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读爱心与教育有感1500字 > 地图 > 读爱心与教育有感1500字

读爱心与教育有感1500字

发布时间:2019-10-20 来源:互联网

读教育专着《课堂设计与教学策略》有感。

读是写的基础,只有读得认真仔细,才能深入理解作品,才能写出“真材实料”。读书很重要,读一本好书更重要,而经典的书籍作品就是人们最适合读的书籍。作品中的情节,读了以后让人不断地回味!要真正地理解作品,其实需要以读书心得的方式去认真回味。怎么样才能写好一篇作品读后感呢?为此,你可能需要看看“读教育专着《课堂设计与教学策略》有感”,相信会对你有所帮助!

读教育专着《课堂设计与教学策略》有感

--教书要生长出比知识更具再生力的因素

近一年间,陆陆续续地翻看代蕊华教授编着的《课堂设计与教学策略》一书,常常在许多教学观点上有共鸣,也因为这诸多的共鸣,引诱着我继续兴致盎然的一路追看,结果是许多地方对自己的启迪,被不自觉的运用于课堂,因此深感要总结这些心得体会,以便与大家共享,以期共同进步。

感悟一、研究课堂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阵地

研究课堂教学艺术,目的是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我认真拜读了本文,其中观点:老师要从不同角度研究学生的特点、研究课堂教学的艺术与技巧,总结教学经验与体会,研究课堂管理的艺术与方法,研究教材与教法等,字2024里行间充满了智慧、热情与执着.对同行的启迪和激励作用不可估量。

课堂教学艺术的研究与实践活动,自然也凝结着教务处同志们的心血。对我们教学研究活动的开展很有意义,只有不断坚持积淀和刨新,才能有大的收获,才能探索自己的教学特色与风格,才能向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的专家靠近,成为教学名师,成为学生心中的偶像。

要对学生特点进行研究,这是代蕊华教授在书中一直的倡导,尤其需要讲究课堂教学艺术与灵活多样的课堂管理手段与方法。不但要使学生坐得下来、听得进去,还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热情,使其有主动学习的愿望,求得最佳教学效果。要善于组织与引导学生,形成热烈的、互动的课堂教学局面。要明白学生既是教学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需要我们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真正自主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也只有潜心研究课堂教学,追求生动、务实、高效的理想课堂,努力在传统与创新之间寻找最佳的平衡结合点,方能使教学有效,代蕊华教授的当代课堂教学观指出,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因此课堂有效教学的最终检验当以学生来完成,即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主体学生是否能准确理解老师所传授的内容,是否能较为灵活的运用老师所传授的知识,是评判教学的有效性的重要指标,即教学活动对达成教学目标的有效程度,学生有无进步和发展,是衡量教学是否有效的指标。课堂教学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讲究效益的活动。教学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教学是否有效,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与否,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学得不好,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很认真,也是无效或低效的教学。

这样看来,研究课堂有效教学势在必行,对它进行研究,也就是能有效地改变课堂教学的弊,而发扬课堂教学的利。而我国就目前而言,课堂教学又是教学形式的主体,无论是大班教学也好,还是小班教学也罢,无论是课内教学也好,还是课外实践也好,多是以课堂教学作为一种重要的组织形式。只有将些教学形式做一番深入研究,才能更好的让学生学得有效,更好的进步;这也让国家的教育能得以更好的普及与提高的保证之一。

感悟二、重视课堂设计是有效教学的现实所在

二十三年的教学经历中,写了多少的教学设计,可现在细细想来,从刚开始的程序式的设计到后来的理想化的教学设计,在实际的教学中,常常是不能按照原计划进行、完成不了预期的目标,所以感慨和遗憾一直不间断,寻求创新的教学设计,是本人最希望遂的心愿。拜读《课堂设计和教学策略》中的第二章《课堂设计的理论基础》和第三章《教学目标的设计》,暮然间有种顿悟的感觉。其中将多种教学理论和生动具体的教学案例相结合,真切地剖析了重视教学设计的重要性。第三章教学目标的设计中的精辟认识、设计、实施及为进一步研究教学目标提供的理论依据,为我很好的开了窍,要发挥好教学设计的应有作用,才能为课堂教学的提高质量把好关。

重视课堂设计,包括摄取学生熟悉的现实中的素材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体验数学情景的有趣、合理、有用,又如强化直接生活经验,领悟数学--感受数学合理。通过利用生活经验检测数学学习,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有用,其中借开设数学实践课,创造应用环境,开展数学交流活动,营造应用氛围。设计开放问题--培养学生应用的独创性。

2、借案例:高初中教材展示的案例阐述主张以敏锐的数学直觉,让情景取源自真实的世界,旨在学习美国教学方法中的表达以发展学生的智能为出发点,突出了教学的发展性和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突出教学的情意性特点。对代蕊华教授文章的解读,旨在引起琢磨:如何数学地思考、如何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情感与态度,如何着眼于创设有意义、有生命力的情感体验的问题设计。

重视课堂设计,也包括教学如何一开始就能够让学生对全堂课起关键作用的、学生自己能够解决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并以积极的态度去解决所提出的问题,这就形成了在迫切要求学习的情璄,为后面课的展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现场课堂表现出的学生参与度高低,课堂气氛融洽否,师生精神状态良好吗,真正实现了师生互动吗,是否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对本人学术水平的提高,促进教学水平的增长,运用新的教学理念,运用新的教学思想将大有好处。

所以及时将鲜活而又有价值的生成资源,巧妙地纳入课堂临场设计的范畴之中,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进程,这个过程既有规律可循,又具有不可预测性和生成性。

没有预设的生成往往是盲目的,而没有生成的预设又往往是低效的。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关键所在。

只有课前精心预设,才能在课堂上动态生成,《课堂设计与教学策略》一书的这一观点,将我的数学教学演绎得更加精彩!课前做出周密的策划是走向动态生成的逻辑起点,(1、准确把握教材。2、全面了解学生。3、有效开发资源。)课内不拘预设,为生成导航,学生的差异和教学的开放,使课堂呈现出多变性和复杂性。教学活动的开展有时和教学预设相吻合,而更多时候则与预设有差异,甚至截然不同。当教学不再按照预设展开时,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整合乃至放弃教学预设,机智生成新的教学方案,使教学富有灵性,彰显智慧。当我发现自己的变聪明的同时,我真是很感激《课堂设计与教学策略》一书的艺术科学的授课真谛。

感悟三、教学策略的机智运用是高效课堂的关键所在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扩展阅读

读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有感


读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有感

大家好,我今天和大家分享的一本书是《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作为一名新入职教师,好多有关教学方面的知识和经验都尚且不足,而这本书则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借此机会谈一下我读完这本书的收获。

这本书涵盖了制定教学目标的策略、调研学生现状的策略和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等二十余种教学策略。其中制定教学目标的策略,调研学生现状的策略、设计有效提问的策略、利用错误资源的策略和课堂机敏应变的策略让我受益匪浅。下面我就制定教学目标的策略谈谈我的体会。

有效的数学课,离不开清晰明确的教学目标。就好比一盘棋中不能没有了主帅,如果没有了主帅,再精彩的招式也会变得黯淡无光。那么如何制定清晰明确的教学目标呢?首先要把握教学方向,也就是这节课是要帮助学生获得什么,是要发展学生的运算推理能力,还是要增强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课堂要有准确的定位。如果定的太高,学生达不到就很难完成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如果定的太低了,缺乏挑战性,学生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就好比我在讲万以内数的认识的第一课时——1000以内数的认识时,就是因为没有把握好教学方向,没有进行准确的定位,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从而没有达到想要的效果。其次是深入解读文本,我们所有的教学活动都要围绕教材进行。在处理教材时要在两个方面进行努力。一个是宏观上要整体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某个知识点会因为学生所处的年级不同而有所不同,就像平移和旋转,在低段时只要求会判断什么是平移现象什么是旋转现象,到了中段则要求学生会画平移后得到的图形,而到了高段则是通过平移旋转能得到长方体和圆柱体,实现了从平面到空间的不断延伸。另一个就是在微观上要深入解读教材。要解读教材的重难点是什么,而这些知识和重难点又是通过什么方式呈现的,他们之间的联系又是怎样的。还要解读教材上的每一幅图片、每一个对话、每一行字都告诉我们什么,以及一个知识内容的背后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是什么。整体把握教材与深入解读文本是教师的基本功,也是最能体现教师功底的地方,同样我也觉得这是我最为新教师最难学习的地方。正如吴正宪老师说的那样,教师只有做到“脑中有树”,才能“心中有数”,进而“教学有术”。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在不断追问的过程中抓紧数学本质,设计有效的教学目标,实施有效的数学教学。教师只有站得高,看的远,才能带着学生走的远。最后是要直面学生现实。准确的了解学生,是制定教学目标、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依据。那么都要了解什么呢?要了解对于即将学习的新知识,学生的困难在哪里?要了解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是什么?要了解学生喜欢的方式是什么?而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还要知道他们词语的储备量有限,要将简练的书面语变成浅显易懂的常用语,再将常用语标准为数学语言。教师为学服务的,课堂是为学生服务的,因此要努力读懂学生,树立研究学生的意识,正如美国的数学家、教育家波利亚曾说:“教师讲什么不重要,学生想什么比这重要一千倍!”可想而知研究学生是多么的重要。做一名教师容易,做一名优秀教师难,做一名教育家型的教师更难,我庆幸我可以踩着名师铺成的路向前走。但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将思想转化为行动才是铿锵有力的。我将用我的行动来描绘我的教师之路,使自己不断地提高和完善。

《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读后感


《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读后感

今年寒假我认真的品读了吴正宪老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一书,书的内容非常贴近我们平时的教学课堂,书中用浅显的语言告诉我们如何去挖掘教学课堂技术和艺术来提高教学执教的能力。读过之后对于我来说收获还是很多的,书中的每一种策略都能对我的课堂教学起到指导的作用,对于如何解决教学中的困惑也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其中给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吴老师就以学定教支了三招,即把握一个前提领会课标精神;做到一个基本读懂教材;树立一个意识研究学生。回想我之前的教学,感受颇深。

一、把握一个前提领会课标精神

课程标准是教育的纲领性文件,有助于我们制定教学目标和开展教学活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总体目标与10个核心概念是课堂教学的大方向,通过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积累活动经验,提高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课程目标中对结果目标和过程使用的行为动词不一样,教学目标的定位也不一样。准确把握每一个目标行为动词的准确内涵,是制定课时目标的前提。回想过去一年的培训中,也有这样的内容。培训时老师将教学目标分为三个维度讲解,并详细到每个行为动词上,至今还是受益良多。但在平时自己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还是不能准确的运用恰当的动词,果然要学习、要钻研的还有很多。

二、做到一个基本读懂教材

在备课制定教学目标前首要做到的就是读懂教材,读出教材里的数学知识、知识产生和形成的过程、学生学习知识的方式、教学知识承载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等。不仅如此,还需纵向把握知识脉络,横向沟通知识联系,系统梳理知识网络和数学思想网络,全面了解知识体系,明确所教的知识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确定好教学的起点和方向。如此才能做到心中有数,进而教学有术。而这正是没有经验的我的缺陷:不能很好的将学过的和未学过的知识做迁移,从旧知自然地过渡到新知的学习中。在平时挺师傅课的时候是我学习的最好时机,往往会产生原来以前的知识可以用在这引出新知的感叹。学生往往对于陌生的知识产生畏惧感,而由他们学过的知识来引入,不仅能巩固旧知,还能很自然地过渡到新知的学习中,让他们产生亲切感,觉得新知识并不难解决,也增加了他们学习的自信。

三、树立一个意识研究学生

教是为学服务的,课堂是为学生设计的,因此要努力读懂学生,自觉树立研究学生的意识。而且现在又提倡以生为本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书中给了三个方法:在班中选择教学内容进行学生前测与分析,进行群体研究;也可有意识地在班中选择个别学生进行观察和访谈,进行个案研究;还可以通过作业、课堂观察、课后测试等方式对学生的过程进行全面研究。如此可以让我们的教学目标更为清晰,让教学更符合学生的需要。之前吴老师也提到过这个思想,并做了些实践。上课之前了解好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或者是生活经验,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确定他们的学习起点,以这些为前提制定自己的教学计划。教学过程中想办法在课前引入时培养学生的兴趣,在课上给予学生成功的体验和自信感。

以前总是观吴老师的课,只是觉得她讲的真的很好,是非常好的数学课,让人由衷的钦佩,赞叹,却是无从学起,没有细节的感触。现在我觉得,作为一名教师,要想真正的上好课,真的有太多的东西需要学习,太多的知识需要沉淀。 在一节好课开讲之前,是有很多很多的工作需要做的,并不是教师简单的进行备课、 做好教学设计, 比如说你需要对学情进行调研, 知道学生到底是什么已经会了,什么还不会,什么知识学生能够接受,什么知识学生接受不了,而且学情调研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各有长短。在书中,吴老师告诉我们,进行学情调研的真正目的是真正的关注学生,了解学生,把学生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源,从而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研究。有实效的数学课,一定会有清晰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就像是课堂上的方向标,指引着教学的方向。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 又有多少教师会认真的去设计教学目标,大多数的老师的教学目标是从网上或者是从参考书上得来的,很少人会去细心揣摩,只是让它去填补教案上的一方空白。其中即是有人去自己制定了教学目标,也是缺乏全面性、[/为您编辑]针对性和长远观点

。所以说,我们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一定要有一个准确的定位,那就是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我们制定课堂教学目标的重要依据。当我们做好了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并不能说我们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功课,我们还要去设计探究性的学习。我们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需要教师在上课前精心设计探究活动,明确探究学习的核心问 题。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精心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活动让学生对学习材料进行发现、检验和证明。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学到的不仅是书本知识,更能体会到数学学习和科学学习的策略,获得学习成功的快乐体验,增强求知欲和自信心,从而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 在书中,吴老师给我们讲解了很多的东西,需要我们慢慢的去 消化,去吸收,去实践,去成长。

读完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细细体会吴老师的教学理念,努力按照新课程理念要求,从关注学生发展为出发点,深入钻研教材,认真上好每一课,慢慢在教学中成长进步!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读后感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读后感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这本书是吴正宪老师主编的,共分五章,分别是《课前设计》、《过程调控》、《方法运用》、《思想文化》、《教学设计与案例》。好课不是靠说出来的,好招不是靠模仿出来的,好教师不是靠教出来的,而是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摸爬滚打历练出来的!这是吴老师在书中的题记,这句话深深的印在了我的脑海里。吴老师在书中还说:在育人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比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更重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比激发学习兴趣、保护好奇心更重要。

在交往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比尊重个性、真诚交流更重要。在成长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比养成良好的习惯更重要。带着对吴老师的敬仰细读这本书,这本书告诉了我如何从一招一式的背后去挖掘深刻的道理,完成从教学技术到感悟教学规律的升华,真正提高执教能力;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上好每一节数学课;如何让每位学生获得高质量的数学学习等等。下面就谈谈我读过这本书的一些深刻感受和收获:

首先给我感受最深的是重视课前设计。从某种意义上讲,决定数学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不是课程专家或教研人员,也不是教学参考书或优秀教师的精彩教学设计,而是执教者本身。课前设计体现着教师对数学本质的理解、对文本的解读、对学生的了解,甚至还包括对教学方式的选择和运用。因此,要上好课,要重视课前设计。主要可以运用学情调研的策略、制定教学目标的策略、设计探究学习的策略、设计合作学习的策略。

每一位老师都要充分认识到学情调研的价值,把对学生的关注落实到日常教学中,而不仅仅是在一些研究课上或教学设计评比中体现。学情调研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进行,学情调研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教学中的真问题,不能为了达到某种效果,而人为干预数据。进行教学设计前领会课程标准的精神,读懂教材真正领会编写意图,要读出教材里的数学知识、知识产生和形成的过程、知识承载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数学的文化和历史。要努力读懂学生,自觉树立研究学生的意识。

另外这本书给我最大的一个感受就是怎样调控教学过程。书中介绍了16种教学策略,每一种教学策略都能对课堂教学起到指导作用,都能让我们的课堂教学少走一些弯路。其中有这样一篇文章我印象深刻:提问和理答的策略,提问对于课堂教学并不陌生,它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手段,课堂离不开提问,但如何能进行有效的提问呢?如何能通过提问让学生能够自主的去发现问题呢?我想这都是教师们在设计课堂教学是首要考虑的问题。通过读这篇文章我知道: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从问题开始。

学起于思,思缘于疑。有经验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是精心设计提问,竭力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并有意识的为他们发现疑难问题、解决疑难问题提供桥梁和阶梯,从而引导他们一步步登上知识的殿堂。教师提问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和效率,所以在这篇文章里就向我们介绍了四种提问的策略,即为了促进学生理解而提问,使学生开动脑筋;利用追问使学生理解概念本质;为了解学生需求而提问,让学生产生学习欲望;通过反问和追问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这四种提问策略从不同角度向我们传授了行之有效的提问方法,能大大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还有就是理答的教学策略,说实话,当我刚刚看到理答这个词语时,我并不知道是什么意思。理答对于教师来讲可能是一个新名词,它是指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或回答完问题之后,教师所采取的回应方式。教师的理答应该开放学生的思路、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发展。文章也像我们介绍了三种理答策略,即教师要学会等待,促进学生反省和深思;重复学生的语言,突出教学重点、转向,扩大学生的参与广度。最后还向我们提出了关于提问与理答的几点建议,有画龙点睛般的将前面的策略加以升华和总结,真的是让我受益匪浅!

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读后感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终于结束了培训和教学任务两头重的一年,这才又闲暇时间静下心来,每天拜读一下《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这本书,回想这一年多的浅短的教学经验,确实能从书中得到一些启示和想法。

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学理念、教材编排等都发生了变化,虽然对于我这个刚刚开始从事教育事业的新手来说,这些变化都没有经历过,但如何面对学生的实际来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实施“以学定教”还是有些难度的。本书中吴老师就支了三招,即把握一个前提——领会课标精神;做到一个基本——读懂教材;树立一个意识——研究学生。回想我那前前后后三个学期的教学,感受颇深。

一、把握一个前提——领会课标精神

课程标准是教育的纲领性文件,有助于我们制定教学目标和开展教学活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总体目标与10个核心概念是课堂教学的大方向,通过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积累活动经验,提高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课程目标中对结果目标和过程使用的行为动词不一样,教学目标的定位也不一样。准确把握每一个目标行为动词的准确内涵,是制定课时目标的前提。回想过去一年的培训中,也有这样的内容。培训时老师将教学目标分为三个维度讲解,并详细到每个行为动词上,至今还是受益良多。但在平时自己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还是不能准确的运用恰当的动词,果然要学习、要钻研的还有很多。

二、做到一个基本——读懂教材

在备课制定教学目标前首要做到的就是读懂教材,读出教材里的数学知识、知识产生和形成的过程、学生学习知识的方式、教学知识承载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等。不仅如此,还需纵向把握知识脉络,横向沟通知识联系,系统梳理知识网络和数学思想网络,全面了解知识体系,明确所教的知识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确定好教学的起点和方向。如此才能做到“心中有数“,进而”教学有术“。而这正是没有经验的我的缺陷:不能很好的将学过的和未学过的知识做迁移,从旧知自然地过渡到新知的学习中。在平时挺师傅课的时候是我学习的时机,往往会产生“原来以前的知识可以用在这引出新知”的感叹。学生往往对于陌生的知识产生畏惧感,而由他们学过的知识来引入,不仅能巩固旧知,还能很自然地过渡到新知的学习中,让他们产生亲切感,觉得新知识并不难解决,也增加了他们学习的自信。

三、树立一个意识——研究学生

教是为学服务的,课堂是为学生设计的,因此要努力读懂学生,自觉树立研究学生的意识。而且现在又提倡“以生为本”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书中给了三个方法:在班中选择教学内容进行学生前测与分析,进行群体研究;也可有意识地在班中选择个别学生进行观察和访谈,进行个案研究;还可以通过作业、课堂观察、课后测试等方式对学生的过程进行全面研究。如此可以让我们的教学目标更为清晰,让教学更符合学生的需要。之前居老师也提到过这个思想,并做了些实践。上课之前了解好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或者是生活经验,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确定他们的学习起点,以这些为前提制定自己的教学计划。教学过程中想办法在课前引入时培养学生的兴趣,在课上给予学生成功的体验和自信感。

读完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细细体会吴老师的这三招。努力按照新课程理念要求,从关注学生发展为出发点,深入钻研教材,认真上好每一课,慢慢在教学中成长进步!

《初中数学教学策略》读书笔记


《初中数学教学策略》读书笔记

数学是一种技术,文化,更是一种思想方法,它具有丰富和深邃的文化内涵。数学与自然现象紧密相联。数学不再是课本中的加减乘除。它可以打开学生的视野,把过去、现在、将来的有关知识浓缩在一起,供学生采集,让学生分享人类的文化精神财富。

《初中数学教学策略》一书,让我对初中数学教学有一个清晰的认识,领悟了初中数学教育教学工作的真谛,掌握了初中数学教学基本策略,从而提高了从事初中数学教学工作的基本能力。

让我觉得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要不断提高初中数学教师的科学文化素养。

只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有一个全心全意做好工作的愿望是远远不够的。向学生传授文化科学知识应该是教师的一项基本任务。教师的文化科学知识素养决定着教师对教学内容把握的准确度,决定着教师教学能力与教学质量的高低,也直接关系着学生知识结构的形成、智力的发展与能力的培养。现代数学教师的科学文化知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数学专业知识。

这是数学教师的知识结构的核心部分,专业知识丰富的教师,才能正确地理解初中数学教材的内容与结构,熟知各年级教材的地位、较好地掌握初中数学中的概念、性质、定律、法则、公式及数量关系的确切含义。

要想当好初中数学教师,还必须具有扎实的初等数学知识、一定的高等数学知识以及一些数学史知识。只有掌握了这些知识,初中数学教师才能透彻地分析初中数学教材体系,准确地把握数学知识的结构体系,为数学教学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2、教育基本理论。

这是教师专业科学知识的重要内容,是教师教学工作必须具备的理论知识。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价值观。正确的观念源于正确的理论,它指导着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教师应学习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以提升教育理论修养。

3、教育科研的基础知识。

教育科研是一种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有目的、有计划地探索、发现、掌握教育、教学规律的认识活动,是一个立足于已知去探求未知的过程。为了能正确地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教师必须具备相关的基础知识,如教育科学研究的选题如何确定,如何选择研究与论证的方法和手段,研究结果的定性与定量分析等。教师要着重学习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统计方法、教育测量、教育评价等有关进行教育科研的基础知识。

4、相关学科知识。

初中数学教师除了应具备数学专业知识、教育基本理论外,还应该具有与数学学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其他方面的知识,既有数学专长,又广泛涉猎其他知识领域,其中包括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生活常识及新兴学科等。总之,教师在这些知识结构中,对于与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参加各项社会实践活动有关的方方面面的知识与信息,都要有所涉略。有条件的教师,还应该使用多媒体技术,使计算机成为课堂教学的辅助工具,推进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这既可以扩大教师自身的知识面,增强教育、教学的效果,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又有利于建立起教师在知识方面的权威性,赢得学生的尊敬、爱戴与信赖,使教师成为学生探求知识与追求真理的楷模。

读《初探课外阅读指导课型与教学策略》有感


学习《初探课外阅读指导课型与教学策略》心得

分类: 读书浅悟(学习类)

这段时间,我读了芮琼老师的《初探课外阅读指导课型与教学策略》,受益匪浅。在细细品读后,不由自主地打开了新版的《语文课程标准》,结合芮老师的文章,似乎一瞬间能够领悟些许。“以人为本”始终在我脑海中浮现,无论是阅读推荐课的基本策略,还是课外阅读交流课的基本策略,甚至是图画书的阅读指导基本策略,芮老师始终以“乐”贯穿,而芮老师的“乐”又非“从头至尾设计大量无聊的噱头博得孩子一笑”,而是“来自于我们阅读的方式和内容使我们思考与感受”;芮老师认为“阅读的根本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儿童的精神成长,为儿童的生活服务”,始终都以儿童的感受为先,以儿童为主。对此,我也有几点拙见想表达。

一、“淑女”风范给学生广阔空间

芮老师主张:“在课外阅读交流课中,给学生最大的自主表达空间是最重要的教学设计策略,应该尽量减少以教师的所谓正确、全面、深刻理解来替代、淹没学生阅读的真实回应过程,剥夺学生阅读的乐趣。”实际上也是很多老师包括我在内常常忽略的。我们的出发点都是想为儿童提供更为丰富的“精神食粮”,殊不知,有些“粮食”是否能为儿童所消化?为此,我们在课堂上“上蹿下跳”,不辞劳苦,尽可能多地将我们的问题,我们认为的好词好句等抛给学生。

其实芮老师的观点就是让我们变“淑女”,少言少语,正如芮老师提到的徐红飞老师指导学生交流《水浒传》的课例一样,老师静下来,让学生动起来,真正做到给学生让“时间”,让“话题”,让我们的“淑女”风范给学生足够的广阔空间。

二、“孩子”心态与学生共品经典

芮老师为我们提供了很多阅读的表达方式:“读后感的交流”“合作擂台”“辩论”“演讲”“合作阅读卡”“戏剧表演”“故事会”“实验、考察”“小报制作”等。其实是告诉我们“走近”儿童,“了解”儿童,用儿童喜闻乐见的方式去引导儿童阅读。

相信我们每个人都能记得童年时期阅读过的某本读物,它就标志着我们童年时期最最纯真的想法,而我们总是用成人的眼光去束缚、去批判孩子们的纯真世界。芮老师介绍的几种阅读的表达方式正是从儿童的角度,用“孩子”心态,用儿童最喜爱的游艺形式,促使孩子阅读,“使更多学生从中获得阅读自信力、成功感,从而获得阅读乐趣”。而“教师指导全班学生所进行的共同阅读,应与儿童纯粹地自主阅读、与亲子阅读有所不同。”则是需要老师与孩子们共同阅读,在学生出问题后才能适时点拨;才能引导学生通过交流、欣赏获得新的发现,产生再次阅读的兴趣;才能关注学生的读书策略的使用,注意提高学生的阅读判断与思辨能力;才能培养儿童积极的人生观、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在课外阅读指导课中真正成为“孩子王”,用孩子的心态与学生共同阅读、共同品味,才能“融在学生阅读过程中,润物无声”。

三、“睿智”抉择为学生保驾护航

“睿智”抉择是对“好书”的选择、是对阅读策略的选择、阅读表达方式的选择、是在课上教师点拨时间与次数的把握。

芮老师眼中的“好书”是能让儿童“快乐”并且能获得“思考与感受”的作品,这些作品是能够真正陪伴孩子成长的,是能够成为儿童的朋友的。首先老师要有意识地为孩子们“筛选”“好书”,但当老师“把儿童带进浩大的宝库,打开一个个看似平常的宝盒,带学生经历一段段神奇的感受之后,最终还要把选择的权利交给儿童”。而老师的“睿智”抉择无论从阅读课的哪个层面,都是为学生的课外阅读“保驾护航”。

我们的课外阅读课要学会审时度势,在需要的时候既能有“淑女”风范,又不失“孩子”心态,学会张弛有度,动静皆宜!

《差异教学策略》读后感


《差异教学策略》读后感------精心备课、打造高效课堂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首诗富于启发而又历久弥新,意境深远,以源头活水比喻为读书学习,告诫我们:要不断吸取新知识,才能有日新月异的进步。为更好贯彻落实新课程理念,提高自身素质,我拜读了 王金霞博士的《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与策略》,这本书打造了有效课堂的新视角,以精辟的见解,生动鲜活的例子,带着我们从一个全新的角度体验了“有效”的含义。顿觉茅塞顿开、受益匪浅。

本书中,我最感兴趣的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多维度备课的环节,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过去自己写教案,一般就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准备和教学过程的设计上去撰写,备课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对新课程理念认识还不够深刻,面对新教材、新课堂、新学生感到彷徨;教学信息资源有限,备课视野狭窄;课时多,备课时间有限,备课不够深入。而细读了《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后,结合《隆化县中小学教学常规》却发现这样的备课,这样的设计只是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中的多维度备课的一个方面。多维度备课包括备学生、备课程、备情景、备自己、备设计。

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没有学不会的孩子,只有教不好的教师。”在新课程理念下,让学生学有所获,在学习中享受到乐趣,这就要我们在备课中下功夫,尽心备好每一节课。

首先是备学生, 了解学生的内在特点、年龄特点、生理特点、心理特点,充分备学生实际需要,尊重差异,了解学生的外在因素,包括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环境并充分估计。从备课理念上要打破传统教学的“一刀切”教学观的束缚,为实施“分层教学”、“分类施教”、“个性化教学”做好准备。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和学习动力,把情绪调整到最佳状态,

在备课中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双基水平,用新课程理念的教学形式和方法,切合学生实际水平和需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来实行分层教学。要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能动性;要客观地分析、研究学生,相信学生的能力,用激励性评价来激发学生树立自信。

备自己就是备课时自我反思、自我认识、自我评价的一个过程,说具体点就是备自己的教学策略,升华教学,追求美的境界。备自己的教学风格:弘扬个性,培养机智,塑造特色。备弱点: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备自己就是认识自我,长善救失。还要备期望:关注差异,全面发展。备自己的形象:有效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转变观念,认真对待,在教学意识上高度重视三个问题:穿什么衣服贴近新课程的意义?理什么发型更能体现教师的个性?课堂形象是否符合教师行为规范?当然行动上更要精心准备。更重要的一点是还要备自己的课堂话语,包括语言风格、话语技巧等。

最后,我想用我们新时代的教育家魏书生先生的话语来结束:一个教师,要紧的不是忙着用这种教法去否定那种教法,不是证明多种教学没有道理,更不是糊涂地照搬某种教法到自己的课堂上,不加任何改变就用,我们应当像蜜蜂一样,在教法的百花园中,到处采集有用的花粉,回来以后,酿造自己课堂教学的蜜。

亲爱的读者,以上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读教育专着《课堂设计与教学策略》有感”文章,也不知道您对这篇文章满不满意,是否有收获,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读爱心与教育有感1500字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