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诸子百家》读后感6篇。
敬读阅读小编整理的最新《诸子百家》读后感,相信你阅读本页面后有一些收获。读书是过程,读后感是结果,在阅读作者的作品的过程中,我们有很多自己的思考。在阅读时我们会产生很多的感悟,这时我们就要用读后感将其记录。
最新《诸子百家》读后感(篇1)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不同学派之间争奇斗艳的文化现象。它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诸子百家闪耀时》通过简单浅白的话,来解释中国古代哲学家们高深的知识。
因为诸子百家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那时社会非常动荡,一些哲学家就开始思考:该怎么面对这个逐渐走向崩溃的世界?能不能想出什么办法重新恢复这个世界的秩序?就随之而来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我感悟最深的是法家。
法家的治国方式是严苛的,对百姓,君王要制定严刑峻法,用军事制度管理百姓,把百姓像牲畜一样驱使;对官员和权贵,君王要耍阴谋诡计,用计谋和策略把大臣们玩弄于掌心。
虽然法家让秦国短时间内变得强大,还统一六国。但是我认为,其他六国的百姓,不能在短时间内适应这种严酷的法律,百姓们自然就十分抵触,因此,秦国统一没几年,就又回到了乱世之中。
但是法家又有许多理念是值得后人提取学习的。比如说法家认为人的.本性是自私的,的确,现在的法律,许多也是运用了人想要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的心理,但法家也不应该把人看得太极端,在今天,即使是在那些强调私人利益的国家里,慈善机构仍然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力量,人们会主动敬老爱幼,救助贫苦,凭借自发的善心,同样挽救了无数生命。
无论是孔子的“仁“,孟子的”仁政“,墨子的”兼爱“还是法家的“法”,全都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而后人也在不断的把古人的思想融合到一起,最后创造了一个最适合人类发展的体系,才有了现在的美好生活。
最新《诸子百家》读后感(篇2)
近一段时间借调省联社工作后,利用午睡和晚上睡觉前的时间,读了易中天先生所着《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一书。在易先生极富逻辑而又幽默风趣的阐述中,对这些中华民族先贤哲人们的思想脉络、争鸣焦点和前因后果等有了大致了解。
老庄的自由、辨证、无为,墨子的平等、兼爱、非攻,孔孟的仁爱、正义、自强,法家的公平、公正、公开等思想足以闪烁古今,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世界优秀思想文化的组成部分。但老庄的避世消极,墨子的鬼神专制,孔孟的等级虚伪,法家的残忍苛刻,也是其难以避免的不足和问题。
同时也深切地体会到任何思想体系都有其独有价值和历史进步性,否则便不会有较多人信服、接受,很难引起反响而成为思想或主义,成名成家;另一方面,任何思想都有其不足和历史局限性,只能如易先生所倡导的除去其时代色彩后,抽象地继承其内核价值并与时俱进地不断建立形成新时代的新思想。顶礼膜拜并着力推行过去或许正确的思想,想要其放之四海皆准和古今中外通行,只能是无知者的浅薄妄想,或是当惯了奴才者的懒惰行径。
最新《诸子百家》读后感(篇3)
其中儒家提倡仁义仁政;道家赞扬无为清净;法家说的是以法治国;墨家这阐诉兼爱非攻;名家、杂家、兵家、小说家、纵横、阴阳等,在争鸣中孕育着博大精深的思想。
儒家: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等。孔子是春秋末期鲁国人,名丘,子仲尼,儒家学派的创建者,是中国古代最着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精通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主张“仁”“孝”“有教无类”等思想。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伟大思想家、教育家、散文家,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时期赵国人,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和哲学家,其着作有《天论》《非相》等。
道家:代表人物有老子和庄子。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曰字伯阳,楚国苦县人,春秋时期思想家、散文家,着有《道德经》,是道家学派的始祖,他的学说后被庄周发展,被视为宗师。庄子,名周,字子休,战国时期宋国蒙人,着名思想家、文学家,先秦庄周学派创始人,后退隐江湖,以编草鞋为生,寓言传道,着书十万余言。
法家:代表人物有管仲,韩非子等。管仲名夷吾,颍上人,春秋初期齐国主政之卿,着名政治家、军事家,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霸主,人称“春秋第一相”,有《管子》一书传世。韩非子,名韩非,战国末期韩国贵族,着名思想家、散文家“喜刑名法术之学”,为先秦法家集大成者,后被李斯陷害,被迫服毒自杀。
墨家:主要人物墨子,姓墨名霍,战国时期着名思想家、科学家与人权活动家,先秦墨家学派创始人,提出“兼爱”“非攻”等观点。
另外,杂学代表人物有吕不韦、刘安;名家主要人物有公孙龙;兵家有孙武;小说家有刘义庆、颜之推等。
最新《诸子百家》读后感(篇4)
周末在家听易中天老师讲的诸子百家有感与大家分享。
诸子百家主要讲了百家中的孔子、孟子、墨子、韩非子和老子、庄子、荀子。前四个是一组,后三个是一组。
孔子,“仁”。仁就是爱人,亲亲,爱别人,发展到爱动物,有恻隐之心。讲到了南京的虐狗事件,还解释了“君子远庖厨”的理解。人事杂食动物,要吃肉才能维持大脑思维,但人杀动物可以,但要注意方法,如若虐-待动物而死,是残忍之极,使大家不能接受的。所以虐猫、虐狗事件都一致遭到大家谴责。孔子的仁就是要世界充满爱。
孟子,虽然也是儒家,与孔子合称“孔孟”,但二者思想却有一定差别。孔子讲“仁”,孟子讲“义”。义,要靠气来支撑。要人们恶恶,讲道义,能大义灭亲。孔子有阴柔之美,孟子有阳刚之气。这和他们所处时代有关。春秋时期礼乐尚存,人们绅士、儒雅,战国混战,政治倾轧,造成他们思想上的不同之处。
墨子,被孟子骂为“禽兽”,因为他主张“兼爱”“非攻”。儒家孟子也主张爱,但是有等级的爱,墨子则不然。墨子是行“义”的,所以是“侠”,孟子只是讲“义”的而已。虽然被骂为禽兽,但他们思想还是有共同处的,就是“义”。
韩非子,冷眼看世界,“直面惨淡人生”。韩非子主张“法”。他认为人与人之间只有“利益”关系,告戒君王不能相信任何人。
老子,“无为”,无为而有为。哲学大家,“否定之否定”的运用。
庄子,虽也被人称为“老庄”,但他们思想也是有差别的。庄子的“无为”是“真无为”,强调自由,一切自然,为了自由、活着而否定一切。
荀子,“天人结合”把自然和人结合在了一起。
“仁”、“义”“智”“慧”“信”
最新《诸子百家》读后感(篇5)
春秋战国,是中国文学思想的盛世,诸子百家,学派林立。他们传承下来的思想文化,铸就了我们中华民族灿烂的历史。
提起诸子百家,就不得不说说儒墨法道四家。道家遵循自然规律,提倡无为而治,他们是隐士,儒家提倡仁爱礼仪,他们是文士,墨家提倡兼爱非攻,他们是武士。而法家提倡严刑峻法他们是谋士。这四家的思想各有不同,正是因为思想的不同引发了他们之间的争辩。
墨子一书中提到四非。有我们熟悉的非攻,还有非儒。很显然墨子很排斥儒家,他们之间的隔阂,必须从爱说起,墨子和孔子虽同生于春秋战国,但年龄之间的差距却是百岁有余,在这个礼坏乐崩的时代,他们都认识到存在的问题:缺少爱。这不假,但我们都知道,儒家提倡仁爱,墨家提倡兼爱,按照理论讲它们应该和谐相处,可现实却并非如此。儒家的仁爱是有等级划分的,上至国君,亲人,下至动物,植物,他们虽然都给予每一种生物爱,可是这种爱的层次与多是都是不一样的。而墨家的兼爱,则与仁爱不同,他们提倡的是一种平等的爱,就是说你爱别人的父母像爱自己的父母一样,对待每一个人都平等。
从理论上讲,墨家的说法更符合我们现在社会的要求,但从实际行动上来说,几乎与不可能画约等号,但是墨子为了让人们信服他的思想,他又在兼爱的基础上加入了利益的诱使,鬼神的威胁。儒家的孟子对此则是不屑一顾,墨子的兼爱与事实不符,而自家的仁爱更能被人们接受。于是这场由爱引发的思想之争,就这样拉开了。对于此,史书上并没有明确的记载。但对于我们个人而言,爱应该博爱,应该兼爱。我们应遵循着党和国家的脚步。但同时,人是一种有思想,有私心,有欲望的高级动物,自是不可能做到待人平等。所以相比之下,儒家的说法,更具有现实意义,但这也并不是否认墨家的兼爱,只是要求太高而已。
儒家和墨家都是思想大家,他们传承下来的是不朽的经典,他们的思想既可以救世,也可以爱人,是十分值得我们学习的。
最新《诸子百家》读后感(篇6)
一开始通览书单,我最先决定读的书便是易中天的《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易中天的名声曾经在央视百家讲坛的品三国里就听到过,因此对他很感兴趣。我最讨厌的历史教师就是那种在课堂上一副老气,总是照本宣科,把我们看得到的文字再复述一遍,甚至为了只是考试而划重点,我喜欢那种教自己理解的历史,用自己的话语方式让历史“复活”,让历史走近生活走近我们学生的历史老师。高中时期虽然学的理科,但有幸遇到了一位年长学识渊博的历史老师,他就能够将自己理解的东西生动的展现,历史课上的很有味道。
而易中天以自己高超的讲课艺术,把哲学史、思想史上这个抽象、深奥、复杂的话题,讲解得深入浅出,生动活泼。他的睿智和他的幽默深深地折服了我。我最先看的篇目是有关老子和庄子部分的,因为高中时期曾经对庄子的“上善若水”这句话极为喜爱,而老子也似乎成为了“智慧”的代名词。老子给我的智慧是指弱者生存。大家可能会想到我们都知道进化论,进化论的观点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而老子的似乎可以说是物竞天择,弱者生存。而易中天就可以把类似思维含量高的东西以问题的形式表述出来,比如,“我读《老子》这本书,感受有三个字:老、大、难”。这句话很吊人的胃口,我立马想去了解怎么就“老、大、难”了。他后面的文章语言也很幽默诙谐,很能够吸引我的注意力,至少在看的时候不会太累。老子的“弱者生存”理论着实能够让一些出于劣势的人得到些许安慰。同时我觉得强者同样可以从中学到很多东西,每个人都会有处于劣势的那一天,以退为进,才是大道。易中天谈到了要能忍能装,现实生活中忍辱负重,卧薪尝胆最终报仇雪恨的并不少,可是真正能够做到遇事不冲动的人又有几个呢?于我而言,我需要学习的就是在各种情况下学会冷静,只有冷静了才能正确权衡利弊,才能继续去“装”。
至于庄子,如他所说,最善的人如水一般。水能够滋润却又不与相争,而停留在别人都不喜欢的地方(低洼处),所以是最接近“道”的。最善的人,最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善,说话善于恪守信用,处事能够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如果为政者如此,就能把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吧。“润物细无声”是我想到的一句话,不管是植物还是动物,但凡是有生命的物体都是离不开水的。这里,水就成为了所有人身边不可或缺的一个东西。“以柔克刚”也是极为高明的一条处世之道。而水应该是当之无愧“柔”的典范了,滴水穿石就是最好的写照。特别是在这个弱者强食的社会,当所有的人都在极力变得更强大而忘了很多生命的本性时,只有如水一般的人会给人舒适之感,让人信任、亲近。君子之交淡如水,平平淡淡、明净、清澈的朋友关系便成了对友谊至高的评价。我自己对“水”极为推崇,这或许和我的性格亦有关系。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扩展阅读
《诸子百家》读后感1000字
常言道:“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人是需要读书来摆脱蒙昧的,有的老师会在读完一本书后布置一篇相关作文,这样的作文相当于是我们为自己提炼的一篇浓缩书稿,方便后面的阅读,读后感你知道怎么写更好呢?小编特意为大家收集整理了“《诸子百家》读后感1000字”,仅供参考,我们来看看吧!
《诸子百家》读后感【篇1】
之前看诸子百家的着作都是带着崇拜心去看的,就像在一座大山里,没有整体概念。自从看了易中天先生讲的《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感觉豁然开朗,最重要的是也知道了诸子百家各有优缺点,以及他们之间的发展关系。
之前自己对儒家的东西很是赞赏,特别崇拜以德治国的理论,因为现在看到当下中国道德沦丧,贪腐横行,食品安全问题百出,铁路事故时有发生,教育收费奇高拉大贫富受教育机会,医疗收费过高老百姓无法承受,公路收费油价太高抬高物价。我一直认为以德治国是解决问题良药,依法治国是底线,是社会最后防线,我们不能只靠这一道防线来规范社会的,应在依法治国之上再加一个以德治国的上层防线。听了易中天的讲座以后,对于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关系有了更清晰的认识,特别赞同他的一句话:依法治国,以德育人。
另一个感受就是所谓的百家争鸣,其实听来听去就是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四家争鸣。最后总结是:墨家关注社会,提倡平等、互利、兼爱;道家关注人生,提倡真实、自由、宽容;法家关注国家,提倡公平、公开、公正,儒家关注文化,提倡仁爱、正义、自强。
统一各家的名字,我们可以统称为为中华民族的祖先,在古代就提出了平等、互利、兼爱,真实、自由、宽容,公开、公平、公正,仁爱、正义、自强。除了没有民主之外,很多都是现代人追求的核心价值。虽然我们的祖先在古代提出这些思想时有些其他的历史限制内容在其中,可是用现在的思想去与祖先对接,其中很多思想理论现在仍然很先进。
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这样的精神,这样我们的民族才会有自信心,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幸福、快乐。
另。还有一个特别收获,那就是易中天先生的抽象继承法,我觉得独具魅力,真是理论研究方面的创新。抽象,将诸子百家各家精华抽出,注入到现代人的大脑,使其焕发新的光辉。
《诸子百家》读后感【篇2】
周末在家听易中天老师讲的诸子百家有感与大家分享。
诸子百家主要讲了百家中的孔子、孟子、墨子、韩非子和老子、庄子、荀子。前四个是一组,后三个是一组。
孔子,“仁”。仁就是爱人,亲亲,爱别人,发展到爱动物,有恻隐之心。讲到了南京的虐狗事件,还解释了“君子远庖厨”的理解。人事杂食动物,要吃肉才能维持大脑思维,但人杀动物可以,但要注意方法,如若虐-待动物而死,是残忍之极,使大家不能接受的。所以虐猫、虐狗事件都一致遭到大家谴责。孔子的仁就是要世界充满爱。
孟子,虽然也是儒家,与孔子合称“孔孟”,但二者思想却有一定差别。孔子讲“仁”,孟子讲“义”。义,要靠气来支撑。要人们恶恶,讲道义,能大义灭亲。孔子有阴柔之美,孟子有阳刚之气。这和他们所处时代有关。春秋时期礼乐尚存,人们绅士、儒雅,战国混战,政治倾轧,造成他们思想上的不同之处。
墨子,被孟子骂为“禽兽”,因为他主张“兼爱”“非攻”。儒家孟子也主张爱,但是有等级的爱,墨子则不然。墨子是行“义”的,所以是“侠”,孟子只是讲“义”的而已。虽然被骂为禽兽,但他们思想还是有共同处的,就是“义”。
韩非子,冷眼看世界,“直面惨淡人生”。韩非子主张“法”。他认为人与人之间只有“利益”关系,告戒君王不能相信任何人。
老子,“无为”,无为而有为。哲学大家,“否定之否定”的运用。
庄子,虽也被人称为“老庄”,但他们思想也是有差别的。庄子的“无为”是“真无为”,强调自由,一切自然,为了自由、活着而否定一切。
荀子,“天人结合”把自然和人结合在了一起。
“仁”、“义”“智”“慧”“信”
中国传统文化之精华!
每当打开《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时,看见这上面有许多深奥的问题,便产生了好奇心。《十万个为什么》是一种科普知识系列丛书,内容数不胜数。大到天文地理,小到生活琐事,每一篇文章都告诉我们一个科学的小道理。它不仅能帮我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还能提高学习的兴趣,真是我的好帮手。以前,我根本不知道九大行星和银河。《十万个为什么》向我们介绍了天体的形成过程。我知道了金星、水星、土星、木星、火星、地球、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是太阳系里面的`九大行星。而银河则是许多像太阳系一样的星云构成的。我们人类居住的地球只是宇宙当中的一颗“小星星”。《十万个为什么》当中经常给我们介绍一些有趣的自然现象,比如说一年中的“四季”是怎样形成的?海底下是什么颜色?海水为什么发蓝?等等。从中我发现了许多科学的道理,解开了我心中的一些谜团。在这本书中,我最感兴趣的一篇文章是“打蛇为什么要打三寸和七寸?书上说的是打蛇打三寸是因为三寸是蛇的脊椎骨最容易打断的地方,所以,一但被打断,后面的器官也被破坏。打七寸是因为七寸是蛇的心脏所在部位,心脏被打碎,蛇当然没命了。假期里,我经常随爸爸妈妈去山里旅游,听说山里有很多蛇,万一碰上了,就知道怎么对付它了。《十万个为什么》里面还解答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如:为什么苹果既能通便又可以止泻?原因是苹果含有丰富的有机酸和特别多的果蔬胶;为什么晚上要刷牙?因为口腔里的细菌会使食物碎屑腐-败发酵。总之,《十万个为什么》是一本好书,它让我认识到世界是那么丰富多彩,知识是那么益智有趣;它让我知道了科学就是力量,知识就是财富。我喜欢《十万个为什么》,当你翻开书卷,趣味盎然的知识故事让你扑朔迷离;我喜欢《十万个为什么》,这套丛书集趣味性、知识性、启发性于一体,深深地吸引住我。在大自然的原野上,有多少条通往大自然知识高峰的小路,我将沿着这条小路,在知识的海洋里徜徉,做个有用的人。
《诸子百家》读后感【篇3】
春秋战国,是中国文学思想的盛世,诸子百家,学派林立。他们传承下来的思想文化,铸就了我们中华民族灿烂的历史。
提起诸子百家,就不得不说说儒墨法道四家。道家遵循自然规律,提倡无为而治,他们是隐士,儒家提倡仁爱礼仪,他们是文士,墨家提倡兼爱非攻,他们是武士。而法家提倡严刑峻法他们是谋士。这四家的思想各有不同,正是因为思想的不同引发了他们之间的争辩。
墨子一书中提到四非。有我们熟悉的非攻,还有非儒。很显然墨子很排斥儒家,他们之间的隔阂,必须从爱说起,墨子和孔子虽同生于春秋战国,但年龄之间的差距却是百岁有余,在这个礼坏乐崩的时代,他们都认识到存在的问题:缺少爱。这不假,但我们都知道,儒家提倡仁爱,墨家提倡兼爱,按照理论讲它们应该和谐相处,可现实却并非如此。儒家的仁爱是有等级划分的,上至国君,亲人,下至动物,植物,他们虽然都给予每一种生物爱,可是这种爱的层次与多是都是不一样的。而墨家的兼爱,则与仁爱不同,他们提倡的是一种平等的爱,就是说你爱别人的父母像爱自己的父母一样,对待每一个人都平等。
从理论上讲,墨家的说法更符合我们现在社会的要求,但从实际行动上来说,几乎与不可能画约等号,但是墨子为了让人们信服他的思想,他又在兼爱的基础上加入了利益的诱使,鬼神的威胁。儒家的孟子对此则是不屑一顾,墨子的兼爱与事实不符,而自家的仁爱更能被人们接受。于是这场由爱引发的思想之争,就这样拉开了。对于此,史书上并没有明确的记载。但对于我们个人而言,爱应该博爱,应该兼爱。我们应遵循着党和国家的脚步。但同时,人是一种有思想,有私心,有欲望的高级动物,自是不可能做到待人平等。所以相比之下,儒家的说法,更具有现实意义,但这也并不是否认墨家的兼爱,只是要求太高而已。
儒家和墨家都是思想大家,他们传承下来的是不朽的经典,他们的思想既可以救世,也可以爱人,是十分值得我们学习的。
《诸子百家》读后感【篇4】
其中儒家提倡仁义仁政;道家赞扬无为清净;法家说的是以法治国;墨家这阐诉兼爱非攻;名家、杂家、兵家、小说家、纵横、阴阳等,在争鸣中孕育着博大精深的思想。
儒家: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等。孔子是春秋末期鲁国人,名丘,子仲尼,儒家学派的创建者,是中国古代最着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精通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主张“仁”“孝”“有教无类”等思想。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伟大思想家、教育家、散文家,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时期赵国人,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和哲学家,其着作有《天论》《非相》等。
道家:代表人物有老子和庄子。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曰字伯阳,楚国苦县人,春秋时期思想家、散文家,着有《道德经》,是道家学派的始祖,他的学说后被庄周发展,被视为宗师。庄子,名周,字子休,战国时期宋国蒙人,着名思想家、文学家,先秦庄周学派创始人,后退隐江湖,以编草鞋为生,寓言传道,着书十万余言。
法家:代表人物有管仲,韩非子等。管仲名夷吾,颍上人,春秋初期齐国主政之卿,着名政治家、军事家,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霸主,人称“春秋第一相”,有《管子》一书传世。韩非子,名韩非,战国末期韩国贵族,着名思想家、散文家“喜刑名法术之学”,为先秦法家集大成者,后被李斯陷害,被迫服毒自杀。
墨家:主要人物墨子,姓墨名霍,战国时期着名思想家、科学家与人权活动家,先秦墨家学派创始人,提出“兼爱”“非攻”等观点。
另外,杂学代表人物有吕不韦、刘安;名家主要人物有公孙龙;兵家有孙武;小说家有刘义庆、颜之推等。
《诸子百家》读后感【篇5】
很早就已经把它摆到我的书架上了,也很早就把它读完了。但书的内容相当深奥,读一遍是不足以理解其内涵,这才又读了一遍。就几个问题随便侃几句。
易先生在讲孔子学而优则仕的时候(P17),引用了论语中的一句: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然后解释为:一年初见成效,三年大获成功。印象中我学古汉语时,这个“期(ji1)”当“满”讲,也就是说“期月”是满一个月的意思。换个角度思考,“期年”是什么意思,是满一年,还是十二年?显然是易教授错了。
《论语・里仁》里有这样一句话: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这句读起来是有点问题,联系上句感觉应该是“不以其道去之”为好(P18)。易教授也不管这些许问题,就自顾的揣测起来了。我翻过朱熹的《四书集注》是这样解释的,谓不当得而得之。我仍然不解,富贵可以得,难道贫贱也要得?惑矣。
在君子固穷这篇里看到一句话,说得太实在了: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论语・子路》P19)。意思是说君子对自己不懂的事情是应该保持沉默的,不能信口开河。几千年前的孔子就已经有如此思想怎能不让人敬佩,这是实事求是的根源。知之为知之,不知可以google知,为什么要忽悠?想想你身边,这样的人还不在少数。其实他不知道,纯粹在那瞎咧咧;当时你也可能上当,但终有一天会明白这才是“小人”的嘴脸。
愚不可及只是一俗语,绝不是成语,可见教授也不过如此(P20)。原意是指卫国大夫宁武子在揣着明白装糊涂的时候我们(指孔子)比不上,到后来意思就变味了,有趣。
易教授认为“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这句话中的贫与寡错位了,并做出了解释(P24)。我认为寡指少,指的是财产少而不是人口稀少,才会担心分配不均衡;贫当然是贫穷了,贫穷才会滋生盗匪,比如索马里海盗,才会担心政局不稳定。据此看两字并未错位,只是解释的方法不同而已。
讲儒墨之争时提到了墨子与巫马子(孔子的疑似弟子)的两场辩论(P52、70),整个的思辩相当精彩。乃至本书的作者也沿用了这一方式,所以这本书很深奥、很难读。往往是字读完了,但思维没跟上。我推崇老庄,所以对他们的著作多少了解一些,而对《墨子》却从未读过。有机会真该读一下,看看巫马子到底还说了些什么,让墨子驳得体无完肤。
讲到墨子的逻辑时(P72),易教授用人文的方法推翻了墨子“兼则爱,别则恨”的论断,这种方法让我理解起来稍有困难。我想到了一个数学逻辑的.方法,就是充分与必要条件。在《兼爱下》里墨子论证了“恨则别,爱则兼”,是相当有道理,但如此便说反之亦然就有问题了。恨(爱)是别(兼)的充分而非必要,所以倒推是不成立的!也就说“别则恨,兼则爱”这个命题不成立。
曾子曰: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P79)。“出尔反尔”这个成语应该就是从这来的。原意是你怎么对待别人,别人就怎么对待你。而今这个成语多比喻反复无常,言行前后矛盾。意思是说出口的是你,不算数的也是你,总之意思变味了。又学了一个词儿。
五服这玩意,中国人都知道,又未必都清楚;其实它是一种礼,一种丧葬制度(P208)。这些东西我们至今仍能看到,比如葬礼上的黑箍儿与白箍儿。这实际上就是要“别内外,定亲疏”,不仅如此还要“分长幼,等贵贱”。看了这些之后,才理解了古代官员的丁忧等等。
宗法制规定只有嫡长子才能继承父家长的血统、爵位和财产,故嫡长子就是君之子,简称“君子”。而旁支庶出的次子、庶子就是小宗之人,简称“小人”。所以这两个词的本义也就是身份意义和等级意义,即君子是贵族,小人是平民。而后逐渐演变成道德意义,也就是“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P240)。
商容三问老子(P255),我倒是第一次听说。问经过故乡要下车,是不能忘本;问经过大树要趋行,是应该敬老;问舌在齿尽,是讲刚亡弱存。明此三问,天下事尽矣。通观《老子》一书都是在讲柔能克刚,弱能胜强。说白一点就是要装――装孙子,于是韬光养晦四个字很有深意。
看到这句“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我想到另外一句: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慢随天外云卷云舒。这些就是我读本书的一些感想,总之诸子的思想很丰富,需要我们慢慢体会回味。
《诸子百家》读后感【篇6】
一开始通览书单,我最先决定读的书便是易中天的《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易中天的名声曾经在央视百家讲坛的品三国里就听到过,因此对他很感兴趣。我最讨厌的历史教师就是那种在课堂上一副老气,总是照本宣科,把我们看得到的文字再复述一遍,甚至为了只是考试而划重点,我喜欢那种教自己理解的历史,用自己的话语方式让历史“复活”,让历史走近生活走近我们学生的历史老师。高中时期虽然学的理科,但有幸遇到了一位年长学识渊博的历史老师,他就能够将自己理解的东西生动的展现,历史课上的很有味道。
而易中天以自己高超的讲课艺术,把哲学史、思想史上这个抽象、深奥、复杂的话题,讲解得深入浅出,生动活泼。他的睿智和他的幽默深深地折服了我。我最先看的篇目是有关老子和庄子部分的,因为高中时期曾经对庄子的“上善若水”这句话极为喜爱,而老子也似乎成为了“智慧”的代名词。老子给我的智慧是指弱者生存。大家可能会想到我们都知道进化论,进化论的观点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而老子的似乎可以说是物竞天择,弱者生存。而易中天就可以把类似思维含量高的东西以问题的形式表述出来,比如,“我读《老子》这本书,感受有三个字:老、大、难”。这句话很吊人的胃口,我立马想去了解怎么就“老、大、难”了。他后面的文章语言也很幽默诙谐,很能够吸引我的注意力,至少在看的时候不会太累。老子的“弱者生存”理论着实能够让一些出于劣势的人得到些许安慰。同时我觉得强者同样可以从中学到很多东西,每个人都会有处于劣势的那一天,以退为进,才是大道。易中天谈到了要能忍能装,现实生活中忍辱负重,卧薪尝胆最终报仇雪恨的并不少,可是真正能够做到遇事不冲动的人又有几个呢?于我而言,我需要学习的就是在各种情况下学会冷静,只有冷静了才能正确权衡利弊,才能继续去“装”。
至于庄子,如他所说,最善的人如水一般。水能够滋润却又不与相争,而停留在别人都不喜欢的地方(低洼处),所以是最接近“道”的。最善的人,最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善,说话善于恪守信用,处事能够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如果为政者如此,就能把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吧。“润物细无声”是我想到的一句话,不管是植物还是动物,但凡是有生命的物体都是离不开水的。这里,水就成为了所有人身边不可或缺的一个东西。“以柔克刚”也是极为高明的一条处世之道。而水应该是当之无愧“柔”的典范了,滴水穿石就是最好的写照。特别是在这个弱者强食的社会,当所有的人都在极力变得更强大而忘了很多生命的本性时,只有如水一般的人会给人舒适之感,让人信任、亲近。君子之交淡如水,平平淡淡、明净、清澈的朋友关系便成了对友谊至高的评价。我自己对“水”极为推崇,这或许和我的性格亦有关系。
《诸子百家》读后感【篇7】
[关键词]课堂教学,逻辑化,问题化,概括化,对比化,讲故事,打比方,语言通俗
一个历史教师在课堂上要去掉匠气,增加书卷气,就不能照本宣科,必须去教自己理解的历史,用自己的话语方式让历史“复活”,让历史走近生活,让历史走近学生。而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我认为是易中天教授。20xx年10月易中天教授再次做客*电视台《百家讲坛》,用36讲的篇幅,为全国观众奉献了一套文化大餐《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在电视节目热播的同时,配套的图书在全国开始发行,很快成为热销图书。易中天教授以自己高超的讲课艺术,把哲学史、思想史上这个抽象、深奥、复杂的话题,讲解得深入浅出,生动活泼,淋漓尽致,令人叹为观止。下面,就易教授的讲课实例,和大家一起分享他的睿智、他的幽默、他的讲课艺术,让我们跟易中天学讲课!
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
易中天是高水平的老师,他讲课时善于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概括起来,我认为他在这方面有四个秘诀:逻辑化、问题化、概括化、对比化。
复杂的事情之所以复杂,是因为其内容庞杂,线索繁多。而解决它的关键,就是把问题“逻辑化”,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按照严密的逻辑层次,一步步打开思维的闸门,像阅读扣人心弦的侦探小说一样,领略思维解密的魅力。易中天讲百家争鸣,在整体的结构上,他安排的逻辑关系是这样的:“众所周知,人类的问题无非三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前面这四章介绍儒墨道法四家的基本观点,这叫‘是什么’。接下来,就该讨论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的前因后果,这就是‘为什么’。知道了‘是什么’,又知道了‘为什么’,相信大家也就知道‘怎么办’了。”[1]大的问题要有一个整体严密的结构,而对具体的小问题,易教授又是怎样逻辑化的呢?我们可以看两个例子。第一个,“管仲什么人?帮助齐桓公成就霸业的人。为什么能成就霸业?实行霸道,富国强兵。靠什么实行霸道?靠什么富国强兵?*事管制。怎么管制?一是查户口,二是定编制。”第二个,“什么人可以做隐士?有本事的人。有本事的人当中,什么人是隐士?不做事的人。他们的不做事,其实是不做官。不做官也不是不会做,或者做不了,而是不愿意。能做,会做,做得了,却偏不做,才叫隐士。”相信大家看了应该会有所启发。
“问题化”是大家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了,我们经常把思维含量高的问题设计叫做“具有挑战*的问题”,这是评价一节课是否成功的重要条件。无疑,易教授在这方面堪称高手。他设计的问题有两种:第一种,显*问题。如:“这就奇怪!孔子不是主张读书做官吗?子路想做的官最大,孔子为什么要笑他?曾皙不想做官,孔子为什么要赞成?孔子到底喜欢什么样的学生?”;“这就让人生疑:孔子和他的思想,真有那么伟大吗?如果真有那么伟大,为什么落得如此下场?”;“说到这里,可能会有人嗤之以鼻。瞎白话吧你!既天下为公,又一毛不拔,怎么可能?”。第二种,隐*问题。如:“这几年,孔子几乎年年都有伤心事”;“孔子甚至还干过一些匪夷所思的事”;“杨朱有什么主张,竟能得到如此多的青睐?说来简单,也只有四个字:一毛不拔”;“我读《老子》这本书,感受有三个字:老、大、难”等等。虽然没有明显的设问,但胃口已经吊足,使人欲罢不能了。
“概括化”是归纳复杂事情的常用方法,我们在教学中经常强调“关键词”,实际上就是把问题概括化。而概括得是否科学有效,关键是看我们对问题是否有透彻的认识,提炼的关键词是否精当。应该说,易教授做到了这一点,比如:“墨家关注社会,留下了社会理想,这就是平等、互利、博爱。道家关注人生,留下了人生追求,这就是真实、自由、宽容。法家关注国家,留下了治国理念,这就是公开、公平、公正。儒家关注文化,留下了核心价值,这就是仁爱、正义、自强”;“墨家留下了建设家园的美好理想,道家留下了指导人生的智慧结晶,法家留下了应对变革的思想资源,儒家流下了凝聚民心的价值体系”。
“对比化”就是做比较。通过比较,我们不仅会对问题有更加宏观的认识,而且还会对问题的一些关键细节有一个新的发现。所以,在课堂教学和巩固*检测中,我们经常让学生做历史概念的异同比较。下面,让我们看易教授是如何通过比较的方法,深入浅出地分析问题的。首先,在体例上,他非常注重比较。一般哲学史讲百家争鸣是一家一家单独地讲,而他却把他们搁一块儿做比较,通过儒墨之争、儒道之争、儒法之争进行阐释。其次,对大家感觉非常深奥难懂的先秦诸子,他也是通过比较的方法化繁为简的。比如:“孔子精通的是六艺,墨子精通的是工艺;孔子对音乐有很深的造诣,墨子对物理有很深的研究;孔子同时是艺术家,墨子同时是工程师;孔子代表士人,墨子代表庶民。孔子是士人成功的代表,墨子是庶民失败的代表”;“这大约就是孔孟之别了:孔子宽厚谦和,孟子刚直不阿;孔子温文尔雅,孟子心直口快;孔子为人低调,孟子个*张扬。所以,读孔如饮清泉,读孟如闻战鼓。孔子温柔敦厚,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孟子侠肝义胆,气势磅礴,一洗凡马空”;“老庄之别:首先,老子寡情,庄子善感;第二,老子讲逻辑,庄子重感悟;第三,老子重权谋,庄子多智慧;第四,老子假无为,庄子真无为”;“儒家代表文士,墨家代表武士,道家代表隐士,而法家则代表谋士”。就连中学课本上的“礼乐制度”,让易教授分析起来,都那么简约透彻:“礼,是用来辨别差异、区分等级的;乐,则是用来统一情感、保**的。礼,保*行为符合道德;乐,保*情感符合道德”。高就是高,不服不行!
把抽象的事情具体化
课程改革以来,中学历史知识按照文明史重新整合成专题类知识,出现了很多*、经济和文化领域的抽象概念。受*知识
的限制,我们一般都深感棘手。易教授讲诸子百家,其中抽象的哲学问题更是无法回避。他解决类似问题的方法有二,一是讲故事,二是打比方。
主讲人要讲故事、善讲故事,是《百家讲坛》这档电视节目的*质决定的,不管是易中天,还是其他主讲人,都是讲故事的高手。可以说,讲故事,是电视讲座维持收视率的关键。不必举例,大家都心知肚明。而讲故事,堪称历史学科最大的优势,华东师大许纪霖教授说“历史的灵魂是讲故事,没有故事的历史,就像一个没有躯体的灵魂”。但是,长期以来,“应试教育体制、教科书的枯燥、教学方法的陈旧,使得本来非常精*的历史变得很无趣,面目可憎”,“史学变成这个样子,一半是因为体制的问题,另外是我们自己的原因”。所以,“做历史教师,最重要的是要学会怎样讲故事”,“我改变不了这个世界,但可以改变我的课堂。”[2]*张元教授《一课时讲完隋唐史的实验》堪称“深入”历史人物、课堂讲故事的成功探索。
为了把一个抽象的问题说明白,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打个比方,让学生加深理解,几乎是所有经验型教师的成功经验,这也是衡量一个教师*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易中天教授在这方面更是老辣。比如,在分析分封制在西周和春秋战国的不同境遇时,他说:“西周时期,星星是星星,月亮是月亮。诸多邦国,众星捧月般地尊奉着周王国和周天子这个共主。春秋时期,星星不是那个星星,月亮也不是那个月亮。在天下,维持国家秩序的不再是天子,而是霸主。战国时期,星星变成月亮,月亮变成星星,既有天*吃月亮(三家分晋),也有大鱼吃小鱼(诸侯兼并)。而且,拿掉了许多小耗子的大耗子,后来还要公开当猫。”在第六单元“继往开来”中,易教授说:“对先秦诸子,对百家争鸣,我有三个比方:足球场、铁匠铺、手指头。为什么是足球场?因为能活跃思维。为什么是铁匠铺?因为能锤炼思想。为什么是手指头?……因为能启迪智慧”。
把枯燥的事情生动化
课堂教学要系统地传授学科知识,无论哪个学科都有很多学理*的内容比较枯燥。处理不好,就会变成教师不愿教、学生不愿学的“硬骨头”。而要把“硬骨头”变成“香饽饽”,关键就要看教师业务功底和语言功力。教师的语言如果老生常谈,味同嚼蜡,那些枯燥的内容就会更加面目可憎,令人生厌。教师的语言如果生动活泼,幽默诙谐,那些枯燥的内容就会变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演讲的风格有三个境界,一个是“正说”,一个是“趣说”,一个是“妙说”。而易中天教授的讲课既有趣说,也有妙说。他独辟蹊径,运用现代视角和平民立场,把历史表现得声情并茂、活灵活现、绘声绘*。在语言的运用上,易教授有四个基本方法:
第一,借用流行歌曲。例如:“时过境迁,沧海桑田,社会早已变化,原因和环境也不复存在。只有他们提出的问题,比如如何治国,如何做人,还在困扰着我们。正所谓:月落乌啼,已是千年的风霜。涛声依旧,不见当初的夜晚。那么请问:今天的你我,还能否重复昨天的故事?在这枫桥之夜,我们是该用旧船票,还是该用新船票,或者干脆不上这艘客船呢?”;“孔子转了一大圈,还是没有出路。这可真是:流浪的脚步走遍天涯,没有一个家”;“韩非子认为,君临天下,靠的不是道德,而是权力。有了最高权力,自然是:天上的星星参北斗”;“(家天下制)这样精细周密、严丝合缝的制度,怎么会面临崩溃呢?原因也很简单:都是月亮惹的祸!”
第二,借用时代化语言。例如:“孔子如果活到今天,肯定会上百家讲坛,或者在网上开博客。这实在比东奔西走到处游说效率高多了”;“(孔子办学)等于一个人又办北大又办清华。这还是在册的,此外还有编制外的。比如陈亢(音刚),我怀疑就是编外粉丝。孔子的学生和粉丝这样多,他招生的时候有选择、有条件吗?或者说,孔门之中,有准入制度或准入标准吗?”;“《诗经》上说‘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什么意思呀?这三句诗的意思是:笑容甜甜的,眼睛亮亮的,最本*的,就是最美丽的呀!”;“什么叫‘使门人为臣’?就是安排同学们组织治丧委员会”。
第三,借用生活化语言:“孔子没有找所有的学生,他找的是学生干部,也就是子路、子贡、颜回”;“这真是妙不可言!颜回和子贡,一个比一个会说话,一个比一个说的好听,却一个比一个不着调,一个比一个不靠谱。比较靠谱的是子路”;“用得多的,据说是儒家思想,半部《论语》治天下嘛!其实这是忽悠!”;“*谋家装,叫韬晦;老百姓装,叫装蒜。但都是装孙子”。
第四,借用俏皮话。例如:“这样一来,人与天,人与神,人与命的关系就全变了,而且越来越不把村长当干部,不把豆包当干粮,也就是越来越不把天、神、命当回事”;“如果星星的实力变得比月亮还大,*杆子也多,腰杆子也硬,会怎么样呢?那就会耗子腰里别了杆*,起了打猫的心思”。
中学的历史课堂不是百家讲坛。我们的历史课堂,在讲课的对象、目标、*质等方面,都与百家讲坛存在着原则*差异。但是,隔行不隔理,何况百家讲坛的节目毕竟还是讲课。所以,易中天教授的讲课艺术还是有很多借鉴意义的。
参考文献
[1]易中天.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xx.(其他援引均略)
[2]历史教学编辑部.新生代历史学者访谈录.第一辑.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xx.
[3]张元.一课时讲完隋唐史的实验----以材料与问题为主的教法演示.历史教学(中学版),20xx(10)
《诸子百家》读后感【篇8】
一直不明白妈妈为什么总是要求爸爸在一些特殊的纪念日里给她送去玫瑰和百合,但是得感谢爸爸,家里因此而变得美了,香了,更加温馨了。爸爸常常唠叨到:玫瑰虽好,却是带刺的,在一个孩子的眼里,我是读不懂爸爸和妈妈的故事的。
寓言好似玫瑰,在给人美感的同时,也让人警醒。所以,在世界文学宝库中,寓言一直被誉为一颗独特的璀璨的明珠。
而《诸子百家哲理寓言》凝结了千百年来中国哲人智者的智慧结晶!平淡而不寡然,平实而不无味。宛如深山溪流,汩汩不绝,源远流长……
作为一名小学生我虽然还不能像爸爸那样读文言版的诸子百家,可白话文的小故事我也看了很多,从中也可以读到很多关于学习方面的寓言,细细梳理一下,里面有关于不少关于学习态度的:
如《学奕》:讲述的是两个年轻人去跟大师奕秋学下棋的故事,同样的老师,同样的教学方法,而两个学生的学习态度截然不同,一人“专心致志,唯奕秋之为听“,而另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很浅显的故事,却在千百年前就已告诉我们,学习要专心致志、一心一意,方有所成,切不可三心二意、心猿意马。拿我们的学生来说,同样坐在教室里,有的人在专心致志地听课,认真地做笔记,认真地做作业,而有的学生却在开小差,甚至上课时呼呼大睡。最后的结果是学生的学习成绩曾差不齐,有的考上了理想的中学和大学,而有的却只能半途而废。我明白了态度决定成败!
更有关于学习方法的,如《列子学射》:讲述的是列子跟关尹子学射箭的故事,列子跟关尹子学射箭虽已算是箭法超群,然而关尹子问他“为什么你可以射中靶子”时,列子却回答“不知道”,于是关尹子让列子回去接着练习,三年后,列子终于明白了为什么能够射中,也就是掌握了射箭的规律和技巧……故事看似简单,然而细细体会之下,我会恍然大悟!不仅仅是是学射箭,做任何事情莫不如此!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只有掌握事物的发展规律,才能更好更快地了解和掌握它。渐渐的我明白了,为什么我的成绩不是那么的突出,不是我学习不努力和不认真,然而没有多花时间去思考、总结、领悟和掌握学习方法,而是死记硬背,往往花了很多时间,却是“事倍功半”。爸妈心疼,老师着急!而我的一些同学们,在我看来边学边玩,成绩却可以一直遥遥领先,他们父母开心,老师放心,他们自己更是轻松!让我无不羡煞!此有捷径乎?曰“此方法得当也!”
同样的教室,同样的教师,为什么最后我们学生的成绩相差如此之大呢?此“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归根究底,无外乎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一,学习态度是否端正。其二。方法是否得当。
在体味过村上的忧郁,昆德拉的痛苦之后,我们应该多去看一看我们的先祖们讲述的轻松而又令人发醒的故事。细细去品味,找到一条轻松的学习方法,你会获益匪浅!
拿出行动来吧!还等什么。
《诸子百家》读后感【篇9】
最近刚看完《秦时明月之诸子百家》,炫丽的场面,逼真的人物形象以及动人的旋律,很让人赞叹制作组的技术,心情也被故事情节牵动着。
《秦时明月》的故事背景取自秦始皇统一六国到西楚霸王项羽攻陷咸阳这段英雄辈出的历史时期,是一部以武侠为主题的全民型动漫,伴随着古灵精怪却又年少轻狂的主角荆天明去冒险,观众会切身体会到其成长的心灵历程;此外,豪侠剑客如盖聂、高渐离;神秘隐士如墨家、鬼谷门的众多高手;纵横捭阖的秦王嬴政、少年项少羽,这些众所周知的历史人物在出场时有了更具时代感的表现,丰富的人性化场景能够吸引观众自然而然融入其中,不同年龄层的观众都可以在剧中找到萌点。整部动漫以历史为骨,艺术为翼,通过一种别样的方式诠释了诸子百家文化思想的精髓,对现代中国产生深远影响的儒家、道家、法家、兵家全都纷纷登场,在纵横交错的大时代里演绎了中华古文化的激烈碰撞。在那段伟大辉煌的时代里,建长城、度量衡、征匈奴,哭孟姜等着名的历史事件和民间传说也将穿插其中,主人公同名士侠隐仗剑游走江湖,于时代变革的乱世之中经历了亲情、友情、爱情的沧桑变幻、悲喜轮回,最终成为了终结这个时代、开创新纪元的决定性力量,也堪称是一段浪漫辉煌的中国式武侠传奇。
剧中人物的特点都塑造的很完美。“太阳一出来便向西方运动,所以日出即开始日落;人一出生每生活一天便向死亡靠近一分。”辩合这集,很让人难忘。公孙玲珑的诡辩之术令对手哑口无言,实在是令人折服。《诸子百家》中的天明则更懂得担当,依然聪明可爱,当然还有点小无赖。在面对危险时,他没有以“还是一个小孩”作为借口而退缩,却以小孩单纯正直的角度对待事情。虽然他还很稚嫩,但为了找到小月,他努力让自己坚强冷静。在被众人否定他作为巨子的能力时,他最开始选择逃离他们,但经过盖聂的指点后,最后依然站在众人面前证明自己。我们在遇到他人的质疑时,逃避无疑是懦弱的表现,不敢正视自己的不足,没有勇气来战胜它,我们永远也得不到别人的肯定。
虽然只是以天明这个稚嫩的孩子作为主角,不过因为被刻画的很逼真,所以能引起我们的共鸣,让我们随着他一起犯错,一起学习,一起成熟。
《诸子百家》读后感【篇10】
周末在家听易中天老师讲的诸子百家有感与大家分享。
诸子百家主要讲了百家中的孔子、孟子、墨子、韩非子和老子、庄子、荀子。前四个是一组,后三个是一组。
孔子,“仁”。仁就是爱人,亲亲,爱别人,发展到爱动物,有恻隐之心。讲到了南京的虐狗事件,还解释了“君子远庖厨”的理解。人事杂食动物,要吃肉才能维持大脑思维,但人杀动物可以,但要注意方法,如若虐-待动物而死,是残忍之极,使大家不能接受的。所以虐猫、虐狗事件都一致遭到大家谴责。孔子的仁就是要世界充满爱。
孟子,虽然也是儒家,与孔子合称“孔孟”,但二者思想却有一定差别。孔子讲“仁”,孟子讲“义”。义,要靠气来支撑。要人们恶恶,讲道义,能大义灭亲。孔子有阴柔之美,孟子有阳刚之气。这和他们所处时代有关。春秋时期礼乐尚存,人们绅士、儒雅,战国混战,政治倾轧,造成他们思想上的不同之处。
墨子,被孟子骂为“禽兽”,因为他主张“兼爱”“非攻”。儒家孟子也主张爱,但是有等级的爱,墨子则不然。墨子是行“义”的,所以是“侠”,孟子只是讲“义”的而已。虽然被骂为禽兽,但他们思想还是有共同处的,就是“义”。
韩非子,冷眼看世界,“直面惨淡人生”。韩非子主张“法”。他认为人与人之间只有“利益”关系,告戒君王不能相信任何人。
老子,“无为”,无为而有为。哲学大家,“否定之否定”的运用。
庄子,虽也被人称为“老庄”,但他们思想也是有差别的。庄子的“无为”是“真无为”,强调自由,一切自然,为了自由、活着而否定一切。
荀子,“天人结合”把自然和人结合在了一起。
“仁”、“义”“智”“慧”“信”
《诸子百家》读后感【篇11】
近一段时间借调省联社工作后,利用午睡和晚上睡觉前的时间,读了易中天先生所着《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一书。在易先生极富逻辑而又幽默风趣的阐述中,对这些中华民族先贤哲人们的思想脉络、争鸣焦点和前因后果等有了大致了解。
老庄的自由、辨证、无为,墨子的平等、兼爱、非攻,孔孟的仁爱、正义、自强,法家的公平、公正、公开等思想足以闪烁古今,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世界优秀思想文化的组成部分。但老庄的避世消极,墨子的鬼神专制,孔孟的等级虚伪,法家的残忍苛刻,也是其难以避免的不足和问题。
同时也深切地体会到任何思想体系都有其独有价值和历史进步性,否则便不会有较多人信服、接受,很难引起反响而成为思想或主义,成名成家;另一方面,任何思想都有其不足和历史局限性,只能如易先生所倡导的除去其时代色彩后,抽象地继承其内核价值并与时俱进地不断建立形成新时代的新思想。顶礼膜拜并着力推行过去或许正确的思想,想要其放之四海皆准和古今中外通行,只能是无知者的浅薄妄想,或是当惯了奴才者的懒惰行径。
《诸子百家》的读后感10篇
栏目小编特意为你呈上“《诸子百家》的读后感”,欢迎收藏本网站,继续关注我们的更新。我们在阅读书籍后经常会有许多想法和见解,阅读作品时,让人好像经历了另一种人生。很多思维的火花在阅读中不断地在脑海里闪现,不断地跳跃出来,这就是读后感的素材。
《诸子百家》的读后感【篇1】
最近刚看完《秦时明月之诸子百家》,炫丽的场面,逼真的人物形象以及动人的旋律,很让人赞叹制作组的技术,心情也被故事情节牵动着。
《秦时明月》的故事背景取自秦始皇统一六国到西楚霸王项羽攻陷咸阳这段英雄辈出的历史时期,是一部以武侠为主题的全民型动漫,伴随着古灵精怪却又年少轻狂的主角荆天明去冒险,观众会切身体会到其成长的心灵历程;此外,豪侠剑客如盖聂、高渐离;神秘隐士如墨家、鬼谷门的众多高手;纵横捭阖的秦王嬴政、少年项少羽,这些众所周知的历史人物在出场时有了更具时代感的表现,丰富的人性化场景能够吸引观众自然而然融入其中,不同年龄层的观众都可以在剧中找到萌点。整部动漫以历史为骨,艺术为翼,通过一种别样的方式诠释了诸子百家文化思想的精髓,对现代中国产生深远影响的儒家、道家、法家、兵家全都纷纷登场,在纵横交错的大时代里演绎了中华古文化的激烈碰撞。在那段伟大辉煌的时代里,建长城、度量衡、征匈奴,哭孟姜等着名的历史事件和民间传说也将穿插其中,主人公同名士侠隐仗剑游走江湖,于时代变革的乱世之中经历了亲情、友情、爱情的沧桑变幻、悲喜轮回,最终成为了终结这个时代、开创新纪元的决定性力量,也堪称是一段浪漫辉煌的中国式武侠传奇。
剧中人物的特点都塑造的很完美。“太阳一出来便向西方运动,所以日出即开始日落;人一出生每生活一天便向死亡靠近一分。”辩合这集,很让人难忘。公孙玲珑的诡辩之术令对手哑口无言,实在是令人折服。《诸子百家》中的天明则更懂得担当,依然聪明可爱,当然还有点小无赖。在面对危险时,他没有以“还是一个小孩”作为借口而退缩,却以小孩单纯正直的角度对待事情。虽然他还很稚嫩,但为了找到小月,他努力让自己坚强冷静。在被众人否定他作为巨子的能力时,他最开始选择逃离他们,但经过盖聂的指点后,最后依然站在众人面前证明自己。我们在遇到他人的质疑时,逃避无疑是懦弱的表现,不敢正视自己的不足,没有勇气来战胜它,我们永远也得不到别人的肯定。
虽然只是以天明这个稚嫩的孩子作为主角,不过因为被刻画的很逼真,所以能引起我们的共鸣,让我们随着他一起犯错,一起学习,一起成熟。
《诸子百家》的读后感【篇2】
周末在家听易中天老师讲的诸子百家有感与大家分享。
诸子百家主要讲了百家中的孔子、孟子、墨子、韩非子和老子、庄子、荀子。前四个是一组,后三个是一组。
孔子,“仁”。仁就是爱人,亲亲,爱别人,发展到爱动物,有恻隐之心。讲到了南京的虐狗事件,还解释了“君子远庖厨”的理解。人事杂食动物,要吃肉才能维持大脑思维,但人杀动物可以,但要注意方法,如若虐-待动物而死,是残忍之极,使大家不能接受的。所以虐猫、虐狗事件都一致遭到大家谴责。孔子的仁就是要世界充满爱。
孟子,虽然也是儒家,与孔子合称“孔孟”,但二者思想却有一定差别。孔子讲“仁”,孟子讲“义”。义,要靠气来支撑。要人们恶恶,讲道义,能大义灭亲。孔子有阴柔之美,孟子有阳刚之气。这和他们所处时代有关。春秋时期礼乐尚存,人们绅士、儒雅,战国混战,政治倾轧,造成他们思想上的不同之处。
墨子,被孟子骂为“禽兽”,因为他主张“兼爱”“非攻”。儒家孟子也主张爱,但是有等级的爱,墨子则不然。墨子是行“义”的,所以是“侠”,孟子只是讲“义”的而已。虽然被骂为禽兽,但他们思想还是有共同处的,就是“义”。
韩非子,冷眼看世界,“直面惨淡人生”。韩非子主张“法”。他认为人与人之间只有“利益”关系,告戒君王不能相信任何人。
老子,“无为”,无为而有为。哲学大家,“否定之否定”的运用。
庄子,虽也被人称为“老庄”,但他们思想也是有差别的。庄子的“无为”是“真无为”,强调自由,一切自然,为了自由、活着而否定一切。
荀子,“天人结合”把自然和人结合在了一起。
“仁”、“义”“智”“慧”“信”
《诸子百家》的读后感【篇3】
一开始通览书单,我最先决定读的书便是易中天的《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易中天的名声曾经在央视百家讲坛的品三国里就听到过,因此对他很感兴趣。我最讨厌的历史教师就是那种在课堂上一副老气,总是照本宣科,把我们看得到的文字再复述一遍,甚至为了只是考试而划重点,我喜欢那种教自己理解的历史,用自己的话语方式让历史“复活”,让历史走近生活走近我们学生的历史老师。高中时期虽然学的理科,但有幸遇到了一位年长学识渊博的历史老师,他就能够将自己理解的东西生动的展现,历史课上的很有味道。
而易中天以自己高超的讲课艺术,把哲学史、思想史上这个抽象、深奥、复杂的话题,讲解得深入浅出,生动活泼。他的睿智和他的幽默深深地折服了我。我最先看的篇目是有关老子和庄子部分的,因为高中时期曾经对庄子的“上善若水”这句话极为喜爱,而老子也似乎成为了“智慧”的代名词。老子给我的智慧是指弱者生存。大家可能会想到我们都知道进化论,进化论的观点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而老子的似乎可以说是物竞天择,弱者生存。而易中天就可以把类似思维含量高的东西以问题的形式表述出来,比如,“我读《老子》这本书,感受有三个字:老、大、难”。这句话很吊人的胃口,我立马想去了解怎么就“老、大、难”了。他后面的文章语言也很幽默诙谐,很能够吸引我的注意力,至少在看的时候不会太累。老子的“弱者生存”理论着实能够让一些出于劣势的人得到些许安慰。同时我觉得强者同样可以从中学到很多东西,每个人都会有处于劣势的那一天,以退为进,才是大道。易中天谈到了要能忍能装,现实生活中忍辱负重,卧薪尝胆最终报仇雪恨的并不少,可是真正能够做到遇事不冲动的人又有几个呢?于我而言,我需要学习的就是在各种情况下学会冷静,只有冷静了才能正确权衡利弊,才能继续去“装”。
至于庄子,如他所说,最善的人如水一般。水能够滋润却又不与相争,而停留在别人都不喜欢的地方(低洼处),所以是最接近“道”的。最善的人,最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善,说话善于恪守信用,处事能够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如果为政者如此,就能把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吧。“润物细无声”是我想到的一句话,不管是植物还是动物,但凡是有生命的物体都是离不开水的。这里,水就成为了所有人身边不可或缺的一个东西。“以柔克刚”也是极为高明的一条处世之道。而水应该是当之无愧“柔”的典范了,滴水穿石就是最好的写照。特别是在这个弱者强食的社会,当所有的人都在极力变得更强大而忘了很多生命的本性时,只有如水一般的人会给人舒适之感,让人信任、亲近。君子之交淡如水,平平淡淡、明净、清澈的朋友关系便成了对友谊至高的评价。我自己对“水”极为推崇,这或许和我的性格亦有关系。
《诸子百家》的读后感【篇4】
[关键词]课堂教学,逻辑化,问题化,概括化,对比化,讲故事,打比方,语言通俗
一个历史教师在课堂上要去掉匠气,增加书卷气,就不能照本宣科,必须去教自己理解的历史,用自己的话语方式让历史“复活”,让历史走近生活,让历史走近学生。而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我认为是易中天教授。20xx年10月易中天教授再次做客*电视台《百家讲坛》,用36讲的篇幅,为全国观众奉献了一套文化大餐《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在电视节目热播的同时,配套的图书在全国开始发行,很快成为热销图书。易中天教授以自己高超的讲课艺术,把哲学史、思想史上这个抽象、深奥、复杂的话题,讲解得深入浅出,生动活泼,淋漓尽致,令人叹为观止。下面,就易教授的讲课实例,和大家一起分享他的睿智、他的幽默、他的讲课艺术,让我们跟易中天学讲课!
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
易中天是高水平的老师,他讲课时善于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概括起来,我认为他在这方面有四个秘诀:逻辑化、问题化、概括化、对比化。
复杂的事情之所以复杂,是因为其内容庞杂,线索繁多。而解决它的关键,就是把问题“逻辑化”,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按照严密的逻辑层次,一步步打开思维的闸门,像阅读扣人心弦的侦探小说一样,领略思维解密的魅力。易中天讲百家争鸣,在整体的结构上,他安排的逻辑关系是这样的:“众所周知,人类的问题无非三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前面这四章介绍儒墨道法四家的基本观点,这叫‘是什么’。接下来,就该讨论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的前因后果,这就是‘为什么’。知道了‘是什么’,又知道了‘为什么’,相信大家也就知道‘怎么办’了。”[1]大的问题要有一个整体严密的结构,而对具体的小问题,易教授又是怎样逻辑化的呢?我们可以看两个例子。第一个,“管仲什么人?帮助齐桓公成就霸业的人。为什么能成就霸业?实行霸道,富国强兵。靠什么实行霸道?靠什么富国强兵?*事管制。怎么管制?一是查户口,二是定编制。”第二个,“什么人可以做隐士?有本事的人。有本事的人当中,什么人是隐士?不做事的人。他们的不做事,其实是不做官。不做官也不是不会做,或者做不了,而是不愿意。能做,会做,做得了,却偏不做,才叫隐士。”相信大家看了应该会有所启发。
“问题化”是大家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了,我们经常把思维含量高的问题设计叫做“具有挑战*的问题”,这是评价一节课是否成功的重要条件。无疑,易教授在这方面堪称高手。他设计的问题有两种:第一种,显*问题。如:“这就奇怪!孔子不是主张读书做官吗?子路想做的官最大,孔子为什么要笑他?曾皙不想做官,孔子为什么要赞成?孔子到底喜欢什么样的学生?”;“这就让人生疑:孔子和他的思想,真有那么伟大吗?如果真有那么伟大,为什么落得如此下场?”;“说到这里,可能会有人嗤之以鼻。瞎白话吧你!既天下为公,又一毛不拔,怎么可能?”。第二种,隐*问题。如:“这几年,孔子几乎年年都有伤心事”;“孔子甚至还干过一些匪夷所思的事”;“杨朱有什么主张,竟能得到如此多的青睐?说来简单,也只有四个字:一毛不拔”;“我读《老子》这本书,感受有三个字:老、大、难”等等。虽然没有明显的设问,但胃口已经吊足,使人欲罢不能了。
“概括化”是归纳复杂事情的常用方法,我们在教学中经常强调“关键词”,实际上就是把问题概括化。而概括得是否科学有效,关键是看我们对问题是否有透彻的认识,提炼的关键词是否精当。应该说,易教授做到了这一点,比如:“墨家关注社会,留下了社会理想,这就是平等、互利、博爱。道家关注人生,留下了人生追求,这就是真实、自由、宽容。法家关注国家,留下了治国理念,这就是公开、公平、公正。儒家关注文化,留下了核心价值,这就是仁爱、正义、自强”;“墨家留下了建设家园的美好理想,道家留下了指导人生的智慧结晶,法家留下了应对变革的思想资源,儒家流下了凝聚民心的价值体系”。
“对比化”就是做比较。通过比较,我们不仅会对问题有更加宏观的认识,而且还会对问题的一些关键细节有一个新的发现。所以,在课堂教学和巩固*检测中,我们经常让学生做历史概念的异同比较。下面,让我们看易教授是如何通过比较的方法,深入浅出地分析问题的。首先,在体例上,他非常注重比较。一般哲学史讲百家争鸣是一家一家单独地讲,而他却把他们搁一块儿做比较,通过儒墨之争、儒道之争、儒法之争进行阐释。其次,对大家感觉非常深奥难懂的先秦诸子,他也是通过比较的方法化繁为简的。比如:“孔子精通的是六艺,墨子精通的是工艺;孔子对音乐有很深的造诣,墨子对物理有很深的研究;孔子同时是艺术家,墨子同时是工程师;孔子代表士人,墨子代表庶民。孔子是士人成功的代表,墨子是庶民失败的代表”;“这大约就是孔孟之别了:孔子宽厚谦和,孟子刚直不阿;孔子温文尔雅,孟子心直口快;孔子为人低调,孟子个*张扬。所以,读孔如饮清泉,读孟如闻战鼓。孔子温柔敦厚,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孟子侠肝义胆,气势磅礴,一洗凡马空”;“老庄之别:首先,老子寡情,庄子善感;第二,老子讲逻辑,庄子重感悟;第三,老子重权谋,庄子多智慧;第四,老子假无为,庄子真无为”;“儒家代表文士,墨家代表武士,道家代表隐士,而法家则代表谋士”。就连中学课本上的“礼乐制度”,让易教授分析起来,都那么简约透彻:“礼,是用来辨别差异、区分等级的;乐,则是用来统一情感、保**的。礼,保*行为符合道德;乐,保*情感符合道德”。高就是高,不服不行!
把抽象的事情具体化
课程改革以来,中学历史知识按照文明史重新整合成专题类知识,出现了很多*、经济和文化领域的抽象概念。受*知识
的限制,我们一般都深感棘手。易教授讲诸子百家,其中抽象的哲学问题更是无法回避。他解决类似问题的方法有二,一是讲故事,二是打比方。
主讲人要讲故事、善讲故事,是《百家讲坛》这档电视节目的*质决定的,不管是易中天,还是其他主讲人,都是讲故事的高手。可以说,讲故事,是电视讲座维持收视率的关键。不必举例,大家都心知肚明。而讲故事,堪称历史学科最大的优势,华东师大许纪霖教授说“历史的灵魂是讲故事,没有故事的历史,就像一个没有躯体的灵魂”。但是,长期以来,“应试教育体制、教科书的枯燥、教学方法的陈旧,使得本来非常精*的历史变得很无趣,面目可憎”,“史学变成这个样子,一半是因为体制的问题,另外是我们自己的原因”。所以,“做历史教师,最重要的是要学会怎样讲故事”,“我改变不了这个世界,但可以改变我的课堂。”[2]*张元教授《一课时讲完隋唐史的实验》堪称“深入”历史人物、课堂讲故事的成功探索。
为了把一个抽象的问题说明白,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打个比方,让学生加深理解,几乎是所有经验型教师的成功经验,这也是衡量一个教师*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易中天教授在这方面更是老辣。比如,在分析分封制在西周和春秋战国的不同境遇时,他说:“西周时期,星星是星星,月亮是月亮。诸多邦国,众星捧月般地尊奉着周王国和周天子这个共主。春秋时期,星星不是那个星星,月亮也不是那个月亮。在天下,维持国家秩序的不再是天子,而是霸主。战国时期,星星变成月亮,月亮变成星星,既有天*吃月亮(三家分晋),也有大鱼吃小鱼(诸侯兼并)。而且,拿掉了许多小耗子的大耗子,后来还要公开当猫。”在第六单元“继往开来”中,易教授说:“对先秦诸子,对百家争鸣,我有三个比方:足球场、铁匠铺、手指头。为什么是足球场?因为能活跃思维。为什么是铁匠铺?因为能锤炼思想。为什么是手指头?……因为能启迪智慧”。
把枯燥的事情生动化
课堂教学要系统地传授学科知识,无论哪个学科都有很多学理*的内容比较枯燥。处理不好,就会变成教师不愿教、学生不愿学的“硬骨头”。而要把“硬骨头”变成“香饽饽”,关键就要看教师业务功底和语言功力。教师的语言如果老生常谈,味同嚼蜡,那些枯燥的内容就会更加面目可憎,令人生厌。教师的语言如果生动活泼,幽默诙谐,那些枯燥的内容就会变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演讲的风格有三个境界,一个是“正说”,一个是“趣说”,一个是“妙说”。而易中天教授的讲课既有趣说,也有妙说。他独辟蹊径,运用现代视角和平民立场,把历史表现得声情并茂、活灵活现、绘声绘*。在语言的运用上,易教授有四个基本方法:
第一,借用流行歌曲。例如:“时过境迁,沧海桑田,社会早已变化,原因和环境也不复存在。只有他们提出的问题,比如如何治国,如何做人,还在困扰着我们。正所谓:月落乌啼,已是千年的风霜。涛声依旧,不见当初的夜晚。那么请问:今天的你我,还能否重复昨天的故事?在这枫桥之夜,我们是该用旧船票,还是该用新船票,或者干脆不上这艘客船呢?”;“孔子转了一大圈,还是没有出路。这可真是:流浪的脚步走遍天涯,没有一个家”;“韩非子认为,君临天下,靠的不是道德,而是权力。有了最高权力,自然是:天上的星星参北斗”;“(家天下制)这样精细周密、严丝合缝的制度,怎么会面临崩溃呢?原因也很简单:都是月亮惹的祸!”
第二,借用时代化语言。例如:“孔子如果活到今天,肯定会上百家讲坛,或者在网上开博客。这实在比东奔西走到处游说效率高多了”;“(孔子办学)等于一个人又办北大又办清华。这还是在册的,此外还有编制外的。比如陈亢(音刚),我怀疑就是编外粉丝。孔子的学生和粉丝这样多,他招生的时候有选择、有条件吗?或者说,孔门之中,有准入制度或准入标准吗?”;“《诗经》上说‘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什么意思呀?这三句诗的意思是:笑容甜甜的,眼睛亮亮的,最本*的,就是最美丽的呀!”;“什么叫‘使门人为臣’?就是安排同学们组织治丧委员会”。
第三,借用生活化语言:“孔子没有找所有的学生,他找的是学生干部,也就是子路、子贡、颜回”;“这真是妙不可言!颜回和子贡,一个比一个会说话,一个比一个说的好听,却一个比一个不着调,一个比一个不靠谱。比较靠谱的是子路”;“用得多的,据说是儒家思想,半部《论语》治天下嘛!其实这是忽悠!”;“*谋家装,叫韬晦;老百姓装,叫装蒜。但都是装孙子”。
第四,借用俏皮话。例如:“这样一来,人与天,人与神,人与命的关系就全变了,而且越来越不把村长当干部,不把豆包当干粮,也就是越来越不把天、神、命当回事”;“如果星星的实力变得比月亮还大,*杆子也多,腰杆子也硬,会怎么样呢?那就会耗子腰里别了杆*,起了打猫的心思”。
中学的历史课堂不是百家讲坛。我们的历史课堂,在讲课的对象、目标、*质等方面,都与百家讲坛存在着原则*差异。但是,隔行不隔理,何况百家讲坛的节目毕竟还是讲课。所以,易中天教授的讲课艺术还是有很多借鉴意义的。
参考文献
[1]易中天.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xx.(其他援引均略)
[2]历史教学编辑部.新生代历史学者访谈录.第一辑.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xx.
[3]张元.一课时讲完隋唐史的实验----以材料与问题为主的教法演示.历史教学(中学版),20xx(10)
《诸子百家》的读后感【篇5】
很早就已经把它摆到我的书架上了,也很早就把它读完了。但书的内容相当深奥,读一遍是不足以理解其内涵,这才又读了一遍。就几个问题随便侃几句。
易先生在讲孔子学而优则仕的时候(P17),引用了论语中的一句: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然后解释为:一年初见成效,三年大获成功。印象中我学古汉语时,这个“期(ji1)”当“满”讲,也就是说“期月”是满一个月的意思。换个角度思考,“期年”是什么意思,是满一年,还是十二年?显然是易教授错了。
《论语・里仁》里有这样一句话: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这句读起来是有点问题,联系上句感觉应该是“不以其道去之”为好(P18)。易教授也不管这些许问题,就自顾的揣测起来了。我翻过朱熹的《四书集注》是这样解释的,谓不当得而得之。我仍然不解,富贵可以得,难道贫贱也要得?惑矣。
在君子固穷这篇里看到一句话,说得太实在了: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论语・子路》P19)。意思是说君子对自己不懂的事情是应该保持沉默的,不能信口开河。几千年前的孔子就已经有如此思想怎能不让人敬佩,这是实事求是的根源。知之为知之,不知可以google知,为什么要忽悠?想想你身边,这样的人还不在少数。其实他不知道,纯粹在那瞎咧咧;当时你也可能上当,但终有一天会明白这才是“小人”的嘴脸。
愚不可及只是一俗语,绝不是成语,可见教授也不过如此(P20)。原意是指卫国大夫宁武子在揣着明白装糊涂的时候我们(指孔子)比不上,到后来意思就变味了,有趣。
易教授认为“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这句话中的贫与寡错位了,并做出了解释(P24)。我认为寡指少,指的是财产少而不是人口稀少,才会担心分配不均衡;贫当然是贫穷了,贫穷才会滋生盗匪,比如索马里海盗,才会担心政局不稳定。据此看两字并未错位,只是解释的方法不同而已。
讲儒墨之争时提到了墨子与巫马子(孔子的疑似弟子)的两场辩论(P52、70),整个的思辩相当精彩。乃至本书的作者也沿用了这一方式,所以这本书很深奥、很难读。往往是字读完了,但思维没跟上。我推崇老庄,所以对他们的著作多少了解一些,而对《墨子》却从未读过。有机会真该读一下,看看巫马子到底还说了些什么,让墨子驳得体无完肤。
讲到墨子的逻辑时(P72),易教授用人文的方法推翻了墨子“兼则爱,别则恨”的论断,这种方法让我理解起来稍有困难。我想到了一个数学逻辑的.方法,就是充分与必要条件。在《兼爱下》里墨子论证了“恨则别,爱则兼”,是相当有道理,但如此便说反之亦然就有问题了。恨(爱)是别(兼)的充分而非必要,所以倒推是不成立的!也就说“别则恨,兼则爱”这个命题不成立。
曾子曰: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P79)。“出尔反尔”这个成语应该就是从这来的。原意是你怎么对待别人,别人就怎么对待你。而今这个成语多比喻反复无常,言行前后矛盾。意思是说出口的是你,不算数的也是你,总之意思变味了。又学了一个词儿。
五服这玩意,中国人都知道,又未必都清楚;其实它是一种礼,一种丧葬制度(P208)。这些东西我们至今仍能看到,比如葬礼上的黑箍儿与白箍儿。这实际上就是要“别内外,定亲疏”,不仅如此还要“分长幼,等贵贱”。看了这些之后,才理解了古代官员的丁忧等等。
宗法制规定只有嫡长子才能继承父家长的血统、爵位和财产,故嫡长子就是君之子,简称“君子”。而旁支庶出的次子、庶子就是小宗之人,简称“小人”。所以这两个词的本义也就是身份意义和等级意义,即君子是贵族,小人是平民。而后逐渐演变成道德意义,也就是“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P240)。
商容三问老子(P255),我倒是第一次听说。问经过故乡要下车,是不能忘本;问经过大树要趋行,是应该敬老;问舌在齿尽,是讲刚亡弱存。明此三问,天下事尽矣。通观《老子》一书都是在讲柔能克刚,弱能胜强。说白一点就是要装――装孙子,于是韬光养晦四个字很有深意。
看到这句“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我想到另外一句: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慢随天外云卷云舒。这些就是我读本书的一些感想,总之诸子的思想很丰富,需要我们慢慢体会回味。
《诸子百家》的读后感【篇6】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不同学派之间争奇斗艳的文化现象。它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诸子百家闪耀时》通过简单浅白的话,来解释中国古代哲学家们高深的知识。
因为诸子百家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那时社会非常动荡,一些哲学家就开始思考:该怎么面对这个逐渐走向崩溃的世界?能不能想出什么办法重新恢复这个世界的秩序?就随之而来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我感悟最深的是法家。
法家的治国方式是严苛的,对百姓,君王要制定严刑峻法,用军事制度管理百姓,把百姓像牲畜一样驱使;对官员和权贵,君王要耍阴谋诡计,用计谋和策略把大臣们玩弄于掌心。
虽然法家让秦国短时间内变得强大,还统一六国。但是我认为,其他六国的百姓,不能在短时间内适应这种严酷的法律,百姓们自然就十分抵触,因此,秦国统一没几年,就又回到了乱世之中。
但是法家又有许多理念是值得后人提取学习的。比如说法家认为人的.本性是自私的,的确,现在的法律,许多也是运用了人想要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的心理,但法家也不应该把人看得太极端,在今天,即使是在那些强调私人利益的国家里,慈善机构仍然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力量,人们会主动敬老爱幼,救助贫苦,凭借自发的善心,同样挽救了无数生命。
无论是孔子的“仁“,孟子的”仁政“,墨子的”兼爱“还是法家的“法”,全都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而后人也在不断的把古人的思想融合到一起,最后创造了一个最适合人类发展的体系,才有了现在的美好生活。
《诸子百家》的读后感【篇7】
其中儒家提倡仁义仁政;道家赞扬无为清净;法家说的是以法治国;墨家这阐诉兼爱非攻;名家、杂家、兵家、小说家、纵横、阴阳等,在争鸣中孕育着博大精深的思想。
儒家: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等。孔子是春秋末期鲁国人,名丘,子仲尼,儒家学派的创建者,是中国古代最着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精通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主张“仁”“孝”“有教无类”等思想。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伟大思想家、教育家、散文家,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时期赵国人,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和哲学家,其着作有《天论》《非相》等。
道家:代表人物有老子和庄子。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曰字伯阳,楚国苦县人,春秋时期思想家、散文家,着有《道德经》,是道家学派的始祖,他的学说后被庄周发展,被视为宗师。庄子,名周,字子休,战国时期宋国蒙人,着名思想家、文学家,先秦庄周学派创始人,后退隐江湖,以编草鞋为生,寓言传道,着书十万余言。
法家:代表人物有管仲,韩非子等。管仲名夷吾,颍上人,春秋初期齐国主政之卿,着名政治家、军事家,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霸主,人称“春秋第一相”,有《管子》一书传世。韩非子,名韩非,战国末期韩国贵族,着名思想家、散文家“喜刑名法术之学”,为先秦法家集大成者,后被李斯陷害,被迫服毒自杀。
墨家:主要人物墨子,姓墨名霍,战国时期着名思想家、科学家与人权活动家,先秦墨家学派创始人,提出“兼爱”“非攻”等观点。
另外,杂学代表人物有吕不韦、刘安;名家主要人物有公孙龙;兵家有孙武;小说家有刘义庆、颜之推等。
《诸子百家》的读后感【篇8】
近一段时间借调省联社工作后,利用午睡和晚上睡觉前的时间,读了易中天先生所着《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一书。在易先生极富逻辑而又幽默风趣的阐述中,对这些中华民族先贤哲人们的思想脉络、争鸣焦点和前因后果等有了大致了解。
老庄的自由、辨证、无为,墨子的平等、兼爱、非攻,孔孟的仁爱、正义、自强,法家的公平、公正、公开等思想足以闪烁古今,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世界优秀思想文化的组成部分。但老庄的避世消极,墨子的鬼神专制,孔孟的等级虚伪,法家的残忍苛刻,也是其难以避免的不足和问题。
同时也深切地体会到任何思想体系都有其独有价值和历史进步性,否则便不会有较多人信服、接受,很难引起反响而成为思想或主义,成名成家;另一方面,任何思想都有其不足和历史局限性,只能如易先生所倡导的除去其时代色彩后,抽象地继承其内核价值并与时俱进地不断建立形成新时代的新思想。顶礼膜拜并着力推行过去或许正确的思想,想要其放之四海皆准和古今中外通行,只能是无知者的浅薄妄想,或是当惯了奴才者的懒惰行径。
《诸子百家》的读后感【篇9】
周末在家听易中天老师讲的诸子百家有感与大家分享。
诸子百家主要讲了百家中的孔子、孟子、墨子、韩非子和老子、庄子、荀子。前四个是一组,后三个是一组。
孔子,“仁”。仁就是爱人,亲亲,爱别人,发展到爱动物,有恻隐之心。讲到了南京的虐狗事件,还解释了“君子远庖厨”的理解。人事杂食动物,要吃肉才能维持大脑思维,但人杀动物可以,但要注意方法,如若虐-待动物而死,是残忍之极,使大家不能接受的。所以虐猫、虐狗事件都一致遭到大家谴责。孔子的仁就是要世界充满爱。
孟子,虽然也是儒家,与孔子合称“孔孟”,但二者思想却有一定差别。孔子讲“仁”,孟子讲“义”。义,要靠气来支撑。要人们恶恶,讲道义,能大义灭亲。孔子有阴柔之美,孟子有阳刚之气。这和他们所处时代有关。春秋时期礼乐尚存,人们绅士、儒雅,战国混战,政治倾轧,造成他们思想上的不同之处。
墨子,被孟子骂为“禽兽”,因为他主张“兼爱”“非攻”。儒家孟子也主张爱,但是有等级的爱,墨子则不然。墨子是行“义”的,所以是“侠”,孟子只是讲“义”的而已。虽然被骂为禽兽,但他们思想还是有共同处的,就是“义”。
韩非子,冷眼看世界,“直面惨淡人生”。韩非子主张“法”。他认为人与人之间只有“利益”关系,告戒君王不能相信任何人。
老子,“无为”,无为而有为。哲学大家,“否定之否定”的运用。
庄子,虽也被人称为“老庄”,但他们思想也是有差别的。庄子的“无为”是“真无为”,强调自由,一切自然,为了自由、活着而否定一切。
荀子,“天人结合”把自然和人结合在了一起。
“仁”、“义”“智”“慧”“信”
中国传统文化之精华!
每当打开《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时,看见这上面有许多深奥的问题,便产生了好奇心。《十万个为什么》是一种科普知识系列丛书,内容数不胜数。大到天文地理,小到生活琐事,每一篇文章都告诉我们一个科学的小道理。它不仅能帮我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还能提高学习的兴趣,真是我的好帮手。以前,我根本不知道九大行星和银河。《十万个为什么》向我们介绍了天体的形成过程。我知道了金星、水星、土星、木星、火星、地球、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是太阳系里面的`九大行星。而银河则是许多像太阳系一样的星云构成的。我们人类居住的地球只是宇宙当中的一颗“小星星”。《十万个为什么》当中经常给我们介绍一些有趣的自然现象,比如说一年中的“四季”是怎样形成的?海底下是什么颜色?海水为什么发蓝?等等。从中我发现了许多科学的道理,解开了我心中的一些谜团。在这本书中,我最感兴趣的一篇文章是“打蛇为什么要打三寸和七寸?书上说的是打蛇打三寸是因为三寸是蛇的脊椎骨最容易打断的地方,所以,一但被打断,后面的器官也被破坏。打七寸是因为七寸是蛇的心脏所在部位,心脏被打碎,蛇当然没命了。假期里,我经常随爸爸妈妈去山里旅游,听说山里有很多蛇,万一碰上了,就知道怎么对付它了。《十万个为什么》里面还解答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如:为什么苹果既能通便又可以止泻?原因是苹果含有丰富的有机酸和特别多的果蔬胶;为什么晚上要刷牙?因为口腔里的细菌会使食物碎屑腐-败发酵。总之,《十万个为什么》是一本好书,它让我认识到世界是那么丰富多彩,知识是那么益智有趣;它让我知道了科学就是力量,知识就是财富。我喜欢《十万个为什么》,当你翻开书卷,趣味盎然的知识故事让你扑朔迷离;我喜欢《十万个为什么》,这套丛书集趣味性、知识性、启发性于一体,深深地吸引住我。在大自然的原野上,有多少条通往大自然知识高峰的小路,我将沿着这条小路,在知识的海洋里徜徉,做个有用的人。
《诸子百家》的读后感【篇10】
一直不明白妈妈为什么总是要求爸爸在一些特殊的纪念日里给她送去玫瑰和百合,但是得感谢爸爸,家里因此而变得美了,香了,更加温馨了。爸爸常常唠叨到:玫瑰虽好,却是带刺的,在一个孩子的眼里,我是读不懂爸爸和妈妈的故事的。
寓言好似玫瑰,在给人美感的同时,也让人警醒。所以,在世界文学宝库中,寓言一直被誉为一颗独特的璀璨的明珠。
而《诸子百家哲理寓言》凝结了千百年来中国哲人智者的智慧结晶!平淡而不寡然,平实而不无味。宛如深山溪流,汩汩不绝,源远流长……
作为一名小学生我虽然还不能像爸爸那样读文言版的诸子百家,可白话文的小故事我也看了很多,从中也可以读到很多关于学习方面的寓言,细细梳理一下,里面有关于不少关于学习态度的:
如《学奕》:讲述的是两个年轻人去跟大师奕秋学下棋的故事,同样的老师,同样的教学方法,而两个学生的学习态度截然不同,一人“专心致志,唯奕秋之为听“,而另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很浅显的故事,却在千百年前就已告诉我们,学习要专心致志、一心一意,方有所成,切不可三心二意、心猿意马。拿我们的学生来说,同样坐在教室里,有的人在专心致志地听课,认真地做笔记,认真地做作业,而有的学生却在开小差,甚至上课时呼呼大睡。最后的结果是学生的学习成绩曾差不齐,有的考上了理想的中学和大学,而有的却只能半途而废。我明白了态度决定成败!
更有关于学习方法的,如《列子学射》:讲述的是列子跟关尹子学射箭的故事,列子跟关尹子学射箭虽已算是箭法超群,然而关尹子问他“为什么你可以射中靶子”时,列子却回答“不知道”,于是关尹子让列子回去接着练习,三年后,列子终于明白了为什么能够射中,也就是掌握了射箭的规律和技巧……故事看似简单,然而细细体会之下,我会恍然大悟!不仅仅是是学射箭,做任何事情莫不如此!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只有掌握事物的发展规律,才能更好更快地了解和掌握它。渐渐的我明白了,为什么我的成绩不是那么的突出,不是我学习不努力和不认真,然而没有多花时间去思考、总结、领悟和掌握学习方法,而是死记硬背,往往花了很多时间,却是“事倍功半”。爸妈心疼,老师着急!而我的一些同学们,在我看来边学边玩,成绩却可以一直遥遥领先,他们父母开心,老师放心,他们自己更是轻松!让我无不羡煞!此有捷径乎?曰“此方法得当也!”
同样的教室,同样的教师,为什么最后我们学生的成绩相差如此之大呢?此“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归根究底,无外乎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一,学习态度是否端正。其二。方法是否得当。
在体味过村上的忧郁,昆德拉的痛苦之后,我们应该多去看一看我们的先祖们讲述的轻松而又令人发醒的故事。细细去品味,找到一条轻松的学习方法,你会获益匪浅!
拿出行动来吧!还等什么。
《诸子百家》读后感800字
《诸子百家》这本书,选取了先秦直至清朝时期各个时代思想界的代表著作25部,涵盖了儒、道、法、墨、名、兵、小说、杂学等八个学派。
其中儒家提倡仁义仁政;道家赞扬无为清净;法家说的是以法治国;墨家这阐诉兼爱非攻;名家、杂家、兵家、小说家、纵横、阴阳等,在争鸣中孕育着博大精深的思想。
儒家: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等。孔子是春秋末期鲁国人,名丘,子仲尼,儒家学派的创建者,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精通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主张仁孝有教无类等思想。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伟大思想家、教育家、散文家,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时期赵国人,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和哲学家,其著作有《天论》《非相》等。
道家:代表人物有老子和庄子。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曰字伯阳,楚国苦县人,春秋时期思想家、散文家,著有《道德经》,是道家学派的始祖,他的学说后被庄周发展,被视为宗师。庄子,名周,字子休,战国时期宋国蒙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先秦庄周学派创始人,后退隐江湖,以编草鞋为生,寓言传道,著书十万余言。
法家:代表人物有管仲,韩非子等。管仲名夷吾,颍上人,春秋初期齐国主政之卿,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霸主,人称春秋第一相,有《管子》一书传世。韩非子,名韩非,战国末期韩国贵族,著名思想家、散文家喜刑名法术之学,为先秦法家集大成者,后被李斯陷害,被迫服毒自杀。
墨家:主要人物墨子,姓墨名霍,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科学家与人权活动家,先秦墨家学派创始人,提出兼爱非攻等观点。
另外,杂学代表人物有吕不韦、刘安;名家主要人物有公孙龙;兵家有孙武;小说家有刘义庆、颜之推等。
《诸子百家》一书会有它自身的时代局限性,但也必然有它的超前性和真理性。对于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传统,我们唯有对其进行实事求是地科学研究和分析,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继承和弘扬这份瑰宝!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读后感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读后感(一)
一开始通览书单,我最先决定读的书便是易中天的《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易中天的名声曾经在央视百家讲坛的品三国里就听到过,因此对他很感兴趣。我最讨厌的历史教师就是那种在课堂上一副老气,总是照本宣科,把我们看得到的文字2020再复述一遍,甚至为了只是考试而划重点,我喜欢那种教自己理解的历史,用自己的话语方式让历史复活,让历史走近生活走近我们学生的历史老师。高中时期虽然学的理科,但有幸遇到了一位年长学识渊博的历史老师,他就能够将自己理解的东西生动的展现,历史课上的很有味道。
而易中天以自己高超的讲课艺术,把哲学史、思想史上这个抽象、深奥、复杂的话题,讲解得深入浅出,生动活泼。他的睿智和他的幽默深深地折服了我。我最先看的篇目是有关老子和庄子部分的,因为高中时期曾经对庄子的上善若水这句话极为喜爱,而老子也似乎成为了智慧的代名词。老子给我的智慧是指弱者生存。大家可能会想到我们都知道进化论,进化论的观点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而老子的似乎可以说是物竞天择,弱者生存。而易中天就可以把类似思维含量高的东西以问题的形式表述出来,比如,我读《老子》这本书,感受有三个字2020:老、大、难。这句话很吊人的胃口,我立马想去了解怎么就老、大、难了。他后面的文章语言也很幽默诙谐,很能够吸引我的注意力,至少在看的时候不会太累。老子的弱者生存理论着实能够让一些出于劣势的人得到些许安慰。同时我觉得强者同样可以从中学到很多东西,每个人都会有处于劣势的那一天,以退为进,才是大道。易中天谈到了要能忍能装,现实生活中忍辱负重,卧薪尝胆最终报仇雪恨的并不少,可是真正能够做到遇事不冲动的人又有几个呢?于我而言,我需要学习的就是在各种情况下学会冷静,只有冷静了才能正确权衡利弊,才能继续去装。
至于庄子,如他所说,最善的人如水一般。水能够滋润却又不与相争,而停留在别人都不喜欢的地方(低洼处),所以是最接近道的。最善的人,最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善,说话善于恪守信用,处事能够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如果为政者如此,就能把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吧。润物细无声是我想到的一句话,不管是植物还是动物,但凡是有生命的物体都是离不开水的。这里,水就成为了所有人身边不可或缺的一个东西。以柔克刚也是极为高明的一条处世之道。而水应该是当之无愧柔的典范了,滴水穿石就是最好的写照。特别是在这个弱者强食的社会,当所有的人都在极力变得更强大而忘了很多生命的本性时,只有如水一般的人会给人舒适之感,让人信任、亲近。君子之交淡如水,平平淡淡、明净、清澈的朋友关系便成了对友谊至高的评价。我自己对水极为推崇,这或许和我的性格亦有关系。
近一段时间借调省联社工作后,利用午睡和晚上睡觉前的时间,读了易中天先生所着《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一书。在易先生极富逻辑而又幽默风趣的阐述中,对这些中华民族先贤哲人们的思想脉络、争鸣焦点和前因后果等有了大致了解。
老庄的自由、辨证、无为,墨子的平等、兼爱、非攻,孔孟的仁爱、正义、自强,法家的公平、公正、公开等思想足以闪烁古今,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世界优秀思想文化的组成部分。但老庄的避世消极,墨子的鬼神专制,孔孟的等级虚伪,法家的残忍苛刻,也是其难以避免的不足和问题。
同时也深切地体会到任何思想体系都有其独有价值和历史进步性,否则便不会有较多人信服、接受,很难引起反响而成为思想或主义,成名成家;另一方面,任何思想都有其不足和历史局限性,只能如易先生所倡导的除去其时代色彩后,抽象地继承其内核价值并与时俱进地不断建立形成新时代的新思想。顶礼膜拜并着力推行过去或许正确的思想,想要其放之四海皆准和古今中外通行,只能是无知者的浅薄妄想,或是当惯了奴才者的懒惰行径。
哲学,在我看来曾经是一个很深奥的问题,但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对它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并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课堂上,我们学习的主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可我并不满足,于是我利用假期时间拜读了易中天先生的着作《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从而对我国的古典哲学也有了一些了解。
走进先秦时期,孔丘、墨翟、孟轲、庄周、荀况和韩非子等思想家辈出不鲜,儒家、墨家、道家、名家、法家、阴阳家、纵横家等学说层出不穷,那个时期绝对是中国古代文明发展的巅峰,也应该是中华民族思想的源头。当然这其中对后人影响最大的还是儒、墨、道、法四家,不管他们的争论有多么大的分歧,思想见地有多么深的矛盾,但他们所关注核心却始终只有两个,即如何治国,如何做人。但正是因为他们在共同的问题上所激发的出的强烈分歧和矛盾,才拥现出那么多的学说和思想家,成为中国历史上独有的奇观,成功造就了那个迄今为止思想史上最辉煌的时代。
先看看儒、墨、道、法四家分别提倡的核心思想:儒家仁、义、礼;墨家提倡人与人之间无差别的兼爱;道家道,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也是统治宇宙中一切运动的法则;法家法家的核心思想是以法治引领社会。
仅从他们的核心思想,就可得知,他们所推崇的思想和学说没有对错,只有是否适合那个时代,是否被当时的统治者和劳动人民所接受;如果一定要说输赢,那就只有从被沿用的次数和影响的深远程度来判断,这就非孔子和儒家莫数了。但孔子和儒家学说也并非一帆风顺,它首先遭遇了秦朝秦始皇的焚书坑儒,这一把火,焚掉的不仅仅是儒家的书籍,更是直接结束了百家争鸣的时代,(.org)先秦的辉煌时期就此结束;到了明朝李贽对统治阶级所极力推崇的孔孟之学也大加鞭挞,否定孔孟学说是道冠古今的万世至论;再后来新文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也让儒家学说大受挫折。如此看来,在百家争鸣时期,最大的赢家应该是那段被百家思想所撞击出的思想文化巅峰的历史了。
通过对本书的阅读,我对儒、墨、道、法四家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可以说,墨家关注社会,留下了社会理想,这就是平等、互利、博爱;道家关注人生,留下了人生追求,这就是真实、自由、宽容;法家关注国家,留下了治国理念,这就是公开、公平、公正;儒家关注文化,留下了核心价值,这就是仁爱、正义、自强。同时,我也受到了一些启发,青少年时代正是我们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全面形成的时期,所以我们要努力汲取先秦圣贤留给我们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先秦诸子的思想,是可以求同存异的,我们可以各取所需:在做人方面,我们要学习道家的清静无为;在做事方面,要学习法家的公平公正;同时还要学习儒家的正义与自强,墨家的互利和博爱,这样我们才能集百家之所长于一身,成为一个道德品质高尚的适应时代潮流的人。
读《诸子百家故事》有感500字
这几天,我读完了《诸子百家故事》这本书。
《诸子百家故事》主要讲了春秋时期的孟子、孔子、墨子、荀子、庄子、列子等人优秀品德的故事。《三人行,必有我师》、《先善己身》、《民心最重要》、《恩怨分明的守门人》、《不同的态度》等故事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我最喜欢的一个故事是《乐正善听》,故事讲的是:鲁王想让乐正子管理政事,孟子知道了,很高兴。公孙子听说这件事问孟子:“乐正子刚强吗?”孟子摇摇头说:“不。”公孙子又问:“他是个有智慧的人吗?”孟子又摇摇头。公孙子进一步问:“那他见多识广吗?”孟子依然摇了摇头。公孙子感到很奇怪,问孟子:“既然这样,先生为什么高兴得睡不着觉呢?”孟子说:“乐正子这个人,能够虚心听取好建议。”公孙子还是不明白。孟子解释说:“爱听好建议,治理天下都绰绰有余,何况治理一个鲁国呢?”公孙子听了孟子的话,信服地点点头。后来乐正子果然把鲁国治理的井井有条。从这个故事中我领会到:凡事在做决定前,一定要多听取别人的好建议,这样作出的决定才会正确,才能实现最终目的;聪明、勇敢、见多识广的人不一定就是最优秀的人,而优秀的人都具备优秀的品质,尤其是要善于倾听、认真学习,就会不断进步,成为栋梁之才。
读完全书,我认为要学习诸子百家的优良品质,虚心接受别人的教导。只要拥有一个优秀的品德,大家都愿意跟你交朋友!。
我很喜欢这本书,请大家也学习和阅读一下这本书吧!
《诸子百家》的读后感2000字
先秦诸子,是影响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经典。没有它,我们的文化会黯然失色。它又是中华民族的思想基石。没有它,我们的思想会索然无味。几千年来,先秦诸子以其恒久的生命力,存活于人间,影响和激励一代又一代人。穿越几千年的历史时空,这些古老的文字,对现代人还管用吗?我们为什么称它为经典?为什么要读经典?这些经典的魅力究竟何在?
--------引子
在中国思想史上,春秋战国无疑是一个虎气腾腾的时代。其后两千多年,无论是在文化还是思想方面,都不曾超越那时的辉煌。
春秋战国时代,正是中国封建文化的发祥期,这一时期的思想文化便奠定了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基础。尤其是在思想、文化领域内产生的诸子百家学说,对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文化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为千秋万代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为人类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春秋战国时代,也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动荡、大变革、风云变幻的时期。当时,周王朝丧失了它固有的统治地位,战乱中的诸侯为求自保并进而问鼎天下,无不广求人才以自重,从而出现了人才成长相对宽松的环境。那些欲求一展抱负、从而功成名就的诗人,也无不研精学问,著书立说。以取合诸侯,社会经济、政治、思想文化都在激烈而又复杂的阶级斗争中发生很大的变化。这一时期有思想的知识分子,面对现实的社会问题、人生问题等,提出了解决的办法和思想。个人利害与国家之间的利害交互运用,相互影响,标新立异。各种学说,思想纷纷出现。所谓诸子百家(百家争鸣)。在剧烈的社会变革中,各诸侯国的阶级关系不断出现新变化,不同的阶级与阶层的代表人物,对社会变革发表不同主张,于是诸子百家便应运而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学者们周游列国,为诸侯出谋划策,到战国时代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诸子,是指这一时期思想领域内反映各阶层、阶层利益的思想家及著作,也是先秦至汉各种政治学派的总称,属春秋后才产生的私学。"百家"表明当时思想家较多,但也是一种夸张的说法。主要人物有孔子、孟子、墨子、荀子、老子、庄子、列子、韩非子、商鞅、孙膑、、苏秦、吕不韦等。百家争鸣,反映出群星璀璨般的各种不同学说流派互相争辩的异常活跃局面,其灿烂、其多彩,在我国学术史上、文化史上、思想史上写下了光彩夺目的一页!
诸子百家中,儒家创始人孔子因继承三代中原文化正统,在诸子百家中脱颖而出。以致儒家学说不仅在诸子百家中地位显著,而且还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和核心内容,对中民民族精神形成产生了无与伦比的影响。事实上,我们可以说,儒家并非通常意义上的学术或学派,儒家学说是华夏民族的文化精华,也是华夏固有价值系统的一种表现。它已渗透传统文化的每一根毛细血管之中,极大地影响着中国文化的每一个领域。凡是从中国土壤里产生的学说思想、宗教派别,甚至是外来文化、外来宗教,都不能避免带上儒家文化的痕迹。于今而言,犹不止此。儒家思想亦对世界文化还产生了永久的影响,比如说:日本和四小龙推崇儒学也是在它们已实现或者基本现代化后,为解决现代化所带来的信仰危机、道德滑坡问题而采取的补偏救弊措施。所谓东南亚文化圈,基本上就是以儒学为主体的文化构成模式。它有力地推动了东南亚的社会文明与进步。随着历史的发展,儒家伦理正在进入西方国家。
由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局面,各个学派在建立时大都有一定的地域性,如邹鲁是儒、墨的发祥地;三晋是法家的温床;南方是道家的摇蓝;而燕、齐是阴阳家的诞生地。
诸子所以说是政治学派的总称,是因为其各家的基本宗旨大都是为国君提供政治方略。儒家主张以德化民;道家主张无为而治;法家主张信赏必罚;墨家主张兼爱尚同;名家主张去尊偃兵。汉代以后,墨家和名家成为绝学,农家独立成一门技术性学科,阴阳家演化为神秘的方术。因此对后来大一统王朝政治产生影响的只有儒、道、法。
诸子百家的许多思想给后代留下了深刻的启示。如儒家的仁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恕道;孟子的古代民主思想;道家的辩证法;墨家的科学思想;法家的唯物思想;兵家的军事思想等,在今天依然闪烁光芒。是那些诡辩的名家,开创了中国哲学史上的逻辑学领域。我们可以、也应该鉴借儒家的刚健有为精神,来激励自己发愤图强;鉴借儒家的公忠为国精神,来培育自己的爱国情怀;鉴借儒家的"以义制利"精神,来启示自己正确对待物质利益,鉴借儒家的仁爱精神,来培育自己热爱人民的高尚情操;鉴借儒家的气节观念,来培育自己的自尊、自强的独立人格;也鉴借墨家的"兼爱"、"尚贤"、"节用";道家的少私寡欲、道法自然;法家的"废私立公"等等思想。
任何能够影响后世的思想,可能会有它自身的时代局限性,但也必然有它的超前性和真理性。对于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传统,我们为有对其进行实事求是地科学研究和分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继承和弘扬这份瑰宝,才能为振兴中华、造福人类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热门】《诸子百家》的读后感通用
有关“《诸子百家》的读后感”的内容是读后感大全为您带来的,读完作者写的作品后,大家的收获一定都不少。我们可以通过撰写读后感的方式把阅读后的感想记录下来,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诸子百家》的读后感(篇1)
其中儒家提倡仁义仁政;道家赞扬无为清净;法家说的是以法治国;墨家这阐诉兼爱非攻;名家、杂家、兵家、小说家、纵横、阴阳等,在争鸣中孕育着博大精深的思想。
儒家: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等。孔子是春秋末期鲁国人,名丘,子仲尼,儒家学派的创建者,是中国古代最着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精通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主张“仁”“孝”“有教无类”等思想。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伟大思想家、教育家、散文家,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时期赵国人,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和哲学家,其着作有《天论》《非相》等。
道家:代表人物有老子和庄子。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曰字伯阳,楚国苦县人,春秋时期思想家、散文家,着有《道德经》,是道家学派的始祖,他的学说后被庄周发展,被视为宗师。庄子,名周,字子休,战国时期宋国蒙人,着名思想家、文学家,先秦庄周学派创始人,后退隐江湖,以编草鞋为生,寓言传道,着书十万余言。
法家:代表人物有管仲,韩非子等。管仲名夷吾,颍上人,春秋初期齐国主政之卿,着名政治家、军事家,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霸主,人称“春秋第一相”,有《管子》一书传世。韩非子,名韩非,战国末期韩国贵族,着名思想家、散文家“喜刑名法术之学”,为先秦法家集大成者,后被李斯陷害,被迫服毒自杀。
墨家:主要人物墨子,姓墨名霍,战国时期着名思想家、科学家与人权活动家,先秦墨家学派创始人,提出“兼爱”“非攻”等观点。
另外,杂学代表人物有吕不韦、刘安;名家主要人物有公孙龙;兵家有孙武;小说家有刘义庆、颜之推等。
《诸子百家》的读后感(篇2)
近一段时间借调省联社工作后,利用午睡和晚上睡觉前的时间,读了易中天先生所着《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一书。在易先生极富逻辑而又幽默风趣的阐述中,对这些中华民族先贤哲人们的思想脉络、争鸣焦点和前因后果等有了大致了解。
老庄的自由、辨证、无为,墨子的平等、兼爱、非攻,孔孟的仁爱、正义、自强,法家的公平、公正、公开等思想足以闪烁古今,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世界优秀思想文化的组成部分。但老庄的避世消极,墨子的鬼神专制,孔孟的等级虚伪,法家的残忍苛刻,也是其难以避免的不足和问题。
同时也深切地体会到任何思想体系都有其独有价值和历史进步性,否则便不会有较多人信服、接受,很难引起反响而成为思想或主义,成名成家;另一方面,任何思想都有其不足和历史局限性,只能如易先生所倡导的除去其时代色彩后,抽象地继承其内核价值并与时俱进地不断建立形成新时代的新思想。顶礼膜拜并着力推行过去或许正确的思想,想要其放之四海皆准和古今中外通行,只能是无知者的浅薄妄想,或是当惯了奴才者的懒惰行径。
《诸子百家》的读后感(篇3)
[关键词]课堂教学,逻辑化,问题化,概括化,对比化,讲故事,打比方,语言通俗
一个历史教师在课堂上要去掉匠气,增加书卷气,就不能照本宣科,必须去教自己理解的历史,用自己的话语方式让历史“复活”,让历史走近生活,让历史走近学生。而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我认为是易中天教授。20xx年10月易中天教授再次做客*电视台《百家讲坛》,用36讲的篇幅,为全国观众奉献了一套文化大餐《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在电视节目热播的同时,配套的图书在全国开始发行,很快成为热销图书。易中天教授以自己高超的讲课艺术,把哲学史、思想史上这个抽象、深奥、复杂的话题,讲解得深入浅出,生动活泼,淋漓尽致,令人叹为观止。下面,就易教授的讲课实例,和大家一起分享他的睿智、他的幽默、他的讲课艺术,让我们跟易中天学讲课!
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
易中天是高水平的老师,他讲课时善于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概括起来,我认为他在这方面有四个秘诀:逻辑化、问题化、概括化、对比化。
复杂的事情之所以复杂,是因为其内容庞杂,线索繁多。而解决它的关键,就是把问题“逻辑化”,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按照严密的逻辑层次,一步步打开思维的闸门,像阅读扣人心弦的侦探小说一样,领略思维解密的魅力。易中天讲百家争鸣,在整体的结构上,他安排的逻辑关系是这样的:“众所周知,人类的问题无非三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前面这四章介绍儒墨道法四家的基本观点,这叫‘是什么’。接下来,就该讨论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的前因后果,这就是‘为什么’。知道了‘是什么’,又知道了‘为什么’,相信大家也就知道‘怎么办’了。”[1]大的问题要有一个整体严密的结构,而对具体的小问题,易教授又是怎样逻辑化的呢?我们可以看两个例子。第一个,“管仲什么人?帮助齐桓公成就霸业的人。为什么能成就霸业?实行霸道,富国强兵。靠什么实行霸道?靠什么富国强兵?*事管制。怎么管制?一是查户口,二是定编制。”第二个,“什么人可以做隐士?有本事的人。有本事的人当中,什么人是隐士?不做事的人。他们的不做事,其实是不做官。不做官也不是不会做,或者做不了,而是不愿意。能做,会做,做得了,却偏不做,才叫隐士。”相信大家看了应该会有所启发。
“问题化”是大家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了,我们经常把思维含量高的问题设计叫做“具有挑战*的问题”,这是评价一节课是否成功的重要条件。无疑,易教授在这方面堪称高手。他设计的问题有两种:第一种,显*问题。如:“这就奇怪!孔子不是主张读书做官吗?子路想做的官最大,孔子为什么要笑他?曾皙不想做官,孔子为什么要赞成?孔子到底喜欢什么样的学生?”;“这就让人生疑:孔子和他的思想,真有那么伟大吗?如果真有那么伟大,为什么落得如此下场?”;“说到这里,可能会有人嗤之以鼻。瞎白话吧你!既天下为公,又一毛不拔,怎么可能?”。第二种,隐*问题。如:“这几年,孔子几乎年年都有伤心事”;“孔子甚至还干过一些匪夷所思的事”;“杨朱有什么主张,竟能得到如此多的青睐?说来简单,也只有四个字:一毛不拔”;“我读《老子》这本书,感受有三个字:老、大、难”等等。虽然没有明显的设问,但胃口已经吊足,使人欲罢不能了。
“概括化”是归纳复杂事情的常用方法,我们在教学中经常强调“关键词”,实际上就是把问题概括化。而概括得是否科学有效,关键是看我们对问题是否有透彻的认识,提炼的关键词是否精当。应该说,易教授做到了这一点,比如:“墨家关注社会,留下了社会理想,这就是平等、互利、博爱。道家关注人生,留下了人生追求,这就是真实、自由、宽容。法家关注国家,留下了治国理念,这就是公开、公平、公正。儒家关注文化,留下了核心价值,这就是仁爱、正义、自强”;“墨家留下了建设家园的美好理想,道家留下了指导人生的智慧结晶,法家留下了应对变革的思想资源,儒家流下了凝聚民心的价值体系”。
“对比化”就是做比较。通过比较,我们不仅会对问题有更加宏观的认识,而且还会对问题的一些关键细节有一个新的发现。所以,在课堂教学和巩固*检测中,我们经常让学生做历史概念的异同比较。下面,让我们看易教授是如何通过比较的方法,深入浅出地分析问题的。首先,在体例上,他非常注重比较。一般哲学史讲百家争鸣是一家一家单独地讲,而他却把他们搁一块儿做比较,通过儒墨之争、儒道之争、儒法之争进行阐释。其次,对大家感觉非常深奥难懂的先秦诸子,他也是通过比较的方法化繁为简的。比如:“孔子精通的是六艺,墨子精通的是工艺;孔子对音乐有很深的造诣,墨子对物理有很深的研究;孔子同时是艺术家,墨子同时是工程师;孔子代表士人,墨子代表庶民。孔子是士人成功的代表,墨子是庶民失败的代表”;“这大约就是孔孟之别了:孔子宽厚谦和,孟子刚直不阿;孔子温文尔雅,孟子心直口快;孔子为人低调,孟子个*张扬。所以,读孔如饮清泉,读孟如闻战鼓。孔子温柔敦厚,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孟子侠肝义胆,气势磅礴,一洗凡马空”;“老庄之别:首先,老子寡情,庄子善感;第二,老子讲逻辑,庄子重感悟;第三,老子重权谋,庄子多智慧;第四,老子假无为,庄子真无为”;“儒家代表文士,墨家代表武士,道家代表隐士,而法家则代表谋士”。就连中学课本上的“礼乐制度”,让易教授分析起来,都那么简约透彻:“礼,是用来辨别差异、区分等级的;乐,则是用来统一情感、保**的。礼,保*行为符合道德;乐,保*情感符合道德”。高就是高,不服不行!
把抽象的事情具体化
课程改革以来,中学历史知识按照文明史重新整合成专题类知识,出现了很多*、经济和文化领域的抽象概念。受*知识
的限制,我们一般都深感棘手。易教授讲诸子百家,其中抽象的哲学问题更是无法回避。他解决类似问题的方法有二,一是讲故事,二是打比方。
主讲人要讲故事、善讲故事,是《百家讲坛》这档电视节目的*质决定的,不管是易中天,还是其他主讲人,都是讲故事的高手。可以说,讲故事,是电视讲座维持收视率的关键。不必举例,大家都心知肚明。而讲故事,堪称历史学科最大的优势,华东师大许纪霖教授说“历史的灵魂是讲故事,没有故事的历史,就像一个没有躯体的灵魂”。但是,长期以来,“应试教育体制、教科书的枯燥、教学方法的陈旧,使得本来非常精*的历史变得很无趣,面目可憎”,“史学变成这个样子,一半是因为体制的问题,另外是我们自己的原因”。所以,“做历史教师,最重要的是要学会怎样讲故事”,“我改变不了这个世界,但可以改变我的课堂。”[2]*张元教授《一课时讲完隋唐史的实验》堪称“深入”历史人物、课堂讲故事的成功探索。
为了把一个抽象的问题说明白,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打个比方,让学生加深理解,几乎是所有经验型教师的成功经验,这也是衡量一个教师*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易中天教授在这方面更是老辣。比如,在分析分封制在西周和春秋战国的不同境遇时,他说:“西周时期,星星是星星,月亮是月亮。诸多邦国,众星捧月般地尊奉着周王国和周天子这个共主。春秋时期,星星不是那个星星,月亮也不是那个月亮。在天下,维持国家秩序的不再是天子,而是霸主。战国时期,星星变成月亮,月亮变成星星,既有天*吃月亮(三家分晋),也有大鱼吃小鱼(诸侯兼并)。而且,拿掉了许多小耗子的大耗子,后来还要公开当猫。”在第六单元“继往开来”中,易教授说:“对先秦诸子,对百家争鸣,我有三个比方:足球场、铁匠铺、手指头。为什么是足球场?因为能活跃思维。为什么是铁匠铺?因为能锤炼思想。为什么是手指头?……因为能启迪智慧”。
把枯燥的事情生动化
课堂教学要系统地传授学科知识,无论哪个学科都有很多学理*的内容比较枯燥。处理不好,就会变成教师不愿教、学生不愿学的“硬骨头”。而要把“硬骨头”变成“香饽饽”,关键就要看教师业务功底和语言功力。教师的语言如果老生常谈,味同嚼蜡,那些枯燥的内容就会更加面目可憎,令人生厌。教师的语言如果生动活泼,幽默诙谐,那些枯燥的内容就会变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演讲的风格有三个境界,一个是“正说”,一个是“趣说”,一个是“妙说”。而易中天教授的讲课既有趣说,也有妙说。他独辟蹊径,运用现代视角和平民立场,把历史表现得声情并茂、活灵活现、绘声绘*。在语言的运用上,易教授有四个基本方法:
第一,借用流行歌曲。例如:“时过境迁,沧海桑田,社会早已变化,原因和环境也不复存在。只有他们提出的问题,比如如何治国,如何做人,还在困扰着我们。正所谓:月落乌啼,已是千年的风霜。涛声依旧,不见当初的夜晚。那么请问:今天的你我,还能否重复昨天的故事?在这枫桥之夜,我们是该用旧船票,还是该用新船票,或者干脆不上这艘客船呢?”;“孔子转了一大圈,还是没有出路。这可真是:流浪的脚步走遍天涯,没有一个家”;“韩非子认为,君临天下,靠的不是道德,而是权力。有了最高权力,自然是:天上的星星参北斗”;“(家天下制)这样精细周密、严丝合缝的制度,怎么会面临崩溃呢?原因也很简单:都是月亮惹的祸!”
第二,借用时代化语言。例如:“孔子如果活到今天,肯定会上百家讲坛,或者在网上开博客。这实在比东奔西走到处游说效率高多了”;“(孔子办学)等于一个人又办北大又办清华。这还是在册的,此外还有编制外的。比如陈亢(音刚),我怀疑就是编外粉丝。孔子的学生和粉丝这样多,他招生的时候有选择、有条件吗?或者说,孔门之中,有准入制度或准入标准吗?”;“《诗经》上说‘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什么意思呀?这三句诗的意思是:笑容甜甜的,眼睛亮亮的,最本*的,就是最美丽的呀!”;“什么叫‘使门人为臣’?就是安排同学们组织治丧委员会”。
第三,借用生活化语言:“孔子没有找所有的学生,他找的是学生干部,也就是子路、子贡、颜回”;“这真是妙不可言!颜回和子贡,一个比一个会说话,一个比一个说的好听,却一个比一个不着调,一个比一个不靠谱。比较靠谱的是子路”;“用得多的,据说是儒家思想,半部《论语》治天下嘛!其实这是忽悠!”;“*谋家装,叫韬晦;老百姓装,叫装蒜。但都是装孙子”。
第四,借用俏皮话。例如:“这样一来,人与天,人与神,人与命的关系就全变了,而且越来越不把村长当干部,不把豆包当干粮,也就是越来越不把天、神、命当回事”;“如果星星的实力变得比月亮还大,*杆子也多,腰杆子也硬,会怎么样呢?那就会耗子腰里别了杆*,起了打猫的心思”。
中学的历史课堂不是百家讲坛。我们的历史课堂,在讲课的对象、目标、*质等方面,都与百家讲坛存在着原则*差异。但是,隔行不隔理,何况百家讲坛的节目毕竟还是讲课。所以,易中天教授的讲课艺术还是有很多借鉴意义的。
参考文献
[1]易中天.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xx.(其他援引均略)
[2]历史教学编辑部.新生代历史学者访谈录.第一辑.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xx.
[3]张元.一课时讲完隋唐史的实验----以材料与问题为主的教法演示.历史教学(中学版),20xx(10)
《诸子百家》的读后感(篇4)
之前看诸子百家的着作都是带着崇拜心去看的,就像在一座大山里,没有整体概念。自从看了易中天先生讲的《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感觉豁然开朗,最重要的是也知道了诸子百家各有优缺点,以及他们之间的发展关系。
之前自己对儒家的东西很是赞赏,特别崇拜以德治国的理论,因为现在看到当下中国道德沦丧,贪腐横行,食品安全问题百出,铁路事故时有发生,教育收费奇高拉大贫富受教育机会,医疗收费过高老百姓无法承受,公路收费油价太高抬高物价。我一直认为以德治国是解决问题良药,依法治国是底线,是社会最后防线,我们不能只靠这一道防线来规范社会的,应在依法治国之上再加一个以德治国的上层防线。听了易中天的讲座以后,对于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关系有了更清晰的认识,特别赞同他的一句话:依法治国,以德育人。
另一个感受就是所谓的百家争鸣,其实听来听去就是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四家争鸣。最后总结是:墨家关注社会,提倡平等、互利、兼爱;道家关注人生,提倡真实、自由、宽容;法家关注国家,提倡公平、公开、公正,儒家关注文化,提倡仁爱、正义、自强。
统一各家的名字,我们可以统称为为中华民族的祖先,在古代就提出了平等、互利、兼爱,真实、自由、宽容,公开、公平、公正,仁爱、正义、自强。除了没有民主之外,很多都是现代人追求的核心价值。虽然我们的祖先在古代提出这些思想时有些其他的历史限制内容在其中,可是用现在的思想去与祖先对接,其中很多思想理论现在仍然很先进。
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这样的精神,这样我们的民族才会有自信心,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幸福、快乐。
另。还有一个特别收获,那就是易中天先生的抽象继承法,我觉得独具魅力,真是理论研究方面的创新。抽象,将诸子百家各家精华抽出,注入到现代人的大脑,使其焕发新的光辉。
《诸子百家》的读后感(篇5)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不同学派之间争奇斗艳的文化现象。它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诸子百家闪耀时》通过简单浅白的话,来解释中国古代哲学家们高深的知识。
因为诸子百家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那时社会非常动荡,一些哲学家就开始思考:该怎么面对这个逐渐走向崩溃的世界?能不能想出什么办法重新恢复这个世界的秩序?就随之而来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我感悟最深的是法家。
法家的治国方式是严苛的,对百姓,君王要制定严刑峻法,用军事制度管理百姓,把百姓像牲畜一样驱使;对官员和权贵,君王要耍阴谋诡计,用计谋和策略把大臣们玩弄于掌心。
虽然法家让秦国短时间内变得强大,还统一六国。但是我认为,其他六国的百姓,不能在短时间内适应这种严酷的法律,百姓们自然就十分抵触,因此,秦国统一没几年,就又回到了乱世之中。
但是法家又有许多理念是值得后人提取学习的。比如说法家认为人的.本性是自私的,的确,现在的法律,许多也是运用了人想要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的心理,但法家也不应该把人看得太极端,在今天,即使是在那些强调私人利益的国家里,慈善机构仍然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力量,人们会主动敬老爱幼,救助贫苦,凭借自发的善心,同样挽救了无数生命。
无论是孔子的“仁“,孟子的”仁政“,墨子的”兼爱“还是法家的“法”,全都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而后人也在不断的把古人的思想融合到一起,最后创造了一个最适合人类发展的体系,才有了现在的美好生活。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读后感参考)
书是春风,能舒坦发困之心。每个人在看完一本书之后,都会有不同的看法和见解。读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在读后的基础上发感想。写读后感能拓展视野,发展思维能力,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一篇读后感应该包含哪些内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收集的“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读后感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春秋战国,是中国文学思想的盛世,诸子百家,学派林立。他们传承下来的思想文化,铸就了我们中华民族灿烂的历史。
提起诸子百家,就不得不说说“儒墨法道”四家。道家遵循自然规律,提倡“无为而治”,他们是“隐士”,儒家提倡“仁爱礼仪”,他们是“文士”,墨家提倡“兼爱非攻”,他们是“武士”。而法家提倡“严刑峻法”他们是“谋士”。这四家的思想各有不同,正是因为思想的不同引发了他们之间的争辩。
墨子一书中提到“四非”。有我们熟悉的“非攻”,还有“非儒”。很显然墨子很排斥儒家,他们之间的隔阂,必须从“爱”说起,墨子和孔子虽同生于春秋战国,但年龄之间的差距却是百岁有余,在这个礼坏乐崩的时代,他们都认识到存在的问题:缺少爱。这不假,但我们都知道,儒家提倡“仁爱”,墨家提倡“兼爱”,按照理论讲它们应该和谐相处,可现实却并非如此。儒家的仁爱是有等级划分的,上至国君,亲人,下至动物,植物,他们虽然都给予每一种生物爱,可是这种爱的层次与多是都是不一样的。而墨家的兼爱,则与仁爱不同,他们提倡的是一种平等的爱,就是说你爱别人的父母像爱自己的父母一样,对待每一个人都平等。
从理论上讲,墨家的说法更符合我们现在社会的要求,但从实际行动上来说,几乎与不可能画约等号,但是墨子为了让人们信服他的思想,他又在兼爱的基础上加入了利益的诱使,鬼神的威胁。儒家的孟子对此则是不屑一顾,墨子的兼爱与事实不符,而自家的仁爱更能被人们接受。于是这场由“爱”引发的思想之争,就这样拉开了。对于此,史书上并没有明确的记载。但对于我们个人而言,爱应该博爱,应该兼爱。我们应遵循着党和国家的脚步。但同时,人是一种有思想,有私心,有欲望的高级动物,自是不可能做到待人平等。所以相比之下,儒家的说法,更具有现实意义,但这也并不是否认墨家的兼爱,只是要求太高而已。
儒家和墨家都是思想大家,他们传承下来的是不朽的经典,他们的思想既可以救世,也可以爱人,是十分值得我们学习的。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读后感1500字
很早就已经把它摆到我的书架上了,也很早就把它读完了。但书的内容相当深奥,读一遍是不足以理解其内涵,这才又读了一遍。就几个问题随便侃几句。
易先生在讲孔子学而优则仕的时候(p17),引用了论语中的一句: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然后解释为:一年初见成效,三年大获成功。印象中我学古汉语时,这个期(ji1)当满讲,也就是说期月是满一个月的意思。换个角度思考,期年是什么意思,是满一年,还是十二年?显然是易教授错了。
《论语里仁》里有这样一句话: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这句读起来是有点问题,联系上句感觉应该是不以其道去之为好(p18)。易教授也不管这些许问题,就自顾的揣测起来了。我翻过朱熹的《四书集注》是这样解释的,谓不当得而得之。我仍然不解,富贵可以得,难道贫贱也要得?惑矣。
在君子固穷这篇里看到一句话,说得太实在了: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论语子路》p19)。意思是说君子对自己不懂的事情是应该保持沉默的,不能信口开河。几千年前的孔子就已经有如此思想怎能不让人敬佩,这是实事求是的根源。知之为知之,不知可以google知,为什么要忽悠?想想你身边,这样的人还不在少数。其实他不知道,纯粹在那瞎咧咧;当时你也可能上当,但终有一天会明白这才是小人的嘴脸。
愚不可及只是一俗语,绝不是成语,可见教授也不过如此(p20)。原意是指卫国大夫宁武子在揣着明白装糊涂的时候我们(指孔子)比不上,到后来意思就变味了,有趣。
易教授认为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这句话中的贫与寡错位了,并做出了解释(p24)。我认为寡指少,指的是财产少而不是人口稀少,才会担心分配不均衡;贫当然是贫穷了,贫穷才会滋生盗匪,比如索马里海盗,才会担心政局不稳定。据此看两字并未错位,只是解释的方法不同而已。
讲儒墨之争时提到了墨子与巫马子(孔子的疑似弟子)的两场辩论(p52、70),整个的思辩相当精彩。乃至本书的作者也沿用了这一方式,所以这本书很深奥、很难读。往往是字读完了,但思维没跟上。我推崇老庄,所以对他们的著作多少了解一些,而对《墨子》却从未读过。有机会真该读一下,看看巫马子到底还说了些什么,让墨子驳得体无完肤。
讲到墨子的逻辑时(p72),易教授用人文的方法推翻了墨子兼则爱,别则恨的论断,这种方法让我理解起来稍有困难。我想到了一个数学逻辑的方法,就是充分与必要条件。在《兼爱下》里墨子论证了恨则别,爱则兼,是相当有道理,但如此便说反之亦然就有问题了。恨(爱)是别(兼)的充分而非必要,所以倒推是不成立的!也就说别则恨,兼则爱这个命题不成立。
曾子曰: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p79)。出尔反尔这个成语应该就是从这来的。原意是你怎么对待别人,别人就怎么对待你。而今这个成语多比喻反复无常,言行前后矛盾。意思是说出口的是你,不算数的也是你,总之意思变味了。又学了一个词儿。
五服这玩意,中国人都知道,又未必都清楚;其实它是一种礼,一种丧葬制度(p208)。这些东西我们至今仍能看到,比如葬礼上的黑箍儿与白箍儿。这实际上就是要别内外,定亲疏,不仅如此还要分长幼,等贵贱。看了这些之后,才理解了古代官员的丁忧等等。
宗法制规定只有嫡长子才能继承父家长的血统、爵位和财产,故嫡长子就是君之子,简称君子。而旁支庶出的次子、庶子就是小宗之人,简称小人。所以这两个词的本义也就是身份意义和等级意义,即君子是贵族,小人是平民。而后逐渐演变成道德意义,也就是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p240)。
商容三问老子(p255),我倒是第一次听说。问经过故乡要下车,是不能忘本;问经过大树要趋行,是应该敬老;问舌在齿尽,是讲刚亡弱存。明此三问,天下事尽矣。通观《老子》一书都是在讲柔能克刚,弱能胜强。说白一点就是要装装孙子,于是韬光养晦四个字很有深意。
看到这句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我想到另外一句: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慢随天外云卷云舒。这些就是我读本书的一些感想,总之诸子的思想很丰富,需要我们慢慢体会回味。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读后感1200字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日复一日,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中华民族文明的源流如滔滔江水,亘流不断。而春秋战国,既是中华文明的上游之源,也是最为浓墨重彩的一页。在这个时期,社会结构急遽变化,社会矛盾异常尖锐,促使人们更多地转向对天下兴亡的思考。在对人、事及社会的广泛探讨中,人们不再崇信天道,进而在如何统一天下、治理国家、教化民众等方面形成了各种不同的学派。这些学派的创立者和代表人物被合称为诸子,百家则指这些学派。各学派的人物针对一些社会问题四处游说,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或著书立说。人们的思想空前活跃,在中国文化史上形成了一个百家争鸣的空前繁荣的局面。
当我翻开易中天先生的著作《先秦诸子 百家争鸣》,孔丘、墨翟、孟轲、庄周、荀况和韩非子等思想家携儒家、墨家、道家、名家、法家、阴阳家、纵横家等学说纷至沓来。三百多年间,他们用智慧碰撞的火花照亮我们这个民族前行的荒径;以人文关怀作为最终的思想诉求,闪烁着耀眼的理性光芒。他们留下了建设家园的美好理想,应对变革的思想资源,凝聚民心的价值体系,指导人生的智慧结晶,让我们受益至今。
细看对我们影响最大的儒、墨、道、法四家,不管他们的争论有多么大的分歧,思想见地有多么深的矛盾,但他们所关注核心却始终只有两个,即如何治国、如何做人。易中天先生以儒道之争、儒墨之争、儒法之争作为讲述线索,通过各家思想的相互比较使各家的思想脉络更加清晰,也从另一个侧面厘清中华思想文明是一个兼容包蓄、百川归海式的整体。其中,儒家提倡的核心思想是仁、义、礼;墨家提倡人与人之间无差别的兼爱;道家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也是统治宇宙中一切运动的法则;法家的核心思想是以法治引领社会。然而立足于服务封建社会的统治者和劳动人民,他们的思想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儒家主张的仁爱是有等级的,当到最低等级的时候,就没有多少了;墨家只为人民群众争取生存和经济权利,不为他们争取思想和言论权利;道家主张无为,他们的思想是隐士的哲学;而法家的致命缺点则是立法太严,执法太残酷。
当我们抛开历史的桎梏,汲取这些思想的精华时,我们不难发现,墨家关注社会,留下了平等、互利、兼爱的社会理想。道家关注人生,留下了真实、自由、宽容的人生追求。法家关注国家,留下了公开、公平、公正的治国理念。儒家关注文化,留下了仁爱、正义、自强的核心价值。当我们把这些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抽象地继承下来时,我们就有希望实现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也就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时光荏苒,岁月变迁,两千年前的先秦诸子的思想犹如当时的月亮,依然为我们绽放清辉。诸子百家的思想我们分辨着,汲取着,传承着长路迢迢,实现中国梦光荣而艰巨;明月皎皎,照着复兴之路温暖而清晰。
相信《最新《诸子百家》读后感6篇》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好读后”是您了解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诸子百家》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