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 读书读后感800字 > 地图 > 读书读后感800字

读书读后感800字

发布时间:2019-10-11 来源:互联网

读书心得|《旅行即生活》读后感800字。

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很重要,读一本好书更重要,而中外经典名著就是人们最适合读的书籍。在我们阅读完一部文学作品时,心中就会产生很多的想法。这时候,最关键的读书笔记怎么能落下!那么,你会不会在看完一本书籍后写一份读后感呢?也许以下内容“读书心得|《旅行即生活》读后感800字”合你胃口!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读书心得|《旅行即生活》读后感800字:

如果你喜欢旅行,也总是对生活充满着自己的感悟,那么韩璟的《旅行即生活》这本书推荐给你。

因为看到开篇的关于“钱”和“闲”这一讨论而感兴趣拿起了这本书,断断续续的读着,直到这个周日才抽出整整一下午的时间将它阅读完毕。

读完之后,感觉作者是一个用心热爱生活,享受生活,并会安排生活的人。对待旅行和生活的态度值得我们学习。

对待旅行,我们总是陷于“钱”和“闲”的困惑地域。

关于“钱”,我们可以在能力范围内每月节省一点,积累几个月就会有一笔可观的积蓄。

关于“闲”,没有多少假期的我们可以勇敢的对上司提及一下想要调休的愿望,相信只要你平时努力,在不耽误工作的前提下,领导还是会理解的。毕竟领导们也曾经或者正值年轻时。

其实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只要走出去总会有所收获。关于旅行的地点,也不一定要以热门景点为目标,只要我们真正热爱旅行这件事,读书笔记我们会发现在平时生活中只要我们多多留意一些旅行公众号,论坛,纪录片,杂志等等,总会找到适合自己的目的地。问题的关键在于,对待旅行我们是口头上的喜欢,还是真正的从心里的热爱。

我觉得旅行和旅游最大的区别在于,旅游时我们更多的只是走走看看,而旅行时我们则是边走走看看,边体会思考。很喜欢作者说的一句话:“旅行是探索未知,消除无知的最好方式,我们愿意多迈出一步,去了解,去体谅,换一种视角去看待世界,或许这就叫做宽容”。

随遇而安也是旅行交给我们的处世方式。不管我们在出发前做过多少攻略,准备的有多充分,在旅途中总会有突发事件的发生,对待这些事件的方式正体现了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旅行带给了你一些遗憾的同时也定会带给你一些惊喜。谁说异域他乡迎面走来的陌生人的一个微笑不是寒冷冬日里的一抹暖阳;危难焦虑时刻旅客的一句提醒安慰也定比得上炎炎夏日里的一阵凉风。

所以,多出去走走,去看看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以梦为马,不负韶华,随缘惜缘莫攀缘。

最后分享一段毕淑敏的话语:

趁阳光正好,趁微风不噪,趁繁花还未开至荼蘼,趁现在还年轻,还可以走很长很长的路,还能诉说很深很深的思念,去寻找那些曾出现在梦境中的路径,山峦和田野吧!作者:小雪

HDh765.com更多中外名著读后感编辑推荐

《音乐即自由》读书笔记与心得感悟


《音乐即自由》读书笔记与心得感悟

我没有办法好好开头写这个话题,因为很难。只好借黑格尔在美学里说的话:音乐是最抽象形式的艺术表达,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是最高级别的思维活动,是直接触及灵魂的交流方式。

可是,可是,为什么《音乐即自由》?

虽然我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已经感觉这五个字早就深深烙在我心底了,音乐真的就是自由。

小时候,放学回家晚饭之前的时光,很漫长的暑假,我很长时间地坐在书房的地板上或者卧室的窗台上,听一部那个时候很流行的CD机。CD机产自日本,不知是随着CD机附送,还是送我这个CD机的人附送了一张CD(我不知道这个人到底是谁了,我感谢他),名字是:Minha Vida Como Um Filme,英文翻译是my life as a film。

当时我并不懂得什么是电影原声带,对于十岁的我来说,这里面的音乐太莫名其妙了。我尝试播放了几次,很多的打击乐,很清冷的钢琴曲,吊诡的弦乐,实在不是十岁小孩会觉得有趣的东西。

那时候,我每天被束缚在练一百遍哈农拜厄巴赫之中,无法真正理解的音乐,枯燥的练习,我不明白整件事情的意义,但我似乎始终并没有讨厌音乐流淌这件事情。

那时候,我的小伙伴们都在疯狂迷恋周杰伦,我也很激动地加入了他们,不过现在想起来好像只是某种peerpressure,我在饶有兴味地观察着他们对新歌曲新专辑的热情,并且试图表演出一种相似的热情。我买回了最新的专辑,以研习的态度仔细听,读书笔记我现在想不起来那时候我听的音乐是什么样的,我只记得我看到夕阳透过落地窗照在我面前空荡荡的地板上,铜黄色的钢琴踏板,堆积的练习曲谱,樟脑球的味道。

然后我又重新拿出了那张名字我不太看得懂的专辑,我感到我理解了那种音乐。

我的意思是,音乐是孤独的人获得理解和交流的方式。

人总是孤独的,连温尼科特这样抱着温暖学说的精神分析师也会说,每个人的内心本质上是无法被理解的。就像,我们看到的一切物体,都只是光在我们眼中的反射,那么这些物体究竟是什么样的,并不是我们可以理解的东西。

然而,试图去理解和交流的过程总是可贵的。人,大概是靠着试图让别人理解自己以及试图理解别人的这种温暖的动力活下去。

真正被理解总是那么的困难,以至于人们常常陷入悲伤的境地。而音乐这种理解方式的奥妙之处就在于,它脱离了承载理解的客体(另一个人),直接带给人真实的理解和交流的感觉。

这就是自由吧。一种更包容性的、大维度的感到被理解和能够交流,不再拘囿于自己内部。

坂本龙一想必也是一个一直感到孤独的人,一直在不懈地追求名为自由的概念,试图逃脱被逼迫练钢琴的苦闷,逃脱到风月堂,“与这些少爷千金完全是不同的类型,一脸穷凶极恶的神情,而且还扬言为了大学体制才到这个华丽优雅的音乐学院”,几乎放弃了来自他人的理解,一直逃到了自己的音乐世界里面去。

无论如何,《音乐即自由》实在是一本非常有趣的书,看坂本龙一很精彩的带着音乐环游世界的故事,总归是一种享受(nottomention他还那么英俊)。只凭这个书名,我就一定会一生无论住在哪里,都要把它放在书架上。

不知道为什么,想在这里分享notto mention的音乐,觉得这是最接近宇宙奥德赛题材的音乐了。

自由呀,因为音乐是一时的因缘际会。

《我生活的故事》读书心得1800字


海伦凯勒曾说:忘我就是快乐。因而我要把别人眼睛所看见的光明当做我的太阳,别人耳朵所听见的音乐当做我的乐曲,别人嘴角的微笑当做我的快乐。
在读海伦凯勒的《我生活的故事》时,一直都想找寻这样一种感觉,个黑暗的、无声的世界是什么样的。那里面一定充满了恐惧、无助、战栗,还有让人发疯的死寂。晚上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打开台灯,品一杯香茗,翻开这本书,便觉得自己被海伦带人了一个用眼睛无法体会的多彩世界。她是那么的热爱生命,那么懂得用心去触摸生命,我为之深深震撼。
海伦凯勒一个生活在黑暗中却又给人类带来光明的女性,一个度过了生命的88个春秋,却熬过了87年无光、无声、无语的孤独岁月的柔弱女子。然而,正是这么一个幽闭在盲聋世界里的人,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处处奔走,创建了一家家慈善机构,为残疾人造福。她不仅用行动证明了人类战胜命运的勇气,而且还将自己所经历的痛苦和幸福记录下来,给后世以勉励。
生命是一种多么有人性的存在物,它如此平凡,平凡到无论魁伟高大或者卑琐微渺之人都拥有它,如此灿烂,令人不敢鄙视,不敢怠慢。在一个无光无声的寂静世界里,海伦的人生是那么美丽。对于她,我们无法用同情、不幸等词汇来描述,因为她在那个我们认为根本无法生活下去的环境下精彩地活着,甚至比我们这些健全的人活得还要精彩。
读一部伟大的著作就是在心灵上与一个伟大的人的一次对话。海伦像一个朋友一样,向我们倾诉她的经历,她的思想。
一场大病夺去了她的视力和听力,她惊恐、战栗,并由此而脾气暴躁。沙莉文小姐的到来使她重新开始面对生命,成为她再塑生命的人,我觉得有脚步向我走来,以为是母亲,我立刻伸出双手。一个人握住了我的手,把我紧紧地抱在怀中。我似乎能感觉得到,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安妮莎莉文老师。
从此,海伦的人生有了一个新的开始。
应该说,海伦的童年是丰富的,亲近大自然让海伦体会到了自然的美妙,她对生命充满了新奇和希望,码头散步、圣诞节波士顿之行使她感到了一个广阔的世界在脚下铺开。她用整个身心来感受世界万物,一刻也闲不住。然而在开始时却不是如此,因为无法与人进行正常的沟通,她小时候就变得顽劣、任性。她极少微笑。除了她的母亲,她对别人的爱抚没有反应,甚至很不耐烦。直到莎莉文出现,让其懂得生命的可贵。
疫症使人想到人生的问题,想到生命的宝贵及人生的价值观。在生命未受到威胁时,人们觉得生命是必然的,从未想到过生命的终结……疫症令人自危:不知这无形的病毒何时吞噬自己的生命 疫症令人感到生命是何等的无把握,是何等的脆弱,原来生与死只是一线之差!
在这患难越来越多,生命遭到挑战的时刻,我们会对自己的生命作出新的评估,生命的可贵在于其不可逆,因此,我们每天都应该珍惜所有。也许从今天开始,我们都在失去我们所拥有的,那渐渐远去的何止是我们的生命呢!当我们都懂了的时候,也许我们会后悔,因为这个道理总是在走过了很多路才知道。正如海伦凯勒所说:我不会单单地活一生,也不会单单地耗尽我的一生,我会用我的生命来投资。当我们认识到生命的宝贵时,就不会浪费生命,浪费我们的时间!时间是生命的量,是世上我们拥有的东西中惟一不可开源节流的。生命的奇妙在于:过去的不再属于你、我,现在这一秒属于我们,而下一秒则属于神!
生命是美丽的!虽然波特莱尔把它称为恶之花,虽然总有痛苦如毒蛇撕咬我们的心灵,虽然常有病毒如毒液不时侵袭着我们的肉体,生命有阴暗,有欺骗,有雨雪风霜,有荒原的苍凉。但是,我们仍然要怀着感恩的心祈祝生命的美丽。
譬如冲破黑夜的列车,雨后的晴空,冬日的艳阳,小孩童稚的话语,姑娘清脆的笑声,小伙欢乐的驰骋,夕阳下老头老太太的牵手……这个世界因为你我而精彩,我与芸芸众生一起走在坚实的土地上,头顶着一方属于自己的蓝天,感受着人间的变迁,怀着美好的希望度过自己的一生,但我的生命是美丽的,因为我哭过、笑过、爱过、痛过。所谓一砂一世界,一花一天堂,平平淡淡才是真,谁能说,一份平实的人生,一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如星光般愉悦的笑脸不是美丽的?无论境遇如何,我将以纤素之心随遇而安,知足常乐。
美丽的生命,必定有爱,爱人和被爱。被爱是幸福的,爱人,则是因奉献而崇高博大的幸福,是一种神圣的境界。缺乏爱的生命就如同长在沙漠里的花,会因贫膺而枯萎。付出爱,才会得到爱。爱,需要营造,爱,更需要珍藏,因为爱是生命的属性。在徐徐散去的晨钟声中,我祈祷:爱与生命皆是天赐,让我们感激、把握。

《读书与旅行》读书笔记与读后感心得体会2000字


《读书与旅行》读书笔记与读后感心得体会范文,欢迎阅读点评!

跟好友佩帆感慨时间飞逝,得到一个睿智的回复:“我们觉得小时候时间很慢,因为每日接收的信息少,很多事儿都能够记忆很清楚;长大后每天忙忙碌碌,要记住和处理的事情太多,来不及让你反应,时间就溜走了。”回想去年11月读过的这本《读书与旅行》,依然觉得用文字(游记)来记录旅行的方式实在是美妙,不仅能记得当时的事情,还能瞬间找回当时那种感觉,以此篇笔记高度赞扬詹宏志先生的《读书与旅行》。

“在我看起来,也许只有‘旅行’与‘读书’能让我们拥有超过一个‘人生’。”读书与旅行都是逃离生活的方法,能够让灵魂在路上的方式,使自己与自己对话,得到片刻心灵休憩。另一本书《在西伯利亚森林中》,一位法国记者尝试隐居于俄罗斯的贝加尔湖畔,大半年时间里他放弃了社交媒体,远离人类社会,带着大量的书籍、伏特加与雪茄蛰伏于此,时间无法静止,他却让时光无线延长。

“每一本书的存在,就意味着一位‘前行者’的存在,你并不是一位‘冒险者’,你只是一位‘追随者’。旅行与读书的关系极其微妙,读书常常在旅行之前很久就已经开始了,甚至开始于你不自觉之处。”书的作者詹宏志先生就是一位无时无刻不在旅行的人,而且书籍总是不离身,他依照‘旅行指南’险些丧命于瑞士少女峰,他因为奸商会用古波斯语吟诵“奥玛开俨”的诗句而高价购买地毯,他在印度厨房里得以见证与品尝地道印度菜肴而欢呼雀跃,他在肯尼亚的野生动物园触摸野兽天性,他在阿拉斯加的冰河泛孤舟顺流而下呼吸寒冬凛冽,他在恐怖袭击后的巴厘岛上望眼人间仙境,他在东京银座痴迷于小野二郎的寿司,也在伊斯坦布尔街头流连美味的羊头。如此绚丽的旅行简历看似在炫耀,实则只是一个普通旅人的游记而已,贵在真诚,文字不撒谎,看遍世界美景与尝过世界美食后,他这么说:“关于旅行的阅读,我们是从旅行结束后才真正开始的。在旅行之前,我们对旅行地的阅读是一种‘想象’;在旅行之际,我们对旅行的阅读是一种‘摸象’;只有在旅行完成之后,或者‘一再完成’之后,才是我们真正对旅行地了解的开始。”

大三那年,我和学弟黑胖在告别丽江临行前,恰巧在客栈喝茶,当时自己随意拿起一本关于苏州园林的书,异常痴迷于里面关于水榭、亭台、光影的描写,还做了大量摘抄,如此如醉。后来两次去苏州的拙政园与沧浪亭,说不出的喜欢,那一刻感觉不过旧地重游而已。再后来读《浮生六记》,读到沈复与妻子沈芸曾在沧浪亭隐居时,欣喜溢于言表,仿佛所有我喜爱的东西m.i1766.com冥冥之中自有关联一样,生命里第一次觉得“读书”与“旅行”无法分割,“一对何其古老的互照行动与观念”。书越读越多,路越行越远,“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其实根本不需要掰扯两者关系,还是王潇那句话简单,“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让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

我买到这本书是在詹宏志先生的分享会上,那晚回去的路上冠薇发来分手的微信,再后来我发现书扉页上的一段话,“献给王宣一(1955-2015),一位认真的作家、一位聪明的厨子、一位天生的美食家,以及一位热情体贴、大方慷慨的朋友。‘在这本书中的每一场旅行,都有她低调而坚定的身影陪伴。’”原来这本书蕴含着詹先生对于逝去妻子的怀念,如今每次怀抱这本书的时候,我都会觉得异常温暖,它曾经在最合适的时候给予我最感动的慰藉。詹先生的豁达就如同他一辈子都在旅行一样,他与王女士的儿子詹朴在序言中这样写道:“最终,永远都在身边的旅伴还是休息了,也许没有谁可以永远结伴同行,所有的旅行还是会回到独自一人。”一个人,也要好好旅行。

曾经在凤凰的某个酒吧门口有着这样一句话,“在喜欢你的时候,我就已经踏上了旅程。”如果说我已然踏上了旅程,但还没有遇见你,那《命中注定》这本书我得再多读一些日子啦!

漫谈旅行——《旅行的艺术》读书笔记1200字


漫谈旅行——《旅行的艺术》读书笔记1200字范文:

旅行是多么令人惬意的存在啊,约几个好友,奔上火车里,一下子就到了一个崭新的地方。在那里谈天说地,在那里遇见生活。

旅行和书籍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着相同的作用,正如马塞尔·普鲁斯特所说:“书籍及只不过是一种光学仪器,作者将其提供给读者,以便他发现如果没有这本书的帮助他就发现不了的东西”,书籍在扩大着我们的视野的同时让我们发现很多平时无法遇到的惊喜,旅行也是同样,旅行是向外的放大镜,放大每一寸不曾踏上过的土地,放大每一丝欣喜,放大思想。所以古人常说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也是不无道理的。

近来很流行的概念是“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放下生活中的压力负担,到外面走一走。在大众的影响下,向来很喜欢这种旅行,似乎是青春期对于更年期的一次大叛逆,或是对社会的自我反抗,旅行此时是一份慰藉,是逃离的港湾。但是阿兰·德波顿在众多个旅行片段里却没有透露出对这种类型的旅行的向往。我们似乎很容易被一些旅行照片迷失了心智,澄澈的天空,干净的海岸,椰子树和比基尼。这些通过网络手段被剪辑过的旅行片段完完全全地抓住了我们的内心,似乎只有那样诗意的旅行才叫做“旅行”。然而现实总是和想象背道而驰的,当我们一时兴起跑到遥远的海岸,语言、旅馆、拥挤的人潮将我们推到了现实的边缘,这一切,都无比真实。“现实的生活正像是缠绕在一起的长长的胶卷,我们的回忆和期待只不过是选择其中的精彩图片。”

我想起了17年底和好友B一头热跑到了南京,因为有另一个好友S在那给我们安排行程,于是一切便不用动任何脑子,只需享受。我们穿行过很多的博物馆,走在时而宽广时而狭小的街道上,夜里忙着赶作文和ddl,我开始怀疑自己,这次旅行穿越的各个著名景点是否有意义。

阿兰是这样解释的:“旅行的一个危险是,我们还没有积累和具备所需要的接受能力就迫不及待地去观光,而造成时机错误。正如缺乏一条链子将珠子串成项链一样,我们所接纳的新讯息会变得毫无价值,并且散乱无章。”这可能就是博物馆让很多人感到乏味的原因之一,南京是四朝古都,博物馆可谓是遍地开花,然而从一个博物馆到另一个博物馆,知识上的跳跃性是我们无法想象的,但我们只是一味的看一味的接受,在这里知识上的接收是无效的。我很赞赏每到一个城市就必到其博物馆走一圈的人,但是我毫无准备地迎头而上却让我不是很喜欢博物馆。

“旅行是万众的权利,每个人都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但是,不同的文化程度和人生基调,会使旅者迈出不一样的脚步。”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大家都纷纷跨出了旅行的步伐,从黄发到垂髫,无论男女,都陷入了对旅行的痴迷。但同时,“中国游客”的标签在全世界被深化,每一点不恰当的举动都变成了令国家蒙羞的大事,这是从大众的角度来讲的。当我们忽略这旅游大潮中的个体,着眼于大部分的游客时,却发现这脚步着实不太一样。被冠以“土豪”一称的中国大妈在美国疯买黄金,中国游客在日本抢购马桶盖,不知何时起,旅行成了消费的代名词。这可能是对乌合之众最佳的解释,也就是,当个体沦为群体,个体便丧失了原有的理性。阿兰所论文化基调的不同对旅行脚步不同的观点,实在是让人大为赞赏!

如果你有一个休闲的午后,希望你读一读阿兰·德波顿的这本《旅行的艺术》,那个时候,可能你会想来一场真正的旅行!作者:沉鱼

相信《读书心得|《旅行即生活》读后感800字》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好读后”是您了解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读书读后感8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