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读康熙皇帝有感 > 地图 > 读康熙皇帝有感,2024读康熙皇帝有感
读康熙皇帝有感相关栏目
读康熙皇帝有感热门栏目
读康熙皇帝有感推荐
读康熙皇帝有感

(共 9498 篇)

  • 1、 读《傻瓜皇帝一箩筐》有感(精选优质读后感)

    《傻瓜皇帝一箩筐》讲述了十五个王国之君令人哭笑不得的傻事。其中让我铭记在心的是高纬的故事。他十分贪玩,还将陪他玩耍的鸡、狗、牛封为大官。当将士们在前线浴血奋战时,他却和冯淑妃在郊外休闲自在地打猎。还有一次,他带领北齐军队攻打北州的平阳城,就在胜利在望之际,高纬却下了命令:谁都不准动。这是为什么呢?原来高纬想到冯淑妃喜欢看热闹,于是派人去请她。可等那冯淑妃慢吞吞地化完妆过来时,战况已发生了大逆转,北平城又多了许多北周援兵,再想攻城那就是天方夜谭了。

    有这么一个傻瓜皇帝,北齐怎么会不灭亡呢?

    统治者的无能,视百姓于不顾,视战争为儿戏,这样的一个朝代必将走向灭亡。这使我想到了圆明园。圆明园被称为“万园之园”,这么一座瑰宝殿堂竟被英法侵略者毁掉!这时我不禁再次叩问:在英法侵略者侵略圆明园时,清政府在哪里?他们面对侵略者的来袭做了什么?他们只会割地赔款以求苟且?他们以为这样做能满足侵略者的大胃口吗?错了,他们彻底错了!这样只能助长侵略者的欲望。试想一下,如果当时清政府面对外侵不委屈求全;如果清政府能够顽强抵抗;如果清政府能够为百姓着想,为国家着想,那么侵略者也不会这样肆无忌惮,那么圆明园也不会成为灰烬!只可惜历史没有如果,圆明园更没有如果。统治者的腐败、懦弱是旧中国致命的缺点。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各个时期都会有那么一批人,他们带领人们团结起来共同抵御外侵,推翻了一个个腐败的王朝。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推翻了压在人们身上的三座大山,翻身做主了,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了。

    如今沉睡的雄狮早已觉醒,中国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走在世界的前列!

    我庆幸自己生长在21世纪的新中国,在这个继往开来的世纪里,我们的祖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一次次神舟火箭成功升天,一个个宇航员踏上太空之旅,一面面五星红旗冉冉上升,一枚枚奖牌刷新了奥运榜单。看着,听着,感受着祖国的伟绩,我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我庆幸自己生长在祖国这个辉煌的时代,现在的和平安定来之不易,我们珍惜当下幸福生活时,更应该为祖国的明天创造辉煌。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让我们为祖国更富强更辉煌的明天而拼搏吧!

  • 2、 读《雍正皇帝》有感(精选优质读后感)

    读《雍正皇帝》有感600字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的某日,一堆文人聚而论道,或叹曰,清史传奇众多,却少历史巨作,甚为可惜,席间有人拍案而起:我来写!人皆哂之。其人凌姓,生于1945年,故起名“解放”。以红学会员身份赴沪研讨,时年37岁。此后《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三大部横空出世,“二月河”之名“一不小心”就红了。接触此书时已是年末,初见便一并收入囊中,当时《乾》作只有前四部可售,余二部什么时候补齐的倒忘了。一遍读完后感觉《康》篇如演义,情节平淡,没有读第二遍的兴趣;《乾》篇细致琐碎,过犹不及,反乏味道;惟《雍》篇恰到好处,为君为政为民为生意味深长,可为历史可为小说可为处世哲学,可作人生教科书,不忍释卷,这一阅有十数年。当然也有不足处,比如与历史细节的不合,文本中前后有不连贯甚而相悖处。小处随意,无妨大局,不必计较,更不必去研究作者的历史观、价值观的取向了,书卷文章娱我心胸,不做学问。又有电视连续剧。人大多喜陈道明的康熙,我独钟《雍》剧中焦晃的康熙,或雷霆斥太子,或温情对弘历,举手投足间尽显帝王之气,又不落不食人间烟火的俗,实实到位,真真经典。一查方知,焦老爷子乃早年间的“莎剧王子”,难怪根底这么深厚。雍正的扮演者是唐国强,冷面刻薄、喜怒不定又坚刚不可夺志一意刷新政治的形象表现得入木三分,以至于多年后看《建国大业》时总觉得这个伟人怎么演得那么阴郁啊。

  • 3、 读《雍正皇帝》有感(优质读后感)

    读《雍正皇帝》有感600字

    “喜怒不定”是康熙帝对胤禛的评价:“四阿哥幼年时朕看有点喜怒不定,近十几年来读书有成,养性修德,做事稳健干练,知体循礼。可见天下事,事在人为。”

    不是为说这四字,而是感于此事。一个人幼年或者早期的不合规范处,一旦给下了评语,需要很多年的“读书有成,养性修德”,才能够改变过来。给别人一种不好的印象,需要几倍的好的表现才可以覆盖,虽说“天下事,事在人为”,但这成本偏高。

    四阿哥反应也快,奏道:“这全是父皇训诲之功!儿臣幼年确有喜怒不定之病,今已知过而改”。一是认过,强调幼年;二是托“训诲之功”,功归“上级”;三是知过“已”改,善莫大焉。同时又奏请“从起居档中撤出这一考语”,这属修改档案、撤换“底稿”的行为,代价是情愿自免“双亲王俸”,认罚不认罪,康熙允之。

    如果我们要去评价雍正帝的功过是非,不应该着眼于他的性情品格,更不应纠结于其皇位来得正与否,应该看他对人类文明和中国历史做了些什么。总体来说,这是上承熙朝威武而下启乾隆盛世的一代改革之君,包括吏制整顿、清政勤政、改土归流、摊丁入亩、废除贱籍等等。有人说“过苛”,可知熙朝末年标榜宽仁、吏治松弛、腐败已然成风,不矫枉过正必定难有作为。正所谓“不审势即宽严皆误”,严以宽济,仁以猛纠,“中庸”也,或也叫“和谐”。

    其实与其花大力气去改变已经形成的印象,不如在行为中多些严谨,按规范做事,多审视细节,看重成绩的同时多关注下过程,或许就可以形成新的习惯。至于别人终于怎么看你,于吾等俗人来说,本来就不需放在心上。

  • 4、 读康熙皇帝有感作文300字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年号康熙,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少数几个很有作为的皇帝之一,文武都很出色。从康熙到乾隆这100多年,是清朝最强盛的时期,称为康乾盛世。同汉初的文景之治唐初的贞观之治一样太平,百姓安居乐业。

    康熙皇帝八岁登基,少年时既表现出惊人的胆量和谋略。智除鳌拜足可看出康熙惊人的聪明。巩固了少年天子的地位。在期间,经常微服私访,关心民生,留下许多千古佳话,之所以这样才被康熙大帝。

    波澜壮阔的一生,创造了康熙盛世的历史伟迹。康熙自小没有得顺治帝的欢心,本来顺治帝是想立二阿哥,福全(大阿哥早亡)但经大臣和太后娘娘的反对迫不得才立玄烨的。10岁的康熙非常尊敬自己的祖母,曾不止一次地说:我从小失去父母,是祖母抚育我成人,30多年谆谆教诲,才使我有了今天!

    康熙真的是帝王中的佼佼者,人民心中的英主。

  • 5、 读《雍正皇帝》有感

    2012年初最流行什么?这还用说,肯定是宫廷剧!电视剧屏幕上可少不了四爷雍正的身影:一换台正上映《甄环传》,再一换台又到了《步步惊心》,再一换又到了《宫》四爷可真忙。出于对雍正的好奇,我找来了一本《雍正皇帝》来读。

    雍正并没有电视剧中的那么和蔼,他可以算得上是暴君,但他却不是暴君。《雍正皇帝》主要写关于雍正的平生,由康熙时的皇四子胤禛继位成为雍正皇帝的历史。很多人说雍正是篡位而当上皇帝的,他就皇帝的圣旨把十四阿哥改为了于四阿哥,但这个并没有得到证实。

    四阿哥胤禛号称铁石心肠冷面王,一心为百姓,一心为朝廷,具有良好的品德才是一个人生活的根本,同时,还应要审时度势,时常保持一颗平常心,并冷静清醒的洞察世间的一切变化,千万不能放纵自己,之所以四阿哥当上皇帝,是因为他的勤勉和公正,康熙也希望雍正能整顿局面。

    我想,这好像和电视剧里的说的不一样。雍正皇帝即位是在九王夺嫡这一深宫动乱中获得的,在康熙朝二十四位皇子中,雍正并不比他们强,只是凭借他自己的执着、正直才登上宝座。

    雍正曾说过:坐皇位如坐针毡。一点也不假,在他当皇上十三年间,他几乎没有睡好过,他耗尽心血,无一日不在关怀朝廷、关心民苦。

    历时毕竟是历史,不是几部电视剧就可以描绘出来的,历史也是严肃的。

  • 6、 读《皇帝的新装》有感

    大家应该读过一篇童话故事《皇帝的新装》,不知道你们读过之后有什么反映,反正我是觉得整个故事情节很滑稽可笑,但却又使人深思。

    可能是我年纪小,一开始读这篇故事时我觉得很奇怪,心想:这些大人们的眼睛都有问题吗?后来通过自已反复琢磨、揣测才恍然大悟,原来故事中的皇帝、大臣和百姓因为爱面子,要满足自已的虚荣心而都不敢讲真话。而故事中的骗子却好像学过心理学,很巧妙的抓住了人们的弱点,使他们的骗术能一步一步的走下去。实际上虚荣心是与生俱来的,但是孩子的心是单纯的,随着年龄的增长,虚荣心也会越来越膨胀,读了童话后,我想提醒人们:保持一颗真诚的心,不要为了虚荣而放弃这颗真诚的心。

    我觉得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像故事中的皇帝、大臣一样的人,甚至于我自已也这样,有时胆小怕丑不答问,因为怕被人笑话;有时看见别人穿了一件漂亮衣服,心里好羡慕,可当自已拥有时又觉得别人的更好,虚荣心永远满足不了。看到皇帝、大臣们滑稽可笑的结果,我想对大家和自已说:我们要爱惜自已的荣誉,但不应该有太强的虚荣心,要不然很可能就会被坏人利用而成为别人的笑柄。

    《皇帝的新装》让我明白了虚荣心是永远不可能满足的,要学会控制自已的虚荣心,亡羊补牢为时未晚,从今天起做一个知足常乐的人吧!

  • 7、 读皇帝的新装有感

    读皇帝的新装有感(一)

    当我读完这童话后,不由得又对那两个骗子的贪婪不劳而获而憎恨;对皇帝的一爱一慕虚荣愚昧以至于被骗子耍弄而叹息;对那些大臣官员及随从的随声附和缺乏自信的表现而感到遗憾不过,最使我震惊的是那些平民百姓,在游行大典上,他们为什么不说实话,他们为什么把浑身赤条条的皇帝赞美的不可言喻?

    小时侯,我听爸爸讲【皇帝的新装】这则童话后,那时最多也只有两个概念。一是皇帝好傻。二是骗子的骗术好高明。那也是由于当时我还很小,不可能、也没有能力做进一步思考。不过,今天当我再一次阅读这篇童话时,似乎有了新的领悟,真是温故而知新呀当我读完这童话后,不由得又对那两个骗子的贪婪、不劳而获而憎恨;对皇帝的一爱一慕虚荣、愚昧以至于被骗子耍弄而叹息;对那些大臣官员及随从的随声附和、缺乏自信的表现而感到遗憾。不过,最使我震惊的是那些平民百姓,在游行大典上,他们为什么不说实话,他们为什么把浑身赤条条的皇帝赞美的不可言喻?

    我认为,平民百姓之所以如此,大致上有三个原因。一是由于骗子事先声称,凡是看不见这件衣服的,都是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因为百姓们都很要面子,为了维护所谓的名誉,本能地赞美起皇帝的新装来。二是因为他们知道一旦揭开皇帝赤膊游行的事实,会给皇帝难堪的场面,得罪一国之君总归是没好处的。三是百姓们都有随大流的意识,人家说什么,我也说什么,反正到时候对了,那最好,错了大家也一起错。

    我再次朗读这则童话,从这小小的童话里,我似乎明白了许多,再一次陷入了沉思

    读皇帝的新装有感(二)

    今天,我在百无聊赖之际。我想起了老师说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所以我心里想不如看看一直没怎么看的一千零一一夜。我看了一眼目录看中了一个名字叫做【皇帝的新装】的故事。下面我来为大家分享一下我读后的感触。

    先为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故事的主要内容。一位奢侈的国王每天只顾着穿衣服,不管其他任何事,最后竟然还受骗,什么都没穿去游行!没有人去揭穿谎言,甚至还夸耀,最后一个孩子天真的一句话才结束了这场闹剧。

    从这件故事中,我们应该明白面对生活,我们需要足够的勇气,需要纯真无私的坦然,才能去伪存真,发现真理。揭露和讽刺了皇帝和大臣们的虚伪,愚蠢和自欺欺人的丑行。还告诉我们,应该保持一颗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

    以上就是我的收获,今天真是受益匪浅的一天。

    读皇帝的新装有感(三)

    这几天我读了一本书,叫做【皇帝的新

  • 8、 “康熙”观后感

    “康熙”观后感

    这个暑假我一直在看《百家讲坛》,让我影响最深刻的是康熙的那一段。

    看完后,我了解到了他在那个时代的许许多多的丰功伟绩。其中他对他的皇子,皇孙们的教育让我感到佩服。康熙让他的皇子,皇孙们二点多钟就起床,三点便开始到尚书房上课。一直到晚上七点钟放学。而且康熙还要来尚书房亲自观察。可见康熙皇帝对儿孙们的教育格外关注。

    其实,那些皇子们不用学习也照样享受荣华富贵,但是康熙却没有这样做,让他们读书。果然,他的三子成了着名的学者,四子就是精通政治的雍正皇帝,孙子是流芳百世的乾隆皇帝,这和康熙的严格教育是分不开的。更重要的是,康熙让他们3点上课7点放学,一天16小时都在学习,除了吃饭外没有休息。而我们早上8点上课,下午5点放学,中间还有午休。可以这样说,如果这些皇子生在现在还这样做的话,哪个博士后考不上啊!

    由此事可见,康熙不仅是一个世人敬佩的好皇帝,也是一个教子有方的好父亲,好爷爷。

  • 9、 读《皇帝的新装》有感500字

    今天,我读了《皇帝的新装》这个故事,作者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皇帝的新装是什么样子的呢?我带着这个疑问走进了这个故事。

    那是一个爱穿新衣服的皇帝的故事。他几乎把所有的钱都花在了衣服上。有一天,来了两个骗子,骗皇帝说,他们能织出世界上最美丽的衣服,但这件衣服愚蠢的人或是不称职的人是看不见的。皇帝相信了,大臣们也相信了,直到游行那天,当所有人都在夸皇帝的新衣服漂亮时,有一个小男孩勇敢地说出了实话:”你什么也没穿啊!”

    其实真正愚蠢的人是大臣们和老百姓,他们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都在自欺欺人,最终成了一个大笑话。其实,在我们生活当中,也有许多这样虚伪的人,他们为了融入群体,对真相视而不见。但是,我们生活中也有许多像故事中小男孩那样勇敢和诚实的人。我有一个同学,在一次课堂上,大家都发现了老师写的错别字的时候,只有她勇敢地举起了自己的手,指出了老师的书写错误。老师表扬了她的细心与勇敢,同学们也为她的行为鼓掌。

    所以,我们要学习故事中的小男孩和我同学的那种勇敢和诚实的品质,实事求是,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做一个勇敢、诚实的好学生。

  • 10、 读《皇帝的新装》有感400字

    皇帝的新装讲述了:皇帝非常喜欢新衣服,一天皇帝听说有两个裁缝手艺高超,而且,他们说自己做的衣服能看出哪些人笨或不称职的大臣,只要这些人看这件衣服都会看不见。皇帝一听,心想:如果穿上这件衣服,别人一看说,没有或者有,岂不就知道谁是笨的,谁是聪明的。想完,便让他们速速进宫给自己做衣服。皇帝不惜重金要他们做出能看出哪些人笨的衣服。过了很长时间,皇帝想:怎么衣服还没好,让人去看看吧,得让最聪明的大臣去,才能看见衣服的模样。想完,皇帝便让最聪明的大臣去看看衣服做好了没有。大臣到了看到缝纫机上什么布都没有,很生气,可他又想起这两个裁缝说:只有笨的人才看不见。他怕别人说自己笨,就不生气了,说:真好看!皇帝问你们什么时候才能把衣服做好?裁缝说:明天就可以穿出去展览了。就这样真的出去展览了,到了外面,百姓怕别人说自己笨,也都说好看。但一个小孩说了真相,其实没有穿衣服。最喜欢读《皇帝的新装》这篇文章。

    读完全文,我想起前几天的事情,我们班的许多同学都买了陀螺,我却没有。我虽然不会玩,但我也还是要玩,因为别人都有。这都是什么造成?都是虚荣心造成的。正是,因为虚荣心皇帝和大臣们才相信那两个骗子。有个小品说得好:击败你的是无鞋。正是因为这种无邪,才让皇帝和大臣们清醒过来。

    读《皇帝的新装》有感400字

    今天,我读了《皇帝的新装》,感触十分大。因为这个故事让我知道了:大臣们和百姓为了面子而欺骗国王,国王也为了面子欺骗自己,他们都被两个骗子给迷惑了。

    这个童话讲了一位皇帝十分喜欢漂亮的衣服。不久来了两个骗子,他们说能为国王做出一种神奇的衣服。皇帝十分高兴,可到后来,皇帝外出游行时,没有穿衣服,被一个小孩子给识破了。

    此时,我想起了爸爸说地一句话:做人不可以自欺欺人,凡事实事求是。自欺欺人地熟悉的字眼,不是吗?同学们考试时不是也干过这样的事吗?为了快写作业,不让老师罚留堂,同学们互相抄写,没能真正地理解老师讲得课。平时在家不好好复习,考试的时候悄悄地抄别人的,然后取得优异成绩,用来说自己成绩多么地好,暗自喜欢。其实,你在欺骗自己和他人。自己实实在在、真真正正回答出问题的答案才有意义,至少能对得起天,对得起地,对得起自己,对得起信任自己的人。

    读了这篇文章,我懂得了一个道理:做人要实实在在,诚实守信,不能自欺欺人。

    读《皇帝的新装》有感400字

    读完《皇帝的新装》这篇故事不由得对两个贪钱,贪婪不劳而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1

  • 2019-09-22

  • 2019-09-21

  • 2019-09-25

  • 2019-09-23

  • 2021-10-12

  • 2019-09-20

  • 2022-03-17

  • 2019-09-20

  • 2022-06-03

  • 2019-09-20

  • 2019-10-29

  • 2021-04-3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22-03-17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20

  • 2022-06-03

  • 2019-10-24

  • 2019-11-04

  • 2019-09-20

  • 2022-03-11

  • 2019-09-20

  • 2019-10-28

  • 2019-09-20

  • 2019-11-04

  • 2019-11-16

  • 2021-04-18

读康熙皇帝有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读康熙皇帝有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读康熙皇帝有感、2024读康熙皇帝有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