演了影片会很不一样,我也没看出有什么不一样,“南京南京”里强暴的戏份儿太多了,足够了。只是对高玛丽亚塑造的单薄了些,印象不足。对网上很有争议的那一段日军祭奠的十多少分钟,我感到很棒,不可或缺的一局部,想想国家的人被杀,国都被占,还要在你们的国都里祭祀杀人者的亡灵,是什么样的羞辱吗!况且日本人的团结纪律和睦势也由此展示得很充足,我们好好想想,那么大的国家为什么被杀的那么惨?重要还是男人们尖勤谗滑,奴颜卑祈的太多,精英太少,一个国家假如男人们精力上被摧垮,精神上被毁灭,国度根本就亡了,所以,陆川虽然本作品不算胜利,但这样玩命工作的男人就是国家的盼望。

观后感日记(篇5)

从德国西门子住南京办事处经理约翰拉贝来描叙。约翰拉贝的身份在那个背景下十分特殊。按道理他应效忠於希特勒元首。可是在中国生活的27年,让他把自己最黄金的时间献给了自己的事业,也同样献给了中国。对周围的一切他有深刻的认识,他比那些远在德国的纳粹军人更了解周围的环境。对工作的执著让他执意留在中国,但在残酷战争的现实中让他认识到自己需要做到更多,因为人性的善良让他需要牺牲更多。拉贝也是人,对死亡同样有恐惧。环境与个性造就了这一切。失去亲人的痛苦[ 后来发现她的妻子没有死 ]以及无时不刻死亡的威胁让他无法入眠,对待日军的暴行很多时候他也是势单力薄,只是需要他的时候一定会站出来。他不是最超人或者蜘蛛侠,他只是一个热爱工作,生活,爱自己老婆的平凡人。战争对他精神的压迫超出了许多人能承受的范畴,他的决定可能就失去几十人或者上百人的生命。约翰拉贝值得人敬佩。

百人斩,让人很受刺激。直白的让其他一切表达都显得无力。日军的人性已经在这场战争完全丧失,更可怕的是连舆论媒体也同样。就如一道闪电照亮黑夜,让人看的一清二楚。

131分钟来描述一个历史背景下的人物相对足够。通过他来间接反衬这段历史。影片最让人动容的是编剧不仅仅在描叙日军的残酷行径,还在对希特勒政权进行抨击。不过对张静初这个角色还有些不明白,难道就因为中德合拍增加卖点?

《观后感日记(5篇)》希望您能收藏下来!“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优秀作文而创建的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