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孩子读书笔记 > 地图 > 孩子读书笔记

孩子读书笔记

发布时间:2019-11-12 来源:互联网

《发现孩子》读书笔记。

古人说“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书中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尤其读经典作品,它们都是作者智慧的结晶。在阅读的时候,我们经常会与故事情节产生共鸣。这些瞬间即逝的收获,就是我们写读书笔记的基础。你有了解过读书笔记应该怎么写吗?经过收集,小编整理了《发现孩子》读书笔记,为防遗忘,建议你收藏本页!

《发现孩子》这本书的作者是被誉为20世纪赢得世界承认的、给科学带来进步的最伟大的教育家之一的意大利教育家和医生马利亚.蒙台梭利。翻开这本被译为37种语言发行的书,怀着一种崇敬的心情细细阅读。

作者从心理学、生理学、教育学等多个领域不同角度地为我们揭示了 孩子这一教育中的主体的种种奥秘。同时也指出了作为老师和长辈的我们,在照顾孩子和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的一些自以为是的错误的甚至愚蠢的做法。同时,也为我们的教育指明了道路。

由于职业的敏感吧,其中有几章论述给我留下的印象颇深。

在为孩子提供美丽适宜的环境一章中说道美既有助于他集中思想,又可使他处于疲惫的精力得到恢复。我们可以这样说,最适合生活的地方其环境应该是美丽的,我想,这句话对我们每学期的环境布应该是最好的肯定。

还有一段话, 我们让儿童使用瓷碗、瓷板和玻璃杯、玻璃吸管,因为那些物品最容易打破,一旦它们有破损,就等于是在向孩子们粗鲁和漫不经心的行为提出警告。这样就可以引导儿童纠正自己的行为,训练他们行动细心、准确,学会不碰撞、不打翻、不摔坏东西,使自己的行动变得越来越文明和有节奏,并逐渐向主人一样成为各种器皿、用具的管理者。让环境说话,让孩子自发评判和规范自己的行为,把教育转变为一个内化的过程。这让我感受到了环境的最高教育境界。

这本书还让我认识到了,如果实施不当的教育行为会使我们成为孩子人格形成过程中,最可能危害孩子人格发展的人,因为,我们是最接近孩子的人,我们既是母亲又是老师。因此教育问题的根本解决,第一步决不是针对儿童,而应针对我们自己。老师不应再集威严权利于一身,应转而以谦和的态度来帮助孩子。假如大人做得不够,孩子可能就不能顺利地发展,但如果大人做得太多,可能就阻碍了孩子的发展,使孩子的创造力无法发挥。而我们需要把握的,就是这之间的平衡点。

hdH765.com更多读书笔记延伸读

发现孩子读书笔记1000字(读书笔记)


儿童,孩子,幼儿,看到这几个字眼时,我们常常会联想到他们往往是需要被照顾、被包容、被保护的对象,但其实并不然。孩子“真实的一面”应该是怎样的呢?父母该如何与孩子沟通呢?我们又如何做好一个幼儿教育者呢?在读完蒙台梭利的《发现孩子》这本书后,我想我找到了答案。

希望您阅读完读后感大全网的读后感后,能够收藏。http://m.dhb100.com

玛利亚·蒙台梭利,出生于意大利的安科纳地区,意大利教育家、意大利第一位女医学博士。第一所“儿童之家”的创办者。她的教育方法源自于其在幼儿工作过程中,所观察到的儿童自发性学习行为总结而成,提出了“吸收性心智”、“敏感期”等概念。

这本书中,它揭示了了解孩子和爱孩子的新观念和新方法。蒙台梭利认为,每个孩子都有去观察、对外界作反应、去学习、去集中注意力,甚至让自己独处的需要。她描述了儿童的特性,以及如何更充分地激发和利用孩子与生俱来的学习热情。

她认为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内在生命力”,这种生命力是一种积极的、活动的、发展着的存在,它具有无穷无尽的力量。这应该就是孩子“真实的一面”——不是成人和教师进行灌注的容器;不是可以任意塑造的蜡或泥;不是可以任意刻划的木块;也不是父母和教师培植的花木或饲养的动物,而是一个具有生命力的、能动的、发展着的活生生的人。

很多时候作为成人的我们,常常会忽视幼儿的生命力,我们会把孩子随心所欲的特性,误认为是任性的表现,其实孩子一点也不任性,只不过是因为我们对孩子的了解还不够罢了。

“对儿童的家庭教育”这一章中也指出,任何有效的教育方法,在实施之前,都要先观察和了解孩子,在此基础上通过不断的试验才能总结出来。在这章的后半部分中中也清楚地描写了真实案例,在一些言传身教中,父母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有些大人的行为极有可能给孩子原本具有的天赋带来负面的影响。在与儿童的沟通中要尊重孩子正在进行的所有合理行为,并设法了解孩子的活动目的。走进幼儿内心,善于观察发现孩子的真正需要,给予孩子充满爱的关怀。

其实,作为教师的我们常常也会找不到作为教育者与儿童内在发展的平衡点。在这本书中我得到了很好的答案——教师并不是幼儿成长中的领导者,而是陪伴者。教育的任务就是激发和促进儿童“内在潜力”的发挥,使其按自身规律获得自然的和自由的发展。我们必须遵循这样一条原则:应尽可能地把一切留给自然,才能为孩子设计出—套科学的、有利于其身体成长的方案。唯有自由才能引导孩子的性格、智力与情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自由还要求我们教育者应该以一种宁静的心态去关注孩子成长中出现的所有奇迹。自由的原则并非是放任的,而是引导我们从幻想进入现实,指导我们积极有效地照顾儿童的原则。

如果教师能够尊重孩子的自由,对孩子有信心,如果教师能够把自己的所学暂时放置—边能谦虚一些不把自己的指导当成是必要的;如果教师懂得耐心等待,一定会看到孩子所发生的全新转变。

《发现孩子》带我真正地了解到作为新时代的教师,一位真正理解了教学之道的老师,才更懂得用比强迫压制更有效的办法来陪伴孩子,毫无疑问,这有赖于随时的观察以及持续的付出努力。

儿童,孩子,幼儿,看到这几个字眼时,我们常常会联想到他们往往是需要被照顾、被包容、被保护的对象,但其实并不然。孩子“真实的一面”应该是怎样的呢?父母该如何与孩子沟通呢?我们又如何做好一个幼儿教育者呢?在读完蒙台梭利的《发现孩子》这本书后,我想我找到了答案。

相信读后感大全网能够帮助到找不到优质读后感的您,找到优质的读后感模板。http://www.dhb100.com

玛利亚·蒙台梭利,出生于意大利的安科纳地区,意大利教育家、意大利第一位女医学博士。第一所“儿童之家”的创办者。她的教育方法源自于其在幼儿工作过程中,所观察到的儿童自发性学习行为总结而成,提出了“吸收性心智”、“敏感期”等概念。

在《发现孩子》这本书籍中,它揭示了了解孩子和爱孩子的新观念和新方法。蒙台梭利认为,每个孩子都有去观察、对外界作反应、去学习、去集中注意力,甚至让自己独处的需要。她描述了儿童的特性,以及如何更充分地激发和利用孩子与生俱来的学习热情。

她认为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内在生命力”,这种生命力是一种积极的、活动的、发展着的存在,它具有无穷无尽的力量。这应该就是孩子“真实的一面”—不是成人和教师进行灌注的容器:不是可以任意塑造的蜡或泥:不是可以任意刻划的木块;也不是父母和教师培植的花木或饲养的动物,而是一个具有生命力的、能动的、发展着的活生生的人。

很多时候作为成人的我们,常常会忽视幼儿的生命力,我们会把孩子随心所欲的特性,误认为是任性的表现,其实孩子一点也不任性,只不过是因为我们对孩子的了解还不够罢了。

在本书“对儿童的家庭教育”这一章中也指出,任何有效的教育方法,在实施之前,都要先观察和了解孩子,在此基础上通过不断的试验才能总结出来。在这章的后半部分中中也清楚地描写了真实案例,在一些言传身教中,父母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有些大人的行为极有可能给孩子原本具有的天赋带来负面的影响。在与儿童的沟通中要尊重孩子正在进行的所有合理行为,并设法了解孩子的活动目的。走进幼儿内心,善于观察发现孩子的真正需要,给予孩子充满爱的关怀。

其实,作为教师的我们常常也会找不到作为教育者与儿童内在发展的平衡点。在这本书中我得到了很好的答案——教师并不是幼儿成长中的领导者,而是陪伴者。教育的任务就是激发和促进儿童“内在潜力”的发挥,使其按自身规律获得自然的和自由的发展。我们必须遵循这样一条原则:应尽可能地把一切留给自然,才能为孩子设计出一-套科学的、有利于其身体成长的方案。唯有自由才能引导孩子的性格、智力与情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自由还要求我们教育者应该以一种宁静的心态去关注孩子成长中出现的所有奇迹。自由的原则并非是放任的,而是引导我们从幻想进入现实,指导我们积极有效地照顾儿童的原则。

如果教师能够尊重孩子的自由对孩子有信心,如果教师能够把自己的所学暂时放置-边能谦虚一些不把自己的指导当成是必要的;如果教师懂得耐心等待,一定会看到孩子所发生的全新转变。

《发现孩子》这本书带我真正地了解到作为新时代的教师,一位真正理解了教学之道的老师,才更懂得用比强迫压制更有效的办法来陪伴孩子,毫无疑问,这有赖于随时的观察以及持续的付出努力。

我很信赖孩子早教的价值,所以我的女儿和儿子都选择了上早教课,当然短时间内看不到孩子的变化,但是我坚信孩子会因为早教课受益。我选择的早教秉承思想的创始人是蒙台梭利,今天,我拜读了她的早教经典著作《发现孩子》。这本书揭示了了解孩子和爱孩子的新观念和新方法。蒙台梭利认为,每个孩子都有去观察、对外界作反应、去学习、去集中注意力,甚至让自己独处的需要。在本书中,她描述了儿童的特性,以及如何更充分地激发和利用孩子与生俱来的学习热情。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研究的。

读后感大全网专业提供免费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您。m.dhb100.com

在这本书中,让我颇有感触的是“新时代的教师”应该怎样做,作为教育工作者,这正是我所需要的,在书中提到“教育应当探求合适的方法,在不知不觉中,引导孩子自然地进行学习活动。”虽然我们也在潜心的学习真正的教学之道,但是总是很片面很肤浅,光有理论是不能完全做到的,但是没有了理论确实根本不可能做到的,很多老师问,光是用温和及鼓励的方式把教具呈现给孩子就足够了吗?在他的学校里不是这样的。在蒙台梭利的学校里,教导孩子的是环境本身。老师只是让孩子和环境直接互动,示范引导孩子该怎么使用其中的道具。这样的学习方法,如果只用在其他教学法里,是绝对不可能成功的,我们只会听到老师不断的大喊“安静”“不要动来动去”这些是我们的教学用语吗?这些命令式的教学能收到多大的成效。

我们当然要相信教育应该是寻求适当的方法我总是在埋怨现在的孩子太难管教其实是我们没有找到适合当代孩子的教育方法。蒙台梭利教学法的成功就在于它可以让孩子自动自发的操作学习从认真勤快的学习新技能的态度里得到肯定服从命令必须以完备的人格为前提。

在本书中有一章《让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也让我颇受感触。文中说孩子的活动过程可用个曲线图来表示。在纸上画一条平行线,表示孩子在处于休息状态,平行线以上表示有纪律的活动,平行线以下代表随意乱玩、没有规律的活动,而曲线的方向则表示时间的长短。儿童之家做过这样的实验,当孩子进入教室后,通常先安静一会,接着才开始找事情做。因此,曲线是先往上,画到代表有规律的活动部分。然后孩子玩累了,活动开始变得有点混乱,这时候曲线会画到平行线以下一直下降到其活动没有规律的部分。接下来,孩子会换一项新的活动,曲线图又会再一次往上升到有活动规律的地方,等到玩的不想玩时又会跌倒平行线以下。

所以在活动中如果老师能够尊重孩子的自由,对孩子有信心;如果老师能够把他的所学暂时放置一边;如果老师能谦虚一些,不把他的指导当成是必要地;如果老师懂得耐心等待,他一定会看到孩子所发生的全新转变。老师只有在等到孩子找到自己心智深处尚未被发现的潜能时,孩子焦躁不安的心情才得以平息。

这本书帮我树立了新的教育理念。

[最新]发现孩子读书笔记合集


读后感大全相关栏目推荐:“发现孩子读书笔记”。

以下由读后感大全的编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发现孩子读书笔记”,我们在阅读作者的作品也能体会到作者的智慧。最好的读后感就是人内心的想法,希望能帮助到你的学习和工作!

发现孩子读书笔记 篇1

我有幸阅读了《发现孩子》这本书,作为双重角色——教师、妈妈的我受益匪浅。

对孩子,作为老师或家长,我们要做的首先是细心地发现和培养孩子的潜质与特长,给他们创造充分的条件,提供适宜的土壤,使他们能够成为一个人、一个最好的“自己”。如我班有个女孩,很有才气,只是有些胆小、不自信,站起来回答问题或读课文时,声音极小,说话就脸红。为了让她有信心,根据她爱唱歌的特点,在一天上午,我对她说:“老师知道你很喜欢唱歌,能表演给大家看吗?”她腼腆地看着我,不表态。我用充满信任的语气对她说:“你的声音最好听了,我们都很想听呢。”她点点头。放学的时候,我请她上台来,她声音虽然还是小,脸红红的,但她认真地去唱歌,我借机表扬了她,并让同学们为她鼓掌,从此她变得大胆自信多了。

关注孩子的成长时,作者总结的“精神上的力量”,不仅仅指你会欣赏孩子,信任孩子,全心全意地支持孩子,更重要的是你自己如何率先垂范,给予孩子最好的精神力量,这一点我深有同感。作为老师,因为你就是学生的一本教科书,你的形象始终给孩子提供着最贴近的教育,你每天的所作所为和精神情绪,以及你的人格品质,这些都构成了一种丰厚的精神内容,会不知不觉地成为无处不在的暗示教育,成为孩子的课本,孩子们时时刻刻在阅读着我们,当他们越长越大时,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参照能力就越强,所以孩子时刻注视着我们,你是什么,要比你说什么更有力量。

读了这本书,我更加意识到:教育孩子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孩子的成长是谁也无法代替的,我们要想办法激活孩子的内因,张扬其个性,促使其发展。因为所有的教育资源中,孩子是第一位的。在关注孩子的成长中,要有形象可感的语言,人格魅力的感化,教育情境的熏陶,心灵之间的交流,弹钢琴般的点拨,使孩子健康成长,使教育行之有效。老师们,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孩子们的秘密,那么最终,每个孩子都能走向美好的未来!

发现孩子读书笔记 篇2

玛丽亚·蒙台梭利是世界著名的幼儿教育家。她独创的“蒙台梭利幼儿教育方法”也深深地影响了全世界。

最近,我还仔细阅读了她的经典早教书籍《发现孩子》,这本书揭示了理解和爱孩子的新观念和新方法。蒙台梭利认为,每个孩子都需要观察、反应、学习、专注,甚至独处。她描述了孩子的特点,以及如何更充分地激发和利用他们天生的学习热情。

在这本书中,让我感受到的是“新时代教师”该如何做,作为一个幼儿教师,这正是我所需要的,不是夸夸其谈的长篇大论,而是贴近我们教育生活的实例,在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有了这样的指引,就像在黑暗中有一盏灯照亮前方的路。书中提到“教育应探索合适的方法,在不知不觉中,引导孩子自然学习。”虽然我们也潜心学习教学方式,但总是片面和肤浅的。当然,我们必须相信教育就是要找到正确的方法,我总是在抱怨今天的孩子们是多么的难教,因为我们没有为孩子们找到正确的方法。

蒙台梭利教学法的成功之处在于它能让孩子自发地学习,且是建立在孩子性格的基础上。缺乏教学经验的教师会把教育的责任定义为“教”。事实上,这一观点与事实大相径庭,因为每个老师的责任远比这更重要。教师有责任引导孩子的精神发展,所以他们在观察孩子的时候不应该局限于理解他们。教师的观察最终应该帮助孩子的能力呈现出来,这也是观察的目的。

我认为在新时代当老师是不容易的。首先,我认为老师必须知道孩子的注意力在哪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完全正确。其次是尊重学生。对于教师来说,最重要的是教师必须时刻注意观察孩子并谨慎安排学习环境。爱和洞察力无疑是教师的法宝。所以在活动中如果老师能尊重孩子的自由,对孩子有信心;如果老师能把他所学的知识暂时放在一边;如果老师能谦虚,就不要把他的教导当作必要;如果老师有耐心,他一定会在孩子身上看到新的变化。只有当老师等待孩子发现他自己未发现的潜力时,孩子的不安才会平息。(魏红娟)

发现孩子读书笔记 篇3

《发现孩子》这本书的作者是被誉为20世纪赢得世界承认的、给科学带来进步的最伟大的教育家之一的意大利教育家和医生马利亚。蒙台梭利。翻开这本被译为37种语言发行的书,怀着一种崇敬的心情细细阅读。

作者从心理学、生理学、教育学等多个领域不同角度地为我们揭示了孩子这一教育中的主体的种种奥秘。同时也指出了作为老师和长辈的我们,在照顾孩子和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的一些自以为是的错误的甚至愚蠢的做法。同时,也为我们的教育指明了道路。

由于职业的敏感吧,其中有几章论述给我留下的印象颇深。

在为孩子提供美丽适宜的环境一章中说道美既有助于他集中思想,又可使他处于疲惫的精力得到恢复。我们可以这样说,最适合生活的地方其环境应该是美丽的,我想,这句话对我们每学期的环境布应该是最好的肯定。

还有一段话,我们让儿童使用瓷碗、瓷板和玻璃杯、玻璃吸管,因为那些物品最容易打破,一旦它们有破损,就等于是在向孩子们粗鲁和漫不经心的行为提出警告。这样就可以引导儿童纠正自己的行为,训练他们行动细心、准确,学会不碰撞、不打翻、不摔坏东西,使自己的行动变得越来越文明和有节奏,并逐渐向主人一样成为各种器皿、用具的管理者。让环境说话,让孩子自发评判和规范自己的行为,把教育转变为一个内化的过程。这让我感受到了环境的最高教育境界。

这本书还让我认识到了,如果实施不当的教育行为会使我们成为孩子人格形成过程中,最可能危害孩子人格发展的人,因为,我们是最接近孩子的人,我们既是母亲又是老师。因此教育问题的根本解决,第一步决不是针对儿童,而应针对我们自己。老师不应再集威严权利于一身,应转而以谦和的态度来帮助孩子。假如大人做得不够,孩子可能就不能顺利地发展,但如果大人做得太多,可能就阻碍了孩子的发展,使孩子的创造力无法发挥。而我们需要把握的,就是这之间的平衡点。

发现孩子读书笔记 篇4

一位真正理解了教学之道的老师,才更懂得用比强迫压抑更有效的办法来引导孩子走入正轨。毫无疑问,这有赖于随时的观察以及储蓄的付出努力。——玛利娅·蒙台梭利

我们也在潜心的学习真正的教学之道,但是总是很片面很肤浅,也洗光有理论是不能完全做到的,但是没有了理论确实根本不可能做到的,很多老师问,光是用温和及鼓励的方式把教具呈现给孩子就足够了吗?在他的学校里不是这样的。在蒙台梭利的学校里,教导孩子的是环境本身。老师只是让孩子和环境直接互动,示范引导孩子该怎么使用其中的道具。这样的学习方法,如果只用在其他教学法里,是绝对不可能成功的,我们只会听到老师不断的大喊“安静”“不要动来动去”这些是我们的教学用语吗?这些命令式的教学能收到多大的成效。

我们当然要相信教育应该是寻求适当的方法,我总是在埋怨现在的孩子太难管教,其实是我们没有找到适合当代孩子的教育方法。蒙台梭利教学法的成功,就在于它可以让孩子自动自发地操作学习,从认真勤快地学习新技能的态度里得到肯定,服从命令必须以完备的人格为前提。

“缺乏教学经验的老师会把教育的职责定义在‘教’上面。实际上这样的想法和事实大相径庭,因为每个老师的职责远比这个更重要。由于老师有责任引导孩子的精神发展,因此在观察孩子时,他们不能仅限于了解他们。老师的观察最终应当辅助孩子的能力呈现出来,而这也是观察的唯一目的所在”。

我在思索作为老师究竟要怎样做?怎样做才能符合老师的职业要求。我想身为新时代的老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我觉得老师必须懂得分辨孩子的注意力之所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完全正确。其次,就是要做到尊重学生。对于教师而言最重要的是教师必须要随时的留心观察孩子,谨慎的安排学习环境。爱心和洞察能力无疑是教师制胜的法宝。

发现孩子读书笔记 篇5

最近我阅读了《发现孩子》这本书后,对蒙特梭利的教育理念有了一定的了解。本书是蒙特梭利着作之一,此书揭示了如何培养孩子的新观念和新方法。蒙特梭利认为,每个孩子都有去观察、对外界作反应、去学习、去集中精力甚至让自己独处的需要。为此她一直致力于打破已有的教育传统,去寻求了解孩子和爱孩子的新方法。

在本书中她描述了孩子的特性,以及如何更充分地唤起孩子学习热情的方法,正如她所言:即便是对那些非常幼小孩子的教育,我们的目的不应是为他们上学作准备,而是为了他们的生活。

蒙特梭利在书中提到任何一项教育制度的推行,绝对必须先从建立一个能够保护孩子的环境做起。孩子的生命始于成人,也终于成人,这就是生命的历程。只有孩子生活领域中所经历的爱,才是人类生命道德的理想境地,是一种自我牺牲、无怨无悔的奉献之爱。

有时候,我们会把孩子随心所欲的特性,误认为是任性的表现,其实孩子一点也不任性,只不过是因为我们对孩子的了解还不够罢了。大人的行为极有可能给孩子原本具有的天赋带来负面的影响。

蒙特梭利主张:大人绝不应把孩子塑造成小大人大人在帮助孩子做手脚运动时,明显是将大人的动作方式套用在孩子身上,这是一个普遍的错误,应对他们的行为不加干预让孩子依照自己的禀性去工作、活动。教育者的首要素任应是去观察孩子的人格,并对之予以尊重,当因为怕孩子吵闹而不让孩子和我们在一起时,我们就表现出对孩子的不尊重。在成人的世界里,让大人觉得欢心舒适的事对孩子的也照着做准不会错。

我们必须遵循这样一条原则:应尽可能地把一切留给自然,才能为孩子设计出一套科学的、有利于其身体成长的方案。唯有自由才能引导孩子的性格、智力与情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自由还要求我们教育者应该以一种宁静的心态去关注孩子成长中出现的所有奇迹。自由的原则并非是放任的,而是引导我们从幻想进入现实,指导我们积极有效地照顾儿童的原则。

如果教师能够尊重孩子的自由对孩子有信心,如果教师能够把他的所学暂时放置一边能谦虚一些不把他的指导当成是必要的;如果教师懂得耐心等待,他一定会看到孩子所发生的全新转变。

孩子越专心就越能从工作中得到平衡,也越能发自内心地遵守纪律。要达到专心的地步,需要经历三个不同的步骤:准备期,有具体目标的工作和能让孩子的内在发展得到满足,使疑惑得到了解。一个精神不平衡的孩子是没办法专心思考的,他也就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

蒙特梭利教育体系的基本方针,在于利用各种不同的感官教具唤醒孩子的安全感。教育宗旨志在引领、开发孩子的精神力量,而非一味地把知识灌输给孩子。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一位真正理解了教学之道的老师,才更懂得用比强迫压制更有效的办法来引导孩子走入正轨毫无疑问,这有赖于随时的观察以及持续的付出努力。

发现孩子读书笔记 篇6

儿童,孩子,幼儿,看到这几个字眼时,我们常常会联想到他们往往是需要被照顾、被包容、被保护的对象,但其实并不然。孩子“真实的一面”应该是怎样的呢?父母该如何与孩子沟通呢?我们又如何做好一个幼儿教育者呢?在读完蒙台梭利的《发现孩子》这本书后,我想我找到了答案。

玛利亚·蒙台梭利,出生于意大利的安科纳地区,意大利教育家、意大利第一位女医学博士。第一所“儿童之家”的创办者。她的教育方法源自于其在幼儿工作过程中,所观察到的儿童自发性学习行为总结而成,提出了“吸收性心智”、“敏感期”等概念。

在《发现孩子》这本书籍中,它揭示了了解孩子和爱孩子的新观念和新方法。蒙台梭利认为,每个孩子都有去观察、对外界作反应、去学习、去集中注意力,甚至让自己独处的需要。她描述了儿童的特性,以及如何更充分地激发和利用孩子与生俱来的学习热情。

她认为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内在生命力”,这种生命力是一种积极的、活动的、发展着的存在,它具有无穷无尽的力量。这应该就是孩子“真实的一面”—不是成人和教师进行灌注的容器:不是可以任意塑造的蜡或泥:不是可以任意刻划的木块;也不是父母和教师培植的花木或饲养的动物,而是一个具有生命力的、能动的、发展着的活生生的人。

很多时候作为成人的我们,常常会忽视幼儿的生命力,我们会把孩子随心所欲的特性,误认为是任性的表现,其实孩子一点也不任性,只不过是因为我们对孩子的了解还不够罢了。

在本书“对儿童的家庭教育”这一章中也指出,任何有效的教育方法,在实施之前,都要先观察和了解孩子,在此基础上通过不断的试验才能总结出来。在这章的后半部分中中也清楚地描写了真实案例,在一些言传身教中,父母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有些大人的行为极有可能给孩子原本具有的天赋带来负面的影响。在与儿童的沟通中要尊重孩子正在进行的所有合理行为,并设法了解孩子的活动目的。走进幼儿内心,善于观察发现孩子的真正需要,给予孩子充满爱的关怀。

其实,作为教师的我们常常也会找不到作为教育者与儿童内在发展的平衡点。在这本书中我得到了很好的答案——教师并不是幼儿成长中的领导者,而是陪伴者。教育的任务就是激发和促进儿童“内在潜力”的发挥,使其按自身规律获得自然的和自由的发展。我们必须遵循这样一条原则:应尽可能地把一切留给自然,才能为孩子设计出一-套科学的、有利于其身体成长的方案。唯有自由才能引导孩子的性格、智力与情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自由还要求我们教育者应该以一种宁静的心态去关注孩子成长中出现的所有奇迹。自由的原则并非是放任的,而是引导我们从幻想进入现实,指导我们积极有效地照顾儿童的原则。

如果教师能够尊重孩子的自由对孩子有信心,如果教师能够把自己的所学暂时放置-边能谦虚一些不把自己的指导当成是必要的;如果教师懂得耐心等待,一定会看到孩子所发生的全新转变。

《发现孩子》这本书带我真正地了解到作为新时代的教师,一位真正理解了教学之道的老师,才更懂得用比强迫压制更有效的办法来陪伴孩子,毫无疑问,这有赖于随时的观察以及持续的付出努力。

发现孩子读书笔记 篇7

《发现孩子》是我在这套书里看的第一本书,所以对书中提到的蒙台梭利的那些革命性的儿童教育理论格外深刻。书中描述了孩子的各种特性,以及如何更充分的唤起孩子学习热情的方法。她主张,不应该把儿童作为一种物体来对待,而应作为人来对待。儿童不是成人和教师进行灌注的容器;不是可以任意塑造的蜡或泥;不是可以任意刻划的木块;也不是父母和教师培植的花木或饲养的动物,而是一个具有生命力的、能动的、发展着的活生生的人。教育家、教师和父母应该仔细观察和研究儿童,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发现童年的秘密;热爱儿童,尊重儿童的个性,促进儿童的智力、精神、身体与个性自然发展。她还利用第一手观察资料和儿童之家的实验,提出了一系列有关儿童发展的规律。

再想想我们所身处的教育制度与家庭教育环境,我们并没有提高一个好的环境来激发和促进儿童内在潜力的发挥,使其按自身规律获得自然的自由的发展。我们并没有根据儿童发展的规律去制定相关的教育理论与方法,而是根据大人的意愿,用自以为是的方法来解释孩子的行为,用自认为正确的方式来对待孩子。有些家长抱着不要输在起跑线的观点,从小就开始为孩子制定一个所谓培养成材的计划,他们想方设法安排孩子参加各种早教班或者各种兴趣学习班,提早给孩子进行语言、数学或其他能力的培训,而未考虑过他们的孩子在身体及心理上是否足够成熟去进入早教班,从未考虑过他们的孩子是否愿意或者有潜力参加那些兴趣学习班。相反,这些行为更多的是出于他们的一厢情愿,或者是对他们未实现的理想寄托在他们的孩子身上,而从未考虑到孩子的发展需要。而在这样违反孩子身心发展需要的情况下,家长的这种行为甚至影响孩子日后智能和道德精神发展。

我们的孩子总是被力量比他强大的多的大人压制着,不能依照自己的意愿行事。一些所谓的教育活动,都不约而同的采取了命令的形式,甚至可以说暴力式的方法,以此来强迫孩子来适应大人的生活世界。看了《发现孩子》让我明白,这种方式等于否定孩子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存在,这对于孩子来说是绝对不公平的,甚至是对孩子人格的一种毁灭。我们似乎很少想过孩子实际上是一个有别于大人的独立个体。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性情,也很少去思考他们所应具有的特别需要。孩子其实总是期待有人能够听听他们的意见,但他们弱小的心灵却总是碰壁,受伤。久而久之,孩子变得顺从,而有时是另外一个极端叛逆。而这些,我们大人总是归错于孩子,从不检讨自己的行为。曾经有个外国教授在中国的高校演讲,当演讲结束后,外国教授的一番话很是发人深省,他说:我觉得很困惑,为什么没有学生对我的观点提出质疑,为什么当我提问时没有人回答,为什么我演讲结束后问大家有什么问题时大家都鸦雀无声。也许是我们的教育已经把孩子的个性都磨灭掉了,他们已经习惯于成为服从的群体,因为大人们很少顾及他们的意见,甚至认为对他们的质疑是挑战他们的权威。

所以,不当的教育行为会使我们成为孩子人格形成过程中,最可能危害孩子人格发展的人,因为,我们是最接近孩子的人,我们既是母亲又是老师。因此教育问题的根本解决,第一步决不是针对儿童,而应针对我们自己。老师不应再集威严权利于一身,应转而以谦和的态度来帮助孩子。假如大人做得不够,孩子可能就不能顺利地发展,但如果大人做得太多,可能就阻碍了孩子的发展,使孩子的创造力无法发挥。还是引用蒙台梭利的话,我们教育的任务是,创造合适的环境来激发和促进儿童内在潜力的发挥,使其按自身规律获得自然的自由的发展。

发现孩子读书笔记 篇8

作为一名医生,我深知科学育儿的重要性,所以孩子刚出生,我翻阅了相关幼儿教育的著作,几经筛选,决定买了一套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经典,其中包括《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蒙台梭利儿童教育手册》、《童年的秘密》、《有吸收力的心灵》、《发现孩子》。这几本书里,蒙台梭利博士阐述了她所进行的教育创新背后的理论原则,向父母、教师和教育管理者介绍了蒙台梭利方法的指导原则,传授了如何“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自由地学习”,通过儿童之家里所介绍的方法,孩子能培养自己的秩序意识和逻辑思维能力。

《发现孩子》是我在这套书里看的第一本书,所以对书中提到的蒙台梭利的那些革命性的儿童教育理论格外深刻。书中描述了孩子的各种特性,以及如何更充分的唤起孩子学习热情的方法。她主张,不应该把儿童作为一种物体来对待,而应作为人来对待。儿童不是成人和教师进行灌注的容器;不是可以任意塑造的蜡或泥;不是可以任意刻划的木块;也不是父母和教师培植的花木或饲养的动物,而是一个具有生命力的、能动的、发展着的活生生的人。教育家、教师和父母应该仔细观察和研究儿童,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发现“童年的秘密”;热爱儿童,尊重儿童的个性,促进儿童的智力、精神、身体与个性自然发展。她还利用第一手观察资料和“儿童之家”的实验,提出了一系列有关儿童发展的规律。

再想想我们所身处的教育制度与家庭教育环境,我们并没有提高一个好的环境来“激发和促进儿童内在潜力的发挥,使其按自身规律获得自然的自由的发展”。我们并没有根据儿童发展的规律去制定相关的教育理论与方法,而是根据大人的意愿,用自以为是的方法来解释孩子的行为,用自认为正确的方式来对待孩子。有些家长抱着不要输在起跑线的观点,从小就开始为孩子制定一个所谓培养成材的计划,他们想方设法安排孩子参加各种早教班或者各种兴趣学习班,提早给孩子进行语言、数学或其他能力的培训,而未考虑过他们的孩子在身体及心理上是否足够成熟去进入早教班,从未考虑过他们的孩子是否愿意或者有潜力参加那些兴趣学习班。相反,这些行为更多的是出于他们的一厢情愿,或者是对他们未实现的理想寄托在他们的孩子身上,而从未考虑到孩子的发展需要。而在这样违反孩子身心发展需要的情况下,家长的这种行为甚至影响孩子日后智能和道德精神发展。

我们的孩子总是被力量比他强大的多的大人压制着,不能依照自己的意愿行事。一些所谓的教育活动,都不约而同的采取了命令的形式,甚至可以说暴力式的方法,以此来强迫孩子来适应大人的生活世界。看了《发现孩子》让我明白,这种方式等于否定孩子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存在,这对于孩子来说是绝对不公平的,甚至是对孩子人格的一种毁灭。我们似乎很少想过孩子实际上是一个有别于大人的独立个体。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性情,也很少去思考他们所应具有的特别需要。孩子其实总是期待有人能够听听他们的意见,但他们弱小的心灵却总是碰壁,受伤。久而久之,孩子变得顺从,而有时是另外一个极端——叛逆。而这些,我们大人总是归错于孩子,从不检讨自己的行为。曾经有个外国教授在中国的高校演讲,当演讲结束后,外国教授的一番话很是发人深省,他说:“我觉得很困惑,为什么没有学生对我的观点提出质疑,为什么当我提问时没有人回答,为什么我演讲结束后问大家有什么问题时大家都鸦雀无声。”也许是我们的教育已经把孩子的个性都磨灭掉了,他们已经习惯于成为服从的群体,因为大人们很少顾及他们的意见,甚至认为对他们的质疑是挑战他们的权威。

所以,不当的教育行为会使我们成为孩子人格形成过程中,最可能危害孩子人格发展的人,因为,我们是最接近孩子的人,我们既是母亲又是老师。因此教育问题的根本解决,第一步决不是针对儿童,而应针对我们自己。老师不应再集威严权利于一身,应转而以谦和的态度来帮助孩子。假如大人做得不够,孩子可能就不能顺利地发展,但如果大人做得太多,可能就阻碍了孩子的发展,使孩子的创造力无法发挥。还是引用蒙台梭利的话,我们教育的任务是,创造合适的环境来激发和促进儿童内在潜力的发挥,使其按自身规律获得自然的自由的发展”。

发现孩子读书笔记 篇9

《发现孩子》一书的作者是意大利的玛利亚·蒙台梭利,意大利第一位女医学博士,第一所“儿童之家”的创办者。她的著作被译成37种语言文字,许多国家设立了蒙台梭利协会或蒙台梭利培训机构,以她名字命名的蒙台梭利学校遍及110个国家。

《发现孩子》这本书是蒙台梭利教育观念的一个很好的介绍,它揭示了了解孩子和爱孩子的新观念和新方法。蒙台梭利认为,每个孩子都有去观察、对外界作反应、去学习、去集中注意力,甚至让自己独处的需要。在本书中,她描述了儿童的特性,以及如何更充分地激发和利用孩子与生俱来的学习热情。

我看完这本书后对其中的一章“让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颇受感触。文中说孩子的活动过程可用个曲线图来表示。在纸上画一条平行线,表示孩子在处于休息状态,平行线以上表示有纪律的活动,平行线以下代表随意乱玩、没有规律的活动,而曲线的方向则表示时间的长短。儿童之家做过这样的实验,当孩子进入教室后,通常先安静一会,接着才开始找事情做。因此,曲线是先往上,画到代表有规律的活动部分。

然后孩子玩累了,活动开始变得有点混乱,这时候曲线会画到平行线以下一直下降到其活动没有规律的部分。接下来,孩子会换一项新的活动,曲线图又会再一次往上升到有活动规律的地方,等到玩的不想玩时又会跌倒平行线以下。

现在的大班孩子对自主性游戏非常感兴趣,但往往一腔热情坚持不了多久就失去了兴致,当对自己选择的活动不再感兴趣。如果我们能以书上说的方法对孩子进行仔细地观察、分析,不急于对孩子加以指导,强加给孩子一些规则,那么孩子经过一段时间的活动,一定能找到适合他活动的内容。尽可能地依据孩子的天性来让他发展,这样,孩子才能茁壮成长。

发现孩子读书笔记 篇10

蒙台梭利教育法之所以能影响整个世界的教育体系,关键在于她在总结卢梭、裴斯泰格齐、福禄贝尔等人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革命性的儿童观念。她认为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内在生命力”,这种生命力是一种积极的、活动的、发展着的存在,它具有无穷无尽的力量。教育的任务就是激发和促进儿童“内在潜力”的发挥,使其按自身规律获得自然的和自由的发展。她主张,不应该把儿童作为一种物体来对待,而应作为人来对待。儿童不是成人和教师进行灌注的容器;不是可以任意塑造的蜡或泥;不是可以任意刻划的木块;也不是父母和教师培植的花木或饲养的动物,而是一个具有生命力的、能动的、发展着的活生生的人。教育家、教师和父母应该仔细观察和研究儿童,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发现“童年的秘密”;热爱儿童,尊重儿童的个性,促进儿童的智力、精神、身体与个性自然发展。她还利用第一手观察资料和“儿童之家”的实验,提出了一系列有关儿童发展的规律。

发现孩子读书笔记 篇11

当自己看到《教师要永远对孩子有新的发现》这篇文章时,是被文章的一段文字所吸引的。里面沈老师有这样的一段文字“每每在大班的毕业典礼上,当孩子们离开我的那一刻,我最想对他们说的是:谢谢你们给予我的一切!正因为有了你们,老师才会一点一点的进步一点点地认识教育,感悟教育。是你们的快乐与真挚、问题与好奇、成长与进步,让我感受到职业的魅力,享受到了工作地快乐!”想想自己现在班里的孩子也即将要毕业,也许有很多感触会是相同,也有些是自己没有碰到过的。抱着这种心态我继续的看着下文。

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沈老师讲述着她和孩子们的故事中的一位小朋友的故事,里面有几则小故事,而从这位小朋友的身上我仿佛看到了我班里的孩子的缩影,他是那样的“活跃”,那样的招人“注意”。沈老师先是去主动地了解孩子的情况,从孩子的家庭,从孩子的生活环境去了解,分析孩子会产生这些想象的原因。知道孩子是由于父母的工作繁忙,孩子感觉到被疏远,不受到关注。照成了孩子养成了我行我素的行为。

沈老师开始关注孩子的兴趣,让孩子去主动地接纳老师。从孩子的兴趣入手,孩子与老师有了情感上的交流,从时间和次数上开始慢慢增加,慢慢让孩子学会主动地开始交流。慢慢的从被动变为主动,从被排斥到收到同伴的接纳,孩子的个性也开始慢慢的转变了,从一个爱“惹事”的孩子,到一个遵守常规的孩子。孩子的一点一滴的变化,都是让老师欣喜的。

沈老师在文章的结尾处提到“发现时教育的开始。发现让我了解了晨晨的兴趣爱好,使我和晨晨之间有了独有的话题和共同关注的事情,并使他能在自己的兴趣点上感受与人交流的快乐。发现让我找到了教育的时机和切入点。”这里提醒着我们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要及时的发现。

做个有心人,视乎还是不够的,"幼儿由于年龄的特点和性格上的差异,需要我们有目的的主动发现,发现他们的需要和进步,发现他们行为背后的原因。新的发现会使我们对孩子有新的感受和新的认识,也会使孩子获得新的发展机会。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我们应该永远有新的发现。”

发现孩子读书笔记(精选8篇)


读后感大全特别为你收集的“发现孩子读书笔记”,读完作品之后,我们会产生很多触动。我们之所以要撰写读后感,也是为了能进一步领悟作品的内涵,如何从小的感悟着手撰写作品读后感呢?敬请您收藏本网页网址以免遗忘!

发现孩子读书笔记(篇1)

《发现孩子》一书的作者是意大利的玛利亚·蒙台梭利,意大利第一位女医学博士,第一所“儿童之家”的创办者。她的著作被译成37种语言文字,许多国家设立了蒙台梭利协会或蒙台梭利培训机构,以她名字命名的蒙台梭利学校遍及110个国家。

《发现孩子》这本书是蒙台梭利教育观念的一个很好的介绍,它揭示了了解孩子和爱孩子的新观念和新方法。蒙台梭利认为,每个孩子都有去观察、对外界作反应、去学习、去集中注意力,甚至让自己独处的需要。在本书中,她描述了儿童的特性,以及如何更充分地激发和利用孩子与生俱来的学习热情。

我看完这本书后对其中的一章“让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颇受感触。文中说孩子的活动过程可用个曲线图来表示。在纸上画一条平行线,表示孩子在处于休息状态,平行线以上表示有纪律的活动,平行线以下代表随意乱玩、没有规律的活动,而曲线的方向则表示时间的长短。儿童之家做过这样的实验,当孩子进入教室后,通常先安静一会,接着才开始找事情做。因此,曲线是先往上,画到代表有规律的活动部分。

然后孩子玩累了,活动开始变得有点混乱,这时候曲线会画到平行线以下一直下降到其活动没有规律的部分。接下来,孩子会换一项新的活动,曲线图又会再一次往上升到有活动规律的地方,等到玩的不想玩时又会跌倒平行线以下。

现在的大班孩子对自主性游戏非常感兴趣,但往往一腔热情坚持不了多久就失去了兴致,当对自己选择的活动不再感兴趣。如果我们能以书上说的方法对孩子进行仔细地观察、分析,不急于对孩子加以指导,强加给孩子一些规则,那么孩子经过一段时间的活动,一定能找到适合他活动的内容。尽可能地依据孩子的天性来让他发展,这样,孩子才能茁壮成长。

发现孩子读书笔记(篇2)

最近我阅读了《发现孩子》这本书后,对蒙特梭利的教育理念有了一定的了解。本书是蒙特梭利着作之一,此书揭示了如何培养孩子的新观念和新方法。蒙特梭利认为,每个孩子都有去观察、对外界作反应、去学习、去集中精力甚至让自己独处的需要。为此她一直致力于打破已有的教育传统,去寻求了解孩子和爱孩子的新方法。

在本书中她描述了孩子的特性,以及如何更充分地唤起孩子学习热情的方法,正如她所言:即便是对那些非常幼小孩子的教育,我们的目的不应是为他们上学作准备,而是为了他们的生活。

蒙特梭利在书中提到任何一项教育制度的推行,绝对必须先从建立一个能够保护孩子的环境做起。孩子的生命始于成人,也终于成人,这就是生命的历程。只有孩子生活领域中所经历的爱,才是人类生命道德的理想境地,是一种自我牺牲、无怨无悔的奉献之爱。

有时候,我们会把孩子随心所欲的特性,误认为是任性的表现,其实孩子一点也不任性,只不过是因为我们对孩子的了解还不够罢了。大人的行为极有可能给孩子原本具有的天赋带来负面的影响。

蒙特梭利主张:大人绝不应把孩子塑造成小大人大人在帮助孩子做手脚运动时,明显是将大人的动作方式套用在孩子身上,这是一个普遍的错误,应对他们的行为不加干预让孩子依照自己的禀性去工作、活动。教育者的首要素任应是去观察孩子的人格,并对之予以尊重,当因为怕孩子吵闹而不让孩子和我们在一起时,我们就表现出对孩子的不尊重。在成人的世界里,让大人觉得欢心舒适的事对孩子的也照着做准不会错。

我们必须遵循这样一条原则:应尽可能地把一切留给自然,才能为孩子设计出一套科学的、有利于其身体成长的方案。唯有自由才能引导孩子的性格、智力与情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自由还要求我们教育者应该以一种宁静的心态去关注孩子成长中出现的所有奇迹。自由的原则并非是放任的,而是引导我们从幻想进入现实,指导我们积极有效地照顾儿童的原则。

如果教师能够尊重孩子的自由对孩子有信心,如果教师能够把他的所学暂时放置一边能谦虚一些不把他的指导当成是必要的;如果教师懂得耐心等待,他一定会看到孩子所发生的全新转变。

孩子越专心就越能从工作中得到平衡,也越能发自内心地遵守纪律。要达到专心的地步,需要经历三个不同的步骤:准备期,有具体目标的工作和能让孩子的内在发展得到满足,使疑惑得到了解。一个精神不平衡的孩子是没办法专心思考的,他也就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

蒙特梭利教育体系的基本方针,在于利用各种不同的感官教具唤醒孩子的安全感。教育宗旨志在引领、开发孩子的精神力量,而非一味地把知识灌输给孩子。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一位真正理解了教学之道的老师,才更懂得用比强迫压制更有效的办法来引导孩子走入正轨毫无疑问,这有赖于随时的观察以及持续的付出努力。

发现孩子读书笔记(篇3)

我有幸阅读了《发现孩子》这本书,作为双重角色——教师、妈妈的我受益匪浅。

对孩子,作为老师或家长,我们要做的首先是细心地发现和培养孩子的潜质与特长,给他们创造充分的条件,提供适宜的土壤,使他们能够成为一个人、一个最好的“自己”。如我班有个女孩,很有才气,只是有些胆小、不自信,站起来回答问题或读课文时,声音极小,说话就脸红。为了让她有信心,根据她爱唱歌的特点,在一天上午,我对她说:“老师知道你很喜欢唱歌,能表演给大家看吗?”她腼腆地看着我,不表态。我用充满信任的语气对她说:“你的声音最好听了,我们都很想听呢。”她点点头。放学的时候,我请她上台来,她声音虽然还是小,脸红红的,但她认真地去唱歌,我借机表扬了她,并让同学们为她鼓掌,从此她变得大胆自信多了。

关注孩子的成长时,作者总结的“精神上的力量”,不仅仅指你会欣赏孩子,信任孩子,全心全意地支持孩子,更重要的是你自己如何率先垂范,给予孩子最好的精神力量,这一点我深有同感。作为老师,因为你就是学生的一本教科书,你的形象始终给孩子提供着最贴近的教育,你每天的所作所为和精神情绪,以及你的人格品质,这些都构成了一种丰厚的精神内容,会不知不觉地成为无处不在的暗示教育,成为孩子的课本,孩子们时时刻刻在阅读着我们,当他们越长越大时,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参照能力就越强,所以孩子时刻注视着我们,你是什么,要比你说什么更有力量。

读了这本书,我更加意识到:教育孩子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孩子的成长是谁也无法代替的,我们要想办法激活孩子的内因,张扬其个性,促使其发展。因为所有的教育资源中,孩子是第一位的。在关注孩子的成长中,要有形象可感的语言,人格魅力的感化,教育情境的熏陶,心灵之间的交流,弹钢琴般的点拨,使孩子健康成长,使教育行之有效。老师们,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孩子们的秘密,那么最终,每个孩子都能走向美好的未来!

发现孩子读书笔记(篇4)

《发现孩子》,读完以后,我认为可以用“平等、自由和爱”来概括蒙台梭利的教育理念。

爱是平等的。

“原来一直在妈妈肚子里安静成长的胎儿,不得不经历一次辛苦而艰难的生产战斗,而且没有任何适应的时间……最后还带着伤降临到我们怀中,就像是历经了长途跋涉的朝圣者一样。”

作为母亲,铭记的是自己的生产之痛,却不曾想,那一时刻,与我们并肩作战的还有我们的孩子,这个为了新生而英勇奋战的小战士。不要将孩子看得弱小,也许,TA正是救赎我们今生的使者。

“要记住,孩子随时都会对我们付出爱,并且听我们的话。孩子爱大人,所以,我们应该了解他们。

对于大人的一举一动,孩子都会非常注意和敏感,他们也很想遵从大人们的指示。大人绝对想象不到,孩子已经做好永远服从我们的准备,而且他们的这种意志特别坚定,这正是孩子的特点之一。”

孩子是真正爱我们的人,无条件的信任,才会无条件的服从。服从,这是信任与爱的表现,而我们是否珍惜了呢?是否将爱变成了剑,对这位小小的崇拜者剑拔弩张了呢?不要用爱,去攻击你爱的人。相反,尝试着了解爱的人,也许才是明智的选择。

自由才能自律。

“经验让我们懂得,老师应该学会逐渐放手,保姆应该给孩子准备好材料,然后让他们自己去动手。我们没有必要干涉孩子,即使他们做错了,也没关系。老师也应该学会谦卑地行事,不要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但同时也要保持警惕,关注孩子的发展情况,为孩子的进一步需要准备教材。

我们应该遵循一条原则:尽量把所有的事情留给自然。婴儿越是能得到自由的发展,他们身体比例就会形成得越协调,身体机能也会发展得越健全。”

自然规律,任何人都无法改变,哪怕是干扰一下,都会有麻烦上身。而孩子的健康发展,也是同样的道理。对孩子充满自信,给予合理的指导,孩子会给我们一份满意的答卷的。当然,给孩子自由并不是任意放纵,更不是视而不见。如果,我们有足够的信心等待,这就足够了。

稳定的注意力

“一个人的内在生活发展得越正常,他就越能成为有个性的人,也就越能培养出顽强的意志和健全的心智。一个要在人生道路上奋斗的人,他不必从出生的那一天起就开始准备,但是他必须是一个坚强的人。他身上所具有的强大力量是在一天天的储备中得来的,没有哪个英雄在作出宏伟业绩前就是英雄了。我们无法预见未来生活的艰苦程度,也不会有人告诉我们面对的方法,一个人只有充满蓬勃的朝气才能应对一切事情。”

让孩子乐观、进取、充满活力,也许比送给TA物质财富更有意义吧。坚韧的生命力,才可以让爱无限期的延续。

“有些家长持有另外一种育儿原则。从经验中,他们知道孩子在哭闹一阵后会自己安静下来,所以他们通常都不会被孩子的泪水打动,也不会试着安慰孩子。这些家长认为,如果孩子一哭就去安慰,不但会把他惯坏,还会让孩子养成用眼泪引起成人注意的坏毛病。父母就会变成这些被宠坏的孩子的奴隶。

在此,我必须对这个看法做一个回应,那就是孩子看似无理取闹的泪水,在他们习惯于我们的爱抚之前就已经开始流淌了。而这些泪水其实是孩子内心挣扎不安的表现。

我们应该试着让孩子自己擦干眼泪,也应该尽力去安慰他。绝对不能否定孩子的感觉,对孩子的情绪视而不见。”

不得不承认,这段文字直击我的内心,将这种心理剖析地准确无误,原来有些至理名言都是我们一厢情愿的自以为。反思自己平时对待孩子的方式,越来越感到理解孩子的道路,任重而道远啊。

本来,我们可以过得更好,只是人容易产生惰性。而孩子能够帮助大人上进。如果大人不去努力尝试,那么,他就会遭受失败,甚至慢慢变得顽固起来,最后陷入麻木不仁的状态。

发现孩子读书笔记(篇5)

《发现孩子》这本书介绍了蒙台梭利教育理念,让我知道了更多了解孩子、爱孩子的新观念和方法。在蒙台梭利的观念里,每个孩子都有去观察、对外界做反应、去学习、去集中注意力,甚至让自己独处的需要。这本书让我了解更多的儿童特性,懂得怎样更好的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对学习充满热情,积极努力地去学习,下面摘录一些让我受益的观念。

“即便是对那些非常幼小孩子的教育,我们的目的不应是为他们上学做准备,而是为了他们的生活”,任何教育的前提都是保证孩子的安全,建立一个保护孩子的环境很重要。有时候我们会把孩子随心所欲的特性误认为是任性的表现,但事实并不是这样,有些时候孩子并不是任性,只是因为我们对孩子的了解还不够罢了。大人的行为极有可能给孩子带来负面的影响,孩子的模仿力很强,父母的言行举止都被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蒙台梭利主张“大人绝不应把孩子塑造成小大人”,成人在指导孩子时,总会把自己的方式用在孩子身上,这是不对的。对孩子的行为活动、举止,成人都不应过多去干预,应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问题,尊重孩子的想法。如因为孩子不听指挥、吵闹而训斥孩子,不让孩子和我们在一起时,这就是对孩子的不尊重。在成人的世界中,让大人觉得欢心舒适的事对孩子也照着做准不会错,这样想往往忽略了孩子的感受。

我们必须尽可能的把一切留给自然,让孩子自己选择,才能为孩子设计出一套科学的、有利于他们身心成长的方案。唯有自由才能引导孩子的性格、智力与情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我们应该以一种宁静的心态去关注孩子,发现孩子成长中出现的所有奇迹,尽量放开手让孩子自由探索。

作为教师应该尊重孩子的自由并对孩子有信心,孩子越专心越能控制自己,教师需要的是引领开发孩子的精神力量,而不是一味地把知识灌输给孩子。真正理解教学的道理比强制孩子学习更有效,更能引导孩子全面发展,以上是我的收获,感谢大家的阅读。

发现孩子读书笔记(篇6)

儿童敏感期吸收的一切会持续到生命终止时,在其他阶段无法做到这一点。幼年时期获得的感觉印象及习惯,一旦被忽略,以后永远都无法补救。敏感的阶段为以后获得完美的品行打下了基础,而这些品质在年龄稍大些后就很难获得,或者说永远都得不到了。儿童通过对世界的观察,开始学会区分差异并归类。

儿童具有一种使自己达到更高层次的倾向,喜欢享受更高层次的快乐。天生就具有探索周围环境的倾向,观察周围的各种事物,倾听人类发出的各种声音。正常的儿童会拒绝其他人提供的帮助,希望自己解决问题。

读和写是儿童在学校里遇到的第一个障碍,由于肌肉的感觉在一个人的儿童时代是最为发达的一种感觉,写字对于儿童来说十分容易。阅读是将符号转化为可理解的意义,这种能力要到较晚才能获得。

在一个人的孩童时期,他的运动机制就已经确立了。六七岁儿童的手已经失去了宝贵的运动敏感期,四岁的儿童在为确立各种走动机制进行着不可抗拒的、无意识的努力。肌肉运动知觉记忆是幼儿最持久也是最容易建立的记忆。四岁儿童的心理发育正好处于一个敏感期,正在经历一个极具生命力的创造时期,到了5岁,敏感期开始消退,创造期就要结束。四岁以上的儿童会对写字产生极大的兴趣,有的从3岁半就开始学习写字。

语言的发展开始于2—5岁这个感知觉极为发达的年龄,只有在这个年龄段,一个人才能获得独特的语音语调,在以后是无法获得的。一个人在儿童时期的言语缺陷,到了成年以后就无法根除。

幼儿习惯把每一个新加入的物体都数成1。

一个人的教育需要通过自己自发的努力,在不理会他人干预的情况下得到完善。事实上,干预一项已经完成的工作总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因为它阻断了表达的内在驱动力。

由于身体的协调能力,儿童不需要很大的力量进行有节奏的跳跃,更需要的是完美的平衡感觉。至少5岁的儿童才喜欢富有节奏感的运动。只有孩子长到一定年龄,才能理解音符的价值。

儿童的任何活动都不能以随心所欲的方式表现出来。它必须是儿童内心希望从事的活动,对这种活动他有一种自然偏好,或者可以一点一点完成。这是一种赋予儿童的生活以秩序的东西,并且为儿童的成长开辟了无限的可能性。

在动作和学习欲望之间存在一种密切联系,动作杂乱无章的孩子不但没有学会如何做动作,他们恰恰是那些心智没有恰当培养,遭受精神饥饿之苦的孩子。

儿童知识的增长源于一种练习的重复,并非来自于对新东西的最初理解。同样的练习也不能在每个年龄段都一再重复。重复应该与需要相符。

儿童0岁至2岁时,他们的吸收性心智开始发挥作用。3岁的时候,他们的运动神经开始发挥作用。

蒙台梭利的教育艺术遵循儿童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它的来源是感官教育,真正的核心在于对孩子心理的探索。西方特有的《圣经》文化为她的教育提供了适宜的土壤,教育之花在敬畏宗教的城市和乡村尽情地开放。

蒙台梭利的教育艺术见证了人类灵魂按照真正的天性得以形成和发展,揭示了生命的秘密:天性的全部秘密就在于孩子的心灵。

发现孩子读书笔记(篇7)

当自己看到《教师要永远对孩子有新的发现》这篇文章时,是被文章的一段文字所吸引的。里面沈老师有这样的一段文字“每每在大班的毕业典礼上,当孩子们离开我的那一刻,我最想对他们说的是:谢谢你们给予我的一切!正因为有了你们,老师才会一点一点的进步一点点地认识教育,感悟教育。是你们的快乐与真挚、问题与好奇、成长与进步,让我感受到职业的魅力,享受到了工作地快乐!”想想自己现在班里的孩子也即将要毕业,也许有很多感触会是相同,也有些是自己没有碰到过的。抱着这种心态我继续的看着下文。

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沈老师讲述着她和孩子们的故事中的一位小朋友的故事,里面有几则小故事,而从这位小朋友的身上我仿佛看到了我班里的孩子的缩影,他是那样的“活跃”,那样的招人“注意”。沈老师先是去主动地了解孩子的情况,从孩子的家庭,从孩子的生活环境去了解,分析孩子会产生这些想象的原因。知道孩子是由于父母的工作繁忙,孩子感觉到被疏远,不受到关注。照成了孩子养成了我行我素的行为。

沈老师开始关注孩子的兴趣,让孩子去主动地接纳老师。从孩子的兴趣入手,孩子与老师有了情感上的交流,从时间和次数上开始慢慢增加,慢慢让孩子学会主动地开始交流。慢慢的从被动变为主动,从被排斥到收到同伴的接纳,孩子的个性也开始慢慢的转变了,从一个爱“惹事”的孩子,到一个遵守常规的孩子。孩子的一点一滴的变化,都是让老师欣喜的。

沈老师在文章的结尾处提到“发现时教育的开始。发现让我了解了晨晨的兴趣爱好,使我和晨晨之间有了独有的话题和共同关注的事情,并使他能在自己的兴趣点上感受与人交流的快乐。发现让我找到了教育的时机和切入点。”这里提醒着我们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要及时的发现。

做个有心人,视乎还是不够的,"幼儿由于年龄的特点和性格上的差异,需要我们有目的的主动发现,发现他们的需要和进步,发现他们行为背后的原因。新的发现会使我们对孩子有新的感受和新的认识,也会使孩子获得新的发展机会。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我们应该永远有新的发现。”

发现孩子读书笔记(篇8)

《发现孩子》这本书是蒙台梭利教育观念的一个很好的介绍,它揭示了了解孩子和爱孩子的新观念和新方法。也让我从听说蒙台梭教育利到初步了解了蒙台梭利教育。蒙台梭利认为,每个孩子都有去观察、对外界作反应、去学习、去集中注意力,甚至让自己独处的需要。在本书中,她描述了儿童的特性,以及如何更充分地激发和利用孩子与生俱来的学习热情。

我看完这本书后对之中的一章“让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颇受感触。文中说孩子的活动过程可用一个曲线图来表示。在纸上画一条平行线,表示孩子在处于休息状态,平行线以上表示有纪律的活动,平行线以下代表随意乱玩、没有规律的活动,而曲线的方向则表示时间的长短。儿童之家做过这样的实验,当孩子进入教室后,通常先安静一会,接着才开始找事情做。因此,曲线是先往上,画到代表有规律的活动部分。然后孩子玩累了,活动开始变得有点混乱,这时候曲线会画到平行线以下一直下降到其活动没有规律的部分。接下来,孩子会换一项新的活动,曲线图又会再一次往上升到有活动规律的地方,等到玩的不想玩时又会跌倒平行线以下。老师只有在等到孩子找到自己心智深处尚未被发现的潜能时,孩子焦躁不安的心情才得以平息。

在平时我也发现孩子们对同伴合作这一要求非常感兴趣,但往往一腔热情坚持不了多久就失去了兴致,当对自己和同伴合作的'事情不再感兴趣,就会跟同伴斗嘴或去逗弄坐在旁边的同伴,有的孩子还会独处不再参与活动。如果老师也能向以上述说的方法对孩子进行仔细地观察、分析,不急于对孩子加以指导,强加给孩子一些规则,相信孩子,那么孩子经过一段时间的活动,一定能找到合作的方法和兴趣。所以我们老师必须尽可能地依据孩子的天性来让他有发展的可能,这样,孩子才能茁壮成长。

最后以书上一句话让我记忆深刻:如果老师能够尊重孩子的自由,对孩子有信心;如果老师能够把他的所学暂时放置一边;如果老师能谦虚一些,不把他的指导当成是必要地;如果老师懂得耐心等待,他一定会看到孩子所发生的全新转变。

发现母亲读书笔记


在读完王东华教授写的《发现母亲》实践本后,又读了《发现母亲》上册。我把读后感,说给你听。
王东华教授说,母亲是一种职业,每个女性应该不负使命,认真履行职责。我曾经一度为照顾孩子而苦恼,我庆幸遇见并读完这本书,让我倍加珍惜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光。

昨晚,夜半醒来,发现儿子蜷缩着身子紧挨着我,替他盖好被子,捏捏他熟睡的小脸,忽然心生出感动,也不由问自己:“儿子依偎着自己,在妈妈怀里撒娇,这样的日子还有多少年?”

已经6岁的儿子,早已到了跟我们分床睡的年龄,可是分了几次分不开,此刻很庆幸自己当时放弃跟儿子分床,否则哪还能感受到这么温馨的时刻。

在儿子两岁左右,陆续开始给他读书,因为是男孩子,有意识给他读一些科普和历史类的书,本以为收获不大,没想到一次餐桌上吃饭,儿子用餐椅的靠背当成高气压,用餐桌当低气压,并说高压的气流是向下的,低压的气流是向上的,惊喜于他的成长和进步。

5岁时,我利用两天时间,带他看了最想让他学的跆拳道班,绘画班和钢琴班,他毫不犹豫选择钢琴班,我曾一度为他选择钢琴班而失望多时,但当他忽然有一天娴熟地谈下一曲《春之歌》时,当他晚上睡觉前要求听一听钢琴曲“享受会儿”再睡时,在他迫不及待要给小伙伴们一起分享他最喜欢听的《菊茨郎的夏天》时,当看到他在班里给小朋友们弹下电子琴,并跟我说“妈妈,我发现钢琴和电子琴最大的区别是,弹钢琴很轻松,弹电子琴时两条腿老不自觉发颤”……我就暗暗为当初没有扼杀他的爱好而庆幸。

“母亲的工作正是上帝的工作”,母亲有必要仔细去观察孩子、了解孩子并尊重孩子的选择,这是母亲该有的素质。

弗罗姆说,可以用考察一粒种子成长的方法来考察一个人,是啊!一粒种子看起来弱小卑微平淡,但其内在却存在着巨大的生长潜力。在该有的时机,必定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去年初,想让孩子报个围棋班,于是买来了象棋和军棋,每天有爷爷负责跟儿子一起下棋,结果,没多久把棋子扔地到处都是,不愿意学,于是放弃。直到今年年初,带孩子去公园,在围棋台上有爸爸指导和一个二年级的小哥哥下过几盘,几局下来,便发生了极大地兴趣,于是爸爸给买来了五子棋,没想到第二天早上早早地就起床要跟爷爷一起下,几局下来,下棋的“行话”已经学的八九不离十了,棋艺也长进不少。

世界上有很多爱是为了聚首,只有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为了放手。孩子是父母的作品,更是爱的结晶,母亲有义务让孩子更加快乐地成长,在发现和安全感中进步!

宝贝,曾经妈妈那么盼望你长大,也曾经为大晚上起来给你冲泡奶粉而抱怨,更是一度把你丟给奶奶睡,想来是多么惭愧和羞为人母!

妈妈希望你能永远像现在一样晚上睡觉依偎着妈妈,放学回家飞快地跑到跟前叫妈妈,妈妈愿意永远做你的避风港,但是,我清楚地知道,我的使命与万千母亲的使命一样,伴你长大后,用你健朗的臂膀展翅搏击于属于你的天际!

关于发现孩子读书笔记最新版精选5篇


人们在阅读了一本书籍后会迸发一些不一样的感悟,作品是一本让人收获满满的好书。读书之余,我们可以动笔写一写读后感。编辑为您准备了关于发现孩子读书笔记最新版,为避免遗忘,还请您收藏本页网址!

关于发现孩子读书笔记最新版(篇1)

一位真正理解了教学之道的老师,才更懂得用比强迫压抑更有效的办法来引导孩子走入正轨。毫无疑问,这有赖于随时的观察以及储蓄的付出努力。——玛利娅·蒙台梭利

我们也在潜心的学习真正的教学之道,但是总是很片面很肤浅,也洗光有理论是不能完全做到的,但是没有了理论确实根本不可能做到的,很多老师问,光是用温和及鼓励的方式把教具呈现给孩子就足够了吗?在他的学校里不是这样的。在蒙台梭利的学校里,教导孩子的是环境本身。老师只是让孩子和环境直接互动,示范引导孩子该怎么使用其中的道具。这样的学习方法,如果只用在其他教学法里,是绝对不可能成功的,我们只会听到老师不断的大喊“安静”“不要动来动去”这些是我们的教学用语吗?这些命令式的教学能收到多大的成效。

我们当然要相信教育应该是寻求适当的方法,我总是在埋怨现在的孩子太难管教,其实是我们没有找到适合当代孩子的教育方法。蒙台梭利教学法的成功,就在于它可以让孩子自动自发地操作学习,从认真勤快地学习新技能的态度里得到肯定,服从命令必须以完备的人格为前提。

“缺乏教学经验的老师会把教育的职责定义在‘教’上面。实际上这样的想法和事实大相径庭,因为每个老师的职责远比这个更重要。由于老师有责任引导孩子的精神发展,因此在观察孩子时,他们不能仅限于了解他们。老师的观察最终应当辅助孩子的能力呈现出来,而这也是观察的唯一目的所在”。

我在思索作为老师究竟要怎样做?怎样做才能符合老师的职业要求。我想身为新时代的老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我觉得老师必须懂得分辨孩子的注意力之所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完全正确。其次,就是要做到尊重学生。对于教师而言最重要的是教师必须要随时的留心观察孩子,谨慎的安排学习环境。爱心和洞察能力无疑是教师制胜的法宝。

关于发现孩子读书笔记最新版(篇2)

我有幸阅读了《发现孩子》这本书,作为双重角色——教师、妈妈的我受益匪浅。

对孩子,作为老师或家长,我们要做的首先是细心地发现和培养孩子的潜质与特长,给他们创造充分的条件,提供适宜的土壤,使他们能够成为一个人、一个最好的“自己”。如我班有个女孩,很有才气,只是有些胆小、不自信,站起来回答问题或读课文时,声音极小,说话就脸红。为了让她有信心,根据她爱唱歌的特点,在一天上午,我对她说:“老师知道你很喜欢唱歌,能表演给大家看吗?”她腼腆地看着我,不表态。我用充满信任的语气对她说:“你的声音最好听了,我们都很想听呢。”她点点头。放学的时候,我请她上台来,她声音虽然还是小,脸红红的,但她认真地去唱歌,我借机表扬了她,并让同学们为她鼓掌,从此她变得大胆自信多了。

关注孩子的成长时,作者总结的“精神上的力量”,不仅仅指你会欣赏孩子,信任孩子,全心全意地支持孩子,更重要的是你自己如何率先垂范,给予孩子最好的精神力量,这一点我深有同感。作为老师,因为你就是学生的一本教科书,你的形象始终给孩子提供着最贴近的教育,你每天的所作所为和精神情绪,以及你的人格品质,这些都构成了一种丰厚的精神内容,会不知不觉地成为无处不在的暗示教育,成为孩子的课本,孩子们时时刻刻在阅读着我们,当他们越长越大时,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参照能力就越强,所以孩子时刻注视着我们,你是什么,要比你说什么更有力量。

读了这本书,我更加意识到:教育孩子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孩子的成长是谁也无法代替的,我们要想办法激活孩子的内因,张扬其个性,促使其发展。因为所有的教育资源中,孩子是第一位的。在关注孩子的成长中,要有形象可感的语言,人格魅力的感化,教育情境的熏陶,心灵之间的交流,弹钢琴般的点拨,使孩子健康成长,使教育行之有效。老师们,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孩子们的秘密,那么最终,每个孩子都能走向美好的未来!

关于发现孩子读书笔记最新版(篇3)

主要讲了孩子通过自身的活动去建立和发展自己的内在人格。

列举一些感动观点:

1、孩子的心理发展是通过外部活动“工作”去达成的,如果缺少通过“劳作”去发展和积累孩子对于外界世界的认知,孩子的心理发展会受到阻碍。

2、应该让孩子自由地去活动探索世界。

3、成人对孩子所做的很多工作是阻碍,如果我们了解孩子是自己成长的,我们就应该退居其后,认真观察,为他们完成自己的发展提供帮助而不是障碍。不随便打断他们,让他们自己投入地工作;不为他们做过多的事情,让他们自己有机会去获得经验。

4、认清尊重和放纵的区别。文中举了一个例子:我们要像尊重艺术家的心态尊重孩子的工作不去干扰他们,但当我们看到艺术家在他的工作室里抽烟做的是与他身份锻炼无益的事情时我们就要发言了。

5、当一个人能沉浸在某项活动中时他就能获得心灵的平静,也拥有宇宙的力量,也较能发展出高尚的品行。这一切都在人的自己内心。这是很厉害的教育理念。

对我的重大影响:

之前我觉得自己要如何去做,为孩子提供一个榜样。这本书彻底解放了我的想法,让我知道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是依靠他自己的力量完成的,我所做的一切想做为“榜样”的努力是不得其法的。对于孩子而言,我所最能做的就是尊重他独立发展,不去盲目的干扰,不去强权地影响,而是提供一个他能够发挥他自己才能的环境,让他自己找到他自己的路。他的内心有一个老师,让他听从这位老师的引导。我做好自己对他的意义不再是建立他,而是启发他的独立发展。所有的一切他内部人格的建立其实靠他自己完成。

下一步行动:

1、考虑为大宝买适合他的小桌椅

2、尽可能多的让他参与到实际家庭生活中来。能参与的家庭活动(劳动)一定让他参与。

3、他们玩的时候我注意观察不放任,我可以在旁边做自己的事情,希望达成一种共同工作的状态。当然也会有需要共同娱乐的时间。

关于发现孩子读书笔记最新版(篇4)

儿童,孩子,幼儿,看到这几个字眼时,我们常常会联想到他们往往是需要被照顾、被包容、被保护的对象,但其实并不然。孩子“真实的一面”应该是怎样的呢?父母该如何与孩子沟通呢?我们又如何做好一个幼儿教育者呢?在读完蒙台梭利的《发现孩子》这本书后,我想我找到了答案。

玛利亚·蒙台梭利,出生于意大利的安科纳地区,意大利教育家、意大利第一位女医学博士。第一所“儿童之家”的创办者。她的教育方法源自于其在幼儿工作过程中,所观察到的儿童自发性学习行为总结而成,提出了“吸收性心智”、“敏感期”等概念。

在《发现孩子》这本书籍中,它揭示了了解孩子和爱孩子的新观念和新方法。蒙台梭利认为,每个孩子都有去观察、对外界作反应、去学习、去集中注意力,甚至让自己独处的需要。她描述了儿童的特性,以及如何更充分地激发和利用孩子与生俱来的学习热情。

她认为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内在生命力”,这种生命力是一种积极的、活动的、发展着的存在,它具有无穷无尽的力量。这应该就是孩子“真实的一面”—不是成人和教师进行灌注的容器:不是可以任意塑造的蜡或泥:不是可以任意刻划的木块;也不是父母和教师培植的花木或饲养的动物,而是一个具有生命力的、能动的、发展着的活生生的人。

很多时候作为成人的我们,常常会忽视幼儿的生命力,我们会把孩子随心所欲的特性,误认为是任性的表现,其实孩子一点也不任性,只不过是因为我们对孩子的了解还不够罢了。

在本书“对儿童的家庭教育”这一章中也指出,任何有效的教育方法,在实施之前,都要先观察和了解孩子,在此基础上通过不断的试验才能总结出来。在这章的后半部分中中也清楚地描写了真实案例,在一些言传身教中,父母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有些大人的行为极有可能给孩子原本具有的天赋带来负面的影响。在与儿童的沟通中要尊重孩子正在进行的所有合理行为,并设法了解孩子的活动目的。走进幼儿内心,善于观察发现孩子的真正需要,给予孩子充满爱的关怀。

其实,作为教师的我们常常也会找不到作为教育者与儿童内在发展的平衡点。在这本书中我得到了很好的答案——教师并不是幼儿成长中的领导者,而是陪伴者。教育的任务就是激发和促进儿童“内在潜力”的发挥,使其按自身规律获得自然的和自由的发展。我们必须遵循这样一条原则:应尽可能地把一切留给自然,才能为孩子设计出一-套科学的、有利于其身体成长的方案。唯有自由才能引导孩子的性格、智力与情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自由还要求我们教育者应该以一种宁静的心态去关注孩子成长中出现的所有奇迹。自由的原则并非是放任的,而是引导我们从幻想进入现实,指导我们积极有效地照顾儿童的原则。

如果教师能够尊重孩子的自由对孩子有信心,如果教师能够把自己的所学暂时放置-边能谦虚一些不把自己的指导当成是必要的;如果教师懂得耐心等待,一定会看到孩子所发生的全新转变。

《发现孩子》这本书带我真正地了解到作为新时代的教师,一位真正理解了教学之道的老师,才更懂得用比强迫压制更有效的办法来陪伴孩子,毫无疑问,这有赖于随时的观察以及持续的付出努力。

关于发现孩子读书笔记最新版(篇5)

蒙台梭利教育法之所以能影响整个世界的教育体系,关键在于她在总结卢梭、裴斯泰格齐、福禄贝尔等人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革命性的儿童观念。她认为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内在生命力”,这种生命力是一种积极的、活动的、发展着的存在,它具有无穷无尽的力量。教育的任务就是激发和促进儿童“内在潜力”的发挥,使其按自身规律获得自然的和自由的发展。她主张,不应该把儿童作为一种物体来对待,而应作为人来对待。儿童不是成人和教师进行灌注的容器;不是可以任意塑造的蜡或泥;不是可以任意刻划的木块;也不是父母和教师培植的花木或饲养的动物,而是一个具有生命力的、能动的、发展着的活生生的人。教育家、教师和父母应该仔细观察和研究儿童,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发现“童年的秘密”;热爱儿童,尊重儿童的个性,促进儿童的智力、精神、身体与个性自然发展。她还利用第一手观察资料和“儿童之家”的实验,提出了一系列有关儿童发展的规律。

关于发现孩子读书笔记最新版系列11篇


作品的读后感应该怎么样的书写出来呢?每朵花都没有一样的时候,阅读作者写的作品时也是一样的。这种好作品带给我们的思想感悟是很多的,其实很多人都可以动手将它记录下来,栏目小编为你收集整理了关于发现孩子读书笔记最新版,欢迎你收藏本站,并关注网站更新!

关于发现孩子读书笔记最新版(篇1)

《发现孩子读后感》

直到我看到了这本书《发现孩子》,封面的下面还有一句话,刚好就是我要找的东西“了解和爱孩子的新方法”。

蒙台梭利教育法之所以能影响整个世界的教育体系,关键在于她在总结卢梭,裴斯泰格齐,福禄贝尔等人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革命性的儿童观念。其中《发现孩子》也是她的著作之一。

书中描述了孩子的各种特性,以及如何更充分的唤起孩子学习热情的方法。

记得书中有这样一句话“即使是对那些非常幼小孩子的教育,我们的目的不应是为他们上学做准备,而是为了他们的生活”。这句话真的是值得我们每一个做父母和做幼儿教师的人所应该深刻思考的。

书中还说到,我们成人习惯于用自以为是的方法来解释孩子的行为,用自认为正确的方式来对待孩子。

而一个在由大人控制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他的许多需求是没有办法得到满足的。而孩子的必要需求不单单只是身体上的,更重要的还有心理上的。是的,孩子的心理需求能否得到满足,是影响他们日后智能和道德精神发展的重要因素。

我们的孩子总是被力量比他强大的多的大人压制着,不能依照自己的`意愿行事,而我们大人又总是天真的认为这样做是在帮助孩子在社会上生活。

细想一下,一些所谓的教育活动,都不约而同的采取了命令的形式,甚至可以说暴-力式的方法,以此来强迫孩子来适应大人的生活世界。看了《发现孩子》让我明白,这种方式等于否定孩子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存在,这对于孩子来说是绝对不公平的。

孩子因此而受到的身心伤害和打击,更是没有任何一个成人能够忍受的,即使是那些备受宠爱的孩子也无法排除受大人权威的压制。是的,我们大人在无形之中理直气壮的扮演着压迫者的角色。我们总是把孩子当作是自己的私有财产,总是用一堆严格而又专制的规定限制着他们。

什么时间必须做功课,什么时间才可以玩,什么时间必须上床睡觉。我们自认为这样是爱他们,是教他们日后怎样生活,我们振振有词,我们能讲上一大堆听起来好象很有道理的道理。。。。。。

可是,我们似乎很少想过孩子实际上是一个有别于大人的独立个体。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性情,也很少去思考他们所应具有的特别需要。孩子其实总是期待有人能够听听他们的意见,但他们弱小的心灵却总是碰壁,受伤。

久而久之,孩子不但变的不愿意顺从,更有可能变的不爱惜自己。而这些,我们大人总是归错于孩子,说他们越来越不听话了,从不检讨自己的行为。

想想我打女儿的那一幕吧,面对全家人的严厉表情,两岁半的小女儿泪流满面,竟然转身开门“离家出走”了。在全家人惊的目瞪口呆之时,女儿已经哭着跑出楼洞,我跑到阳台上看着她向院子大门跑去,当时真的是又惊又气,两岁半就这么厉害。

宠爱她的父亲不知什么时候就已下楼追她了。当父亲追上去抱起哭闹不止的女儿时,我看到女儿竟然自己打自己的脸,我惊呆了,心像被什么刺了一下,好痛,眼泪夺眶而出。。。。。。

现在想来,孩子有什么错呢,她只不过有自己的想法而已,而我根本没有想到自己对于孩子的方式和态度是多么的粗暴与无礼。其实在我们成人与孩子的相处中类似于这样的冲突太多太多了。

当我看完了《发现孩子》之后,真正发觉我们这些做老师的,做大人的,做父母的,原来对孩子的态度是那么的粗暴与无礼,原来是那么的不了解他们。让我们成人们一起对孩子们说一声:宝贝,对不起!请相信,我们会努力改变的,会试着用更好的方式来爱你们!

关于发现孩子读书笔记最新版(篇2)

儿童,孩子,幼儿,看到这几个字眼时,我们常常会联想到他们往往是需要被照顾、被包容、被保护的对象,但其实并不然。孩子“真实的一面”应该是怎样的呢?父母该如何与孩子沟通呢?我们又如何做好一个幼儿教育者呢?在读完蒙台梭利的《发现孩子》这本书后,我想我找到了答案。

玛利亚·蒙台梭利,出生于意大利的安科纳地区,意大利教育家、意大利第一位女医学博士。第一所“儿童之家”的创办者。她的教育方法源自于其在幼儿工作过程中,所观察到的儿童自发性学习行为总结而成,提出了“吸收性心智”、“敏感期”等概念。

在《发现孩子》这本书籍中,它揭示了了解孩子和爱孩子的新观念和新方法。蒙台梭利认为,每个孩子都有去观察、对外界作反应、去学习、去集中注意力,甚至让自己独处的需要。她描述了儿童的特性,以及如何更充分地激发和利用孩子与生俱来的学习热情。

她认为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内在生命力”,这种生命力是一种积极的、活动的、发展着的存在,它具有无穷无尽的力量。这应该就是孩子“真实的一面”—不是成人和教师进行灌注的容器:不是可以任意塑造的蜡或泥:不是可以任意刻划的木块;也不是父母和教师培植的花木或饲养的动物,而是一个具有生命力的、能动的、发展着的活生生的人。

很多时候作为成人的我们,常常会忽视幼儿的生命力,我们会把孩子随心所欲的特性,误认为是任性的表现,其实孩子一点也不任性,只不过是因为我们对孩子的了解还不够罢了。

在本书“对儿童的家庭教育”这一章中也指出,任何有效的教育方法,在实施之前,都要先观察和了解孩子,在此基础上通过不断的试验才能总结出来。在这章的后半部分中中也清楚地描写了真实案例,在一些言传身教中,父母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有些大人的行为极有可能给孩子原本具有的天赋带来负面的影响。在与儿童的沟通中要尊重孩子正在进行的所有合理行为,并设法了解孩子的活动目的。走进幼儿内心,善于观察发现孩子的真正需要,给予孩子充满爱的关怀。

其实,作为教师的我们常常也会找不到作为教育者与儿童内在发展的平衡点。在这本书中我得到了很好的答案——教师并不是幼儿成长中的领导者,而是陪伴者。教育的任务就是激发和促进儿童“内在潜力”的发挥,使其按自身规律获得自然的和自由的发展。我们必须遵循这样一条原则:应尽可能地把一切留给自然,才能为孩子设计出一-套科学的、有利于其身体成长的方案。唯有自由才能引导孩子的性格、智力与情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自由还要求我们教育者应该以一种宁静的心态去关注孩子成长中出现的所有奇迹。自由的原则并非是放任的,而是引导我们从幻想进入现实,指导我们积极有效地照顾儿童的原则。

如果教师能够尊重孩子的自由对孩子有信心,如果教师能够把自己的所学暂时放置-边能谦虚一些不把自己的指导当成是必要的;如果教师懂得耐心等待,一定会看到孩子所发生的全新转变。

《发现孩子》这本书带我真正地了解到作为新时代的教师,一位真正理解了教学之道的老师,才更懂得用比强迫压制更有效的办法来陪伴孩子,毫无疑问,这有赖于随时的观察以及持续的付出努力。

关于发现孩子读书笔记最新版(篇3)

玛丽亚蒙台梭利是一位享誉全球的幼儿教育家,她独创的蒙氏幼儿教育法也深刻的影响着世界全国。最近,我也仔细拜读了她的早教经典原着《发现孩子》,它揭示了了解孩子和爱孩子的新观念和新方法。蒙台梭利认为,每个孩子都有去观察、对外界作反应、去学习、去集中注意力,甚至让自己独处的需要。在本书中,她描述了儿童的特性,以及如何更充分地激发和利用孩子与生俱来的学习热情。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研究的。

在这本书中,让我颇有感触的是新时代的教师应该怎样做,作为一个幼教工作者,这正是我所需要的,不是华而不实的长篇理论,而是贴近于我们教育生活的事例,在工作中确切遇见的问题。有了这样的指导,正如同在黑暗之中有了一盏照亮前行之路的明灯。在书中提到教育应当探求合适的方法,在不知不觉中,引导孩子自然地进行学习活动。虽然我们也在潜心的学习真正的教学之道,但是总是很片面很肤浅,光有理论是不能完全做到的,但是没有了理论确实根本不可能做到的,很多老师问,光是用温和及鼓励的方式把教具呈现给孩子就足够了吗?在他的学校里不是这样的。在蒙台梭利的学校里,教导孩子的是环境本身。老师只是让孩子和环境直接互动,示范引导孩子该怎么使用其中的道具。这样的学习方法,如果只用在其他教学法里,是绝对不可能成功的,我们只会听到老师不断的大喊安静不要动来动去这些是我们的教学用语吗?这些命令式的教学能收到多大的成效。

我们当然要相信教育应该是寻求适当的方法我总是在埋怨现在的孩子太难管教其实是我们没有找到适合当代孩子的教育方法。蒙台梭利教学法的成功就在于它可以让孩子自动自发的操作学习从认真勤快的学习新技能的态度里得到肯定服从命令必须以完备的人格为前提。缺乏教学经验的老师会把教育的职责定义在教上面。实际上这样的想法和事实大相径庭因为每个老师的职责远比这个更重要。由于老师有责任引导孩子的精神发展因此在观察孩子时他们不能仅限于了解他们。老师的观察最终应当辅助孩子的能力呈现出来而这也是观察的唯一目的所在。我想身为新时代的老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我觉得老师必须懂得分辨孩子的注意力之所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完全正确。其次就是要做到尊重学生。对于教师而言最重要的是教师必须要随时的留心观察孩子谨慎的安排学习环境。爱心和洞察能力无疑是教师制胜的法宝。

在本书之中的一章让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也让我颇受感触。文中说孩子的活动过程可用个曲线图来表示。在纸上画一条平行线,表示孩子在处于休息状态,平行线以上表示有纪律的活动,平行线以下代表随意乱玩、没有规律的活动,而曲线的方向则表示时间的长短。儿童之家做过这样的实验,当孩子进入教室后,通常先安静一会,接着才开始找事情做。因此,曲线是先往上,画到代表有规律的活动部分。然后孩子玩累了,活动开始变得有点混乱,这时候曲线会画到平行线以下一直下降到其活动没有规律的部分。接下来,孩子会换一项新的活动,曲线图又会再一次往上升到有活动规律的地方,等到玩的不想玩时又会跌倒平行线以下。

所以在活动中如果老师能够尊重孩子的自由,对孩子有信心;如果老师能够把他的所学暂时放置一边;如果老师能谦虚一些,不把他的指导当成是必要地;如果老师懂得耐心等待,他一定会看到孩子所发生的全新转变。老师只有在等到孩子找到自己心智深处尚未被发现的潜能时,孩子焦躁不安的心情才得以平息。

这就不由的让我想起现在我带的大班孩子,他们对自主性游戏非常感兴趣,但往往一腔热情坚持不了多久就失去了兴致,当对自己选择的活动不再感兴趣,就会跟同伴斗嘴或去逗弄坐在旁边的同伴,想着换一项活动,当他对每一项活动又失去兴趣时就会到处乱走,或者烦躁地来到老师身边,有的孩子还会独处不再参与活动。以往遇到这样的问题,我总是以命令者的身份去让幼儿玩其他的游戏,或者让他坚持下去,但是通过研读本书,知道了如果老师也能以上述说的方法对孩子进行仔细地观察、分析,不急于对孩子加以指导,强加给孩子一些规则,那么孩子经过一段时间的活动,一定能找到适合他活动的内容。所以我们老师必须尽可能地依据孩子的天性来让他有发展的可能,这样,孩子才能茁壮成长。

教育的道路是没有止境的,唯有不断的充实自我,才能走的更远,让我们的教育事业走的更远,更美好吧。

关于发现孩子读书笔记最新版(篇4)

主要讲了孩子通过自身的活动去建立和发展自己的内在人格。

列举一些感动观点:

1、孩子的心理发展是通过外部活动“工作”去达成的,如果缺少通过“劳作”去发展和积累孩子对于外界世界的认知,孩子的心理发展会受到阻碍。

2、应该让孩子自由地去活动探索世界。

3、成人对孩子所做的很多工作是阻碍,如果我们了解孩子是自己成长的,我们就应该退居其后,认真观察,为他们完成自己的发展提供帮助而不是障碍。不随便打断他们,让他们自己投入地工作;不为他们做过多的事情,让他们自己有机会去获得经验。

4、认清尊重和放纵的区别。文中举了一个例子:我们要像尊重艺术家的心态尊重孩子的工作不去干扰他们,但当我们看到艺术家在他的工作室里抽烟做的是与他身份锻炼无益的事情时我们就要发言了。

5、当一个人能沉浸在某项活动中时他就能获得心灵的平静,也拥有宇宙的力量,也较能发展出高尚的品行。这一切都在人的自己内心。这是很厉害的教育理念。

对我的重大影响:

之前我觉得自己要如何去做,为孩子提供一个榜样。这本书彻底解放了我的想法,让我知道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是依靠他自己的力量完成的,我所做的一切想做为“榜样”的努力是不得其法的。对于孩子而言,我所最能做的就是尊重他独立发展,不去盲目的干扰,不去强权地影响,而是提供一个他能够发挥他自己才能的环境,让他自己找到他自己的路。他的内心有一个老师,让他听从这位老师的引导。我做好自己对他的意义不再是建立他,而是启发他的独立发展。所有的一切他内部人格的建立其实靠他自己完成。

下一步行动:

1、考虑为大宝买适合他的小桌椅

2、尽可能多的让他参与到实际家庭生活中来。能参与的家庭活动(劳动)一定让他参与。

3、他们玩的时候我注意观察不放任,我可以在旁边做自己的事情,希望达成一种共同工作的状态。当然也会有需要共同娱乐的时间。

关于发现孩子读书笔记最新版(篇5)

《发现孩子》这本书的作者是被誉为20世纪赢得世界承认的、给科学带来进步的最伟大的教育家之一的意大利教育家和医生马利亚。蒙台梭利。翻开这本被译为37种语言发行的书,怀着一种崇敬的心情细细阅读。

作者从心理学、生理学、教育学等多个领域不同角度地为我们揭示了孩子这一教育中的主体的种种奥秘。同时也指出了作为老师和长辈的我们,在照顾孩子和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的一些自以为是的错误的甚至愚蠢的做法。同时,也为我们的教育指明了道路。

由于职业的敏感吧,其中有几章论述给我留下的印象颇深。

在为孩子提供美丽适宜的环境一章中说道美既有助于他集中思想,又可使他处于疲惫的精力得到恢复。我们可以这样说,最适合生活的地方其环境应该是美丽的,我想,这句话对我们每学期的环境布应该是最好的肯定。

还有一段话,我们让儿童使用瓷碗、瓷板和玻璃杯、玻璃吸管,因为那些物品最容易打破,一旦它们有破损,就等于是在向孩子们粗鲁和漫不经心的行为提出警告。这样就可以引导儿童纠正自己的行为,训练他们行动细心、准确,学会不碰撞、不打翻、不摔坏东西,使自己的行动变得越来越文明和有节奏,并逐渐向主人一样成为各种器皿、用具的管理者。让环境说话,让孩子自发评判和规范自己的行为,把教育转变为一个内化的过程。这让我感受到了环境的最高教育境界。

这本书还让我认识到了,如果实施不当的教育行为会使我们成为孩子人格形成过程中,最可能危害孩子人格发展的人,因为,我们是最接近孩子的人,我们既是母亲又是老师。因此教育问题的根本解决,第一步决不是针对儿童,而应针对我们自己。老师不应再集威严权利于一身,应转而以谦和的态度来帮助孩子。假如大人做得不够,孩子可能就不能顺利地发展,但如果大人做得太多,可能就阻碍了孩子的发展,使孩子的创造力无法发挥。而我们需要把握的,就是这之间的平衡点。

关于发现孩子读书笔记最新版(篇6)

我有幸阅读了《发现孩子》这本书,作为双重角色——教师、妈妈的我受益匪浅。

对孩子,作为老师或家长,我们要做的首先是细心地发现和培养孩子的潜质与特长,给他们创造充分的条件,提供适宜的土壤,使他们能够成为一个人、一个最好的“自己”。如我班有个女孩,很有才气,只是有些胆小、不自信,站起来回答问题或读课文时,声音极小,说话就脸红。为了让她有信心,根据她爱唱歌的特点,在一天上午,我对她说:“老师知道你很喜欢唱歌,能表演给大家看吗?”她腼腆地看着我,不表态。我用充满信任的语气对她说:“你的声音最好听了,我们都很想听呢。”她点点头。放学的时候,我请她上台来,她声音虽然还是小,脸红红的,但她认真地去唱歌,我借机表扬了她,并让同学们为她鼓掌,从此她变得大胆自信多了。

关注孩子的成长时,作者总结的“精神上的力量”,不仅仅指你会欣赏孩子,信任孩子,全心全意地支持孩子,更重要的是你自己如何率先垂范,给予孩子最好的精神力量,这一点我深有同感。作为老师,因为你就是学生的一本教科书,你的形象始终给孩子提供着最贴近的教育,你每天的所作所为和精神情绪,以及你的人格品质,这些都构成了一种丰厚的精神内容,会不知不觉地成为无处不在的暗示教育,成为孩子的课本,孩子们时时刻刻在阅读着我们,当他们越长越大时,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参照能力就越强,所以孩子时刻注视着我们,你是什么,要比你说什么更有力量。

读了这本书,我更加意识到:教育孩子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孩子的成长是谁也无法代替的,我们要想办法激活孩子的内因,张扬其个性,促使其发展。因为所有的教育资源中,孩子是第一位的。在关注孩子的成长中,要有形象可感的语言,人格魅力的感化,教育情境的熏陶,心灵之间的交流,弹钢琴般的点拨,使孩子健康成长,使教育行之有效。老师们,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孩子们的秘密,那么最终,每个孩子都能走向美好的未来!

关于发现孩子读书笔记最新版(篇7)

当自己看到《教师要永远对孩子有新的发现》这篇文章时,是被文章的一段文字所吸引的。里面沈老师有这样的一段文字“每每在大班的毕业典礼上,当孩子们离开我的那一刻,我最想对他们说的是:谢谢你们给予我的一切!正因为有了你们,老师才会一点一点的进步一点点地认识教育,感悟教育。是你们的快乐与真挚、问题与好奇、成长与进步,让我感受到职业的魅力,享受到了工作地快乐!”想想自己现在班里的孩子也即将要毕业,也许有很多感触会是相同,也有些是自己没有碰到过的。抱着这种心态我继续的看着下文。

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沈老师讲述着她和孩子们的故事中的一位小朋友的故事,里面有几则小故事,而从这位小朋友的身上我仿佛看到了我班里的孩子的缩影,他是那样的“活跃”,那样的招人“注意”。沈老师先是去主动地了解孩子的情况,从孩子的家庭,从孩子的生活环境去了解,分析孩子会产生这些想象的原因。知道孩子是由于父母的工作繁忙,孩子感觉到被疏远,不受到关注。照成了孩子养成了我行我素的行为。

沈老师开始关注孩子的兴趣,让孩子去主动地接纳老师。从孩子的兴趣入手,孩子与老师有了情感上的交流,从时间和次数上开始慢慢增加,慢慢让孩子学会主动地开始交流。慢慢的从被动变为主动,从被排斥到收到同伴的接纳,孩子的个性也开始慢慢的转变了,从一个爱“惹事”的孩子,到一个遵守常规的孩子。孩子的一点一滴的变化,都是让老师欣喜的。

沈老师在文章的结尾处提到“发现时教育的开始。发现让我了解了晨晨的兴趣爱好,使我和晨晨之间有了独有的话题和共同关注的事情,并使他能在自己的兴趣点上感受与人交流的快乐。发现让我找到了教育的时机和切入点。”这里提醒着我们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要及时的发现。

做个有心人,视乎还是不够的,"幼儿由于年龄的特点和性格上的差异,需要我们有目的的主动发现,发现他们的需要和进步,发现他们行为背后的原因。新的发现会使我们对孩子有新的感受和新的认识,也会使孩子获得新的发展机会。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我们应该永远有新的发现。”

关于发现孩子读书笔记最新版(篇8)

《发现孩子》一书的作者是意大利的玛利亚·蒙台梭利,意大利第一位女医学博士,第一所“儿童之家”的创办者。她的著作被译成37种语言文字,许多国家设立了蒙台梭利协会或蒙台梭利培训机构,以她名字命名的蒙台梭利学校遍及110个国家。

《发现孩子》这本书是蒙台梭利教育观念的一个很好的介绍,它揭示了了解孩子和爱孩子的新观念和新方法。蒙台梭利认为,每个孩子都有去观察、对外界作反应、去学习、去集中注意力,甚至让自己独处的需要。在本书中,她描述了儿童的特性,以及如何更充分地激发和利用孩子与生俱来的学习热情。

我看完这本书后对其中的一章“让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颇受感触。文中说孩子的活动过程可用个曲线图来表示。在纸上画一条平行线,表示孩子在处于休息状态,平行线以上表示有纪律的活动,平行线以下代表随意乱玩、没有规律的活动,而曲线的方向则表示时间的长短。儿童之家做过这样的实验,当孩子进入教室后,通常先安静一会,接着才开始找事情做。因此,曲线是先往上,画到代表有规律的活动部分。

然后孩子玩累了,活动开始变得有点混乱,这时候曲线会画到平行线以下一直下降到其活动没有规律的部分。接下来,孩子会换一项新的活动,曲线图又会再一次往上升到有活动规律的地方,等到玩的不想玩时又会跌倒平行线以下。

现在的大班孩子对自主性游戏非常感兴趣,但往往一腔热情坚持不了多久就失去了兴致,当对自己选择的活动不再感兴趣。如果我们能以书上说的方法对孩子进行仔细地观察、分析,不急于对孩子加以指导,强加给孩子一些规则,那么孩子经过一段时间的活动,一定能找到适合他活动的内容。尽可能地依据孩子的天性来让他发展,这样,孩子才能茁壮成长。

关于发现孩子读书笔记最新版(篇9)

蒙台梭利教育法之所以能影响整个世界的教育体系,关键在于她在总结卢梭、裴斯泰格齐、福禄贝尔等人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革命性的儿童观念。她认为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内在生命力”,这种生命力是一种积极的、活动的、发展着的存在,它具有无穷无尽的力量。教育的任务就是激发和促进儿童“内在潜力”的发挥,使其按自身规律获得自然的和自由的发展。她主张,不应该把儿童作为一种物体来对待,而应作为人来对待。儿童不是成人和教师进行灌注的容器;不是可以任意塑造的蜡或泥;不是可以任意刻划的木块;也不是父母和教师培植的花木或饲养的动物,而是一个具有生命力的、能动的、发展着的活生生的人。教育家、教师和父母应该仔细观察和研究儿童,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发现“童年的秘密”;热爱儿童,尊重儿童的个性,促进儿童的智力、精神、身体与个性自然发展。她还利用第一手观察资料和“儿童之家”的实验,提出了一系列有关儿童发展的规律。

关于发现孩子读书笔记最新版(篇10)

作为一名医生,我深知科学育儿的重要性,所以孩子刚出生,我翻阅了相关幼儿教育的著作,几经筛选,决定买了一套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经典,其中包括《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蒙台梭利儿童教育手册》、《童年的秘密》、《有吸收力的心灵》、《发现孩子》。这几本书里,蒙台梭利博士阐述了她所进行的教育创新背后的理论原则,向父母、教师和教育管理者介绍了蒙台梭利方法的指导原则,传授了如何“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自由地学习”,通过儿童之家里所介绍的方法,孩子能培养自己的秩序意识和逻辑思维能力。

《发现孩子》是我在这套书里看的第一本书,所以对书中提到的蒙台梭利的那些革命性的儿童教育理论格外深刻。书中描述了孩子的各种特性,以及如何更充分的唤起孩子学习热情的方法。她主张,不应该把儿童作为一种物体来对待,而应作为人来对待。儿童不是成人和教师进行灌注的容器;不是可以任意塑造的蜡或泥;不是可以任意刻划的木块;也不是父母和教师培植的花木或饲养的动物,而是一个具有生命力的、能动的、发展着的活生生的人。教育家、教师和父母应该仔细观察和研究儿童,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发现“童年的秘密”;热爱儿童,尊重儿童的个性,促进儿童的智力、精神、身体与个性自然发展。她还利用第一手观察资料和“儿童之家”的实验,提出了一系列有关儿童发展的规律。

再想想我们所身处的教育制度与家庭教育环境,我们并没有提高一个好的环境来“激发和促进儿童内在潜力的发挥,使其按自身规律获得自然的自由的发展”。我们并没有根据儿童发展的规律去制定相关的教育理论与方法,而是根据大人的意愿,用自以为是的方法来解释孩子的行为,用自认为正确的方式来对待孩子。有些家长抱着不要输在起跑线的观点,从小就开始为孩子制定一个所谓培养成材的计划,他们想方设法安排孩子参加各种早教班或者各种兴趣学习班,提早给孩子进行语言、数学或其他能力的培训,而未考虑过他们的孩子在身体及心理上是否足够成熟去进入早教班,从未考虑过他们的孩子是否愿意或者有潜力参加那些兴趣学习班。相反,这些行为更多的是出于他们的一厢情愿,或者是对他们未实现的理想寄托在他们的孩子身上,而从未考虑到孩子的发展需要。而在这样违反孩子身心发展需要的情况下,家长的这种行为甚至影响孩子日后智能和道德精神发展。

我们的孩子总是被力量比他强大的多的大人压制着,不能依照自己的意愿行事。一些所谓的教育活动,都不约而同的采取了命令的形式,甚至可以说暴力式的方法,以此来强迫孩子来适应大人的生活世界。看了《发现孩子》让我明白,这种方式等于否定孩子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存在,这对于孩子来说是绝对不公平的,甚至是对孩子人格的一种毁灭。我们似乎很少想过孩子实际上是一个有别于大人的独立个体。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性情,也很少去思考他们所应具有的特别需要。孩子其实总是期待有人能够听听他们的意见,但他们弱小的心灵却总是碰壁,受伤。久而久之,孩子变得顺从,而有时是另外一个极端——叛逆。而这些,我们大人总是归错于孩子,从不检讨自己的行为。曾经有个外国教授在中国的高校演讲,当演讲结束后,外国教授的一番话很是发人深省,他说:“我觉得很困惑,为什么没有学生对我的观点提出质疑,为什么当我提问时没有人回答,为什么我演讲结束后问大家有什么问题时大家都鸦雀无声。”也许是我们的教育已经把孩子的个性都磨灭掉了,他们已经习惯于成为服从的群体,因为大人们很少顾及他们的意见,甚至认为对他们的质疑是挑战他们的权威。

所以,不当的教育行为会使我们成为孩子人格形成过程中,最可能危害孩子人格发展的人,因为,我们是最接近孩子的人,我们既是母亲又是老师。因此教育问题的根本解决,第一步决不是针对儿童,而应针对我们自己。老师不应再集威严权利于一身,应转而以谦和的态度来帮助孩子。假如大人做得不够,孩子可能就不能顺利地发展,但如果大人做得太多,可能就阻碍了孩子的发展,使孩子的创造力无法发挥。还是引用蒙台梭利的话,我们教育的任务是,创造合适的环境来激发和促进儿童内在潜力的发挥,使其按自身规律获得自然的自由的发展”。

关于发现孩子读书笔记最新版(篇11)

《发现孩子》这本书介绍了蒙台梭利教育理念,让我知道了更多了解孩子、爱孩子的新观念和方法。在蒙台梭利的观念里,每个孩子都有去观察、对外界做反应、去学习、去集中注意力,甚至让自己独处的需要。这本书让我了解更多的儿童特性,懂得怎样更好的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对学习充满热情,积极努力地去学习,下面摘录一些让我受益的观念。

“即便是对那些非常幼小孩子的教育,我们的目的不应是为他们上学做准备,而是为了他们的生活”,任何教育的前提都是保证孩子的安全,建立一个保护孩子的环境很重要。有时候我们会把孩子随心所欲的特性误认为是任性的表现,但事实并不是这样,有些时候孩子并不是任性,只是因为我们对孩子的了解还不够罢了。大人的行为极有可能给孩子带来负面的影响,孩子的模仿力很强,父母的言行举止都被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蒙台梭利主张“大人绝不应把孩子塑造成小大人”,成人在指导孩子时,总会把自己的方式用在孩子身上,这是不对的。对孩子的行为活动、举止,成人都不应过多去干预,应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问题,尊重孩子的想法。如因为孩子不听指挥、吵闹而训斥孩子,不让孩子和我们在一起时,这就是对孩子的不尊重。在成人的世界中,让大人觉得欢心舒适的事对孩子也照着做准不会错,这样想往往忽略了孩子的感受。

我们必须尽可能的把一切留给自然,让孩子自己选择,才能为孩子设计出一套科学的、有利于他们身心成长的方案。唯有自由才能引导孩子的性格、智力与情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我们应该以一种宁静的心态去关注孩子,发现孩子成长中出现的所有奇迹,尽量放开手让孩子自由探索。

作为教师应该尊重孩子的自由并对孩子有信心,孩子越专心越能控制自己,教师需要的是引领开发孩子的精神力量,而不是一味地把知识灌输给孩子。真正理解教学的道理比强制孩子学习更有效,更能引导孩子全面发展,以上是我的收获,感谢大家的阅读。

《教师要永远对孩子有新的发现》读书笔记


当自己看到《教师要永远对孩子有新的发现》这篇文章时,是被文章的一段文字所吸引的。里面沈老师有这样的一段文字每每在大班的毕业典礼上,当孩子们离开我的那一刻,我最想对他们说的是:谢谢你们给予我的一切!正因为有了你们,老师才会一点一点的进步一点点地认识教育,感悟教育。是你们的快乐与真挚、问题与好奇、成长与进步,让我感受到职业的魅力,享受到了工作地快乐!想想自己现在班里的孩子也即将要毕业,也许有很多感触会是相同,也有些是自己没有碰到过的。抱着这种心态我继续的看着下文。

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沈老师讲述着她和孩子们的故事中的一位小朋友的故事,里面有几则小故事,而从这位小朋友的身上我仿佛看到了我班里的孩子的缩影,他是那样的活跃,那样的招人注意。沈老师先是去主动地了解孩子的情况,从孩子的家庭,从孩子的生活环境去了解,分析孩子会产生这些想象的原因。知道孩子是由于父母的工作繁忙,孩子感觉到被疏远,不受到关注。照成了孩子养成了我行我素的行为。

沈老师开始关注孩子的兴趣,让孩子去主动地接纳老师。从孩子的兴趣入手,孩子与老师有了情感上的交流,从时间和次数上开始慢慢增加,慢慢让孩子学会主动地开始交流。慢慢的从被动变为主动,从被排斥到收到同伴的接纳,孩子的个性也开始慢慢的转变了,从一个爱惹事的孩子,到一个遵守常规的孩子。孩子的一点一滴的变化,都是让老师欣喜的。

沈老师在文章的结尾处提到发现时教育的开始。发现让我了解了晨晨的兴趣爱好,使我和晨晨之间有了独有的话题和共同关注的事情,并使他能在自己的兴趣点上感受与人交流的快乐。发现让我找到了教育的时机和切入点。这里提醒着我们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要及时的发现。

做个有心人,视乎还是不够的,幼儿由于年龄的特点和性格上的差异,需要我们有目的的主动发现,发现他们的需要和进步,发现他们行为背后的原因。新的发现会使我们对孩子有新的感受和新的认识,也会使孩子获得新的发展机会。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我们应该永远有新的发现。

更多教师读书笔记: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

大班教师读书笔记

语文教师读书笔记

《怎样做一名好的幼儿教师》读书笔记

《教育魅力青年教师成长钥匙》读书笔记

关于《教师要永远对孩子有新的发现》读书笔记


当自己看到《教师要永远对孩子有新的发现》这篇文章时,是被文章的一段文字所吸引的。里面沈老师有这样的一段文字“每每在大班的毕业典礼上,当孩子们离开我的那一刻,我最想对他们说的是:谢谢你们给予我的一切!正因为有了你们,老师才会一点一点的进步一点点地认识教育,感悟教育。是你们的快乐与真挚、问题与好奇、成长与进步,让我感受到职业的魅力,享受到了工作地快乐!”想想自己现在班里的孩子也即将要毕业,也许有很多感触会是相同,也有些是自己没有碰到过的。抱着这种心态我继续的看着下文。

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沈老师讲述着她和孩子们的故事中的一位小朋友的故事,里面有几则小故事,而从这位小朋友的身上我仿佛看到了我班里的孩子的缩影,他是那样的“活跃”,那样的招人“注意”。沈老师先是去主动地了解孩子的情况,从孩子的家庭,从孩子的生活环境去了解,分析孩子会产生这些想象的原因。知道孩子是由于父母的工作繁忙,孩子感觉到被疏远,不受到关注。照成了孩子养成了我行我素的行为。

沈老师开始关注孩子的兴趣,让孩子去主动地接纳老师。从孩子的兴趣入手,孩子与老师有了情感上的交流,从时间和次数上开始慢慢增加,慢慢让孩子学会主动地开始交流。慢慢的从被动变为主动,从被排斥到收到同伴的接纳,孩子的个性也开始慢慢的转变了,从一个爱“惹事”的孩子,到一个遵守常规的孩子。孩子的一点一滴的变化,都是让老师欣喜的。

沈老师在文章的结尾处提到“发现时教育的开始。发现让我了解了晨晨的兴趣爱好,使我和晨晨之间有了独有的话题和共同关注的事情,并使他能在自己的兴趣点上感受与人交流的快乐。发现让我找到了教育的时机和切入点。”这里提醒着我们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要及时的发现。

做个有心人,视乎还是不够的,幼儿由于年龄的特点和性格上的差异,需要我们有目的的主动发现,发现他们的需要和进步,发现他们行为背后的原因。新的发现会使我们对孩子有新的感受和新的认识,也会使孩子获得新的发展机会。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我们应该永远有新的发现。”

相信《《发现孩子》读书笔记》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读后感大全网”是您了解读书笔记,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孩子读书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