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600字 > 汤姆的小妹妹读后感 > 地图 > 汤姆的小妹妹读后感

汤姆的小妹妹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2-04-12 来源:互联网

《汤姆的小妹妹》(精选读后感)。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读书是智慧的源泉,书中蕴含着许多人类的智慧及思想。当我们细心阅读完一部作品后,就会有独到的见解。为了以后回想起当初阅读时的感想,我们可以写一篇读后感。那么,在你读过的众多书籍中你体会最深的是哪一本呢?在此,你不妨阅读一下《汤姆的小妹妹》(精选读后感),建议你收藏本页和本站,以便后续阅读!

《汤姆的小妹妹》读后感看到这本书名时,我就想跟侯瑾萱一起读这本书,我给她读了书名,她立刻雀跃,“我也有个妹妹,我要看这本书,他和我一样的!”就这样这本书和她一起回家了。当天晚上,侯瑾萱就迫不及待的嚷嚷着:“妈妈!妈妈!妈妈!我要看妹妹的书!”她完全记住了这本书的关键词“妹妹”。故事讲是汤姆有小妹妹了。在妹妹还没有出生时,汤姆对妹妹充满了好奇。在医院里看到了刚出生的小妹妹,尽管觉得妹妹伊娜皱皱的,但汤姆还是很喜欢她,和爸爸一起给她布置了新房间,把自己的玩具借给她玩。但是当妈妈带着伊娜回家后,汤姆发现一切有了变化,所有人的目光都在小妹妹身上时,汤姆玩耍时被妈妈阻止了,因为妹妹在睡觉;汤姆睡觉时,妹妹却在哭,妈妈把很多精力都投注在了照顾妹妹身上了,汤姆感觉到了失落和委屈。他甚至问妈妈“伊娜还要在我们家待多久?”。妈妈告诉他,这是他的亲妹妹,他们将永远在一起。汤姆很快就调整了自己,给妹妹唱儿歌,哄妹妹睡觉,给妹妹喂奶,爸爸妈妈也表扬了他,鼓励他说只有他才能照顾好妹妹,妹妹喜欢汤姆的照顾。汤姆既满足又欢喜,尽管伊娜现在还不能陪汤姆玩皮球,可是,她喜欢哥哥的逗逗玩,兄妹两个人在一起很快乐!侯瑾萱听完一遍又要求再读了两遍,当听到大人们把注意力都集中在妹妹身上时,她的神情有几分凝重,我想在家里妹妹刚出生的前几个月里,侯瑾萱经历了汤姆经历的一切,甚至比汤姆的处境更加糟糕。当读到汤姆喜欢照顾妹妹,和妹妹游戏时,侯瑾萱又咯咯笑出了声,“我也喜欢给妹妹喂好吃的,陪她玩,给她玩具,我会很好的照顾她!”“嗯嗯,是的!侯瑾萱是很棒的姐姐!妹妹最喜欢你了!”听到妈妈肯定的话语,侯瑾萱笑的很开心,并去给妹妹一个大大的拥抱、深深的吻。在得知妹妹的到来后,我看了很多关于二胎养育以及照顾大宝情绪方面的书,尽管不断给爸爸以及家里其他大人强调,二宝出生后,请给大宝更多的爱和关心,可是侯瑾萱还是经历了很长时间的情绪失控期。现在,侯瑾萱有时看到家里大人的注意力在妹妹身上时还是会吃醋,但是她会很明确的表达她的不满,希望分出一点关心给她,只要给予及时的回应,她就能很好的控制情绪。让侯瑾萱更多的参与到照顾、陪伴妹妹的过程中,和故事里的汤姆一样,获得成就感,帮助她建立和妹妹之间最亲密的纽带,是我从这个故事里看到的智慧。这本书是给小朋友们读的,从汤姆身上,小朋友们学到了当受到冷落后,如何积极面对这种不舒服的感觉,让自己快乐起来。这本书也是写给大人们看的,家有两宝的家长可以用心的阅读这本书,一定要关注孩子的内心感受,不能因为二宝的到来就忽视了大宝。当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会遇到家里添个小妹妹这样的事,但是对孩子来说被忽略和被冷落的感受却总是难免的,大人们也千万要记得无论什么时候都别忘了关注孩子内心小小的感受,好好守护幼小脆弱的心灵,别忘了告诉他你有多么爱他!

HdH765.cOm更多精选读后感600字阅读

《汤姆·索亚历险记》读书心得(精选读后感)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s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作者是美国的幽默大师、作家,也是著名的演说家大文豪马克·吐温。他是以美国少年生活为主体写成的,故事的时代背景是十九世纪美国密西西比河的圣彼得堡,故事的主人公汤姆是个聪明天真、活泼调皮,喜欢冒险,而又十分勇敢,富有正义感的典型美国少年。

他和哈克贝利在坟场探险时目睹了一起凶杀案。罗宾逊大夫,乔和穆夫·波特三个盗墓贼为钱发生争执,大夫打昏了波特,乔杀死了大夫。哈克贝利因害怕凶犯报复,提出绝不把看到的说出去,汤姆同意了哈克贝利的意见。

心理描写指对人物在一定环境中的心理状态,精神面貌和内心活动进行的描写。如第二天,人们发现了罗宾逊大夫的尸体和波特的刀子,逮捕了波特,准备审判他时,汤姆的心理十分矛盾,他想去作证,但害怕乔报复,所以“不寒而栗”。汤姆觉得不去作证,波特就会受到冤枉,他良心不安。最后他打定主意决定出庭作证。从这里可以看出汤姆富有正义感。

在法庭上,汤姆勇敢地指出了杀死大夫的是乔,不是波特。汤姆开始出庭时,看到乔铁青的脸,“心里怕得要命”,说话“有点吞吞吐吐”。后来他“话越来越多,声音也越来越大,越来越自然了”,他讲出了事情的经过。乔看到事情败露,逃跑了。波特被释放。从这里可以看出汤姆为了伸张正义,已不那么害怕了。从而可以看出汤姆是个十分勇敢,富有正义感的孩子。成为众人钦佩的小英雄,看来,汤姆也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他顽皮,勇敢,正义的形象永远留在每个读者的心中。

其实孩子的顽皮有时候正好体现了孩子的天真烂漫,这种童真过了孩童时代就很难再寻,能让我们找到的,就只有一点点偶尔才会想起的甜蜜回忆。我相信,即使你的童年再艰苦,回想起来,也会很开心,谁没有在小时候做过一件半件的傻事?当你越长大,你就会越觉得这些傻事有趣。读了《汤姆·索亚历险记》中汤姆的故事,我真希望自己也能像汤姆那样做个有正义感的孩子。

读《汤姆·索亚历险记》有感作文(精选读后感)


《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汤姆是个聪明、调皮而又富有正义感的男孩儿。他身上的那种善良、正直和勇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故事发生在十九世纪密西西比河畔的一个小镇上的人民生活。一个小顽童汤姆·索亚讨厌枯燥乏味的功课和刻板庸俗的生活环境,他机灵古怪、调皮捣蛋,经常逃学打架,爱出风头、谈恋爱、梦想着海盗式的刺激和冒险生活。他和小镇上的一名流浪儿哈克贝里·芬成为了好朋友。在一次意外之中,他们亲眼目睹了一桩凶杀案件,最终克服了恐惧并勇敢地站出来揭穿了凶残的犯罪人。在这过程中,他们用聪明和机智破解了强盗的藏宝之谜。受到了小镇人民的赞扬和敬佩。

书中的故事情节像磁铁般吸引着我。这本书最使我感动的是汤姆和蓓姬去参加野餐会被困在山洞里的故事。好奇心推动汤姆起了进一步的探险,她拉着蓓姬顺着天然石阶钻进了神秘洞窟深处。蓓姬越来越害怕,汤姆也吓坏了,说这责任全怪自己,还用手打自己的脑袋,说自己真该死。一路上,汤姆一直陪在蓓姬身边,还不时的安慰她,让她不再孤单不再害怕,告诉她希望总是会有的。最后在汤姆的努力下,他们终于走出了山洞。看到这里,我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汤姆真是好样的,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没有低头,而是勇敢的面对。

就拿我来说吧,我是一个胆小的女孩儿,以前总是不敢走夜路,不敢一个人睡觉,上课回答问题时也只有自己听得到。当我读完《汤姆·索亚历险记》时,我的胆量也发生了180°的大转弯。从此,我已不再是父母眼中的胆小鬼了。也许,这就是我读这本书的收获吧!

读《为了妹妹》有感(精选优质读后感)


最近几天,我读了一篇名叫《为了妹妹》的文章,使我受益匪浅,感到爱的力量不可估量。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名叫詹尼的小男孩,他的妹妹玛莉患了一种他得过的病,需要输血,詹尼和妹妹是同一血型,是最佳人选。当医生问他是否愿意输血给妹妹,他为了妹妹不假思索地点头同意了。当输完血后,他问医生他什么时候会死,医生恍然大悟:詹尼以为捐血便是死亡,但他在妹妹生死关头依然做出了重大决定。

文中的詹尼为了挽救妹妹,愿意奉献自己所有的一切,哪怕是献出自己的生命。他这种崇高的精神和神圣的品格深深地感染了我,让我感到詹尼对玛莉的爱是世界上最美的。

记得有一次,我上完课回家的路上,远远的看见一个小乞丐,坐在那儿向路人讨点东西吃。这时,一个穿着时髦的女人走了过去,小乞丐伸手向她讨要东西时,那个人无情的挥挥手,然后大摇大摆地走了。渐渐我走近了,看见一个小女孩走向那个小乞丐,把手中的五元纸币放进了乞讨的盒子里,然后悄然的走开了。这一切我都看在眼里,当我走到小乞丐的面前时,我从口袋里掏出自己原本用来买无关紧要东西的零花钱,然后轻轻地放进了那个小盒子里。我想,我和那个小女孩给的钱虽少,但是可以解决小乞丐一餐或是几餐的问题,心里便感觉是那么的甜。可见,当今的社会里还是有爱心的人多过无情的人。

当我们的世界,每个人多一份奉献就多一份爱,有了爱我们的社会就会更加的和谐,有了和谐的社会,我们祖国的明天将会更加美好!

《夜莺的歌声》(精选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夜莺的歌声》,使我最有感触的是小夜莺的机智与勇敢。

读了这篇课文后,我知道了它的主要内容,本文讲了一件德国鬼子让一个代号为“夜莺”的小男孩为他们带路并盘问他。聪明的“夜莺”与敌人巧妙的周旋,并在不知不觉中谩骂、戏弄敌人,还为游击队员用夜莺和杜鹃叫,给他们通风报信。最终敌人被他们一举消灭的故事。始终我感受最深的是小“夜莺”的勇气,面对如此凶恶、阴险、恶毒的德国鬼子,他却十分镇静,丝毫不怕鬼子,看出了“夜莺”对敌人的憎恨,表达了小“夜莺”的爱国精神与他的机智、勇敢。由此我想到了我们,我们天天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锦衣玉食,天天有父母的关爱、老师的教导、长辈的呵护。每天除了吃就是玩,多么的娇气啊!擦伤了皮也要大呼小叫,好像出了什么事似的。天天有零花钱,想买什么就买什么,想要什么就要什么,想玩什么就玩什么,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与“夜莺”比起来我们差远了,他有可能没有父母,无依无靠,但他面对敌人,面对死亡时怕过了吗?他可能一日三餐都没有,他有可能连学都没上过。可是他面对敌人丑恶的嘴脸,他说出秘密了吗?如果换成我们,可能早就吓死了,我们不懂事,与父母作对,什么事都让父母代替……但是那些抗日、抗德的小英雄们呢?王朴十四岁时就为了共产主义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张噶从小,奶奶与他的亲人就被夺去了生命,在大家的呵护下,他虽然失去了亲人,但他不还是为祖国干出了轰轰烈烈的事吗?

啊!多么伟大的小英雄呀!你们机智、勇敢、爱国,我立誓:我一定会成为一个像你们这样的少先队员!亲爱的同学们,一起加油吧!

《旅行的艺术》(精选读后感)


《旅行的艺术》读后感果然还是借来的书读得更快,自己买的书却还有一堆没拆封。余秋雨的序写得很好,基本揭示了本书的主旨,他说“旅人不同于常人,有一种独特的心境,他们在荒漠相遇,在街市邂逅,一抬眼就能彼此沟通。……不同的文化程度和人生基调,会使同样的旅途迈出不一样的脚步。……本书撷取了这些高贵灵魂与自己所遇环境的种种对话,特别是这些对话中徘徊于自己和社会、个人和大众、景物和精神之间的思考。正是这些对话,揭示了旅行的深层意义。对旅行的研究可以加深人们对幸福的体验,就是古希腊哲学家说的“由理性支配的积极生活所带来的幸福”。何谓积极生活?首先是踏访已知环境的热忱;其次是探测未知环境的勇敢;其三是从自己和环境的斡旋中找到乐趣。……多一些慢吞吞关注各地大量零星风味、琐碎世情的陶醉者和凝思者。”“旅行中的一个危险是,我们还没有积累和具备所需要的接受能力就迫不及待地去观光,而造成时机错误。”所以,在旅行之前做一些功课是有必要的,同时我也感受到焦虑,觉得自己文化水平太低,不能很好地去体会。作者的观察非常细微具体,可知其感情非常细腻。比如从出发到目的地之间的这段时间,大部分人可能就直接忽略了,但作者却能将其中的感受写得细致入微。能从机场、旅馆这些不起眼的地方联想到知名诗人和画家的作品。这一点我还是能产生共鸣的。我也挺喜欢这些地方,特别是在机场等机的时候,感觉是人生最放松的时刻之一,但我肯定不会想到波德莱尔,更不知道塞珀的画作,所以我无法像作者一样得到这么深刻的体会。置身大自然中,作者会联想到华兹华斯的生平和诗句,能跟伟大的思想灵魂产生共鸣和对话。这个层次是一般人难以达到的。大多数人会几句耳熟能详的诗句,比如到庐山瀑布能念出“飞流直下三千尺”,到黄鹤楼能想到“晴川历历汉阳树”,但少有人知道诗句的作者生平及为什么会创作出这样的诗句,更谈不上跟古人进行思想的交流。欣赏壮阔的自然景观时,作者说:“这个世界对约伯而言可能缺乏逻辑性,但是这不表示世界本身缺乏逻辑。我们不能用自己的人生去衡量一切,而应该通过壮阔的景致提醒我们人类的渺小和脆弱。…从壮阔的山河中去了悟自身的局限是十分有效的,否则我们就有可能在日常生活的流变中感到焦虑和愤怒。如果我们用更长的时间与它们相伴,它们会帮助我们心服口服地接受那些无法理解而又令人苦恼的事情,并接受我们最终将化为尘土这一事实。”最后,作者将话题引到日常生活。“我们从旅行中获取的乐趣或许更多地取决于我们旅行时的心境,而不是目的地本身。”我们要把旅游的心境带到日常的生活中。“什么是旅行的心境?感受力或许是它最主要的特征。我们怀着谦卑的态度接近新的地方。对于什么是有趣的东西,我们不带任何成见。”告诉我们要重新去发现身边的美好和有趣,从而更加热爱生活。

童年的秘密(精选读后感)


【第1篇】

选择读这本书,一是因为听同事给老师推荐过,是一本讲解儿童心理很深刻很引人深思的好书;二是因为作者是意大利著名心理学家玛丽亚*蒙台梭利,在世界儿童教育方面算是一个公认的权威专家。既然这本书有这么多的光环,怀着渴求知识的欲望和好奇心,开始了《童年的秘密》的拜读。

刚拿到这本书,浏览目录,发现很多重要的字眼,如:敏感期,秩序,智力,行走,手,节奏,依附,占有欲,权力欲,自卑感,恐慌和说谎等,感觉这本书真的说到了点子上了,又一次增加了我对这本书的向往,迫不及待要好好研读了。但很认真的读了前言和正文的前两个章节,有点失望,感觉蒙台梭利的只是揭示了儿童发展的一些特点和成人的错误或不适宜的行为和做法,没有给出正确的做法。即是告诉你了“what”(什么)和“why”(为什么),但不说“how”(怎么办);告诉你这样做不行,不合适,却不说怎么做才行,合适。可能是开始对这本书期望过高,而且受思维定式的影响,总想让别人告诉你应该怎么做,自己懒于思考,其实也是人惰性--思维懒惰的体现。在接下来过程中,顿悟,发现该书之所以不给出具体的正确做法正是秉承着该书的一个重要思想,给孩子一个自由宽裕的环境,让其生长,而不是限定条条框框。成人的角色应该是帮助的角色,有时应该是旁观者,理解、尊重儿童,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为儿童实现自身的潜能提供所需的帮助,更不要忽视和压抑儿童的心理发展。所以这本书没有告诉我们成人应该怎么做,而且把我们经常会出错的地方指出来,警示。我们不要走入误区,重蹈覆辙,而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所以不给出条条框框,每个成人都可以从自己孩子的特点进行把握。

越往后读越被这本书深深吸引,除了获取知识和理念,还有丰富的案例,很有趣,印象也深刻。现在读了又一半,下面也要好好读。读书笔记也要做好,是很宝贵的资源。

【第2篇】

《童年的秘密》是一本由意大利当代教育史上最伟大的幼儿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玛利亚.蒙台索利撰写的,本书蒙台索利深刻地揭示了儿童心理发展的秘密,说明成人对儿童的阻碍和压抑是导致儿童出现心理偏差的根本原因,并通过自己在“儿童之家”的教育实践指出了正确的教育方法和疗救之方。通过对本书的阅读,给我留下很深的启示。

要正确对待儿童,变革是必然的。需要改变父母、家长和教师的观念,总而言之,要改变成人的观念,树立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思想。蒙台梭利在著作中阐述了她的儿童教育观,其中一个核心就是必须营造适宜的而且是属于儿童的环境。她主张“教育要从出生时抓起”;“满足未成熟儿童的需要,放弃自己的要求,顺应他们的要求,这就是成人应该做的事情”,“我们对儿童教育的一个核心特点就是注重环境”;“应该为‘儿童的心灵得到解放’创造极为有利的环境,应该消除所有抑制他们行动的障碍”;“真正新型的教育就是:首先发现儿童,实现对儿童的解放”。“教育的目的应该是为了保护和扶植儿童,帮助儿童的成长。”教师要做好精神准备,“教师要发自内心地摒弃发怒和傲慢的心理,应该知道谦卑和心怀仁爱……这些并不意味着教师应该放纵儿童的所有举动,完全放弃对儿童的评判,并且忽视儿童智力和情感的发展。相反,他们应该始终牢记自己是教师,他们的使命就是教育。”

儿童代表着未来,对于社会、文明和人类的进步都是至关重要的。为儿童的成长和教育不懈努力地工作,意味着在不断探索和发现人类的秘密。蒙台梭利发现了童年的秘密,她把这个秘密告诉了世界。或许,我们之中仍有许多父母和教师还不知道这个秘密,这也许就是翻译这本书的目的吧。

【第3篇】

炎炎暑假,捧起一本《童年的秘密》,静静品读,忽然发现这是一种不错的休闲方式,仿佛在品尝一份精神大餐,余味无穷!

这本《童年的秘密》真的让我了解了很多,特别是书中讲到我们成人对儿童缺乏理解,在与儿童打交道的过程中,成人会慢慢变得自私自利,或者以自我为中心,只会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看待与孩子有关的一切,这样最终结果只能使他们之间误会越积越多。儿童并不是什么也不懂,有时候成人应该站在儿童的角度看待事情,多欣赏儿童,也要对自己的行为多做自我反省。

书里还提到:我们无论多么热爱自己的孩子,从他一出生,我们就本能的开始对他提防,凭着一种本能的守财欲,我们赶紧保护拥有的每一件东西,即使是毫无价值的破烂。从孩子一出生起,成人的心理就被这样一种思想支配,管住这个孩子,不能让他惹麻烦,看住他。在成人的眼里,孩子热衷于一些琐碎的、毫无用处的事物,他们为此感到不可理喻,他们认为孩子的自由探索行为是很幼稚的,这个过程是很缓慢的,他们企图将一切事情代劳。但对于孩子来说,这些探索是可喜、有趣的,他们从中得到了满足感。比如,孩子会要求自己拧瓶盖、吃饭、穿鞋等,他们会完全沉迷在这些在大人看来是再简单不过的工作中,在一遍遍的尝试、重复中探索、发现、兴奋着、愉悦着,但成人们看不下去了,最后一切事务全部由父母代劳。

儿童成长的步伐需要成人的等待,书中举例:带孩子出去散步的时候,当孩子停下来的时候,大人也应该停下脚步等待孩子,可是,现实生活中,我们大人往往会因为自己不愿等待,不断的催着孩子往前走。有时候对儿童的尊重,我们人还是动物做的好,像小象跟着象群走,走累了,停下来时,大象也会停下来等待。看到这里我想到了曾经看到带着蜗牛去散步的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就是让我们知道,尊重儿童成长步伐。

我觉得成人真的应该承认自己的错误,对儿童的成长我们真的不能再干预太多,有时候成人的“冷眼旁观”,对于儿童未尝不是一种好的选择。

看这本书,解开了心中有些疑惑,更愿意去站在儿童的角度去看待事情,感觉让自己也成长了不少。

【第4篇】

《童年的秘密》全书分为三大部分,介绍了儿童生理、心理各阶段的发展;儿童的教育;爱的智慧;成人与儿童的冲突等等。

《童年的秘密》不但批评了一些成年人对待儿童的错误态度,谴责了对儿童的忽视和不尊重;还呼吁教师和父母应该仔细地观察儿童,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发现童年的秘密,从而激发他们的内在潜力。我开始重新反思工作中的一些理念和做法,并试着去改变。然而,这种改变比我想象得要困难得多。一般传统的教育,老师只是认识学生的行为,知道要引导他们,也知道为了教育他们应该做些什么;而具备蒙特梭利教育思想的老师,眼前应是一位还没有被认识、完全有待于被了解的孩子。站在孩子旁边,观察孩子。让孩子在自理中获取生理的独立,在自由选择中获取意志的独立,在无止尽的独立工作中获取思想的独立。也就是说,教师要追随儿童。让他们的生命自然地展现,就像莲花在散发出芬芳的花香时,伸展出百色花瓣以接受阳光的哺育。现在,尽管人们已经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看待儿童的生活。但现实生活还是告诉我们,在儿童与成人(父母或教师)之间往往会存在着一种潜意识的冲突。这种情况表明,如何看待儿童,如何对待儿童的生活,如何处理儿童与成人的关系,至今仍然是值得重视和思考的问题。蒙台梭利在《儿童的秘密》一书中所列举的许多例子,实际上在现实生活中都能见到。因此,在对“儿童之谜”的思考与探索上,父母、教师以及所有关注儿童及儿童教育的人们肯定能从这本生动通俗而不乏真知灼见的书中得到很多有益的启示。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对话。感谢蒙台梭利,这位意大利伟大的教育家,是她和她的那本《童年的秘密》走进了我的生活,充实着我的教育观念,指导着我的教育行为,更坚定了我的教育信念。

相信《《汤姆的小妹妹》(精选读后感)》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好读后”是您了解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汤姆的小妹妹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