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谈治国理政读书笔记 > 地图 > 谈治国理政读书笔记

谈治国理政读书笔记

发布时间:2019-11-12 来源:互联网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内容摘选。

“一个家庭中没有书籍,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子。”可想而知读书多么重要,相信很多人都读过一两本经典作品。阅读时,我们一般都能或多或少的有一些收获。这时候,我们可以去写下一篇读书笔记来记录自己的感悟,那么我们该怎么写好一份读书笔记呢?因此,栏目特意整理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内容摘选,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2012年11月15日)

记者朋友们对十八大作了大量报道,向世界传递了许多中国声音。他代表大会秘书处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刚才,我们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领导机构,选举我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我代表新一届中央领导机构成员感谢全党同志的信任,定当不负重托,不辱使命。

全党同志的重托,全国各族人民的期望,是对我们做好工作的巨大鼓舞,也是我们肩上的重大责任。

这个重大责任,就是对民族的责任。我们的民族是伟大的民族。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近代以后,我们的民族历经磨难,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自那时以来,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无数仁人志士奋起抗争,但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团结带领人民前仆后继、顽强奋斗,把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变成日益走向繁荣富强的新中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接过历史的接力棒,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使中华民族更加坚强有力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这个重大责任,就是对人民的责任。我们的人民是伟大的人民。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勤劳、勇敢、智慧,开创了各民族和睦共处的美好家园,培育了历久弥新的优秀文化。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需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这个重大责任,就是对党的责任。我们的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党领导人民已经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完全有理由因此而自豪,但我们自豪而不自满,决不会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着许多严峻挑战,党内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一些党员干部中发生的贪污腐败、脱离群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必须下大气力解决。全党必须警醒起来。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们的责任,就是同全党同志一道,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使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我们深深知道,每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只要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每个人的工作时间是有限的,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责任重于泰山,事业任重道远。我们一定要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

中国需要更多地了解世界,世界也需要更多地了解中国。希望记者朋友们今后继续为增进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相互了解作出更多的努力和贡献。

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讲话的主要部分

hdH765.com更多读书笔记延伸读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出版说明内容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出版说明

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挑战,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力量,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正在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国际社会越来越多地把目光投向中国、聚焦中国。当代中国将发生什么变化,发展的中国将给世界带来什么影响,越来越成为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

习近平作为中国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围绕治国理政发表了大量讲话,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刻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国家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集中展示了中共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治国理念和执政方略。为回应国际社会关切,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理念、发展道路、内外政策的认识和理解,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会同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编辑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

本书收入的是习近平在2012 年11 月15 日至2014 年6 月13 日这段时间内的重要著作,共有讲话、谈话、演讲、答问、批示、贺信等79 篇。

针对国际社会对当代中国问题的主要关注点,本书将所选篇目分为18个专题,每个专题内容按时间顺序编排。为便于读者阅读,进一步增进对中国社会制度和历史文化的了解,本书编辑时作了必要的注释,附在篇末。

本书还收入习近平各个时期特别是中共十八大以来的图片45幅,以帮助读者了解他的工作和生活。

本书编辑组

2014年6月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介绍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在治国理政新的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集中展示了中央领导集体的治国理念和执政方略。

为更好地对外阐释中国的发展理念、发展道路、内外政策,回应国际社会关切,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会同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外文局编辑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以中、英、法、俄、阿、西、葡、德、日等多语种版本出版发行。本书收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2年11月15日至2014年6月13日这段时间的讲话、谈话、演讲、答问、批示、贺信等79篇,分为18个专题。《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全面系统回答了新的时代条件下中国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是国际社会了解当代中国的重要窗口、寻找中国问题答案的一把钥匙。

一、阐明当代中国的发展道路和发展走向,回答了今天的中国从哪里来、明天的中国向何处去的重大问题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艰辛探索,中国成功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是一条足迹坚实又特色鲜明的道路,在当今世界独树一帜。中国道路中国奇迹中国模式成为国际社会热议的话题。党的十八大实现了中央领导集体的新老交替,国际社会强烈关注:新的领导人将驾驭中国这艘巨轮驶向何方,发展的中国将给世界带来什么影响?

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履职伊始,就郑重宣示,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书收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量论述。党的十八大闭幕后的第三天,他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发展中国、稳定中国的必由之路。他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国家主席时又意味深长地强调,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 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在本书收录的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还多次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植根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我们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继续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写下去。

鲜明的旗帜、坚定的步伐,展示了中央领导集体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对世情国情的清醒认识,对中国未来发展走向的深沉思考,让世界感受到中国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和自信。有外国政要称赞,历史将证明,中国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充满希望。

二、提出改革发展的一系列新思路新举措,展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愿景

经过多年努力,中国发展取得了历史性进步,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同时,作为有着13亿多人口的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排在世界第80位左右,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如此体量的大国、如此复杂的国情世所罕见,解决这些难题没有先例可循。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不畏艰险才能成就伟业。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见的思路和举措,带领全国人民奋力开拓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党的十八大后仅半个月,习近平总书记就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从本书中可以看到,他在国际国内不同场合反复阐释中国梦的内涵和真谛: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中国梦同世界各国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梦想相通,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各国人民。中国梦提出后,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凝聚起海内外中华儿女团结奋斗的强大正能量,也成为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前景的主流认识。

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中央领导集体以高超的政治智慧和远见卓识,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本书汇集了习近平总书记就此阐述的一系列新论断新要求: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生产生活环境;打铁还需自身硬,要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等等。从这些论述中,国内外读者可以看到中国破解发展难题、实现美好蓝图的战略思考和清晰路径。

中国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面对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躲不开、绕不过。惟其艰难,更显勇毅。本书收录的文章中,展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迎难而上、攻坚克难的胆识和智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改革再难也要向前推,敢于担当,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胆子要大、步子要稳,不能犯颠覆性错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定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制定了总体方案,提出了路线图和时间表,涉及15个领域、330多项重大改革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对全面深化改革目标任务和路径方法的论述,既有斩钉截铁的决心,又有科学缜密的思路,使国内外读者不仅能看到破解改革难题任务的艰巨繁重,也能领略到中央领导集体的执政艺术和领导方法。

有国外媒体评论说,中国新一届领导层描绘的改革发展新蓝图,给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更大的前进动力和成功的自信,中国领导层具有把战略转化为行动的强大执行力,能够把美好的中华民族复兴梦想变成现实。

三、阐释以民为本、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彰显了真挚深厚的为民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体验过农村的艰苦生活,经历过不同工作岗位的磨练,对中国的国情了然于心,对人民的所思所想所盼感同身受。从本书的字里行间,国内外读者能深切感受到中央领导集体执政为民的情怀和理念。在党的十八大后的首次公开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就鲜明宣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篇1500余字的讲话,19次提到人民二字。在接受外国记者专访时,他深情地说,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人民把我放在这样的工作岗位上,我就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牢记责任重于泰山,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这些话语字字千钧,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的品格。

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本书的很多文章和图片,记录了习近平总书记从偏远山区到塞外荒漠、从特困农村到革命老区,听民意、察民情、解民忧的感人场景。他强调,必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他提出:让13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千方百计帮助困难群众排忧解难;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等等。他要求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真正做到对历史和人民负责。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他强调,要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制定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些重大举措在本书中都有充分体现。透过这些内容,国内外读者可以感受到中国领导人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感受到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和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体会到中国共产党执政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四、展示当代中国治国理政理念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体现了吸收和借鉴人类文明有益成果的宽广视野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政治智慧和思想道德资源,人类文明成果凝结着世界各国人民劳动和智慧的结晶,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成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理念的丰厚滋养。在本书收录的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从多个角度论述了当代中国治国理政理念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对人类文明有益成果的吸收和借鉴。在阐述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时,他动情地说,站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在阐述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时,他指出,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有着5000多年历史的中华文明,始终崇尚和平,和平、和睦、和谐的追求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之中,深深溶化在中国人民的血脉之中。在阐述吸收和借鉴人类文明有益成果时,他强调,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中华民族是一个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民族,在漫长历史进程中,不断学习他人的好东西,把他人的好东西化成我们自己的东西,这才形成我们的民族特色。

习近平总书记的文章具有深厚的底蕴和广阔的视野,闪烁着从中华文化和世界文明中汲取思想精华的智慧。他用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治大国若烹小鲜来告诫各级领导干部工作中不能懈怠、不能马虎;用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世而制来鼓励人们摒弃不合时宜的旧观念,冲破制约发展的旧框框。他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提出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在国际场合的演讲中,他引用莱布尼茨的名言唯有相互交流我们各自的才能,才能共同点燃我们的智慧之灯,倡导增进国家之间交流、消除相互认知上的隔膜。他还引用哈萨克斯坦谚语吹灭别人的灯,会烧掉自己胡子力量不在胳膊上,而在团结上,倡议通过对话合作促进各国交流和地区安全。

一棵大树,只有根深千尺才会枝繁叶茂;一个民族,只有善于从历史和其他文明中汲取营养才能生生不息、薪火相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既展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揭示了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独特标识,也展现了吸收和借鉴人类文明有益成果、推动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宽广胸襟。品读这些文章,国内外读者可以更清晰地看到当代中国与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一脉相承、与世界各国创造的文明紧密相联,进一步了解到中国共产党的治国理政理念不仅凝聚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结晶,而且吸收借鉴了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有着深厚的底蕴和丰富的滋养。

五、宣示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坚定决心,展示了负责任大国的良好形象

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大幅提升,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越来越走向国际舞台的中心。面对中国的发展壮大,一些国家的心态日趋复杂。针对国际社会的关切,本书用5个专题的篇幅,对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进行了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走和平发展道路,是我们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我国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他指出,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不是权宜之计,更不是外交辞令,而是从历史、现实、未来的客观判断中得出的结论;和平发展道路对中国有利、对世界有利,我们想不出有任何理由不坚持这条被实践证明是走得通的道路。他多次公开宣示:中国不认同国强必霸的陈旧逻辑,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

秉持和平发展的理念,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更加开放从容的姿态活跃在国际舞台,提出一系列充满智慧的外交新理念,引领中国外交航向。习近平总书记阐述了命运共同体新型大国关系亲、诚、惠、容等理念,将中国与大国、周边国家、发展中国家的关系提升到新的高度,为建立新型国际关系给出了中国答案。中国的发展是世界的机遇,越来越多的国家从中国的发展中受益。在本书中可以看到,从共织中国梦和非洲梦到建设更高水平的中拉全面合作伙伴关系,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到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从坚持正确义利观到完善全球治理机制等,习近平总书记阐述的这些新倡议新理念,表达了中国发展将造福世界的真诚意愿,向国际社会展示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责任担当,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和积极响应。

六、语言质朴清新,故事鲜活生动,反映了中国领导人平实自然、坦诚谦和的品格

深厚的文化积淀、丰富的生活阅历,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真诚坦率、平实生动的文风。他在讲话中善于运用生活中的语言叙事说理,娓娓道来,通俗易懂。这样的例子,在本书中比比皆是。他用鞋子合不合脚,只有穿鞋的人自己才知道,说明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最有发言权;用发扬钉钉子的精神阐释政贵有恒的道理,要求真正做到一张好的蓝图一干到底;用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表明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的决心;用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形象地阐述青年时期价值观养成的重要性;用中国人喜欢茶而比利时人喜爱啤酒,说明不同文明既各具特色又能够包容互鉴。这些语言源于生活、源于群众,朴实自然接地气,具有很强的亲和力感染力。

善于讲故事,是习近平总书记与国际社会沟通的鲜明特点。本书收录了他在国际场合的多篇演讲,其中有许多脍炙人口、打动人心的生动故事。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中,他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苏联飞行大队长库里申科来华同中国人民并肩作战的故事;在坦桑尼亚尼雷尔国际会议中心的演讲中,讲述了一对中国年轻人热爱非洲的故事;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的演讲中,讲到了中国著名音乐家冼星海和哈萨克音乐家拜卡达莫夫真挚友情的故事;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中,讲述了一个普通约旦年轻人在浙江义乌开阿拉伯餐馆并在当地成家立业的故事,等等。这些故事鲜活实在、生动感人,以小喻大、以事明理,拉近了与国外受众的距离,也使他们领略到中国领导人睿智风趣、谦和友善的独特魅力。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谈中国、论世界,为各国读者开启了一扇观察和感知中国的窗口。阅读这本书,可以了解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念和执政方略,品味悠长醇厚的中国历史文化,感受当代中国的深刻变革和梦想追求,进一步增进对中国发展理念、发展道路、内外政策的理解,从而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国、更加客观地看待中国、更加理性地读懂中国。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读书笔记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收入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2 年11月15日至2014年6月13日这段时间内的重要著作,共有讲话、谈话、演讲、答问、批示、贺信等79篇。该书将这79篇文献分为18个专题。其中第八个专题是建设生态文明,收入了谈话、讲话、贺信各一篇,在其他专题中涉及生态文明、生态安全、美丽中国等内容的文献还有10篇。学习这些重要论述,对于加深对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地位、指导思想、建设方针、奋斗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的理解,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更优美的环境是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一大向往,是我们的奋斗目标。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的讲话中,谈到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责任。在谈到对人民的责任时,他指出: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特色之一,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在实践和认识上不断深化的重要成果。2012年1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其他各方面建设;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又坚持改革开放;既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又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他在讲话中进一步指出:强调总布局,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我们要牢牢抓好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协调推进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其他各方面建设。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深入,生态文明建设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使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更加明确,有利于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这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在实践和认识上不断深化的重要成果。

生态文明建设是夯实实现中国梦的物质基础的重要途径。2013年3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不断夯实实现中国梦的物质基础。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创造更好的生态条件,是务林人的神圣使命,把我国建设成为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2013年4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指出:要加强宣传教育、创新活动形式,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加义务植树,不断提高义务植树尽责率,依法严格保护森林,增强义务植树效果,把义务植树深入持久开展下去,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创造更好的生态条件。

他指出:全民义务植树开展30多年来,促进了我国森林资源恢复发展,增强了全民爱绿植绿护绿意识。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总体上仍然是一个缺林少绿、生态脆弱的国家,植树造林,改善生态,任重而道远。

他强调: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和重要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生态保障。不可想象,没有森林,地球和人类会是什么样子。全社会都要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建设美丽中国的要求,切实增强生态意识,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把我国建设成为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2013年5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他指出: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要清醒认识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和艰巨性,清醒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和责任,真正下决心把环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态环境建设好,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

他在讲话中系统地阐述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意义和中央决策的重要意义。他强调,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标志着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表明了我们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意志和坚强决心。

他在讲话中深刻阐明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工作重点、根本措施和有效载体,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保障措施。他指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树立生态观念、完善生态制度、维护生态安全、优化生态环境,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他强调,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他指出,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整体谋划国土空间开发,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要坚定不移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严格按照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的主体功能定位,划定并严守生态红线,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推进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保障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提高生态服务功能。要牢固树立生态红线的观念。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就应该受到惩罚。

他强调,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要大力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他强调,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良好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人民群众对环境问题高度关注。环境保护和治理要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着力推进重点流域和区域水污染防治,着力推进重点行业和重点区域大气污染治理。

他指出,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最重要的是要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的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使之成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导向和约束。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那些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造成严重后果的人,必须追究其责任,而且应该终身追究。要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生态效益、环境损害等指标和实绩是考核干部的重要内容,是新型政绩观的重要方面,也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领导的有力举措。2013 年6月28日,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用人得当,就要坚持全面、历史、辩证看干部,注重一贯表现和全部工作。要改进考核方法手段,既看发展又看基础,既看显绩又看潜绩,把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生态效益等指标和实绩作为重要考核内容,再也不能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来论英雄了。

中国人民不仅要建设好美丽中国,而且要与世界各国携手共建生态良好的地球美好家园。2013年7月18日,习近平主席亲自向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3年年会致贺信。他在贺信中指出: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中国将按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生产生活环境。

他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维护能源资源安全,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中国将继续承担应尽的国际义务,同世界各国深入开展生态文明领域的交流合作,推动成果分享,携手共建生态良好的地球美好家园。

2013年10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做了题为深化改革开放、共创美好亚太的演讲。他向与会者阐明:中国正在制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方案,总的是要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的改革,努力破解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难题,消除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通过改革为经济发展增添新动力。他强调:我们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扎实推进资源节约,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新的贡献。他在演讲中提出了4点愿景。在亚太地区推动创新发展的愿景中,他指出:单纯依靠财政刺激政策和非常规货币政策的增长不可持续,建立在过度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基础上的增长得不偿失。我们既要创新发展思路,也要创新发展手段。要打破旧的思维定式和条条框框,坚持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要不断提高创新能力,用创新培育新兴产业,用创新发掘增长动力,用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健全国家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和完善自然资源监管体制是建立系统完备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内在要求。2013 年11月9日,习近平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中,把生态环境作为关系群众切身利益问题较多的十大领域之一,而且指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深化改革。他还把健全国家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和完善自然资源监管体制作为第十个重点问题进行了专门说明。他指出,健全国家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是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也是建立系统完备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内在要求。他认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一定程度上与体制不健全有关,原因之一是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的所有权人不到位,所有权人权益不落实。他指出:针对这一问题,全会决定提出健全国家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的要求。总的思路是按照所有者和管理者分开和一件事由一个部门管理的原则,落实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建立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人职责的体制。他阐述了国家行使所有权与行使监管权的区别:国家对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行使所有权并进行管理和国家对国土范围内自然资源行使监管权是不同的,前者是所有权人意义上的权利,后者是管理者意义上的权力。这就需要完善自然资源监管体制,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职责,使国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人和国家自然资源管理者相互独立、相互配合、相互监督。

他强调了山水林田湖的相互联系。我们要认识到,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用途管制和生态修复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如果种树的只管种树、治水的只管治水、护田的单纯护田,很容易顾此失彼,最终造成生态的系统性破坏。由一个部门负责领土范围内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职责,对山水林田湖进行统一保护、统一修复是十分必要的。

他在说明中最后强调: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加强各项改革的关联性、系统性、可行性研究。我们讲胆子要大、步子要稳,其中步子要稳就是要统筹考虑、全面论证、科学决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各领域改革和党的建设改革紧密联系、相互交融,任何一个领域的改革都会牵动其他领域,同时也需要其他领域改革密切配合。如果各领域改革不配套,各方面改革措施相互牵扯,全面深化改革就很难推进下去,即使勉强推进,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生态文明建设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体现。2013 年11月12日,习近平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指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国家治理能力则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有机整体,相辅相成,有了好的国家治理体系才能提高治理能力,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国家治理体系的效能。

山河秀美是展示我国国家形象的重要方面。2013 年12月30日,习近平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注重塑造我国的国家形象,重点展示中国历史底蕴深厚、各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多样和谐的文明大国形象,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团结、山河秀美的东方大国形象,坚持和平发展、促进共同发展、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为人类作出贡献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充满希望、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

生态安全是总体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内容。2014 年4月15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强调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把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构建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作为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方面。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国家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2014 年5月26日,习近平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就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加强市场活动监管,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社会稳定,促进共同富裕。各级政府一定要严格依法行政,切实履行职责,该管的事一定要管好、管到位,该放的权一定要放足、放到位,坚决克服政府职能错位、越位、缺位现象。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的系列重要论述,充分体现了一位伟大政治家的博大胸怀和历史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文明建设亲自谋划、亲自决策、亲自部署、亲自推动,既抓顶层设计,又抓督促落实,为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勾画了蓝图、增添了动力,也为各级领导干部做出了表率,我们一定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观,坚持生态导向、保护优先,认真履行好第一职责,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以最严格的监督、最有效的管理保护和发展生态建设成果,为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做出应有的贡献!

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读书笔记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收入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2年11月15日至2014年6月13日这段时间内的重要著作,共有讲话、谈话、演讲、答问、批示、贺信等79篇。该书将这79篇文献分为18个专题。其中第八个专题是建设生态文明,收入了谈话、讲话、贺信各一篇,在其他专题中涉及生态文明、生态安全、美丽中国等内容的文献还有10篇。学习这些重要论述,对于加深对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地位、指导思想、建设方针、奋斗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的理解,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特色之一,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在实践和认识上不断深化的重要成果。2012年1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其他各方面建设;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又坚持改革开放;既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又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三严三实读书笔记他在讲话中进一步指出:强调总布局,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我们要牢牢抓好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协调推进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其他各方面建设。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深入,生态文明建设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 2 -

体布局,使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更加明确,有利于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这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在实践和认识上不断深化的重要成果。

学习这本书,我们有这样几点感受很深。

一是,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和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和强烈的使命感。他站得很高,看得很远,是从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着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来思考、谋划和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高屋建瓴、气势恢宏,信念坚定、正气凛然,给全党和全国人民以巨大的勇气和信心。

二是,充分表明了习近平总书记对目前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面临的严峻形势的清醒认识。他深入实际,广泛调研,对情况了解得很全面,不回避问题,不遮遮掩掩,明确地、透彻地揭露出作风问题和腐败问题的种种表现,一针见血,使全党警醒。这里既有摆在明处的突出问题,也有在角角落落不易被人发现的问题;既有七个有之这类

严重违反政治纪律的问题,也有吃吃喝喝这类看似小事的问题,一下子把脉把准了,把病根找到了,针对性极强。

三是,充分表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强力反腐的坚强决心。他讲了很多狠话,语言犀利,态度鲜明,疾恶如仇,摄人心魄。读后给人强烈的心灵震撼,留下深刻印象,腐败分子受到极大震慑,广大干部群众痛快淋漓。

四是,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高超的领导智慧和工作方法。他面对严峻复杂的反腐败斗争形势,聚焦作风这个导致腐败的根源,要求中央政治局带头,从一件件具体的事抓起,亲自指导,不断推进,环环相扣,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刹住了许多人认为不可能刹住的歪风邪气,党风政风为之一新,党心民心为之一振。 第五,充分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独创性思想观点。他着眼全面从严治党,提出一系列新的理念、思路、举措,就坚持党的群众路线、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持和发扬民主集中制、加强巡视工作等,提出许多新的要求,论述精辟,思想深刻,理论性强,是对党的建设理论的最新发展。经过实践探索和理论总结,我们正在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反腐倡廉道路。

把学习重要讲话精神与学习论述摘编结合起来

《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九个部分的内容,要全面系统地学习掌握。这里,结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的讲话精神,就几个方面的内容谈点体会。

第一,关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要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在所有党的纪律和规矩中,第一位的是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党章、党的纪律、国家法律是党员干部必须遵守的规矩,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也是重要的党内规矩。讲规矩是对党员干部党性的重要考验,是对党员干部对党忠诚度的重要检验。对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要十分明确地强调、十分坚定地执行。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牢固树立纪律和规矩意识,在守纪律、讲规矩上作表率,自觉做政治上的明白人。 - 4

习近平总书记集中地讲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问题,主要有三次。这是一次,之前还有过两次,主要观点都已经收入到论述摘编中。

一次是在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的讲话。论述摘编收入其中的六段论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严明党的纪律,首要的就是严明政治纪律。党的纪律是多方面的,但政治纪律是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纪律。政治纪律是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言论、政治行为方面必须遵守的规矩,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根本保证。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最核心的,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中央权威。一个政党,不严明政治纪律,就会分崩离析。党内决不允许有不受党纪国法约束、甚至凌驾于党章和党组织之上的特殊党员。

另一次是在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论述摘编收入其中的四段论述。习近平总书记从讲政治的高度,深刻阐述了加强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极端重要性和严肃性。指出: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讲政治是突出的特点和优势。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这根弦不能松。干部在政治上出问题,对党的危害不亚于腐败问题,有的甚至比腐败问题更严重。在政治问题上,任何人同样不能越过红线,越过了就要严肃追究其政治责任。有些事情在政治上是绝不能做的,做了就要付出代价,谁都不能拿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当儿戏。习近平总书记精辟概括了七个有之,对无视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行为给予深刻揭露,划出了底线,亮出了红线。

第二,关于纠正四风。

经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四风问题有所收敛,但是不能松劲,必须清醒认识到四风问题的顽固性、反复性、变异性和传染性。解决四风 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必须横下一条心纠正四风,常抓抓出习惯、抓出长效,在坚持中见常态,向制度建设要长效,强化执纪监督,把顶风违纪搞四风列为纪律审查的重点。学习论述摘编第五部分,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解决四风问题的重要要求,概括起来讲就是要坚持标本兼治,在抓常、抓细、抓长上下功夫,使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强调抓常,就是要经常抓、见常态。风气养成重在日常教化,要时刻摆上位置、有机融入日常工作,经常分析班子和干部队伍作风状况、干群关系状况,及时掌握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要坚持纠四风和树立新风并举,以优良的党风带动民风社风,倡导时代新风。作风建设贵在常抓不懈,要使之形成一种习惯、一种风气。

强调抓细,就是要深入抓、见实招。作风建设,重在抓细节,必须环环抓。最重要的是要抓好落实,言必行、行必果。对老百姓关心的突出问题,要采取针对性、操作性、指导性强的举措,一件件解决好,让大家感到我们是能办成事的,而且是认真办事的。这样才能取信于民、取信于全党。

强调抓长,就是要持久抓、见长效。作风建设,重在持久,必须反复抓。纠风之难,难在防止反弹。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下去,扭住不放,持之以恒,久久为功。要坚持标本兼治,努力形成系统完备的制度体系,确保改进作风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切实防止四风问题反弹。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解决四风问题没有休止符,一直是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全党必须保持常抓的韧劲、长抓的耐心,把作风建设不断引向深入,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为推动改革发展提供强大正能量。

第三,关于巡视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巡视工作,多次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听取巡视情况汇报并发表重要讲话。两年多来,巡视工作的强度、力度和效果前所未有,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发挥了重要的震慑作用和遏制作用。在这次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对巡视工作提出新的更高要求。论述摘编第七部分收入的就是这方面的论述,均为首次公开发表。

要明确巡视工作的职责定位。巡视是党章赋予的重要职责,是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举措,是从严治党、维护党纪的重要手段,是加强党内监督的重要形式。巡视工作的定- 6 -

位要明确,要聚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这个中心进行,围绕四个着力发现问题。要增强对党负责的政治意识、发现问题的责任意识、敢于提出问题的党性意识,切实加强对党组织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特别是主要负责人的监督。

要用好巡视这把反腐利剑。巡视工作就是要发现和反映问题,找出老虎、苍蝇。对于巡视发现的线索,要分类处置,做到件件有着落。凡是涉及腐败问题的,都要一查到底,一网打尽,有多少就处理多少。因巡视成果运用不到位又发生重大问题的,必须严肃追究责任,确保巡视成果落到实处。

要创新巡视工作方式方法。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适应形势发展,推动巡视内容、方式方法、制度建设等方面与时俱进,完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巡视机动性、灵活性的特点,增强巡视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专项巡视要全面展开,加快节奏频率,扩大范围,闻风而动、出其不意,哪里有反映就奔向哪里。对巡视过的地区和部门可以随时杀个回马枪、来个回头看。

第四,关于制度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要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做好破和立这两篇文章。反腐倡廉建章立制要着重抓好四个方面的制度建设,即:健全党内监督制度,健全选人用人管人制度,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完善国有企业监管制度。 关于加强制度建设,习近平总书记作过许多重要论述。论述摘编第八部分收入的就是这方面的内容。

如何靠制度更有效地防治腐败,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腐败案件暴露的问题,除了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这一重要原因外,还有体制机制上的原因。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事,甚至会走向反面。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定要坚持破立并举,注重建章立制,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

要完善监督制度。反腐倡廉的核心是制约和监督权力。要加强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努力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运行和监督体系,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失职要问责、违法要追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要着力改进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

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要推行权力清单制度,公开审批流程,防止权力滥用。要着力完善国有企业监管制度,完善国有资产资源监管制度,强化对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的部门和岗位的监管。要加强对干部经常性的管理监督,形成严格约束,让他们始终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警觉。

要增强制度执行力。制度不在多,而在于精,在于务实管用,突出针对性和指导性。牛栏关猫是不行的!要搞好配套衔接,做到彼此呼应,增强整体功能。要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没有例外,不留暗门、不开天窗,坚决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使制度成为硬约束而不是橡皮筋。 要增强依法执政意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的制度保障。要坚持以法治的理念、法治的体制、法治的程序开展工作,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推进依法执政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要善于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对腐败,加强反腐败国家立法,加强反腐倡廉党内法规制度建设,让法律制度刚性运行。

中纪委机关和中宣部联合下发的学习通知指出,各级党组织要认真组织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论述,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对形势的判断和决策部署上来,保持坚强政治定力,坚定必胜信心。我们要按照通知要求,把学习《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同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一中、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结合起来,深刻领会,融会贯通,坚持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重- 8 -

要论述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打赢反腐败斗争这场攻坚战、持久战,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保证。

读书笔记《《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内容摘选》一文希望您能收藏!“读后感大全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读书笔记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谈治国理政读书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