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 读张爱玲有感 > 地图 > 读张爱玲有感

读张爱玲有感

发布时间:2019-10-24 来源:互联网

读《日月》有感。

苏轼曾说过:“好书不厌读百回,熟读课思子自知。”读书对于我们个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尤其读中外经典名著对我们思想也会有一定的影响。只要我们认真的看过一本书并投入进去,就一定会在书中感悟到不一样的人生道理。那么我们就可以将自己的感想记录下来,写一篇读后感。那么,在读中外经典名著时你体会最深的是哪一本呢?小编推荐你不妨读一下读《日月》有感,有需要的朋友就来看看吧!

暑假甚是漫长,闲来无事便只身一人去书店走走,无意间看到了安意如的《日月》这本书,日月为明,如照耀在人心中的那一盏明灯。简介说,《日月》是作者在西藏获得灵感,历时四年创作的长篇小说。这是用纯美散文式语言写成的一部告别欲望、重返净土的灵性之书,《日月》亦是一曲融宿命与情感,历史与现实于一体的人生咏叹,故事中主角恰似仓央嘉措的今世。小说中,现代都市的浮华虚荣与雪域高原的纯洁宁静形成鲜明对比。作者在展开主人公故事和命运的同时,亦将自己对西藏的感情,对藏传佛教哲理的感悟和理解贯穿其中。

于是便买下了书,开始了如饥似渴的精神的徜徉。一心向往已久想去亲临的西藏,原以为是净空的圣地,以寻求安宁祥和的心境。深读《日月》后发觉更是一本令人成长、超越、觉悟的灵性之书。那几日我浮躁不安的情绪已然被这书中的文字、意境所感染,一切烦恼与不安随之消失,仿佛置身于西藏的大草原,心境开阔。

在我的印象中,仓央嘉措是个很值得研究的人,他一生坎坷,却始终保持着本心,哪怕是成为了政治权利争夺的工具,哪怕是成为了万人敬仰的活佛,他也保有自己的个性。那么,今世的仓央嘉措,又是何种模样?

书中的主角尹长生,从小天资聪颖,非常受古修拉们的喜爱,他仁慈的师长也都极富智慧。但是随着尹莲的到来,长生的命运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他随尹莲来到了北京,在繁华的大都市中,接受着别开生面的教育,身为军人的“波拉”对他要求也十分严格。长生在一个不太喜欢的环境中成长,却又为了姑姑尹莲而隐忍努力,成了尹莲各方面的得力助手。之后的长生在商场中沉浮,体验了人性的丑恶,充满欲望的都市终于迫使他回归净土,回到自己的家乡——西藏,他在布达拉宫前虔诚叩首,转山转水,只为洗尽铅华。

尹长生是我喜欢却遥不可及的男子。他深刻,内敛,沉默寡言,纯良,自我牺牲,无私,宽阔,懂得成全和表现漠然,内心却热烈而坚定执着。他对尹莲的爱,跨越年龄差距的爱,超越身份的爱,一种遵循内心所向的爱,一份不得不隐秘深藏却又无悔承受和付出给与的情感,这种爱不是单纯的恋母情节,而是一种天性,就像我们天生喜欢大自然的美好,是一种遵从内心的本能的情感,一种纯粹男人对女人的爱,纯净洁白,热烈如火,却有淡然如水,细腻之中透出强大的力量,狂热之中散发如水温情。我若有他万分之一的勇敢与淡然,我定会一身轻盈。书名《日月》,以我之解是暗示长生是这样一个有着日之光芒万射的强大光源和月之清冷的气场特质的男子,他的情感必然也是如日月一样,散发着温暖的力量,却注定隐匿在黑暗之中。因为不得已,长生成全尹莲和谢江南的圆满,独自承受内心煎熬和孤寂,强大如长生,这样一个有着聪慧宽阔的佛心,依然无法逃脱爱情带给他的枷锁和痛苦。缺憾的存在,无损事物本身所具备的魅力和美好。自由和爱情也许真的很难并行生存。取舍变得意味深长。得失因此更加意义非凡。长生甘愿为此默默转身和隐匿。但这并非最重要的,尹莲的出现和存在其实就是一个契机,她来引领长生认识和去向他的根源和归宿所在。长生势必要经历这样的情感洗礼和生命历练,才能够意识到当初他离开寺庙时住持说的那番话:次仁;无论你走的多远,无论你将来经历什么,都不要忘了,自己是谁,不要忘了,这里是你的故乡,当你找不到方向的时候,就是你该回来的时候。但是若非尹莲将他带走,义无反顾投向未知的繁华俗世,日后的长生又怎能懂得住持的话中深意呢?所以与其说是长生成全了尹莲,不如说是尹莲唤醒了长生沉睡在心,圆了长生的梦。那么在最初时,他们的相遇也都可解了,这是必然的,他们势必要在彼此的生命中走过,相互依存,然后分离,相忘于俗世。

即使经历了那么多,长生的心依旧那样明净,回归家乡时,仅有三十几岁的他已有了七十几岁的沧桑。世事难解,一个几经商场勾心斗角的商人,竟是如此向往那片圣地,竟是如此渴望一颗圣洁的心。或许在尘世中,就应当保持着那一颗本源之心,“在人群中有独处的心,独处时有人群的爱”,这也是颇有佛学见解的台湾作家林清玄的话,就如本书中的主旨之一一般,最终的索南次仁有着索南次仁的心,有着尹长生的爱,在爱与宁静中织出了一支美好的乐曲。之前的种种爱恨情仇在乐曲中瞬间化为乌有,所有的一切被重新定义,就像重生一般,新的索南次仁在结尾中诞生。

正如安意如所说的,那些在人世间滚打摸爬的人,是否守着心中的最后一方净土、一丝光明?是否会在寂静无人处独自叹息甚至咆哮?但至始至终没有觉悟,自己所追求的到底是什么,真的是那至高无上、手握大权的统领者?但这又是与别人钩心斗角、处处提防得来的。如果可以,我愿做个清清淡淡的人,没有过多欲望,心如明镜,情如日月,胸怀坦荡,昭然若世。

细细品味,发现这是一个自我拯救自我超脱,迷失却又寻找自我的故事。它让我明白人生就是一次长途跋涉,在万千变化的风景中,我们是否能坚持自己最初的模样,我们能否找到属于自己的心灵家园。行走和前进都是为了回到最初开始的地方,行走和前进只是一个过程,一个寻找自我的艰难旅程。最难的是放下,最容易的也是放下,放下之后,只愿与你,平淡此生。

hdh765.Com更多中外名著读后感延伸阅读

-—读《匆匆》有感


———读《匆匆》有感

“流星,飞走天空,可能有一秒的疑望,然而这一瞥光明,已长久遗留在人的心怀里。”冰心老人曾经感叹过时间的飞逝,而朱自清先生不解地在叹息中,无奈地看着新来日子的影儿一闪而过。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了呢?

时光匆匆,万物都在变化,时代跟着飞逝的时光,移动了脚步;早上,太阳从东边缓缓升起,太阳它有脚啊,挪动着,旋转着。转眼间,我已从一个小孩子变成了一个少女,一切的一切仿佛就发生在昨天,可是,已过了XX年的时间。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要珍惜过去,但更要把握现在、把握未来。珍惜时光,从现在做起。回想起我的过去,那段记忆真的很是惭愧。那时我也只是个八岁的孩子,刚读一年级,通常在做作业的时候总是拿着一把尺一块橡皮,用尺将橡皮切成一条条的丝儿,整个心思都沉浸在这个简单的游戏中,真的浪费了我不少学习的时间,当我切完后,抬头看了一眼电子钟,已经19∶30分了,那时我才紧张起来,发疯似地赶起作业来……往往流失的时间总在不经意间,在人们没有意识到的时候。人们总是在漫不经心间虚掷了时光,留下许多的嗟叹,所以我想大声说:“请珍惜时间,把握现在,拥有时间的观念吧。”

“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流星飞逝后,留下了一瞥的光明,然而我们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现在是过去的继续,是未来的准备,是充实一生的奠基石。

一个又一个的日子从我们的手尖悄悄溜走,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日子走失的感觉就像被打湿的一片花草,在雾中失去了方向。但是,聪明的,请你告诉我,为什么我们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呢?

读有感作文


这个寒假我看了一本书----《快乐星球1》。下面就由我来为大家介绍这本书的大概内容吧!

丁凯乐(小名乐乐)是阳光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像大多数10岁左右的孩子一样,他的生活平静、普通而且按部就班。但是由于他的性格内向、胆小怕事,在学校他经常被班里几个调皮的同学金刚、胖哥和小九九欺负,乐乐惹不起他们,只好忍气吞声。乐乐觉得上学没意思透了,对学习也一直提不起兴趣。乐乐的妈妈和大多数家长一样,望子成龙心切,为了让乐乐长大后的生存能力强一些,她总是按照自己的愿望煞费苦心地为乐乐设计着未来,先是让乐乐学习芭蕾舞,后来又让乐乐学钢琴,郁闷的乐乐说服不了妈妈,不知道该怎么办。面对日复一日的生活,学校、家庭对于乐乐来说,只是生活的必须,“要乖、要听话、要好好学习……”每天每天,乐乐听到的都是相似的语重心长的话语。乐乐想要属于自己的空间,上网成了最好的途径。每天放学回到家,乐乐最开心的事情就是写完作业后偷偷地上网玩游戏,在网上自由的空间乐乐总是能够找到自信,自由地指挥千军万马,开心极了。一次偶然的机会,在烦躁的乐趣中,乐乐进入了“快乐星球”,在这里乐乐认识了“快乐星球”的孩子----“冰柠檬”、“莲蓉包”和“多面体”。还有“快乐星球”上的“老顽童爷爷”。从此一段奇妙的生活开始啦……乐乐慢慢懂得了快乐的真谛。

最后,我只想说一句话----“让我们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吧!”

读《米》有感


读《米》有感

文/白钰宁

在全书中,所有的人物和故事情节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唯独米依旧散发着不变的清香,也是五龙一直不变的支撑。仿佛书中的一切,都是为了 五龙想衣锦还乡的结果,只不过过程比较残忍罢了。

在看书的过程中,总会对五龙的残忍而心生怨恨,甚至不忍直视,不敢触碰那无情的目光,但越往下看,恐惧就慢慢地减少了,渐渐地便产生了一种恻隐之心。五龙的报复心源于米店一家的自私,他原本打算真心对待积云,原本打算踏实地为米店工作,原本以为米店一家是真心接纳他的,但当五龙知晓这一切都是米店老板的阴谋,他只是想等五龙娶了积云后杀了他,让积云名正言顺地生下六爷的孩子,解决一桩烦心事,此刻五龙的心是受到了沉重的打击的,一切美好的愿望都被摔得粉碎。至此以后,他才真正意识到米店里每一个人的自私,为了自己而不顾他人,甚至这里面充满着谋害。五龙不希望自己为他人所谋害,便开始了有谋害他人的心机,他觉得只有这样,自己才能得到真正的保护。慢慢地,报复心便填满了五龙的内心。

其实五龙这一心理的转变是很贴近生活的,生活虽没有小说这么戏剧性,但小说人物的心理还是很真实的。在生活中,当你朴实地对待别人,并未有过什么一丁点伤害人的心思,但最后竟然发现别人居然在算计自己的时候,你受到的是人心的摧残。它也许会让你失去对人的信任,失去了对人性中善的相信,突然觉得世界一下子就黑暗了起来,还会让自己觉得从前的自己很傻很天真。现在社会将这一打击称为某种"成熟"的途径,当小年轻深信社会的一片光明的时候,一堆自以为社会经验丰富的人站出来指其稚嫩。在他们的眼里,真正成熟的人是了解社会黑暗社会复杂的人。那要怎样才能成为?那就是受社会的打击,宁愿相信寒夜的刺骨,也不愿相信冬日的温暖。在这个社会的趋势下,小年轻便踏上了走向"成熟"的道路,推着他们前进的不再是信念的追求,而是心中那份不安的危机感,觉得自己身边处处有陷阱,自己随时有危险。但当他们有一天醒悟的时候,他们也许会在某个深夜痛苦泪流,为什么自己要每天生活在泥潭的挣扎中,到底是生活选择了我还是我选择生活。更何况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气放下逝去的年华从头开始。每当我们看到一些关于报复社会的新闻,我们总会唾弃他们的残忍、无情和冷漠,总会无奈地感叹:人性何在?其实我们只是忽视了他们的人性不再摧残的痛苦中一点点被磨灭的事实。

五龙的报复心在他丧失人性的生活中表现出来,这一表现也深深地影响到他们的儿子柴生。柴生为了妹妹打自己小报告一事便杀死了她。自己到看这一段的时候,心里的确很震惊,一个本应天真的小孩竟是这般的残忍,报复之心怎会如此强烈,其实那一刻只是自己忽视了当年的狼孩。可见,身边的环境是多么的重要,以前总会安慰自己:我不会这样的,可是到后来还是发现当年的自己已经死了。以前总相信只要人心正,一切都不会这么轻易被改变,最后还是会发现自己的心不再清澈,并且是前所未有的浑浊。尽管柴生只是一个小孩,小孩是没有足够的判断力的,但小孩子的天性怎会这个轻易被改变呢?言传身教还是很有影响力的。

人性的丧失可以是自己内心不够强大承受不了打击而造成的,也可以是被"传染"的。在感叹五龙父子人性的冷血时,也渐渐懂得了心善的可贵,感恩自己还拥有一颗温热的心,身边的人还散发着阳光的味道。从不一样的视角看《米》,总能有不一样的收获。

读《皮囊》有感


读《皮囊》有感(一)

作者:小琳

人生哲理

在当代作者中,已经很难得见到这样的好作品了。他的文字简洁而锋利尖锐,没有一丝累赘,更没有华丽的辞藻。有的,只是朴实到近乎口语化的语言,却蕴含着最深刻的道理,让每一个读书着感受着如同一支银针刺入心房的颤动、清晰。该书用朴素的语言讲出了人生的哲理,值得一看。

从序言开始读起,从这本书的序言作者,看出此书的与众不同。一位是文坛新秀韩寒,一位是天王刘德华,我抱着强烈的兴趣想知道是怎样的人、怎样的著作能将原没有任何交集的两人扭结在一起,为这部著作写了序。

阿太的故事

《皮囊》是一个散文集,书的名字用的就是第一篇,关于阿太的故事。在一开始,作者就刻画了一幅闽南风情小镇里的一位高龄老太的形象。这位老太在不经意间道出了人生的一大真谛"肉体不就是拿来用的,又不是拿来伺候的,如果整天伺候你这个皮囊,是不会有出息的,只有会用肉体的人才能成才。"就是这个坚硬如石头的老太,九十多岁的高龄还可以攀到屋顶去修补漏洞;接受了女儿死去事实的淡然;切断自己手指时的冷静;临死前的豁达……书中写道:"阿太的生活观:我们的生命本来多轻盈,都是被这肉体和各种欲望的污浊给拖住。"肉体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伺候的。"或者,这就是他们那一辈人的生活哲学。""别让这肉体再折腾它的魂灵……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感受阿太的豁达和睿智。"我想蔡崇达的人生,能够坚强的面对一次次挑战,从那个大海边的小镇走到北京,走向更辽阔的世界,老太的人生观应该是他成长路上的第一份人生礼物吧。

十四个故事

整本书有14个小故事,我在通篇的书里感受着母亲对父亲、儿子的爱,感受着母亲对于儿子寄予的无限的信赖。书中写父亲母亲的几个故事背后,我可以想像出这个家庭所经历的苦难和挣扎,可是蔡崇达没有刻意去渲染任何悲苦的情绪,只是客观地在陈述故事,剖析人物。

前方,依然有希望,带着皮囊,

一起勇闯天涯!

读《皮囊》有感(二)

作者:呦涵

我这两天在攻读《皮囊》一书。

作者用一种冷静、细致、客观的笔触,将"太过在乎,太过珍贵,而被自己刻在骨头里的故事,最终通过文字,一点点重新被扒出来,呈现出当时的样子"所以,整体来讲,读《皮囊》一书,没有那么轻松,眼泪会禁不住的流出来,叹息会从心底涌出来。

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一具活鲜的皮囊,不管这皮囊是什么质地,它包裹着一颗心。心就像一盏明灯,把皮囊从内部照亮,"荒野中就有了许多灯笼,灯和灯由此辨认,心和心,人与人由此辨认。"

前几天,我写《觉醒之路》,用观照自身来认识自己,管控自己身上的这具皮囊。

认识你自己,就必须认识你周围的他人。

我们在生活中、行动中遭遇的人,认识他们,照亮他们,由此你就知道自己是谁,你在别人眼中是何种人了。

我们是群体动物,在生活的世界中彼此交联,会遇到形形色色许许多多的人,人各有异构成了这个丰富的世界。然而,人在本质上有着一致的地方,我们通过"心"来看见彼此,照亮彼此,认识世界。

我们在交往中见证了他人的生命过程,他人也参与了我们的生命历程,并最终构成了我们本身,构成了我们的经历和阅历。

这本书由《皮囊》、《母亲的房子》、《残疾》、《重症病房里的圣诞节》、《张美丽》等14篇作品构成。

我读这些故事,就感觉我在读作者生命中最珍贵最真实最痛苦的经历,感同身受,不能自己。

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着和别人与众不同的故事,这些故事影响着我们人生的设定以轨迹,在我们的脑海中不断徘徊不断深化。然而,有时我们会忽略它们,或者逃避它们,因为人类本身有着追逐快乐逃避痛苦的本能。

喜剧和悲剧,我们永远忠于喜剧。然而重视自身所经历过的悲剧或者不愿意回想的故事,何尝不是为了未来的喜剧而努力。

人只有真正的认识自己了,才明白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最恐惧的是什么,才明白自己是与众不同却又是芸芸众生的一员。

读《皮囊》有感(三)

用了两天时间看完了蔡崇达的《皮囊》,胸口郁积着一股气,怎么也出不来,说不出的难受。

这本书前半部写得有点消沉,又很真实,让人觉得生活不该如此,又似乎就是如此。我们想改变生活,追寻梦想,结果一次次被生活所践踏。所谓的梦想如幻境一般,一旦打破,在现实的世界里更加无助。

"我不愿意和许多关心我的朋友联系,不愿意开口说话,或许也在于我不知道如何回答自己,如何和自己相处,更不知道要如何和朋友相处了。"

读到这里,我仿佛看到了自己。自己又何尝不是这样呢。最近,我将自己封闭了起来,不参加任何集体活动,不是不想参加,是没有了热情。我害怕人多的时候,害怕在大家欢声笑语的时候我一个人独自发呆,我害怕自己的格格不入;我又害怕在一阵狂欢之后,回来更加落寞。不如不去,干脆不去好了。我找到了另外打发时间的方式,看书。以前不喜欢读书,现在反而读的多了一些。不求黄金屋,不求颜如玉,只求得一份安宁。

我看书慢,这也是之前不爱看书的原因,太耗时间了。然而这现在成了一个好处,那就是看书可以打发更多的时间。看完一章,往往能用一两个小时。尤其晚上,看完一章基本就到睡觉的点了。

"你根本还不知道怎么生活,也始终没有勇气回答这个问题。"这是李大人在作者因迷惘辞职道别时跟他说的。

怎么生活?我似乎想过这个问题,似乎又一直也没想明白过,到现在也不知道答案。

"我,或许许多人,都在不知道如何生活的情况下,往往采用最容易掩饰或者最常用的借口——理想或者责任。"

是的,原以为是为父母的期望放弃了一些东西,选择了一些东西。曾有过宏大的理想,到头来却不在现实面前低头,不得不过普通人的生活。我们把之解释为对父母的顺从以及儿女的责任。实际上呢,这或许只是一种借口,一种掩饰自己懦弱无能的托词。

我忽然不知道自己追求什么。小时候我从农村搬到县城,之后去省会南京上学工作,再之后去了扬州工作,现在又辗转到了苏州。每一个地方都是好地方,无不是风景秀美,人文荟萃之地。处处都是车水马龙高楼林立,无不熟悉的街道和建筑。我知道这是什么景点那是什么中心,但是这些都与我无关。朋友说等你买了房子就有了归属感。是么,房子于我只是安放皮囊的所在,这也是为什么我在家里也有这种感觉。

王小波说: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身无能的愤怒。

或许是闲的大发了,想法太多。也许,下一刻我会去大上海,曾经觉得无比拥堵嘈杂的魔都,或许那里的忙碌紧张能稍微填补我的胡思乱想。

看到阿小看到文展,看到他们的童年,我努力回想自己的童年,竟没有什么印象。看到厚朴的大学和青春,我努力回忆自己的大学,竟也没有什么印象。我有些发慌,我存在的痕迹都没有了么。我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相信《读《日月》有感》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好读后”是您了解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读张爱玲有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