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进化思维读后感 > 地图 > 进化思维读后感

进化思维读后感

发布时间:2019-10-09 来源:互联网

达尔文进化论读后感。

“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个高尚的人说话”,我们平时也需要多阅读一些书籍书籍,在阅读过程中,我们经常为作者精妙的文笔所叹服,为了加深印象,就可以写一篇读后感,把心中感受写出来。作品读后感究竟该如何写呢?下面由小编帮大家编辑的《达尔文进化论读后感》,建议你收藏并分享给其他需要的朋友!

达尔文进化论读后感范文一

生命的起源是什么?

达尔文用其仔细的观察及丰富的想象力,在该书中描写了生物物种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繁多这样的一个演变过程。就象是一棵树不断能长出新的枝条,在生物的演变过程中,新的物种分枝会在原有的基础上产生出来。但毕竟整本书也就是在探讨物种的问题,这是假设有了生命以后的事情。但不幸的是,有许多的人有意或者无意地把它当作生命起源的权威,实在是有点勉为其难。

达尔文相信所有的物种都是由简单的生命单位演变而来,但最初的生命是怎么来的呢?一个不常被人提及的事实是达尔文认为它们是被创造的。在阅读当中,我发现这样一个结论,大概意思就是,他在经过类比以后得出结论,所有在地球上的有机生物都是起源于一个共同的原始生命,而这个原始生命则是被吹了一口气而来的。这与圣经里创世记里讲到人是因上帝吹了一口气而得到生命的写法有点相似。

基于这一结论,我们可以知道,达尔文所倡导的是所谓的创造进化论,这也是为部分基督徒所接受的理论。其实,达尔文所观察到生物物种的出现是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

《达尔文进化论》读后感范文二

晚上,我读了一本关于达尔文进化论的书,草草收拾了一下写字台,洗漱完毕,便上了床。不久,我就了梦乡碧绿的草坪上,鸡妈妈的身边依偎着-H毛茸茸的小鸡,几道白痕划破了嫩篮的天空,几只天鹅在白云深处盘旋着。小鸡羡慕得了:要是我能像天鹅一样在蓝天中飞翔,那多好啊!

鸡妈妈望了望天,无趣地说:的祖先本来会飞。

小鸡一时丈二和尚摸头脑了:妈妈,的祖先是谁呀?

的祖先是野鸡。鸡妈妈说。

那为不会飞?

小鸡说着,抖了抖那幼嫩的翅膀。

人类野鸡的肉好吃,就捕杀,吃不完就养起来。慢慢退化,就不会飞了。鸡妈蚂抚摩着小鸡的头,清了清嗓子,又说了下去,据说,的先辈也试着偷跑,不幸遇上了大风暴,死伤惨重,失踪不少。以后,就不再偷飞了,还用的亲身经历教育下代。的后代有些很听话,老老实实,平平安安地生活;有些不听忠告,总想出风头,结果者甚少,多数部碰得头破血流。

现在没人管制了吗?为不偷偷学飞呢?

小鸡不禁插嘴道。天有不测风云,这的教训你没受过,听妈妈一句劝,老老实实做家鸡。虽说地位不高,但只要多下蛋,不惹主人生气,有时,还有恩赐呢!比如雪白的糯米团子,鲜羹的残汤,剩余的好菜

小鸡却不以为然:,也有鸟儿的天赋,有责任为鸟类的前途而奋斗。我愿像的祖先那样,在狂风暴雨中锻炼的羽翼,经受一切考验,追求更高尚的生活。我不愿躺在主人为安排的安乐寓里,苟且偷生。

我何尝不想,可实在不容易呀!弄不好身败名裂。我说为你好,而你鸡妈妈又气又怕又疼。

小鸡体贴地说:你们长辈的心情我理解。但大家都安于现状,鸟类将会绝迹;若动物也像退化,那么生物都将死亡,自然界也将

你给我住嘴!鸡妈妈暴跳如雷,向小鸡扑去。

咯咯略

我惊醒了,起床铃正响。

HdH765.cOm更多精选读后感阅读

腾讯传1998-2016:中国互联网公司进化论 读后感(3)篇


企业容忍失败,允许适度浪费,鼓励内部竞争、内部试错,不尝试失败就没有成功。

微信的成功,有偶然性,也有其必然性。在腾讯内部,先后有几个团队都在同时研发基于手机的通信软件,每个团队的设计理念和实现方式都不一样,没有竞争就意味着创新的死亡。即使最后有的团队在竞争中失败,但它依然是激发成功者灵感的源泉,可以把它理解为“内部试错”。并非所有的系统冗余都是浪费,不尝试失败就没有成功,不创造各种可能性就难以获得现实性。

最大限度地扩展协作,互联网很多恶性竞争都可以转向协作型创新。

互联网的本质是连接、开放、协作、分享,首先因为对他人有益,所以才对自己有益。一个好的生态系统必然是不同物种有不同分工,最后形成配合,而不是所有物种都朝一个方向进化。在这种新的思路下,互联网的很多恶性竞争都可以转向协作型创新。利用平台已有的优势,广泛进行合作伙伴间横向或者纵向的合作,将是灰度创新中一个重要的方向。

进化度:构建生物型组织,让企业组织本身在无控过程中拥有自进化、自组织的能力。

进化度,实质就是一个企业的文化、组织方式是否具有自主进化、自主生长、自我修复、自我净化的能力。

终于借用春节和下班的时间,细细品味与研读完吴晓波老师多年来呕心沥血的又一部巨著。之所以我花的时间可能比一同看这本书的其他朋友长了很多,毕竟,我不仅是逐字逐句看完的全书,更是一分读带着三分想。

18年的公司创建里程,也正是腾讯陪伴着我从18岁的成年一直到如今36岁的中年,从进入大学后对网吧里QQ的萌动好奇,到通过QQ添加同网吧上网的美女,再到借用QQ开始的互联网创业实践,一直到毕业后的互联网创业里程,最后进入到如今所在的本地移动运营商担任中层管理干部,可以说腾讯和QQ几乎陪伴了我一路的青春岁月,所以我才边读边想,一份是回忆逝去的那些用QQ来创业的大学青春;一份是反思08年曾经与它的擦肩而过的惋惜遗憾与否;最后一份是站在商业的角度,通过18年来腾讯的跌宕起伏,纵贯眼下互联网商业经济的边界与前途命运。

感谢小马哥的那句话,并与对互联网充满兴趣的各位年轻朋友一起共勉:“不管已经出现了多少大公司,人类依然处在互联网时代的黎明时分,微微的晨光还照不亮太远的路。”无论我们的青春,还是我们的未来,都与这样的互联网时代机遇和洪流一起裹挟前行!一起加油吧!@乐乐爸 @丫H @陆阿星 

《腾讯传1998-2016:中国互联网公司进化论》读后感_2800字


《腾讯传1998-2016:中国互联网公司进化论》读后感2800字

花了18块,用了几天时间,终于把吴晓波先生的《腾讯传》读完了。掩卷细思,吴晓波先生从马化腾的成长史和腾讯的成长史切入,把描述放在中国互联网风云的大背景之下,试图勾勒出马化腾和腾讯成功的本质,读来让人心情激荡,拍手叫绝。有一位哲人说过:知道我们要说什么很容易,知道我们为什么这样说却很难。诚如斯言,腾讯19年,伴随你我,我们或多或少参与了腾讯创造的潮流,至少QQ和微信两座高山是绕不过去的,但为什么是腾讯而不是其他的互联网公司呢?读《腾讯传》或许能知道答案。

但大部分人都不会去想原因,用起来顺手开心就行啦,管那么多呢?这就是腾讯成功的原因,极度注重用户体验。腾讯做产品有一个理念:一秒钟让人变白痴。什么意思?意思是腾讯的产品用起来很顺手,玩起来很开心,完全不用经过大脑,看到就可以用,用了就能入门。比如说我无意中点击了QQ面板上的QQ游戏,它立刻帮你下载,提示你安装,安装完打开,看到棋牌游戏很熟悉,点开又看到升级刚好自己会玩,点开又看到了加入游戏,加入了游戏立刻就可以玩。就是这么简单,完全不用经过注册,腾讯就是用这一招,把曾经不可一世的联众游戏和中国在线游戏中心彻底击败。

腾讯的武器在于它拥有互联网最大的入口QQ,中国人人手一Q,打开电脑第一件事就是登录QQ,马化腾赋予了QQ一个极其重要的功能——连接一切。这个武器太重要了,是腾讯商业帝国的源头,开疆辟土的最大功臣。比如腾讯门户网站,什么叫做门户网站呢?可能有些朋友不知道,但其实大家都很熟悉,比如新浪搜狐网易等这些都叫门户网站,为什么叫做门户网站呢?因为这些网站的首页包罗万有,例如手机、资讯、新闻、电脑、科技、高考等等,你想看的上面都有,就好像一个门户一样,谓之门户网站。

门户网站的流量长期被新浪、搜狐、网易三巨头所垄断,后来者腾讯是怎样突破的呢?用连接一切的QQ来开疆辟土。登录QQ会弹出一个迷你首页,只要你点开,就会链接到腾讯网,就是用这样的方法,腾讯网的流量迅速超过了三巨头。可能有些朋友会问流量是什么?流量简单来说就是访问网站的人数,流量大了人数自然就多,人气旺了广告价值就大,门户网站主要的盈利模式就是广告投放。

疯狂至此,所以当王兴倾尽心血的美团网上线之后,赫然看到市面上不久就出现了QQ团购,破口大骂腾讯和马化腾无耻。上一个无比成功的人人网项目,好像还吸引到了姚明的投资,已经被腾讯的朋友网给做死了,玩社交,在中国谁玩得过腾讯呢?不做社交做团购,想不到腾讯立刻又跟上了,怎能不让王兴气急败环呢?

其实也不是腾讯跟上的项目,其他玩家就无法玩了,比如购物腾讯就没有做成功,比如团购腾讯也只是昙花一现。又比如倾全集团之力全力推广的腾讯微博,虽然号称多少天多少天用户数就已经破亿了,但是只要人家一说起微博,第一时间想到只会是新浪微博,打败新浪微博的绝对不会是另外一款微博,那会是什么呢?雷军第一个找到了答案——米聊,在米聊第一版发布后,雷军时刻关注腾讯深圳大本营的动态,据他的可靠线报,腾讯给了米聊三个月的时间。但是雷军忽略了腾讯放在广州的张小龙团队 ,在米聊发布第一版一个月之后,广州张小龙团队的第一版微信出来了。

互联网时代的QQ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微信,两款连接一切的杀手级产品撑起了腾讯帝国大厦的天空,而明天又将会发生什么故事?也许只有天知道,又或者互联网先知会知道,反正我是不知道。甚至我自己写的文字我也不能把控她的走向,我原本设想从腾讯和马化腾两条线来推进文字,但是结果是你几乎看不到任何关于小马哥的叙述,我想了想原因,那是因为我的才华和能力不够……

连续看了朱元璋和马化腾的发家史,我发现我没有任何成功的可能性,我没有具备任何成功的能力,但是,但是,但是之后的内容往往比较重要,最后一句的内容更是重要

《腾讯传1998-2016:中国互联网公司进化论》读后感_1000字


《腾讯传1998-2016:中国互联网公司进化论》读后感1000字

阅读这本书,是与看腾讯内部管理全套资料,和准备腾讯暑期实习生面试同步进行的。

腾讯选在清明假第一天上午进行线上笔试,当天晚上就给了笔试结果回复,并做了下一轮安排,足见其效率与时刻奋战的作风。

这个用了10年时间就制霸互联网界的企业,很多经验都值得借鉴。“小步快跑,快速迭代”“低调务实”是其行事风格,“用户体验至上”是其遵从的信条...

以下是阅读过程中摘录的我觉得腾讯成长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的因素,以及值得学习的地方:

“在互联网行业里,所有人的眼睛都盯着未来,昨天一旦过去,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在所有的商业故事里,运气是最神秘的那一部分,几乎有一半的创业者“死”在运气这件事上,而且,你无法解释。

一个人在虚拟世界里对自我身份的认定,也许正是现实生活的倒影。

工程师文化与产品经理制在内在的驱动力上有天然的冲突性,然而,却在腾讯实现了无缝融合。

在紧张的工作中,刘炽平开始慢慢喜欢上了腾讯的这些创始人,他回忆说:“他们都是一些特别较真的人,很单纯,甚至有点书呆子气,与我之前接触过的企业家或职业经理人都不同。

腾讯多元化战略中的一个特征:紧盯市场动态,以最快的方式复制成功者模式,利用QQ用户优势进行后发超越。

在过去的8个年头里,曾李青与马化腾、张志东一起构成腾讯的“铁三角”。他们个性迥异,特长鲜明,马化腾擅长产品,张志东擅长技术,曾李青擅长市场,而这三者几乎是一家创业企业必须拥有的核心能力。而陈一丹总掌公司后方,许晨晔则稳定门户网站,在中国的其他互联网企业中,如此互补的创业组合几乎没有出现过。

以“个性化”“算法推荐”为特点的兴趣类阅读产品迅速兴起

“只要是一个领域前景看好,腾讯就肯定会伺机充当掠食者。它总是默默地布局、悄无声息地出现在你的背后;它总是在最恰当的时候出来搅局,让同业者心神不定。而一旦时机成熟,它就会毫不留情地划走自己的那块蛋糕,有时它甚至会成为终结者,霸占整个市场。”

不要被“免费”吓倒。拥有“稀缺性”,就拥有了破解免费魔咒的武器。制造稀缺性的方法有三个。第一,要有一个长期的大量品牌投资。第二,要营造一个独特的体验,比如苹果的iphone,通过一种整合方式把很多技术整合在一起创造出一个非常好的独特体验。其中它的每一个技术在其他的厂商看来都不是什么高精端的技术,关键是把它整合成一个体验,这就是一个稀缺性

《腾讯传1998-2016:中国互联网公司进化论》读后感_700字


《腾讯传1998-2016:中国互联网公司进化论》读后感700字

用了一个多星期的时间读完了这本书,在读的过程中有很多的感慨。笔者从旁观者的角度来陈述腾讯的每一次高潮与低谷,每一个沉浮都能牵动着读者的心。从本书中,似乎能感受到几个创业者的面前青葱的岁月,以及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的热情。
领导篇
与读浪潮之巅有着同样的感触,一个公司最后的成败往往决定于它的创始人团队的成员,每一次不离不弃的坚守,每一次不抛弃不放弃的执着,以及背水一战的勇气。最重要的,是领导人的决策,拥有一个有战略眼光的领导人才是事业成功的关键。而在读本书的过程中也切实的感受到了领导者对公司战略的把控,对自己的提升,为了共同的事业,甚至去做自己不喜欢,不擅长的事,这也是对小马哥个人的提升吧。
产品篇
作为一名产品从业者,读本书最大的感受就是要彻底的融入自己的产品,做自己产品的使用者和粉丝。让自己迅速的变为一个白痴用户,不断的去打磨产品的细节,只有这样产品才能够日趋完美。灵感不是一蹴而就的,灵感来源于对行业的了解,以及不断的尝试。作为产品经理应该去坚持做对的事,而不应该对事实妥协,在对的路上坚决执行下去。
竞品篇
每个公司都会有竞争对手,而竞争本身又是创新的源动力,面对竞品或者说竞争的公司,一定要仔细分析时局,发现竞品的闪光点以及自己的不足,充分的考虑用户使用的场景以及用户真正想要的,借助自己已经有的用户及平台的实力去与竞争对手对抗。
结尾篇
在企业成长的路上,在个人成长的路上,要时刻关注互联网最新的动态,以及认清自己所处的形势。不断调整发展的方向,对的事情要小步快跑,快速迭代。互联网在不断的改变着人的生活方式,未来互联网应该是开放的,连接的,智能的,看似失控却向着最合适的方向生长着。

《腾讯传1998-2016:中国互联网公司进化论》读后感_900字


《腾讯传1998-2016:中国互联网公司进化论》读后感900字

我庆幸无意中看到了这本书,比我预想的收获要多的多,没看这本书之前,原本只看到了腾讯的表面,觉得腾讯真厉害,哪个领域都有他的份,领域遍布广泛,而且游戏领域做的已经是很厉害了。但是我却从没有想到过了解它的历史,它为什么会成为今天这个样子,原来小马哥从开始就确定了公司的目标1 让腾讯溶于生活的水电   2 06年决定进入游戏领域 加上“小步快跑,试错迭代”的方式,让腾讯渐渐地长成了今天的样子。

从开始

创立了惠多网站,然后从一个想法开始,集结了一群人,又创立了CICQ,虽然用户很多,但盈利却很少,差一点全部变卖,后因为价格不合理谈判失败,拖关系找到了IDG和香港盈科数码投资入股,占20%的股权,投了近220万美元。

中期

因为移动梦网的出现,腾讯开始出现很大的盈利,发展了QQ空间、QQ钻、QQ秀、QQ音乐、QQ农场等等,2003年腾讯的管理层开始把战略进军到新闻和游戏领域。随后战胜强大的竞争对手,微软在中国的MSN,和庞东升创立的51网站。

后期

著名的3Q大战开始打响,微信时代开始崛起,内部战略重新规划布局。以QQ和微信两条腿支撑着腾讯多元化公司发展。

小步快跑,试错迭代

也同样适用于我们个人,撞墙了才会记住疼痛,学会填补疼痛,很多东西从实践中获得往往比纸上谈兵更有效,特别是做产品,做餐饮,并不是你说它好它就是好的,而是依靠大众的口碑和体验来决定的。从前就看过一个视频,讲得是一个创始人总是在产品还没推广的时候找各种毛病,而且是挠破头皮的想,然后觉得非常完美了,才开始推广,推广比预期的延期了几十天,这几十天里又新出了很多竞争对手,随后产品的市场效果没有达到预期的那样,客户出现了很多反馈,还是得更新体验效果。

其实不如让它早点进入市场,根据市场的需求、用户而改变。

亨利·福特曾经说:“成功的秘诀,在于把自己的脚放入他人的鞋子里,进而用他人的角度来考虑事物,服务就是这样的精神。

小马哥的产品哲学不但是这么想的,更是这么做的,并且把它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去做。其实很多道理就是这么简单,这个社会哲学理论泛滥,缺少的却是行动和坚持。

愿大家多思考成功背后的故事!

《腾讯传1998-2016:中国互联网公司进化论》读后感_800字


《腾讯传1998-2016:中国互联网公司进化论》读后感800字

竟不知道怎么开始写?
基本是上下班地铁班车的时间把这本书看完的!了解了整个腾讯的历史,不晓得怎么写书评,就写写自己的感受和收获吧!
第一,从腾讯的起步,发展,到互联网巨头,我能感受到的是团队的用心,用心的在把手里的事儿做好!老板的作为,走心的在做产品,不管是为了企业的盈利发展,还是想要改变这世界那么一点点的心,都一直在坚持!
第二,思考,观察!关注周围发生的一切,至少同领域,慢慢扩散到不同的领域,记得《结网》里说过,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现在基本不需要你去发明什么东西了,一来是不太可能,二来是已经存在再创造无任何价值,那么就需要站在用户的角度去思考,还需要什么呢?还能带来什么惊喜呢?腾讯的内部机制是有在走心走肾的,创造了相对而言已经很公平的机会,有能力有实力就有机会,允许试错,谁说错误就没有价值呢!
第三,我很欣赏腾讯人的价值观,或许随着企业越来越大,慢慢处于一种“失控”,但是上梁正!pony,陈一丹,张志东,我觉得他们就很了不起,至少他们已经确实在帮助着别人了,有能力有实力!我相信,至少有一部分人的命运是会因为他们而改变的,所以我觉得他们是了不起的!
第四,是写给自己的。我从《腾讯转》中也学习了很多东西,我觉得我的视野可以更宽阔些,工作,不只是谋生,可以是事业,可以更多一些的思考,从设计初衷到成品。但是要学会控制,学会准确表达自己的点儿,比如今天下午我只是想看看故事机内存满后会不会影响正常使用,可是我没有表达清楚,而且故事机内存满不只是拷贝故事儿歌,只要内存大的东西就可以了,拷贝手机也可以,谁说只能U盘呢?所以啊,我觉得大概是思考太少了吧,思维很局限!还有,就是当你提问的时候,想想你要的是什么,别人是否给了你想要的,可以汇总起来再去提问,记不住就拿笔,别人的时间很宝贵!我觉得这是你现在要注重的点儿!
最后,希望自己可以常常看看写过的东西,那些自己的思考,很宝贵,然后走心的去做!

《腾讯传1998-2016:中国互联网公司进化论》读后感_2300字


《腾讯传1998-2016:中国互联网公司进化论》读后感2300字

腾讯成立20年来,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成为了企鹅帝国的客户,腾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与工作,缩短了我们沟通的时空距离,延伸了我们向外探寻的视野半径。
因为马化腾及其团队相对务实低调,所以曝光较少。这本书是吴晓波历时五年多、深入调研走访腾讯的心血之作。让我们了解到为什么腾讯这个非一流院校毕业的创始团队在互联网各个产品线上总是能跑赢其他竞争对手?为什么马化腾能够聚集到很多优秀的人才?为什么腾讯总是可以后发而快速超越,立体作战、成为令人尊重和敬畏的“产业公敌”?为什么是腾讯成为了亚洲市值最大的互联网企业?……
全书20余万字,涉及到腾讯众多产品链的崛起、发展、独秀于林,以及期间一众优秀敬业的腾讯人。同时,书中还详细介绍了腾讯在几次重要的战略调整和与之匹配的组织部署后,呈现出跨越式的发展。
看似腼腆文弱书卷气的马化腾其实是个逻辑清晰、有格局、有谋略、杀伐决断、坚毅隐忍的人,同时也非常的认真敬业、追求完美。腾讯的成功并非源于什么外部风口,而是内部强大力量的内圣外王,所以他们即便不成功于此处、想必也会成功于他处。
1. 腾讯向外搜索感知的触觉发达、灵敏。
初期,他们总是有意识地捕捉全球新的热点产品,成为第二或第三家进入者,然后再发挥他极致挖掘客户需求、后发超越的能力,快速成为全球领先者。
后期,腾讯设立CXO岗位、成立X部门,关注基因学、太空学、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等前沿学科,并在全球范围内投资了几十家相关企业。
发展过程中,即便在外界看来已经非常成功的那些节点,马化腾及其团队依旧保持着如履薄冰的谨慎态度,很少对外高谈阔论产业趋势,而是持续审视自己是否还有约束、瓶颈,时刻提醒自己世界流变迅猛,要保持清醒、敏锐地紧跟技术和市场变化。
2. 非常、非常强调用户体验及反馈改进。
马化腾提出产品经理要把自己当作最苛刻、最挑剔的用户,强调提供“傻瓜、白痴型”简洁、简单、好用的产品。他自己也作为用户参与腾讯诸多产品的一线测试,并给予细致的修改建议。腾讯强调跟踪各论坛中关于产品的吐槽及评论,认真聆听不同的声音,更好地挖掘客户各层次的需求。并成立了“用户研究与体验设计中心”。
他们每个产品都会开放一个客户反馈平台,鼓励客户提出自己的不满和不满足。虽然公司没有明文要求,但是腾讯的工程师都形成了一个习惯:每两个小时轮流监测、回复网上出现的用户意见。然后腾讯迅速地对产品进行迭代、优化,推出新的版本。
这样的文化使得他们有着良好的心态,欢迎用户找出问题,然后再给予解决。消费者不再是单纯的企业说服对象,而是企业聆听和响应的对象,营销不再是单向的,而是互动的。
3. 勤奋、敬业、追求完美。
所有接受访谈的腾讯人都对马化腾的勤奋感觉不可思议。腾讯以产品线超多著称,但是马化腾竟然几乎能够关注到所有产品线的迭代细节。一位程序员讲述:有一次他们做了一个方案,凌晨两点多发给马化腾,本想洗洗睡了,没料到过了20多分钟,马化腾就发回了修改建议。腾讯内部的决策、反馈机制很快,据说某个产品自下而上再反馈至下改进完成的速度为18个小时。
因为领导人有这样的文化,所以腾讯人整体也展现出专注、敬业的工作作风,内部响应、反馈和互助都较为及时、积极。
此外,腾讯的文化强调小步快跑试错迭代的同时,也追求极致的完美和止于至善。
4. 战略规划和组织匹配能力很强。
马化腾不怎么公开谈战略趋势和企业管理。但每次腾讯的战略调整都比较大胆果断,组织建设和人员需求也迅速地随战略而调整。雷厉风行,不行的项目就散摊、重组。不依赖个人精英,而是依靠体制化的成熟体系。
腾讯的组织架构类似于“大权独揽,小权分散”的模式。各事业群的负责人在业务拓展上被授予了最大的权限,但其命脉始终由最高决策层控制。各项目以独立单元组建专门的工作室,成则报酬丰厚,败则拆散重构,形成内部赛马机制。强调众愚成智、大智若愚的“集群智能”。
此外,对于具体经营过程,马化腾提到:“企业内部要培养数字运营的感觉,这是很重要的。这样大家就不会人浮于事,到最后找各种理由来推托。有什么事应该早知道,要多问。希望靠这种思路能够把我们每一块业务都带动起来。”
6. 强大的团队力量。
因为低调和内省,马化腾及其团队可以较快找到自己的短板,并迅速解决。比如处在转型期的马化腾意识到需要一位懂战略、资本运营以及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人才时,请来了刘炽平;在成为超级巨无霸、突然受到外部抨击时,选择举行十场腾讯诊断会,直接广泛地听取社会各界的忠告、批评和建议,诊断会的主题就集中在外界批评的焦点问题上:“关于公众责任与美誉度、行业的开放与垄断、以及创新和山寨的难题。” 诊断会后,腾讯提出开放和分享,又进一步扩展成生态系统。
在腾讯最高决策层中,大多数人秉持着低调、沉稳、务实的作风,采取简明直接的沟通方式。这个团队保持了相当长时间的稳定性,与阿里巴巴、百度等诸多互联网公司截然不同。
相较公众英雄,腾讯的管理团队主要为“沉静型领导者”,他们基本上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大胆而勇敢的领导形象,因为他们根本上不想那么做。他们缺乏戏剧性人格,没有表演欲望,却能够以坚毅和冷静的风格带领公司走得更远,他们不太相信所谓的奇迹,更重视具体的技术和数据。
马化腾:“不管已经出现了多少大公司,人类依然处在互联网时代的黎明时分,微微的晨光还照不亮太远的路。互联网真是个神奇的东西,在它的推动下,整个人类社会都变成了一个妙趣无穷的实验室。我们这一代人,每个人都是这个伟大实验的设计师和参与者,这个实验值得我们屏气凝神,心怀敬畏,全情投入。”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达尔文进化论读后感》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书的读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进化思维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