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赏识教育读后感 > 地图 > 赏识教育读后感

赏识教育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1-07-10 来源:互联网

读《赏识教育》有感。

古语言: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人一生的进步都是和书籍的阅读相伴随的,而当不同的人在看完作品后,相信也会有对于它的专属心得体会,这些阅读的所思所得就是我们作读书笔记的素材。那么我们该怎么写好一份读书笔记呢?经过收集,小编整理了读《赏识教育》有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读《赏识教育》有感

好书如一泓清泉,不仅清澈明净,可当镜子映照自己,而且清爽甘冽,沁人心脾。近来为了自己孩子和学生读了周弘的赏识教育,感受颇深。

何谓赏识?从周弘老师的书中我悟懂了:赏识就是欣赏孩子、鼓励孩子、帮助孩子。因为当今的孩子是高自尊、高智慧,平时我们在教学中注意多竖大拇指、少批评、少指责,即所谓“已所不欲 勿施于人”。我们应学会细心琢磨孩子,善意引导孩子,用心赏识孩子。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深刻指出:“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别人欣赏和赞美。”欣赏、赞美和鼓励便是助孩子飞向成功彼案的翅膀。可怜天下父母心,哪个父母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作为教师,最大的愿望莫过于学生“青春于蓝而胜于蓝”。如果能让自己的学生有更美好的前程,我会不遗余力的努力,因为学生的成就就是自己的成就。赏识学生就是让他们走向成功的第一步。我认为从以下方面注意:

(一)赏识并不是无故表扬,而是有一定的艺术性。当孩子取得成绩或受到挫折失败后,要用肯定鼓励的语言进行赏识;当孩子犯错时,批评性的语言要有艺术性,既要帮助孩子找到不足,又要尽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二)赏识学生,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孩子来看待,挖掘他们的闪光点,理解学生、相信学生,不断地鼓励表扬他们,赏识切忌急躁粗暴、大声呵斥。教师和家长对孩子要宽容、和善、有耐心,时刻不望去赏识孩子,给予孩子希望。

(三)常识要与随机教育相结合,这样可使孩子发现自己的不足,在成人的鼓励下继续努力,当孩子犯了错误要及时分析错误的原因并随机进行教育。

(四)赏识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因人施教。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教师要努力捕捉孩子身上稍纵即逝的闪光点并给予必要的表扬和鼓励。

有人说快乐是一瓶香水,把它喷到别人身上,自己也会沾到一点。那么赏识何尝不是如此呢?赏识就是爱,要赏识孩子,就要去爱孩子,去相信孩子。

hDh765.com更多精选读书笔记阅读

读《教育常识》有感


读《教育常识》有感

去年寒假学校为老师们奉上了一份“营养大餐”,其中最喜欢是那本那本衣着朴素,言语平实,却又充满智慧的李正涛老师的《教育常识》,拿到书,即被一幅禅意悠远的水墨画吸引,浮躁的心瞬间得到洗涤和净化!打开,细细阅读,不禁豁然开朗,柳暗花明又一村。下面就让我与大家分享一下自己从中的所思所得:

一、心弦拨动,水到渠成

先秦.周庄《庄子.养生主》当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骑。。。。。”庖丁解牛如此得心应手,归功于厨师对牛体构造有了确切的了解和把握;“油盐酱醋茶”,从古至今,我们的祖先便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茶文化自然源远流长:铁观音,沸水冲泡,质厚味醇,而,碧螺春,娇嫩柔美,宜采用80摄氏度的水空投冲泡,淡雅幽香。如此,不论饮食还是工作,我们都需要了解研究对象。

那么作为教师的我们,需要研究什么呢?毋庸置疑,自然是学生了!蹲下身子,你会发现每一朵花都有或多或少的不同,即便是一株“含羞草 ”,也有自身独特的芬芳,难道你能否认这是种独一无二的“美”么? 所以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花蕾,只有给予绽放的希望,花才会在梦中成长;只有怀有一颗等待的心,你我才能惊喜的看到阳光下熠熠生辉的小雏菊,更能满怀激动地品味出石缝中小草优美的姿态……

让花绽放,让叶舒展,教师要学会对准孩子的心弦,将学生放在心中,处于第一位,才能水到渠成的谱写出或壮烈或婉约的完整乐章。但是该怎样扮演好调音师的角色呢?李正涛教授在书中提出以下五部曲:1.了解学生已经有什么。2.发现学生还缺什么。3.研究学生的困难和障碍是什么。4.寻找学生的差异是什么。5.追问学情与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教学过程的关系是什么。将抽象学生变成具体教育教学对象,读懂学生的实际状况,教育才有发生的前提和可能。

二、缘溪前行,桃源胜地。

东晋文人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追随武陵渔人来到一处世外桃源,后为世人理想境地。教师潜心阅读学生,亦会觅得一处桃源圣境,那就是独一无二的“孩子宇宙”!这会是怎样的一个世界呢? “孩子过了一周,会增加一周的伶俐。孩子一周之内,都能记住五十个新词……然而大人过了一周,却还是老样子。大人在一周之间,只翻同一本周刊杂志一周的时间,大人只会训斥孩子……”这就是不同成人宇宙的“孩子宇宙”。

日本学者河合隼雄认为,“在每个孩子的内心,都存在一个宇宙”,这个独立特别的宇宙与成人有着不容忽视的差异。正如着名教育家皮亚杰在对儿童道德认知发展进行研究时曾对低段儿童与高段儿童进行过一组实验,结果是今天我们都认识到的:年幼儿童倾向于根据损失的大小来评价过失的轻重;而年长儿童则更注意行为者的动机意向。

至此,你我是否需要反思自己过去执着坚定的以为?是否需要凝视那个在过去也是孩童的自己,已重新面对眼前的学生?所以说,育人先育己,一个人始终停留在生命的过去式和现在时,又怎能全面认识自己的学生?所以教师,从我做起,多学习,多反思,多实践,从认识到行动上进行自我创生才能对孩子的未来有所作为。

缘溪前行,走进一座花园,这里春有娇羞嗔怒的杏花,夏有亭亭玉立的荷花,秋有金丝滚边的菊花,冬有暗香浮动的梅花…….世界因花而美,因你而四季如春。可以说,教师对孩子的期待是学生梦想的沃土。然而,当施肥过量,当土地的营养浓度大于根部毛细胞浓度时,植物却会因此脱水,出现“烧苗”现象。这样说来,“不正常期待”是对孩子的摧残!时下,何止是教师,社会也在躁动地呼唤我们的孩子“快快长大,快快成人”。

事实上呢?为人推崇的东北大米之所以营养丰富正在于其生长周期长,最长周期可达半年之久。而被催熟的瓜果蔬菜也会因周期短失去原有滋味。可以想象,热切高速的期待给孩子带来的会是什么?顾明远老师曾表达过这样一种吁求:不要用果农使用的膨大剂催熟孩子,这样长大的儿童有爆裂的危险!今天社会上这样的案件已不是个案。高智商,低情商。学历高,素养低 。

一例例鲜活的学生案件震撼了社会,更鞭笞我们教师要将儿童当儿童,试图跨越孩子阶段尽早进入成人世界是得不偿失的。历史上不会因为谁童年吃了苦,成年时候生活就会减免对他的磨练!历史上也没有因为谁的童年是快乐的,就剥夺他成年的幸福!相反,童年不幸福的人,长大以后也多不幸福,因为痛苦挫折在他最娇弱无力时袭击了他,让他留下了无法对抗的阴影。所以,教师,我们要尊重生命轨迹,将儿童当儿童,悉心等待,让儿童拥有一个幸福而有意义的童年以此为将来他们幸福而有意义的一生创造良好的基础,以此创建一片桃花源地!

三、仁礼育人,勤勉成才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成才先成人”。人,定当是一位品德高尚的人。然而在当下,功利之心甚至蒙蔽了家长对孩子无私的爱,他们常常“情不自禁”地将孩子当做工具和手段来炫耀自己“教子有方”“光宗耀祖”,以满足自我虚荣心。教师中也不乏有人为完成领导任务,获得认可,实现晋升将稚嫩弱小的生命当做“追逐名利”的工具。假仁义,假礼仪,又怎能培育出真正品德高尚的人呢?孩童生命的健康成长应是所有教育活动的最终指向和归宿。教师,应当用心真仁真礼用爱培育人。

而“才”呢?纵观古今中外,历史上关于人才的的故事数不胜数,理由却无限循环的相似,那就是勤奋!学习是一种艰苦的劳作,它不同于搬砖快,高频率的重复也不一定获得成功的垂怜。它是一项复杂精密的脑力体力合体劳动,他不同一般的苦,“头悬梁,锥刺股”是有力的证明。教师有责任有权利帮助学生寻找和体验学习的快乐,并积极努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吃苦耐劳的能力和习惯。

走近,肯定,关心,鞭策,教师当坦荡荡,于天地之间,以悠悠逍遥之心拨人间真善美。

读《教育自传》有感


读《教育自传》有感

暑假期间,市教委和学校共同开展教师读书活动,推荐了百本书籍供教师选读。我随手拿起《教育自传》,本以为是一本无趣的教育书籍,谁想翻开一看,就被作者幽默诙谐的语言和“经历坎坷”的故事所吸引,于是决定选择这本刘良华教授的《教育自传》做为我的选读书籍。

读着读着,我竟喜欢上了这本书,生出了尽快把它读完的念头。在这里与大家分享它,因为我想,不板着面孔说教的人讲的故事一定有趣生动,道理一定浅显易懂、易于接受吧。

本书以“第一人称”的方式讲述了三类教育故事。第一,我做孩子的时候,我的祖父祖母、我的父亲母亲和我的兄弟姐妹是怎样教育我的;第二,我做学生的时候,我的老师是怎样教育我的;第三,我做家长时是怎样教育我的孩子的,我做老师时是怎样教育我的学生的以及我是怎样度过学校生活的。

这本书从我的视角叙述了一件件家庭、学校所发生的对我有较大影响的事情,从而揭示出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的重要元素“心”、“赏”,让读者体会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对人的性格、品质形成及成长的重要影响。以下是我读了刘良华教授的《教育自传》一书后的粗浅想法,愿与大家分享。

感想一:对孩子多关心和帮助,少一些指责和教训

刘良华教授在“不是教训,是关心并帮助”这篇文章中讲到父亲对他无理要求的处理方法:作者要钱没有得到满足,踢翻了一筐新鲜黄豆,父亲则是低头在满是泥土和灰尘的地上一颗颗捡起来。而且在作者大吼着我不要钱了时,眼里露出感激的目光。

我先是心情紧张的看这篇文章,读到后来已经忍俊不禁。本以为作者的无理取闹会换来拳脚或是责骂,结果却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作者说,父亲用拣黄豆的方式关心并帮助我,这是一种教育。我相信,作者的父亲是在用“心”来感化当时不懂事的孩子的。从此作者也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和生活的艰辛,理解了父亲对自己的关心和帮助。

依我看来,教育是入心入肺的。关心并帮助有时候是一种长鞭效应,轻轻的举动引起终端最大的震撼。无论家长还是老师,有时面对孩子情绪激动并且做错事情时,不用急于指责、教训,无声胜有声地采用一些举动用以化解当时尴尬的局面,未必不是对孩子心灵更好的洗涤和教育。于家长和教师也应该是一次深刻的反思,为什么会出现僵局或白热化的局面,我们平时对孩子的教育还欠缺哪些,都值得家长和老师深思。

这里就要求我们家长和教师要用心多想多思考,对孩子多采用关心和帮助是必要的。相互交心,在达到相互理解才是上上举。但有时候教训也是不可少的。但是尽量少用慎用。

感想二:鼓励和赞赏是孩子茁壮成长的最好养料

“在影响我的重要他人”一文中,作者说“就教师来说,也并不是所有的教师都是影响学生的‘重要他人’。能够对学生的成长发生积极的重要影响的,往往是那些善于鼓励、赏识、宽容学生的教师。”

文章中讲到对他影响最大,也可以说是从此改变他命运的一位代课数学老师——胡老师,她在那节课上猛烈地鼓励我、赞赏我。(这可能是湖北人的毛病:湖北人一旦喜欢某个人,就猛烈地喜欢他。)我呢?就开始猛烈地喜欢胡老师的样子,喜欢胡老师的数学课。

自从遇上了胡老师,我后来的小学生活一路洒满阳光雨露“。正是胡老师的鼓励和赞赏,给当时刚刚留了级的作者好似打了一针强心剂,陡增了作者的自信和自尊。在胡老师那里。他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尊严。也从此,作者的成绩一路高唱凯歌,直到考入大学。作者至今对这位胡姓老师念念不忘,心怀感激。以至于对所有认识的姓胡的人都有好感。我想这应该是对于作为老师的最大奖赏了吧。

我觉得,所有的学生都希望在老师那里获得留意,那将是学生努力学习的助燃剂。因此对学生最好的奖励是对他的赏识与赞美。假如一个学生被老师忽视或受到老师训斥,那么对学生而言或许是最可怕的恶梦了。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对待学生是否可以多一些鼓励与赞赏,少一些忽视与训斥。我相信:老师真挚的赞赏一定会让学生倍受鼓舞、倍增信心、倍加努力;也一定会激发学生的进取心和创造力,成为学生进步与成长的不竭动力。

感想三:眼里有学生,心里装学生,时刻关注学生的发展及需求

刘良华教授在”看窗户的老师“这篇文章中说到:”如果一个老师从来不沉浸于自己的教案讲课思路和讲课激情中,那么这个老师基本上不是一个真诚的,有思想深度的老师;可是,如果一个老师长久的沉湎于自己的教案讲课思路和讲课激情中,而忘记他面前的学生,那么这个老师基本上是一个坏老师。“

我非常赞同这个观点。在课堂上,一个好的老师是既要沉浸于自己的教案、讲课思路和讲课激情中,又要经常从自己的教案、讲课思路和讲课激情中抽身出来,抬头观察、阅读他面前的学生。如果一个教师只是一味的教学,眼中没有学生,长此以往,学生眼中便没有了老师。也无从谈起对老师的喜爱和尊重。

因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这就要求我们老师眼里要有学生,心里要装着学生,对学生的各种情况了然于心。这样在接触学生时,学生才能真正感受到来自与教师的真切关心,学生才会喜爱老师以至于喜爱他教的学科,才会记住永远的老师。

从刘教授的诙谐幽默的文字中,我感受到的是他想传递给其他老师与学生如何交往交心的经验,易于接受,而且引人深思。也想如他一样,做一个能够在心里时刻装着学生的会”心赏“学生的老师。

《赏识学生》读后感


《赏识学生》读后感

假期读了李丽主编的《赏识学生》这本书,总会被书上那句“本书不仅会改变许许多多教师的教育理念,而且会影响千千万万孩子的一生”所震撼。这本书折射出一个个令人扼腕叹息的案例;折射出教师善待每一个生命的教育理念。它像一轮又一轮的波浪不断冲击我的心灵,让我沉思,让我审视我的教育方式,寻找我的可取与不足。读罢《赏识学生》,强烈的感到有一些词语在我的头脑中反复呈现。那就是“赏识、宽容、理解、信任、责任、奉献……”

赏识就是爱的体现。它不是虚情假意的作秀,不是居高临下的宠幸,不是不讲原则包办代替的溺爱,它是发自内心的真诚关爱与殷殷期待。它并不深奥,它也许就是一句你很聪明,我就知道将来你能成为科学家,就是摸摸孩子的头、牵牵学生的手、就是把没有自信的学生推到赛跑道的起跑线上的,甚至它还可以是一句我以有你这样的学生而感到骄傲。一句温馨的话语、一个爱抚的动作、一次表现的机会往往就蕴含着赏识,就能生动地表达你的赏识。

新课改要求: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关注每一位学生。每一个班级里都或多或少有后进生,面对后进生懒散的学习习惯,面对他们在老师的苦口婆心下无动于衷的表情,说老实话有时真气不打一处来,哪还有喜欢可言。但是爱就意味着宽容,如果不能容忍孩子的错误,不去正确的引导他们,就不会有“水到渠成”的一天。当他们犯错误时,我们不妨进行换位思考,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想想他们年幼无知,自控力弱。我们常教育学生要多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为什么我们自己有时就做不到?想想孩子们思考的东西,我们才有可能多一份赏识之心,平静坦然地接受学生的过错,也才能循循善诱地引导他们改正错误。

赏识学生,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孩子来看待,挖掘他们的闪光点,理解学生、相信学生,不断地鼓励表扬他们,我想我们也一定会得到皮格马利翁效应的。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说过这样的话:“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质就是被人赏识的渴望。”无论年龄大小,地位高低,人们都希望得到别人的不同,都不会拒绝别人的赞扬,来自别人的赞扬或奖励,都会令被表扬者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那么学生也一定会朝着你引导的方向前进的。

读了《赏识学生》这本书,我深深领悟到不仅要尊重每一个学生,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个学生,赞赏每一个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进步,赞赏每一个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出来的善意,赞赏每一个学生对教科书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

我们将托起祖国明天的太阳。如果我们不对太阳倾注殷切的期望,那么太阳也将不会放射绚丽夺目的光芒,让我们都来做一个美丽的教育者!

读《生命与教育》有感


读《生命与教育》有感

在《生命与教育》的《生命、教育的原点》中,我体会到冯教授以“人”的方式来认识人,指出人具有种生命与人类生命的双层性。种生命是自由生命,是自在的;而类生命是价值生命,是自为的。所谓自为,就是自己做主,自己有所为。要实现自为的境界,达到种生命向类生命的超越,无疑教育是关键。因为教育对人的生命来说确实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冯教授又归纳出生命化教育的四个特征:敬畏生命、解放儿童、融入生活、充满人文关怀。这每一个特征,都值得教育者去身体力行。同时,他还举例了关怀生命的研究方法,其中的叙事研究、行动研究和个案研究,是我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使用得比较多的方法,也是走进个体,关注生命成长,倾听生命律动,记录生命足迹的最佳方法。因此,我们的教育者首先应该关注儿童。

(一)把握儿童的今天

有一个诗人说过每个人只有三天:昨天、今天、明天。要把握儿童的今天,因为昨天的明天就是今天,明天的昨天就是今天,把握儿童的今天就是把握儿童的未来。北师大教授康健说:“我们现在太多地把儿童看做是明天,其实教育的第一位问题是提高人们现实生活的价值,是让孩子拥有一个幸福快乐、健康成长的童年。”这就是教育的首要目的。

(二)今天的学生学什么更重要

1、学会做人比学会在学问更重要

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和珅的学问不可谓不深,希特勒的本领不可谓不大,那些电脑黑客技术不可谓不精,但是,他们对社会的进步不但没有产生积极作用,反而给社会造成极大的危害。所以我们说德育为先、智育为重。陶行知曾经说过:“千教万教,教人为真;千学万学,学会做人”。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一味的抱着慈悲心肠为子女牺牲一切的父母,可以算得上最坏的教育者。”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如何使学生成长为一个适应社会的人呢?

2、学会学习方法比学会知识更重要

着名的数学家高斯体会到了学习的真正喜悦,他在这方面归纳为三条:不是知道,而是学会;不是所有,而是获得;不是存在,而是到达。老师不是教给孩子知识,而是指导孩子掌握获得和运用知识的方法。

3、学会创新

知识是经过经验总结的记录,创新是知识航船驶向未来的发动机。昨天的创造就是今天的知识,今天的创造就是明天的知识,所以,我们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学生创造性的培养,长久一来,我们的教育往往只重视知识的传承,而忽视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那么教师应如何面对呢?

(三)自我认识,作一名创新型的教师

我认为:教师是职业,不求功名,但求无过;教育是事业,教师应不断开拓创新,为此奉献终身。

因此教师应:学会等待、学会分享、学会宽容、学会选择、学会合作、学会创新。

(四)教师应拓宽视野,扩大知识面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生眼里的教师应当是一位聪明、博学、善于思考、热爱知识的人。”为了使学生获得一点知识的亮光,教师应吸进整个光的海洋。

首先要提高工作效率,一叠叠的作业本把教师学习的时间都给耗掉了,教师们可各显神通:培养学生小干部;当堂完成同桌互改;挑选易错题批改,个别学生面批等。其次应多看报纸、看电视、多上网。此外教师应培养兴趣爱好,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教师的兴趣爱好不知不觉地渗透到教学中慢慢地熏陶着学生的情感。因为音乐、美术、体育等能给人们灵魂的震撼,而艺术是相通的,美好的事物总是用自己的精神感染和熏陶着人们的。

(五)反思自身的教学

教师应每天读一点教育论着作;每天写一点教学日记;每天想一点教学反思。而经常反思一下自身的教学尤其重要。

(六)关注生命化教育

教育是技艺,更是哲学,是艺术,是诗篇,是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教育需要我们用热情和生命去拥抱。

1、教师要有生命意识

生命是无价的,生命是不可逆的;生命是尤其独特的,每个人的生命都运行于特定的轨道,都有自己的特性。

2、给知识注入生命,使知识变得鲜活起来

用经验来激活知识;用思维来建构知识;用情感来丰富知识;用心灵来感悟知识;用想像来拓宽知识。正如冯建军教授所说的:“诗意的教育使对话的双方走进”我“与”你“,用心交流,用心感受,自由地展现各自的情感与理性、直觉与思维、意义和知识,创造精神领域的共识和共在。”

书,每一次读都有新的体会,我将继续阅读,继续体会。

读《教育寻真》有感


读《教育寻真》有感

李镇西老师在为这本书的总序开头是这样写的:“有人说,诚挚的心灵是学生情感的钥匙,高尚的师德是学生心灵的明镜。然而一说到师德,许多老师往往想到爱心。这是对的,但还远远不够。爱是教育的前提,但远不是教育的全部,因为教育更多意味着责任,即对孩子的一生负责。

由爱升华为责任,需要我们做富有教育智慧的老师。我认为,今天的师德内涵还应该增加一个重要内容—专业化水平的自觉提高。”李镇西老师认为追求“专业化水平的自觉提高”就是要做一个反思型的教师。

工作至今,虽然时间不长,但已有近5个年头了,刚毕业担任班主任那会,与学生在一起的酸甜苦辣,已经忘记了什么味道;第一次进课堂上课的情形,已无从描述,曾经的一切一切,已如过眼云烟,一点点的抛进了时间的长河,有时候想,如果从刚工作那时就开始将这些曾经的美好、曾经的感悟、曾经的一切教育故事记录在案,那该多好。

一直以来,都是因为自己缺少一颗反思的心。反思,可以帮助自己寻找到许多教育的“真”,它既是行动研究的一个过程的结束,同时又是一个新的探寻过程的开始。正是这种反思的过程,才能让我们检讨自己的教育理论和行为,才能让我们反思什么是有效教学,反思我们的课堂得失,以此来不断深化自己的认识,不断修正自己的教育教学策略,从而获得持续有效的的专业成长。

反思的方法有很多种,就像我们所撰写的教育随笔,我认为是非常有效的方式,它可以将我们的反思发表,让更多的专业教师进行全方位的评价,不光有助于我们对知识认识的再提高,同时在这交流与展示的舞台上,激发教师反思的积极性和端正态度,为教师的专业发展营造更广阔的空间。

我想,我能在《教育寻真》中学习到许许多多教育的“真”。

读生本教育有感范文


篇一:生本教育读后感

我读完这本书以后,我觉得我们学校数学方面的研究课题,导学引领,自主探究,非常能体现生本教育。我通过学习知道了这样一些环节,第一,通过课前预习,填自主探究单,第二,课上学生交流。第三,通过学生交流探究,教师揭示重点内容,阐释难点内容。这是高年级的研究模式。

中低年级教师可多参与一些。数学这方面的内容,真正面向全体,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主动性。

篇二:生本教育读后感

最近,刘校长向我们荐读了《生本教育》,我们在平台上学习了好多教育教学理论及心理学等知识,不但拓展了我的视野,而且更有意义的是使我再次认识到:上课是一门艺术,除了有一定的知识结构外,还要有一些技巧和方法。要善于引导学生自己去学,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而其中的生本教育使我受益匪浅,茅塞顿开。

作为教师,我体会到要终身学习,平时要勤读书、勤思考、勤动笔。只有及时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面对竞争和压力,我们才可能从容面对。同时还要学会以诚待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要靠自己用心经营的,和家长真诚地沟通,懂得顾及家长的感受,有责任心、公平心,这样家长就会慢慢地信任你,对待学生要公平、平等、不高高在上,要有威严、言出必行,做孩子的表率。

我们教师,要先做人,再教书。做人要有一个好心态,一个好心情。心理健康,身体才能健康,工作才能愉快。好心态成就一切事业。爱学生,爱同事,轻轻松松地当老师,快快乐乐地当老师,简简单单地当老师,放下包袱,抛却沉重,让微笑永远绽放在您的脸上!我们要善待学生,尊重生命。要善于引导,能理解、宽容。我觉得在一天上班的时间内,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快乐度过这一天就觉得是很有效的一天!

《生本教育》从根本上改变了我的教学思想及方法,让我感受到教育是一种享受,是一种创造。今后我们将生本教育深入开展下去,真正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努力构建积极、欢乐、自主的课堂。同时,自己也要学着做一个魅力老师,从而让我们的课堂更加有精彩!


篇三:生本教育读后感

刚接触生本教育来自同学说他们那里正在进行教育改革,问我们这边有没有开始。怀孕加上生产几个月,没有接触教育教学让我发现,教育在我不经意的时候又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学在说他们那里开始实施教师一节课只说10分钟,说他们在实施以学生为本要把课堂的时间交还给学生,我们还在讨论这个可行性。这时学校领导引进了生本教育,让我们认真学习生本教育的理念,当我捧上《人民教育》静下心来认真读的时候我才开始理解同学所说的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教育改革。静下心来认真读,说真的读一遍我还真的对这些理论有些理解不过来,只能再次细细品读。当我读了生本教育的案例的时候我才真正惊叹,原来这就是生本教育这里的老师才是在真正的教书育人这里学生的学习才是真正的亲身经历探究的过程啊!

通过学习郭思乐的生本教育,我了解到生本教育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老师仅仅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指导者和引领者。生本教育要求教师放弃讲解,而抛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讨论。以往我们的课堂是教师在上面讲的声嘶力竭,学生在下面似听非听。让学生讲解吧,还扭捏不大方,声音小的只有自己才听得到。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在课堂上主动举手发言的热情越来越低。这种状况是如何造成的呢?原因很简单,就是以前我们的教师在课堂将知识讲解的太多太细,给学生发言的机会太少,久而久之使学生思维懒惰,懒得思考问题,认为学习是被迫的,是为家长学、为老师学,没有了学习的动力,自然课堂效率低。

两年前我杜郎口中学的影响下也实施了课堂教学改革,课堂上由一名同学展示完成后,其余有不同观点的同学会抢着讲解,无需教师点名指派,课堂上常常会出现同学争论问题的情景。但这时候我们经常会为课堂的组织纪律而忧心了。做事情应该从小做起,良好的行为习惯也要从小养成,由于改革的时候孩子们已经高年级了,要想让他们改变上课的学习方式,不是一朝一夕能办得到的,所以教改革上困难重重。

在我的科学课堂上,也曾多次出现这样的情况。虽然课前我精心准备了大量教辅用具(比如图片,实物模型等),课上还亲自带领学生动手做实验,可我发现,课堂气氛是活跃了,但学生的注意力不是放在新授知识上,而是被各种教辅用具吸引了,他们忽略了学习知识。热闹的一节课上完后,真正掌握新授知识的学生寥寥无几。通过学习,我了解到郭思乐教授的新错误观评研的理论基础。他说:儿童获得的东西,有许多是在他们自己的探索之下获得的。这种探索需要一个过程,当然也会犯不少错误。发现错误,改正错误,就激发了思考。正是在克服错误的过程中,儿童获得了真知。他提到传统上,我们总要求学生的认识一次性完成,这并不符合他们的认知规律。生本的学生,我们给他这样的机会,使他们的认识,可以通过多次或长期地反复式提高来完。我们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逐步地去感悟。

篇四:生本教育读后感 骆力友

老师创设一种情境,让学生想学,乐学。既然可以先学,那还要教做什么?先学后教,是不是意味着不要教呢?这里实际上涉及了我们所说的学,不是那种漫无目的的学,也不是没有教师指导的学,整个学是在学校教育的框架下进行的,是有着鲜明的学校教育认识目的的。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教。

在这里,教师起了什么作用呢?一是教师确定了内容和进度,这个内容和进度是在教师对人的培养的整个考虑下提出来的。二是给出了对学的恰当的而不过分的指导。学生这个时候的学,是有教师指导背景的学,但谁也不能否认,课堂这一段的基本过程仍然是学。三是教师在其中贯彻了一个原则:只要有可能让学生自己学,我们就不教,表面上学生不能自己学,我们也要创造条件,转变方式,让学生能自己学。这样,先学后教就不仅是一种时间顺序,更表明了学为根本的地位。先学后教带来的一个效益就是可以以学定教。教不仅是由知识本身的性质决定的,同时也是由学生的学习决定的。在学生学习的同时,教师可以清楚地、冷静地看到学生学习的情况,并作出教的内容方法的选择。这同时也就教得更精粹、更切中学生的需要了。在生本教育的课堂中,几乎天天有讨论,堂堂有讨论,人人进行讨论,只要是学习需要的,没有什么不可以讨论的。一般来说,学习者必须对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

韩愈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欲弟子。在生本课堂的讨论中,教师会遇到学生提出的许许多多的问题,可能会经常面临难以回答的情况。这是十分正常的现象。学生能诘难老师,能提出别开生面的问题,乃是我们教学的成功。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来说,从教多年来,我地认识到,要想作做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那么你教的学生取得了让你满意的成绩,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没有让你的学生体验过你的教育给他带来的无比快乐,你为学生素质的提高做了什么,你为学生今后的和谐发展提供了哪些帮助。郭思乐的《教育走向生本》这本书告诉了我们许多让我们困惑的问题。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怎样想教师的观念、教育态度、教育境界,如果能很好的思考这些问题,那么再教育方面也就会产生不同的教育效果。

虽然平时对教育工作也能够认真对待,也能够关心自己的学生,爱护他们。但是在心底申春我还是把教育当作一种职业,虽然感觉是比一般的职业高尚,或许也是一种生存的方式来做,因而,即使我再努力,也只能算是一个熟练的从业者。我并没有深入到真正的教育境界之中去,因此我也不能够体会到教育教学带给我的快乐,不能感受带给学生在学习中的快乐。

回想我自己的课堂又是怎样呢?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有的听有的不听,让学生讲解吧,还扭捏不大方,声音小的只有自己才听得到。这种状况是如何造成的呢?原因很简单,就是课堂上老师做的太多,将知识讲解的太细,给学生发言的机会太少,久而久之学生便懒得想了,也懒得思考问题,认为学习是被迫的,是为家长学、为老师学,没有了学习的动力,自然课堂效率低。

我想再今后的教育教学中,首先要唤起学生学习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要想做到这点,教师要在课堂上善于运用表扬的语言,让学生体验被赏识的感觉。我们教师必须明白自己的任务,不是自己教,而是让学生自主学习。那么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的研究教材,挖掘教材,研究自己的学生,创设情境,打造让学生能够真正能走得进去得课堂。

今天教育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问题,而教学问题就在于课堂教学,我们都知道课堂是主阵地,课堂教学改革一浪高于一浪,为什么?因为课堂问题带来了厌学等为特征的德育问题。以高耗竞争为特征的教学变质问题,以追逐分数特征的素质教育缺失问题。各级教育部门关于教育的政策是超前的,符合时代的要求。但是学校、教师对教学成果的短期行为严重,急功近利,造成学生创造力的丧失和学习本能的漠视,而这一现象又往往与社会家长的现实主义要求、评论有关。这又使部分学校、教师有理念、认识也到位,但又不十分大胆放手实践,担心情绪占领了上峰。所以落实就严重打折。

教无定法的再次理解,教无定法、因材施教,生本教育无固定模式,其倡导的是理念、思想,全面将教学活动变成依靠学生,把教学活动转化为学生最喜欢的活动,遵循先感受后认识的规律去实验,如在语文方面:大阅读、小认识,在研究中熟练。在英语方面:大表现、小认识,在实践中掌握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因生因师而宜,扬长远胜于避短,不要模式而模式,顺应生命自然教育,遵循人的认知规律,学习是不竭的源泉和动力,感悟的是一种精神而不是形,正如郭教授所讲,绍兴街头一个面包店打出的两句广告语引人深思:一直有人模仿,至今未能超越。我们不能闭门造车,夜郎自大,但也不能盲从,我们绿色课堂的建设思路是正确的,有一定的成效,但缺乏坚持和随时的总结提升和矫正,教学我们要明白最终是学生读书而不是教师,这也就决定了学生为主体。我们要进一步研究如何使学生主体地位得到保证。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需要教师的精心培护,真正做到课前的思上下功夫,切实打破拿来主义,修修改改着用的思想,结合自身的实际(教师自身因素,学校机制、学生、班额、社会等),用心去研究每一节课,我们教师的理念、综合素质以及教育教学基本功等均有很大的优势。尤其近几年来在各级教研部门的培训指导下,应该说在课堂教学方面有很大的发展,但是比较而言,我们的常态课随意性较大,有理念但是课堂体现的不够,教师浮躁,不耐心,语言烦琐,不精炼。关键在于如何将我们好的课堂教学能常态化,这需要毅力和意识。

我们说教师是学校中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教师的期望和要求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从传道、授业、解惑到春蚕、蜡烛、园丁,可以说,传统教育理念下,人们更多看中教师对知识的传授,教师是知识的代言人。萧伯纳说过:我不是你的教师,只是你的一个旅伴而已。你向我问路,我指向我们共同的前方。他认为生本教育中,教师就是与学生并肩前行的合作伙伴,在求知的道路上共同前进、共同成长。但是,在推行新课改的今天,人们对教师的期望更加多元:教师的角色现在已经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义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教师更似一位放筝人,我们必须要认真分析学情,可以把风筝的线放出去让学生在知识的广袤天空中翱翔,也可以将线收回来,让学生愉悦旅行后安全着陆。生本教育的提出,要求教师要进一步转换观念,提升素质,适应教育发展的新要求。我们职业教育要求教师要成为教育行动研究的实践者、教师合作的参与者、课程资源的开发者与体系化课程的整合者、学生自主学习的组织者。教师也要为这个终极目标而不懈努力奋斗。

读书笔记《读《赏识教育》有感》一文希望您能收藏!“读后感大全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读书笔记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赏识教育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