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初中青年教师教育名著读后感 > 地图 > 初中青年教师教育名著读后感

初中青年教师教育名著读后感

发布时间:2019-10-20 来源:互联网

《致青年教师》读书心得:精雕教育细节 成就教育大业。

读读好的作品,追求的是一种气质、亦是一种涵养。我们在平常要多读一些具有知识含量的经典书籍。我们将阅读后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读后感。最好我们可以用读后感文章的方式,将阅读中的体验记录成文。我们该如何去写作品的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致青年教师》读书心得:精雕教育细节 成就教育大业",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致青年教师》读书心得:精雕教育细节 成就教育大业

我很喜欢这样的师德培训方式,发一本贴近一线教师的书籍,让老师们坐在桌前,静静地读书。我特喜欢吴非的书,几年前无意间邂逅他的博客,一直关注他的言语,敬佩他为人的正和真。非常感谢学校赠送的吴非精心为教师准备的这本《致青年教师》,使得我每日可以聆听到王老师的教诲。每一篇文章都是王老师的亲身经历,每一句话语都是王老师肺腑之言,字2024字2024句句都冲撞着我的思想,让我思考良多。在这里,我想就王老师提到的一个观点不能疏忽的教育细节谈自己的经历和感悟,与大家交流,请大家指正!

王老师在文中提到和老校友的接触中,发现他们能记住当年学习生活中许多有意思的细节,而教育者没有刻意去注意过细节,所以我们应该重视。就在去年,作为一个家长的身份我恰好感受到细节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这也得益于我孩子的班主任老师对我孩子的教育,使我在对小学教育的细节问题有了全新的深一步的认识,我感悟到了作为寄宿制学校的教师需要重视很多细碎的问题并要认真逐一去解决。

一、记住家长交代过的事情

去年,我孩子读初三,新换了班主任侯老师。因孩子是住宿生,每周回家一次,我很想知道他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就通过检查他带回家的作业来了解。可我的孩子每次回家都说忘在学校。我就发个信息给侯老师,让他周末放学前叮嘱孩子一句。那个周末,孩子的作业带回家了。我发信息时并没有抱太大的希望,因为那个班有近80名学生,老师忘记了也是很正常的。但侯老师记得非常清楚,他对我孩子的这句关照让身处千里之外的做母亲的我非常感动,心里特别的温暖。那一刻,我体会到了家长对老师的那种无可奈何的期待之情。

在忠义接班的第一天,二(4)班余阳阳的妈妈让我跟阳阳聊聊天,说是阳阳不大爱发言,但和老师熟悉了就会胆子大些。换了新老师,家长的种种担心真的可以理解。课间的时候我看见阳阳在我的附近的时候,就随意的和阳阳聊了几句,问了问他的姓名和他以前的数学学习情况。上课的时候见到阳阳举手,也有目的请他发言了几次。第二次的周末,阳阳的妈妈发来信息表示感谢,说阳阳数学课上很开心。

忠义外国语学校的学生大多都是寄宿,而且不少家长身居国外。学生毕竟是小孩子,他们答应了父母的事情很快就忘记,即使是成年人,谁又能完全记住别人说过的话呢?作为寄宿制学校的老师,我们身兼父母的部分角色,完成父母的心愿。家长的一些叮嘱其实是很小的,就是添一件衣服,买一条红领巾,让孩子上课回答一个问题,监督孩子吃饭少挑食,转告某某老师关于某科作业的问题等等。是这些点滴的小事构成了我们丰富的校园生活,铺就了孩子成长的道路。我们完成了家长的一点点关于孩子的心事,我们就可能获得了家长的全部信任。

二、经常向家长汇报孩子的情况

寄宿制的学校与走读学校的情况最大的不同是家长对孩子的学校生活了解的不及时,作为不在孩子身边的父母,对孩子生活了解的渴望是非常强烈的,尤其是对于孩子的母亲来说。古语有云为证:儿行千里母担忧,母行千里儿不愁。如果教师能及时把孩子的学校生活告知他们的父母,家长自然会对老师、对学校心存感激,对学校的工作会尽力的支持。

看得出余阳阳的妈妈对我这个新接班老师的担忧,所以教学新知识的时候我很快把阳阳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汇报给了她。等到接送日的时候,我看到了笑容一直挂着阳阳妈妈的脸上。对于说作业忘在家里的学生,我会逐个电话给家长来证实,不给任何一个孩子有撒谎的机会。当学生不主动订正作业,我会告诉家长孩子有惰性需要家长引导;当孩子努力去补习,我会当着家长的面表扬孩子有上进心;对于一直很认真的学生不仅在家长面前表扬还要叮嘱孩子们要继续保持良好的状态,争取每周都得到老师在家长面前的称赞。

我的作业登记表上有每次作业每个学生的做题和订正情况,接送日我看着登记表就能想起每一个学生的作业情况,很细致地跟家长介绍。错题比较多的学生,是失误做错还是知识点没有掌握出现的错误,有没有及时订正,我有没有对该学生实施过个辅都一一交代一番。不知道忠义学校的家长是否认同我的做法,从一些家长的言语表情中,我觉得这样做是对的。在温岭,我的这种做法得到了众多家长的认可,他们非常乐意和我聊孩子的学习,并经常就怎样提高孩子的数学学习水平征求我的意见。

当我们向家长汇报孩子的学习情况的时候,学校与家庭的真正合作就开始了。因为有了教师对孩子的细致情况的说明,家长很清楚地了解了孩子的校园生活,在家庭教育中可以有针对性的补充。当老师不厌其烦地和家长介绍孩子的学校情况时,家长自然就谈到孩子在家的表现,作为师者我们通过了解家长的一些做法,对不当的地方可以引导。因为老师在学生心中有丰富知识的高高在上的人。老师对学生的教育如果渗透到家庭中,有利于家长对孩子教育的调控。当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渗透到了学校,更有利于学校对孩子教育的调控。因为孩子信服教师,因为孩子依赖父母。

三、做好教育跟踪报道

很多的新闻都会有追踪报道,因为一件事情的发生产生的影响有时很远,或是会产生后续事件。教育教学也是一样的。出现教育事件后,教师做到了跟踪报道,并时常小结,会扫除我们工作上的很多看不见的障碍。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扩展阅读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享受“慢”教育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享受慢教育

从某种程度上说,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已经成为了很多人的共识。因此,在现实中,教育出现了不少违背发展规律,甚至是大跃进的现象。前一阶段我读了《致青年教师》,给了我很多借鉴。 特别对于教育的一个特征:慢有很深的感受。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他带给我们的首先是教育理念上的冲击。相对于一些急功近利的教育行为,教育是慢的艺术带给了我们更多的从容与淡定。正如吴非所言,教育是慢的艺术,需要细致、耐心,但有时非常容易就是训斥、强迫、禁止。当然这有教育体制的原因,但更可能是教师自身教养、对教育的责任、对孩子的爱心出了问题。的确,我们不少教师以为学生好的名义,做了很多不利于学生发展的事情,这是需要我们教师反思的。

社会现状反映了国人的一种浮躁心态,是急功近利的思想在作祟。这一思想也开始冲击着我们的教育。我们搞素质教育,就一股脑的把素质教育的种种做法,比赛似的加于我们的学校,各种兴趣班一拥而上,学校纷纷构建了属于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霎时间,每个学校热热闹闹,看似精彩纷呈。有人窃喜:素质教育已在我校提前结出成果了!可是,用不了多久我们就会发现,这样的快,只是为素质教育穿了一件外衣而已,没有实际的意义,是违背素质教育规律的。教育的快,还表现在片面追求升学率上。这也是一个极端。有人说,我只要升学率高了,就能遮百丑,于是乎,加班加点,搞题海战术,让学生没完没了的做作业,没完没了的考试,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还美其名曰:学海无涯苦作舟。学生是承受痛苦了,但也没发现学生得到舟啊。急速提高升学率与提高教学效率,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前者,是带有明显功利色彩的行为,属于拔苗助长。

苏霍姆林斯基说:生命既是一种强大的生命力,同时也是一种脆弱的极易损伤的作品,有时只消一句冷酷无情的话,就足以扯断一根纤细的生命线。是啊,教育的使命就是用耐心搀扶生命成长的一段时间,孩子的成长的过程就是不断地自我确认、自我调节、自我控制的过程,我们可以给予学生一时的搀扶,但我们总不能拖着孩子跑啊。

在生命化教育的理念中,教师需要用生命去影响生命,用生命去推动生命,用生命去润泽生命,在生命化教育的高度下,教育毫无疑问就是慢的艺术。如果教师用生命的高度来看待学生的成长,学生的学习生活就是他们生命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学习是否愉快,这其实关系到学生的生命质量。因此,让教育是慢的艺术的理念成为越来越多教师的共识,让教师们在繁琐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对学生多一些耐心,多一些宽容,多一些期待,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引领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现在的教育不缺宏大的理论,更需要的是回归常识,教育是慢的艺术,其实就是一种常识,需要我们去尊重。

教育是慢的智慧的艺术。教师要用心慢慢去做,这体现了对学生生命成长的尊重。教育是润泽心灵的艺术,不能急于求成,要有足够的期待、耐心,减少教育浮躁与功利,这是教育真正的精彩。教育应该慢下来,欣赏细水长流的美妙风光。慢下来静静地看,我们就会惊喜地发现,所有一切依然是美好如初,抑或是更加美好。慢教育是对中国传统教育思想润物细无声、大爱无痕、诲人不倦、锲而不舍等精髓的通俗诠释,对我们也是一种训诫。慢下来,我们才能从容领略教育事业的精彩;慢下来,我们才能细腻感受教育生命的神圣;慢下来,我们才能咀嚼教育生活的美好;慢下来,我们才能够轻轻触摸教育行走的真实!教育,就是扶着生命慢慢走!慢教育是新课程的一种态度,是教育的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教育智慧和能力!我正享受着这个慢的状态,他是最自然的也是最真实的!

吴非《致青年教师》读书心得


吴非《致青年教师》读书心得

每每读这本书时,不自觉地有一种厚重在心底萦绕吴非老师在书中表达了他的教育理想:在早晨的阳光中,孩子们哼着歌向学校走去,有时能停下来看看太阳;学生能经常地向教师提出有意思的问题,课堂上经常能有愉快的笑声;中午,他们能吃上一份由政府提供的、全国城乡同一标准的营养餐;学生能保有自己的爱好,下午四点起,他们在球场上奔跑叫喊,或者在图书馆查阅资料,在实验室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晚上,做完作业后,捧起一本诗集,轻声地读给父母听。

静态的语言在脑中不自觉地生成动态的画面。爱好学习、图书馆查阅、实验室研究,我看到孩子们自发地积极主动地汲取知识;有趣的问题、球场的奔跑、诗集的朗诵,我看到孩子们热情地诗意地生活着;阳光、歌声、笑声,更为这幅画面增添了无限的生动可是,为什么在不画面里,这些原本免费的阳光、歌声、笑声,竟变得有些昂贵和奢侈。美好的画面,有一种越走越远的感觉,也许我的小时候还有些许的影子。在读这篇文章之前,你若问我想过吴非老师的教育理想吗,我会说不敢,感觉有那么点不真实。一个在做梦年纪的女孩认为过于理想化的情景,却成为已近花甲的老教师的坚定期盼,不得不有些伤感。现在,若你再问我一遍,我要说,我想过并且坚信,因为在我的前面将见证并参与一段很长的教育发展之路。如果作为我们这些年轻教师都没想过、不敢想,那么还如何希望这样的教育理想会有实现的一天。

从这篇文章,或者说从这个教育理想,我想到吴非老师的《让学生追求诗意的人生》一文,这个学生没能在做完作业后,捧起一本诗集,轻声地读给父母听,尽管他很希望这样做,也会读得很好听。因为社会、父母,也许还包括老师教导他以后的生涯规划无非是勤奋读书,选择一所名校,进入热门专业,以后就业顺利,拥有一份高薪的收入,过上体面的生活。父母没有兴趣听他读诗,这不能让他们感到喜悦,宁愿希望他能利用这些时间多做些竞赛题。

应该说,不是我们没有物质提供给他们诗意的土壤,更何况很多的诗意根本无需金钱。为培养学生特长,家长可以说是不遗余力,学乐器、下棋、跳舞很多新鲜的玩意儿可能听说的都不多,比如冰球、国跳等等;很多学生学的还不是一两项特长,一周的课余被排得满满,敢情特长比不是特长都多。但是为什么,没有感受到学生的诗意呢,至少说应该能感受到他们的快乐抑或平静;反而是更多的浮躁与不快乐呢。因为培养特长不是因为爱好,而是家长希望孩子能通过特长加分,上更好的学校,或是看到人家的孩子都在学怕自己的孩子输给别人。这样的心态和目的下,诗意如何不被瓦解,即便开始心底萌生的爱好也很有可能一无所剩。

也许是社会价值取向的问题,先导致大人为追求金钱,追求令人艳羡的生活而奋斗,奋斗本没错,只是忽略了生活的真谛是诗意的栖居。大人再把这种价值观传递或加之于孩子,所以现在的小大人们很快熟谙社会的法则,诗意也就越离越远,进入追求高分,好学校,体面生活的循环中。

文章中说这位学生是个有趣的人。历史组搞活动,想选一名学生朗诵诗,悼念南京大屠杀的遇难同胞,他刚刚朗诵了两句,老师就惊喜地说行了,太好了!就是你了!这位同学愣了一下,随即有风度地对老师说:老师,诗是不能中断的,请让我把这首诗朗诵完。说罢,旁若无人地诵读那首诗,一直读完。

这个有趣让我感到很讽刺,是我们的不诗意才觉得他有趣,也许他才是正常,是否会被选中,在他看来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要读这首诗。文中说得对:没有诗意的、感情的和审美的源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学生在青少年时代读什么书,思考什么样的问题,将决定一生的精神高度。让学生追求诗意的人生,不但需要诗,还应当有琴声,有树,有虹,有梦。

想要改变这个状态,让学生追求诗意的人生,达成吴非老师的教育理想,我想到教育中的教师的诗意至关重要。吴非老师也说,教育是富有理想的事业,从事教育的人一定要有理想;鼓吹只吃馒头的人,是知道不吃馒头会饿死,这当然也没错,但他并没有看到只吃馒头不读诗,是另外一种死法。

虽然,本书中没有一篇题为《让教师追求诗意的人生》的文章,但是看全本书,你会发现,吴非老师很多篇文章的核心就是教师的诗意的方方面面。诗意,是一个教师来自内心深处的精神追求,是教师内在修养的自然流露。

教师的诗意我认为最首先的是要感受到工作的幸福感。

常常有人跟我说:你一天就两节课,风吹不着,雨淋不到,还有寒暑假,当老师真好。只有做了教师的人,才能理解和体会教师之苦之累远出乎自己的想象,加之经济大潮的席卷,不正确的幸福观正在消磨教师的工作热情。因此作为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要能避开名利的束缚,才能真正找到诗意的栖息地。感受工作的幸福感在于看到教师在促人成长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在于学生取得进步后的一张张稚气的笑脸,简单的问候,薄薄的贺卡。一定要时刻提醒自己:教师脸上的微笑有多少,学生心中的阳光就有多少。

教师的诗意我认为最关键的根基是爱。

记得有人说过: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时刻不忘自己也曾是个孩子,多么质朴感人的一句话。当我们曾是孩子时,也是多么渴望老师对我们多一点鼓励,多地点抚摸,多一点关爱,那种温暖的感觉可以持续许久许久。教育的诗意在于拥有一颗炽热的爱心,用宽容的心态去对待学生的每一次过失,用期待的心情去等待学生的每一点进步,用欣赏的目光去关注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赋予学生一份饱含诗意的爱心,学生定会回报你一扇敞开的心扉。冰心说过:爱在左,责任在右,走在生命之路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莘莘学子,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流,却觉得幸福。也许,我不能成为冰心笔下那个随时播种便能开花的人,但我可以做一颗流星,在孩子们孤单寂寞或是踌躇满志时,偶尔还会想起:在他们的夜空中,曾有这样一抹光亮陪他们走过一程。

《致青年教师》读书心得:我可以么……


《致青年教师》读书心得:我可以么

我哭过,就在我心爱的学生面前脆弱地哭过我从来不敢对任何人提起这个事情,因为我觉得那代表了脆弱、无能和不成熟。没想到翻看第一页便是吴非老师真诚地劝说就让你的眼泪流出来。我激动地接收了吴非老师的这一劝告,因为哭泣与落泪未必是软弱,因为你的悲天悯人,因为你的正义冲动,因为你的仁爱和幸福。这份激动更来自玩吴非老师点出了太多我们所不敢承认的真实。为了这份真实,我愿意永远为教育事业奋斗着。

我可以紧张么?

紧张,几乎每节课我都会紧张,我悄悄地掩藏着这份不安,面对孩子面对同事都故作镇定。教授三个班级的英语,这个学年已是我教课的第三个年头,虽谈不上经验十足但总不至于课课紧张课课担忧,然而事实却是我真的很紧张。站在讲台头第一年紧张在外,怕自己不被领导看好怕自己不被家长认可;第三个年头站在讲台的紧张,不怕领导同事来听课,不怕课堂难以被人称赞,紧张的是学生是否能有效地掌握,紧张学生一节课内是否会觉得无趣,紧张学生一节课内是否能理解我所要传达的意思和意义。每一个学年过去,我又紧张学生能否能在英语学习上有一个学年之后的螺旋跨越。

故不知这种紧张在吴非老师的书中得到了认可课前紧张是正常的,可能的原因,是我们比较敬重自己的职业,尊重自己的学科教学,看重学生的感受,对自己的教学有所期待。一名教师,心中有使命感,心中有学生,才会很在意学生对他的态度,在意学生的接受度。

吴老师的这句良言确实给我很大的鼓舞,我又想起了我初中时德高望重的数学汪老师,她是退了休又被学校返聘回来的,足以见得汪老师的教学和为人。但是她几乎每节课后都会深入同学问我们 这么说你们能明白么? 我年纪大了,你们是不是觉得平时我太刻板,和我有距离?也许汪老师她也课前紧张吧,也许这也是我们在每一阶段推进自己创新、实干的动力吧,无论怎样我将对我的这份紧张释怀下了。

我可以让我的学生喜欢我的课么?

这是一个我最在乎的问题,一个老师最幸福的事是在教书生涯中拥有一批喜欢你以及你所任教学科的铁杆粉丝,而一个老师最失败的事是在教书生涯中没有一个喜欢自己以及自己任教学科的学生。我视这一个标准为我终身教学奋斗的目标。

吴非老师说的很对你在教学中没有培养学生对学科学习的热爱,你的努力知识让学生适应了你的教学,而无形中给学生灌输了排异性,你没有向学生有效地介绍学科的内涵,你的学生对学科的学习兴趣可能是盲目的、不稳定的

学生喜欢你的课不仅仅在于教学设计的有趣精巧,还在于一个老师的综合管理教学能力。以前我只是单纯地认为贴切学生的兴趣,把课弄得花哨可爱点,学生就是喜欢了,例如加入很多的卡通、加入很多孩子们时下关心的游戏等等。现在随着教学管理的逐步成熟,我觉得如果培养维持那批喜欢你的课的铁杆粉丝,那么我需要具备的东西太多了。如果我难以组织有效的小组合作、团体讨论,全班一团糟,学生能喜欢我的课么?如果我一味地迎合学生沉浸在学生喜好的无聊的乐趣中去,学生错失了英美有趣的寓言童话、英语世界语言的超前绝伦,学生能喜欢我的课么?如果我难以智慧地教会学生学习方法,留给他们独自思考判断的空间,把他们所有的学习都丢在我设好的框里,学生能喜欢我的课么?如果我的英语课仅仅是无聊地讨论,学生每天觉得自己在无方向地交谈而失去了在英语课上感受亲情、友情、礼仪的话,那么学生又怎么能喜欢我的课呢?

所以我也希望所有的老师都和我一样吧,把这个标准定为终身为师奋斗的目标,那么我们会收获更多。

我可以留给学生记忆么?

这些课的内容,有多少是学生能记住的?学生会记住的是教师的什么呢?这些老师的站姿、手势、笑容、神情、口头禅和轶事,往往成为学生的话题,继而又被学生带往遥远的年代。

针对前几个记忆,我想将其归结为教学记忆,我回忆自己学生时代,确乎没几节课是能成为我的记忆的。但也确乎有这么几节精彩的课的片段永远藏在脑海,这是一个老师教学的自豪同时也是一个老师多少年教学积累的精华,这个不堪奇怪,这个应该是量变到质变的结果。为了留给学生这些稀少而宝贵的课堂片段,那么我们需要继续地努力着,学习是我们唯一的法宝,我们这一职业要求我们更多地学习,有极强的职业道德责任感,因为我们使命艰巨。

而针对留给学生后半部分的记忆,我称为行为记忆,那么应该是不计其数的,学生回忆起你来第一时间应该回忆起的是你的言行而不是上了什么课。针对这种记忆,我想提出一个大胆的想法工作不是你的全部。因为,我们在社会上扮演着很多的角色,站在三尺讲台上我是一名人民教师,走下去我还是母亲的女儿、丈夫的妻子、朋友的知音、卖家的顾客我们需要为师的执着、认真,也需要驻足观赏这个美好世界的胸怀,懂得体会亲情、友情、爱情的心怀,懂得感恩感怀这个世界上美好的事物。这些就是学生回忆起你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这些光靠我们的职业道德很难维持的,这些是做人为事的态度、是一种习惯,这些只能在平时生活中去体验。换句话说一个不懂得孝敬自己父母的老师,怎么可能会耐心地对待我们身边年迈的家长;一个对身边的朋友不耐烦的人,怎么能心平气和地耐心教导学生?

教师读书心得:读吴非《致青年教师》有感


教师读书心得:读吴非《致青年教师》有感

选择读这一本书,其实是因为它的标题《致青年教师》我就是一名教龄不足3年的青年教师。对于我来说,当学生的时间远远地多于当老师的时间,所以我很想知道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可以又应该做到些什么。打开扉页,心平如水,合上书本却百感交集。

感悟等一会儿,让他把话说完我并不了解所有的学生。刚来田稻时,我一直觉得自己年轻,跟学生的年龄差距不大,所以了解学生,能够贴近学生。但是渐渐地我发现,我了解的只是一部分学生,那些学习经历跟我相仿或是相似的学生。而对于那些后进生,我其实并不了解,也吃力地感觉自己无法走进他们的世界,尝试过很多方法,一度想放弃。班上有个男孩,英语的口语很差,每次别的同学都开心地用英语对话,唯独他开不了口,所以每次小组排序对话,一到他那里就卡壳,前几次我都很认真地而耐心地教他一词一词地说,早自习、中午的单独辅导也进行了,但还是一样每次对话,一到他那里就卡住。于是一个月后,到他对话的时候,我直接说:pass跳过,忽视掉他欲言又止的表情。

直到第二天查阅他的家庭作业时,他在本子上写道他为了那天的英语对话,前一个晚上他练习了很久,但是我却没有让他说完。虽然第二天上课,我马上第一个叫他站起来对话,并且狠狠地鼓励了他,但我的内心还是惭愧的,因为我没有等一会儿,那一会儿能让他开口的工夫。但我有庆幸自己是幸运的,因为至少这个孩子,还愿意向我解释,而不是默默地把委屈甚至是恨埋在心里,让我有机会去更正自己的错误,能够让我在以后的工作当中更有耐心地去对待每一个学生。吴非的书中写道,只有母亲才有这种耐心,她信任孩子,她会等待,而古语有云: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为人师表,我们的确应该有为人父母的威严,但是更应该有为人父母的仁心耐心与宽容。家长信任地把孩子教给我们,我们就要更加负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感悟你愿意到我的办公室玩吗?。在书中看到这句话时,我不禁反思,如果我对学生说这句话时候,他们会是一种什么反应呢?脑中浮现出2个月前的一幕,我跟一个学生说了一句:你,跟我到办公室去。他马上担心地说:老师我是不是犯什么错误了?其实我只是叫他跟我到办公室去给我搬作业本和辅导报,但是这样平常的一句话,因为跟老师办公室扯上关系,他就会马上联想到自己犯错要去挨训,所以,我不禁反思,我每次叫学生来我的办公室大多是干什么,很惭愧,除了收发作业外,大多数情况是叫那些单词默写不过关的人重默单词。想当然而,如果我对学生说你愿意到我的办公室玩吗?学生可能又会一惊自己是否又犯了什么错误。这说明我与学生的沟通真的不够,在他们心中老师办公室还是个望而生畏的地方。反思自己,我决定改变自己,师生之间可以亦师亦友,不再让他们认为你愿意到我的办公室玩吗?是一种危险。

以上是我读完后最深的感悟,作者的言辞并不华丽,却真诚质朴,对于身为青年教师的我受益匪浅。

《致青年教师》读书心得:学生那些事儿--真美


《致青年教师》读书心得:学生那些事儿--真美

平凡而美丽着,国庆期间,我翻阅了《致青年教师》,其中一篇《充溢着温情的小事》让我再次想起了这句话。文章中描述的学生那些小事是多么平凡,确让人感到无比的温暖和美好,让我情不自禁想起我们的学生,也特想说说我们学生那些事儿。

一年一次的运动会快到来之际某个晚自修,我班的班长来到坐班老师边上,问:老师,您能借我几分钟吗?老师回答说:当然可以!班长说:老师,我想和班上同学说说运动会事情,您能回避一下吗?老师笑了笑,出了教室。随后,班长就公布了班级事宜,非常具体安排哪些同学搬桌子到运动场地,哪些同学买食品物品,哪些同学维持运动场地卫生,哪些同学要负责接应拉拉队工作以及接应运动员万事俱细,安排井井有条,还在外面的坐班老师听了,好生佩服呀。之后,坐班老跟我聊这样事问是否我安排的,我摇头不语,但心中感到无比高兴有这样的一个心中特有班级的学生。记得有一次,我在课间看到一个男生蹲在水桶旁边,一手拿着抹布,一手拿着拆下的风扇罩子,一根一根地仔仔细细擦过去。过了两节课,我去发作业,看到另一个男生提了一桶水回来,而原来擦风扇的那个男生还是蹲在继续擦班级其他的风扇,我忍不住夸了一句,你真勤快,只见这男生笑着憨憨回答说没什么,没什么,小事情。每一天都有某个他,她或者他们为班级做着这样那样的事,这跟老师分配的任务,班级的奖赏都没任何关系,只是他们发自内心去爱护自己的班级,我们的学生真美!

下课时,走在教学楼的楼梯,有时我们会看到一个并不强壮学生背着或者搀着另外一个把他还大个脚受伤的同学走,从一楼一直背到或者搀到四楼,问他要不要帮助,他会说没有关系慢慢来。其实,教学楼只是其中的一小段而已,还有宿舍楼,教学楼到宿舍楼的一段路。班级也有这样的例子,我会觉得背着同学爬梯的学生太辛苦,安排其他同学帮他替换,这个学生就马上说,老师,小CASE,不需要这么多人的呢,边上的同学也马上应和,老师你放心,有我们呢。晚自修结束,走在教室外的走廊上,我们会看到有些学生像个老师一样帮助其他同学解答难题。记得有一年英语会考在即,一般来说理科班的男生的英语会考问题比较大,老师建议搭对子辅导,班级中成绩比较好的女生自愿在晚自修后帮助那部分男生,这样的对子这个班级有十对之多,每天有一个女生主负责复习内容,其他女生负责检测。难能可贵的是,他们一直坚持着,直到会考的前一天。这样的互助在每一届都会看到,我们的学生发自内心并用实际行动去帮助自己的同学,真美!

有一天,我正在楼梯往上走,一个学生嗖的一声从我身边而过,箭一般的速度冲下楼梯口。我以为发生了什么事情,跟谁他的身影往前看,着只见他赶紧上前帮还在一楼慢慢行走的有着身孕的物理老师拿书,器材。原来这个他在楼上就看到老师从办公室出来,他跑的如此快就是为了让老师少累一点。也许你会觉得这是对待特殊人群,其实不然。每当我们端着电脑、书或者作业本走进教室之前,总有学生看到之后,会马上伸手帮你端。每当下楼梯的时候,我们学生看到穿着高跟鞋的女老师,都会善意的提醒老师当心一些。每当下雨天的时候,我们站在学校的中厅等着雨小点时,总会有经过学生的对你说,老师,我帮你撑一程。你回头看的时候,有些学生未必是你认识的。每当查寝完毕的时候,我的学生对我说过最多的话就是老师,您也累了,赶紧回去吧,路上注意安全。每当毕业的时候快上大学之前,我们很多的毕业学生都会来到学校的办公室串串,看看曾经教过自己的老师,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我们的学生发自内心地关心自己的老师以及毫不吝啬表达自己的感恩之心,真美!

法国雕塑家罗丹曾经说过,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借我借我一双慧眼,让我们发现更多的关于学生的那些美丽的事儿。

读《致青年教师》有感


读《致青年教师》有感

杜娟

我是纪梅花数学教师工作室的成员之一杜鹃。

暑期时间,我有幸拜读了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这本书。书中朴实淡雅的文字,真实形象的案例,非常贴近我们现在的工作和生活,读过之后让我对自己的职业,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致青年教师》这本书全书共分六辑"做个有胸襟的教师"、"不要急"、"心里装着学生的心"、"尊重常识"、"不放弃理想"、"播下一粒善良的种子",共计85篇文章。读完这些用心灵浇注的文字,仿佛和智者经历了彻夜的长谈,感受到了教育的另一个境界。

记得当初刚上班的时候,自己还是懵懂无知的,我们一起分配下去的三个女孩,那时都是二十出头,我们整天嘻嘻哈哈,无忧无虑,从来没想过当老师干什么,为什么要当老师,怎样当一个好老师,只要每天和孩子们在一起就觉得很开心,听着孩子们一句一句的叫着老师,就觉得心里甜滋滋的,当时也没想过肩上的责任是什么。如今,这么些年过去了,那两个女孩早已换了其他的工作,而我,仍然还在教育的岗位上坚守着,看着当初最早带的一批孩子现在都已经高三毕业了,不得不让我感叹时间过得真快。

十三年的教学生涯,说长不短,让我认识到光有激情是不够的,要想对自己的职业负责,还必须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只有不断地思考,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实践,才能让自己的教师生涯永不遗憾。读完这本书,让我对教师工作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教师不光是给学生教书,还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怎样做一个幸福的人。

在读了这本书中第一辑做一个有胸襟的老师中的教师心中要有阳光这章内容时,让我颇有感触。当今社会教师工作的压力大,除了上课,备课,还有一系列的培训,开会等其他工作占据了我们大量的时间,我们时常能听到来自教师的抱怨声:"工作真没劲"、"孩子太难教","家长难沟通"等等。由于心怀一股怨气,因此,对工作逐渐感到厌烦,甚至进入一种身心俱疲状态而导致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的降低。严重时我们甚至会将这样的情绪带到孩子们的身上,如此下去,不仅影响教师对工作情感和精力的投入、自身教育能力的发挥和发展,而且还会影响教育的质量,对学生和教师的身心健康都会产生极大的危害。那我们如何做一个健康快乐的教师呢?这就需要我们心里充满阳光,做一个时刻有阳光的人。

如何做一个心里充满阳光的人呢?首先,我认为要有一个健康的心里。人活在世上的每一天应该是快快乐乐的。有的人一生活的很累,比如说,他总是在猜疑别人怎么去评价他,是不是有什么事情没做对,同样一件事我做是这样的,换做别人会怎么做等等,整天胡思乱想,心里出现问题,不健康了,那还能有阳光吗?所以,作为人民教师,应该有一个十分健康、格外阳光的心态。时时处处以善良、美好的心情和行为做好教育工作,让自己负责教育的孩子时刻学习、生活在爱的海洋里,时刻学习、生活在充满阳光的光辉下,并告诉他们要相信自己,因为世间只有唯一的一个独一无二的自己。

其次,要把别人的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来爱。你有多爱你的孩子,就要有多少的爱给予你的学生,关心他的学习,关心他的思想,关心他的生活,关心他的健康成长,用母亲般的情怀和无私的爱去关心你带过的每一个孩子,对他们做到不厌其烦,无怨无悔。虽然平时他们也有缺点,但我们要学会在他的缺点中找他的闪光点,在他们的缺点出现时,我们应以十分的爱心和阳光般的态度教育、引导、帮助这些孩子并能克服他们身上冒出来的缺点,让他们能及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尽快改正,让他们成长得更健康、更阳光。这正是教师应该尽的责任,如果这时候教师不首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反而先指责孩子不对,这样的做法就是不阳光的。教师们只有时刻用母亲般的胸怀对待每一个学生,才能塑造好老师的阳光心态,做一个幸福的充满爱的教师。

再次,我认为教师要保持一颗纯洁的童心。与孩子们接触,不能用对待成人那样的心态,要有自己的特点,这个特点就是童心未泯。这样才能与学生沟通,才能和孩子建立起平等、友好、亲密无间的关系,与孩子们才容易产生"共同语言",你的阳光心态才能更好地影响孩子们的情绪和生活,才能让他们无拘无束、快乐的学习生活。

最后,教师要让自己的语言充满阳光。教育,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一门语言艺术。小学教育要讲究语言艺术。对他们的教育要浅显易懂、充满情趣,在慢声细语中进行。这就要求做老师的我们一定要有耐心,十分的耐心。而这种耐心的养成和坚持,就是一种阳光的心态。没有这种阳光的心态,是根本做不到的。

人的一生只有一个童年,让我们蹲下来和孩子交流,这对孩子来说是一种极大的关心与理解,和孩子做朋友,用爱来尊重他们。《致青年教师》这本书中还有很多东西是值得我去学习,去思考,去理解,去实践的;教师这个职业,让我们更好的懂得了爱,体会了爱,体会了温暖,体会了教师的酸甜苦辣。书中朴实的文字,也让我在平实的语调中感受到教育的美好和希望。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教育。我要做的还有很多,我也只有努力去做到更好!

青年教师《致教师》读后感


青年教师《致教师》读后感

许 萍

翻开《致教师》一书,淡淡的书香中,"我是教师"这首小诗赫然映现,"教师,不是园丁,不是蜡烛 不是春蚕……"感慨,的确,教师就是教师,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个故事,生命中的每一刻都是现场直播。而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和学生的故事互相编织,我们的直播中有他们的身影,我们的最美时光中离不开我们的学生。

细读《每天都是最美时光——如何做晨诵午读暮省》一章,更多地感受到我们的最美时光中少不了书香萦绕。

朱永新教授提出,"晨诵、午读、暮省"是新教育实验倡导的一种回归朴素的生活方式,它是新教育实验所倡导的‘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完整体现。"

朱教授希望孩子们在每天的黎明时分与经典诗歌共舞,让他们的生命在每天的第一时间得以舒展,心灵得到唤醒,以饱满的的精神,开启一天的学习。想到我们学校每日的经典诵读就是开启学生新的一天的"必修课",这种文化的传承与发扬,领略了优美的母语,感受了诗歌所传达的情境、思想及音乐感。

朱永新教授曾说:一个民族的发展史就是一个民族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民族的整体阅读水平。新教育实验首先要做的就是拯救民族的阅读,尤其是儿童的阅读。

犹记得上学时和好友一起读《红楼梦》,大家会反复读,把书中的所有诗句都摘抄下来,还按照格式韵味写一些酸文酸语;读《简爱》时会彻夜不眠,各自写下十几页的感悟交流,视旁人讶异眼光于不顾;读《文化苦旅》的时候,特别崇拜余秋雨,虽然感觉那时候有点装文青,但确实学到了很多知识……至今怀念,觉得那是最美的时光,最幸福的时刻。

再看我们的学生,再也没有了我们儿时得一本书的欢欣,似乎也找不到在书中徜徉的快乐了。电视、网络、应试等等童年的杀手,肆意吞噬孩子们的闲暇、良知和身心健康,阅读的世界蒙上了灰色阴影。作为教师,很希望阅读能如一条潺潺的溪流,流进孩子们那金色的童心天地,让他们从容地应对一切生活的诱惑与压力。

现在,孩子们面临的首要问题是读什么样的书。个人认为,老师和家长只需作适当引导,不可过分限制孩子们读什么样的书,采得百花方能成蜜,读书也一样。其次,是什么时候读。朱教授提出,午读只是一个象征意义的时间表述,不一定就是午间阅读。

再次,怎么读?朱教授倡导班级共读,亲子共读,师生共读。另外,一定的仪式感也是十分必要的,择一段时光,亮一盏灯火,捧一本好书,拈一枚书签,以此富于仪式感的方式,去另一个世界里走一走。当这种仪式感成了一种习惯,那就习惯成自然了。

"行动就有收获,坚持才有奇迹",如此坚持阅读,那暮省就也是意料之中了。

这个世界有走不完的路,看不尽的风景,读不完的书,但愿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能尽我们所能,引领学生用最美的时光去读书,去感悟,能带给学生"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心灵旅行,沉醉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中,去体味书里的精彩与睿智,让学生收获成长,收获幸福!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


【篇一:《致青年教师》读后感】

暑假读了吴非老师写的《致青年教师》一书,真是受益匪浅!书中通过一个个典型的案例,用其平实的语言引领我感悟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边读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边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却不由怵然。读吴非老师的文字,真正懂得:教龄、资历、经验,未必就意味着是个成熟、理性的教师!

在《就让你的眼泪流出来》这篇文章里,吴非老师说我们教育孩子们成为人,我们自己首先必须是情感正常的人,所以,当无法抑制自己的的激动和伤感时,就让我们的眼泪流出来。不由得想起一次课堂上,由于几个男学生的故意捣乱,我停止正在进行的课,对学生讲我的求学经历,希望能够感动他们,由于感情过于投入,边讲边流泪,事后觉得自己过于幼稚,竟然在学生面前流泪。读了吴非老师的这篇文章之后,想想:是啊!我们也是普通人,我们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也需要有情感宣泄的时候,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当着学生的面流泪呢?

作为老师,我们要做一个有真情实感的老师。说实话,面对学生,我笑过,也哭过。我曾为学生那纯洁善良的心灵感动得流泪,也曾为他们中一些同学的不争气而伤心落泪。事后,我常埋怨自己太没出息,感情太脆弱,但看了吴非老师这篇文章后,我明白这是我真情实感的流露,是人性中最美好的情感。作为教师,就是教学生做一个有真情实感的人,而不是一个对任何人和任何事都漠不关心、无动于衷、冷眼处之的人。如果我们教出的学生都是冷血动物,那么这是我们教育的失败。我认为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真正的人,所以,作为老师,我们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还应该是引导学生去关注人性中最美好的情感,发现真善美的引导者。

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当好学生们领路人,我们还要拥有一个博大的胸怀。因为教育者的胸襟,是学生的天地。教育者的胸襟有多宽,学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良师之心境,如海洋一般辽阔,如长空一般高原。教师心胸博大他的学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他所教的学科,就有可能成为乐园;他的学生,才会开垦自己心灵;所以说,教师胸怀博大,学生自然就大气。这其实跟我们常说的有其父必有其子是一个道理。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势必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所以,我们不能事事斤斤计较,不能嫉贤妒能,不能心胸狭隘,我们不妨也做一个肚里能撑船的老师,做一个有胸襟的大气老师。

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做一个专业知识和能力很强的老师。一个连自己专业都不爱的老师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而优秀教师应当是一盏不灭的灯,开关就在自己手里,他的亮度在于他个人的修炼;如果他有电源,或是不断充电,他就能一直发光,一直照耀着学生面前的道路。我们要想当一盏不灭的灯,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的充电,才能使这盏灯一直发光。所以,过去我们那种要给学生一杯水,我们就得有一桶水的观点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的一桶水已经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现在的孩子接受的信息很多,很快,知识面很广,而知识更新的又是如此之快,如果我们老师还停留在原来所学的知识层面上,我们迟早会被淘汰。所以,我们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素养应当远远高于学生,非此不足以为师,更重要的是,在这个阶段,我们老师应当表现得比学生更善于学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找要学生面前的道路。

【篇二:《致青年教师》读后感】

从小我就只有一个理想,长大后我一定要当一名老师,一名老师。那样我就可以每天和小朋友们在一起,没有忧愁没有烦恼。满怀着对教师工作的憧憬和希望,我开始了我的教育生涯。但是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常常让我感到顾此失彼。我不知道怎么样才能给他们上好课?不知道怎么去管理好班级?不知道怎么去接待家长?面对接二连三的问题,我一边向老教师请教,一边在书中寻求帮助。其中《致青年教师》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致青年教师》全书共分六辑做个有胸襟的教师、不要急、心里装着学生的心、尊重常识、不放弃理想、播下一粒善良的种子,共计85篇文章。因为时间的关系,我没有把这本书全部阅读完,但是选读完几篇那用心灵记录下的文字,我仿佛经历了一次洗脑,走进了教育的另一个境界。

读着《不要急》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仿佛感觉面前不再是一本书,而是一位作者就坐在你面前,他清楚的知道你内心的困惑,并告诉你应该怎么做。对学生的教育,不是捏泥人,不是想捏成什么样就是什么样的,也不是即刻就能完成的。我们每天面对的是一群独特的孩子,我们不能看到他们未来的样子,但是我们可以想象,我们能给他们的只有爱心,耐心,对我们的孩子实施持之以恒的教育。

在《做个有胸襟的教师》和《为什么你的学生缺乏气度》中,吴老师启发我们为了我们的学生,让我们的心胸开阔起来。因为教育者的胸襟,是学生的天地,教育者的胸襟有多宽,学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教师胸怀博大,他的学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的确,处在青少年期的学生最易受外界的影响和同化的,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势必影响学生的一生。现今社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教会学生学会坦荡,心胸博大是最好的抵抗压力、调整自己的不可替代的方法。社会上一些极端事件的发生正是一些心胸狭隘、封闭的人所为,可见,让我们都做一个有胸襟的大气老师影响我们的学生,对整个社会都是有着重要影响的!

教育无小事,生活及教育,一位优秀的教师站在学生面前,不需讲话,教师本身就是一本教科书,他能教给学生比知识重要得多的,是思想,是气质,还有未来。读了这本书,我深深理解了,我需要修炼的是比专业知识更重要的东西。

太多的文章给了我太多的启示,我愿在工作之余慢慢品味这本书,细细品味教师这个职业。

【篇三:《致青年教师》读后感作文】

一个冬日的午后,暖暖的阳光散满大地,泡上一杯香茗,悠闲地坐在阳台上惬意的享受着冬日难得的温暖。耳边传来一位长者语重心长的话语,与我探讨一系列关于教育、教师的问题。那些话语发自肺腑,诚恳而又不带一丝官腔。那些问题切合实际也符合我们的特点。上面这些是我读了吴非的《致青年教师》后的真实感受。

这次教导叫我在网上买了这本书,自己也顺便捎上了一本,机缘巧合的拜读了这本对我意义深远的书。说实话在未读之前,我看了书名就对这本书产生了抵触。又是一本教训我们青年教师的书,又是一大通关于教育的理论,看着头就大啊!假期中闲暇时我信手翻开了这本被我束之高阁的书。一下子我被他的目录吸引了,就让你的眼泪流出来、不要因为这样的话而自得、我是来欣赏同行的一个个独特的标题就这样把我带进了这本书里。

通读一遍后真的感觉这本书没有那些高高在上的感觉,就如同书中说的就是自己的事一样。同时作者也为我们指出了许多误区和错误。感谢书本让我明白了教师的胸襟能够影响学生的气度。也让我明白了我们现在从事的是教育,它的特征是慢。同时我也知道了如何让学生喜欢我的课、课前紧张是正常的等等许多往日困在我心里的问题这本书差不多都为我解答了。

读着这本书我也时常反思我过去的教学生活,记得我刚工作的两年我的教育成绩可以说是极糟的。现在想想当时的我除了缺教学经验外我还真的做着愚蠢者的苦干。再想想我现在的教学我更重视学生了,教学过程也流畅了。这些经过挫折而得到的经验跟书中所说的不谋而合。过去我要求学生一天背单词,他们背不出就是训,就是罚。现在看来这是严重违反教育规律的,教育的特征是慢。有的时候学生的记忆力有限逼他们有时得到的恰恰相反。

读完书后我也为作者注重情感和人文关怀而感动。一位德高望重的特级老教师对青年教师的理想和爱的关心,怎叫人不感动啊!在书的最后两个特辑作者不惜笔墨的告诉我们要心中有理想、心中有爱。这循循善诱的话语我真的记下了!

整本书我是用了4天读完的,我觉得我读的不够,我将读第二遍,相信这也不会是我读这本书的最后一遍!

【篇四:读《致青年教师》有感】

读了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一书,给我的感觉是作为一名教师我还有很多不足,这本书并没有大谈什么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而是用饱含情感的笔墨把自己几十年的教育经验用生动的事例与我们共用分享,向我们阐述了青年教师应具有的理想和素养,如要树立服务意识、要学会感恩、学会学习、学会读书、关注细节、锤炼业务等。全书一共有85篇文章,每读一篇文章,我都会不由自主地与自己的教育实践联系起来,虽然有的文章不是我们这代人经历的,但是做老师的道理是很深刻的,值得我们深深地去体会。下面我就几篇印象深刻的文章谈谈我的体会:

我读了《作业评价未必要用同一标准》一文感触很深。觉得语文作业的答案有时可以是不唯一的,而数学作业更多时候是唯一答案。就算是学生作业中出现了错误,和标准答案不一样,我们数学老师也应该尽可能问问学生是怎么想的,可能学生的想法非常好,只是在哪一步出现了一点小错误,这时的问,了解学生思维的过程,帮助他在结点处打开关键的点,这样比单纯的打个错点让学生订正效果好的多,我们应该更多关注学生思考的过程,不要仅仅关注思考的结果。文中的最后一小段说:有位理科教师对我说,他上小学时,数学学得一塌糊涂,可是每次作业做错,老师批改时用红比打叉,那个叉叉都很小,稍微大意一点儿还看不清呢;而如果做对了,老师笔下的那钩钩可就是大大的了。那位小学老师是个有心人,他是在用心批改学生的作业啊!想想自己平时的工作,我没有关注这一点,相反,如果学生的作业有错题,我会把错点打得大大的,主要是怕他们粗心看不到,根本就没有考虑过打叉也会和学生的感受有关,更没有想到可能会使学生产生挫败感。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注意重视学生的感受,给他们足够的鼓励的同时还应该注意做到不要伤害他们。

在《珍视我们的专业》里讲到:进德修业是个人的事,是自觉的追求,对于一个劳动者来说,专业素养是他的安身立命之本;而对于一名现代教师而言,持续的学习将使他保持精神的高尚,支撑自己作为一个文明人的操守。可以想象一个连自己的专业都不爱的教师怎么能教好学?怎么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通常说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也是这个道理,学高,就是要求教师必须不断拓宽知识,丰富知识内涵,加深对自身专业和相关学科的钻研并能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运用于实践。身正,就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师德,端正的师风,严明的师纪,高尚的师范。

就如书中说到:优秀的教师应当是一盏不灭的灯,而那开关就在他自己的手中。他的亮度在于他个人的修炼;如果他有电源,或是不断充电,他就能一直发光,一直在照耀着学生面前的道路;教师的进德修业应当一直到教育生命的终止。所以,过去我们那种要给学生一杯水,我们就得有一桶水的观点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的一桶水已经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现在的孩子接受的信息很多,很快,知识面很广,而知识更新的又是如此之快,如果我们老师还停留在原来所学的知识层面上,我们迟早会被淘汰。

书中有很多话语使我有一种茅塞顿开之感,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一定努力充实自我,做一名有主见的教师。

【篇五:《致青年教师》读后感】

暑假读了吴非老师写的《致青年教师》一书,感觉受益匪浅!边读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边反思自己的教师心态、教育行为,觉得自己缺少的,是那份久违的教育理想。

吴非老师一是位行走的智者,一位语无惊人死不休的思想战士。他为迷茫的教育者们,自我反思却无所适从的年青人指明方向。在他的一篇篇指点迷津之后,我看到自己身上匮乏的东西,是啊,读书时的教育理想,有多久没有去触碰它,真是久违了!

一遍遍想在教室里的自己,想在课堂上的自己,想在校园里的每分钟。是缺少激情的日子,很少有事让自己全付精力去应对。

回想自己少年时,还是颇有几分壮志豪情,一部电影就能让自己激动不已,看来,自己要时刻提醒自己,我的身份是一名教师啊!于是,有翻出那曾让自己激情的岁月印记。我用一本书《致青年教师》,两部电影《危险游戏》《放牛班的春天》,来唤醒自己。

先与我来到这部电影《危险游戏》中。这是个教育挽救心灵的故事。露安,从海军陆战队退役的青年教师,怀着一个教育理想,来到高中教书。不料,她教的是一群桀骜不驯的放牛班学生。当她遇到这班无药可救的学生时,她无奈的叹息。但是,这位初为人师的率性女人,却不按常理出牌,倔强的用自己的爱,感化了这班原本处在社会边缘、丧失对未来信心的人,孩子们信任她,依赖她,把她视为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感动之余,让我想起另一部著名的师生情影片《放牛班的春天》。我对《放牛班的春天》有更深的情感,因为唯美的画面、真挚的感情,和纯美如天簌般音乐。

两部影片中,教育者面对的,都是一群被定性的坏孩子,他们内心极度缺乏安全感,觉得外部世界鄙视、甚至在仇恨他们。而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无力改变现状,于是,用最偏激的行为来回应世界。他们尝试破坏、戏弄老师,但这些行为,正是他们内心脆弱的表现。只有最具有爱心的人,才能感觉到。有爱的人,比平常人多一份慧质,敏感的看到孩子们渴求关怀与爱的强烈愿望。只有用大慈的心给他们最真挚的帮助,用点滴细节给孩子暗示:我喜欢你们,我爱你们!

让我们一步步回忆《危险游戏》中露安老师的作法吧!感谢这样的故事,让我们可以怀揣教育理想,艰难前行。

当全班学生乱作一团,无人理睬这位本该是课堂权威的露安时,露安用跆拳道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这不按常理的有趣作法,真的很有效。是的,周围同事看笑话般想看露安出丑,为她这一着怪棋感到不可思议,但确实,露安成功了。课堂上,如果学生都无视教师的存在,那对教师就是最可怕的错误。走出这成功的一部,就象是打开学生心灵的一个小小缺口,至少现在,学生们可以注意这位课堂的主宰了。

当露安想讲授知识时,她又一次感到迷茫,孩子们听不下去,也听不懂。这时,露安选择了一个切入点:死亡,还有那首带有点隐喻的诗。露安真是一个聪明人,他的学生开始出入图书馆,讨论老师提出的话题,让图书馆的老师摇头,哈哈,我们盼望的情节中出现的奇迹,一点点在我们面前展开。

教书、育人同样重要。露安不仅仅给学生们传授知识,她想帮助孩子,挽救心灵。一个黑人男孩犯错,她来到男孩的家里,抚摸着孩子的头,跟父母说:他是好孩子。我们所有观众都应该感到激动,因为男孩父母的表情,就象阳光一下洒到脸上一般。之后,因为金钱问题,露安也尝试给他帮助,虽然自己的钱只够每天买个麦当劳,但露安几乎是威胁的让男孩接受自己的帮助。

另一位黑人女孩,因为结婚,想放弃学业,到一所可以学习家政的学校学习,从此成为家庭妇女时,露安又带着她的那份执着出现了。她要让这个有才华的女孩继续读书。读书,是一种梦想,是改变命运的必经之路。

这样的帮助还有很多,以至于当露安因为自己失误想离开校园时,她得到了生命中最好的礼物:全班同学的强烈反对和一块作为挽留的巧克力,还有作为教师的最高赞赏:我们爱你!露安感动了,此时她知道,自己已是她们的精神支柱,自己可以给孩子提供无限的安全感,她,已经不能走了。

就象《放牛班的春天》中,克莱门特离开时,收到的人生最美好的礼物一般:那满天飞舞的纸飞机、纸飞机上的深情祝福与留恋、还有那伴随自己离开的脚步、渐行渐远的天籁歌声

作为带有现实主义色彩的影片,故事也展示了两个小插曲,表达了这样的命题:教育不是万能的。其中,两位黑人男孩不再回到校园,露安执着的想唤回他们时,却遭到黑人母亲的唾骂:他们读书有什么用?他们注定是失败者、社会的边缘人,无法改变命运的弱者。没有人能挽救他们,这就是他们的命运。

另一种尝试也是失败的,这个故事中被打死的男孩,已经试着踏出改变命运的一步,他几乎听从了露安的建议,但是,当他急切想改变人生,进入校长办公室时,他的故事永远的结束了。仅仅是因为没有敲门,仅仅是因为校长自以为高明规则,男孩又回到了自己的世界。这是不是编剧的一个隐喻,我们的社会还没有敞开心扉,来接纳这个孩子,来接纳这一帮无助的放牛班。

这两个插曲,也许都是编剧给我们的艰难思考,露安,只是一个个体的人,怀惴教育理想,却不能真正改变别人的命运。是否这部影片也想让更多的人走入深层的思考,我们的社会群体,应该敞开心扉,接纳与关怀这样的孩子。

无论怎样,我们内心深处会都被露安这样的教师,也包括《放牛班的春天》中的克莱门特这样的教师深深感动,燃起教育的理想,改造、挽救一个个真实的灵魂!

【篇六:《致青年教师》读后感】

暑假我把吴非老师的《致青年老师》一书读了几遍,感触很深,我想把它与我们青年老师共勉。

在书的自序中看到对教师职业生命负责的话时,有点受惊。因为我从开始教学至今还没想过如此深层次的问题,只是因为喜欢教书,喜欢面对一张张孩子们纯真的面孔,而走上教学的工作岗位。而在一个学期的实际教学中,我也认识到只有热情的教学是不完美的,对我的职业生命负责,我必须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就如吴非先生所言要做到二者一家,也就是成为思想者,学习者,实践家。虽只读了短短几十页吴先生的书我自己心里就有许多感触: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们可以想的更多。只有团结、正气、奋进的集体,才能鞭策我们的进步;只有积极、向上、阳光的形象,才能让我们有更多发展的机遇。我们青年,是真正要自觉起来维护这个集体,推动这个集体,实现集体凝聚的力量。然而,优秀集体的全面塑造,良好集体形象的建立,绝非旦夕之间、轻描淡写即可成就。它需要我们青年教师每个人每时每刻的关注和努力,需要我们关注细节,关注小事,从我做起,从一言一行做起。

很多青年教师选择教育更多的是为找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当做了教师,发现教师之苦之累远出乎自己的想象,加之经济大潮席卷下,对教育工作得过且过,内心里想着能跳出这一行,彻底翻身解放。然而这个身真那么容易就能翻的吗?不准备做教师,你准备做什么?考公务员?办公司做生意?竞聘做电视主持人?做一番深思后就会发现,这些梦想的岗位往往只是个梦想,这些梦想的存在除了继续干扰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再不能起到任何推动人生的作用。生气的时候也想随便做什么反正没做教师这么窝囊,上面有领导得罪不起,下面有学生稍一越界跟你人民来信。可气过之后还能怎样。不少青年教师就在这种目标混乱的无谓中长久徘徊,消耗自己最珍贵的黄金年华,及至过了浮燥岁月,安静下来了,却也再没有青春活力,再没有奋斗的勇气,一切就在表面的安逸中走向人生的尽头。这样一来,教育没做成什么,自己的生命也没做成什么。

阅读《致青年教师》之后,曾给予我前所未有的震撼。《致青年教师》全书共分六辑做个有胸襟的教师、不要急、心里装着学生的心、尊重常识、不放弃理想、播下一粒善良的种子,共计85篇文章。读完这心灵记录下的文字,我仿佛经历了一次洗脑,走进了教育的另一个境界。

《我是来欣赏同行的》纠正了我以前的听课观。我曾经和六位同事同听另一位同事的课,虽然有些稚嫩,但看得出他定是花费了不少的心思。课后集体评课时,他一改课堂上的自信,宛如一只受惊的小鹿,听凭猎人的判决;又如文化大革命时受批斗的对象,评课教师的你一言我一语,把这节课分析得体无完肤!授课教师也如战败的将军,耷拉着脑袋,强装出笑容!何必呢?我们是来听课的,是来欣赏、来观摩、来交流的,如果把课看得太重、太认真,对于听课者、授课者来说都太累了!放正心态,才能看到别人更多的优点。

《教学楼里有多少洗手间》,这是一个我从未思考过的问题,殊不知这里也体现着教师对学生的爱。我是一名数学教师,每天早晨7点半签到,然后是守班、课前准备,按照课程安排,每天前两节是雷打不动的数学课,课间十分钟还要负责学生的安全问题,也就是说,不到万不得已,我要坚持到大约10点才能去洗手间,老师尚且如此,何况学生呢?如果上节课的老师拖上一两分钟,下节课的老师让孩子们提前做好上课准备,那么孩子们还剩几分钟能排队上厕所?哪里还有休息的时间呢?所幸,每当上课有同学举手如厕时,我都能及时允许,这使我愧疚的心得到一点安慰。教师的后门始终紧锁着,希望老师们考虑到孩子们的感受,打开它,让有需求的孩子不用报告,从后门走出教室。

教育无小事,生活及教育,一位优秀的教师站在学生面前,不需讲话,教师本身就是一本教科书,他能教给学生比知识重要得多的,是思想,是气质,还有未来。读了这本书,我深深理解了,我需要修炼的是比专业知识更重要的东西。

说我们是青年教师,青年说明还有很多东西要学,也说明我们有精力去学;教师说明要传授知识,更说明我们需要有更精湛的传授技巧和更高超的教育艺术。我们青年教师应该对自己负责。作一个青年教师每时每刻都要意识到这一点:自己教育教学业务的锤炼,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别人交付任务的完成,它更是自己生命价值的展现。我们经常在实践中学习,学习中老年教师中多数人对工作的发自内心的热情和丰富的业务经验;但又不满足于同他们的竞争作为青年人有理由对业务的质量有更高的追求;业精于勤荒于嬉,我们会时刻警惕容易在自已身上滋生的颓废与懒散,永远没有满足之时,就因为我们还年轻,我们的教学还没有尽善尽美,我们需要更多的锤炼。我们会备好每节课,参与好集体备课。我们的从容和自信,反思和提高,都来源于这里。我们会互相多听课,青年教师杨恒奇说过:学习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保鲜剂,由人及已会很有收获。我们会关注孩子们的每一本作业,因为他是孩子们学习收获的晴雨表。我们会尝试着改变,让我们的教学方式逐渐让孩子们喜欢,让我们的教学成果更加丰硕。我们在脑海里总会有一个信念做名师。并为它做好每一个细节。

太多的文章给了我太多的启示,我愿在工作之余慢慢品味这本书,细细品味教师这个职业。

【篇七:《致青年教师》读后感】

几年前就读过吴非老师的《不跪着教书》,此书篇幅很长,从不同角度讲述了教育的不同问题。吴非老师的确是一代大家,把近三百页的内容浓缩为一段话启迪我们,使我感触颇深: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是人?在巨大的麻木和冷漠面前,我的确有过放弃的念头,然而一想到中国人有千百年下跪的历史,想到文革给中国人带来的耻辱,想到下一代还可能以各种各样的形式下跪,就觉得我们中国首先得有铁骨教师,教育的辞典中才能有铸造这样的词条。这本书至今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暑假前,校长不惜重金购买了吴非老师《致青年教师》百余本,每人发了一本,让暑假阅读。当拿到书看到书名时,我想:自己工作十七年了,不算是刚上班的老师了?《致青年教师》这书是给刚上班的老师看的。然而,边读吴非先生的《致青年教师》,边反思自己的教师心态、教育行为,却不由怵然。很多地方,我都与吴非先生对青年教师的期待相距尚远。读先生的文字,真是受益匪浅。

书中拉家常式的语言,真实典型的案例,非常贴近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就如和作者触膝相谈一样亲切。读起来竟然爱不释手!

这本书吴非老师通过做个有胸襟的教师、不要急、心里装着学生的心、尊重常识、不放弃理想和播下一粒善良的种子这几方面结合自己教育、教学中遇到的事情、案例阐述了青年教师应具有的理想和素养。

如在《做个有胸襟的教师》和《为什么你的学生缺乏气度》中,吴老师启发我们为了我们的学生,让我们的心胸开阔起来。因为教育者的胸襟,是学生的天地,教育者的胸襟有多宽,学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教师胸怀博大,他的学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的确,处在青少年期的学生最易受外界的影响和同化的,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势必影响学生的一生。现今社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教会学生学会坦荡,心胸博大是最好的抵抗压力、调整自己的不可替代的方法。社会上一些极端事件的发生正是一些心胸狭隘、封闭的人所为,可见,让我们都做一个有胸襟的大气老师影响我们的学生,对整个社会都是有着重要影响的!

教师要对自己的职业生命负责,对我的触动很大。联想到现在许多老师没有把教育当成事业,对教学没有理想,没有追求,把完成任务当成目标,工作就是为了挣份儿工资,于是乎,工作处于被动状态,领导推一推,他就动一动,教学没有激情,更没有幸福感,这样的教师教出的学生又会怎样呢?教师对自己的职业生命负责,吴非先生说的多好啊,对自己的职业生命负责,就要对得起自己,对教师这一职业多一份热爱,追求一种做教师的幸福感,在工作中勇于创新,上出一节节精彩的课,让学生徜徉于课堂的幸福中,同时自己也因精彩课堂而新鲜着、幸福着!

【篇八:读《致青年教师》有感】

我喜欢读书,因为我一直觉得爱读书的女人,常常也应该是智慧的女人。智慧的女人不一定美丽,却会有一种特别的魅力,智慧的女人或许常常习惯于独处,可是书让她不孤寂,不落寞。而且,书能够影响我的心灵,能把我无序而纷乱的世界理出头绪,也会让我体验生活的幸福与快乐。

暑假前,学校给每一位老师发了一本《致青年教师》作为暑假阅读的书籍。当拿到书看到书名时,我想:自己工作二十一年了,还算是青年教师吗?《致青年教师》这书是给刚上班的老师看的。然而,边读吴非先生的《致青年教师》,边反思自己的教师心态、教育行为,却有些汗颜,很多地方,我都与吴非先生对青年教师的期待相距尚远。

翻开目录,看着那些章节标题、文章题目,一次次叩问自己:你是个有胸襟的教师么?你对学生是不是容易着急?你心里装着学生的心吗?你放弃了自己的理想了吗?你在学生心里播下了善良的种子了吗?读吴非老师的文字,真正感受到要成为一名成熟的教师,就须做一棵安静的小草,执着、宽容、坚韧,享受平凡的幸福!

做一个有胸襟的老师

吴非先生启发我们要做一个有胸襟的老师。教育者的胸襟有多宽,学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良师之心境,如海洋一般辽阔,如长空一般高远。处在思想成长期的学生最易受外界的影响和同化的,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势必影响学生的一生。教师胸怀博大,学生自然就大气。当今社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教会学生学会坦荡,心胸博大是最好的抵抗压力、调整自己的不可替代的方法。社会上一些极端事件的发生正是一些心胸狭隘、封闭的人所为,可见,让我们都做一个有胸襟的大气老师影响我们的学生,对整个社会都是有着重要影响的!

大气地对待同行

《我是来欣赏同行的》纠正了我以前的听课观。他告诉我们要宽容、大气地对待我们的同行。古人都知道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才能使世界多彩。所以吴老师说我们是来欣赏别人的,不是来比武的,所以就能更多地看到人家的长处。

以前听课时,常常怀着找茬的心态,好像能挑什么毛病就可以显示自己的实力。为上课教师一时的口误而斤斤计较。我是来欣赏同行的。一句惊醒梦中人。课堂不像演戏,没有经过精心彩排,失败、缺陷都是正常不过的。我们是来听课的,是来欣赏、来观摩、来交流的。放正心态,才能看到并学到别人更多的优点。让我们大气地对待同行,为同行的成绩伸出我们的大拇指。

宽容地对待学生

做老师的有气量,教出来的孩子才能大气。很多时候,我们都会被孩子们的任性而为的做法气的头昏脑胀,甚至我们会做出一些无法挽回的举动,在孩子的幼小的心灵里种下不可磨灭的阴影。最近,不是出现了很多关于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个案吗?我们的老师总喜欢强迫学生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学生只剩下了一条,那就是听老师的。老师如果是对的,听听很好的。可就怕应试教育下一些专制的教师为了片面的升学率而扼杀了学生应有的权利。那个时候,我们的老师的气量是不是就显得很狭小了呢?而学生又会如何看待我们呢?

所以,我们要学得大气一下。当学生迟到时,不要阴沉个脸,要学会关怀;当学生没有完成作业时,不要劈头盖脸,要学会晓之以利害;当学生经常犯错误时,不要掀学生的老帐,要学会就事论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我们的大气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学生。

我们不妨做一个肚里能撑船的老师,做一个有胸襟的大气老师吧,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够在阳光下茁壮地成长。虽然我们的工作普通,虽然我们的薪劳微薄,虽然我们的事业艰辛,但是,当我们看到一个个的学子成才、成人时,当我们看到他们工作如意、生活幸福时,我们还要去苛求什么呢?

做一个幸福的老师

做教师的好多年来,一直被一个问题所困惑着,那就是同事们经常谈论的一个话题:做老师,你快乐吗?你幸福吗?当我读完书,掩卷长思,终于,有了一个使自己都感动的结论:做幸福的教师,幸福地做教师!

教师对自己的职业生命负责,吴非先生说得多好啊,对自己的职业生命负责,就要对得起自己,对教师这一职业多一份热爱,追求一种做教师的幸福感,在工作中勇于创新,上出一节节精彩的课,让学生徜徉于课堂的幸福中,同时自己也因精彩课堂而新鲜着、幸福着!

朱小曼教授指出:教育的目的,应该指向人的和谐发展与终身幸福。换言之,教育就是追寻幸福、创造幸福、享受幸福的过程。

学习本身应是快乐的,知识的获得,想象的拓展,思维的升华,其中蕴涵着无穷的乐趣。教书育人的根本目的,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也不仅仅是为社会培养人材,其根本目的应是提升一个人的生命质量,让学生成长为自由的,全面发展的人。其中教师的幸福感是最重要的要素,它会感染到学生年幼的心灵。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用阳光的人性来启迪阳光的人性。不管我们个人遭遇如何,一旦我们与孩子相遇,我们就要把内心的阳光传达给他们,从而启发他们阳光一样的心灵。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懂得教育是一门慢的艺术,学生是在不断错误中成长的。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慢。张爱玲说:在人生的路上,有一条每个人非走不可,那就是年轻时的弯路,不摔跟头,不碰壁,不碰个头破血流,怎能炼出钢筋铁骨,怎能长大呢?在学生犯错时,教师学会宽容地等一等,从而拾捡到那份家有儿女般的幸福。记得有这样一段话;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中,他就学会了自爱。教师的教育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对学习、对生活、甚至对人生的态度。因此,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应该做到爱学生,以赞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屈子不死的离歌,也是我心灵的牧歌。我虔诚为我们祈祷:做一个幸福的教师。

正如吴非先生憧憬的那幅幸福的图景:在早晨的阳光中,孩子们哼着歌向学校走去,有时能停下来看看太阳;学生能经常地向教师提出有意思的问题,课堂上经常能有愉快的笑声;中午,他们能吃上一份由政府提供的、全国城乡同一标准的营养餐;学生能保有自己的爱好,下午4点起,他们在球场上奔跑叫喊,或者在图书馆查阅资料,在实验室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晚上,做完作业后,捧起一本诗集,轻声地读给妈妈听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幸福地做教师,你还等什么呢?

让我们带着执着与热情行走在教育之路上,无需华丽的语言,在低调中保持着对教育的执着;无需多彩的生活,在育人过程中享受着快乐的缤纷生活。让我们做一棵安静的小草,执着而又坚韧,在乡间的某个角落,思想发芽,携风起舞,幸福歌唱

亲爱的读者,以上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致青年教师》读书心得:精雕教育细节 成就教育大业”文章,也不知道您对这篇文章满不满意,是否有收获,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初中青年教师教育名著读后感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