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读中华第一龙有感400字 > 地图 > 读中华第一龙有感400字

读中华第一龙有感400字

发布时间:2019-10-16 来源:互联网

《第一句人生格言有感》读后感400字。

人一生要过得有意义,就需要不断地阅读优秀的作品。阅读是人数精神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阅读完作者写的作品以后,相信心中有不少的心得,是时候把自己阅读作品后的所思所想写出来了。怎么才能避免将作品读后感写的如同流水账一样呢?小编特别为你收集的“《第一句人生格言有感》读后感400字”,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生活中有很多困难,但是我们要战胜困难。有这么一则故事,说的是一个小女孩摔倒在马路上,哇哇大哭,路人刚想去扶起她,就有个阿姨跑过来,大概是她的妈妈,但她不仅没把小女孩扶起来,反而眼里的对她说,“安安,自己站起来。”我想,世上怎么有这种母亲呢?最后安安还是自己站来起来,那阿姨好像变了个样,变的很亲切,眉开眼笑……

人总是会有遇到困难的时候,但这并不可怕,我们只要在困难面前不低头,想法设法战胜它,就能成功,相信一句话,办法总比困难多。

一天,我在小区里玩,看见一个小女孩正在和爸爸妈妈练羽毛球,但是她一个球都没接到,满场乱跑,但小女孩始终不放弃,渴了喝杯水,累了稍微休息下,但她始终坚持着。日复一日,她的球艺终于有长进了,可以陪爸妈练球了。

这种不放弃不认输的精神不正是我要学习的吗?有困难自己站起来,并取得成功,这是我们成长过程中必须受到的考验,只有经得住考验的人,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延伸阅读

一句格言给我的启示 (550字)


有这么一句格言,它陪伴着我成长。它就是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我和它之间,还有许多故事呢!想不想听?想的话,就继续往下看吧!

这是当中的一件事:

有一次在暑假里,我去上奥数补习班,放学了,大家都回家了。爸爸还没来接我,我索性就回教室里等。可是,只有坐在我前面的胡伊可没有回家,她正坐在位置上,津津有味地看着一本书,不时脸上还洋溢着微笑,我好奇地拍拍她的肩膀,问她:伊可,你在看什么书啊?看得这么入迷,放学了你还不回家?依可没有反映,我把手放在她的眼前晃晃,她才知道我在问她,她回答:噢,这是意林小小姐的书,你要看吗?要看借你吧!我看完了。我一听有书看,高兴得手舞足蹈:好啊好啊!那下一次来补习还你,可以吗?依可回答。

就这样,我把书借了过来。

几天后,我把书看完了,妈妈看到了,走过来问我:婷婷,这本书是谁的啊?我回答:噢,是胡伊可的。那你怎么看完了没有还她呢?妈妈又问我。我无所谓地回答:反正她还没有向我要嘛。听到我这句话,妈妈的表情立刻严肃了起来:婷婷,你必须马上还回去,正所谓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啊!你不对别人讲诚信,那别人又怎么会对你讲诚信呢?快还回去吧!我听了妈妈的话,觉得有道理,下午上补习班的时候就把那本书还了回去。

回家的时候,妈妈对我竖起了大拇指,我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的甜。

五年级:施丽婷

读后感大全:一句格言给我的启示


有志者,事竟成。这句格言给了我一股强大的力量,让我在遇到挫折和坎坷时,还能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有志向,最终取得成功。

有志者事竟成。这大概已不是什么秘诀了,有志而成大事者比比皆是。水滴石穿就是一个例子。柔弱的水,在一天又一天的坚持下,把石块滴穿了一个大洞。他告诉我们只要坚持不懈,细微之力也能做出很难办的事。只要有恒心,不断努力,持之以恒,事情就可能成功。

明朝大医学家李时珍也是一样。他在发现当时许多药方都出现错误时,主动弃医,只身一人,前往全国各地及山区寻根究底。在长达10年多的时间里翻山越岭、风餐露宿。爬过千山、淌过万水,白天跋山涉水,晚上披星戴月、含辛茹苦,誓用全力甚至生命保护一方百姓的安全。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将近20年的时间里又坚持不懈的尝试,铸成了万卷长书:《本草纲目》。

李时珍是成功的,在这份喜悦中,少不了他锲而不舍的汗水。许多海外的伟人也同样如此,用日复一日的坚持,得到了来之不易的成功。

有志者,事竟成给我们的启示:一个人无论做多么艰难的事,只要有雄心壮志,不懈努力,就能够成功。

此后,每当我遇到挫折时,就会想起:有志者事竟成!

《我最喜欢的一句格言》读后感作文500字


《我最喜欢的一句格言》读后感作文500字:

今天我读了一篇作文《我最喜欢的一句格言》,小作者的写作论据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使我得到了深刻的教育。

这篇文章结构完整、首尾呼应。“困难、自信、坚持是三个朋友,谁也不会分开,因为它们都是我们通向成功的道路。”这句格言出现在开头,也出现在结尾,所以首尾呼应。

它的观点明确,论据充足,形象生动地把“困难、自信、坚持”当做三个好朋友,小作者还用充足的论据证明了这三个“好朋友”在成功路上的重要作用。比如史蒂芬.霍金,他在年轻的时候患了卢伽雷氏症,医生说:“他只能活两年,但他乐观面对挫折,面对困难,凭借自信的力量与坚持不懈的努力活了下来,还写下了风靡全球的《时间简史》被称为宇宙之王。

这些腿脚不灵活的残疾人都闯出一番大事业,和她们相比我真是自愧不如啊!我目前的困难是:慢吞吞、字写不好、思想不集中,懒惰等。其实我有时也会好好做作业,字写的也还不错,只是不能坚持长久。这句格言让我明白坚持是多么的重要。

读了这篇作文我懂得了一个道理,只要相信自己,坚持不懈就能克服一切困难。作者:季胤辰

读《一句顶一万句》有感


读《一句顶一万句》有感

----无处排解的孤独与无处码放的生活

读完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想到了两个词:孤独与生活。无处排解的孤独,与无处码放的生活。

孤独,在美学上来说,是一种本质,是一种美。美学总是试图证明,孤独并不可怕,应该学会享受孤独。可是,生活中的孤独,没有这么形而上,并无美感,甚至一点也不好玩。小说中的杨百顺和牛爱国,都因孤独而不知所措地苦闷着,又因孤独而没有目的地四处寻找着。一个要找丢失的本不是女儿的女儿,一个要找本亦无关的又有那么点关系的女人。但究其本质而言,找的目的很相似,很简单,就是因为说得上话,想告诉她一句知心的话!

关于孤独,有很多种定义,而刘震云在小说里就是要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孤独不是孤独,一个人找另一个人,一句话找另一句话,才是真正的孤独。

所以,在《一句顶一万句》中,刘震云塑造了那么多大大小小的人物,当县太爷的,卖豆腐的,剃头的,杀猪的,贩驴的,染布的,开饭铺的,还有提刀上路杀人的他们有个共同点:每个人都在寻找一个可以说上知心话的朋友!

但找一个说得上话的知心朋友又谈何容易呢?你可能跟这个人是好朋友,但是你们在一块的话未必能说得上话;即便遇见了说得着的人,也不会一直说得着,人是会变的;还有的时候,遇见了说得着的人,也会因为种种意外或者不意外的原因,就错过了。更何况,在现实中,人与人的关系太不稳定了:因为一句话,一件小事,知心的人可以瞬间一刀两断。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一个人的人生,最大的幸事就是能遇见说的着的人,最大的不幸就是遇见了说不着的人还阴错阳差傍在了一起。而大多数人是属于后者。因此,很多人的很多话只好永远憋在心里,一直憋着,慢慢地累积起来,变成一个肿瘤,悄悄地销蚀着人,销蚀着人生。

用李敬泽的评论来说,就是:杨百顺的问题是他总觉得这个世界上应该有那么一句话,应该有那么一个道理,他说不出来,他等着到茫茫人海中去找希望有个人能够说出来,能够找到,但是他找不到。他的孤独是他手里没攥着那么一个他自己绝对信的那么一句话。他想找那么一句话,这种不确定性,构成了一种更大的孤独。

这不也正是我们面临的孤独本质吗?于是我们也只能不停地漂泊,不停地找,像杨百顺,像牛爱国。

关于生活,感觉在刘震云的小说里,有着一贯而来的沉重感。生活不是电视剧,所以人在生活中,会特别地无奈,纠结,茫然,甚至于麻木。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而读这本《一句顶一万》,读杨百顺,读牛爱国,感觉太压抑了。一个堂堂正正的男人,却没有一丁点的血性,总是隐忍,总是压抑。实在太憋屈了。可是有其他办法吗?女人给自己带了绿帽子,是否拎起刀杀了人就可以了呢?生活显然没有这么简单。小说中的人物,总是在找人说话,试图把自己的事情码清楚。可是,事情真的码得清楚吗?那么生活呢?恐怕只能是理不乱,剪还乱吧!

日子是过以后,不是过从前。小说里,举重若轻般地闪出了这么一句话,却是中国人几千年来一直所信奉的!

生活,无处码放,那就让时光来冲淡所有的记忆,只顾埋头向前。难道不是这样吗?

一句名人名句有感


前几天,我们学习了一个名人名句:观察观察再观察。巴甫洛夫。是让启发人们来观察事物,我今天就观察了天气。

今天一大早,阳光灿烂,我起了床,看看东方缓缓升起的、金黄色的太阳。嗯,今天有可能是一个不错的好天气呢。我心里想。

中午英语班放学,我拿了报纸,我看到报纸上说:今天郑州会有雾。是真的么?看看吧。

下午,依旧阳光明媚,天上的云儿缓缓的飘动。根本没有准备起大雾的样子嘛!我心里埋怨道。可是我预测的好像太早了。

接近晚上,我在健身房里洗完澡,走出门外一看,哇呀!下午阳光明媚的天气变得灰沉沉的,远处的事物已经看不清楚了。我们走的时候,雾变得更大了,看来报纸上预测的没错啊。

观察观察再观察,你们观察到了什么呢?

《一句顶一万句》读后感


《一句顶一万句》读后感(一)

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非常好看,让人爱不释卷,欲罢不能,非一口气读完不可。大段大段的人物对话,简洁先练,又暗含寓意,构成言说的艺术。是一部众生喧哗而又怀抱巨大沉默的小说。而刘氏幽默,总让你会心一笑。

最终用了两口气,读完了《一句顶一万句》,读这本书,不是因为它获得了2011年的矛盾文学奖,而是一直就喜欢刘震云的作品。

读罢,心绪再不能平静。望着车窗外疾驰而过,薄雾笼罩着的田野,仿佛自己的身体升腾到了半空中,可以俯瞰这苍茫大地上的人间百态,芸芸众生,回味着中国人经历着的千年孤独。

世上的人有千千万万,能过心的人却千里难寻;书中的每个人都在寻找一个可以说上知心话的朋友,说得上话,且能触及心灵,提供温暖。《一句顶一万句》反映了中国式的孤独和友情观。

《一句顶一万句》书中的内容极其丰沛。且洗尽铅华,返璞归真。故事的厚度、宽度和深度,让人看到百年苍生的宽广和深邃。人世间百态丛生,恩恩怨怨,伦理情感被作者剔骨剥肉,一码一码,码放得整整齐齐。书中描写了很多人物之间的关系:N对朋友,父子,父女,母子,夫妇,情人,雇主与员工既觉得繁复又简单,且充满寓意。似乎所有的社群组织关系,朋友间的情谊,家庭的和谐,乃至于性欲爱情,都和人与人能不能对上话,对的话能不能触及心灵、提供温暖,化解冲突、激发情欲有关。

书中描写的虽是一班生活在乡土间的卑微百姓:卖豆腐的老杨,剃头的老裴,打铁的老李,以及杀猪的,贩驴的,染布的,开饭铺的,还有提刀上路杀人的但这并不重要,因为无论你生活在何处,从事什么工作,都能对书中的人物的情感和故事感同身受,从中看到自己和身边人的影子。

关于书名,用刘震云自己的话说:相对于书的内容,书的名字2020应该是一块冰,掉到水里也就是书的内容里能融化,而不是一块石头,在水里还是石头

一句顶一万句:那一句应该是句什么话?就是一句有见识的话,因为一句有见识的话,顶的上一万句废话。书中的人物为了那句话,一个走出,一个回归,苦苦找寻百年,孤独伴随一生。心灵的疲惫和生活的苦难,以及无边无际的茫然和累,如影随形的陪伴着一代代中国人。

朋友是危险的,知心的话更是危险的,有时甚至像一把锋利的匕首,反而刺向自己。由于人心难测,由于社群、地位和利益变了,情景变了,时间变了,朋友也变了。因此,能够说贴心话、温暖灵魂的朋友不多,反倒生活在千年的孤独当中。

《一句顶一万句》,好书啊好书!

老刘的这本小说还是延续着他的写作风格: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重大的事件,描写的都是老百姓的故事,透露着小人物对生活的无奈。《一句顶一万句》分《出延津记》和《回延津记》两个部分,延津就是老刘的家乡河南省延津县,书中写的就是延津的一些人和事。看书的时候,感觉就好像老刘坐在你对面,泡着壶茶跟你喷空,说着他记忆中的家乡的故事。因此读这本书会让你感觉很轻松,没有了专业书的压抑,没有了哲学书的深奥,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跃然纸上,在你眼前晃动。而且我们离河南较近,对文中的风俗、方言更容易理解。

主人公杨百顺一生孤苦,最羡慕的职业是喊丧,最崇拜的人是喊丧的罗长礼,却未曾说过话;最好的朋友是剃头的老裴,也是一年碰不上几次面;老裴偶遇躺在草垛上打摆子发烧的杨百顺,救了他一命,同时也是救了为了一句话怒气冲冲正要去杀小孩舅的老裴自己。一句话让杨百顺把老裴视作最好的朋友,一句话也差点让老裴成为杀人犯。生活中何尝不是这样,一句肺腑之言能让陌生人成为知己,一句诋毁人的话能让朋友成为仇人。有的人整天夸夸其谈,嘴巴像刀子,却说不到点子上;有的人寡言少语,却能一语中的。书中上部分杨百顺为了找能说的上话的养女,走出延津;下部分牛爱国为了找能说的上话的朋友,回到延津。一走一回,延宕百年,都是为了一句话,为了能说的上话。为什么他们会辗转千里就为了说句话?正是因为他们的孤独。一个人的孤独不是孤独,一个人找另一个人,一句话找另一句话,才是真正的孤独。说话是人的本能,也是人与人交流沟通的工具。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桎梏给国人带来谨言慎语的思想,现代社会的激烈竞争和诚信缺失更是让人人都树立了防御意识,三缄其口。但是每个人天生都有倾诉的欲望,当这种欲望得不到排泄的时候,孤独和寂寞便油然而生。正所谓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孤独者还有私塾先生老汪,老汪孤独是因为思念一个人,思念她而又找不得,所以经常堵得慌,他排解的方式是散步,走走散散也就好了。老汪对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解释是孔子当时正伤心,如果身边有朋友,心里的话都说完了,远道来个人,不是添堵吗?恰恰是身边没有朋友,才会把这个远道来的人当朋友呢,这个远道来的人,是不是朋友,还两说着呢。这个孤独的老汪后来更苦。淘气的小女儿淹死后,看着淹死女儿的水缸哭了三个时辰,半年后也不能释怀,心里像火燎一样,再忍就疯了,想哭却哭不出来,痛到深处就是这样子吧。最后,老汪决定走出延津,一路向西,到了宝鸡以吹糖人为生。老汪在书中只是个片段,但给我的印象极为深刻,就像余华《活着》中的福贵一样孤苦的让人心酸。我时常在脑海中浮现出那个穿着长衫,在他的种桃书屋书写着日黄昏而望绝兮,怅独托于空堂的老头。

再有杨百顺的师傅老詹,不远万里从意大利到这儿传教,传教一生也只仅仅九个徒弟,但是他并不气馁,仍然风里雨里的满延津跑。常人应该认为老詹一个人背井离乡应该是最孤独的,但恰恰相反老詹不觉得孤独,这就是信仰的作用。其实每个人都应该有个信仰,无论你是信佛、信基督,还是信共产主义。就像老詹传教时说的:信了他,你就知道你是谁,从哪儿来,到哪儿去。

书中还有更多的人物,都是些社会底层:买豆腐的、赶马车的、剃头的、杀猪的我们多少能看到自己的影子,孤独谁没有呢?其实人们都孤独,只是大多数人在孤独发作的时候才意识到它的存在。每个人排解的方式各有不同,有的人散步,四处溜达;有的人喝酒,一醉解千愁;有的人是找一知己聊天,互诉衷肠。

我想起老刘在电影《甲方乙方》里客串出演的那个有点自闭的情痴,幻想着和异国公主的恋情。是否老刘自己也是孤独的呢?

一个女人与人通奸,通奸之前,总有一句话打动了她。这句话是什么,杨百顺一辈子没有想出来。我们也都有自己的一句话,但最终,谁是最佳的听众?更多时候,我们的这句话都留给了自己。大多数的时候,我们是无人可说;大多数人到后来,是无话可说。千百年来,中国人真的是孤独的,茫然四顾,找不到一个说话的人。被现实的利益羁绊着,成为不敢说的理由;被礼仪道德约束着,成为不好说的理由;认识水平有高下,成了不想说的理由。

当杨百顺最后看到自己私奔的媳妇和情夫之间的亲密的一句顶一万句,他突然没有了仇恨,终结了他的寻找,开始了他的新生。人就应该这样,生活不是生活在过去,而是要生活在未来。活在当下,好在我们还有希望,可以快乐的孤独着。

当我看到《一句顶一万句》的最后一页,却不愿掩卷,我意犹未尽,沉思片刻,书中众多的人物慢慢地在我的眼前消失,而他们共同的渴望却变得越来越清晰。进而,又变成是我每天都在寻求的那种精神需求。我被作者的辛劳感动,密密麻麻的字2020里行间透出的是我们民族的每一份子几千年来都在呼唤的。多少年来每个人都在找寻灵魂寄托的方式,而多少年来又是那样的难以实现,所以才形成了我们的千年孤独。

本书写的就是我们最朴素的农耕民族的兄弟姐妹们。我曾经也是一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人与人的沟通靠的是对话,这是最简单的灵魂碰撞方式。人从开口讲话起,说话就是一个最能完整彻底表达情感的方式。当你成年了,你说的每一句话将是通过大脑思维的,而你欲找寻能够倾诉的对象必定是你最信任的人。书中的人物都是在寻找能够说得上话的人。可是却是不尽如意,因为此时能说得上话的人不一定彼时就能够说得上话了。环境、文化素养、爱好、物质条件等等都会是形成能否说得上话的条件,而这些又经常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所以要有一个一辈子都能说得上话的人确实少之又少。所以也就有了鲁迅先生说的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我以为,不是足矣,因为得一知己尚且很难,所以有一知己已经是万幸了。也就有了俗话中的千金可得,知音难求。

书中的人物性格是坚强的,百折不饶,为了寻找能够说得上话的人不断地与命运抗争。

看此书让我有一种沉重感,同情书中的人物,其实也是为所有需要得到灵魂寄托的人呐喊。

多年来,人心叵测和缺乏信任,人与人中间筑起了一道防线,阻止了相互间的沟通。倾诉与被倾诉是平等的,是需要心心相贴来完成。这是做人最基本的精神需求。我为之追求锲而不舍。

感谢作者说出了我的心里话。我性格开朗,喜欢和人交流。但是由于自己对人过于信任和不设防又会经常感到失望。曾经听人说起,朋友是阶段性的,我想这个原本是指在特定地点和场合得到的朋友,以及浮躁的社会造成的交友的浮躁。

看完此书,我又为自己庆幸,我有好多能够倾诉的好友,而他们又会无私地帮助我为我排忧解难。每当我得到快乐的时候我第一想到的就是告诉我的好友们,快乐成倍地放大了。每当我受到不舒时,我最先想到的也是告诉我的好友们,因为他们分担了我的痛苦减少了我的不快。

孤独的灵魂游走在几千年的华夏文化中,如果你能够找到一个精神寄托的方式,那么你会觉得并不孤独,毕竟你可以在文化长河中得到合适你自己的一杯水。茫茫人海中,难以寻觅你的知己,然后当你敞开心扉,以心换心,你会发现你不止一个知己,甚至有二个三个

我是幸运的。

《一句顶一万句》读后感_1500字


《一句顶一万句》读后感1500字

《风雨杨百顺》

这本书是我很连贯的读下来的,此片读后感全是一个对全书脉络的梳理吧。这是一本真正吸引我的书,所以我不是作为饭后的消食儿来读的,也不是无聊的时候随便翻翻的。而是在认真的窥探和揣摩一个人的一生,他给周围的人带去了什么影响,他又被附近的环境怎样熏陶。

此文以他在各个时期不同的名字来展开。

杨百顺:   首先说杨百顺这个名字,更准确的讲应该叫杨不顺,纵观他的一生,虽渺如历史长河中的一粒砂子,但也跌宕起伏。杨百顺这个名字是他父亲起的,他们弟兄三个分别叫百业,百顺,百利。估计应该是父亲希望他们百业顺利,但是事与愿违。在家的时候他不愿意随他爹卖豆腐,吆喝也吆喝不出来,还爱跟他爹顶嘴,因此挨了不少的打。后来有一个进入官场的机会,还因为父亲的暗箱操作而夭折了。本想跟着老裴去学剃头的手艺,误打误撞做了屠夫,因一句抱怨话,导致师徒关系破裂,只得卷铺盖乱滚蛋。在他无路可走的时候碰到自己的同学,经同学的引荐,又干起了染布的行当。(同学情对于以后职位的发展还是很重要的)不料天有不测风云,一只猴子的失踪给他带来了灾祸。

杨摩西:杨摩西是他的第二个名字。离开染布坊他只能回家,在家里窝了一段时间觉得还是得出去干事儿,就准备去延津,路上碰到传教士老詹,又做了老詹的徒弟,他不是真心信主,只是希望借着这层关系在延津市找个活计。师傅老詹为人心善,虽然一辈子传教只收了八个徒弟,但他还是坚持不懈,乐此不疲。(真正有信仰的人是很值得敬佩的)老詹收他为徒也有条件的,就是让他改个名字,叫杨摩西,因为摩西是宗教人物,曾经带领人们走出了苦难,老詹希望他也能成为那样的人。但是很遗憾,别说普度众生,他连自己都度不了。老詹给摩西找的是做竹具的事儿,他就跟着老板做事儿,但是他做竹具不认真,老是把竹子劈坏,最后他被辞掉了。(干任何事儿,都得专心和投入才能出成果)

说来傻人有傻福,他正愁没事做,街市上有演戏的缺一个角儿,他顶替上了,当时市长正在观看,被打动了,所以他被选去了帮市长种菜。所以机遇很重要,而且这种机遇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说起来这个市长也不是啥好玩意儿,不琢磨政治,天天琢磨种菜捧戏子)。最后市长垮台了,他也跟着受牵连。(这就跟过去官员们站队一样,跟对了人,将来飞黄腾达,跟错了人默默无闻,甚至受牵连)

吴摩西:这个名字说起来故事太多了,这里简要描述。他离开官府之前,被街上做馒头的吴香香看上了,过去做了倒插门,所以改姓吴。吴香香本来指望政府里面有人,生意好做,没想到他也出来了。自此吴摩西天天在家里受气,还被带了绿帽子。(人还是要有真本事,不管在哪,最起码不被人强压一头)

罗长礼:这是最后一个名字,伴随他老去死亡,也成为了老杨家在外地的一只分支,只是从此改姓罗了。说起来还是因为他弄丢了妻子的女儿(妻子与她的前夫所生)这个小女孩跟自己的娘不亲,反倒跟这个叔叔亲。吴摩西弄丢了这个小女孩之后,自此不再回延津,在外地成家,改名罗长礼。罗长礼是他少年时代的女神,所以不管他前面叫那个名字,娶了谁,他都一直记得这个罗长礼。(我想这就是初恋最难忘怀的道理吧!)

摩西的这一生阅历是够了,但是好像没有活明白,都是到处东奔西闯,也没个什么成就,还得罪了不少人,有家不能回,家庭也破碎了,朋友了分散了。虽然人不能占尽千般好万般愿,但是过成他这个样子,也真的是可悲可叹。我想应该跟他的性格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关于他的性格,整本书的语言特点,行文脉络,配角安排,姓氏趣味,希望跟书友们共同探讨。

一句顶一万句读后感


一句顶一万句读后感范文一

现在觉得看书不写读后感是白读了。

按理说读完一部小说不需要两个星期,但是看这本书时的确是常常拿起,读了几页或几十页就放下了。

书中并不是只谈一个故事的初始、经过、高潮和结局,而是两个主人公本人和身边的很多亲情、友情、爱情的事。其中牵扯到非常多的人。然而把这么多人的关系理清楚,不过读起来不累,作者花了不少心思。

其中的故事其实就是我们身边发生的生活之中琐事。

你把别人但朋友,但别人却把你当傻子。

夫妻常常会拌嘴,一件事情扯出许多的事情,没完没了。又或者无话可说,然后两种结果都是婚外情。婚外情为的只是那个说得着。

有时候事情绕了一圈,发现事情发展下去,最初的目标却显得不重要了。

几年后你懂得说别为了十块钱伤感情,却忘了几年前自己因为十块钱而破坏了一份友情。甚至小至为了一个馒头,就把数年的深厚情谊毁灭,而那只是因为大家都没有说清楚,没有互相坦诚而导致了误会。为什么说不清楚呢?气在头上,说什么也听不进去,转身一走了之,认为事情就是自己想的那样。

有时候为了找一个说得着的人,为了当时的一句话,颠簸一生。

仿佛每个人都有许多的心事,却不知与何人说。甚至翻越千里,为的只是和那个人说一说。

有时候会为了面子去做一些很虚伪的、无聊的事。为的只是要个说法。

下一代的人,却无奈地重复着上一代人的轨迹。却不懂得日子是过以后,不是过以前。

还有很多吧,记不起了,看的时候还真应该边看边写读后感的说。看完回头来写,已经不是那种想法或丢失了某些记忆片断啦。

说小说的主题,大概就是个说吧,婉转地表现出中国人那种孤独和痼疾。文章写得很现实,就这样。也许是我还不太懂吧。

有看第二遍的打算,也只是打算而已呵。

《一句顶一万句》读后感范文二

最近,看了刘震云的新作《一句顶一万句》。我看过刘震云的多部小说,他驾驭文字的能力很强,特别是对社会底层民众的生活描写入木三分。这本书是写普通的民众,中国千百年普通民众的一种生活状态和人际交往状态,以谈的来谈不来作为交友、恋爱结婚的标准,或者,把找一个说得着的作为人活着的目标。

《一句顶一万句》是一本非常大气的书,小说内容乍看感觉很散,但是语言精炼,每一个小枝桠,都在描写形形色色的人,穷其一生,为了找一个说的上话的而努力。

故事的主角叫吴摩西,其实吴摩西不叫吴摩西,而叫杨摩西,其实杨摩西也不叫杨摩西,他有个极具中国特色的名字,他本来应该叫杨百顺。虽然杨百顺叫杨百顺,有百事顺利的意思,然而却事事不如意。15岁的杨百顺的偶像是喊丧的罗常礼,可是喊丧又养不活人,迫于生活,杨百顺跟着他爹做豆腐,然后陆续学杀猪、做篾匠、信耶苏、给县长管理菜园子,最后嫁给了吴香香。为了有个住处,杨百顺信了耶苏,这是主给杨百顺实实在在的实惠,代价是被意大利传教士老詹改名叫杨摩西。考虑到给县长管理菜园子不是长久之计,为了以后有个安身的地方,忍辱负重嫁给了吴香香,随妻子姓吴,就又成了吴摩西。我不知道在我们的周围,有多少个吴摩西为生活所累,所逼迫,

千百年来,中国人真的是孤独的,茫然四顾,找不到一个说话的人。不敢说,不好说,说了也不明白成为人与人顺畅交流的桎梏。被现实的利益羁绊着,成为不敢说的理由;被礼仪道德约束着,成为不好说的理由;认识水平有高下,成了不想说的理由。所以,从古老的寓言故事就教育不要做咕呱乱叫的青蛙,孔老夫子也谆谆教导谨于言,敏于行。做事要三缄其口。但现实的世界里,中国人又是如此喜欢扎堆的民族,喝酒喜欢热闹,办事喜欢隆重,及至行走在马路上也是三五成群。中国古话朋友多了好办事。这也是中国千百年来颠簸不破的真理,所以得交各种各样的朋友。但是,很多时候,这些朋友私下交流的大都是政坛新闻,街头趣闻,单位传闻,与别人有关的多,涉及个人的少,涉及心灵的更少。正因为如此,所以当心底的寂寞和孤独无以排解的时候,就更会寻找热闹的所在,来暂时摆脱和忘掉精神的失落。不像那些有宗教信仰的人,可以跟上帝说,跟安拉说,他们无所不知,无所不在,能理解你的苦痛与烦忧。也正因为如此,一个能懂你,能说的上,说的着的朋友在中国那就是精神上的太阳啊,碰到了这样的朋友,那就是一生之幸,就是跨过千山万水也得找到啊。

《一句顶一万句》(优质读后感)


一句胜过千年

读《一句顶一万句》有感

刚开始读这本书的时候,其实有点乱,感觉看不太懂书在讲些什么。但越是往后看越觉得精彩,越觉得作者厉害,然后就开始深深佩服作者了。

书分两部分,上部分是出延津记;下部分是入延津记。小说的前半写的是过去,主角是杨百顺,杨百顺上有个哥哥,下有个弟弟,与卖豆腐的老杨为父子关系,杨百顺一生改了三个次名字。从杨百顺改成杨摩西是他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从杨摩西改成吴摩西,又是他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他的人生似乎就是这样。被分成3个部分。杨百顺与剃头的老裴互为朋友;与杀猪的老曾互为师徒;与外国人老詹也互为师徒……他与太多太多人有关系,而他的一生,似乎也在为了一个“说得顺心”而徒劳有波。

杨百顺,百顺。他的父亲给他取了个好名字,但他的生活,事业,似乎都不像他的名字一样,他总在寻找些什么。看完了书,我才明白。他一直在寻找一个人“说得顺心”的人。话,一旦成为了人与人唯一沟通的东西,寻找和孤独便伴随一生。所以杨百顺在寻找,为了心里过的舒坦舒心,为了孤独有人陪伴,有人可以说话,他的一生都过的坚苦。于是喊丧,便成了书中杨百顺崇拜的职业。

龙应台曾说过;“有一种寂寞,身边添个可谈的人,一条知心的狗,就可以消除。”杨百顺何尝不是想这样,所以孤独无助的吴摩西失去为一能够“说得上话”的养女,为了寻找,走出延津。而吴摩西养女的儿子牛爱国,同样为了摆脱孤独,寻找“说得上话的”朋友,走向延津。他们一出一进,延宕百年。就是为了心灵的慰藉,所以他们一直在寻找,他们毅然决然的追逐“一句顶万句”的身影。

由此我忽然发现,为什么常有人说活得很累。他们在生活不如意,事业不顺,爱情不美好时,颓废,茫然。他们找不到说话的对象,所以累。这种累,犹如漫漫长夜,磨砺着我们的神经,祖祖辈辈。啃食着我们的心灵。

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话不投机半句多”

,书中杨白顺的父亲老杨与老马是“好友”,老杨总认为老马能为他提供很多帮助,却不知,老马只是不想听他讲话,才快速的为他指路,为他提意见。其实现实生活为何不是如此?有些人与父母不就是话不投机半句多?总是厌烦父母的唠叨,从来不认真听过,而父母何尝不是想找个“说的顺心”的人?

小说中所有的情节关系和人物,所有的社会组织和家庭和谐,其实都和人能不能对的上话,对的话能不能触及心灵有关。而杨白顺,也就是吴摩西没有找到她的养女,牛爱国也没有找到庞丽娜和和尚。但是这就是人生不是吗?一个个错过,一个个无奈,而人生,也是因此完整。

“一句胜过千年”是我认为这本书的主旨,书中所有故事因此展开也因此结束。我想刘震云先生也是想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吧。

有一种寂寞,有一种孤独,以话语开始,也以话语结束。

《一句顶一万句》读后感300字


作家刘震云写了一本书,叫《一句顶一万句》,记者问他为什么取这样的书名呢?记者问话的含义我明白,因为这句话是林彪说给毛泽东的。林彪用天才论飘扬毛泽东,说毛泽东讲话一句顶一万句,而他对天才毛泽东不仅没有口服心折的敬畏,还挖空心思想僭越天才,用心实在诡诈。刘震云回答:这句话不是我说的,而是孔子说的。我心想孔子会用这句白话文飘扬谁呢?刘震云接着说,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说:朝闻道,夕死可矣!这句话我知道,是讲我孔老二要是早晨解开一道几何难题,晚上死掉也不白瞎了。当然,这里的道是指事物的规律,并非真的一道几何题。可道是无穷尽的,孔子做为圣人及教育家,应该有多闻道并多传道、授业、解惑的社会责任,

只闻了一个道,还有很多道闻所未闻,就想到了死,未免太性急了吧。

接下来我认真地把这两句话往一起想。但总觉得还有不搭界的地方,只好把它们糅合到一块儿,就变成了这样的言辞:早晨听了一句话,阐明了事物的普遍规律,这句话能顶一万句话,那么剩下的九千九百九十九句话可以不听了,即使晚上死了也没有遗憾了。

忽然想起上小学时唱的一首歌:林彪孔老二,都是坏东西,一个要复礼,一个要复辟,我们红小兵,和他斗到底。当年批林批孔运动的发起者,把林彪孔丘揪到一块儿批判,本来是滑稽可笑的,但冲这爷孙俩说的这两句不着四六的话,把他们捆一起再抽一顿鞭子也未尝不可。

《一句顶一万句》读后感_900字


《一句顶一万句》读后感900字

这本书历时17个小时,上班看,下班看,走路看,逼真的生活琐事很吸引人,让人停不下来。作者撒下了一张人物大网,前五章我还手写了人物关系,后面发现很多人只出现了一次就没在往下写了,作者展现出种种生活中的小细节,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边看也边自我反省,才知道原来夫妻之间、恋人之间能说得着话是这么的重要,友谊的小船可以因为一只兔子、一袋烟、一起喷空、喜欢同一个人而共同驶向远方,也可以因为一句话、一个小行为、一个馒头、一个布袋、十斤肉这种小事情说翻就翻。
杨百顺喜欢罗长礼,喜欢喊丧,可是生活的无奈让他不得不卖豆腐、杀猪、破竹、挑水、种菜、卖馒头,就是没有喊丧,想当初他听说罗长礼要喊丧,打着摆子发着烧几十里路都要跑着去听,兴趣是多大的老师啊,最后巧玲丢了,他改名叫罗长礼。老马喜欢吹笙、老汪喜欢乱走、老胡喜欢做木匠活、老史喜欢听戏、杨百利喜欢喷空、宋解放喜欢动不喜欢静、原来,每个人都在苟且之外存在一个远方。
吴香香和老高、庞丽娜和小蒋、庞丽娜和老尚、牛爱国和章楚红这几对出轨的人都和自己的爱人说不上话,均和小三能说上话,能一宿一宿的说,说完这个说那个,本书改变了我对小三以前的观念,小三能出现,说明夫妻本身感情出现了缝隙,能离就离了吧,给彼此一条生路。就算是挽回,也得能说到一起,三观一致。
关于友情,从牛爱国身上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特别是他和杜青海,复员后隔着几千公里的路程,现在的杜青海也早已不是以前的杜青海了。自从离开重庆来到攀枝花,很多好朋友就真的只有想念了,刚开始还常打电话,后面慢慢就打得少了,偶尔发发微信,很多事情没有一起经历,就会断层。我要跟你说一件事情的话,还要解释其他几件相关的你不知道的事情,到现在才明白,有的朋友只适合吃吃喝喝侃大山,有的朋友适合说真心话,有的朋友值得一辈子记挂在心里,有的朋友可以为你解惑:肉是肉、骨头是骨头,一件件给你码好。
曹雪娥也就是巧玲说“日子不是过以前的,是过以后的”,初看这句话,没啥特别的,细想一下,我何曾不是常常纠结在过去的朋友、过去的复读经历以及结婚过早,现在想想,有啥大不了的啊,日子不是一天一天变好了吗?
一句顶万句,刘老,谢谢您!

《一句顶一万句》读后感_1000字


《一句顶一万句》读后感1000字

这本书不愧为刘震云最大气的一部作品,读完闭上眼,一个个人物一庄庄事情甚至他们说的一句句话每一个表情都如在眼前。悠悠百十年浩浩荡荡如一副磅礴的画卷,在时间这条长河中连绵起伏。人生来都是孤独的,千年的孤独使人陷入了无边无尽的茫然和无助。我看到了一个个孤独的灵魂和疲惫的心灵,我看到了孤独中的无奈,无人可诉的愤懑。看到了孤独中的忧伤,孤独后的荒凉和苍老。通书就讲了一个说话,为了说话每一个人都在找与自己说的着的人,找到了又丢失了,有的以为找到了知己,对方却拿他当笑柄,如老杨之于老马。有的找不到或者找到过,因为某种原因丢失了,干脆不再找,自己和自己说话,如走戏,或寄情于畜生,如老马汽修厂的老马之于猴。应该说每一个人都是孤独的,活的卑微又无奈。主人公杨柏顺为了摆脱孤独为了找一个说的着的人,背负着孤独不停的奔走,不停的寻找,父子间说不着,兄弟间说不着,夫妻间说不着,有话无处说是该多憋屈和无奈,最后只有和五岁的养女说的着,也被他弄丢了,从此又陷入了无尽的孤独与寻找中。几十年后杨百顺养女的儿子牛爱国也为摆脱孤独踏上了漫漫的苦寻之路,先与同学冯文修说的着,当兵后与战友说的着,时过境迁后他确实已经没有一个可以投靠的人了。其实想想,我们在有委屈憋闷时又有几个人可以张开怀抱随时接纳你呢?哪怕只是那一点温暖,那一句触及心灵的话。当初说的着是真的,现在说不着也是真的,因为时间在变,各人的利益追求在变,重要的是人心在变,那个人已经不是当初的那个人了!能够说贴心话,温暖心灵的朋友真的很少,或许有的人一生都找不到,或许有的人曾经有过又丢失了,现在如果有这个人是不是应该珍惜不被丢掉?开始纳闷为什么书名要叫一句顶一万句,现在想来应该是,一句贴心的话比一万句敷衍来的温暖,和说的着的人说话一万句不嫌多,和说不着的人说话,一句都是啰嗦。所以我们的祖祖辈辈为了这一句顶一万句,带着无尽的热忱和希望埋头找下去,对抗孤独摆脱孤独。因为说不着引发了一系列的变故。做杨百顺时想要杀人,做吴莫西时想杀人。牛爱国也因为个说不着引起的变故,几次想杀人。或因为愤怒或因为欺骗或因为尊严被揉厉或因为付出的真心被践踏,人都有想杀人的时候,等熬过了这些想杀人的时候,心也就熬糊了,过后他们想想也是不值得,苦,是肯定苦的,把这些苦收起来,以胸腔为釜光阴做柴,慢慢熬,等到一腔苦水熬成了一碗,干了它,咽下去的也只是一碗苦水罢了。

《一句顶一万句》读后感_800字


《一句顶一万句》读后感800字

舍不得掩卷是有些个理还没码完,有些个人要跳出来蹦跶显形,有些个事要对照明鉴。“这日子过的是以后,不是过的以前。”这样想来,还有什么可值得掰扯的呢?显然是要说给自个的。
对路就好,瞅的上眼的指定也能喝上一壶,就照着《白鹿原》和《黄金时代》来码吧。那个自我的寻找和存在的模式还是值得深究的。说顶天立地、出人头地也好,说自由自在也罢,在自我成长、成熟的磕磕绊绊中,定有劫数、有偏移、有丰满,但是不得不承认,有多半是要被抛进这凡尘淬火中半途而废,半途而亡的,为此无常,叹息一声。所以,老刘用上半部提这仨问题也是煞费苦心:我过去是谁?我现在是谁?我可以成为谁?
这里面多出来一个时间模式。
这后面我们分两条线走,一个是瘸腿,一个人;一个是瘸子,好多人,有悲欢离合。
事儿得一件一件理,可理儿就是那么个理儿,瘸腿一个人,原本不必理,自认门清,无法无天,自得其乐。瘸子不行,在亲情、爱情、友情的俗世里如果瞅不见自个,又找不到说的上话的,多半就是瘸子且不得好终。整个下半部人生就是这样:事码不好,话说不上,人找不对,即便阴差阳错找对了也是失了魂丢了人,即使懂得了一些道理也过不好当下。为何?因为瘸子好面子,他忘了自个是谁,总是活在别人的认为里,根,弄差了;因为瘸子把现在活在了以前里,自然也就没了以后。因为瘸子总是一个事掰扯到另一个事,其实码不清也就算了,怕就怕恶魔缠身后的私语,我不杀人,也要放火。如此这般,落下了病根:在循环往复里得了一个可怕的病:在过往的世界里沉沦、寻找,在如今的世界里继续犯错、丢失,及无从谈起的未来。
瘸了腿的有可能成了瘸子再爬不起来,没了耳垂的曼卿反倒值得期许。虽也下眉叹息,武断有余,然知书达理,勇气可嘉。奈何老刘回回绕绕,浓墨重彩,独独至此也是惜墨如金,亦无从谈起以后,当真是无一安好,好不孤独。
家人不能选,我且珍惜。
过往不必选,唯有珍惜。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第一句人生格言有感》读后感400字》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书的读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读中华第一龙有感4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