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读挪威的森林有感1000字 > 地图 > 读挪威的森林有感1000字

读挪威的森林有感1000字

发布时间:2019-10-29 来源:互联网

读《安康往事——挪威人镜头下的民国安康》有感。

在阅读时我们能够全身心的进入书中的那个世界,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人的成长离开不开书籍营养的滋养,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在阅读一篇书籍后都会独属自己的感悟,读了作品以后,光有零星的思索还不够,这时需要认真地写一篇读后感。我们如何去领会作品的内函呢?相信你应该喜欢小编整理的读《安康往事——挪威人镜头下的民国安康》有感,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寻找回来的风景

——读《安康往事——挪威人镜头下的民国安康》有感

细 溪

往事悠悠。远逝已去的家乡那些古朴沧桑的倩影终于在《安康往事》中再次清晰明了地呈现在了我们的眼前。这是一部以文叙事,以图言史的好书。一幅幅已被岁月烟尘熏黄的珍贵老照片,再现了民国时期安康民众的生活场景,较为全面地介绍了二十世纪上半叶安康的风貌。这也是一部凝结着中挪人民友谊的鸿篇巨制,是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真实写照和历史见证。

穿梭在这些林林总总的老照片间,那一条条青石板铺成的小路,一间间青砖灰瓦砌成的老屋历历再现,既陌生又熟悉,即酸楚又亲切,仿佛记忆的闸门訇然洞开,激动、惊叹、震撼……语言似乎成了多余,让思绪一头陷入那一幅幅传神精彩的老照片里无法自拔!

这就是柳庆康老师所著的由陕西旅游出版社出版的《安康往事》带给我们老安康的历史文化盛宴的震撼。随着他的文字对390幅弥足珍贵的安康老照片的详尽解读,我们又做了一次梦回民国的远游和穿越。徜徉在这古老独特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民俗民风中,浓浓乡愁、悠悠往事,瞬时在心头油然而生。

《安康往事》是一部诠释中挪人民友谊的珍贵文史。详尽老照片的解读,是心灵的碰撞,是真情的流泻。柳庆康老师倾注5年的心血完成这部巨著,过程的艰辛可想而知,遇到的困难不言而喻。近百年的安康,历经了兵燹、洪水等天灾人祸,其信息的还原历史、去伪存真是一项浩瀚漫长而艰苦的工作,没有锲而不舍的意志和坚韧不拔的毅力,没有一颗热爱安康的赤子之心,没有渊博的文学功底和高深的文化素养是无法完成的。《安康往事》始终用一根情线为我们清清晰晰呈现出挪威人对安康的深情厚谊。挪威人用朴实的爱、真诚的情,把青春和生命投入到了虔诚的传教中。他们是既一批思想的布道者,也是精神的殉道者,历经坎坷,矢志不移,这种大爱可歌可泣,令人动容。尤其要感谢尤约翰,少年时期的安康既是他魂牵梦萦的圣地,又是铭刻在他心灵深处难以割舍的第二故乡。由于承载着父母几代人的情感,才有了他永远的安康情结。将挪威的住宅注册为"安康",远渡重洋将《古金州八景全图》和老照片送回安康,是何等的情意,不由让人心生感佩。是柳老师用自己的真诚、善意、热情和才学赢得了尤约翰的信任和尊敬,是他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持身坦荡赢得了挪威人的友谊,更是他身体力行,儒释风范成为中国"爱的使者",是顾家大院举办的"挪威人在安康老照片展"震撼了前来"寻根"的挪威人,使中挪人民的友谊之花长开不衰。柳老师的《安康往事》将挪威人的直爽、博爱、高尚展露无遗,将他们与安康人民结下的永久情谊抒写得温婉动人,这也正是《安康往事》最可贵的地方。将安康老照片的历史与现实连接起来,将尤约翰回安康寻找童年伙伴的场面写得真切动情,强烈地震撼着我们的心灵。诚如柳老师后记所言:"挪威人奉献的史料填补了安康的一段空白历史,而这批老照片地域之集中,题材之广泛,时间之悠长,风俗之系统,在全国是独此仅有,具有很大的存史研究价值。"是他们的大义之举,无私奉献,才演绎了一曲大爱无疆的动人华章,为安康人民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安康往事》中大量的反映汉水流域民生百态的照片,对研究汉水文化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历史的风烟早已散去,尘封的往事悄然启开,让我们在《安康往事》中那一张张欲说无言的老照片中,在一个个宛若鲜活音符的中国汉字中,静心地去阅览浮于江汉水面的民国时期的安康。汉调二黄的旋韵,秦楚遗风的古朴,柔情汉江的吟唱,纤夫号子的凄伤,浣衣棒槌的抒情。城堤外的十里河街,独木舟上的鱼鹰,七里沟的渡船,码头、村落、栈道,无不诉说着安康昨日的繁华与苍凉。

那蒙眼的老牛在磨面,赶着羊群笑容可掬的农民,背柴的樵夫,劳作后的就餐,丰收的喜悦,一路向我们缓缓诉说着老安康的民生百态。那一幅幅依稀记忆中的画面:拉大锯,推碾子,磨豆腐,手摇风车,从文字的墨香里走来。石磨、染坊、土墙、草屋、棺木、长烟袋,还有牛蹄岭下的土葬,加工茶叶的村妇,心宽体胖的小脚老太太,纺线线的纺车,仿佛从久远的诗经里,从厚重的历史里,向我们款款走来。这一幅幅民风浓烈、民俗质纯的长廊画卷,展示了昔日安康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独特的传统文化和生活习俗,翔实的资料对汉水文化的研究有着弥足珍贵的史料价值。

《安康往事》还原历史,将安康五里铺军用机场这个中国抗战期间航空的最前哨阵地,战略地位极其重要的鲜为人知的历史,向世人揭秘。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重温和铭记这段历史,挖掘和保留这段历史,并将之公布于世,让外界再一次用全新的眼光审视安康,意义非同寻常。看那足有一人之高,重量有八吨左右的大型石碾子碾压跑道的照片,让人心灵震撼,也彰显了安康人民的坚韧和伟大。如今大型石碾子像一座石雕一样仍静卧在五里铺机场,见证着那段峥嵘岁月。那停机坪上威武雄壮的中国空军战机、美国飞行员在安康……这一幅幅照片无不在向人们昭示一个民族不畏强敌、誓死抗争、争取民族独立解放的决心;这一幅幅照片让我们不由的联想到一群来自异国他乡的优秀战士,为了正义事业和人类的自由,和中国人民并肩作战死而无憾的动人场景。让从这一幅幅老照片中,我们惊叹知道了地处陕南秦巴山区腹地的安康,竟是抗战时的堡垒和前哨!抗战时期陕西共有6个军用机场,安康机场是规模最大的军用机场。许多二战时期赫赫有名的人物,如美国"飞虎队"队长陈纳德将军等,都曾在安康军用机场留下过足迹。安康人民,同样也在这场史无前例的战争中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安康人民是伟大的人民,安康无愧为一座用血与火铸就的英雄之城。让我们永远铭记这段历史,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这些老照片和文字对中国近代史,尤其是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安康往事》最大的价值和特色在于将珍贵的老照片与史实有机结合,不仅还原了一段真实的安康历史,而且还将历史延续,抒写了一部现代挪威人远渡重洋安康寻根问亲的奇缘。纵观柳老师的《安康往事》一书,其语言平实质朴,情感真挚热烈,文风笃实,通畅自然,其整篇文字的叙述与老照片相得益彰。特别是每幅照片下简约的文字图注,主题鲜明,言简意丰,充分显示了他不凡的文字功底。

柳庆康老师在人民银行工作,他曾是我上级行的科级领导,作为他的同行,我为柳老师所著《安康往事》一书作为"2014年度陕西省委宣传部重点文艺创作资助项目"出版发行感到由衷的高兴。作为安康人,他肩负历史重责,呕心沥血,亲力亲为,勤于掇拾,抢救和保护了一批濒临灭绝的老安康优秀地方传统文化,让优秀的历史文化能够传承下去,实属为安康人民做了一件好事、实事、善事、大事,必将被安康人民及子孙后代传颂。柳老师为人热情大方,真诚善良,他对工作兢兢业业,对生活充满激情,对自己喜欢的文学锲而不舍。他的人生经历很丰富,下过乡,插过队,历经坎坷;他多才多艺,能歌善舞,是中国曲艺家协会陕西分会的会员。他爱好文学并为之孜孜以求,写过小说、散文、曲艺、报告文学等。他是一个意志坚定,真干实干的人,为写《安康往事》,他一头扎进安康老照片里,呕心沥血,披阅史志,查找资料,实地考察,走访求证,反复参详,去伪存真,耗时5年,书稿终得完成。他是个有情有义,敢为人先的人,安康人民永远不会忘记1983年7月31日,一场特大洪灾使安康瞬间成为大海中的孤岛,一片汪洋、满目疮痍的安康如同梦魇般让人黯然伤神。柳老师当时义无反顾冲进洪水中,奋不顾身地营救多人,被安康地委、行署授予"抗洪救灾英雄"称号。柳老师就是这样一个先人后己,勇于担当的人。《安康往事》的出版,无不凝结着他的心血和汗水,道义和才智,无不反映了他锲而不舍、知难而进的奋斗精神,无不体现出他对安康这片故土的眷恋和对人民的热爱。《安康往事》出版的意义和影响是巨大的,它是研究安康历史的突破口,对未来发现并挖掘更多的安康史事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相信,《安康往事》的出版只是起点,随着岁月的积淀,以柳老师的悟性和文字功力,我们期待他的文学创作的新突破,因为一个怀揣梦想的人,将永远走在追梦的路上!

【作者简介】作者细溪,陕西汉阴人,出版过多部著作,系省作者协会会员。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延伸阅读

《拥抱文明,安康生长》读后感500字


这是一本很好的书,告诉了我们青少年学生应加强自身素养和意志品质。

《把失败当成暂时的考验》中,有一个小故事:一只蝴蝶在蛹里挣扎着想要出来,天真的孩子看到蝴蝶痛苦挣扎的样子十分不忍。这个孩子用剪刀把蛹壳剪开了。谁知这种蝴蝶由于没有经过破蛹前必须经过的痛苦挣扎,出壳后根本飞不起来,不久就死了。

在人生的路上,无论我们走得多么顺利,但只要遇上一些不顺的事,就会习惯性地埋怨老天亏待我们,进而祈求老天赐给我们更多的力量,帮助我们渡过难关。但实际上,老天是最公平的,每个困境都有其存在的正面价值,就像拿破仑希尔所说:“每种逆境都含有等量利益的种子。”

一个障碍,就是一个新的已知条件;一次失败,就是一次不可多得的锻炼;只要你愿意,任何一个障碍和失败,都会成为一个超越自我的契机。

《为什么不要与人攀比》中,有很多例子都说明,盲目攀比只会让自己从此背上沉重的负担。人有七情六欲,偶尔眼红是正常的。但若总是这样,久而久之,很容易走进误区。这时,就会像戴了有色眼镜一样,总是对身边的人和事选择性地记忆和评判。最后变得爱攀比,喜欢较劲,凡事爱往坏处想;对身边人的优点视而不见,对生活中的收获熟视无睹。事实上,这种比较是没有意义的。首先,别人不见得比你好。心理学家发现,大多数人都容易看不到别人的“不好”,因此,总觉得自己活得没别人好。其次,“面对阳光,你就把影子留在了身后;背对阳光,你永远沉默在阴影之中。”因此,多想想优点,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事情就会朝着你期望的方向发展。如果总是拿自己的弱势和别人的长处比,只能让自己越发丧失信心。

这是一本值得一看的好书,希望你也能去看看。

窗边的小豆豆——安康树皮_2600字


小豆豆把挂在脖子上的月票让自由冈车站检票口的叔叔看过以后才走出车站,她和这位叔叔已经完全熟悉了。

可是,车站外面今天却出现了一件非常有趣的事。那就是一位年轻的大哥哥在地上铺了一张凉席,正盘着腿坐在上面,在他面前象小山似的放着一堆类似树皮的东西。周围站了五六个看热闹的人,正在观看那位大哥哥的表演。小豆豆也动了心,想加入那几位参观者的行列中去。什么原因呢?原来那位大哥哥口里在喊:

“来呀!快来看吧!快来看!”

看到小豆豆站到了跟前,大哥哥就开口了:

“来呀!人是健康第一!早晨起来要想知道自己健康还是得了病,用这块树皮就能试出来!早晨把这块树皮咬一下,如果觉得苦,……那就说明您得了病;如果咬一下不觉得苦,您就尽管放心,没有病!只花两角钱,用这块树皮就能知道您是否健康!啊,那位老爷,请您试试,咬一口吧!”

一位略显瘦小的男人提心吊胆地在递过来的树皮上用门牙咬了一下。等过了一会儿,他才说:

“好象,稍微……觉得有点苦……”

大哥哥一听,不禁跳起身来大声说道:

“老爷,您得病了!可得注意呀!不过,并不那么严重,因为您只是‘觉得有点苦’。好,那位太太,请您也同样把这块树皮咬一下,看看苦不苦!”

那位提着买东西篮子的阿姨“咔哧”一声,用劲在一个比较宽的地方咬了一口,然后很高兴地说:

“啊!一点都不苦。”

这就对了!太太,您很健康呀!”

接下来,那位大哥哥又用更大的嗓门喊了起来:

“两角钱一块!两角钱!每天早晨用它就能知道您是否有病。便宜啦!快买吧!”

小豆豆很想试一试,希望能让自己咬一下那灰色的树皮。可是却没有勇气开口说“我也想咬一下“。于是小豆豆便改变了主意,向大哥哥问道:

“放学以前,你一直在这儿吗?”

大哥哥朝小豆豆瞥了一眼,说:

“啊,在,在!”

于是小豆豆哗啦哗啦地晃了晃背上的书包,便朝学校跑去。小豆豆之所以要跑,一是因为眼看就要迟到了,二是因为还有一件要紧的事要办。所谓要紧的事,就是小豆豆一进教室就向大家问的这句话:

“谁有钱,借给我两角行吗?”

然而谁也没有两角钱。当时买一大盒奶油糖只用一角钱就够了,所以尽管两角钱并不算多,却没有一个人带在身上。

这时美代开口了:

“我去替你向爸爸妈妈问一下,好吗?”

美代同学是校长的女儿,在这种时候就显出她的方便之处了。她家和学校礼堂紧挨着,她母亲好象也经常在家。

到了午休的时候,美代一看到小豆豆就说:

“爸爸说可以借钱给你,但他问你做什么用?”

小豆豆到校长室去了。校长看见小豆豆来了,便摘下眼镜问道:

“怎么啦?听说你需要两角钱?做什么用啊?”

小豆豆赶紧说:

“我想买一块树皮,咬一下就能

知道人是否健康。”

“噢?哪里有卖的呀?”校长十分感兴趣地问道。

“在车站前面!”小豆豆还是那么焦急地答道。

“是吗?既然你想要,那就去买吧!可得让老师也咬一口哟!”

校长说着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了钱包,把两角钱放到小豆豆的掌心上。

“啊!太好啦!谢谢您。我朝妈妈要来钱就还给您。要是买书,妈妈马上就答应;可要买别的东西时,非得问过以后才给买。不过,这块健康树皮大家都需要,我想妈妈肯定会让我买的。”

于是,刚一放学,小豆豆就紧紧握着那两角钱急急忙忙地朝电车站跑去。大哥哥还象早晨一样地大声吆喝着,当小豆豆把攥在手里的两角钱递给他看时,他脸上立即绽出了笑容,口里说:

“真是好孩子呀!爸爸妈妈一定会高兴的。”

“还有洛基!”小豆豆立刻补充了一句。

“什么?洛基?”

大哥哥一边给小豆豆挑选树皮一边问道:

“我家的狗,是条牧羊犬!”

大哥哥停下挑选树皮的手,稍微思考了一会儿,说:

“原来是狗呀!狗也会灵验的。如果苦的话,狗就会露出讨厌的样子,这么一来,就证明它也有病了……”

大哥哥把一块宽三公分、长十五公分左右的树皮拿在手里,又对小豆豆说道:

“记住了吗?早晨咬一下,如果觉得苦,就是得病啦!要是什么味也没有,那就说明身体很健康!”

大哥哥把树皮用报纸包好递给小豆豆,小

豆豆小心翼翼地拿在手里朝家走去。

回到家,小豆豆自己先咬了一口,树皮在嘴里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根本就没有什么苦味。

“啊!太好啦!我很健康!”

妈妈笑着说:

“是啊,小豆豆本来就很健康嘛!可是,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呀?”

小豆豆向妈妈做了说明。妈妈也照着小豆豆的样子,把树皮咬了一口,并且说道:

“不苦呀!”

“耶!妈妈很健康!”

然后小豆豆又来到洛基跟前,把那块树皮伸到洛基的嘴边。洛基首先用鼻子闻了闻,接着又用舌头舔了舔。小豆豆冲洛基说:

“要用嘴咬,咬呀!一咬就知道你有没有病啦!”

但洛基却根本没有咬的意思,只是抬起爪子搔了搔耳朵根。小豆豆把树皮又往洛基嘴边凑了凑,说:

“来,咬一下吧?若是得了病可就麻烦了!”

洛基仿佛无可奈何的样子,在树皮的边边上咬了一下,然后又用鼻子嗅了嗅气味,也没有显出什么讨厌的神态,只是张开大嘴打了个哈欠。

“啊——!洛基也很健康!”

第二天早晨,妈妈把两角零用钱给了小豆豆。小豆豆直接来到校长室,并首先把树皮递了上去。

校长看到这块树皮时先是一楞,那神态仿佛在问:“这是什么呀?”接下来又看到了小豆豆的第二个动作,只见她格外小心地把手掌伸开,正要把掌上的两角钱递过来。这时校长才想起来了:

“要咬一下,对吧?如果苦,就是不健康!”

于是校长就咬了一口,然后把那块树皮翻过来掉过去地仔细研究了一遍。

“苦吗?”

小豆豆担心地打量着校长的表情问道。

“不,什么味也没有嘛!”

当校长把树皮还给小豆豆时,又对她说:

“老师很健康呀!谢谢!”

“啊!太好了!校长先生也很健康,太好啦!”

在这一天里,小豆豆让全校同学沿着树皮的四周每人都咬了一口,没有一个人说苦,大家都很健康。巴学园的学生个个都很健康,小豆豆高兴极了。

大家都跑到校长那里你一言我一语地报告说:

“我没病!”

每个学生报告完,校长都要说一声:

“是吗?太好了!”

其实,校长这时肯定已经认出这种树皮来了,因为他出生在群马县大自然的怀抱里,是在一条看得见榛名山的河边长大的,校长知道:

“这种树皮不论谁咬,都决不会觉得苦的。”

不过,小豆豆正为验证大家都很健康而感到高兴,校长对此是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倘若有哪个孩子说了声“苦”,不知小豆豆会怎样为他担心呢!因此,校长又为能培养出这样心灵美好的孩子而感到庆幸。

没过几天,碰巧一条无家可归的狗从学校附近路过,小豆豆便把那块树皮硬往狗嘴里塞,而那条狗却咬住不肯放了。但小豆豆并不灰心,仍一个劲地叫着:

“本来马上就能知道你是否健康的,怎么咬住不松口了?只要稍微咬一下就成,懂吗?知道你身体

健康就行拉!”

最后小豆豆终于成功了。她围着那条狗又蹦又跳,口里嚷着:

“太好了!你的身体也毫无问题!”

那条狗垂着头,样子象感恩不尽似的,转眼间跑没影了。

果然不出校长所料,那位卖树皮的大哥哥后来再也没在自由冈一带露过面。

然而,尽管那块树皮好象被海狸狠命咬过似的,已经破烂不堪了,小豆豆却仍然坚持每天早晨上学之前把它从桌子的抽屉里很珍贵地取出来咬上一口,再说上一声:

“我很健康!”然后才去上学。

不过,小豆豆确实很健康。

《良好习气缔造安康人格》读后感800字


今天,我读了著名教育专家孙云晓先生的一篇文章《良好习惯缔造健康人格》,这也是张老师特别推荐给我读的一篇文章,虽然有些地方我还不能看懂,但是已经让我深受启发了。

在这篇文章里,作者给我们讲述了培养好习惯的重要性:好习惯终生受益,好习惯让一个人收获好性格,好人生。书里面还讲了许多培养好习惯的方法,对照自己想一想,让我觉得好惭愧,我有不少坏习惯,也从来没有想过认认真真地培养一些好习惯。

文章里举了一个妈妈帮助孩子克服坏习惯的例子:一个小男孩写作业总是坐不住,他妈妈就很苦恼,于是就去找心理医生帮助。心理医生给她出了个点子:当孩子写作业时,在旁边观察他,看他一小时内会站起来几次。妈妈就很认真地观察,发现这孩子一会儿站起来看风景,一会儿到出走,一会儿喝水上厕所,一个小时内共站起来七次。妈妈对他说:“你一小时起来了七次,会不会多了点,如果你能做到一个小时只起来3次,晚上6点钟的动画片随便你看。”小男孩当然非常高兴,连续几天都坚持一个小时只起来三次,然后妈妈又鼓励他一小时之内只起来一次,他也做到了。最后直到他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写作业的时候再也不随便站起来了。

想想看其实我很多地方跟这个小男孩是一样的,生活上、学习上都随意性太大。喜欢吃的就吃得不放手,不喜欢吃的动也不动;我喜欢的作业我就去做,不喜欢的功课就懒得去花时间。我也想养成好习惯,可是很多事情往往想一想很简单,真正做起来可不是那么回事。今天我能坚持,明天后天我就会忘得一干二净。为这没少挨批评,忘了写作业,忘了带学习用具,答应老师的事情没完成……

我觉得张老师其实就和文章里的这个妈妈一样,在想办法帮我培养好习惯。我的缺点太多,经常挨科任老师的批评,张老师就专门用一个本子记录我的言行。他说:“你不好的表现,我从反面开始记,好的表现我从前面开始记,一个星期下来,如果坏的表现比好的表现多,那我就要严厉批评你,如果好的表现比不好的表现多,那我就要好好的表扬你!”刚开始的时候,老师每天都会记我不好的表现,因为我根本没有好的表现。后来我也着急了,这样下去怎么得了,还不被人看扁了?所以慢慢地我也开始有了好的表现,同时不好的记载越来越少了。坚持了一段时间以后,老师就经常记我好的表现了。再后来,犯错误就真的很少了。看了这篇文章后,我突然明白张老师也是在想办法激励我,让我发现自己的优点,克服自己的缺点。孙云晓老师说: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真正的控制是自我控制。我一定会努力,不让别人一天到晚提醒、监督我,而是自己主动约束自己,教育自己。

孙云晓老师还说:习惯培养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加减法,两句话是它的秘诀,第一句话是培养好习惯用加法,改掉坏习惯用减法。什么意思呢?就是你想让你的孩子养成什么好的习惯,只要适合他,让他认识到这个习惯的重要,引导和激励孩子的好行为出现的次数越多,好习惯形成的越牢。美国教育家说的很形象,培养好习惯就像是缠缆绳,只要每天缠上一道,用不了多久好习惯就变得牢不可破。

爸爸、妈妈有时候为了我伤透了脑筋,我在同学中间也缺乏自信。我想还是因为我身上坏毛病太多,别人不能发自内心喜欢我,和我交朋友。如果我能够真正地严格要求自己,日复一日的告诉自己要进步,要努力,并且不断抛弃那些不好的习惯,用不了多久,我就会超越自我,重塑自我了。

感谢爸爸妈妈,我不懂事让你们操心了;感谢老师,一直不断包容、激励我;感谢这篇文章,让我懂得了很多!

窗边的小豆豆——安康树皮_2600字2024


小豆豆把挂在脖子上的月票让自由冈车站检票口的叔叔看过以后才走出车站,她和这位叔叔已经完全熟悉了。

可是,车站外面今天却出现了一件非常有趣的事。那就是一位年轻的大哥哥在地上铺了一张凉席,正盘着腿坐在上面,在他面前象小山似的放着一堆类似树皮的东西。周围站了五六个看热闹的人,正在观看那位大哥哥的表演。小豆豆也动了心,想加入那几位参观者的行列中去。什么原因呢?原来那位大哥哥口里在喊:

“来呀!快来看吧!快来看!”

看到小豆豆站到了跟前,大哥哥就开口了:

“来呀!人是健康第一!早晨起来要想知道自己健康还是得了病,用这块树皮就能试出来!早晨把这块树皮咬一下,如果觉得苦,……那就说明您得了病;如果咬一下不觉得苦,您就尽管放心,没有病!只花两角钱,用这块树皮就能知道您是否健康!啊,那位老爷,请您试试,咬一口吧!”

一位略显瘦小的男人提心吊胆地在递过来的树皮上用门牙咬了一下。等过了一会儿,他才说:

“好象,稍微……觉得有点苦……”

大哥哥一听,不禁跳起身来大声说道:

“老爷,您得病了!可得注意呀!不过,并不那么严重,因为您只是‘觉得有点苦’。好,那位太太,请您也同样把这块树皮咬一下,看看苦不苦!”

那位提着买东西篮子的阿姨“咔哧”一声,用劲在一个比较宽的地方咬了一口,然后很高兴地说:

“啊!一点都不苦。”

这就对了!太太,您很健康呀!”

接下来,那位大哥哥又用更大的嗓门喊了起来:

“两角钱一块!两角钱!每天早晨用它就能知道您是否有病。便宜啦!快买吧!”

小豆豆很想试一试,希望能让自己咬一下那灰色的树皮。可是却没有勇气开口说“我也想咬一下“。于是小豆豆便改变了主意,向大哥哥问道:

“放学以前,你一直在这儿吗?”

大哥哥朝小豆豆瞥了一眼,说:

“啊,在,在!”

于是小豆豆哗啦哗啦地晃了晃背上的书包,便朝学校跑去。小豆豆之所以要跑,一是因为眼看就要迟到了,二是因为还有一件要紧的事要办。所谓要紧的事,就是小豆豆一进教室就向大家问的这句话:

“谁有钱,借给我两角行吗?”

然而谁也没有两角钱。当时买一大盒奶油糖只用一角钱就够了,所以尽管两角钱并不算多,却没有一个人带在身上。

这时美代开口了:

“我去替你向爸爸妈妈问一下,好吗?”

美代同学是校长的女儿,在这种时候就显出她的方便之处了。她家和学校礼堂紧挨着,她母亲好象也经常在家。

到了午休的时候,美代一看到小豆豆就说:

“爸爸说可以借钱给你,但他问你做什么用?”

小豆豆到校长室去了。校长看见小豆豆来了,便摘下眼镜问道:

“怎么啦?听说你需要两角钱?做什么用啊?”

小豆豆赶紧说:

“我想买一块树皮,咬一下就能

知道人是否健康。”

“噢?哪里有卖的呀?”校长十分感兴趣地问道。

“在车站前面!”小豆豆还是那么焦急地答道。

“是吗?既然你想要,那就去买吧!可得让老师也咬一口哟!”

校长说着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了钱包,把两角钱放到小豆豆的掌心上。

“啊!太好啦!谢谢您。我朝妈妈要来钱就还给您。要是买书,妈妈马上就答应;可要买别的东西时,非得问过以后才给买。不过,这块健康树皮大家都需要,我想妈妈肯定会让我买的。”

于是,刚一放学,小豆豆就紧紧握着那两角钱急急忙忙地朝电车站跑去。大哥哥还象早晨一样地大声吆喝着,当小豆豆把攥在手里的两角钱递给他看时,他脸上立即绽出了笑容,口里说:

“真是好孩子呀!爸爸妈妈一定会高兴的。”

“还有洛基!”小豆豆立刻补充了一句。

“什么?洛基?”

大哥哥一边给小豆豆挑选树皮一边问道:

“我家的狗,是条牧羊犬!”

大哥哥停下挑选树皮的手,稍微思考了一会儿,说:

“原来是狗呀!狗也会灵验的。如果苦的话,狗就会露出讨厌的样子,这么一来,就证明它也有病了……”

大哥哥把一块宽三公分、长十五公分左右的树皮拿在手里,又对小豆豆说道:

“记住了吗?早晨咬一下,如果觉得苦,就是得病啦!要是什么味也没有,那就说明身体很健康!”

大哥哥把树皮用报纸包好递给小豆豆,小

豆豆小心翼翼地拿在手里朝家走去。

回到家,小豆豆自己先咬了一口,树皮在嘴里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根本就没有什么苦味。

“啊!太好啦!我很健康!”

妈妈笑着说:

“是啊,小豆豆本来就很健康嘛!可是,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呀?”

小豆豆向妈妈做了说明。妈妈也照着小豆豆的样子,把树皮咬了一口,并且说道:

“不苦呀!”

“耶!妈妈很健康!”

然后小豆豆又来到洛基跟前,把那块树皮伸到洛基的嘴边。洛基首先用鼻子闻了闻,接着又用舌头舔了舔。小豆豆冲洛基说:

“要用嘴咬,咬呀!一咬就知道你有没有病啦!”

但洛基却根本没有咬的意思,只是抬起爪子搔了搔耳朵根。小豆豆把树皮又往洛基嘴边凑了凑,说:

“来,咬一下吧?若是得了病可就麻烦了!”

洛基仿佛无可奈何的样子,在树皮的边边上咬了一下,然后又用鼻子嗅了嗅气味,也没有显出什么讨厌的神态,只是张开大嘴打了个哈欠。

“啊——!洛基也很健康!”

第二天早晨,妈妈把两角零用钱给了小豆豆。小豆豆直接来到校长室,并首先把树皮递了上去。

校长看到这块树皮时先是一楞,那神态仿佛在问:“这是什么呀?”接下来又看到了小豆豆的第二个动作,只见她格外小心地把手掌伸开,正要把掌上的两角钱递过来。这时校长才想起来了:

“要咬一下,对吧?如果苦,就是不健康!”

于是校长就咬了一口,然后把那块树皮翻过来掉过去地仔细研究了一遍。

“苦吗?”

小豆豆担心地打量着校长的表情问道。

“不,什么味也没有嘛!”

当校长把树皮还给小豆豆时,又对她说:

“老师很健康呀!谢谢!”

“啊!太好了!校长先生也很健康,太好啦!”

在这一天里,小豆豆让全校同学沿着树皮的四周每人都咬了一口,没有一个人说苦,大家都很健康。巴学园的学生个个都很健康,小豆豆高兴极了。

大家都跑到校长那里你一言我一语地报告说:

“我没病!”

每个学生报告完,校长都要说一声:

“是吗?太好了!”

其实,校长这时肯定已经认出这种树皮来了,因为他出生在群马县大自然的怀抱里,是在一条看得见榛名山的河边长大的,校长知道:

“这种树皮不论谁咬,都决不会觉得苦的。”

不过,小豆豆正为验证大家都很健康而感到高兴,校长对此是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倘若有哪个孩子说了声“苦”,不知小豆豆会怎样为他担心呢!因此,校长又为能培养出这样心灵美好的孩子而感到庆幸。

没过几天,碰巧一条无家可归的狗从学校附近路过,小豆豆便把那块树皮硬往狗嘴里塞,而那条狗却咬住不肯放了。但小豆豆并不灰心,仍一个劲地叫着:

“本来马上就能知道你是否健康的,怎么咬住不松口了?只要稍微咬一下就成,懂吗?知道你身体

健康就行拉!”

最后小豆豆终于成功了。她围着那条狗又蹦又跳,口里嚷着:

“太好了!你的身体也毫无问题!”

那条狗垂着头,样子象感恩不尽似的,转眼间跑没影了。

果然不出校长所料,那位卖树皮的大哥哥后来再也没在自由冈一带露过面。

然而,尽管那块树皮好象被海狸狠命咬过似的,已经破烂不堪了,小豆豆却仍然坚持每天早晨上学之前把它从桌子的抽屉里很珍贵地取出来咬上一口,再说上一声:

“我很健康!”然后才去上学。

不过,小豆豆确实很健康。

读《安康优秀传统家训注释》有感作文800字_初三读后感


我从小听长辈们讲我们家的家训是耕读传家,也就是种地和读书。因为我酷爱读书、喜欢写作,便为我找到了一个幸福的钥匙,我便成了家风的受益人和传承人。

在宽大的教室里,由王老师主持,李馆长介绍了《安康优秀传统家训注释》的意义;自从我在2017年6月17日听了戴教授讲道家训在传导伦理,推动了家庭和祖国全面发展;二是要注重家训的传承和家庭的教育;所谓冶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者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意思是说:要想冶理好国家就得先管好小家,家教不可教好而能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孩子成气而才能成为有用的人才。”戴教授讲得通俗易懂,让我们对家训有一个了解。另外,王老师还让几位老师的做了分享,我最感兴趣的是邓老师和邬老师的发言,一是重视家训,二是重视家庭伦理,学会利用家规来教育孩子怎么做人?要依法冶国、依德冶国,富者勤则可以保恒广,贫者勤则可以谋衣食。意思是说:勤劳的人可以保住家产,而贫穷的人靠勤劳可以换来衣服和食物。而邬老师告诉我们要传承安康优秀家训,成为陕南的亮点。

我只有呆在家里看书,学习来打发时间。当我把写的作文发给初中的班主任吴老师,他帮我发到站上,编辑部老师给我寄来了1元3角的稿费,我非常高兴。这是我上了九年学通过写作挣到了第一桶金。她也是人生路上的一个转折点。我从小爱好文学,但是成绩不理想,而勤劳朴实的父亲坚持让我读书,不管我的成绩是倒数第一,还是倒数第三。他鼓励我多看书、多动手写,当我在站上发表了几篇作文,获得了微不足道的稿费;爸爸非常开心,并为我竖起了大拇指为我点赞!亲人们都分享我的一点小成发绩,鼓励我继续努力。

当远在安康生活爱好文字的二姑,知道后更是非常高兴,马上给我发来微信:祝贺侄女,你真棒!继续加油,第二天姑姑又发来微信说:因为你的进步和对文学的热爱,我邀请你来安康参加安康人周未读书会。告诉我读书会上有很多安康文化名大家、作家、老师,他们会对我的写作有很大的帮助。

我和姑姑喜欢文学、热爱读书的好习惯,一定要作为柴家的家风传承下去,影响和感染身边更多的亲人和朋友。

《拥抱文明,安康生长》读后感500字2024


这是一本很好的书,告诉了我们青少年学生应加强自身素养和意志品质。

《把失败当成暂时的考验》中,有一个小故事:一只蝴蝶在蛹里挣扎着想要出来,天真的孩子看到蝴蝶痛苦挣扎的样子十分不忍。这个孩子用剪刀把蛹壳剪开了。谁知这种蝴蝶由于没有经过破蛹前必须经过的痛苦挣扎,出壳后根本飞不起来,不久就死了。

在人生的路上,无论我们走得多么顺利,但只要遇上一些不顺的事,就会习惯性地埋怨老天亏待我们,进而祈求老天赐给我们更多的力量,帮助我们渡过难关。但实际上,老天是最公平的,每个困境都有其存在的正面价值,就像拿破仑希尔所说:“每种逆境都含有等量利益的种子。”

一个障碍,就是一个新的已知条件;一次失败,就是一次不可多得的锻炼;只要你愿意,任何一个障碍和失败,都会成为一个超越自我的契机。

《为什么不要与人攀比》中,有很多例子都说明,盲目攀比只会让自己从此背上沉重的负担。人有七情六欲,偶尔眼红是正常的。但若总是这样,久而久之,很容易走进误区。这时,就会像戴了有色眼镜一样,总是对身边的人和事选择性地记忆和评判。最后变得爱攀比,喜欢较劲,凡事爱往坏处想;对身边人的优点视而不见,对生活中的收获熟视无睹。事实上,这种比较是没有意义的。首先,别人不见得比你好。心理学家发现,大多数人都容易看不到别人的“不好”,因此,总觉得自己活得没别人好。其次,“面对阳光,你就把影子留在了身后;背对阳光,你永远沉默在阴影之中。”因此,多想想优点,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事情就会朝着你期望的方向发展。如果总是拿自己的弱势和别人的长处比,只能让自己越发丧失信心。

这是一本值得一看的好书,希望你也能去看看。

《良好习气缔造安康人格》读后感800字2024


今天,我读了著名教育专家孙云晓先生的一篇文章《良好习惯缔造健康人格》,这也是张老师特别推荐给我读的一篇文章,虽然有些地方我还不能看懂,但是已经让我深受启发了。

在这篇文章里,作者给我们讲述了培养好习惯的重要性:好习惯终生受益,好习惯让一个人收获好性格,好人生。书里面还讲了许多培养好习惯的方法,对照自己想一想,让我觉得好惭愧,我有不少坏习惯,也从来没有想过认认真真地培养一些好习惯。

文章里举了一个妈妈帮助孩子克服坏习惯的例子:一个小男孩写作业总是坐不住,他妈妈就很苦恼,于是就去找心理医生帮助。心理医生给她出了个点子:当孩子写作业时,在旁边观察他,看他一小时内会站起来几次。妈妈就很认真地观察,发现这孩子一会儿站起来看风景,一会儿到出走,一会儿喝水上厕所,一个小时内共站起来七次。妈妈对他说:“你一小时起来了七次,会不会多了点,如果你能做到一个小时只起来3次,晚上6点钟的动画片随便你看。”小男孩当然非常高兴,连续几天都坚持一个小时只起来三次,然后妈妈又鼓励他一小时之内只起来一次,他也做到了。最后直到他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写作业的时候再也不随便站起来了。

想想看其实我很多地方跟这个小男孩是一样的,生活上、学习上都随意性太大。喜欢吃的就吃得不放手,不喜欢吃的动也不动;我喜欢的作业我就去做,不喜欢的功课就懒得去花时间。我也想养成好习惯,可是很多事情往往想一想很简单,真正做起来可不是那么回事。今天我能坚持,明天后天我就会忘得一干二净。为这没少挨批评,忘了写作业,忘了带学习用具,答应老师的事情没完成……

我觉得张老师其实就和文章里的这个妈妈一样,在想办法帮我培养好习惯。我的缺点太多,经常挨科任老师的批评,张老师就专门用一个本子记录我的言行。他说:“你不好的表现,我从反面开始记,好的表现我从前面开始记,一个星期下来,如果坏的表现比好的表现多,那我就要严厉批评你,如果好的表现比不好的表现多,那我就要好好的表扬你!”刚开始的时候,老师每天都会记我不好的表现,因为我根本没有好的表现。后来我也着急了,这样下去怎么得了,还不被人看扁了?所以慢慢地我也开始有了好的表现,同时不好的记载越来越少了。坚持了一段时间以后,老师就经常记我好的表现了。再后来,犯错误就真的很少了。看了这篇文章后,我突然明白张老师也是在想办法激励我,让我发现自己的优点,克服自己的缺点。孙云晓老师说: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真正的控制是自我控制。我一定会努力,不让别人一天到晚提醒、监督我,而是自己主动约束自己,教育自己。

孙云晓老师还说:习惯培养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加减法,两句话是它的秘诀,第一句话是培养好习惯用加法,改掉坏习惯用减法。什么意思呢?就是你想让你的孩子养成什么好的习惯,只要适合他,让他认识到这个习惯的重要,引导和激励孩子的好行为出现的次数越多,好习惯形成的越牢。美国教育家说的很形象,培养好习惯就像是缠缆绳,只要每天缠上一道,用不了多久好习惯就变得牢不可破。

爸爸、妈妈有时候为了我伤透了脑筋,我在同学中间也缺乏自信。我想还是因为我身上坏毛病太多,别人不能发自内心喜欢我,和我交朋友。如果我能够真正地严格要求自己,日复一日的告诉自己要进步,要努力,并且不断抛弃那些不好的习惯,用不了多久,我就会超越自我,重塑自我了。

感谢爸爸妈妈,我不懂事让你们操心了;感谢老师,一直不断包容、激励我;感谢这篇文章,让我懂得了很多!

读《生活中的小镜头》有感


读《生活中的小镜头》有感

读《生活中的小镜头》有感一

奋斗小学 六五班 张倩

在生活中,有许许多多受过挫折。然而只要重新站起来,就是好样的。

读完这篇《 生活中的小镜头》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本文主要讲了作者在学习中体育没能达到标准,所以没能选上为“三好生”。

作者十分沮丧。然后作者又去街上了,作者和失魂落魄的人没社么两样。做到大街上的作者突然看到一个小女孩的腿骨折了,但是那位小女孩及时站不起来了,也要坚持站起来的精神打动了沮丧着的作者一下子乐观了许多。最后,那位小女孩也站起来了。

读了这篇文章,我还有许许多多的感受要谈。我觉得小女孩每次遇到困难,都勇敢地其面对。而相对着的作者,是一个遇到困难就不敢去面对的人。在这篇文章中,作者遇到困难和挫折就先放弃了。我还想对文中的小女孩说:“你是好样的,不是遇到困难就退缩,而是正直的去面对。”我想对本文的作者说:“你是受到打击就有点儿沮丧,但是你得到启示,又高兴了。

而我却不同,我遇到困难和挫折就是只有最后才能解决。

在一次考数学卷子的时候。第二天发下卷子之后,我只考了79分,‘真可惜,只差一分就上了80分。’我的心里,这句话反复想着,而我却生气的责备自己。这不,我是经过五六天才恢复正常的。

这就是我的感想!

读《生活中的小镜头》有感二

奋斗小学 六五班 何 升

今天,我读了《生活中的小镜头》这篇文章。我在多读了几遍后颇有感触,被文中小女孩的坚强和乐观精神深深地震撼了。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作者因为评不上三好学生而正在烦恼。这时,他遇到了一位残疾的小姑娘摔了一跤,却又坚强地站了起来,并且还乐观地笑了笑。正是这一举动,让作者有了新的自信心面对困难。

现实生活中,又有几个人能乐观地面对自身的残疾呢?又有多少虚荣心极强的人没评上“三好” 而自暴自弃,而短文中的小姑娘却十分坚强地站了起来,并且露出了乐观的笑容。

记得有一次期中考试,英语我考了64分,十分难过,对英语没了自信心,便自暴自弃,不好好学习英语。后来是爸爸帮助我写单词、背课文,期末才考了98分。现在想起来,真是太不应该了。

我们做人一定要坚强、乐观,风雨过后总是彩虹,一次失败不代表你一辈子失败。

读《生活中的小镜头》有感三

奋小 六(5)班 何瑞雪

生活就像一部电视剧,每时每刻都有一个小镜头,他可能播放的是开心的,悲伤的,也可以是烦恼的,但是这小镜头却在自己的脑海中挥之不去,今天,我分享了一位小作者的小镜头,主要内容是:

“我因为某种原因没有评上‘三好学生’心情很挫落,忽然,我看见一个残疾小女孩摔到了,我准备帮助她,但小女孩却坚强地站了起来,我从小女孩身上学会了乐观,便打起精神向前走去。”

是啊,多么乐观的小女孩呀!虽然她失去了一条腿,但却能勇于面对,坚强地站了起来,而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几个人能做到呢?

记得有一次,老师评比‘三好学生’我因为分数没有达到标准,“落榜了”我也和作者一样,非常失落,看了这位残疾小女孩的表现后。我终于知道:“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站起来,这才是成功。”

我还从第四段中感受到小女孩非常坚强,他失去了一条腿,却忍着痛站起来了,但我们稍微有些受伤的地方便哇哇大哭呢?

这些小镜头装点着我们的生活,我们也要去看懂它,学会它其中的人生道理。并且要学会坚强,乐观,像小女孩那样勇于面对困难。

读《民国大学》有感


怀念民国教育

——读《民国大学》有感

曾秀琴

民国,是一段不长的历史,却对现代中国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从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到一九四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短短的三十八年时间,史称"民国".

这是中华民族苦难深重的历史岁月。军阀混乱、日军侵略、国共战争,战争的阴云一直笼罩着神州大地,人民生灵涂炭,国家四分五裂,经济一蹶不振。就是在这么悲凉的环境中,民国培养了无数的大师,为新中国贡献了一大批经天纬地的栋梁之材。

近段时间在读《民国大学》一书,书中的文章都是民国的教育大家、文学大家、经略大家、各行业的翘楚写的,可以说是原汁原味的民国风味。这些大师们讲述的都是亲身经历,他们有的以校长身份写办学思想、写学术自由、教授治校;有的以教师身份写校长办学、教师治学、学生追求学问;有的以学生身份回忆当年校长、教授风范,回忆校园生活,还原民国开放、自由、勇于追求真理和学术自由的大学风气。用书中的观点概括,即,"校长是可以作主的","教授是可以治校的","学生是可以不听话的";校长像校长——有自主办学权,有思想,有公心","老师像老师——有学术自由、治学自由,有本领,有骨气";"学生像学生——以追求学问为天职";"学校像学校——鼓励师生学术自由,勇于追求真理,也欢迎旁听生来听课学习,真正是没有围墙的开放的大学","图书馆像图书馆——藏书全体开放,欢迎所有人都来读书".

这样的民国教育之风范,才是教育应该追寻的前途。

我们今天的校长,也应该像蔡元培一样,用智慧、用公心、用思想、用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去办学,敢于"举贤不避亲,举贤亦不避仇",只要你有真本事,只要你能真正做个好老师,就敢聘用你。

我们今天的老师,也应该像李大钊一样,用骨气、用良知、用人格、用本领去治学,去教学,追求学术自由,并且教会学生勇于追求真理。

我们今天的学生,也应该像当年北大学子一样,以追求学问为天职,并敢于承担社会责任,继承"五四运动"之爱国精神。

我们今天的学校,也应该像民国的北大一样,打开门办学,只要你想听课,都无任欢迎你进入课堂听讲;不管你是北大的"正取生"还是"偷听生",只要你肯交作业,教授一定会认真批改并辅导。

……

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曾经深深地刺痛了中国教育工作者的良心,也刺痛了社会发展的敏感神经。

是啊,我们今天的教育,国家已经投入了够多的钱,设施设备现代化了,崭新的教学大楼也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拔地而起,教授老师们的学历也一年比一年高,义务教育早已实现了免费,再加上整个国家是国泰民安,经济腾飞,这么好的环境,为什么教育质量竟然还比不上战火纷飞的民国,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吗?

难道仅仅是教育的责任?

社会有没有责任?

家长有没有责任?

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有没有责任?

教育是个系统的专业工程,同时亦是关系到国家前途命运和千家万户幸福的大事,教育出了问题,不仅教育自己要反思,全社会都应该反思。我们每个人为教育的健康发展到底做了哪些有益的事情?或者是做了哪些损害的事情?比如说,社会是否真正做到了尊师重教?教育的价值是否真正被体现?

我想,关于教育,想说的话还有很多。

但我今天,只想遥想民国当年,怀念民国教育;也好好想想,今后,我们应该怎么做老师、做家长、做公民。

读《剑桥民国史》有感


读《剑桥民国史》有感

对于中国的近现代史,我的了解其实不算详细。除了中学阶段能熟背"三民主义"、西安事变、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之外,对于这一段血雨腥风、民族求存的浩荡历史,我总觉得了解得不够深入。其实一国之国民如果不对本国之历史有过深刻的认识和反思,我想,是不足以称得上一国之国民的。所以,借此机会,能对中华民国(1912-1949)有一次具体的了解,也是必要且有益的。当然,我也想结合大规模开放在线课堂平台edX中的一门哈佛《中国》公开课的学习经历简略讲讲那段中华民族屈辱与抗争的历史。

首先,为了真实地理解中国近代,我们应该理清楚关于20世纪初的中国究竟处在怎样的现实之中。从政治上看,"中国"作为一个国家的称呼始于20世纪。虽然我们的文明历史有"上下五千年"之久,但是古时的历朝历代均没有一个统一的"国家"观念,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朝代"和皇帝的年号。今天是"明"的天下,明天可能就改朝换代,成了"清"的子民。同时,新上任的皇帝会牢记上一个朝代最后一任是如何昏庸无能,丢掉了整个天下和自己的命。因此,新的朝代总会实施休养生息、减赋轻徭之政策,直到将来的某一人皇帝再次受到骄奢淫逸的召唤,历史不断地重演。君王在变,年号在变,可是有什么维系着所有天下人的不变的政治信仰和意识吗?这个问题很难讲清,毕竟过去我们的身份认同不是"国家",而是类似"龙的传人"这种基于遥远历史的观念。

19世纪,欧洲民族国家形成了,英法百年战争强化了民族国家的意识,而由于地理和文化的差异,我们很少受到大规模的侵略和压迫,于是这种意识并不强烈,直至1840年。随着英军的到来,不仅轰开了"大清国"的国门,也让人们渐渐意识到自己的"国家"会被拖入半殖民半封建的深渊。于是,许多有识之士诸如戊戌六君子、孙中山之先辈想尽种种办法求存。进入中国的不仅仅有科技和先进武器装备,也引进了许多新思想和不同的政治体制供当时的人们参考。到了1912年,"中国"才真正出现在世界上,成为第一个共和政体的国家。

当然,这个"中国"的独特之处还在于它用到了一个新的、不同于封建的政治制度——共和制。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是"共和"?

共和(republic),其拉丁文为res publica,牛津字典的解释是"非君主制的政治制度均为共和制".事实上,中华民国尝试了一系列的共和制度。列举如下:

1912年至1915年:共和立宪制

1915年至1916年:君主立宪制

1916年至1924年:议会共和制

……

造成如此多种制度不断更替的原因有如下。第一,国家领导人的个人因素,基于不同历史条件所做出的不同选择。通常,引入这些制度的人也有他们的见解,许多专家的意见也不统一,所以应用在中国的情况也各有差异。第二,一些外国的专家顾问也有自己的利益驱使,有意造成对中国政体的影响。第三,鉴于中西方之间巨大的不同因素,相同的制度在两处可能造成截然不同的结果。

接下来,我想谈谈在阅读中的几点看法。作为上海人,我很关心民国时期上海的公共租界和法租界的情况。在我的感觉中,租界首先公共设施非常先进,能用到自来火、自来水等等。毕竟有许多外国人在此地居住,并且由外国人负责管理,许多城市建设的先进经验和技术都用于此。还记得外白渡桥的事情。

在2007年年底,上海市政工程管理局收到了一封寄自英国一家设计公司的来信,信中说,外白渡桥的"桥梁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现在已到期,请对该桥注意维修",并"建议检修水下的木桩基础混凝土桥台和混凝土空心薄板桥墩".可见,一个管理严格的组织不仅对在自己管辖职责内的事务负责,而且对只要是自己曾监管过的事务,一并要负责到底。我想这不单单是组织的责任意识,也是现代公司的法规理念深入人心的表现。这件事对于我们当下的各项管理都有重要的启示。

除了鲁迅先生的作品《且介亭杂文》名字取"租界"两字各一半为名的轶事之外,在民国年代的租界里,有项严重损害中国主权的规定,即"治外法权"."原告为中国人(不论是个人或是中国政府的部门)和被告为条约港口的外国国民的一切争端,都由有关国家根据该国的法律判决。"这样的条款无疑蔑视中国的法治权和司法权,更是让外国人可以肆无忌惮地逃离中国的法律约束。"外国罪犯在领事法庭上所受的待遇,不像在他国内所受的那样严厉,这无疑伤害了中国的民族主义感情。但是,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来说,更严重地损害中国主权并具有深远意义的行为是,中国当局不能直接对条约港口的外国个人或商号进行限制、管制。"除了对外国人个人行为无法约束,就连组织或公司,中国政府也无权监督。"在治外法权的掩护下,武断的外国新闻界常常毫无限制地对中国和中国人进行吹毛求疵和不怀好意的批评。"

从一正一反两方面,不难看出租界不仅仅是地理概念,更是揭示当时中国与外国势力利益冲突的前线。对于这样一段历史,我们如今应当辩证地看待,为的是以史为鉴,珍惜现在国家有尊严地发展、人民有尊严地生活,牢记使命、不忘先辈。

其实作为一个中国人,忘记我们的历史是绝不应该的。历史是我们的根,历史造就了今天的我们,历史深刻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和国家的命运。一个不了解本国历史的人会缺失生命中最重要的价值体系和观念,而这一点在今天尤为重要。我想,这学期能有机会重新回顾这段道不尽的历史,并不会随着学期的结束而终结。恰恰相反,我对于我们始源的探究和理解才刚刚开始。拥有大量网络资源的我们更应该利用好这些前所未有的机遇,了解过去、审视过去,才能反思当下,继往开来。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独树一帜的灿烂文化,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理政经验,其中既包括升平之世社会发展进步的成功经验,也有衰乱之世社会动荡的深刻教训。"

"不知来,视诸往。"面对历史,我们该虚心求教的还有很多。

读《民国秘史》有感 (500字)


民间是一个风范十足的年代,文人与太师挥动衣袖带不走那满目的狷介与风流。民国是一个动乱迷失的年代,当国武夫的野心萌动,说不尽乱世小民的痛苦与哀愁。

惊涛拍岸,乱世出枭雄。北大教师中的授课声业已远去志摩的诗,玲玉的戏,良友画册上的柔美的面容渐已模糊。武昌城头的隆隆炮声,护国军中的猎猎战旗,五四青年的声声呐喊,证明了这是民主主义的世纪。这边征尘不断,那边军阀混乱,凋零了国家的元气,涂炭了大好山河,那处的十里洋场灯红酒绿商女的欢歌盖不住黎明的嗟叹!这些情景都出自于《民国秘史》这本书。

无论怎样推敲,造成民国那种局面的主要原因都归于一个词:政府腐败。

如果清政府不腐败,岂会签订一条条上栓辱国的条约?外国列强也不会将黄金白银成火车的拉走。如果清政府不腐败,各大小军阀岂会连年混战,勾心斗角,争夺地盘?这些都是清政府腐败无能的有力证据,确实值得我们思考。

费正清说过:最伟大的民族不是自傲,而是善于反省。

国家富强了,生活水平提高了,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因为祖国的明天是靠我们这辈人来建设的,我们是未来的主人,未来的建设者,为了祖国明天的宏伟蓝图,为了不被别国欺负,奋发学习吧!

六年级:jy666888

《中原大地奋进曲》读后感:为国家富强人民安康而团结奋进


李长春同志《中原大地奋进曲20世纪90年代振兴河南的探索与实践》一书出版了。书中收录了李长春同志从1990年到1998年近八年时间里200多篇重要文稿和百余幅工作照片,记述了李长春同志20世纪90年代在河南任省长、省委书记期间的所思、所想、所干,反映了上世纪90年代河南广大干部群众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改革开放、团结奋进的绚丽华章,也真实地记录了那个时代创业奋斗的历程及其所取得的成就。这一段绚丽的华章是有特殊意义的,特殊就特殊在邓小平同志1992年发表了南方谈话,我们党召开了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华民族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伟业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河南作为一个历史最为悠久、人口最为众多的中原大省,在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大潮中起锚远航,其意义当是重大而深远的。

李长春同志是个感情十分真诚而丰富的人,对他学习过、生活过、工作过的地方和人民都怀有割舍不掉、永不忘怀的情感,不论居于何种位置,都始终存留着、保持着、坚守着共产党人对人民群众和国家民族的真情厚谊、大情大义。长春同志青年时期曾在哈尔滨工业大学读书,毕业后又留校参加农村社教工作,住在黑龙江农民家的泥草房里,同农民兄弟同吃同住同劳动,建立了十分深厚的感情。我在黑龙江担任省委书记期间,长春同志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来到黑龙江考察调研。车行齐齐哈尔明水县,长春同志提出想到他曾经工作过的团结村去看看。我当时不知道长春同志在黑龙江农村工作过,也不知道团结村在什么地方,还是按照长春同志所指引的道路往村里开去。但由于天公不作美,下了小雨,道路泥泞,车轮打滑,且已天黑,行至半路,只好返回。长春同志甚感遗憾,叮嘱我天晴后代他去村里看看,了解一下生产生活情况,向村民们问个好。后来我专程去了团结村,转达了长春同志的问候。一些老的村民,长春同志的房东,还把我引进长春同志当年住过的泥草房、现在农户堆放农具杂物的闲置屋,把长春同志曾经睡过的土炕指给我看,并向我讲述了长春同志盘腿坐在炕上同农民聊天谈心、共话桑麻的情景。我把团结村的一些情况拍成照片送给长春同志看,他张张过目,仔细认真。几十年过去了,长春同志对年轻时短暂工作过的一个村庄如此怀念,可见其对人民的深厚情感。长春同志对他所有工作过的地方都情深无限,何况他工作过近十年的河南,更是无限情深。

河南是中华民族伟大文明的最早发祥地之一,也是主要发祥地,中华文明多是从这里生成、发展、壮大起来而走向四方。这里文化厚重,成就璀璨。但由于种种原因,河南历史发展的脚步放慢了,而且曾承受了巨大的民族灾难。水旱蟥汤,各类天灾人祸是新中国成立前河南的真实写照。新中国成立后,河南发生了巨变,但由于人口多,底子薄,包袱重,加上传统文化积淀深,一些旧的思想观念也十分深厚,连河南人自己也觉得又古又土又苦,古土苦曾一度成了河南的代名词。河南,河南,何其难也,这也成了干部群众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在这样的形势下,李长春同志来到河南,他同时任省委书记的侯宗宾同志以及省委省政府领导班子一道做出了团结奋进、振兴河南的抉择,决心搭上新一班改革开放的快车,使河南在现代化建设的征程中,崛起于中原大地,再现新的辉煌。《中原大地奋进曲》所记录的,正是长春同志同河南省委省政府班子成员一道,同河南广大干部群众一道,团结奋进、振兴河南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这里虽然录的是河南事,讲的是河南话,但河南是中国基本国情和中华传统文明的缩影,河南故事的意义就更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和代表性。正如长春同志在《高举团结奋进,振兴河南的旗帜》一文中所说的:河南在我们中国国内的位置,实际上就是我们中国在世界上的一个缩影,情况非常相似。不到类似河南这样的省份工作不算了解中国的国情。正是国家情、民族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志豪情,激发出了长春同志对河南这块古老而厚重、辉煌与苦难相伴相生的热土的眷恋和对这片热土上奋斗的人民的无限深情。书中的篇篇文章、帧帧照片,都流淌着这炽热的情感。

《中原大地奋进曲》收录的200多篇文章记述了长春同志在河南主政期间,坚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破除左和右的、旧的思想干扰,狠抓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坚持抓住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主线,不失时机地深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努力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坚持以大开放来促进大开发、大发展,下决心闯出内陆经济发展的新路子;坚持扎实开展扶贫开发的富民工程,组织群众艰苦创业奔小康;坚持狠抓精神文明建设,做到两手抓两手硬,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坚持严抓党的建设,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建设,着力营造讲大局、讲团结、讲党性、讲实干的良好政治环境等思想观念和决策部署。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改革要深入,开放要扩大,经济要发展,面貌要改变,最为关键的是思想要解放,落后的、陈旧的、特别是那些左的和右的思想观念要转变。李长春同志提出的破除抽象的姓资姓社的思维定式,树立以三个有利于为衡量全部工作标准的观念;破除自然经济、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旧观念,树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观念;破除一切靠本本的旧习惯,树立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一切从实际出发,敢闯、敢试、敢于创新的新观念;破除传统封闭的内陆意识,树立扩大对外开放,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新观念;破除消极畏难、无所作为、小进即满、小富即安的小农经济思想,树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拓进取,干大事业、求大突破、上大台阶的新观念,这五破五立开启了河南广大干部群众思想解放的闸门,改革创新的主旋律从此在河南奏响。今天回过头来看这五破五立,是有坚定的理论勇气和果敢的实践胆略的。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从哪里入手,各地情况不同,都要找出一个最佳的切入点,最好的突破口。李长春同志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坚持从河南的省情出发,明确提出了全面实施强农兴工、以城带乡、全方位开放、高起点发展的战略,坚持走优势资源开发和深度加工增值的发展道路,着力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推动全省经济从高耗能低效益的粗放型生产经营向集约型高效优质型转变,从资源的低层次开发向资源的深度加工和综合利用转变,从以初级产品输出为主向高附加值产品输出为主转变,从小而全、大而全条块分割向专业化分工、社会化生产转变。思路清晰了,路子走对了,河南的经济发展也就步入了快车道,加速发展起来。

事在人为,业在人创。各级干部的思想状态、工作能力、作风品行是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不能搞好的关键。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甚至是决定性的条件。李长春同志十分重视党的建设,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的建设,在全省积极倡导廉洁奉公、一心为民的精神,自强不息、开拓创新的精神,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激发全省干部群众弘扬正气,创业奋斗;同时,又在各级领导干部中大力进行防止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形式主义,说实话、办实事、鼓实劲、求实效的三防四实教育和思想作风建设,旗帜鲜明、态度坚决地进行反腐败斗争,使河南广大干部的精神为之一振,面貌为之一新,形象为之一变。

河南是我的故乡,我在40岁时才离开。40年的光景,人生大半,血肉魂魄养成之地,情感意志扎根之处,是永远割舍不了的。我爱河南,不论走到哪里,不论身在何处,家乡之情、家乡之恋,是永存的,这就是人情和人性的表现。不爱家的人,不恋故土的人,说爱国、爱民都是不可信的。李长春同志主政河南期间,我有一段也在河南工作的经历,当时任省委政策研究室主任、后任新乡市委书记,在长春同志的领导下开展工作。我希望家乡好,发展得快一些,人民的日子过得好一些,面貌能够变化得快一些,并也为此努力过,尽了一些绵薄之力,看到《中原大地奋进曲》这部书后,就感到格外的亲切。正因为我有一种炽热的情感和强烈的愿望,所以读起长春同志这些改变河南面貌的文章,就热血奔腾,激动万分。

我看到解放思想、团结奋进、加速振兴河南步伐这个栏目下的诸篇文章,就想起李长春同志经常对我们讲的,要发展经济、改变面貌、深化改革开放,首要的是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冲破左的、右的、旧的等各种思想禁锢和体制机制束缚。长春同志多次同我们讲,不同的思想观念是有历史成因的,也是有文化背景的,同时还有岗位责任不同等等,要统一思想、齐心协力,就需要思想解放、观念更新和知识补充。这使我们这些土生土长的河南干部认识到了,由于历史的原因和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的因素,在我们过去的干部队伍中,懂行政管理的多,懂经济运营的少;懂传统经济经营和管理的多,懂对外经济贸易和开发的少;懂传统农业生产活动的多,懂现代工业经济商品经济的少。而要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领导干部的知识结构必须改变,该补的课必须要补上。新的事业的开拓创造,不解决好人的思想观念问题、知识更新问题,想办成搞好是很难的。

看到《十八罗汉闹中原意义重大》一文,使我又回想起了党的十四大闭幕后,我们乘车返郑,在行进的列车上,李长春同志找到我和省政府研究室主任,就如何贯彻落实党的十四大精神征求意见。长春同志提出,河南需要发展好县域经济,改革开放需要试点先行,应加快建设一批百亿强县,来发挥带头示范作用。我们同长春同志在车厢内掰着指头一个县一个县地算账。回郑州后召开省委全会,长春同志提出了这个思路,各市地领导同志热情高涨,纷纷要多争几个试点县。有个县委书记认为其所在的县尽管当时块头不大,但经过努力是完全可以当试点县的,并讲出了思路和规划,为此痛哭力争,态度非常坚决,令人十分感动。为一个县的发展而动情流泪,这是新时期共产党人的情怀,同时也说明这一决策影响很大,深得民心,抓住了牛鼻子,调动起了干部实心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实践证明这一决策是十分正确的,十八罗汉都很快发展起来,并影响带动了全省发展。

看到了《积极推广获嘉县双高开发经验》一文,我更是思绪万千。我在新乡工作期间,按照省委要求,在获嘉县推进吨粮千元田建设,而且要在一个县全面搞成。当时,一亩地产一吨粮,一麦一稻,或一麦一玉米,夏秋两季没有问题,但是达到一千元的收入则很难。当时的玉米、小米、水稻价格都很低,一吨粮卖不了一千元,而要达到吨粮千元,就需要拿出一部分土地来种经济作物,而减少的粮田面积就要进一步提高单产,把种经济作物的田地的吨粮也要补上去,这就有了获嘉县依靠科学技术来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和大面积塑料大棚种植蔬菜的出现。路是人走出来的,也正是在吨粮千元、双高开发的建设中,使我积累了农业生产高产高效优质的经验,以后在黑龙江工作时,我也是按照这一思路来指导农业生产的。

看到了《植树造林,美化环境》一文,使我想起了李长春同志在调研途中看到道路两旁和一些农田的林网及城镇的路林,曾对我们随行的人员说:我们一些同志致力于植树造林,但对城市绿化不怎么懂行。农田林网,成片人工林,速生丰产林,公路两旁的路林绿化带,防风固沙林等,同城市绿化是不一样的。城市绿化不是简单地种树、种草和栽花,而是要根据一个城市的地理、气候、水资源等条件,进行合理规划,乔、冠、草、花科学搭配。乔木多少?冠木多少?花草多少?种在什么地方?怎样进行绿化?都是有讲究的。讲者可能无意,但听者却很有心。也正是长春同志这不经意的随谈,促使我着实进行了一些城市绿化研究,并用于以后的实践。

看到了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栏目下的诸篇文章,特别是《弘扬红旗渠精神有重大现实意义》《让林县人民创业精神发扬光大》《弘扬焦裕禄精神》《弘扬正气振兴河南》等诸篇文章,我更是思绪万千。焦裕禄同志是优秀的县委书记,是领导干部的榜样,但在改革开放初期则很少提起。河南省委在推进大开放、大发展,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热潮中,重提焦裕禄精神、林县红旗渠精神,在全省开展了学习焦裕禄等先进人物和弘扬红旗渠精神等活动,唱响了改革开放时期的正气歌,对全国的影响是巨大的,是有划时代意义的。正是这一重大活动,推动河南兴起了实干创业的热潮,使河南的干部作风为之一变,精神为之一振。坚持默默无闻、实干创业,干一路、响一路,走一处、变一处,把丰碑写在了太行山上、人民心中的乡党委书记吴金印,就是长春同志任省委书记期间树立起来的先进典型。

看到《中原大地奋进曲》的篇篇文章,勾起我不尽思绪,有许多许多事情令人难以忘怀,在这里难以一一述说。从这些文章中,可以看到长春同志执政为民、聚力发展的赤子情怀;看到长春同志胸怀坦荡、大气豪迈的宽阔胸襟。书中附录了一些照片,这些照片生动记录了长春同志深入基层、深入农户,同农民促膝谈心、同桌就餐;蹲在地上,手捧饭碗,同农民一起把麻袋当桌子来就餐;走进灾区,走进工棚,同农民亲切交谈;为治河的民工碗里拨饭,同农民工同吃一碗饭;挖土拉车,同人民一道修渠筑路、植树造林,等等,非常鲜活、生动而感人。这些照片折射出一个真正共产党人的品德和胸襟。始终在人民之中,始终同人民一道,始终是人民的一员,这就是共产党人的本色。

对这些文章、照片,我是当作历史来读的。它记录了李长春同志对河南的情、河南的爱和在河南所付出的心血。河南的变化得益于党的领导、人民的奋斗,历届省委省政府都付出了积极的努力。我是当作教诲来读的。它包含的思想观点、理论阐述是党政干部的工作指南、从政教材和为人做事的模范。我是当作知识来读的。它蕴含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道德、社会治理等方方面面的知识容量是很大的,而且是鲜活的。书里说的是河南的话,讲的是河南的事,但其中的道理,特别是所表现出来的世界观、价值观和解决问题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所表现出来的为政者的思维能力和决断魄力,则是具有普遍的和现实的指导意义的。这部书的出版发行,定会发挥十分积极而又有影响的作用,特别对一些在地方工作的领导干部,中青年干部,在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理清思路、科学决策、组织落实等方面,都会十分有帮助,可从中汲取营养,学到本事。

读《往事如歌》有感


当我打开全国中学优秀作文选的第一页时,又一次看见了那几个熟悉的字——往事如歌。这是曾获得过“文心杯”全国中学师生作文大赛高中组一等奖的一篇文章,这又是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 那是个淡淡的季节。因为上学路上一个小小的疏忽,疾驰的车便使“我”的腿粉碎性骨折,所以休学了。在家的日子单调乏味,每天除了撕日历之外,就是对着窗前发呆。这天,当“我”打开收音机时,里面正是点歌节目。忽然有一个活泼的声音闯进耳畔:“我叫夏阳,夏天的太阳。我要把《星星点灯》这首歌送给所有正与病魔作斗争的人们。我的电话是:4832773。”听到这话后,“我”便给她打了个电话。听说她明天就来,“我”别提有多高兴了!第二天夏阳果然来了。她还为“我”制订了一份课程表,说是每天都来为“我”补课呢!就这样,“我们”成为了好朋友。不知怎么的,她总喜欢穿红色的衣服,当“我”问起来时,她也只是微微一笑。转眼一年过去了,“我”便要去城里参加考试。听校长说,“我”考上了省重点中学。当“我”想把这个喜讯告诉夏阳时,她已经在医院里了。原来,她是一个患了血癌的18岁女孩儿。现在我才知道她为什么喜欢红色,因为她是多么地热爱生命啊!“我”又唱起了那首《星星点灯》,涟涟泪水汹涌而下,“我”只是一遍又一遍地唱着,为夏阳,为自己……这篇文章追忆了一位热爱生活、珍惜生命、乐观向上的青年学生——夏阳,读后令人感动。当代学生都生活在阳光季节,“每一天的太阳里都蕴含着无限的温暖”。正当作者因骨折在家过着“单调乏味”的生活时,是夏阳闯进了他的生活。《星星点灯》里的其中一句:“……天边有颗模糊的星光,偷偷探出了头,是你的眼神依旧在远方为我等候。星星点灯,照亮我的家门,让迷失的孩子找到来时的路;星星点灯,照亮我的前程,用一点光温暖孩子的心……”这可以说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从作者碰到夏阳,到领取了录取通知后。啊!让我们望望傍晚的星星。每一颗星星上都载着虔诚的希望;每一天的太阳里都蕴含着无限的温暖;就如每一首歌中都珍藏着一件悠悠的往事!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读《安康往事——挪威人镜头下的民国安康》有感》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书的读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读挪威的森林有感10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