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责任当当的读后感 > 地图 > 责任当当的读后感

责任当当的读后感

发布时间:2019-10-09 来源:互联网

拨开教育的责任读后感。

一本好书就像沙漠中的一捧清泉,滋润我们的心灵,人的成长离开不开书籍营养的滋养,在阅读了作品后,心中感慨万千,不禁为作品所深深折服,是时候把自己阅读作品后的所思所想写出来了。那么作品读后感怎么才能写好呢?你可以读一下小编整理的拨开教育的责任读后感,供您参考,并请收藏本页!

拨开教育的责任读后感范文一

读了《剥开教育的责任》之后,作者的观点给我带来了反思:我们给的是学生需要的吗?我们给的是学生希望要的吗?我们给的是适合学生的吗?在履行职责的时候,有没有伤害到孩子?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真得多多的总结自己和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我甚至在想:在我的课堂上是不是可以参考美术课堂方式,让每一个孩子尽情的画,洒脱的制作。

我们要用赏识的眼光,去发现孩子的美,这种美哪怕是细微的;用宽容之心,去包容孩子成长中的缺陷,让他们在优化的、宽松的标准下,收获更多的自信与快乐。爱孩子,就应该在孩子的内心世界打下靓丽的底色,让孩子学会肯定自己;就应该让孩子学会过自己的精神生活,眷注内心。

学生的言行举止也透漏着老师的言行举止,学生的为人处事是老师人格的投影。教育的责任就是我们教师的良心。在关注孩子的同时我们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修养、教学水平、科研水平,我们要和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成长,做一个学生们真正的良师益友。

《拨开教育的责任》读后感范文二

这个教师节,收到了一份特别的礼物花配书。一看书名《拨开教育的责任》,心想:这会是一本怎么样的书呢?原以为,这是一本说教责任的书籍,但是我错了。读着读着,我欲罢不能,被书中诗意的语言、简洁的插画、深刻的哲思、生动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一则则的教育故事是那么的真实,那么的熟悉,那么的亲切,仿佛就在我们的身边,历历在目,我时不时会把自己置身其中。读这样的一本书,就如同和一位智者在对话,在阅读的过程中它不仅在引导着我们思考教育的本质问题,更引导着我们反观自己的日常教育教学行为,似乎在那瞬间被唤醒,一切都在自然中生成。

一、让我们学会放手

班主任工作琐碎,尤其是小学班主任,凡是都会尽量做到亲历亲为:地上一片纸屑、黑板没擦干净、座椅没摆整齐、上课学生偶尔走神、下课学生间嬉笑、午休有人讲话、跑步队列不齐、放学某个同学磨蹭没按时出教室,周末和哪些同学外出了几个小时诸如此类的小事情,都会成为一些班主任心头上的疑云,口头上的提醒,你说,他不是要比总理还累了吗?还有的班主任眼睛里容不得一点沙子,学生出现一点点差错就揪住不放,反复管教。要知道,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有一些小小的错误很正常,要允许学生犯错,提醒他们并给他们自我纠正的机会。不可救药地追求完美的班主任,可能累坏了自己,管傻了学生。

是的,反观我的班主任工作,正如书上所说,我每天都在为班级的各种琐事奔波着,劳累着,繁忙着一天下来,整个人都觉得很累,很烦。还要像个警察一样时刻密切关注着班里学生的一举一动,希望每个孩子都能严格遵守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一个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在琐碎的杂事后,一个人显得烦躁,对于孩子们的情绪和心理的关注则相应减少了许多。在转过来看看自己所带的班级,我这么努力的付出,孩子们成长了多少?我似乎没有看到了多大的改变,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不强,班干部没有尽到应有的责任我还是每天当着警察的角色,真的很累。读了《拨开教育的责任》一书,让我发现是我的负责,我的好意让孩子把它当作了理所当然。我们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有些事是不是可以放一放的,还有一些事情是不是不要那么细究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

二、不妨来点狼性教育

书中有这样的一个章节,名为《不妨来点狼性教育》,我对这个题目十分的感兴趣。说是网上有个史上最厉害小孩打架视频,一度广为流传,争议颇多。拍摄的是一男一女两个小孩打架,边上拍摄的大人不断的鼓励孩子打,用脚踢。男孩子打不过女孩子,大人就不停的激那个男孩。这个鼓励孩子打架并拍摄视频的男人是女孩的父亲,男孩的姑父。据他所说,他这样做是学习了狼教育子女的方法,为了锻炼孩子在逆境中成长,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其实,像这样的狼性教育,我们不能去标榜这位家长的做法,但是我们可以去探讨狼性教育的本质。狼性教育的论述就是要在逆境中培养孩子坚忍不拔的精神和永不服输的气概。

它把我们现在的教育比作羊的教育,培养的是温文尔雅、逆来顺受安于现状的人。而西方是似狼的教育、培养的是个性张扬、敢于挑战、不断超越的人。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世界里,我们通过对狼的性格的剖析,教育我们的孩子要成为强者。 看看我们的家长,他们帮孩子包办着一切,对孩子总是百般呵护,像对待温室中的盆景那样,怕他们累着了,饿着了,热了、冻了,摔伤了不让他经历任何风雨,以为这样孩子就能茁壮成长了。谁知,这些孩子在顺境中成长,无衣食之忧,他们在父母的庇护下,有了依赖思想,已经失去了竞争的意识,变得不敢面对社会,害怕竞争。19世纪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那么,怎么激励,怎么唤醒,怎么鼓舞,中国教育信奉的温良恭俭让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其实我们大可以鼓励孩子向狼学习,在狼的身上有着许多优秀的品质。应该像狼那样,从小就培养他们强者的心态、舍我其谁的自信、逆境奋发的精神、敢拼能赢的气概、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心这样的强者才能成为真正的时代精英,这不是宠出来的,也不是惯出来的,而是在逆境中成长,在历练中成熟,在时代竞争中脱颖而出的。

在细细地品读中,我们还回有许许多多的发现:原来,我们司空见惯的教育行为有这么多弊病;原来,我们在爱与责任的名义下,还做了一些伪责任的事情。家庭作业究竟是谁的责任?抄词作业合适吗?我们需要狼性教育吗?放假真是假放吗?过度的关心真的会给学生带来了无形的枷锁吗?值得我们深思。

做真感谢学校将这样一份优质的精神食粮送到我的身边,我想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每每当我困惑时,当我失败时,当我挫折时都会翻开看看,找寻适合我的答案。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扩展阅读

剥开教育的责任读后感


剥开教育的责任读后感范文一

当今社会的很多问题,与社会责任的缺失密切相关,教育也不例外。所不同的是,教育比起其他,所承载的社会责任更大,是责任之上的责任。

社会责任意识的确立与普及,是现代文明社会的一种价值判断。要想社会文明,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社会责任。因此,教育本身社会责任的回归、解析与重构,是值得人们高度关注的话题。

书中特别关注什么是真责任,要像剥核桃一样,将责任的核剥开。只有明确什么是真责任,才能搞真教育,也才能搞好教育!这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所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对剥开教育责任的内核,始终要抱有一腔热情、一种责任。要本着 教师的案头书、家长的枕边书、学生的参考书的想法,针对课堂教育、班级教育、学校教育,乃至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中伪责任的现象和现状,让全社会人都能做到摈弃伪责任,达成真责任。真正唤醒人们对教育真谛的追求,唤醒整个社会对教育的责任的深层透析。

读了这本书,我觉得很多文章立论很有高度,观察很有视野,分析很为中肯,让我学到了很多,也让我不断地反思自己当下的教育行为,让我这个教育者很受教。读了这本书,我完全成了位受教育者,获益匪浅。

《剥开教育的责任》读后感范文二

今年教师节,我们收到了一份不同寻常的礼物《剥开教育的责任》一书。面对这份特殊的礼物,很多老师都感到了诧异,惊讶之余,也没真正把这书当回事。直到学校把它当成一件作业任务,我才拿出了那本在办公桌上躺了好久的书。闲暇之余,静下心来,翻开书细细品读,却嚼出了许多滋味出来。这些看似平凡的小故事,却让人反思,原来在我们的工作的过程中,有那么多的细节,又有那么些细节我没有留意到。真的是教育充满每个细节,每一个细节都是生命的零件。在于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没有小事,每件事都可能影响孩子一辈子。其中,请喊学生的名字这篇文字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是个小课老师,每学期都会接触不同的学生,喊出学生的名字也就成了我一大难题,年年都要认识新面孔,怎么可能记得住那么些名字呢,所以每个班表现优异的学生我记住了,调皮捣蛋的学生我记住了,至于那些听话乖巧,默默无闻的学生,那只能她记得住我,我记不住她,更谈不上喊出名字了。喊学生的名字,这是一名教师最普通的功课,但是又有谁思考过这里面竟然承载着很重的教育之责?上课时常惯的把名字换成了你、你、你,或是随手的一指,连你都省略了,而对一个任教两个班级以上的科任教师来说,能叫上几个学生的名字?我们根本没有想过,喊出学生的名字,是亲密师生关系的一种表现,是尊重学生的一种表现,其实更是教师发自内心想走近学生、了解学生、教育学生的表现啊。响亮的喊出学生的名字,是教师的责任。

世界上最美妙的声音是什么?是听到自己的名字从别人的口中说出来。面对着一张或许不很熟悉的面孔,脱口而出一个清晰的名字这是传递一个确定无误的讯号:我在乎你,你很重要!今年刚接上这个5班,我对他们是一无所知,备课班期间,我刻意的记了几个有特征的学生名字,开学第一天,我喊出那几个学生的名字,在他们惊讶的同时,我也惊奇的发现,他们会比其他同学学得更自觉、更自信。

教师能熟记并且能随时叫出学生的名字,学生就会感到获得了尊重,自然而然就对教师产生信任感、亲切感,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教育教学效果往往会更佳。反思我这么多年来的教学工作,接触的学生可以说不少了,但真正记得住,喊得出名字的却不多。看来今后我得注意这个问题,不能漏掉一个学生。

爱学生,就要记住每个学生的名字。这是尊重学生的表现。记住学生的名字就是对他们人格的尊重,这是树立教师个人威信的途径,也是顺利开展教学工作的前提。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我们热爱教育,热爱孩子,改进师生关系,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就让我们从记住孩子们的名字开始吧!

读后感教育责任精选


读后感大全推荐更多专题:“读后感教育责任”。

读后感教育责任 篇1

每个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作为一名老师,当你白天把自己当成“监工”和警察一般,时刻密切关注着班里每名学生的每个举动(关注点是谁违了规,谁成绩落后了,而不是孩子们的情绪和心理),精神高度紧张的劳累一天。

很多母亲也一样。一心就做孩子的“保姆”,一心围着孩子转,到出问题之后才发现自己的全心付出不但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还影响亲子关系,更重要的是,在生活中遗失了自己,自己失去的不只是韶华,还有孩子的心。

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成长,需要学习,需要进步,假如我们生活里只有柴米油盐酱醋茶,只有孩子的吃喝拉撒穿和睡的时候,我们就没有完善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了,到头来自己熬成了“黄脸婆”“老妈子”,把自己整个奉献给了家庭,奉献给了孩子和爱人,却挽留不住他们向外的心……

所以,无论是做老师,还是做母亲,我们都需要追问一下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教育的责任是什么?什么才是真正的教育?什么才是真正的责任?做真教育需要倾情投入,但是不是一味的失去自我的全力付出。只有把握住了教育的本质,我们才有可能接近真教育,也才可能担当起教育者的“真责任”,才可能在对孩子的同时也对自己负责,才可能给孩子幸福生活的同时让自己也感觉到幸福。

说到这,让我想起另一个故事:参天大树的鸟窝里,有4个小家伙诞生了。在小鸟们尚且没有长满羽毛的时候,鸟妈妈每天都会不辞辛劳地外出找食物,然后回来喂养她心爱的孩子们。但是,等到小鸟的羽翼丰满,一个一个地学会飞翔后,鸟妈妈再也不会替孩子们去觅食,小鸟们也只能开始用自己的能力去生存了。

在整个世界的物种里,除了人类,还有哪一个物种会对“子女”的事包办代替?小鸟儿不会代替孩子去飞翔,更不会代替孩子去生存。而当今的父母、老师是不是常常代替孩子做原本孩子该做的事情?更可怕的是,父母和老师多数时候还认为——这是对孩子好。如果,鸟妈妈怕小鸟累着,舍不得让孩子自己去觅食,小鸟迟早都会饿死。为了让小鸟有养活自己的能力,鸟妈妈一定不会替孩子去做它该做的事情。难道,我们人类的父母和老师还不如鸟父母们了吗?

要想让孩子有能力处理任何问题,就一定要放手让孩子锻炼成长。因为“包办代替”只能解一时之渴,只有孩子自身强大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读后感教育责任 篇2

当今社会的很多问题,与社会责任的缺失密切相关,教育也不例外。所不同的是,教育比起其他,所承载的社会责任更大,是责任之上的责任。

社会责任意识的确立与普及,是现代文明社会的一种价值判断。要想社会文明,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社会责任。因此,教育本身社会责任的回归、解析与重构,是值得人们高度关注的话题。

书中特别关注什么是真责任,要像剥核桃一样,将责任的核剥开。只有明确什么是真责任,才能搞真教育,也才能搞好教育!这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所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对剥开教育责任的内核,始终要抱有一腔热情、一种责任。要本着 “教师的案头书、家长的枕边书、学生的参考书”的想法,针对课堂教育、班级教育、学校教育,乃至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中“伪责任”的现象和现状,让全社会人都能做到摈弃“伪责任”,达成“真责任”。真正唤醒人们对教育真谛的追求,唤醒整个社会对教育的责任的深层透析。

读了这本书,我觉得很多文章立论很有高度,观察很有视野,分析很为中肯,让我学到了很多,也让我不断地反思自己当下的教育行为,让我这个教育者很受教。读了这本书,我完全成了位受教育者,获益匪浅。

读后感教育责任 篇3

乍听书名,原以为又是一本理论说教方面的书,不会具体指导我们在工作中如何工作的,拿到书后粗略一浏览,证明我错了。《剥开教育的责任》这本书不一样,每一篇文章都是从教育细节入手,层层剥开,直达核心位置。这些小故事给我的启发很深。每一个事例好像在身边发生,但是自己平时的处理方式却不是这样,现反思自己是否伤害了那些孩子们的自尊心?反思在今后的教学中该如何弥补,如何改进。读着读着,竟欲罢不能,深深地被吸引了。

《为什么举手的总是你》,穿红衣服的小女孩子总是举手,可是却被老师一次次的被忽略,因为老师知道她的答案不是老师想要的,或者说她可能会出丑,出现令老师难以收拾的局面。所以虽然小红衣服总是举起小手,但老师就是不给红衣小姑娘发言的机会。反思我自己,其实上公开课,自己何尝不是这样呢?为了一节公开课,精心设计教案,想学生能够回答到的各种问题的答案,为了保险,尽管有的小孩子的手一直举着,但就是不会喊他。总结为一句话就是怕出错。怕自己出错,怕学生出错,甚至出丑。所以各个环节都确保不会出错。但我们现在一直在说,要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这样的行为肯定是不对的。因为种种原因,这样的愿望总得不到实现。我们知道促进发展,不仅包括给予学生机会,更应当包括容许学生从错误中站起来,获得进步。这才是真正的教学和课堂,否则只能算是演戏。

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在《和教师的谈话》中说:"孩子们受到不公平的待遇,特别是这种待遇来自一个亲近的人的时候,他的痛苦心情会在心灵里留下一个长久的痕迹。"对于优秀的学生,每节课他们都有很多发言的机会,但是对于学困生,只要他们上课坐在那儿听讲,不调皮捣蛋,回答不回答问题好像是可有可无的。这种思想在我们的脑海中有着很大的比重,其实教育是为所有的学生服务的,我们的责任是帮每个孩子进步。以后如果碰到有些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我们就降低难度,也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与喜悦。

书上说,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宝藏,就等着我们这些地质队员来开发,但我们已经不用勘探,因为"宝藏"的手高举着。

老师,这简单的称呼里,凝聚着太多的责任,承载着太多的期望。如果我们教师都能思考做学生生命中的贵人,那么会有多少孩子,可以人尽其才,在社会的大浪中尽显风流呢?古今中外,无数事实证明,每个人都可能是一匹潜在的千里马,而这匹千里马,常常需要有远见卓识的伯乐的发现和培养。问问自己,我,是学生生命中的贵人吗?是多少学生生命中的贵人?我们可以用我们的教育智慧、教育情思,扶持、培养和我们有缘相遇的幼苗,使他们都可以再适合自己的土壤中长成参天大树。

当有学生在课堂上行为出轨,我们要用一种特殊的方法,使学生自然回归,这种方法是爱与关心。老师面对突发事件的泰然自若与有效的沟通方法,是我们令学生着迷的原因之一。无论你怎样对待孩子,你都会永远留在孩子的记忆中,我愿意做一个因为关心他们而被孩子们记住的人,一个当孩子的思想或行为出轨时拉他一把,使他重新步上正轨的人。

读后感教育责任 篇4

让每一个学生觉得“老师最喜欢的,是我”。当看到这句话时,我觉得一直困扰我的如何实现教育公平难题不再是一个无解之题了。这个观点其实面向的就是保证每个孩子在教师心中的平等性。每个班上都有老师眼里所谓的耀眼的优等生、令人困扰的差生、以及默默无闻的普通生,而这样的分组通常是以成绩为标准,每个孩子在教师心中有了三六九等,甚至孩子自己心中也有一个等级,从而认为老师最喜欢谁,最不喜欢谁,如果出现了这样的情况,显然离平等对待学生很远了,那一碗水端平是不是又是真的公平对待学生了呢?也显然不是,毕竟每个学生情况不同,如此一刀切的做法很难做到真正公平。如果只有一个学生觉得“老师最喜欢的.,是我”,这是一种有偏向性的爱,但如果让每个学生都觉得“老师最喜欢的,是我”,这是一种平等的爱,毕竟要做到让每个孩子都觉得“老师最喜欢的,是我”,这个老师肯定看到了每个孩子自身独具的禀赋、特长、潜能,真正了解了每个孩子,发掘了每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让每个学生体会到了老师对他独特的爱,才会让每个孩子发出感叹:老师最喜欢的,是我!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显然这不会是一蹴而就的,我们要充满爱心、思想开通,对学生的世界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充分利用和学生在一起的所有机会,迅速捕捉、发现每个孩子的独特之处和闪光点,让每一个孩子都找到老师“最爱自己”的理由。

读后感教育责任 篇5

接着市教育局的推荐书籍,看着局长大人的亲笔签名,怀着一种好奇的心态,我翻开了祁智先生所着的《剥开教育的责任》一书,惊异地跟随作者的笔触去一步一步深入,跟随着一个个的鲜活案例,渐渐明确什么是真责任!

《剥开教育的责任》这本书是针对课堂教学、班级教育、学校教育乃至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中的“伪责任”,逐一加以揭示,并阐述真正的责任。每篇文章都从教育中的细节入手,都在追问教育的真正目的、教育者的真正责任,平实的语言,表达出深沉的主题。其中有许多的教育细节令我似曾相识,不禁拿来与工作实际相对照。其中有一篇《孩子的事不要包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每个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作为一名老师,当你白天把自己当成“监工”和警察一般,时刻密切关注着班里每名学生的每个举动(关注点是谁违了规,谁成绩落后了,而不是孩子们的情绪和心理),精神高度紧张的劳累一天。

很多母亲也一样。一心就做孩子的“保姆”,一心围着孩子转,到出问题之后才发现自己的全心付出不但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还影响亲子关系,更重要的是,在生活中遗失了自己,自己失去的不只是韶华,还有孩子的心。

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成长,需要学习,需要进步,假如我们生活里只有柴米油盐酱醋茶,只有孩子的吃喝拉撒穿和睡的时候,我们就没有完善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了,到头来自己熬成了“黄脸婆”“老妈子”,把自己整个奉献给了家庭,奉献给了孩子和爱人,却挽留不住他们向外的心……

所以,无论是做老师,还是做母亲,我们都需要追问一下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教育的责任是什么?什么才是真正的教育?什么才是真正的责任?做真教育需要倾情投入,但是不是一味的失去自我的全力付出。只有把握住了教育的本质,我们才有可能接近真教育,也才可能担当起教育者的“真责任”,才可能在对孩子的同时也对自己负责,才可能给孩子幸福生活的同时让自己也感觉到幸福。

说到这,让我想起另一个故事:参天大树的鸟窝里,有4个小家伙诞生了。在小鸟们尚且没有长满羽毛的时候,鸟妈妈每天都会不辞辛劳地外出找食物,然后回来喂养她心爱的孩子们。但是,等到小鸟的羽翼丰满,一个一个地学会飞翔后,鸟妈妈再也不会替孩子们去觅食,小鸟们也只能开始用自己的能力去生存了。

在整个世界的物种里,除了人类,还有哪一个物种会对“子女”的事包办代替?小鸟儿不会代替孩子去飞翔,更不会代替孩子去生存。而当今的父母、老师是不是常常代替孩子做原本孩子该做的事情?更可怕的是,父母和老师多数时候还认为——这是对孩子好。如果,鸟妈妈怕小鸟累着,舍不得让孩子自己去觅食,小鸟迟早都会饿死。为了让小鸟有养活自己的能力,鸟妈妈一定不会替孩子去做它该做的事情。难道,我们人类的父母和老师还不如鸟父母们了吗?

要想让孩子有能力处理任何问题,就一定要放手让孩子锻炼成长。因为“包办代替”只能解一时之渴,只有孩子自身强大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教育的使命与责任》读后感


《教育的使命与责任》读后感

读了肖川先生的《教育的使命和责任》一书,心里颇有感慨。它让我明白了民主和自由的教学氛围对于培养学生自由灵魂有多么重要的作用;它让我明白了什么是一堂好课,真诚、丰富、深刻;它告诉我,生命教育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的生命情怀(生命教育的宗旨就在于:捍卫生命的尊严,激发生命的潜能,提升生命的品质,实现生命的价值);它提醒我,要让学生快乐地学习,因为快乐是一种美德;它提醒我,要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面对自己的人生和事业;它提醒我要不断扩充自己的学识,要手不释卷,阅读让自己一步步成长;它提醒我,要用一生的知识来备一节课。

教育是有灵魂的,教育是有使命感的,在教育越来越追求效益和效率的今天,触及这样的话语总能让人警醒而又感觉亲切。作为学校教育,我们每天所面对的是一群群鲜活的生命体,是一个个对世界充满新奇感的心灵世界。我们有责任,也有理由把人性最善良、最美好、最纯真的东西植入孩子的心田,让孩子在渐渐成长的过程中凝聚人情味,富有同情心和正义感。尤其是在当今的社会教育背景下,我们的教育不能仅仅成为训练、成绩等应试教育的代名词。这正如肖教授在书中表明:生命教育的宗旨就在于:捍卫生命的尊严,激发生命的潜能,提升生命的品质,实现生命的价值。关注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欣赏生命,成全生命,敬畏生命:则构成生命教育的目标。作为一名教师,无论何时何地,面对何人何事,都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并本着每朵花都有盛开的理由、一个都不能少的教育信念,力争做到以下几点:一要以人为本,奉献真爱。当好一名教师,首先要是一个充满爱心的人,把追求理想、塑造心灵、传承知识当做人生的最大乐趣。要关爱每一名学生,关心每一名学生的成长进步,努力成为孩子们的良师益友,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为孩子创造一个均衡发展的教育环境,使孩子享受到平等的教育,使我们的教育面向所有的孩子,面向孩子的一切。二要加强学习,学为人师。树立学无止境、学高为师的思想,要向实践学,要向书本学,要向同行学,要向孩子学,让学习变为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不断提升自己的内在素养。要崇尚科学精神,严谨笃学,潜心钻研,做热爱学习、善于学习、终身学习的楷模。要如饥似渴地学习新知识、新科学、新技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书育人本领。要积极投身教学改革,运用最先进的方法、最现代的理念,把最宝贵的知识传授给孩子。三要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孩子心灵的健康和成长是任何东西都不可代替的最灿烂的阳光。我们要加强师德修养,为孩子树立起学习的榜样,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以自己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思想道德风范去教育和感染孩子,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卓有成效的工作赢得家长和全社会的尊重。

一种使命,孩子的人生,家庭的希望,民族的未来,都系于教育一身,每天我们接过来的,不只是孩子,而是一双双期待的眼睛,一颗颗期盼的心。教书育人,我们责无旁贷!让课堂充满关注生命的气息,让生命的活力充分地涌流,让智慧之花尽情绽放,应该成为所有教学的自觉追求。那么就让我们怀着执着的情怀,带着生命上路,以生命唤醒生命,以生命去温暖生命,用生命去呵护生命,用生命去撞击生命,用生命去滋润生命,用生命去灿烂生命。让学生的生命因我们的生命更加丰满旺盛,我们的生命因学生的生命而充满活力与激情。

本温暖的书为我们带来了一个美好的教育世界,展现了一幅完美的教育状态和生活样式。沉浸在这个阳光的教育世界里,是一种身心的净化、一种精神的洗礼、一种心灵的澄澈、一种人性的升华,这就是教育的力量,这就是爱的力量!

教育的路还很长,我们正在路上,用自己的坚强与耐力、理想与信念、意志与汗水去浇灌事业之花。

剥开教育责任读后感


剥开教育责任读后感范文一

当今社会的很多问题,与社会责任的缺失密切相关,教育也不例外。所不同的是,教育比起其他,所承载的社会责任更大,是责任之上的责任。

社会责任意识的确立与普及,是现代文明社会的一种价值判断。要想社会文明,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社会责任。因此,教育本身社会责任的回归、解析与重构,是值得人们高度关注的话题。

书中特别关注什么是真责任,要像剥核桃一样,将责任的核剥开。只有明确什么是真责任,才能搞真教育,也才能搞好教育!这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所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对剥开教育责任的内核,始终要抱有一腔热情、一种责任。要本着 教师的案头书、家长的枕边书、学生的参考书的想法,针对课堂教育、班级教育、学校教育,乃至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中伪责任的现象和现状,让全社会人都能做到摈弃伪责任,达成真责任。真正唤醒人们对教育真谛的追求,唤醒整个社会对教育的责任的深层透析。

读了这本书,我觉得很多文章立论很有高度,观察很有视野,分析很为中肯,让我学到了很多,也让我不断地反思自己当下的教育行为,让我这个教育者很受教。读了这本书,我完全成了位受教育者,获益匪浅。

剥开教育责任读后感范文二

接着市教育局的推荐书籍,看着局长大人的亲笔签名,怀着一种好奇的心态,我翻开了祁智先生所着的《剥开教育的责任》一书,惊异地跟随作者的笔触去一步一步深入,跟随着一个个的鲜活案例,渐渐明确什么是真责任!

《剥开教育的责任》这本书是针对课堂教学、班级教育、学校教育乃至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中的伪责任,逐一加以揭示,并阐述真正的责任。每篇文章都从教育中的细节入手,都在追问教育的真正目的、教育者的真正责任,平实的语言,表达出深沉的主题。其中有许多的教育细节令我似曾相识,不禁拿来与工作实际相对照。其中有一篇《孩子的事不要包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每个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作为一名老师,当你白天把自己当成监工和警察一般,时刻密切关注着班里每名学生的每个举动(关注点是谁违了规,谁成绩落后了,而不是孩子们的情绪和心理),精神高度紧张的劳累一天。

很多母亲也一样。一心就做孩子的保姆,一心围着孩子转,到出问题之后才发现自己的全心付出不但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还影响亲子关系,更重要的是,在生活中遗失了自己,自己失去的不只是韶华,还有孩子的心。

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成长,需要学习,需要进步,假如我们生活里只有柴米油盐酱醋茶,只有孩子的吃喝拉撒穿和睡的时候,我们就没有完善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了,到头来自己熬成了黄脸婆老妈子,把自己整个奉献给了家庭,奉献给了孩子和爱人,却挽留不住他们向外的心

所以,无论是做老师,还是做母亲,我们都需要追问一下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教育的责任是什么?什么才是真正的教育?什么才是真正的责任?做真教育需要倾情投入,但是不是一味的失去自我的全力付出。只有把握住了教育的本质,我们才有可能接近真教育,也才可能担当起教育者的真责任,才可能在对孩子的同时也对自己负责,才可能给孩子幸福生活的同时让自己也感觉到幸福。

说到这,让我想起另一个故事:参天大树的鸟窝里,有4个小家伙诞生了。在小鸟们尚且没有长满羽毛的时候,鸟妈妈每天都会不辞辛劳地外出找食物,然后回来喂养她心爱的孩子们。但是,等到小鸟的羽翼丰满,一个一个地学会飞翔后,鸟妈妈再也不会替孩子们去觅食,小鸟们也只能开始用自己的能力去生存了。

在整个世界的物种里,除了人类,还有哪一个物种会对子女的事包办代替?小鸟儿不会代替孩子去飞翔,更不会代替孩子去生存。而当今的父母、老师是不是常常代替孩子做原本孩子该做的事情?更可怕的是,父母和老师多数时候还认为这是对孩子好。如果,鸟妈妈怕小鸟累着,舍不得让孩子自己去觅食,小鸟迟早都会饿死。为了让小鸟有养活自己的能力,鸟妈妈一定不会替孩子去做它该做的事情。难道,我们人类的父母和老师还不如鸟父母们了吗?

要想让孩子有能力处理任何问题,就一定要放手让孩子锻炼成长。因为包办代替只能解一时之渴,只有孩子自身强大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剥开教育的责任》读后感500字


世界上最美妙的声音是什么?是听到自己的名字从别人的口中说出来。名字,浓缩了人世间最纯朴的至爱亲情;名字,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的符号。亲切、温柔、甜美地呼唤着一个个名字,是对孩子真实的尊重。

老师叫不出某个或某些学生的名字,听上去似乎是无稽之谈,但这又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对于兼教三个以上班级的任课老师来说,更是一件几乎无可厚非的常事。

面对着一张或许不很熟悉的面孔,脱口而出个清晰的名字一这是在传递一个确定无疑的讯号:我在乎你,你很重要!每一个人都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我们所面对的,就是一个个具体的、各不相同的生命个体。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抽象的尊重、抽象的关注。真实的尊重,必定是具体的。具体的尊重,就应该从呼唤每一个不同的名字,和每一个学生亲切相认开始。

让每一个学生都认为老师最喜欢的是自己,既包含了高尚博大的师爱,也有着了不起的教育艺术与智慧。我们应当利用一切机会,发现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之处和闪光点,让每一个学生都找到老师最爱自己的理由。

优秀的教师,往往充分利用和学生在一起的所有机会,迅速捕捉、发现每个孩子的独特之处和闪光点,让每一个孩子都找到老师最爱自己的理由。

我们总把学生当孩子,认为孩子年龄小,不谙世事。其实不然。孩子年龄小但天资聪颖,不谙世事但求知欲和上进心强,所以孩子糊弄不得,孩子耽误不得。当他们真切直接地感受到我们的爱时,一定会由衷地说:老师最喜欢的,是我!

《剥开教育的责任》读后感2000字


教育是社会、家庭的头等大事,毋庸置疑。其中,学校教育承载的教育责任无疑是最重的,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主体,理所当然真正承担起教育的责任!而既有此责任,就表明是自己分内的事,是自己的责职和任务,理当做好!然而,做好是不容易的!从教三十年了,尽管自己一直努力着,但总是感觉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不是越来越轻松,而是越来越多,越来越重。面对各种新的教育理论、理念,新的现实,常常是无所适从。

学校发给我们每人一本《剥开教育的责任》,推荐阅读。新型奇特的题目,感觉与以往有所不同,让人情不自禁地想去看看什么是教育的责任,如何叫剥开教育的责任!不要辜负了他们,代序题目很新颖。辜负起题,写的是我们语文老师布置的作业现象,太常见了!因为这个辜字太容易写错了,我在教学到辜负这个词的时候,为了防患于未然,通常叫学生多抄写几遍新词,这很正常嘛。

可作者告诉我们:全班同学只有五六个可能会写错,那么,辜负抄5遍,对于其他同学来说就是负担,没有必要。就是负担,没有必要。我很惊讶。我从来没有想过抄写生字、新词是负担,没有必要,且成为学生的负担。再往下读,作者紧紧围绕教育的责任展开:我心里说,你的责任是伪责任,以冠冕堂皇的理由,来作为自己不熟悉学生、不因材施教,甚至不思进取、缺乏能力的借口。看到这里,我有些不甘,觉得作者太刻薄了,我们一线教师容易吗,怎么能说我们的责任是伪责任呢?

这本书,针对课堂教学、班级教育、学校教育乃至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中的伪责任,逐一加以揭示,并阐述真正的责任。我们这样做,不是想否认我们的辛劳,更不是抹杀我们的成绩。我们的发问,是我们行业的自省,源于我们教师的良知。什么是真正的责任、什么是伪责任!这些问题,让我没有不读下去的理由

世界上最美妙的声音是什么?是听到自己的名字从别人的口中说出来。名字,浓缩了人世间最纯朴的至爱亲情;名字,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的符号。亲切、温柔、甜美地呼唤着一个个名字,是对孩子真实的尊重。文章的第一个主题就抓住了我的心,《请喊学生的名字》中克拉克老师讲的的故事让我震撼,总统夫人希拉里竟然叫出了参观白宫的每一位学生的姓名。这份用心做出的功课,赢得了所有在场学生的牢记和敬意,也赢得了我的牢记和敬重。看到这里,我不禁想起我的兼教学科音乐,往往一个学年下来我都不能叫出三分之一的学生的名字,那些学生是不是和王阳有一样的感觉呢?而我居然从来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觉得这是我的兼教学科,没有必要记得学生的姓名,也从来没有想到要去记住学生的姓名。惭愧与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我为自己惭愧,也敬佩作者独特的见解。

每一个名字,背后都凝聚着一个家庭的希冀。遥想它们的最初的诞生,无不是充满关爱、倾注温馨,浓缩了人世间最纯朴的至爱亲情,包裹着对一个新鲜生命的所有祝愿。它是每一个来到这世上的人收到的第一份礼物,并将一生与这份礼物相互拥有、彼此辉映。我们怎能不善待造物主创造的每一个神奇?

让每一个学生都认为老师最喜欢的是自己,既包含了高尚博大的师爱,也有着了不起的教育艺术与智慧。我们应当利用一切机会,发现每一个孩子的独特之处和闪光点,让每一个学生都找到老师最爱自己的理由。每一个孩子都有可爱之处,这个世界上没有真正平庸的孩子,每个人都有他自身独具的禀赋、特长、潜能,关键在于我们是不是了解孩子,是不是真的了解孩子。学校,不是禁锢学生的场所,而是一个宽容的星球,有着适合每一种植物生长的土壤。我们也不是监工,而是园丁。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儿童对优秀教师的信任的确是无限的。教育的秘密,就在于珍惜儿童渴望你成为他们的朋友的愿望。所以,我们不仅是学生的老师,还应是他们的朋友。

情在左,爱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世上的每一件东西,每一个人都有自身存在的价值,不要轻易否定。我们老师从事的就是花的事业,请学习印度的挑水工,让破水罐也能浇灌出一路花香来。

多好的书啊,没有说教,不是理论,是一个个鲜活的教育教学案例,与我们的一线教育者息息相通。我们没有关注的细节,我们忽视了的问题,我们不以为然的问题,作者都在这里给了我们提醒。例:孩子的手很小孩子的事不要包办不妨来点狼性教育家庭作业该谁批改多媒体只是一种工具我工作中的很多困惑都在这里找到了支撑。我感谢推荐者,让我有机会能读到此书,我更感谢作者,让我如梦初醒,受益匪浅。

我是一名普通的教师,我没有办法改变世界,没有办法改变他人,那么我先改变自己吧。

教育是为学生打未来的底子,而不是为教育者挣今天的面子。在这条充满阳光与奇迹的教育之路上,只要播撒出无私的情与爱,付诸出强烈的责任心,我一定会有收获的!

《剥开教育的责任》读后感1200字


金秋的九月,迎来了我们自己的节日教师节,收到了学校给予我们每个教师的礼物《拨开教育的责任》。这是一本很有针对性、能破能立因而是一本很实用的书。

书中所言的,几乎每一个问题都是教育中正在发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从家长到学校的对孩子的包办,假期的假放,教育的女性化,几乎从未实施过的因材施教,多媒体的泛滥成灾、请君入瓮式的强制解读,课堂提问中的专业户现象等,切入点不大,有些甚至还有点小题大做因为其中的不少故事或者事故,很多庐山中人的我们早已司空见惯,见怪不惊,习以为常,但是火眼金睛的作者们却能够从现象入手,层层剥茧,丝丝入扣,直抵问题的症结。《家庭作业该谁批改》一文所言事实几乎地球人都知道,家庭作业早已不仅仅是孩子的作业,真的演变为一个家庭的作业。所以有专家曾经痛言,在中国,只要孩子入学,这个家庭从此就开启了一扇沉重的大门,这个大门的名字叫灾难。虽然言过其实,但是道破了教育的部分事实。此文作者不是宣泄和诅咒,而是平心静气地分析家庭作业的原初目的,分析家庭全员参与作业处理的危害,条分缕析,鞭辟入里,令人心悦诚服。不仅如此,文章还以教育名家的教学实践为示例,就家庭作业的设计和处理给老师们提出了很好的建议。能反对,能批判和摧毁;又能立新,又能建设和创造,这是本书的一个优胜之处。也是目前中国教育问题研讨中紧缺因而是迫切需要的东西。

《剥开教育的责任》一书是由很多个小故事组成的,这本书,针对课堂教育、班级教育、学校教育乃至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中的伪责任,逐一加以揭示,并阐述真正的责任。读了之后,我感慨良多。教育充满每个细节,每一个细节都是生命的零件。在于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没有小事,每件事都可能影响孩子一辈子。

我一直以为自己是查老师最喜欢的学生,但现在我意识到,他用自己的爱让每个学生都有和我相同的感受。或许,查老师没有思考过最喜欢哪个学生,但是我们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查老师最喜欢的那个学生。这是一个孩子长大后的回忆。读了上面的文字,我觉得查老师是一位成功的老师,让每个孩子都以为老师最喜欢的学生是自己,这里既包含了高尚博大的师爱,又有着了不起的教育艺术和智慧。

优秀的老师会充分利用和学生在一起的所有机会,迅速捕捉发现每个孩子的独特之处和闪光点,让每个孩子找到老师最爱自己的理由。每个孩子都有可爱之处。这个世界上没有真正平庸的孩子,每个人都有他自身独具的秉赋、特长,关键在于我们是否了解孩子。

在老师印象里,往往是一些比较优秀或者比较调皮的孩子关注比较多,而另外一些表现平平的孩子容易被老师忽略,就在那次才艺展示中,我发现很多平时沉默的孩子都能给人意想不到的惊喜。所以我们要加倍认真的看清这些孩子,细细品味,找出他们的闪光点,多多鼓励,做他们的朋友。

有些孩子的才华已经显露,而有些孩子的才华还是冰山一角。这就需要我们花费更多的精力和时间,让他们发现自己、欣赏自己。我们是帮助孩子发现自己具备某种潜质的人,他们发现了自己的不同寻常,也会看到别人的优秀。

一直都说,教育是件良心活,作为老师,我们要做孩子们的天使,在教育中给予他们关爱、呵护;而不是做孩子们的上帝,支配着他们的生活,使其不得开心颜!

《剥开教育的责任》读书笔记


《剥开教育的责任》读书笔记

“教育的责任”究竟是什么?从踏上工作岗位开始,我就记得有人说过:“教师吃的是良心饭。”从那以后,做每一件事情,我都在心里问自己,是否尽到了自己的责任?是否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是否问心无愧?

去年的九月十日,在这样一个特殊的节日里,作为教师的我,收到了一份特殊又珍贵的礼物——《剥开教育的责任》。空余时间,静下心来,翻开书本,细细品读。书中一个又一个浅显易懂的教学案例,每篇文章都从教育中的细节入手,都在追问教育的真正目的、教育者的真正责任。平实的语言,表达出深沉的主题。读一本好书,如同和一位智者在对话。里面的很多观点让我受益匪浅。其中有许多的教育细节令我似曾相识,不禁拿来与工作实际相对照。

本书从最客观的角度还原了一个个教育场景,讲述了一个个教育故事。看着书,书中的故事仿佛就在我们的身边。书中的小例子、小故事,就那样真实地发生着,有正面的浓墨重彩,也有反面的直言不讳,让读者于细微处见真情,于细节处明真谛。

书中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我们总以向学生传授了更多的知识为荣,以自己在教育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超级责任感为荣……我们给的是学生需要的吗?”反思自己有时候的教学,不也是这样吗?我们在课堂上自顾自地追求所谓高效,自认为这些知识就是学生一定要掌握的。自认为兢兢业业,为学生负责,殊不知有时就剥夺了学生学习的权利,抹杀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什么时候会自问一下:我们给的是学生希望要的吗?我们给的是适合学生的吗?在履行职责的时候,有没有伤害到孩子?这些都值得我思考。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真得多多的总结和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我们要用赏识的眼光,去发现孩子的美,这种美哪怕是细微的;用宽容之心,去包容孩子成长中的缺陷,让他们在优化的、宽松的标准下,收获更多的自信与快乐。

爱与责任共同铸就了师德之魂,教师对学生的爱要时时、事事、处处体现在日常的工作中。我愿用我的真情和关爱去触动每一朵小花,给予他们信心和勇气,为他们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

[荐]读后感教育责任(合集7篇)


你是否在寻找关于写作品读后感的优秀模板呢?作品就像一个好朋友,陪伴着我们。我们可以通过文字来表达内心的感受,以下是读后感大全编辑花时间整理的《读后感教育责任》。

读后感教育责任 篇1

20xx年的暑假,学校里又为我们准备了精神干粮——《剥开教育的责任》,照例读书写感悟,由于假期事情多,也由于自身的惰性,即使把书放在了床头边,也一直未看,直到快入学了,我不得不翻开看看,没想到,书的封面、书的内容格局、书的导言竟深深吸引了我。让我不得不静下心来,认真把书读完,深深反思我们,作为一名教师,在平日的教学中不自觉的违反了哪些教育规律。

《剥开教育的责任》一书封面设计很独特,没有绚丽的色彩,一位恬静少女,背倚大树,默默阅读,远离尘嚣,身心入境……这幅画面让人舒心、静心,画面旁边,黑体字庄严地书写着——剥开教育的责任。淡雅的封面,一下抓住了我的心,读书,读好书,是我们进入外国语学校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学校为了培养我们读书的习惯煞费心机,可是一年来,教育书籍发了好几本,我们忙忙碌碌,可曾有这样的心境静心阅读呢?没有。书名很让人沉重,特别让从事教育的我们这些老师,感觉有哪些见不得人的丑闻被曝光,怀着忐忑之心认真阅读书籍,看看教育的责任究竟是什么?作者是怎样剥开教育的责任的?

读完这本书后,感觉这本书还是很好的,这本书针对课堂教学、班级教育、学校教育乃至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中的"伪责任",逐一加以揭示,并阐述真正的责任。本书的每篇文章都从教育中的细节入手,都在追问教育的真正目的、教育者的真正责任,平实的语言,表达出深沉的主题。教育的目的何在?教师与家长的责任何在?这是本书关注的主要问题。书中通过教育中种种习以为常的现象,揭示当前教育的真正责任:

有的教师给学生布置许多作业,他以为这样学生的成绩就好了;有的家长给孩子报许多辅导班,他以为这样孩子就会全面发展了;有的教师上公开课,有意忽视某些学生,他以为这样公开课就完美了;有的家长包办孩子的一切,不让孩子经历任何风雨,他以为这样孩子就能茁壮成长了:教育中存在着许多似是而非的目的意识与责任感。在教育中,没有正确的目标,付出再多的努力也只是南辕北辙。

本书中所言的,几乎每一个问题都是教育中正在发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从家长到学校的对孩子的"包办",假期的"假放",教育的"女性化",几乎从未实施过的"因材施教",多媒体的"泛滥成灾"、"请君入瓮"式的强制解读,课堂提问中的"专业户"现象等,切入点不大,有些甚至还有点"小题大做"——因为其中的不少"故事"或者"事故",很多"庐山中人"的我们早已司空见惯,见怪不惊,习以为常,但是火眼金睛的作者们却能够从现象入手,层层剥茧,丝丝入扣,直抵问题的症结。《家庭作业该谁批改》一文所言事实几乎地球人都知道,家庭作业早已不仅仅是孩子的作业,真的演变为一个"家庭"的作业。所以有专家曾经痛言,在中国,只要孩子入学,这个家庭从此就开启了一扇沉重的大门,这个大门的名字叫"灾难".虽然言过其实,但是道破了教育的部分事实。此文作者不是宣泄和诅咒,而是平心静气地分析家庭作业的原初目的,分析"家庭"全员参与作业处理的危害,条分缕析,鞭辟入里,令人心悦诚服。不仅如此,文章还以教育名家的教学实践为示例,就家庭作业的设计和处理给老师们提出了很好的建议。这也是目前中国教育问题研讨中紧缺因而是迫切需要的东西。

在《剥开教育的责任》一书中,通过一些教育事例向我们展示了教育的真正目的和真正的责任,如在《精神培育刻不容缓》一文,直言学校教育中孩子"精神"品质"培育"的重要。用"培育"而不用"教育",强调"育"在孩子精神养成中的价值,这是非常有见地的。现实学校中,误"教"为"育",以"教"的方式企求实现"育"的目标的现象几乎是通例。于是大大小小的班会课、学科课堂、团队活动、政教工作等,几乎无例外地都是老师、主任、校长高谈阔论,宣传演讲,或爱国,或无私奉献,或助人为乐,或共产主义理想……这样说,从来都是不错的,但实际效果如何?孩子的变化有多少?这些是"教",而非"育".真正的"育",应该是优秀文学或文章的内蕴精神的感染,品德高尚的优秀教师、学校环境资源的熏陶,有关制度、规则、要求和公约的限制和调节。优秀的"育"几乎都是无言无声,都是春风化雨的。所以该文中老师被学生"惩罚"且"在黑板上工工整整地抄写‘潸然泪下’"的行为本身就是最好的"育"的方法。孔子说:"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我们教师自身拥有的"独立精神"、"平等思想"以及行为中的表征,才是对孩子的最好的"育".道破真相,追求真实,实行真的教育,这才是我们从事教育的每一个人应该追求的。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收获还是蛮大的,新学期即将开始,我会在新的工作中尽心尽责,尽一个教师真正地责任,少一分伪责任。让学生健康快乐的学习每一天。

读后感教育责任 篇2

今年教师节,我们收到了一份不同寻常的礼物——《剥开教育的责任》一书。面对这份特殊的礼物,很多老师都感到了诧异,惊讶之余,也没真正把这书当回事。直到学校把它当成一件作业任务,我才拿出了那本在办公桌上躺了好久的书。闲暇之余,静下心来,翻开书细细品读,却嚼出了许多滋味出来。这些看似平凡的小故事,却让人反思,原来在我们的工作的过程中,有那么多的细节,又有那么些细节我没有留意到。真的是教育充满每个细节,每一个细节都是生命的零件。在于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没有小事,每件事都可能影响孩子一辈子。其中,“请喊学生的名字”这篇文字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是个小课老师,每学期都会接触不同的学生,喊出学生的名字也就成了我一大难题,年年都要认识新面孔,怎么可能记得住那么些名字呢,所以每个班表现优异的学生我记住了,调皮捣蛋的学生我记住了,至于那些听话乖巧,默默无闻的学生,那只能她记得住我,我记不住她,更谈不上喊出名字了。喊学生的名字,这是一名教师最普通的功课,但是又有谁思考过这里面竟然承载着很重的教育之责?上课时常惯的把名字换成了“你、你、你”,或是随手的一指,连“你”都省略了,而对一个任教两个班级以上的科任教师来说,能叫上几个学生的名字?我们根本没有想过,喊出学生的名字,是亲密师生关系的一种表现,是尊重学生的一种表现,其实更是教师发自内心想走近学生、了解学生、教育学生的表现啊。响亮的喊出学生的名字,是教师的责任。

世界上最美妙的声音是什么?“是听到自己的名字从别人的口中说出来”。面对着一张或许不很熟悉的面孔,脱口而出一个清晰的名字——这是传递一个确定无误的讯号:我在乎你,你很重要!今年刚接上这个5班,我对他们是一无所知,备课班期间,我刻意的记了几个有特征的学生名字,开学第一天,我喊出那几个学生的名字,在他们惊讶的同时,我也惊奇的发现,他们会比其他同学学得更自觉、更自信。

教师能熟记并且能随时叫出学生的名字,学生就会感到获得了尊重,自然而然就对教师产生信任感、亲切感,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教育教学效果往往会更佳。反思我这么多年来的教学工作,接触的学生可以说不少了,但真正记得住,喊得出名字的却不多。看来今后我得注意这个问题,不能漏掉一个学生。

爱学生,就要记住每个学生的名字。这是尊重学生的表现。记住学生的名字就是对他们人格的尊重,这是树立教师个人威信的途径,也是顺利开展教学工作的前提。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我们热爱教育,热爱孩子,改进师生关系,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就让我们从记住孩子们的名字开始吧!

读后感教育责任 篇3

“教育的责任”究竟是什么?从踏上工作岗位开始,我就记得有人说过:“教师吃的是良心饭。”从那以后,做每一件事情,我都在心里问自己,是否尽到了自己的责任?是否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是否问心无愧?

去年的九月十日,在这样一个特殊的节日里,作为教师的我,收到了一份特殊又珍贵的礼物——《剥开教育的责任》。空余时间,静下心来,翻开书本,细细品读。书中一个又一个浅显易懂的教学案例,每篇文章都从教育中的细节入手,都在追问教育的真正目的、教育者的真正责任。平实的语言,表达出深沉的主题。读一本好书,如同和一位智者在对话。里面的很多观点让我受益匪浅。其中有许多的教育细节令我似曾相识,不禁拿来与工作实际相对照。

本书从最客观的角度还原了一个个教育场景,讲述了一个个教育故事。看着书,书中的故事仿佛就在我们的身边。书中的小例子、小故事,就那样真实地发生着,有正面的浓墨重彩,也有反面的直言不讳,让读者于细微处见真情,于细节处明真谛。

书中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我们总以向学生传授了更多的知识为荣,以自己在教育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超级责任感为荣……我们给的是学生需要的吗?”反思自己有时候的教学,不也是这样吗?我们在课堂上自顾自地追求所谓高效,自认为这些知识就是学生一定要掌握的。自认为兢兢业业,为学生负责,殊不知有时就剥夺了学生学习的权利,抹杀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什么时候会自问一下:我们给的是学生希望要的吗?我们给的是适合学生的吗?在履行职责的时候,有没有伤害到孩子?这些都值得我思考。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真得多多的总结和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我们要用赏识的眼光,去发现孩子的美,这种美哪怕是细微的;用宽容之心,去包容孩子成长中的缺陷,让他们在优化的、宽松的标准下,收获更多的自信与快乐。

爱与责任共同铸就了师德之魂,教师对学生的爱要时时、事事、处处体现在日常的工作中。我愿用我的真情和关爱去触动每一朵小花,给予他们信心和勇气,为他们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

读后感教育责任 篇4

“我们给的是学生需要的吗?我们给的是学生希望要的吗?我们给的是适合学生的吗?孩子的手很小,而我们想给孩子的太多、太重。”我们扪心自问:在履行职责的时候,有没有伤害到孩子,甚至以牺牲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代价?回想我们一贯的教学,我们似乎得了一种教育强迫症,总是强迫自己教给学生更多的知识。教学内容,从来都是那样的鼓鼓囊囊;教学环节,一直都是那样的环环相扣;教学容量,总是那样的满满当当……最可怕的是对这样的一种教学现状和现象,我们向来习以为常,甚至引以为豪。一堂课就短短的40分钟,其中有多少是老师强迫加给学生的负担?又有多少是真正被学生消化吸收的呢?老师眼中的争分夺秒,却将学生压得喘不过气来。大部分学生在听课时,急于记下老师讲的要点,没时间咀嚼,没时间思辨;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听课时,被动地任老师拎着走,无奈地被优等生拖着走,不知道该说什么,该干什么。课堂上的时间沙漏,在一点点地向老师这里聚积而属于学生的越来越少。我们一切都从“教”的角度出发,在课堂上自顾自地追求所谓高效,眼里哪里有学生的一只只小手呢?心里哪里思考过学生究竟需要什么、想要什么呢?问题是尖锐的,但尖锐地发问并不是在质疑我们的责任心,也不是在否认我们的辛劳,更不是在抹杀我们的成绩,而是在警醒我们真的要注意到孩子的小手,以及孩子纯真的眼睛。

读后感教育责任 篇5

每个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作为一名老师,当你白天把自己当成“监工”和警察一般,时刻密切关注着班里每名学生的每个举动(关注点是谁违了规,谁成绩落后了,而不是孩子们的情绪和心理),精神高度紧张的劳累一天。

很多母亲也一样。一心就做孩子的“保姆”,一心围着孩子转,到出问题之后才发现自己的全心付出不但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还影响亲子关系,更重要的是,在生活中遗失了自己,自己失去的不只是韶华,还有孩子的心。

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成长,需要学习,需要进步,假如我们生活里只有柴米油盐酱醋茶,只有孩子的吃喝拉撒穿和睡的时候,我们就没有完善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了,到头来自己熬成了“黄脸婆”“老妈子”,把自己整个奉献给了家庭,奉献给了孩子和爱人,却挽留不住他们向外的心……

所以,无论是做老师,还是做母亲,我们都需要追问一下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教育的责任是什么?什么才是真正的教育?什么才是真正的责任?做真教育需要倾情投入,但是不是一味的失去自我的全力付出。只有把握住了教育的本质,我们才有可能接近真教育,也才可能担当起教育者的“真责任”,才可能在对孩子的同时也对自己负责,才可能给孩子幸福生活的同时让自己也感觉到幸福。

说到这,让我想起另一个故事:参天大树的鸟窝里,有4个小家伙诞生了。在小鸟们尚且没有长满羽毛的时候,鸟妈妈每天都会不辞辛劳地外出找食物,然后回来喂养她心爱的孩子们。但是,等到小鸟的羽翼丰满,一个一个地学会飞翔后,鸟妈妈再也不会替孩子们去觅食,小鸟们也只能开始用自己的能力去生存了。

在整个世界的物种里,除了人类,还有哪一个物种会对“子女”的事包办代替?小鸟儿不会代替孩子去飞翔,更不会代替孩子去生存。而当今的父母、老师是不是常常代替孩子做原本孩子该做的事情?更可怕的是,父母和老师多数时候还认为——这是对孩子好。如果,鸟妈妈怕小鸟累着,舍不得让孩子自己去觅食,小鸟迟早都会饿死。为了让小鸟有养活自己的能力,鸟妈妈一定不会替孩子去做它该做的事情。难道,我们人类的父母和老师还不如鸟父母们了吗?

要想让孩子有能力处理任何问题,就一定要放手让孩子锻炼成长。因为“包办代替”只能解一时之渴,只有孩子自身强大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读后感教育责任 篇6

让每一个学生觉得“老师最喜欢的,是我”。当看到这句话时,我觉得一直困扰我的如何实现教育公平难题不再是一个无解之题了。这个观点其实面向的就是保证每个孩子在教师心中的平等性。每个班上都有老师眼里所谓的耀眼的优等生、令人困扰的差生、以及默默无闻的普通生,而这样的分组通常是以成绩为标准,每个孩子在教师心中有了三六九等,甚至孩子自己心中也有一个等级,从而认为老师最喜欢谁,最不喜欢谁,如果出现了这样的情况,显然离平等对待学生很远了,那一碗水端平是不是又是真的公平对待学生了呢?也显然不是,毕竟每个学生情况不同,如此一刀切的做法很难做到真正公平。如果只有一个学生觉得“老师最喜欢的.,是我”,这是一种有偏向性的爱,但如果让每个学生都觉得“老师最喜欢的,是我”,这是一种平等的爱,毕竟要做到让每个孩子都觉得“老师最喜欢的,是我”,这个老师肯定看到了每个孩子自身独具的禀赋、特长、潜能,真正了解了每个孩子,发掘了每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让每个学生体会到了老师对他独特的爱,才会让每个孩子发出感叹:老师最喜欢的,是我!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显然这不会是一蹴而就的,我们要充满爱心、思想开通,对学生的世界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充分利用和学生在一起的所有机会,迅速捕捉、发现每个孩子的独特之处和闪光点,让每一个孩子都找到老师“最爱自己”的理由。

读后感教育责任 篇7

教育是社会、家庭的头等大事,毋庸置疑。其中,学校教育承载的教育责任无疑是最重的,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主体,理所当然真正承担起教育的责任!而既有此责任,就表明是自己分内的事,是自己的责职和任务,理当做好!然而,做好是不容易的!从教三十年了,尽管自己一直努力着,但总是感觉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不是越来越轻松,而是越来越多,越来越重。面对各种新的教育理论、理念,新的现实,常常是无所适从。

学校发给我们每人一本《剥开教育的责任》,推荐阅读。新型奇特的题目,感觉与以往有所不同,让人情不自禁地想去看看什么是教育的责任,如何叫剥开教育的责任!不要辜负了他们,代序题目很新颖。辜负起题,写的是我们语文老师布置的作业现象,太常见了!因为这个辜字太容易写错了,我在教学到辜负这个词的时候,为了防患于未然,通常叫学生多抄写几遍新词,这很正常嘛。

可作者告诉我们:全班同学只有五六个可能会写错,那么,辜负抄5遍,对于其他同学来说就是负担,没有必要。就是负担,没有必要。我很惊讶。我从来没有想过抄写生字、新词是负担,没有必要,且成为学生的负担。再往下读,作者紧紧围绕教育的责任展开:我心里说,你的责任是伪责任,以冠冕堂皇的理由,来作为自己不熟悉学生、不因材施教,甚至不思进取、缺乏能力的借口。看到这里,我有些不甘,觉得作者太刻薄了,我们一线教师容易吗,怎么能说我们的责任是伪责任呢?

这本书,针对课堂教学、班级教育、学校教育乃至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中的伪责任,逐一加以揭示,并阐述真正的责任。我们这样做,不是想否认我们的辛劳,更不是抹杀我们的成绩。我们的发问,是我们行业的自省,源于我们教师的良知。什么是真正的责任、什么是伪责任!这些问题,让我没有不读下去的理由

世界上最美妙的声音是什么?是听到自己的名字从别人的口中说出来。名字,浓缩了人世间最纯朴的至爱亲情;名字,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的符号。亲切、温柔、甜美地呼唤着一个个名字,是对孩子真实的尊重。文章的第一个主题就抓住了我的心,《请喊学生的名字》中克拉克老师讲的的故事让我震撼,总统夫人希拉里竟然叫出了参观白宫的每一位学生的姓名。这份用心做出的功课,赢得了所有在场学生的牢记和敬意,也赢得了我的牢记和敬重。看到这里,我不禁想起我的兼教学科音乐,往往一个学年下来我都不能叫出三分之一的学生的名字,那些学生是不是和王阳有一样的感觉呢?而我居然从来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觉得这是我的兼教学科,没有必要记得学生的姓名,也从来没有想到要去记住学生的姓名。惭愧与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我为自己惭愧,也敬佩作者独特的见解。

每一个名字,背后都凝聚着一个家庭的希冀。遥想它们的最初的诞生,无不是充满关爱、倾注温馨,浓缩了人世间最纯朴的至爱亲情,包裹着对一个新鲜生命的所有祝愿。它是每一个来到这世上的人收到的第一份礼物,并将一生与这份礼物相互拥有、彼此辉映。我们怎能不善待造物主创造的每一个神奇?

让每一个学生都认为老师最喜欢的是自己,既包含了高尚博大的师爱,也有着了不起的教育艺术与智慧。我们应当利用一切机会,发现每一个孩子的独特之处和闪光点,让每一个学生都找到老师最爱自己的理由。每一个孩子都有可爱之处,这个世界上没有真正平庸的孩子,每个人都有他自身独具的禀赋、特长、潜能,关键在于我们是不是了解孩子,是不是真的了解孩子。学校,不是禁锢学生的场所,而是一个宽容的星球,有着适合每一种植物生长的土壤。我们也不是监工,而是园丁。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儿童对优秀教师的信任的确是无限的。教育的秘密,就在于珍惜儿童渴望你成为他们的朋友的愿望。所以,我们不仅是学生的老师,还应是他们的朋友。

情在左,爱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世上的每一件东西,每一个人都有自身存在的价值,不要轻易否定。我们老师从事的就是花的事业,请学习印度的挑水工,让破水罐也能浇灌出一路花香来。

多好的书啊,没有说教,不是理论,是一个个鲜活的教育教学案例,与我们的一线教育者息息相通。我们没有关注的细节,我们忽视了的问题,我们不以为然的问题,作者都在这里给了我们提醒。例:孩子的手很小孩子的事不要包办不妨来点狼性教育家庭作业该谁批改多媒体只是一种工具我工作中的很多困惑都在这里找到了支撑。我感谢推荐者,让我有机会能读到此书,我更感谢作者,让我如梦初醒,受益匪浅。

我是一名普通的教师,我没有办法改变世界,没有办法改变他人,那么我先改变自己吧。

教育是为学生打未来的底子,而不是为教育者挣今天的面子。在这条充满阳光与奇迹的教育之路上,只要播撒出无私的情与爱,付诸出强烈的责任心,我一定会有收获的!

读剥开教育的责任有感1200字


今年暑假学校发了祁智的《剥开教育的责任》这本书。吸引我的,一是祁智本人,二是 责任二字的吸引。于是拿回家两天没有出门读完了此书。

书中共写了32个案例,其中的一些案例解析的观点真是值得我们这些一线教师好好思索的。其一,世界上最美妙的声音是什么?是听到自己的名字从别人的口中说出来。喊学生的名字,这是一名教师最普通的功课,但是又有谁思考过这里面竟然承载着很重的教育之责?上课时常惯的把名字换成了你、你、你,或是随手的一指,连你都省略了,而对一个任教两个班级以上的科任教师来说,能叫上几个学生的名字?我们根本没有想过,喊出学生的名字,是亲密师生关系的一种表现,是尊重学生的一种表现,其实更是教师发自内心想走近学生、了解学生、教育学生的表现啊。响亮的喊出学生的名字,是教师的责任。那么反思自己,我又能喊出几个学生的名字?我很惭愧!

其二,制定标准的目的不是选出几个优秀的学生,而是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秀。一直以来,制定所谓的各种标准,想到的都是让学生朝着这个标准的方向去努力,并满心以为这个标准所规定的一定是让学生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但是潜意识里却一定是忽略了这样的事实:学生是全体还是部分优生?其实还是给那些优生准备的。面向全体,在这些标准面前只不过是一句伪善的托辞而已。如何制定标准这句话真真是给我上了一课!

其三,孩子之间发生摩擦,家长所要做的就是教会孩子学会自我判断,学会自己解决问题。首先,孩子并不希望家长的介入,因为他们希望独立,更何况孩子之间的本没有什么大矛盾,今天你对了,明天你就可能是错了,而家长的介入往往让事情往严重的方向发展;其次,家长的介入,无非是显示一番家长的强势,这对孩子健康心理的形成有着极其负面的影响,孩子会养成依附的性格,还会从小有恃强凌弱的心理滋生。斯宾塞说,正确进行教育的主要障碍不在于儿童,而在于家长。如何疏导家长,引导家长的正确教育方式与理念,看来教育人也要努力做点什么。家庭教育,是中国教育当下的一个沉重的话题!

其四,教师布置学生将辜负一词抄写5遍。接下来祁智老师和这位老师的对话,可以说让我震撼。因为在层层深入的追问中,祁老师帮我们、帮老师们剥开了责任的伪装,原来我们心心念念的责任不过是 以冠冕堂皇的理由,来作为自己不熟悉学生、不因材施教,甚至不思进取、能力缺乏的借口。再看祁老师的解决策略,更是让我们瞠目结舌:

首先,要让会写的学生不抄;其次,要让不会写的学生抄有效的遍数,而且要抄对。

老师同意。

我说,这是第一层次,还有第二层次。让抄写的学生减一半作业量。辜负这个词,难在辜,负一般不会错,抄辜就可以了。

老师赞同,期待我说下去。

我说,第三层次,是让所有的学生都不用抄。辜这个字,是上下结构,上面是古,下面是辛。你如果告诉学生,古人是辛苦的,我们不要辜负他们,这样,学生还会写错吗?

老师说,不会,肯定不会。

瞠目之一:方法之高妙;瞠目之二:方法之巧妙;瞠目之三:方法之简单。瞠目之四,如此之法我们没有想到!

其五,教师是给学生翅膀的人。

其六,我们可能让一个善良变得千疮百孔,也可能发现麻烦背后潜藏的美好。

读了《剥开教育的责任》,犹如一股清泉注入我的心田,从而使我们教师对教育之责任有一个更为清晰的认识。

《剥开教育的责任》读书心得体会


《剥开教育的责任》读书心得体会

缺陷也会成就一种美丽

伴着冬日暖心的阳光,我拜读了祁智先生主编的《剥开教育的责任》这本书。文字2024读完了,而书还在继续;书读完了,而书中的故事还在继续;故事读完了,而故事所展现的世界还在继续,教育世界中所蕴涵的可贵精神还在继续。

初读这本书,翻开序言《我们不要辜负了他们》,我就被深深地震撼了。踏入教育行业不久的我在布置作业时又何尝不是词语抄x遍,这么的轻率而鲁莽。当我看到书中提出的问题为什么要抄写5遍?有多少学生会写错?其他会的学生为什么要抄写?我陷入了深深地自省当中。抱着学习的目的,我看了下去。

这本书很多文章立论很有高度,观察很有视野,分析很为中肯,让我学到了很多,也让我不断地反思自己当下的教育行为,让我这个教育者获益匪浅。

《缺陷也会成就一种美丽》中两个问题应发了我的思考。罗斯福、丘吉尔和希特勒三个人,前两者有着几乎不能容忍的坏毛病,后者却几乎完美,然而前者成为了世人敬仰的领袖,后者则是万世唾骂的战争罪犯。教育中,作为教育者的我们无不关怀呵护着几乎完美的好孩子,留给行为习惯差,学习落后的坏孩子的永远只是责骂。他们身上的点点缺憾在我们眼里被无限放大,加以渲染,起初的我亦是如此。我曾教过的一个学生小Z,学习成绩在班里永远是稳定在倒数,而且行为上也不拘小节,老是喜欢惹是生非。与我搭班的老师提及他总是一声长叹,作为班主任的我更是对他束手无措,唯有批评,责骂来短暂遏制他的言行。

直到有一天,在出早操时,我看到楼梯口的灯光未关,正当我想走上去关闭时,突然一道身影窜了出来,一下子关掉了那盏灯。我定睛一看,咦竟是他。那一刻,我那顽固的心融化了。从此,我细心观察着他的一言一行。我发现他常常会主动去将打乱的桌子摆整齐,常常会将教室后面垃圾箱外的纸屑捡进去。在一次班会中,我大力地表扬了他,任命他作为我们班级资源回收箱和课桌凳监督员。自此,他变了!课间的走道里再也没了他奔跑的身影,课堂的听讲中多了一双有神的眼睛。陶行知先生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做货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的学生。

常常有人将教师比作园丁,在我看来,我们作为园丁需要做的是耐心地浇水、施肥,而不是拿把剪刀去将他们修剪齐整,每一棵小草,每一朵鲜花,都有他们自己独特的美丽。我们能做的只是去增添她的艳丽,不是去限定她的生长。而这就需要我们用爱去呵护。

没爱就没有教育。有人这样说过:热爱一个学生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则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教育首先就是爱的教育,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爱学生也是老师的天职。作为学生,他们时刻承受着来自父母、同学甚至社会的压力,所以他们更希望得到教师的信任和爱。爱的教育是相互的、鲜活的,只有爱的教育才是真正让学生终生受益的教育。我认为老师对学生的关爱是无私的爱,能改变人的一生,而老师的责任正是撑起这种关爱的动力。现在的教师,仅做一个传授知识的经师是远远不够的,而必须做一个关注学生精神成长、又能成为学生精神成长示范者的人师。高尚的师德是成为人师的最重要的素质。

著名的教育家夏丐尊说过: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班主任要转化一名学生,单靠丰富的知识去教育学生是不够的,还得靠老师用爱心去感化他们,每个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只有让学生处处感受到你的关心与呵护,才能打开他们的心扉,倾听他们的心曲,并及时地客观地分析原因,正确引导,点拨,发现闪光点加以鼓励,让他们绽放属于自己的那份独特的美。

读后感1546字:拨开云雾见彩虹


暖暖的阳光下,捧着《鲁滨逊漂流记》进入甜甜的梦乡,随着时空隧道有幸和鲁滨孙在孤岛有了短暂的相处。真实了解了他所遭遇的困境和他战胜困境的意志。鲁滨孙并未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而是和我们一样在生活着。但这些琐碎的细节却又是鲁滨孙同困境对抗的过程,而这些困境又是几乎每个人都曾体会到的:黑暗,饥饿,恐惧,孤独。鲁滨孙的经历之所以具有传奇性是因为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困境被放大了,对抗困境的时间被拉长了。一个多么传奇的故事啊!它激励过无数陷入困境的人振作起来,它使多少人迷途知返,鲁滨逊以他超乎常人的毅力成为人们心中敬佩的人物。与其说我迷恋这书当中的离奇遭遇,倒不如说主人公鲁滨逊的精神感动了我。即使是一棵小草,它也会懂得如何在困境中顽强地活下来,那么在这世上有多少人具备了其它生物所没有的智慧,而在挫折面前投降的呢?人生在世,重要的不是享有欢乐,而是忍受痛苦。逆境是最好的大学,我们要在逆境中不断成长,在逆境中更好地生活下来。成功者的秘诀是“在哪里跌到,就在哪里爬起来。”不要为了一时的失利而放弃重新站起来的机会。困难并不可怕,命运不是天定,只要通过努力,困难将变成你人生中的一块垫脚石,命运就掌握你自己的手里。现在所处的境况并不是绝对的。惰性会使你所拥有的消失,勤劳的双手会使你得到生活中的财富。真心面对,我觉得自己跟鲁滨孙相比是多么的渺小啊!在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上生活,就已经够困难的了,但是,鲁滨孙还有时时刻刻提防野人来袭击他。我们若没有自我保护的意识,是很难像他一样,在岛上生活了28年居然能够安然无恙的回到英国。

可见,自我保护的意识对于人来说是多么重要啊!拿破仑将军曾经说过:“人多不足以依赖,要生存只有靠自己。”同样的,如果我们事事都过多的依赖着自己的朋友、父母这些人,当我要独立生存时,就无法适应这一切。但若反过来说,我们平时自己就生活的独立,那么,我们在遇到一些突发事情时就能够独立面对,并以冷静沉重态度去解决它。危险面前,沉着冷静是我们应该具备的素质。诚然,我们现在所生活的时代,并不一定会像鲁滨孙一样,漂流到某个荒岛上,但是我们的生活并不会一帆风顺,有时还可能遇到一些危险的事情。但只有我们懂得采取正确的措施,我们才会从危险中逃脱出来。读了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让我想起一句话:知识就是力量。鲁滨逊能在一个荒无人烟的孤岛上独自生存二十八年,靠的就是他的智慧和劳动:假如他不去劳动,那么他只有被食人族吃掉的可能;假如他没有知识,那么他只有在荒岛上病死的可能。所以说,知识可以改变命运,这句话一点没有错。

捧着这本书醒来,我更陷入了沉思。我们的生活中定会有许多的困难和挑战,我们要以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挑战不幸,伟大的人因为受到不幸的磨练而显得更伟大,懦弱的人因为受到不幸折磨使他变得更懦弱。当我们面对残酷的现实时,要坦然接受,不要逃避,更不能放弃。每个人的成长历程中都会经过挫折的难关,有人在困难的大门前倒下,有人却走进了挫折之城,经过几番搏斗,他们终于风光地出了城。即使倒下也备受人们尊重。风雨中,有人不曾哭泣,不曾抱怨,终于雨过天晴见彩虹,拨开云雾见天明,他们是成功的人,像鲁滨逊那样伟大。未来不是靠别人给予的,而是自己建设的,虽然途中遇到荆棘地,但他们会用镰刀开辟出一条道路来,在风沙中他们勇往直前,到达成功的彼岸,在岸上观看日出照耀自己培养的灿烂之花。在漫漫人生路上困难何其之多,虽然有失败的痛苦,但更多的是成功的喜悦,相信自己能够击败困难,更重要的是要怀着一颗勇敢、坚强的心在自己的生命中刻上战胜挫折后的辉煌之页!我的人生也会随着这本书而起航,在人生的航海中,勇敢前进,永不放弃!

读后感《拨开教育的责任读后感》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读后感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责任当当的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