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读白鹿原有感500字 > 地图 > 读白鹿原有感500字

读白鹿原有感500字

发布时间:2019-10-11 来源:互联网

读白鹿原有感。

我们在一生的阅读中,一些经典自然而然地在岁月中沉淀下来。书中蕴含着许多人类的智慧及思想,尤其是那些经典书籍作品。对于网络推荐阅读作品,相信您在阅读之后会有专属自己的收获,有了想法和感触,为了不让它遗忘,最好是写一篇读书心得。我们从哪些角度来写作品的读后感呢?以下“读白鹿原有感”由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请阅读后分享你的朋友!

读白鹿原有感

寒假里读了【白鹿原】一书,颇有感触,下面发表一下自己的拙见。

早在几年前有朋友推荐我读一读【白鹿原】,可当时迫于升学压力,没能实现。不过大衣的寒假这个机会我可没错过,利用这段时间读了此书,感触颇深。

先谈谈本书作者。陈忠实,可谓一位地地道道的乡土作家,【白鹿原】可比【暴风骤雨】【红旗谱】,同时写农村农民运动,也写阶级和阶级斗争,但陈忠实给人以不落俗套,耳目一新的震撼。

书中有一些被人们不耻的有关一性一的描写。我本人认为,这并不能说明作者低俗,而恰恰体现了作者对待生活的诚实态度,对于自己思想毫不避讳的头名。文学与下流有着明显的区别,如果某些人以这种态度审视文学,那么它才是最低俗的。

最令我深思的要算主人公白嘉轩。白嘉轩在作品中始终是一个有血有肉活生生的形象。播种一性一格,收获命运。当我一次次品味这句话时,总能得到一次深似一次的启示。或许命运只是一个个偶然的机缘,但纵然完全相同的际遇,在不同的人,总能幻化出相异的结局。

像白嘉轩和鹿子霖,同样出身,同样的年龄,同样历经风云变换,去似两条平行直线,相视相望,似乎近在咫尺,去永远进不了同一个世界。

白嘉轩面对黑娃带回的媳妇小攫冷若冰霜;面对女儿跳跃的青春眉头紧皱。他是一块磁铁,浸透千年的红锈;它是一块石头,承袭千年的风霜。

但世界总是在变化,国共合作,农协当权,田福贤复辟,白狼出没,白鹿原上纷纷扰扰的变故让白嘉轩达而复贫,贫而复贵,但内心没有丝毫伤痛。

农协把祠堂砸碎砸烂了,他泰然处之。风一浪一稍平之后,又召集起能工巧匠,修复乡约碑文,石碑参差不齐,碑文残缺不全,白嘉轩召集全族人做祭奠,无论世事如何变化,家族在它眼中,永恒而永恒。

白嘉轩也许是封建制度的卫道者,但它同样是个改革专家,制相约,身一体力行,惩乱治恶,是谓天地气运。

他跪地求人,解乡邻之困,救尴尬之众。无论从哪个角度讲,他又都是一个人道主义者。只要是在道允许的范围之内,他愿意付出自己的仁、义、情、一爱一,成就别人的幸福。对鹿三,对失地寡一妇,对村民,白嘉轩是一个巍巍长者,是一个谦谦君子。然而,他只是封建这块贫瘠土地上的一个行将没落的殉道者。他同样是个智者,对别人有意无意的拉拢,一再拒绝;乱世中既不联此,亦不附彼;他不当官,不入匪,只乡情清静静的做他的族长。在思想深处,他讨厌杂乱尘世,渴望简单、安宁、古朴的日子。

这样,白嘉轩便有了一种飘然出尘的味道。然而,他终究还是个农民,他身上不可避免地融入某些世俗的特征。也就有人持另一种态度,认为白嘉轩是一个伪君子,伪善使他的仁、义都成了假仁假义。这些可以从与鹿子霖调换土地,暗中较劲儿看出。但我们要想一想,这世上有哪会有向佛一样的真一人。其实,他还是个农民,保守、枯涩、厚重。像原上的大多数一样。

白嘉轩以他独特的一性一格走完了他的一生。

书中朱先生也是一个鲜活的人物,但也是最令我感到茅盾的一个人。同时,不可否认的事,对朱先生的描写的确带有神话色彩,这可能是作品的牵强之处吧。

朱先生是白鹿原上地位最特殊的人,学问自然没得说,可封建那时肯定的。他虽不是什么官,什么长,可却受所有人拥护。他只身劝退30万军队,以及一次又一次对未来社会的预言,证明它已近乎圣人。可他谦逊、固执的一性一格也为他本人添彩不少。本书对其他人物刻画也相当成功,如白孝文,鹿兆鹏,白灵,白孝武,黑娃等。凸现了那个动荡年代不安的农村社会和农民的生活,以其独到的笔风和思路为大家描绘了渭河平原几十年的变迁,可谓惊世之作,并获得了茅盾文学奖。

书中人物尽显那个年代的典型农民及地主的形象。既真实似触手可及又不感夸大。【白鹿原】也是在作者的天命之年完成的,这也说明陈忠实用其多年的积累为我们换取了一部优秀的小说,不仅充实我们的生活,更让我们得到启示,从中学到一些东西,这才是真正的读书的意义,也似作者最大的愿望。

以上是我的拙见,不一定符合众多人的看法,不过就我的水平也就这些,以后还会再多读一些作品,增强自己的鉴赏能力,同时丰富自己的一些情感和知识,为今后的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最熟悉的可能不是自己而是他们的土地吧,作者陈忠实这样描写书中主人公,其实他何尝不是如此呢。从作者形象可以看出:苍劲的脸体现了一个秦岭山下,渭河流域原上一条真正的汉子。他热一爱一这片土地,字里行间浸透了他对这里的人民无限眷恋的情感。

祝福这里的人民,他们有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好儿子;祝福中国文坛,它是这方厚天热土上的一头白鹿。

HdH765.cOm更多精选读后感阅读

读白鹿原有感400字


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在白鹿原的扉页上,作者陈忠实引用了巴尔扎克的这句话。

近50万字的长篇小说白鹿原,以陕西关中平原上素有仁义村之称的白鹿村为背景,展示了北方农民生存状态中那种耐人寻味的原生态生沽:主人公六娶六丧,神秘的序曲预示着不祥。

一个家庭两代子孙,为争夺白鹿原的统治代代争斗不己,上演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故事---巧取风水地,恶使美人计,孝子为匪,亲翁杀媳,兄弟相煎,情人反目......大革命,日寇入侵,三年内战,白鹿原翻云覆雨,王旗变幻,家仇囯恨,交错缠结,冤冤相报代代不己。

这次我所看到的白鹿原是修订本,是作者按照茅盾文学奖评委员会的意见修订旳,一些与情节和人物性格刻画没有多少关系的、较直露的性行为的描写被删掉了,政治上旳可能引起误读的地方或者删除、或者加上了倾向性的鲜明的文字,这也正应了那句老话:每个人都要向生活妥协,从来没有例外,毕竞茅盾文学奖在当今文学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作者此举也无可厚非。在我看来,通过修改和删除部分只是多余的枝杈,并未伤及主干和筋骨,不能撼动白鹿原在中囯当代文学的地位。

众所周知,路遥、贾平凹、高建群、陈忠实等不少陕西作家的拼博姿态一向为文坛所赞叹,他们大多出身于三秦乡下农家,饱尝人间酸辛,都有着艰苦、坎坷的文学奋斗生涯,而且能安于寂寞和清贫,始终不渝地追求文学的目标。他们的作品要么厚重雄浑、古老苍凉,要么诗情画意、哲理个性,不论是对农村生活命运的透视,还是对历史与现实生活的开掘,在当今文坛均可称为独树一帜。

白鹿原,无疑是一部渭河平原50变迁的雄奇史诗,一轴中国农村斑斓多彩,触目惊心的长幅画卷。

十多年前,我初读白鹿原,看到的是秘史热闹的表象,而如今人近中年,过尽千帆,看到的则是百年家囯的变迁,再过几十年,我到老年时,大概看到的是更多的人生苍凉和无奈吧!

读白鹿原有感_白鹿原读后感1000字


读白鹿原有感_白鹿原读后感1000字(1)

读完白鹿原已经是上个月的事了,心想着要写一篇感想,却拖拖拉拉了这么久。能让我在阅读中思考的书,我认为便是一本不错的书。白鹿原就是这么一本书。

那天在谈论到这本书,朋友说,陈忠实就是一个农民,他讲故事也跳不出他农民思维的框架,尽管他在竭尽全力书写一部史诗。那么,有哪一部书才是中文书中的史诗呢?朋友推荐了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这个我还真没看过,有时间得拜读下。

而《白鹿原》,朋友给出的评价是,叙事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书写一个家族的历史时,在遇到瓶颈的时候便借助魔幻现实主义的写法来弥补。确实,书在一开始便有几分民间神怪传说的意味,而写着写着便逐渐回复到真实生活,而当写到田小娥死后的种种怪异又开始运用这些神鬼的意象。常有人讲《白鹿原》与《百年孤独》相比,颇有几分嫌弃前者画虎不成反类犬的讥讽。但《白鹿原》成为近代一部颇具名气的小说也不是没有原因,其中,必定是因为它写出了多数人心中的历史。或许,这也是作者心中的历史,真实的故事,不仅仅是那些发生过的人和事,还有飘荡在这片土地上的那些传说,已经与土地融为一体。在那片广袤的土地上,任由时间的冲刷,任由无知的人们厮杀,最终物与事皆面目全非,只有那片土地依旧在。

也有人说,这部书的成功之处,在于每个人都可在其中寻到自己的立场。的确,这本书并没有对近代中国政治的各个派别做喜恶分明的描写,若非要说,也许就是对儒家学说的尊崇,但更像是一种对民间智慧的崇敬。白嘉轩就是这片土地的化身,那些关于他的传说,还有他的坚毅朴实又有狡诈,都是这片土地的具象。当朝代更迭,白嘉轩就算被打弯了腰,但依然守候在家园,守卫着他终身为之操劳的土地,还有他朴素的信仰。

联想起最近看的书,一个村庄里的中国。这也是因为看了白鹿原,心里生出想了解土地与农民的想法之后去看的书。让土地贫瘠的或许不再是四季变幻,而是人为的强行改造。这片土地上没有那位腰挺得特别直的白嘉轩,时代任意地改变着村庄的面貌,再多的爱与思念也改变不了它日益衰弱的事实。土地,它再被赋予多少拟人的神圣意味,他也没有人的意志。而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再卑微再愚昧,事实上也仍是土地命运的主宰者(不只是那些受苦的耕田的人们,还有那些统治他们的人)。主宰者是愿意相信这片土地的永恒,愿意守护着,还是在命运的变迁中背弃使命,只求一个生存。

从书中跳出来时,想了很多东西。当回到书中,又想起一开始讨论的农民思维问题。这并没有错,但一个人的思维维度,就决定了书的高度。但我们并没有比作者高明多少,所以我在这书中找到了我可以思考良久的观点。又想,是土地山川值得敬畏,还是人值得敬畏?假若相信前者,我们的思考便有了底线,假若相信后者,我们便有了改变一切的勇气。只选其一的话,或许,只有时间才能回答。

读白鹿原有感_白鹿原读后感1000字(2)

只了看一半,田小娥一死,就没多大举趣看下去了,勉强看够二十五章,看到小说中描写女灵与鹿兆鹏扮假夫妻那段,就真的再也看不下去了。

小说几个女性角色,在男女情爱方面都是主动的,甚至媚骚勾引成分居多。好吧,如果田小娥老举人悲怜的偏房,甚至还虐待,造成心情随便,狐媚勾引黑娃,也情有可原,可以理解,黑娃出走后,她了生存和为了保住黑娃上了鹿子霖的当或床,最后又破罐破摔,也都是可以理解的。

而勾引芒娃的翠儿又是作何心理?未满二十岁的未婚少女也性饥渴耐,变法的勾引木匠芒娜,这又做保理解,简直很难理解。如果世上曾真有类似之事,那也能说明,翠儿在遇到芒娃前肯定隐性的?跟别人有一腿,所以才会那样饥渴耐,而芒娃最后还为这样的女人杀人,则表现得有点愚蠢,甚至挺无脑,甚至小说都没有写明芒娜与她有床上行为,只有亲呢被她勾引时的一时亲热。或者说作者一味想圆通表现芒娃落草为寇的原因,神话一下芒娃。但毕竟还是表现不足,这一情节情理不通。

最后,一直被称为小说中最单纯,不具媚性的女性角色白灵,竟然在跟鹿兆鹏假扮夫妻期间产生感情,也是主动的,这真让你难以理解,首先一个没有性经验的未婚少女,,特别在心倍受还相对保守的年代,遇到她心仪的男人,而且年纪比他长,她更多的应该羞怯与紧张,怎么也能的主动的成分在里面?

小说中的几个女性角色,全是主动搂抱住男人的,这真让人无法理解。或许小说作者年轻遇到的女性多半是主动的,也或者陕西女性都这个样,作者才这样写。

同时很惊叹作者的才华和描写能力,但是真的有很多不足,不完美之处,都是小细节上,要不然真可称得上名著了。

其实那些小细节如果是错别字没改掉一样是可以修改的,但是可能写社样一本长篇已心力憔悴,所以没能反复修改,多自看几遍。所以比起名著倒还是差了点。

比如某一细节,孝义是白灵的哥哥,怎么能在白的灵已恋爱,他还未成年呢?

其次,田小蛾遇到黑娃那年,黑娃十七岁,她叫他称她为姐,而后来白孝文成婚时才十六岁,称田小娥为妹,按作者描述的,黑娃比白孝大,可是细节却有错乱。

其次,小说最理谱的一事,就是白孝文成婚时,已十六岁了,不懂男女也算正常,但面对一个女人,却平平淡淡的睡过三天,无肢体动作,这个是不是不太正常?

男女初次过夜,可以不懂,不会,但不应该少了紧张与毛躁嘛,而且小说所有女性角色在情感和性事方面,全是主动的真是理谱。

总之小说,有很多细节不足之处,要不然可称为名著了。

读《白鹿原》有感


裂 变

读《白鹿原》有感

一个是白鹿原上的精灵,极富激情又生命短暂;一个是扑火的飞蛾,不想被命运安排,却劫数难逃。两个看似没有交集的女子,在白鹿原上,上演了不同女性生命的悲歌。

白灵是一位拥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女性,明辨是非,爱憎分明坚强独立,她不顾父亲脸面,毅然决然退掉订婚,即使被父亲扫地出门,断绝了父女关系,她也不妥协。她觉得婚姻应建立在理解和信任的基础上,而不是门当户对。后来索性反抗到底,积极参加共产党,成长为一名干部,将自己的婚姻和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田小娥则是一个被侮辱被损害的女性,她反抗无情的命运,一开始是为报复郭举人,而跟黑娃偷情;后来爱上黑娃,却又被黑娃嫌弃;,不得已屈从于鹿子霖,后来又勾引白孝文,最后死在公公鹿三手中。她一步步堕落,变成一朵恶之花,她依附男人,想要靠男人来改变命运,满足自身的生存需要,但生活在传统的两性时代里,怎会容许一个小女子如此伤风败俗呢?

两位女性的反抗精神,带来了不同的命运,这跟她们的生活环境有些不可分的关系,白灵的生活环境是自由的,而小娥则是压抑的;白灵的一生是被放纵的,而小娥的一生则是被凌辱的;白灵的抗争是思想的觉醒,而小娥的抗争是身体的抗争。最后,无论是原上的精灵,还是难逃命劫的飞蛾,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生命,但却裂变出新旧女性思想的分水岭。

纵观中国两千年的女性抗争史,女性意识在不断觉醒。萧红曾说女性的天空是低的,双翼是稀薄的,而身边的累赘是笨重的!女性有着过多的自我牺牲精神,是在长期的无助的牺牲状态中养成的自甘牺牲的惰性。这让我想到了张爱玲的《十八春》中的曼璐,在父亲去世后,为了养活家人,她出卖自己的身体,成为男人的玩物, 受尽凌辱。只能勉强养家糊口,最后积郁成疾, 离开了人世。她的牺牲没有使她在男权社会中谋得一块安生之地。究其原因,在于她选择屈从,成为男权社会的附属品,丧失了应有的经济独立权。相反,杨沫的《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静,她意识到不能经济上依附男性,女性应该保持经济独立,进继而通过行动找寻到自己理想的出路,她最终真正冲破封建男权社会的禁锢,成为一名革命者。这充分印证了女性如果不能够冲破男性附属品的束缚,取得经济权,是很难在社会立足。因此,作为新时代女性应当保持经济独立权,唯有经济独立,才能获得平等的话语权,保持女性尊严和做人的底气。

其次,要有独立意识。还记得当年火遍大江南北的小燕子吗?赵薇即使嫁入豪门,她依旧独立自强,在演艺巅峰,选择到北戏充电,专修导演,毕业,交出《致逝去的青春》有口碑的作品;做投资,加盟阿里巴巴,成为第二打股东。从女演员变成导演再到商界精英,收获独立的自己,昂首挺胸走在时代的潮流里。

《白鹿原》不仅是一部民族秘史,更是一部女性抗争史。纵使有牺牲,有鲜血,有堕落,有觉醒,却裂变出了新女性的自立自强。

读《白鹿原》有感(优选范文)


在《白鹿原》中,作者不仅创造了多个个性鲜明的男性形象,同时也塑造了许多形态各异的女性形象。其中以田小娥、白灵、吴仙草为代表的女性形象更是个性鲜明的在小说中出场。

读后感大全网为您提供很多的读后感模板,希望对您有帮助。

作为《白鹿原》中最为炙手可热的女性研究主题的主人公—田小娥,她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是那个时代性格与精神,一直以来都受到人们的激烈讨论和热议,也最能引起人们的反思。田小娥的整个生命历程经历了从“性工具”到“女人”,再到“独立的人”的转变。从郭举人的小妾到黑娃的“娥儿姐”,从被当作用来报复白家的工具到引发白鹿原上瘟疫的厉鬼,她一次次的蜕变体现出来的有她勇于叛逆,蔑视礼教的一面,也有她见识浅薄,水性杨花,做人没有底线的一面。在被郭举人当作“性工具”的时候,她冲破了封建伦理道德的底线,大胆的与黑娃结合,与黑娃一次又一次的偷情,让她体会到了作为一个女人的快乐。当黑娃和她被赶出白鹿原,搬到一孔破窑洞的时候,虽然没有荣华富贵,但她却迎来了自己一生中最幸福的自由时刻。而在她被当作棋子陷害白孝文,看到白孝文被施以家法的时候,她对白孝文产生的愧疚之情说明她仍保留着一颗善良之心。在她死后借鹿三之口所作的那一段冤情告白,深刻揭示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残害,可以说她不是被鹿三杀死的,而是被令人窒息的封建宗理制度杀死的。

反观白鹿原上的精灵—白灵,她没有成为传统思想的拥护者,而是以另一种与田小娥不同的方式向封建礼教发起了反抗。显示了现代女性意识的觉醒。她成了白鹿原上第一个走进学堂的女性,用求学为自己打开了一条与外界联系的路,在面对传统婚姻的压迫时,她表现出一个女子少有的果断和冷静,将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她和鹿兆海在革命运动中产生的爱情最终因为革命信仰的不同而终止,当爱人和信仰只能取其一的时候,她果断选择了信仰,因为她追的恋人双方心灵的相濡以沫,她与鹿兆鹏由革命友人变成了革命伉俪,逐渐成长为一名真正的革命战士。虽然最后她成了党内肃反运动的牺牲品,可她终究如一把锁打开了白鹿原这扇封建的大门。

小说中还塑造的具有母性光环的女性形象—吴仙草。她甘愿在新婚夜牺牲自己以求帮丈夫解除所谓的霉运。表面来看,她是一个对丈夫百依百顺,言听计从的好妻子,好女人,但实际上,她深受传统思想的浸染,接受过严格的封建礼教教育。像这类看似是神圣母爱的典型代表人物,她们身上实则集中反映了封建社会中传统女性失去自我的悲惨命运,她们的存在仅仅是为了遵循封建礼教文化传统,最大限度的维护男性的利益与意愿。

田小娥、白灵、仙草都是真实而丰满的,通过对她们的叙写折射出作者对女性解放问题的思考,这种思考直到现在都对我们整个现代社会中人的生存和发展发挥着意义。

读《白鹿原》有感[2000字]


这几天很多人因为家里的高粱地莫名其妙被人压坏,都去电影院里找原因,但哥偏不,不去看新版《红高梁》,而是躲在家里上网看了去年此时热播的电影《白鹿原》,没办法,哥就是这么任性。看完之后哥才发现,自己印象中的《白鹿原》竟和电影是完全不对付的两件事儿。没办法,只好又找出原著读了一遍,才发现电影和上学时读过的小说完全不是一回事儿。上网找原因,听导演说,电影被删得不像样子,已经没法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这话应该不假,就连许多在网上看到的海报也没能在电影中找到相应的画面。不管什么原因吧,这部电影的思想深度与艺术水准与原著完全不能相提并论,又是一部被拍残的影视。

既然电影和小说又都重看了,那就写点啥吧!就这么写了几天,现在拿出来晒晒,从电影开始的,就先来段影评吧……

小说《白鹿原》称为史诗之作,在人性、政治和情色的描写上都非常成功,生动、深刻,也很自然。而电影中的人性刻画则断裂而不丰满,有些还背离了原著原意。政治上自然不敢过深涉及,即使如此,对照网上图片还是可以发现许多被删掉的内容。当然了,导演最来劲的还是在色情上的表现,可惜很多精彩内容也被删除,让人看得如隔靴搔痒般的不痛快。

其实,即使没有遭遇审查删除,仅从电影选取的以黑娃、小蛾为主线的构思来看,已注定了导演不可能拍出与原著相提并论的好作品。原著是一部让人陷入深思的优秀作品,注重的是上头,电影关注的却在下头,到是符合国情,上头禁锢,下头放开。

黑娃与小蛾在小说中本是一对典型的“男盗女娼”,也算不得是什么主要角色,仅仅不过是白鹿原上所遭受的种种苦难中的一个小小的环节。黑子以他的暴虐,小蛾以她破坏着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而被他们打击的直接目标也正是维持着正常社会生活秩序的道德与正义的守护者——白嘉轩。真所谓正邪不两立。

“从良”这个词用得不够准确,因为这个词语是用来形容歌女脱离苦海的,对于用来形容黑娃走上正确道路是不妥的,但他的最终结局却是异常悲惨的。

黑娃是长工鹿三的长子,自小不喜读书,虽然白嘉轩已经把所有的费用都出了,但黑娃在感恩之余,仍然不爱读书,而且不喜白嘉轩挺直的腰板让人难以理解。

黑娃的道路是曲折的,因为不读书,做长工也许就是他最好的命运了,在他叔叔的帮助下,到了将军寨做长工,这个地主是个老武举人,身体硬朗,喜骑马,不幸的是却是妻管严,娶了小妾却只能按妻子规定的时间和她亲热,其余时间只能和妻子在一起。这是黑娃不幸命运的起始。小妾田小娥没有在武举人那取得满足,喜欢上了这个憨憨的小长工,两个人做下了苟且之事,黑娃被赶回了家,小娥被休回娘家。小娥的父亲是个古董,满心羞耻,只要把小娥赶出家门就可以,之余其它就无所谓了,因此黑娃就这样带走了小娥。可是鹿三却不能容忍这样的儿媳,于是黑娃他们进不了祠堂,被赶出家门,到村东边的窑洞里住了下来,两个人过起了自己的小日子。

如果没有“农运”事件,黑娃也就和小娥过着男打工,女在家操持家务的小日子,但在鹿兆鹏鼓动下,黑娃参加了革命,革命却被反动派镇压了,黑娃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当上了土匪。在这期间,小娥走上了之路。

鹿兆鹏几次劝说,黑娃都没有走出土匪窝,最后被县保安团收编了,自己成了营长,改正恶劣等不良恶习。娶了一个有文化的妻子,在妻子的感化下,他找了朱先生学习文化,把以前不爱读的《论语》,现在认真读了起来,并颇有收获,可是这个时候的朱先生因不满时局却已经不读书了,对黑娃想读书,也只是告诉他不要读,但黑娃坚持要读书,也只好告诉他读什么书。黑娃很认真地读书,知道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学做好人”是他的目标,他也认真朝这一目标努力。和孝文一样,他也想回乡祭祖进祠堂,大家都接纳了改正后的黑娃,可是他的父亲却比白嘉轩还顽固,仍然不接纳他,在这之后还撒手人寰了。黑娃如果继续这样下去会变成一个好人的,在他的努力下,保安团也改变了作风,成为百姓拥护的对象了。起义是黑娃做的最正确的一件事,之前,他还偷偷放走韩裁缝,本来黑娃应该享受革命胜利果实的,但白孝文却一心要报复他,无论是因为小娥,还是因为起义的时候没有最先通知他,或者因为其它的什么事情,总之,孝文要报复他,最终害死了黑娃,在白鹿原的土地上处决了黑娃。

不管是不是命中注定的,黑娃坎坷之路是现实中常有的,黑娃的形象却是地道的好人没有好报的典型。命运喜欢和人开这样的玩笑?我们不得而知。

电影中把这两个人物摆在非常重要的地位,却又没能按原著意旨全面展开表现。黑娃更多展现出的是一种英雄气概,是一种为了爱情和某种主义勇于献身(献爹)的大无畏精神。而小蛾几乎成了唯美的化身,原著中以肉体为武器,通过主动来打击报复白嘉轩(社会正义的化身)的情节,在电影中成了男有情、女有意,先有爱情后有情爱的最浪漫的故事。一段极具象征意义的细节描述则被完全篡改:原著中白孝文在小蛾的暴力勾引下,终于冲破了他爹为他打造的道德底线,误入放荡与淫逸的邪路。电影中却是小蛾以其无限的温柔焕发起白孝文被其父深深压抑的男人的自信,完成了对他无法成长为一个真正独立的男子汉的救赎。如此黑白乱抹,参加改编的陈忠实怎么能无动于衷?

电影《白鹿原》把小蛾作为女主角来重点刻画,竟有著名影人这样解释:因为小蛾象征的是一个母体,是大地,所以是男人都想占有。真是扯淡,你家的母体就是这么一个?

这个电影最好改个名字,不要叫《白鹿原》,已经有人建议叫《一个女人与三个男人的情色故事》。一个导演可以有不敢思考的东西,但也不应该只敢用下半身去思考啊。这对原著来讲就是一种侮辱。

读后感《读白鹿原有感》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读后感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读白鹿原有感5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