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 奇迹男孩读后感800字 > 地图 > 奇迹男孩读后感800字

奇迹男孩读后感800字

发布时间:2019-10-12 来源:互联网

《火车头》读后感800字-团结协作 创造奇迹。

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读书对我们是有很大影响的,所以有很多人就很喜欢看各种的中外经典名著,当我们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为了避免忘记读这本书时所感触到的思想,我们最好写一篇读后感。那么,你有没有写过有关中外经典名著的读后感呢?或许"《火车头》读后感800字-团结协作 创造奇迹"是你正在寻找的内容,欢迎收藏本网站,继续关注我们的更新!

《火车头》是美国作家布莱恩 弗洛卡创作的一篇科普类绘本。全书讲述了火车头在美国第一条跨州铁路上行驶的历程、工人们的职责和火车头运行原理。插图生动形象,语言浅显易懂、幽默有趣,其中我感触最深的是全体工作人员团结一心、共同奋斗,最终创造奇迹的精神。

首先是铁路的修建。两家公司联合太平洋和中央太平洋公司从东西两端同步修建。联合太平洋铁路的起点站是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中央太平洋铁路的起点则是加利福尼亚州的萨克拉门托,最终在犹他准州普罗蒙特里丘陵处相接。他们团结一心,精诚合作,在1869年5月10日建成了第一条跨州铁路这个奇迹。

火车头在行驶的时候,刹车工、锅炉工、司机和列车长互相分工,紧密配合,各尽其职,火车才能安全地快速地行驶。锅炉工负责照看发动机,他从煤水车运来煤块,送进火箱;司机鸣着汽笛,拉下节流杆,打开节流阀,火车便呜呜地行驶了起来。要刹车了,刹车工们转动刹车盘,把火车稳稳地刹住。列车长负责所有工作任务的分配。他们个个尽心尽职,团结一致,在弥漫着烟尘、热铁和机油的味道的驾驶室中默默奉献,使第一条跨州铁路通行成功。

这段长长的旅程中,经过沙漠越过平原,在跨越山岭时火车要爬坡,这时光靠一辆火车头动力就不够了,需要两辆火车头齐头并进,才能带动长长的火车。团结,力量大。

在众多工人中,我最敬佩扳道工。当火车的两部分被推到一起,他要将车栓插入链环,使车头和车厢连在一起。如果两节车厢发生碰撞时,他们的十指、四肢乃至生命随时可能消失。他们不惜牺牲自己的合作精神值得每一个人敬佩。

一切的团结协作,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送乘客去和思念的亲人相聚。在这之前,从纽约到旧金山最顺当也要走六个月,而铁路建成后只需要七天。1869年5月10日,最遥远的两个角落已经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实现了铁路史上的奇迹。

HdH765.cOm更多精选中外名著读后感阅读

爱,会创造奇迹-读《地震中的父与子》有感作文450字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时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多少诗人在笔下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今天,当我读完《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文章,让我深深感觉到父爱也同样的伟大。《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讲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一位父亲安顿好自己的妻子后跑到自己的儿子的学校,三层教室楼变成了一片废墟。那位父亲跑到自己儿子教室那里挖土救儿子,救火队长和警察来劝那位父亲放弃,而那位父亲不听。那位父亲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最后挖到38小时时听到了儿子的声音,儿子告诉父亲这里有14个同学活着。路人过来帮助父亲开辟出了一个安全的通道,父亲叫儿子出来,儿子却对父亲说先让同学出去,同学出去后他才出去,因为父亲对儿子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事,我总会跟你在一起。”曾有这样一则报道:有一位母亲买菜回家,突然看见自己五岁的儿子正从自家六楼的阳台上摔下来。这位母亲一下子从很远的地方跑过去,居然接住了小孩。后来,消防队员做了一个实验,让这位母亲从同一地点、同一时间跑过去,这位母亲却接不住一个沙包。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了不起的母亲瞬间爆发了超常的爱的力量,避免了惨祸的发生,拯救了孩子。

爱的力量是多么的伟大啊!

《坐上秋天的火车》读后感800字六年级


暑假期间,我读了一本由安武林主编的书--《坐上秋天的火车》。这本书像星星一样灿烂,让人仰望,给人遐想,给人惊喜。

这本书有许多的文章,其中有写景的,也有写物的。最令我难忘的是铁凝写的《一件小事》。

全文主要讲了在作者十五岁那年,作者很迷恋打针,便向医生拜师学会了注射。一天,作者的一个女邻居请求作者帮忙注射维生素B12,作者愉快地答应了。一连数日事情都很顺利。但一天,我和邻居聊起天来,把注射前煮针的事忘了,大大超过要煮的时间。而我装作没事似的又开始了工作。谁知针头在扎时变软了,邻居的皮肤已血迹斑斑。而邻居没有责怪她,承诺并在第二天如约到了她家打针。我无比地感谢那个邻居的鼓励与包容。读完这篇文章我十分感慨。

人们往往意识不到自己的行为会给别人带来怎样的影响,但在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一瞬间,一个人的信念、意志乃至生活被一个极小的失误所摧毁,另一方面又被陌生人的包容或者鼓励所拯救。而文中我的邻居便充当了这样一个好心人,她无声的包容不仅保护了我的注射术,还保护了作者的自尊心。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着许多这样的人,他们会是老师,也会是父母。他们在我们做错事时给予了包容和鼓励,让我们没有被失败击倒,而学会了认真做某事。这让我们在因为一件小事成功而高兴时,面对无意中闯下的祸而伤心时,都会想起别人对我们的关怀。

我记得我也有过这样的一次经历。那是周五下午,我们班进行了一次考试。而一向名列前茅的我因马虎从而一落千丈。回家的路上,我想我这个周末不会过得愉快了。平常五分钟的路程我二十分钟才回到家。然而父亲并没有大发雷霆,只是告诉我下次要认真,给予了我鼓励。

在这本书中还有着许多这样的文章,它们多多少少都会给我们带来一些惊喜和感动。如星星,在夜晚总会给我们留下许多美好的遐想。

长白县向阳小学校六年二班:金冠豪

指导老师:季从云

《创造的本源》读后感2000字


01

开篇

作者介绍

创造的本源一书原版英文名为:THE ORIGINS OF CREATIVITY,作者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进化生物学家、殿堂级科学巨星,有社会生物学之父和当代达尔文之称的科学家爱德华.威尔逊。

他提出了生物多样性、知识大融通等概念,创立了岛屿生物地理学,社会生物学等学科,累计获得过100多项国际大奖。其中包括美国国家科学奖、生态学诺贝尔奖克拉福德奖等。被评为对当代美国影响最大的25位美国人之一。

孙子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真正了解自身、了解对手,才会在真正交锋时不会陷入危险的境地。让我们一起了解对手,了解被誉为世界创新之国的美国,他们的科学家是如何认识世界,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一起踏上探寻创造的本源之旅。

02

创造从何而来

寻找根源

人文诞生于符号化语言。人类仅凭借符号化语言这一种能力,就将自身和其他物种鲜明区分开来。语言与大脑结构共同进化,将人类思想从动物大脑中解放出来,使人拥有了创造力,并由此进入不受时空限制的想象世界之中。由此,人类拥有了巨大的力量。但我们任然保留了古代灵长类祖先的情感。语言与情感的融合,大致构成了我们所谓的人文,也是我们之所以颇为高级、又异常危险的原因所在。

爱德华.威尔逊

作者通过深入原始部落,从部落成员狩猎后晚上篝火旁故事中得到启发,创造来源于语言的产生, 崭新的原创方式带来创新。创造得益于语言与情感的融合,即人文的发展。进而引申出人类的终极目标,自我理解。我们是谁,我们从何而来?

03

什么阻碍了创造

深入探寻

相对于科学领域,人文领域尤其是创意艺术和哲学,正日益失去地位和支持。这种现象的产生有两点主要原因。第一、人文领域的领导人物一直固执地痴迷于狭窄的视听和媒介,而视听和媒介是我们在不经意间从前人祖先那里遗传而来的。第二、他们很少会想到,我们这个有头脑会思考的物种,究竟为什么会具有独一无二的特征(而不仅仅是如何获得这些特征的)。由此,人文领域对我们周遭瞬息万变的世界熟视无睹,脱离了根系,保持着不必要的静止状态。

爱德华.威尔逊

作者从动物、人类发展的时间线说起。通过物种在自然界的生存进化及人类对周遭事物的感知和判断说明,阻碍创造的原因之一为:人类极端中心主义。并提出:万物是理解人类的尺度! 从国家对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与人文投入经费,及这两大领域从业人员收入作对比,说明阻碍创造的原因之二为:重科学而轻人文。

04

什么促进了创造

分析原因

科学和人文共享创造力的同一个来源和统一的大脑活动过程。通过五大学科(古生物学、人类学、心理学、进化生物学和神经生物学)的融会贯通,科学和人文可以实现更加紧密的联结,在实质性内容上实现更加广泛的融通。这五大学科的融合,正是通过遗传和文化的进化过程而结合在一起的。

爱德华.威尔逊

作者通过五个方面来说明促进创造的原因:

01

通过思考实现生存

1.创建营地;

2.群体成员之间的高度合作;

3.语言。

02

科学与人文融合

1.跳出人类感官世界所蜗居的局限;

2.将遗传进化的深层历史与文化进化史联系起来,把根系扎牢;

3.抛弃阻碍人文发展的极端人类中心主义思潮。

03

人类物种越来越统一

04

基因与文化协同进化

05

四方面改变释放创造力

1.感官输入的处理,听觉、视觉和嗅觉;

2.反射,以眨眼和自主神经系统为代表;

3.辅助语言,面部表情、手部动作和笑声;

4.符号化语言,令智人从所有生物中脱颖而出的决定性特征。

05

自然创造灵感

调研感悟

即使人类物种正在以越来越快的速度摧毁大自然,人类物种依然是众生最深刻的爱和恐惧的来源。就在我们快马加鞭地企图用人类化的环境覆盖整个地球时,我们应该也必须停下来想一想,人与大自然之间的关系究竟怎样,这种关系又为何存在。这种程度的自我理解,只能通过将科学与人文合为一体来实现。

爱德华.威尔逊

作者通过调研各领域的创意艺术,感悟到无论何时人类的精神依然停留在自然界的生态故乡,不断从大自然获取灵感和创造力。

06

科学与人文的融合

最佳方式

我们愈加仔细研究隐喻和原型的特质,就愈加深刻地体会到,科学与人文是可以合而为一的。在新近创造的科学边缘,我们也可以重振哲学,并开启一场全新的、持久的启蒙运动。

爱德华.威尔逊

作者通过五个方面说明产生创造力的最佳方式是科学与人文的融合:

(1)借助隐喻,施展语言的魔法;

(2)寻找原型,人类共同感情的基础;

(3)探索荒岛,发掘相融的创造力;

(4)运用讽刺,赢得思想的胜利;

(5)重振哲学,迎接第三次启蒙。

总结

☝ 阅读本书的过程,深深感受到了爱德华.威尔逊先生深厚的科学素养、与不畏艰险行万里路实地调研的严谨科学态度,以及对各领域知识融合后分析讲解的艺术。本书从五个方面说明了创造的本源:创造从何而来、什么阻碍了创造、什么促进了创造、自然给创造灵感、科学与人文的融合。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的中国,在近代创新领域虽然未能独占鳌头,但随着华为鸿蒙系统的发布,相信不远的将来中国一定会再次屹立于世界之巅!

信念与奇迹一一《名人传》读后感800字


信念与奇迹一一《名人传》读后感800字:

信念是明灯照亮着期盼的的心灵,信念是路标,指引着前进的方向;信金是脊梁,支撑着不例的灵魂。一一题记

他一生坎坷,磨难众多。他自幼不幸,酒鬼父亲一味强迫幼小的儿子练琴,期望他成为自己的摇钱树。后来母来重病离世,他在失去了这唯一亲人的同时,也失去了快乐的学习时光。接不来,疾病又一直因扰着他,他得过天花,又在二十六岁时听力衰退,老年失聪,一生孤独终老。他就是贝多芬,《名人传》中的一个主人公。

就是这样一个身林矮小,像貌丑近的人,写下了《英雄》、《田园》、《命运》、《第九交响曲》、《月光》等著名的乐曲,我一直在想是什么力量令他如此坚强,有“扼住命运咽喉”的壮志豪言,是什么使他在历经风吹雨打后,依然演驿出如此奇迹的篇章。

罗曼罗兰已告诉我答案“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信念”。是的就是信念!正是他那“我的艺术应当为贫苦的人造福的信念”,是他反对封建制度专制,追求平等和平的信念,更是用他的音乐号召全世界自由和幸福而斗争的信念。读后感

其实古今中外有多少因信念铸就奇迹的伟人。马云创办阿里巴巴时仅有18人,如果不是凭着信念,又怎有了现在的成功。爱迪生曾花了十年去研制蓄电池,经历五万次左右的实验,试用了两万多种材料才有了现在的电池,电灯。如果没有“我能行”的信念,他又如何加以坚持?居里夫人在简陋的实验室里实验了四年,才提陈出镭,如果不是信念,她又怎会冒着生命危险去研究?是的,正如温塞特所说:“如果一个人有信念,他就能创造奇迹。”

那我们当今青少年不更应该坚立起信念的风帆吗!前路漫长曲折,但我们要有梦想,有追求,有信念,更应该把信念与祖国、与民族所联系,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为”两个百年“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让我们胸怀信念,扬帆起航,去创以造我们的奇迹!作者:汪溢

喜欢《《火车头》读后感800字-团结协作 创造奇迹》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书籍读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奇迹男孩读后感8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