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1000字 >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后感 > 地图 >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后感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2-12-26 来源:互联网

关于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后感1000字精选7篇。

在阅读中我们常常可以感到更多的快乐。作品这本书让很多人都爱不释手,读后感的中我们可以适当结合具体内容发表自身看法和意见。但是作品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你可以读一下小编整理的关于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后感,欢迎你的品鉴!

关于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后感 篇1

读《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后感800字:

教育,总是让人感觉是那么远大又似沉重的话题,能让教育自由呼吸,那是多么令人向往啊!最初也是这个原因,吸引我要认真读一读《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走进李希贵老师的教育课堂,深深的感到:原来教师可以这般自由,学生也可以这样自由,如此自由的教师和学生,怎会没有教育的自由呼吸呢?

“教育”,这个内容好像有点大了。是啊,虽然自己是教师,可真的一直不敢轻言教育,总感觉“教育”是领导者的事儿,而自己只是从事着与教育有关的一份工作而已。但李希贵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让我觉得,我所从事的不是与教育有关,而是就是教育!

“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就是这句话,让自己瞬间有份感动和责任,有点微微波澜和“蠢蠢欲动”。虽然我知道真爱和宽容背后的辛苦和付出,但我还是庆幸自己在教育的轨道上不曾脱轨。

“一个孩子对一门课程的喜爱,有时并不是基于课程本身的什么价值,而很可能是一些常常被老师们忽略的十分微小的细节。当孩子从细微之处感受到了老师真诚的爱,当孩子同样爱上了自己的老师,也就是孩子热爱这门学科、热爱学习的开始”,身为教师,对教育的万分热爱和忠诚,不如对学生的十分真心和爱护更有意义!

“教育有时就是这样奇怪:我们耗尽心血和时间经营的——例如课堂教学中老师苦心孤诣的讲解辅导——很快就会被孩子们忘掉,而我们无意中播下的种子,却在孩子生命的原野里长成了一棵大树,让他们受益终身。每一位善于思考的老师,都应当反思自己的教育生活:我们究竟该怎样把这种‘有意的’教育和‘无意的’教育结合起来”。读后感·真所谓“言传不如身教”,绞尽脑汁追寻课堂环节的完美,不如身体力行,潜移默化,给学生一份本真的生活课堂,真爱为基础的“无心插柳”怎能不是“柳成荫”呢?

“其实,学生成长道路上的错误,就像学习走路的幼儿跌跟头,绝大部分和道德品质并没有多大关系。认识到这一点,我们才能给予孩子一份成长过程中特别需要的宽容”。曾经看过这样一句话“学校是每个人可以犯错误的地方”,那么我想,老师就应该是能给予犯错误的学生最大宽容的人。“让孩子们学会从自己的差错中获得真知是教师的本分”。

如此看来,教育并非空口而谈,也不是高高在上,更不是遥不能及,只要我够真诚,有真爱;够善良,有宽容,那么,身为教师的我每一天都在与教育同行。

关于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后感 篇2

霍姆斯说:一本书最好的并不是它包含的思想,而是它提出的思想,正如音乐的美妙并不寄寓于它的音调,而在于我们心中的回响。

李希贵老师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用非常平实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一个他曾经实践过、经历过的小故事。每一个故事都能读出他对教育的独特感悟和思考,书中李希贵老师一再强调,“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教育本来挺简单,只是我们人为地把它搞复杂了。把孩子们当作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让校园里充满民主、平等,让老师、学生在校园里自由呼吸”,从而“到达心灵之花自由开放的生命田园”。“表扬学生要铺张,批评学生要吝啬。”多么朴实的语言,将教育这个让人觉得漫无边际的概念,用寥寥数言解释的淋漓尽致,我不由的为李老师的观点大鼓其掌。是啊,教育确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

最大限度的尊重学生的情感需求,尊重学生的学习差异,尊重学生的自我选择,这是教育的永恒。没有谁,因为身高不如姚明就自怨自艾,没有谁因为不如比尔盖茨就放弃自我。作为教师,我感觉教育应该像农民种庄稼一样,春天播下一粒种子,缺少水份为它浇水,长满杂草为它除草,遭遇病虫害为它洒药,缺少营养为它施肥,让它能在一个健康的条件下一天一天的长大,直到秋天收获果实,这期间我们不能拔苗助长。

记得那是一个开学季,五年级刚从外地转来一个学生,小姑娘比较聪明,但由于是外地生,带有很重的地方口音,学习起来英语还是有一定困难的,但其它学科比较起来还算可以,尤其是绘画特别出色,画起来的小动物都栩栩如生,画起来的人物都跟活了似的,与他人也不太合群,对班级的各项工作也不是很上心,积极性也不太高。于是利用活动课的时间,班上举行了一个小小的绘画比赛,此刻小姑娘的眼睛都充满了光芒,一下子找到的目标,我利用此次活动,大力表扬了她,在班上形成了向她学习的良好风气,小姑娘也感受到了大家的热情,以后各项工作都积极地参与其中,感受到了大家的温暖,与班上同学都融合在一起,慢慢地学习等各项工作都积极起来,直到现在她都已经毕业了,还时常到学校来看望曾帮助她的所有老师,感谢曾经地付出。作为老师这也是我们教育的最大魅力所在吧!所以每位教师都应该尊重每个学生,而我们在实施教育的时候,总是希望他们的教育对象按照自己期望的方向生长,更希望他们以最短的时间内成熟,不断地把自己的养分无私地输给他们,希望他们全部吸收并强壮起来。这也是我们要尊重的地方!

我们没有挖掘学生的潜力,反而尽力把他们塑造成另一个我们。我们要所有的孩子都朝着同一个目标发展,把本来一个个鲜活的个体雕刻成一具相同的模型。把本来丰富多彩的世界变成一个的塑像。书中说教育无痕,有效的教育是把教育目的隐藏起来的教育,是不动声色的教育。美好人性的塑造,并不需要什么高超的教育手法,融洽的氛围,和谐的人际关系,成年人的善良、民主、宽容、仁爱,这一切,就是美好人性生长的最适宜的土壤,失去了它们,任何教育都将是徒劳的。

放开孩子的手脚吧,让他们自己走路,也许他们能够更快地奔跑起来!

关于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后感 篇3

本书是山东省潍坊市教育局局长李希贵的呕心之作。全书共分四个篇章,由三条主线贯穿始终。一条主线是教学线,主要写语文教改的起因和过程。第二条主线是教育线,主要写作者的学生观的变化。第三条主线是管理线,主要写作者从管理一所学校到管理一个县的教育,进而到管理一个市的教育。这三条线都体现了人文化的管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在与学生、教师、学校的零距离共呼吸中,李希贵先生逐渐生成了自己的教育思想、信仰亦或追求,那就是“自由呼吸的教育”。把孩子们当作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让校园里充满民主、平等,让老师、学生在校园里自由呼吸”,从而“到达心灵之花自由开放的生命田园”。

把能够交给学生的活动组织权,全交给学生做,充分相信学生的潜能,结果学生把各项活动都搞得有声有色,老师每天要做的事情就是欣赏学生,欣赏他们的创造,欣赏他们的成果。

我觉得作为一名教师,除课本、教学用书和练习册外,更应该博览群书,心中没有渊博的知识怎么能够在课堂上旁征博引,引领学生进入知识的殿堂。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中有《寻找语文教学的原生态》一节。读罢该节,感触颇深,对我的语文教学很有启发。

“语文呀,你千万不要上语文老师的当,语文课上搞的那一套统统不顶用。”这是一位刚考入大学的学生给正在上高三的朋友写的一封信中的话。这封信深深刺痛了语文教师。我们整天忙忙碌碌,备课、批改作文、试题训练等,到头来瞎忙,净做的是无用功,有时还起反作用。这让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要会感到沮丧。为了改变语文教学,为了说服老师,身为校长的李希贵让两个初中生参加高三的语文考试。结果让教师们大吃一惊,他们的成绩接近或超过高三学生的平均水平。为什么初中学生和高三学生考分相差不大?原来是他们有自己的大量是阅读。中外名著,著名童话等都在他们的阅读范围,有了深厚的文化积淀,当然他们的语文成绩很好了。

这给我们语文教师一个启示,语文课讲得再好,那也只是教师的精彩表演,只有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多阅读,扩大知识面,加深文化积淀,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

陶渊明曾说他的学习方法是“好读书不求甚解”,“好读书”就是广泛博览群书,多看书,勤读书,读好书。这是语文学习的必由之路。“不求甚解”就是不要钻牛角尖,不要把文章搞得支离破碎,以设计习题,要从整体上把握学习。“好读书不解甚解”是语文学习的正确途径,然而现在语文教学恰恰走的是相反的道路:不读书,求甚解。这或许是当前语文教学的最大弊端。

想一想我自己不也正是这样教语文的吗?对一篇课文不厌其烦的分析,一篇课文用上两、三节课在所不惜,殊不知,学生宝贵的时光都被浪费掉了。学生的语文素养非但没有得到提高,而且应试能力也不会提高多少。

于是,在李希贵校长的领导下高密高一中开始了“语文实验室计划”。让学生从语文课堂上解放出来,进行大量的阅读。这是一个冒险的计划,有教师担心起来。事实证明,这样学习语文成效非常明显,学生的语文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

李希贵说,“一项改革只要触及了教育的真谛,只要接近了学生成长的规律,它没有理由失败。”

但愿我们也能从繁琐的分析讲解中解脱出来,让学生从繁重的作业堆里解脱出来,把学生的阅读当成重中之重,把时间还给学生,让我们的学生享受自由呼吸的教育!

关于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后感 篇4

霍姆斯说:一本书最好的并不是它包含的思想,而是它提出的思想,正如音乐的美妙并不寄寓于它的音调,而在于我们心中的回响。

李希贵老师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用非常平实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一个他曾经实践过、经历过的小故事。每一个故事都能读出他对教育的独特感悟和思考,书中李希贵老师一再强调,“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教育本来挺简单,只是我们人为地把它搞复杂了。把孩子们当作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让校园里充满民主、平等,让老师、学生在校园里自由呼吸”,从而“到达心灵之花自由开放的生命田园”。“表扬学生要铺张,批评学生要吝啬。”多么朴实的语言,将教育这个让人觉得漫无边际的概念,用寥寥数言解释的淋漓尽致,我不由的为李老师的观点大鼓其掌。是啊,教育确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

我感觉教育应该像农民种庄稼一样,春天播下一粒种子,缺少水份为它浇水,长满杂草为它除草,遭遇病虫害为它洒药,缺少营养为它施肥,让它能在一个健康的条件下一天一天的长大,直到秋天收获果实,这期间我们不能拔苗助长。

而教师在实施教育的时候,总是希望他们的教育对象按照自己期望的方向生长,更希望他们以最短的时间内成熟,不断地把自己的养分无私地输给他们,希望他们全部吸收并强壮起来。但是肥胖并不等于强壮,孩子们不一定会你给什么就吸收什么,他们总是挑自己喜爱的零食去吃,他们才不管有没有营养,营养均衡,协调搭配的问题,只要口感好就行。

书中提出,教育的本质是解放人—包括人的智力和心灵、思维和情感,而不是束缚人,压抑人,限制人。而我们现在的教育就像现代家庭中的独生子,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什么都帮他们做了,让他们享受一切成果,升旗仪式帮他们写稿,电脑比赛帮他们设计作品,让他们临模,演讲比赛帮他们修改文章,文章差到几乎由老师为他们重写,考试场上成了老师的刑场。

我们没有挖掘学生的潜力,反而尽力把他们塑造成另一个我们。我们要所有的孩子都朝着同一个目标发展,把本来一个个鲜活的个体雕刻成一具相同的模型。把本来丰富多彩的世界变成一个的塑像。书中说教育无痕,有效的教育是把教育目的隐藏起来的教育,是不动声色的教育。美好人性的塑造,并不需要什么高超的教育手法,融洽的氛围,和谐的人际关系,成年人的善良、民主、宽容、仁爱,这一切,就是美好人性生长的最适宜的土壤,失去了它们,任何教育都将是徒劳的。

放开孩子的手脚吧,让他们自己走路,也许他们能够更快地奔跑起来!

关于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后感 篇5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是一部轻松愉快的书,是一部教育智慧积厚流广的书。它很丰盈内容上到处洋溢着教育的美和对教育的反思,浓浓的教育美学与教育哲学两者一同把这本书滋养得丰富厚实。翻开它、心头涌起暖流、有如沐春风之感,这部书明晰了我头脑中活跃而纷乱的教育思想。

它摒弃了我对教育硬伤所在的错误看法,让对教育生活充满理想之美,产生一种新的体验、想象,与追问。透过那一个个活生生的案例文字结构,我看到了生命化教育的回归,看到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在校园的每个角落悄悄流淌。它安静地召唤我回到教育的源初、回到童心的居所、回到感动发生的地方。是它、让我重新想起并懂得尊重那些常常被我遗忘的一切。

李希贵老师之点睛妙语:

1、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

2、对一个人的成长而言,情感的种子总是播下的越早越好。

3、美好人性的塑造并不需要什么高超的教育手法,融洽的氛围、和谐的人际关系、成年人的善良、民主、宽容、仁爱,这一切就是美好人性生长的最适宜的土壤。失去了它们,任何教育都是徒劳。

4、当一个孩子感受到来自成人世界充分尊重的时候,依旧是他的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开始的时候,也就是一个人心智自觉开启的时候。这样的成长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的成长。

5、人在特定的年龄阶段就应该读特定的名家名作,一旦错过了这个阅读阶段,我们不但会失去阅读的愿望,而且也难以收到特定成长阶段所需要的“精神营养”。

6、把教师当作学校的主人。

7、可见,一个孩子对一门课程的喜爱,有时并不是基于课程本身的什么价值,而很可能是一些常常被老师们忽略的十分微小的细节。当孩子从细微之处感受到了老师真诚的爱,当孩子同样爱上了自己的老师,也就是孩子热爱这门学科,热爱学习的开始。

8、其实,一个人的成长除了同龄的伙伴互相影响之外,一定要有那么一两位亦师亦友的长者,用他们的人格,用他们的精神智慧,用他们宽阔的胸襟,用他们对后生真诚的欣赏和尊重,来引领年轻人开始漫漫的人生之旅。对一个成长中的生命来说,这无疑也是十分重要的。

在与学生、教师、学校的零距离共呼吸中,李希贵先生逐渐生成了自己的教育思想、信仰亦或追求,那就是“自由呼吸的教育”。在书中,李希贵先生曾一再强调,“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教育本来挺简单,只是我们人为地把它搞复杂了。把孩子们当作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让校园里充满民主、平等,让老师、学生在校园里自由呼吸”,从而“到达心灵之花自由开放的生命田园”。

如此睿智的分析,真让人爱不释手!与此书作伴,从阅读中我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活力与动力、心里好象开启了一扇朝向原野的窗户。阅读的同时自己也享受着良好的教育,感受人性光辉的沐浴。心灵因细腻而伟大。

要多读书,不仅要让学生多读书,作为老师更应多读书。李希贵老师在他的人生感言部分曾经谈到:我真正的学习生活是从读书开始的,我真正的教育人生也是从读书开始的。读书,使我顿悟了教育;教育,使我顿悟了人生。阅读不但可以改变教师匮乏、劳累、繁琐的人生状态,而且阅读积累得越多,越是给孩子们攀爬的阶梯搭建得更结实,更长远。多读教育理论书籍,广泛阅读名人著作,丰富自己的知识,历练自己的语言,使课堂教学更加精彩。

是啊,一个老师如果没有丰富的知识,那么他的课一定非常的乏味,那如何去吸引他的学生?读到这,不禁想起自己,上学的时候,还经常读读小说,散文。自从毕业工作后,每天忙于工作,即使有些时间,也只是翻翻报纸,杂志,再无心去认真读书了。因为所教的科目是体育,有时也自认为读不读书无所谓。读了李希贵老师的书,想想现在的体育教学,其实很多的考题并不只是局限于书本。体育教学的很多方面都是和我们的生活,文化思想密切相关。而要及时的全面的了解这些,就需要我们多读书,不断的扩充自己的知识面。这样,在上课时,老师就不用总是枯燥的讲知识点,这其实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好方法。

感谢李希贵老师的这本书它让我更好地领会了教育哲学教育美学和教育之诗!作为教师,一定要自己对自己负责任,把精力放在提高自身专业水平上,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多读书,多研究,保持对教育的热情和干劲,这样才会使自己的教育生命长青!

关于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后感 篇6

我从事教育将有10个年头了,韩愈说的“传道、授业、解惑也”,常常在我耳旁响起,可时代发展到今日,教师不能只是“教书匠”,更应是心灵的“引路人”,“授人以鱼,更应授人以渔”,诸如此类至理名言,更是随处可见,可是,现在的学生到底要的是怎样的教育呢?我也一直在思索着。

第一次接触《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时,我便被吸引住了,可以说是看第一段文字时就被李局长的真诚与朴实吸引住了:“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李希贵”是啊,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是孩子呢,对孩子多一份宽容,就让孩子多一份希望。

边读书,边让我佩服起李局长来,他是真正的用“心”在做教育,真正的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未来发展着想,我想能成为李校长的学生一定是幸运的,更是幸福的,可以“自由呼吸”。还有一点在李校长身上也深深的体现出来了,那就是“方法总比困难多”,李校长在教育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我想我们很多老师也一定遇到过,可是,往往是草草了事,没有为学校、为孩子真正解决过。

他向你讲述自己的童年、当学生、为人师、做校长、当局长的成长过程,讲述在成长中对自己影响最深的人和事,讲述自己教育实践中的生动案例以及感悟;他向你讲述自己的人生哲学、教育理想、对教育本质的认识;讲自己在读教育这本大书中不断探索,进入比较满意的人生境界……没有高深的“理论”“体系”“架构”,更没有居高临下的姿态。理论也好,理念也好,都不是游离于生活、教育、实践之外,而是水乳交融于一个个生动的、具体的、感人的典型事例之中。一切都是那么实实在在、明明白白,言之有理又情有所依。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我想起了陶行知。作者的真诚、真挚,那不懈地追求真理的精神和服膺教育规律的科学态度,再次深深地打动了我。《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拓出的是一条回归教育本源之路。“我真正的学习生活是从读书开始的。我真正的教育人生也是从读书开始的。读书。使我顿悟了教育,也顿悟了人生。”——摘自《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

书中,李希贵老师一再强调,“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教育本来挺简单,只是我们人为地把它搞复杂了。把孩子们当作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让校园里充满民主、平等,让老师、学生在校园里自由呼吸”,从而“到达心灵之花自由开放的生命田园”。而反思我们的教育,为了所谓的提高学生成绩,我们只顾眼前的利益,把学生大量的时间用在机械重复的练习上,课堂上大量的讲解挤占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老师非常认真的在告诉学生真理,结果呢?老师的辛勤付出换来的是学生学习兴趣的丧失。书中有这样一句话“什么时候孩子们在我们的课堂上学会独立思考了,什么时候孩子们能够探寻属于自己的答案了,我们的教育也就成功了。”这句话很有道理,我们老师的任务不应该是告诉学生真理,而应该是引导学生去发现真理。

“多一把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一直以来,我们评价学生的标准是什么?除了成绩,还是成绩,就是有些学校加入了一些活动、表现、文明等等,也只不过给成绩当当陪衬而已,最终还是成绩说了算,成绩好的学生就是优秀的学生,就是拔尖的学生。我们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承认社会的多元化,但我们却始终以“成绩”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这就如同我们希望用一个模子塑造出千姿百态的产品,其结果可想而知。李希贵老师在书中说:“学会用生态的、多元的观点来看我们的孩子,我们就会发现大树有大树的风采,小草也有小草的魅力。地球正因为生物的多样性,才显得如此生机勃勃、如此美轮美奂。”不要再用单一的学习成绩去评价每个学生,尊重孩子的个性、特长,为孩子提供自由广阔的发展空间,让孩子的精神生命能够自由呼吸。通过我们的学校教育,让学生充满自信,这是我们每一个做教师的责任。

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难免会碰到一些成绩不好,又不遵守纪律的学生,说实话,这些学生很让老师头疼,有时候像

“你还上吗?赶快回家吧﹗”之类的气话也会用在这些学生身上,书中有一段话让我感触颇深,“不要用成年人的是非观念来判断学生,不要轻易使用道德的标尺来衡量学生。在教师的心目中,不应该有坏学生,只可能有心理不健康的学生。因为,如果你讨厌你的'学生,那么你的教育还没有开始,实质上就已经结束。”

李希贵老师的很多重要的管理思想对我的启发也很大。“让每一个人都感到自己重要”,“让教育从细节入手”,“管理管理,只有管没有理,是不能叫做管理的。每一个被管理者都是活生生的个体,你不把被管理者放在应有的位置上尊重他们,理解他们,甚至热爱他们,你的管理就不会有太大的成效。”,“作为管理者,我们通常最关注的是制定各种‘规定’和严格贯彻这些‘规定’,却常常忽略了应该如何把这些‘规定’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进而形成习惯。”。想想我们平时的管理,在我们的制度中多数都是“不许”、“禁止”之类的话语,对于违反规定的学生,我们也多数是对他们进行严格的批评与惩戒,有时甚至是不问青红皂白,应该说我们的制度让孩子们没有了自由。如果我们能从细节入手,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律,把“规定”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没有那么多的“不许”与“禁止”,我们的校园不是更和谐吗?

李希贵老师在他的人生感言部分曾经谈到:我真正的学习生活是从读书开始的,我真正的教育人生也是从读书开始的。读书,使我顿悟了教育;教育,使我顿悟了人生。阅读不但可以改变教师匮乏、劳累、繁琐的人生状态,而且阅读积累得越多,越是给孩子们攀爬的阶梯搭建得更结实,更长远。作为一名教师,除课本、教学用书和练习册外,更应该博览群书,心中没有渊博的知识怎么能够在课堂上旁征博引,引领学生进入知识的殿堂?多读教育理论书籍,广泛阅读名人著作,丰富自己的知识,历练自己的语言,使课堂教学更加精彩。这一世人皆知的道理,就看谁能坚持做到,做到了,就能让自己在教育工作中自由顺畅地呼吸。

总之,《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是一本好书,让我从中受到了很多启发。最后,引用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话作为结束语吧,“一本书最好的并不是它包含的思想,而是它提出的思想,正如音乐的美妙并不寄寓于它的音调,而在于我们心中的回响。”

关于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后感 篇7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是当代教育家李希贵在新课程背景下奉献给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新作。书中把自己多年来教育实践中的一些原生态的东西提供给读者。读完此文,我深深地被作者对教育的真诚,真挚,不懈地追求真理的精神和探寻教育教学规律的科学态度所感动。

"让每一个人都感到自己重要"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管理管理,只有管没有理,是不能叫做管理的。每一个被管理者都是活生生的个体,你不把被管理者放在应有的位置上尊重他们,理解他们,甚至热爱他们,你的管理就不会有太大的成效。"这是老师对"管理"一词的诠释。作文一名小学班主任,在教育管理工作中,我面队的是一群没有多大自控能力的孩子,正是这些孩子们对世事似懂非懂的时候,因此,在我们进行班级管理时,对每一位学生的尊重就成了一个重要的前提。其实,不管是多大的孩子,他都需要尊重,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大班级管理中来,让他们都感到自己重要,这会使我们的教育和管理事半功倍。只有树立了这样的思想,抛弃以权压人的传统管理理念,才能使我们的教育焕发生命的活力,实现真正自由呼吸的教育。

在书中,李校长就明确地告诉读者们,学生语文的学习,要尊重学生自己的选择和张扬学生的个性,他是通过"语文实验室计划"和"自修楼里自主学习"来实现上述目标的,而且成果非常喜人,学生对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也显著提高,最主要的是为学生一生的发展铺下了坚实的地基,让学生永远站在高处统领全局而立于不败之地。

李校长讲的是高中,小学同样适应。让孩子广泛地阅读,在他们丰富多彩的儿童世界里,有着自己懵懂的感悟,在他们无忧无虑的童年中,有着自己对世事的评判和积淀。苏霍姆林斯基说:"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没有阅读,就没有帆,也没有风。阅读就是独立地在知识的海洋里航行。"

读到《有比抓小偷更重要的事》,我心灵的震撼非常强烈。作为教师在教学生涯中,我们谁都碰到过类似的事情,而且这种事情总让我们左右为难:如果揪出"小偷"无疑可以在班级中起到杀鸡儆猴的作用,但是这样做又担心会伤害孩子以及家长的自尊心,况且很多孩子只是觉得好玩并没有意识到"偷"的严重性;任其不管又没办法对失者交待,更怕在班级中形成不良的风气。

孩子是单纯,稚嫩,有着独特人格的群体,他们需要关心,呵护,帮助,更需要尊重。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就是让学生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作为老师,我们应该了解,尊重学生,对学生的过错不要妄加责骂,挖苦,嘲讽,而应宽容,理解,呵护学生。老师的话语应是催人奋进,激发向上的,如同和风细雨,春日阳光般地撒在学生的心田里。

作为教师的我们,在学习,享用李希贵先进的教育理念的同时,最重要的是继续尝试,在尝试中反思,在反思中升华,不断丰富,拓展李希贵的教育理念,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做教育的人,一个真正懂教育的人。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1000字延伸阅读

为了自由呼吸教育读后感1000字合集


当我们阅读一篇文章或书籍后,将内心所想写下来的文章,可以成为读后感。作者的作品读过之后会一直留在人的心里。对一篇作品,写体会时不能面面俱到,应写自己读后在思想上、行动上的变化。那我们要怎么样去写作品的读后感?或许你正在查找类似"为了自由呼吸教育读后感"这样的内容,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你能喜欢!

为了自由呼吸教育读后感(篇1)

早就听说过李希贵老师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这本书,刚好办公室集体阅读的书目正是此,这正符合我愿。

看书前,我一直在想什么样的教育是自由呼吸的教育?李希贵老师又是用什么神奇的力量塑造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呢?怀着几分疑问,也怀着几分求知的迫切,我认真畅读了这本珍贵的教育专着,从中感悟到教育的自由原来是这般不易和美妙,李希贵老师就是这样用心、用情、用爱、用智慧创造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

在《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这本书中,字里行间充满了教育的智慧,没有空洞的理论,也没有呆板的说教,李希贵老师用朴实而真挚的语言,创造了一部教育专着,从题目到内容,无不折射出一位教育家、改革家教育教育智慧的风采。

书中又这样一句话“最大限度的尊重学生的情感需求,尊重学生的学习差异,尊重学生的自我选择,这是教育的永恒!”每一个学生都有与众不同的地方,尊重了孩子的个性,也就意味着为孩子提供了自由广阔的发展空间,也就意味着孩子的精神生命能够自由呼吸。李希贵老师的“语文试验计划”之所以能成功,主要是他充分尊重了学生的选择。对孩子多一份尊重,我们就不会让生动活泼的孩子,按我们老师的想法做他们根本不喜欢做的事;对孩子多一份尊重,当我们老师有错时,是完全可以向学生道歉的;对孩子多一份尊重,我们就不会剥夺学生自己的时间,侵占学生自我发展的空间。尊重是相互的,你尊重孩子了,孩子心又怎么会不尊重你呢?

教育本来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只是我们人为的把它搞复杂了。如果把孩子们当做一个个生动活泼的人来看待,让孩子在校园里自由呼吸,教育就不会有多少问题了。

一本书的容量是有限的,但李希贵老师的教育理念给我的启迪却是无限的,作为一名小学教师的我,在享用他先进的教育理念的同时,最重要的是继续尝试,在尝试中反思,在反思中升华,用心读书,用心做事,用心做人,使自己成为一名真正做教育的人,一个珍重懂教育的人,一个在教育中“自由呼吸”的灵者!

为了自由呼吸教育读后感(篇2)

读《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后感800字:

教育,总是让人感觉是那么远大又似沉重的话题,能让教育自由呼吸,那是多么令人向往啊!最初也是这个原因,吸引我要认真读一读《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走进李希贵老师的教育课堂,深深的感到:原来教师可以这般自由,学生也可以这样自由,如此自由的教师和学生,怎会没有教育的自由呼吸呢?

“教育”,这个内容好像有点大了。是啊,虽然自己是教师,可真的一直不敢轻言教育,总感觉“教育”是领导者的事儿,而自己只是从事着与教育有关的一份工作而已。但李希贵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让我觉得,我所从事的不是与教育有关,而是就是教育!

“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就是这句话,让自己瞬间有份感动和责任,有点微微波澜和“蠢蠢欲动”。虽然我知道真爱和宽容背后的辛苦和付出,但我还是庆幸自己在教育的轨道上不曾脱轨。

“一个孩子对一门课程的喜爱,有时并不是基于课程本身的什么价值,而很可能是一些常常被老师们忽略的十分微小的细节。当孩子从细微之处感受到了老师真诚的爱,当孩子同样爱上了自己的老师,也就是孩子热爱这门学科、热爱学习的开始”,身为教师,对教育的万分热爱和忠诚,不如对学生的十分真心和爱护更有意义!

“教育有时就是这样奇怪:我们耗尽心血和时间经营的——例如课堂教学中老师苦心孤诣的讲解辅导——很快就会被孩子们忘掉,而我们无意中播下的种子,却在孩子生命的原野里长成了一棵大树,让他们受益终身。每一位善于思考的老师,都应当反思自己的教育生活:我们究竟该怎样把这种‘有意的’教育和‘无意的’教育结合起来”。读后感·真所谓“言传不如身教”,绞尽脑汁追寻课堂环节的完美,不如身体力行,潜移默化,给学生一份本真的生活课堂,真爱为基础的“无心插柳”怎能不是“柳成荫”呢?

“其实,学生成长道路上的错误,就像学习走路的幼儿跌跟头,绝大部分和道德品质并没有多大关系。认识到这一点,我们才能给予孩子一份成长过程中特别需要的宽容”。曾经看过这样一句话“学校是每个人可以犯错误的地方”,那么我想,老师就应该是能给予犯错误的学生最大宽容的人。“让孩子们学会从自己的差错中获得真知是教师的本分”。

如此看来,教育并非空口而谈,也不是高高在上,更不是遥不能及,只要我够真诚,有真爱;够善良,有宽容,那么,身为教师的我每一天都在与教育同行。

为了自由呼吸教育读后感(篇3)

霍姆斯说:一本书最好的并不是它包含的思想,而是它提出的思想,正如音乐的美妙并不寄寓于它的音调,而在于我们心中的回响。

李希贵老师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用非常平实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一个他曾经实践过、经历过的小故事。每一个故事都能读出他对教育的独特感悟和思考,书中李希贵老师一再强调,“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教育本来挺简单,只是我们人为地把它搞复杂了。把孩子们当作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让校园里充满民主、平等,让老师、学生在校园里自由呼吸”,从而“到达心灵之花自由开放的生命田园”。“表扬学生要铺张,批评学生要吝啬。”多么朴实的语言,将教育这个让人觉得漫无边际的概念,用寥寥数言解释的淋漓尽致,我不由的为李老师的观点大鼓其掌。是啊,教育确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

我感觉教育应该像农民种庄稼一样,春天播下一粒种子,缺少水份为它浇水,长满杂草为它除草,遭遇病虫害为它洒药,缺少营养为它施肥,让它能在一个健康的条件下一天一天的长大,直到秋天收获果实,这期间我们不能拔苗助长。

而教师在实施教育的时候,总是希望他们的教育对象按照自己期望的方向生长,更希望他们以最短的时间内成熟,不断地把自己的养分无私地输给他们,希望他们全部吸收并强壮起来。但是肥胖并不等于强壮,孩子们不一定会你给什么就吸收什么,他们总是挑自己喜爱的零食去吃,他们才不管有没有营养,营养均衡,协调搭配的问题,只要口感好就行。

书中提出,教育的本质是解放人—包括人的智力和心灵、思维和情感,而不是束缚人,压抑人,限制人。而我们现在的教育就像现代家庭中的独生子,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什么都帮他们做了,让他们享受一切成果,升旗仪式帮他们写稿,电脑比赛帮他们设计作品,让他们临模,演讲比赛帮他们修改文章,文章差到几乎由老师为他们重写,考试场上成了老师的刑场。

我们没有挖掘学生的潜力,反而尽力把他们塑造成另一个我们。我们要所有的孩子都朝着同一个目标发展,把本来一个个鲜活的个体雕刻成一具相同的模型。把本来丰富多彩的世界变成一个的塑像。书中说教育无痕,有效的教育是把教育目的隐藏起来的教育,是不动声色的教育。美好人性的塑造,并不需要什么高超的教育手法,融洽的氛围,和谐的人际关系,成年人的善良、民主、宽容、仁爱,这一切,就是美好人性生长的最适宜的土壤,失去了它们,任何教育都将是徒劳的。

放开孩子的手脚吧,让他们自己走路,也许他们能够更快地奔跑起来!

为了自由呼吸教育读后感(篇4)

一本书,打开了思维的空间,曾几何时,未静下心来完整地看完一本书了。也只有《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让我好奇不断,惊喜不断。入行也有七八年了,对教育的认知还真是没有过深入的思考,是你帮我打开了深思教育的窗。

是你让我知晓,教育的真谛在于人的发展。人的发展,不是车间生产商品,每一个人都有其特性,没有好坏之分、没有优劣之分、没有高低之分,因为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每一个人都有其个性,不能千篇一律地去评价一个人,不能拿一把成绩的尺子去衡量每一个学生,有的学生善于学习、有的学生善于画画、有的学生善于设计、有的学生善于组织。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属于他自己的人生,教育是为了让每一个学生去发掘自己的闪光点,去发掘自己的独有的人生潜能,掌握自我提升的核心素养,而不是千篇一律地培养考试机器。那么在现实的德育管理之中,面对犯错了的学生不是一味地批评惩戒,而应以平等的身份去处理,弄清来龙去脉,找到错误行为产生的根本原因,而不是表面原因,让犯错了的学生心服口服地接受教育。面对品困生,更应该要有耐心、爱心、细心,因为他们的发展更需要教师的关注与引领,更需要家校教育的结合,更需要设身处地地换位思考,只有平等的教育才能对应尊重的教育,只有尊重的教育才能发展为自由呼吸的教育。

是你让我知晓,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只要肯给学生发挥的舞台,再难的问题抛给学生,总有意想不到的答案;再难的活动,只要交给学生,总有出奇的效果。在你的世界里,我看到了校园里整个都是学生的舞台,学生自己设计考评制度、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的班级、学生自己进行自修课堂,好生热闹,好生自由,就行拥抱自然的呼吸,舒畅省人。教育就是要回归本位,以人为本,让学生自己呼吸教育的内涵,让学生自己去品尝教育的酸甜苦辣,那样的感受才是深刻的、那样的思考才是深化的、那样的收获才是铭记的、那样的成长才是自由的。回到我的世界,少点指手画脚,多点你们自己来,胆子要大点,小学生也是完全可以探索自由呼吸的教育的,一次次亲子活动,小学生的智慧就会迸发,一次次树叶贴画活动,小学生的美妙世界会让我惊叹,只有让学生的思维自由了,教育的发展才会百花齐放,自由不代表放纵,自由是为了更好的发展。

也是你让我懂得阅读真的很重要。很欣赏你对儿子的启发教育,那么小,已博览群书;那么小,已会洞察秋毫;那么小,思维已深邃到不可及。通过看书,可以去到自己去不了的地方;通过看书,可以想到自己想不到的世界;通过看书,可以与古人对话,与未来畅聊。读书需要大脑的深入思考,比其它信息传递对于人的思维深度都要高,读了再写,那就更好了,它可以活化为自己的思想,让我们一起阅读下去吧。

为了自由的呼吸,愿解开思维的枷锁,放飞思维的空间,让我们一起在教育的路上越走越自由。

为了自由呼吸教育读后感(篇5)

本书是山东省潍坊市教育局局长李希贵的呕心之作。全书共分四个篇章,由三条主线贯穿始终。一条主线是教学线,主要写语文教改的起因和过程。第二条主线是教育线,主要写作者的学生观的变化。第三条主线是管理线,主要写作者从管理一所学校到管理一个县的教育,进而到管理一个市的教育。这三条线都体现了人文化的管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在与学生、教师、学校的零距离共呼吸中,李希贵先生逐渐生成了自己的教育思想、信仰亦或追求,那就是“自由呼吸的教育”。把孩子们当作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让校园里充满民主、平等,让老师、学生在校园里自由呼吸”,从而“到达心灵之花自由开放的生命田园”。

把能够交给学生的活动组织权,全交给学生做,充分相信学生的潜能,结果学生把各项活动都搞得有声有色,老师每天要做的事情就是欣赏学生,欣赏他们的创造,欣赏他们的成果。

我觉得作为一名教师,除课本、教学用书和练习册外,更应该博览群书,心中没有渊博的知识怎么能够在课堂上旁征博引,引领学生进入知识的殿堂。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中有《寻找语文教学的原生态》一节。读罢该节,感触颇深,对我的语文教学很有启发。

“语文呀,你千万不要上语文老师的当,语文课上搞的那一套统统不顶用。”这是一位刚考入大学的学生给正在上高三的朋友写的一封信中的话。这封信深深刺痛了语文教师。我们整天忙忙碌碌,备课、批改作文、试题训练等,到头来瞎忙,净做的是无用功,有时还起反作用。这让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要会感到沮丧。为了改变语文教学,为了说服老师,身为校长的李希贵让两个初中生参加高三的语文考试。结果让教师们大吃一惊,他们的成绩接近或超过高三学生的平均水平。为什么初中学生和高三学生考分相差不大?原来是他们有自己的大量是阅读。中外名著,著名童话等都在他们的阅读范围,有了深厚的文化积淀,当然他们的语文成绩很好了。

这给我们语文教师一个启示,语文课讲得再好,那也只是教师的精彩表演,只有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多阅读,扩大知识面,加深文化积淀,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

陶渊明曾说他的学习方法是“好读书不求甚解”,“好读书”就是广泛博览群书,多看书,勤读书,读好书。这是语文学习的必由之路。“不求甚解”就是不要钻牛角尖,不要把文章搞得支离破碎,以设计习题,要从整体上把握学习。“好读书不解甚解”是语文学习的正确途径,然而现在语文教学恰恰走的是相反的道路:不读书,求甚解。这或许是当前语文教学的最大弊端。

想一想我自己不也正是这样教语文的吗?对一篇课文不厌其烦的分析,一篇课文用上两、三节课在所不惜,殊不知,学生宝贵的时光都被浪费掉了。学生的语文素养非但没有得到提高,而且应试能力也不会提高多少。

于是,在李希贵校长的领导下高密高一中开始了“语文实验室计划”。让学生从语文课堂上解放出来,进行大量的阅读。这是一个冒险的计划,有教师担心起来。事实证明,这样学习语文成效非常明显,学生的语文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

李希贵说,“一项改革只要触及了教育的真谛,只要接近了学生成长的规律,它没有理由失败。”

但愿我们也能从繁琐的分析讲解中解脱出来,让学生从繁重的作业堆里解脱出来,把学生的阅读当成重中之重,把时间还给学生,让我们的学生享受自由呼吸的教育!

为了自由呼吸教育读后感(篇6)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是当代教育家李希贵在新课程背景下奉献给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新作。书中把自己多年来教育实践中的一些原生态的东西提供给读者。读完此文,我深深地被作者对教育的真诚,真挚,不懈地追求真理的精神和探寻教育教学规律的科学态度所感动。

"让每一个人都感到自己重要"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管理管理,只有管没有理,是不能叫做管理的。每一个被管理者都是活生生的个体,你不把被管理者放在应有的位置上尊重他们,理解他们,甚至热爱他们,你的管理就不会有太大的成效。"这是老师对"管理"一词的诠释。作文一名小学班主任,在教育管理工作中,我面队的是一群没有多大自控能力的孩子,正是这些孩子们对世事似懂非懂的时候,因此,在我们进行班级管理时,对每一位学生的尊重就成了一个重要的前提。其实,不管是多大的孩子,他都需要尊重,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大班级管理中来,让他们都感到自己重要,这会使我们的教育和管理事半功倍。只有树立了这样的思想,抛弃以权压人的传统管理理念,才能使我们的教育焕发生命的活力,实现真正自由呼吸的教育。

在书中,李校长就明确地告诉读者们,学生语文的学习,要尊重学生自己的选择和张扬学生的个性,他是通过"语文实验室计划"和"自修楼里自主学习"来实现上述目标的,而且成果非常喜人,学生对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也显著提高,最主要的是为学生一生的发展铺下了坚实的地基,让学生永远站在高处统领全局而立于不败之地。

李校长讲的是高中,小学同样适应。让孩子广泛地阅读,在他们丰富多彩的儿童世界里,有着自己懵懂的感悟,在他们无忧无虑的童年中,有着自己对世事的评判和积淀。苏霍姆林斯基说:"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没有阅读,就没有帆,也没有风。阅读就是独立地在知识的海洋里航行。"

读到《有比抓小偷更重要的事》,我心灵的震撼非常强烈。作为教师在教学生涯中,我们谁都碰到过类似的事情,而且这种事情总让我们左右为难:如果揪出"小偷"无疑可以在班级中起到杀鸡儆猴的作用,但是这样做又担心会伤害孩子以及家长的自尊心,况且很多孩子只是觉得好玩并没有意识到"偷"的严重性;任其不管又没办法对失者交待,更怕在班级中形成不良的风气。

孩子是单纯,稚嫩,有着独特人格的群体,他们需要关心,呵护,帮助,更需要尊重。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就是让学生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作为老师,我们应该了解,尊重学生,对学生的过错不要妄加责骂,挖苦,嘲讽,而应宽容,理解,呵护学生。老师的话语应是催人奋进,激发向上的,如同和风细雨,春日阳光般地撒在学生的心田里。

作为教师的我们,在学习,享用李希贵先进的教育理念的同时,最重要的是继续尝试,在尝试中反思,在反思中升华,不断丰富,拓展李希贵的教育理念,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做教育的人,一个真正懂教育的人。

为了自由呼吸教育读后感(篇7)

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一个人如果能把读书当作生活中的一大乐趣,我坚信,这样一定会让心灵融入知识的海洋,让知识融入生命的历程,在人生的路上,去发现比海洋更广阔的心灵空间,去探索比宇宙更深邃内心世界。

正因如此,我坚持着读书,享受着读书的乐趣,在假期中,我阅读了许多书,其中我细细品读了李希贵老师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这本书,感到教育确实需要点“自由”了。

因为一直在教育工作岗位上,常常会思考一些关于教育的问题,韩愈的“传道、授业、解惑也”,常常在耳边响起,可时代发展到今日,教师不能只是教书匠,更应是心灵的引路人,“授之以鱼,更应授之以渔”,我一直在思索着。

李希贵老师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用十分平实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一个他以前实践过、经历过的小故事,每一个故事都能读出他对教育的独特感悟和思考。

书中,李希贵老师一再强调“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教育本来挺简单,只是我们人为地把它搞复杂了。把孩子们当作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让校园充满民主、平等、让老师、学生在校园里自由呼吸”,从而“到达心灵之花自由开放的生命田园。”多么朴实的语言,将教育这个让人觉得漫无边际的概念,用寥寥数言解释的淋漓尽致,我不由得为李老师的观点鼓掌,是啊,教育确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

反思多年来自己的教育历程,重新审视教育,我感觉教育就应像土地一样,春天播下一粒种子,缺少水份就为它浇水,长满杂草就为它除草,遭遇病虫害就为它洒药,缺少营养就为它施肥,让它能在一个健康的环境下一天天长大,直到秋天收获果实。

书中提出,教育的本质是解放人,包括人的智力和心灵、思维和情感,而不是束缚人,压抑人,限制人。

我们没有挖掘学生的潜力,反而尽力把他们塑造成另一个我们。我们要所有的孩子都朝着同一个目标发展,把本来一个个鲜活的个体雕刻成千人一面的丧失个性的木偶,作文把本来丰富多彩的世界变成一个个塑像,书中说教育无痕,有效的教育是把教育目的隐藏起来的教育,是不动声色的教育,完美人性的塑造,并不需要什么高超的教育手法,融洽的氛围,和谐的人际关系,成年人的善良、民主、宽容、仁爱,这一切,就是完美人性生长的最适宜的土壤,失去了它们,任何教育都是徒劳的。

当一个孩子感受到来自成人世界充分尊重的时候,也就是他的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开始的时候,也就是一个人的心智自觉开启的时候,一个孩子对一门课程的喜爱,有时并不是基于课程本身的什么价值,而很可能是些常常被我们忽略的十分微小的细节,当孩子从细微之处感受到了老师真诚的爱,当孩子同样爱上了自己的老师,也就是孩子热爱这门学科热爱学习的开始。

放开孩子的手脚吧,让他们自由走路,也许他们能够更快地奔跑起来,让我们走出为了教育而教育的误区,其实教育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把简单的事情坚持做好,就是不简单。

为了自由呼吸教育读后感(篇8)

霍姆斯说:一本书最好的并不是它包含的思想,而是它提出的思想,正如音乐的美妙并不寄寓于它的音调,而在于我们心中的回响。

李希贵老师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用非常平实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一个他曾经实践过、经历过的小故事。每一个故事都能读出他对教育的独特感悟和思考,书中李希贵老师一再强调,“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教育本来挺简单,只是我们人为地把它搞复杂了。把孩子们当作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让校园里充满民主、平等,让老师、学生在校园里自由呼吸”,从而“到达心灵之花自由开放的生命田园”。“表扬学生要铺张,批评学生要吝啬。”多么朴实的语言,将教育这个让人觉得漫无边际的概念,用寥寥数言解释的淋漓尽致,我不由的为李老师的观点大鼓其掌。是啊,教育确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

最大限度的尊重学生的情感需求,尊重学生的学习差异,尊重学生的自我选择,这是教育的永恒。没有谁,因为身高不如姚明就自怨自艾,没有谁因为不如比尔盖茨就放弃自我。作为教师,我感觉教育应该像农民种庄稼一样,春天播下一粒种子,缺少水份为它浇水,长满杂草为它除草,遭遇病虫害为它洒药,缺少营养为它施肥,让它能在一个健康的条件下一天一天的长大,直到秋天收获果实,这期间我们不能拔苗助长。

记得那是一个开学季,五年级刚从外地转来一个学生,小姑娘比较聪明,但由于是外地生,带有很重的地方口音,学习起来英语还是有一定困难的,但其它学科比较起来还算可以,尤其是绘画特别出色,画起来的小动物都栩栩如生,画起来的人物都跟活了似的,与他人也不太合群,对班级的各项工作也不是很上心,积极性也不太高。于是利用活动课的时间,班上举行了一个小小的绘画比赛,此刻小姑娘的眼睛都充满了光芒,一下子找到的目标,我利用此次活动,大力表扬了她,在班上形成了向她学习的良好风气,小姑娘也感受到了大家的热情,以后各项工作都积极地参与其中,感受到了大家的温暖,与班上同学都融合在一起,慢慢地学习等各项工作都积极起来,直到现在她都已经毕业了,还时常到学校来看望曾帮助她的所有老师,感谢曾经地付出。作为老师这也是我们教育的最大魅力所在吧!所以每位教师都应该尊重每个学生,而我们在实施教育的时候,总是希望他们的教育对象按照自己期望的方向生长,更希望他们以最短的时间内成熟,不断地把自己的养分无私地输给他们,希望他们全部吸收并强壮起来。这也是我们要尊重的地方!

我们没有挖掘学生的潜力,反而尽力把他们塑造成另一个我们。我们要所有的孩子都朝着同一个目标发展,把本来一个个鲜活的个体雕刻成一具相同的模型。把本来丰富多彩的世界变成一个的塑像。书中说教育无痕,有效的教育是把教育目的隐藏起来的教育,是不动声色的教育。美好人性的塑造,并不需要什么高超的教育手法,融洽的氛围,和谐的人际关系,成年人的善良、民主、宽容、仁爱,这一切,就是美好人性生长的最适宜的土壤,失去了它们,任何教育都将是徒劳的。

放开孩子的手脚吧,让他们自己走路,也许他们能够更快地奔跑起来!

为了自由呼吸教育读后感(篇9)

什么是教育?韩愈说的"传道、授业、解惑也",常常在耳旁响起,可时代发展到今日,教师不能只是"教书匠",更应是心灵的"引路人","授人以鱼,更应授人以渔",可是,处于一线的老师,到底缺什么呢?我也一直在思索着。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原以为所谓的教育类专著大都是一些熬成了"家"的人编排的许多深奥且空洞的理论,一向嗤之以鼻。读教育家李希贵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方后悔自己其实曾错过了无数的收获与感动。

在《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的一书的字里行间充满着智慧,李先生用最朴实的语言,用一个个生动的、亲历的教育案例,展现了他的心路历程。揭示了教育教学的本质规律。在书中,李先生紧紧抓住三条主线:一条线是教学线,主要写语文教改的起因和过程。第二条线是教育线,主要写了作者的学生观的变化。第三条线是管理线。

一、善于读书,使人明智

前苏联作家高尔基说过:"凡是我所有的好东西,都要归功于书。"我国也自古就有"读书改变命运"的说法,李希贵老师的人生历程或许能作为这些话的映证。从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怎样培养真正的人》,到松下幸之初的《经营人生的智慧》;()从约翰·基西克的《理解艺术》,到玛丽?凯的《掌握人性的管理》……从教育理论专著到别类书籍,李老师从不同种类的艺术中挖掘出教育的思想,将其用于教学、教育、管理。也正是有了这些思想,李老师从独善其身到兼济天下,他大师的成长经历,告诉每一个孩子和每一位家长: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

二、善于悟道,创新出彩

悟,奠定了他的教育理想的"底色",最可贵的则是其中闪耀的人文思想的火花。正如他所言:"长期以来,训练代替不了积累,没有大量的诵读、涵咏、感悟和体验,水平便不可能提高。"他指出:"不好‘读书’,而好‘甚解’正是当前教学的最大弊端。"他的"每天十分钟"让阅读成了孩子们生命中的一部分,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孩子们切实拥有了语文学习的自主权和阅读选择权,他还提倡"说你想说的,写你想写的,让写作成为情感的一种自然的表达方式,成为生活的一种真实的需要。"因为他相信,"一项改革只要触及了教育的真谛,只要接近了学生成长的规律,它没有理由失败!"

在教育中,他深刻反思了自己学生观的渐变过程,那是一个在无数次错误和失败中摸索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与大师对话,从阅读中汲取养分的过程。正是一颗好学又善于深思的心灵,让他一步步将"以人为本"的思想全面地融入自己的学生观中。他眼中的学生是天真可爱的,有灵性、有梦想的一群;他们会常常犯错,常常摔跟头,但在错误中成长、在摔倒后爬起来是他们必须学习的功课;他们的心灵美丽而稚嫩,需要我们去呵护、去理解;他们有自己的生活空间,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容不得我们贸然闯入……他们的身上都流淌着渴望尊重、渴望认可、追求公平、追求自主的血液,而这些恰恰是教育得以萌芽的种子。那就是用情感改变一个孩子的心。

三、善于改革,无所畏惧

他注重经营学校文化,在高密四中提出了"永不屈服"、在高密一中提出了"为四十岁做准备"的极具个性化的校训,以振奋师生的斗志,内化为每一个人的生命动力。他始终站在学生和教师的角度思考问题,经常思考教育应给学生留下什么?提倡民主从课堂开始,着力造就一个"选择的校园",给学生创造更多的"第一次",哪里闪光就打造哪里,让学生在校园里"自由呼吸"。对于一位校长而言,成就教师与成就学生一样重要,因为"教师以什么样的心态理解生活,就将以什么样的方式对待教学",在当代的中国,让师生们在考试的重压下自由地呼吸、自主地发展才是需要永恒探索的课题。

在管理中,他以营造"自由呼吸的教育"为使命,进行了一系列领潮流之先的探索。首先,他明确指出,"教育不需要‘目中无人’的管理",把矛盾消化在机制之中。他以中考改革为突破口,带动初中小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出了"让每一个人都感到自己重要"的管理信条,同时探索出一系列诸如"制造一杆公平秤","将竞争的机制引入学校","让聘任制软着陆"等管理原则,率他非常强调体制的重要性,也一直致力于完善教育管理体制,强调把最重要的事情首先做好,将教育领导者真正地从繁琐的日常事务中"解放"出来,使他们将智慧和时间投入到其真正的职责——"经销希望"、"组织才华和开发才华"

边读书,边让我佩服起李先生来,他是真正的用"心"在做教育,真正的为了每一位学生的未来发展着想,我想能成为李校长的学生一定是幸运的,更是幸福的,可以"自由呼吸"。还有一点在李校长身上也深深的体现出来了,那就是"方法总比困难多",李先生在教育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我想我们很多老师也一定遇到过,可是,往往是草草了事,没有为学校、为孩子真正解决过。

总之,《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是值得一读的好书。

为了自由呼吸教育读后感(篇10)

再次将《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翻开来,一页一页地读下去,如同读小说般欲罢不能的感觉。读罢,不仅想:一本教育类的书籍,何以有此魅力?在我看来,书中最吸引人的,应该是发生在李希贵身上的一个个鲜活的教育故事!李希贵的教育魅力之一在于他把教育中最常见的也最棘手的问题推到我们的面前,然后用自己的智慧将这些问题变成了精彩。读一个个案例,就像在品一场场思想的大餐、一次次精神的美味,不断让你进入一方新的天地,产生一种新的期待。细细品之,书中所包含的思想便会化为丰富的营养,深入心灵,引你深思。阅读中,你会不由自主地开始思考和审视——思考自己,审视自己,思考教育,审视教育,并且会逐步内化为一种行动的力量——向着“以人为本”的教育靠近。因此,掩卷之余,我想说,这是一本既适合一线教师阅读,更值得管理者细细品味的好书。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走进《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也就走进了李希贵。在我的眼中,李希贵的精彩,不是因为他有高深的教育理论,也不是因为他是一个头顶上罩满了光环的教育名家,而是因为他不是靠空洞的说教,强迫式地让你认同或执行,而是以自己的行为深深地打动你,让你不由得感动和佩服。李希贵的魅力在于他的探索和实践,一个个精彩的教育案例,就是对一位智慧的教育行者行走历程的最生动诠释。随着阅读的深入,深深的敬意也油然而生,李希贵堪称当代一位真正的教育大家!

是否能称得上教育家,我想最重要的莫过于他是否有主见的思想,是否有开阔的眼界。而李希贵的可贵之处是他不仅仅拥有这两点,相对于某些只有理论研究而无实践教育的教育专家而言,他更有独属于专家的一笔无比宝贵的财富——作为教师,作为校长,作为局长,他一路走来的锐意改革,大胆探索,他充满教育智慧的教育行走历程,在我们面前编织出了一道别样的教育风景。

非常欣赏肖川教授的观点,他说:“眼界决定境界,你的思想就是你的生活。”对于教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李希贵认为:“教育的本质就是解放人—————包括人的智力和心灵、思维和情感,而不是束缚人,压抑人,限制人。”“一切制度必须从关注人本身的需要出发,脱离人文关怀的制度只能成为束缚手脚的镣铐。”

我想,也正是有了这种思想作为做一切工作的核心和支撑点,李希贵才演绎出了一个又一个的精彩。不论作为一个校长还是局长;不论是对待学生,还是老师,他都怀有一种尊重,一种对所有人的都是生命的个体平等视之的尊重。他所有的改革,也无不是被这一根线所贯穿着的。他的改革,是改“束缚人、压抑人、限制人”为“解放人”的。所以他在高中这个无人敢涉及的“雷区”,带着镣铐舞蹈,也同样收获了一个又一个的成功。对他所言:“素质教育真正搞好了,没有理由不成功!”

阅读中,最令我敬佩的是李希贵一次次的大胆创新和改革。改革就意味着风险,意味着随时就会有失败的危险。所以,打破旧有的模式,创建全新的格局,若非有超出常人的胆识和魅力,绝对不敢为之。而李希贵却一路敲着改革的鼓点,踏出了一串串精彩的足印,堪称为智慧的教育行者。

做为教育工作者,无论你是哪种角色,有一种努力可以相同——我们奋斗,是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后感1000字(优质范文)


教育家李希贵提出“自由呼吸的教育”深深吸引着我,一连串的问题冒出来“什么是教育”“什么是素质教育”“什么是自由呼吸的教育”。就这样,我怀揣着好奇心和求知欲读完了这本著作。每读一篇短小精悍的文章,就如同给我的心灵进行了一次洗礼,仿佛我在与大教育家促膝长谈一般,使我的教育理念不断的更新完善。

读后感大全网为大家提供优质原创内容,转载请标明。

我是一名怀揣着梦想踏上工作岗位的年轻教师,我的教学经验虽然尚浅,但我却拥有着无限大的激情。学校领导信任我,任命我为四年级的班主任。但或许是我低估了四年级的教学难度,没能做好充分的思想及心理准备,有时真的觉得,自己就如同一台工作机器,要面对处理不完的工作和突如其来的“纠纷”。面对41个古灵精怪的小家伙,我居然开始有些束手无策了。无奈之下,我学着“伪装”自己,戴上“严厉”的面具。孩子们每一个细微的小动作,都会立刻尽收我的眼底,哪怕只是动动铅笔,诸如此类的“小细节”我都是不被允许的。但是我渐渐发现自己的方法有些顾此失彼,我忽略了孩子们的年龄特点!现在的他们,好动、好玩儿、都是他们的特点。在这一时期,我若硬是要求他们不许这样不许那样,他们自然无法达到我的要求,这不仅会让孩子们对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也会使我和学生之间产生矛盾和隔阂,百害而无一利!

而李希贵老师所说的“有点落叶怕什么”却使我茅塞顿开。是呀,树叶,随风而落,会飘到屋顶、会飘去湖边、哪有捡完的道理!试想一下,一名年轻的教师怎么还能拿着老一套的教育理念来育人呢?太落后了!再试想一下,有点落叶怕什么,那么孩子们在课堂上有点不违纪的小动作又怕什么呢?

素质教育,除了学习,还有很多可开发可创造的地方。我们班的学生是多才多艺的,但我把优秀的标准单纯定为学习,导致很多孩子只能是偷着画画、折纸。李希贵老师再次为我带来了一方清泉:哪里闪光就打造哪里。我们班有一名男孩,特别调皮,甚至有些多动,我疲于对他错误的纠正,对他特长的开发很疏忽,但有一点,这个孩子画画非常棒,在班里数一数二。现在想来,这名学生不正是未来的达芬奇吗,我评价学生的标尺太窄了,差点扼杀了他。

教育是一门艺术,人人都在探索。我是一名新教师,拥有书本上的理论是远远不够的,在实际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细节要慢慢体会、琢磨,在实践中慢慢成长。努力使我的学生在自由呼吸下成长,使我的学生成长为幸福的人。

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为了学生的幸福成长,为了学校的长足发展,我们需要不停的学习、不停的思考、不停的创新,需要阅读这样的名著。此书给我心灵造成了很大的震撼,同时给自己带来了思考,本书里面蕴含了很多教育哲理。

希望您阅读完读后感大全网的读后感后,能够收藏。

一、对待学生要有大爱——宽容

书中,李老师一再强调,“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教育本来挺简单,只是我们人为地把它搞复杂了。把孩子们当作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让校园里充满民主、平等,让老师、学生在校园里自由呼吸”,从而“到达心灵之花自由开放的生命田园”。“表扬学生要铺张,批评学生要吝啬。”这是多么博大的胸怀啊,这是多么深邃的思想呀,这又是多么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啊。是啊,教育确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是孩子呢,对孩子多一份宽容,就让孩子多一份希望。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而可爱的,却又是十分的脆弱的,一不小心就会滚落而破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保护孩子的自信心,保护孩子的求知欲,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让他们发自内心爱上学习,那我们的教育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让学生养成自治的能力

“斯宾塞在《教育论》说过:“记住你的管教的目的应该是养成一个能够自治的人,而不是一个要让别人来管理的人”。而现在,在我们的身边我们看到的是更多的规矩在约束着孩子们,为了孩子的安全,我们希望更多的孩子是象只温顺的小猫。而“让教育从细节入手”,不是为了约束学生,管制学生,而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让学生将良好的行为养成一种习惯,成为一种品质和素养。

三、教师需要不断的学习

通过李老师由教师---校长---局长---教育家的成长经历我们可以看出,跟他通过读书进行的大量的阅读积累及对这种阅读积累进行的思考和利用是分不开的。他向我们揭示了:从事教育的工作者不能停止学习。这本书,不仅为我的教育教学、教学管理注入了时代鲜活的春水,而且他对教育的激情、痴情也点燃了我对教育不懈探究的向上的火炬。工作却又是另一个新课程的开始,需要学习的更多更广泛。今天读了体会了李老师这句话,更清楚了学无止尽的道理。

四、教育就是把简单的事情做好

李老师在书中字里行间充满着智慧,没有空洞的理论,没有呆板的说教,用朴实的语言,生动的教育案例,展现了他的教育历程,展揭示了教育教学的本质规律——“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我们教育过程中有很多琐碎的事情,如何把这些事情做好,成为学生成长的平台。我已在这个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工作了八个年头,今后的路还很长很长,《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好象是我生命中的一盏明灯,为我照亮了今后的漫漫长路。教会了要把教育工作当做教育事业来对待,要不断的学习,做一个智慧的教师,同时要把小事做好。(刘瑞敏)

霍姆斯说:一本书最好的并不是它包含的思想,而是它提出的思想,正如音乐的美妙并不寄寓于它的音调,而在于我们心中的回响。

读后感大全提供很多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李希贵老师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用非常平实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一个他曾经实践过、经历过的小故事。每一个故事都能读出他对教育的独特感悟和思考,书中李希贵老师一再强调,“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教育本来挺简单,只是我们人为地把它搞复杂了。把孩子们当作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让校园里充满民主、平等,让老师、学生在校园里自由呼吸”,从而“到达心灵之花自由开放的生命田园”。“表扬学生要铺张,批评学生要吝啬。”多么朴实的语言,将教育这个让人觉得漫无边际的概念,用寥寥数言解释的淋漓尽致,我不由的为李老师的观点大鼓其掌。是啊,教育确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

最大限度的尊重学生的情感需求,尊重学生的学习差异,尊重学生的自我选择,这是教育的永恒。没有谁,因为身高不如姚明就自怨自艾,没有谁因为不如比尔盖茨就放弃自我。作为教师,我感觉教育应该像农民种庄稼一样,春天播下一粒种子,缺少水份为它浇水,长满杂草为它除草,遭遇病虫害为它洒药,缺少营养为它施肥,让它能在一个健康的条件下一天一天的长大,直到秋天收获果实,这期间我们不能拔苗助长。

记得那是一个开学季,五年级刚从外地转来一个学生,小姑娘比较聪明,但由于是外地生,带有很重的地方口音,学习起来英语还是有一定困难的,但其它学科比较起来还算可以,尤其是绘画特别出色,画起来的小动物都栩栩如生,画起来的人物都跟活了似的,与他人也不太合群,对班级的各项工作也不是很上心,积极性也不太高。于是利用活动课的时间,班上举行了一个小小的绘画比赛,此刻小姑娘的眼睛都充满了光芒,一下子找到的目标,我利用此次活动,大力表扬了她,在班上形成了向她学习的良好风气,小姑娘也感受到了大家的热情,以后各项工作都积极地参与其中,感受到了大家的温暖,与班上同学都融合在一起,慢慢地学习等各项工作都积极起来,直到现在她都已经毕业了,还时常到学校来看望曾帮助她的所有老师,感谢曾经地付出。作为老师这也是我们教育的最大魅力所在吧!所以每位教师都应该尊重每个学生,而我们在实施教育的时候,总是希望他们的教育对象按照自己期望的方向生长,更希望他们以最短的时间内成熟,不断地把自己的养分无私地输给他们,希望他们全部吸收并强壮起来。这也是我们要尊重的地方!

我们没有挖掘学生的潜力,反而尽力把他们塑造成另一个我们。我们要所有的孩子都朝着同一个目标发展,把本来一个个鲜活的个体雕刻成一具相同的模型。把本来丰富多彩的世界变成一个的塑像。书中说教育无痕,有效的教育是把教育目的隐藏起来的教育,是不动声色的教育。美好人性的塑造,并不需要什么高超的教育手法,融洽的氛围,和谐的人际关系,成年人的善良、民主、宽容、仁爱,这一切,就是美好人性生长的最适宜的土壤,失去了它们,任何教育都将是徒劳的。

放开孩子的手脚吧,让他们自己走路,也许他们能够更快地奔跑起来!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后感范文1000字通用


读书对于我们来讲,是一辈子不间断的事情。作者写的作品中的情节让我有很深的感触。读后感应该含着深刻的感情。怎么样写出一篇可以体现自己心境的作品呢?于是,读后感大全小编为你收集整理了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后感范文。有需要的朋友就来看看吧!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后感范文 篇1

暑假里,从学校推荐三本书中,我选择了李希贵老师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是因为被书名所吸引,我看书有个爱好,喜欢先看书名,再看目录,然后看内容。这本书名的“自由”二字让我向往,我们的教育可以自由,那是多么值得期待的事啊,带着这个期待,我开始阅读此书。

首先来看看本书的目录吧:“教育,从平等开始”“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管理,以应当从提倡什么切入”“矛盾消化在机制之中”“经营学校文化”“让每个人都感觉自己中药”“站在学生角度思考”“寻求语文教学的原生态”“让教育从细节入手”“让学生在校园里自由呼吸”“用考试指挥一台交响乐”“背负压力前行快”“超常规要用超常规的措施换取”“让教育资源流动起来”等,从这些题目折射出作者作为教师,作为教委主任的关于教育的独特思考和超常规的实践,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他把当时落后的三流中学高密四中硬是办成了山东省一流中学。

看完目录我以完全相信自己的选择是对的,这本书值得一看。这本书不是一本理论书籍,而是用非常平实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一个他曾经实践过、经历过的小故事。每一个故事都能读出他对教育的独特感悟和思考。比如书中的经典话语之一:让教育从细节入手。一个人的真正品格可能在重大的时刻或紧要关头才能表现出来,但它却是在无关紧要的时刻、在琐碎的日子里形成的。和我平时的教学联系起来,我觉得很有道理。

在一节美术课上,学生的任务是利用一些废弃的材料完成一件会游的玩具的手工制作,各各做得都很投入,件件作品都与众不同,而有一位同学做的不但精致而且很有创意,这件手工顿时就把我给吸引住了,我立刻弯下腰来低声对她说:“你这件手工作品做得真有创意,一下子就把我给吸引住了,你愿意赠送给王老师吗?她面带微笑地说:可以的。更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是,她说:“这些废弃的材料我还收集了很多,回家还可以再做。”我当即就表扬了她对美术学习的热爱。写到这儿我就想到一个问题,如果当时我不去亲切地向她要那件作品,也是可以很容易拿到的,只要作业交上来,不还给她就是了。可是我没有,因为尊重告诉我该那样做,而不该这样做。所以每次学生的作业我都是完完整整的交还给他们,除了优秀的展出外。

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孩子也是如此。因此,作为教师,我们要尊重全体学生,让课堂响着不同的声音。让孩子敢于打破权威,具有批判精神,是尊重生命,发展个性的价值取向。

美术活动时,有位同学画了一个黑太阳。当时我一看就有些生气,明明知道太阳可以画成红色或黄色,可他却偏偏画成黑色。但我没有立即训斥他,也许他有他的道理。于是,我问他:你为什么把太阳画成黑色,要是画成红色该多漂亮呀!他告诉我:老师,我的太阳让黑云遮住了,所以它变成黑色的了?看来他真的有自己的想法,我应该尊重他的想法。当时,我就鼓励了他的做法。

还有一次,我准备给孩子们讲个故事,我像往常一样说出了故事的名字,但当我刚要往下讲时,有的孩子打断了我的话。

老师,我不想听这个故事。

老师,我想听伟人的故事。……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发表着自己的意见。为了增强他们听故事的兴趣,我尊重了他们。采取举手表决的方式,选了一个大多数孩子爱听的故事,结果他们听得非常认真。

儿童也是人,也有自己的选择权。我们一定要尊重他们的这种权利,让他们有自己的主见并敢于表达自己的主见。只要孩子的意见是正确的,解释是恰当的,我们一定要给予鼓励。

读完此书,我不禁也自由呼吸了一回,希望我以后的教育路也能真正的“自由呼吸”。

最后我想借用李老师的话来说: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就是不简单!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善于发现,有一颗敏感的心,而这种敏感来源于我们内心的爱和责任感。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后感范文 篇2

但或许是我低估了四年级的教学难度,没能做好充分的思想及心理准备,有时真的觉得,自己就如同一台工作机器,要面对处理不完的工作和突如其来的“纠纷”。面对41个古灵精怪的小家伙,我居然开始有些束手无策了。无奈之下,我学着“伪装”自己,戴上“严厉”的面具。孩子们每一个细微的小动作,都会立刻尽收我的眼底,哪怕只是动动铅笔,诸如此类的“小细节”我都是不被允许的。但是我渐渐发现自己的方法有些顾此失彼,我忽略了孩子们的年龄特点!现在的他们,好动、好玩儿、都是他们的特点。在这一时期,我若硬是要求他们不许这样不许那样,他们自然无法达到我的要求,这不仅会让孩子们对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也会使我和学生之间产生矛盾和隔阂,百害而无一利!

而李希贵老师所说的“有点落叶怕什么”却使我茅塞顿开。是呀,树叶,随风而落,会飘到屋顶、会飘去湖边、哪有捡完的道理!试想一下,一名年轻的教师怎么还能拿着老一套的教育理念来育人呢?太落后了!再试想一下,有点落叶怕什么,那么孩子们在课堂上有点不违纪的小动作又怕什么呢?

素质教育,除了学习,还有很多可开发可创造的地方。我们班的学生是多才多艺的,但我把优秀的标准单纯定为学习,导致很多孩子只能是偷着画画、折纸。李希贵老师再次为我带来了一方清泉:哪里闪光就打造哪里。我们班有一名男孩,特别调皮,甚至有些多动,我疲于对他错误的纠正,对他特长的开发很疏忽,但有一点,这个孩子画画非常棒,在班里数一数二。现在想来,这名学生不正是未来的达芬奇吗,我评价学生的标尺太窄了,差点扼杀了他。

教育是一门艺术,人人都在探索。我是一名新教师,拥有书本上的理论是远远不够的,在实际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细节要慢慢体会、琢磨,在实践中慢慢成长。努力使我的学生在自由呼吸下成长,使我的学生成长为幸福的人。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后感范文 篇3

寒假,我终于读完了这本教育专著--《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由此我认识了李希贵老师,了解了一名农村中学教师,成长为全国知名教育家的传奇人生。前苏联作家高尔基说过:凡是我所有的好东西,都要归功于书。我国也自古就有“读书改变命运”的说法,李希贵老师的人生历程或许能作为这些话的映证。

他在文中写道:像多数文学爱好者一样,我搜寻着所有可以找到的名著,急切地、贪婪地阅读,我恍若置身另一个世界,时而犹豫,时而彷徨,时而沉思,时而激昂…这种高度痴迷、全身心投入的大容量阅读,为我的精神世界储蓄了一笔丰厚的财富,随着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这笔财富不断生息、增值,实实在在地滋养着我的心灵,影响着我的价值取向,为我的生命打上了浓厚的底色。

毫无疑问,在此后的人生道路上,我将幸福地享用这笔财富的利息。他说:我真正的学习是从读书开始的,我真正的教育人生也是从读书开始的。读书使我顿悟了教育,教育,使我顿悟了人生。教育是与读书连在一起的,书是最重要的教育资源。健全人格、高尚道德情操的养成,民族素质的提高,乃至学习型社会的构建,都离不开书。一个人在他相应的年龄阶段,如果没有读过适合他的书,那将是终生无法弥补的缺憾。李老师之所以能从教师---校长---局长---教育家一路走过来,跟他通过读书进行的大量的阅读积累及对这种阅读积累进行的思考和利用是分不开的。

他走到哪里,就把读书的种子播撒到哪里。他以自身和专家、大师的成长经历,告诉每一个孩子和每一位家长: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在终身学习、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今天,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坚持学习。今天倡导教师多读书活动,其实更多的是要求教师要处在真正的读书状态。

做一个善于读书,知识渊博,视野广阔的读书人,而不是只在原有知识水平上,作低质量的重复。当今这个正在发生巨大的、深刻变化的时代,新学科、新知识迎面而来,只有学习,才能丰富自己,才不会落后,不会被时代淘汰,新的教育环境,刻不容缓的教育改革,逼人的教育形式---我们没有时间再去重复,去等待,去观望。

人生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它不会停留在一个地方,也不会停止在某一阶段,它需要不断超越,但不是超越所有的人,而是要超越自己,超越自己的过去。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后感范文 篇4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是一部轻松愉快的书,是一部教育智慧积厚流广的书。它很丰盈内容上到处洋溢着教育的美和对教育的反思,浓浓的教育美学与教育哲学两者一同把这本书滋养得丰富厚实。翻开它、心头涌起暖流、有如沐春风之感,这部书明晰了我头脑中活跃而纷乱的教育思想。

它摒弃了我对教育硬伤所在的错误看法,让对教育生活充满理想之美,产生一种新的体验、想象,与追问。透过那一个个活生生的案例文字结构,我看到了生命化教育的回归,看到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在校园的每个角落悄悄流淌。它安静地召唤我回到教育的源初、回到童心的居所、回到感动发生的地方。是它、让我重新想起并懂得尊重那些常常被我遗忘的一切。

李希贵老师之点睛妙语:

1、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

2、对一个人的成长而言,情感的种子总是播下的越早越好。

3、美好人性的塑造并不需要什么高超的教育手法,融洽的氛围、和谐的人际关系、成年人的善良、民主、宽容、仁爱,这一切就是美好人性生长的最适宜的土壤。失去了它们,任何教育都是徒劳。

4、当一个孩子感受到来自成人世界充分尊重的时候,依旧是他的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开始的时候,也就是一个人心智自觉开启的时候。这样的成长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的成长。

5、人在特定的年龄阶段就应该读特定的名家名作,一旦错过了这个阅读阶段,我们不但会失去阅读的愿望,而且也难以收到特定成长阶段所需要的“精神营养”。

6、把教师当作学校的主人。

7、可见,一个孩子对一门课程的喜爱,有时并不是基于课程本身的什么价值,而很可能是一些常常被老师们忽略的十分微小的细节。当孩子从细微之处感受到了老师真诚的爱,当孩子同样爱上了自己的老师,也就是孩子热爱这门学科,热爱学习的开始。

8、其实,一个人的成长除了同龄的伙伴互相影响之外,一定要有那么一两位亦师亦友的长者,用他们的人格,用他们的精神智慧,用他们宽阔的胸襟,用他们对后生真诚的欣赏和尊重,来引领年轻人开始漫漫的人生之旅。对一个成长中的生命来说,这无疑也是十分重要的。

在与学生、教师、学校的零距离共呼吸中,李希贵先生逐渐生成了自己的教育思想、信仰亦或追求,那就是“自由呼吸的教育”。在书中,李希贵先生曾一再强调,“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教育本来挺简单,只是我们人为地把它搞复杂了。把孩子们当作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让校园里充满民主、平等,让老师、学生在校园里自由呼吸”,从而“到达心灵之花自由开放的生命田园”。

如此睿智的分析,真让人爱不释手!与此书作伴,从阅读中我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活力与动力、心里好象开启了一扇朝向原野的窗户。阅读的同时自己也享受着良好的教育,感受人性光辉的沐浴。心灵因细腻而伟大。

要多读书,不仅要让学生多读书,作为老师更应多读书。李希贵老师在他的人生感言部分曾经谈到:我真正的学习生活是从读书开始的,我真正的教育人生也是从读书开始的。读书,使我顿悟了教育;教育,使我顿悟了人生。阅读不但可以改变教师匮乏、劳累、繁琐的人生状态,而且阅读积累得越多,越是给孩子们攀爬的阶梯搭建得更结实,更长远。多读教育理论书籍,广泛阅读名人著作,丰富自己的知识,历练自己的语言,使课堂教学更加精彩。

是啊,一个老师如果没有丰富的知识,那么他的课一定非常的乏味,那如何去吸引他的学生?读到这,不禁想起自己,上学的时候,还经常读读小说,散文。自从毕业工作后,每天忙于工作,即使有些时间,也只是翻翻报纸,杂志,再无心去认真读书了。因为所教的科目是体育,有时也自认为读不读书无所谓。读了李希贵老师的书,想想现在的体育教学,其实很多的考题并不只是局限于书本。体育教学的很多方面都是和我们的生活,文化思想密切相关。而要及时的全面的了解这些,就需要我们多读书,不断的扩充自己的知识面。这样,在上课时,老师就不用总是枯燥的讲知识点,这其实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好方法。

感谢李希贵老师的这本书它让我更好地领会了教育哲学教育美学和教育之诗!作为教师,一定要自己对自己负责任,把精力放在提高自身专业水平上,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多读书,多研究,保持对教育的热情和干劲,这样才会使自己的教育生命长青!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后感范文 篇5

一本书,打开了思维的空间,曾几何时,未静下心来完整地看完一本书了。也只有《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让我好奇不断,惊喜不断。入行也有七八年了,对教育的认知还真是没有过深入的思考,是你帮我打开了深思教育的窗。

是你让我知晓,教育的真谛在于人的发展。人的发展,不是车间生产商品,每一个人都有其特性,没有好坏之分、没有优劣之分、没有高低之分,因为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每一个人都有其个性,不能千篇一律地去评价一个人,不能拿一把成绩的尺子去衡量每一个学生,有的学生善于学习、有的学生善于画画、有的学生善于设计、有的学生善于组织。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属于他自己的人生,教育是为了让每一个学生去发掘自己的闪光点,去发掘自己的独有的人生潜能,掌握自我提升的核心素养,而不是千篇一律地培养考试机器。那么在现实的德育管理之中,面对犯错了的学生不是一味地批评惩戒,而应以平等的身份去处理,弄清来龙去脉,找到错误行为产生的根本原因,而不是表面原因,让犯错了的学生心服口服地接受教育。面对品困生,更应该要有耐心、爱心、细心,因为他们的发展更需要教师的关注与引领,更需要家校教育的结合,更需要设身处地地换位思考,只有平等的教育才能对应尊重的教育,只有尊重的教育才能发展为自由呼吸的教育。

是你让我知晓,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只要肯给学生发挥的舞台,再难的问题抛给学生,总有意想不到的答案;再难的活动,只要交给学生,总有出奇的效果。在你的世界里,我看到了校园里整个都是学生的舞台,学生自己设计考评制度、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的班级、学生自己进行自修课堂,好生热闹,好生自由,就行拥抱自然的呼吸,舒畅省人。教育就是要回归本位,以人为本,让学生自己呼吸教育的内涵,让学生自己去品尝教育的酸甜苦辣,那样的感受才是深刻的、那样的思考才是深化的、那样的收获才是铭记的、那样的成长才是自由的。回到我的世界,少点指手画脚,多点你们自己来,胆子要大点,小学生也是完全可以探索自由呼吸的教育的,一次次亲子活动,小学生的智慧就会迸发,一次次树叶贴画活动,小学生的美妙世界会让我惊叹,只有让学生的思维自由了,教育的发展才会百花齐放,自由不代表放纵,自由是为了更好的发展。

也是你让我懂得阅读真的很重要。很欣赏你对儿子的启发教育,那么小,已博览群书;那么小,已会洞察秋毫;那么小,思维已深邃到不可及。通过看书,可以去到自己去不了的地方;通过看书,可以想到自己想不到的世界;通过看书,可以与古人对话,与未来畅聊。读书需要大脑的深入思考,比其它信息传递对于人的思维深度都要高,读了再写,那就更好了,它可以活化为自己的思想,让我们一起阅读下去吧。

为了自由的呼吸,愿解开思维的枷锁,放飞思维的空间,让我们一起在教育的路上越走越自由。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后感范文 篇6

读《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有感

01

心中有人眼中有爱

今天下午我把李希贵校长《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从57页读至106页,在这其中我有了一番感悟,现将所读所思一一道来。

1995年7月5日,李校长新任高密一中校长。在他上任的第一周便连降了两天大雨。由于学校地势落差大,校园北边地势低,排水系统也不完善,处在北边的食堂深受影响,一到下雨天,就会形成一个最深处近一米的大水湾。学生打饭时,纷纷卷起裤腿蹚水进食堂。这一道风景线,苦煞了李校长。他找炊事班的班长,又找管理生活的老师,听他们的言辞好像都没有办法解决。于是,李校长把他们都召集起来开会,同他们一起算了两笔账。

第一笔账:一顿饭过河的人次。如果把饭提前运到河对岸,只要十个人过河就可以了,而按原来的过河方式,就有一千多人涉水过河。

第二笔账:湿掉裤子的数量。一次降水,是只湿我们炊事班人员的十条裤子,还是让全校一千多条裤子全湿掉?

李校长的这个会,在我看来,他涵有两层含义。从表层来看,他是向大家传达在自然灾害下,我们的损失怎样降至最低。他在教会大家用经济学的头脑分析效益与损失。当然,这两笔账的思路想通了,事情也就看明白了。从深层来看,他心中有人,有老师有学生。也从侧面看出他有一颗仁心,这颗仁心使他不忍看到老师和学生为了吃顿饭使裤子湿漉漉的去上课,他能体会到那种难受。他看得更高,他的境界更远。李校长以学生为中心,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把周遭的世界,变得靓丽可寻,暖意融融。

就这样,经他的点拨与开发,学校的工作者们顺利地站在了以学生在我心中为主题来思考工作的着眼点。我们提倡适合学生的教育,不就应该从学生出发、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着眼点吗?我看李校长做的就很好。

说到这里,我就想起令我感动及尊敬的白沙中学。恰好我们学校与李校长笔下的四中有着意外的相似。每逢暑假,也是夏季降水量比较多的季节,我们白沙中学的校园里低外高,所以,我们的主干道以及左右两边道路的积水不易排出。我们学校领导班子和后勤老师们在开学前两周就着手动工清理雨水、污水、电线、电缆等工作,为我们顺利开学创造了一个整洁舒适的环境。当然,这都是他们竭尽全力努力付出换来的。而今我脑海中依然能清晰地再现出我们白沙中学的老师们在正能量群里为他们无私的付出纷纷点赞、深受感动的画面。

学校站在方便教职工和学生生活、学习的角度来管理,这样的管理本身就体现着为公、为善、为人的光芒,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们怎能不愉快!怎会不幸福!

02

放开孩子的手和脚吧

放开孩子的手脚吧,让他们自己走路,也许他们能够更快地奔跑起来!这句话是李希贵校长在无事可做的班主任一文中的最后一句话,这句话让我深受触动。同时,我也看到在他后面三篇文章中(学生十大自我锻造工程、哪里闪光就打造哪里和给学生创造更多的第一次)也印证了这句话是十足的正确。

在没有家长与老师的约束下,孩子感受到的不仅是尊重,更是信任。比如艺术节全权交给孩子组织策划与举办、无人监考、足球俱乐部、李大为的意外收获,全程都没有老师的引领、插足与帮助,孩子们淋漓尽致地得到了身与心与脑的锻炼,他们收获失败与挫折,他们也收获坚强与无畏;他们收获自信与信任,他们也收获新奇与活力。

孩子的潜能是无限的。我们应该给他们更新的机会、我们也应该给他们成长的平台。让他们自己去领略生长中的阳光与雾霾、风沙与雨雪、电闪与雷鸣,个中的成与败、兴与哀、喜与怒,一遍遍去体验去承受去打磨,然后一次次去总结去完善去丰盈自己。

我为什么会有这般触动?首先缘起我的儿子一森。他在一岁七个月大的时候,我给他买了一套牙具,刚开始我和岳刚教他怎么刷牙,他那时候能听懂我们说的话,模仿得很好,自己刷。可在一旁的我就是担心他不会刷,于是我从他手里夺了过来,说:妈妈帮你刷。可一森立马就回驳我说:不!我刷!后来,慢慢我放手,他果真自己可以独立完成!再后来上厕所提裤子、退裤子、吃饭、修理玩具,也都是一副自信的架势我弄!直到现在,我若插手帮他干什么的话,他会反过来问我说:不是我弄吗?给你说了我弄,你还弄!每每听到被儿子训斥的话,我心里竟可笑地喜滋滋甜滋滋。

从一森他乐于尝试自己做事情,做完以后还要再夸一夸自己做的如何,我知道他体验到的是自信。一个内心充满自信的孩子,对生活也一定充满了向往。

其实,教育自己的孩子和教育自己的学生是一样的道理一样的路径。相信孩子,尊重孩子,放开他们的手脚,让他们在自由与尊重的大天地里,更新自己!完善自己!绽放自己!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后感范文 篇7

早就听说过李希贵老师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这本书,刚好办公室集体阅读的书目正是此,这正符合我愿。

看书前,我一直在想什么样的教育是自由呼吸的教育?李希贵老师又是用什么神奇的力量塑造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呢?怀着几分疑问,也怀着几分求知的迫切,我认真畅读了这本珍贵的教育专着,从中感悟到教育的自由原来是这般不易和美妙,李希贵老师就是这样用心、用情、用爱、用智慧创造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

在《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这本书中,字里行间充满了教育的智慧,没有空洞的理论,也没有呆板的说教,李希贵老师用朴实而真挚的语言,创造了一部教育专着,从题目到内容,无不折射出一位教育家、改革家教育教育智慧的风采。

书中又这样一句话“最大限度的尊重学生的情感需求,尊重学生的学习差异,尊重学生的自我选择,这是教育的永恒!”每一个学生都有与众不同的地方,尊重了孩子的个性,也就意味着为孩子提供了自由广阔的发展空间,也就意味着孩子的精神生命能够自由呼吸。李希贵老师的“语文试验计划”之所以能成功,主要是他充分尊重了学生的选择。对孩子多一份尊重,我们就不会让生动活泼的孩子,按我们老师的想法做他们根本不喜欢做的事;对孩子多一份尊重,当我们老师有错时,是完全可以向学生道歉的;对孩子多一份尊重,我们就不会剥夺学生自己的时间,侵占学生自我发展的空间。尊重是相互的,你尊重孩子了,孩子心又怎么会不尊重你呢?

教育本来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只是我们人为的把它搞复杂了。如果把孩子们当做一个个生动活泼的人来看待,让孩子在校园里自由呼吸,教育就不会有多少问题了。

一本书的容量是有限的,但李希贵老师的教育理念给我的启迪却是无限的,作为一名小学教师的我,在享用他先进的教育理念的同时,最重要的是继续尝试,在尝试中反思,在反思中升华,用心读书,用心做事,用心做人,使自己成为一名真正做教育的人,一个珍重懂教育的人,一个在教育中“自由呼吸”的灵者!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后感范文 篇8

一个多月前,学校为我们每位教师购买了李希贵老师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刚开始读也没觉得太特别,随着读的越多,越来越被吸引。这就是名家的魅力吧,更是让我认识到:用心做教育才是我们教师最好的选择。

李希贵老师就是真正地在用"心"做教育,真正为了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和未来发展着想。他在教育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我想我们很多老师也一定遇到过,只是我们通常的做法无非是心不在焉、草草了事,本来应该多想想再采取行动,却可能没有为学校、为孩子真正解决过。

相信读过这本书的都还记得一则名为《有比抓小偷更重要的事》的故事,它对我的触动很大。故事是这样的:在课间有学生用手机播放音乐排练舞蹈,一名学生在飞快跑过时顺手牵羊,把手机捡起来揣兜里走了。正好被李老师看见,现场抓住还是假装没见呢?最终在操场见到了真人,并完美解决了此事。学生丢东西,这样的事情我也经历过,不过是费了很大周折才解决事情,却又丢了师生之间的信任和感情。虽然知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对孩子要多一份宽容,我却在遇到事情时解决的依然是不那么完美。

不断地阅读,我明白了十多年来,学习过远处的扬思中学、杜郎口中学、白潭中学,近处的学校也去了好多,其结果都不尽如人意,那是因为看到的听到的只是别人的成果、经验,而我们没有过多地关注、体验教育的过程,感悟名师的内在文化底蕴。

这本书我还没有读完,但是一定会坚持用心读下去,最后借李老师的一句话:“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来激励自己:作为教师必须善于发现,有一颗敏感的心,而这种敏感来源于我们内心的爱和责任感。教育事关千家万户,关乎国家未来,作为老师我责任在肩。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后感范文 篇9

李希贵老师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用非常平实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一个他曾经实践过、经历过的小故事。每一个故事都能读出他对教育的独特感悟和思考。此书有三条线索,一条是教学线,主要是写语文教改的起因和过程;第二条线是教育线,主要写了他对学生观的变化;第三条线是管理线,主要写了他从管理学校到管理全县的教育,进而到管理全市的教育。这三条线都体现了人文化的管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教学中,他从一个普普通通的语文老师做起,开始了对语文教育的实践与反思。他在书中说:“长期以来,用数理化的教学方式进行语文教学,已经严重违背了语文教学的规律,训练代替不了积累,没有大量的诵读、感悟和体验,语文水平就不可能得到提高。”书中还引用了东晋大诗人陶渊铭说过的话“好读书而不求甚解”。“好读书”,也就是广览博读,正是学好语文用好语文的必由之路。而今天的语文教学实际情形却走的是与之相反的路:不“好读书”,而好求“甚解”,这正是当前语文教学的最大弊端。面对这种情形,他大胆实行了语文实验室计划,这种开放式的阅读和写作,把阅读的权利还给了学生,让学生拥有了学习的自主权。

身为一名教师,我也感同身受,为了所谓的提高学生成绩,我们只顾眼前的利益,把学生大量的时间用在机械、重复的练习上,课堂上大量的讲解挤占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老师的辛勤付出换来的是学生学习兴趣的丧失。作为一名学校的中层,作为一名教师,我不断的反思自己的教学。把课堂还给学生,让阅读充盈学生的心灵,让阅读使学生成长的岁月充满快乐,引领孩子们走进丰富多彩的世界,这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责任。广泛的阅读是一种积淀,是一种积累,更是一种应用。苏霍姆林斯基说:“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没有阅读,就没有帆,也没有风。阅读就是独立地在知识的海洋里航行。”

读完此书,我的另一个感受是:作为一名教师,除课本、教学用书和练习册外,更应该博览群书,心中没有渊博的知识怎么能够在课堂上旁征博引,引领学生进入知识的殿堂。

李希贵老师在他的人生感言部分曾经谈到:我真正的学习生活是从读书开始的,我真正的教育人生也是从读书开始的。读书,使我顿悟了教育;教育,使我顿悟了人生。阅读不但可以改变教师匮乏、劳累、繁琐的人生状态,而且阅读积累得越多,越是给孩子们攀爬的阶梯搭建得更结实,更长远。多读教育理论书籍,广泛阅读名人著作,丰富自己的知识,历练自己的语言,使课堂教学更加精彩。

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这是读此书的又一收获。李希贵老师在书中说:“学会用生态的多元的观点来看我们的孩子,我们就会发现大树有大树的风采,小草也有小草的魅力。地球正因为生物的多样性,才显得如此生机勃勃、如此美轮美奂。”不要再用单一的学习成绩去评价每个学生,尊重孩子的个性、特长,为孩子提供自由广阔的发展空间,让孩子的精神生命能够自由呼吸。通过我们的学校教育,让学生充满自信,这是我们每一个做教师的责任。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后感范文 篇10

再次将《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翻开来,一页一页地读下去,如同读小说般欲罢不能的感觉。读罢,不仅想:一本教育类的书籍,何以有此魅力?在我看来,书中最吸引人的,应该是发生在李希贵身上的一个个鲜活的教育故事!李希贵的教育魅力之一在于他把教育中最常见的也最棘手的问题推到我们的面前,然后用自己的智慧将这些问题变成了精彩。读一个个案例,就像在品一场场思想的大餐、一次次精神的美味,不断让你进入一方新的天地,产生一种新的期待。细细品之,书中所包含的思想便会化为丰富的营养,深入心灵,引你深思。阅读中,你会不由自主地开始思考和审视——思考自己,审视自己,思考教育,审视教育,并且会逐步内化为一种行动的力量——向着“以人为本”的教育靠近。因此,掩卷之余,我想说,这是一本既适合一线教师阅读,更值得管理者细细品味的好书。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走进《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也就走进了李希贵。在我的眼中,李希贵的精彩,不是因为他有高深的教育理论,也不是因为他是一个头顶上罩满了光环的教育名家,而是因为他不是靠空洞的说教,强迫式地让你认同或执行,而是以自己的行为深深地打动你,让你不由得感动和佩服。李希贵的魅力在于他的探索和实践,一个个精彩的教育案例,就是对一位智慧的教育行者行走历程的最生动诠释。随着阅读的深入,深深的敬意也油然而生,李希贵堪称当代一位真正的教育大家!

是否能称得上教育家,我想最重要的莫过于他是否有主见的思想,是否有开阔的眼界。而李希贵的可贵之处是他不仅仅拥有这两点,相对于某些只有理论研究而无实践教育的教育专家而言,他更有独属于专家的一笔无比宝贵的财富——作为教师,作为校长,作为局长,他一路走来的锐意改革,大胆探索,他充满教育智慧的教育行走历程,在我们面前编织出了一道别样的教育风景。

非常欣赏肖川教授的观点,他说:“眼界决定境界,你的思想就是你的生活。”对于教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李希贵认为:“教育的本质就是解放人—————包括人的智力和心灵、思维和情感,而不是束缚人,压抑人,限制人。”“一切制度必须从关注人本身的需要出发,脱离人文关怀的制度只能成为束缚手脚的镣铐。”

我想,也正是有了这种思想作为做一切工作的核心和支撑点,李希贵才演绎出了一个又一个的精彩。不论作为一个校长还是局长;不论是对待学生,还是老师,他都怀有一种尊重,一种对所有人的都是生命的个体平等视之的尊重。他所有的改革,也无不是被这一根线所贯穿着的。他的改革,是改“束缚人、压抑人、限制人”为“解放人”的。所以他在高中这个无人敢涉及的“雷区”,带着镣铐舞蹈,也同样收获了一个又一个的成功。对他所言:“素质教育真正搞好了,没有理由不成功!”

阅读中,最令我敬佩的是李希贵一次次的大胆创新和改革。改革就意味着风险,意味着随时就会有失败的危险。所以,打破旧有的模式,创建全新的格局,若非有超出常人的胆识和魅力,绝对不敢为之。而李希贵却一路敲着改革的鼓点,踏出了一串串精彩的足印,堪称为智慧的教育行者。

做为教育工作者,无论你是哪种角色,有一种努力可以相同——我们奋斗,是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

李希贵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后感(读后感)


李希贵老师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用非常平实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个他曾经历过的小故事,字里行间流淌着教育的智慧和人生的哲理。

读后感大全网为大家提供优质原创内容,转载请标明。

在他笔记本电脑的桌面上有这样一句话:“不要像一般的人一样生活,否则你只能成为一般的人。”那么,他如何让自己“不像一般的人一样生活”?李希贵老师说:“让每一个人都感到自己重要,不是简单的一句话,而是改变我人生的哲学命题。”

李老师办学有着与众不同的过人之处,正是他管理思想的灵魂所在。作为校长,李先生语重心长地说:“一个组织者,更应该欣赏才华,使才华最大限度地升值,这里面有着管理的最高境界。”他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被人肯定,被人需要,是非常重要、非常快乐的事情。那么,怎样让每个学生感受到自己重要呢?教师的根本目标是教书育人,关爱每一个学生既是教师工作的出发点,也是教书育人的归宿。从这个目标出发,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应眼中无差生,牢固树立共同发展和差异发展相结合的观念,正确处理分层教学与关注全体的关系,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尊重,建立信心,增强责任,走向成功”。但是,这种本应属于每个学生都拥有的爱并非像阳光那样均匀洒向每一个学生,我们更多关注的是有问题的学生。班主任常常要处理学生出现的各式各样的问题,占用了班级管理中绝大多部分的时间和精力。任课教师上课最费心的不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如何维持好课堂纪律,如何让问题学生上课认真听讲,不搞小动作,不交头接耳。对问题学生的关心和教育,我们无可厚非,但对绝大多数同学的忽视却不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做的。我信奉教育要公平的原则,但面对教室里几十名生动活泼但性格迥异、学习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如何做到教育的公平呢?每个班级里总会有那么几个学生,他让你费心费力、焦虑不安。我们应积极想办法应对,不忽略每一个小的进步,不放弃每一次积极的努力,坦诚相待,做到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

在我们的班级中,往往都有一批“弱势群体”,他们都有很深的自卑感和孤独感。他们对学习失去信心和勇气,在集体中缺少表现自我的资本,好像比别人矮了半截,平时少言寡语,不愿合群。在不少老师、家长、同学甚至他们自己眼里,他们不聪明,智力不如人。其实,这种看法是错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领域,学校里人人都是可育之才。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当关注的不是哪一个学生更聪明,而是一个学生在哪些方面更聪明。因此,我们的教育必须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努力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智能,提升每一个学生的弱势智能,从而为每一个学生取得最终成功打好基础。

首先,我们要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舞台,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成为主角。每个人都有展示自我的愿望,以期待得到别人的承认和尊重,学困生也不例外。就如小雨同学,正是学校的“纸杯DIY社团”活动让她有了展示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她是主角之一;在这个舞台上,她的自信被唤醒,内驱力被激发。多给学困生展示自我的机会,使他们品尝获得成功喜悦的滋味。多给他们提供展示自我和获得成功的机会时,点滴的进步就会使他们体验到自尊、自信,从而逐步培养起乐观进取的心理素质。

其次,我们要敏锐地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并以此为突破口促成学生的进步。学生的转化过程,就是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不断扩大的过程。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表扬,使其体会到自身的价值,及时对自己作出新的认识评价,从而消除自卑感的心理障碍,迈出前进的步伐。

面对千差万别的学生,我们应该看到每个学生身上的发光点,全面地,辩证地认识学生。不宜过早地给学生下结论,用过激的语言训斥学生。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懂得欣赏,懂得欣赏每一个学生的不同个性,欣赏丰富多彩的生活,善于发现孩子们的每一点进步与成功,为他们的真诚喝彩,激发他们的生活热情,支持他们充满信心的走向下一个人生驿站。

给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成为主角,我们的学校才能成为使每一个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温馨校园!

关于容忍自由读后感1000字精选5篇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阅读了作者写的作品后,我们心中顿时会有许多新的想法,我们可以通过文字来表达内心的感受。读后感应该写什么内容才能表达出作品的内涵呢?有请阅读读后感大全编辑为你编辑的容忍自由读后感,欢迎你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助益!

容忍自由读后感 篇1

这本书主要收录了先生关于自由主义,新文化运动,女性权益,报业责任,政府定位,青年择业的演讲稿。语言轻松自在,但其中许多见地一针见血,和我心中所想很是契合。其中触动比较大的是自由与容忍以及勤谨和缓的态度这两点。

容忍是一切自由的根本: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

蒙田说:\每一个民族都有许多风俗习惯,不但不为另一民族所知,而且被认为野蛮和怪异。\

衡量一种行为或是想法是否正确合理,其依据不应该是它是\我的\,或\我国的\,而应该是用小心说理来取代偏见和狭隘。

人类的习惯总是喜同而恶异的,总不喜欢和自己不同的信仰、思想、行为,这就是不容忍的根源。

所以应该做到多去了解超越时间空间的风俗习惯和思想观念,做到在思想中超越边界,容忍复杂性和丰富性的存在。

另一点是勤谨和缓的人生态度,说得太好了。

勤,就是不偷懒、不走捷径,要切切实实、辛辛苦苦的去做。

谨,就是谨慎、不粗心、不苟且。

和,就是不要发脾气、不要武断。要虚心,要和和平平。什么叫作虚心?脑筋不存成见,不以成见来观察事,不以成见来对待人。

缓,这个字很重要,缓的意思不要忙,不轻易下一个结论。缓,就是南方人说的“凉凉去吧”。缓的意思,是要等着找到了充分的证据,然后根据事实来下判断。

记得对胡适之先生最早的接触,是在南方周末报,具体文章内容已经不记得了,只是记得是看到下面这段话:

现在有人对你们说“牺牲你们个人的自由,去求国家的自由!”我对你们说:“争你们个人的自由,便是为国家争自由!争你们自己的人格,便是为国家争人格!自由平等的国家不是一群奴才建造得起来的!”

当时对我冲击很大。看完了这本书以后,对先生有了一个更直观的感觉。由于政治上的原因,抹杀其其他方面的诸多贡献,这样是不公平的,恰恰是不能“容忍”的一种做法。

好奇,去百度了一下,看到这段话,挺喜欢。

作为性情中人,胡适宽大为怀;作为书生大使,胡适酷爱自由。

先生在践行着自己所提倡的,容忍与自由。

容忍自由读后感 篇2

读了这篇文章,我随着作者古今中外的畅游了一番,给我一种前所未有的震撼感,我也越发觉得人若要进步就需要革新,需要包容。 我们需要得到包容谅解就先得谅解包容别人,就象这社会这世界给予我们,以及我们所应该去报答的。

这篇文章是胡适总结自己过去年轻气盛和当下经过了很多事情后所得出的想法,就是容忍远比自由重要,而只有足够的容忍的基础上才会有足够的自由。

起初胡适把这篇文章定名为《自由与容忍》,后觉得不妥,遂易之。

因为文章本身就是要突出容忍2字而自由我相信只是作为作者对容忍2字的衬托,也是对曾经自己所认为的,执着的一个反剩作者由布尔先生的对话引出本文的观点: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

随后作者回忆自己17岁那年发表的一篇痛骂小说《西游记》和《封神榜》的文章,于是总结这几十年过去后,自己对当初那篇文章的态度。作者用了很多个50年前我没有想到来再次论述自己的的观点随着年纪越来越大,越来越发现容忍远比自由重要。

50年过去后,胡适先生仍是原本的自己,依然是个无神论者,依然不相信一个有意志的神,依然不信灵魂不朽的说法,但是在这之外,他的个人处世态度却完全地变了,因为在这个世界享受了40多年的容忍与自由,所以要用自己容忍的态度去报答世界对自己的容忍,于是再一次提到自己作这篇文章的观点:随着年纪越来越大,越觉得容忍有重要的意义。

之后作者开始感慨在宗教自由史,思想自由史,政治自由史上容忍的态度是最难得最稀有的,并例举了马叮路德和约翰。高尔文在欧洲革新运动上的例子,阐述过去非此即彼的异端邪说,因而导致互相残酷撕杀,无所不用其极,而这种性质是无助人类社会在和平与发展中迅速获得更大的进步。

于是紧接着,最后,胡适先生很自然地把话题放到政治思想上,通过与陈独秀的书信再次表达作者对武断不容忍态度的反对和觉得自由的重要性。

读了这篇文章,我随着作者古今中外的畅游了一番,给我一种前所未有的震撼感,我也越发觉得人若要进步就需要革新,需要包容。

我们需要得到包容谅解就先得谅解包容别人,就象这社会这世界给予我们,以及我们所应该去报答的。

容忍自由读后感 篇3

容忍在辞海里的解释是忍受、宽容、暂时容忍于你,下次不可;自由是享有某些行为不受干涉的权利,不受约束,必然是自由的基础等等。

我们要争取自由,但同时需要先承认别人也应该享受同等的自由,这样才是容忍。先生在文中一直说的“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没有承认别人自由的气度,就没有真正享有自由。先生的一些理论可能不深刻,可是现实意义大于学术意义吧。

先生文中还提到很多看似不深刻,但很值得深思的句子,随便抄写一些也会引起大家思想上的共鸣:

人世的大悲剧是无数的人一辈子做血汗的事情,而不能得着最低限度的人生幸福,不能避免冻与饿;人世的更大悲剧是人类的先知先觉者眼看无数人们的冻饿,不能设法增加他们的幸福,却把“乐天”“安命”“知足”“安贫”种种催眠药给他们吃,叫他们自己欺骗自己,安慰自己。

我们若想别人容忍谅解我们的见解,我们必须先养成能容忍谅解别人的见解的度量。至少至少我们应该戒约自己决不可”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

争自由的唯一原理是:“异乎我者未必即非,而同乎我者未必即是;今日众人之所是未必即是,而众人之所非未必真非。”凡不肯承认异己者的自由的人,就不配争自由,就不配谈自由。

容忍自由读后感 篇4

我们受过实验主义的训练的人,本来就不承认有“绝对之是”,更不可以“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高谈主义,不研究问题的人,只是畏难求易,只是懒。凡是有价值的思想,都是从这个那个具体的问题下手的。先研究了问题的种种方面的种种的事实,看看究竟病在何处,这是思想的第一步工夫。然后根据一生经验学问,提出种种解决的方法,提出种种医病的丹方,这是思想的第二步工夫。然后用一生的经验学问,加上想象的能力,推想每一种假定的解决法,该有什么样的效果,推想这种效果,是否真能解决眼前这个困难问题。推想的结果,拣定一种假定的解决,认为我的主张,这是思想的第三步工夫。凡是有价值的主张,都是先经过这三步工夫来的。不如此,不算舆论家,只可算是抄书手。凡是自己说不出“为什么这样做”的事,都是没有意思的生活。反过来说,凡是自己说得出“为什么这样做”的事,都可以说是有意思的生活。生活的“为什么”,就是生活的意思真的个人主义——就是个性主义。它的特性有两种:一是独立思想,不肯把别人的耳朵当耳朵,不肯把别人的眼睛当眼睛,不肯把别人的脑力当自己的脑力;二是个人对于自己思想信仰的结果要负完全责任,不怕权威,不怕监禁杀身,只认得真理,不认得个人的利害。现在文化进步的趋势,是要使人类渐渐减轻生活的奋斗至最低度,使人类能多分一些精力出来,做增加生活意味的事业。个人是社会上无数势力造成的。改造社会须从改造这些造成社会、造成个人的种种势力做起。改造社会即是改造个人。凡一个人用他的闲暇来做的事业,都是他的业余活动。往往他的业余活动比他的职业还更重要,因为一个人的前程往往全靠他怎样用他的闲暇时间。

容忍自由读后感 篇5

胡适先的《容忍与自由》这篇文章原刊于台湾省出版的《自由中国》1959年第六期。是胡适先生晚年的一篇极具深度的作品。文中使用例证法鲜明的阐述了容忍是一切自由的的根本这一论点。

文章首先用其母校老师布尔先生引出论点:容忍比自由更加重要。然后又用自己年轻时发表的抵制封建主义的一篇文章作为例子来说明了五十年后的自己觉得年纪越大就越觉得容忍比自由更加重要。文中说我自己总觉得,这个国家,这个社会,这个世界,绝大多数人信神的,居然能有这种雅量,能容忍我的无神论----我在这个世界里居然享受了四十多年的容忍与自由。总而有感悟出自己要用容忍的态度来报答社会对我的容忍。

随后文章又通过宗教信仰里的容忍与自由,从而得出宗教历史留给我们的教训,容忍是一切自由的根本。结尾以自己和陈独秀以前住在报纸上发表的对待白话文不同态度的认识来结尾,最后再次说明了我们必须戒律自己,必须要有容忍的度量。

我的语文老师黄老师在分析全文时,首先从题目入手:分析容忍与自由的关系,进而提出为什么要先容忍了才会有自由?这时我才真正明白,容忍其实是自己必须容忍别人的观点,别人才能自由,相反的别人容忍自己的观点,自己才有自由而言。我自己转念一想,的确如此,就像卢梭曾经说过: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是我誓死扞卫你说话的权利。我认为这句话放在这里就是这样理解了:我可以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是我能够容许你这种观点的存在。

我再仔细的想一想,其实这不就是我们老祖宗所说的和而不同吗?其实孔夫子在两千多年以前都已经提出来了。文章中说:没有容忍异己的雅量,就不会承认异己的宗教信仰可以享受自由,但因为不容忍态度是基于我们的信念不会错的心理习惯,所以容忍异己是最难得,最不容易养成的雅量。我深深的被胡适先生这句话里所透露出的一种人文观点所折服,和而不同,求同存异。这个世界本来就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世界正是因为如此多的差异而显得是那么的生机勃勃,试想一下,如果春天仅仅只是一种颜色,那不太单调了吗!所以我们需要学会容忍,容忍他人的观点,这样才会丰富自己的观点,容忍他人的优秀,自己才会变得优秀,容忍世间万物,花草小鸟才会对你微笑!

想想自己刚进大学的时候,曾经对很多事情看不惯,觉得太不合规矩,现在想想当时自己也是没有能够容忍的度量,因为看不惯就觉得这种行为需要消失,不能出现在自己的世界里。直到去年我才慢慢的是适应过来了。直到今天读了这篇文章,我才真正的明白了,我需要有容忍这种度量,我可以看不惯,我可以讨厌那些我看不惯的事情或行为,但是我可以允许它的存在。突然想起我最先了解胡适也是在大一的时候,是在我的邓论老师胡老师的课上。时间可真快,但也足以改变我们每个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也是我觉得这篇文章要告诉我的,因为容忍是互相的,我容忍了你,你能够获得自由,你容忍了我我也才有自由可言。为什么我们需要容忍,说明对方的事情或者行为是我们所排斥,是我们所不喜欢的,正如胡适先生所说的:喜同恶异。正因为是喜同恶异,所以才会有人以类聚,物以群分的说法,才会有道不同,不相为谋也的观点。而我们则需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样我们才会得到相同的回报。我们才会感觉得到互相的容忍,互相的自由。

忽然又想起了自己在大一的时候,因为自己很喜欢古典音乐,所以在寝室里经常放的是古典音乐,而另外一个室友则喜欢英文歌曲,就这样,当中国古典遇到了外国流行,就会碰出一些小火花来!

呵呵,如今不知不觉已经走完了四分之三的大学路,站在大三的春天里,我会很自信的说我学会了容忍,当然比起胡适先生所说的那种度量,我,还有我们都需要时间的!而我将会一直前行着,这样,当我漫步过容忍的花丛,就会到达自由的田野!

相信《关于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后感1000字精选7篇》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好读后”是您了解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