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 第56号教室读后感800字 > 地图 > 第56号教室读后感800字

第56号教室读后感800字

发布时间:2019-10-24 来源:互联网

《成功无捷径:第56号教室奇迹》读后感:打造属于自己的课程。

俗话说:“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想要在书籍中学习到新的知识,中外经典名著非常值得我们去阅读。当看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这时候,我们就需要为自己感受到的想法写一篇读后感。那么,你都看过哪些中外经典名著呢?也许以下内容“《成功无捷径:第56号教室奇迹》读后感:打造属于自己的课程”合你胃口!相信你能从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读完这本书,我印象最深的是雷夫的课程,他做了共读课程、排演莎士比亚的戏剧、到外地游历和活动、班级经济系统、班级摇滚乐队、艺术课程、棒球课程、电影课程、圣诞节去教堂帮助流浪者,而作为语文老师的角度,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课程是共读、排演莎士比亚戏剧、到外地游历和班级经济系统课程。

首先是共读课程。雷夫以自己对阅读的热爱点燃孩子的阅读兴趣,善于利用多种资源、多种策略、多种方法、多种鼓励、多种评价和多种活动,千方百计让学生从心底喜欢阅读。一路阅读一路抵达。雷夫说,阅读不是一门学科,但它是生活的纪实,是所有和世界接轨的人们乐此不疲的一项活动。要让在现今这个世界长大的孩子相信这个事实往往是极为困难的,但并非不可能。从重要性来衡量,这样的努力是值得的。要让孩子在长大后成为于总不同的人,又能考虑他人观点、心胸开阔、拥有和他人探讨伟大想法的能力,热爱阅读是一个必要的基础。因为这个课程能有效指导了孩子阅读,让孩子通过阅读感受人生,同时也通过阅读,树立了榜样,从而让孩子抵达自己,为更好地成长打基础。而排演莎士比亚的课程里面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挑战不可能!”因为演好一部戏剧需要很多知识,包括对剧本的理解,背台词,灯光设计,配乐等等,排演下来,这些知识都是活的了;对于孩子来说,有个机会让他上台去展示,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进入到与剧中人物命运相连,让孩子学会的团队合作。通过这些挑战中,孩子们懂得付出艰辛,懂得团结合作,懂得表达,追求卓越。到外地游历课程就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个课程能够开阔孩子们的眼界,增长知识;游历课程教会了学生如何自理,如何独立支配自己的金钱,在不同的场合,应该怎样有素质的表现,更重要的是,学会怎么旅游,而不是当一个邮差。班级经济系统课程。这个经济系统教会了孩子日常如何支配自己的金钱,如何购置不动产,如何投资,如何维持自己收支平衡,延迟享乐。这个课程很大程度和社会接轨,让孩子出到社会能够快速适应。且也让孩子懂得了,凡事是需要努力才可以有回报,并且要对自己负责。而在和学生共同穿越课程中,老师也在挑战自己,让专业能力得到提升,在职业中获得成就感,发现了自己的意义。

回想自己的教室,也开展过类似的课程,从2014年2月9日启航,我开始了每日一诗的晨诵课程,以二十四节气为主线,在其中穿插汪国真、海子、泰戈尔等文学巨匠的诗歌。一开始读常丽华老师做二十四节气之旅的材料,感觉很简单,可是到自己做起来才觉得很困难。一开始只是找该节气的古诗,整个星期都是这样,孩子们都很乏味。后来我加入了汪国真的励志诗和哲理诗,孩子们的热情渐渐调动起来了。后来就形成了这样的模式:读诗——理解内容——联系自己——写下感想。后来有些孩子就把这个模式概括为读别人的作品——理解别人的感情——关自己什么事——记录。一个旅程之后,我们都有深深的体会,至少懂得关注自然,关注身边的每个气候变化。二十四节气课程走完后,我们又进入每日一则新闻讨论,这个也是为了配合初三议论文学习开展的,同时也通过辩论各个时事热点来让孩子们关心我们的社会,同时思考在各种情况下如何做一个好人。后来又开展了共写课程,让孩子们记录自己的事,所以每个人有一本暮省本,同时我们班级也有一本班级记事。别小看这两个本子,暮省本是我和孩子们交流的重要场合,在这里,只要孩子敞开心灵写自己的喜怒哀乐,我都能一一回应。且孩子们也学会了尊重别人的隐私,暮省本发回去,没有人会好奇地去翻阅别人的内容。而班级日记则记录着孩子们和老师们在这个教师发生的事情,每个值日的孩子接到本子都迫不及待地翻阅以前的记录,有的还写上评论。在这两个本子上,我们清晰的记录着自己的成长足迹,也是这两本本子,让我们紧紧团结在一起,更多的交流,更多的信任。

和雷夫不同的地方是,我在开始接手班级,就开始尝试了解孩子,为达到这个目标,我设计了很多调查表,包括家长和孩子的,就是为了多了解孩子们。事实也证明这一步工作很重要,没有调查没有了解,所做的盲目性就大很多,在这个设计里面,我阅读了乐嘉的性格色彩学一系列的书本,深入分析各种性格,这已经为我和孩子的沟通打下基础。而且心理学也是我的爱,观察、推测和探究心理是我热爱的,在设计和推进课程的时候,我考虑到很多心理因素,这个为课程实施提供了保证。

总的来说,我觉得课程设计的背后需要教师深厚的学识功底专业素养才能展开,除此之外还要结合自身的特点。例如在班级积分制度我就做得很失败,但是有些老师做得很好。如果看到别人成功的课程,没有经过思考和适应,照搬在自己的教室往往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hdh765.coM更多中外名著读后感小编推荐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1500字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1500字:

在热爱文学的同时,我踏上了教育的工作岗位,无遗又和书结下了不解之缘。我阅读了许多关于教育的书籍,加强自己的教育修养的同时,也感受着教育的魅力。其中《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一书,我被深深吸引了。

初次拿到《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一书,就被深深吸引了。书中的这几行不起眼的小字就激起了我的欲望:“在咯杉矶市中心一间会漏水的小教室里,一位名叫雷夫·艾斯奎斯的小学老师用了将近四分之一世纪的时间,创造了一间充满奇迹的第56号教室,感动了整个美国。”条件这么差的环境下,这位雷夫老师居然创造了奇迹,还感动了整个美国,真是了不起啊!《达拉斯早报》这样来推荐此书:如果你能提炼雷夫·艾斯奎斯老师的精华,把它装在瓶子里卖给渴望得到优秀教师的学区,你绝对会成为百万富翁。如此肯定的语气,更是对雷夫老师的无限佩服和赞叹。于是,心间充满震撼的我不禁沉入书中的世界,多少渴望得到一丝灵感,来充实我的思想……在书中,我看到了雷夫老师认真的爱。在上化学课上,一个安静的女孩却怎么也找不到灯芯点燃酒精灯。

本来雷夫老师认为失败是学习的一部分,但善于观察的他发现了女孩眼中的泪水。雷夫老师一下子觉得自己羞愧极了。于是他努力点燃十分微小的灯芯。当他胜利地想要看到女孩的笑容时,却是她的尖叫_着火啦!立即有很多孩子过来帮助雷夫老师灭火_使劲打他的头。书中这样描述“他们终于打了自己老师的头,嘴里还说他们在试图帮助他。”呵呵,多么亲切的文字描述啊!也正如雷夫老师自己所说的:“如果我能如此投入教学,甚至连头发着火了都没有注意到,那么我前进的方向就是正确的。!”是的教学不只是简单地教和学,更加需要彼此双方的投入和付出。只有在认真努力过后,才是真正地教学。雷夫老师会在凌晨时分在床上睡不着,为一个他无力教育的孩子而感到极度痛苦。这种为孩子而认真努力的思想,这种以努力教育孩子的境界,让我佩服万分!相信这就是创造奇迹的原始力量,那就是对孩子认真的爱和无悔的付出。雷夫老师的点滴真得令人不得不感叹!究其根源:大爱无边!唯有一个“爱”字,才能解释为什么雷夫老师那么努力和成功!如果我能学到他的一点精华,虽不能成为百万富翁,但也足能够让我更上一层楼!

于是在生活中我也努力做到将爱注入生活,注入每一个学生的心间。记得我第一次任教的那个班里有一个孩子。虽然已经上五年级了,

但是实际年龄就像一年级一样,不肯吃饭,上课从来不听,下课跑得比谁都快,经常跟老师捣蛋,问一些幼稚的傻傻的问题,从来不会在学校里做作业,上课就是捣蛋。几乎每天都有情况发生。他的家长非常担心,因而我们经常通过各种方式联系。在学校,我不断地和他讲道理,不断地督促他,尽一切可能让他融入集体。回到家,也由家长不断开导和督促。终于经过一段时间,他有些好转了。是耐心、爱心、关心让我们取得了孩子异想不到的改变,渐渐地他的成绩和一些生活习惯明显好转了。生活中,关于这样的例子也非常多。

我知道了教育需要一颗真诚、热情的心。冰心先生回忆叶圣陶先生时,说他总是“谦和慈蔼,淳朴热情,一股纯正诚恳之气扑面而来”;著名作家汪曾祺之师沈从文对学生“总是用一种善意的含情的微笑”,《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一部著作。它是教育家夏丐尊流泪后翻译的。在此书序言中,他对教育那种改来改去,举棋不定的做法作出了评价。他说:“好像掘池,教育上的水是甚么?就是情,就是爱。没有了情和爱,教育就成了无水之池。”

生活中因为有了书籍,才多一份灵动与智慧;因为有了书籍,才多一份快乐和自信;因为有了书籍,才多了一份勇敢和坚强。踏进书那无声的世界,我惊喜的发现世界是那么美妙,那么神奇。我爱雏菊的清新淡雅,我爱玫瑰的芬芳扑鼻,我更爱书香的永恒素雅之气。不经意间,我恋上了一种味道,那不是冰淇淋的甜味,也不是玫瑰的芬芳,而是一种特殊的味道,那就是书味。恋上书味,一个个小小的梦想在跳跃,就像人生充满了无限活力与希望……

《第56号教室的奇迹》值得每个人一看。作者:金夏艳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书笔记1000字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书笔记1000字:

《第56号教室的奇迹》是一本平淡而又真挚的书,让从事教育的我们重拾了教育的激情,看到了教育的无限可能......

“以信任代替恐惧,要是你破坏了我对你的信任,也就应有赢回信任的机会,但这要花很长的时间。”我们平时都是强调同学之间要互相信任,协同合作等等,很少强调同学和老师之间的互相信任,好像学生信任老师是必然的,是应该的。而老师对于学生却一向不太信任。比如一个总是不爱交作业的同学,老师自然而然的就认为他没写,他说写了也认为是在说慌。之所以会这样,就是因为没有建立起有效的信任机制。老师不相信表现不好的同学说的话,同学也明白说什么都没用,所以就破罐破摔,混一天是一天。如果我们也象雷夫老师一样,在班上建立严格的一整套信任机制,让同学们都体会到说实话光荣,说慌话可耻,并且也给平时表现不够好的同学足够的机会,找到他们身上的优点,让他们透过自己的努力得到老师同学的信任。那么,他们的表现必定会慢慢有所提高。

一提到犯错,我们老师就感觉头疼,我们多么希望学生不犯错,但是,雷夫老师却说:“失败是好事,因为只有失败了,学生才会去想尽办法解决,在这个过程中,老师没有丝毫的权利干涉”。在雷夫的56号教室之外,他充分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并且把这个主动权毫不吝啬地教给学生自己,让他们自己动手去探索去实践,去经历失败。回想我们的教育,却恰恰与此相反,老师教育学生的目标就是“不要错”,学生犯错就会受到严厉的批评,在学生心中,犯错已经成为了“失败”、“恐惧”的代名词,而雷夫老师的学生却把错误当成追求知识征途的开始。从表面上看,我们的老师似乎比雷夫更关心学生,但是从学生成长的角度看,我们却是扼杀孩子探索精神的侩子手。这种“关心”,我们以后还是少一些吧!

在本书中,我看到了雷夫老师点点滴滴的有益做法,也看到了在他眼里,学生都是可爱的天使,更看清了他的一切努力都是为着让这些天使变得爱学习、会学习。雷夫老师为什么能做得这么好?从本质上来看,这是因为他有爱心,有一颗热爱儿童的心,他是真正把自己的学生放在心上。雷夫老师对孩子的爱,在书中随处可找:因为对工作的爱与专注,才会出现“头发着火了”也不自知;因为对孩子的爱,才会不自觉得要对孩子进行终身有益的教育。这让我想到我走上教育工作岗位的初衷:“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只有爱自己选择的职业,才会让自己的人生快乐而阳光,只有我们教育者充满了爱,才能“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可以说,爱是教育的根本。

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有高低,但是教师对学生的爱心不能有高低。没有爱,便没有教育。作为一名教师,要把爱洒向每个学生。我们只有心里时刻装着学生,学生心里才有你这个教师。尤其是学生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对于那些发展慢的学生,我们只有爱之切,才有可能唤起他们奋发向上的勇气、信心与激情,才能使他们奔向健康发展的人生之路。

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用心的前提是什么?无非是爱,爱这一职业,爱自己的岗位,唯有发自内心的关怀与真爱,才能创造出教育界的奇迹!作者:徐晓珂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书笔记600字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书笔记600字

给想要入门儿童教育领域的小朋友推荐书,想到了这本,顺便自己又重读了一遍,所以看得很快。

原版是2007年的老书了,当时也是火遍全球的那种,到现在已经出了四本,是个系列了。第一次看的时候我还是个学生,第一印象是,这个老师人好好啊,如果小时候有幸成为他的学生,一定能更早发现自己的兴趣,享受学习的乐趣。

这本书的副标题是,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整本书更像是一本教学手记,讲一个老师如何同孩子建立信任,如何带他们爱上阅读、爱上写作、爱上数学,如何日常中了解艺术,如何运动以及探索科学……在这里,贯穿始终的两个前提,一是爱,一是乐趣,有了这两个前提,让孩子爱上学习应该不难。

这本书的内容很简单,很多鲜活的小故事,还有很多实用的小技巧,轻松愉快地就能接收到很多关于儿童教育的知识,毕竟,这是由一个直觉很好而且有着一线经验的老师讲述的。

不过,因为是第二次重读,我也有了更多的思考,那就是教育要想有效,老师需要了解什么?按照学习理论的研究,老师需要了解孩子,了解学科知识,了解教学法,这些都需要专业的学习。

美国小学是不分科的,每个老师都会同时教很多科目,这可能会导致一个后果,那就是老师本人并不了解学科知识,而是用了许多技巧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导致基础并不牢固。而雷夫老师比较让人感动的一点,也可能是他的教学效果比较好的原因,是他真的会花很多时间去了解每一门学科知识,将知识拆解,真正考虑到学生的理解,再之后,才是想很多技巧,让练习本身又有趣又有意义,从这一点上,我对学习理论的理解倒是又深入了一点点。

《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3000字


《56号教室的奇迹》的作者雷夫.艾斯奎是一位美国的传奇教师,他在同一所学校的同一间教室,年复一年地教同一个年龄段的学生长达20多年,获得的荣誉不计其数,但他仍然坚守在他的56号教室,他对教育和学生有信徒般的坚持、父亲般的亲切,还有哲人的敏锐、专家的自信、战士的勇敢,他用他的智慧、爱心和力量,证明着一个人能够在最小的空间里创造着最大的奇迹。他用爱心的力量让56号教室变得无比开阔,变成一个任由孩子们自由舒展,健康成长的乐园。合上书本细细品味,雷夫老师的以下做法值得我借鉴和学习:

一、在课堂教学中应着力于孩子品格的培养。在近25年的教育实践中,雷夫老师深信:着力于孩子品格的培养,激发孩子自身的高要求才是成就孩子一生的根本。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而教书育人的根本落脚点是育人。我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在自己有限的数学课堂中培养孩子的品格,助力孩子的成长?值得我认真思考。或许,数学学科不及语文学科有华丽的词藻,优美的文字,朗朗上口的诗句;不及英语学科有漂亮的思维导图,动听的歌曲,有趣的游戏;但我们能够用严密的逻辑推理找到事实的真相,用认真细致的计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独创性的方法找到最优化的解决方案,更能让孩子在解决问题中收获成功的喜悦,这正是其他学科所不能企及的。拥有条理清晰地思考问题的方法,独创性的解决问题的方式,缜密推理的验算态度,不正是我们在日复一日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品格的精髓所在吗?课堂教学中着力于孩子品格的培养,这是一个慢的过程,需要凝聚所有学科教师的合力,在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日常教学中一点一滴的渗透,才能静待花开。

二、学生品格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此书中雷夫老师反复强调道德培养的六个阶段理论:我不想惹麻烦我想要奖赏我想取悦某人我要遵守规则我能体贴别人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在日常教学中,雷夫老师与铁腕管理相反,他提倡的是没有害怕的教育和彼此信任;与小红花奖励不同,他反复强调知识本身就是最好的奖品。因孩子们对雷夫老师的信任,使得雷夫老师在工作中更加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孩子们也因为有了这样富有爱心,又充满活力的老师而学会了遵守规则、为他人着想、自我计划、自我教育。而这一切的获得并非是教师最初的目标,而是教师在不断地实践反思后才渐渐明白的教育的真谛。只有回归教育的本真,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走进孩子的世界,用充满童真的眼光看世界,才能够真正找到教育孩子的方法。因为每个孩子在不同的阶段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教育没有固定的模式,没有现成的模板,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仅要充满爱的教育智慧,还要有我们还可以做得更好这样的信念支持,只有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帮助孩子不断地完善自我,实现每一阶段的目标,完成品格的塑造。

三、学生良好品格的形成离不开优秀的教师陪伴。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教师既是学生良好品格形成的引领者,又是不断完善学生品格的监督者。雷夫老师在文中和我们分享了如何培养卓越优秀的孩子的几点心得:

1. 尊重时间。让孩子体会:过去创造现在,现在塑造未来。

2. 练习专注。孩子不能专注,往往跟大人有关。

3. 避开电视。教导孩子为何电视、计算机能够夺走他的潜能,引导孩子自己做决定。

4. 做出决定。有周全的计划,才会有明智的决定。

5. 肯定自我。任何值得做的事,都尽力做好行行出状元。

6. 不要自私。教导孩子同理心,让他们了解他们并不是宇宙中心。

7. 懂得谦逊。满招损,谦受益。要真正成功谦逊是必要美德。

8. 选择学校。提醒孩子无论就读哪一所学校重点在于对自我人格的健全。

9. 坚持到底。生命不是短距离冲刺,是一场马拉松长程赛。

从雷夫老师的心得我们可以看到,一名优秀的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做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们不能拉长一节课四十分钟的教学时间,但我们可以拉长课程的维度和延展度,让四十分钟的教学深入人心,影响深远。每天一节的数学课能够给孩子带来什么?不仅仅取决于课堂的四十分钟,更取决于课堂之外的教师对学生的潜移默化。有人在评论中这样写道:一间教室能给孩子们带来什么,取决于教室桌椅之外的空白处流动着什么。相同面积的教室,有的显得很小,让人感到局促和狭隘;有的显得很大,让人觉得有无限伸展的可能。是什么东西在决定教室的尺度教师,尤其是小学教师。他的面貌,决定了教室的内容;他的气度,决定了教室的容量。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对学生品格的形成是不可估量的。因此,作为一名小学教师需要不断地修炼自身,完善自我。拥有渊博的学识,收放自如的气度,从容淡定的处事方式,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自信才是对教师职业最好的诠释,这正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同仁倾尽一生,孜孜不倦的追求。

四、学生良好品格的养成离不开教师的个人魅力。在雷夫老师的精心教育下,使得他班里一届又一届平常的学生成长为一批出色的人才,他们长大后纷纷就读于哈佛、斯坦福等顶尖大学并取得不凡成就。这与雷夫老师秉承的教育理念是分不开的。雷夫老师提出:孩子并非天生卓越,需要父母及教师不断地灌注正确的价值观。为了能够让孩子在无比强大的能量中获得启发,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走出教室外,人生都是无限宽广的学习体验!雷夫老师身体力行,他带领孩子们走出教室,走向户外去观看一场精彩的棒球比赛,并跟随着比赛的推进,他旁征博引、寓教于乐。并在教育中融入不同的元素,传递品格教育,引领孩子建立自己的特质,帮助孩子健康成长,成就精彩人生!纵观全文,我们可以看到孩子们能够成就精彩人生,与雷夫老师的个人魅力是分不开的。雷夫老师广博的学识,开阔的眼界,宽广的胸襟,充满智慧的爱心无不令孩子们深深折服。这正是一名教师的人格魅力的集中体现,正是这种人格魅力感染了一批又一批的孩子,促使他们坚定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成就了自己美好的未来。掩卷深思,既被雷夫老师的这种热爱教育的挚念所深深感染,又被他的这种无怨无悔的人格魅力所折服。同为小学教师的我又该做点什么呢?或许他的这种境界、高度是我无法企及的,但是他对教育的这种挚爱的深度和广度值得我不断学习。

读完雷夫老师的书,不禁让我思绪万千。雷夫老师25年的从教生涯,既平凡又伟大。他朴实无华的语言,对孩子无微不至的爱处处令我感动,又令我心生惭愧。回顾自己十几年的从教生涯,虽无愧于心,但与雷夫老师的境界相去甚远。好在,此时幡然醒悟还不算太晚。

余下的时光里,我将会不断地修炼自我,谨言慎行,更加用心上好每一节课,用爱心感染每一个孩子,让有限的光阴传递出无限的力量。

相信,在明天,当再一次面对渴求知识的双眼,我会更加自信笃定,从容面对,面带微笑,静待花开

陕西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梁娅

《《成功无捷径:第56号教室奇迹》读后感:打造属于自己的课程》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读后感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第56号教室读后感8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