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孩子读书笔记 > 地图 > 孩子读书笔记

孩子读书笔记

发布时间:2019-11-11 来源:互联网

关于《教师要永远对孩子有新的发现》读书笔记。

库法耶夫说:“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去和未来文化生活的源泉。”在我们上学时,语文老师也会要求我们多读一读书籍作品。阅读的过程,也是情感不趣起伏的过程,这些瞬间即逝的收获,就是我们写读书笔记的基础。怎么写好一份优秀的读书笔记呢?考虑到你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关于《教师要永远对孩子有新的发现》读书笔记”,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当自己看到《教师要永远对孩子有新的发现》这篇文章时,是被文章的一段文字所吸引的。里面沈老师有这样的一段文字“每每在大班的毕业典礼上,当孩子们离开我的那一刻,我最想对他们说的是:谢谢你们给予我的一切!正因为有了你们,老师才会一点一点的进步一点点地认识教育,感悟教育。是你们的快乐与真挚、问题与好奇、成长与进步,让我感受到职业的魅力,享受到了工作地快乐!”想想自己现在班里的孩子也即将要毕业,也许有很多感触会是相同,也有些是自己没有碰到过的。抱着这种心态我继续的看着下文。

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沈老师讲述着她和孩子们的故事中的一位小朋友的故事,里面有几则小故事,而从这位小朋友的身上我仿佛看到了我班里的孩子的缩影,他是那样的“活跃”,那样的招人“注意”。沈老师先是去主动地了解孩子的情况,从孩子的家庭,从孩子的生活环境去了解,分析孩子会产生这些想象的原因。知道孩子是由于父母的工作繁忙,孩子感觉到被疏远,不受到关注。照成了孩子养成了我行我素的行为。

沈老师开始关注孩子的兴趣,让孩子去主动地接纳老师。从孩子的兴趣入手,孩子与老师有了情感上的交流,从时间和次数上开始慢慢增加,慢慢让孩子学会主动地开始交流。慢慢的从被动变为主动,从被排斥到收到同伴的接纳,孩子的个性也开始慢慢的转变了,从一个爱“惹事”的孩子,到一个遵守常规的孩子。孩子的一点一滴的变化,都是让老师欣喜的。

沈老师在文章的结尾处提到“发现时教育的开始。发现让我了解了晨晨的兴趣爱好,使我和晨晨之间有了独有的话题和共同关注的事情,并使他能在自己的兴趣点上感受与人交流的快乐。发现让我找到了教育的时机和切入点。”这里提醒着我们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要及时的发现。

做个有心人,视乎还是不够的,幼儿由于年龄的特点和性格上的差异,需要我们有目的的主动发现,发现他们的需要和进步,发现他们行为背后的原因。新的发现会使我们对孩子有新的感受和新的认识,也会使孩子获得新的发展机会。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我们应该永远有新的发现。”

Hdh765.com更多读书笔记扩展阅读

发现孩子读书笔记


我很信赖孩子早教的价值,所以我的女儿和儿子都选择了上早教课,当然短时间内看不到孩子的变化,但是我坚信孩子会因为早教课受益。我选择的早教秉承思想的创始人是蒙台梭利,今天,我拜读了她的早教经典著作《发现孩子》。这本书揭示了了解孩子和爱孩子的新观念和新方法。蒙台梭利认为,每个孩子都有去观察、对外界作反应、去学习、去集中注意力,甚至让自己独处的需要。在本书中,她描述了儿童的特性,以及如何更充分地激发和利用孩子与生俱来的学习热情。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研究的。

在这本书中,让我颇有感触的是“新时代的教师”应该怎样做,作为教育工作者,这正是我所需要的,在书中提到“教育应当探求合适的方法,在不知不觉中,引导孩子自然地进行学习活动。”虽然我们也在潜心的学习真正的教学之道,但是总是很片面很肤浅,光有理论是不能完全做到的,但是没有了理论确实根本不可能做到的,很多老师问,光是用温和及鼓励的方式把教具呈现给孩子就足够了吗?在他的学校里不是这样的。在蒙台梭利的学校里,教导孩子的是环境本身。老师只是让孩子和环境直接互动,示范引导孩子该怎么使用其中的道具。这样的学习方法,如果只用在其他教学法里,是绝对不可能成功的,我们只会听到老师不断的大喊“安静”“不要动来动去”这些是我们的教学用语吗?这些命令式的教学能收到多大的成效。

我们当然要相信教育应该是寻求适当的方法我总是在埋怨现在的孩子太难管教其实是我们没有找到适合当代孩子的教育方法。蒙台梭利教学法的成功就在于它可以让孩子自动自发的操作学习从认真勤快的学习新技能的态度里得到肯定服从命令必须以完备的人格为前提。

在本书中有一章《让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也让我颇受感触。文中说孩子的活动过程可用个曲线图来表示。在纸上画一条平行线,表示孩子在处于休息状态,平行线以上表示有纪律的活动,平行线以下代表随意乱玩、没有规律的活动,而曲线的方向则表示时间的长短。儿童之家做过这样的实验,当孩子进入教室后,通常先安静一会,接着才开始找事情做。因此,曲线是先往上,画到代表有规律的活动部分。然后孩子玩累了,活动开始变得有点混乱,这时候曲线会画到平行线以下一直下降到其活动没有规律的部分。接下来,孩子会换一项新的活动,曲线图又会再一次往上升到有活动规律的地方,等到玩的不想玩时又会跌倒平行线以下。

所以在活动中如果老师能够尊重孩子的自由,对孩子有信心;如果老师能够把他的所学暂时放置一边;如果老师能谦虚一些,不把他的指导当成是必要地;如果老师懂得耐心等待,他一定会看到孩子所发生的全新转变。老师只有在等到孩子找到自己心智深处尚未被发现的潜能时,孩子焦躁不安的心情才得以平息。

这本书帮我树立了新的教育理念。(贾艳坤)

《发现孩子》读书笔记


《发现孩子》这本书的作者是被誉为20世纪赢得世界承认的、给科学带来进步的最伟大的教育家之一的意大利教育家和医生马利亚.蒙台梭利。翻开这本被译为37种语言发行的书,怀着一种崇敬的心情细细阅读。

作者从心理学、生理学、教育学等多个领域不同角度地为我们揭示了 孩子这一教育中的主体的种种奥秘。同时也指出了作为老师和长辈的我们,在照顾孩子和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的一些自以为是的错误的甚至愚蠢的做法。同时,也为我们的教育指明了道路。

由于职业的敏感吧,其中有几章论述给我留下的印象颇深。

在为孩子提供美丽适宜的环境一章中说道美既有助于他集中思想,又可使他处于疲惫的精力得到恢复。我们可以这样说,最适合生活的地方其环境应该是美丽的,我想,这句话对我们每学期的环境布应该是最好的肯定。

还有一段话, 我们让儿童使用瓷碗、瓷板和玻璃杯、玻璃吸管,因为那些物品最容易打破,一旦它们有破损,就等于是在向孩子们粗鲁和漫不经心的行为提出警告。这样就可以引导儿童纠正自己的行为,训练他们行动细心、准确,学会不碰撞、不打翻、不摔坏东西,使自己的行动变得越来越文明和有节奏,并逐渐向主人一样成为各种器皿、用具的管理者。让环境说话,让孩子自发评判和规范自己的行为,把教育转变为一个内化的过程。这让我感受到了环境的最高教育境界。

这本书还让我认识到了,如果实施不当的教育行为会使我们成为孩子人格形成过程中,最可能危害孩子人格发展的人,因为,我们是最接近孩子的人,我们既是母亲又是老师。因此教育问题的根本解决,第一步决不是针对儿童,而应针对我们自己。老师不应再集威严权利于一身,应转而以谦和的态度来帮助孩子。假如大人做得不够,孩子可能就不能顺利地发展,但如果大人做得太多,可能就阻碍了孩子的发展,使孩子的创造力无法发挥。而我们需要把握的,就是这之间的平衡点。

发现孩子读书笔记1000字(读书笔记)


儿童,孩子,幼儿,看到这几个字眼时,我们常常会联想到他们往往是需要被照顾、被包容、被保护的对象,但其实并不然。孩子“真实的一面”应该是怎样的呢?父母该如何与孩子沟通呢?我们又如何做好一个幼儿教育者呢?在读完蒙台梭利的《发现孩子》这本书后,我想我找到了答案。

希望您阅读完读后感大全网的读后感后,能够收藏。http://m.dhb100.com

玛利亚·蒙台梭利,出生于意大利的安科纳地区,意大利教育家、意大利第一位女医学博士。第一所“儿童之家”的创办者。她的教育方法源自于其在幼儿工作过程中,所观察到的儿童自发性学习行为总结而成,提出了“吸收性心智”、“敏感期”等概念。

这本书中,它揭示了了解孩子和爱孩子的新观念和新方法。蒙台梭利认为,每个孩子都有去观察、对外界作反应、去学习、去集中注意力,甚至让自己独处的需要。她描述了儿童的特性,以及如何更充分地激发和利用孩子与生俱来的学习热情。

她认为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内在生命力”,这种生命力是一种积极的、活动的、发展着的存在,它具有无穷无尽的力量。这应该就是孩子“真实的一面”——不是成人和教师进行灌注的容器;不是可以任意塑造的蜡或泥;不是可以任意刻划的木块;也不是父母和教师培植的花木或饲养的动物,而是一个具有生命力的、能动的、发展着的活生生的人。

很多时候作为成人的我们,常常会忽视幼儿的生命力,我们会把孩子随心所欲的特性,误认为是任性的表现,其实孩子一点也不任性,只不过是因为我们对孩子的了解还不够罢了。

“对儿童的家庭教育”这一章中也指出,任何有效的教育方法,在实施之前,都要先观察和了解孩子,在此基础上通过不断的试验才能总结出来。在这章的后半部分中中也清楚地描写了真实案例,在一些言传身教中,父母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有些大人的行为极有可能给孩子原本具有的天赋带来负面的影响。在与儿童的沟通中要尊重孩子正在进行的所有合理行为,并设法了解孩子的活动目的。走进幼儿内心,善于观察发现孩子的真正需要,给予孩子充满爱的关怀。

其实,作为教师的我们常常也会找不到作为教育者与儿童内在发展的平衡点。在这本书中我得到了很好的答案——教师并不是幼儿成长中的领导者,而是陪伴者。教育的任务就是激发和促进儿童“内在潜力”的发挥,使其按自身规律获得自然的和自由的发展。我们必须遵循这样一条原则:应尽可能地把一切留给自然,才能为孩子设计出—套科学的、有利于其身体成长的方案。唯有自由才能引导孩子的性格、智力与情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自由还要求我们教育者应该以一种宁静的心态去关注孩子成长中出现的所有奇迹。自由的原则并非是放任的,而是引导我们从幻想进入现实,指导我们积极有效地照顾儿童的原则。

如果教师能够尊重孩子的自由,对孩子有信心,如果教师能够把自己的所学暂时放置—边能谦虚一些不把自己的指导当成是必要的;如果教师懂得耐心等待,一定会看到孩子所发生的全新转变。

《发现孩子》带我真正地了解到作为新时代的教师,一位真正理解了教学之道的老师,才更懂得用比强迫压制更有效的办法来陪伴孩子,毫无疑问,这有赖于随时的观察以及持续的付出努力。

儿童,孩子,幼儿,看到这几个字眼时,我们常常会联想到他们往往是需要被照顾、被包容、被保护的对象,但其实并不然。孩子“真实的一面”应该是怎样的呢?父母该如何与孩子沟通呢?我们又如何做好一个幼儿教育者呢?在读完蒙台梭利的《发现孩子》这本书后,我想我找到了答案。

相信读后感大全网能够帮助到找不到优质读后感的您,找到优质的读后感模板。http://www.dhb100.com

玛利亚·蒙台梭利,出生于意大利的安科纳地区,意大利教育家、意大利第一位女医学博士。第一所“儿童之家”的创办者。她的教育方法源自于其在幼儿工作过程中,所观察到的儿童自发性学习行为总结而成,提出了“吸收性心智”、“敏感期”等概念。

在《发现孩子》这本书籍中,它揭示了了解孩子和爱孩子的新观念和新方法。蒙台梭利认为,每个孩子都有去观察、对外界作反应、去学习、去集中注意力,甚至让自己独处的需要。她描述了儿童的特性,以及如何更充分地激发和利用孩子与生俱来的学习热情。

她认为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内在生命力”,这种生命力是一种积极的、活动的、发展着的存在,它具有无穷无尽的力量。这应该就是孩子“真实的一面”—不是成人和教师进行灌注的容器:不是可以任意塑造的蜡或泥:不是可以任意刻划的木块;也不是父母和教师培植的花木或饲养的动物,而是一个具有生命力的、能动的、发展着的活生生的人。

很多时候作为成人的我们,常常会忽视幼儿的生命力,我们会把孩子随心所欲的特性,误认为是任性的表现,其实孩子一点也不任性,只不过是因为我们对孩子的了解还不够罢了。

在本书“对儿童的家庭教育”这一章中也指出,任何有效的教育方法,在实施之前,都要先观察和了解孩子,在此基础上通过不断的试验才能总结出来。在这章的后半部分中中也清楚地描写了真实案例,在一些言传身教中,父母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有些大人的行为极有可能给孩子原本具有的天赋带来负面的影响。在与儿童的沟通中要尊重孩子正在进行的所有合理行为,并设法了解孩子的活动目的。走进幼儿内心,善于观察发现孩子的真正需要,给予孩子充满爱的关怀。

其实,作为教师的我们常常也会找不到作为教育者与儿童内在发展的平衡点。在这本书中我得到了很好的答案——教师并不是幼儿成长中的领导者,而是陪伴者。教育的任务就是激发和促进儿童“内在潜力”的发挥,使其按自身规律获得自然的和自由的发展。我们必须遵循这样一条原则:应尽可能地把一切留给自然,才能为孩子设计出一-套科学的、有利于其身体成长的方案。唯有自由才能引导孩子的性格、智力与情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自由还要求我们教育者应该以一种宁静的心态去关注孩子成长中出现的所有奇迹。自由的原则并非是放任的,而是引导我们从幻想进入现实,指导我们积极有效地照顾儿童的原则。

如果教师能够尊重孩子的自由对孩子有信心,如果教师能够把自己的所学暂时放置-边能谦虚一些不把自己的指导当成是必要的;如果教师懂得耐心等待,一定会看到孩子所发生的全新转变。

《发现孩子》这本书带我真正地了解到作为新时代的教师,一位真正理解了教学之道的老师,才更懂得用比强迫压制更有效的办法来陪伴孩子,毫无疑问,这有赖于随时的观察以及持续的付出努力。

我很信赖孩子早教的价值,所以我的女儿和儿子都选择了上早教课,当然短时间内看不到孩子的变化,但是我坚信孩子会因为早教课受益。我选择的早教秉承思想的创始人是蒙台梭利,今天,我拜读了她的早教经典著作《发现孩子》。这本书揭示了了解孩子和爱孩子的新观念和新方法。蒙台梭利认为,每个孩子都有去观察、对外界作反应、去学习、去集中注意力,甚至让自己独处的需要。在本书中,她描述了儿童的特性,以及如何更充分地激发和利用孩子与生俱来的学习热情。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研究的。

读后感大全网专业提供免费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您。m.dhb100.com

在这本书中,让我颇有感触的是“新时代的教师”应该怎样做,作为教育工作者,这正是我所需要的,在书中提到“教育应当探求合适的方法,在不知不觉中,引导孩子自然地进行学习活动。”虽然我们也在潜心的学习真正的教学之道,但是总是很片面很肤浅,光有理论是不能完全做到的,但是没有了理论确实根本不可能做到的,很多老师问,光是用温和及鼓励的方式把教具呈现给孩子就足够了吗?在他的学校里不是这样的。在蒙台梭利的学校里,教导孩子的是环境本身。老师只是让孩子和环境直接互动,示范引导孩子该怎么使用其中的道具。这样的学习方法,如果只用在其他教学法里,是绝对不可能成功的,我们只会听到老师不断的大喊“安静”“不要动来动去”这些是我们的教学用语吗?这些命令式的教学能收到多大的成效。

我们当然要相信教育应该是寻求适当的方法我总是在埋怨现在的孩子太难管教其实是我们没有找到适合当代孩子的教育方法。蒙台梭利教学法的成功就在于它可以让孩子自动自发的操作学习从认真勤快的学习新技能的态度里得到肯定服从命令必须以完备的人格为前提。

在本书中有一章《让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也让我颇受感触。文中说孩子的活动过程可用个曲线图来表示。在纸上画一条平行线,表示孩子在处于休息状态,平行线以上表示有纪律的活动,平行线以下代表随意乱玩、没有规律的活动,而曲线的方向则表示时间的长短。儿童之家做过这样的实验,当孩子进入教室后,通常先安静一会,接着才开始找事情做。因此,曲线是先往上,画到代表有规律的活动部分。然后孩子玩累了,活动开始变得有点混乱,这时候曲线会画到平行线以下一直下降到其活动没有规律的部分。接下来,孩子会换一项新的活动,曲线图又会再一次往上升到有活动规律的地方,等到玩的不想玩时又会跌倒平行线以下。

所以在活动中如果老师能够尊重孩子的自由,对孩子有信心;如果老师能够把他的所学暂时放置一边;如果老师能谦虚一些,不把他的指导当成是必要地;如果老师懂得耐心等待,他一定会看到孩子所发生的全新转变。老师只有在等到孩子找到自己心智深处尚未被发现的潜能时,孩子焦躁不安的心情才得以平息。

这本书帮我树立了新的教育理念。

[最新]发现孩子读书笔记合集


读后感大全相关栏目推荐:“发现孩子读书笔记”。

以下由读后感大全的编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发现孩子读书笔记”,我们在阅读作者的作品也能体会到作者的智慧。最好的读后感就是人内心的想法,希望能帮助到你的学习和工作!

发现孩子读书笔记 篇1

我有幸阅读了《发现孩子》这本书,作为双重角色——教师、妈妈的我受益匪浅。

对孩子,作为老师或家长,我们要做的首先是细心地发现和培养孩子的潜质与特长,给他们创造充分的条件,提供适宜的土壤,使他们能够成为一个人、一个最好的“自己”。如我班有个女孩,很有才气,只是有些胆小、不自信,站起来回答问题或读课文时,声音极小,说话就脸红。为了让她有信心,根据她爱唱歌的特点,在一天上午,我对她说:“老师知道你很喜欢唱歌,能表演给大家看吗?”她腼腆地看着我,不表态。我用充满信任的语气对她说:“你的声音最好听了,我们都很想听呢。”她点点头。放学的时候,我请她上台来,她声音虽然还是小,脸红红的,但她认真地去唱歌,我借机表扬了她,并让同学们为她鼓掌,从此她变得大胆自信多了。

关注孩子的成长时,作者总结的“精神上的力量”,不仅仅指你会欣赏孩子,信任孩子,全心全意地支持孩子,更重要的是你自己如何率先垂范,给予孩子最好的精神力量,这一点我深有同感。作为老师,因为你就是学生的一本教科书,你的形象始终给孩子提供着最贴近的教育,你每天的所作所为和精神情绪,以及你的人格品质,这些都构成了一种丰厚的精神内容,会不知不觉地成为无处不在的暗示教育,成为孩子的课本,孩子们时时刻刻在阅读着我们,当他们越长越大时,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参照能力就越强,所以孩子时刻注视着我们,你是什么,要比你说什么更有力量。

读了这本书,我更加意识到:教育孩子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孩子的成长是谁也无法代替的,我们要想办法激活孩子的内因,张扬其个性,促使其发展。因为所有的教育资源中,孩子是第一位的。在关注孩子的成长中,要有形象可感的语言,人格魅力的感化,教育情境的熏陶,心灵之间的交流,弹钢琴般的点拨,使孩子健康成长,使教育行之有效。老师们,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孩子们的秘密,那么最终,每个孩子都能走向美好的未来!

发现孩子读书笔记 篇2

玛丽亚·蒙台梭利是世界著名的幼儿教育家。她独创的“蒙台梭利幼儿教育方法”也深深地影响了全世界。

最近,我还仔细阅读了她的经典早教书籍《发现孩子》,这本书揭示了理解和爱孩子的新观念和新方法。蒙台梭利认为,每个孩子都需要观察、反应、学习、专注,甚至独处。她描述了孩子的特点,以及如何更充分地激发和利用他们天生的学习热情。

在这本书中,让我感受到的是“新时代教师”该如何做,作为一个幼儿教师,这正是我所需要的,不是夸夸其谈的长篇大论,而是贴近我们教育生活的实例,在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有了这样的指引,就像在黑暗中有一盏灯照亮前方的路。书中提到“教育应探索合适的方法,在不知不觉中,引导孩子自然学习。”虽然我们也潜心学习教学方式,但总是片面和肤浅的。当然,我们必须相信教育就是要找到正确的方法,我总是在抱怨今天的孩子们是多么的难教,因为我们没有为孩子们找到正确的方法。

蒙台梭利教学法的成功之处在于它能让孩子自发地学习,且是建立在孩子性格的基础上。缺乏教学经验的教师会把教育的责任定义为“教”。事实上,这一观点与事实大相径庭,因为每个老师的责任远比这更重要。教师有责任引导孩子的精神发展,所以他们在观察孩子的时候不应该局限于理解他们。教师的观察最终应该帮助孩子的能力呈现出来,这也是观察的目的。

我认为在新时代当老师是不容易的。首先,我认为老师必须知道孩子的注意力在哪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完全正确。其次是尊重学生。对于教师来说,最重要的是教师必须时刻注意观察孩子并谨慎安排学习环境。爱和洞察力无疑是教师的法宝。所以在活动中如果老师能尊重孩子的自由,对孩子有信心;如果老师能把他所学的知识暂时放在一边;如果老师能谦虚,就不要把他的教导当作必要;如果老师有耐心,他一定会在孩子身上看到新的变化。只有当老师等待孩子发现他自己未发现的潜力时,孩子的不安才会平息。(魏红娟)

发现孩子读书笔记 篇3

《发现孩子》这本书的作者是被誉为20世纪赢得世界承认的、给科学带来进步的最伟大的教育家之一的意大利教育家和医生马利亚。蒙台梭利。翻开这本被译为37种语言发行的书,怀着一种崇敬的心情细细阅读。

作者从心理学、生理学、教育学等多个领域不同角度地为我们揭示了孩子这一教育中的主体的种种奥秘。同时也指出了作为老师和长辈的我们,在照顾孩子和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的一些自以为是的错误的甚至愚蠢的做法。同时,也为我们的教育指明了道路。

由于职业的敏感吧,其中有几章论述给我留下的印象颇深。

在为孩子提供美丽适宜的环境一章中说道美既有助于他集中思想,又可使他处于疲惫的精力得到恢复。我们可以这样说,最适合生活的地方其环境应该是美丽的,我想,这句话对我们每学期的环境布应该是最好的肯定。

还有一段话,我们让儿童使用瓷碗、瓷板和玻璃杯、玻璃吸管,因为那些物品最容易打破,一旦它们有破损,就等于是在向孩子们粗鲁和漫不经心的行为提出警告。这样就可以引导儿童纠正自己的行为,训练他们行动细心、准确,学会不碰撞、不打翻、不摔坏东西,使自己的行动变得越来越文明和有节奏,并逐渐向主人一样成为各种器皿、用具的管理者。让环境说话,让孩子自发评判和规范自己的行为,把教育转变为一个内化的过程。这让我感受到了环境的最高教育境界。

这本书还让我认识到了,如果实施不当的教育行为会使我们成为孩子人格形成过程中,最可能危害孩子人格发展的人,因为,我们是最接近孩子的人,我们既是母亲又是老师。因此教育问题的根本解决,第一步决不是针对儿童,而应针对我们自己。老师不应再集威严权利于一身,应转而以谦和的态度来帮助孩子。假如大人做得不够,孩子可能就不能顺利地发展,但如果大人做得太多,可能就阻碍了孩子的发展,使孩子的创造力无法发挥。而我们需要把握的,就是这之间的平衡点。

发现孩子读书笔记 篇4

一位真正理解了教学之道的老师,才更懂得用比强迫压抑更有效的办法来引导孩子走入正轨。毫无疑问,这有赖于随时的观察以及储蓄的付出努力。——玛利娅·蒙台梭利

我们也在潜心的学习真正的教学之道,但是总是很片面很肤浅,也洗光有理论是不能完全做到的,但是没有了理论确实根本不可能做到的,很多老师问,光是用温和及鼓励的方式把教具呈现给孩子就足够了吗?在他的学校里不是这样的。在蒙台梭利的学校里,教导孩子的是环境本身。老师只是让孩子和环境直接互动,示范引导孩子该怎么使用其中的道具。这样的学习方法,如果只用在其他教学法里,是绝对不可能成功的,我们只会听到老师不断的大喊“安静”“不要动来动去”这些是我们的教学用语吗?这些命令式的教学能收到多大的成效。

我们当然要相信教育应该是寻求适当的方法,我总是在埋怨现在的孩子太难管教,其实是我们没有找到适合当代孩子的教育方法。蒙台梭利教学法的成功,就在于它可以让孩子自动自发地操作学习,从认真勤快地学习新技能的态度里得到肯定,服从命令必须以完备的人格为前提。

“缺乏教学经验的老师会把教育的职责定义在‘教’上面。实际上这样的想法和事实大相径庭,因为每个老师的职责远比这个更重要。由于老师有责任引导孩子的精神发展,因此在观察孩子时,他们不能仅限于了解他们。老师的观察最终应当辅助孩子的能力呈现出来,而这也是观察的唯一目的所在”。

我在思索作为老师究竟要怎样做?怎样做才能符合老师的职业要求。我想身为新时代的老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我觉得老师必须懂得分辨孩子的注意力之所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完全正确。其次,就是要做到尊重学生。对于教师而言最重要的是教师必须要随时的留心观察孩子,谨慎的安排学习环境。爱心和洞察能力无疑是教师制胜的法宝。

发现孩子读书笔记 篇5

最近我阅读了《发现孩子》这本书后,对蒙特梭利的教育理念有了一定的了解。本书是蒙特梭利着作之一,此书揭示了如何培养孩子的新观念和新方法。蒙特梭利认为,每个孩子都有去观察、对外界作反应、去学习、去集中精力甚至让自己独处的需要。为此她一直致力于打破已有的教育传统,去寻求了解孩子和爱孩子的新方法。

在本书中她描述了孩子的特性,以及如何更充分地唤起孩子学习热情的方法,正如她所言:即便是对那些非常幼小孩子的教育,我们的目的不应是为他们上学作准备,而是为了他们的生活。

蒙特梭利在书中提到任何一项教育制度的推行,绝对必须先从建立一个能够保护孩子的环境做起。孩子的生命始于成人,也终于成人,这就是生命的历程。只有孩子生活领域中所经历的爱,才是人类生命道德的理想境地,是一种自我牺牲、无怨无悔的奉献之爱。

有时候,我们会把孩子随心所欲的特性,误认为是任性的表现,其实孩子一点也不任性,只不过是因为我们对孩子的了解还不够罢了。大人的行为极有可能给孩子原本具有的天赋带来负面的影响。

蒙特梭利主张:大人绝不应把孩子塑造成小大人大人在帮助孩子做手脚运动时,明显是将大人的动作方式套用在孩子身上,这是一个普遍的错误,应对他们的行为不加干预让孩子依照自己的禀性去工作、活动。教育者的首要素任应是去观察孩子的人格,并对之予以尊重,当因为怕孩子吵闹而不让孩子和我们在一起时,我们就表现出对孩子的不尊重。在成人的世界里,让大人觉得欢心舒适的事对孩子的也照着做准不会错。

我们必须遵循这样一条原则:应尽可能地把一切留给自然,才能为孩子设计出一套科学的、有利于其身体成长的方案。唯有自由才能引导孩子的性格、智力与情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自由还要求我们教育者应该以一种宁静的心态去关注孩子成长中出现的所有奇迹。自由的原则并非是放任的,而是引导我们从幻想进入现实,指导我们积极有效地照顾儿童的原则。

如果教师能够尊重孩子的自由对孩子有信心,如果教师能够把他的所学暂时放置一边能谦虚一些不把他的指导当成是必要的;如果教师懂得耐心等待,他一定会看到孩子所发生的全新转变。

孩子越专心就越能从工作中得到平衡,也越能发自内心地遵守纪律。要达到专心的地步,需要经历三个不同的步骤:准备期,有具体目标的工作和能让孩子的内在发展得到满足,使疑惑得到了解。一个精神不平衡的孩子是没办法专心思考的,他也就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

蒙特梭利教育体系的基本方针,在于利用各种不同的感官教具唤醒孩子的安全感。教育宗旨志在引领、开发孩子的精神力量,而非一味地把知识灌输给孩子。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一位真正理解了教学之道的老师,才更懂得用比强迫压制更有效的办法来引导孩子走入正轨毫无疑问,这有赖于随时的观察以及持续的付出努力。

发现孩子读书笔记 篇6

儿童,孩子,幼儿,看到这几个字眼时,我们常常会联想到他们往往是需要被照顾、被包容、被保护的对象,但其实并不然。孩子“真实的一面”应该是怎样的呢?父母该如何与孩子沟通呢?我们又如何做好一个幼儿教育者呢?在读完蒙台梭利的《发现孩子》这本书后,我想我找到了答案。

玛利亚·蒙台梭利,出生于意大利的安科纳地区,意大利教育家、意大利第一位女医学博士。第一所“儿童之家”的创办者。她的教育方法源自于其在幼儿工作过程中,所观察到的儿童自发性学习行为总结而成,提出了“吸收性心智”、“敏感期”等概念。

在《发现孩子》这本书籍中,它揭示了了解孩子和爱孩子的新观念和新方法。蒙台梭利认为,每个孩子都有去观察、对外界作反应、去学习、去集中注意力,甚至让自己独处的需要。她描述了儿童的特性,以及如何更充分地激发和利用孩子与生俱来的学习热情。

她认为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内在生命力”,这种生命力是一种积极的、活动的、发展着的存在,它具有无穷无尽的力量。这应该就是孩子“真实的一面”—不是成人和教师进行灌注的容器:不是可以任意塑造的蜡或泥:不是可以任意刻划的木块;也不是父母和教师培植的花木或饲养的动物,而是一个具有生命力的、能动的、发展着的活生生的人。

很多时候作为成人的我们,常常会忽视幼儿的生命力,我们会把孩子随心所欲的特性,误认为是任性的表现,其实孩子一点也不任性,只不过是因为我们对孩子的了解还不够罢了。

在本书“对儿童的家庭教育”这一章中也指出,任何有效的教育方法,在实施之前,都要先观察和了解孩子,在此基础上通过不断的试验才能总结出来。在这章的后半部分中中也清楚地描写了真实案例,在一些言传身教中,父母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有些大人的行为极有可能给孩子原本具有的天赋带来负面的影响。在与儿童的沟通中要尊重孩子正在进行的所有合理行为,并设法了解孩子的活动目的。走进幼儿内心,善于观察发现孩子的真正需要,给予孩子充满爱的关怀。

其实,作为教师的我们常常也会找不到作为教育者与儿童内在发展的平衡点。在这本书中我得到了很好的答案——教师并不是幼儿成长中的领导者,而是陪伴者。教育的任务就是激发和促进儿童“内在潜力”的发挥,使其按自身规律获得自然的和自由的发展。我们必须遵循这样一条原则:应尽可能地把一切留给自然,才能为孩子设计出一-套科学的、有利于其身体成长的方案。唯有自由才能引导孩子的性格、智力与情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自由还要求我们教育者应该以一种宁静的心态去关注孩子成长中出现的所有奇迹。自由的原则并非是放任的,而是引导我们从幻想进入现实,指导我们积极有效地照顾儿童的原则。

如果教师能够尊重孩子的自由对孩子有信心,如果教师能够把自己的所学暂时放置-边能谦虚一些不把自己的指导当成是必要的;如果教师懂得耐心等待,一定会看到孩子所发生的全新转变。

《发现孩子》这本书带我真正地了解到作为新时代的教师,一位真正理解了教学之道的老师,才更懂得用比强迫压制更有效的办法来陪伴孩子,毫无疑问,这有赖于随时的观察以及持续的付出努力。

发现孩子读书笔记 篇7

《发现孩子》是我在这套书里看的第一本书,所以对书中提到的蒙台梭利的那些革命性的儿童教育理论格外深刻。书中描述了孩子的各种特性,以及如何更充分的唤起孩子学习热情的方法。她主张,不应该把儿童作为一种物体来对待,而应作为人来对待。儿童不是成人和教师进行灌注的容器;不是可以任意塑造的蜡或泥;不是可以任意刻划的木块;也不是父母和教师培植的花木或饲养的动物,而是一个具有生命力的、能动的、发展着的活生生的人。教育家、教师和父母应该仔细观察和研究儿童,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发现童年的秘密;热爱儿童,尊重儿童的个性,促进儿童的智力、精神、身体与个性自然发展。她还利用第一手观察资料和儿童之家的实验,提出了一系列有关儿童发展的规律。

再想想我们所身处的教育制度与家庭教育环境,我们并没有提高一个好的环境来激发和促进儿童内在潜力的发挥,使其按自身规律获得自然的自由的发展。我们并没有根据儿童发展的规律去制定相关的教育理论与方法,而是根据大人的意愿,用自以为是的方法来解释孩子的行为,用自认为正确的方式来对待孩子。有些家长抱着不要输在起跑线的观点,从小就开始为孩子制定一个所谓培养成材的计划,他们想方设法安排孩子参加各种早教班或者各种兴趣学习班,提早给孩子进行语言、数学或其他能力的培训,而未考虑过他们的孩子在身体及心理上是否足够成熟去进入早教班,从未考虑过他们的孩子是否愿意或者有潜力参加那些兴趣学习班。相反,这些行为更多的是出于他们的一厢情愿,或者是对他们未实现的理想寄托在他们的孩子身上,而从未考虑到孩子的发展需要。而在这样违反孩子身心发展需要的情况下,家长的这种行为甚至影响孩子日后智能和道德精神发展。

我们的孩子总是被力量比他强大的多的大人压制着,不能依照自己的意愿行事。一些所谓的教育活动,都不约而同的采取了命令的形式,甚至可以说暴力式的方法,以此来强迫孩子来适应大人的生活世界。看了《发现孩子》让我明白,这种方式等于否定孩子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存在,这对于孩子来说是绝对不公平的,甚至是对孩子人格的一种毁灭。我们似乎很少想过孩子实际上是一个有别于大人的独立个体。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性情,也很少去思考他们所应具有的特别需要。孩子其实总是期待有人能够听听他们的意见,但他们弱小的心灵却总是碰壁,受伤。久而久之,孩子变得顺从,而有时是另外一个极端叛逆。而这些,我们大人总是归错于孩子,从不检讨自己的行为。曾经有个外国教授在中国的高校演讲,当演讲结束后,外国教授的一番话很是发人深省,他说:我觉得很困惑,为什么没有学生对我的观点提出质疑,为什么当我提问时没有人回答,为什么我演讲结束后问大家有什么问题时大家都鸦雀无声。也许是我们的教育已经把孩子的个性都磨灭掉了,他们已经习惯于成为服从的群体,因为大人们很少顾及他们的意见,甚至认为对他们的质疑是挑战他们的权威。

所以,不当的教育行为会使我们成为孩子人格形成过程中,最可能危害孩子人格发展的人,因为,我们是最接近孩子的人,我们既是母亲又是老师。因此教育问题的根本解决,第一步决不是针对儿童,而应针对我们自己。老师不应再集威严权利于一身,应转而以谦和的态度来帮助孩子。假如大人做得不够,孩子可能就不能顺利地发展,但如果大人做得太多,可能就阻碍了孩子的发展,使孩子的创造力无法发挥。还是引用蒙台梭利的话,我们教育的任务是,创造合适的环境来激发和促进儿童内在潜力的发挥,使其按自身规律获得自然的自由的发展。

发现孩子读书笔记 篇8

作为一名医生,我深知科学育儿的重要性,所以孩子刚出生,我翻阅了相关幼儿教育的著作,几经筛选,决定买了一套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经典,其中包括《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蒙台梭利儿童教育手册》、《童年的秘密》、《有吸收力的心灵》、《发现孩子》。这几本书里,蒙台梭利博士阐述了她所进行的教育创新背后的理论原则,向父母、教师和教育管理者介绍了蒙台梭利方法的指导原则,传授了如何“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自由地学习”,通过儿童之家里所介绍的方法,孩子能培养自己的秩序意识和逻辑思维能力。

《发现孩子》是我在这套书里看的第一本书,所以对书中提到的蒙台梭利的那些革命性的儿童教育理论格外深刻。书中描述了孩子的各种特性,以及如何更充分的唤起孩子学习热情的方法。她主张,不应该把儿童作为一种物体来对待,而应作为人来对待。儿童不是成人和教师进行灌注的容器;不是可以任意塑造的蜡或泥;不是可以任意刻划的木块;也不是父母和教师培植的花木或饲养的动物,而是一个具有生命力的、能动的、发展着的活生生的人。教育家、教师和父母应该仔细观察和研究儿童,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发现“童年的秘密”;热爱儿童,尊重儿童的个性,促进儿童的智力、精神、身体与个性自然发展。她还利用第一手观察资料和“儿童之家”的实验,提出了一系列有关儿童发展的规律。

再想想我们所身处的教育制度与家庭教育环境,我们并没有提高一个好的环境来“激发和促进儿童内在潜力的发挥,使其按自身规律获得自然的自由的发展”。我们并没有根据儿童发展的规律去制定相关的教育理论与方法,而是根据大人的意愿,用自以为是的方法来解释孩子的行为,用自认为正确的方式来对待孩子。有些家长抱着不要输在起跑线的观点,从小就开始为孩子制定一个所谓培养成材的计划,他们想方设法安排孩子参加各种早教班或者各种兴趣学习班,提早给孩子进行语言、数学或其他能力的培训,而未考虑过他们的孩子在身体及心理上是否足够成熟去进入早教班,从未考虑过他们的孩子是否愿意或者有潜力参加那些兴趣学习班。相反,这些行为更多的是出于他们的一厢情愿,或者是对他们未实现的理想寄托在他们的孩子身上,而从未考虑到孩子的发展需要。而在这样违反孩子身心发展需要的情况下,家长的这种行为甚至影响孩子日后智能和道德精神发展。

我们的孩子总是被力量比他强大的多的大人压制着,不能依照自己的意愿行事。一些所谓的教育活动,都不约而同的采取了命令的形式,甚至可以说暴力式的方法,以此来强迫孩子来适应大人的生活世界。看了《发现孩子》让我明白,这种方式等于否定孩子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存在,这对于孩子来说是绝对不公平的,甚至是对孩子人格的一种毁灭。我们似乎很少想过孩子实际上是一个有别于大人的独立个体。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性情,也很少去思考他们所应具有的特别需要。孩子其实总是期待有人能够听听他们的意见,但他们弱小的心灵却总是碰壁,受伤。久而久之,孩子变得顺从,而有时是另外一个极端——叛逆。而这些,我们大人总是归错于孩子,从不检讨自己的行为。曾经有个外国教授在中国的高校演讲,当演讲结束后,外国教授的一番话很是发人深省,他说:“我觉得很困惑,为什么没有学生对我的观点提出质疑,为什么当我提问时没有人回答,为什么我演讲结束后问大家有什么问题时大家都鸦雀无声。”也许是我们的教育已经把孩子的个性都磨灭掉了,他们已经习惯于成为服从的群体,因为大人们很少顾及他们的意见,甚至认为对他们的质疑是挑战他们的权威。

所以,不当的教育行为会使我们成为孩子人格形成过程中,最可能危害孩子人格发展的人,因为,我们是最接近孩子的人,我们既是母亲又是老师。因此教育问题的根本解决,第一步决不是针对儿童,而应针对我们自己。老师不应再集威严权利于一身,应转而以谦和的态度来帮助孩子。假如大人做得不够,孩子可能就不能顺利地发展,但如果大人做得太多,可能就阻碍了孩子的发展,使孩子的创造力无法发挥。还是引用蒙台梭利的话,我们教育的任务是,创造合适的环境来激发和促进儿童内在潜力的发挥,使其按自身规律获得自然的自由的发展”。

发现孩子读书笔记 篇9

《发现孩子》一书的作者是意大利的玛利亚·蒙台梭利,意大利第一位女医学博士,第一所“儿童之家”的创办者。她的著作被译成37种语言文字,许多国家设立了蒙台梭利协会或蒙台梭利培训机构,以她名字命名的蒙台梭利学校遍及110个国家。

《发现孩子》这本书是蒙台梭利教育观念的一个很好的介绍,它揭示了了解孩子和爱孩子的新观念和新方法。蒙台梭利认为,每个孩子都有去观察、对外界作反应、去学习、去集中注意力,甚至让自己独处的需要。在本书中,她描述了儿童的特性,以及如何更充分地激发和利用孩子与生俱来的学习热情。

我看完这本书后对其中的一章“让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颇受感触。文中说孩子的活动过程可用个曲线图来表示。在纸上画一条平行线,表示孩子在处于休息状态,平行线以上表示有纪律的活动,平行线以下代表随意乱玩、没有规律的活动,而曲线的方向则表示时间的长短。儿童之家做过这样的实验,当孩子进入教室后,通常先安静一会,接着才开始找事情做。因此,曲线是先往上,画到代表有规律的活动部分。

然后孩子玩累了,活动开始变得有点混乱,这时候曲线会画到平行线以下一直下降到其活动没有规律的部分。接下来,孩子会换一项新的活动,曲线图又会再一次往上升到有活动规律的地方,等到玩的不想玩时又会跌倒平行线以下。

现在的大班孩子对自主性游戏非常感兴趣,但往往一腔热情坚持不了多久就失去了兴致,当对自己选择的活动不再感兴趣。如果我们能以书上说的方法对孩子进行仔细地观察、分析,不急于对孩子加以指导,强加给孩子一些规则,那么孩子经过一段时间的活动,一定能找到适合他活动的内容。尽可能地依据孩子的天性来让他发展,这样,孩子才能茁壮成长。

发现孩子读书笔记 篇10

蒙台梭利教育法之所以能影响整个世界的教育体系,关键在于她在总结卢梭、裴斯泰格齐、福禄贝尔等人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革命性的儿童观念。她认为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内在生命力”,这种生命力是一种积极的、活动的、发展着的存在,它具有无穷无尽的力量。教育的任务就是激发和促进儿童“内在潜力”的发挥,使其按自身规律获得自然的和自由的发展。她主张,不应该把儿童作为一种物体来对待,而应作为人来对待。儿童不是成人和教师进行灌注的容器;不是可以任意塑造的蜡或泥;不是可以任意刻划的木块;也不是父母和教师培植的花木或饲养的动物,而是一个具有生命力的、能动的、发展着的活生生的人。教育家、教师和父母应该仔细观察和研究儿童,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发现“童年的秘密”;热爱儿童,尊重儿童的个性,促进儿童的智力、精神、身体与个性自然发展。她还利用第一手观察资料和“儿童之家”的实验,提出了一系列有关儿童发展的规律。

发现孩子读书笔记 篇11

当自己看到《教师要永远对孩子有新的发现》这篇文章时,是被文章的一段文字所吸引的。里面沈老师有这样的一段文字“每每在大班的毕业典礼上,当孩子们离开我的那一刻,我最想对他们说的是:谢谢你们给予我的一切!正因为有了你们,老师才会一点一点的进步一点点地认识教育,感悟教育。是你们的快乐与真挚、问题与好奇、成长与进步,让我感受到职业的魅力,享受到了工作地快乐!”想想自己现在班里的孩子也即将要毕业,也许有很多感触会是相同,也有些是自己没有碰到过的。抱着这种心态我继续的看着下文。

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沈老师讲述着她和孩子们的故事中的一位小朋友的故事,里面有几则小故事,而从这位小朋友的身上我仿佛看到了我班里的孩子的缩影,他是那样的“活跃”,那样的招人“注意”。沈老师先是去主动地了解孩子的情况,从孩子的家庭,从孩子的生活环境去了解,分析孩子会产生这些想象的原因。知道孩子是由于父母的工作繁忙,孩子感觉到被疏远,不受到关注。照成了孩子养成了我行我素的行为。

沈老师开始关注孩子的兴趣,让孩子去主动地接纳老师。从孩子的兴趣入手,孩子与老师有了情感上的交流,从时间和次数上开始慢慢增加,慢慢让孩子学会主动地开始交流。慢慢的从被动变为主动,从被排斥到收到同伴的接纳,孩子的个性也开始慢慢的转变了,从一个爱“惹事”的孩子,到一个遵守常规的孩子。孩子的一点一滴的变化,都是让老师欣喜的。

沈老师在文章的结尾处提到“发现时教育的开始。发现让我了解了晨晨的兴趣爱好,使我和晨晨之间有了独有的话题和共同关注的事情,并使他能在自己的兴趣点上感受与人交流的快乐。发现让我找到了教育的时机和切入点。”这里提醒着我们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要及时的发现。

做个有心人,视乎还是不够的,"幼儿由于年龄的特点和性格上的差异,需要我们有目的的主动发现,发现他们的需要和进步,发现他们行为背后的原因。新的发现会使我们对孩子有新的感受和新的认识,也会使孩子获得新的发展机会。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我们应该永远有新的发现。”

我有友情要出租的读书笔记


当我们对作者写的作品产生了新的看法时。只要我们认真读好原作,那么就可以从多个方面去写读后感,读后感大全的编辑收集并整理了“我有友情要出租的读书笔记”,通过本文希望能帮助到您!

我有友情要出租的读书笔记 篇1

大猩猩没有朋友。“哎,没有朋友可真无聊呀!

”大猩猩想了一个办法,他在门口贴了一张告示:“我有友情要出租,一小时五块钱。他等啊,等啊,到了第十天,一只小狐狸看见了告示,转转眼珠子,诡异的笑了笑。小狐狸敲了敲门,大猩猩听了,高高兴兴地出来迎接。大猩猩兴奋地说:“你要跟我做朋友吗?”“哦,当然!

”狐狸吞吞吐吐地说,“不过一小时得给我十块钱。怎么样?”大猩猩痛快的答应了。从此以后大猩猩和小狐狸成了“朋友”过了一天又一天,大猩猩的钱越来越少了。大猩猩想:眼看钱就花光了,这可怎么办呢?最后,大猩猩决定把这个消息告诉小狐狸。大猩猩轻轻地来到小狐狸家的院子里。到了门前,大猩猩放慢了脚步,走进小狐狸的房间。“啊哦”小狐狸打了个懒懒的哈欠,“是大猩猩啊,你有什么事吗?”大猩猩不敢说,生怕说了小狐狸就不跟自己交朋友了。停了一会儿,小狐狸又说:“没事儿你就走吧!

”最后大猩猩还是把自己的情况告诉了小狐狸。“没关系,你可以去偷钱呀!

”大猩猩原来不想这样做,可为了“朋友”他也只能去偷钱了。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大猩猩悄悄地来到小花兔家,刚走进院子,却不小心触动了警报,小狐狸在老远的山上看见了这情形立刻开溜了。“滴滴滴,滴滴滴。”警察赶来了。熊猫探长挺着大大的肚子,说:“大猩猩,你来小花兔家干什么?”大猩猩没办法,只好把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探长。探长说:“大猩猩,要怪就怪你傻,狐狸只不过是想要骗取你的钱财罢了。”“对呀!

”小花兔说,“你要想交朋友,就要多帮助大家呀!

”经过这件事后,大猩猩明白了:用金钱换来的朋友不是真正的朋友。

我有友情要出租的读书笔记 篇2

大家好,我是来自瞿溪二小二(2)班的陈玺诺。今天告诉大家一个关于友情的读书感悟。通过阅读《我有友情要出租》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让我懵懂的心灵渐渐领悟了友情的真谛。

我问妈妈:“什么是出租呢?”妈妈告诉我:“出租就是把东西租借给别人用,而且还收取费用。比如租房子、租礼服这些……”说到这我猜你们肯定很好奇友情可以出租吗?别着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书中讲的是丛林里的一只大猩猩,它很可怜,孤单又寂寞,却不知如何交朋友。于是它在一片树叶上写了我有友情要出租。这样一来,不但有朋友陪着玩耍,而且还有钱赚,一举两得。刚巧,一个名字叫咪咪的小女孩出现了,正好也没有玩伴,马上租下大猩猩陪她玩。刚开始的时候,大猩猩还要收钱,可是他们还是玩得很开心。到后来,大猩猩不但不要钱了,还要请咪咪吃饼干,但咪咪却要搬家了,留下了一个布娃娃,大猩猩伤心极了。后来,大猩猩又要出租友情了,不过这一次他特意强调“免费”出租,代表它已经了解友情的真谛,即友情是不能用金钱买卖的。

同时,我发现画中的老鼠一开始就不断地出现在大猩猩的身旁,然而大猩猩没注意到,它也没有主动上前和大猩猩一起玩耍,两个只能默默的等待哪天友谊发芽。通过这些我明白了:朋友是要去寻找的,而且他们都在附近,就等待你去发现。我们现实生活中也是这样,我们的身边有邻居,学校有同学和校友,只要我们诚心诚意,主动大胆,就能交到很多好朋友!

我有友情要出租的读书笔记 篇3

“一只猩猩很孤独,便在树上贴了一片叶子,上面写‘我有友情要出租;五元钱一小时’。一个叫咪咪的小姑娘乘汽车路过时,看到了广告,跳下车问:‘‘友情出租’是什么东西?‘就是你给我五元钱。我和你玩一小时。’‘我只有一元钱!’‘可以可以!’他们就玩开了。第二天咪咪又来找猩猩玩,猩猩学会了许多游戏。有一天,猩猩没有带装钱的背包和计算时间的沙漏,只带了几块饼干。可是,咪咪好久都没来。又过了好长时间,咪咪从一辆大汽车里探出头来,告诉猩猩自己要搬家了。猩猩在树上粘了一片写着树叶写着‘我有友情要免费出租’,可没有一个人来。”这就是那篇故事。

“有一天,猩猩没带东西,只带了几块饼干”中可以看出,猩猩已经明白友情是不可用金钱来衡量,还带了饼干和咪咪一起分享。猩猩免费出租友情,但没人来,从中我们可以领悟:友情就在身边,你要去寻找,不能坐在那里等朋友来。

我在一本书上看过一个故事,就是关于一个从外国来的小男孩的故事。小男孩就是因为中国话说得不行,邻居们都讨厌他。但他勇于交友。渐渐地,他的朋友变多了。

一个人不能没有朋友,但你要去找朋友,没有一个人会喜欢和坐在那里不愿动的人交朋友。如果你想要朋友,你就得和别人交谈、游戏,就是被拒绝了也不沮丧,而是和另一个人再尝试交友。相信你的朋友一定会越来越多的。

我有友情要出租的读书笔记 篇4

今天我读了《我有友情要出租》这个故事,它是我国宝岛作家方素珍的作品。

故事主要讲了,大猩猩孤单寂寞,却不知如何交朋友。于是大猩猩采取了“出租”的方式,干脆把自己租出去。这一来,不但有朋友陪着一起玩耍,而且还有钱赚,一举两得。刚巧,咪咪出现了,她正好没有玩伴,马上租下大猩猩陪他玩。他们玩得很痛快。接下来,咪咪每天都来租友情,也都付了租金,他们玩得越来越开心。有一天,大猩猩特地没带装钱的小背包和计时用的沙漏,反而准备了好吃的饼干,要和咪咪共享。谁知她竟然搬走了。后来,大猩猩又去出租友情了。不过,这一次他特意强调“免费”出租,等待下一个朋友的到来。

我读了这个故事后,发现大猩猩终于明白了友情的真谛:即友情是不能用金钱买卖的。

同时,我发现画中的老鼠一开始就不断地出现在大猩猩的身旁,然而大猩猩没注意到,它也没有主动上前和大猩猩一起玩耍,两个只能默默的等待哪天友谊发芽。我觉得有时候大胆一点,主动和对方打招呼、说说话、玩玩游戏,也是很棒的交友方式

图中还陆续出现了许多动物,有狮子、豹、斑马、长颈鹿、鸵鸟等等,表示森林里并非没有友伴,它们也渴望交友,却羞怯的躲在一旁,让大猩猩感到孤单

通过这些我明白了:朋友是要去找寻的,而且他们都在附近,就等待你去发现。我们现实生活中也是这样,我们的身边有邻居,学校有同学和校友,只要我们诚心诚意,主动大胆,就能交到很多好朋友!

我有友情要出租的读书笔记 篇5

书是人类的朋友,从书中我们能增长知识,也能从书中受到一些启发。今年暑假我就读了这样一本书,书名叫做《我有友情要出租》。

书中向我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丛林里有一只大猩猩很寂寞,没有朋友。它采取了一小时五元钱出租友情的方式想找到朋友。一个叫咪咪的女孩经过这里想和大猩猩交朋友,但她钱不够只有一元钱,大猩猩说可以。于是咪咪每天都来租友情,也付了租金,俩人玩各种各样的游戏可开心了。后来有一天,大猩猩不想收咪咪的钱了,还准备了好吃的饼干来到大树下,可是左等右等咪咪一直没有来。终于,一辆大汽车开过来,咪咪从车里探出头说:我没有钱了,而且我们要搬家了!再见!咪咪留下她的布娃娃就走了。大猩猩很难过,它又没有朋友了。后来,它又开始出租友情了,不过这一次它强调是免费出租了。

读完这本书,让我知道了友情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朋友也是要用心去寻找的。在一起的时候要好好珍惜,不要等失去了以后才知道朋友的珍贵。其实书中大猩猩周围也还是有很多朋友的,只是它们都不敢自己主动和对方打招呼,所以它们都不能成为朋友。我们生活当中也一样,只要自己主动一点,大胆一点,就可以交到许多好朋友。所以朋友不是坐着呆等的,而是要靠自己去寻找的。

新幼儿教师读书笔记


新幼儿教师读书笔记(一)

《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

《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是一本关于教师职业的生命价值的著作,读完之后,我深深地感到教师这一职业不只是育人,从发展的角度讲,教师如何育已才是对教育质量、教师的生命质量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因素。可以说,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浪潮下,没有教师的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精神的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解放;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教育创造,因此,只有教师,真正在课堂上面对学生的教师,树立起发展意识,才能将课程改革不断引向深入。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迫切呼唤着教师的角色转换,我们应在新的课程环境下重新审视自己,重新界定自己的职能,使自己逐步从传道、授业、解惑的权威向与新课程同步成熟的平等对话者的位置作根本位移。

一、由课程知识体系的传授转换为教育意义上的对话者。

目前,新课程改革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因此,学生的学习方式就要由原来的单纯的被动式的接受转变为积极的、主动的探究性学习。这样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能就发生了变化。虽然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的角色不可能被淘汰,但更需要的是教师应以对话人的身份尊重同样作为对话人的学生个体,尊重学生对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式的选择,自觉放弃传统意义上把教师作为知识权威的认识。教师就应充分考虑人本意识,以人的发展为本,让学生积极开动思维,在胆猜想,大胆怀疑,去探求科学的真知。

二、由教科书的被动执行者转换为新课程的创造者。

由于过去的课程编制的特点,教师只能是消极、被动地忠实执行教科书的内容,对教科书内容的自主选择和重组的可能性极小。而今,在新课程的引导下,教师的创新精神将沿着新课程的成长而得到充分释放,从而升华为与学生共建课程的主体,教学过程不再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

三、由课程成绩的评价者转换为课程学习和发展的激励者。

过去的教学评价,比较注重其区别和选拔功能,教师扮演着课程评价者的角色,学生始终处在一种被评价和被测试的消极位置。而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从关注人的发展着眼,重视课程评价的教育发展功能,从而促进教师由评价角色转向课程学习和发展的激励者。因此教师必须具有娴熟的驾驭课程评价的艺术。

总之,今天的教育是为了孩子的明天,托起孩子的明天需要新的课程理念指引,也需要我们教师携起手来共同做好教师角色的转换,在新课程的改革大潮中更新观念,加强反思,实现由现有教师向新型教师的转化。

新幼儿教师读书笔记(二)

《艺术即经验》

杜威在《艺术即经验》一书中谈到了一个经验(an experience)的概念,并将之界定为:我们在所经验到的物质走完其历程而达到完满时,就拥有了一个经验。该界定显示出一个经验至少具有两重含义。一是完整性,即走完其历程。二是圆满性,即达到完满。完整性和圆满性共同构成了一个经验的内涵。

应该说.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师大多能尊重幼儿对完整经验的需要,比如.给幼儿讲一个完整的故事,让幼儿唱完一首歌,帮助幼儿完整地经历一次科学探索活动,等等。然而,不少幼儿园在追求幼儿经验完整性的同时,往往忽略了幼儿所获经验的圆满性。例如,在美术活动中教师会不断地催促幼儿完成其作品;为了在活动结束时让幼儿得出答案,教师会缩减探索的时间,给予幼儿过多的直接帮助.等等。在这种情况下,虽然表面上看来,教育活动是完整的,教师引导幼儿获得了完成某一个教育活动任务的经验,但这种经验却是肤浅的,不具有累积性。在有限的时间内试图完成一个完整的任务,常常会在关注幼儿经验完整性的同时,以牺牲幼儿经验的圆满性为代价。

那么。如何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使幼儿获得的经验既完整又圆满呢?

一是分解。分解就是把原先过于庞大的一个经验分解为一个个小的经验。比如。要让幼儿了解水的特性,就可以让他们通过几次活动分别来探索水的颜色、味道、流动,物体的沉浮等不同特性。对一首歌曲的学习,可以通过体验理解歌词、初步学会演唱、歌曲演唱与表演、音乐游戏与创造等几个层层叠加的活动分步骤地逐渐达成。在这种情况下,幼儿每一次都获得了相对完整的一个小的经验.而每一个小的经验的不断累积便构成了既完整又圆满的一个大的经验。这就好比我们成人在读长篇小说和看电视连续剧时的经验历程模式。

二是留白。留白是国画创作中的一种构图方法,以收到虚实相映,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幼儿园教育工作的留白就是在教育活动设计时间歇性地预留一部分不做任何教学安排的时间。有了在活动设计时有意识的留白后,教师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才有可能从急迫的教育任务中脱身,才有可能用更多的心力来观察、分析幼儿:当教师意识到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与活动计划不一致时,才能根据幼儿现场的反应调整教育计划,切实追随和满足幼儿的合理需要,使他们通过活动获得深人、满足的体验。

三是时间。充足的活动时间是幼儿获得高质量经验的条件。要让幼儿的经验完整和圆满,教师必须学会放慢脚步,善于等待,让幼儿有足够的时间按自己的步调进行探索。有了充裕的活动时间,教师才可以不急于让幼儿获得某个既定的结论,幼儿也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和速度自主探索,自己寻找结论,自己发现和修正错误。在这样的活动过程中,幼儿才会体验到挫败与成功,感受到困惑、激动、喜悦、失落、难过等各种情绪,幼儿所获得的经验才会是饱满、充实的,并在与原有经验的汇聚中成为推动幼儿成长的重要力量。

关于发现孩子读书笔记最新版系列11篇


作品的读后感应该怎么样的书写出来呢?每朵花都没有一样的时候,阅读作者写的作品时也是一样的。这种好作品带给我们的思想感悟是很多的,其实很多人都可以动手将它记录下来,栏目小编为你收集整理了关于发现孩子读书笔记最新版,欢迎你收藏本站,并关注网站更新!

关于发现孩子读书笔记最新版(篇1)

《发现孩子读后感》

直到我看到了这本书《发现孩子》,封面的下面还有一句话,刚好就是我要找的东西“了解和爱孩子的新方法”。

蒙台梭利教育法之所以能影响整个世界的教育体系,关键在于她在总结卢梭,裴斯泰格齐,福禄贝尔等人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革命性的儿童观念。其中《发现孩子》也是她的著作之一。

书中描述了孩子的各种特性,以及如何更充分的唤起孩子学习热情的方法。

记得书中有这样一句话“即使是对那些非常幼小孩子的教育,我们的目的不应是为他们上学做准备,而是为了他们的生活”。这句话真的是值得我们每一个做父母和做幼儿教师的人所应该深刻思考的。

书中还说到,我们成人习惯于用自以为是的方法来解释孩子的行为,用自认为正确的方式来对待孩子。

而一个在由大人控制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他的许多需求是没有办法得到满足的。而孩子的必要需求不单单只是身体上的,更重要的还有心理上的。是的,孩子的心理需求能否得到满足,是影响他们日后智能和道德精神发展的重要因素。

我们的孩子总是被力量比他强大的多的大人压制着,不能依照自己的`意愿行事,而我们大人又总是天真的认为这样做是在帮助孩子在社会上生活。

细想一下,一些所谓的教育活动,都不约而同的采取了命令的形式,甚至可以说暴-力式的方法,以此来强迫孩子来适应大人的生活世界。看了《发现孩子》让我明白,这种方式等于否定孩子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存在,这对于孩子来说是绝对不公平的。

孩子因此而受到的身心伤害和打击,更是没有任何一个成人能够忍受的,即使是那些备受宠爱的孩子也无法排除受大人权威的压制。是的,我们大人在无形之中理直气壮的扮演着压迫者的角色。我们总是把孩子当作是自己的私有财产,总是用一堆严格而又专制的规定限制着他们。

什么时间必须做功课,什么时间才可以玩,什么时间必须上床睡觉。我们自认为这样是爱他们,是教他们日后怎样生活,我们振振有词,我们能讲上一大堆听起来好象很有道理的道理。。。。。。

可是,我们似乎很少想过孩子实际上是一个有别于大人的独立个体。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性情,也很少去思考他们所应具有的特别需要。孩子其实总是期待有人能够听听他们的意见,但他们弱小的心灵却总是碰壁,受伤。

久而久之,孩子不但变的不愿意顺从,更有可能变的不爱惜自己。而这些,我们大人总是归错于孩子,说他们越来越不听话了,从不检讨自己的行为。

想想我打女儿的那一幕吧,面对全家人的严厉表情,两岁半的小女儿泪流满面,竟然转身开门“离家出走”了。在全家人惊的目瞪口呆之时,女儿已经哭着跑出楼洞,我跑到阳台上看着她向院子大门跑去,当时真的是又惊又气,两岁半就这么厉害。

宠爱她的父亲不知什么时候就已下楼追她了。当父亲追上去抱起哭闹不止的女儿时,我看到女儿竟然自己打自己的脸,我惊呆了,心像被什么刺了一下,好痛,眼泪夺眶而出。。。。。。

现在想来,孩子有什么错呢,她只不过有自己的想法而已,而我根本没有想到自己对于孩子的方式和态度是多么的粗暴与无礼。其实在我们成人与孩子的相处中类似于这样的冲突太多太多了。

当我看完了《发现孩子》之后,真正发觉我们这些做老师的,做大人的,做父母的,原来对孩子的态度是那么的粗暴与无礼,原来是那么的不了解他们。让我们成人们一起对孩子们说一声:宝贝,对不起!请相信,我们会努力改变的,会试着用更好的方式来爱你们!

关于发现孩子读书笔记最新版(篇2)

儿童,孩子,幼儿,看到这几个字眼时,我们常常会联想到他们往往是需要被照顾、被包容、被保护的对象,但其实并不然。孩子“真实的一面”应该是怎样的呢?父母该如何与孩子沟通呢?我们又如何做好一个幼儿教育者呢?在读完蒙台梭利的《发现孩子》这本书后,我想我找到了答案。

玛利亚·蒙台梭利,出生于意大利的安科纳地区,意大利教育家、意大利第一位女医学博士。第一所“儿童之家”的创办者。她的教育方法源自于其在幼儿工作过程中,所观察到的儿童自发性学习行为总结而成,提出了“吸收性心智”、“敏感期”等概念。

在《发现孩子》这本书籍中,它揭示了了解孩子和爱孩子的新观念和新方法。蒙台梭利认为,每个孩子都有去观察、对外界作反应、去学习、去集中注意力,甚至让自己独处的需要。她描述了儿童的特性,以及如何更充分地激发和利用孩子与生俱来的学习热情。

她认为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内在生命力”,这种生命力是一种积极的、活动的、发展着的存在,它具有无穷无尽的力量。这应该就是孩子“真实的一面”—不是成人和教师进行灌注的容器:不是可以任意塑造的蜡或泥:不是可以任意刻划的木块;也不是父母和教师培植的花木或饲养的动物,而是一个具有生命力的、能动的、发展着的活生生的人。

很多时候作为成人的我们,常常会忽视幼儿的生命力,我们会把孩子随心所欲的特性,误认为是任性的表现,其实孩子一点也不任性,只不过是因为我们对孩子的了解还不够罢了。

在本书“对儿童的家庭教育”这一章中也指出,任何有效的教育方法,在实施之前,都要先观察和了解孩子,在此基础上通过不断的试验才能总结出来。在这章的后半部分中中也清楚地描写了真实案例,在一些言传身教中,父母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有些大人的行为极有可能给孩子原本具有的天赋带来负面的影响。在与儿童的沟通中要尊重孩子正在进行的所有合理行为,并设法了解孩子的活动目的。走进幼儿内心,善于观察发现孩子的真正需要,给予孩子充满爱的关怀。

其实,作为教师的我们常常也会找不到作为教育者与儿童内在发展的平衡点。在这本书中我得到了很好的答案——教师并不是幼儿成长中的领导者,而是陪伴者。教育的任务就是激发和促进儿童“内在潜力”的发挥,使其按自身规律获得自然的和自由的发展。我们必须遵循这样一条原则:应尽可能地把一切留给自然,才能为孩子设计出一-套科学的、有利于其身体成长的方案。唯有自由才能引导孩子的性格、智力与情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自由还要求我们教育者应该以一种宁静的心态去关注孩子成长中出现的所有奇迹。自由的原则并非是放任的,而是引导我们从幻想进入现实,指导我们积极有效地照顾儿童的原则。

如果教师能够尊重孩子的自由对孩子有信心,如果教师能够把自己的所学暂时放置-边能谦虚一些不把自己的指导当成是必要的;如果教师懂得耐心等待,一定会看到孩子所发生的全新转变。

《发现孩子》这本书带我真正地了解到作为新时代的教师,一位真正理解了教学之道的老师,才更懂得用比强迫压制更有效的办法来陪伴孩子,毫无疑问,这有赖于随时的观察以及持续的付出努力。

关于发现孩子读书笔记最新版(篇3)

玛丽亚蒙台梭利是一位享誉全球的幼儿教育家,她独创的蒙氏幼儿教育法也深刻的影响着世界全国。最近,我也仔细拜读了她的早教经典原着《发现孩子》,它揭示了了解孩子和爱孩子的新观念和新方法。蒙台梭利认为,每个孩子都有去观察、对外界作反应、去学习、去集中注意力,甚至让自己独处的需要。在本书中,她描述了儿童的特性,以及如何更充分地激发和利用孩子与生俱来的学习热情。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研究的。

在这本书中,让我颇有感触的是新时代的教师应该怎样做,作为一个幼教工作者,这正是我所需要的,不是华而不实的长篇理论,而是贴近于我们教育生活的事例,在工作中确切遇见的问题。有了这样的指导,正如同在黑暗之中有了一盏照亮前行之路的明灯。在书中提到教育应当探求合适的方法,在不知不觉中,引导孩子自然地进行学习活动。虽然我们也在潜心的学习真正的教学之道,但是总是很片面很肤浅,光有理论是不能完全做到的,但是没有了理论确实根本不可能做到的,很多老师问,光是用温和及鼓励的方式把教具呈现给孩子就足够了吗?在他的学校里不是这样的。在蒙台梭利的学校里,教导孩子的是环境本身。老师只是让孩子和环境直接互动,示范引导孩子该怎么使用其中的道具。这样的学习方法,如果只用在其他教学法里,是绝对不可能成功的,我们只会听到老师不断的大喊安静不要动来动去这些是我们的教学用语吗?这些命令式的教学能收到多大的成效。

我们当然要相信教育应该是寻求适当的方法我总是在埋怨现在的孩子太难管教其实是我们没有找到适合当代孩子的教育方法。蒙台梭利教学法的成功就在于它可以让孩子自动自发的操作学习从认真勤快的学习新技能的态度里得到肯定服从命令必须以完备的人格为前提。缺乏教学经验的老师会把教育的职责定义在教上面。实际上这样的想法和事实大相径庭因为每个老师的职责远比这个更重要。由于老师有责任引导孩子的精神发展因此在观察孩子时他们不能仅限于了解他们。老师的观察最终应当辅助孩子的能力呈现出来而这也是观察的唯一目的所在。我想身为新时代的老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我觉得老师必须懂得分辨孩子的注意力之所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完全正确。其次就是要做到尊重学生。对于教师而言最重要的是教师必须要随时的留心观察孩子谨慎的安排学习环境。爱心和洞察能力无疑是教师制胜的法宝。

在本书之中的一章让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也让我颇受感触。文中说孩子的活动过程可用个曲线图来表示。在纸上画一条平行线,表示孩子在处于休息状态,平行线以上表示有纪律的活动,平行线以下代表随意乱玩、没有规律的活动,而曲线的方向则表示时间的长短。儿童之家做过这样的实验,当孩子进入教室后,通常先安静一会,接着才开始找事情做。因此,曲线是先往上,画到代表有规律的活动部分。然后孩子玩累了,活动开始变得有点混乱,这时候曲线会画到平行线以下一直下降到其活动没有规律的部分。接下来,孩子会换一项新的活动,曲线图又会再一次往上升到有活动规律的地方,等到玩的不想玩时又会跌倒平行线以下。

所以在活动中如果老师能够尊重孩子的自由,对孩子有信心;如果老师能够把他的所学暂时放置一边;如果老师能谦虚一些,不把他的指导当成是必要地;如果老师懂得耐心等待,他一定会看到孩子所发生的全新转变。老师只有在等到孩子找到自己心智深处尚未被发现的潜能时,孩子焦躁不安的心情才得以平息。

这就不由的让我想起现在我带的大班孩子,他们对自主性游戏非常感兴趣,但往往一腔热情坚持不了多久就失去了兴致,当对自己选择的活动不再感兴趣,就会跟同伴斗嘴或去逗弄坐在旁边的同伴,想着换一项活动,当他对每一项活动又失去兴趣时就会到处乱走,或者烦躁地来到老师身边,有的孩子还会独处不再参与活动。以往遇到这样的问题,我总是以命令者的身份去让幼儿玩其他的游戏,或者让他坚持下去,但是通过研读本书,知道了如果老师也能以上述说的方法对孩子进行仔细地观察、分析,不急于对孩子加以指导,强加给孩子一些规则,那么孩子经过一段时间的活动,一定能找到适合他活动的内容。所以我们老师必须尽可能地依据孩子的天性来让他有发展的可能,这样,孩子才能茁壮成长。

教育的道路是没有止境的,唯有不断的充实自我,才能走的更远,让我们的教育事业走的更远,更美好吧。

关于发现孩子读书笔记最新版(篇4)

主要讲了孩子通过自身的活动去建立和发展自己的内在人格。

列举一些感动观点:

1、孩子的心理发展是通过外部活动“工作”去达成的,如果缺少通过“劳作”去发展和积累孩子对于外界世界的认知,孩子的心理发展会受到阻碍。

2、应该让孩子自由地去活动探索世界。

3、成人对孩子所做的很多工作是阻碍,如果我们了解孩子是自己成长的,我们就应该退居其后,认真观察,为他们完成自己的发展提供帮助而不是障碍。不随便打断他们,让他们自己投入地工作;不为他们做过多的事情,让他们自己有机会去获得经验。

4、认清尊重和放纵的区别。文中举了一个例子:我们要像尊重艺术家的心态尊重孩子的工作不去干扰他们,但当我们看到艺术家在他的工作室里抽烟做的是与他身份锻炼无益的事情时我们就要发言了。

5、当一个人能沉浸在某项活动中时他就能获得心灵的平静,也拥有宇宙的力量,也较能发展出高尚的品行。这一切都在人的自己内心。这是很厉害的教育理念。

对我的重大影响:

之前我觉得自己要如何去做,为孩子提供一个榜样。这本书彻底解放了我的想法,让我知道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是依靠他自己的力量完成的,我所做的一切想做为“榜样”的努力是不得其法的。对于孩子而言,我所最能做的就是尊重他独立发展,不去盲目的干扰,不去强权地影响,而是提供一个他能够发挥他自己才能的环境,让他自己找到他自己的路。他的内心有一个老师,让他听从这位老师的引导。我做好自己对他的意义不再是建立他,而是启发他的独立发展。所有的一切他内部人格的建立其实靠他自己完成。

下一步行动:

1、考虑为大宝买适合他的小桌椅

2、尽可能多的让他参与到实际家庭生活中来。能参与的家庭活动(劳动)一定让他参与。

3、他们玩的时候我注意观察不放任,我可以在旁边做自己的事情,希望达成一种共同工作的状态。当然也会有需要共同娱乐的时间。

关于发现孩子读书笔记最新版(篇5)

《发现孩子》这本书的作者是被誉为20世纪赢得世界承认的、给科学带来进步的最伟大的教育家之一的意大利教育家和医生马利亚。蒙台梭利。翻开这本被译为37种语言发行的书,怀着一种崇敬的心情细细阅读。

作者从心理学、生理学、教育学等多个领域不同角度地为我们揭示了孩子这一教育中的主体的种种奥秘。同时也指出了作为老师和长辈的我们,在照顾孩子和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的一些自以为是的错误的甚至愚蠢的做法。同时,也为我们的教育指明了道路。

由于职业的敏感吧,其中有几章论述给我留下的印象颇深。

在为孩子提供美丽适宜的环境一章中说道美既有助于他集中思想,又可使他处于疲惫的精力得到恢复。我们可以这样说,最适合生活的地方其环境应该是美丽的,我想,这句话对我们每学期的环境布应该是最好的肯定。

还有一段话,我们让儿童使用瓷碗、瓷板和玻璃杯、玻璃吸管,因为那些物品最容易打破,一旦它们有破损,就等于是在向孩子们粗鲁和漫不经心的行为提出警告。这样就可以引导儿童纠正自己的行为,训练他们行动细心、准确,学会不碰撞、不打翻、不摔坏东西,使自己的行动变得越来越文明和有节奏,并逐渐向主人一样成为各种器皿、用具的管理者。让环境说话,让孩子自发评判和规范自己的行为,把教育转变为一个内化的过程。这让我感受到了环境的最高教育境界。

这本书还让我认识到了,如果实施不当的教育行为会使我们成为孩子人格形成过程中,最可能危害孩子人格发展的人,因为,我们是最接近孩子的人,我们既是母亲又是老师。因此教育问题的根本解决,第一步决不是针对儿童,而应针对我们自己。老师不应再集威严权利于一身,应转而以谦和的态度来帮助孩子。假如大人做得不够,孩子可能就不能顺利地发展,但如果大人做得太多,可能就阻碍了孩子的发展,使孩子的创造力无法发挥。而我们需要把握的,就是这之间的平衡点。

关于发现孩子读书笔记最新版(篇6)

我有幸阅读了《发现孩子》这本书,作为双重角色——教师、妈妈的我受益匪浅。

对孩子,作为老师或家长,我们要做的首先是细心地发现和培养孩子的潜质与特长,给他们创造充分的条件,提供适宜的土壤,使他们能够成为一个人、一个最好的“自己”。如我班有个女孩,很有才气,只是有些胆小、不自信,站起来回答问题或读课文时,声音极小,说话就脸红。为了让她有信心,根据她爱唱歌的特点,在一天上午,我对她说:“老师知道你很喜欢唱歌,能表演给大家看吗?”她腼腆地看着我,不表态。我用充满信任的语气对她说:“你的声音最好听了,我们都很想听呢。”她点点头。放学的时候,我请她上台来,她声音虽然还是小,脸红红的,但她认真地去唱歌,我借机表扬了她,并让同学们为她鼓掌,从此她变得大胆自信多了。

关注孩子的成长时,作者总结的“精神上的力量”,不仅仅指你会欣赏孩子,信任孩子,全心全意地支持孩子,更重要的是你自己如何率先垂范,给予孩子最好的精神力量,这一点我深有同感。作为老师,因为你就是学生的一本教科书,你的形象始终给孩子提供着最贴近的教育,你每天的所作所为和精神情绪,以及你的人格品质,这些都构成了一种丰厚的精神内容,会不知不觉地成为无处不在的暗示教育,成为孩子的课本,孩子们时时刻刻在阅读着我们,当他们越长越大时,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参照能力就越强,所以孩子时刻注视着我们,你是什么,要比你说什么更有力量。

读了这本书,我更加意识到:教育孩子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孩子的成长是谁也无法代替的,我们要想办法激活孩子的内因,张扬其个性,促使其发展。因为所有的教育资源中,孩子是第一位的。在关注孩子的成长中,要有形象可感的语言,人格魅力的感化,教育情境的熏陶,心灵之间的交流,弹钢琴般的点拨,使孩子健康成长,使教育行之有效。老师们,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孩子们的秘密,那么最终,每个孩子都能走向美好的未来!

关于发现孩子读书笔记最新版(篇7)

当自己看到《教师要永远对孩子有新的发现》这篇文章时,是被文章的一段文字所吸引的。里面沈老师有这样的一段文字“每每在大班的毕业典礼上,当孩子们离开我的那一刻,我最想对他们说的是:谢谢你们给予我的一切!正因为有了你们,老师才会一点一点的进步一点点地认识教育,感悟教育。是你们的快乐与真挚、问题与好奇、成长与进步,让我感受到职业的魅力,享受到了工作地快乐!”想想自己现在班里的孩子也即将要毕业,也许有很多感触会是相同,也有些是自己没有碰到过的。抱着这种心态我继续的看着下文。

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沈老师讲述着她和孩子们的故事中的一位小朋友的故事,里面有几则小故事,而从这位小朋友的身上我仿佛看到了我班里的孩子的缩影,他是那样的“活跃”,那样的招人“注意”。沈老师先是去主动地了解孩子的情况,从孩子的家庭,从孩子的生活环境去了解,分析孩子会产生这些想象的原因。知道孩子是由于父母的工作繁忙,孩子感觉到被疏远,不受到关注。照成了孩子养成了我行我素的行为。

沈老师开始关注孩子的兴趣,让孩子去主动地接纳老师。从孩子的兴趣入手,孩子与老师有了情感上的交流,从时间和次数上开始慢慢增加,慢慢让孩子学会主动地开始交流。慢慢的从被动变为主动,从被排斥到收到同伴的接纳,孩子的个性也开始慢慢的转变了,从一个爱“惹事”的孩子,到一个遵守常规的孩子。孩子的一点一滴的变化,都是让老师欣喜的。

沈老师在文章的结尾处提到“发现时教育的开始。发现让我了解了晨晨的兴趣爱好,使我和晨晨之间有了独有的话题和共同关注的事情,并使他能在自己的兴趣点上感受与人交流的快乐。发现让我找到了教育的时机和切入点。”这里提醒着我们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要及时的发现。

做个有心人,视乎还是不够的,"幼儿由于年龄的特点和性格上的差异,需要我们有目的的主动发现,发现他们的需要和进步,发现他们行为背后的原因。新的发现会使我们对孩子有新的感受和新的认识,也会使孩子获得新的发展机会。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我们应该永远有新的发现。”

关于发现孩子读书笔记最新版(篇8)

《发现孩子》一书的作者是意大利的玛利亚·蒙台梭利,意大利第一位女医学博士,第一所“儿童之家”的创办者。她的著作被译成37种语言文字,许多国家设立了蒙台梭利协会或蒙台梭利培训机构,以她名字命名的蒙台梭利学校遍及110个国家。

《发现孩子》这本书是蒙台梭利教育观念的一个很好的介绍,它揭示了了解孩子和爱孩子的新观念和新方法。蒙台梭利认为,每个孩子都有去观察、对外界作反应、去学习、去集中注意力,甚至让自己独处的需要。在本书中,她描述了儿童的特性,以及如何更充分地激发和利用孩子与生俱来的学习热情。

我看完这本书后对其中的一章“让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颇受感触。文中说孩子的活动过程可用个曲线图来表示。在纸上画一条平行线,表示孩子在处于休息状态,平行线以上表示有纪律的活动,平行线以下代表随意乱玩、没有规律的活动,而曲线的方向则表示时间的长短。儿童之家做过这样的实验,当孩子进入教室后,通常先安静一会,接着才开始找事情做。因此,曲线是先往上,画到代表有规律的活动部分。

然后孩子玩累了,活动开始变得有点混乱,这时候曲线会画到平行线以下一直下降到其活动没有规律的部分。接下来,孩子会换一项新的活动,曲线图又会再一次往上升到有活动规律的地方,等到玩的不想玩时又会跌倒平行线以下。

现在的大班孩子对自主性游戏非常感兴趣,但往往一腔热情坚持不了多久就失去了兴致,当对自己选择的活动不再感兴趣。如果我们能以书上说的方法对孩子进行仔细地观察、分析,不急于对孩子加以指导,强加给孩子一些规则,那么孩子经过一段时间的活动,一定能找到适合他活动的内容。尽可能地依据孩子的天性来让他发展,这样,孩子才能茁壮成长。

关于发现孩子读书笔记最新版(篇9)

蒙台梭利教育法之所以能影响整个世界的教育体系,关键在于她在总结卢梭、裴斯泰格齐、福禄贝尔等人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革命性的儿童观念。她认为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内在生命力”,这种生命力是一种积极的、活动的、发展着的存在,它具有无穷无尽的力量。教育的任务就是激发和促进儿童“内在潜力”的发挥,使其按自身规律获得自然的和自由的发展。她主张,不应该把儿童作为一种物体来对待,而应作为人来对待。儿童不是成人和教师进行灌注的容器;不是可以任意塑造的蜡或泥;不是可以任意刻划的木块;也不是父母和教师培植的花木或饲养的动物,而是一个具有生命力的、能动的、发展着的活生生的人。教育家、教师和父母应该仔细观察和研究儿童,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发现“童年的秘密”;热爱儿童,尊重儿童的个性,促进儿童的智力、精神、身体与个性自然发展。她还利用第一手观察资料和“儿童之家”的实验,提出了一系列有关儿童发展的规律。

关于发现孩子读书笔记最新版(篇10)

作为一名医生,我深知科学育儿的重要性,所以孩子刚出生,我翻阅了相关幼儿教育的著作,几经筛选,决定买了一套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经典,其中包括《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蒙台梭利儿童教育手册》、《童年的秘密》、《有吸收力的心灵》、《发现孩子》。这几本书里,蒙台梭利博士阐述了她所进行的教育创新背后的理论原则,向父母、教师和教育管理者介绍了蒙台梭利方法的指导原则,传授了如何“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自由地学习”,通过儿童之家里所介绍的方法,孩子能培养自己的秩序意识和逻辑思维能力。

《发现孩子》是我在这套书里看的第一本书,所以对书中提到的蒙台梭利的那些革命性的儿童教育理论格外深刻。书中描述了孩子的各种特性,以及如何更充分的唤起孩子学习热情的方法。她主张,不应该把儿童作为一种物体来对待,而应作为人来对待。儿童不是成人和教师进行灌注的容器;不是可以任意塑造的蜡或泥;不是可以任意刻划的木块;也不是父母和教师培植的花木或饲养的动物,而是一个具有生命力的、能动的、发展着的活生生的人。教育家、教师和父母应该仔细观察和研究儿童,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发现“童年的秘密”;热爱儿童,尊重儿童的个性,促进儿童的智力、精神、身体与个性自然发展。她还利用第一手观察资料和“儿童之家”的实验,提出了一系列有关儿童发展的规律。

再想想我们所身处的教育制度与家庭教育环境,我们并没有提高一个好的环境来“激发和促进儿童内在潜力的发挥,使其按自身规律获得自然的自由的发展”。我们并没有根据儿童发展的规律去制定相关的教育理论与方法,而是根据大人的意愿,用自以为是的方法来解释孩子的行为,用自认为正确的方式来对待孩子。有些家长抱着不要输在起跑线的观点,从小就开始为孩子制定一个所谓培养成材的计划,他们想方设法安排孩子参加各种早教班或者各种兴趣学习班,提早给孩子进行语言、数学或其他能力的培训,而未考虑过他们的孩子在身体及心理上是否足够成熟去进入早教班,从未考虑过他们的孩子是否愿意或者有潜力参加那些兴趣学习班。相反,这些行为更多的是出于他们的一厢情愿,或者是对他们未实现的理想寄托在他们的孩子身上,而从未考虑到孩子的发展需要。而在这样违反孩子身心发展需要的情况下,家长的这种行为甚至影响孩子日后智能和道德精神发展。

我们的孩子总是被力量比他强大的多的大人压制着,不能依照自己的意愿行事。一些所谓的教育活动,都不约而同的采取了命令的形式,甚至可以说暴力式的方法,以此来强迫孩子来适应大人的生活世界。看了《发现孩子》让我明白,这种方式等于否定孩子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存在,这对于孩子来说是绝对不公平的,甚至是对孩子人格的一种毁灭。我们似乎很少想过孩子实际上是一个有别于大人的独立个体。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性情,也很少去思考他们所应具有的特别需要。孩子其实总是期待有人能够听听他们的意见,但他们弱小的心灵却总是碰壁,受伤。久而久之,孩子变得顺从,而有时是另外一个极端——叛逆。而这些,我们大人总是归错于孩子,从不检讨自己的行为。曾经有个外国教授在中国的高校演讲,当演讲结束后,外国教授的一番话很是发人深省,他说:“我觉得很困惑,为什么没有学生对我的观点提出质疑,为什么当我提问时没有人回答,为什么我演讲结束后问大家有什么问题时大家都鸦雀无声。”也许是我们的教育已经把孩子的个性都磨灭掉了,他们已经习惯于成为服从的群体,因为大人们很少顾及他们的意见,甚至认为对他们的质疑是挑战他们的权威。

所以,不当的教育行为会使我们成为孩子人格形成过程中,最可能危害孩子人格发展的人,因为,我们是最接近孩子的人,我们既是母亲又是老师。因此教育问题的根本解决,第一步决不是针对儿童,而应针对我们自己。老师不应再集威严权利于一身,应转而以谦和的态度来帮助孩子。假如大人做得不够,孩子可能就不能顺利地发展,但如果大人做得太多,可能就阻碍了孩子的发展,使孩子的创造力无法发挥。还是引用蒙台梭利的话,我们教育的任务是,创造合适的环境来激发和促进儿童内在潜力的发挥,使其按自身规律获得自然的自由的发展”。

关于发现孩子读书笔记最新版(篇11)

《发现孩子》这本书介绍了蒙台梭利教育理念,让我知道了更多了解孩子、爱孩子的新观念和方法。在蒙台梭利的观念里,每个孩子都有去观察、对外界做反应、去学习、去集中注意力,甚至让自己独处的需要。这本书让我了解更多的儿童特性,懂得怎样更好的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对学习充满热情,积极努力地去学习,下面摘录一些让我受益的观念。

“即便是对那些非常幼小孩子的教育,我们的目的不应是为他们上学做准备,而是为了他们的生活”,任何教育的前提都是保证孩子的安全,建立一个保护孩子的环境很重要。有时候我们会把孩子随心所欲的特性误认为是任性的表现,但事实并不是这样,有些时候孩子并不是任性,只是因为我们对孩子的了解还不够罢了。大人的行为极有可能给孩子带来负面的影响,孩子的模仿力很强,父母的言行举止都被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蒙台梭利主张“大人绝不应把孩子塑造成小大人”,成人在指导孩子时,总会把自己的方式用在孩子身上,这是不对的。对孩子的行为活动、举止,成人都不应过多去干预,应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问题,尊重孩子的想法。如因为孩子不听指挥、吵闹而训斥孩子,不让孩子和我们在一起时,这就是对孩子的不尊重。在成人的世界中,让大人觉得欢心舒适的事对孩子也照着做准不会错,这样想往往忽略了孩子的感受。

我们必须尽可能的把一切留给自然,让孩子自己选择,才能为孩子设计出一套科学的、有利于他们身心成长的方案。唯有自由才能引导孩子的性格、智力与情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我们应该以一种宁静的心态去关注孩子,发现孩子成长中出现的所有奇迹,尽量放开手让孩子自由探索。

作为教师应该尊重孩子的自由并对孩子有信心,孩子越专心越能控制自己,教师需要的是引领开发孩子的精神力量,而不是一味地把知识灌输给孩子。真正理解教学的道理比强制孩子学习更有效,更能引导孩子全面发展,以上是我的收获,感谢大家的阅读。

关于发现孩子读书笔记最新版精选5篇


人们在阅读了一本书籍后会迸发一些不一样的感悟,作品是一本让人收获满满的好书。读书之余,我们可以动笔写一写读后感。编辑为您准备了关于发现孩子读书笔记最新版,为避免遗忘,还请您收藏本页网址!

关于发现孩子读书笔记最新版(篇1)

一位真正理解了教学之道的老师,才更懂得用比强迫压抑更有效的办法来引导孩子走入正轨。毫无疑问,这有赖于随时的观察以及储蓄的付出努力。——玛利娅·蒙台梭利

我们也在潜心的学习真正的教学之道,但是总是很片面很肤浅,也洗光有理论是不能完全做到的,但是没有了理论确实根本不可能做到的,很多老师问,光是用温和及鼓励的方式把教具呈现给孩子就足够了吗?在他的学校里不是这样的。在蒙台梭利的学校里,教导孩子的是环境本身。老师只是让孩子和环境直接互动,示范引导孩子该怎么使用其中的道具。这样的学习方法,如果只用在其他教学法里,是绝对不可能成功的,我们只会听到老师不断的大喊“安静”“不要动来动去”这些是我们的教学用语吗?这些命令式的教学能收到多大的成效。

我们当然要相信教育应该是寻求适当的方法,我总是在埋怨现在的孩子太难管教,其实是我们没有找到适合当代孩子的教育方法。蒙台梭利教学法的成功,就在于它可以让孩子自动自发地操作学习,从认真勤快地学习新技能的态度里得到肯定,服从命令必须以完备的人格为前提。

“缺乏教学经验的老师会把教育的职责定义在‘教’上面。实际上这样的想法和事实大相径庭,因为每个老师的职责远比这个更重要。由于老师有责任引导孩子的精神发展,因此在观察孩子时,他们不能仅限于了解他们。老师的观察最终应当辅助孩子的能力呈现出来,而这也是观察的唯一目的所在”。

我在思索作为老师究竟要怎样做?怎样做才能符合老师的职业要求。我想身为新时代的老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我觉得老师必须懂得分辨孩子的注意力之所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完全正确。其次,就是要做到尊重学生。对于教师而言最重要的是教师必须要随时的留心观察孩子,谨慎的安排学习环境。爱心和洞察能力无疑是教师制胜的法宝。

关于发现孩子读书笔记最新版(篇2)

我有幸阅读了《发现孩子》这本书,作为双重角色——教师、妈妈的我受益匪浅。

对孩子,作为老师或家长,我们要做的首先是细心地发现和培养孩子的潜质与特长,给他们创造充分的条件,提供适宜的土壤,使他们能够成为一个人、一个最好的“自己”。如我班有个女孩,很有才气,只是有些胆小、不自信,站起来回答问题或读课文时,声音极小,说话就脸红。为了让她有信心,根据她爱唱歌的特点,在一天上午,我对她说:“老师知道你很喜欢唱歌,能表演给大家看吗?”她腼腆地看着我,不表态。我用充满信任的语气对她说:“你的声音最好听了,我们都很想听呢。”她点点头。放学的时候,我请她上台来,她声音虽然还是小,脸红红的,但她认真地去唱歌,我借机表扬了她,并让同学们为她鼓掌,从此她变得大胆自信多了。

关注孩子的成长时,作者总结的“精神上的力量”,不仅仅指你会欣赏孩子,信任孩子,全心全意地支持孩子,更重要的是你自己如何率先垂范,给予孩子最好的精神力量,这一点我深有同感。作为老师,因为你就是学生的一本教科书,你的形象始终给孩子提供着最贴近的教育,你每天的所作所为和精神情绪,以及你的人格品质,这些都构成了一种丰厚的精神内容,会不知不觉地成为无处不在的暗示教育,成为孩子的课本,孩子们时时刻刻在阅读着我们,当他们越长越大时,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参照能力就越强,所以孩子时刻注视着我们,你是什么,要比你说什么更有力量。

读了这本书,我更加意识到:教育孩子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孩子的成长是谁也无法代替的,我们要想办法激活孩子的内因,张扬其个性,促使其发展。因为所有的教育资源中,孩子是第一位的。在关注孩子的成长中,要有形象可感的语言,人格魅力的感化,教育情境的熏陶,心灵之间的交流,弹钢琴般的点拨,使孩子健康成长,使教育行之有效。老师们,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孩子们的秘密,那么最终,每个孩子都能走向美好的未来!

关于发现孩子读书笔记最新版(篇3)

主要讲了孩子通过自身的活动去建立和发展自己的内在人格。

列举一些感动观点:

1、孩子的心理发展是通过外部活动“工作”去达成的,如果缺少通过“劳作”去发展和积累孩子对于外界世界的认知,孩子的心理发展会受到阻碍。

2、应该让孩子自由地去活动探索世界。

3、成人对孩子所做的很多工作是阻碍,如果我们了解孩子是自己成长的,我们就应该退居其后,认真观察,为他们完成自己的发展提供帮助而不是障碍。不随便打断他们,让他们自己投入地工作;不为他们做过多的事情,让他们自己有机会去获得经验。

4、认清尊重和放纵的区别。文中举了一个例子:我们要像尊重艺术家的心态尊重孩子的工作不去干扰他们,但当我们看到艺术家在他的工作室里抽烟做的是与他身份锻炼无益的事情时我们就要发言了。

5、当一个人能沉浸在某项活动中时他就能获得心灵的平静,也拥有宇宙的力量,也较能发展出高尚的品行。这一切都在人的自己内心。这是很厉害的教育理念。

对我的重大影响:

之前我觉得自己要如何去做,为孩子提供一个榜样。这本书彻底解放了我的想法,让我知道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是依靠他自己的力量完成的,我所做的一切想做为“榜样”的努力是不得其法的。对于孩子而言,我所最能做的就是尊重他独立发展,不去盲目的干扰,不去强权地影响,而是提供一个他能够发挥他自己才能的环境,让他自己找到他自己的路。他的内心有一个老师,让他听从这位老师的引导。我做好自己对他的意义不再是建立他,而是启发他的独立发展。所有的一切他内部人格的建立其实靠他自己完成。

下一步行动:

1、考虑为大宝买适合他的小桌椅

2、尽可能多的让他参与到实际家庭生活中来。能参与的家庭活动(劳动)一定让他参与。

3、他们玩的时候我注意观察不放任,我可以在旁边做自己的事情,希望达成一种共同工作的状态。当然也会有需要共同娱乐的时间。

关于发现孩子读书笔记最新版(篇4)

儿童,孩子,幼儿,看到这几个字眼时,我们常常会联想到他们往往是需要被照顾、被包容、被保护的对象,但其实并不然。孩子“真实的一面”应该是怎样的呢?父母该如何与孩子沟通呢?我们又如何做好一个幼儿教育者呢?在读完蒙台梭利的《发现孩子》这本书后,我想我找到了答案。

玛利亚·蒙台梭利,出生于意大利的安科纳地区,意大利教育家、意大利第一位女医学博士。第一所“儿童之家”的创办者。她的教育方法源自于其在幼儿工作过程中,所观察到的儿童自发性学习行为总结而成,提出了“吸收性心智”、“敏感期”等概念。

在《发现孩子》这本书籍中,它揭示了了解孩子和爱孩子的新观念和新方法。蒙台梭利认为,每个孩子都有去观察、对外界作反应、去学习、去集中注意力,甚至让自己独处的需要。她描述了儿童的特性,以及如何更充分地激发和利用孩子与生俱来的学习热情。

她认为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内在生命力”,这种生命力是一种积极的、活动的、发展着的存在,它具有无穷无尽的力量。这应该就是孩子“真实的一面”—不是成人和教师进行灌注的容器:不是可以任意塑造的蜡或泥:不是可以任意刻划的木块;也不是父母和教师培植的花木或饲养的动物,而是一个具有生命力的、能动的、发展着的活生生的人。

很多时候作为成人的我们,常常会忽视幼儿的生命力,我们会把孩子随心所欲的特性,误认为是任性的表现,其实孩子一点也不任性,只不过是因为我们对孩子的了解还不够罢了。

在本书“对儿童的家庭教育”这一章中也指出,任何有效的教育方法,在实施之前,都要先观察和了解孩子,在此基础上通过不断的试验才能总结出来。在这章的后半部分中中也清楚地描写了真实案例,在一些言传身教中,父母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有些大人的行为极有可能给孩子原本具有的天赋带来负面的影响。在与儿童的沟通中要尊重孩子正在进行的所有合理行为,并设法了解孩子的活动目的。走进幼儿内心,善于观察发现孩子的真正需要,给予孩子充满爱的关怀。

其实,作为教师的我们常常也会找不到作为教育者与儿童内在发展的平衡点。在这本书中我得到了很好的答案——教师并不是幼儿成长中的领导者,而是陪伴者。教育的任务就是激发和促进儿童“内在潜力”的发挥,使其按自身规律获得自然的和自由的发展。我们必须遵循这样一条原则:应尽可能地把一切留给自然,才能为孩子设计出一-套科学的、有利于其身体成长的方案。唯有自由才能引导孩子的性格、智力与情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自由还要求我们教育者应该以一种宁静的心态去关注孩子成长中出现的所有奇迹。自由的原则并非是放任的,而是引导我们从幻想进入现实,指导我们积极有效地照顾儿童的原则。

如果教师能够尊重孩子的自由对孩子有信心,如果教师能够把自己的所学暂时放置-边能谦虚一些不把自己的指导当成是必要的;如果教师懂得耐心等待,一定会看到孩子所发生的全新转变。

《发现孩子》这本书带我真正地了解到作为新时代的教师,一位真正理解了教学之道的老师,才更懂得用比强迫压制更有效的办法来陪伴孩子,毫无疑问,这有赖于随时的观察以及持续的付出努力。

关于发现孩子读书笔记最新版(篇5)

蒙台梭利教育法之所以能影响整个世界的教育体系,关键在于她在总结卢梭、裴斯泰格齐、福禄贝尔等人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革命性的儿童观念。她认为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内在生命力”,这种生命力是一种积极的、活动的、发展着的存在,它具有无穷无尽的力量。教育的任务就是激发和促进儿童“内在潜力”的发挥,使其按自身规律获得自然的和自由的发展。她主张,不应该把儿童作为一种物体来对待,而应作为人来对待。儿童不是成人和教师进行灌注的容器;不是可以任意塑造的蜡或泥;不是可以任意刻划的木块;也不是父母和教师培植的花木或饲养的动物,而是一个具有生命力的、能动的、发展着的活生生的人。教育家、教师和父母应该仔细观察和研究儿童,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发现“童年的秘密”;热爱儿童,尊重儿童的个性,促进儿童的智力、精神、身体与个性自然发展。她还利用第一手观察资料和“儿童之家”的实验,提出了一系列有关儿童发展的规律。

《成为有思想的教师》教师读书笔记


一、《成为有思想的教师》读书笔记

《成为有思想的教师》这本书看了大半,感慨颇多。有在自我修身养性方 面的,有在讲教师的责任和使命方面的,也有讲该怎么更好地教育孩子方面 的。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要完成这一根本任务,离不开教育教学思 想。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就是对教育教学有认识、有独创见解并能自成体 系的人,也就是善思考、会思考的教师。拜读了肖川老师主编的《成为有思 想的教师》一书后,觉得思想是人的灵魂所在,是生命的精髓,教师作为人 类灵魂的工程师,更应该成为有思想的人。

做一名有思想的教师,应该“情”“心”“志”俱全。“情”者,能为人 师表,爱岗敬业。时刻关注学生的成长,保护学生的权利和权益,保护学生 的 自尊和自信,民主、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对每一个学生取得的成绩和 进步,都能感到高兴,感到自豪。“心”者,做教育的有心人。别人发现不到 的问题,你能发现;别人解决不了的困难,你能解决;别人不乐意做的事情, 你乐意去做。育人之事,没有巨细,点点滴滴都潜移默化,最需要心到和心 细。心到,事则易;心细,事则成。教育的经验和智慧就从心到和心细中来。“志”者,“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敢于迎接挑战,敢于成名成家,但不满足于成绩,不沉溺于荣誉。能耐得住寂寞,经得起嘲讽,顶得住挫折,坚信“有志者事竟成”。情、心、志俱到,思维便灵敏,境界便高远,情感便丰富,思想便成熟!思想是什么,说白了就是一个人特有的观念。一个好教师,一定是有思想的人,不仅自己有思想,而且他的思想要对他所带的孩子产生良好的影响。

第一次读到艾米莉·迪金森的《假如我能使一颗心》,我就喜欢上这首诗歌了。诗歌十分简短:假如我能使一颗心免于忧伤/我就没有虚度此生/假如我能使痛苦的生命有所慰藉/在酸辛中获得温情/或是让一只昏厥的知更鸟/重新回到窗中/我就没有虚度此生。

诗歌流露出的情感,简单而高尚。肖川老师把这首小诗编入“师生之间”专栏,读起来好像又多了一层含义。这首诗歌引出了肖川老师曾经的教师宣言。我走进教育,走上讲台,并不曾有过什么誓言。当我看到肖川的教师宣言时颇感震撼,这个宣言摘录如下,以让自己日后闲余能常常记起:“我自愿投身人民教育事业。为人师表,薪火承传。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循循善诱,导而弗牵。修身养德,明耻教善。求真求实,从教谨严。吐故纳新,创设明天。呕心沥血,竭诚奉献。纵有千种诱惑,万般磨难,我矢志不渝,勇往直前。”我想,也许除了教师之外,没有哪一个职业的誓言会像入党宣誓的誓词一样,隐含着牺牲,隐含着奉献。

这里的善良、爱与奉献,应该可以成为教育的关键词。

《教育语粹》一文则集中了罗素、尼采、帕斯卡尔、苏霍姆林斯基四位大师的精彩言论,智慧之光耀人眼目。其中,苏霍姆林斯基特别强调了爱的教育。

——只有心地善良的人才能易于接受道德的熏陶。谁要是没有受过善良的教育,没有感受过与人为善的那种快乐,谁就感觉不到自己是真实而美好的事物的坚强勇敢的卫士,他就不可能成为集体的志同道合者。

——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就在于让每个儿童看到人的心灵美,珍惜爱护这种美,并用自己的行动使这种美达到应有的高度。

——如果善良的情感没有在童年形成,那么无论什么时候你也培养不出这种感情来。因为人的这种真挚的感情的形成,是与最初接触的、最重要的真理的理解,以及对祖国语言最细腻之处的体验和感受联系在一起的。

——道德越是高尚的人,就越能驾驭自己的感情,越善于爱人。

——教育者最可贵的品质之一就是人性,对孩子们深沉的爱,兼有父母的亲昵温存和睿智的严厉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那种爱。

之后还读了三毛的《什么都快乐》闲散地谈着生活的小小事,每一件让人看来不开心甚至气馁的小事 儿,在她笔下都从另一个角度变成了快乐的事。想起罗丹也曾经说过“生活中从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没的眼睛。”或许同样的道理,生活中,从不缺少快乐,只是缺少感触快乐的心灵。在这个节奏飞快、充满竞争和压力的年代,似乎快乐也变成了一件不容易的事。快乐,成了一种人们缺乏的能力,需要学习的能力,让人遗憾。快乐也变成了现代很多人遥不可及的事情。而且快乐的年龄也越来越小,有些小孩子就已经失去了快乐,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事情啊!

就好象一个寓言故事,你觉得那人偷了你的斧头,你会觉得他的每个动作都是小偷的动作。如果你的心是灰色的,你看到月圆也像是缺的;如果你的心是晴朗的,即使是雨天看起来也是晴朗的!只要你愿意,什么都可以是快乐的!

写着写着,思绪又不知道飘到哪里去了。或许,思考,往往都是从读书开始。同时读书也引领着思考,读到哪,你就会想到哪吧!《成为有思想的教师》,确实是一本可以让人思考的书,值得品读!

二、《成为有思想的教师》读书笔记

读了《成为有思想的教师》深有感触,作为教师我也每天接受着全班孩子母亲的这殷殷希望和疑虑,教师的工作是繁琐的,是不被人理解的,是辛苦的,但也是伟大的,我们每天面对的是天真、单纯的孩子,我们是它们离开父母的第一任老师,我们的思想、言行都将给孩子带来一生的影响。虽然我兢兢业业,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爱着班里的每一个孩子,尽心尽力地照顾好孩子们,努力地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但仅有这些够了吗?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要完成这一根本任务,离不开教育教学思想。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就是对教育教学有认识、有独创见解并能自成体系的人,也就是善思考、会思考的教师。有这样一句话说得好“人因思想而伟大。”的确,在思想的原野上,既需要参天的巨树,也需要无名的小草。思想家有思考的使命,普通人也有思索的权利。不必苛求自己成为思想家,但至少你应该是一个独立思考者。

要做有思想的教师,我们应该做到:乐于学习,博览群书;善于思考,崇尚创新;敢于怀疑,追求真理。因此,一个有思想的教师,必须有不断学习更新的能力,必须有科学求真的意识,必须有怀疑批判的精神,必须有自我反省深思的品质;一个有思想的教师,必须是一个站得高望得远的人。

相信《关于《教师要永远对孩子有新的发现》读书笔记》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读后感大全网”是您了解读书笔记,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孩子读书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